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经历了2023的全球半导体衰退,我们迎来了2024 年,很多预测机构认为2024半导体产业将复苏,不过,地缘政治、黑天鹅事件以及新冠疫情的反复也给2024年的半导体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2024年,半导体产业真的可以全面复苏吗?消费电子、AIOT、智慧家居、智慧健康等都有希望爆发需求吗?手机、PC可以如期走出低谷吗?2024的半导体产业会有哪些新的变化?

针对上述疑问,我们采访了多位知名半导体公司CEO、高管 ,以“行业领袖看2024半导体产业”系列报道向业界传达知名半导体眼中的2024 ,这是该系列第一篇报道,受访人为谷泰微董事长兼总经理石方敏,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看待2024半导体产业的。

1.jpg

1问、可否介绍下贵司主要的产品和应用领域以及主要优势?

石方敏:我们江苏谷泰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产销为一体的芯片公司,公司致力于模拟芯片及信号链芯片领域的产品设计与销售,尤其在高采样率、高精度、高集成度、多通道数模拟数字混合信号芯片等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与储备。

谷泰微拥有丰富多样的模拟芯片系列产品。模拟芯片产品主要包括模数转换、数模转换、模拟开关、运算放大器、仪表放大器、差分放大器、电源管理、接口芯片、标准逻辑器件、传感器等。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测试测量、智能汽车、再生新能源、智能制造、智能建筑、环境环保、数字健康医疗、智能可穿戴等产业领域。

我们始终坚持以“顺应大道,链接全球,技术为先,成就你我”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聚焦市场需求,运用产业中成熟的技术,专注技术创新,不断推出高品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携手客户推动中国芯走向全球。我们专注在信号链产品尤其在ADC和高阶运放产品应用到工控,新能源和通信方面的优势很明显。

2问、回顾过去的2023,贵司在半导体领域有哪些亮点表现?

石方敏:作为一家新创公司,2023年是我们谷泰微的开局之年,产品从无到钜阵产出,我们有好几个类别的产品得到客户和市场的认可,其中一款产品还用在了音频爆款产品上,获得了行业的肯定,我们也收获了若干个行业奖项。

3问、展望2024,您认为有哪些行业热点会激发对半导体的需求?

石方敏:目前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全产业的革命,千行百业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并推动生产力实现爆发式的提升,所以基于此会有大量新的硬件被制造和发明出来,加上原有的市场和产品,对半导体需求一定是长期看好的!

4问:2024年,半导体产业会迎来全面复苏吗?为什么?目前有哪些迹象吗?大概会在什么时间复苏?

石方敏:2024年是行业见底之年,个人觉得是黎明前的黑暗了,大概率是向好的,但也是洗牌淘汰之年,后疫情时代,如国际环境稳定,各国经济会在逐步恢复中,另外我国有稳定社会环境,经济也会向好,国内消费稳中向好,经过2023年的观望和徘徊,很多政策也会得到执行和落地,中美之间也会进入相对平静期!我个人比较看好2024年的周期复苏。

5问、对2024年半导体领域的新兴热点,贵司有什么产品布局和应对策略?

石方敏:前面说了人工智能技术会与千行百业融合,也会深刻改变产品的形态和构成,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由于我们深耕在模拟信号链芯片域,对于AI带来的产品变革,作为人工智能的数据采集端--信号链产品是必须要使用的,对此我们研发了多款高速高精度AD/OP以及相关配套的芯片等,目前已在部分智能硬件上应用了。

6问、您认为人工智能在2024年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贵司有产品布局吗?有将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应用到自己的产品或者业务流程中吗?

石方敏:我们谷泰微专注硬件芯片行业,具体在运营过程中会考虑借用AI的手段完善公司的各个流程和部分研发应用,未来我们是AI的使用者也是推动者。人工智能会加速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可能都会带来剧烈变化!

7问、2024 年,您认为客户对哪些半导体产品会有比较强劲的需求?

2.png

石方敏:纵观全球半导体发展历程,创新是推动产业复苏的根本动力,在过去的半导体发展历程中每次经历低迷和谷底的时候,都是创新的产品带来产业复苏,所以我认为2024年新的电子消费品,新能源,智能交通和通信,医疗等需求会进一步释放推动产业持续复苏!

8问、您认为2024年的中国半导体市场会有哪些新变化?为什么?

石方敏:巴菲特有句名言:“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大环境顺风顺水的时候,难以区分优劣公司,但是当市场疲软的时候,就是公司真正比拼研发和产品能力的时候,我认为2024年中国半导体市场一定会优胜劣汰,大量洗牌会出现,供应体系将进一步集中,半导体创业将变得非常的“难”,但是对优秀公司而言,这是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

9问、2024年会出现缺芯吗?为什么?会出现元器件价格战吗?为什么?

石方敏:我认为2024会有两个极端出现,第一,中低端会出现价格战,会严重内卷,会出现大量国产替代国产的行为。第二,中高端芯片会出现涨价和缺货。这两个现象会同时出现。

10问、您认为汽车电子是值得贵司进入的一个新兴领域吗?贵司有无产品布局?

石方敏:汽车电子近两年非常热,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提升对电子元器件需求呈现旺盛的需求,布局汽车电子是我们公司的一个规划,我们不但会提供车用芯片,同时也会提供工业控制,医疗和通信,消费类等相关芯片,

11问、关于2024年半导体市场发展,您还有其他观点补充吗?

石方敏:今天江苏大雪,很冷,因为是冬天,冷到极致才能感受温暖,半导体行业也是如此,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作为半导体的一员,要经得起极冷极热的考验,生存下去,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6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83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 安森美电源方案事业群工业方案部高级总监Sravan Vanaparthy

如今,碳化硅 (SiC) 器件在电动汽车 (EV) 和太阳能光伏 (PV) 应用中带来的性能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不过,SiC 的材料优势还可能用在其他应用中,其中包括电路保护领域。本文将回顾该领域的发展,同时比较机械保护和使用不同半导体器件实现的固态断路器 (SSCB) 的优缺点。最后,本文还将讨论为什么 SiC 固态断路器日益受到人们青睐。

保护电力基础设施和设备

输配电系统以及灵敏设备都需要妥善的保护,以防因为长时间过载和瞬态短路情况而受到损坏。随着电力系统和电动汽车使用的电压越来越高,可能的最大故障电流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为了针对这些高电流故障提供保护,我们需要超快速交流和直流断路器。过去,机械断路器一直是此类应用的主要选择,然而随着工作要求越来越严苛,固态断路器越来越受到欢迎。相较于机械断路器,固态断路器具有许多优势:

·稳健性和可靠性:机械断路器内含活动部件,因此相对易于受损。这意味着它们容易损坏或因为运动而意外自动断开,并且在使用期间,每次复位都会出现磨损。相比之下,固态断路器不含活动部件,因此更加稳健可靠,也不太容易出现意外损坏,因此能够反复进行数千次断开/闭合操作。

·温度灵活性:机械断路器的工作温度取决于其制造材料,因此在工作温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相比之下,固态断路器的工作温度更高并且可以调节,因此它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远程配置:机械断路器在跳闸后需要人工手动复位,这可能非常耗时且成本高昂,特别是在多个安装点进行大规模部署的情况下,另外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而固态断路器则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进行远程复位。

·开关速度更快且不会产生电弧:机械断路器在开关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电弧和电压波动,足以损坏负载设备。固态断路器采用软启动方法,可以保护电路不受这些感应电压尖峰和电容浪涌电流的影响,而且开关速度要快得多,在发生故障时只需几毫秒即可切断电路。

·灵活的电流额定值:固态断路器具有可编程的电流额定值,而机械断路器则具有固定的电流额定值。

·尺寸更小、重量更轻:相较于机械断路器,固态断路器重量更轻、体积更小。

现有固态断路器的局限性

虽然固态断路器相较于机械断路器具有多项优势,但它们也存在一些缺点,具体包括电压/电流额定值受限制、导通损耗更高且价格更贵。通常,对于交流应用,固态断路器基于可控硅整流器 (TRIAC),而对于直流系统,则基于标准平面 MOSFETTRIAC MOSFET 负责实现开关功能,而光隔离驱动器则用作控制元件。然而,在具有高输出电流的情况下,基于 MOSFET 的高电流固态断路器需要使用散热片,这就意味着它们无法达到与机械断路器相同的功率密度水平。

同样地,使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IGBT) 实现的固态断路器也需要散热片,因为当电流超过几十安培时,饱和电压会导致过多的功率损耗。举例来说,当电流为 500 安培时,IGBT 上的 2V 压降会产生高达 1000W 的功率损耗。对于同等功率水平,MOSFET 需要具有约 4 mΩ 的导通电阻。随着电动汽车中器件的电压额定值朝着 800V(甚至更高)发展,目前没有单一器件能够实现这一电阻水平。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并联多个器件来实现该数字,但这样的做法会显著增加方案的尺寸和成本,尤其是在需要处理双向电流的情况下。

使用 SiC 功率模块打造下一代固态断路器

与硅芯片相比,SiC 芯片在相同额定电压和导通电阻条件下,尺寸可以缩小多达十倍。此外,与硅器件相比,SiC 器件的开关速度至少快 100 倍,并且它可以在高达两倍以上的峰值温度下工作。同时,SiC 具有出色的导热性能,因此在高电流水平下具有更好的稳健性。安森美利用 SiC 的这些特性开发了一系列 EliteSiC 功率模块,其 1200V 器件的导通电阻低至 1.7mΩ。这些模块在单个封装中集成了两到六个 SiC MOSFET

烧结芯片技术(将两个独立芯片烧结在一个封装内)甚至在高功率水平下也能提供可靠的产品性能。由于具备快速开关行为和高热导率,因此该类器件可以在故障发生时快速而安全地跳闸(断开电路),阻止电流流动,直到恢复正常工作条件为止。这样的模块展示了越来越有可能将多个 SiC MOSFET 器件集成到单个封装中,以实现低导通电阻和小尺寸,从而满足实际断路器应用的需求。此外,安森美还提供承受电压范围为 650V 1700V EliteSiC MOSFET 和功率模块,因此这些器件也可用于打造适合单相和三相家庭、商业和工业应用的固态断路器。安森美具有垂直整合的 SiC 供应链,能够提供近乎零缺陷的产品,这些产品经过全面的可靠性测试,能够满足固态断路器制造商的需求。

1.jpg

1:安森美完整的端到端碳化硅 (SiC) 供应链

下图展示了固态断路器的模块化实现方式,其中以并联配置连接多个 1200V SiC 芯片和多个开关来实现了极低的 rdson 和优化的散热效果。下方这些完全集成的模块具有优化的引脚位置和布局,有助于减少寄生效应,提高开关性能和缩短故障响应时间。安森美提供丰富多样的 SiC 模块产品组合,模块额定电压为 650V1200V 1700V,并且其中一些模块带有底板,而另一些则无底板,以便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效率需求。

2.jpg

2:适用于固态断路器的 SiC B2B 模块- 480VAC -200A

3.jpg

3:适用于固态断路器应用的安森美模块

SiC 技术和固态断路器将共同发展

机械断路器具有低功率损耗和更高的功率密度,目前价格也低于固态断路器。另外,机械断路器容易因为反复使用而发生磨损,并且复位或更换会产生昂贵的人工维护成本。随着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市场对断路器和 SiC 器件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因此这种宽禁带技术的成本竞争力会日益增强,并且其对固态断路器方案的吸引力也会不断增加。随着 SiC 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独立 SiC MOSFET 的电阻进一步降低,固态断路器的功率损耗最终会达到与机械断路器相媲美的水平,那时功率损耗将不再是个问题。基于 SiC 器件的固态断路器具备开关速度快、无电弧以及零维护等优势,能够带来显著的成本节约,因此必将成为市场广泛采用的主流选择。

围观 1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83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为Raspberry Pi的全球独家授权商,e络盟现为工程师、爱好者和创客提供创新型 Raspberry Pi 5

安富利旗下全球电子元器件产品与解决方案分销商e络盟现货发售新款4GB8GB内存的树莓派5Raspberry Pi 5)开发板,并提供次日达服务。

新主板采用2.4GHz四核64Arm Cortex-A76处理器,拥有512KBL2缓存和2MB的共享L3缓存,可扩展应用范围。它还支持双频Wi-Fi和蓝牙5.0连接。RP1 I/O控制器芯片由 Raspberry Pi自主设计,大大提升了其接口性能。

Raspberry Pi 5有众多新配件,包括一个集成了变速风扇的外壳;一个主动冷却器,对于需要在重负载但没有机箱的情况下使用Raspberry Pi 5的用户来说,它提供了冷却解决方案;一个新的27W USB-C电源适配器,支持PD协议,可以在5.1V下提供高达5A的电流,使Raspberry Pi 5能够为各种外设供电。

e络盟单板计算部门全球主管Romain Soreau称:Raspberry Pi 5相比与Raspberry Pi 4有两到三倍的性能提升,这点将会让开发人员印象深刻。同时摄像头、显示器和USB外设接口也同样进行提升改进。这是单板机领域的新标杆,现货供应,快速发货,这是我们作为全球独家授权商的诸多好处之一。”

Raspberry Pi首席执行官Eben Upton表示:“Raspberry Pi 5的开发历时五年多,是我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我们对它的性能感到非常兴奋,这是一台售价仅60美元且功能毫不逊色的Linux台式机。自20122月推出第一代产品以来,e络盟一直是Raspberry Pi的经销商,现在更是成为我们的独家授权商。我们很高兴能够与其合作,将我们最新、最强大的旗舰产品带给全球用户。”

新款Raspberry Pi 5的主要功能包括:

  • 2.4GHz四核,64位Arm Cortex-A76处理器,拥有512KB的L2缓存和一个2MB的共享L3缓存

  • VideoCore VII GPU

  • LPDDR4X-4267 SDRAM

  • 2.4 GHz和5.0 GHz双频802.11ac Wi-Fi

  • 蓝牙 5.0/蓝牙低功耗(BLE)

  • Micro SD卡接口,支持高速SDR104模式

  • 2个USB 3.0端口,支持同时以5Gbps速率运行;2个USB 2.0端口

  • 千兆以太网,支持PoE+(需要PoE+ HAT)

  • 2x4通道MIPI摄像头/显示收发器

  • PCIe 2.0x1接口,用于快速增加外设

  • 5V/5A DC电源(支持 PD)

  • Raspberry Pi标准40针接头

  • 实时时钟,由外部电池供电

  • 独立电源按钮

客户现可通过Farnell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Newark(北美地区)e络盟(亚太地区)购买新款Raspberry Pi 5

新闻配图.png

关于我们

e络盟隶属于Farnell集团。Farnell是全球电子元器件以及工业系统设计、维护和维修产品与技术的分销商,专注快速与可靠交付。从原型研究与设计到生产,Farnell全天候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与专业服务。凭借逾80年行业经验、47座本地化网站以及3500多名员工的专业团队,Farnell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构建未来技术所需的各类组件。

Farnell在欧洲经营Farnell品牌,北美经营Newark品牌,亚太地区经营e络盟品牌。同时,Farnell还通过CPC公司直接向英国地区供货。

自2016年起,Farnell加入了全球技术分销商安富利公司(纳斯达克代码:AVT)。如今,双方的合作赋能Farnell支持客户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提供独特的分销服务、端到端交付和产品设计专业知识。

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farnell.comhttps://www.avnet.com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83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芯片制造商与EDA解决方案和广泛的IP组合紧密合作,能够提升产品性能并加快上市时间

摘要:

  • 新思科技数字和模拟EDA流程经过认证和优化,针对Intel 18A工艺实现功耗、性能和面积目标;

  • 新思科技广泛的高质量 IP组合降低集成风险并加快产品上市时间,为采用Intel 18A 工艺的开发者提供了竞争优势;

  • 新思科技 3DIC Compiler提供了覆盖架构探索到签收的统一平台,可实现采用Intel 18A和 EMIB技术的多裸晶芯片系统设计。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近日宣布,其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和模拟设计流程已通过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的Intel 18A工艺认证。此外,通过集成高质量的新思科技基础IP和针对英特尔代工工艺优化的接口IP,双方客户可以放心地使用先进的英特尔代工技术设计并实现差异化芯片。凭借其经过认证的EDA流程、多裸晶芯片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针对Intel 18A工艺开发的全方位IP组合,新思科技能够更好地帮助开发者加速先进的高性能设计。

新思科技EDA事业部总经理 Shankar Krishnamoorthy表示:“万物智能(Pervasive Intelligence)时代正在推动半导体行业芯片的大幅增长,因此需要强大的生态系统协作助力合作伙伴取得成功。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认证设计流程与针对Intel 18A工艺开发的广泛新思科技 IP组合强强结合,是我们与英特尔长期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让我们能够在不断微缩的工艺乃至埃米尺度上,从而帮助双方的共同客户实现创新产品。”

英特尔代工产品与设计生态系统副总裁兼总经理Rahul Goyal表示:“我们与新思科技的长期战略合作为开发者提供了业界领先的认证EDA流程和IP,并针对Intel 18A技术提供了行业领先的性能、功耗和面积。我们合作中的这一里程碑使双方客户都能利用EDA流程提高设计生产率,实现高资源利用率,并加速在英特尔代工工艺上的先进设计开发。”

利用后端布线实现功耗和性能提升

新思科技正在与英特尔代工密切合作,增强EDA数字和模拟设计流程,以帮助加快设计结果质量和实现结果的时间,同时在Intel 18A工艺上优化新思科技IP和EDA流程的功耗和面积,以充分利用英特尔的PowerVia后端布线和RibbonFET晶体管。Intel 18A工艺技术采用新思科技设计技术协同优化工具进行优化,以提供更高的功耗、性能和面积。此外,适用于Intel 18A 的新思科技模拟快速入门套件(QSK)和新思科技定制编译器工艺设计套件(PDK)为更高质量的设计和快速周转时间提供了经过验证的设计范式。

为了实现Intel 18A工艺的优势,并将差异化产品推向市场,英特尔代工的合作伙伴可以集成针对英特尔先进工艺技术构建的全方位新思科技IP组合。新思科技将提供一系列业界领先的接口和基础IP,以加速SoC的设计流程和上市时间。

新思科技和英特尔代工还通过新思科技3DIC Compiler平台和英特尔先进的代工工艺推动多裸晶芯片系统向前发展。该平台可满足英特尔代工芯片开发者复杂的多芯片系统需求,并为UCIe接口提供自动布线,同时实现英特尔EMIB封装技术的无缝协同设计。新思科技多裸晶芯片系统解决方案可实现早期架构探索、快速软件开发和系统验证、高效的芯片和封装协同设计、稳健安全的芯片到芯片连接,以及更高的制造和可靠性。

上市时间和资源

新思科技数字设计系列和新思科技定制设计系列工具现可用于先进的英特尔代工工艺。此外,针对Intel 18A的新思科技IP组合也正在开发中。

关于新思科技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一直致力于加速万物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全球创新提供值得信赖的、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面设计解决方案,涵盖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半导体 IP 以及系统和芯片验证。长期以来,我们与半导体公司和各行业的系统级客户紧密合作,助力其提升研发力和效能,为创新提供源动力,让明天更有新思。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synopsys.com/zh-cn

围观 8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83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大面积分析技术可以预防、探测和修复热点,从而将系统性、随机性和参数缺陷数量降至最低,并最终提高良率

1.png

作者:泛林集团半导体工艺与整合高级经理 Jacky Huang

  • 通过虚拟工艺开发工具加速半导体工艺热点的识别

  • 这些技术可以节约芯片制造的成本、提升良率

设计规则检查 (DRC) 技术用于芯片设计,可确保以较高的良率制造出所需器件。设计规则通常根据所使用设备和工艺技术的限制和变异性制定。DRC可确保设计符合制造要求,且不会导致芯片故障或DRC违规。常见的DRC规则包括最小宽度和间隔要求、偏差检查以及其他规格,以避免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短路、断路、材料过量或其他器件故障。

在先进的半导体技术节点,DRC规则的数量增加和复杂性提升,导致传统的2D DRC无法识别所有热点和故障。2D DRC无法模拟或预测3D规则违规,因此通常在开发晚期才能识别到3D故障。仅靠硅晶圆厂数据和测试宏来识别开发晚期的故障既耗时又昂贵。

泛林集团的SEMulator3D®虚拟制造平台可用于进行半导体器件的3D建模和基于规则的量测,并用比硅晶圆实验更快、更经济的方式识别热点(DRC违规)和潜在故障。

大面积分析 (Large Area Analysis) 是半导体工程研发中的重要概念,指为了探索大面积芯片区域内潜在热点的敏感性及其对下游工艺步骤的影响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经过精心设计的大面积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用较少的实验晶圆成本来开发出最佳的半导体工艺。

然而,大面积芯片区域潜在的工艺问题非常复杂,所以半导体设计和制造中的大面积分析(或实验)空间并没有被工程师充分挖掘。

本文中,我们将演示如何将SEMulator3D虚拟制造用于大面积分析,并通过在大面积模拟域中识别3D弱点展示我们的方法。

2.png

图1:使用SEMulator3D进行大面积分析

大面积3D DRC集成流程

图2是大面积分析3D DRC集成工艺图。其中包含三个输入值:SEMulator3D最佳已知方法工艺步骤模型、配置特定缺陷搜索标准的结构搜索宏和设计版图。

通过3D预测性工艺建模,SEMulator3D可以使用这些输入值来识别短路、断路、材料过量等3D器件故障。此模拟的输出值包括基于规则的量测、(搜索宏的)故障识别、以及缺陷图的生成。

大面积分析工艺结束后,用户可以查看整个大面积模拟域的测量结果。此外,还会生成包含潜在弱点的图形数据系统 (GDS) 版图文件,供进一步参考。

我们可以看到大面积分析3D DRC集成工艺的每个输出值,以及它们如何在半导体开发过程中加速热点和故障识别。

3.png

图2:大面积分析,3D DRC集成工艺图

3D结构搜索中基于规则的量测

通过对3D结构进行基于规则的虚拟量测,SEMulator3D中的3D模型可用于搜索和验证问题区域或热点。一旦有违反规则,软件会进行相应提示。而2D DRC工艺可能无法识别到所有这些违规——尽管使用简单的2D DRC可以识别某些热点,但由于2D DRC无法显示沉积、刻蚀或其他光刻工艺的变异性,所以结果并不完整。

3D工艺建模包括工艺和结构信息,可用于突显结构问题,比如绝缘距离太短、接触区域重叠或其他限制良率的设计问题(如图3)。在3D建模工艺中,可以建立几何标准,以研究各种器件特征的最小/最大关键尺寸,以及材料接口问题和其他器件研究。这些信息可用于协助工艺/设计的共同优化,并降低不可控性。通过在3D结构上进行虚拟且基于规则的量测,可以在开发早期、在硅晶圆厂数据和测试宏之前识别可能限制良率的故障。

4.jpg

图3:3D工艺建模中识别的故障类型

搜索宏和缺陷(热点)图

在SEMulator3D中,搜索宏可以识别大面积半导体区域内的违规或可能发生的器件故障。当搜索宏识别出故障时(使用基于规则的量测),会自动将结果输出到一个GDS文件(如图4),展示已识别故障的位置,该GDS文件包含在结构搜索工艺中识别的故障和缺陷。这些缺陷实际上是在3D结构中的,所以使用2D DRC方法通常无法识别它们。根据大面积研究中发现的缺陷类型,可能需要在SEMulator3D中进行工艺模型校准,以验证预测准确性。理论上,识别意外缺陷不需要先进的校准。

5.png

图4:大面积分析模拟的GDS文件,故障区域用红色标记

结论

在不需要晶圆实验的情况下识别工艺热点非常有价值:这不仅可以节省晶圆和掩膜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加速技术开发中的良率提升。

在最近使用SEMulator3D的项目中,大面积分析解决方案在开发早期识别出多个掩膜缺陷。其中,两个缺陷已经得到修正,并购买了新的掩膜。如果没有使用虚拟工艺开发工具,这种掩膜故障识别可能花费数月时间、数次试样的测试。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大面积分析技术可以预防、探测和修复热点,从而将系统性、随机性和参数缺陷数量降至最低,并最终提高良率。对希望按时交付新半导体产品的企业来说,大面积分析用于探究制造可行性将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

围观 1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8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先楫新一代的仪表显示产品具有高画质、低功耗等特点

芯原股份(芯原,股票代码:688521.SH)今日宣布先楫半导体(简称“先楫”)的HPM6800系列新一代数字仪表显示及人机界面系统应用平台采用了芯原的高性能2.5D图形处理器(GPU)IP。

HPM6800系列产品基于RISC-V CPU内核,具备高算力、低功耗、高集成度和出色的多媒体功能,适用于汽车仪表、人机交互界面(HMI),以及电子后视镜(CMS)等需要复杂图形处理、高分辨率显示和高性能多媒体用户界面的应用。

芯原支持OpenVG的2.5D GPU IP能够为MCU/MPU设备提供高能效的图形处理和优质的图像输出,同时显著降低CPU负载。凭借成熟的可扩展性,该GPU已广泛应用于领先的汽车、工业和可穿戴产品中。此外,芯原还与领先的GUI软件服务提供商展开合作,以丰富面向GPU关键应用的生态系统,有效加快客户产品的上市进程。

“HPM6800系列是先楫在已有的高性能MCU系列产品中的又一个创新与突破。”先楫CEO曾劲涛表示,“通过集成芯原先进的2.5D GPU IP,HPM6800不仅秉承了我们现有MCU产品一贯的强大算力、精准控制、卓越通讯等特点,还融合了高效的图形处理、高分辨率显示以及其他多媒体功能。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搭载HPM6800高性能MCU的工业及汽车系统解决方案的推出。”

“此次合作将芯原功能丰富且低功耗的2.5D GPU IP与先楫基于RISC-V的高性能MCU相结合,旨在共同推出领先的优秀产品,以应对显示领域不断增长的市场机遇。”芯原执行副总裁、IP事业部总经理戴伟进表示,“在过去十多年里,芯原的2.5D GPU IP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先的汽车和工业产品中。我们非常期待能将这项成熟的图形处理技术引入RISC-V生态系统,满足更广泛的客户需求。”

关于先楫半导体

先楫半导体(HPMicro)是一家致力于高性能嵌入式解决方案的半导体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产品覆盖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周边芯片,以及配套的开发工具和生态系统。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总部坐落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并在天津、苏州、深圳和杭州均设立分公司。公司已完成ISO 9001质量管理认证和ISO 26262/IEC 61508功能安全管理体系双认证,全力服务中国乃至全球的工业、汽车和能源市场。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hpmicro.com/

关于芯原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芯原股份,688521.SH)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在芯原独有的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SiPaaS)经营模式下,通过基于公司自主半导体IP搭建的技术平台,芯原可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从定义到测试封装完成的半导体产品,为包含芯片设计公司、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商(IDM)、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云服务提供商在内的各种客户提供高效经济的半导体产品替代解决方案。我们的业务范围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及周边、工业、数据处理、物联网等行业应用领域。

芯原拥有多种芯片定制解决方案,包括高清视频、高清音频及语音、车载娱乐系统处理器、视频监控、物联网连接、智慧可穿戴、高端应用处理器、视频转码加速、智能像素处理等;此外,芯原还拥有6类自主可控的处理器IP,分别为图形处理器IP、神经网络处理器IP、视频处理器IP、数字信号处理器IP、图像信号处理器IP和显示处理器IP,以及1,5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

芯原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中国和美国设有7个设计研发中心,全球共有11个销售和客户支持办事处,目前员工已超过1,800人。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verisilicon.com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83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美光 HBM3E 比竞品功耗低 30%,助力数据中心降低运营成本

全球内存与存储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 Micron Technology, Inc.(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U近日宣布已开始量产其 HBM3E 高带宽内存 解决方案。英伟达 H200 Tensor Core GPU 将采用美光 8 层堆叠 24GB 容量 HBM3E 内存,并于 2024 年第二季度开始出货。美光通过这一里程碑式进展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并且凭借 HBM3E 的超凡性能和能效为人工智能(AI)解决方案赋能。

1.jpg

HBM3E:推动人工智能革命

随着人工智能需求的持续激增,内存解决方案对于满足工作负载需求的增加至关重要。美光 HBM3E 解决方案通过以下优势直面这一挑战:

  • 卓越的性能:美光 HBM3E 引脚速率超过 9.2Gb/s,提供超过 1.2TB/s 的内存带宽,助力人工智能加速器、超级计算机和数据中心实现超高速的数据访问。

  • 出色的能效:美光 HBM3E 功耗比竞品低约 30%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支持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需求和用例,HBM3E 以更低功耗提供更大吞吐量,从而改善数据中心的主要运营支出指标。

  • 无缝的可扩展性:美光 HBM3E 目前提供 24 GB 容量,使数据中心能够无缝扩展其人工智能应用。无论是用于训练海量神经网络还是加速推理任务,美光的解决方案都提供了必要的内存带宽。

美光执行副总裁暨首席商务官 Sumit Sadana 表示:“美光凭借 HBM3E 这一里程碑式产品取得了三大成就:领先业界的上市时间、引领行业的性能和出众的能效表现。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存带宽和容量。美光拥有业界领先的 HBM3E HBM4 产品路线图,以及为 AI 应用打造的 DRAM NAND 全套解决方案,为助力人工智能未来的大幅增长做足了准备。”

美光利用其 1β1-beta技术、先进的硅通孔(TSV)和其他实现差异化封装解决方案的创新技术开发出业界领先的 HBM3E 设计。美光作为 2.5D/3D 堆叠和先进封装技术领域长久以来的存储领导厂商,有幸成为台积电 3Dfabric 联盟的合作伙伴成员,共同构建半导体和系统创新的未来。

美光将于 2024 3 月出样 12 层堆叠的 36GB 容量 HBM3E,提供超过 1.2TB/s 的性能和领先于竞品的卓越能效,从而进一步强化领先地位。美光将赞助 3 18 日开幕的英伟达 GTC 全球人工智能大会,届时将分享更多前沿 AI 内存产品系列和路线图。

关于 Micron Technology Inc.(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美光科技是创新内存和存储解决方案的业界领导厂商,致力于通过改变世界使用信息的方式来丰富全人类生活。凭借对客户、领先技术、卓越制造和运营的不懈关注,美光通过 Micron® Crucial® 品牌提供 DRAMNAND NOR 等多个种类的高性能内存以及存储产品组合。我们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赋能数据经济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和 5G 应用的进步,从而为数据中心、智能边缘、客户端和移动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带来更大机遇。如需了解 Micron Technology, Inc.(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U)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micron.com

围观 9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8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全球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安全等级和法规对主动安全功能的要求日益严格,安全性已成为当今车辆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特性。全球汽车制造商不断增强其车辆内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功能(包括自动紧急制动 (AEB)、自适应巡航控制 (ACC) 和高级车道居中),从而满足这些安全要求并致力于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为了支持这些功能并满足安全法规,汽车周围的雷达传感器的数量正在增加。

不断发展演进的汽车架构

汽车系统设计人员解决 ADAS 功能实现问题的一个方法是重新考虑电气和电子系统架构的结构和集成。如今的典型架构是边缘架构,它由高度智能的雷达传感器组成,通过控制器局域网或 100Mb 以太网接口将处理后的数据流式传输到 ADAS 电子控制单元 (ECU)。这些传感器专为高性能而设计,包含一个处理器以及一个用于执行距离、多普勒和角度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 的专用加速器,以及用于物体检测、分类和跟踪的后续高级算法。然后,将来自每个边缘雷达传感器的最终物体数据发送到 ADAS ECU。图 1 展示了边缘架构。

1.png

1:边缘架构中的雷达传感器连接到ADAS ECU

边缘架构正在不断发展演进并让位于卫星架构,其中散布在汽车周围的传感器感测头通过高速 1Gb 以太网接口将预处理的距离 FFT 数据流式传输到功能强大的中央 ECU。很大一部分数据处理工作将转移到中央 ECU 上(图 2)。与边缘架构(由单个雷达传感器独立执行所有数据处理)不同,卫星架构可在中央处理器使用经过极低限度处理的数据来实现集中式数据处理。

2.png

2:卫星架构中连接到中央ECU 的雷达传感器

卫星架构的优点

集中处理能够实现有效的传感器融合算法,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如同人脑是根据双眼所看到的东西来做出决策,而不是根据每只眼睛看到的东西独立做出决策。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可以部署用于提高角分辨率(分布式孔径雷达)和最大速度的算法,甚至可以部署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对象分类。传感器输入与这些算法的融合提高了检测性能,并产生相对精确的感知图。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这意味着自主水平得到提升。对于驾驶员和乘客而言,这意味着汽车更安全。

此外,使用卫星雷达传感器可实现系统可扩展性和模块化。如果能够将传感器放置在汽车周围更方便的位置,则可实现许多 ADAS 应用。只需更改传感器的数量或配置就可以调整覆盖范围,从而将单个平台从成本敏感型低端车辆扩展到具有不同自主水平的差异化高端车辆。

卫星架构通过传感器融合算法和中央 ECU 更大的计算能力增加价值。通过软件简化的卫星传感器和差异化特性有助于降低系统复杂性并提供创造价值的新方法。此外,使用卫星雷达后,汽车制造商可以选择使用无线软件更新来提高系统性能并增强安全性。性能、可扩展性和简易性等多重优势共同凸显了卫星架构在汽车行业的突出地位。

专为卫星架构设计的雷达传感器

德州仪器 (TI) 专为卫星架构设计了AWR2544 片上雷达传感器。它具有一个集成的 77GHz 收发器,配有四个发送器和四个接收器,可提供更大的距离检测和更好的性能。它还包括成本优化型雷达处理加速器和吞吐量增强型 1Gbps 以太网接口,用于生成和流式传输距离 FFT 压缩数据。该器件符合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 B,并可通过硬件安全模块提供安全的执行环境。

该器件还采用 TI 的封装上装载 (LOP) 技术而设计,该技术可通过印刷电路板 (PCB) 内的波导将信号从封装辐射元件直接传输到 3D 天线。图 3 展示了带有 3D 波导天线的 AWR2544LOP 评估模块。

3.png

3AWR2544LOP EVM

在系统层面,LOP 技术通过增大信噪比提高了性能,简化了热管理,通过避免使用昂贵的射频 PCB 材料降低了成本,并通过在多个传感器设计中实现 PCB 重复使用提高了灵活性。

TI 还提供兼容的安全增强和优化的电源管理集成电路,来简化系统实现。LP87725-Q1 具有三个低噪声降压转换器、一个低压降稳压器和一个负载开关(用于为基于 AWR2544 的卫星架构供电)以及以太网物理层。

结语

为了满足不断提升的自主水平和安全要求,ADAS 应用也在不断发展。随着卫星架构等新架构的出现,这些系统中的检测和处理技术也必须不断发展才能支持新功能。借助 AWR2544 雷达传感器等器件,不仅可以让汽车系统设计人员灵活地接纳这些趋势,而且有助于打造适合所有人的更安全、更智能的车辆。

其他资源

关于德州仪器 (TI)

德州仪器 (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

围观 7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82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工业4.0的浪潮澎湃激荡之际,智能工厂仿佛是制造业手中紧握的一把通往未来的钥匙,承载着无数期待。然而,这幅理想中的智慧蓝图在现实描绘时,却似乎遭遇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智能制造的上半场,众多企业在智能工厂的建设道路上豪掷重金,引进了诸如ERP这位统筹全局的指挥官、MES这位精准操控的车间主任、WMS这位物资管家以及SRM这位供应链外交官等多元化的软件大咖,并倾力配备了一系列硬件翘楚,如灵活穿梭的AGV小精灵、巍然耸立的自动化立库或技艺超群的机械臂工匠,但遗憾的是,这一片看似繁星闪烁的高科技装备,在高度离散的业务场景中却难以编织成一幅和谐共融的智慧天幕。

原因就在于,这些各自闪耀的软件及硬件系统如同一座座独立岛屿,虽然各自精彩纷呈,却因为缺乏共同的"语言系统",令信息流如同被禁锢的溪流,无法自由流淌汇聚成海。这种"信息孤岛"的困境,大大削弱了智能工厂本应具备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协调联动性。更令人困扰的是,各系统间迥异的标准接口,宛如错综复杂的迷宫,加大了集成难度,给迈向成功的道路设下了重重关卡。因此,智能工厂的建设成功率在现实中并不高。

迎接智能制造下半场,中之杰智能打造了天生智造的王炸方案——德沃克OBF(One Box Flow)智能工厂以前沿的精益智造理念和颠覆性的技术路径开创了新一代智能工厂的先河。德沃克构建了智能工厂不可或缺的五大产品:德沃克ICS智控系统、德沃克执行系统、德沃克智能硬件、德沃克千软通智联系统、德沃克智能运营BI系统,以基于共同对象作业指令化的一体化路线,实现精益化、数字化、自动化三化融合。

1.jpg

德沃克ICS智控系统:作为智能工厂背后的"智慧大脑",德沃克ICS智控系统通过可视化配置实现跨系统业务与硬件语言的转换,在AI大数据模型和以ICS为底座的智能场景赋能下,解决企业跨系统对接、数据孤岛、系统运维难等难题。这意味着德沃克ICS智控系统能够将来自不同业务系统的复杂需求转化为各种生产设备和控制系统能够理解的语言,从而统一指挥和调度整个生产过程。

德沃克执行系统:采用"一转、双改、双模"的创新技术,通过对最小单元-"物"建模,实现单箱流的透明化、精细化、柔性化管控。通过系统内嵌的算法规则和数据模型,实现基于现场、现物、现实的柔性响应与自主调度,能够高效应对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的离散制造场景。德沃克执行系统覆盖企业管理的计划、物流、生产、质量、设备等全流程,实现从原材料卸货到成品出库的全局柔性智能生产。

2.jpg

德沃克智能硬件:得益于统一语言和统一数据汇总,在ICS智控系统的赋能下,传统的机械手、AGV、立库等单纯的执行设备得到了智能化升级,使其更加柔性、高效运作。例如,ICS根据生产计划和物料流动情况实时调整动作路径和作业顺序,使得机械手与上料机器人调整节拍动态接驳;ICS根据库存变化和生产需求自主规划路径,指挥不同类型的搬运AGV动态组合接驳,高效且快速准确地搬运物料;对于在制品库存、原材料库存的把控,ICS将现场实际物料需求转化为动态指令,实现立体仓库和线边仓库以及自动码垛机等进行联合,实现物料的自动化存取和高效空间利用,同时确保库存信息实时更新并与整个生产流程无缝对接。这样的智能硬件不仅提高了单个设备的工作效能,还通过与整个执行系统的深度融合,增强了离散制造企业的敏捷制造能力和整体制造的质量与效率。

德沃克千软通智联系统:作为一个强大的集成平台,德沃克千软通智联系统旨在消除不同业务系统间的壁垒,实现跨系统的信息流通与协同作业。目前,该平台已经实现了主流的PLM、ERP、SRM、CRM等业务系统的无缝集成,企业可以在一个统一平台上整合各业务板块的数据流和业务流程,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端到端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

德沃克智能运营BI系统:结合商业智能技术和先进的数据分析能力,帮助企业从海量数据中提取价值,建立统一的数据视图,对企业运营的各项核心指标进行深度分析。同时,运用AI算法和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支持企业进行前瞻性决策和精准规划,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商业战场上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指导和战术支持。

在德沃克OBF智能工厂中,IT和OT共享一个技术底座,智能驱动软硬交融,机-物-单三合一,实现业务与执行一体化、自动与手动一体化、整体与局部模组化。德沃克以单箱流精益智造生产方式、一体化的执行及控制系统和基于ICS底座的智能硬件构成了智能工厂的心、脑、身。通过深度融合精益+智造的最佳业务实践,德沃克OBF智能工厂强化了"硬本领",提升了"软实力",实现从原材料卸货到成品出库的全局柔性智能化生产,真正让离散制造不再离散。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8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Sam Werner,IBM 存储业务产品管理副总裁

数据分析公司TechTarget旗下的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在 2023 年 11 月发布的报告,网络攻击已经成为一种生存风险,近 89% 的组织将勒索软件列为挑战其生存能力的五大威胁之一。[1]而这只是企业数据面临的众多风险之一——内部威胁、数据泄露、硬件故障和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外,正如最近发布的《2024 年 IBM X-Force 威胁情报指数》指出的那样,随着生成式 AI 市场的发展,可能会促使网络犯罪分子进一步投资新的攻击工具,并将人工智能作为攻击面。企业还应认识到,网络犯罪分子并不需要新的战术或技术,就能通过其现有的基础设施入侵其AI模型。[2]

1.jpg

IBM 推出AI 增强的数据弹性功能,打造更安全的存储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客户通过更早、更准确的检测来应对这些威胁,我们在新一代 IBM Storage FlashSystem 产品中发布新的 AI 增强版 IBM FlashCore 模块技术,以及新版 IBM Storage Defender 软件,帮助组织提高其检测和响应勒索软件及其他网络攻击的能力。

新提供的第四代 FlashCore 模块 (FCM) 技术支持 IBM Storage FlashSystem 系列中的AI功能。FCM 与 Storage Defender 协作,通过 AI 支持的传感器提前告知网络威胁,在主要工作负载和辅助工作负载之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弹性,帮助企业更快地恢复数据。

提前检测数据流中的威胁

现有 IBM FlashSystem 产品可扫描接收的所有数据(包括块数据),且不影响写入数据的性能,它使用内联数据损坏检测软件和基于云的 AI功能来识别异常,从而对可能的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响应,并通过不可改变的副本迅速恢复。FCM4 支持的新技术旨在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持续监视从每次 I/O 收集的统计信息,一分钟内即可检测勒索软件之类的异常。[3]

"网络威胁正在不断演进,早期检测成为我们帮助客户应对攻击的关键一步",MAPSYS 执行董事 Daneyand "DJ" Singley 表示, "我们已采用 IBM Flashsystem和FCM3来帮助客户实现快速恢复,借助全新 FlashSystem 阵列中的 FCM4 技术,我们预计能够立即采取行动来阻止攻击。"

IBM FlashSystem 产品已经能够监测数据的可压缩性、随机性或不确定性等参数,并将此信息传递给 IBM Storage Insights 软件,以便在检测到工作负载异常时向操作人员发出警报(例如,当勒索软件开始加密应用程序的数据)。全新 FlashSystem 阵列中的 FCM4 技术旨在实时捕获和汇总每次 I/O 的详细信息。FlashSystem 使用机器学习模型将勒索软件、恶意软件与正常行为区分开来,让组织立即采取行动,在攻击发生时保持正常运转。

"组织需要采取‘深度防御'的方法来应对勒索软件和其他网络攻击,这在恶意软件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尤为重要",IDC 基础架构研究副总裁 Dave Pearson 表示, "存储基础架构是提高网络弹性的另一层防护,IBM 使用基于 AI 的功能构建了全新的 FlashCore 模块,可以加速勒索软件检测,减少其传播和影响,并加快恢复速度。"

更智能地识别工作负载中的威胁

IBM Storage Defender 软件可在混合多云的IT 环境中提供端到端的数据弹性,包括虚拟机 (VM)、数据库、应用程序、文件系统、SaaS 工作负载和容器。新版本的 IBM Storage Defender 扩展了威胁检测功能,来加强副本的可信度,从而以此为基础,帮助相关团队在网络攻击后快速恢复。此外,IBM Storage Defender 还包含由 IBM 研究院开发的基于 AI 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快速精准地检测勒索软件和其他高级威胁。IBM Storage Defender 可向安全工具发出高保真度警报,缩小安全漏洞的影响范围,帮助企业更快地从攻击中恢复。

我们已将工作负载和存储库存管理功能添加到 IBM Storage Defender 中,帮助组织评估其应用程序和数据,将其资产正确地整合到业务连续性计划中,以便在遭遇网络攻击后恢复到"最小可行公司"(minimum viable company)状态。IBM Storage Defender还添加了编排和自动恢复 VMware 应用程序的功能。

IBM Storage Defender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够轻松地与其他 IBM Storage 和 IBM Security 解决方案相集成,包括 IBM QRadar、IBM Guardium、IBM FlashSystem、IBM Storage Scale、IBM Storage Ceph 和 IBM Fusion。除 IBM 解决方案外,它已经集成了Cohesity解决方案,未来还将与其他第三方数据平台相集成,为企业带来端到端的数据弹性。

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不论是 FlashSystem 还是 IBM Storage Defender,都可以帮助组织提高数据弹性,但将它们搭配起来效果更佳。例如,存储管理员现在可以创建保护组,并可以根据用户定义的策略自动进行备份。对于已验证并证实不存在威胁的不可变数据副本,现在可以复原或恢复到多个目标位置,包括从网络攻击恢复时的不同位置。此外,企业可以将不可变副本复制到另一个 IBM Storage Defender 集群,获得额外保护。

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功能,允许管理员自动创建受保护的副本快照,这些具有网络弹性的数据时间点副本无法通过用户错误、恶意操作或网络攻击进行更改或删除。将这些备份副本与生产数据隔离开来,可以帮助企业在发生数据丢失事件后更快地恢复数据。

网络攻击者目前正在部署基于 AI 的网络攻击,我们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全新的 FlashCore 模块硬件和 Storage Defender 软件都嵌入了IBM 的 AI 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迎接挑战。IBM 的产品组合不仅将为客户(包括全球主要的金融和医疗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弹性,帮助他们第一时间规避威胁,还能在攻击者突破防线之后快速恢复。

如需在虚拟演示中体验IBM FlashSystem,请访问https://www.ibm.com/demos/it-infrastructure/IBM_Storage_Virtualize/index.htm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products/storage-defender 

[1] 2023 年勒索软件防备:点亮防备和缓解之路,由TechTarget旗下的企业战略集团发布,2023 年 11 月

[2] IBM 最新报告: 身份信息成网络攻击重要目标,企业从安全漏洞恢复的时间更加紧迫, 2024年2月

[3] 免责声明:IBM 研究院的内部实验显示,在勒索软件开始加密过程后的 1 分钟内即可检测到勒索软件。此实验在具有 6 个 FCM 的 FlashSystem 5200 上完成,并加载了 4.1版本固件。FlashSystem 5200 搭载了 8.6.3 GA 级别的软件。连接到 FlashSystem 5200 的主机运行在带有 XFS Filesystem的 Linux系统。在该特殊情况下,使用了名为 WannaLaugh 的 IBM 勒索软件模拟器。底层系统必须与加载的 FCM4.1 和 8.6.3 版 GA 级软件兼容才能获得相关结果。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8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