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对于混合动力汽车 (HEV) 和电动汽车 (EV),电池管理系统 (BMS) 中的配电系统可为车辆的核心功能供电,还可提供安全断开高电压或高电流事件的机制。随着对更高电压、电流、效率和可靠性的需求持续增长,配电系统的两个核心组件(高压继电器和断开保险丝)面临越来越多的设计挑战。图 1 展示了高压继电器和断开保险丝的概览。

2.jpg

1BMS配电系统中的电池断开保险丝和高压继电器

在紧急情况下,不可复位的电池断开保险丝将激活,断开电池与车辆其余部分之间的连接。高压继电器(也称为接触器)会在正常运行期间连接和断开整个 HEV EV 的电源线。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接触器和断开保险丝驱动器领域的新兴技术,这些技术有助于使 BMS 变得更加智能、安全和高效。

实现快速可靠的电池断开系统

在发生碰撞时,需要切断下游系统的电源,从而避免出现其他复杂问题或损坏。目前常用的两种解决方案是熔断型保险丝和热熔丝。熔断型保险丝会在发生过流事件的热条件下触发,这些保险丝在出厂时就已经预先设置完成。热熔丝需要电子驱动器发送信号来断开连接,主要由离散电路或传统的安全气囊电爆驱动器驱动。随着 HEV EV 系统的功率越来越高,热熔丝能够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并更快地进行部署。但是,为了实现快速反应以及驱动这些热熔丝的常用解决方案很容易变得非常复杂。还需要满足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ISO26262 的要求,增加了这些设计的复杂性。

为了实现更快响应,德州仪器 (TI) DRV3901-Q1热熔丝驱动器采用了可以绕过串行外设接口 (SPI) 的直连 2 引脚硬件接口。DRV3901-Q1 驱动器能够与电压、电流和电阻 (UIR) 传感器配对使用,从而进一步加快部署速度。BQ79631-Q1器件这样的 UIR 传感器可以通过硬件引脚直接与 DRV3901-Q1 驱动器进行通信,无需使用 MCU

热熔丝较为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在发生撞车或其他严重故障时,能够断开电池与系统其余部分的连接。系统设计人员必须确保能够可靠地激活热熔丝功能。DRV3901-Q1 的内置诊断功能可监测驱动器状态、热熔丝运行状况和备用电源的可用性。为了监控备用电源的可用性,需要测量储能电容器。如果电池提供的主电源不再可用,该电容器将作为热熔丝系统的备用电源。通过定期检查该电容器的放电电压,DRV3901-Q1 驱动器和 MCU 能够检测其故障,并向车辆发出警报,而不必等到需要使用时才发现无法使用。

保险丝在需要时能够起效很重要,但保险丝不会错误熔断也同样重要。DRV3901-Q1 驱动器具有集成的安全诊断功能,可防止热熔丝意外熔断。这是通过结合不同功能实现的,包括单独的高侧和低侧驱动器、用于硬件直接触发的冗余引脚以及串行外设接口上的循环冗余校验 (CRC) 保护。

改善车辆的整体配电状况

HEV EV 的电源线中常见的连接方式,是将高压电池系统连接到牵引逆变器的主接触器。也可能存在其他电源轨,例如用于连接充电站与电池的交流/直流充电接触器,以及连接车内灯或加热器等其他电气负载的辅助接触器。

接触器是一种低压电磁阀,用于控制机械继电器开关,此开关能够在高压下提供高电流。为了控制功率不断增加的系统,HEV EV 车辆中的接触器不断发展。接触器的低压电磁阀元件通常由称为节能器的控制电路驱动。节能器电路变得日益重要和复杂,以满足对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更高要求,还有助于提高大功率条件下的电源效率。这些电路有助于降低保持接触器闭合所需的电流消耗。此节能器可以直接集成到接触器中,也可以从外部添加。在尝试实现系统级的安全目标时,需要外部节能器的接触器很容易变得非常复杂。

完全集成式高功率接触器驱动器(如DRV3946-Q1驱动器)可以替代复杂的节能器设计。DRV3946-Q1 驱动器可使接触器高效导通并安全关断。为了实现更高效的导通,DRV3946-Q1 驱动器具有可编程的峰值和保持电流控制功能。展示了此功能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以在启动期间提供更大的电流,以便建立初始连接。建立连接后,电流可在保持阶段降低到较低的水平。能够对集成的峰值和保持相位进行编程,可使接触器的开关更加稳健、高效。

3.jpg

2DRV3946-Q1 中的峰值和保持电流控制

关闭接触器也至关重要,它能够快速断开接触器有助于防止触点焊接,并在出现故障时为车辆系统的其余部分提供第一道防线。常用解决方案利用快速放电功能实现峰值和保持电流控制,但会导致电路变得复杂。DRV3946-Q1 驱动器将这两项功能结合在单个芯片上,有助于降低系统复杂性,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结语

提升接触器的效率和可靠性有助于增加可驾驶里程、并增强 HEV EV 日常驾驶的安全性。将热熔丝驱动器集成到单芯片解决方案中,有助于针对何时断开电池连接做出更智能、更快速的决策。DRV3901-Q1 热熔丝驱动器和 DRV3946-Q1 接触器驱动器为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多种选项,可支持他们设计出更智能、更安全的车辆。

关于德州仪器 (TI)

德州仪器 (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7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 JFrog大中华区总经理董任远

新年立下新志向,开启新征程。对于 CISO 和 CSO们来说,这也意味着他们能够借此机会打造能把自身企业安全作为优先考量的解决方案。

去年,整个业界在加强软件供应链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安全团队在软件供应链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威胁。AI/ML模型中恶意代码的猖獗使用、遭入侵的开源软件、漏洞利用等问题仍持续困扰着企业。

为在 2024 年确保软件供应链尽可能安全,安全专业人士必须在今年致力于做好以下五大关键,包括:

●对于开源代码,在信任的同时要对其进行验证

●警惕安全解决方案和代码开发中的AI/ML

●不要对零日漏洞感到恐慌

●将 SBOM 作为安全战略的必备要素进行集成

●采取“左移”战略

对于开源代码,在信任的同时要对其进行验证

安全领导者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就是开源软件的威胁。许多开发者盲目信任来自公共开源代码库的软件,认为它们不存在安全和合规性问题。然而,未能对代码进行包含必要的安全控制等在内的正确审查以确保其始终处于最新状态,会使组织遭受软件供应链攻击的风险增高。

步入 2024 年,安全领导者必须在信任开发者开源编码实践的同时对其进行验证。安全风险往往始于开发者从这些公共资源库下载代码的那一刻。通过确保自始对代码进行充分审查,安全领导者就能主动减轻对软件供应链的威胁,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警惕安全解决方案和代码开发中的AI/ML

2023年,人工智能的兴起推动了创新,但也引起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软件开发安全方面的疏忽可能会无意中将恶意代码引入AI/ML 模型,让攻击者有机可乘,由此对企业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开发者还可能会使用从公共 AI/ML 源生成的代码,而不知道模型是否已遭到入侵。如果盲目信任AI/ML 模型,就可能会给企业招致更多的漏洞——所有来自AI/ML 源的代码都必须经过审查。

无需对零日漏洞感到恐慌

2023 年,网络犯罪分子利用零日漏洞的速度创下了历史新高,而新的一年里,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面对零日攻击,安全团队常常会感到恐慌,不确定 CVE (关键漏洞披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虽然CVE可能存在于他们的软件中,但也完全有可能在极端特殊情况下被利用,而这些情况并不适用于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无缘无故地对最终用户实施耗时且可能具有破坏性的补丁。

今年,CISO 和 CSO 们在采取行动之前,需要先了解 CVE 及其与企业的关系。盲目修补可能弊大于利,而将 CVE 与具体情况联系起来,则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企业并明确真正需要采取的行动。

SBOM 作为必备要素纳入安全战略

SBOM 已成为安全领导者使用的重要 DevSecOps 工具,因其能为用户提供更快的识别方法,缩短恢复时间,提高代码修复的效率和效力,并在更严格的监管环境中增强合规性。

SBOM 可以系统性地跟踪每个应用程序中存在的组件,以及应用程序运行所需的依赖项,使安全团队能够准确地查看在发生漏洞利用时受到影响的系统。此外,在 2024 年,网络安全监管环境还将继续收紧,这使得 SBOM 不再只是“锦上添花”的存在,而且是确保遵守新规则的必需。

采取左移战略

对于安全领导者来说,落实上述所有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也是为什么CSO 和 CISO 们在 2024 年必须采用“左移”的方法来确保安全性。

通过从一开始就将安全纳入软件开发,安全领导者可以确保为其软件供应链建立更加积极主动的防线。这样,他们在软件开发中使用开源或公开开发的 AI/ML 代码时就更具灵活性,可以更好地控制为其企业而构建的AI/ML 模型,确保尽可能降低CVE 漏洞利用的可能性,并提高了 SBOM 的有效性。

步入2024 年并展望更远的未来,软件领域的复杂性只会有增无减。通过在软件供应链安全方面采取“左移”思维,CISO 和 CSO 们可以确保企业更强大、更具韧性,以应对新的安全挑战。

关于JFrog

JFrog Ltd.(纳斯达克股票代码:FROG)的使命是创造一个从开发者到设备之间畅通无阻的软件交付世界。秉承流式软件的理念,JFrog软件供应链平台是统一的记录系统,帮助企业快速安全地构建、管理和分发软件,确保软件可用、可追溯和防篡改。集成的安全功能还有助于发现和抵御威胁和漏洞并加以补救。JFrog 的混合、通用、多云平台可以作为跨多个主流云服务提供商的自托管和SaaS服务。全球数百万用户和7000多名客户,包括大多数财富100强企业,依靠JFrog解决方案安全地开展数字化转型。一用便知!如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jfrogchina.com或者关注我们的微信官方账号JFrog捷蛙。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78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飞行时间光学传感在智能手机上实现世界首个准确的个人空气质量监测器和烟雾探测器

服务多重电子应用领域、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和环境物理学的软件开发初创公司Mobile Physics宣布了一项排他性合作协议,合作开发一个用智能手机内置光学传感器测量家庭和环境的空气质量的应用软件。

该解决方案专为意法半导体的多区测距传感器开发,可以测量周围空气中的颗粒物。意法半导体的多区测距传感器广泛用于相机自动对焦和存在检测等用途, Mobile Physics的EnviroMeter应用软件的准确度媲美专用空气质量监测器,可用作个人便携式环境监测器和烟雾探测器,保护人身健康,提高消防安全。该解决方案采用意法半导体的低功耗制造技术,可以设为“始终开启”的长期工作模式,持续监测空气质量和烟雾,对电池续航时间的影响很小。

每年320万人因家庭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过早死亡。环境空气污染和家庭空气污染的综合影响每年导致670万人过早死亡。监测空气质量已变为非常必要,也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合作双方在高通公司Snapdragon 8 Gen 3智能手机平台上集成了Mobile Physics的软件和意法半导体的VL53L8直接飞行时间(dToF)传感器,利用意法半导体的市场优势加快应用整合。正如在2023年高通骁龙峰会上展示的那样,该项目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款具有空气质量检测和烟雾检测功能的智能手机。

Mobile Physics首席执行官Erez Weinroth表示:“个人环境监测可以让每个人用智能手机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健康安全。客户还可以查看所在地更广泛的环境数据。ST的直接ToF传感器让我们能够提供一种成本更低、封装更小而准确度接近高端专用环境监测器的解决方案。”

意法半导体影像子产品部总经理Alex Balmefrezol表示:“Mobile Physics研发团队巧妙地利用我们的dToF传感器数据,开发出了这款开创性的物美价廉的环境监测仪。我们很高兴为这个增强身体健康的创新功能赋能,这个解决方案完善了ToF现有用例,为我们的客户带来更多产品价值。”

双方合作开发的空气质量监测解决方案包含在Mobile Physics的EnviroMeter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内。该工具包还提供温度、风力、降水、湿度、光强、紫外线和噪声的监测数据。该解决方案可以检测到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从而使用户能够保护自己的健康。该解决方案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设备;标准的dToF传感器和Mobile Physics软件就是所需要的全部组件。

想要更多了解这个解决方案,请参观意法半导体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展位(7A61),我们将展示这个空气质量监测展品。

技术说明:

VL53L8被用于各种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扬声器、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机器人和家用电器、门禁系统,以及占用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现在,这些传感器中的任何一款产品无需额外的硬件即可提供空气质量指示和消防保护,为应用带来更多的价值。传感器的尺寸很小,仅为6.4毫米x 3.0毫米x 1.75毫米,便于集成在任何小尺寸的设备中。

工程师利用意法半导体的开发生态系统可以加快接近检测、存在检测等项目的开发进度。开发生态系统包括X-Nucleo-53L8A1开发板、P-Nucleo--53L8A1评估包和SATEL-VL53L8转接板。其中,P-Nucleo--53L8A1评估包包含微控制器开发板。VL53L8目前在产。询价和申请样品,请联系当地意法半导体销售办事处。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7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mbarella安霸 何小林

近年来,人工智能应用正经历一轮快速的发展与普及,而以ChatGPT等先进的大模型技术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模型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不断攀升,催生了AI芯片设计的不断革新,进入了大算力时代。

目前,主流AI芯片的架构仍然沿用了传统的冯·诺依曼模型,这一设计将计算单元与数据存储分离。在这种架构下,处理器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数据,执行计算任务,然后将结果写回内存。尽管AI芯片的算力在不断提升,但仅仅拥有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并不足够。当数据传输速度无法跟上计算速度时,数据传输时间将远超过计算时间。

以Transformer架构为基础的AI大模型导致了模型参数量激增,短短两年间模型大小扩大了惊人的410倍,运算量更是激增了高达750倍。尽管硬件的峰值计算能力在过去20年中提升了惊人的60,000倍,但DRAM带宽的增长却相对滞后,仅提高了100倍。计算能力与带宽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导致了内存容量和数据传输速度难以跟上AI硬件的计算速度,这已成为限制AI芯片性能发挥的主要瓶颈,通常被称为“内存墙”问题。

内存墙的应对方法

针对内存墙问题,研究人员正积极探索多种解决方案,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1. 算法优化:重新审视网络模型设计,致力于优化算法实现,以减少对高速数据传输的依赖。这一方向旨在从根本上降低数据传输需求,提升算法效率,从而打破内存墙的限制。

  2. 模型压缩:通过降低模型精度(如量化)或去除冗余参数(如剪枝)来压缩推理模型。这种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模型大小,降低内存占用,从而减轻内存墙带来的压力。

  3. AI芯片架构设计:设计高效的AI芯片架构,以优化数据流和计算流程。通过硬件层面的创新,减少数据搬运和计算量,提高整体系统效率。

算法的优化与模型的压缩是软件研究人员追求的重要方向。在AI芯片架构设计领域, 各大AI芯片公司也开始优化芯片架构, 以实现更为高效的内存传输。安霸同样提出了其专有的解决方案。

CV3系列芯片如何打破内存墙

2015年, 安霸收购了自动驾驶算法公司VisLab, 开始研究自动驾驶需要怎样的芯片。 2017年,安霸推出第一代CVflow架构芯片CV1, 用于加速AI视觉计算。2018年开始逐步推出并量产专门针对车载辅助驾驶市场的第二代CVflow架构芯片CV2系列 2019年,自动驾驶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汽车行业对芯片算力的需求急剧增长,标志着大算力时代的来临。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安霸前瞻性地启动了CV3系列大算力芯片的设计工作,旨在为自动驾驶场景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经过三年的精心打磨与架构设计, 2022年, CV3架构的第一颗芯片CV3-HD成功点亮, 其最高算力达到了1500 eTOPS(等效算力),而功耗仅为50瓦,展示出了卓越的计算性能与能耗比。 2023年, 首个面向量产智驾域控制器的芯片CV3-AD685顺利点亮并开始提供样片, 其算力达到750 eTOPS(等效算力)。2024年1月,安霸再次推出了CV3-AD 汽车智驾域控制器芯片的最新成员:CV3-AD635 和 CV3-AD655。至此,CV3-AD 系列芯片已经实现了从主流到中、高端乘用车市场高级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完整覆盖。

在深入洞察自动驾驶场景的基础上, 安霸的CV3系列芯片在设计之初就敏锐地预见到大算力时代所带来内存带宽挑战。为了突破内存瓶颈,CV3在内存控制器上采用了先进的LPDDR5技术,每位DRAM的数据传输速率高达8Gb/s。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算力需求,设计了64位、128位和256位的内存位宽,从而确保在各种计算场景下都能提供足够的数据传输带宽。

AI加速器的架构设计上,CV3系列芯片推出了安霸特有的第三代CVflow架构。这一架构赋予了CV3卓越的算力性能和优异的能效比。如图1所示,CVflow的总体架构展示了其数据流和计算单元的组织结构。

1.png

图1 CVflow架构图

具体来说, CV3的高算力与低功耗得益于以下几个精心设计的架构特点。

·Partial buffer架构

尽管许多AI芯片采用增大缓存的方式来减少DRAM访问,但缓存系统存在几个显著问题:

  1. 设计复杂性与成本:缓存系统的设计相对复杂,相较于同等容量的SRAM,它需要占据更大的芯片面积。这不仅增加了芯片的成本,还可能导致功耗上升。

  2. 软件优化需求:为了充分利用缓存系统,软件算法需要针对其进行专门的优化,以提高缓存命中率。这增加了软件开发的复杂性和工作量。

  3. 算力浪费:缓存系统通常遵循“使用时才加载”的策略,这导致计算单元在等待数据加载完成期间无法进行有效计算,从而造成算力的浪费。算力的有效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缓存命中率。

  4. 性能不稳定:在复杂的多核多线程环境中,缓存命中率与系统的负载密切相关。随着负载的变化,缓存命中率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系统性能的不稳定。

与传统的缓存系统不同,CVflow架构采取了一种创新的策略,将片上内存(On-chip Memory)分割成多个不同大小的内存块,这些内存块被称为Partial BuffersPB)。这些PB的主要用途是存储计算过程中的中间结果,从而显著减少对外部DRAM的访问次数。Partial Buffers所带来的优势如下:

  • 简化的硬件设计与成本优化:PB的设计相较于传统缓存更为简单,这意味着在硬件实现上,CVflow架构能够节省更多的芯片面积,进而降低制造成本和功耗。

  • 独立的DMA通道:为了确保数据的高效传输,CVflow架构为Partial      Buffers配置了独立的DMA(Direct Memory Access)通道。这使得数据能够从DRAM中快速、无缝地传输到PB中,从而避免了数据传输的瓶颈。

  • 访存效率高: 一次性从DRAM和PB之间传输大块数据的策略, 替代了传统的多次小块数据传输的方式, 减少了数据在内存和向量处理器(NVP)之间的搬运数次,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延迟和开销

  • 与计算单元并行处理:PB在CVflow内部被组织成一个环形结构。这意味着当一个PB的数据被使用后,CVflow的硬件调度器会智能地加载下一个所需的数据块到空闲的PB中。这种设计允许数据预加载与计算单元的工作并行进行,从而消除了数据等待时间,提高了整体计算效率。

  • 简化的内存管理:与需要手动优化和管理的传统缓存系统不同,CVflow转换工具能够自动、高效地管理PB。这意味着开发人员无需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管理片上内存,从而可以更加专注于算法和应用的开发。

以图2所示的卷积神经网络为例,在传统的计算架构中,该网络通常需要12次的DRAM访问来完成一次完整的计算过程。然而,在CVflow架构下,通过利用高效的Partial BuffersPB)设计,312过程的内存访问被低延迟的PB所取代。这意味着,中间计算结果可以直接在PB中完成,而无需频繁地访问外部的DRAM。因此,整个计算过程中,只需要在输入和输出阶段各进行一次DRAM访问,从而减少了10次的DRAM访问。这种优化不仅显著降低了计算过程中的延迟,还因为减少了外部DRAM的访问次数,从而降低了整体的功耗。

2.png

图2 CVflow卷积神经网络计算示例

·并行的流式架构

CVflow工具根据芯片的片上内存大小,智能地将大型神经网络切割成多个连续的、紧凑的计算单元,这些单元被组织成有向无环图(DAG)的形式。这种独特的架构带来了多重优势:

  • 高效内存利用:每个DAG的中间计算步骤都在片上内存内完成,从而避免了频繁访问外部DRAM的需求。这不仅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迟,还提高了内存的使用效率。

  • 快速启动与并行处理:网络加载时间大大缩短,因为只需加载一部分网络即可开始计算。同时,在计算过程中,CVflow能够并行加载网络的后续部分,实现了计算与数据加载的并行化,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性能。

  • 稳健的性能表现:由于大大减少了对DRAM的访问次数,并且实现了计算与数据加载的并行处理,CVflow架构在面临其他芯片模块(如CPU、GPU、ISP)同时高负载运行的场景时,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从而确保了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

3.png

图3 AI模型的DAG切割示意图

·硬件实现的算子

GPU通过简单地堆砌计算单元来提升算力的方式不同,CVflow架构致力于通过实现高效的硬件算子来加速计算过程。CV3CVflow架构,基于对深度学习网络的前瞻性研究,实现了超过100种常用算子的硬件化。这种设计策略使得CVflow在晶体管数量更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出色的算力。

8x8的矩阵乘法为例,传统的计算方式需要512个乘加(MAC)操作,但在CVflow架构中,其特有的矩阵乘法算子能够在单个计算指令周期内完成。此外,CVflow还支持多种融合算子的应用。例如,对于常见的2D/3D卷积与池化操作,CVflow的转换工具能够自动将这两个操作融合为一个硬件算子操作,从而有效减少了数据吞吐量和计算周期,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性能。

·非结构化的稀疏加速

通过将AI模型稀疏化,去除冗余参数, CVflow架构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具体而言:

  • CVflow工具能够自动压缩网络参数,这减少了芯片端加载AI模型所需的时间。

  • 芯片端的CVflow硬件调度器具备智能分析能力,可以自动识别并跳过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显著降低了计算量。

  • 无需对AI模型结构进行调整, 从而实现了算法的一次性开发和无缝部署。这种特性简化了模型部署过程,使得模型开发人员无需担心模型结构的兼容性问题,可以专注于算法的优化和创新。

  • CVflow工具链提供了多种稀疏策略来保证AI模型稀疏后的精度。

以7x7卷积为例,未进行稀疏化之前,每次卷积操作都需要用到全部的49个参数,并且会执行49次乘加(MAC)操作。然而,当实施了80%的稀疏化后,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参数量减少了60%,这意味着存储和传输的效率大大提升;计算量减少了80%,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卷积操作的效率。这种CVflow独有的稀疏化技术对于优化AI模型的性能和资源消耗至关重要。

4.png

图4 CVflow 网络稀疏化示例

·支持多种量化格式

CV3的CVflow架构具有强大的数据格式支持能力, 可以支持 4, 8, 16, 32的定点数据格式和16, 32位的浮点数据格式。CVflow工具能够针对每一层网络参数和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精确的动态范围分析,从而确定最优的量化精度,实现高效的混合精度部署。这一特性使得CV3在处理不同数据类型和规模的任务时,能够灵活适应并发挥最佳性能。

2024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期间,安霸展出了基于CV3平台的自动驾驶研发车辆, 并为受邀客户提供试驾体验。此次展出进一步验证了CV3 CVflow架构芯片的强大实力, 即便面对自动驾驶场景的大算力、高带宽的复杂计算需求,也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2023年, 特斯拉实现了首个端到端大模型自动驾驶系统, 将原本庞大的30万行的人工规则算法精简至仅2000行代码。随着驾驶数据的不断积累,自动驾驶技术正朝着端到端大模型的方向发展。  面对未来大模型自动驾驶时代的算力与内存墙挑战, 专为自动驾驶设计的CV3-AD系列芯片凭借第三代CVflow架构,以芯片架构创新的方式,突破大算力芯片的内存墙的限制,为大模型算法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 助力高级辅助驾驶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围观 1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7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一站式解决方案能够仿真 Wi-Fi 设备和网络流量,全面覆盖最新 IEEE 802.11be 标准中的新使用场景

  • 支持对4x4 MIMO 和320 MHz 信道带宽的WiFi-7设备执行信令(RF)和吞吐量测试

  • 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可以加快测试设置,降低复杂性以及提高性能,帮助设备制造商更快地面向市场推出 Wi-Fi 7 设备

是德科技(NYSE:KEYS)推出支持Wi-Fi® 性能测试的E7515W UXM无线连接测试平台 ,这款网络仿真解决方案能够对支持4x4 MIMO 和320 MHz 信道带宽的WiFi-7设备执行信令(RF)和吞吐量测试。

1.jpg

是德科技推出支持Wi-Fi® 性能测试的E7515W UXM无线连接测试平台 ,这款网络仿真解决方案能够支持对4x4 MIMO 320 MHz 信道带宽的WiFi-7设备执行信令(RF)和吞吐量测试

Wi-Fi 7 是 IEEE 开发的新一代 Wi-Fi 无线通信技术,又称 802.11be 标准。与上一代 Wi-Fi 6E 和 Wi-Fi 6 标准相比,其性能实现了显著的提升和改进。与任何新无线技术的实施一样,设备制造商必须对终端设备和接入点(AP)实施全面的信令和吞吐量测试,以确保 Wi-Fi 7 设备在部署后能够按照预期运行。不过,现有的解决方案需要进行极其复杂的测试设置,还需要动用大量 Wi-Fi 设备、对诸多网络信道进行调优,才能仿真真实世界中的工作场景。

新款 Keysight UXM 无线连接测试解决方案为射频工程师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可以简化 Wi-Fi 7 测试,并提供独特的物理层(PHY)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分析洞察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克服上述挑战。

E7515W UXM 无线连接测试解决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 采用成熟的是德科技计量技术进一步扩展了市场领先的 UXM 5G 网络仿真解决方案,能够仿真 Wi-Fi 设备和网络流量,覆盖最新 IEEE 802.11be 标准中的新使用场景。

  • 支持Wi-Fi 7 多负载大容量测试:一次性仿真数百个终端设备,这是目前市场上现有解决方案可仿真数量的三倍;此外,还能仿真网络流量,而无需使用额外的设备。

  • Wi-Fi 7 吞吐量支持使用4x4 MIMO和320 MHz 信道带宽的Wi-Fi 7网络,可对终端设备和接入点进行 Wi-Fi 7 信令和吞吐量测试,也能够涵盖最新 的802.11 标准。

  • 更深入的分析和洞察使用分析软件对 PHY / MAC 层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例如传输速率与覆盖范围、增强的接收机灵敏度、无线单元(RU)扫频分析和最大传输速率下的吞吐量,以便获得相关的 Wi-Fi 信令和吞吐量结果。

  • 高度集成的一站式平台提供 5G 和 LTE 功能验证、Wi-Fi / 蜂窝网络协同工作效果的验证以及完整的固定无线接入(FWA)测试,可以测试更复杂的设备,适用于迅速增长的CPE(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市场。

  • 简化测试内置同步功能,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可重复的测量,还可缩短布线和测试设置时间,提高自动化程度,更快地执行调试和生成报告。

是德科技高级研发总监兼无线测试事业部总经理Mosaab Abughalib表示:是德科技推出 E7515W 解决方案,进一步扩展市场领先的 UXM 5G 网络仿真解决方案。新解决方案能够仿真 Wi-Fi 设备和网络流量,覆盖最新IEEE 802.11be 标准中的新使用场景。此外,E7515W 解决方案可加快测试设置,降低复杂性,并且工作负载和带宽性能更为出色,能够帮助 Wi-Fi 7 设备制造商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NYSEKEYS)启迪并赋能创新者,助力他们将改变世界的技术带入生活。作为一家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我们提供先进的设计、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程师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更快地完成开发和部署,同时控制好风险。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我们与客户携手,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是德科技官网 www.keysight.com

围观 7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7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ltera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FPGA、易于使用的AI、软件和弹性供应链

1.jpg

今天,英特尔宣布成立全新独立运营的FPGA公司——Altera。在FPGA Vision线上研讨会期间,首席执行官Sandra Rivera和首席运营官Shannon Poulin进行了分享,展示其在超过550亿美元的市场中保持领先性的战略规划,强调将通过打造集成AI功能的FPGA等举措,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组合,同时亦表明将持续助力客户应对不断增加的挑战。会上,Altera也作为新公司的品牌正式对外公布。

Altera首席执行官Sandra Rivera表示,“现阶段,客户正面临日益复杂的技术挑战,而我们始终致力于打造差异化优势,加快产品落地实践,并推动FPGA市场发展。我们致力于通过大胆、灵活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率先推出可编程解决方案,并在通信、云、数据中心、嵌入式、工业、汽车等广大应用领域提供具备AI功能且便于应用的解决方案。”

Altera持续拓展的产品组合和路线图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云、网络和边缘FPGA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一流的Quartus Prime软件和易于整合的AI功能,捕捉业界快速发展的应用机会。AI的崛起正在为千行百业带来新的复杂性和机遇。而由于FPGA的AI套件和OpenVINO等工具可以基于诸如TensorFlow和PyTorch等标准框架生成优化的IP,Altera也将利用其充分把握市场的新机遇。基于Altera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打造的灵活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如将重要的AI推理功能无缝集成至系统中,也能够捕捉行业动态发展的标准,如PCI Express、CXL、以太网和6G无线网。

Altera的解决方案是专为包括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低功耗嵌入式等在内的广泛市场和实践应用而优化的。现阶段,Altera推出旨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其中包括:

  • Agilex 9现已大规模生产。其提供业界领先的数据转换器,适用于需要高带宽混合信号FPGA的应用场景。

  • Agilex 7 F系列和I系列现已投入生产。该系列产品能够提供两倍的性能功耗比,专为诸如数据中心、网络等高带宽计算应用设计。

  • Agilex 5现已广泛推出。作为业界首个嵌入AI模块的FPGA,其能够为嵌入式边缘应用提供领先的性能,且每瓦性能提升最高可达1.6倍。

  • Agilex 3即将推出。其将为云计算、通信和智能边缘应用中的低复杂度功能提供领先、低功耗的FPGA系列产品。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引领者,以计算和通信技术奠定全球创新基石,塑造以数据为中心的未来。我们通过精尖制造的专长,帮助保护、驱动和连接数十亿设备以及智能互联世界的基础设施 —— 从云、网络到边缘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一切,并帮助解决世界上最艰巨的问题和挑战。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 newsroom.intel.cn 以及官方网站 intel.cn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7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31 – 专注于引入新品的全球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开售用于AGV/AMR充电的TE Connectivity HDC浮动式充电连接器。随着智能工厂(工业4.0)的兴起,业界对可靠的重载连接器 (HDC) 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类连接器能自动高效地为各种仓库自动化应用所使用的自动导引车 (AGV)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 充电。为此,TE Connectivity推出了其采用混合设计的HDC浮动式充电连接器。

1.jpg

贸泽电子供应的TE Connectivity HDC浮动式充电连接器采用缩小尺寸的混合设计和巧妙的浮动式系统,使AGV/AMR能自动修正插配位置。该连接器采电源和信号混合设计,包含两个250V、80A电源引脚(额定冲击电压为4.0KV)和四个60V、10A信号引脚(额定冲击电压为1.5KV)。其浮动式设计提供0.5mm的公差。这些连接器的紧凑式混合设计有助于满足缩小封装尺寸、减少空间占用和减轻重量的要求,即使在严苛的工业环境中也能帮助实现车辆的小型化。TE HDC浮动式充电连接器具有多达30,000次插配循环的耐用性,是一款高度可靠、功能强大的解决方案。

在安全和法规层面上,TE的HDC浮动式充电连接器提供了手指触摸保护功能,有助于提升现场操作的安全性,而且其中的每款连接器都通过了UL 1977、TÜV和CE认证。此外,这些器件还符合EN 61984、IEC 60068、IEC 60512、IEC 60529、IEC 60664-1、EN 61373和ISO 6988标准。

贸泽电子现已开始供应TE Connectivity HDC浮动式充电连接器,并提供多种选项,包括公母插入件、公母电源触点以及公母信号触点。这些重载连接器符合RoHS指令,非常适合仓库自动化应用以及AGVAMR应用对机械化自供电货物运输的需求。

如需进一步了解,敬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new/te-connectivity/te-hdc-floating-connectors/

作为全球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库存有极其丰富的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并支持随时发货™。贸泽旨在为客户供应全面认证的原厂产品,并提供全方位的制造商可追溯性。为帮助客户加速设计,贸泽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库,包括技术资源中心、产品数据手册、供应商特定参考设计、应用笔记、技术设计信息、工程工具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

工程师还可以一键订阅免费的贸泽电子报,及时了解业界新品动态和资讯。在订阅贸泽的电子报时,我们可以根据您不断变化的具体项目需求来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参考信息。贸泽充分尊重用户的权利,让您能自由掌控想要接收的内容。欢迎登陆https://sub.info.mouser.com/subscriber-sc注册,及时掌握新兴技术、行业趋势及更多资讯。

关于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贸泽电子隶属于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 (Berkshire Hathaway) 公司旗下,是一家授权电子元器件代理商,专门致力于向设计工程师和采购人员提供各产品线制造商的新产品。作为一家全球代理商,我们的网站mouser.cn能够提供多语言和多货币交易支持,提供超过1200家品牌制造商的680多万种产品。我们通过遍布全球的28个客户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无时差的本地化贴心服务,并支持使用当地货币结算。我们从占地9.3万平方米的全球配送中心,将产品运送至全球223个国家/地区、超过65万个顾客的手中。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

关于TE Connectivity

TE Connectivity(以下简称“TE”)总部位于瑞士,是全球行业技术企业,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安全、可持续、高效和互连的未来。TE广泛的连接和传感解决方案经受严苛环境的验证,持续推动着交通、工业应用、医疗技术、能源、数据通信和家居的发展。TE在全球拥有逾85,000名员工,其中8,000多名为工程师,合作的客户遍及全球近140个国家。TE相信“无限连动,尽在其中”。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77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EGA MINI Gaming G1是业内最小水冷游戏迷你PC,重新定义标准

全球创新科技品牌TECNO再次参加2024年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4 Barcelona),发布了两款迷你PC产品——"全球首款"最小水冷游戏迷你电脑MEGA MINI Gaming G1和袖珍桌面解决方案MEGA MINI M1,荣获权威科技媒体评选的"BEST OF MWC"奖。配合TECNO最新发布的AR眼镜使用,这两款迷你PC可实现更大的屏幕,提升效果,带来更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

1.jpg

MEGA MINI Gaming G1 (right) and MEGA MINI M1 (left), present with TECNO AR glass

TECNO用世界首款最小的水冷MEGA MINI Gaming G1彻底革新了游戏迷你PC

TECNO推出了MEGA MINI Gaming G1——全球首款配备独立显卡的最小水冷游戏迷你PC。MEGA MINI Gaming G1集成最新一代游戏CPU和强大的独立GPU,拥有先进的硬件和冷却系统设计。它采用可视化水冷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热量并优化性能。该产品搭载Intel®Core™超级处理器,并且可选择第13代I9-13900H高性能游戏处理器,睿频频率高达5.4GHz,搭配32GB DDR5 RAM和1TB SSD存储,同时支持双SO-DIMM扩展。它同时还支持WiFi6E无线网络和Thunderbolt 4高速连接。它还包括一个Oculink接口,用于扩展外部显卡连接。机身配有迷你显示屏,可以实时监控实时加载信息。MEGA MINI Gaming G1还设计有金属机身,搭配炫彩灯光,非常吸引游戏用户。

TECNO MEGA MINI M1:袖珍型桌面解决方案

TECNO MEGA MINI M1是一款小巧而功能强大的立方体,体积仅有0.38L,重量仅为445克,采用轻量级优质铝金属全机身,让您的办公桌简单而高效。搭载Intel®Core™第13代处理器,拥有高达45W的超强性能释放,让您的工作更快完成。支持Intel@lris Xe显卡,可创建视觉效果出众的图像,同时解码多个4K视频流。它拥有16GB DDR4内存,支持双SO-DIMM扩展至最大32GB,从而显著提升性能。它还提供了13个端口,可无限扩展多种场景,并支持扩展多个外部设备,极大地增强了产品的多功能性。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77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与AT&T、德国电信、SK电信和沃达丰进行的实验测试表明,AI有望提升网络能效和服务质量。

  • 与Aira、Capgemini、Deepsig、爱立信、Mavenir、三星和Tech Mahindra等公司的共同努力,彰显了广大业界生态系统致力于推动AI在无线网络中发展的决心。

1.png

人工智能(AI)是科技行业充满无限可能的前沿领域之一,而目前移动行业也已经开启了其AI之旅,其中就包括探索AI在多种应用场景中带来的益处。随着vRAN在现阶段的大规模部署以及未来几年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移动行业有望逐步利用vRAN的灵活性将智能功能融入RAN中。近期,英特尔在移动行业取得了一些激动人心的里程碑式发展。

去年夏天,英特尔发布了集成vRAN Boost的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代号为Sapphire Rapids EE),其能够直接处理物理层的加速任务,而无需额外的外部设备或组件。去年,英特尔和Verizon也基于三星vRAN解决方案完成了业界首次数据会话。同时,英特尔也首次为爱立信Cloud RAN打造解决方案。此外,沃达丰宣布与三星在英国大规模部署Open RAN,并且指出,基于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早期Open RAN部署的性能已超过其传统设备。而且,沃达丰将自2024年4月起在英国部署集成vRAN Boost的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除此之外,AT&T和爱立信亦宣布计划与英特尔合作部署和扩展Open RAN服务。最近,Telus和三星宣布计划部署基于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加拿大首个商用虚拟化、Open RAN网络。

这些里程碑事件不仅凸显了移动行业推动vRAN和Open RAN发展的长期投入,也表明了英特尔正在持续践行其以领先的产品路线图助力行业发展的坚定承诺。代号为Granite Rapids–D的下一代至强处理器将于2025年发布,这款处理器将利用优化的英特尔AVX指令集来实现vRAN性能的显著提升,且集成了英特尔vRAN Boost加速功能,以及其他的增强架构和功能。目前,这款芯片正在进行样品测试。三星已经在其位于韩国水原的研发实验室,进行了首次通话演示,而爱立信也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的爱立信-英特尔联合实验室,演示了首次通话验证。这些重要里程碑不仅突显了代际间软件移植的便捷性,更预示了生态系统在产品发布时的充分准备。为确保市场准备就绪,英特尔一直在与戴尔科技、联想、Red Hat、Wind River等行业领先生态伙伴共同努力。

此外,在持续推动英特尔产品路线图发展的同时,我们还与移动生态系统合作,以通过AI推动RAN创新,即以诸如添加内置AI加速器等举措,助力运营商,充分挖掘并最大化其现有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通用硬件的价值。

我们相信,AI将在RAN环境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助力运营商优化性能、提升能效并实现智能化资源管理。通过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AI能够分析网络生成的相关数据,识别模式并预测趋势,从而做出实时决策,实现优化无线资源配置、提高能效,以及改善用户体验和整体网络性能的目标。虚拟化RAN的软件灵活性使得RAN能够持续发展,这也得益于在RAN的部署系统上应用基于AI的创新。

我们发现相比于计算机视觉领域,许多RAN的AI模型并没有那么深入和广泛,但是它们对延迟要求更为严苛。与此同时,考虑到RAN固有的功耗限制,在同一处理器上同时运行高效的AI RAN工作负载和其他RAN堆栈工作负载已经成为一个必要需求。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如何在处理器上高效地运行AI RAN工作负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内置AI加速器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能够在CPU内运行RAN推理工作负载。这种集成的AI加速功能使得可以在已经具备RAN智能控制器(RIC)、中央单元(CU)或分布式单元(DU)等的硬件上部署优化的AI模型,并取得优异的成果。

为了助力运营商充分利用基于通用处理器的AI机遇,英特尔宣布将提前向部分合作伙伴提供英特尔vRAN AI开发套件。通过该开发套件,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电信设备制造商(TEM)、系统集成商(SI)和网络运营商能够快速在RAN中构建智能功能,而无需过多投入到AI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开发中。

该开发套件包括一套针对vRAN用户案例优化的AI模型,这些模型的开发不仅基于诸如oneAPI等优化的数据分析库和包括TensorFlow、PyTorch在内的框架,且采用了OpenVINO等工具。在AI开发的过程中,此类常用的库、框架以及工具能高效地生成针对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优化的代码。基于这些优化的AI模型,同时得益于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内置的AI加速、遥测及电源管理功能,运营商可以将“智能”融于网络,实现网络的动态配置以大幅节省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价值,并扩大收入来源。

此外,英特尔®vRAN AI开发套件亦包含训练代码,帮助生态合作伙伴根据特定的网络场景定制其AI解决方案。其中,该套件中涵盖的端到端参考架构,展示了如何集成AI模型与诸如英特尔®FlexRAN参考软件和RAN智能控制器(RIC)在内的其他RAN应用及组件。

2.png

开发套件中的AI模型推理代码不仅可以根据网络运营商的具体架构,部署在网络中的任意位置,同时亦可作为虚拟网络功能部署在云中。其针对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性能进行了优化,并且能够在多代至强平台上进行迁移,这种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确保了为当前至强处理器开发的软件仅需简单的重新编译,即可在下一代处理器上轻松运行。

3.png

英特尔vRAN AI开发套件的诞生离不开英特尔多年来的AI技术研发,以及与广泛生态伙伴的紧密合作。在早期版本中,该套件包括面向关键RAN用例的AI模型,譬如节能管理、流量控制和网络切片无线资源管理(NSRRM)。未来,我们将继续增加面向其他用例的AI模型。

为了向业界展示AI增强型无线网络的未来,英特尔正在与AT&T、德国电信、SK电信和沃达丰合作,充分展示AI为vRAN带来的优势。在与运营商一起使用英特尔vRAN AI开发套件、全新vRAN处理器以及英特尔FlexRAN参考软件进行测试时,我们已经看到了众多优秀成果,包括提高能效、增强用户体验,以及满足客户服务水平协议(SLA)等。

与此同时,行业反馈亦十分鼓舞人心:

  • AT&T

AT&T的RAN技术副总裁Adam Loddeke表示:“能源效率是AT&T以及广大电信行业的高度优先事项,而AI有望显著提高能源效率。我们与英特尔的联合测试表明,当部署在集成vRAN Boost的20核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上时,FlexRAN分布式单元(DU)上具备AI辅助功能的CPU频率扩展可降低16%的服务器能耗,仅凭该技术即可显著节省成本,试想一下,在拥有10万台分布式单元服务器的网络中,每年节省的能源可高达450万美元。我们非常高兴能与英特尔在AI创新等方面进行合作,并计划将于2024年开始,部署集成vRAN Boost的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

  • 德国电信网络试验与集成实验室

德国电信网络试验与集成实验室副总裁兼接入分解项目首席架构师Petr Ledl表示:“我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在RAN中引入AI技术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但我们与英特尔的测试合作表明,x86计算平台上的AI与O-RAN(开放无线接入网)架构相结合,可有效改善蜂窝网络边缘的vO-DU波束选择。非常开心英特尔正在帮助共同推动这项基于通用处理器的新兴技术发展。”

  • SK电信

SK电信副总裁兼基础设施技术主管Takki Yu指出:“在与英特尔的合作中,我们已充分展示了如何使用基于英特尔x86架构的推理算法来进行更优的C-state电源管理,从而有效降低网络能耗。”

  • 沃达丰Open RAN

沃达丰Open RAN负责人Paco Martin表示:“通过优化软件以充分利用芯片设计的优势所在,对于实现较低的开放式RAN总体拥有成本至关重要。基于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内置的AI加速器,英特尔vRAN AI开发套件为开发用于硬件优化的软件提供了帮助。我们针对具备AI辅助功能的网络切片无线资源管理(NSRRM)进行了联合测试,其结果显示,与没有AI进行辅助相比,具备该辅助功能可帮助满足SLA、优化无线资源分配,并提高频谱效率。”

除了运营商之外,英特尔亦与广泛的vRAN生态合作伙伴展开合作,旨在进一步推动在RAN中引入AI技术,其中包括Aira、Capgemini、Deepsig、爱立信及爱立信与英特尔共同创建的技术中心(Ericsson-Intel Tech Hub)创新实验室、Mavenir、三星、Tech Mahindra等。

正如大家所见,开放式、虚拟化RAN的转型正在持续、稳步地推进中。与此同时,英特尔将继续提供新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以期不断提高通用vRAN硬件的性能、能效与价值。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7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开放式移动网络将推动并加速未来关键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和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也改变了地球上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随着无线数据需求的持续增长,移动连接和云技术在日益移动化的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爱立信近期发布的移动报告预测,到2029年,数据流量将增长三倍,达到每月403 EB1

如今,提升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主要动能包括更高水平的AI和自动化需求、意在脱碳的可持续运营、弹性供应链,以及在企业和行业应用中追求效率、生产力和更佳客户体验。为满足这些需求,移动运营商必须提供无处不在的高性能移动网络。这些网络必须能够提供差异化价值主张,围绕特定应用和用例中最重要的方面进行优化。例如,在活动中根据媒体广播公司的需求提供按需保质的服务(QoD),确保XR体验或自动驾驶汽车的低延迟,以及把位置信息用于物流或反欺诈应用。

高性能网络是数字化变革的基础

要将设想中的未来转变为现实,需要移动运营商为大量的企业和开发者提供无处不在、高性能、差异化的网络功能,使得他们可以在这些网络的强大功能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开发。通过融合云和传统的无线接入网(RAN)技术,移动运营商可以更好地进行优化,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能效。

当移动运营商通过API展示其网络的可编程性时,他们可以借助广泛的开发者和企业来加速创新和价值创造。这种加速将使移动运营商能够实现网络产品的差异化,并拓展出新的营收来源。它还将开启基于性能的商业模式,通过差异化的连接层,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价格,为用户提供恰当的性能,以满足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动态需求。采用可盈利、可持续、弹性的5G网络是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基础。

云原生和开放标准代表了网络的未来

借助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移动运营商可以开发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频谱资产,推动网络发展,以满足未来需求。通过采用基于开放标准的云和AI原生网络(如开放式RAN),移动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云基础设施固有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例如:

  • 支持动态资源分配,通过集中和虚拟化网络功能实时满足不同网络需求。

  • 在不改变物理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使网络容量能够适应需求——降低资本支出,最大限度地提高移动运营商频谱的价值。

  • 通过让移动运营商轻松采用和集成关键的新技术,来保持与竞争对手的同步,以及与客户的密切联系,为网络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 通过减少物理网络设备占地面积和提高能源效率,来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帮助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

  • 通过在最节能的地方处理从边缘到数据中心的数据,协调日益复杂的5G和接下来的6G网络性能。

  • 支持从增强现实到机器人的多个物理系统的可靠、安全的连接和控制。

作为通用云计算和电信领域的市场领导者,英特尔和爱立信正携手合作,实现开放式架构的产业化。云原生开放式网络实现了在最节能的地方处理从边缘到云的数据。反过来,这也对网络、设备、边缘和云之间进行了优化,使应用程序和服务能够使用网络功能。

凭借在云计算和网络解决方案领域的深厚专业积累,英特尔和爱立信携手为5G6G基础设施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双方的合作包括,联合研究全新AI原生功能,建立爱立信-英特尔联合实验室,在这里,双方将共同努力,提高能源效率,提升网络性能,并缩短上市时间。英特尔和爱立信的合作已使移动运营商从中获益,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爱立信Cloud RAN 解决方案,它搭载了集成英特尔® vRAN Boost的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并采用了英特尔®以太网产品。在核心网方面,双方还基于最新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优化爱立信的双模5G核心网软件,以实现高性能和高能效。此外,正如之前宣布的那样,英特尔和爱立信之间的战略合作还涵盖了爱立信的5G系统级芯片(SoC),它采用Intel 18A制程工艺和制造技术,适用于未来5G网络。

英特尔和爱立信也在推动制定支持互操作性和通用行业基准的全球标准。此外,我们还在3GPPIETFLinux基金会和O-RAN联盟等组织层面做出了积极的、持续的贡献。

AI和网络自动化为移动运营商及客户带来价值

专为满足电信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而创建的AI赋能功能和解决方案的诞生,正在产生令人振奋的新机遇。开放、灵活的AI模型将简化最复杂的多供应商和多技术网络,并让移动运营商能够:

  • AI集成到RAN中,以优化网络性能、能效和用户体验。这种集成将使移动运营商能够凭借实时的预测分析,来实现更有效的网络编排。

  • 在移动网络边缘或附近部署AI应用程序,为关键的低延迟任务处理数据,如自动驾驶汽车导航和智慧制造系统,这两者都需要快速响应的决策。

作为通用云、电信和AI加速技术的市场领导者,爱立信和英特尔在未来的网络方面有着共同愿景,并且都致力于推进创新的发展。移动网络将推动并加速未来关键领域的数字化转型:AI和自动化、可持续性、脱碳、弹性供应链、工业和行业生产力,并帮助企业提供更佳客户体验。我们相信,下一个电信时代将建立在基于云原生和AI原生的开放网络之上,移动运营商将会看到收入和盈利能力的大幅增长。

说明:

1. 爱立信移动报告。爱立信,202311月。

英特尔不控制或审核第三方数据。在评估数据准确性时,请参考其他信息源。

实际成本和结果可能不同。

英特尔技术可能需要支持的硬件、软件或服务激活。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87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