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MD 今日宣布推出 EPYC™(霄龙)嵌入式 4005 系列处理器,专为满足对实时计算性能和成本效率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设计,同时还优化了系统成本并延长了网络安全设备和入门级工业边缘服务器的部署生命周期。

1.jpg

AMD EPYC 嵌入式 4005 系列处理器基于业经验证的 AMD 服务器技术构建,其所设计的功能特性可满足对低时延、高效设计、长寿命和经济实惠性的独特应用需求。这款可扩展处理器系列能提供领先的每瓦性能、先进的安全与连接功能、具备大容量三级( L3 )缓存的高频核心,以及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

高性能 AMD “Zen 5” x86 架构在紧凑的 4 纳米芯粒( chiplet )设计中集成了至多 16 核心与 32 线程。该处理器经过量身定制,可最大程度提升多线程性能并简化软件开发,从而实现更快速的产品上市进程。

该处理器具备高时钟速度和至高 128 MB 的三级缓存,可实现闪电般的数据管理,同时还针对网络数据包处理和工业实时控制系统等时延敏感型任务进行了性能优化。其还支持 AVX-512 指令集,具有 512b 数据路径,可优化 AI 推理工作负载的效率与性能。65W 至 170W 的可配置热设计功耗( TDP )范围,使客户能够根据其特定的嵌入式用例(例如下一代防火墙( NGFW ))平衡性能和效率。

为嵌入式客户提供长期价值

嵌入式解决方案需要的不仅仅是性能——它们还需要长寿命、稳定性和弹性。EPYC 嵌入式 4005 系列处理器提供 7 年的计划制造供货期,以确保供应稳定,其内置的 RA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功能,例如 DRAM ECC 位、片上 ECC/奇偶校验位和 PCIe 错误检测,可最大限度提升运行时性能。

易于集成对于嵌入式部署也至关重要,EPYC 嵌入式 4005 采用在多代 EPYC 中均使用的、同样的 AM5 插槽。这种一致性可简化板载设计和系统开发、达成整个 AMD 嵌入式生态系统的可扩展性,进而降低工程复杂性,同时还能确保持续的 x86 软件兼容性,实现更快速的产品上市和更简单的长期维护。该处理器令开发人员能够轻松升级其现有解决方案,从而助力他们打造面向未来的设计。

先进的安全性与连接性

EPYC 嵌入式 4005 处理器具备下一代边缘应用所需的连接性和带宽,包括:

  • 支持 5600 MT/s 的 DDR5 内存,具有 128 位宽度和边带 ECC,可确保高吞吐量及可靠性。

  • 支持 PCIe® Gen 5,拥有 28 个通道和 11 个根端口,使设计人员能够轻松集成高速网络、存储和加速卡。

  • 内置的 AMD Infinity Guard 安全功能可助力保护敏感数据免受当今复杂的攻击并避免停机。

随着 EPYC 嵌入式 4005 系列的推出,AMD 正拓展其对嵌入式市场的承诺。客户将获得一个集领先性能、强大连接、易于集成和长期支持于一体的平台——从而助其更快地创新、简化升级并充满信心地进行部署。

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s://www.amd.com/en/products/embedded/epyc/4005-series.html

围观 1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9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点燃创作热情。凭借 14 英寸大屏、轻巧设计和灵敏的压感笔性能,新款 Wacom One 14 让你轻松开启创意之旅。

Wacom 今日宣布推出 Wacom One 14 万与®笔感式数位屏(DTC141),这是 Wacom One 万与®系列全新数位屏产品作为迈向数字创作领域的理想第一步,Wacom One 14 可轻松连接 Windows 或 macOS 设备,为初学者提供易用、可靠与高性价比的创作体验。它非常适合新锐艺术家、兴趣爱好者和视觉思维者进行绘画、素描、修图、批注,或是探索全新的创作可能性。

Easy Start to Digital Creativity — Wacom Introduces the New Wacom One 14 Pen Display

Easy Start to Digital Creativity — Wacom Introduces the New Wacom One 14 Pen Display

轻松开启数字创作之旅

Wacom One 14 配备 14 英寸全高清 IPS 液晶屏幕,外屏采用防眩光玻璃,并覆上防指纹涂层,有效减少环境光干扰及屏幕反光,让创作者专注于创作。全贴合屏幕技术进一步降低视差,带来自然流畅的纸感绘画体验。更大的屏幕为初学者提供充足的绘画、素描和插画空间,同时保持紧凑轻便,仅重 750 克,便于携带或安装。屏幕同时具备可靠的色彩表现,再现艺术创作、修图以及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原本色彩。

Wacom 的压感笔技术凝聚了 40 余年的专业积淀,凭借低延迟与自然倾斜识别性能,带来舒适可靠的用笔体验,让首次尝试数字创作的用户从落笔之初便可享受如纸上作画般的自然体验。随附的 Wacom One 标准压感笔无需电池,轻巧易握,并配可自定义功能笔侧按键同时,Wacom One 14 兼容 Staedtler 施德楼 LAMY 凌美 Dr. Grip 等知名品牌的文具造型电磁压感笔,用户提供适合自己握感与风格的笔具选择

简单的一线直连

如果电脑支持 DisplayPort 交替模式或 Thunderbolt 雷电 3 或更高版本,Wacom One 14 便可通过仅一根 USB-C 连接线实现供电、视频与数据传输,安装渐变即插即用,让用户能够快速投入创作。如果电脑无 USB-C 端口或 USB-C 端口不支持上述标准,则需使用适用的转换器实现 HDMI 与 USB-A 的组合连接并外接电源适配器。Wacom One 14 可无缝兼容 Windows 10 及更高版本、macOS 13 及更高版本,以及海外市场的 Chromebook 设备。

点燃用户的创造力

Wacom One 14 随附多款创意应用,让用户开箱即刻体验创作乐趣。Magma 和 Concepts 两款软件全面支持绘画创作需求。Passpartout 2 更能带来有趣的互动式艺术体验。福昕 PDF 编辑器可支持学习、工作和日常任务。这些工具相辅相成,让创作新手与艺术爱好者从入门之日起便能自由地探索创作潜能。

"Wacom One 14 专为初次接触数字绘画和绘图的人士而设计",Wacom 创意体验部高级副总裁矢野幸治(Koji Yano)表示,"通过将更大屏幕和值得信赖的压感笔技术相结合,并保持简单易用使创作新人可轻松上手,我们希望让用户从第一天起就能充满信心地享受创作乐趣。"

发售信息

Wacom One 14 笔感式数位屏(DTC141)自即日起于 Wacom 官方商城、天猫旗舰店及授权经销商上市销售。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wacom.com/products/pen-displays/wacom-one

关于 Wacom

Wacom 是全球数字压感笔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为书写与绘画提供直观易用的创作工具。我们的产品赢得了从工作室、学校到医疗保健行业等众多创作领域的信赖,也为学生与专业人士提供支持。通过与顶级科技品牌合作,Wacom 压感笔技术为众多可用压感笔的电脑、平板和手机提供支持。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低成本RA0L1系列产品面向消费电子、小型家电及工业系统控制领域

全球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TSE:6723)今日宣布推出基于Arm® Cortex®-M23处理器的RA0L1微控制器(MCU)产品群。该系列具备超低功耗特性,为电池供电设备及其他消费电子、家电、白色家电,及工业系统控制领域提供业界卓越的电容式触控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快速且经济的部署。

超低功MCU新品RA0L1,专为电容式触控应用,功耗降低90%.jpg

超低功MCU新品RA0L1,专为电容式触控应用,功耗降低90%

瑞萨RA家族MCU产品阵容.jpg

瑞萨RA家族MCU产品阵容

瑞萨于2024年推出的RA0 MCU系列凭借其经济性与低功耗优势,赢得众多客户的青睐。RA0L1系列在延续这些优势的基础上新增电容式触控功能,使设计人员能够以极低成本打造响应灵敏、外观精美且低功耗的用户界面。

RA0L1系列MCU拥有业界优异的功耗表现:工作模式下电流低至2.9mA,睡眠模式下仅0.92mA。此外,该系列还集成高速片上振荡器(HOCO),具备同类产品最快的唤醒速度。快速唤醒功能使RA0L1 MCU能更长时间保持待机模式,且功耗降至微不足道的0.25μA,较其它解决方案电流消耗降低达90%。

针对低成本优化的功能集

RA0L1系列的功能集专为成本敏感型应用优化。其工作电压范围宽达1.6V至5.5V,客户在5V系统中无需额外配置电平转换器/稳压器。该系列MCU还集成多种通信接口、模拟功能、安全功能及安全机制,有助于降低客户BOM成本。产品提供包括4mm×4mm 24引脚QFN微型封装在内的多种封装选项。

此外,新型MCU搭载的高精度(±1.0%)HOCO可提升波特率精度,使设计人员无需使用独立振荡器。与业界其它HOCO不同,该振荡器在-40°C至125°C环境下均能保持这一精度。宽温特性让客户无需在回流焊后进行耗时且成本高昂的“微调”,即可简化热设计。

瑞萨在电容式触控技术领域的卓越优势

瑞萨提供业界优异的电容式触控技术,助力客户在各类系统中快速、经济地实现高品质触控界面。其自电容法可简化防水设计,相比互电容方案可降低设计复杂度。瑞萨的多频测量技术符合IEC61000-4-3的第4级标准,适用于需要较强效抗电磁干扰防护的医疗应用。此外,瑞萨还提供专用的电容式触控开发资源,包括QE for Capacitive Touch工具,可简化电容式按键的灵敏度调节,加速开发进程。

Daryl Khoo, Vice President of the Embedded Processing Marketing Division at Renesas表示:“RA0L1融合了RA0系列MCU在功耗和成本效益方面的优势,以及我们卓越的电容式触控技术与工具。我们期待客户运用这些器件,创造出更多创新的触控界面解决方案。”

RA0L1产品群MCU的关键特性

内核:32MHz Arm® Cortex®-M23

存储:最高64KB,集成代码闪存及16KB SRAM

扩展温度范围:环境温度-40°C至125°C

定时器:定时器阵列单元(16位×8通道)、32位间隔定时器(8位×4通道)、RTC

通信外设:3个UART、2个异步UART、6个简化SPI、2个I2C、6个简化I2C

模拟外设:12位ADC、温度传感器、内部基准电压

HMI:电容式触控(最多24通道)、受控电流驱动端口(最多8个)

安全特性:SRAM奇偶校验、无效内存访问检测、频率检测、A/D测试、输出电平检测、CRC计算器、寄存器写保护

安全机制:唯一ID、TRNG、闪存访问窗口、闪存读保护

封装:24/32/48引脚QFN、32/48引脚LQFP、20引脚LSSOP

全新RA0L1产品群MCU由瑞萨灵活配置软件包(FSP提供支持。FSP提供所需的所有基础架构软件,包括多个RTOS、BSP、外设驱动程序、中间件、连接、网络和安全堆栈,以及用于构建复杂AI、电机控制和云解决方案的参考软件,从而加快应用开发速度。它允许客户将自己的既有代码和所选的RTOS与FSP集成,为应用开发带来充分的灵活性。借助FSP,客户可简化与其它RA系列产品之间相互迁移的过程。

成功产品组合

瑞萨将全新RA0L1 MCU产品群与其产品组合中的众多可兼容器件相结合,创建广泛的“成功产品组合”,包括电容式触摸遥控器。“成功产品组合”基于相互兼容且无缝协作的产品,具备经技术验证的系统架构,带来优化的低风险设计,以加快产品上市。瑞萨现已基于其产品阵容中的各类产品,推出超过400款“成功产品组合”,使客户能够加速设计过程,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更多信息,请访问:renesas.com/win

供货信息

RA0L1产品群MCU以及FSP软件现已上市,同步推出RA0L1快速原型开发板RA0L1电容式触摸评估系统。客户可以在瑞萨网站或通过分销商订购样品及套件。更多新品详情,请访问:renesas.com/RA0L1。

瑞萨MCU优势

作为全球卓越的MCU产品供应商,瑞萨电子MCU近年来的平均年出货量超35亿颗,其中约50%用于汽车领域,其余则用于工业、物联网以及数据中心和通信基础设施等领域。瑞萨电子拥有广泛的8位、16位和32位产品组合,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出色的质量和效率,且性能卓越。同时,作为一家值得信赖的供应商,瑞萨电子拥有数十年的MCU设计经验,并以双源生产模式、业界先进的MCU工艺技术,以及由250多家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组成的庞大体系为后盾。关于瑞萨电子MCU的更多信息,请访问:renesas.com/MCUs

关于瑞萨电子

瑞萨电子(TSE: 6723),科技让生活更轻松,致力于打造更安全、更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为全球微控制器供应商,瑞萨电子融合了在嵌入式处理、模拟、电源及连接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供完整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成功产品组合加速汽车、工业、基础设施及物联网应用上市,赋能数十亿联网智能设备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更多信息,敬请访问renesas.com。关注瑞萨电子微信公众号,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围观 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9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工业机械行业副总裁 Rahul Garg

当很多制造商在面临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时,要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改造配备着各类机械设备的老旧工厂,这些工厂往往缺乏现代机器所集成的物联网、AI 等先进能力,那么,它们的转型应该从何处着手?

要打造一座具有自动化水平、能够应对多变市场环境的工厂,首要任务是制定规划。依托完善的规划,制造商能更轻松地将自动化功能融入生产线。为确保新旧系统协同运转,制造商需要借助全面数字孪生的仿真能力,不仅有助于实现无缝衔接,避免繁琐操作,还支持多种节约资源的测试方法,为车间带来灵活、具韧性的运营模式。

从小处着手,灵活启动

全面数字孪生是产品全生命周期(从设计、生产到性能监测)的虚拟映射。它确保所有利益相关方之间实现端到端的数据连续性,支持跨领域协作、可追溯性与闭环反馈。

生产数字孪生是全面数字孪生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棕地工厂开启数字化转型的理想切入点。借助生产数字孪生的仿真能力,制造商可在虚拟环境中直观看到现代化自动化技术带来的显著成效,进而判断哪些技术可在不严重干扰现有流程的前提下引入,或在进行大额投资前明确技术方向。

机器人技术是企业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领域之一。对于不希望对工厂进行全面改造的制造商而言,协作机器人(cobots)则是更优选择,这类机器人可在生产过程中为人工操作提供辅助。协作机器人是手动操作与自动化操作之间的衔接桥梁,能融入棕地工厂环境,通过缺陷检测、数据采集与减少失误,提升生产流程的效率与盈利能力;同时借助可扩展解决方案与便捷的重新编程功能,提升工厂灵活性与适应性。

1.jpg

工程师操作协作机器人,提升人机协作效率。(图片来源:西门子)

通过虚拟调试降低成本

接下来要解决如何在现有工厂中以最优方式引入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在将协作机器人、新设备或新流程融入传统车间前,测试这些流程的可行性与适配位置至关重要。工厂数字孪生能构建工厂的精准实时虚拟映射,且便于各团队、各专业领域的员工理解与使用。依托对潜在改造方案的高保真虚拟呈现,工程师与设计师可对原型系统及生产线进行探索与验证,确保其既能提升生产效率,又能保障车间员工的操作安全。

虚拟调试与机器人离线编程可大幅减少在现有生产环境中部署最新自动化流程所需的时间与精力。数字孪生能够帮助制造商在虚拟环境中做出科学决策,再投入资源进行实体建设。企业可快速对潜在新系统进行多次试运行,无需从生产运营中抽调实际设备;此外,仿真验证有时可在数天内完成,助力企业快速搭建更优化、更灵活的系统。

当生产线投入运行后,数字孪生还能整合工厂运营产生的实时数据。工厂可借助这些数据进行实时仿真、预测与性能优化,提前预判设备故障风险。这样一来,企业便能在关键故障发生前完成维护,避免高昂的停机成本。

在虚拟课堂中快速培训机器人

当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时,还可通过工业元宇宙加速机器人的培训与编程。工业元宇宙的仿真功能,能够帮助制造商构建与实体工厂、生产线完全一致的沉浸式场景。在这样的“虚拟课堂”中,机器人能在数小时内完成任务练习、应对常见挑战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 而这一过程在传统模式下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2.jpg

车间工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加速机器人培训。(图片来源:Poobest / Adobe Stock)

在实体环境中,工程师会受时间与物理条件限制;而在仿真环境中,这些限制不复存在,机器人甚至能学习应对未预见的问题。此外,由于虚拟课堂完全基于数字构建,搭建培训场景的速度更快、成本效益更高,远优于在实体环境中部署。

虚拟课堂不仅能降低风险与运营成本,还能为机器人赋能,使其具备生产未来产品的能力。数字孪生与工业元宇宙能大幅缩短自动化系统的部署时间;同时,人工智能驱动工具的高适应性,可帮助生产线提升多功能性,以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引入人工智能,加速迈向未来

当数字孪生与工厂深度融合后,人工智能可进一步助推工厂运营升级。例如 AI Expert Toolbox 这类解决方案,既能服务于 AI 构建者,也能满足 AI 使用者的需求。AI 构建者具备搭建 AI 模型的专业知识,而 AI Expert Toolbox 可支持他们在符合行业标准的环境中,将这些模型部署到车间并投入运行。

将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结合,企业已开发出提升机器人多功能性的技术方案。例如 SIMATIC Robot Pick AI,可将标准工业机器人改造为功能复杂、反应敏捷的智能设备。该技术整合了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能力:通过合成数据训练与计算机视觉技术,“Pick AI能让机器人以超过 98%的准确率处理各类不可预测任务。

3.jpg

在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工业机器人可实现更高程度的自主运行。(图片来源:西门子)

依托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的仿真能力,企业可以实现无缝且易于实施的自动化流程,在大幅减少实体原型的需求下,显著提升效率与生产力,让创新可以更快、更可靠的落地。

围观 1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商业与技术洞察公司Gartner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评估并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CIO群体备受关注的26项关键创新,帮助CIO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为同时实现IT与业务成果找到更为平衡的方法。

2025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中,我们首次引入了平衡游戏的理念和对应框架,并将创新技术嵌入其中,揭示了CIO工作需更注重投入和产出,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新技术,三大平衡分别为:

  • 技术创新与价值交付的平衡

  • IT成果与业务成果的平衡

  • 运营变革的平衡

此外,我们移除了一些CIO群体不再关注的技术,例如SD-WAN;同时也根据政策法规以及市场趋势等引入若干新的技术;另外有一部分创新技术的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我们也予以调整,确保其反映当下的市场趋势和期待。

Gartner研究总监李晶表示:“今年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参见图1)及其所选的创新技术不仅基于客户问询,也基于 Gartner认为能为中国各类企业在业务与IT层面带来显著价值的技术。有四项关键创新技术在影响力评级中尤为突出,分别是:可持续数据中心、中国的业云平台、AI智能体以及中国的智能运维。”

12025年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

1.png

可持续数据中心

可持续数据中心是满足高可持续性标准的服务设施,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循环经济来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和IT服务运行的环境足迹。

Gartner研究总监张吟铃女士表示:“可持续数据中心可以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企业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目标、降低运营成本并实现成本优化目标。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开发可持续产品、 更高效的冷却解决方案和管理平台,以支持数据中心运营商实现可持续性目标。”

AI 智能体

AI智能体是自主或半自主的软件实体,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数字或物理环境中进行感知、做出决策、采取行动并实现目标。

Gartner研究总监李晶表示:“AI智能体可以依托其自动化能力,革新消费、工业、数据分析、内容创作和物流等众多行业和应用场景;同时还可以实现智能决策,并能够与周围环境进行智能交互。”

中国的行业云平台

行业云平台(ICP)在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基础之上组合不同的能力模块,最终打包形成一个产品,从而实现行业特定的业务成果。其核心能力通常包括行业数据编织、具有封装业务能力(PBC)的交易平台、组装工具和其他平台创新功能。中国的IT领导者可利用此类平台提供的组装式能力,满足行业特有的适应性和敏捷性需求,应对不断加速出现的颠覆性变革。

Gartner研究总监李晶表示:“在中国,部分技术厂商(如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行业软件提供商和独立软件厂商)正推出集成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基础设施即服务服务模式的行业云平台,提供特定于行业的功能以及灵活的解决方案。行业龙头企业,特别是中国国有企业,也在实施和引进行业云平台,从而保持数字化转型与政府政策方向的一致性,促成业务模式转型。这些新兴的业务平台利用可组装的封装业务能力、相关交易市场以及数据编织,并通过与融合团队协作来实现创新方法,从而更快地适应变化,增强平台的适应性。”

中国的智能运维

IT智能运维(AIOps)通过AI算法处理来自各种来源的数据,从而产生洞察,帮助改进IT运维。这些数据来源包括来自监测工具的遥测数据、来自可观测性平台的开放式遥测数据、 来自日志监测和分析工具/平台的日志数据,有时还包括IT运营管理(ITOM)工具(如配置管理数据库工具)以及IT服务管理工具的数据。

Gartner研究总监李晶表示:“智能运维对业务的影响将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识别和关联相关事件来减少告警疲劳,从而提升生产力,使运维人员能够专注于数量更少、重要性更高的事件。其次,减少根因识别以及增强、加速或自动进行补救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从而提升服务可用性,降低分类成本。 再次,从数据量和复杂度不断提升的监控遥测中挖掘数据价值来提升运维的价值,人工运维已无法满足此类工作的需求。”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T)为企业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客观业务和技术洞察,助力企业机构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做出明智决策,取得出色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依托专有 ASIC 芯片,该示波器实现行业超低底噪和出色有效位数(ENOB),数据传输速度提升高达 10 倍

2025年9月16日,俄勒冈州比弗顿 —— 泰克公司今日正式发布 7 系列 DPO 示波器,这是新一代超高性能仪器的首款产品。该示波器专为突破性能极限打造,具备行业超低底噪和出色有效位数(ENOB),且采用可扩展架构,首发型号带宽最高达 25 GHz。它融合了泰克最新的信号路径与数据处理技术 —— 包括两款全新研发的定制 ASIC 芯片,专为致力于突破高速通信、高能物理、人工智能(AI)及量子计算领域边界的工程团队与研究人员设计。

Tek-DPO714AX_TCA292D_Feet_Jitter.jpg

相较于传统仪器,其数据传输速度提升高达 10 倍,能帮助团队以超低底噪捕获并分析复杂信号,让他们看得更全、洞察更深、推进更快。

泰克公司总裁Chris Bohn表示:“当测试系统的局限成为创新瓶颈时,就需要全新的解决方案了。7 系列是与应对全球最复杂挑战的工程师合作研发的,因此它精准契合了他们的核心需求,包括高频覆盖能力、超低底噪特性及快速分析功能。这款示波器为客户提供了实现突破所需的能力与信心。”

性能极限处的精度新标杆

早期参与合作的客户包括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人员、领先半导体制造商、国家实验室及射频(RF)系统集成商 —— 他们共同参与定义了该系列的核心功能:

  • 无可比拟的信号保真度:超低随机噪声带来行业领先的有效位数(ENOB)——8 GHz下为 7.5 位,25 GHz下为 6.5 位 —— 在全带宽范围内实现水晶般清晰的测量精度;

  • 无妥协的信号可见性:QuietChannel™技术通过有源均衡补偿高速信号损耗,降低底噪并提升测量保真度;

  • 突破性速度:借助 10G SFP + 局域网(LAN)与 TekHSI™技术,数据传输速度提升高达 10 倍,加速高通量验证进程;

  • 可扩展设计:可升级架构与 TekConnect® 探头接口兼容性,保障长期投资价值;

  • 适配现代工作流:原生串行分析工具、15.6 英寸 1080p 触摸屏,以及同时支持 Windows 与 Linux 双系统,简化验证流程并加速洞察获取。

依托专有定制芯片技术

7 系列 DPO 示波器基于下一代信号路径架构构建,融合定制 ASIC 芯片、优化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与高性能图形处理器(GPU),可降低底噪、保持信号完整性并加速分析。其核心是泰克最新的芯片组 ——Tek079 与 Tek085,这两款芯片是新一代可扩展示波器的硬件基础,能在实现更高带宽的同时,保持超低底噪以及行业出色有效位数(ENOB)。这款全新芯片的研发凝聚了多年专注投入,旨在突破严苛环境下的测量精度极限;同时,泰克还与计量专家深度合作,确保每一项规格都经过严格验证,以保障测量精度的可靠性。

TekScope 软件带来无缝使用体验

7 系列示波器搭载 TekScope® 软件,该软件以直观设计、跨平台一致性及触控优化的深度洞察获取能力而广受认可。它统一了用户界面与程序化控制,在各类工作流与应用场景中提供无缝体验 —— 助力加速探索与创新进程。

7 系列超高性能示波器的首款型号 DPO714AX 现已开放订购,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开始发货。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或申请演示,可访问tek.com

关于泰克(Tektronix)

近 80 年来,泰克始终是工程师们值得信赖的测量、探索与创新合作伙伴。如今,泰克致力于提供兼具精度与简洁性的测试测量解决方案,助力工程师加速技术突破,共创更美好的未来。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访问tek.com/newsroom

围观 1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体验覆盖网页与移动端的无缝测试规划、编写与执行流程,加速质量保证,推动更快的产品发布。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质量工程平台LambdaTest今日宣布,其人工智能原生测试编写解决方案KaneAI正式全面上线。 该计划旨在普及人工智能原生测试自动化技术,让全球用户无需付费订阅即可体验KaneAI的全部功能。

KaneAI is the world’s first end-to-end AI testing agent, designed to create, author, and evolve tests using natural language

KaneAI is the world’s first end-to-end AI testing agent, designed to create, author, and evolve tests using natural language

随着KaneAI的全面开放,LambdaTest这款人工智能驱动的测试自动化平台旨在赋能各类规模的团队,使其能够在测试流程中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KaneAI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使用户能够轻松规划、编写并优化端到端测试。 它还支持在网页应用以及Android和iOS原生应用上灵活编写测试。 此外,团队还将获得300分钟的HyperExecute使用权限——LambdaTest提供的高性能执行与编排平台,让团队充分体验人工智能原生测试的全部潜力,实现更快速、更高效的测试执行。

该计划旨在提供专注且高效的测试体验,目前支持使用Python语言结合Selenium框架进行网页测试,以及使用Python语言结合Appium框架进行移动端测试,任何编写的测试都可以输出为这两种测试形式。 移动设备访问将仅限于特定设备池,每个测试用例最多支持两个版本,并行测试执行最多同时进行两个。

LambdaTest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Asad Khan表示:"在LambdaTest,我们的使命是实现质量工程普惠大众,将人工智能的力量赋予每位利益相关者。 随着KaneAI的全面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提示进行对话来生成端到端测试。 如今,全球各地的团队都可以依靠更智能、更自主的方式,加速推动质量工程的进程。 这是在突破自动化测试学习曲线所带来的技术壁垒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确保智能测试编写能够满足新时代人工智能驱动的软件生命周期的需求。"

新用户引导流程已优化,可引导用户快速完成从测试规划到测试编写与执行的全过程。 该体验专为便捷操作而设计,并与Jira等工具集成,实现无缝的缺陷追踪。 情境化引导流程将帮助用户逐步探索各项发现功能,确保他们充分发挥免费试用的价值。

要开始使用,请访问LambdaTest的KaneAI。

关于LambdaTest

LambdaTest是一个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质量工程平台,旨在助力团队更智能地测试、更高效地工作,并加速产品交付。 该平台专为大规模部署而打造,提供全栈测试云服务,配备超过1万台真实设备和3,000多种浏览器。

凭借人工智能原生测试管理、MCP服务器和基于代理的自动化技术,LambdaTest支持Selenium、Appium、Playwright及所有主流框架。 HyperExecute和KaneAI等人工智能代理,将人工智能和云技术的强大功能引入软件测试工作流程,支持120多种集成,实现无缝自动化测试。

LambdaTest代理可加速您在整个SDLC中的测试流程,涵盖测试规划与编写、自动化、基础设施、执行、根本原因分析(RCA)及报告等各个环节。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lambdatest.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这款首创系统为验证与生产环境带来无可比拟的灵活性、通道密度及自动化水平

2025年9月16日,俄勒冈州比弗顿 —— 泰克公司今日正式发布 MP5000 系列模块化精密测试系统。作为一款变革性解决方案,该系统将引领自动化测试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其以模块化理念为核心,工程师可在紧凑的 1U 机架式主机内,灵活组合精密源测量单元(SMU)与可编程电源单元(PSU),为现代验证与生产流程提供所需的适应性与扩展性。

MP5000_Mainframe_front_800x200.jpg

MP5000_rear_racked_2mainframes_800x470.jpg

系统首发包含三大核心组件:60 伏双通道源测量单元(SMU)、双通道 50 瓦双极性电源,以及 MP5103 主机。工程师每台机箱最多可配置 6 个独立通道,且最多可连接 32 台主机,实现高通量、高同步性的多站点测试。模块更换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客户无需停机便能扩展系统功能或对单个通道进行维护。

泰克科技总裁Chris Bohn表示:“自动化测试的核心始终是在精度与效率间取得平衡。借助这款模块化系统,客户可根据创新需求,灵活扩展其电源与测量方案,且无需在性能上妥协。这不仅是一套测试系统,更是未来十年自动化测试的发展蓝图。”

适用于对精度与灵活性有高要求的应用场景

从验证测试、可靠性测试到大批量生产,MP5000 系列可提供满足不断变化需求的灵活性、通道密度与自动化能力。该系统将精度与扩展性融为一体,为高难度工作流程搭建了现代化基础,同时其开放式平台设计也能为客户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MP5000 系列的核心优势

MP5000 系列的每一处设计细节,都旨在帮助工程师 “以更少资源实现更多功能”—— 减少机架空间占用、缩短停机时间、降低操作复杂度。其核心优势包括:

  • 面向未来的模块化设计:在主机内灵活组合源测量单元(SMU)与可编程电源单元(PSU),几分钟内即可完成重新配置,以适配变化的需求;

  • 高密度紧凑设计:每 1U 机箱最多支持 6 个通道,且最多可连接 32 台主机,满足并行多站点测试需求;

  • 无上限性能表现:源测量单元(SMU)模块具备 100 飞安(fA)分辨率与 1 兆采样 / 秒(MSa/s)数字化速率,可实现高速数据采集;电源单元(PSU)模块每通道输出功率高达 50 瓦,支持双极性输出并配备高级保护功能;

  • 内置自动化功能:集成测试脚本处理器(TSP),可消除计算机与仪器间的延迟,实现跨机架亚微秒级同步;同时兼容 Python、LabVIEW 及 IVI 驱动,便于无缝集成至现有工作流;

  • 最大化运行时间:支持仅对模块进行校准,配备独立插槽电源控制功能,并提供直观的网页与触摸操作界面,大幅减少系统运行中断。

展望未来:开启模块化新时代

此次 MP5000 系列的发布,标志着泰克模块化发展新时代的开启。目前,泰克已启动更高性能模块的研发工作 —— 一款具备更高脉冲能力的 200 伏源测量单元(SMU)模块,该模块将把平台应用范围拓展至高要求的半导体与光电子领域,预计于 2026 年初推出。这一举措既彰显了泰克的快速扩展步伐,也进一步印证了该系统旨在随测试领域的未来发展而持续演进。

产品供应与型号

MP5000 系列模块化测试系统现已开放订购。其中,MP5103 主机与 MPSU50-2ST 电源模块将于 10 月开始发货,MSMU60-2 型 60 伏源测量单元(SMU)模块将于 11 月发货。首发阶段,客户可选择以下型号:

  • MP5103 主机:3 插槽 1U 机架式机箱

  • MSMU60-2 型 60 伏双通道源测量单元(SMU):具备高速数字化功能的精密源测量模块

  • MPSU50-2ST 型双通道双极性电源:每通道 50 瓦功率,兼具高级保护功能与双极性输出

关于泰克(Tektronix)

近 80 年来,泰克始终是工程师们值得信赖的测量、探索与创新合作伙伴。如今,泰克致力于提供兼具精度与简洁性的测试测量解决方案,助力工程师加速技术突破,共创更美好的未来。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访问tek.com/newsroom

“Tektronix” 是泰克公司(Tektronix, Inc.)的注册商标。本文中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均为其各自所有者的服务商标、商标或注册商标。

信息来源:泰克公司(Tektronix, Inc.)

围观 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916——全球领先的智能传感和发射器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欧司朗SIXAMS)今日在深圳举办了“真彩视界:舒适亮度 智显本色”圆桌论坛,聚焦高精度环境光传感的新机遇。本次论坛汇聚了产、学、研各界专家及专业摄影师,共同探讨智能手机显示屏色彩与亮度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OLED屏幕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普及率持续攀升,消费者对显示质量的关注已不再局限于分辨率、对比度等基础参数,而是逐步扩展至屏幕对环境光的智能响应能力以及自适应护眼视觉体验。专业图像质量测评机构DXOMARK指出,显示屏不应仅作为被动组件存在——它们正日益成为用户体验的主动塑造者。与此同时,TÜV莱茵(TÜV Rheinland)也升级了其认证标准,将护眼性能、动态显示特性及环境光适应性纳入显示屏的综合评价体系之中。

1.jpg

艾迈斯欧司朗举办圆桌论坛活动,探讨智能手机显示屏色彩与亮度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差异化体验:通过色彩调节,打造最佳用户体验与舒适用眼感受

香港理工大学魏敏晨教授表示:“优秀的显示技术,应做到‘视觉无形,体验有感’。色彩还原绝非单纯的技术参数比拼,它对实现健康、自然的视觉体验至关重要。影响屏幕色彩真实性与一致性的关键在于硬件品质、出厂校准、环境光自适应、内容映射以及长期使用的稳定性等多重因素的协同配合。只有经过仔细优化,才能为用户带来最舒适、最自然的视觉感受。”

TÜV莱茵大中华区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区域总经理刘喜强则表示:“面对消费者对用眼健康的需求,TÜV从护眼技术、动态显示特性和环境光管理三个维度构建了显示屏护眼能力的评估体系。艾迈斯欧司朗的屏下光谱技术通过精准的环境光管理,确保了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都能获得始终如一的舒适体验,为终端设备的健康显示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DXOMARK产品市场总监Fabien Montagne认为:“屏幕显示至关重要。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具备先进色彩自适应功能的智能手机对提升用户体验起着关键作用。艾迈斯欧司朗的创新技术能精准捕捉环境光特性,助力设备动态适配环境光、视觉环境等外部因素。目前,我们仍高度关注‘拍照的差异化特色’,该差异化特色可体现不同厂商在曝光、色彩等方面的差异化战略选择。同样,‘显示的差异化特色’也应该得到多维度的全面发展,以满足不同用户场景下的需求多样性。”

百万粉丝摄影博主@数码王小机团队的石新宇从用户实际使用场景出发,分享了该技术带来的体验升级。他表示:“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用户既渴望真实的影像还原,也需要恰到好处的视觉冲击力。色彩精准的智能手机不仅能帮助创作者忠实记录光影细节,还能让作品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屏下光谱技术让屏幕能够智能适配环境光,既保障了创作端的色彩可靠性,也提升了用户端的观看一致性——这对整个内容生态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环境光特性分析,引领屏幕视觉体验未来

通过本次圆桌论坛,艾迈斯欧司朗展示了其新一代OLED屏下光谱显示技术,进一步巩固了在高精度环境光传感领域的领导地位。依托尖端光感创新技术与深厚的用户洞察,艾迈斯欧司朗将与学术界、DXOMARK、德国莱茵TÜV等合作伙伴携手,助力显示行业与智能手机行业摆脱单纯的“参数竞争”,迈入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显示技术新时代。

2.jpg

艾迈斯欧司朗ALS & Prox产品线负责人Marcel Knecht发表主题演讲

艾迈斯欧司朗ALS & Prox产品线负责人Marcel Knecht表示:“显示质量已成为高端智能手机实现差异化的核心要素。我们的环境光传感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OLED显示屏的精准适配能力,助力手机制造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期待,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艾迈斯欧司朗新一代OLED屏下光谱传感技术亮点

  • 采用专有滤光技术,可获得高精度色度数据——在LED光源主导的复杂照明环境中至关重要;

  • 在低透光率OLED显示屏(约3%<1%)及宽视场条件下仍保持卓越性能;

  • 凭借快速数据采样与先进算法,不受高频PWM调光影响,实现稳定的环境光传感。

3.jpg

艾迈斯欧司朗IOS事业部研发负责人Dalibor Stojkovic解析OLED屏下光谱传感技术亮点

艾迈斯欧司朗IOS事业部研发负责人Dalibor Stojkovic认为:“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创新技术,涵盖滤光片、光学元件及传感器芯片等多个领域。这些技术突破,大幅提升了环境光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未来,艾迈斯欧司朗将持续携手行业领先合作伙伴,依托这些尖端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实现‘色彩还原总能精准呈现预期显示效果’与‘舒适护眼’的双重愿景。”

关于艾迈斯欧司朗

艾迈斯欧司朗集团(SIXAMS)是智能传感器和发射器的全球领导者。我们为光赋予智能,将热情注入创新,丰富人们的生活。

我们拥有超过110年的发展历史,以对未来科技的想象力为引,结合深厚的工程专业知识与强大的全球工业产能,长期深耕于传感与光学技术领域,持续推动创新。在汽车、消费、工业、医疗健康,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健康、安全与便捷方面,致力于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绿色环保。

我们在全球范围拥有约19,700名员工,专注于传感、光源和可视化领域的创新,使旅程更安全、医疗诊断更准确、沟通更便捷。我们持续开发突破性的应用创新技术,目前已授予和已申请专利超过13,000项。

集团总部位于奥地利Premstaetten/格拉茨,联合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2024年,集团总收入超过34亿欧元。ams-OSRAM AG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ISINAT0000A3EPA4)。

艾迈斯半导体艾迈斯欧司朗股份公司的注册商标。此外,我们的许多产品和服务都由艾迈斯欧司朗集团注册或有艾迈斯欧斯朗集团备案商标。此处提及的所有其他公司或产品名称可能有其各自所属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加入ams OSRAM社群媒体获得第一手资讯:>Twitter>LinkedIn>Facebook>YouTube>WeChat

如需获得更多资讯,请访问:https://ams-osram.cn/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Qorvo亚太区无线连接事业部高级行销经理林健富

2020年1月,Wi-Fi联盟正式宣布开放6GHz频段(5925MHz-7125MHz),并将其命名为Wi-Fi 6E。2020年4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投票通过将6GHz频谱划为免许可频段供Wi-Fi使用,这标志着Wi-Fi正式进入“三频”时代——除Wi-Fi 6及前代技术使用的2.4GHz和5GHz频段外,Wi-Fi 6E也能在6GHz频段工作。2024年1月,Wi-Fi联盟发布了Wi-Fi CERTIFIED 7认证标准,标志着Wi-Fi 7正式问世。Wi-Fi 7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图1)显著提升了Wi-Fi传输速度与效率,不仅继承了Wi-Fi 6E的6GHz频段,还将其支持的带宽从Wi-Fi 6E的160MHz扩展至320MHz,吞吐量实现翻倍增长。

1.png

1. Wi-Fi 7的创新技术与优势

在Wi-Fi 6E之前,所谓的“三频”是通过将5GHz频段(U-NII1-U-NII3,即5150MHz-5835MHz)划分为两个子频段实现的,这两个子频段分别是U-NII1–2a(5150MHz-5350MHz)和U-NII 2c–3(5470MHz-5835MHz),如图2所示。

2.png

2. Wi-Fi 6的三频划分

随着Wi-Fi 6E开放6GHz频谱,Wi-Fi真正迈入三频时代。新一代的Wi-Fi 7直接将6GHz频段纳入标准配置,如图3所示,Wi-Fi 6E/Wi-Fi 7实现了真正的三频传输,更高的带宽缓解了频谱拥挤的问题,同时提升了传输吞吐量和网络容量。

3.png

3. Wi-Fi 6E/Wi-Fi 7的真三频

三频、更多的可用带宽、更高的吞吐量……这一切都貌似很美好,但也同时衍生了另一个无线通信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干扰。多个频段的无线信号在同一空间共存,就像在嘈杂市场中对话,各种远近、强弱的声音彼此干扰,不仅降低沟通效率,严重时甚至导致信息出错或通信中断。因此,RF滤波器在三频的Wi-Fi设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RF滤波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过滤掉不需要的信号,进而降低或减轻来自其他射频设备的信号干扰。同时,滤波器还在扩大覆盖范围、增强频率性能与提高网络容量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此外,滤波器还解决了射频工程师在开发适用于拥挤RF环境——如企业级接入点(EAP)或多模接入点(集成5G、4G LTE、Wi-Fi、BLE、Matter、UWB、NFC)——的Wi-Fi路由器时面临的主要设计挑战。

滤波器的分类:

如果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将滤波器分为四个种类,如图4所示:

  • 低通滤波器:只让低频部分信号通过,过滤掉高频信号。

  • 高通滤波器:只让高频部分信号通过,过滤掉低频信号。

  • 带通滤波器:只让某指定范围频率的信号通过,过滤掉其他频率的信号。

  • 带阻滤波器:过滤掉某指定范围频率的信号,让其他频率的信号通过。

4.png

4. 四种不同功能的滤波器分类

如果以滤波器的结构与设计来进行分类,可大致分为以下五种:

  • 介质谐振器(DR)滤波器:其原理是通过电磁波在介质材料内部反复地全反射而形成一个微波谐振器,以达成滤波的目的。一般使用高介质陶瓷作为介质滤波器的主要原料来实现小型化的目的。

  • 低温共烧陶瓷(LTCC)LTCC是一种用于制作多层陶瓷基板的技术,其特点是能够在900°C以下的温度下将陶瓷材料烧结成基板。这种技术允许使用高导电、低熔点的金属材料(如金、银、铜等)作为内部导体。陶瓷基板主要用于承载各种有源和无源元器件,例如电阻、电容和IC,并通过封装工艺制成集成元器件。由于陶瓷材料具有低介电常数、高频特性和低损耗性能,LTCC技术非常适合应用于微波射频滤波器。

  • 表面声波(SAW)滤波器SAW滤波器是一种成熟且被广泛运用的滤波器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石英、铌酸锂、钛酸钡晶体等材料的压电效应,即在输入电信号作用下,通过叉指式换能器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波,也就是声波。经过处理后,再把机械能转换成电信号,以达到过滤掉不必要信号及噪声的目的。简单地理解,表面声波是指沿固体表面传播的波,且能量集中于表面。在表面声波传播途中,可任意存取信号。根据这种特性,即可利用集成电路技术制作出表面声波滤波器。

  •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滤波器FBAR滤波器是一种由压电材料构成的器件。该压电材料在两个导电(通常是金属)电极之间通过薄膜形成一个腔体,再基于电极之间的压电层的压电性形成谐振器,以达成滤波的目的。FBAR谐振器属于体声波谐振器(BAW)和压电谐振器的类别,用于需要高频率、小尺寸和小重量的应用设计。

  • BAW滤波器BAW滤波器最基本的结构是由两个金属电极夹着一层压电薄膜,让声波在压电薄膜内部振荡形成驻波。与SAW不同的是,SAW是声波在表面上传播,而BAW则是声波在腔体内垂直传播(如图5所示)。与FBAR不同的是,BAW利用布拉格反射器叠层使声波信号保持在叠层的内层,并与原来的波叠加后反射到压电层中,这种结构称为BAW–SMR(固态装配谐振器),而FBAR则是利用一个空气腔来做声波的反射振荡。图6说明了BAW-SMRFBAR的结构差别。

5.png

5. SAWBAW的结构差异

6.png

6. BAWFBAR的结构差异

图7为典型的滤波器工作响应。滤波器的关键参数关系到无线射频系统的传输质量与效率,表1列出了滤波器的关键参数以及选择一个好滤波器的标准。

7.png

7. 无线射频滤波器的工作响应

参数

说明

单位

指标

插入损耗

滤波器本身对无线射频信号造成的损耗

dB

越低越好

衰減

滤波器让干扰信号衰减的能力

dB

越高越好

Q值 (品质因数)

Q值的定义为信号中心频率除以滤波器的带宽。Q值越高,滤波器的频率选择性越好,能让滤波器能更精准地提取或抑制特定频率的信号。Q值越高,滤波器的带内波动越小,通常也对应更低的插入损耗。

-

越高越好

H2/H3 抑制

滤波器对于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信号的抑制能力

dB

越高越好

频率温度系数 TCF

滤波器受温度变化所引起的频偏影响

ppm/oC

越低越好

1. 射频滤波器的关键参数

Qorvo作为全球领先的连接和电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BAW滤波器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已经超过20年。Qorvo有多项与BAW滤波器相关的专利与版权,每年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与设备,同时拥有自己的晶圆厂与封装测试厂,可实现从开发、生产、封装、测试、出货一站式的服务,保证产品的质量与确保供货的交付。

8.png

8. Qorvo提供完整的BAW滤波器解决方案

Qorvo凭借20年的技术积累,在市场上获得了客户的肯定与支持。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越来越多新频段、新调制方式和新法规的引入,无线通信系统日益复杂,因此需要更高质量、更小尺寸的滤波器来简化设计,并提升通信效率与稳定性。

目前Qorvo的BAW滤波器工艺已处于第六代水平,简称BAW 6,完全是由Qorvo独立自主开发与量产制造。目前针对Wi-Fi 6E与Wi-Fi 7路由器所设计的滤波器都是以BAW 6工艺为主。越高端的BAW工艺具有越好的边带(edge band)抑制能力,支持更宽频段的滤波性能、更低的插入损耗,并且能够实现更小的裸片尺寸。图9展示了Qorvo BAW技术的演进过程,以及不同工艺对滤波器插入损耗和裸片尺寸的影响。

9.png

91.png

9. QorvoBAW技术演进,以及高端BAW工艺的优势

图10显示了基于相同U-NII 2c-3 (5470MHz-5835MHz)滤波器设计,但在使用BAW 6与BAW 7工艺时所表现出的差异。在尺寸方面,BAW 7的裸片面积相比BAW 6缩小了45%,使得在相同尺寸的晶圆上可切割的滤波器裸片数量增加约45%,从而有助于降低成本。从滤波器能效的部分来看,根据实际的晶圆上测量结果,BAW 7的插入损耗可降低0.8dB-0.9dB,表现出类似的带外抑制能力及支持更宽的通道带宽。

10.png

10. Qorvo BAW 6BAW 7工艺的优势——U-NII 2c-3滤波器为例

呼应之前文章所提到的内容,随着RF频谱的日益拥挤以及基于Wi-Fi 6E、Wi-Fi 7技术规范的高性能Wi-Fi无线路由器需求的增长,滤波器在三频的Wi-Fi设备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优质滤波器在屏蔽外部干扰和自身产生的干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能确保Wi-Fi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还能使射频前端模块(FEM)及放大器达到最佳性能。通过采用Qorvo提供的高质量BAW滤波器,Wi-Fi路由器可以实现更佳的性能,即使在复杂的无线网络环境与应用场景下,也能让使用者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围观 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48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