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judy的头像
judy

本文主要介绍工业系统中用到的ST IO-Link 通信主站整体解决方案,包含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IO-Link 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第二是ST IO-Link 主站收发器的介绍;第三是我们ST的IO-Link 主站评估板的介绍;第四是对IO-Link 主站参考设计方案的一些介绍;第五就是IO-Link 主站参考设计的演示。

工业自动化系统可以说由很多个层级组成,最顶层通常是工业以太网传输数据到工厂上层的控制中心或者监控中心,中间层通常为一些PLC系统,进行一些专业化的过程处理,比如控制一条专门的流水线或者生产线。而在最底层,通常是很多的工业传感器,比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或者是接近距离传感器以及一些执行器,比如阀门、动灯、继电器或者接触器等,这些皆用来进行物理量的收集和控制。

1.png

在这些层级之间,也会有一些模块或者网关进行转换和处理工作。因此,在传统的工业系统之中,现场有很多不同的电平标准和通信协议,这样的模块化和通用性就会比较差。因为现场既有模拟信号,比如说是4到20毫安电流环,以及模拟电压信号,同时又有数字信号。在这样的环境中,模拟信号会特别容易受到恶劣现场环境的干扰。与此同时,模拟量传输的传感器或者执行器也无法进行现场的远程配置或校准诊断等工作。

为了解决工业现场环境中最后一段数据到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传输,如前面所描述的一些类似痛点,我们引入了专门的数字接口IO-Link,在传感器和工业现场总线的接口模块之间实现了全数字化的传输。双向的数据传输就使得现场量的参数化交互和信息的诊断以及回传具有了可能性。使用这种技术,就可以实现远程的条件监控和终端设备的可预见性维护,从而很好缓解生产线的停线问题。

它的优点包括:

第一,无论是纯数字式的传感器,或者是经过数字量化之后的模拟传感器,以及不同类型的执行器,都可以实现统一接入,从而实现简单化和标准化的系统构架。

第二,数字信号的传输会比模拟信号的传输抗干扰能力更强,因此系统的可靠性也会更强。
第三,通过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可以使用更智能、更先进的执行器或传感器,就可以更容易地实现状态监控和系统诊断保护功能。这样的话,生产线的任何问题和状态都可以得到实时的监控和维护,保证整个生产线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升级性,从而保证实现最小的停线时间。
2.png

下面是有关IO-Link 技术的具体内容:

首先,IO-LINK标准的定义实现了传感器或执行器到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处理、配置以及诊断信息的交互。其次,这是一种简单的点对点的通信构架,即一个master 端口对接一个设备端口。然后,它可以实现现有的一些通信构架的兼容,比如线缆和接口实现复用。同时,IO-Link 系统也具有向后兼容的升级能力,因为该系统master 端都是使用数字二进制的串行通信方式与设备进行交互,反之亦然。

可以说IO-link 使系统变得更简单:

第一,这是一个通用化的标准通信方式,遵从IEC61131-9。

第二,IO-Link 是智能化的通信系统的,解决了控制主机到终端设备的最后一段距离的数字化信息交互和传输。
第三,IO-Link 简单即用,它可以说是即插即用,可以与现有的一些系统设备实施兼容。
3.png

ST在IO-Link通信解决方案中所提供的一些相关产品及方案

首先,在这个通信系统里,连接上位机控制器端的被称之为IO-Link Master,即为后续会提到的一些主要关键方案。其次,ST在IO-Link Master项目上能提供一些通信芯片,如L6360。在另外一面的传感器或者执行器端,即IO-Link Slave端, ST在这个IO-Link Slave从站项目上可提供的通信芯片为L6362A和L6364。

根据标准,这种三线点对点的通信方式很容易就能够与一些现有的传感器执行器的标准端口相兼容,比如M12的标准的工业连接器和M12标准的接头线。另外,它的优势还包括可以在一个线缆里既实现点对点的双向的信号传输,还实现master端对传感器执行器的一般供电需求。根据目前工业的一般要求,这个线缆的最大长度为20米,里面的三根线分别是24v、0v以及数据线。
该芯片的L+最大可以支持500毫安。如果还需要更大的电流,也有其他的一些L+驱动器,包括Load Switch IPS等产品,可以提供更大的电流,也可以进行外加。IO-Link通讯速度一般可以达到230.4K一个COM3的波特率,同时还具有状态指示及检测等功能。
4.png

对于IO-Link 的一些具体应用特点,L6360和L6362A所组成的通信收发器系统,可以支持IO-Link的三种标准数据,分别是COM1(4.8k)、 COM2 (38.4K)和COM3(230.4K)模式。这样的通信系统可以满足所有现代标准,工业化传感器的和执行器的要求:

第一,它可以快速并非常简单地对传感器或执行器进行配置,或者是再重新配置。
第二,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标准化的传感器或者执行信息的系统。
第三,作为一个数字化的通信系统,相比于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系统,可以降低功耗以及提高系统的效率。
第四,它有完整的诊断和保护功能,可以提高相关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它可以非常广泛地应用于驱动各种数字化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以及PLC的输入和输出模块,从而实现并满足工业4.0的各种需求。

以上介绍过L6360和L6362A这两款关键器件之后,我们将在文章的《中篇》和《下篇》向大家介绍这两个器件工业自动化系统之中的具体系统应用案列。

文章来源:意法半导体工业电子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1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笑点: 10
judy的头像
judy

指尖在键盘上的每次敲击,都伴随着RGB灯光的绚烂闪动,宛如在键盘上演出夺目的光影秀,从流光溢彩的渐变,到震撼人心的波浪,再到动感十足的呼吸灯效,各种灯光模式绚丽夺目,再加上流畅的回馈手感,让游戏或打字体验变成了视觉与触觉的双重享受。

机械键盘的各种神奇魔力,均源自核心主控芯片MCU的加持。正是新一代MCU具有的强大性能和扩展功能,才不断重塑机械键盘的边界,使其不仅能实现更多样化的功能,还极大增强个性化定制的空间,进一步展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无限魅力。

市场与技术的双轮驱动

机械键盘早已从极客的最爱变成大众的选择。据Market Research Future(MRFR)的综合报告,机械键盘市场将以12.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6.3亿美元。

这种走红并非偶然。首先,机械键盘的每个按键都采用独立的机械开关,带来清晰的触觉反馈和完美的按压感。红轴顺滑,青轴清脆,茶轴平衡,无论是追求速度的电竞选手,还是偏爱打字的作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绝佳手感。

其次,机械键盘配备多种RGB背光模式,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定制灯光颜色、亮度和动态效果。完美的敲击感和光韵流转的动态灯光模式,可根据游戏场景的变化调整灯光颜色,让用户可以沉浸在紧张刺激的游戏体验中。

要让机械键盘充满魅力,选择一个高效的核心MCU就变得尤为关键。作为机械键盘的核心组件,MCU承担着处理输入、输出以及与其他设备通信的重要任务,从而确保键盘能够顺利执行包括宏编程、背光调节和游戏模式在内的各种复杂功能。因此在选择MCU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其在处理速度、低功耗设计、程序可移植性、硬件扩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性能表现。

首先,机械键盘需要MCU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来支持高回报率、无延迟的实时响应控制。其次,随着用户对机械键盘功能的不断增加,如背光灯控制、多模式切换等,对MCU的硬件扩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低功耗设计对于机械键盘长时间使用的场景至关重要。最后,在选择MCU时,不仅要考虑性能,还要考虑其在不同应用中的可移植性和开发便利性。因此,MCU不但要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还要有能力去利用这些技术来提供更丰富的用户体验。

以这些要素来衡量,兆易创新最新推出的GD32L235将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GD32L235基于ARM® Cortex® -M23内核,主频最大64MHz,向下兼容M0/M0+内核产品。其新增的WLCSP25超小尺寸封装非常适用于可穿戴设备、便携式设备等有限的硬件空间应用场景。最为重要的是,该系列紧贴低功耗市场需求,拥有更优的功耗效率、丰富的接口资源、更高性价比,非常适合机械键盘等PC外设应用。

GD32L235.png

从能效到灯效 尽在GD32L235掌控中

与所有电子设备相同,功耗也是机械键盘性能的重要评判指标。尤其是无线机械键盘,如果采用三模(BLE/2.4G/USB)方式,再配置RGB背光,续航就将成为决定产品使用体验的关键。而作为整个键盘调度中心的MCU,其功耗特性将决定整个机械键盘的表现。

GD32L235系列在功耗方面表现出色。其针对功耗效率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提升,支持包括深度睡眠(Deep-sleep)、部分睡眠(Sleep)和待机(Standby)等6种低功耗模式。在深度睡眠(Deep-sleep)模式下,电流降至1.8uA,唤醒时间低于2uS;待机(Standby)模式电流更是低至0.26uA。即使在最高主频全速工作模式下,其功耗也仅为66uA/MHz,实现了效能和功耗间的卓越平衡。

同时,在设计高性能机械键盘时,对MCU的PWM通道数量、I/O资源以及Flash存储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GD32L235系列微控制器恰如其分地满足了这些高阶需求,展现了其在机械键盘领域的适应性。

如前文所述,RGB灯效已成为机械键盘受到消费者推崇的主要原因。如果要实现复杂绚丽的RGB背光效果,MCU的多路PWM输出能力必不可少。具体到GD32L235系列,其拥有多达11个定时器,包括2个16位低功耗定时器、6个通用16位定时器、1个高级定时器和2个基本定时器,充分满足了复杂RGB灯光效果的控制需求,使键盘能够呈现从静态色彩到动态光谱流转的全方位视觉体验。并且,这些丰富的PWM资源,也可以为机械键盘省去专门的灯光控制芯片,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功耗和成本。

考虑到键盘矩阵扫描与独立LED控制的双重需求,GD32L235还提供多个I/O接口,实现高效的信号检测与灯光指示功能的复用,确保键盘在高响应速度与复杂功能集成之间的完美平衡。具体而言,该系列集成2个低功耗LPUART、2个USART、2个UART、3个I2C、2个SPI等通用外设接口,还配备1个CAN2.0控制器和1个USB 2.0 FS控制器等标准通信接口。模拟外设方面,该产品系列配备1个12位ADC,支持差分输入和单端输入两种模式,提高了ADC模块的精度和性能;还集成1个12位DAC和2个比较器。这些丰富的外设资源不仅优化了硬件布局,还简化了布线复杂度,为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此外,GD32L235内置的Flash资源,最大支持128KB eFlash,不仅支持存储密集型的固件程序,还便于配合上位机驱动,实现软件层面的深度定制与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流畅的操作体验。这不仅提升了键盘的可扩展性,还为未来功能的迭代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有线和无线方案双发力

以GD32L235为核心,兆易创新的合作伙伴深圳智芯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基于GD32L235开发了全功能机械键盘解决方案,可助力客户实现丰富的功能和高度可定制性。

基于GD32L235的全功能机械键盘解决方案.png

图 基于GD32L235的全功能机械键盘解决方案

有线机械键盘作为主流产品,可充分发挥绚丽的RGB灯效。为此,该方案能实现每颗RGB独立控制,支持256级PWM;实现全彩控制,1600万色设定,内置20种炫酷灯效,支持客户自定义灯效。同时,自主研发的上位机QT平台支持多种系统,可以实现灯光设置、屏幕设置、宏编辑、Fn层设置等键盘配置。

这款有线方案还具备多按键模式,全键无冲;支持1000Hz回报率;可根据客户需要定制78/87/104键等不同键值的数目需求,支持多国语言版本;支持在线USB升级固件;响应PC休眠进入休眠、按键或PC唤醒;支持Win、Mac、Linux、安卓等系统。

相对有线方案,无线方案更偏重能效和连接的稳定性。为此,该无线方案增加以下功能:支持大容量1-2节锂电池充放电管理;无线模式下超低运行功耗远低于行业标准;USB/2.4G同时支持1kHz稳定回报率;具备更低的睡眠功耗,一级低功耗模式下<200uA,二级休眠模式下<100uA;多种连接模式切换逻辑可自定义;支持硬件开关/旋钮切换,支持自定义各种快捷键切换;支持在线USB/无线升级固件。

搭配智芯云自有的上位机系统,客户可以配置不同RGB灯效、RGB刷新速度、LCD屏显示效果等炫酷场景,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定制出不同的终端产品。

为了便于客户的产品能迅速推向市场,兆易创新还配备丰富的开发资源。GD32L235系列配套的文档手册及软件资源已经可以下载,针对GD32L235系列不同封装和管脚配置的配套开发工具也已同步推出。

除去GD32L235,兆易创新的MCU产品家族中还有GD32F303也可用于机械键盘方案的开发。该芯片采用ARM® Cortex® -M4核心,最高主频可达120MHz,支持高速DSP运算,具备完整的DSP指令集、并行计算能力和专用浮点运算单元(FPU)。兆易创新与合作伙伴已经推出了基于GD32F303 MCU的QMK固件机械键盘解决方案,并得到市场的好评。

机械键盘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而高性能MCU的不断涌现,成为推动这一市场迅猛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这些先进的MCU不仅提升了键盘的响应速度,实现了近乎零延迟的输入反馈,还极大地丰富了自定义功能和灯光效果,可满足从专业电竞选手到日常办公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机械键盘的深度融合,MCU在能效比、集成度以及智能化处理能力上的持续突破,正引领着机械键盘行业向更加智能、高效、定制化的方向演进。

欲了解更多基于GD32L235系列MCU全功能机械键盘的方案详情,请咨询:

Solution_GD@gigadevice.com 

文章来源:兆易创新GigaDevice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1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笑点: 10
cathy的头像
cathy

根据Gartner的统计,2023年全球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增长至1400亿美元,较2022年的1200亿美元增长了16.2%。亚马逊在2023年继续位居IaaS市场第一,微软、谷歌、阿里巴巴和华为紧随其后。 

Gartner研究副总裁Sid Nag表示:“由于超大规模云提供商希望推进主权、道德、隐私和可持续性相关产品的发展等原因,技术继续成为推动业务变革的主要驱动力。这应该会继续推动该市场在未来成倍增长,并且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投资也会在2024年及以后促进此类产品的发展。”

排名前五的IaaS提供商在2023年占据了82%的市场份额。亚马逊以546亿美元的收入和39%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全球IaaS市场,微软以23%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见表一)。谷歌在2023年增长了 26.3%,以8.2%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三位。阿里巴巴以 7.9%的市场份额稳居第四。

表一、2022-2023年全球IaaS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单位:百万美元)

公司

2023年收入

2023年市场份额(%)

2022年收入

2022年市场份额(%)

2022-2023年增长率(%)

亚马逊

54,648

39.0

48,123

39.9

13.6

微软

32,197

23.0

25,889

21.5

24.4

谷歌

11,454

8.2

9,072

7.5

26.3

阿里巴巴集团

11,119

7.9

9,222

7.7

20.6

华为

5,980

4.3

5,248

4.4

13.9

其他

24,601

17.6

22,943

19.0

7.2

总计

139,999

100

120,497

100

16.2

数据来源(2024年7月) 

Nag 表示:“由于头部超大规模云提供商在GenAI的趋势下继续发展其IaaS产品,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等其他领域也应该会有所增长。这些领域都会随着IaaS水涨船高。” 

GenAI已开始对云市场的增长产生影响,但2023年人工智能(AI)驱动的增长很小。 

Nag表示:“云是实现GenAI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可扩展基础设施。开始受到GenAI影响的领域包括IaaS(AI模型训练正在消耗IaaS资源)和SaaS(GenAI功能已开始包含在SaaS应用中)等。公有云市场的容量需求已因此而快速增加,并且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28年。短期内,AI驱动的收入增长相对于整个公有云市场的体量来说将会很小。” 

Gartner客户可以在“2023年全球服务市场份额”以及“2023年全球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份额分析”中了解更多信息。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 IT)为企业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客观洞察,助力企业机构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做出明智决策,取得出色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9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1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cathy的头像
cathy

全面现货供应、提供快速交付的全球电子元器件和自动化产品分销商 DigiKey 今天宣布与 Kingston Technology(金士顿)合作,向全球分销其内存产品和存储解决方案。

1.jpg

DigiKey 与 Kingston Technology 合作,提供其内存产品和存储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存储器产品制造商之一,Kingston 面向各种规模的工业和嵌入式 OEM 客户,提供包括 eMMC、eMCP、ePoP、UFS 和 DRAM 组件在内的各种存储产品。该公司还提供一系列专为系统设计师和制造者打造的工业级 SATA 和 NVMe 固态硬盘 (SSD)。

DigiKey 产品管理经理 Jason Gums 指出:“Kingston 的加入无疑为 DigiKey 的产品线带来了巨大提升,这一合作关系将方便全球客户获取该公司世界级的存储产品。我们很高兴能够向全球各地的设计师、创客和工程师提供 Kingston 的高性能解决方案,并且会通过 DigiKey 的无缝物流和卓越的客户服务提供各项支持。”

Kingston 的美国销售经理 Bryan Miltner 表示:“Kingston 很高兴进一步强化了与 DigiKey 合作关系,成为其核心供应商,并通过 DigiKey 世界级分销中心直接供应 Kingston 内存产品和存储解决方案。过去两年,我们通过 DigiKey Marketplace 的电子商务平台取得了持续的成功和增长,我们期待通过其核心供应商计划更高效地与 DigiKey 的全球客户群联系,以接触到更广泛的客户”。

通过这项合作协议,DigiKey 现在可以向全球即时交付 Kingston 的产品,包括嵌入式产品、USB 驱动器、企业级固态硬盘 (SSD)、工业级固态硬盘 (SSD),以及可用于物联网、网络通信、嵌入式系统、信息娱乐、生物医学、工业等多个领域的 Kingston 存储器模块。当 Kingston 有新产品上市时,DigiKey 还将为其提供新品发售的介绍。

如需了解有关 Kingston 的更多信息以及订购该公司的产品组合,请访问 DigiKey 网站

关于Kingston

Kingston Technology 创立于 1987 年,是设计、制造和分销存储器和存储产品的全球领导者,业务遍及 125 多个国家。Kingston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喷泉谷,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家值得信赖的创新型高质量存储器解决方案供应商。该公司的产品线丰富多样,能够满足消费、企业和工业市场的各种需求,确保他们获得量身定制的最佳解决方案。Kingston 锐意进取,追求卓越,拥有先进的制造设施,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并持续关注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凭借数十年的经验和技术积累,Kingston 始终如一地提供可靠的高性能产品,满足不断发展的技术需求。

关于 DigiKey

DigiKey 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锡夫里弗福尔斯市,是全球电子元器件和自动化产品前沿商业分销领域公认的领航者和持续创新者。我们通过分销来自 2,900 多家优质品牌制造商的 1530 多万种元器件获得了强大的技术优势,并凭借行业领先的产品存货广度和深度以及立即发货的能力,确立了我们在分销领域的领导地位。DigiKey 还为工程师、设计师、开发者和采购专业人员提供丰富的数字解决方案、无障碍互动和工具支持,以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效率。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digikey.cn并关注我们的 Facebook、 X、 YouTube、 Instagram和 LinkedIn账号。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1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judy的头像
judy

SGS成为Skylo非地面网络认证项目的首个授权第三方测试实验室

解决方案支持Skylo非地面网络认证项目的测试用例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宣布,其RF/RRM运营商验收工具集(RCAT)已助力SGS成为Skylo Technologies非地面网络(NTN)设备认证项目的推动者。

非地面网络(NTN)设备认证.png

是德科技助力SGS开展Skylo非地面网络认证项目测试

为了在整个地理覆盖范围内扩展安全可靠的连接,移动运营商正在探索采用NTN的混合卫星-地面网络架构。芯片组和设备制造商需要能够验证和认证其产品以适应这些新网络的工具。

鉴于这种需求,SGS在其产品组合中增加了窄带(NB)NTN认证。他们选择了是德科技的RCAT解决方案,因为该解决方案为经过验证的Skylo测试用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基于RCAT的优势和三家公司之间的紧密合作,SGS成为了Skylo的首个授权第三方测试实验室。这不仅支持了Skylo设备认证项目的持续增长,更增强了对更大NTN生态系统的信心。

SGS使用RCAT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了是德科技作为Skylo认证项目和NTN测试领先测试设备供应商的地位。是德科技和Skylo继续合作,为Skylo的NTN认证项目的未来版本进行补充测试。自2023年9月发布初始测试用例以来,这一持续的创新举措强调了是德科技对NTN发展长期成功的承诺。

SGS连接与产品副总裁Fred Yang表示:“我们与是德科技和Skylo的合作使SGS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作为首个获得Skylo批准的测试实验室,SGS现在能够为各种设备制造商提供及时的认证服务。”

Skylo Technologies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Dr. Andrew Nuttall表示:“在是德科技解决方案的加持下,通过已验证的Skylo测试用例,这一合作模式加速了终端设备认证过程并确保其符合Skylo和行业标准。这一重要里程碑使终端设备能够与Skylo卫星网络完全兼容并无缝集成,确保最佳性能。”

是德科技无线设备和运营商副总裁 Lucas Hansen表示:“作为开发和认证测试的NTN先锋,是德科技很高兴通过Skylo NTN认证项目支持SGS提升其测试服务。认证实验室标志的加盟是加速NTN设备部署的关键一步,以实现全球数字连接。”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NYSE:KEYS)启迪并赋能创新者,助力他们将改变世界的技术带入生活。作为一家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我们提供先进的设计、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程师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更快地完成开发和部署,同时控制好风险。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我们与客户携手,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是德科技官网 www.keysight.com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1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笑点: 10
cathy的头像
cathy

近日,第十七届英特尔网络与边缘计算行业大会在天津举行,超过400位生态伙伴和客户代表齐聚一堂,与英特尔共同探讨边缘AI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介绍了众多基于英特尔边缘AI解决方案,在教育、智能制造等垂直领域的最新精彩应用实例。会上,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网络与边缘事业部总经理Sachin Katti、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网络与边缘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Dan Rodriguez及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网络与边缘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博士等分享了英特尔在“让AI无处不在”愿景引领下,对AI技术和边缘计算的最新洞察、未来展望及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并强调了AI与边缘计算的融合将如何重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721878657210744.jpg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稚聪发表了开场致词。他表示:“如今,作为实体经济的根基,中国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占比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投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AI实现数字化转型,以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英特尔将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为企业提供开放、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打造开放、可扩展的系统架构,助力企业智胜未来。”

1721878673543547.jpg

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网络与边缘事业部总经理Sachin Katti分享了他对AI趋势的看法。他表示:“AI有望成为近几十年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它将帮助企业大幅提升处理复杂商业问题的能力。英特尔专注于帮助企业简化在PC、边缘和数据中心部署AI的复杂流程,以实现‘让AI无处不在’的愿景。结合我们强大的芯片基础、软件定义的简便性以及开放多元的生态系统,英特尔能够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选择,并助力他们充分释放AI潜力。”

企业加速拥抱AI:英特尔推动边缘计算与AI深度融合

AI的浪潮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席卷全球,智能边缘与AI的融合为企业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今,企业正积极拥抱变革,将AI技术融入边缘计算领域,以期释放更强大的生产力。据Gartner预测1,到2026年,80%的全球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50%的全球边缘部署将包含AI。而IDC数据显示,中国生成式AI投资增长加速,2022到2027年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86.2%2,生成式AI正在成为驱动智能发展的关键技术。

正是基于对这一行业趋势的深入洞察,英特尔依托广泛的芯片基础,推出了专为边缘和网络AI设计的模块化平台。凭借多样化的芯片产品,包括英特尔®酷睿™处理器、英特尔®酷睿™ Ultra 处理器、专为边缘设计的英特尔锐炫™GPU、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等,结合高效的软件解决方案,英特尔为制造、教育、交通、金融、医疗等多领域提供定制的垂直解决方案套件,助力客户加速AI在边缘和网络的设计、开发,并迅速扩大其应用范围。

在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解决方案升级的同时,英特尔也在积极构建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不断壮大的合作伙伴生态,已成为推动本土创新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英特尔网络与边缘事业部在中国已经与500多家OEM/ODM和150多家ISV建立了合作关系,使超过200万开发者受益。

携手中国合作伙伴,加速AI大模型应用落地

凭借长期构建的广泛生态系统、深厚技术底蕴,以及对各行业需求和趋势的敏锐洞察,英特尔携手众多中国本土合作伙伴,支持大语言模型(LLM)在不同行业的落地应用。

  • 在教育领域,十余年来,英特尔与希沃在“AI+教育”解决方案的开拓上展开紧密合作。希沃第七代交互智能平板和最新的教师终端,借助AI功能帮助教师完成一键备课、互动式教学、课堂反馈等任务,显著提升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基于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希沃在本地即可完成AI教学大模型的运行,并显著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希沃的产品如今已覆盖17万所学校,260万间教室,服务800万名教师,帮助完成了8亿个生成式课件的制作。

  • 面向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科东软件通过先进大语言模型实现任务理解及代码生成,并依托科东智能控制器的多模态视觉语言模型,实现对机器人动作的精准控制,极大简化了开发流程并提升了生产效率。通过在英特尔®酷睿™Ultra 处理器上部署大语言模型,还减少了对算力设备和网络传输的依赖,有效降低了操作延迟,满足工业场景对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的需求。

  • 在网络领域,深信服采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和高速以太网连接技术,成功实现了垂直领域安全大模型SecurityGPT的高效能部署。这一集成方案不仅提供了高带宽HBM加速,极大提升了大语言模型的处理速度,还通过RDMA网络技术支持多节点的轻松扩展。此外,该方案还展现了极强的兼容性,支持参数量高达70B的多种大语言模型,并能够同时部署网络安全业务和大模型推理任务。同时,它还带来了更佳的总体拥有成本(TCO),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运营开支。

  • 在智慧零售领域,为助力开域集团大模型AI解决方案得以快速落地,英特尔为其提供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方位支持,涵盖凌动®、至强®处理器、英特尔锐炫™ GPU系列、和酷睿™ Ultra处理器等在内的先进处理器技术,以期为该企业提供强大的算力和灵活性。同时,x86架构和OpenVINO工具套件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易运维性和成本控制能力。英特尔的产品与支持团队深入项目服务的核心,提供无缝支持,确保AI解决方案从概念到实施的每一步都精准高效,为开域集团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面向AI未来:打造开放、可扩展的企业级AI生态

作为拥有完整软硬件平台的公司,英特尔在AI领域拥有深厚的积淀与领先优势。英特尔提供开放、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AI时代以更低总拥有成本(TCO)实现更高价值。

面向未来的AI转型,英特尔正在引入端到端、可扩展的系统级战略,通过开放的生态系统全速助力企业推进AI创新。英特尔的开放系统包括来自多厂商的芯片、硬件参考平台、软件基础设施以及AI工具,使从设备制造商到软件和服务提供商等广泛的AI生态系统都能够提供解决方案,满足各行业企业对定制化生成式AI的需求。英特尔的解决方案性能卓越、易于访问、支持生态系统,可为客户提供更高灵活性和更多选择。此外,英特尔构建了包括AI加速软件、微调和训练工具、检索增强生成 (RAG) 流水线、部署工具等全栈开放式软件框架,其中也包含了软件合作伙伴和开源项目,简化了开发过程,实现了从设备到边缘再到数据中心的全面生成式AI部署。

1721878739619983.jpg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网络与边缘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博士表示:“英特尔对客户的技术支持始终与时俱进,通过全栈解决方案的不断升级,为客户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体系。我们不仅仅是技术的提供者,更是本地合作伙伴的倾听者和同行者。数年深耕,我们与合作伙伴紧密携手,打造出真正满足中国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从运用AI 进行创新的‘+AI时代’,到今天以AI为主导推动创新的‘AI+时代’,我们正站技术转型的前沿。英特尔将进一步深化战略,确保我们的技术更贴近中国用户,更深入地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们坚信,通过创新与合作,英特尔将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共同开启‘AI+时代’的新篇章。”

随着AI和边缘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英特尔将通过持续不断的软硬件平台和产品创新,积极推动边缘AI等新兴领域的拓展,为全球企业智能化转型铺就道路,共同迎接一个由AI驱动、智能优化的全新时代的到来。

1. Gartner, 2023年10月11日,https://www.gartner.com/en/newsroom/press-releases/2023-10-11-gartner-sa...

2. IDC, 2024年4月17日,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AP52048824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1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1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judy的头像
judy

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与Swoboda共同开发和销售用于汽车应用的高性能电流传感器模块。此次合作将英飞凌一流的电流传感器IC与 Swoboda在传感器模块开发和产业化方面的技术专长相结合,以满足混合动力与电动汽车传感解决方案市场的快速增长。双方联合开发的高性能电流测量解决方案加快了牵引逆变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大批量应用,以及其他关键汽车应用的上市时间。

其中的首款产品Swoboda CSM510HP2采用全封装电流传感器模块,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显著减少了占用面积。该产品搭载英飞凌TLE4973无芯电流传感器IC,可实现总误差低于 2%的高精度传感。该模块专为与英飞凌用于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的汽车功率模块HybridPACK™ Drive G2无缝集成而设计,因此无需单独的外部电流传感器,从而创造出更紧凑的牵引逆变器。

CSM510HP2.jpg

CSM510HP2

Swoboda业务开发主管Klaus Lebherz表示:“新一代电流传感器在简化系统集成方面树立了新标杆,英飞凌的最新传感器技术与Swoboda的注塑成型技术完美适配。”

英飞凌科技汽车磁传感器产品负责人Andrea Monterastelli表示:“市场需要高性能、紧凑且易于集成的电流传感解决方案。得益于英飞凌一流的电流传感器IC和Swoboda的技术专长,该产品能够与英飞凌的HybridPACK™ Drive G2无缝集成,为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提供更紧凑的解决方案。”

英飞凌与Swoboda目前正在开发更多用于各类功率器件的电流传感解决方案。其他目标应用包括逆变器直流链路和高压电池管理等。

供货情况

请在这里这里这里了解产品的更多信息。

关于Swoboda

Swoboda开发和制造满足未来汽车行业需求的高精度创新部件与系统。多年来,这家家族企业一直是全球汽车行业领先的开发和系统合作伙伴之一,为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OEM)和汽车供应商(Tier)提供产品。公司在全球12个地区拥有 4,000 多名员工,上一财年营业额超5亿欧元。Swoboda在三大洲的六个国家生产产品,包括美国、墨西哥、德国、捷克、罗马尼亚和中国。www.swoboda.com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600名员工,在2023财年(截至9月30日)的营收约为163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年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1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笑点: 10
judy的头像
judy

在浩瀚无垠的数字宇宙中,每一块芯片、每一片电路板都是精心编织的复杂网络,它们承载着信息传递、处理的使命,如同现实世界中繁忙的交通枢纽。想象一下,你是一位勇敢的探险家,踏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迷宫。迷宫中布满了错综复杂的路径和隐秘的房间,而你的任务是确保每一条路径都被探索过,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你的足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现有些房间似乎无论如何都无法到达,它们就像是迷宫中的“幽灵区域”,静静地等待着被揭示。

这就是数字设计验证中面临的挑战之一。在复杂的数字电路设计中,随着设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度的增加,验证工作变得愈发艰巨。传统的验证方法如同手持火把在迷宫中摸索,虽然能够照亮大部分区域,但总有一些“隐秘的角落”难以触及,而这些“隐秘的角落”可能是无用的代码、逻辑错误或配置失误造成的。

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或其他相关领域中,覆盖不可达性检查工具可以简单地理解成一位细心的“审查员”。它并不改变电路设计,而是深入探索设计的每一个“角落”,寻找那些因逻辑错误、设计冗余或配置不当而从未被实际使用的部分(即覆盖不可达区域),并指出问题,帮助开发者清理和优化设计,确保每个部分都发挥作用,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市面上覆盖不可达性

检查工具的挑战

随着芯片设计复杂度的飙升,其需探索的“隐秘角落”愈发幽深莫测,这对工具的检查深度与广度构成了严峻考验。一方面,海量设计数据的处理要求工具必须具备高效能的核心算法,确保在浩瀚数据海洋中精准捕获每一个潜在问题,而不遗漏任何细节。

另一方面,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架构层出不穷,覆盖不可达性检查工具必须迅速适应这些变化,深入理解并验证新型设计的独特特性,确保验证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这要求工具不仅要有深厚的技术底蕴,更需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EDA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覆盖不可达性检查工具的性能与用户体验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用户期望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促使工具开发者不断追求更高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以期在纷繁复杂的应用场景中都能游刃有余。然而,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新兴技术的崛起,如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也为工具开发带来了新的技术门槛和融合难题。

国微芯“芯天成EsseUNR”

覆盖不可达性检查工具

随着数字设计复杂性的不断攀升,验证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方法通过编写测试用例来提升验证覆盖率的难度急剧增加,往往难以触及设计深层的未覆盖区域。为了应对这一市场挑战,国微芯推出芯天成覆盖不可达性检查工具——EsseUNR(Coverage Unreachability Checking)。

01.png

EsseUNR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全面的功能,为ASIC/FPGA设计、通信协议验证、处理器控制单元及复杂硬件设计的验证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它专为提升数字电路设计的验证覆盖率而设计,能有效解决验证覆盖率提升难题。该工具的主要功能包括:

(1)多语言支持

支持Verilog/SystemVerilog和VHDL的混合编译,满足不同设计团队和项目的语言需求,确保验证流程的灵活性和兼容性。

(2)主流仿真工具覆盖数据集成

能够无缝集成主流仿真工具的覆盖数据,对未覆盖的代码区域进行深入的不可达性检查。这大大简化了验证流程,减少了重复工作,提高了验证效率。

(3)形式验证方法

采用形式验证的方法对RTL(寄存器传输级)设计进行不可达性检查,确保验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形式验证能够覆盖传统仿真难以触及的复杂逻辑和边界情况,提升验证的完整性和覆盖率。

(4)多种类型的不可达性检查

支持对RTL设计中的Line(行)、Condition(条件)、Fsm(有限状态机)、Branch(分支)、Toggle(翻转)等多种类型的不可达性进行检查。这种全面的检查方式能够确保验证的深入和细致,避免遗漏任何潜在的验证问题。

(5)生成可达检查点Testbench及波形图

支持自动生成可达检查点的Testbench和波形图,帮助设计团队快速定位问题并进行调试。这些检查点和波形图提供了直观的验证结果展示,有助于加速问题解决过程。

(5)GUI界面支持

提供易于使用的GUI界面,支持通过界面查看原理图、波形等验证结果。这种图形化的展示方式使得验证结果更加直观易懂,降低了验证工作的门槛和复杂度。

02.png

EsseUNR以其全面的功能、高效的性能和易用的界面,为数字电路设计的验证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无论是提高验证覆盖率、优化设计质量还是加速问题解决过程,EsseUNR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芯天成EsseUNR

核心优势及应用场景

EsseUNR凭借其卓越的覆盖率提升能力、高效的验证流程、强大的形式验证支持、全面的不可达性检查类型以及直观易用的GUI界面,在数字设计验证领域脱颖而出。它不仅能够深入挖掘传统验证方法难以触及的设计深层区域,显著提升验证覆盖率,还能通过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干预,提高验证效率。同时,其形式验证方法确保了验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覆盖复杂逻辑和边界情况,为设计团队提供更高层次的验证保障。

03.png

ASIC/FPGA的不可达性检查

无论是复杂的ASIC设计还是灵活的FPGA实现,EsseUNR都能提供全面、高效的不可达性检查服务,确保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严格验证。

通信协议通信状态的不可达性检查

在通信协议设计中,确保所有通信状态均可达是保障协议正确性的关键。EsseUNR能够深入剖析协议实现细节,发现潜在的不可达状态。

处理器控制单元的不可达性检查

处理器的控制单元是系统的心脏,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EsseUNR的不可达性检查功能有助于发现控制单元设计中的潜在漏洞。

DMA控制器的不可达性检查

DMA(直接内存访问)控制器是高速数据传输的核心部件。EsseUNR能够对其各种工作模式下的数据传输路径进行详尽分析,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寄存器状态的不可达性检查

寄存器是硬件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EsseUNR能够检查所有寄存器的状态是否均可达,从而避免在设计过程中遗漏任何重要配置。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计需求的日益复杂,EsseUNR不断优化和完善其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持续发挥产品优势,为设计团队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验证解决方案。同时,国微芯也将秉持着“自主创新,让造芯更便捷”的使命愿景,不断推出更多创新产品,为集成电路行业的持续繁荣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关于国微芯

深圳国微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EDA创新企业,依托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了EDA+ IP +设计服务一体化平台,向全球芯片厂商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国产EDA工具系统和服务。公司拥有超500人的强大研发团队,硕博比超80%,核心成员均有20年以上海内外从业经历。

未来国微芯将秉持“自主研发、吸收引进、产学研结合、投资并购”策略来构建数字芯片设计与制造的“桥梁”,深度打造国产数字芯片全流程 EDA 工具系统,并实现规模化应用,支撑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国微芯

围观 6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1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笑点: 10
judy的头像
judy

7月24日,奎芯科技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唐睿博士出席了2024年第二届上海新质生产力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大会,并发表了演讲《奎芯科技M2LINK助力突破内存带宽瓶颈》,为与会者带来了关于集成电路设计与内存带宽优化的前沿思考。

奎芯科技-1.png

此次大会旨在推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半导体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聚焦集成电路设计、EDA、制造、装备、材料、器件及封装测试等产业链方向的校企协同育人。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有助于提前满足产业需求,并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唐睿博士.png

唐睿博士在演讲中深刻分析了当前AIGC产业性能需求的快速增长趋势,指出2024年AIGC模型已进入万亿参数量级。为了满足大模型的需求,主流AI计算芯片在性能上不断提升,而性能的提升与互联带宽、内存容量及算力即TFLOPS成正相关。唐睿博士通过生动的图表展示了文本长度、内存带宽/容量与模型复杂度之间的紧密关系,强调了内存容量和带宽对AI运算性能的关键作用。

活动现场.png


面对内存带宽瓶颈的挑战,唐睿博士介绍了奎芯科技的创新解决方案——M2LINK。该方案通过将HBM的接口协议转换成UCIe协议,并利用RDL中介层封装成标准模组,再通过普通基板与主SoC进行封装,实现了HBM和SoC的解耦。这一创新不仅突破了HBM与主SoC的距离限制,还带来了诸多优势:主芯片成本降低、封装成本降低、内存容量和带宽提升、灵活性增强以及性能提升等。

奎芯科技作为领先的IP和Chiplet产品供应商,不仅推出了创新的M2LINK解决方案,还拥有一系列高性能的接口IP产品,涵盖了从5nm到180nm等多个工艺节点的HBM、LPDDR、ONFI、UCIe、eDP、PCIe、USB等高速接口IP。唐睿博士强调,M2LINK的推出不仅为内存带宽瓶颈问题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更为集成电路产业的产教融合开辟了全新的思路。通过让产业界提前介入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可以将产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和实际项目前置到高校环境中,从而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共同攻克产业技术难题的目标。

展望未来,奎芯科技将会继续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为产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共同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繁荣发展。


关于奎芯科技(MSQUARE):

奎芯科技(MSquare)于2021年在上海注册成立,是一家专业的集成电路IP和Chiplet产品供应商。我们致力于解决智慧经济时代,芯片互联和应用垂直整合问题。目前在上海,合肥,北京,成都等地拥有办公室,员工超170人,研发人员比例80%。于2023年1月获得A轮超亿元投资,奎芯致力于提供优质可靠的方案,从IP到Chiplet,加速推动产业进程。

文章来源:奎芯科技

围观 36
评论 1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1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笑点: 10
cathy的头像
cathy

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对高效率的追求从未停止。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等前沿科技的蓬勃发展,电力电子设备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开关损耗一直是影响电力电子设备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成了人们对高效率追求路上的拦路虎。

面对这一挑战,尽管电力电子工程师们早就掌握了理论上能够达到零损耗的ZVS软开关这一秘密武器,但在纷繁复杂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寄生参数、控制精度、热效应、材料特性等种种因素,仍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损耗。

在前不久PowerUP Asia 2024论坛的在线研讨会中,Qorvo高级产品应用工程师Mike Zhu分享了Qorvo SiC FET在ZVS(零电压开关)软开关技术应用中的卓越表现。

ZVS也无法避免的损耗是怎么来的?

在传统的硬开关操作中,开关器件在高电压下导通,导致开关损耗显著,这不仅降低了效率,还产生了大量的热量。特别是在高频操作中,开关损耗会急剧增加,成为制约系统效率和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软开关技术,尤其是零电压开关技术,被开发出来,旨在实现开关元件在无电压或极低电压状态下导通,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少开关损耗,提高效率。

零电压开关技术依赖于开关器件(如MOSFET或IGBT)的特性,这些器件在导通时具有较低的电阻,而在关断时具有较高的电阻。在ZVS应用中,开关在电压为零或接近零时导通,这意味着开关的电流在导通时不会突然增加,从而减少了开关损耗。

1.jpg

图1 ZVS软开关波形及不同开关阶段半桥电路的主要能量损耗来源

图1展示了一个ZVS技术的典型示例。根据其波形图我们可以看出,尽管ZVS避免了开通损耗,但仍然存在死区时间,这一阶段会带来死区传导损耗。之后栅极导通,电流得以流过器件,ZVS应用中的主要损耗就发生在这里,这一部分就是开通损耗。当器件需要关断时,ZVS应用的关断方式依旧是硬开关式,关断损耗也就因此产生了。

在零电压开关应用中,功率器件的选择和设计需要特别考虑到几个关键性能指标,以确保系统在效率、热管理以及整体性能上达到最优。Mike 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

1、低开通损耗:在ZVS应用中,器件的开通损耗是首要关注的损耗问题,尤其是在第一或第三象限操作时。这要求器件在开通时能够迅速且高效地转移电流,同时最小化电压和电流的重叠,从而减少能量损耗。

2、低关断损耗:尽管ZVS技术旨在降低开通损耗,但关断过程中的硬开关损耗依然存在,是第二大损耗来源。因此,器件在关断时应具备快速的电压转换能力和低损耗特性,以减少能量在关断过程中的消耗。

3、低栅极电荷(Qg):ZVS应用由于消除了关断损耗,可以支持更高的开关频率。较低的栅极电荷意味着在高开关频率下,栅极驱动损耗更小,特别是在轻负载条件下,这有利于提高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4、低时间相关输出电容(Coss):输出电容影响电压降至零的速度,进而影响死区时间。较低的输出电容可以缩短死区时间,提高占空比,从而向负载输送更高功率,同时有助于实现ZVS条件,减少开关损耗。

5、低热阻:功率器件的热阻决定了其在高功率密度应用中散热的效率。低热阻可以有效降低器件的结温,提高器件的热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SiC FET的革新技术这样实现TVS效率提升

Qorvo SiC FET,作为ZVS技术的革新者,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材料科学的进步,为电力电子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2.jpg

图2. SiC MOSFET与用于共源共栅电路SiC JFET的截面比较

与平面SiC MOSFET对比,Qorvo SiC FET采用了共源共栅结构,其核心在于使用了沟槽JFET。这一设计消除了平面SiC MOSFET中存在的沟道电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低压硅MOSFET的沟道电阻。由于硅材料的导电性能优于SiC,且工作在较低的电压下,因此其导通电阻显著减小,仅占共源共栅器件总电阻的5%-10%。这一创新设计大幅度降低了器件的导通电阻,使得Qorvo SiC FET在单位面积上的导通电阻比最接近的SiC MOSFET结构低两倍以上。

3.png

图3. Qorvo SiC FET与其他厂商的开关器件导通电阻对比

此外,Qorvo SiC FET还通过其独特的结构设计,进一步优化了开关性能。平面SiC MOSFET在第三象限导通时,体二极管压降较高,例如,在零偏置情况下传导30A电流时,压降约为4.8V。而在Qorvo SiC FET中,由于其共源共栅结构,高压SiC JFET在第三象限导通时始终处于同步导通模式。这使得在栅极偏置为0V且第三象限电流为30A时,Qorvo SiC FET的体二极管压降仅为2.5V。得益于其低沟道电阻和低体二极管压降,Qorvo SiC FET还提供了非常低的时间相关输出电容(Coss),这使得开关速度大大加快,并有效地缩短了所需的死区时间。

针对ZVS应用中的另一大损耗来源——开关损耗。Mike将Qorvo的U1B半桥模块与其他厂商的SiC MOSFET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100A电流条件下,Qorvo的器件在关断时的开关损耗比其他厂商的器件低74%。这种性能优势主要归因于Qorvo器件的更快的dV/dt,即电压变化率。

4.png

快速的dV/dt可以减少电流和电压的重叠,进而降低关断损耗。当使用缓冲器控制电压尖峰和振铃时,这种效果尤为明显。缓冲器可以帮助限制电压的上升速度,同时允许更小的栅极电阻,这有利于降低开关损耗。在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实际应用中,使用Qorvo器件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结温,以及可能更高的开关频率,从而减小系统尺寸和降低成本。

更小的芯片尺寸带来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增加了热阻。在高功率密度的应用中,有效的散热设计至关重要。Qorvo通过采用银烧结芯片贴装技术,显著提升了其SiC FET的热性能。银烧结技术的导热率是传统焊接技术的六倍,这意味着热量能够更高效地从芯片表面转移到散热器,从而降低了器件的运行温度,延长了器件的使用寿命,并提升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结语

Qorvo SiC FET的创新技术不仅在零电压开关(ZVS)应用中展现了卓越的性能,还为电力电子行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科学的进步,Qorvo SiC FET在高频、高压操作中表现出色,满足了现代电力电子设备对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需求。无论是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系统,还是在工业电机驱动和数据中心电源等领域,Qorvo SiC FET都为实现更紧凑、更可靠的系统设计提供了无限可能。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的不断推进,Qorvo将继续引领技术创新,助力全球向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围观 7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1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