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富士通 5G 射频单元将赛灵思 UltraScale+ 技术引入 O-RAN 宏基站和新建网络部署

2021 年 2 月 5 日,中国北京——自适应计算的全球领导企业赛灵思公司(Xilinx, Inc.,( NASDAQ: XLNX ))今日宣布正为富士通( Fujitsu Limited ) O-RAN 5G 射频单元( O-RU )提供领先的 UltraScale+ 技术。采用赛灵思技术的富士通 O-RU 将部署在美国首个符合 O-RAN 标准的新建 5G 网络中。与此同时,富士通正对赛灵思 RFSoC 技术进行评估,以期为后续更多基站的部署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功耗。

富士通 O-RU适用于 5G O-RAN 网络各种频段和多频段应用。富士通 O-RU 采用的赛灵思 UltraScale+ 器件面向不断演进的 5G O-RAN 网络需求,在成本经济性与自适应性和可扩展性之间实现了最佳平衡。此外,赛灵思还会继续与其他 O-RAN 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携手合作,以确保对世界级 5G 网络所需软硬件进行持续的验证。

赛灵思执行副总裁兼有线与无线事业部总经理 Liam Madden 表示:“我们很自豪能够运用我们业界领先的 UltraScale+ 解决方案,与富士通携手开发其多代 5G 射频单元。这些单元将在主要的新建 5G 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 5G 市场需求不断演进,富士通也认识到集成赛灵思灵活应变 RFSoC 在应对下一代无线电部署标准演进方面的重要意义。”

富士通高级副总裁兼移动系统业务部主管 Masaki Taniguchi表示:“富士通设计团队与赛灵思在O-RAN 射频单元上紧密协作,致力于实现更强的灵活性和更低的成本,同时也为 5G 网络带来更大的创新和更多的全新功能。赛灵思 UltraScale+ 解决方案组合与富士通领先的无线电平台相结合,为充分发挥 O-RAN 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优势将在 5G 部署中发挥核心作用。我们期待与赛灵思继续开展合作,将其 RFSoC 系列集成到我们的下一代解决方案中。”

首批新建 5G O-RAN 系统将在今年完成部署。如需了解有关赛灵思无线 5G O-RAN 解决方案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china.xilinx.com/applications/wired-wireless/wireless.html

关于赛灵思

赛灵思开发了高度灵活和自适应的处理平台,加速了从云端到边缘再到端点各种不同技术的快速创新。赛灵思是 FPGA 和自适应 SoC(包括自适应计算加速平台或 ACAP)的发明者,旨在提供业界最具活力的计算技术。我们与我们的客户紧密合作,携手创建可扩展的、差异化的智能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灵活应变、万物智能和互联互通的的未来世界。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赛灵思中文网站:china.xilinx.com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2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1年2月5日——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东芝”)今日宣布,推出新款光继电器---TLP241B,该大电流光继电器采用DIP4封装,适用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I/O接口等工业应用。样品提供和量产现已开始。

TLP241B集成了基于东芝最新一代U-MOS工艺的MOSFET。使用TLP241B,断态输出端电压提高到100V,较当前TLP241A的40V提高了150%。该继电器采用通用型DIP4封装,是业界首款[1]可提供100V断态输出端电压,2A导通电流和5kV隔离电压的DIP4封装产品。该继电器在额定值提高之后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应用。

TLP241B可以取代常开型接触式机械式继电器。不同于机械式继电器,TLP241B没有会发生老化的触点。此外,它的低电流驱动特性还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它的其他优点是响应时间短,并且由于封装尺寸较小而节省了PCB空间。

由于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为110℃,因此设备的温度设计裕度更容易获得。

Ø应用

工业设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I/O接口和各种传感器控制等)

楼宇自动化系统(暖通空调(HVAC)和温控器等)

代机械式继电器(交流24V48V系统,直流24V100V系统)

Ø特性

高导通额定电流:ION2AIONP6A(脉冲)

断态输出端额定电压:VOFF100V

高额定工作温度:Topr max110

提供鸥翼式封装(SMT)选项的通用型DIP4封装

Ø主要规格

(除非另有说明,@Ta=25℃)

器件型号

TLP241B

封装

DIP4

绝对最大额定值

断态输出端电压VOFF(V)

100

导通电流ION(A)

2.0

导通电流(脉冲)IONP(A)

6.0

工作温度Topr

-40至110

耦合电气特性

触发LED电流IFT最大值(mA)

3

导通电阻RON典型值(mΩ)

110

导通电阻RON最大值(mΩ)

200

电气特性

输出电容COFF典型(pF)

300

开关特性

导通时间tON最大值(ms)

3

关断时间tOFF最大值(ms)

0.5

库存查询与购买

在线购买

注:

[1] 在所有采用DIP4封装的光继电器中,截至2021年2月4日的东芝调研。

请访问以下网址了解更多信息:

TLP241B

https://toshiba-semicon-storage.com/cn/semiconductor/product/optoelectronics/photorelay-mosfet-output/detail.TLP241B.html

如需了解相关东芝光半导体器件产品线的更多信息,请访问以下网址:

光继电器(MOSFET输出)

https://toshiba-semicon-storage.com/cn/semiconductor/product/optoelectronics/photorelay-mosfet-output.html

如需了解相关新产品在线分销商网站的供货情况,请访问以下网址:

TLP241B

https://toshiba-semicon-storage.com/cn/semiconductor/where-to-buy/stockcheck.TLP241B.html

*本文提及的公司名称、产品名称和服务名称可能是其各自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中的产品价格和规格、服务内容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在公告之日仍为最新信息,但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关于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

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融新公司活力与经验智慧于一身。自2017年7月成为独立公司以来,已跻身通用元器件公司前列,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分立半导体、系统LSI和HDD领域的杰出解决方案。

公司24,000名员工遍布世界各地,致力于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十分注重与客户的密切协作,旨在促进价值共创,共同开拓新市场,实现了超过7500亿日元(68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公司期望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如需了解有关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的更多信息,请访问以下网址: https://toshiba-semicon-storage.com

围观 8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nalog Devices, Inc. (ADI)今天推出一款完整的状态监控(CbM)开发平台旨在帮助加速状态监控硬件、软件和算法的开发。CN0549能针对机械固定的宽带宽传感器数据进行可靠的高保真数据采集。该开发平台的开源软件接口简化了从嵌入式系统到那些应用广泛的数据分析工具(例如MATLAB®和Python)的连接。CN0549支持实时振动数据处理,可加快用于预测性维护服务的机器学习算法的开发。此平台非常灵活,所有专业的工程师都可以利用CN0549加快状态监控开发,并显著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

参考设计的关键特点:

  • 宽带(DC至10 kHz)MEMS振动传感器,与现有符合IEPE压电的接口兼容。
  • 特有的机械安装立方体,可实现MEMS振动传感器的全带宽机械转换功能。
  • 适用于IEPE传感器的宽带、高保真数据采集系统参考设计。
  • 带有行业标准开源软件的嵌入式网关,支持数据处理
  • 借助分步示例将振动数据以流形式传输到常用机器学习环境(例如MATLAB、TensorFlow和其他基于Python的工具)中以进行算法开发。

报价与供货

产品

全面

量产

 

起始单价

详细说明

EVAL-CN0532-EBZ

现已供货

$75

适用于宽带MEMS加速度计传感器的IEPE兼容接口

EVAL-XLMOUNT1

现已供货

$85

适用于MEMS加速度计板的机械优化安装模块

EVAL-CN0540-ARDZ

现已供货

$150

适用于IEPE传感器的24位数据采集系统

DE10-Nano

Cora Z7-07s

NOW

现已供货

$130

$99

 

FPGA开发板可通过分销合作伙伴订购。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是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模拟技术公司,致力于解决最艰巨的工程设计挑战。凭借杰出的检测、测量、电源、连接和解译技术,搭建连接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智能化桥梁,从而帮助客户重新认识周围的世界。详情请浏览ADI官网http://www.analog.com/cn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2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凭借Smarter Posting、Smarter Settlement Forecast和Smarter Stand-In Processing,Visa能够提高支付体验的可预测性、透明度和速度。

Visa Inc. (NYSE: V)推出了VisaNet +AI,这是一套人工智能(AI)技术支持的服务,旨在解决银行、商户和消费者长期以来面临的挑战和痛点,包括管理账户余额时面临的延迟和混乱,以及金融机构日常结算的不可预测性。VisaNet +AI包含多项创新概念和新的增值服务,其中包括Visa Smarter Posting和Visa Smarter Settlement Forecast,以及去年8月推出的Visa Smarter Stand-In Processing (Smarter STIP)功能。这些创新功能利用Visa的高性能人工智能平台,帮助提高支付的可预测性、透明度和速度。

Visa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Jack Forestell表示:“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和持卡人期待我们提供可行的数据驱动见解,以便更好地管理他们的业务和金融生活,特别是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时期。今天,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利用AI技术的服务,让消费者更方便地管理自己的账户,让金融机构更方便地管理自己的业务。通过对AI基础设施的投资,我们正在开发新颖的实时解决方案来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只是我们利用人工智能的预测能力来优化服务的开始。”

Smarter Posting有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的透明度

当今自幼就熟悉信息技术的消费者希望实时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因为他们越来越多地在移动和在线平台上进行银行业务。然而,消费者的支付体验可能并不一致,与其他购物花费相比,有些购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最终体现在其余额中。这种滞后可能会给持卡人带来困惑或担忧,导致呼叫中心工作量增加或造成潜在透支。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延迟,是因为收银台实时授权的金额可能与最终从消费者账户中结算的金额不同。例如,当用餐者在餐厅添加小费时,或当发生涉及多种货币的跨境支付时,最终金额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了避免消费者在一次交易中看到多项费用而产生困惑,银行通常会推迟登账或推迟更新账户余额,直到他们确定最终金额。

为了帮助发卡机构为持卡人营造更好的银行体验,Visa开发了Smarter Posting,该服务利用AI为每笔交易提供定制化评分,作为授权流程的一部分。Smarter Posting模型对交易细节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以预测交易金额与结算结果保持一致的可能性。在测试中,该模型在预测交易金额是否会保持一致方面的准确率达到了98%1,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情报,例如通过临时更新持卡人看到的账户余额等方式营造更加一致的端到端支付体验。

Visa Smarter Posting首先将于2021年4月在欧洲推出,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向全球推广。

Smarter Settlement Forecast使用预测模型来预测现金流需求

在每天的结算过程中,Visa推动数十亿美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家机构之间以160种货币流动。这是支付周期的最后一步,在整个过程中,交易被汇总,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之间的转账得以完成,商户的销售额被记入账户。

这个过程要求金融机构战略性地分配资源,以便有足够的流动性来满足当天的结算量需求,而不至于过度分配资源,让这些资源可以用于他们的其他业务领域。当今动荡的环境凸显了财务团队在预测每日交易量和做出战略决策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Visa开发了Smarter Settlement Forecast,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7天预测,预测他们每天可能需要的结算金额。该服务利用历史结算量、季节性指标、宏观趋势、新冠疫情相关事件等异常事件和实时交易数据生成的信息,提供高质量的现金流出和流入预测。这些预测可以帮助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优化财务和流动性管理流程,并协助金融机构对每种货币进行预测,以多种货币进行结算。

Smarter Settlement Forecast计划通过Visa分析平台(Visa Analytics Platform)上的订阅服务提供给符合条件的客户,从而帮助客户简化整合流程。Visa目前正在与三个客户进行此服务的试点,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推出。

Smarter STIP可改善服务中断期间的支付体验

Visa Smarter Stand-In Processing (Smarter STIP)是于2020年8月推出的第一项VisaNet +AI功能,已经赢得了全球领先金融机构的青睐。Smarter STIP利用深度学习来帮助金融机构在服务中断期间提高交易授权,并可代表发卡机构生成批准或拒绝交易的明智决策,为消费者提供无障碍的Visa支付体验。

自发布以来,Smarter STIP在Visa开展业务的所有地区都引起了发卡机构的强烈兴趣。在短短两个月内,包括巴西联邦储蓄银行(Caixa Econômica Federal)和多哈银行(Doha Bank)在内的世界各地客户就已经将Smarter STIP添加到他们的Visa解决方案套件中。

卡塔尔多哈银行首席零售银行官Braik Ali H S Al – Marri先生表示:“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Visa正在推动人工智能在支付领域的新创新。通过VisaNet +AI,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创新,为我们的业务和客户带来新的价值。”

关于Visa Inc.

Visa Inc. (NYSE: V) 是全球领先的数字支付公司。我们的使命是通过最创新、可靠和安全的支付网络连接世界,推动个人、企业和经济活动的蓬勃发展。我们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支付处理网络VisaNet,能够在世界各地提供安全可靠的支付服务,每秒可处理65,000多笔交易。公司对创新的坚持不懈是数字商务能够惠及全球各地的所有民众、并在各类设备上得以迅速发展的催化剂。在世界由模拟向数字时代演变之际,Visa正运用我们的品牌、产品、人才、网络和规模,重新塑造商业的未来。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关于Visavisa.com/blog@VisaNews

1 Visa数据基于对授权和结算金额何时保持一致的模型预测进行比较得出的分析结果。对1.5亿笔交易的历史交易数据(2020年8月至9月)进行了分析。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阅: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10202005166/en/

围观 7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初期产品包括基于AI的可靠应用,旨在提升能源和能源加工行业的运营效率

壳牌(Shell, NYSE:RDS)、C3 AI (NYSE:AI)、贝克休斯(Baker Hughes, NYSE:BKR)和微软公司(Microsoft, NASDAQ:MSFT)联合宣布推出“开放式人工智能能源计划”(Open AI Energy Initiative™, OAI)。这是首个基于人工智能(AI)的开放生态系统解决方案,适用于能源和能源加工行业。OAI为能源运营商、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及独立能源服务软件供应商提供框架,以构建具备互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包括由BHC3™ AI Suite 和Microsoft Azure支持的基于AI和物理学的模型、监测、诊断、规定操作和相关服务。

C3 AI首席执行官Thomas M. Siebel表示:“该计划旨在凝聚全球领导者的力量,以加快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迈向安全、可靠的新能源,同时确保气候安全。”

由壳牌和贝克休斯提供的首套OAI解决方案侧重于可靠性,旨在改善能源资产和加工过程的正常运行时间和绩效。这些可靠性解决方案将以当前BHC3 Reliability应用程序的扩展模块形式提供,BHC3 Reliability是一款基于AI的应用程序,为可靠性、工艺和维护工程师提供AI支持的见解,以预测能源行业加工风险和设备性能风险。OAI利用BHC3 AI Suite的功能,整合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企业级数据,同时充分利用微软可扩展的企业级云基础设施Azure,最终训练出一套覆盖全厂运营的AI可靠性模型。

OAI通过合作伙伴主导的特定领域解决方案来增强BHC3应用程序,这些解决方案可加速部署基于AI的可靠性解决方案,发挥整个能源行业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促进更清洁、更安全、更高效的能源生产。由壳牌和贝克休斯提供的首个OAI可靠性解决方案可以实现BHC3 Reliability、OAI模块和现有行业解决方案之间的互操作性,以满足此类应用的需求。目前可用的解决方案包括经过验证和测试且具有预训练AI模型的特定设备及工艺模块、已编码的专业技能、低延迟数据连接器、热力学和操作参数库、全局健康监测服务、深度诊断、故障预防建议和规定操作等。

壳牌通过OAI提供以下可用模块:

  • 壳牌控制阀预测性维护
  • 壳牌旋转设备预测性维护
  • 壳牌海底电动潜水泵预测性维护

贝克休斯将提供OAI与能源行业内多种现有技术的互操作性服务,包括:

  • iCenter——涡轮机械高级数字化服务
  • Bently Nevada System 1状态监测软件
  • 贝克休斯阀门生命周期管理

OAI能源计划将在以下方面增强贝克休斯和C3 AI应用程序的性能,包括:

  • BHC3可靠性(BHC3 Reliability)
  • BHC3生产优化(BHC3 Production Optimization)
  • BHC3库存优化(BHC3 Inventory Optimization)
  • C3 AI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3 AI CRM)

壳牌首席技术官Yuri Sebregts表示:“数字化技术和AI有助于改善我们当前的核心业务,并为未来的能源业务奠定基础。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一直与C3 AI保持密切合作,不断扩展基于AI的预测性维护解决方案,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可靠性和资产绩效。我们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监控上下游制造业以及综合燃气资产的5,200多台设备。我们很高兴能将这种能力技术推向市场,同时希望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使其他公司也能够提供AI解决方案,以帮助提升整个行业的可靠性。”

贝克休斯区域、联盟及企业销售执行副总裁Uwem Ukpong表示:“推进能源发展需要运用新技术方法,发挥协作精神,利用开放的数据标准和尖端的AI技术。我们与C3 AI联盟合作伙伴,以及行业巨头壳牌和微软合作,通过OAI解决非生产性停机这一长期存在的行业难题。新生态系统将利用我们现有BHC3产品组合的强大功能,并将推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向更深层次发展。”

微软能源副总裁Darryl Willis表示:“微软致力于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大力支持像开放式人工智能能源计划这样的解决方案,努力为实现这些转型目标做出贡献。数字化技术在设备可靠性和维护等主要行业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微软参与到开放式人工智能能源计划,也将进一步推动未来净零排放目标的实现。”

IDC能源与制造研究集团副总裁Kevin Prouty表示:“开放式人工智能能源计划提前清晰地反映出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C3 AI、壳牌、贝克休斯和微软公司这些行业巨头已经成立联盟,开放式人工智能也已经为独立承担重任准备就绪,有望为能源行业建起企业AI领域的生态系统。”

如需详细了解开放式人工智能能源计划以及可靠性解决方案,请访问:https://bakerhughesc3.ai/products/bhc3-oai/

关于C3.ai, Inc.

C3.ai, Inc. (NYSE:AI) 是行业领先的企业人工智能软件供应商,致力于加速数字化转型。C3 AI提供一系列全面整合的产品:C3 AI® Suite,一款端到端平台,用于开发、部署、运行大规模AI应用;C3 AI Applications,针对特定行业的软件即服务(SaaS) AI应用组合;C3 AI CRM:针对特定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应用套件,基于AI和机器学习构建;以及C3 AI Ex Machina,一款无代码AI解决方案,利用数据科学解决日常业务问题。C3 AI系列产品的核心是模型驱动的开放式AI架构,可大幅简化数据科学和应用开发流程。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c3.ai

关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注册成立,总部位于海牙,并在伦敦、阿姆斯特丹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壳牌旗下公司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业务范围包括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生产;生产和销售液化天然气和天然气专为液态燃料;制造、销售和运输石油产品和化学品以及可再生能源项目。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hell.com

关于贝克休斯

贝克休斯(NYSE: BKR)是一家能源科技公司,为全球能源和工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公司拥有长达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而我们的创新技术和服务正在推动能源行业向前发展——为人类和地球带来更安全、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bakerhughes.com。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阅: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10201005936/en/

围观 9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数字经济时代,计算力就是核心生产力

2021年2月4日,浪潮信息联合国际权威机构IDC发布《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全球首个计算力指数的研究成果,深入揭示了经济发展与计算力的关系,为全球数字经济带动经济发展和新基建提供参考意见。

全球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倍增创新阶段,各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占比将持续提升,计算力是数字化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报告显示,计算力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千分之3.3和千分之1.8。AI计算的占比正逐年提高,从选取的样本国家来看,AI计算占整体计算市场的比例从2015年的7%增加到了2019年的12%,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23%。其中,中国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2015-2019年,在样本国家的AI计算市场支出增长中,有接近50%来自中国。

《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是浪潮信息携手IDC历时一年完成的研究成果,报告覆盖中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从计算能力、计算效率、应用水平和基础设施支持四个维度对各国计算力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并得出十大洞察。

IDC中国助理副总裁周震刚对《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进行解读

IDC中国助理副总裁周震刚对《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进行解读

IDC中国助理副总裁周震刚表示:“计算力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值全球数字化转型进入倍增创新阶段,越早意识到计算力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布局算力基础设施,越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据先机。”

浪潮信息副总裁张东做《浪潮 以智慧计算驱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主题发言

浪潮信息副总裁张东做《浪潮 以智慧计算驱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主题发言

浪潮信息副总裁张东表示:“未来几年新兴技术应用将成为算力提升最主要的驱动力,尤其是人工智能带动的AI算力需求。伴随数据的激增和算法的日益复杂,计算力将成为决定人工智能发展上限的重要因素。”

十大洞察,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 洞察一:计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

报告表明,计算力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千分之3.3和千分之1.8。追赶者国家算力指数每提升1个点,对GDP增长的拉动提高到1.5倍,而这个数字在领跑者国家为2.9倍。国家计算力指数越高,对GDP带动性越强。

  • 洞察二:计算力指数国家排名,美国第一中国第二

美国以75分位列国家计算力指数排名第一,坐拥全球最多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这是美国算力的基础保障。中国获得66分位列第二,AI算力领跑全球。日本、德国、英国分别以55分、52分和47分位列第三至第五名。

中美两国在计算效率和应用水平方面仍有差距,但中国的各项指标增速均高于美国,随着云计算、AI、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行业渗透,中美两国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 洞察三:AI计算占比逐年增高,全球增长的AI计算支出50%来自中国

人工智能发展已经进入与行业深度融合的阶段,AI计算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最前沿的计算能力。中国和美国是AI算力支出占总算力支出最高的两个国家,占比均超过10%;尤其是中国,以14.1%的占比领跑所有样本国家,这说明中国在战略层面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及企业希望以人工智能为发展契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愿望。随着数据的激增和算法的日益复杂,AI算力将变得至关重要,对各个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 洞察四:新兴技术应用水平和计算能力越协同,计算力对经济的拉动效果越明显

新兴技术的投入与算力投入相关性极高,算力为新兴技术应用提供基础保障,新兴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算力提升,其中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相关性最为显著,新兴技术和算力呈现相互拉动效应。

《报告》建议,领跑者国家应聚焦提高计算效率,在扩大数据中心规模的同时提高能效管理水平;追赶者国家应把重心放在计算能力和新兴技术发展进程的匹配上,加大AI计算投入,激发新兴应用红利;起步者国家,应通过应用水平的提高带动算力提升,使二者形成良性拉动效果。

  • 洞察五:互联网行业通过算力投入实现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创新

领跑者、追随者和起步者国家的互联网行业计算力支出占比分别为31%、20%和11%,中美两国互联网行业计算力支出占比均超过30%,主要得益于两国超大规模互联网巨头的数量和规模均处于领先。

互联网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支出占比最高。互联网借助算力设施实现大规模AI技术开发,并将AI应用于多个产品服务和运营智能场景。

  • 洞察六:集约化、规模化、普惠型的公共基础设施支持中国制造业升级

制造业是全球算力投资最大的传统行业。“制造业升级,计算力先行”,算力投资主要集中在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等环节。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仍任重道远,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将为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动能。

到2021年底,70%的制造企业将进行边缘计算试验,提高产品和资产的质量和创新能力。人工智能将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和服务生命周期管理(SLM)等方面注入新动能。

  • 洞察七:24.9% 金融是全球人工智能算力投资最大的传统行业

金融是全球算力投资的第三大行业,也是对人工智能算力投资最大的传统行业。IDC数据显示,全球AI算力支出的24.9%来自金融行业,AI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效帮助金融企业降本增效和提高客户体验。预计到2024年,区块链和量子计算技术将在金融和会计领域普遍应用。这些新兴技术的使用奠定了金融行业在未来几年算力投资稳定增长的基础。

  • 洞察八:新兴技术应用是推动算力发展的加速器   

2020年全球企业人工智能支出将达到498.7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962.8亿美元。人工智能由算力、数据和算法共同驱动,足够的算力才能更好地处理越来越庞大的数据和复杂的算法;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边缘计算快速发展,边缘计算重塑了IT基础架构并将改变计算、存储和网络的形态。云计算是提高计算效率最重要的方式,通过部署IT基础架构支持云边协同发展,助力新兴应用落地,提高整体计算力指数,并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将是未来IT支出的核心驱动力。

  • 洞察九:开放计算是未来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

开放计算是完整的数据中心产业生态,代表了数据中心领先的技术创新。互联网企业和IT厂商积极参与开放计算,推动数据中心向开放、融合、智能化方向发展,驱动数据中心领域的技术共享与标准互通。同时,开放计算正在逐渐向传统行业渗透,电信、金融、游戏、电商已开始尝试部署开放标准的IT基础设施。

IDC预测,全球OCP基础设施市场未来5年将保持16.6%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8亿美元,其中OCP服务器在全球服务器中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18%增长到2024年的24%。

  • 洞察十:新常态催生业务新模式,计算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

新常态下,数字经济是业务复苏、增长和创新的关键,计算力是根本性支撑。2020年,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愈加显著,催生了“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会议、无人零售”等多个新型应用场景,经济生活线上化和社会服务智能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用户消费习惯和使用模式的变化促使企业加速转型。新常态下,数字经济将成为企业实现增长和创新的关键,计算力将提供关键支撑。

作为全球首个计算力指数的研究成果,《报告》科学地构建了计算力体系与经济学指标间的联系,为各国提升经济及计算力水平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数字经济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数字经济,算力先行。未来,计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必将推动全球经济蓬勃发展。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内蒙古税务率先实现新一代服务器平台应用

日前,浪潮新一代四路服务器NF8480M6中标内蒙古税务总局服务器采购项目,承载税务局多个核心业务。浪潮是新一代Cedar Island平台四路服务器公板设计厂商,从0到1实现了新一代服务器平台的公板设计,为全球厂商提供了借鉴参考。此次浪潮服务器NF8480M6成功中标,浪潮率先实现新一代平台的行业落地应用,将为内蒙古税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算力支撑和保障。

税收政策落地应用,大数据分析成为焦点

今年以来,为加快支持疫情防控和精准帮扶企业复工复产、“非接触式”办税缴费、24小时办税服务厅等项目的落地,不断优化税收政策,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正在加快大数据分析平台、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等新业务系统上线速度,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让税务数据分析向全量数据分析的大数据时代进行全面升级,释放税收大数据价值。

以增值税发票业务为例,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税务局可以验证匹配发票相关上下游合法交易关系,同时还可基于商品代码进行上下游供应链分析,并对不同产业价值链各环节增值情况展开深层研究梳理,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而内蒙古税务总局的税务平台承载了税务局的诸多核心应用,包括个税征管系统、核心征管系统、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发票、实名办税等数十个业务应用。随着税务总局的新业务平台不断上线,税务大数据平台承载的数据容量不断攀升、数据类型冗杂,全量数据的实时分析对后台系统的计算资源、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快速增长的税务平台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算力支撑成为内蒙古税务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浪潮新一代四路服务器,助力税务工作高效进行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对一方经济的高效、健康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业务量的增长,税务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这类关键计算场景对系统计算资源、稳定性、流畅性和扩展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在此次招标中,作为新一代处理器的公板设计厂商,浪潮提供了最新处理器的关键服务器NF8480M6,为海量税务数据的高并发、实时分析提供更加强大的单机处理能力、突破数据访问瓶颈,为业务连续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 性能方面,浪潮NF8480M6基于最新处理器,CPU的UPI通道升级至6个,数据通信互联带宽较以往提升1倍,超20GT/s,同时采用浪潮独特均衡拓扑设计,能够在提高吞吐率和降低整体能效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让Non-NUMA架构的高并发应用性能提升10%,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并行计算处理能力。
  • IO吞吐方面,浪潮NF8480M6主板最大可支持18TB内存,内存速率升级至3200MT/s,可大幅度降低频繁IO造成的系统等待时间,在数据存储方面,支持24个热插拔NVMe SSD固态硬盘,IOPs相比SATA SSD提高10倍,突破数据访问瓶颈,满足高强度I/O要求。
  • 同时,浪潮NF8480M6具备优秀的RAS特性,在芯片、部件、整机和系统等多个层面采用体系化的容错技术,如热切换、智能探测、智能温度检测调控、智能管理等,能够有效隔离硬件、信号错误对于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产品可靠性及稳定性,为税务业务的连续性、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保障。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正加速变革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正在基于新技术不断加强税务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优化税务政策。浪潮会根据用户需求持续创新,为内蒙古税务及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效、稳定的算力支撑。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1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国际知名市场调研公司Yole Developpement发布了最新版《2020年热像仪和热探测器报告》,重点分析了全球热成像市场产量、市场份额、技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纵观报告全文,掌握红外核心科技的中国厂商正强势崛起,乘势而上,重塑全球红外行业新格局。

Yole2020全球热成像市场占有率FLIR位居第一,高德位居第二

放眼2020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中国厂商正改变着全球红外行业竞争格局,这也在Yole调研报告中得到了验证。

Yole调研报告显示,在2020年的全球红外热成像整机出货量上,美国FLIR市场占有率35%排名第一,位居第二的是中国厂商高德红外,市场占有率17%,同时也是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中国热成像厂商。全球十强中,中国厂商占据四席,分别是高德红外、海康威视、睿创微纳和大立科技。

2020年不再是海外巨头占据强势份额的一年,几大中国热成像实力厂商市场占有率总和达44%,几乎拿下2020年全球红外热成像整机出货量的一半,不仅解决了国内热成像系统的巨大需求,还深入拓展至全球,发展势头强劲。

Yole:预测2025年,红外热成像市场或超75亿美元

随着中国热成像厂商在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上的持续发力,其全球市场份额还将稳步扩大。Yole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红外热像仪全球市场占有率占比已达44%,相较2019年提升了29%。如此高的增长,使Yole提出新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红外热像仪在全球红外市场份额将达到64%,或将开创一个属于“中国制造”的2025年。

同时,Yole还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随着中国厂商的奋起直追,发展势头强劲,会不会出现传统游戏“吃豆人”的结果:赶超并逐步“吃掉”其它竞争者的份额……这是一个关于未来可能性的大胆预测,一切皆有可能。

提到全球热成像市场,还有一个重要数据不得不提。Yole报告中指出:全球热成像市场规模从2019年到2025年期间,将以8%的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5年该市场价值可达约75亿美元。面对如此巨大的红外市场蛋糕,以高德红外为首的国内红外热成像领先企业也期待能在2025年抓住“中国红外芯”的发展红利弯道超车。

为什么中国红外厂商可以快速崛起,乃至赶超?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热成像的自动测体温技术成为抵御病毒的重要科技手段,从而让红外热成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在疫情之后也开始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国厂商崛起是因为对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视和快速反应,也源于多年前我们就成功攻关了中国红外“芯”。

中国红外“芯”的崛起之路并非坦途。红外技术是国防核心科技,长期以来,欧美等国家对我国采取了严密的技术封锁,高端红外热成像传感器禁止出口到中国。严峻的形势倒逼中国自力更生,为了“核心关键技术不受制于人”,从国家到民营企业,不等不靠,奋起直追,走上自主研制国产红外芯片的发展道路。

如今,国内高德红外、艾睿、大立等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究其原因,与国内优渥的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探索密不可分。

  • 国内崇尚科技自主创新的大环境

红外芯片作为国之重器,在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当下,国内大环境为红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市场、人才的多方支持。在国内民用红外领域内,各企业面向市场自由竞争,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 国内厂家的不懈探索,探测器不受制于人,更要比肩西方厂商

从2019年销售规模上看,高德红外以16.38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一,睿创微纳及大立科技分列第二、第三位,而2020年三大厂商销售额更是突破往年。亮眼的成绩均得益于国内厂商实现了红外核心探测器技术自主可控,不再受制于人。

市场占有率今年跻身第二的高德红外,多年来通过自筹资金致力于红外探测器的自主研制与批产化,2013年率先在红外探测器芯片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打破了西方对我国技术封锁,破解了红外芯片“卡脖子”问题,实现了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也是国内少有的非制冷和制冷红外探测器齐头并进的厂家。

在批产方面,高德红外拥有国内更为全面的探测器生产线。目前已拥有三条完全自主可控的探测器批量化生产线:8英寸0.11微米批产型氧化钒(VOx)非制冷红外探测器、8英寸0.5微米的碲镉汞(MCT)制冷红外探测器和8英寸0.5微米的二类超晶格(T2SL)制冷红外探测器生产线。据行业媒体报道,高德红外目前的芯片产能可达上百万片/年。

2018年,高德红外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百万像素红外探测器(1280×1024@12μm碲镉汞中波制冷红外探测器),这是一项赶超欧美的中国技术,也是中国红外行业的重要里程碑。另外,在低成本、可大规模批产方向,其晶圆级封装探测器已经在市场上被大规模广泛应用了。

高德红外在红外产业链的延伸布局方面也遥遥领先。全程自控的全产业链带来的低成本和稳定供货优势已经成为高德红外在芯片技术以外的又一核心竞争力。

  • 国内率先探索新兴市场,开拓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5G、AI时代的到来,新兴领域市场未来将有突破性增长。而国内厂商早已将目光投向新兴领域市场,几年前就已开始布局。

以率先掌握晶圆级探测器及晶圆级光学等多种技术和工艺的高德红外为例,旗下民品子公司高德智感,基于母公司多年技术积累,于2019年成功推出TIMO晶圆级微型红外模组,以低成本、低功耗、微型化、接口通用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应用的瓶颈,目前已得到大规模广泛应用;同年,推出了首款消费级手机配件产品 -- MobIR Air魔热手机热像仪……消费级产品,率先打开了新兴领域市场应用的大门,为红外与IoT、智能家居、辅助驾驶、智能终端、消费电子、机器视觉等创新领域结合创造了可能。

一个属于中国红外制造商的2025年即将到来。高德红外期待,国内实力红外厂商可以在全球红外市场发展机遇来临之时,抓住机遇,逆势而上。同时,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国内新一轮科技浪潮中脱颖而出,出现在国际舞台中,成为中国科技的骄傲。

围观 8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安富利公司

2012年,当人们第一次钻进特斯拉Model S的时候,大都会被那个位于座舱中央的17英寸的中控大屏幕惊艳到——驾驶舱中芜杂的仪表和信息显示,都被统合到了这个尺寸足足顶得上两个iPad的触控屏上!

从那以后,一场围绕着汽车座舱智能化的变革就开始了,各个车厂都开始琢磨如何让自己的中控屏大一点、再更大一点;当你走进一家4S店,销售人员除了介绍车型的马力、扭矩、油耗(或者电池续航)等常规特性之外,也总会殷勤地邀请你坐进座舱,看看那块大屏幕……

从车机到智能座舱

作为一个运输工具,大家逐渐发现,今天人们对汽车的兴趣越来越在“运输工具”这个主业之外,这也使得汽车被异化成一个从传统视角上看令人陌生的东西。

实际上,汽车的“不务正业”由来已久,如果追根溯源恐怕要从将收音机放入座舱那一天开始,从此以后汽车座舱承载的功能也就越来越丰富。比如为了追求更高的音质体验,将CD播放机加了进来;显示屏的加盟,使得既直观又美观的图形化界面也“上车”了,进而也催熟了GPS导航等应用;车载网络和无线通信的发展,同样令汽车座舱设备与外部和内部其他电子设备得以进行通讯和数据交互……由此一个具有比较完整车载信息娱乐功能的系统也就逐渐成型了,它通常位于座舱的中央,被称为“车机”。

不过到此为止,车机做得再炫酷——比如加入3D游戏等——也还是车机,还不能被称作是智能座舱。原因有几点:

  • 一是车机从根本上讲,并没有进入核心的驾驶信息领域,而还是在信息娱乐这些外围功能上打转转;
  • 二是在人机交互(HMI)方面,传统的车机缺乏新意,受制于汽车产品的特殊性,旋钮按键操控还是主流;
  • 三是数据承载能力不足,面对汽车及其所处的智能交通系统,无论是在数据传输还是数据处理上,传统的车机都会面临挑战,而难于形成完整的自动化的闭环。

对照传统车机的缺陷,我们对理想的智能座舱的定义也就清晰了:它应该是一个能够同时涵盖车载信息娱乐和驾驶信息两个领域,能够为用户提供直观、高效的人机交互,并且支持海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以实现完整自动化操控体验的驾乘系统。

按照这个标准,其实中控大屏幕,不过是整个智能座舱中一个层面上的创新,但即便如此,用户已经感觉相当的受用了——不少体验过这种中控大屏的用户,都会感叹这个东西“有毒”,会让人“上瘾”,一旦用过,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HMI:智能驾舱的市场支点

也正是由于智能座舱对用户来说有一种“洗脑”的功效,因此才会令各个车企和Tier-1厂商趋之若鹜。

根据伟世通的研究数据,2018年全球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市场规模约为329亿美元,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46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8%。中国市场对于智能座舱的渴求似乎更为旺盛,东吴证券的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市场规模达566.8亿元,2025年会攀升至10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2%。

如果我们深入到这些宏观数据背后,会发现一些更有意义的信息:这些调研报告中,研究对象——也就是智能座舱主要的产品——主要包括中控显示屏、仪表盘、HUD、驾驶信息显示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等,可以说除了“车机”,当下大家在智能座舱中的着力点,大多集中在HMI方面。这也不难理解,相较而言,座舱中HMI的优化,是短期内最能给用户带来获得感的举措。

在提升座舱HMI方面,“大屏幕”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一车多屏、多屏联动”将会是未来的趋势。这是因为屏幕太大了,在空间有限的驾舱中未免会显得碍事,而且当越来越多的功能集中在一块屏幕中,不同的功能共享一个显示界面,或者在不同功能之间切换,就成了难题。因此将车载显示功能“化整为零”,彼此之间又通过数据进行联动,也就成了智能座舱的必由之路。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未来在一些高档汽车中,显示屏的数量可能会超过10块,中控显示、数字仪表盘、副驾娱乐屏、智能后视镜、透明A柱等都会成为配置选项。

HUD抬头显示也是在智能座舱HMI方面,大家在积极探索的一个领域。HUD通过AR技术,将关键行车信息以图像化的方式投射到前档玻璃上,并与实际的道路和环境“叠加”在一起,使得驾驶员在目不斜视的情况下,就可以直观地掌握车辆状况,并根据导航、安全提示等信息操控车辆。尽管有专业人士认为,车载HUD还不够成熟,但其市场拐点已经出现——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上市车型中搭载HUD的数量为325款,渗透率为6.4%,而且其已被导入到不少中低端的车型中,预计未来3-5年国内HUD渗透率有望提升至40%。

语音识别作为HMI领域成长最强劲的下一代技术,也在被集成进智能座舱。在汽车座舱中采用语音控制,一个最硬核的理由就是:其他的HMI,不论是旋钮按键还是触控屏,都是需要驾驶员“动手”去操作的,而在完全的自动驾驶实现之前,任何手离开方向盘的行为,都是安全隐患;而语音无需动手、不会占用用户的视觉“频道”,因此对驾驶产生的直接干扰也最小。尽管目前已经“上车”的语音控制方案,其表现还不尽如人意,但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该技术在消费电子等其他领域的磨砺和迭代升级,最终成为座舱中的标配,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除了上述的技术和市场因素,“个性化”也是推动智能座舱HMI进化的另一个动力。触屏也好,语音也罢,这些HMI模式仍然需要用户发出一个“指令”,爱车才会行动。是否可以让车辆自动识别用户的身份,按照用户的偏好自动做出诸如座椅、空调、行车路线等个性化的调节和设置?这时,带有身份识别功能的电子标签就可以派上用场了,NFC、UWB等都会是未来智能座舱实现个性化HMI的技术选项。

严格来讲,智能座舱应该是包括“感知、思考、行动”在内的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当下人们在车载HMI上的努力,只是智能座舱发展上的一个支点,但这是一个不错的起点,从这里出发,智能座舱的滋味将会越来越“香”。

关于安富利公司

安富利是一家全球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广泛的生态系统,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为客户提供设计、产品、营销和供应链专业知识。我们将创意转化为智能解决方案,减少将产品投放市场所需的时间、成本和复杂性。近一个世纪以来,安富利一直致力于帮助全球客户和供应商实现技术的变革。了解安富利的更多信息欢迎浏览http://www.avnet.com/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AX17852电池监测器IC集成电流检测放大器,空间节省16%、成本降低20%

2021年2月4日—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NASDAQ: MXIM) 宣布推出MAX17852 14通道、高压、符合ASIL-D标准的数据采集系统,帮助汽车电源管理系统(BMS)开发商提供最高安全等级的电压、电流、温度测量及数据通信,同时可以大幅节省空间、缩减方案成本。这款IC专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车和其他运输车辆的系统整合而设计,是智能接线盒、48V及其他汽车电池系统的理想选择,能够承受400V、甚至更高电压。

OEM和电动汽车制造商要求电池系统均满足ISO26262标准设定的最高安全等级。采用全面的诊断功能和安全驱动架构,Maxim Integrated设计并生产的MAX17852能够帮助客户满足ASIL-D标准对电压、电流、温度测量,以及数据通信的最高安全系统要求。小尺寸、高成效IC设计提供最高测量精度,采用严格的时间同步技术提供电压、电流和温度数据。器件在室温环境下可以测量±0.45mV (典型值)的电池电压变化;在5°C至40°C温度范围内,最大测量误差为±2mV,帮助汽车制造商获得其电池能够支持的最大里程。器件具有+/-300mV电流检测放大器,最高增益设置达256倍,电流检测增益误差为0.3%;这些特性确保MAX17852为计算功率管理、电池健康状态和电荷状态提供最快、最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这款14通道电池数据采集系统由于内部集成了电流检测放大器,使得电流、电压和温度数据能够同时采集。MAX17852可以使用霍尔传感器或检流电阻作为检测元件。

主要优势

  • 最高安全等级:符合ASIL-D标准对电压、电流、温度检测以及数据通信的高安全等级要求。
  • 最高精度:具有最低增益误差的电流检测放大器,支持高精度、时间同步的电流测量,帮助厂商提升汽车续航能力。
  • 小尺寸:与分立方案相比,高集成度设计将尺寸缩减16%,有效节省电路板空间。
  • 更低成本:集成电流检测放大器节省20%的成本。
  • 通用性:业内首款可支持多种电压、电流和温度测量应用的集成方案。

评价

  • “为了提升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信心,BMS系统满足最高安全等级(ASIL D)必不可少。”Maxim Integrated汽车事业部执行总监Tamer Kira表示:“MAX17852在电压、电流和温度测量方面能够提供最快、最高精度指标,是业界第一款集成了BMS系统所有主要元件,且满足最高安全等级的电池数据管理系统。”

供货及价格

  • MAX17852的价格为7.52美元(1000片起,美国离岸价),可通过Maxim官网及特许经销商购买。
  • 提供MAX17852EVKIT# 评估套件,价格为250美元。

关于Maxim Integrated

Maxim Integrated是一家以工程师为导向的技术公司,旨在解决工程师最棘手的问题,以推动设计创新。Maxim Integrated拥有全面的高性能半导体产品线,以及行业领先的设计工具与支持,为客户提供高效电源、高精度测量、可靠互连、可靠保护以及智能处理等基础模拟方案。Maxim Integrated通过帮助工程师快速开发更小、更智能和更安全的设计,在汽车、通信、消费、数据中心、医疗健康、工业和IoT等应用领域赢得工程师的普遍信任。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maximintegrated.com/cn 

围观 8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7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