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以“无光,不AI:全光网加速AI普惠千行万业”为主题的全光峰会成功举办。会上,华为介绍了全光网在全球行业数智化应用的相关进展,并重磅发布了F5G-A(F5G Advanced)系列新品以及全球十大F5G-A全光网样板点。

华为光产品线副总裁金志国在会上指出,全光网作为AI普惠的关键要素之一,已帮助全球2000多家企业实现AI应用落地。众多实践表明,全光网是AI普及的最佳选择,正快速从数据中心互联,延伸至行业通信网、园区网络和感知终端,实现以光强算、以光促算、以光惠算、以光赋算,让AI普惠千行万业。

1.jpg

华为光产品线副总裁金志国

聚焦关键场景,F5G-A创新方案全面升级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华为发布边缘智算板,联合伙伴开发智能融合终端,实现对分布式光伏功率、台区负荷的实时感知与精准预测,助力低压配电网向“自感知、自决策、自优化”演进,推动“以光促算”在电力场景落地。

面向ISP家宽场景,华为秉承从从“一根纤”、到“一张网”、再到“一个智能家”的解决方案构建理念,推出AI抗干扰Wi-Fi 7 ONT, 实现家庭接入速率迈入万兆时代,稳定支撑AI应用高速访问。基于AI-FTTR,为ISP打造了2D转3D视频等功能,提供影院级3D体验,并支持语音交互、AI Agent部署等新功能,打造AI时代家庭智能中枢,抢占智慧家庭服务入口,实现“以光惠算”。

在教育、医疗、酒店等园区场景,华为全面升级F5G-A万兆全光园区解决方案,并推出系列新品:业界首款可商用对称50G PON光终端,将病理切片加载时间从2分钟压缩至10秒内,大幅提升AI病理检测效率;光AP支持无感漫游,将48个AP虚拟成1个AP,实现同频组网、无缝切换,保障移动查房、办公业务0中断;业界首款光感一体 Wi-Fi 7光AP,集成Wi-Fi 感知功能,实时判断客房入住状态及终端联接情况,联动实现灯光自动调节智慧节能、防“飞房”管理、防隐私泄露等功能。

在油气管线巡检场景,华为光纤感知管线巡检方案新增业界首个油气管线清管器自动跟踪检测功能。通过实时采集数据并结合AI算法分析,定位精度小于20米,帮助客户快速处理卡球问题,大幅提高清管效率,实现“以光赋算”。

十大F5G-A全光网样板点发布,树立全球数智化转型标杆

峰会期间,华为正式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五粮液、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武汉“城市一张网”、巴西GIGA+等F5G-A全球十大全光网样板点,覆盖政府、电力、交通、教育、医疗、制造、ISP、酒店等重点行业。通过真实业务场景,为全球各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可参考的“F5G-A全光网+AI”实践范本。

面向AI时代,华为将在光领域持续创新,携手客户和伙伴,加速发展全光网,让AI普惠千行万业。

2025年9月18-20日,第十届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及世博中心举办。本届大会以“跃升行业智能化”为主题,通过“战略全景-产业技术-生态发展”的三维视角,阐释华为全面智能化战略的最新举措,并发布全新的数智基础设施产品、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开发工具等。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华为全联接大会官网:www.huawei.com/cn/events/huaweiconnect

来源:华为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95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AI时代,星河AI网络智联新启航”峰会上,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裁王雷正式发布全面升级的AI-Centric星河AI网络解决方案,以AI智能设备、AI智能联接、AI智能大脑三层架构加速AI与网络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零丢包、高吞吐、确定性低时延、全场景零信任等丰富的场景化联接服务,实现以网兴智、以智赋网、以智护网,跃升行业智能化。

1.jpg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总裁王雷发表主题演讲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改变企业运营模式,同时也给网络联接带来三大挑战:算力高效释放、业务体验保障和未知威胁防护。华为星河AI网络解决方案以AI-Centric三层架构,全面赋能星河AI园区网络、星河AI广域网、星河AI数据中心网络以及星河AI网络安全四大解决方案,满足行业智能化带来的新需求。

2.jpg

星河AI网络新品发布

星河AI园区网络:将安全防护从数字世界延伸到物理世界,构建全域安全园区。华为去年推出的Wi-Fi密盾和防私接,有效解决空口和终端接入安全问题。面对偷拍隐患,华为带来业界首款防偷拍AP,可精准识别非法影像设备,全天保障商业机密与个人隐私;在高管办公室、研发实验室等关键区域,智能感知技术实现厘米级微动感知,精确检测空间内的人员存在,无死角守护空间安全。

星河AI数据中心网络:针对通算与智算提供智能化保障,充分释放算力。通算场景实现交换机与安全一体仿真,新业务上线从7天缩短至5分钟;单设备支持超20万业务流实时感知技术,任意故障秒级感知。智算场景,基于自研AI感知能力,训推共池调度引擎实现算卡训推角色敏捷切换,资源100%利用,推理性能提升10%。同时,华为推出独家四平面架构,两层组网满足十万卡,相比三层节省40%成本,构筑最佳AI算力底座。

星河AI广域网:构建高运力算网一体服务,让企业能随需使用算力。它提供企智专线智联版与安联版两种服务,通过星络无损算法与向量引擎技术,实现长距0丢包、算效损失低于5%,还能确保敏感数据不出园区。该方案可大幅降低企业初期投入,支持弹性扩缩容,保障数据安全与算力高效利用。

星河AI网络安全:以“AI对抗AI”为核心,构建全场景AI零信任安全底座。华为依托全球100多个云节点海量告警数据,训练出覆盖全场景的AI安全模型,未知威胁检出率达95%,业界领先。依托自研AI专用算力,将AI安全模型下沉到防火墙,结合Emulator变种病毒脱壳引擎,实时识别并阻断威胁。

此外,网络智能体NetMaster通过AI实现7×24小时无人值守运维,保障网络零中断与可靠连接。它能精准感知AP部署位置、环境干扰、终端体验等,一旦察觉弱覆盖、高干扰等典型Wi-Fi问题,就会在覆盖、干扰、负载等多个维度中求出最优处置方案并执行,实现80%无线故障自闭环自优化。

峰会上,华为重磅发布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及科大讯飞等行业顶尖客户的联合创新成果,以及深圳市供电局、深圳市云端学校、太平洋保险集团、新加坡圣陶沙智慧园区等全球行业标杆样板点,覆盖教育、电力、金融及大企业等领域,为推动全球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树立了标杆。

华为秉持“无智联不AI”理念,将持续创新并升级星河AI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与全球客户及伙伴共建AI-Centric网络,共筑智能化基石,共赢智能化新时代。

2025年9月18-20日,第十届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及世博中心举办。本届大会以“跃升行业智能化”为主题,通过“战略全景-产业技术-生态发展”的三维视角,阐释华为全面智能化战略的最新举措,并发布全新的数智基础设施产品、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开发工具等。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华为全联接大会官网:www.huawei.com/cn/events/huaweiconnect

来源:华为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9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5年9月18日,新思科技中国30周年暨2025新思科技开发者大会在上海西岸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大会汇聚了全球行业精英、技术专家、跨界嘉宾及合作伙伴,见证新思科技在华30年发展成果,共同讨论在智能系统新浪潮中,如何利用更多的数字工具,串联物理世界,再造工程设计范式,持续引领从芯片到系统技术浪潮。

从初心到未来 引领科技创新

在本届开发者大会上,新思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新思科技中国区董事长兼总裁葛群回望了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技术演进。他指出,三十多年前新思科技以代理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尽管当时集成电路尚在萌芽期,但高校的热情与需求让新思的EDA工具开始在学术界有所传播。1995年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并向清华大学捐赠了价值上百万美金的Design Compiler软件,1996年“909工程”正式实施,新思科技开启了与中国芯片产业共同成长的征程。

1.jpg

在2000年代,新思科技通过并购Avanti等公司并逐步整合关键技术,逐步确立了在EDA和IP领域的领导地位,也推动了中国本地团队的快速壮大。他本人也在这一阶段加入新思,亲历并深度参与了中国芯片科技从“跟随”到“突破”的蓬勃发展。

在演讲中,葛群指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技术的持续创新与人才的厚积薄发。”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他带领新思科技中国确立了“让明天更有新思”的愿景——通过技术创新与人才赋能,为未来注入新思维,激发新洞察,推动产业向更高维度跃升。2019年,葛群将原有的中国用户大会全面升级为“新思科技开发者大会”,旨在为中国芯片开发者打造一个技术交流、灵感激发的专业平台。

2.jpg

今年,在新思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盖思新(Sassine Ghazi)先生的带领下,新思科技成功收购Ansys,标志着公司从“芯片”迈向“系统”的战略转型。葛群表示,未来新思科技将继续通过技术整合与全球资源协同,为中国乃至全球科技产业持续注入新的活力。随后他盛情邀请盖思新先生继续分享“明天的新思”和“有新思的明天”。

从芯片到系统 引领AI智能体工程师重构工程范式

盖思新先生在主题演讲中,重点阐述了新思科技在 2025 年的战略转型与未来发展方向。他指出,2025 年是新思科技意义非凡的一年,通过完成对Ansys的收购,公司正式确立“从芯片到系统”工程解决方案全球领导者地位。

3.jpg

“这一转型是我们在智能系统新浪潮中实现引领的深思熟虑之举,我们将再一次主动塑造未来。”盖思新先生表示:“当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复杂智能系统成为创新主流时,单一领域的技术方案已难以满足需求。唯有打通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链条能力,才能为未来科技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4.png

他详细介绍了新思科技在三大关键领域的引领技术突破:系统级设计、芯片设计升级与AI智能体。这些突破正在重塑芯片工程设计的范式。

系统级别设计:通过整合模拟与芯片设计能力,实现电子、电气、热力、机械等跨域洞察,为智能系统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化方案。

芯片技术升级:依托领先的EDA解决方案与IP产品,结合多物理场分析技术,解决先进制程下的功耗、散热、电磁兼容等复杂问题,加速芯片开发周期。

AI智能体AgentEngineer™ 技术:新思科技率先将 AI 作为现代芯片设计的核心能力,并持续推动AI垂直应用于 EDA 全栈。

5.png

盖思新先生还勾勒出一个智能体系统的发展框架,类似于汽车行业从ADAS向完全自动驾驶的“L1-L5”演进路径。该框架描绘了从基础能力到具备高级决策与行动能力的自主多智能体系统的发展进程。

6.png

新思科技正与诸多行业领导者合作,开发具备差异化功能的智能体系统。随着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些系统将增强而非取代开发者,帮助研发团队管理设计复杂性、加速创新,并缓解开发者短缺的问题。

“工程的未来在于采用全面的、智能驱动的、从芯片到系统的创新方法。”盖思新先生总结道,“新思科技正处于这场‘重新设计工程’(Re-engineering Engineering)变革的前沿。我们相信,在未来,人类将构想智能系统,并与智能体协作完成设计,从而实现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精度与更优的质量。”

从探索到落地 凝聚创新共识

会上还展开了技术创新从探索到落地的高峰论坛。由知名科技博主老石主持,台积公司(中国)副总经理陈平、波音民机集团全球副总裁高思翔、灵巧智能CEO周晨、新思科技中国区副总经理姚尧参与了此次讨论。

7.jpg

知名科技博主老石认为,现在构建一个产品,不仅仅是一个芯片或者一个物理产品,而是一个横跨底层技术,从芯片到软件再到最终产品的一个复杂系统。通过系统级方案,虚实边界正在被打破。

对此波音民机集团全球副总裁高思翔表示认同,航空制造业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周期长达10-15年,投资通常至少上百亿美元。而包括数字孪生技术在内的技术创新无论在设计、验证还是测试等各个阶段,都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将会极大的改变航空领域的安全和成本。

台积公司(中国)副总经理陈平则表示,数字孪生和AI对台积电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台积电承担对AI的底层硬件的支持。另一面台积电通过AI和数字孪生来达到伙伴和客户的期待和要求,即最大限度地提高集成度、算力和能效比。

灵巧智能CEO周晨认为,给客户交付的时候,不是仅仅交付一个硬件,而是一整个系统。人类的知识、开发者的经验需要通过数字化方式反馈给系统,并将这些知识经验消化,这个系统才有可能越仿越真,越来越接近物理世界。

新思科技中国区副总经理姚尧指出,数字孪生正推动工程创新范式的根本转变。新思科技通过融合电子与多物理场仿真,为客户提供高保真系统级数字孪生能力,大幅降低开发成本、提升可靠性。未来,自主化、AI驱动的数字孪生将实现系统自我优化,而跨学科思维与系统视角将成为下一代开发者的核心能力。

百家合技术发行负责人周罕针对AI到游戏宇宙,分享了共享生态创新的方法论。他表示AI无处不在,从开源到节流,AI正在渗透游戏创作的每一个环节。越来越多的AI智能体正在有效赋能游戏行业。

12大技术论坛 勾勒“从芯片到系统”技术蓝图

本次会议还特别策划12大硬核技术论坛,涵盖Gen AI、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智能汽车、RISC-V、异构系统等前沿技术。现场近百位行业领袖和技术专家与开发者们分享这些领域的突破与探索。

这次大会不仅清晰勾勒出“从芯片到系统”的技术蓝图,更以开放的生态姿态,串联起全球创新力量。从人才培养的深耕细作,到跨域技术的融合突破,再到智能系统的未来构想,每一步探索都印证着“让明天更有新思”的初心。随着数字与物理世界的深度交织,工程设计的新范式正在加速成型,新思科技与万千开发者、合作伙伴必将为万物智能时代注入更澎湃的创新动能。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95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深化其合作,为风力发电实现稳定可靠的电力传输。英飞凌将为金风科技提供搭载.XT技术的XHP™ 2 1700 V IGBT5功率模块,提升金风科技GW 155-4.5 MW构网型风机的能源效率。英飞凌的功率模块凭借其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优势,确保风能系统长久运行。通过优化能源效率,这些模块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并提升金风科技风机的盈利能力。

配图1:金风科技风机.jpg

金风科技风机

构网型风机在电网中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与被动跟随电网运行的传统风机不同,构网技术使风电场能够模拟传统旋转发电机的稳定特性。通过使用电力电子技术,构网型风机可以生成稳定的频率并维持电网电压,即使在电网负载变化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高效运行。国际能源署(IEA)预测,至2029年末,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全球总发电量的近一半,其中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的占比将翻倍至30%[1]。因此构网技术将成为在发电波动情况下保障电力传输稳定可靠的关键。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集团副总裁兼供应链中心总经理叶吉强表示:构网型风机的出现,使得风电场从单纯的电力供应者转变为能源电网的稳定运行的核心支柱。我们期待进一步深化与英飞凌的长期合作,利用高效可靠的尖端技术,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发展。

英飞凌科技执行副总裁兼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首席营销官Dominik Bilo表示:与金风科技合作并支持其构网型风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英飞凌致力于加强全球能源系统和推动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的坚定承诺。英飞凌与金风科技携手,通过提升风力发电的可靠性和效率,共同推动低碳化进程。

英飞凌XHP™ 2 1700 V IGBT5功率模块采用.XT互连技术。该技术具有增强的线键合工艺、可靠的芯片附着能力以及高可靠性系统焊接优势。与传统连接技术相比,采用这项技术的功率模块能够在更高温度下支持更大的循环负载。XHP™ 2 1700 V IGBT5功率模块具有低杂散电感特性,适合做并联设计,可简化客户的开发流程,同时为平台升级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即使在风机内等严苛工作环境下仍能保持极长的使用寿命。这不仅显著降低了计划外停机的可能性,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升了风能的利用效率。目前全球每两台新安装的风机中,就有一台使用英飞凌产品。

配图2:lowres-GIP_IGBT_XHP2_Cu.jpg

lowres-GIP_IGBT_XHP2_Cu

2007年以来,英飞凌与金风科技一直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更紧凑、更可靠且更适配电网的风机转换器研发的发展。英飞凌已为金风科技提供了第五代PrimePACK™ IGBT模块。凭借高功率密度和循环性能优势,这些解决方案不仅使金风科技6 MW全功率风机能够满足全球对可靠性、能效及安全性的严苛标准,同时还显著降低了风机的运维成本。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060名员工(截至20249月底),在2024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50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www.infineon.com/about/pres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1] 来源:国际能源署(2024年),2024年可再生能源报告》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9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优化设计,支持30毫米传感器,成像速度更快、视场更宽、更可靠

1.jpg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2025年9月15日——埃赛力达(Excelitas®)作为先进生命科学技术的供应商,致力于为全球生命科学、先进工业、新一代半导体及航空电子领域的市场领导者提供对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创新解决方案。近期,该公司正式推出升级版 Optem 10X M Plan Apo 宽视场显微镜物镜

全新升级版的10X M Plan Apo宽视场物镜专为精密光学检测而设计,可在宽广的视场范围内提供均匀的成像质量,并支持更大尺寸的30 mm图像传感器。该物镜采用 0.28 数值孔径设计,可在保持 34 mm 充足工作距离的同时实现低至 1 µm 的分辨率。其优化的平场设计可以在从中心到边缘的整个视场范围内提供卓越均匀的分辨率与对比度,避免了标准24 mm优化光学元件常见的边缘模糊现象。

10X M Plan Apo 宽视场物镜采用行业标准的 95 mm 共焦距和无限远校正设计,可轻松集成至现有系统中,包括Optem FUSION微检测平台,因此提高了检测通量,确保了图像质量一致性,并为半导体后端工艺、电子检测以及先进科研应用提供可靠的成像性能。

“10X M Plan Apo宽视场物镜满足了用户对更大视场成像且保持高质量结果日益增长的需求,”埃赛力达产品经理Michael Bulk表示,“客户现在能在关键检测和计量任务中获得更精确、可重复的结果。”

关于Optem 10X M Plan Apo宽视场显微镜物镜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excelitas.com/product/optem-long-working-distance-objectives.

关于埃赛力达科技有限公司

埃赛力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的致力于改变人们生活的先进技术供应商,为生命科学、先进工业、下一代半导体、航空航天和国防终端市场的全球知名品牌提供服务。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作为光子技术设计、研发和制造的重要合作伙伴,埃赛力达为全球客户提供传感、检测、成像、光学和特殊照明领域的前沿创新解决方案。 可关注埃赛力达微信公众号:ExcelitasOfficial,或访问公司网站www.excelitas.com了解更多信息。

围观 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94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摘要:安谋科技Arm China借助Arm®架构在AI计算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持续助力中国智能计算生态的发展。

当下,全球AI产业从技术竞争加速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中国作为全球AI应用的重要试验场,正持续推动边缘侧智能化场景的落地。

1.png

安谋科技Arm China CEO陈锋出席Arm Unlocked 2025大会

安谋科技CEO陈锋在近日举办的Arm Unlocked 2025大会上指出,AI加速渗透至千行百业,带动芯片算力需求迅猛增长,并推动芯片架构从通用计算走向异构计算。安谋科技积极顺应这一浪潮,始终以客户与市场为导向,并借助Arm®架构在AI计算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持续助力中国智能计算生态的发展”。

作为全球唯一支撑万亿级生态的计算架构,Arm®技术凭借高能效、低功耗等核心优势,正从移动计算领域加速拓展至PC、物联网、智能汽车及数据中心等多元化场景。Armv9边缘AI计算平台、创新的Kleidi AI软件库、革新移动端AI图形性能的Arm神经技术,以及全新Arm Lumex™计算子系统平台等,都能够持续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助力合作伙伴更快将AI设备推向市场,从而推动最广泛的端侧智能设备和基础设施实现创“芯”升级。

目前,安谋科技已推出高性能异构计算解决方案,将自研NPUSPUCPU及多媒体系列等IP产品与Arm通用计算单元深度融合,全面支持多场景AI应用落地;同时,公司即将推出面向AI端侧应用的新一代“周易”NPU,可同步支持CNNTransformer架构,显著提升算力、能效与灵活性,并适配多种主流大模型;不仅如此,公司还将从IP层面持续完善端到端AI解决方案,提升IP智能处理能力,赋能多样化AI模型的大规模部署。

陈锋表示,安谋科技将始终发挥“桥梁”作用,紧密连接中国市场与Arm全球生态。一方面“正向引进”Arm前沿技术与解决方案,与全球标准接轨,助力芯片企业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反向输出”中国市场的创新实践,推动本土创新融入全球生态体系,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双向赋能。

安谋科技正持续释放生态赋能价值。目前,安谋科技在国内授权客户已超440家,累计芯片出货量突破425亿颗,采用安谋科技自研产品的本土客户已超230家。

安谋科技Arm China

安谋科技Arm China是国内领先的芯片IP设计与服务提供商。作为一家独立运营的合资企业,公司立足本土创新,坚持以自研业务技术创新与Arm技术授权相配合,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丰富的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赋能中国智能计算“芯”生态。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94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中国版接口采用适合中国客户需求的外形尺寸,在保持全球规范的同时,体现了本地设计需求

  • HSAutoLink C 系统兼具创新和出色性能,荣获中国行业权威奖项

全球电子行业巨头和互联创新领军企业Molex莫仕公司宣布,其 HSAutoLink C 系列产品荣获中国一项享有盛誉的行业奖项*。该系列产品包括USCAR接口和中国市场接口,可帮助汽车制造商应对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 将更多功能集成到更小、更可靠的模块中。

MOL546. Molex HSAutoLInk C_Elecfans Award.jpg

MOL546. Molex HSAutoLInk C Interconnect System.jpg

Molex莫仕中国汽车部门高级销售总监杜林 (Jock Du) 表示:“随着汽车对功能的需求日益提升,从先进的信息娱乐和诊断功能到无缝的消费设备集成,中国的设计师和工程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在日益紧凑的 PCB 空间内整合高速数据传输和更高的功率输出。同时,组件必须在严苛的汽车环境中保持完美性能。HSAutoLink C 系统通过将多种功能集成到一个紧凑的连接器中,解决了这一挑战。该设计缩小了封装尺寸,降低了系统总成本,并提高了灵活性,同时提供了安全的高速数据和强大的功率性能。最终,我们打造了一个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帮助中国制造商满怀信心地集成下一代信息娱乐和消费应用。”

HSAutoLink C 互连系统采用 24 针设计,将多种线缆布线方案集成到一个紧凑外壳内,如此高密度设计能确保在优化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实现卓越功能性。可提供高达 40Gbps 的高速数据传输率和 240W 的功率传输,支持包括 USB、LVDS 和以太网的多种协议。

HSAutoLink C 连接器采用 USCAR Type C 接口,提供密封和非密封两种选项。连接器位置保证 (CPA) 有助于确保在高湿度、强振动的严苛汽车运行环境中的可靠性,而多电缆出线和压力释放角度则有助于简化模块设计。

秉承 Molex 莫仕长期以来在中国本地化战略的承诺,这款屡获殊荣的产品提供全球版和本地版两种版本。中国市场版本在外形尺寸上略有修改,体现了 Molex莫仕本地设计团队的专业技术。他们确保全球指定产品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和相关性,并且符合中国汽车生态系统快速发展的需求。

HSAutoLink C 互连系统与中国工程师直接相关的主要特性和规格包括:

可在恶劣的汽车运行环境中使用
该系列提供密封式连接器,可在潮湿环境中使用,同时配备CPA,通过压力锁紧确保连接器在冲击或振动环境下的可靠连接。

提供可靠的高速数据连接
连接器支持高达 40Gbps 的数据传输率,采用全屏蔽设计以提升信号完整性并降低干扰。

减少封装尺寸和 PCB 上的占用空间
高密度 24 针设计确保外形小巧紧凑,为设计带来自由度,可将多个应用整合到板上的紧凑空间中。

提供供电和数据混合传输
高达 240W 的功率与高速数据传输且外形尺寸相同,支持一系列高级应用。

提高设计灵活性
连接器提供多种电缆配置、灵活公/母端配置和引脚分配选项,可简化设计工作,满足特定的 PCB 设计要求。

杜林表示:“此次获奖进一步肯定了我们在中国本土化发展战略的实力。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而且在新能源汽车 (NEV) 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等领域引领着全球创新。这项殊荣表明,深化我们在中国的业务能力并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有助于加速这一转型。”

近期在上海的业务扩张以及对成都专业设备的持续投资,反映了 Molex 莫仕致力于贴近中国客户、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承诺。Molex 莫仕的专业技术团队正在开发针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定制解决方案,而全球工程和生产资源则可以确保其方案同时满足国际标准。这种本地化全球化的模式使 Molex 莫仕能够支持中国汽车制造商推动下一代汽车连接和性能的发展。

*2025 Elecfans半导体市场创新表现奖

关于Molex莫仕

Molex莫仕是全球电子行业的领导者,致力于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连接更加紧密。Molex莫仕的业务遍及超过38个国家/地区,为汽车、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医疗保健、5G、云计算和消费类设备等行业提供革命性创新技术。凭借值得信赖的客户和行业关系、无与伦比的工程专业知识以及产品的高品质和高可靠性,Molex莫仕实现了Creating Connections for Life(为生活创建连接)的无限潜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molex.com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94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清华(经管)-日产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于916日在北京发布《V2G产业调查及车联网发展方向研究》*与《Z世代中国消费者:社交媒体沟通与购买行为分析》两项联合研究成果,并举办“首届清华-日产汽车产业论坛-AI赋能汽车产业变革”,旨在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智慧,共同探讨AI如何驱动汽车产品形态、商业模式及能源生态的系统性变革。

1、“首届清华-日产汽车产业论坛-AI赋能汽车产业变革”在清华大学召开.jpg

“首届清华-日产汽车产业论坛-AI赋能汽车产业变革”在清华大学召开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生态。从智能制造到智能驾驶,从车联网到虚拟生态,AI不仅驱动着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在重构全球整个交通系统的能源结构、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强跨学科、跨国界的协同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2、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致辞.jpg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致辞

202312月,日产汽车与清华大学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20244月,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式联合成立了清华(经管)-日产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双方针对两大项目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包括,(1)针对Z世代人群的有效媒体触达方式和中国Z世代人群的购买行为的研究;(2)针对电动汽车(EV)生态系统的商业模式开发的研究。

日产汽车与清华大学凭借双方扎实的合作基础与共同的努力,在此次论坛期间发布了《V2G产业调查及车联网发展方向研究》与《Z世代中国消费者:社交媒体沟通与购买行为分析》两项联合研究成果。其中,《V2G产业调查及车联网发展方向研究》白皮书通过“是什么-为什么-现状如何-未来方向”的逻辑主线,系统梳理V2G技术全貌,为政策制定者、行业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清晰的发展视图。《Z世代中国消费者:社交媒体沟通与购买行为分析》则囊括了目前最大规模的中国Z世代消费者社交媒体沟通与购买行为分析调研。根据研究Z世代消费者的社交媒体使用、购物行为和汽车相关态度,企业可以制定更有效的媒介策略。此外,根据消费者性别、职业和所在城市对消费行为的一系列影响,企业可以为目标客户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3、清华(经管)-日产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研究成果发布.jpg

清华(经管)-日产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研究成果发布

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在论坛致辞环节表示:“日产汽车始终坚持‘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战略,加强本地研发和生产,推动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增长,拓展新技术合作伙伴的生态圈,同时加速出海业务的推进。日产汽车的战略实现既源自中国市场的活力,也离不开清华大学的长期大力支持。我们期待与清华大学以及更多的伙伴一起,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的动力,共同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致辞.jpg

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致辞

论坛嘉宾进行了以《产、学、研协同创新瓶颈与突破》为主题的圆桌讨论,马智欣表示:“从N7车型开始,我们改变了日产汽车在华策略,核心主要在于四点:一是充分听取中国客户声音,N7上市前一年开展了30余次调研;二是充分授权本地研发团队主导车型开发,保证产品的快速落地与调整;三是坚守日产汽车全球品质;四是严格保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5、《产、学、研协同创新瓶颈与突破》圆桌讨论.jpg

《产、学、研协同创新瓶颈与突破》圆桌讨论

论坛进行过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日产汽车公司执行高管、综合研究所所长土井三浩,百度智能云副总裁、百度智能云汽车业务部总经理高果荣分别进行了题为《AI驱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人工智能对车辆开发全流程的变革》、《云智一体,构筑智能汽车的创新底座》的主旨演讲。

6、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

7、日产汽车公司执行高管、综合研究所所长土井三浩.jpg

日产汽车公司执行高管、综合研究所所长土井三浩

8、百度智能云副总裁、百度智能云汽车业务部总经理高果荣.jpg

百度智能云副总裁、百度智能云汽车业务部总经理高果荣

随着在电驱化与智能化转型道路上的步伐愈发坚实,未来,日产汽车将与清华大学以及更多的产业、技术伙伴一道深化合作,把协同创新的力量与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的强大引擎,共同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V2GVehicle-to-Grids,车辆到电网

日产汽车在中国

日产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始于1973年,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日产汽车深度参与、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并为之做出贡献,同时,将日产品牌的激情与创新带到了中国市场。2024年,日产汽车以全新品牌主张“尽兴由NI”焕新启航,2025年,日产汽车将继续践行“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承诺,以定制化的市场战略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日产汽车在华全资子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一起管理在华投资业务,包括设计、研发、出行服务及零部件出口等。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日产汽车与东风汽车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含三大业务板块: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负责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的乘用车业务。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负责日产、东风双品牌的轻型商用车业务。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汽车装备和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等业务。

更多关于日产汽车在中国的新闻信息,欢迎浏览日产中国官方网站及微博、微信:

www.nissan.com.cn

www.weibo.com/chinanissan

关于日产汽车

日产汽车自1933年成立以来,秉持“推动创新,丰富人们的生活”的企业宗旨和“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勇于挑战未知的可能,以创新技术和卓越品质引领行业发展,丰富人们的生活。2021年,日产汽车发布了“日产汽车2030愿景”,赋能未来移动出行。2024年,日产汽车以“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见证变革,驶向未来。

关于日产汽车的产品、服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信息,欢迎浏览日产汽车新闻网站nissan-global.com,或关注日产汽车的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LinkedIn账号获取更多资讯,访问YouTube观看最新视频。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94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从初创企业到 AI 驱动传感器系统的全球领导者

  • 年出货超 10 亿颗智能传感器——2030 年愿景为累计突破 100 亿颗

  • AI 赋能传感器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耳机及智能家居的可行动信号

一切始于一个大胆的构想与一枚微型芯片。2005 年,Bosch Sensortec 由一支拥有深厚技术背景的小型团队创立,怀揣着让 MEMS 传感器在消费电子领域成为‘微处理器般核心存在’的雄心。“我们并非起步于行业之巅。”Bosch Sensortec 首席执行官 Stefan Finkbeiner 坦言,“当智能手机开始改变世界时,我们虽拥有深厚技术积淀,却仍需理解快速变化的消费市场动态。回望二十年发展历程,真正让我们脱颖而出的是与客户的紧密合作。通过共同探索,我们将原始传感器技术转化为切实的应用价值。”

Bosch Sensortec HQ_Rt54_Kusterdingen_1.jpg

自创立以来,Bosch Sensortec 不仅在规模上持续扩张,更实现了视野的跨越。过去二十年间,公司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工程师、开发者和创新者,构建了以信任、坚持与好奇心为基石的企业文化。在展望未来之际,团队亦驻足回望走过的峥嵘历程。

如今团队遍布全球 17 个分部,汇聚 50 多个国家/地区的专家,与初创时期仅数名工程师共聚一室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初创阶段已成过往,但创新实验精神始终延续。“我仍记得早期团队成员在会议室体验手机游戏的情景——只为探究陀螺仪如何提升用户体验。”Finkbeiner 回忆道。

基于这种实践精神,公司已发展成为集成 MEMS 技术、嵌入式软件与边缘 AI 的智能传感系统供应商,其技术深度融入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及智能耳机等日常产品核心。

当下互联设备需要的不仅是原始数据,更要求情境感知与高能效智能。Bosch Sensortec 通过搭载 AI 的传感器实现芯片级数据处理,在保障隐私、延长电池续航的同时,支持手势控制、室内导航及活动识别等无缝功能。

展望未来,公司始终不忘初心。“初创期的成员至今仍在共同奋斗。”Finkbeiner 补充道,“他们让我们铭记起点,在创新征程中保持务实精神。”

微型化始终是 Bosch Sensortec 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二十年前我们的首款 MEMS 加速度计封装体积是当今超紧凑传感器的 15 倍。如今这些传感器仅略大于沙粒,几乎肉眼难辨。这种惊人的微型化技术使 Bosch Sensortec 能够将智能技术。”Finkbeiner 表示。

实现这一微型化成就的背后,是系统集成领域的深层工程创新——通过硅通孔和埋入式键合等尖端封装工艺,将 MEMS 与 ASIC 层实现三维集成。这不仅缩小了传感器尺寸,更实现了芯片端 AI 运算。

这为真无线耳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空间受限的场景开辟了全新机遇。开发者无需重新设计硬件,通过软件更新即可调整功能,显著加速产品上市进程并扩展应用场景。

2024 年,Bosch Sensortec 单年 MEMS 传感器出货量已突破 10 亿颗。到 2027 年,其产品组合中 90% 将具备传感器端智能功能。公司的长期目标是到 2030 年累计交付超过 100 亿颗智能传感器。

根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 Yole Group 数据,博世已连续四年稳居 MEMS 传感器全球市场榜首,这一成就源于深厚的客户合作关系、协同工程平台战略以及对持续创新的投入。

“创新是我们的立身之本。”Finkbeiner 强调,“从硅材料到系统解决方案,我们正在塑造未来互联与可持续技术的传感器解决方案。”

走过二十年历程,Bosch Sensortec 的创新之旅才刚刚启程。其未来建立在坚实根基之上:协作文化、工程卓越性,以及"宏大变革往往始于微小创新"的共同信念。

行业视角:Yole Group  Bosch Sensortec 发展历程
Bosch Sensortec 对 MEMS 行业的影响获得了长期行业观察者的认可。Yole Group 总裁兼创始人 Jean-Christophe Eloy 表示:

“正如 Yole Group 畅销报告《MEMS 行业现状》所强调,Bosch Sensortec 一直是 MEMS 行业的主要推动力量。该公司已从具有强大技术愿景的初创企业,发展成为消费电子智能传感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我们相信,Bosch Sensortec 将继续保持深远影响,并在未来的智能互联设备浪潮中发挥关键作用。”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93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9月17日,英特尔联合微软、京东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英特尔® 酷睿 Ultra产品‘开学季’体验会”,旨在将搭载酷睿Ultra处理器的 AI PC 带进校园,为广大学生和准职场人士带来PC体验的全新升级,助力他们成就“Ultra”的每一种可能。现场,华硕、戴尔、联想/ThinkPad、惠普、机械革命等品牌集中展示了搭载酷睿Ultra处理器的Windows 11 AI+ PC,向师生朋友们生动呈现了其强劲的AI算力。同时,现场还首次预览了英特尔与百度、腾讯开发的文小言和QQ音乐的AI应用体验。这些应用通过本地AI算力,实现AI深度对话及AI音乐创作等功能,加速AI体验惠及学生群体。此外,英特尔在京东还推出一系列AI电脑开学季优惠活动。

1.jpg

英特尔中国客户端消费业务总经理程淼发表演讲

英特尔中国客户端消费业务总经理程淼表示:“AI时代,硬件是技术底座,软件是创新灵魂,人才则是驱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正致力于通过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AI PC,将智能科技与实践带入校园。这不仅让学生群体成为AI的体验者,更助力他们成为未来的创造者,从而促进技术、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我们期望用AI照亮学生的学业与职业发展之路,并以科技之力,让智能生活触手可及。”

微软亚太区新兴市场消费类Windows 产品市场总监杨滢表示:“硬件的进步正在让 AI 的潜能不断释放,而在软件层面,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AI 真正成为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助手。今年是 Windows 11 AI+ PC 上市一周年,AI PC的速度、续航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提升。未来,微软会继续携手英特尔和京东,丰富AI PC的产品和服务,让 AI成为大家学习、生活乃至未来职业发展的助推器。”

酷睿Ultra赋能,本地大模型应用百花齐放

英特尔坚持以用户体验出发,在现场展示了众多主流AI PC应用,为学生党和准职场人士带来智慧体验。

本次活动上首次展示了英特尔与百度共同开发的百度文小言最新版本,在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AI PC上,用户可根据系统推荐选择合适的本地大语言模型版本,并实现快速下载与部署。得益于酷睿Ultra处理器强大的本地AI计算能力,即使在断网或弱网环境下,文小言依然能够实现知识检索、文档写作、中英互译、文档摘要等强大AI功能。同时,在处理个人隐私或企业敏感信息时,所有AI操作均在AI PC本地完成,保证数据安全。

2.png

文小言(预览版)AI体验演示(图中内容由AI自动生成,仅作功能演示)

英特尔还与腾讯开发了全新QQ音乐的AI体验,依托英特尔酷睿Ultra 处理器强大算力与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重磅预览了 “AI 作歌”功能。无需专业乐理,无需复杂操作,为 PC 用户打造专属“移动音乐工作室”,用 “灵感 + AI”的力量实现一键快速生成风格契合的完整歌曲,让抽象感受即刻具象成可聆听的旋律,人人都能成为音乐创作人。

3.jpg

QQ音乐(预览版)AI体验演示(图中内容由AI自动生成,仅作功能演示)

新智慧游戏带来的游戏技巧助手,能够帮助玩家用AI实现游戏技巧训练,快速掌握进阶技巧战术水平。该助手充分发挥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XPU架构算力,实现游戏内动态画面的实时捕捉以及特征识别,对游戏画面中英雄角色、地图位置以及视角画面等逐一识别,还能做到捕鱼游戏本身运行抢占资源,保障游戏性能。该助手还被预装在“AI高静游戏本”中,为电竞爱好者提供更高能、安静的智慧游戏体验。

针对初级AI开发者,现场展示了CodeGeeX 开发套件方案。该方案得益于英特尔XPU 架构+OpenVINO+IPEX 框架的加持,能够对国内大模型的本地运行以及应用开发进行硬件加速,为初学大模型的应用开发者以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校、职校学生,带来一键部署“轻松安装”、本地部署实践“学与练”、对主流编程语言工具做生成补全、自动注释、代码翻译和智能问答的“高效好用”等实际应用体验。

酷睿Ultra + 微软,AI PC成学生的“第二大脑”

除了基于本地大模型的应用体验,英特尔还推动更多AI技术普惠进校园,让AI PC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实习工作中,成为学生的“第二大脑”。Windows 11 AI+ PC已上市一周年,AI PC在过去一年中从速度、续航、AI等方面突飞猛进。基于酷睿Ultra处理器的Windows 11 AI+ PC能文能武,既能够帮助文科生用AI辅助写作、梳理文档、获取灵感,也能够帮助理工科学生掌握编程、算法能力,用AI建模、梳理资料、数据分析。Windows中的“回顾”(预览版)功能可快速回到之前的学习进度,“单击即执行”能简化复杂操作,增强的 Windows 搜索能更快找到所需资料,实时字幕支持27种语言实时转为简体中文。这些功能都能显著提升写论文、查资料、整理作业的效率。

4.jpg

在现场,华硕、戴尔、联想/ThinkPad、惠普、机械革命分别展示、介绍了新款AI PC性能实力。

不仅如此,活动现场还展示了英特尔最新推出的“AI高静游戏本”品类,其针对同时需要高性能、静音便携和AI智能的学生用户,从清凉舒适、静音体验、无损性能、自动适配、超强续航和AI智能这六大维度出发,综合满足用户的PC体验,让学习娱乐全兼顾、高能静音体验佳、AI助攻更高效!

选酷睿Ultra,“Ultra”每一种可能

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让AI PC走进校园,为学习和准入职场增添更多AI“大智慧”,竭尽全力让每一种可能成为现实。目前,“英特尔AI电脑开学季”在京东平台火热进行中!专属学生价、领券至高立减2000元、四年保修、以旧换新及低至6折等多重惊喜叠加!新学期,新装备,新起点!即刻登录京东搜索 “英特尔酷睿 Ultra”,查看更多品牌的PC,挑选你的专属开学生产力工具,新学期的学习和实习旅程中,让酷睿与AI常相伴!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93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