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安富利公司

今天,我们的生活高度依赖传感器。传感器作为人类“五感”的延伸,去感知这个世界,甚至可以观察到人体感知不到的细节,这种能力也是未来智能化社会所必须的。

不过,单个传感器的性能再卓越,在很多场景中还是无法满足人们要求。比如汽车中昂贵的激光雷达可以根据生成的点云,判断出前方有障碍物,但想准确得知这个障碍物是什么,还需要车载摄像头帮忙“看”一眼;如果想感测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还需要毫米波雷达来助阵。

这个过程就好比我们熟悉的“盲人摸象”,每个传感器基于自己的特性和专长,只能看到被测对象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而只有将所有特征信息都综合起来,才能够形成更为完整而准确的洞察。这种将多个传感器整合在一起来使用的方法,就是所谓的“传感器融合”。

image001.jpg

对于传感器融合,一个比较严谨的定义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来自多传感器或多源的信息和数据,在一定的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和综合,以完成所需要的决策和估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这些作为数据源的传感器可以是相同的(同构),也可以是不同的(异构),但它们并不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要从数据层面进行深度地融合。

实际上,传感器融合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归纳起来,使用传感器融合技术的目的主要有三类:

  • 获得全局性的认知。单独一个传感器功能单一或性能不足,加在一起才能完成一个更高阶的工作。比如我们熟悉的9MEMS运动传感器单元,实际上就是3轴加速传感器、3轴陀螺仪和3轴电子罗盘(地磁传感器)三者的合体,通过这样的传感器融合,才能获得准确的运动感测数据,进而在高端VR或其他应用中为用户提供逼真的沉浸式体验。

  • 细化探测颗粒度。比如在地理位置的感知上,GPS等卫星定位技术,探测精度在十米左右且在室内无法使用,如果我们能够将Wi-Fi、蓝牙、UWB等局域定位技术结合进来,或者增加MEMS惯性单元,那么对于室内物体的定位和运动监测精度就能实现数量级的提升。

  • 实现安全冗余。这方面,自动驾驶是最典型的例子,各个车载传感器获取的信息之间必须互为备份、相互印证,才能做到真正的安全无虞。比如当自动驾驶级别提升到L3以上时,就会在车载摄像头的基础上引入毫米波雷达,而到了L4L5,激光雷达基本上就是标配了,甚至还会考虑将通过V2X车联网收集的数据融合进来。

总之,传感器融合技术恰似一个“教练”,能够将性能各异的传感器捏合成一个团队,合而为一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去赢得一场比赛。

选定了需要融合的传感器,怎么融合则是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传感器融合的体系结构,按照融合的方式分为三种:

  • 集中式:集中式传感器融合就是将各个传感器获得的原始数据,直接送至中央处理器进行融合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精度高、算法灵活,但是由于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对中央处理器的算力要求更高,还需要考虑到数据传输的延迟,实现难度大。

  • 分布式:所谓分布式,就是在更靠近传感器端的地方,先对各个传感器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然后再将结果送入中央处理器进行信息融合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这种方式对通信带宽的需求低、计算速度快、可靠性好,但由于会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和处理,会造成部分信息的丢失,因此原理上最终的精度没有集中式高。

  • 混合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以上两种方法相结合,部分传感器采用集中式融合方式,其他的传感器采用分布式融合方式。由于兼顾了集中式融合和分布式的优点,混合式融合框架适应能力较强,稳定性高,但是整体的系统结构会更复杂,在数据通信和计算处理上会产生额外的成本。

对于传感器融合方案,还有一种按照数据信息处理阶段进行分类的思路。一般来说,数据的处理要经过获取数据、特征提取、识别决策三个层级,在不同的层级进行信息融合,策略不同,应用场景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按照这种思路,可以将传感器融合分为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

  • 数据级融合:就是在多个传感器采集数据完成后,就对这些数据进行融合。但是数据级融合处理的数据必须是由同一类传感器采集的,不能处理不同传感器采集的异构数据。

  • 特征级融合:从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中提取出能够体现监测对象属性的特征向量,在这个层级上对于监测对象特征做信息融合,就是特征级融合。这种方式之所以可行,是由于部分关键的特征信息,可以来代替全部数据信息。

  • 决策级融合:在特征提取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判别、分类,以及简单的逻辑运算,做出识别判断,在此基础上根据应用需求完成信息融合,进行较高级的决策,就是所谓的决策级融合。决策级融合一般都是应用导向的。

如何选择传感器融合的策略和架构,没有一定之规,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应用而定,当然也需要综合算力、通信、安全、成本等方面的要素,做出正确的决策。

不论是采用哪种传感器融合架构,你可能都会发现,传感器融合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软件工作,主要的重点和难点都在算法上。因此,根据实际应用开发出高效的算法,也就成了传感器融合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优化算法上,人工智能的引入是传感器融合的一个明显发展趋势。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模仿人脑的判断决策过程,并具有持续学习进化的可扩展能力,这无疑为传感器融合的发展提供了加速度。

虽然软件很关键,但是在传感器融合过程中,也并非没有硬件施展拳脚的机会。比如,如果将所有的传感器融合算法处理都放在主处理器上做,处理器的负荷会非常大,因此近年来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引入传感器中枢(Sensor Hub),它可以在主处理器之外独立地处理传感器的数据,而无需主处理器参与。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轻主处理器的负荷,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减少主处理器工作的时间降低系统功耗,这在可穿戴和物联网等功耗敏感型应用中,十分必要。

有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对传感器融合系统的需求将从2017年的26.2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75.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9.4%。可以预判,未来传感器融合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将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势:

  • 自动驾驶的驱动下,汽车市场将是传感器融合技术最重要的赛道,并将由此催生出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案。

  • 此外,应用多元化的趋势也将加速,除了以往那些对于性能、安全要求较高的应用,在消费电子领域传感器融合技术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传感器融合为我们洞察这个世界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让我们远离盲人摸象般的尴尬,进而在这个洞察力的基础上,塑造更智能的未来。

关于安富利公司

安富利是全球领先的技术分销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一直秉持初心,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从构思到设计,再从原型创建到生产,安富利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为客户提供支持。安富利在整个技术价值链中处于中心位置。这种独特的地位让安富利能够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加快设计和供应速度,从而帮助客户尽快实现营收。数十年如一日,安富利一直致力于帮助全球客户和供应商实现技术的变革。了解有关安富利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vnet.com/apac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6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Maria DiCesare

一项全球研究表明,企业平均每个月有60个小时的工作是手动完成的,也就是每个员工每天花3个小时完成文件归档、数据输入和报告整合,而这些工作都是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完成的。

实际上,员工大可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处理这样的工作。如今,企业正专注于工作流程自动化,以数字化方式替代一些工作。在面向一些简单且重复任务的自动化时,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已成为企业常用的工具。此外,使用低代码平台实现流程自动化也正在成为主流的企业自动化选项。尽管RPA与低代码技术有相似之处,但在功能、应用场景以及长期价值方面却截然不同。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的概念与应用

RPA是通过技术手段对重复性、手动执行的业务工作进行自动化处理。用户可以对虚拟机器人进行编程,使机器人执行重复性的工作,包括信息筛选、数据迁移或表格填写等。RPA的目标是让机器人接管一些繁重枯燥的工作,使人们可以专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

目前市面上有各种类型的RPA技术,但最基本的RPA可以使用编程或智能机器人实现。编程机器人遵循程序员设置的预定规则和步骤。智能机器人则是通过AI学习如何执行一项任务。这些机器人先跟随用户的点击和鼠标移动轨迹,在获得足够的数据后,就可以在没有人的帮助下执行任务。

无论用户使用的是编程机器人还是智能机器人,RPA都可以用于执行业务任务,比如:

  • 从网站或其他系统中获取和读取数据

  • 从电子邮件、PDF和其他文件中提取数据和内容

  • 迁移数据、文件和文件夹

  • 在独立应用之间传输信息

  • 填写表格

  • 将信息复制和粘贴到不同的系统

但如果是要处理一些复杂性的的任务时,就无法依赖RPA了。

RPA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RPA擅长自动执行一项非常具体的任务中的某个部分,并且可以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复制机器人。同时,许多RPA工具在设计时也考虑了非开发人员的需求,因此一般通过简短的操作就能执行非常简单的任务。

将重复性的工作交由机器人可以让人们更加关于战略。此外,RPA机器人可以全天候午休工作,让人们无需再担心人为错误或是诸如睡眠等“讨厌”的需求。

不过,RPA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它最大的缺点:它只能执行单个任务,无法实现全企业端到端流程自动化。Gartner的报告指出:“目前,企业缺乏如何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与其他工具相结合的指导。而这也阻碍了端到端流程自动化的发展,使得这些企业错过了战略业务价值。”

此外,RPA也很难应对变化(Like the late, great dodo bird不建议翻译)。由于这些机器人被训练成只会遵循简单、具体的动作指令,即使是用户界面的微小更新也会导致一个流程失败或发回不正确的数据。RPA还需要日常维护和安全措施,使其成为又一项需要IT部门监控的流程。

RPA在与遗留系统通信或浏览复杂的UI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精通技术的开发人员的帮助,而这违背了部署自动化工具的目的。

什么是低代码流程自动化?

使用低代码流程自动化RPA没有任何限制。低代码是一种直观的可视化软件开发方法,它也可用于实现任务、端到端流程和复杂工作流程的自动化。低代码流程自动化不是在遗留系统内实现重复性任务的自动化,而是让企业在当前技术能力背景下重构流程并灵活实现现代数字化。

低代码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可以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而更新应用程序。尽管它是一种比RPA更复杂的流程自动化类型,但低代码的亮点在于可以使技术和非技术用户都能在流程自动化中开展合作。许多低代码平台使用的简化开发环境提供具有拖拽功能的直观界面,因此所有业务部门的公民开发者都可以轻松掌握。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就只差一个低代码

何时使用RPA和低代码

我应该使用RPA还是低代码?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这两者不能互换。RPA的功能无法满足任何超出基本任务自动化的工作,而低代码则是在被用于整个企业的多个项目和需求时才能充分实现其深厚的潜在价值。

RPA应用场景

低代码应用场景

·简单、重复、日常任务的自动化

· 简单、重复、日常任务的自动化

· 全企业的自动化

· 构建新应用

· 增强现有应用

· 与复杂的遗留系统或第三方系统集成

RPA+低代码=珠联璧合

RPA因本身的设计而无法应对某些挑战。例如,如果企业想用RPA来自动执行涉及遗留系统的任务时,企业就需要了解如何与系统集成以及某些流程当初是如何实现的。由于RPA只适用于结构化的高质量数据,因此如果系统中的数据是非结构化数据,情况可能会变得非常棘手。

在许多情况下,用户需要搭建一个新系统或更新现有系统才能发挥RPA的全部优势。而这可能需要耗费几年时间和巨大的成本。此外,用户还需找到熟悉遗留系统的开发人员,但要找到这样的人员很难(甚至非常昂贵)。以上的方式都没有着眼未来,而这正是低代码流程自动化的用武之地。

低代码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它可以轻松兼容遗留系统,通过API构建数据。如果企业需要重建过时系统,企业可以使用低代码平台在几周或几个月内以较低的成本做到这一点。通过使用RPA,用户还可以将低代码用于开发与您现有系统集成的流程自动化应用。

下面举一个受RPA启发的低代码应用示例:

以招聘场景为例,假设一位招聘经理只想查阅特定城市的候选人简历,那么他可以使用RPA来筛选。这项任务并不复杂,在自动化后也会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轻松。但整个招聘工作流程会涉及多个记录系统与众多数据源,以上的简历筛选仅仅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此时,可以通过将低代码流程自动化添加到组合中来进一步推动这个流程。所创建的解决方案可通过Microsoft Exchange邮箱向相关候选人发送电子邮件、通过人力资源系统提出薪酬区间建议、通过劳动合同文件处理验证工作状态是否合法以及为雇用的候选人办理入职——所有这些流程都可以实现自动化。

使用低代码平台完成流程自动化

简而言之,RPA用于现有系统中简单、重复业务任务的自动化,而低代码可提供更广泛的开发能力。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能只需要选择其中一项技术就可以。当然,同时使用RPA和低代码可以实现最大程度地提高流程自动化效果。

归根结底,在选择企业流程自动化方案,企业应从全局考虑。当下选择的RPA工具在五年之后是否还有价值?其他部门是否会在未来需要类似的流程?

从全局考虑,低代码因其先进性和适应性而更有优势。低代码应用平台能够随着业务的增长和发展提供扩展和支持,同时还能促进跨部门协作。

围观 7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6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半导体工艺进入10nm节点之后,EUV工艺是少不了的,但是EUV光刻机价格高达10亿一台,而且产量有限,导致芯片生产成本很高。日本铠侠公司现在联合伙伴开发了新的工艺,可以不使用EUV光刻机,工艺直达5nm。

据据日媒报导,铠侠从2017年开始与半导体设备厂佳能,以及光罩、模板等半导体零组件制造商DNP合作,在日本三重县四日市的铠侠工厂内研发纳米压印微影技术(NIL)的量产技术,铠侠已掌握15nm量产技术,目前正在进行15nm以下技术研发,预计2025年达成。

与目前已实用化的极紫外光(EUV)半导体制程细微化技术相比,NIL更加减少耗能且大幅降低设备成本。

1.jpg

因NIL的微影制程较单纯,耗电量可压低至EUV生产方式的10%,并让设备投资降低至40%。

而EUV设备由ASML独家生产供应,不但价格高,且需要许多检测设备配合。

目前NIL在量产上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包括更容易因细微尘埃而形成瑕疵等问题。

如果铠侠能成功率先引进NIL量产技术,可望弥补在设备投资竞赛中的不利局面,又能符合减少碳排放的需求。

对铠侠来说,NAND组件采取3D堆叠立体结构,更容易因应NIL技术的微影制程。

2.png

铠侠表示,已解决NIL的基本技术问题,正在完善量产技术,希望能率先引入NAND生产。

根据DNP说法,NIL技术电路精细程度可达5nm,DNP从2021年春起,根据设备的规格值进行内部仿真。

DNP透露,从半导体制造商询问增加,显示不少厂商对NIL技术寄予厚望。

而佳能则致力于将NIL技术广泛应用于制作DRAM及PC用CPU等逻辑IC的设备,供应多种类型的半导体制造商,将来也希望能应用于手机应用处理器等最先进制程。

来源:快科技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62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苹果公司证实,新的14英寸和16英寸MacBook Pro型号内置的SD卡插槽支持UHS-II,使用符合UHS-II的SD卡,读写速度可达312MB/s。用户可以利用SD卡插槽获得额外的存储空间,符合UHS-II标准的SD卡有64GB、128GB和256GB等容量。

SD卡插槽的回归对摄影师和视频制作者等专业用户特别有用,使他们能够快速传输文件而无需使用适配器。

1.png

SD卡插槽是在2016年被移除后回归新MacBook Pro机型的三个端口之一,此外还有一个HDMI 2.0端口和MagSafe,2021年款MacBook Pro笔记本还有三个Thunderbolt 4端口和一个3.5毫米耳机插孔。

除了扩充后的连接能力,新MacBook Pro机型的主要特点包括苹果的下一代M1 Pro和M1 Max芯片,带有ProMotion的迷你LED显示屏,刷新率高达120Hz,每次充电的电池寿命延长10小时,全尺寸物理功能键而不是Touch Bar等等。

2.png

新款MacBook Pro自周一开始接受订购,将于10月26日星期二开始到达客户手中并在商店推出。14英寸机型的定价为1999美元,16英寸机型的定价为2499美元。

来源:cnBeta.COM

围观 2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62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免费广告的流媒体服务在全球最大的智能电视平台启用

  • 在三星智能电视的推出是迈向全球市场的决定性一步

  • 今年年底将实现所有智能平台可用

  • 计划于2022年第一季度向美国推出

国际视频流服务rlaxx TV现已在智能电视三星上提供。这标志着线性广告资助的视频点播服务(FAST+AVOD)向全球技术延伸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目前,rlaxx TV在英国,德国,奥地利,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巴西以及法国上线。在这边市场里,rlaxx TV覆盖了大约85%的智能电视平台。

1.jpg

全球通用的基础设施:Rlaxx TV在三星智能电视上启用

三星智能电视的用户(从2018年第二代产品开始)只需在其设备的智能电视部分搜索rlaxx电视应用程序,并将其放置在主屏幕上,即可获得最轻松的观看体验。rlaxx TV上所有的内容都是来自于广告收益,所以所有的观看都是免费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电视提供商,三星设备的上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里程碑。这不仅适用于我们已经占有的市场,也适用于我们的未来计划。这清楚地表明了我们做全球市场的雄心,我们正在始终如一地推动这一雄心。”rlaxx TV的CEO Ronny Lutzi说到。

Richard Jakeman,三星电子市场拓展部高级总裁,表示“三星承诺给到用户们最好的电视体验,从最好的画质到用户在平台上的内容服务使用感受。随着向流媒体的转变继续加快,三星继续增加额外的服务,以满足平台上对快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很高兴成为rlaxx电视全球扩张的一部分。”

rlaxx TV将在年底前在所有支持互联网和视频的设备上提供服务,现在将更加注重将技术可访问性扩展到其他国家,以实现更大的全球覆盖范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一些其他国家都会逐步上线。

rlaxx TV以其独特的多样性主题,正在打造对任何目标群体都有吸引力的产品,无论这些产品有多特别。rlaxx TV将这一概念称为“高端利基”。目前的媒体合作伙伴包括全球的视频内容和电视版权高端内容,例如Nitro Circus, Street League Skateboarding, Comedy Dynamics, Young Hollywood, PowerNation TV等。内容也在逐步丰富中。rlaxx TV依赖于内容合作伙伴的全球网络,这些合作伙伴向rlaxx TV授权定制格式,用于音乐、体育、儿童节目、生活方式和冒险以及国际故事片等多个类别。

关于rlaxx TV:

rlaxx TV是一种基于国际线性广告的视频点播(FAST+AVOD)服务,总部位于基尔。rlaxx TV对用户完全免费,主要受益来源于广告。公司的目标是根据现代化标准给消费者提供最好的电视体验。因此,rlaxx TV上的内容以策划的线性频道组织,以节省观众漫长的搜索时间。此外,还有一些高级功能,如暂停、重新启动或稍后观看选项,以及访问按需目录中所有内容的功能。通过这种方式,rlaxx TV将线性电视的轻松体验与VoD服务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就内容而言,rlaxx TV利用内容合作伙伴的全球网络,为观众提供多个类别的定制内容 -- 从音乐、体育、儿童、生活方式、冒险到国际故事片。这个APP已经在智能电视和媒流体上使用,例如三星,亚马逊的fire TV,安卓电视,苹果电视,Blaupunkt、Grundig、海信、日立、JVC、LG、Medion、Metz、松下、夏普、Telefunken、东芝、Vestel和Xbox。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6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HBM3 IP解决方案可为高性能计算、AI和图形SoC提供高达921GB/s的内存带宽

  • DesignWare HBM3控制器、PHY和验证IP能够降低集成风险,极大提高了2.5D多裸晶芯片系统的内存性能 

  • 具有灵活配置选项的低延迟HBM3控制器可增强内存带宽 

  • 在5纳米工艺中,预硬化或可配置HBM3 PHY的工作速率为7,200 Mbps,数据速率高达2倍,HBM2E相比,功率效率可提高60%

  • 针对ZeBu和HAPS的验证IP和内存模型可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够实现从IP到SoC的快速验证收敛 

  • 新思科技的3DIC Compiler是一个集成式多裸晶芯片设计和分析平台,提供了全面的HBM3自动布线解决方案,可实现快速而稳健的设计开发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纳斯达克:SNPS)近日宣布推出行业首个完整的HBM3 IP解决方案,包括用于2.5D多裸晶芯片封装系统的控制器、PHY和验证IP 。HBM3技术可帮助开发者满足高性能计算、AI和图形应用的片上系统(SoC)设计对高带宽和低功耗内存的要求。新思科技的DesignWare® HBM3控制器和PHY IP以经过硅验证的HBM2E IP为基础,充分利用新思科技的中介层专业知识,能够提供低风险解决方案,从而实现高达921GB/s的内存带宽。

新思科技验证解决方案包括具有内置覆盖率和验证计划的验证IP、用于ZeBu®仿真的现成HBM3内存模型以及HAPS®原型验证系统,可加快从HBM3 IP到SoC的验证速度。为加速HBM3系统设计的开发,新思科技3DIC Compiler多裸晶芯片设计平台提供了一个完全集成的架构探索、实施和系统级分析解决方案。

新思科技DesignWare HBM3控制器IP支持各种基于HBM3的具有灵活配置选项的系统。该控制器可极大减少延迟并优化数据完整性,具有先进的RAS特性,包括纠错码、刷新管理和奇偶校验。

DesignWare HBM3 PHY IP采用5纳米工艺,可提供预硬化或客户可配置的PHY,每引脚的运行速度高达7,200Mbps,显著提升了功耗效率,并支持多达四个有效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动态频率调节。DesignWare HBM3 PHY利用优化的micro bump阵列以尽可能减少占位面积。基于其对中介层绕线长度的支持,开发者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PHY,而不会影响性能。

新思科技面向HBM3的验证IP使用新一代原生型SystemVerilog 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UVM)架构,简化现有验证环境的整合难度,支持更多测试运行,从而缩短首次测试需要的时间。用于ZeBu仿真和HAPS原型验证系统的现成HBM3内存模型可实现RTL和软件验证,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性能。

新思科技营销和战略高级副总裁John Koeter表示:“新思科技不断满足数据密集型SoC的设计和验证要求,为HBM3、DDR5和LPDDR5等领先协议提供高质量的内存接口IP和验证解决方案完整的HBM3 IP和验证解决方案让开发者可以依赖同一家供应商,就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延迟和功耗要求,同时加速验证收敛。”

新思科技广泛的DesignWare IP组合包括逻辑库、嵌入式存储器、PVT传感器、嵌入式测试、模拟IP、接口IP、安全IP、嵌入式处理器以及子系统。为了加速原型设计、软件开发以及将IP核整合进芯片,新思科技“IP Accelerated”计划提供IP核原型设计套件、IP核软件开发套件和IP核子系统。我们在IP质量和全面技术支持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以协助开发者降低集成风险,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synopsys.com/designware

户和合作伙伴证言

美光公司(Micron)高性能存储器和网络业务副总裁兼总经理Mark Montierth表示:“Micron致力于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系统提供业界性能最佳的解决方案。HBM3所提供的内存带宽对实现下一代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和百万兆级系统至关重要我们与新思科技的合作将加速HBM3产品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实现前所未有的超高带宽、功耗和性能。”

三星电子内存产品规划高级副总裁Kwangil Park表示:“在数据驱动的计算时代,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图形和其他应用程序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对内存带宽需求。作为世界领先的内存芯片制造商,三星一直致力于支持生态系统的形成,并开发HBM以满足所有应用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新思科技是HBM行业的生态系统先驱,也是三星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期待与新思携手继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HBM性能。” 

海士力(SK hynix)公司副总裁、HBM产品负责人兼DRAM设计主管Cheol Kyu Park Hyun 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海士力不断投资开发包括HBM3 DRAM在内的下一代内存技术,以满足AI和图形应用工作负载的指数式增长所带来的需求。与新思科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我们为共同客户提供经过全面测试和可互操作的HBM3解决方案,以提高内存性能、容量和吞吐量。” 

Socionext数据中心和网络业务部门副总裁Yutaka Hayashi表示:“全球SoC解决方案领先企业Socionext与行业领先合作伙伴新思科技携手合作,为我们在广泛市场的共同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基于新思科技在5纳米制程方面的HBM2E IP和集成式全系统多裸晶芯片设计平台,我们与新思科技的合作将得以扩展,包括最新的DesignWare HBM3 IP和验证解决方案,从而协助我们的客户在HBM3规范的SOC方面实现更高的内存性能和容量。”

货情况和资源

新思科技DesignWare HBM3控制器、PHY和验证IP以及ZeBu仿真内存模型、HAPS原型设计系统3DIC Compiler目前有现货供应。

关于新思科技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是众多创新型公司的Silicon to Software™“芯片到软件”)合作伙伴,这些公司致力于开发我们日常所依赖的电子产品和软件应用。作为一家标普500强公司,新思科技长期以来一直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和半导体IP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并提供业界最广泛的应用安全测试工具和服务组合。无论您是创建先进半导体的片上系统(SoC)的设计人员,还是编写需要更高安全性和质量的应用程序的软件开发人员,新思科技都能够提供您的创新产品所需要的解决方案。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ynopsys.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6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助其拓展越南二期工厂及跟踪支架业务

1013TU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UV南德”)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光能”)在其常州总部举行认证授牌仪式,为天合光能越南二期工厂颁发IEC 62941:2019光伏组件制造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及光伏组件跟踪支架业务颁发ISO 9001:2015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于现场为天合光能颁发了TUV南德杰出合作伙伴奖。

天合光能平台质量管理与监督联席副总裁周伟女士和杜庆国先生、天合光能集团综合质量管理与赋能中心副总监汤爱凤女士、组件业务海外制造基地总监苗成祥先生、组件业务质量体系经理杨浩杰先生、跟踪支架业务常州支架工厂高级经理巢文峰先生、跟踪支架业务全球供应链质量高级经理余铁晴先生,TUV南德大中华区管理服务部总监汪微波先生、高级经理丛瑛女士等人员共同出席了此次授牌仪式。

1.jpg

TUV南德为天合光能越南二期工厂颁发IEC 62941:2019光伏组件制造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2.jpg

TUV南德为天合光能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跟踪支架业务授牌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双方的友好合作再次夯实了一块基石。TUV南德与天合光能在体系认证领域合作近15年,为天合光能四大价值群颁发了16张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此次不仅是天合光能组件业务海外基地(越南)首获IEC 62941:2019光伏组件制造质量体系认证,也是天合光能跟踪支架业务首获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天合光能平台质量管理与监督联席副总裁杜庆国先生表示:“天合光能和TUV南德的密切合作模式,体现了天合光能对质量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通过双方合作,TUV南德的专家把对标准的解读和最佳实践方案,源源不断地传输到天合,同时天合光能内部要真正汲取标准的精髓,不断助力业务、提升业务,以‘追求质量无止境’的信念和决心,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建设,打造最具天合特色的质量之路。”

TUV南德大中华区管理服务部总监汪微波先生表示:“TUV南德进入中国30年,在这个过程中见证了很多企业从诞生到壮大,天合光能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份子。天合光能与TUV南德倾力合作,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希望我们双方共同努力,为达成天合光能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保驾护航。”

关于天合光能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电站及系统产品,光伏发电及运维服务、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的开发和销售以及能源云平台运营等。2018年,天合光能率先打造能源物联网品牌,联合国内外优势企业及科研院所,成立天合能源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和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搭建新能源物联网领域研究的创新平台,与众多合作伙伴共建能源物联网生态圈,致力于成为全球智慧能源领域的引领者。2020年6月10日,天合光能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涵盖光伏产品、光伏系统以及智慧能源的光伏企业。

关于TUV南德意志集团

TUV南德意志集团成立于1866年,前身为蒸汽锅炉检验协会。发展至今,已成为了全球化的机构。TUV南德意志集团在50个国家设立了1,0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25,000多名员工,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体系及专业知识。集团的技术专家在工业4.0、自动驾驶及可再生能源的安全与可靠性方面均作出了显著的技术创新。

www.tuvsud.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6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1 CCF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HPC China 2021)于今日正式拉开帷幕。此次会议期间,英特尔及其合作伙伴就如何通过高性能计算应对当今世界的重大挑战展开探讨,并展现了英特尔如何通过IDM 2.0战略及XPU战略共塑高性能计算的未来,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之际,凭借“四大超级技术力量”释放数据潜力,加速技术演进,为客户提供更灵活的计算基础架构,从而引领高性能计算迈向E级计算时代,创造造福人类的前沿创新。

1.jpg

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梁雅莉

为应对由大量数据及其他因素带来的更复杂挑战,人们对高性能计算系统的需求高于以往任何时候。英特尔提出的‘四大超级技术力量’各具特质,也相得益彰,这不仅是我们对底层、技术、架构、演进的思考,也代表未来数字经济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将充满无限可能。结合四大超级技术力量的发展,英特尔全新产品组合正在帮助我们的最终客户和合作伙伴为不断增长的HPC市场构建全新解决方案,并共同应对新的挑战。”

——梁雅莉

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

中国区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

随着数据呈指数级增长,高性能计算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以更有效的方式移动、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对于帮助全球专业人员做出实时、数据驱动的决策至关重要。为此,英特尔提供具备从通用计算到专用加速,再到独特持久内存和E级计算分布式存储、高性能互连及创新安全等功能的全面产品组合。通过使这些功能无缝协同工作,英特尔可为HPC创新提供整体系统性能。

2.png

作为HPC和AI的基础,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是数据中心唯一内置AI加速功能的x86处理器,可提供多达40个核心,每插槽最多可支持6TB系统内存,高达8个DDR4-3200内存通道和64个第四代PCIe通道,来为用户提供可靠性能和高度灵活性,并为高性能计算系统性能带来巨大飞跃。此外,专为数据中心设计的下一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Sapphire Rapids具备分区块、模块化SoC架构核心,采用英特尔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接(EMIB)封装技术,将为数据中心的各种工作负载、使用模型和部署模型提供出色的开箱即用的性能和功能。Sapphire Rapids 还是第一款使用Silicon Bridge技术构建的至强产品,该技术使英特尔能够构建之前无法实现的高度可扩展和均衡的处理器。随着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融合,Sapphire Rapids 提供的高级矩阵扩展(AMX)能力将显著提高深度学习、推理和训练性能。与此同时,英特尔用于E级计算和AI的GPU Ponte Vecchio采用47种不同芯片模块,并利用英特尔先进封装技术在封装内集成包括HBM在内的多个IP,可提供高性能计算应用所需的纵向及横向扩展能力。

英特尔广泛的产品组合带来的异构性也提高了对可扩展软件的需求。基于此,英特尔推出oneAPI项目以简化跨CPU、GPU、FPGA、AI及其他加速器的各种计算引擎编程,来应对这一挑战。英特尔oneAPI工具包可提供编译器、库和分析工具,支持AMX、VNNI/DL Boost指令和内存技术等功能,能够为各种应用程序和工作负载提供支持。

此外,高性能计算和AI的不断融合也为高性能计算系统带来更多用户和用例,使高性能计算无处不在。英特尔始终和众多生态伙伴携手通过高性能计算系统创新来解决高性能计算和AI领域的棘手问题,以应对现实世界挑战。 

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诸多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借助英特尔技术运行分子动力学和模拟,以了解病毒结构并加速新冠相关药物的研发和治疗。与此同时,英特尔还与客户、合作伙伴及政府机构合作改善患者护理并加快治疗和疫苗研发。瑞金医院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就凭借英特尔面向未来E级计算和大数据HPC趋势发布的DAOS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与Intel®傲腾持久内存的低时延、高带宽、大容量、长寿命、非易失等特性,支撑了临床资源深度分析挖掘系统的高性能存储与计算的需求。

长期以来,在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之余,英特尔也始终专注于高性能计算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自2013年,英特尔便开始赞助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Parallel Application Challenge)。该赛事旨在普及和培养学生的并行计算思想和并行计算系统能力,提高学生在全球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经过多年发展,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目前已吸引来自中国40余座城市、350所高校和200多个单位的2000余支队伍参与其中,累计参赛人数超过10000人。

在今年的第九届“英特尔”杯全国并行应用挑战赛(PAC 2021)期间,来自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院校的24支参赛队伍闯进决赛,参赛作品涵盖流体力学、气象海洋、大气物理等多个热点领域。决赛及颁奖仪式,将于10月22日CCF HPC China学术年会期间举办。未来,英特尔将持续推动产业界和学术界在并行计算及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技术融合与交流,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应用以及生态等多个维度发力支持高校教育与人才培养,通过携手中国更多产、学、研机构,助力高性能计算发展驶入“快车道”!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6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第7届Ultra-Broadband Forum (UBBF 2021)上,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裁Kevin Hu介绍了华为智能云网解决方案的四大新功能以及NetEngine系列全场景智能路由器,为各行各业提供差异化云网融合服务能力,并加速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中国、中东和欧盟(European Union)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布了自己的数字战略。因此,数字化正在推动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每家组织的生活方式、生产和管理发生巨大的变化。

1.jpg

Kevin Hu, President of Huawei's Data Communication Product Line, delivered the keynote speech

Hu表示,数字化在提高便利性、推动积极转型的同时,也给现有网络带来了许多挑战。例如,由于CO设备室内部空间有限,现有节点很难提供全面的服务处理能力。资源和网络之间的固定归位关系使得灵活调度DC间流量具有挑战性。现有网络的混合服务运行装备不足,无法满足当今的差异化服务需求。

为了解决客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网络挑战,华为推出了智能云网解决方案,具有四种新功能 -- 全服务超级边缘CO、租户级硬切片、SRv6驱动的网络可编程性和云网集成。该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运营商网络资源的价值以及云和网络的互补优势,帮助运营商构建具有云网集成功能的DICT服务架构。具体来说,这四种新功能提供以下能力:

  • 全服务超级边缘CO:NetEngine 8000 M系列设备提供多服务处理能力,最初由不同的设备提供,如BRAS、CGN、IPsec和SR等。通过这种方式,CO可以为家庭、移动和企业用户提供服务,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空间,同时减少设备室租金和电费等因素产生的总拥有成本(TCO),并最终提高FMC网络服务能力。

  • 租户级硬切片:NetEngine A800系列智能接入路由器提供一系列切片优势。例如,它提供多种类型的服务,同时确保服务与确定性服务SLA之间的物理级隔离。它支持租户级分层切片,可用于超过1000个服务和应用,确保服务保障得到改进,并将盈利能力提高一倍。它的弹性切片缩放和分钟级无损动态容量扩展支持根据客户服务需求调整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零浪费,并将带宽利用率提高30%以上。“一键式多服务功能”可显著简化企业网络,并将总拥有成本降低40%。

  • SRv6驱动的网络可编程性:SRv6服务链用于实现基于服务的灵活网络编程,实现多个服务的集成业务流程,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类型。SRv6策略支持实时路径选择、最佳延迟和差异化体验保障。企业可以在一天内仅通过一次跃动即可访问云,从而大大加快服务提供速度。

  • 云网集成:网络即服务是亮点。通过面向云的简化API,OSS和BSS域的集成工作负载减少了80%以上,预先集成了10多个云SP,20多个OSS/BSS域供应商相互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为客户提供具有可视化全网状态的云网服务,并可以灵活地调整服务,以提供差异化DICT选项。

在会议上,Kevin Hu还介绍了适用于所有场景的NetEngine系列智能路由器,帮助运营商在数字时代建立智能云网。NetEngine系列设备包括智能云接入路由器(NetEngine A800系列)、全服务聚合路由器((NetEngine 8000 M系列)和智能主干路由器(NetEngine 8000 X16)。

在目前席卷世界的数字浪潮中,云网融合正在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快速升级和发展,给运营商和华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未来,华为将继续与运营商合作,应对这些挑战,并构建IPv6+智能云网,努力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6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月20日,DJI 大疆创新通过全球直播的方式推出全新电影摄影机DJI Ronin 4D。Ronin 4D 蜕变于大疆多年在影视行业的技术沉淀与项目实践,是集电影级影像系统、四轴云台系统、LiDAR 激光跟焦系统和无线图传控制系统于一体的集成式电影级拍摄方案,为专业影视团队、视频工作室和个人创作者提供触手可得、简单易用的创作工具,并带来更加高效的拍摄体验。

1.png

作为大疆首款电影机,Ronin 4D 运用了大疆众多先锋技术,搭载了全画幅旗舰相机禅思 X9,提供超高规格的摄录性能,满足院线电影作品的拍摄要求。在传统三轴云台的基础上,Ronin 4D 首次加入第四轴,创新性地将电影摄影机与专业云台系统整合于一体。Ronin 4D 还配置了全新的 LiDAR 激光跟焦系统,可视化辅助跟焦系统可在拍摄过程中快速定位并准确追踪焦点,为用户带来直观高效的跟焦体验。此外,Ronin 4D 采用了全新的O3 Pro 图传技术,通过图传高亮监视器可对焦点、云台、相机等进行远程控制,提升团队协作拍摄效率。

2.jpg

大疆创新高级产品经理 Paul Pan 发布会中表示:“DJI Ronin 4D 是大疆首款电影摄影机,它源于大疆多年来对影视设备研发的积累和对当下影视创作的洞察,承载了大疆追逐创作自由的梦想,大疆也希望 Ronin 4D 可以帮助更多创作者把所想变为现实。”Ronin 4D 在研发过程中与多位知名摄影指导紧密合作,曾主导《夺冠》、《梅兰芳》、《峰爆》等多部影视作品拍摄的资深摄影指导赵晓时表示:“小而强’是我对 Ronin 4D 感受最为深刻的部分。精巧的机身上,集齐了现有主流高端数字摄影机的技术指标和辅助操作通道,能力之强,令人震撼。它不但是原有技术设备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具备了推动影视语言、影像美学前进能力的一种新可能。”

旗舰禅思 X9 影像系统,为电影级影像而生

Ronin 4D 搭载了大疆最新的全画幅旗舰相机禅思 X9,并提供 X9-8K 和 X9-6K 两个版本,X9-8K 最高支持 8K/75fps 规格,X9-6K 最高支持 6K/60fps 和 4K/120fps 视频录制。借助大疆自研影像芯片和全新影像处理平台 CineCore 3.0,两款 X9 相机均可直接内录 Apple ProRes RAW / ProRes 422 HQ / H.264 视频,为专业创作带来更大的后期空间。

3.jpg

X9 支持双原生 ISO(X9-8K :800/4000;X9-6K :800/5000),可覆盖 14+ 档动态范围,即使在夕阳逆光、阳光直射皮肤等光线复杂的场景下,也能呈现自然的明暗过渡[1]。配合大疆电影色彩系统(DCCS),可帮助 Ronin 4D 在复杂光线下准确还原色彩,用自然生动、层次分明的画面,为作品注入迷人的电影质感。不仅如此,禅思 X9 支持 ACES 标准工作流,可与其他电影机轻松匹配,确保不同设备拍出的画面呈现出一致的色彩风格。

X9 采用可更换卡口设计,不仅支持 DJI 自主研发的 DL 卡口,也支持徕卡 M 等卡口。这些卡口上已有的超广角、F0.95 超大光圈、电动光学变焦、微距、变形宽银幕等镜头均可在 X9 上使用,创作者可根据拍摄需要自由选择。[2]

4.jpg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禅思 X9 内置了 9 档 ND 滤镜(ND 2 至 ND 512,或 ND 0.3 至 ND 2.7),借助电机驱动系统,可通过机身高亮监视器的触控屏或控制手柄上的按钮快速切换。此外,这套滤镜经专门设计,可与 Ronin 4D 的色彩科学充分匹配。

四轴云台系统,先锋移动拍摄解决方案

大疆在云台增稳技术上始终稳步前行,全新的 Ronin 4D 在传统三轴云台的基础上加入第四轴,带来了理念超前的移动拍摄解决方案。四轴增稳构型与机身多个传感器、全新增稳算法紧密配合,能有效消除竖直方向的抖动,实现媲美轨道的增稳效果。

5.jpg

Ronin 4D 仅将成像所必须的传感器和光学组件嵌入到云台当中,完成了专业云台与电影级摄影机合二为一的构想,在保证超轻重量的同时,实现了如影系列迄今最佳的增稳及响应性能。在运动模式下,摄影机能够几乎零误差地跟随摄影师急速甩动,还可以在运动模式和增稳模式之间无缝切换。

得益于独到的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以及 CineCore 3.0 的强大算力,智能跟随 Pro 能显著提升拍摄成片率,即使距离较远,也能持续追踪人物主体。跟随过程中不仅可以随时调整构图,还支持全程追焦,确保拍摄主体清晰稳定。

LiDAR激光跟焦系统,迅捷且准确

DJI Ronin 4D 采用激光跟焦解决方案,一举解决困扰摄影师的焦点问题,为他们带来先进的跟焦体验。Ronin 4D 可通过 LiDAR 测距器投射出 43,200 个测距点,探测距离可达 10 米[3],相比相位跟焦技术,激光跟焦系统既不损害画质,又能更快对焦,且无需依靠物体纹理,在弱光环境下也能准确定位被摄对象。即使拍摄主体出现严重的运动模糊,Ronin 4D 也能迅速合焦。配合跟焦电机使用时,即使手动镜头也能轻松实现自动跟焦。开启智能跟随 Pro 功能后,还可实现对拍摄主体的连续跟焦,单人拍摄也能轻松完成。

6.jpg

此外,Ronin 4D 创新性的搭载了可视化辅助跟焦系统,可将测距点数据以俯视图的形式实时投射于机身监视器和图传监视器上,摄影师可以通过新颖而直观的 LiDAR 示波器[4],快速定位并准确追踪焦点;即使没有丰富跟焦经验,也能在短时间之内上手。

针对电影创作灵活调节焦点的需求,Ronin 4D 还具备手自一体模式[5],可在自动跟焦的基础上,带来手动跟焦的精准灵活。当焦点移动时,跟焦轮也随之同步转动,摄影师可根据创作需要,随时手动介入调整焦点。

无线图传控制系统,高效协作

无线图传与控制对于团队拍摄至关重要,Ronin 4D 采用了全新的 O3 Pro 图传技术,图传有效传输距离最远可达 6 公里[6],更在 2.4GHz 和 5.8GHz 频段基础上新增 DFS 频段,且支持 AES 256-bit 加密算法,能将 1080p/60fps 全高清画面同时输出至多个图传高亮监视器上,安全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均大幅提升。

7.jpg

图传高亮监视器[7]将图传接收器和监视器合二为一,配备亮度高达 1500 尼特的 7 英寸广色域触控屏,可通过拓展模块输出 HDMI 和 SDI 双路信号。它支持视频和音频的一发多收,具备广播模式、控制模式两种传输模式可供选择,广播模式不限制接收端数量,可满足大型团队各部门的监看需求,而控制模式则支持两个接收端协同操作。图传高亮监视器内置 microSD 卡槽,最高支持独立录制 1080p/60fps 图传码流,多屏同时监看时各监视屏可独立按需回放[8],其他屏幕的监看画面不受影响。

图传高亮监视器可搭配机身控制手柄、DJI 大师摇轮、DJI 体感控制器8或全新 DJI 三通道跟焦器[9]使用,实现远程跟焦、高精度云台控制、启停录制以及相机参数调整等功能,充分满足专业团队的拍摄需求。此外,监视器还内置陀螺仪传感器,能独立作为体感控制器遥控Ronin 4D 云台。8

与大师同行

DJI Ronin 4D在研发、设计、测试过程中与多位资深摄影指导进行合作,这些摄影指导包括:曾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克劳迪奥·米兰达、鲍德熹、埃里克·梅塞施密特;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得主赵晓时;来自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的瑞秋·莫里森、罗德尼·查特斯、萨尔瓦托雷·托蒂诺;以及来自日本映画撮影監督協会的石坂拓郎。从Ronin 4D初期功能定义到后期产品反馈,这些摄影指导给予了充分的建议与支持,未来他们还将继续与大疆合作,持续使用Ronin 4D 创造精彩作品。

发售与售后信息

DJI Ronin 4D 分为 6K 和 8K 两个版本,6K 套装售价 46888 元,含机身、禅思 X9-6K 云台相机、LiDAR 测距器、机身高亮监视器、控制手柄及提手、TB 50 智能电池以及其他相关配件。相比于 6K 版本,8K 套装配备禅思 X9-8K 云台相机,且额外包含 PROSSD 1TB,售价为 74888 元。6K 版本将于 12 月在 DJI 官方商城和相关渠道发售,8K 版本也将在随后发售,详细信息请留意后续官方信息。

8.jpg

DJI Ronin 4D 用户可享受全球联保服务和主机两年官方保修。为 DJI 高端影像设备打造的保障服务 DJI Care Pro 同步上线,两年保障期内且符合维修保障额度可享受不限次数的免费维修服务。用户还享有 2 次维修备用机服务、2 次原厂保养服务和专属顾问服务。DJI Care Pro(6K套装)售价为 5880 元,提供 46888 元的保障额度,DJI Care Pro(8K套装)售价 9680元,提供 74888 元的保障额度。DJI Care Pro 到期时,剩余保障额度有机会兑换 DJI Care Pro + 购买折扣,或延保服务。

9.jpg

了解更多 DJI Ronin 4D 产品信息,请访问:www.dji.com/ronin-4d

观看 DJI Ronin 4D 发布直播回放,请点击:https://live.bilibili.com/6083711

了解详细 DJI Ronin 4D 售后政策,请点击:http://www.dji.com/service

关于 DJI 大疆创新

大疆致力于成为持续推动人类进步的科技公司,自 2006 年成立以来,因开创民用无人机行业并持续创新而享誉全球,在多个智能技术领域长期领先。

大疆在智能无人机系统及数字影像领域追求极致,让所有人都能轻松拍摄卓越创意;不断刷新飞行与影像体验,为世界带来全新视野,让科技之美超越想象。

更多信息,请访问:

DJI 官方网站:www.dji.com

大疆创新官方商城:https://store.dji.com/

在微博上关注我们:@DJI大疆创新

在微信上关注我们:DJI大疆创新


[1] 动态范围数据均在全画幅超采样 4K/24fps 规格下测得。

[2] X9 对镜头体积、重量及结构有一定限制,详见《Ronin 4D 镜头兼容性列表》。

[3] 并非所有测距点探测距离均可到达 10 米,在 3 米之外,LiDAR 投射点阵在垂直方向上的 FOV 会收窄,水平方向则不受影响。

[4] 在部分录制规格下,机身高亮监视器上的 LiDAR 示波器和曝光示波器将无法开启。

[5] 需安装控制手柄才可使用该功能。

[6] 无线图传控制系统切换至控制模式,在 FCC 标准无干扰环境下测得。

[7] 需单独购买。

[8] 后续支持。

[9] DJI 大师摇轮、DJI 体感控制器及 DJI 三通道跟焦器均需单独购买。

围观 11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46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