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及基础算力平台公司爱芯元智宣布,7月5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成功举办“芯领未来丨智能芯片及多模态大模型论坛”。论坛以“引领人工智能革新 造就普惠智能生活”为主题,汇聚了芯片、大模型、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家与意见领袖,共同分享大模型时代的创新机遇及落地成果。

爱芯元智提出打造基于边端智能的AI处理器的产品主张,并突出强调其“更经济、更高效、更环保”的先进优势。分论坛上,爱芯元智正式发布“爱芯通元AI处理器”,展示了智能芯片与大模型深度融合的技术应用与商业生态。

1.jpg

云边端加速一体化,更经济、更高效、更环保成为AI芯片关键词

当前,我国大模型正迎来飞速发展,爱芯元智创始人、董事长仇肖莘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大模型真正大规模落地需要云边端三级紧密结合,而边缘侧和端侧结合的关键在于AI计算与感知。爱芯元智基于爱芯智眸AI-ISP和爱芯通元混合精度NPU两大自研核心技术,确立了以“AIoT+ADAS”为主的一体两翼战略路线,并向边缘计算、AI推理领域纵深发展,推动智慧城市、智能驾驶等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2.png

爱芯元智创始人、董事长 仇肖莘

仇肖莘认为,智能芯片和多模态大模型已经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黄金组合”,当大模型的应用日益广泛,更经济、更高效、更环保将会成为智能芯片的关键词,而搭载AI处理器的高效推理芯片将是大模型落地更合理的选择,这也是推进普惠AI的关键所在。

领跑AI处理器,爱芯通元布局全领域算力

作为国内领先的基础算力平台公司,爱芯元智在2022年预判了Transformer的爆发,并率先推出了搭载爱芯通元AI处理器的芯片。爱芯元智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建伟介绍,爱芯通元AI处理器的核心是算子指令集和数据流微架构。其底层采用了可编程数据流的微架构,来提高能效和算力密度。同时它的灵活性也保证了算子指令集的完备性,支撑各种AI的应用。而其成熟的软件工具链可以让开发者快速上手。此外,软硬件的联合设计也保证了爱芯通元AI处理器的高速迭代,保证了爱芯通元AI处理器的竞争力。爱芯通元AI处理器很大程度降低了AI应用的开发及运维成本,让AI智能更经济、更高效、更环保。

3.jpg

爱芯元智联合创始人、副总裁 刘建伟

刘建伟介绍,爱芯通元AI处理器在高中低三档算力中已完成布局,并在智慧城市和辅助驾驶两个领域实现了规模化量产,能效比较GPU芯片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而在以文搜图、通用检测、以图生文、AI Agent等通用大模型应用中,爱芯通元AI处理器也可以让AI开发者以更低的成本进行高效开发。

视觉大模型落地提速,智慧物联与智能驾驶绽放新机

论坛上,爱芯元智在智慧物联、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合作伙伴也分享了AI处理器的应用前景。智慧物联和人工智能创新融合专家殷俊表示,以视觉为主的智能在城市治理与生产生活方面应用广泛,近年来大模型在文本、语音等领域快速发展,但在视觉领域的落地却面临可靠性、稳定性、理解不够全面等挑战,真实准确描述客观世界是视觉大模型落地的关键。针对不断更新迭代的视觉大模型,殷俊认为,不应该让用户放弃原有的技术投资,而是要通过大小模型协同和模型小型化,实现最优算力配置,来加快大模型行业落地。

4.jpg

智慧物联和人工智能创新融合专家 殷俊

和物联网一样,智能驾驶也经历了模型从小到大的过程,“BEV+Transformer”大模型架构正在成为智驾行业的主力军,背后则需要突破“端到端”模型技术难题。对此,迈驰智行科技有限公司CTO张弛表示,大模型加速了自动驾驶从高速公路向更加复杂的城区场景的过渡,也促进了端到端感知规控一体化的形成,这一过程中,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的作用在减弱,但丰富的端到端大模型也让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的点到点自动驾驶成为可能。

5.jpg

迈驰智行科技有限公司CTO 张弛

由云到端,拥抱RISC-V,智能芯片+大模型助力普惠AI

现场嘉宾们也对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面壁智能副总裁贾超认为,凭借在成本、隐私、延时性、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端侧AI发展会成为全球趋势,这也意味着大模型正式进入了轻量化时代。这一背景下,“模型知识密度,平均每8个月提升1倍”将会成为大模型时代的新摩尔定律。贾超强调,企业开发端侧大模型需要从算法侧和芯片侧来做双向奔赴,把端侧模型用端侧芯片,在用户场景上高效落地,这样才能给用户带来最极致的体验。

6.jpg

面壁智能副总裁 贾超

达摩院RISC-V及生态高级技术专家尚云海分析到,大模型未来就会呈现规模大、结构统一、能力增强三大趋势,目前处于计算需求与硬件计算能力不匹配的阶段,量化、结构化稀疏、低精度训练将成为提升大模型性能的有效路径。RISC-V作为开源、开放指令架构,可以第一时间适应AI算法和算子的快速变化,满足当前大模型所需的推动AI算力和芯片架构发展。

7.jpg

达摩院RISC-V及生态高级技术专家 尚云海

智能芯片的突破创新让算力更加有的放矢,大模型的应用落地也给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爱芯元智将坚定推进智能芯片与大模型的深度融合,促进云边端的一体化,助力推动AI普惠的不断深化。

关于爱芯元智:

爱芯元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5月,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感知与边缘计算芯片,服务智慧城市、智能驾驶、机器人以及AR/VR等巨大的边缘和端侧设备市场。公司自研两大核心技术——爱芯智眸AI-ISP和爱芯通元混合精度NPU,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完成了多代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和量产工作。爱芯元智秉承“普惠AI,造就美好生活”的使命,以“构建世界一流的感知与计算平台”为愿景,致力于成为物理世界数字化入口,为不同行业提供人工智能的基础算力平台,使智能真正触手可及。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59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公司将在2024慕尼黑上海电子展(electronica China 2024)上展示丰富的无源和分立半导体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和方案适用于最新的汽车和电动汽车设计,满足在严苛的操作条件下提供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设计需求。

Vishay 亚洲销售和市场资深副总裁顾值铭先生表示:“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是未来交通的方向。电动汽车革命不仅推动汽车工业,而且促进新能源、工业、通信和计算等领域先进电子器件需求的增长。Vishay将以优异的产品组合、规模化产能和卓越的客户体验应对这一新的需求。”

Vishay将在E3展厅3600号展台展示独具特色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优势。Vishay展出的主要产品包括:

  • 最新发布的1200 V MaxSiC™系列碳化硅(SiC)MOSFET,器件采用工业应用标准封装,具有45 mΩ、80 mΩ和250 mΩ三种可选导通电阻,同时提供定制产品。此外,Vishay将提供650 V至1700 V SiC MOSFET路线图,导通电阻范围10 mΩ到1 Ω,包括计划发布的AEC-Q101标准汽车级产品。Vishay的SiC平台基于专有MOSFET技术——公司最近收购MaxPower Semiconductor, Inc. ——该技术不久的将来用于满足多种汽车及工业应用市场的需求,包括DC / DC 转换器、储能系统、充电桩、车载充电器和牵引逆变器

  • 各种针对不同电压系统应用的参考设计,包括基于WSBE8518低温度系数(TCR)Power Metal Strip® 检流电阻的高压智能电池检流器(HV-IBSS)参考设计; 400V / 800V被动和主动放电;400V、11kW车载充电器;轻型电动汽车48 V、3.6 kW车载充电器;48V / 12V双向DC/DC转换器;轻型电动汽车48V、10kW牵引逆变器;用于48 V系统的可复位固态电子保险丝。

  • 智能驾驶舱元器件方案。其中包括采用VCNL3030X01全集成接近传感器,感测形变分辨率高达20 um的压力按键解决方案;VEML6031X00高精度环境光传感器,采用Filtron™技术,光谱响应接近人眼;符合OPEN Alliance 100Base-T11000Base-T1规范的VETH100A双向单路ESD保护二极管;以及具有澎湃振动力度、快速响应能力的IHPTA系列振动反馈器

  • 采用PowerPAK® 8x8LR封装的功率MOSFET,可用来实现高能效设计,同时降低整体PCB温度,以及采用PowerPAIR® 6x5FSW封装,有助于减少元器件数量,提高功率密度的集成式半桥MOSFET

  • 标准、肖特基,快恢复(FRED Pt® )二极管和整流器,瞬态抑制二极管(TVS),采用紧凑型DFN封装,提高功率密度并改进热阻。此外,还有第7代超快恢复二极管(FRED Pt® Hyperfast),快速恢复时间低至75 ns,典型正向压降低至1.10 V

  • 电容器解决方案,包括容值高达10nF的瓷片式安规电容器;ENYCAP™双层储能电容器;工作温度高达+125 °CDC-Link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

  • 各种电阻解决方案,包括温度传感和高压电阻器;放电电阻;电池分流器;能量吸收能力高达300 J的PTC热敏电阻;可在+150°C高温下工作的NTC热敏电阻;高精度厚膜分压器;高稳定性高压薄膜片式电阻;无感厚膜功率电阻;适用于引线键合的NTC热敏电阻裸片;阻值极低的Power Metal Strip电阻

  • 带集成电场屏蔽罩的IHLE®系列大电流电感器,以及极低直流电阻DCR和极低感量的IHSR系列器件

2024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将于7月8日至1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关于本届会展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electronicachina.com.cn/en-us/

VISHAY简介

Vishay 是全球最大的分立半导体和无源电子元件系列产品制造商之一,这些产品对于汽车、工业、计算、消费、通信、国防、航空航天和医疗市场的创新设计至关重要。服务于全球客户,Vishay承载着科技基因——The DNA of tech. ®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 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VSH)的“财富1,000 强企业”。有关Vishay的详细信息,敬请浏览网站 www.vishay.com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5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传统安防相机在进行夜间拍摄时,面临光污染、噪点和拖影等诸多痛点,随着夜视相机的逐渐普及,市场对于智能相机的夜视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日,大华股份推出了全新的夜视王2.0系列产品,凭借其顶配的镜头、传感器、工艺设计以及强大的软件处理能力,用科技"点亮黑夜",再次引领安防市场的新潮流。

大华夜视王2.0系列采用顶配F/1.0超大光圈镜头,确保了充足的进光量,同时配备了顶配2.9μm超大尺寸像素图像传感器,以最大数量接受光子,形成更强的图像信号,实现了拍摄画面亮度更高、噪点更小。

1.jpg

普通安防400万摄像机像素大小通常是2μm,主流旗舰手机的主摄的像素大小是1.22um,大华夜视王2.0系列2.9μm的接收光的面积达到了普通安防摄像机的2.1倍,主流旗舰手机主摄的5.6倍。同时,夜视王2.0产品采用了大靶面大400万传感器,在2K基础上增加了10%的像素,达到了2688×1520的大400万水平,这些过硬的配置使得夜视王2.0不仅在夜间拍摄效果出色,分辨率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不仅如此,大华股份还采用了先进的工艺设计,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制造过程中,大华产线使用了6轴全自动AA工艺的机台完成镜头调平、对焦。通过机器自动判别调到画面清晰后再用低应力的胶水进行固定,过程中使用的胶水需要做到高低温不失效,凝固的过程中不变形低应力,被誉为"液体黄金"。

为了应对高温天气下的运行问题,大华股份还进行了专门的设计。首先,采用独立的PCB设计,将其与主板隔离;其次为图像传感器单独设计了热传导通道,降温达3℃;最后,通过动态电源控制,实现了13℃的温度下降。这样的设计保证了产品在40℃的高温天里也正常运行,图像传感器的温度也能保持在60℃以下的最优工作温度区间里,有效避免了传感器受温度影响所产生的热噪声,减小了噪点。

2.jpg

值得一提的是,大华夜视王2.0系列产品还搭载了大华第二代ISP处理架构,采用了最新一代的AI raw域降噪以及三层3D降噪结构,实现了降噪的同时仍旧最大程度保留目标细节。此外,夜视王2.0还将2D降噪从单层升级到双层,运动目标信噪比提升了12Db。由于AI ISP对图像语义的准确理解,使运动目标区域可以被准确区分,减少80%的运动拖影。

在软件方面,大华夜视王2.0系列产品采用AI ISP2.0芯片与AI ISP3.0视觉引擎,具备更强的图像渲染能力,完成了高亮度、高清画质、极少补光、无畸变和不过曝这五大价值点的能力提升。同时采用了算力高达2.4T且支持第二代AI ISP网络的主处理器。优化了网络对AI ISP的适配性,模型处理效率提升达40%,功耗也比同性能芯片下降30%。

大华股份夜视王2.0系列产品的发布再次证明了其在安防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技术实力。这款产品的推出不仅提升了安防监控的质量和效果,也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更加安全、便捷的监控体验。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华股份将继续保持其创新精神和行业领导力,为安防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稿源:美通社

围观 8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5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南德")与广东申菱热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菱")举行了实验室检测能力承认授牌仪式。此次合作不仅彰显了双方在实验室建设领域的深厚实力,更标志着双方将在全球热储科技领域展开更为紧密的技术交流与合作。TÜV南德电子电气部南中国区高级经理唐杰先生、电子电气部大家电经理孙宪武先生,申菱技术总监楚总、解决方案室管经理、实验室主管郭主任等出席了授牌仪式,并进行了实验室参观和会议交流。 

1.jpg

TÜV南德为申菱颁发实验室检测能力承认证书

随着全球监管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正面临不断适应新兴合规要求、解读复杂技术标准以及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测试和认证的严峻挑战。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求企业在技术上保持创新,以实现高效、智能的生产和服务,还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TÜV南德可为企业提供碳足迹及环境产品声明(EPD)等相关绿色可持续认证服务及网络安全认证服务,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此背景下,双方秉持着相同的理念,一致认为热储产品的检测和认证应超越本地化合规政策和常规标准评测技术方案的范畴,更加注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消费者体验和市场导向,共同设计研发多元化解决方案。对此,TÜV南德对申菱实验室进行了全面评估,为其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助力申菱实验室实现更精准、高效的检测服务能力。TÜV南德与申菱将以此为契机,在国际安全、能效等检测认证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双方也将不断深入交流新兴认证领域上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认证及网络信息安全认证业务,在检测能力、技术发展等方面实现共赢。

作为热储科技领域的领先企业,申菱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而此次申菱获得TÜV南德实验室检测能力承认证书不仅彰显了其在热储科技领域的专业实力,也为申菱在全球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双方将共同携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jpg

TÜV南德参观申菱实验室现场

关于广东申菱热储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申菱热储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申菱环境的子公司,位于大湾区中心地带——顺德。申菱热储依托强大的研发设计、严格的测试评价和品控体系,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光热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申菱热储不仅配备了符合欧盟检测标准的测试中心,数字化工厂全自动生产线更是通过欧洲专业机构认证,申菱热储凭借专业的生产管理团队,为客户提供技术先进、品质卓越、稳定可靠的产品。

关于TÜV南德意志集团

TÜV南德意志集团成立于1866年,前身为蒸汽锅炉检验协会。发展至今,已成为了全球化的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在50个国家设立了1,0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近28,000名员工,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体系及专业知识。集团的技术专家在工业4.0、自动驾驶及可再生能源的安全与可靠性方面均作出了显著的技术创新。

www.tuvsud.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5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在电信管理论坛(TM Forum)主办的数字转型世界峰会(DTW)上,华为携手中国移动合作的催化剂项目“GenAI赋能自智网络”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TM Forum“最佳人气奖”。TM Forum催化剂项目奖项是由TM Forum颁发,旨在表彰电信运营商及其合作伙伴对行业创新所作出的贡献,对于推动全球电信行业数字化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jpg

华为“GenAI赋能自智网络”催化剂项目荣获TM Forum最佳人气奖

随着云原生和全融合的持续演进,网络变得愈加复杂,运维工作量持续增加和运维人员数量长期维持不变之间的问题逐渐加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为联合中国移动,率先将GenAI技术应用到运维领域,极大的提升了运维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推动自智网络等级从L3走向L4。

特别是在核心网领域,华为联合浙江移动打造了业界首个核心网运维多模态大模型以及基于大模型的数字助理和数字专家方案(ICN Master),通过融入运营商监控排障,投诉处理和业务开通三条生产流,改变了传统专家经验+多工具的运维方式,重塑了交互方式,运维流程,系统能力和集成方式,助力运营商实现降本增效。

以投诉场景举例,通过引入投诉分类助理和投诉处理专家,一站式自动完成投诉分类 、投诉诊断、信令分析和工单填写工作,分析过程从核心网室前移到监控室,5分钟即可问答式自动完成信令分析,替代了过去需要5年以上经验专家才能完成的工作,投诉工单处理时长从13小时缩短到5小时。

GenAI for AN催化剂项目的成功对于全球运营商实践推广大模型具有很强的示范和指导意义,面向未来,华为将与全球运营商一起继续积极探索GenAI技术在运维领域的应用,推出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方案,助力全球运营商加速实现数智化转型。

来源:华为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58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TCL电子"或"公司",01070.HK)于香港投资者关系协会(HKIRA)举办的第十届投资者关系大奖评选中荣获"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和"最佳投资者关系(主席/行政总裁)"两项大奖,彰显投资界对TCL电子在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及资本市场表现等方面的高度认可。

1.jpg

HKIRA是非牟利专业协会,提倡制定投资者关系的国际标准,并推广最佳投资者关系实践。自2015年起,HKIRA举办香港投资者关系大奖,以表彰在投资者关系方面具有高水准的个人和公司。今年获奖者先由公众提名参赛,再由买方及卖方投资者组成的合资格投票人士以网上投票选出。今年有超过480名买方及卖方投资者参与投票,选出最终的获奖者。

TCL电子致力于长期维持高标准的公司治理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自上市以来,TCL电子一直以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为目标,建立高效的资本市场沟通渠道,提高公司透明度并增强投资者信心。公司通过定期业绩发布、主动正反向路演、投资者和分析师调研、境内外投资者会议及运营投资者关系公众号等多种途径,与市场进行高频次有效沟通,及时回应投资者的需求和疑问。 

TCL电子获得HKIRA颁发的这两项大奖,是对TCL电子在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管理、业绩及资本市场表现等多方面的肯定。未来,TCL电子将在持续推进"全球化"和"科技化"发展战略的同时,继续保持高水准的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公司将秉持透明、高效的沟通原则,深化与投资者的互动交流。公司将以成为"全球化经营的领先智能终端企业"为目标,实现公司与投资者的共同发展和长期价值创造。

有关TCL电子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01070.HK,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之有限公司),自1999年11月起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业务范围涵盖显示业务、创新业务以及互联网业务。TCL电子以"品牌引领价值,全球效率经营,科技驱动,活力至上"为战略,积极变革创新,聚焦突破全球中高端市场,努力夯实"智能物联生态"全品类布局,致力为用户提供全场景智慧健康生活,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公司。TCL电子已获纳入深港通之合资格港股通股份名单,是恒生港股通指数、恒生综合中小型股指数及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成份股,并从2018年起连续多年获得恒生指数公司授予ESG评级A。

如欲查询更多资料,请浏览TCL电子投资者关系网站http://electronics.tcl.com或访问TCL电子投资者关系官方微信公众号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5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部评价子项均获领导者称号

近日 ,全球著名咨询机构GlobalData发布了2024年《5G RAN竞争力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华为凭借其领先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成熟商用案例,自2019年报告开始发布以来,连续6年蝉联第一。

报告对RAN设备商从AAU、RRU、毫米波、BBU和能效等五个维度进行了全面评估,华为均处于领先地位。这印证了华为在提供极致性能和体验、极简部署、高效运维、绿色低碳及面向网络长期高效演进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和努力。

AAU方面,报告称华为的AAU在产品组合丰富度、模块输出功率和紧凑度等多个维度领先友商。华为全场景、全系列MetaAAU产品已在全球多个运营商网络规模部署,大幅提升覆盖和能效,帮助运营商实现极简部署,兑现极致泛在体验。华为FDD Massive MIMO支持单频,双频和三频,体积小巧易部署,相比4T4R提升10倍容量和10dB覆盖,已在全球超过100个网络部署,是业界唯一实现规模商用的FDD Massive MIMO解决方案。

RRU方面,报告评价华为RRU性能全面领先,包括模块输出功率、支持的频段能力和紧凑度等。华为提供的三频8T产品解决方案,基于真宽频技术实现1.8GHz+2.1GHz+2.6GHz三频合一,同时配合FDD Beamforming技术,实现相比4T4R,提升3倍谱效和7dB覆盖的同时,节约30%能耗。

毫米波方面,报告指出华为提供了最全系列、最强性能的毫米波产品解决方案。华为将超大规模天线技术引入毫米波产品,突破了毫米波覆盖瓶颈,使毫米波与C-Band共站同覆盖成为可能。并且,华为通过智能波束管理和高低频协同等,在业界首次实现NLOS场景下的连续覆盖,兑现10Gbps峰值体验。

BBU方面,报告指出华为BBU的容量、种类、流数等能力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窄带物联网能力也处于市场领先水平。华为BBU以强大的能力支持运营商网络面向未来平滑演进。

能效方面,报告指出华为持续创新的节能技术领先业界。华为支持设备级、站点级和网络级“0 bit 0 watt”。首先,设备层面,华为AAU、RRU和BBU全产品支持“0 bit 0 watt”,节能深度达到99%,并且支持按需唤醒,已经实现运营商网络规模部署。其次,站点层面,华为支持主设备和站点能源智能高效协同,实现站点级 "0 bit 0 watt”。最后,网络层面,华为通过无线智能体实现整网资源按需智能调度,实现“一站一时一策”的网络级“0 bit 0 watt”。

面向未来,华为将持续创新,帮助运营商5G网络高效发展和演进,充分释放网络价值,加速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来源;华为

围观 10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5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慕尼黑电子展将于202478日至1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欢迎莅临Pickering展位,展位号E7-7838

高性能舌簧继电器的领先制造商Pickering Electronics公司将在2024年7月8-10日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慕尼黑上海电子展(electronica China)中,推出数款用于高端仪表、自动测试设备和半导体测试的高品质仪器级舌簧继电器产品,包括最新款大功率舌簧继电器144系列。Pickering展位在 E7号馆7838号。

electronica China是慕尼黑全球展览活动的上海站,也是中国领先的创新电子元件、系统、应用和解决方案贸易展览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该展览会已经吸引了约5万名参观者,并将他们与超过1100家参展商联系起来,在60000平方米的宽敞场地内进行交流互动。此外,electronica China还举办一系列高水准论坛及支持计划,重点关注最新市场趋势与技术发展。慕尼黑全球展览活动在德国、中国以及印度等地汇聚了5800多家优秀企业,并迎接20万名访客前来洽谈合作机遇。

Pickering Electronics的产品开发经理Robert King表示:“随着Pickering不断改进其用于仪器仪表和自动测试设备的舌簧继电器产品,我们预计在本届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会引起来自各个领域和应用的关注。这些领域包括混合信号半导体测试、医疗电子中的信号切换、电动汽车充电、太阳能电池监测以及高压仪器等。”

Pickering单列直插式封装舌簧继电器144系列,是混合信号半导体测试的理想选择,通常情况下,标准干簧继电器在10W额定功率水平下,能够承载的电流最大为0.5A。Pickering的144系列舌簧继电器能够承载远高于传统干簧继电器水平的最大功率,提供高达2A的开关电流,输出功率高达60w;或1A开关电流,功率高达80w,连续承载电流高达3A。此外,它还具有耐高压能力,10W功率水平下开关电压可达1000VDC,耐压可达3kV

WechatIMG208.jpg

144系列是Pickering额定功率高达80瓦产品中,尺寸最小的微型SIP舌簧继电器,结合了有效切换更高功率和特殊低电平性能的能力,是高功率和低电平开关的理想选择。144系列比水银舌簧继电器更加环保,比电磁继电器的性能更加优越,其低水平性能和高隔离性能具有显著优势。 

144系列高性能舌簧继电器是许多应用的理想选择,包括混合信号半导体测试机、光伏效率监控系统、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测试、采矿气体分析、医疗电子、在线测试设备和高压仪器仪表等。

届时,我们将与专业生产模块化信号开关与仿真产品的姐妹公司Pickering Interfaces一起参展,共享E7号馆7838展位,展示用于电子测试和验证的模块化信号开关和传感器仿真技术、以及电缆和连接器。

关于Pickering Electronics公司

英国Pickering Electronics公司成立超过50年,致力于设计和制造高质量的舌簧继电器,主要用于仪器和测试设备。如今,Pickering的单列直插式 (SIL/SIP) 系列是迄今为止继电器行业中最先进的产品,其设备尺寸仅为许多竞争对手的 25%。这些小型 SIL/SIP 舌簧继电器大量销售给世界各地的大型 ATE 和半导体公司

Pickering私营集团由三家电子制造商组成:

Pickering Electronics 舌簧继电器公司;

Pickering Interfaces 模块化信号开关与仿真产品设计和制造商;

Pickering Connect 设计和制造电缆和连接器的公司。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5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日益普及,人工智能加速芯片水涨船高,目前,英伟达已占据全球AI计算芯片市场的80%到95%份额,这是绝对的市场垄断,在英伟达GPU赚的盆满钵满之时,国际芯片巨头们也纷纷向其发出了挑战,英特尔、AMD、谷歌以及一些新创公司都在开发可以替代或者蚕食英伟达GPU的替代产品,这其中,Tenstorrent的芯片最受业界关注。

因为Tenstorrent拥有一支来自苹果、AMD等公司的资深工程师团队,这些工程师具备丰富的芯片设计和AI技术经验,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CTO)Jim Keller,他在在半导体和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曾在苹果、AMD、特斯拉和英特尔等公司担任要职

1.png

Jim Keller表示, Tenstorrent的目标是可以比类似性能的GPU系统便宜5到10倍。 Tenstorrent使用的内存带宽要少得多,因为有一个图形编译器,而且Tenstorrent的架构比GPU更像是一台数据流机器,所以可快速将数据从一个处理元素发送到另一个处理元素。这样就避免了使用昂贵的HBM硅中介层。此外,Tenstorrent的芯片上有网络端口,利于通过网线互联组成大型阵列集群进行横向扩展,而无需通过其他交换机,因此,其成本要比。英伟达的方案更便宜。

2.png

在昨天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同期召开的RISC-V与生成式AI论坛上,TenstorrentInc.首席CPU架构师、机器学习硬件架构资深院士练维汉发表了在线演讲,解释了为什么RISC-V架构适合做人工智能加速芯片?

练维汉认为RISC-V架构做AI计算有几个优势:

1. 开源与灵活性

RISC-V是一种开源的指令集架构(ISA),这意味着其设计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修改和扩展。这种开源特性为芯片设计者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定制AI加速器。这种灵活性特别适用于AI领域,因为AI工作负载往往需要特定的优化才能达到最佳性能。

2. 高度的可扩展性

RISC-V的指令集非常精简,但同时也高度可扩展。设计者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自定义指令集扩展,以增强AI计算的性能和效率。例如,可以增加向量扩展或其他专用于AI的指令集,从而提升计算速度和能效。

3. 功耗和效率

在AI计算中,功耗和效率是两个关键因素。RISC-V架构通过其简洁的设计和定制化的扩展,可以实现高效的能量使用。练维汉指出,RISC-V架构能够通过小型且高效的处理单元,减少等待数据传输的时间,从而提升整体计算效率。

4. 生态系统和社区支持

RISC-V的开源性质吸引了全球大量的开发者和公司加入其生态系统。这个广泛的社区支持为RISC-V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IP资源。这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使得RISC-V架构在AI硬件领域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Tenstorrent的布局和优势

他也分享了Tenstorrent在AI计算上的布局,他指出Tenstorrent在RISC-V架构上的布局展现了其在AI硬件领域的战略和优势。

Tenstorrent认识到AI对算力的巨大需求,并将其作为公司的核心任务。通过采用RISC-V架构,Tenstorrent能够灵活地设计和优化AI加速芯片,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算力需求,从边缘设备到数据中心,均能提供相应的算力解决方案。

另外,Tenstorrent不仅开发芯片,还提供完整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包括AI加速IP、Chiplet和System Chiplets等。这种全方位的产品线使得Tenstorrent能够为客户提供灵活、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层次的AI计算需求。

目前Tenstorrent已经与三星、LG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伙伴在各自的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能够帮助Tenstorrent扩大其市场覆盖面和影响力。

目前,Tenstorrent 已推出两款 AI 加速器产品,Grayskull 和 Wormhole,并计划推出两款 CPU+ML 解决方案产品,Blackhole 和 Grendel。这些产品将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以满足不同的计算需求和应用场景。以下是产品路线图(Blackhole推迟了)。Grayskull可提供约315 INT8 TOPS的性能,可插入PCIe Gen4插槽,以及网络WormholeML处理器,具有约350 INT8 TOPS 的性能并使用GDDR6 内存子系统,一个PCIe Gen4 x16接口等。

3.png

Grayskull

Grayskull芯片采用 GlobalFoundries 12nm 工艺,尺寸为620mm^2。

Wormhole

Wormhole芯片采用 GlobalFoundries 12nm 工艺,尺寸为670mm^2。

Wormhole和Grayskull板卡性能对比如下:

4.png

相对于Grayskull芯片,Wormhole芯片的Tensix核进行了升级。每个核心容纳了更多的SRAM,并且具备执行更复杂的数学运算以及SIMD指令的能力。具体来说,Wormhole芯片的Tensix核配备了1.5MB的SRAM,而Grayskull芯片的Tensix核只有1MB的SRAM。此外,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Wormhole芯片增加了16个100Gb以太网端口。这些以太网端口的增加使得许多芯片可以连接在一起,从而扩展计算资源。

Blackhole

与Grayskull和Wormhole不同的是,Blackhole不再是单纯的AI加速器,而是集成了CPU和AI加速器的解决方案。它融合了24个SiFive X280 RISC-V内核和多个第三代Tensix内核。该设备将提供1 INT8 POPS(Peta Operations Per Second)的计算吞吐量,性能相比前代产品提升约三倍。此外,它还配备了八通道GDDR6内存、1200 Gb/s以太网连接和PCIe Gen5通道。Blackhole采用6nm级制造工艺。值得注意的是,Blackhole尚未正式推出(已经有测试样片),因此最终产品可能与目前披露的内容有所不同。

Grendel

Grendel作为一项计划产品,将采用Tenstorrent自己的RISC-V核Ascalon,取代SiFive X280 RISC-V内核。

如何破解生态难题?

目前,英伟达的CUDA生态被很多人认为是无法逾越的护城河,不过Jim Keller在今年2月曾批评英伟达的 CUDA架构和软件堆栈不是护城河而是“沼泽”。他指出,就连英伟达本身也有多个专用软件包,出于性能原因,这些软件包依赖于开源框架。

练维汉指出Tenstorrent在解决AI应用的生态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硬件设计、软件支持到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全面打造一个完整而灵活的AI计算生态系统。

首先Tenstorrent设计的专用AI加速芯片基于RISC-V架构,能够高效地处理AI计算任务。通过灵活的RISC-V指令集,Tenstorrent可以根据具体的AI应用需求进行定制,提供优化的计算性能和能效。

其次,Tenstorrent采用Chiplet设计,通过将不同功能模块集成到一个芯片中,满足多样化的AI计算需求。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提高了芯片的灵活性,还降低了开发成本和时间。

此外,Tenstorrent还开发了BUDR和METALIUM软件框架,支持AI模型的高效运行和优化。这些软件工具为开发者提供了易于使用的接口,简化了AI应用的开发和部署。

他还特别指出Tenstorrent确保其硬件和软件与主流AI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等)兼容,使得开发者可以无缝地将现有的AI模型迁移到Tenstorrent的计算平台上,降低了迁移成本和复杂性。

他表示Tenstorrent还积极参与RISC-V和AI硬件领域的行业标准制定,与其他公司和组织合作,共同推动技术标准化。这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和互操作的生态系统。Tenstorrent也提供广泛的社区支持和培训资源,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其硬件和软件产品。这包括在线文档、教程、示例代码以及社区论坛,确保开发者能够迅速上手并解决实际问题。

他表示Tenstorrent不仅专注于传统的AI计算领域,还积极探索新兴的应用场景,如边缘计算、物联网和自动驾驶等。通过拓展跨领域应用,Tenstorrent进一步扩大了其生态系统的覆盖范围。

总之他表示Tenstorrent通过硬件创新、软件支持、合作伙伴关系、开源社区参与和持续优化,全面解决了AI应用的生态问题。其RISC-V架构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Tenstorrent能够提供高效的AI计算解决方案,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Tenstorrent有望在AI计算领域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对此,大家怎么看?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58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5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深刻影响各个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1.png

在今天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同期召开的RISC-V与生成式AI论坛上,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追溯了几千年前人类脑力和体力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人类真正的飞跃始于机械化的工业革命。进入21世纪,随着AI技术的逐步成熟,尤其是生成式AI的崛起,各行业对AI应用的需求日益增长。

2.jpg

他表示在生成式AI领域,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从弱智能到强智能的转变。如今,我们不仅关注通用人工智能(AGI),更对超级人工智能(Superintelligent AI)充满担忧。图灵早在1950年就预测,60到100年内可能会出现AGI,而库兹韦尔则认为这一时刻将在2020年代到来。

3 (1).png

4 (1).png

5 (1).png

6 (1).png

近年来,生成式AI模型的规模和计算量呈指数级增长。从GPT-4到未来的GPT-5,再到谷歌的Gemini,全球科技巨头在这场技术竞赛中你追我赶,力求在AI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硬件的发展也在加速推进。英伟达的GPU无疑是当前最热门的AI训练和推理硬件,但市场也在不断涌现新的专用芯片,如Transformer专用芯片“Sohu”等,显示出技术生态的多样化。

生成式AI推动半导体进入景气时代

7 (1).png

生成式AI在各个垂直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戴伟民提到的“三张卡”理论,强调了云端训练卡(树干)、垂域大模型,微调卡(树枝)和应用推理卡(树叶)的重要性。“树干是长不出树叶的、需要树枝。树枝是什么意思?就是微调,是垂直领域的微调卡。”他解释说,“实际上对于云上的训练卡、端上的微调推理卡而言,应该是端上的卡远大于云上的卡。”

8 (1).png

他指出随着AI技术的普及,未来的计算需求将集中在端上,这也意味着半导体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2024年至2030年间,关键计算领域的半导体收入预计将达到数万亿美元。

9 (1).png

10 (1).png

11 (1).png

在具体应用中,生成式AI对个人设备的影响尤为显著。从智能手机到个人电脑,AI功能已经成为硬件设备的核心卖点。苹果、高通等企业迅速反应,推出了具备强大AI处理能力的芯片,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革新。

12 (1).png

13 (1).png

14 (1).png

他指出未来,轻量化、低功耗的AR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个重要的AI应用场景,尽管目前在电池和功耗方面仍面临挑战。

15 (1).png

16 (1).png

生成式AI的发展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涉及到市场竞争的激烈角逐。各大科技公司都在加紧布局AI生态,力图在这一新兴领域占据主动。微软借助OpenAI的技术优势,推动了AIGC(AI Generated Content)的普及,而联想则在硬件方面积极跟进。

他表示未来,生成式AI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 多模态AI:集成多种数据类型的AI模型将逐步取代单一模式的AI系统。

2. 定制化芯片:针对特定AI应用的专用芯片将成为主流,进一步提升计算效率和性能。

3. 垂直领域微调: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AI微调将更加普遍,推动AI技术的深入应用。

戴伟民表示生成式AI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AI将在各个领域释放出巨大的潜力,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新的高度。他更预测生成式AI将引领下一波大牛市。

17.png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25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