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石头科技(Roborock)推出的最新智能扫拖一体机器人——V20黑武士,内部搭载英飞凌全新光学模块。相较于传统扫拖机器人100MM的机身身高,V20机身整体设计只有82MM,可以通过更低矮、更狭小的空间。同时V20拥有强大的可靠性,将成为智能家居生活的强大助手。

在现今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中,人们愈发倚重智能家居工具来减轻繁重的家务劳动。智能扫地机器人作为家务助手的佼佼者,需要解决众多技术难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家庭。

目前,行业内广泛使用的激光测距系统(LDS)虽高效,但机械旋转部件的高速运动容易出现故障,且LDS模组和避障模组组合体积太大,占用有限的空间,使得终端产品体型笨重,无法清洁到位,这是扫地机器人常见的技术弱点。此外,多路径干扰(MPI)、杂散光和动态范围的处理也同样是行业中普遍面临的挑战。

为此,石头科技(Roborock)携手英飞凌、PMD公司以及欧菲光公司,通过合作,集中各方优势,共同开发解决方案,使用英飞凌的hToF, 取代传统的LDS模组和避障模组,升级解决方案用以克服这些技术痛点,提升扫地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V20黑武士核心性能十分卓越,该核心技术由英飞凌联合PMD及欧菲光公司共同开发的深度感知技术hToF。其赋予了产品以下显著优势:

1)极高的可靠性:采用无机械件设计,显著降低了扫地机的故障率,同时延长寿命,降低噪音。

2)精确快速的深度数据:能够创建精准的三维地图,实现智能路径规划,为新一代机器人吸尘器运作提供强大支持。

3)体积优化:机器人吸尘器的高度降低了20%-30%,体积缩小至原来的1/200,节省了大量空间,使机器人能够轻松进入较低家具下方进行清洁,消灭清洁死角与盲区。

1.png

英飞凌的hToF传感器结合PMD的处理技术,为消费级机器人提供了一套强大的解决方案,支持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避障和悬崖检测功能。基于hToF深度数据的开源SLAM算法能够生成高精度地图,确保了导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这种解决方案在计算上高效精简,仅需使用A55单核处理器即可完成深度处理与SLAM计算任务。

石头科技(Roborock)是首家成功大规模量产LDS模组的公司,推动LDS成为扫地机器人的标准配置。如今,石头科技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与英飞凌合作研发并推广hToF技术,将其定位为新一代扫地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标准。

未来,双方将在传感器等多方面深入探索合作,为扫地机器人行业提供更安全、可靠、高效的智能解决方案。石头科技与英飞凌的技术研发,让智能家具清洁设备市场的技术迭代升级,也加速了智能家居、机器人、IoT等领域产品的创新。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600名员工,在2023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63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16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触觉技术领域的领先创新者TITAN Haptics今天宣布在中国推出TacHammer Carlton。这款领先的触觉马达在欧洲和美国的工程师中非常受欢迎,现在首次在中国推出,通过其独特的模块化特性,提供可定制的触觉体验,非常适合游戏、AR/VR和实验应用。

TIT003. TacHammer-Carlton-Size (PR).jpg


TacHammer Carlton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其独特的冲击模式,它可以创建高冲量的冲击、逼真的点击和触觉按钮感觉。这个特性,结合设备的宽带能力,允许工程师在设计触觉效果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并允许更真实和引人入胜的用户体验。

TIT003. Carlton-Exploded_View (PR).jpg

对于许多仍然使用传统触觉马达的设备,TacHammer Carlton提供了对用户体验的显着升级,使单个马达单元能够实现高冲击和细腻的触觉效果。不同于常用的旋转ERM和LRA等颤动马达,它们在狭窄的频带内运行,TacHammer Carlton采用了TITAN的专利线性磁性冲击(LMR)悬浮技术,无需弹簧或固定装置就可以创建触觉效果。

LMR技术提供了冲击和10~300 Hz的宽带频率响应,提供精确和细腻的反馈,同时也为游戏、VR、可穿戴设备和计算机外设提供了敏锐的冲击触觉维度。TacHammer Carlton提供3.6 Grms的宽带稳态加速度和25G的冲击加速度。

在实现强大性能的同时,TacHammer Carlton提供了小巧的尺寸,直径为15毫米,长度为34.3毫米,非常适合手持应用。它还独特地设计成可以由开发者定制,允许用户使用各种冲击材料来生成他们喜欢的触觉感觉和声音。

TacHammer Carlton在中国的推出标志着TITAN Haptics在不断扩大其全球影响力的过程中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公司致力于为所有的设备制造商和创新者提供触觉解决方案,TacHammer Carlton在中国的引入进一步加强了这个承诺。

TITAN Haptics Inc. 的亚太销售主管Kelvin Lee介绍说:"从谷歌、OPPO、宝马集团等科技巨头到个人用户,我们收到的关于TacHammer Carlton的反馈都是极其积极的。有一个游戏玩家最好地表达了他的感受, '它感觉更先进。像霰弹枪,我可以感觉到后坐力和泵动作。心跳效果感觉就像我把手放在别人的心脏上。'这就是我们的技术所带来的兴奋之处——它不仅仅是提高性能,而且还创造了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

关于TacHammer Carlton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titanhaptics.cn

关于TITAN Haptics

TITAN Haptics是触觉技术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该公司致力于提供创新、高质量的产品,提升各种应用,包括游戏、VR、可穿戴设备和计算机外设的用户体验。获取更多信息,请访问www.titanhaptics.cn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1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联合实验室揭牌,开启中国芯研发新篇章

致力于提供高品质芯片的国内优秀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设计商上海类比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类比半导体”或“类比”) 与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地球物理软件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石化物探院软件所”)近日在南京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成立联合实验室,旨在加速国产化模拟芯片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进程。

签约仪式2 (2).jpg

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在中石化物探技术研究院卫岗基地第一会议室隆重举行,中石化物探院副总师兼软件所党支部书记袁晖在致辞中表示:“类比半导体在芯片研发领域展现出的卓越实力,与我们软件所的国产化战略高度契合。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合作,能够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共同打造更强大、更自主的半导体产业链。”

袁书记 (1).jpg

中石化物探院软件所所长宋志翔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本次合作的细节,他说道:“为了验证类比半导体ADC的采集性能,我们将其与5G智能节点仪结合,对地震数据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令人振奋,类比节点的ADC在高频和低频信号处理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敏感度,性能与国际知名品牌相当,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表现更为出色,这标志着国产ADC在性能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类比半导体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高端芯片的研发与生产,其ADX82X系列32bit超高分辨率ADC凭借超宽动态范围、超低总谐波失真及卓越的共模抑制比等性能参数,已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该系列芯片不仅适用于地震监测、能源勘探,还广泛应用于高精密测量仪器,为地震数据的高精度采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此次战略合作,不仅标志着类比半导体在国产化芯片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半导体行业迈向自立自强的坚实步伐。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不仅将加速类比半导体在高端芯片研发与生产领域的突破,更将推动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双方的合作,体现了中国科技企业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新格局,勇于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

签约仪式1 (1).jpg

类比半导体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而中石化物探院软件所作为国内石油勘探领域的权威研究机构,拥有深厚的科研底蕴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其在地震监测、能源勘探等领域的技术需求,为国产芯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双方的强强联合,不仅将加快国产化模拟芯片的研发进程,更将促进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的大背景下,中国半导体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类比半导体与中石化物探院软件所的合作,不仅彰显了中国科技企业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更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和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双方将携手并进,共同探索前沿技术,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我国半导体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向着“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关于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地球物理软件研究所

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地球物理软件研究所是中国石化旗下专注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发的权威机构,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致力于推动石油勘探技术的创新发展。

关于类比半导体

类比半导体是一家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一批来自于国际顶尖半导体公司的本土工程师创建。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上海张江、临港、苏州、深圳、西安、北京分别设有研发和技术支持中心。公司专注于汽车智能驱动、信号链、电源管理、MCU/DSP等领域的芯片设计,产品主要面向汽车、工业、通讯、医疗等市场。类比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芯片,为世界科技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最底层的芯片支持。

更多信息请搜索“类比半导体”微信公众号关注我们。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16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菎能将拓展全球市场,并优先考虑有机液流电池技术的试点开发和商业化,以进一步巩固其在液流电池行业的领先地位

致力于研发最早由哈佛大学发明的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的菎能公司(Quino Energy 日前宣布,其 10 kW / 100 kWh 原型系统现已启用,并使用今年初达到制造成熟度(MRL7 级水平的零废料、连续转化工艺流程生产的蒽醌化合物活性材料。该公司还分享了将其生产设施扩展到欧盟的计划,并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现场试点开发和商业销售。

这一重大进步为该公司近期取得的一系列成功再度锦上添花,公司目前在其工厂运行着一套 6 kW / 24 kWh 试验系统和两套1.5 kW / 6 kWh 系统。包括以上的10 kW / 100 kWh试验系统,菎能展示了其活性材料在两家不同的全钒液流电池制造商的全套系统中的运行情况。这些系统最初是为钒电池设计的,但菎能只做了极少的改动即可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四个实验室试验系统都使用了与兆瓦级系统相同的全尺寸电堆,以及由菎能的美国能源部(DOE)项目合作伙伴 Electrosynthesis Company 在纽约州布法罗制造的活性材料。作为美国能源部项目的一部分,菎能将在今年年底把其中的一台试验系统送去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Grid Storage Launchpad研究设施进行外部验证。

菎能的生产工艺目前已实现吨级生产,是美国国内制造液流电池活性材料的首个实例,也证明菎能的创新零废料生产工艺的扩大易如反掌,从而同时降低成本。美国家庭平均每天用电量约为 29 kWh,菎能的 100 千瓦时试验系统可满足一个家庭超过三天或三个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这一储能能力大约相当于七个充满电的特斯拉Powerwall电池的总和。

美国能源部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办公室(DOE AMMTO技术经理 Changwon Suh表示,菎能公司在扩大生产有机液流电池活性材料的创新零废料工艺方面所取得的快速进展令我感到惊讶。凭借其低成本、高性能的蒽醌化合物活性材料,以及与全钒液流电池硬件的普遍向后兼容性,菎能的技术能快速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扩大规模。这种新一代储能技术降低了制造成本,无需使用关键物料,支持更广泛的商业接受度和创新应用研发。菎能的有机液流电池活性材料是DOE AMMTO愿景的一项实例,即通过合作研发和使用创新材料及制造技术,在学术研究和商业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支持清洁、去碳化的经济。”

ANRI的普通合伙人鲛岛昌弘(Masahiro Sameshima)是菎能种子轮的主要投资者,他补充道:们从种子轮开始就作为投资者支持菎能,我们对马兴明博士和管理团队的强大领导力所推动的惊人研发速度留有深刻的印象。最近,菎能从以前的6 kW / 24 kWh试验系统升级到了目前的10 kW / 100 kWh试验系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着对液流电池需求的增长,我们期待菎能经济实惠且可持续的方案能够解决液流电池现有的挑战,并为实现脱碳社会做出贡献。”

菎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兴明(Eugene Beh)表示,“我们最近实现了电池单元连续循环超过六个月,年退化速度比同等磷酸铁锂电池(LFP)慢10 倍以上,在我们的四台试验系统中也实现了累计六个月的循环使用时间。加上我们在美国的醌类电解液生产线和计划在欧盟建设的另一条生产线,我们的有机液流电池技术已经消除了风险,并准备好进入以兆瓦级部署和电解液商业销售为重点的新增长阶段。我们的愿景是让醌取代钒来主导液流电池化学成分,并最终成为中长期储能的主要电池化学物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与其他制造商合作,以他们在构建全钒电池系统方面所做的出色工作为基础,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安全、不易燃的储能系统。从长远来看,我们的目标是将液流电池推向一个全新的成本模式,与锂离子电池一较高下。

626日星期三,马兴明博士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国际液流电池论坛(IFBF上发表演讲,分享并探讨菎能所取得的飞速进步。

关于菎能(Quino Energy

成立于2021年的菎能是一家创业公司,致力于研发水系液流电池,将电能储存在醌有机分子中,用于商业和电网应用。预计菎能的液流电池将兼具低成本、真正的防火安全、快速可扩展性和本地可制造性等优势。这得益于多项技术突破,其中部分技术由哈佛大学首次发现,后来由菎能获得授权使用。有关菎能团队和技术的更多详情,请访问 quinoenergy.com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1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根据Omdia的最新的半导体总体竞争工具(Competitive Landscaping Tool)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半导体市场经历了大约2%的下滑,降至1515亿美元。 通常情况下,每年第一季度都会出现下滑,市场收入下降4.4%,这主要归因于第四季度的季节性需求旺盛推动了市场。然而,在本季度,半导体市场内的大多数细分市场都面临下滑趋势。消费类产品受到的打击最大,相较于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了10.4%,而工业领域则由于库存调整下降了8.5%。即便是近年来一直稳步增长的汽车领域,也在2024年第一季度出现了5.1%的负增长。

1.jpg

半导体总收入

然而,这些细分市场的下降被数据中心强劲需求带来的半导体相关器件增长相抵消,整个数据中心相关的半导体细分领域增长了3.7%。增长主要是以英伟达GPU为代表的相关AI产品高需求,高单价所推动。

英伟达保持了其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份额提升了2%,占整个半导体市场收入的14.5%。并超过了传统半导体领头羊三星和英特尔(三星+Intel合计为18.6%)并且,英伟达的市占率还在不断攀升。此外,随着存储器增长的复苏,SK海力士和美光在市场份额排名中上升。

智能化电动化转型以及疫情带来的供应链的整合,在前些年触发了车载半导体的高增长,但是由于整体增长趋势放缓,车载领域最终也未能幸免于下滑。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车载领域连续13个季度实现收入增长,但在2023年第四季度出现了0.6%的轻微下滑。2024年第一季度的下降幅度更大,比上一季度下降了5.1%。这一下降趋势反映了对车载需求的广泛减速。最近几个季度,电动车的增长率有所放缓,导致了半导体需求的重新调整。尽管面临这些挑战,车载半导体市场仍是一个有望在未来五年内保持长期增长的领域。

Omdia的全球半导体制造市场跟踪报告(GMMT)和《专业化晶圆厂跟踪报告-2023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综合工厂利用率(IDM + 晶圆厂)反映了半导体行业的总体趋势。 在2022年新冠疫情初期,半导体需求达到顶峰,但在该年的下半年,这一需求显著放缓,与此同时,创纪录的高库存水平也对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导致其利用率急剧下降。 尽管半导体收入在2023年持续增长,但制造工厂的利用率仍然维持在80%左右的较低水平。

Omdia半导体研究首席分析师Craig Stice 表示:"2023年下半年,利用率开始略有回升,市场开始寻求平衡。 但是传统的应用领域的需求尚未完全恢,预计2024年下半年需求将有明显的逐步改善。这应该会导致库存调整,从而再次推动工厂利用率上升。"

关于Omdia

Omdia,作为Informa Tech的一部分,是一家专注于科技行业的领先研究和咨询集团。凭借对科技市场的深入了解,结合切实可行的洞察力,Omdia将赋能企业做出明智的增长决策。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omdia.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1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最新的《Omdia智能手机型号市场跟踪报告显示,低端价格区间产品在所有类别的智能手机中增长速度最快。 售价低于150美元的手机同比增长3000万台,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9000万台增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1.2亿台,涨幅达33%。 值得注意的是,售价为90美元或更低的超低成本手机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同比增长势头,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1800万台增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3400万台,涨幅达87%。

1.jpg

Year_on_year_shipments_change_by_price_segments

推动这种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端手机购买者的趋势:要么升级到更高端的型号,要么降级到更实惠的低端手机。Omdia的消费者调查显示,新兴市场的智能手机更换周期短于发达国家。 Omdia智能手机研究团队高级分析师Aaron West解释说:"这是因为廉价智能手机性能表现不佳,而且它们的安全和操作系统支持周期较短。 随着原始设备制造商在印度等国家推出新的低价机型,不断扩大的新兴市场对于低端智能手机的需求也稳步增加。

2023年初,售价在151美元到600美元之间的中端手机需求显著下降,至今尚未恢复。 在2024年第一季度,该类手机的出货量为1.07亿台,比2023年第一季度的1.09亿台减少了200万台。 如图1所示,这一长期趋势显示,近年来中端领域呈现同比负增长趋势,而低端领域自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呈现正增长的趋势,高端领域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也有所增长。

包括售价高于600美元的手机在内的高端领域也呈现了同比增长的趋势。 在2024年第一季度,这一领域相较2023年第一季度增加了300万台,从7000万台增长到7300万台。 这种增长趋势在全新三星Galaxy S24系列中表现明显,该系列于2024年1月24日发布,其本年第一季度的总出货量达到了1430万台。 该数字与去年的S23系列相比有所增加,S23系列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为1180万台。

三星Galaxy S24 Ultra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比S23 Ultra增长了30%。 这种增长主要归功于高端手机需求的攀升,特别是顶级机型。 iPhone 15 Pro Max就是一个显著的示例,这款机型是2024年第一季度最受欢迎的手机,出货量达到1150万台。 这一趋势表明,比起基础版的iPhone 15和三星Galaxy S24手机型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新发布的Pro或Ultra机型。

所有这些迹象表明,智能手机市场日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主要集中在新兴市场的低端消费者,另一方面则是发达市场的高端智能手机消费者。

2.jpg

Smartphone_shipment_shares_by_price_tier

关于Omdia

Omdia,作为Informa Tech的一部分,是一家专注于科技行业的领先研究和咨询集团。凭借对科技市场的深入了解,结合切实可行的洞察力,Omdia将赋能企业做出明智的增长决策。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omdia.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1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星闪(NearLink)是中国原生的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与传统短距传输技术方案相比,星闪在功耗、速度、覆盖范围和连接性能全面领先,可以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各类细分场景下实现更极致的用户体验

1.png

星闪技术有六大技术价值,分别是低时延、高吞吐、高并发、高可靠、抗干扰和精定位。

2.png

2023年,星闪商用元年全面开启后,星闪技术突飞猛进,在昨天华为开发者大会同期召开的《HarmonyOS携手NearLink,共筑体验变革》专题讨论上,星闪技术联盟与星闪业者一同就星闪技术未来进行了研讨。

3.png

国际星闪联盟秘书长曾国松表示在过去一年中,星闪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成为智能化、办公自动化和出行自动化的重要技术之一。星闪联盟已经迅速扩展到超过1000家会员,并且每月以两位数的幅度在稳步增长。联盟在标准制定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4.png

星闪1.0标准:2022年9月完成了基础通信架构的标准化,实现了基础服务功能保障,发布了13项标准,包括音视控和基准定位等。

星闪2.0标准:在2023年3月的产业峰会上发布了21项标准,并计划在年底前补充11项标准,涵盖端到端的竞争力,预计到年底将发布32项团体标准。

星闪3.0标准预计2025左右发布,将实现全场景互联互通和短信待机升级,这是星闪技术持续演进的重要方向。

5.png

在星闪产业发展来看,目前已经有四家公司可以提供星闪消费级和车规级芯片, 到年底还有2~3家会提供芯片。在终端产品方面,星闪已经覆盖了Pad、手写笔,手机,耳机,电竞鼠标,笔记本,耳机等。此外在家居、智能办公、车机,360环视、数字车钥匙都有用到星闪技术。

他尤其指出星闪会在数字车钥匙发力,暗示很多车厂将介入。

6.png

他表示星闪在2B2C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并透露交通运输部也已经将星闪360环视强制标准立项,未来对大巴,渣土车、大卡车等而言,星闪无线360环视是其唯一选择,所以星闪在B端会有很多快速落地。

7.png

8.png

他表示今年3月国际星闪联盟正式发布“沃土计划”,打造星闪生态,很多厂商发布了星闪模组、开发板提供多样化硬件接口,为开发者提供高自由度开发空间。

9.png

在软件方面,开鸿+星闪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并推出了Sparklet星闪协议栈软件,实现了星闪基础服务层标准及部分接入层标准(如为接入层提供安全原子能力)。

该协议栈遵循星闪最新标准,覆盖标准特性全面:如双模协议栈,支持同时管理SLB&SLE双模芯片,并支持双模芯片融合传输等功能;提供了丰富的基础API接口,支持快速开发星闪产品;提供了服务管理API接口,支持快速开发星闪标准应用,为芯片提供了一套标准DLI接口,芯片厂家适配DLI接口,即可使用Sparklet协议栈;支持Linux操作系统;正在迭代演进中,未来将提供嵌入式操作系统或无OS的支持等。

10.png

他总结说星闪沃土行动,硬件齐备、软件强劲、平台开放。

11.png

他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OpenLab建设,测试体系保障生态互通,他透露OpenLab会在日本设点,推进星闪走向国际,通过大赛、研讨等各类生态活动向产业玩家宣讲星闪技术,此外,也会通过测试认证统一保障高品质互联互通一致性,为成员产品出海销售提前打好前站。

国际星闪技术联盟联系方式如下,有兴趣可以联系加入: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星闪发布不到一年,产品呈指数级增长,很多厂商从观望开始积极加入,去年6款产品,今年有42款产品,明年会有超过百款的产品,星闪芯片厂家明年也会突破10家,我们没有让大家选择站队,大家都是自愿加入,我相信到明年大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星闪产品。”华为终端BG短距通信首席科学家许浩维指出,“星闪已经走到跨产品互联互通的阶段,很多除华为以外的产品也有很好的兼容性,如北通的游戏手柄,雷神的鼠标、炉石的麦克风等等,跨品牌产品的互联互通越来越多,以后大家星闪产品不需要用Dongle就可以甚好的兼容!欧洲某大厂也在考虑接入星闪。

16.png

据他介绍,星闪技术在多方面展示了其技术优势:

1. 高精度和低功耗:星闪技术在高低温环境下表现出色,能够在超低功耗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例如,在音频编解码和抗干扰方面,星闪技术显著提高了音频质量和传输速度。

2. 多重保护和安全性:星闪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和数字标识等应用场景中,提供了高频高精度的互动体验,并且通过分布式架构实现了高效的数据管理和传输。

3. 广泛的生态系统支持:星闪技术支持广泛的硬件和软件接口,为开发者提供了高度自由的开发空间。例如,利尔达和其他厂商提供的模组开发板,为开发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开发工具和资源。

由于星闪技术引入Polar码、快速无间断抗扰(FISA)、超短帧结构降低时延,混合自动重传(HARQ)等技术突破现有的以WiFi、蓝牙为主的无线短距通信技术瓶颈,能够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更低的传输时延、更精准的定位和更广的信号覆盖。

星闪技术相比蓝牙和UWB(超宽带)在多个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些优势包括:

 1. 更高的传输速率

星闪技术在传输速率上显著高于蓝牙。蓝牙的传输速率通常在1 Mbps到3 Mbps之间,而星闪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这使得它在需要高带宽的应用场景中表现更好,例如高清视频传输和高速数据传输。

17.png

他表示未来星闪支持无损音频不是梦想!

2. 低功耗

虽然蓝牙低功耗(BLE)在某些应用中表现出色,但星闪技术在低功耗方面也具有优势。星闪技术在高频高清密集的播放和智能终端的远程控制中表现出色,并且能够在低功耗下维持高效的数据传输。

3. 更高的抗干扰能力

星闪技术在抗干扰能力上比蓝牙和UWB更强。它采用先进的抗干扰算法和技术,能够在复杂的无线环境中提供稳定的连接。这对于需要高可靠性的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和智能交通系统,尤其重要。

4. 广泛的应用场景

星闪技术不仅在个人智能化设备中表现出色,还在智能家居、办公自动化、出行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智能家居中,星闪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监测,在智能交通中可以应用于数字车钥匙和360环视系统。

5. 精准定位

18.png

星闪技术在精准定位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相比于蓝牙和UWB,星闪技术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这对于需要精确定位的应用,如智能停车和物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对精准定位,许浩维举例说,以苹果为例如果苹果耳机不小心掉了,苹果手机可以定位到某栋楼附近,但是如果是有星闪技术加持的华为耳机掉了,则可以精准定位到楼层,这样耳机找到的概率大大提升了。

 6. 多重保护机制

星闪技术集成了多重保护机制,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多层次保护。这些保护机制确保了系统在各种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远超蓝牙和UWB的单一保护措施。

 7. 广泛的生态系统支持

星闪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生态系统支持,许多硬件和软件厂商都在其平台上开发和推广产品。这种广泛的支持使得星闪技术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8. 成本效益

虽然UWB在某些高精度定位应用中表现出色,但其成本相对较高。星闪技术则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控制了成本,使其在大规模应用中更具竞争力。

19.png

他表示星闪可以让游戏爱好者远距离体验动若脱兔的代入感!

20.png

星闪车钥匙--未来10年没有比星闪更适合的技术

21.png

许浩维表示星闪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优势比UWB、蓝牙等明显,而且星闪还可以用来测距,距离范围远超过UWB。

22.png

“星闪的成本只有蓝牙的十分之一,相当于只增加一点点成本就获得了UWB的精度,如上图所示,综合评估,以后很多车型都会过渡到星闪钥匙。”他表示。

他表示星闪技术在汽车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如星闪技术提供高带宽的数据传输能力,这使得车辆能够快速传输大量数据,如高清地图、实时交通信息和车载娱乐系统内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此外,星闪技术在车联网应用中表现出色,可以实现车辆与其他车辆(V2V)、基础设施(V2I)和网络(V2N)的高效通信。这对于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和优化交通流量具有重要意义。还有,星闪技术的高精度定位和高带宽传输能力,使其成为自动驾驶和ADAS的理想选择。通过星闪技术,自动驾驶车辆可以获得更精确的环境感知和决策支持,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和效率。

这些优势使其在智能汽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鸿蒙系统对星闪技术支持如何?

目前鸿蒙系统已经接入了超过9亿的设备,鸿蒙系统对星闪支持如何呢?据介绍,鸿蒙系统已全面支持星闪技术的接入,提供了一个高效、统一的操作平台。通过鸿蒙系统,星闪技术可以与其他设备和系统无缝集成,实现全场景的互联互通。

鸿蒙系统为开发者提供了多样化的软硬件接口,支持星闪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开发者可以利用鸿蒙系统的开发工具和资源,快速进行星闪技术相关的应用开发和测试。鸿蒙系统也为星闪技术提供了高安全性支持,包括多层次的安全保护机制。通过鸿蒙系统,星闪技术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数据和隐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鸿蒙系统的分布式架构使得星闪技术能够在多设备间实现高效的协同工作。无论是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还是车载系统,鸿蒙系统都能通过其分布式架构,提升星闪技术的应用效果。

23.jpg

另外,鸿蒙系统支持多种应用场景,包括个人智能化、办公智能化、智能家居和智能出行等。这些场景为星闪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舞台,使其能够在更多领域中发挥作用。鸿蒙系统提供了开放的开发者平台,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参与星闪技术的开发和创新。通过鸿蒙系统的开发者平台,开发者可以获得丰富的资源和工具,快速开发出基于星闪技术的创新应用。

星闪技术未来发展如何?

从昨天的专题研讨来看,星闪技术的未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进一步标准化和国际化:星闪联盟将继续推动星闪技术的标准化,并且通过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实现技术的国际化。例如,联盟计划在日本等地建立开放实验室和创新服务中心,推动技术的全球应用。

2. 丰富应用场景:星闪技术将在智能家居、汽车、广电和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星闪技术将支持更多的智能设备互联互通,实现更高效的智能化管理。

3. 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星闪联盟将继续加强生态系统建设,通过沃土行动等计划,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共同构建和完善星闪生态系统。联盟将提供软硬件支持、开发工具和认证服务,帮助开发者快速适应和利用星闪技术。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星闪合作伙伴北通、爱联、利尔达、炉石科技、远峰科技等分享了基于星闪技术的游戏手柄、麦克风以、数字车钥匙以及星闪开发板信息。

24 (1).png

25 (1).png

26 (1).png

27 (1).png

28 (2).png

星闪作为中国原生的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以其出色的性能、快速发展的生态,以及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汽车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适应性已显现出其光明的未来!

而且星闪技术不断集成和支持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AI)、大数据分析和边缘计算等,通过与这些技术的融合,星闪技术将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提供智能化和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拓展和产业合作的深化,星闪技术将成为智能化时代的重要推动力量,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机遇。

尽管星闪技术目前主要在中国市场推广,但其全球市场扩展潜力巨大,随着国际标准的逐步确立和全球合作伙伴的增加,星闪技术将逐步进入全球市场,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智能化发展。

星闪,最终将成为令人瞩目和广泛应用的国际标准!

附:星闪联盟目前会员

29.png

30 (1).png

31 (1).png

32.png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59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15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配备8个JBL®扬声器的11.5英寸娱乐平板电脑可发出深沉的低音和清脆的高音,提升聆听体验

Lenovo™推出了Lenovo Tab Plus。这是一款娱乐平板电脑,配有8个JBL扬声器,采用经Dolby Atmos®调谐的高保真矩阵结构,可提供卓越的声学体验。这款为音乐爱好者设计的11.5英寸平板电脑配备了2K显示屏,带来生动的视觉效果,对其优质音效形成完美补充,并且拥有可调节支架,可从各个角度带来最佳享受。

Picture1.jpg

Lenovo Tab Plus(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Picture2.jpg

Lenovo Tab Plus(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table.jpg

产品规格。(图示:美国商业资讯)

Lenovo智能设备事业部平板电脑业务副总裁Tony Chen表示:“平板电脑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在工作、学习和娱乐之间转换的需求,提供了移动性和性能的平衡组合。随着平板电脑市场的复苏1,客户可以期待Lenovo通过满足其特定需求的功能来提升产品的差异化。Lenovo Tab Plus是全能平板电脑的典范,它能提供优质的音效,带来真正身临其境的娱乐体验。”

每一个节拍都蕴含灵感

作为音乐爱好者的必备设备,Lenovo Tab Plus通过26W的清脆立体声音效,几乎可以将任何地方变成个人娱乐圣地。这款平板电脑配备了8个JBL高保真扬声器,包括4个矩阵式高音扬声器和4个力平衡式低音扬声器,分别装在4个扬声器盒中,总容量为22cc,可以为任何卧室或客厅带来更深沉、更明显的低音和更清晰的高音。此外,它还经过Dolby Atmos调谐,配合耳机使用时支持24位和96kHz频率的高解析音频。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平板电脑的功能性以及与JBL共同设计和制造的音频系统,Lenovo Tab Plus可以变身为蓝牙扬声器,像智能手机一样从便携式设备串流播放,随时随地享受无缝音频,并配有集成式脚架,可实现高达175度的观看灵活性。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声纳定制,它配备了个性化的app音量控制,让您可以微调音频设置。有了app音量控制功能,当您打开最喜欢的音乐或播客app时,平板电脑会自动调高音量;当选择浏览器时,音量会自动调低;等等。

完整的无间断娱乐体验

Lenovo Tab Plus提供了完整的娱乐体验,其强大的声纳功能与11.5英寸2K TUV认证2显示屏相匹配,刷新率为90Hz,可通过栩栩如生的图像和引起共鸣的图形对清脆的声音和令人心跳加速的低音形成完美补充。通过TUV认证的屏幕经过测试,可确保低蓝光和无闪烁,带来最佳的用眼舒适度。为了确保在旅途中获得不间断的娱乐,该平板电脑配备了8600 mAh电池,能够提供长达12小时3的流媒体播放续航,借助45W快充仅需90分钟3即可充满电。

Lenovo最新的娱乐平板电脑搭载MediaTek™ Helio G99处理器,提供高达256GB的内置存储空间4,可通过MicroSD卡(需单独购买)进行扩展,并具有IP52级防水防尘功能5。它内置沉浸式阅读模式,可让屏幕变得柔和以模拟书页的色彩矩阵,并可通过待机模式变身为数码相框或时钟。当不使用Lenovo Tab Plus并在横向模式下使用支架充电时,待机模式会自动激活7

Lenovo Tab Plus通过隐私仪表板让用户管理权限,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提供2年升级和4年安全补丁,直至2028年6月;提供Lenovo Premium Care6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技术支持;并提供Lenovo Accidental Damage Protection One6服务,保护设备免受意外跌落或液体溅洒带来的损失。该平板电脑兼容Lenovo Tab Pen Plus、Lenovo 68W USB-C壁挂充电器、Lenovo多设备无线键盘以及由Dupont™ Tyvek®材料和PU皮革制成的保护套6

定价和上市8

  • Lenovo Tab Plus现已在部分全球市场上市,预计起售价为279欧元(含增值税)和289.99美元。

关于Lenovo

Lenovo是一家年收入570亿美元的全球化科技巨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17名,服务遍布全球180个市场数以百万计的客户。为实现“智能,为每一个可能”的宏伟公司愿景,Lenovo在不断夯实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冠军地位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从口袋到云端的计算能力,现已拥有包括人工智能赋能、人工智能导向和人工智能优化的终端(个人电脑、工作站、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存储、边缘计算、高性能计算以及软件定义基础设施)、软件、解决方案和服务在内的完整产品组合。Lenovo对改变世界的创新的持续投资正在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成就一个更加公平、值得信赖和智慧的未来。Lenovo以Lenovo Group Limited (HKSE: 992) (ADR: LNVGY)的名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lenovo.com并通过我们的StoryHub阅读最新消息。

1 IDC称,2024年第一季度平板电脑出货量呈现复苏迹象 - 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US52105224

2 TÜV Rheinland认证标记标志着产品已通过经认可的第三方机构根据严格的安全要求进行的检验,并得到定期工厂检查的支持。

3 所有电池寿命声明均为近似值,基于最佳实验室和网络条件下的内部测试。实际电池性能会有差异,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产品配置和使用、软件、运行条件、无线功能、电源管理设置、屏幕亮度和其他因素。电池的最大容量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自然减少。

4 实际可用内存和存储容量和内部存储器会变小,且因格式化、分区和操作系统等多种因素而异,这些因素会占用部分容量。可用容量可能会随着软件更新而改变。

5 防水功能可帮助保护产品免受意外溢出、飞溅或小雨等淡水的适度影响。不可浸没在水中或暴露在加压水或其他液体中。防水性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不完全防水或防尘。

6 在特定市场单独提供和销售——因地域而异。

7 首次使用时可能需要通过“设置”或Lenovo Vantage手动激活待机模式。

8 价格可能不含税,不包括运费或选件,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适用附加条款和条件。经销商价格可能有所不同。上架日期和颜色选项可能因地区而异,产品可能仅在部分市场有售。所有优惠视供应情况而定。Lenovo保留随时更改产品供应、功能和规格的权利,恕不另行通知。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40620916723/zh-CN/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1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来源:安森美

国际能源署 (IEA) 的数据表明,2022 年数据中心的耗电量约占全球总用电量的 2%,达到 460 TWh 左右。如今,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AI/ML) 等高耗能应用方兴未艾,而这些技术中通常需要部署大量的高性能图形处理单元 (GPU)。因此,数据中心耗电量仍将不断攀升。

人工智能应用的扩展速度令人震惊。ChatGPT 上线仅 5 天,用户数量就达到了 100 万,并在 2 个月内突破了 1 亿,这一增长速度远超于 TikTok 和 Instagram。GPT-4 训练包含超过 1.7 万亿参数和 13 万亿 token,总共使用了 2.5 万个 NVIDIA A100 GPU,每台服务器的功耗约为 6.5 kW。据 OpenAI 称,GPT-4 的训练耗时 100 天,消耗能源约 50 GWh,耗资 1 亿美元。

在当前环境中,我们很难准确估计未来耗电情况,其中为支持人工智能而部署的 GPU 消耗了大部分电力。国际能源署保守预测,到 2026 年,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将至少达到 650 TWh,甚至可能超过 1,000 TWh。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架构演变

早期数据中心将电网电压集中转换为 12V,然后通过总线将电力传输至服务器,再通过逻辑电平转换器将电压转换为 3.3/5V。然而功率需求不断提升,这种供电方法的电能损耗变得不可接受。因此,母线电压被提高到 48V,电流减小到原来的 1/4,损耗降低到了原来的 1/16。

而目前处理器电压进一步降低,从 3.3V 降到了低于 1V 的亚伏特级别,此时就需要使用多条功率相对较高的电压轨。这进而催生了两级电压转换方案。该方案使用 DC-DC 转换器作为中间总线转换器 (IBC),先将 48V 电压转换为 12V 的局部总线电压,然后再将此转换为所需的低电压。

1.png

图 1:典型服务器电源架构 – 中间总线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需要高能效电源转换

功率损耗带来了双重挑战,不仅会造成能源浪费、增加运营成本,而且会产生大量热量,进而需占用更大空间、消耗更多成本。运营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时,机架功率需求为 120 kW。将电网电力转换为 GPU 所用电压的能效约为 88%,这意味着会产生大约 15 kW 废热,并需要通过液冷技术进行有效散热。

在服务器电源设计中,能效和功率密度是两个重要概念,二者相辅相成。我们必须尽可能高效地将来自电网的能量转换为有用功率,减少损耗。为此,电源拓扑不断演变,业界开发了同步整流等技术,并在整流器中采用 MOSFET 取代了损耗较大的二极管。

改进拓扑结构只成功了一半。为了优化能效,还必须尽可能提高所有元器件的能效,尤其是对转换过程至关重要的 MOSFET。

MOSFET 并非无损耗器件,在导通和开关过程中也会产生损耗。随着服务器电源不断提高运行频率以缩小尺寸,开关损耗成为了优化的重点。

高效 PowerTrench® MOSFET

安森美 (onsemi) 中低压 T10 PowerTrench®MOSFET 采用了新型屏蔽栅极沟槽技术,降低了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并进而显著降低了其 Qg,RDS(ON) 也降至 1mOhm 以下。其中的先进软恢复体二极管缓解了振铃、过冲和噪声问题,同时降低了 Qrr 损耗,为快速开关应用找到了性能与恢复时间的平衡点。

与早期器件相比,这些新型 MOSFET 可使开关损耗降低高达 50%,并使导通损耗降低 30% 以上。

2.png

2:PowerTrench® T10 MOSFET 的优势

安森美新型 40V 80V T10 PowerTrench 器件的 RDS(on) 表现出色。NTMFWS1D5N08X80 V1.43 mΩ5 mm x 6 mm SO8-FL 封装 NTTFSSCH1D3N04XL40 V1.3 mΩ3.3 mm x 3.3 mm 源极向下双散热封装具有优异的品质因数 (FOM)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源供应器(PSU) 和中间总线转换器应用的理想选择。T10 PowerTrenchMOSFET 符合严格的 Open Rack V3 能效标准,即能效达到 97.5% 以上。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1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21日,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HDC 2024)在东莞篮球中心隆重揭幕。华为携手各领域客户及伙伴,全面分享了HarmonyOS、盘古大模型、昇腾AI云服务、GaussDB数据库等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如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在鸿蒙生态和大模型技术中心把握新机遇,构建智慧未来的新商业蓝图。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大会主题演讲环节中,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重磅发布盘古大模型5.0,在全系列、多模态、强思维三个方面带来全新升级。

华为云CEO张平安:盘古大模型重塑千行万业 (1).png

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

全系列:盘古大模型5.0包含不同参数规格的模型,以适配不同的业务场景。十亿级参数的Pangu E系列可支撑手机、PC等端侧的智能应用;百亿级参数的Pangu P系列,适用于低时延、高效率的推理场景;千亿级参数的Pangu U系列适用于处理复杂任务;万亿级参数的Pangu S系列超级大模型能够帮助企业处理更为复杂的跨领域多任务。

多模态:盘古大模型5.0能够更好更精准地理解物理世界,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雷达、红外、遥感等更多模态。在图片和视频识别方面,可支持10K超高分辨率;在内容生成方面,采用业界首创的STCG(Spatio Temporal Controllable Generation,可控时空生成)技术,聚焦自动驾驶、工业制造、建筑等多个行业场景,可生成更加符合物理规律的多模态内容。

例如,在多模态识别方面,盘古大模型5.0能够识别卫星遥感图像,准确分析出区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用于产量预估、病虫害监测等。还能识别红外影像,当夜间通过可见光无法看清的时候,盘古5.0能够通过红外影像精准的识别车辆的位置,进行交通违停的管理;此外,盘古5.0能够通过可见光和雷达的影像综合判断该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帮助生态部门进行自然保护地的监测。

在内容生成方面,在自动驾驶领域,盘古大模型5.0通过创新的可控时空生成技术,结合场景视频生成、4D BEV视频生成、自动驾驶仿真库及路网信息,能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大规模生成和实际场景相一致的驾驶视频数据,还可以灵活增加控制条件,生成不同路况、不同光照、不同天气的训练视频数据,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成熟。

强思维:复杂逻辑推理是大模型成为行业助手的关键。盘古大模型5.0将思维链技术与策略搜索深度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数学能力、复杂任务规划能力以及工具调用能力。

例如,在一道立体几何题中,需要证明图中的直线PQ与三棱柱的侧面平行。盘古大模型5.0可以将输入的2D图片在3D空间中进行推理,首先给出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并通过思维链多步生成和策略搜索,一步一步完成题目的证明。

2 (1).png

除了盘古大模型5.0的全新升级,张平安还分享了盘古大模型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具身智能、媒体生产和应用、高铁、钢铁、气象等领域的丰富创新应用和落地实践,持续深入行业解难题。

在工业设计领域,以新车造型设计为例,周期一般需要1-2年,盘古大模型可以让汽车的造型设计时间大幅缩短。造型设计师可以将自己的灵感,通过对话、画图与大模型交互,生成3D汽车数字模型,并可进行风格化调整、零部件编辑、颜色更换等。盘古大模型生成的数字模型还可直接输出成3D文件,支持10几种主流格式,设计师可以直接3D打印成样品,减少制作油泥模型的轮次,极大地节省成本和时间。

除了汽车造型设计,盘古大模型还可以用于汽车的工装设计、模具设计,以及电子产品领域的工业设计等。华为云与东莞市政府共同打造了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希望让当地更多的电子制造类企业使用到盘古大模型的工业设计服务。

在建筑设计领域,基于盘古大模型的可控生成能力,只需输入设计的黑白草图,即可生成彩色并带有纹理的建筑群360°实景视频;基于盘古3D重建能力,还可以构建出高真实感的建筑3D模型,将复杂建筑群的概念设计周期从数周缩短到数十分钟,助力建筑师创造出更加出色的建筑作品。

在具身智能领域,盘古大模型能够让机器人完成10步以上的复杂任务规划,并且在任务执行中实现多场景泛化和多任务处理。同时盘古大模型还能生成机器人需要的训练视频,让机器人更快地学习各种复杂场景。

在媒体内容生产和应用领域,盘古大模型能够将实拍视频快速转换成特定风格的动漫,并保持角色样貌特征前后一致,舞蹈、武打等大运动轨迹也能确保合理一致的视觉效果;能自动将视频译制成不同语言,并保留原始角色的音色、情感、语气;将译制配音、动漫生成等场景的制作周期从月级缩短到天级,大大提升制作效率,作品一次拍摄多元化制作,实现价值最大化;还能通过AI翻译和拟人化语音合成能力,实现AI同声传译,让云会议、视频通话等可以实现母语交流体验。

在铁路领域,全国每天需要检测的动车大概有3.2万节车厢,过去需要大量的巡检工人在凌晨时段去完成,耗时耗力。如今结合盘古大模型和巡检机器人,可精准识别一列动车的3.2万个项点,覆盖8大类、350多种复杂故障,帮助高铁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工在凌晨时段去巡检的艰辛作业。

在钢铁领域,以上海宝武钢铁热轧生产线为例,每次调整生产钢板的种类和尺寸,都需要工程师重新调整7道精轧机组的300多个参数,需要耗费约5天的时间。盘古大模型能够对最优参数进行预测,显著降低热轧生产线调优时间,并提高预测精度和钢板成材率。目前盘古大模型目前已在宝钢1880热轧生产线上线,预测精度提高5%以上,钢板成材率提升0.5%,预计每年可以多产钢板2万余吨,年收益达9000余万元。此外,盘古大模型还将应用于高炉场景,对炉温、铁水温度、硅含量等炉况进行仿真,从而辅助高炉精准控制,充分利用每一分能源,降低能源成本。

在气象领域,华为云联合深圳市气象局,在分辨率为25公里的全球模型基础上,融合区域高质量气象数据集,升级了分辨率分别为1公里、3公里、5公里的区域预报能力,包含气温、降雨、风速等气象要素。不仅如此,今年华为云还联合天融环境打造了环境大模型,将污染六项的预测准确度全面提升10%以上。

在医药领域,天士力基于盘古大模型打造“数智本草大模型”。一方面基于盘古L0能力,学习训练了378万篇文献等数据,尤其是学习了1000多本古籍,从古方古籍和现代文献中总结出知识和经验,可以赋能方剂筛选和优化、提升研发效率,也能辅助医生问诊。另一方面,天士力在盘古17亿化合物的药物分子大模型基础上,增训了350万天然产物分子数据,未来有望更好地优化方剂和发现新药。

除了盘古大模型的创新升级,华为云还对昇腾AI云服务进行持续优化。业界万亿参数模型训练的平均无中断时长约2.8天,昇腾AI云服务可实现40天无中断;业界平均集群故障恢复时间约60分钟,昇腾AI云服务可以缩短到10分钟,同时能将大模型的资源开通时间从月级缩短到天级,加速大模型的开发。目前昇腾AI云服务已全面适配行业主流的100多个大模型,以云服务的方式协助客户开发,训练,托管和应用模型,打造百模千态的“黑土地”。

张平安强调,一直以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都坚定的聚焦行业,在解难题、做难事的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重塑千行万业。华为云将与所有的客户、伙伴和开发者一起,创新不止,攀登不止,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升级。

围观 7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14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