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5G渗透率的快速提升给射频前端市场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射频滤波器作为射频前端中市场价值和物理空间占比最大的核心器件,需求增速最快,但国产化挑战也最大。一方面,滤波器的性能提升对整个射频前端的性能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滤波器在射频芯片中的物理空间占比最大,射频前端小型化的需求也使得滤波器的小型化需求最为迫切。

移动通信设备中的核心芯片需要在性能、尺寸和成本上持续迭代,以满足移动通信设备性能持续升级和更小、更轻、更薄的发展路径。国外厂商在小尺寸方案上投入巨大,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持续形成技术上对国内厂商的护城河。国产厂商如果在尺寸上无法跟进就无法进行高端芯片的国产替代。此外,小尺寸方案也带来成本的大幅下降,对于消费电子厂商,成本降低带来的竞争优势是极其显著的。

深圳立鼎微电子有限公司利用在设计、器件、工艺和材料上的多项首创技术,成功突破了国外厂商的专利封锁,并创新地利用极小尺寸方案,解决了多款高端BAW产品的技术难题并顺利实现了产品量产,相关的技术和方案已经申请近百项专利。

BAW产品与SAW产品不同,无法在同一颗晶圆上制造不同频段的产品,因此实现BAW产品的小封装尺寸方案的技术难度更大,国内小尺寸BAW产品长期处于市场空白。公司推出了三款全球最小的BAW滤波器、双工器和四工器产品,分别是0907(0.9mm*0.7mm)尺寸的BAW滤波器、1411(1.4mm*1.1mm)尺寸的BAW双工器和2016(2.0mm*1.6mm)尺寸的BAW四工器,并在性能上做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对国外厂商产品的完全替代。

0907尺寸的WiFi 滤波器

1.png

Fig.1立鼎微电子0907 尺寸的WiFi 2.4GHz滤波器实拍图

2.png

Fig.2 立鼎微电子0907 WiFi 滤波器的性能曲线

(a)通带插损 (b)临带B40/B41/B7频段的抑制情况 (c)宽带0-8GHz的抑制情况

WiFi工作频段为2401-2483MHz,频率处在B40和B41以及B7频段的中间,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和B40、B41和B7的共存能力,目前WiFi滤波器的主流封装尺寸为1411和1109。

本产品采用立鼎微电子的全新的器件结构、工艺路线、材料和设计方案,在减小die尺寸的同时获得了更高的Q值和工艺一致性,因此在通带插损、对B40、B41和B7的抑制以及左右两侧滚降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本款产品通带插损的典型平均值为1.2dB,对B40和B7的抑制典型平均值也超过50dB,并在2f0和3f0频段实现了60dB以上的抑制,同时具有很好的收敛性,易于调试和匹配。

本款WiFi滤波器提供0907、1109、1411三个封装尺寸供客户选择。

1411尺寸的B7 双工器

3.png

Fig.3立鼎微电子1411 尺寸的B7双工器实拍图

4.png

Fig.4 立鼎微电子1411 B7 双工器的性能曲线

(a)B7发射端滤波器的通带插损 (b)B7接收端滤波器的通带插损 (c)B7发射和接收滤波器的临带抑制情况 (d)B7发射和接收滤波器的隔离度情况

B7工作频段为发射端TX:2500-2570MHz,接收端RX:2620-2690MHz。本产品采用立鼎微电子的全新的器件结构、工艺路线、材料和设计方案,在减小die尺寸的同时获得了更高的Q值和工艺一致性,其中TX频段的插损典型平均值为1.3dB,RX频段的插损典型平均值为1.5dB,TX和RX的隔离度典型平均值均超过60dB,对WiFi频段CH1-CH12的抑制典型平均值为40dB,具有良好的WiFi共存能力,同时具有很好的收敛性。本款产品的实测熔断功率(Fuse Power)超过33dBm,可以满足最严苛的发射功率要求。

本款B7双工器提供1411、1612、1814三个封装尺寸供客户选择。

2016尺寸的B1+B3 四工器

5.png

Fig.5 立鼎微电子2016 尺寸的B1+B3四工器实拍图

6.png

Fig.6 立鼎微电子 2016 B1+B3 四工器的性能曲线

(a)B3发射端滤波器的通带插损 (b)B3接收端滤波器的通带插损 (c)B3发射和接收滤波器的临带抑制情况 (d)B3发射和接收滤波器的隔离度情况 (e)B3发射端0-6GHz的带外抑制情况 (f)B3接收端0-6GHz的带外抑制情况

7.png

Fig.7 立鼎微电子 2016 B1+B3 四工器的性能曲线

(g)B1发射端滤波器的通带插损 (h)B1接收端滤波器的通带插损 (i)B1发射和接收滤波器的临带抑制情况 (j)B1发射和接收滤波器的隔离度情况 (k)B1发射端0-6GHz的带外抑制情况 (l)B1接收端0-6GHz的带外抑制情况

B1+B3的工作频段为B1发射端TX:1920-1980MHz,B1(B66)接收端RX:2110-2200MHz,B3发射端TX:1710-1785MHz,B3接收端RX:1805-1880MHz。本产品采用立鼎微电子的全新的器件结构、工艺路线、材料和设计方案,在减小die尺寸的同时获得了更高的Q值和工艺一致性,其中:B1TX频段的插损典型平均值为1.3dB,B1(B66)RX频段的插损典型平均值为1.2dB,B3TX频段的插损典型平均值为1.5dB,B3RX频段的插损典型平均值为1.5dB,各个接收和发射的隔离度超过60dB,对B40,B41和B7等频段的抑制超过55dB,可支持多个频段的CA模式,同时B1和B3的发射端端和接收端均有很好的收敛性。另外本款产品也具有极好的功率和谐波特性,可以满足高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要求。

关于立鼎微电子

深圳立鼎微电子有限公司(下设全资子公司北京芯溪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自主知识产权,致力于射频前端中高端BAW/SAW滤波器和模组行业,解决手机、基站、路由器、CPE设备等通信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公司核心团队来自国内头部企业和国外顶尖射频芯片公司Qualcomm、Qorvo、Wisol等,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IP风险、产品高端化、低成本、高量产良率和一致性等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了高端产品的突破和对国外厂商产品的完全替代,并在客户端受到广泛认可。公司的目标是利用技术创新,向客户提供高品质和高性价比的产品。

公司和重要供应链合作伙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拥有充足的研发和产能支持,可以为客户提供稳定、持续和可靠的产品供应。

来源:立鼎微电子

围观 1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6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SARA-S528NM10采用UBX-S52蜂窝/卫星芯片组和M10 GNSS平台,具有低功耗和并发定位功能,扩展了公司在卫星物联网市场的蜂窝产品组合,SARA-S528NM10基于3GPP Rel 17规范,支持全球通信。

近日,作为提供定位和无线通信技术及服务的全球领先供应商u-blox(SIX:UBXN)宣布推出了其首款符合3GPP标准的地面网络(TN)和非地面网络(NTN)物联网组合模块SARA-S528NM10。

该标准化模块为卫星物联网市场带来了变革,因为它支持全球覆盖,具备准确、低功耗和并发定位的能力,这对于需要持续或周期性资产追踪和监控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其他物联网应用场景包括后装车联网、工业监测与控制、智能计量与公用事业以及车队管理。

1.jpg

由于蜂窝网络的覆盖率仅为全球的10%,因此对保证全球覆盖率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对于物联网应用,如偏远或海洋环境中的资产跟踪。虽然卫星物联网弥补了这一差距,但由于卫星终端成本高、功耗大以及卫星通话时间成本高等因素,其应用受到部分限制。

尽管如此,ABI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卫星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40亿美元*。

目前的卫星通信解决方案需要专有的硬件和软件,并将终端锁定在特定的卫星运营商上。若用户想更换到其他卫星运营商,就需要更换他们的卫星终端。而u-blox解决方案则基于全球3GPP标准,可获得与多个支持该标准的卫星提供商的互操作性认证,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客户的选择。

“新的u-blox卫星物联网IoT-NTN蜂窝通信模块专为在没有蜂窝网络覆盖的地区保持通信而设计。集成的u-blox GNSS解决方案在连续跟踪模式下功耗低于15mW,并具有高射频灵敏度,可缩短定位所需的时间。它能在不中断蜂窝或卫星通信的情况下提供并发定位数据,由于缩短了设备的定位时间,这进一步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

——Stephan Zizala

u-blox首席执行官

SARA-S528NM10采用u-blox UBX-S52蜂窝/卫星芯片组和GNSS M10平台,符合3GPP Rel 17 NB-NTN规范。这种基于标准的方法确保通过LTE-M和NB-IoT在地面蜂窝网络,以及NB-IoT在符合3GPP Rel 17的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星座上提供扩展的通信功能,同时也为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做好准备。

UBX-S52蜂窝/卫星芯片组目前正在接受全球NTN服务提供商Skylo的卫星网络认证。该认证可实现对蜂窝和Skylo卫星通信的无缝支持,从而创造一种有效利用资源的增强型可靠体验。

SARA-S528NM10模块支持所有三个新的NTN波段- n23(美国)、n255(全球L-band)和n256(欧洲S-band),增强了其技术的未来适应性。该模块与u-blox SARA蜂窝通信系列模块引脚兼容,工程师能够使用传统技术轻松扩展其物联网产品,而无需重新设计。

* ABI Research,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IoT Deployments & Subscriptions, QTR 2 2024

/关于u-blox公司/

瑞士u-blox公司(SIX:UBXN)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芯片和模块产品以及全面的物联网服务,赋能客户以实现精准定位与万物互联。我们凭借业界领先的解决方案持续推动未来汽车与物联网行业的创新升级。u-blox公司总部设于瑞士苏黎世塔尔维尔,目前全球员工约1,400名,可为客户量身打造出兼具精准、智能和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www.u-blox.com

来源:ublox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1118专注于引入新品的全球电子元器件和工业自动化产品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供应Texas Instruments全新DP83TG721-Q1 1000Base-T1以太网物理层收发器。该产品是一款符合IEEE 802.3bpOpen Alliance标准的收发器,可提供通过非屏蔽/屏蔽单对双绞线接收和传输数据所需的各种物理层功能,适用于遥测、音频/视频桥接 (AVB) 以及汽车高级辅助驾驶 (ADAS)、激光雷达 (LiDAR) 和雷达 (RADAR) 应用。

ti-dp83tg721-q1-transceiver-print.jpg

Texas Instruments DP83TG721-Q1收发器具有xMII的灵活性,支持RGMIISGMII MAC接口,此外还支持OA TC10低功耗睡眠功能(具有唤醒转发功能),可在无需通信时降低系统功耗。DP83TG721-Q1集成了IEEE 1588v2/802.1AS硬件时间戳和分数锁相回路 (PLL),可精确同步墙上时钟 (wall clock) 的时间和频率/相位,无需使用外部压控晶振 (VCXO),同时还能产生音频、视频和其他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ADAS) 应用所需的各种时间同步频率。

DP83TG721-Q1还兼容TI 100BASE-T11000BASE-T1 PHY,一块电路板可以用于两种速度,能为设计带来更多可扩展性。该器件提供诊断工具套件,包含各种实时监控工具、调试工具和测试模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new/texas-instruments/ti-dp83tg721-q1-ethernet-phy-transceiver/

作为全球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库存有丰富的半导体、电子元器件以及工业自动化产品。贸泽旨在为客户供应全面认证的原厂产品,并提供全方位的制造商可追溯性。为帮助客户加速设计,贸泽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库,包括技术资源中心、产品数据手册、供应商特定参考设计、应用笔记、技术设计信息、工程工具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

工程师还可以一键订阅免费的贸泽电子报,及时了解业界新品动态和资讯。在订阅贸泽的电子报时,我们可以根据您不断变化的具体项目需求来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参考信息。贸泽充分尊重用户的权利,让您能自由掌控想要接收的内容。欢迎登陆https://sub.info.mouser.com/subscriber-sc注册,及时掌握新兴技术、行业趋势及更多资讯。

关于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贸泽电子是一家授权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代理商,专门致力于向设计工程师和采购人员提供各产品线制造商的新产品。作为一家全球代理商,我们的网站mouser.cn能够提供多语言和多货币交易支持,提供超过1200家品牌制造商的680多万种产品。我们通过遍布全球的28个客户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无时差的本地化贴心服务,并支持使用当地货币结算。我们从占地9.3万平方米的全球配送中心,将产品运送至全球223个国家/地区、超过65万个顾客的手中。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5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希望鲜生活冷链集团旗下专业从事供应链科技产业的服务商参盘科技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为首选云服务供应商,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数据、存储、分析、机器学习等云服务构建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为食品与饮料、餐饮、泛零售等行业客户打造高效物流供应以及柔性交付能力,提升冷链的监控能力、敏捷性和效率,为食材流通行业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注入发展新动能。

新希望鲜生活冷链服务全国4,900+家客户,管理29万+辆冷链可调度车辆,以及超过1,100万平米的仓库,致力于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为客户提供优质仓配服务及端到端供应链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的需求也逐渐升高,希望获得更加新鲜、安全与营养的食材。因此,如何通过智慧、高效、及时的信息服务应用提升食材流通效率,保障食品的新鲜与安全,成为当下泛食品产业冷链供应链的迫切需求。参盘科技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构建数据湖平台与实时数据平台,打造透明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提升供应链采、供、销整体运作效能。

在构建数据湖平台方面,参盘科技基于亚马逊云科技云上大数据平台Amazon Elastic MapReduce (Amazon EMR)、云中可大规模扩展的对象存储服务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高性能关系数据库服务Amazon Aurora、以及机器学习平台Amazon SageMaker等构建数据湖底座,收集和分析冷链物流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可在需要的时候轻松调用。通过深度挖掘海量数据,并将数据用于机器学习算法,参盘科技迭代形成行业垂直大模型,实现了货物需求的精准预测、库存管理优化、货损率降低等目标,极大地提升了冷链物流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冷链物流对运输条件与精细度要求很高,并且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否则会造成食物损毁等问题,因此冷链物流对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与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基于在亚马逊云科技上构建的实时数据平台,参盘科技通过IoT设备即时传输温度、开关门、路线等数据,实现生鲜产品配送的智能路线规划、全链路温度监控和路线偏离告警,保障敏捷物流供应。在构建实时数据平台方面,参盘科技应用亚马逊云科技容器编排服务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 (Amazon EKS)、完全托管的分析服务Amazon Managed Streaming for Apache Kafka (Amazon MSK)、数据集成服务Amazon Glue等,打造了WMS(仓库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OMS(订单管理系统)等功能,提升食材周转率与整体经营效率。此外,通过流程的数据化、自动化处理,数智化平台还极大地提升了员工工作效率,大幅降低重复工作量,并减少人工判断误差,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冷链物流需要保持恒定的低温环境,冷链干线运输也涉及较高的能源消耗,因此如何优化运输路线、智能调控仓储温度是实现冷链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云计算与机器学习等服务,参盘科技实现实时温度监控、智能路线规划、动态库存调节等功能,在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同时节能降碳,助力冷链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技术、可持续发展赋能以外,亚马逊云科技还结合多年服务消费零售领域客户的深厚经验,为参盘科技分享最新行业趋势与洞察,助力参盘科技把握行业发展脉动。此外,亚马逊云科技还与参盘科技定期召开"创新工作坊",在创新文化和组织建设等方面深入赋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希望鲜生活冷链参盘科技总经理张祥阳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在消费零售行业拥有深耕多年的实战经验,且拥有行业领先的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我们打造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引领食材流通行业加速数智化升级。未来,我们将继续与亚马逊云科技加深合作,积极探索更多冷链物流行业创新应用场景,进一步赋能泛食品产业冷链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冷链物流服务。"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4个地理区域的108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墨西哥、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新建6个区域、18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持续致力于改善乘员体验、简化无线更新、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收集更多车辆数据并创造新的收入来源。然而,当今基于域的车辆架构无法轻松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这也促使制造商转向软件定义车辆和区域架构。通过集中管理软件并将硬件与软件分离,软件定义车辆成为实现更智能、更安全和更节能车辆过程中的下一阶段目标。

本白皮书讨论了具有区域架构的软件定义车辆如何推动开发更智能、更安全、更节能的车辆。

  • 基于域的车辆和软件定义车辆:了解基于域的车辆架构与软件定义车辆架构之间的差异。

  • 软件定义车辆支持的新技术:了解软件定义车辆如何增强数字孪生等技术以优化车辆性能。

  • 软件定义车辆和区域架构方法的差异:了解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在车辆中集中管理软件的不同方法。

通过集中管理软件并将硬件与软件分离,这种车辆可以更轻松地进行更新、降低成本并提供新功能。

更多具体内容,请参看附件白皮书。

点击下载《软件定义车辆加速推进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

围观 7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5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伟创力汽车事业部总裁Mike Thoeny

伟创力汽车事业部总裁 Mike Thoeny 针对汽车行业如何缓解供应链挑战发表了独到见解

相较于许多其他行业,汽车供应链显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2021 年,全球近一半(45%)的汽车制造商将供应链问题列为生产线停工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伟创力公司全球供应链中的数千家公司和超过 20,000 种产品的数据表明,零部件供应风险达到了 55%,是其他被追踪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多。缺货风险高达 93%,这可能导致生产停滞、损害客户关系并增加成本。

拥有逾三十年汽车行业经验的 Mike Thoeny,作为伟创力汽车事业部总裁,就汽车行业如何缓解这些挑战提供了独到见解。

2.jpg

汽车行业正面临一系列供应链挑战

为什么与其他行业相比,汽车行业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

由于软件定义汽车的兴起推动了下一代出行方式的发展,汽车行业正在经历重大转型。随着功能性车辆与功能丰富的消费设备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这为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机遇。展望未来,评估行业是否准备好应对这一新时代的供应链需求至关重要。 

近年来,供应链问题导致了严重的中断,损失了数百万辆汽车和数十亿美元的收入。更具挑战性的是,行业对半导体的依赖日益增加,因为只有在足够的芯片和硬件的支持下,下一代出行才能实现。

波士顿咨询集团预测,每辆车的芯片含量预计每年增长约 7%,到 2030 年将达到当前水平的 1.5 至 2 倍。

业内专家也对半导体供应问题表示担忧。根据毕马威 (KPMG) 第 24 次全球汽车高管年度调查,中国以外地区 45% 的 OEM 高管对半导体供应表示极度担忧。此外,安富利 (Avnet) 的数据显示,半导体交货时间平均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这些担忧还延伸至其他关键领域,如电池组件和稀土元素。

汽车供应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在伟创力,我们的客户来自全球各个行业,这使我们能够很好地了解汽车行业内部及外部的供应链风险。

我们对多个行业供应链趋势的分析,以及我们独有的数据(涵盖三年内2000个项目中超过 50 万个组件),揭示出在最高水平上,汽车行业的风险评分是其他行业的两倍。

为了更好地解释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不妨将其与云行业一起比较。两者都在经历技术转型,从而彻底改变各自的领域。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正在推动云行业对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需求。

同样,软件定义汽车在汽车行业的兴起也遵循着类似的轨迹,因为需要新的架构来应对不断增长的功率和计算挑战。我们审查了跨行业的供应链数据,可以指出几个汽车行业落后于云行业的关键领域,包括缺货、可用性和交货时间。要迎头赶上,汽车行业必须大规模实施供应链弹性计划。

3.jpg

表面贴装技术 (SMT) 机器内景

汽车行业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哪些最佳实践?

汽车行业可以从云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方法中学习,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领域:区域化、多渠道采购和合作。

  • 区域化:在本区域进行生产制造有助于克服因关税、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中断对业务连续性产生的风险。这不仅有助于降低风险,还提供了其他好处,例如更好地响应本区域客户需求和减少碳足迹。

  • 多渠道采购:为关键组件选择多个供应商可以提高灵活性和弹性,从而减少生产线停工和召回次数,提高价格竞争力并缩短上市时间。虽然这可能需要前期成本和工作投入,但其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弊端。

  • 合作:通过在产品生命周期早期与供应商和生态系统伙伴合作,汽车制造商可以对齐路线图,定义所需功能,并确保供应的连续性。这种方法加快了创新速度,并能够更快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4.jpg

Mike Thoeny 在汽车行业拥有三十多年的丰富经验

联合风险管理工具如何缓解汽车供应链的风险?

数字供应链应用对于严格评估、管理和做出明智决策至关重要。我们开发了联合风险管理应用程序,以便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识别供应链风险。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驱动的分析,像汽车这样的高风险行业可以分析供应商的质量和能力,评估其他公司对相同物料清单中组件的需求以及产品寿命终止风险等因素,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为何跨行业和行业间合作对加强汽车价值链至关重要?

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准备迎接下一代出行。为了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整个行业必须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合作,以建立更具弹性的汽车供应链,因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自完成这一过程。

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的最佳实践,如区域化、多渠道采购、合作以及应用先进的数字供应链工具,我们能够克服共同的挑战,并更快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创新,同时加速创新进程。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来源:意法半导体博客

1.jpg

工业峰会202420241029日在中国深圳圆满落幕,大会展出了150多个应用解决方案,举办了28场关于电机控制、电源和能源、自动化的会议,并展示了ST的技术产品。针对那些无法亲临峰会现场的人,ST还组织了40多场独特的网络直播,以触达更广泛的观众,使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峰会。正如与会者将看到的那样,因为本届峰会聚焦智能能源,ST必须让工业峰会2024触达更多的工程师和决策者。气候变化对电力电子产品提出更高的能效要求,同时,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以及供暖和制冷的新消费趋势也需要创新技术。

暖通空调参考设计

2.jpg

蓝天白云下的工业建筑屋顶上的空调机组(HVAC

10 kW大功率HVAC(空调、热泵和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参考设计是2024年工业峰会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示之一,这个方案只用一个微控制器驱动三相Vienna PFC(功率因数校正器)和压缩机BLDC电机,过去,每个部分都要用一个MCU因此,这种更高效的系统提供了更大的控制稳定性,并有助于显著减少物料成本。

STM32G4负责运行电机控制和数字电源二合一固件库,尽管要执行的任务很多,但CPU负载率仅60%左右,其中,数学协处理器和数据管理架构功能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块板子还具有其他功能,例如,支持KNX总线和预测性维护应用。简而言之,ST展示的是一个能够加快项目开发的功能丰富的参考设计电路板

3.jpg

工业峰会2024上展出的暖通空调参考设计

选择开发10 kW应用参考设计是因为家用和商用暖通空调解决方案中的大多数压缩机需要大约10 kW15 kW的电源。因此,工程师们在此次工业峰会2024上看到了一个如何快速创新的具体的实例。实际上,工程师只要根据特定需求适当调整该参考设计即可。例如,虽然我们默认使用1200 V IGBT和硅基二极管(PFC中的STTH30S12,压缩机中的STGWA40M120DF3),但设计人员可以选用意法半导体的SiC器件来提高能效和功率密度。同样,在保持使用单个MCU的优势的同时,将当前的功率调整为15千瓦的压缩机也比较简单。

2024工业峰会上最大的演示系统方案

4.png

机械臂抓取一个盒子

峰会上展出的自动化流水线系统是同类首创,也是工业峰会2024上的最大的解决方案演示。意法半导体丰富的系统级专业知识,广泛的产品范围和技术组合,给参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众多的控制器、驱动器、RFID读取器、网关、传感器等产品中总共有500多颗ST芯片。在一个如此大的系统演示中,很多不同的组件来自同一家公司,这是非常罕见的。

这个大型演示模型是一个由三个机械臂和七个双电机伺服驱动解决方案组成的复杂的自动化流水线系统,其中运送物体总共使用了14个永磁直线同步电机,ST技术创新中心为这些电机设计了七个双电机伺服驱动器。七个双伺服驱动器使用EtherCAT和一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通信,其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使用CiA 402协议分发实时运动参考信号。简而言之,这不仅是一个精彩的应用演示,还是一个交钥匙解决方案。

5.jpg

STM32MP2开发套件,简化PLC开发

这个自动化流水系统还支持CODESYSProfinetSub-1GIO-link等协议。此外,这个演示展示了ST与西门子的合作关系。通过利用西门子的自动化解决方案,ST可以使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HMI(人机界面)来确保更高的装配准确度、可靠性和精度。因此,这个自动化装配流水线是证明ST在嵌入式系统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和大量的专业知识的最好例子。

这个系统演示还展示了一个在虚拟空间映射现实世界制造过程的数字孪生平台。数字孪生模型为预测性维护和效率分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仿真能力。数字孪生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问题,减少停机时间,并在不停产的情况下测试潜在的变化,而不需要在现场监控装配线的每个角落和缝隙。这个概念在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中很热。通过在工业峰会2024等活动上展示这个概念,ST揭开了数字孪生的神秘面纱,从而扩大智能制造的应用范围。

6.jpg

数据中心

重新思考AI数据中心电源

本届峰会上还有新的亮点,比如,使用碳化硅技术提高能效和功率密度的5.5千瓦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源。在过去的五年里,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使数据中心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事实上,伴随着数据中心在全球的大量增长,还需要大量的冷却系统和电能用于支撑。除了设备本身运行需要大量的电能外,冷却也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因此,任何形式的能效提升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意味着设备将使用更少的电能,对冷却的需求也会降低。

本届峰会展出的电源也是独一无二的,更高的能效意味着它可以省去桥式二极管。事实上,使用SiC器件和配套的STGAP电隔离栅极驱动器不仅可以提高能效,而且能够实现新拓扑更好的落地。ST配套的MCU处理器STM32G4还为电源解决方案带来了智能和先进的控制功能,以实现更复杂的配电机制,从而更好地实时适应负载波动。

简而言之,开发现代且功能丰富的电源变得更具成本效益,从而促进了新一代电源的进一步应用。此外,ST合作伙伴展示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源是目前很少的采用SiC的实物电源。这个样机演示还表明,向高压直流(HVDC)基础设施转型还有助于创建更环保的数据中心。因为高压直流输电降低了输电损耗,降低了配电过程中的能耗,从而提高了整体能效。

此外,将可再生能源直接整合到现场运营是实现更环保的数据中心的另一条途径,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减少整体碳足迹。事实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有助于我们减轻对传统电网的依赖度,让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变得绿色环保。当然,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领域将会面临不少挑战,但是在工业峰会2024上,ST的合作伙伴展示了如何使用STSiC产品将这个概念变为现实。简单地说,在世界建设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的同时,意法半导体正在努力建设一个更节能、更具成本效益和对环境负责的电力基础设施新时代。

与全球SiC领导者一起创新

7.jpg

碳化硅和氮化镓晶片

由于ST在碳化硅领域拥有近三十年的研经验,从技术研发到衬底、外延、晶圆制造,再到模块组装和封装测试,ST全盘掌控碳化硅的价值链。与许多竞争对手不同的是,ST能够在价值链上下游全面创新,提供业内性能最好的产品。此外,从碳化硅粉末到衬底、晶片、裸片、分立器件和电源模块,ST能够控制所有制造过程,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当工程师们想知道如何使用SiC甚至如何采购SiC时,工业峰会2024给出了答案,与会者在会上看到ST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全球排名前列的碳化硅供应商。具体而言,与会者可以获得我们广泛的MOSFET晶体管和二极管产品组合,以及在汽车和工业关键系统的应用情况。例如,参会者可以看到SiC MOSFET产品组合如何切实提高太阳能电动汽车充电站、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电驱逆变器、储能应用和人工智能服务器电源的能效、可靠性和性能。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倍福全新推出的 XTS EcoLine 电机模块可进一步提升智能输送系统的经济性与运行效率。在相同的传输距离情况下,该模块仅需原先大家所熟知的电机模块 55% 的成本,就能实现其 95% 的性能。此外,该电机模块还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根据需要与之前的型号无缝衔接,实现协同作业。

自推出以来,XTS EcoLine 电机模块就凭借其超长的尺寸脱颖而出:长达 500 毫米,其长度是标准直线段模块的两倍,却仍能完美适配相同数量标准模块的尺寸及占用的空间。XTS 一贯的可靠性和坚固性得到了保障,同时,其运行速度(最大 4 m/s)和加速度(最大 10 g)的规格要求也得到了充分满足。

XTS EcoLine 模块类型在以下技术性能方面略有不同:

  1. 0.70 毫米绝对精度和 0.075 毫米重复精度

  2. 产品间最小距离为 70 毫米

  3. 每个动子的初始额定力可达 30 N,峰值力可达 80 N

1.jpg

XTS EcoLine 电机模块(前面)是 XTS 磁驱柔性输送系统带来一个既经济又高效的新选择。

XTS EcoLine 电机模块与标准电机模块完全兼容,具有极高的通用性,可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 适用于对精度或产品间距离要求不高的工艺流程

  • 可与高精度电机模块结合使用(例如,用于构建无需中间工站的专用输送路线)

来源:倍福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5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苏州悉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推出自主创新的下一代车载供电48V系统用高频电源模块。为新能汽车48V低压供电架构提供高功率密度产品方案。

该产品方案可以实现分布式48V低压供电架构:针对难以替代的12V用电设施,可以在用电设施就近采用本产品,实现48V/12V的电力转化的同时,进一步可减少母线的重量与损耗;灵活控制区域供电,减少轻载电池损耗;可实现冗余结构,为关键负载的供电安全保驾护航。

1.png

 新能源汽车分布式12V+48V低压供电架构

  • 产品优势

    功率密度:>4500W/inch3,适配性强;

    峰值效率: >=98%,节约用电成本;

    可靠性:采用Molding 封装技术,可靠性更高;

2.png

800W 48/12V DCDC电源模块

  • 产品规格

    长x宽x高:25mm x 17.4mm x 6mm

    电压转化:48-12V,双向工作

产品中心-产品业务线-汽车业务线-车载电源产品线

关于悉智科技

公司致力于"创新的高频、封装、芯片技术,重新定义电力电子产品,加速宽禁带半导体、高频电力电子全球化进程"。2022年1月1日正式运营,目前研发人员约100人,占比50%,苏州和上海两个办公地点,已投资超3亿元,获得TUV 16949体系认证,通过大众(中国)潜在供应商审核。其中,苏州建设一个车规级封装工厂,具备失效分析、可靠性、测试开发能力;上海建设一个技术中心,具备测试开发能力。

来源:悉智科技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圣邦微电子推出 SGM8196,一款支持 70V 输入共模电压、高压侧电流检测放大器。该器件可适用于直流电机控制、通信系统、光伏、电池充电设备、精密电流源、计算产品、和精密电源等应用的电流监控解决方案。

SGM8196 是一款专为高共模电压应用而设计的电流检测放大器,支持 2.7V 至 5.5V 的单电源工作电压,也支持 -14.5V 至 5.5V 的双电源工作电压。它具备广泛的共模电压范围,单电源模式下为 2.9V 至 70V,双电源模式下为 (-VS) + 2.9V 至 (-VS) + 70V。该芯片旨在将高压侧分流电阻的差分电压转换为相对于参考地(GND)的输出电压。SGM8196 还可以耐受 -75V 至 75V 的输入共模电压,这为存在感性负载或线路存在寄生电感场景的电流检测提供了更安全和更可靠的保障。SGM8196 提供单片四种不同的可调增益配置:20V/V、25V/V、50V/V 或 100V/V,可以通过 IO 灵活地在线配置四种不同增益,满足大动态、低损耗、高精度的电流检测需求。SGM8196 还具有高带宽快速响应高 CMRR低 VOS 等优势。此外,SGM8196 采用符合环保理念的 SOIC-8 和 TSSOP-8 绿色封装,并在 -40℃ 至 +125℃ 的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

1.png

图 1 SGM8196 单电源运行示意图

2.png

图 2 SGM8196 双电源运行示意图

关于圣邦微电子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300661)专注于高性能、高品质模拟集成电路的研发和销售。产品覆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两大领域,拥有 32 大类 5200 余款可供销售型号,全部自主研发,广泛应用于工业、汽车电子、通信设备、消费类电子和医疗仪器等领域,以及物联网、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新兴市场。

来源:圣邦微电子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36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