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当前,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以人工智能(AI)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 AI 技术,因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精准的预测分析和高效的自动化水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入制造业的各个环节,重塑制造业的生产模式、管理方式和价值链,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着"智慧工厂"的加速到来。

跨国制造业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跨国制造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着一系列复杂且严峻的挑战。首先,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跨国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以保持其竞争优势。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快速崛起,跨国企业不仅需要应对来自同行的压力,还需适应本土企业灵活多变的竞争策略。其次,成本的不断攀升和收益空间的缩减,使得跨国企业必须在成本控制和利润提升之间找到平衡点。此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数据本地化与网络安全的合规要求,以及本地化需求的差异化,进一步增加了跨国企业的运营难度。最后,本地化需求的差异化要求跨国企业深入理解中国市场,提供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跨国制造企业需要依托企业级 AI 的强大赋能,方能迎刃而解,助力实现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IBM 企业级 AI 驱动智能制造升级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IBM 企业级 AI(下文简称"IBM AI")整合其新一代 AI 与数据平台 watsonx 的能力,不仅囊括了传统机器学习平台的优势,如数据处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和评估等,还具备当前备受瞩目的生成式 AI 功能。这一整合使得 IBM 的 AI 技术在处理复杂问题、提供精准预测和优化决策方面具备了更强大的能力,能够在多个关键领域为跨国企业带来深刻的数智化转型,助力企业实现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在研发领域,IBM AI 通过构建知识图谱,整合并处理来自多方数据源的海量信息,深入挖掘数据间的隐秘关联与内在联系,为研发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IBM AI 打造统一的知识共享平台,利用智能问答与搜索技术,打破信息孤岛,提升知识共享效率。

在生产领域,IBM AI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深入挖掘产线数据,识别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帮助企业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IBM AI 针对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调配,通过决策优化技术,帮助企业制定最优生产计划,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此外,IBM AI 对生产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预测潜在故障,帮助企业提前制定维护计划,避免设备停机,保障生产连续性。借助于 IBM 视觉检测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检测效率。

在供应链方面,IBM AI 融合多种算法与模型,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需求预测,帮助企业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购和生产计划。同时,IBM AI 通过模拟预排产,为企业提供决策辅助参考,优化生产排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成本。此外,IBM AI 基于需求数据、备件类别等数据,输出最优库存策略,帮助企业实现库存成本最小化,提高资金周转效率。IBM AI 还基于调度规则与优先级,提供智能化的物流调度方案建议,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在售后方面,IBM AI 驱动的售后服务助手,能够提供故障诊断、解决方案查询、服务商政策咨询、售后工单系统问题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IBM AI 从消费者各个触点的声音中进行数据分析,洞察消费者需求,帮助企业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在运营方面,IBM AI 自动化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员工管理和绩效等任务,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同时,IBM AI 根据自然语言输入或现有源代码,提供 AI 生成的代码推荐,帮助企业提升 IT 系统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在销售方面,IBM AI 提供智能问答和销售策略支持,帮助销售人员提升销售效率,达成销售目标。同时,IBM AI 基于销售历史数据及业务专家判断,建立销售数量预测模型,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销售计划,提升销售业绩。此外,IBM AI 驱动的 7*24 智能客服机器人,能够提供全天候的客户服务,解答客户疑问,提升客户满意度。

IBM 企业级 AI 应用案例

1. 智能视觉检测技术,打造"火眼金睛"

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着传统人工质检效率低下、漏检率高、成本高昂等问题,亟需引入先进的 AI 技术提升生产质量。IBM 为其部署了基于 IBM Maximo Visual Inspection (VI) 技术的智能视觉检测系统。该系统融合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等技术,能够对汽车零部件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检测。首先,收集大量汽车零部件图像数据,并进行人工标注,构建高质量的训练数据集。然后训练模型,并进行持续优化,提升模型识别精度和泛化能力。最后,将训练好的模型通过手机端和工控机部署到生产线上,实现实时在线检测。结果显示,AI 视觉检测系统能够以毫秒级速度完成检测,效率远超传统人工质检,漏检率降低至 0.1% 以下,显著降低了质检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返工和报废成本。

2. 大模型技术赋能,构建智能知识库

某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拥有海量的技术文档、产品手册和客户服务记录,但这些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难以有效利用,导致知识共享和协同效率低下。IBM 为其打造了基于 watsonx Assistant 和 watsonx Discovery 技术的智能知识库平台。首先,从企业内部系统、网站、文档库等渠道采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并进行清洗、去重、格式转换等预处理操作。然后构建企业专属的智能知识库,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最后,基于 IBM watsonx Assistant,开发智能问答机器人,能够理解自然语言,并从知识库中快速检索相关信息,提供精准的答案和解决方案。结果显示,员工可以通过智能知识库平台快速获取所需信息,避免了信息孤岛,提升了知识共享和协同效率。智能问答机器人能够 7*24小时提供在线服务,快速解答客户疑问,提升客户满意度,减少了人工客服的工作量,降低了客户服务成本,同时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减少了客户流失。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AI 将在制造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未来,AI 将与其他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例如 5G、物联网、区块链等,共同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智慧工厂,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AI 赋能制造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需要积极拥抱 AI 技术,将其融入到生产、管理、研发等各个环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开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简介:何金池 是 IBM 科技事业部的资深架构师,著有《Kubeflow: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的桥梁》和《大数据处理之道》等书,是 Kubeflow、Tekton 多个开源社区的 Maintainer,亲自参与了 IBM 多款产品的研发,是人工智能、分布式计算、大数据处理和云原生等相关技术和产品的专家。 

即刻扫码注册2024年11月8日 线上直播

外资企业在中国 -- 制造业线上峰会

11月 8日 14:00 直播 不见不散

主要话题:

1) 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2) 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实践
3) 外资企业制造业实战经验

关于 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3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举办合作续约仪式,基于双方于2022年签署的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OPPO将携手理大扩大资金及技术投入规模,升级成立“香港理工大学-OPPO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为双方在AI影像技术领域的深度合作续写新的篇章。

1.jpg

OPPO及理大代表签署合作协议

联合创新研究中心的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于上周五(11月1日)在香港理工大学校园举行。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理大校长滕锦光教授和OPPO研究院院长廖劲松先生的见证下,理大副校长(研究与创新)赵汝恒教授和OPPO产学研事务负责人秦征先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在该协议框架下,“香港理工大学-OPPO联合创新实验室”将升级成为“联合创新研究中心”;此外,OPPO还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以扩大双方联培博士和博士后的规模,推动OPPO在影像算法方向的技术开发和探索,同时进一步深化OPPO与理大在AI影像领域的产学研合作。

OPPO 研究院院长廖劲松表示:“在OPPO与理大的三年合作中,我们见证了联合实验室在技术上的多项突破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就。秉持‘科技为人,以善天下’的使命,我们期待通过此次续约,进一步深化与理大在AI领域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多创新的智能影像体验。”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教授表示:“为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理大将于2025年1月正式成立‘计算机及数学科学学院’。这是我校实施创新发展策略的重要举措,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助力人才培养。联合创新研究中心所属的电子计算学系也将加入新学院。新架构将有效促进研究团队的深入交流与协作,产出更具影响力的成果。我们相信,这次与OPPO的深度合作,将充分把握机遇,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知识转移。”

2.jpg

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于理大校园进行

2022年,为响应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举措并推动粤港地区深入合作,OPPO与理大签约成立了“香港理工大学-OPPO联合创新实验室”。仅三年时间,联合实验室就已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研发并落地了多项领先的影像算法:AI长焦超分辨率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款OPPO产品,显著提升了长焦摄影的图像质量;全焦段HDR 影像算法的部署,让用户能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能拍出高质量的照片,大幅提升了拍照体验。

近日,OPPO发布全新一代年度影像旗舰Find X8系列,其搭载的全新「AI千里长焦」的算法即是双方创新成果的落地。Find X8系列将最前沿的 AI 大模型,装进精密的潜望长焦镜头中,挑战光学的物理极限,为手机望远带来颠覆性的清晰度提升。

此外,联合实验室还积极探索行业前沿技术领域,比如基于生成模型的图像复原与细节增强技术及交互式图像编辑和视频编辑技术,旨在提升图像生成的质量和稳定性,为图像和视频后期处理提供更多可能性。不仅如此,联合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也取得显著成效,已培养出多名活跃在OPPO AI影像技术领域的博士和博士后,为持续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此次OPPO与理大的合作升级,将推动AI影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动力。展望未来,双方将持续加强产学研协同,充分探索和推动AI影像技术的创新应用。

关于OPPO

OPPO于2008年推出“笑脸手机”,由此开启科技致善之旅。今天,OPPO 凭借以Find和Reno系列手机为核心的多智能终端产品、ColorOS操作系统、以及互联网服务,为全球用户革新科技体验。OPPO 业务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万名OPPO员工共同致力于为人们创造美好智慧生活。

关于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秉承校训「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的精神,矢志成为一所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并以肩负社会重任为宗旨。理大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全面教育,致力培育具良好国民意识、全球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明日领袖」;同时推动具影响力的创新与跨学科研究,以应对全球最迫切的挑战。知识转移与创业文化亦是理大的基石,大学着重研以致用——将所研发的科技转化为实际应用。理大追求卓越,努力不懈,深得国际认可,持续位居全球百强学府之列。理大将继续以其雄厚根基,与各界策略伙伴合作,力求造福香港、国家乃至全球。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3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过去三年的精诚合作结出丰硕果实,赋能博世高阶智驾实现量产

  • 行业首次利用专有云案例:腾讯为博世高阶智驾方案提供专有云服务,满足最严苛的数据合规需求

  • 展望未来:自上而下,强强联合,携手夯实博世智能化基础能力,开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深度合作新篇章

全球领先的汽车技术与服务供应商博世近日宣布,已与腾讯签订新一轮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公有云、自动驾驶专有云、自动驾驶地图、智能座舱、大模型底座、智能化方案国际化拓展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旨在融合双方优势,共同拓展智能化业务。在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王伟良先生和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出行总裁钟翔平先生的见证下,博世智能驾控事业部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先生和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刘澍泉先生在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1.jpg

博世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自2020年9月签署首期战略合作备忘录以来,双方团队强强联手,成功向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化的创新应用。在智能驾驶领域,博世已于2023年底成功向客户交付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成为首家拥有高阶智驾量产能力的国际零部件供应商。该方案可为消费者提供高速、高架、城区导航辅助驾驶以及家庭区域泊车等功能。博世计划在2024年底前向市场推出基于无图方案的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并覆盖多个城市。依托于腾讯强大的基础云服务能力,博世将该量产方案的数据及部分应用部署至腾讯智能汽车专有云,充分利用腾讯提供的灵活可扩展的算力集群,进行高效的模型算法训练与数据处理、仿真等工作,以此推动高阶智驾的量产和持续升级迭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在这个方案中提供了专有云服务,这是行业内首次利用专有云技术的案例。腾讯的专有云满足最严苛的数据合规要求,创新性地解决了数据合规与开发效率之间的矛盾,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在智能座舱领域,结合博世卓越的智能座舱平台软硬件能力以及腾讯在互联网生态应用领域的深厚积累,双方合作打通了生态应用落地到智能座舱的链路,为创造更顺滑、更智能的座舱体验打下了基础。

2.jpg

博世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已于2023年底成功交付客户,高速高架领航辅助功能已于20242月正式发布,城市领航辅助功能已于20245月正式发布,今年底将会覆盖多个城市

3.jpg

集成微信、腾讯视频的博世智能座舱平台Demo

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中国区董事会总裁王伟良表示:“面向智能电气化出行,博世拥有广泛的硬件、软件和系统能力,以及深厚的技术经验。结合腾讯在云服务、智能座舱生态圈等方面的优势,双方在过去三年间,携手展开了全面且实效的合作,成果斐然。展望未来战略合作新阶段,我们期待与腾讯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共同助力中国及全球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在新一轮的战略合作备忘录中,双方明确将会进一步深化智驾智舱业务领域的合作。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夯实在云+AI及全球化领域的合作,共同探索在自动驾驶云和地图、智能座舱AI大模型应用、助力本土车企海外业务、建立混合云底座及AI大模型赋能企业级应用等领域的合作。通过进一步整合双方的优势,博世和腾讯将共同开拓市场,提升运营效率,为行业树立智能化转型的新标杆。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出行总裁钟翔平表示: “博世是腾讯在智慧出行道路上长期而紧密的合作伙伴,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期待双方在高阶智驾、智能座舱、大模型、国际化业务等领域进一步开放协作,不断拓展汽车的新价值和新模式,携手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智能驾驶领域,博世凭借本土超过20年的智驾研发经验和数百个量产项目,为客户提供从入门到高阶智能驾驶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产品涵盖雷达、多功能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泊车软件、中高阶智驾的全栈软硬件解决方案。在智能座舱领域,博世智能驾控突破性地实现了全球首个基于高通SA8155P的博世智能座舱平台标准版的量产,开创了中国智能座舱行业新纪元,并随后向市场陆续推出升级版(基于SA8255P)及至尊版(基于SA8295P),截止2024年第三季度,累计出货量超过百万套。

关于博世

博世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电动工具、安防和通讯系统、热力技术以及家用电器。博世在1909年进入中国市场。截止至2023年,博世在华销售额达到1390亿人民币,员工人数近58000名。

有关博世中国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cn

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约429000名员工(截至20231231日)。2023财年度创造了916亿欧元的销售额。博世业务划分为4个领域,涵盖智能出行、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致力于以科技塑造自动化、电气化、数字化、互联化、可持续等全球趋势。凭借在多个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广泛业务布局,博世增强了其创新性和稳健性。博世运用其在传感器技术、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专知,为客户提供整合式跨领域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在互联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长,研发生产用户友好的、可持续的产品。博世在世界范围内践行“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诺,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保护自然资源。集团包括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超过60个国家的约470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如果将其销售和服务伙伴计算在内,博世的业务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创新实力是博世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博世的研发网络拥有约90000名研发人员,其中有近48000名软件工程师,遍布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是由罗伯特博世(1861-1942)1886年在斯图加特创立,当时名为“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博世集团独特的所有权形式保证了其财务独立和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使集团能够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投资以确保其未来发展。慈善性质的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拥有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94%的股权,其余股份则分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和博世家族拥有的公司。多数投票权由罗伯特博世工业信托公司负责。根据创始人罗伯特博世的遗嘱,该信托公司受托负责维护公司的长期存续,尤其是财务独立。

有关博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 www.iot.bosch.com, www.bosch-press.com.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3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GNEV2024•Shanghai) 正式召开。论坛以“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球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邀请来自全球各国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探讨协同共建高度国际化的新能源汽车合作生态的方向和路径。

百人会理事成员,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应邀出席大会,并以“国产芯片公司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生态中的破局思考”为话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国产汽车芯片企业视角下的观点和洞见。

1.jpg

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发表演讲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气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渗透,汽车应用正在成为芯片行业重要的增长极。数据显示,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69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30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约30%,是十分重要的汽车芯片市场。然而,2023年,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仅为10%左右。提升汽车芯片国产化率和市场份额,对保障我国汽车供应链安全、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以通信、驱动、电源管理、传感器、控制等为主的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占据全车芯片较大份额,广泛分布在汽车三电、智能驾舱、车身、热管理、底盘与安全、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相关芯片的国产化是持续推进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基础。

2.jpg

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接受媒体采访

国产汽车芯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2017年,纳芯微推出了第一代数字隔离器芯片,是该类型芯片国产化的先驱。在此基础上,纳芯微持续优化产品,于2019年推出了共模瞬变抗扰度表现更优、成本比上一代降低30%的第二代数字隔离器产品,其车规版本累计出货近亿颗,市场份额保持领先。目前,纳芯微正积极规划面向未来的第三代数字隔离器产品,新一代产品将在性能、质量和成本控制上实现更好的平衡,为客户提供“从有到优”、更具综合竞争力的器件选择。

此外,围绕着数字隔离器和电容隔离技术,纳芯微也不断拓展产品边界,先后拓展了隔离驱动、隔离接口、隔离采样和隔离电源等“隔离+”系列产品,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系统方案”的全面覆盖。目前,纳芯微可提供涵盖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等完善的汽车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2024年上半年,纳芯微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达33.51%,汽车芯片自2022年以来累计出货超4亿颗,汽车客户覆盖所有主流新能源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

强化客户协同,推动联合创新

如今,汽车的产品形态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一方面是各种车载系统的创新需求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是车型研发周期大大缩短,迭代速度明显加快。芯片厂商作为汽车供应链的一环,如何更快地响应、更好地适配下游客户需求,成为持续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纳芯微一方面通过与客户的紧密合作,深度理解其应用需求,做系统级的精准适配;另外也通过本土化的服务支持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物料的定制服务。

近日,纳芯微宣布与大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基于大陆集团的下一代全球平台,联合研发具有功能安全特性的汽车级压力传感器芯片。与大陆集团的紧密合作,不仅是对纳芯微研发实力和整体体系的认可,更将进一步促使纳芯微将芯片开发和定制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转化为贴合实际应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市场差异化创新的需要,推动国产汽车芯片走进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的汽车安全应用领域。

产业资源整合,促进规模效应

随着芯片供需关系的变化和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作为产业链上游,国产芯片行业也将更加注重整合与资源互补,以提升整体效率。纳芯微近日宣布拟收购国内磁传感器芯片公司麦歌恩100%股权,双方将在磁传感器芯片领域实现全面整合。据统计,一辆电动车的磁传感器单车价值量合计约40~60美元,磁传感器在汽车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通过收购,纳芯微能够大幅提升其磁传感器产品在汽车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完善磁传感器领域的解决方案,增强整体技术实力,并进一步拓展客户和市场。全面整合也能促使双方在供应链方面产生规模效应,实现成本的优化,为客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选择。此外,全面整合还将统一产品规划,提升研发效率,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同质化竞争,最终促进国产汽车芯片产业更快速地发展。

开拓海外市场,融入全球生态

汽车产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细分化、全球化的产业链。若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国产汽车芯片厂商必须具备全球化经营的能力。从夯实国内供应链本土化(Local for Local),到加强全球化服务能力(Local for Global),再到构建海外当地能力(Global for Global),纳芯微规划了明确的战略,以融入全球汽车产业生态。

目前,纳芯微已经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地成立了子公司,在当地组建了销售和技术支持团队,为当地客户提供更加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纳芯微作为汽车电子委员会(AEC)组件技术委员会成员,致力于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首选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王升杨表示:“汽车芯片是一个厚积薄发的‘长坡厚雪’赛道。纳芯微已经通过前瞻布局,捕捉住发展窗口期,在新能源车三电、汽车照明、车身域控等领域实现了相对全面的产品布局和大规模稳定量产。面向未来,纳芯微在汽车底盘与安全、动力总成等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更高的领域中的投入将逐步实现转化和突破,推动国产汽车芯片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生态中完成破局,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于纳芯微

纳芯微电子(简称纳芯微,科创板股票代码688052)是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汽车、工业、信息通讯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纳芯微以『“感知”“驱动”未来,共建绿色、智能、互联互通的“芯”世界』为使命,致力于为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连接提供芯片级解决方案。

了解详情及样品申请,请访问公司官网:www.novosns.com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3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安富利旗下全球电子元器件产品与解决方案分销商e络盟宣布全面扩展其工具和生产用品产品线,旨在提高工业运营的效率和性能。客户现在可以购买来自领先供应商的各种高品质产品,确保其设施可以顺畅运行。

e络盟将为特定品牌和产品类别提供限时折优惠,即日起客户以更低的成本升级生产工具和用品。该促销活动将于 2024 11 29日(星期五)截止。

e络盟精选促销类别包括化学品、数据通信、ESD 保护、紧固件、排烟、手动工具、个人防护与安全、焊接设备、存储箱以及测量和检验工具。

e络盟战略采购和技术解决方案总监 Diana Lin 表示:我们扩展了工具和生产用品的产品线,这意味着客户不再需要从多个平台寻找产品。我们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客户设施平稳高效地运行。e络盟拥有来自领先供应商的顶级类别和卓越品质的产品,是满足所有工业需求的一站式采购平台。

了解 e络盟销售的所有工具和生产用品,以及目前的九折优惠,请访问工业工具和生产用品 | e络盟

新闻配图.jpg

关于e络盟

e络盟隶属于Farnell集团。Farnell是全球电子元器件以及工业系统设计、维护和维修产品与技术的分销商,专注快速与可靠交付。从原型研究与设计到生产,Farnell全天候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与专业服务。凭借逾80年行业经验、47个本地化网站以及3500多名员工的专业团队,Farnell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构建未来技术所需的各类组件。

Farnell在欧洲经营Farnell品牌,北美经营Newark品牌,亚太地区经营e络盟品牌。同时,Farnell还通过CPC公司直接向英国地区供货。

自2016年起,Farnell加入了全球技术分销商安富利公司(纳斯达克代码:AVT)。如今,双方的合作赋能Farnell支持客户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提供独特的分销服务、端到端交付和产品设计专业知识。

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farnell.comhttps://www.avnet.com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型 ST87M01 模块集成了Vodafone许可配置的eSIM 及可切换的 NB-IoT/wM-BUS,实现了简单、安全和灵活的连接

独特的解决方案已被领先的智能仪表厂商 Maddalena 选择

意法半导体新推出一款增强版移动数据通信模块,可简化大规模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和管理,加快可持续智能电网和智能产业的应用。

1.jpg

ST87M01模块平台通过了NB-IoT认证,可选装先进的ST4SIM嵌入式SIM (eSIM)卡,以便接入移动网络服务。此外,该系列模块现在还预装了Vodafone网络配置文件,因此,客户可以快速轻松地接入网络覆盖面极大的Vodafone全球移动网络。

此外,意法半导体还在同一模块中增加了无线M-Bus (wM-Bus) 连接功能,为收集居民水电燃气的使用数据提供了一个额外的标准化的备用信道。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断的情况下,无线M-Bus可以用作备用网络连接。无线M-Bus提高了抄表的灵活性,抄表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开车上门抄表和在办公室远程抄表。

市场领先的智能水表创新公司Maddalena S.p.A选用了ST87M01设计在其最新的高端水表产品线,加快尖端水表解决方案的开发周期。Maddalena S.p.A.首席技术官Filippo Fontanelli表示:“通过与意法半导体合作,我们能够集成先进的NB-IoT物联网技术,选用这个市场上屈指可数的开箱即用的尺寸紧凑的具有NB-IoT认证的移动连接功能的工业级模块。通过采用这个解决方案,我们的新电表能够加快客户的智能电网部署。这一合作突显,技术领域,合作伙伴关系越来越重要,让我们能够提供可靠、高性能的解决方案,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意法半导体特定应用产品 (ASP) 部门总经理Domenico Arrigo表示:“与集成一种连接技术的解决方案相比,在同一模块内整合eSIM和NB-IoT两种连接技术的解决方案可以简化系统管理,降低系统成本,同时保护数安全,并增加一道额外的安全保护。ST87M01为客户提供了加载Vodafone移动网络配置文件的便捷选项,为希望大规模部署总包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客户带来明显优势。”

该模块的主要灵活性是意法半导体为该模块专门设计的软件定义射频收发器,它能够在蜂窝NB-IoT和sub-GHz wM总线通信模式之间动态切换,因此,该模块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并可以满足某些特定需求,包括使用wM-Bus作为备份通信,进一步加强通信韧性。其他的灵活性是在开发简单的应用时,支持用户代码直接嵌入到模块内,在开发更复杂的应用时,可以把模块连接到单独的主微控制器。

此外, Vodafone配置文件出现在ST87M01系列中集成NB-IoT与多星座GNSS卫星接收器的产品型号内,用于实现位置服务应用,例如,边远工作人员的安全监控、资产跟踪和一般智能物流。为节省电能,嵌入式GNSS接收器是在NB-IoT休眠间隙内运行。ST87M01模块全系通过工业级认证,采用10.6mm x 12.8mm封装,让设计人员能够设计出性能可靠、高性价比、超紧凑型的产品。

通过在同一模块上整合定位和多连接选装配置,ST87M01平台可用于工业状态监测、工厂自动化、智能农业、环境监测,以及智能建筑、智能城市和智能基础设施。

新模块本身和所有内部组件完全由意法半导体构思、设计和制造,这种模式可以确保公司能够全盘掌控物料成本和供应链。这表明,该产品在产品质量、安全性和生命周期方面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ST87M01平台现已投入生产,只能直接从意法半导体购买。若询价和申请样片,请联系当地的意法半导体销售办事处。

产品详情请访问 st.com/st87m01

关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拥有5万名半导体技术的创造者和创新者,掌握半导体供应链和先进的制造设备。作为一家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商(IDM),意法半导体与二十多万家客户、成千上万名合作伙伴一起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同构建生态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新机遇,满足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需求。意法半导体的技术让人们的出行更智能,让电源和能源管理更高效,让云连接的自主化设备应用更广泛。意法半导体承诺将于2027年实现碳中和(在范围1和2内完全实现碳中和,在范围3内部分实现碳中和)。详情请浏览意法半导体公司网站:www.st.com.cn

围观 5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3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半导体行业的领先供应商ASML(阿斯麦)将于11月5日至10日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亮相技术装备展区集成电路专区4.1展馆A1-03展台。在本届进博会上,ASML延续“光刻未来,携手同行”的主题,将通过与时俱进的交互式数字化形式重点展示其融合光刻机台、计算光刻和量测的全景光刻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升产能和良率。

ASML在第七届进博会的展台 (1).jpg

ASML在第七届进博会的展台

ASML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沈波表示:“今年是我们第六次参加进博会。每年一度的进博盛会持续体现了中国扩大开放、推动合作的承诺,其传递的‘共享未来’理念与ASML的企业文化高度契合。借助此次进博会,我们希望进一步增强行业内外对于ASML全景光刻解决方案的认知。”

今年,ASML将在展台着重介绍全景光刻解决方案下的三款应用广泛的DUV光刻机和一款新型的电子束量测设备,以及计算光刻业务。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感受ASML如何凭借持续创新帮助客户实现更多价值。

DUV 产品

oNXT:1470和NXT:870:这两款从XT气浮平台升级至NXT磁浮平台的干式DUV产品,能为客户显著提升产能并降低单位成本;其中NXT:1470 是ASML 第一款应用NXT平台,并实现每小时晶圆产量(wph)达300片以上的干式DUV机台。

oXT:260:即将推出的XT:260机台是基于ASML独有的双工作台技术,采用业界公认的XT4 平台,具有双倍视场曝光的i-line光刻系统。该产品能够有效提升性能并降低单片晶圆成本,可支持从先进封装到主流市场的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趋势。

·量测设备:eScan 1100是ASML第一代实现在线缺陷检测(物理缺陷和电性缺陷)的多束电子束检测系统,具有25条光束,可将晶圆量测吞吐量提高至单束量测系统的10倍以上。

·计算光刻业务:计算光刻主要应用于芯片的开发与制造环节,通过优化成像光源与掩模板设计,实现更精确的图形成像和更好的芯片生产良率。

在展台上,ASML中国创新地借助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以“光的旅程”为主题,将ASML不断推动科技进步的历程可视化——一缕从40年前公司创立之初启程的微光,如今已照射至全景光刻解决方案的每条业务线,也点亮了现代科技生活的每个角落,最终穿梭到未来世界,开启全新的科技篇章。值此公司成立40周年之际,ASML也在展台上设置了随处可见的40周年纪念元素和打卡区域。

在四十年的峥嵘岁月里,ASML一直致力于光刻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实现了无数次的技术突破与创新,推动摩尔定律不断向前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自1988年交付首台步进式光刻机以来,今年也是ASML深耕中国市场的第36年。展望未来,ASML期待与合作伙伴一起,助力半导体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ASML

ASML是半导体行业的领先供应商,为芯片制造商提供硬件、软件和服务,以大规模生产集成电路(芯片)。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促进实现价格更合理、性能更强大、能耗更少的芯片。我们依靠驱动创新的技术来帮助解决医疗、能源、交通和农业等各领域人类活动中的各种挑战。

ASML总部位于荷兰菲尔德霍芬,在欧洲、美国和亚洲各地设有办公室,员工超过43,700名。ASML为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更多关于ASML及其产品和技术、职业发展机会的信息,请访问: www.asml.com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牟涛,XMOS亚太区市场和销售负责人

随着诸多技术突破和全新流媒体服务的不断融合,在智能家居和智能音箱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消费者对于音频的需求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音质本身,更多的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和便捷的智慧互联。因此,要想更好的迎接数字音频新时代,当今的数字音频,不仅要能够提供Hi-Fi的音质,而且还能够作为智能设备的人机界面,同时还能够用USB多通道等方式方便连接......

XMOS在其最新的xcore器件中集成了边缘AIDSP、控制单元和I/O等功能,因而可以在新一代音频、电机控制、工业自动化和边缘计算等许多应用和场景中,利用软件就能开发出功能非常先进的系统。这种在实现高性能硬件的同时,保持灵活性和可编程性的特性,可以为工程师和系统企业带来更快的产品上市速度和更低的成本。

xcore的这种特性在智能音频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已经积累了很多解决方案和优秀产品,并得到行业与市场的广泛认可和采用。近日,XMOS在音频行业与市场中可谓喜报连连:首先,其xcore®-voice完整智能音频解决方案继8月份获得“产品飞跃奖”后,近日再次凭借优异的性能、功耗和灵活性在众多优秀产品中斩获由“电子发烧友”和“慕尼黑华南电子展”联合主办的“IoT技术创新奖”。其次,多家与XMOS合作的音频解决方案商近期频频发布新品,在市场上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xcore-voice是一个包括硬件、软件和工具的完整智能音频解决方案,它可将音频处理工作从系统SoC中解放出来;该解决方案提供一个自然音频界面,能够提供本地命令识别并最大限度减少对云的需求。可为各种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消费电子、医疗电子和健身设备等系统产品,提供易于集成、高性价比的音频接口和高质量音频,并不再占用主控SoC及其资源。

在实际应用中,xcore-voice完整智能音频解决方案提供音频处理流水线示例设计,使用XMOS已经验证的音频前端,结合远场处理并支持第三方的音频算法;更是可提供多通道传输I/O+音效+DSP+AI功能,为系统开发者带来更佳的性能、经济性和上市时间。

XMOS的音频解决方案不断获奖只是该公司深耕音频技术取得丰硕成果得到认同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该公司的技术伙伴也硕果累累并得到终端市场的广泛欢迎。例如,XMOS与其合作伙伴晓龙国际联合推出的一款集成了ASRC功能,支持全速和高速USB操作和八个同时双向音频流的多通道音频板LIL-AUDIO-XU316-CS08P-KIT

1.jpg

音频领域专业人士踊跃参观飞腾云及XMOS在声学楼活动中的展台

近日,XMOS的官方音频方案提供商飞腾云科技携手XMOS参加了国内音频技术领域规模最具影响力的交流活动“2024国际音频产业峰会暨声学楼十九周年年会”,并在现场举办和参加了多项活动,包括全面展示飞腾云在XMOS支持下开发的三组领先的、可产业化的技术和相应的产品:

1.AI深度噪音抑制(DNR)技术及USB AI降噪麦克风应用

2.DSP音效、Hi-Fi音频接口和USB高品质多通道音频

3.空间音频技术及其在游戏耳机等多种场景的应用

现场反响强烈,好评连连。

2.jpg

XMOS现场展示的多项解决方案

XMOS亚太区市场和销售负责人牟涛评论道:“很高兴能够持续获得行业认可,xcore-voice完整智能音频解决方案面向今天和未来的智能化应用,为其提供低功耗、高性能人机界面和边缘智能支持的新一代,同时还可以提供最高质量的音频,因而具有极其多样化和广泛的应用场景。XMOS及其生态伙伴也一直在深耕现代音频技术,我们携手面向未来开展创新,为全球音频领域的OEM和系统方案商提供坚实的支撑和实在的价值。”

欢迎购买xcore-voice开发套件,仅需几个步骤就可搭建好自己的智能音频系统并开始应用的开发。购买或者进一步了解,请发邮件给:thomasmu@xmos.com

XMOS已向市场推出了三代xcore技术,每一代都使用专有的指令集,XMOS最近宣布将在其全新架构中引入RISC-V指令集。这一技术进步加上引入工程师们熟悉的生态,使XMOS平台的革命性优势能够更容易地在更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得以发挥。每一代xcore技术都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和应用,覆盖了个人电子与智能家居、工业控制、汽车与边缘智能等多个领域。

3.png

关于XMOS

作为一家匠心独到的半导体科技企业,XMOS一直站在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前沿,致力于满足市场对灵活计算不断演进的需求,以在消费电子、工业和汽车等重要支柱性领域内,持续支持厂商去开发多元化的智能设备。公司开发了独具灵活性的xcore®处理器,可支持设计人员轻松地用软件就能够构建系统级芯片(SoC)解决方案,从而更快速地将具有高性价比且高能效的系统产品推向市场,并实现差异化的性能。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2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1月1日,全球领先的IT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中国机器人出海市场分析,2024:扬帆出海,破浪前行》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的出海收入合计约15.1亿人民币,擎朗智能在日韩等关键市场增速迅猛;其中餐饮配送机器人是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出海的主力军,擎朗智能以44.8%的占比位居中国厂商之首。

擎朗智能作为中国机器人出海先行军,海外营收迅猛增长

近年来,中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随着国内机器人市场的迅速增长和技术的成熟,中国厂商开始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并取得了积极的成绩。根据IDC报告,这些厂商不仅在中国国内市场取得成功,更成为了中国机器人出海的先行军。例如,头部企业如擎朗智能、高仙机器人,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收入已经与国内收入持平甚至更高。

2023年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的出海收入合计约15.1亿人民币,主要集中在亚太和欧洲等地区。这些区域市场贡献了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厂商 90%以上的境外收入。亚太区域市场收入占据了七成的份额。其中,日韩市场收入占比约 62.5%,日韩受人口老龄化、人力成本高等影响,且在地理文化上与中国接近,市场接受度更高,是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出海的重点区域。

擎朗智能自 2020 年开始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到 2022 年成立国际事业部,近几年获得快速成长。目前,擎朗智能全球业务已覆盖 600+城市及地区,在阿联酋迪拜、德国杜塞尔多夫、日本东京、韩国首尔、美国洛杉矶等地设有子公司/办公室,其中在日本、韩国及欧洲市场 2023 年营收增速分别超 240%、100%、50%。

餐饮配送机器人占据中国商用出海的主力军,擎朗智能领跑全球

根据IDC报告,从具体应用场景来看,餐饮配送机器人通过加速渗透日韩市场,逐步打开欧洲、东南亚市场,已经成为出海主力军。其中擎朗智能作为全球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开创者,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能力,不仅在中国国内餐饮配送机器人市场占据领先优势,在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出海业务中也处于领跑地位。

擎朗智能以多品类向全场景提供服务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在2023年,酒店配送机器人收入增速也高达244%。目前,擎朗智能也正在积极布局清洁机器人市场。

进入2024年,擎朗智能将继续深入具身智能技术的研究,通过推出更具创新性的通用服务机器人,进一步开拓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满足全球各行业用户的业务需求,提升商业价值。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擎朗智能已经成为中国机器人出海的典范。未来,擎朗智能将继续引领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在全球市场的发展,为中国智造业的国际化进程贡献力量。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助力生成式AI应用稳定扎根

全球AI解决方案与工业级内存领导品牌宜鼎国际(Innodisk)领先推出DDR5 6400内存模块,具备单条64GB的业界最大容量。产品采用全新的CUDIMM与CSODIMM规格,增设CKD芯片(客户端频率驱动器)以提升传输讯号稳定性,并透过TVS(瞬态电压抑制器)防止因电压不稳造成组件毁损,为边缘应用提供至关重要的高稳定度。

宜鼎DDR5 6400内存相较前代产品,可提供高出14%的速度及双倍容量,广泛适用于自驾车、智能医疗、安防监控等高精密影像辨识场景;未来更可支持在边缘端日益普及的生成式AI发展,包括LLM(大型语言模型)、MR(混合实境)等创新应用。

业界同级最高存储容量,CKD/TVS芯片多重防护、确保边缘计算稳定性

宜鼎DDR5 6400系列内存模块,具备目前业界最高的单条64GB存储容量,可呼应LLM等对内存容量需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并推出CUDIMM、CSODIMM两种崭新规格,在模块上增设独特的CKD组件,针对频率讯号进行驱动与缓冲、可有效减少干扰或噪声,确保在高频传输下的讯号完整性;有助于在智能医疗、自驾车等需要极高精准度的应用场景中,有效降低噪声导致的错误风险。

此外,为强化防护,宜鼎DDR5 6400全系列产品皆搭载TVS二极管,可传导因电压异常所产生的过电流、并将其释放到地面,防止静电、电压波动等突发状况损害模块组件。其中针对服务器应用推出的RDIMM规格,更因应服务器系统电压较高的特性,特别配备eFuse(电子熔断器),当电压超过额定值时,eFuse将自动中断电路、防止组件损毁。

而针对严苛的边缘计算环境,宜鼎DDR5 6400全系列皆采用30µ"增厚金手指与抗硫化技术,并可支持0°C~95°C (Tc)温度范围,未来更预计加入-40°C ~95°C (Tc)的宽温支持,确保在各式环境条件下皆能维持稳定运作。

助力影像识别应用,接轨生成式AI未来突破性

宜鼎DDR5 6400内存模块凭借高速传输、高精准度与稳定的计算效能,不仅支持当前的高阶影像识别应用,更将加速生成式AI技术在边缘端的创新发展。就生成式AI在边缘端的应用而言,便相较云端计算更具实时性与资安管理优势,也成为下一阶段产业智慧化的关键解方之一。以智慧工厂为例,便可透过LLM,实时整合庞杂的生产进度、工时、原物料管控等边缘数据,转化为更直觉、更精炼的信息,协助管理者快速决策。而在远距医疗领域,医生则可透过混合实境技术,结合实时传输的高解析3D影像辨识与病理数据分析,为远程的患者进行精密的手术治疗。

宜鼎DDR5 6400内存模块具备8GB至64GB的容量选项,以及CUDIMM、CSODIMM、ECC CUDIMM、ECC CSODIMM与RDIMM等多重规格,为新世代的边缘计算场景提供灵活多元的内存解决方案。

关于Innodisk宜鼎国际

Innodisk宜鼎国际为全球AIoT解决方案与工业级存储领导品牌,营运总部设于台湾,事业版图遍及全球。自2005年成立以来,宜鼎国际已取得全球工业数据存储装置市占第一的领导地位[1],旗下工业级内存模块亦为全球前十强。如今随AI浪潮席卷全球,宜鼎国际更致力结合专业技术与洞察,以专业的软、硬件及固件团队,为企业量身订制最佳方案,致力透过软硬整合的核心精神,成为推动全球AIoT解决方案的先驱,全面布局AIoT应用市场、携手产业伙伴共筑智能化世界。关于宜鼎国际相关产品、技术、AIoT应用案例等详细信息,请参阅 http://www.myinnodisk.cn

[1] 自2018年起,Gartner全球市场调查报告中指出,宜鼎国际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工业级SSD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一。

关于宜鼎及旗下解决方案,更多信息请参考:http://www.myinnodisk.cn  

宜鼎集团AIoT布局,请参考:https://www.innodisk.com/group_intro/tw.html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59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