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demi的头像
demi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AI)技术的洗礼下,PC迎来“智变”,在市场上掀起了一场AI PC的热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到2028年,中国AI PC的年出货量将是2024年的60倍,渗透率持续提升。作为全球领先的PC厂商,戴尔科技前瞻性地将AI技术融入产品中,并充分整合资源和市场洞察,领航PC行业,开启AI新时代。

长久以来,“创新”都深深根植于戴尔科技的基因中,激发了一系列前沿的科技产品。面对AI时代下对未来PC的新要求,戴尔科技从“性能”和“体验”两方面出发,携灵越14 Plus骁龙版笔记本为广大用户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智慧革命。

image001.jpg

戴尔灵越 14 Plus

AI技术助力性能拉满

每当谈到AI PC,话题始终都围绕AI的能力展开。作为赋予电脑智慧的“芯”,灵越14 Plus首次搭载的骁龙芯片为其带来了颠覆性的性能表现和效率提升。在骁龙®X Plus处理器的加持下,不论是各种复杂工作的创建和处理,还是高质量的图形输出,都能轻松搞定。此外,用于设备端AI任务的专用NPU还为灵越14 Plus带来了大幅能效提升,同时在助力电池寿命延长、减少发热量、降低风扇噪音、提高安全性等方面都拥有优秀表现。硬件方面的实力将各方面性能全面拉满,让用户无惧各种限制束缚,即可尽情开启创作。

不仅如此,全新灵越14 Plus的骁龙平台支持运行所有版本的完整Windows 11操作系统,让PC得到性能优化的同时还能更懂用户需求,配备多任务处理工具,同时凭借16GB LPDDR5x 内存,可快速加载和切换应用程序,助力用户轻松处理日常工作。此外,灵越14 Plus还有着超高的兼容性,无论是生产力工具、浏览器、视频会议和协作还是多媒体,骁龙平台可以支持类别广泛的应用程序,让用户在处理各类任务时保持高效,放心移动办公。

image002.jpg

戴尔灵越 14 Plus

打造面向未来的AI PC标杆

除了核心性能以外,要想检验AI PC是否做好了面向未来的准备,使用体验是否“能打”也很关键。令人惊喜的是,在优秀性能的基础上,全新灵越14 Plus凭借设计上的优异表现也做到了内外兼修。依仗14英寸纤薄设计以及不足16.90毫米的纤巧机身,灵越14 Plus可轻松放入包中,为随时随地的灵感闪现提供支持。

在画声方面,灵越14 Plus为用户带来了极致的视听盛宴。产品配备16:10高纵横比的触摸屏,并集成QHD分辨率、400尼特亮度水平和Dolby Vision技术,为用户呈现出近乎真实的画面视觉效果。而Dell ComfortView Plus硬件低蓝光解决方案也对双眼舒适度更加友好。不仅如此,灵越14 Plus的实际场景体验也出色无比:针对会议场景,在全新Windows Studio Effects的帮助下,通过背景模糊、自动取景以及眼神交流等功能,让沟通更加顺畅;对于休闲娱乐场景,Auto Super Resolution功能借助AI实时提升游戏画面分辨率,解锁极致流畅的游戏体验。

此外,借助FHD红外网络摄像头,全新灵越14 Plus的隐私保护功能还能检测用户是否位于屏幕前,防止他人窥看屏幕,更好地保护隐私。在AI技术的驱动下,灵越14 Plus的摄像头和音频能力也再度升级,拥有高分辨率的1080p FHD网络摄像头,让视频通话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都能达到出色效果。智能网络摄像头和音频可在外界嘈杂时实现背景音降噪,光线不足时仍能画面清晰呈现各种细节。并同时配备两个上射式扬声器和两个下射式扬声器,通过高端智能功放,为用户提供细节丰富的音质,带来出众聆听体验。

image003.jpg

戴尔灵越 14 Plus

无论是性能还是体验,全新戴尔灵越14 Plus无疑是AI PC的优秀代表。它不仅融合了最新的硬件技术和设计理念,更在优秀性能和便携灵活之间取得了优质平衡,勾画出了AI走入现实的全新图景。值得注意的是,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戴尔科技在设计生产时不仅采用一系列环保材料,能效方面也严格遵守高级环保标准,为面向未来的AI PC打造了完美范本。


戴尔科技集团

戴尔科技集团致力于帮助企业和个人构建数字化未来,改进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为客户提供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全面和创新的技术及服务组合。

围观 11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06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cathy的头像
cathy

●  借助 NVIDIA AI Foundry,企业和各国现在能够使用自有数据与 Llama 3.1 405B 和 NVIDIA Nemotron 模型配对,来构建“超级模型”

●  NVIDIA AI Foundry 提供从数据策管、合成数据生成、微调、检索、防护到评估的全方位生成式 AI 模型服务,以便部署自定义 Llama 3.1 NVIDIA NIM 微服务和新的 NVIDIA NeMo Retriever 微服务,以实现准确响应

●  埃森哲率先使用新服务,为客户创建自定义 Llama 3.1 模型;Aramco、AT&T、优步和其他行业领导者率先使用全新 Llama NVIDIA NIM 微服务

2024 年 7 月 23 日—NVIDIA 宣布推出全新 NVIDIA AI Foundry 服务和 NVIDIA NIM™ 推理微服务,与同样刚推出的 Llama 3.1 系列开源模型一起,为全球企业的生成式 AI 提供强力支持。

1.png

借助 NVIDIA AI Foundry,企业和各国现在能够使用 Llama 3.1 以及 NVIDIA 软件、计算和专业知识,为其特定领域的行业用例创建自定义“超级模型”。企业可以使用自有数据以及由 Llama 3.1 405B 和 NVIDIA Nemotron™ Reward 模型生成的合成数据,来训练这些超级模型。 

NVIDIA AI Foundry 是由 NVIDIA DGX™ Cloud AI 平台驱动。该平台由 NVIDIA 与全球领先的公有云共同设计,旨在为企业提供大量计算资源,所提供的计算资源可随着 AI 需求的变化轻松扩展。 

企业以及制定主权 AI 战略的国家正希望创建具有特定领域知识的自定义大语言模型,以便生成式 AI 应用能够反映其独特的业务或文化。因此,这些新服务的推出恰逢其时。

NVIDI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Meta 的 Llama 3.1 开源模型标志着全球企业采用生成式 AI 的关键时刻已经到来。Llama 3.1 将掀起各个企业与行业创建先进生成式 AI 应用的浪潮。NVIDIA AI Foundry 已经在整个过程中集成了 Llama 3.1,并能够帮助企业构建和部署自定义 Llama 超级模型。” 

Meta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表示:“全新的 Llama 3.1 模型是开源 AI 迈出极其重要的一步。借助 NVIDIA AI Foundry,企业可以轻松创建和定制大家想要的最先进的 AI 服务,并通过 NVIDIA NIM 进行部署。我很高兴能将它交付到大家手中。” 

企业现在可以从 ai.nvidia.com 了解适用于 Llama 3.1 模型的 NVIDIA NIM 推理微服务,以加快将 Llama 3.1 模型部署到生产级 AI 的速度。NIM 微服务是将 Llama 3.1 模型部署到生产中的最快途径,其吞吐量最多可比不使用 NIM 运行推理时高出 2.5 倍。 

企业可以将 Llama 3.1 NIM 微服务与全新 NVIDIA NeMo Retriever NIM 微服务组合使用,为 AI copilot、助手和数字人虚拟形象搭建先进的检索工作流。

埃森哲率先使用 AI Foundry 为企业创建自定义 Llama 超级模型

全球专业服务公司埃森哲率先借助 NVIDIA AI Foundry,使用 Accenture AI Refinery™ 框架为自己以及那些希望所部署的生成式 AI 应用能够反映其文化、语言和行业的客户来创建自定义 Llama 3.1 模型。 

埃森哲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Julie Sweet 表示:“全球领军企业看到了生成式 AI 正在如何深入改变各行各业,并且希望部署由自定义模型驱动的应用。埃森哲的内部 AI 应用一直在使用 NVIDIA NIM 推理微服务。现在,借助 NVIDIA AI Foundry,我们能够帮助客户快速创建和部署自定义 Llama 3.1 模型,为他们的优先业务事项提供变革性的 AI 应用。” 

NVIDIA AI Foundry 提供一种可用于快速构建自定义超级模型的端到端服务。其结合 NVIDIA 软件、基础设施和专业知识与开放社区模型、技术和来自 NVIDIA AI 生态系统的支持。 

借助 NVIDIA AI Foundry,企业能够使用 Llama 3.1 模型和 NVIDIA NeMo 平台(包含在 Hugging Face RewardBench 上排名第一的 NVIDIA Nemotron-4 340B Reward 模型)创建自定义模型。 

在创建了自定义模型后,企业就可以构建 NVIDIA NIM 推理微服务,以便在其首选的云平台和全球服务器制造商提供的 NVIDIA 认证系统™上,使用自己选择的最佳机器学习运维(MLOps)和人工智能运维(AIOps)平台在生产中运行这些模型。

NVIDIA AI Enterprise 专家和全球系统集成商合作伙伴与 AI Foundry 客户一同加快从开发到部署的全过程。

NVIDIA Nemotron 为高级模型自定义提供助力

如果企业需要更多训练数据来创建特定领域的模型,可以在创建自定义 Llama 超级模型同时使用 Llama 3.1 405B 和 Nemotron-4 340B 生成合成数据,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拥有自己的训练数据的客户可以使用 NVIDIA NeMo 对 Llama 3.1 模型进行自定义,通过领域自适应预训练(DAPT)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NVIDIA 和 Meta 还一起为 Llama 3.1 提供了一种提炼方法,供开发者为生成式 AI 应用创建更小的自定义 Llama 3.1 模型。这使企业能够在更多加速基础设施(如 AI 工作站和笔记本电脑)上运行由 Llama 驱动的 AI 应用。

行业领军企业纷纷使用 NVIDIA 和 Llama 为 AI 提供强力支持

医疗、能源、金融服务、零售、交通、电信等行业的企业已在使用适用于 Llama 的 NVIDIA NIM 微服务。首批使用面向 Llama 3.1 全新 NIM 微服务的公司包括 Aramco、AT&T 和优步。 

Llama 3.1 多语种大语言模型(LLM)集合是一个具有 8B、70B 和 405B 三种参数规模的生成式 AI 模型集合。该集合中的模型在超过 16,000 个 NVIDIA Tensor Core GPU 上训练而成,并针对 NVIDIA 加速计算和软件(无论是在数据中心、云以及配备 NVIDIA RTX™ GPU 的本地工作站或配备 GeForce RTX GPU 的 PC 上)进行了优化。 

全新 NeMo Retriever RAG 微服务大幅提高准确性和性能

通过使用全新的 NVIDIA NeMo Retriever NIM 推理微服务来实现检索增强生成(RAG),企业可以将自定义 Llama 超级模型和 Llama NIM 微服务部署到生产中,以提高响应准确性。

当与适用于 Llama 3.1 405B 的 NVIDIA NIM 推理微服务结合使用时,NeMo Retriever NIM 微服务可以为 RAG 工作流中的开放和商业文本问答带来极高的检索准确性。 

企业生态系统为 Llama 3.1 和 NeMo Retriever NIM 部署提供助力

数百家提供企业、数据和基础设施平台的 NVIDIA NIM 合作伙伴现在能够将这些新的微服务集成到其 AI 解决方案中,从而为 NVIDIA 社区 500 多万开发者和 1.9 万家初创公司的生成式 AI 提供超强助力。 

现在可以通过 NVIDIA AI Enterprise 获得 Llama 3.1 NIM 和 NeMo Retriever NIM 微服务的生产支持。NVIDIA 开发者计划会员将很快能够免费访问 NIM 微服务,以在他们首选的基础设施上进行研究、开发和测试。

关于 NVIDIA

NVIDIA(NASDAQ:NVDA)是加速计算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06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cathy的头像
cathy

英特尔整车方案帮助汽车制造商降低成本、优化能效,提供用户渴望的下一代体验

本文作者:

1721789601774720.jpg

Jack Weast

英特尔院士,英特尔公司副总裁、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从商业模式、供应链,到打造全新车载体验(包括AI),几乎汽车行业的方方面面都在经历着重大的转型。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这些变化往往都伴随着成本的提升,尤其是来自于高性能AI SoC和电动汽车愈发庞大且昂贵的电池的高昂成本。

汽车行业必须降本,然而在无法阻挡的技术浪潮的推动下,汽车制造商应该如何在为消费者提供他们所渴望的下一代体验的同时,又能兼顾盈利呢?

答案是:采用系统方案。

新方案:采用全面的系统极策略

千头万绪的成本问题很难通过逐个处理固定功能模块来解决。为了真正解决成本问题,英特尔提出了一种全面的、系统级的策略。

区别于只着眼于构建更好的单个组件,英特尔将各个点连接起来,从而让整个系统受益。英特尔专注于三大核心要素的集成:软件定义车载计算、智能能源管理和类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管理。这些先进方案的结合带来了倍增效应,效果远远优于试图对车辆每个方面的成本进行优化的方法。

英特尔的方案将车辆系统视为一个 “整体”,并让工作负载可以在软件定义中央计算系统和软件定义域计算子系统之间无缝移动,确保了极大的灵活性、出色的成本和性能,以及显著的能效优势。

2.jpg

打破架构孤岛

目前的车辆架构是孤立的,这也是效率低下的原因。例如,很多电动汽车即使处于未启动状态,也仍然会监控外部的摄像头,从而防止安全威胁、或者识别靠近的驾驶员。通常情况下,这一功能由车辆的车载计算子系统提供支持。由于它的高能耗,即使车辆处于未启动状态,也会给电池带来不必要的消耗。

这一工作负载并不一定要处于软件定义中央计算系统中。如果大家使用英特尔软件定义域控制器来控制摄像头工作,就可以使用数据中心应用编排概念,将工作负载转移到能耗更低的设备(在这个案例中是指域控制器)上,只有在需要时才唤醒中央计算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节约能源、提升效率、并且通过将工作负载动态整合到软件定义域控制器中,来减少车辆中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总数。

此外,整合智能电源策略与控制系统,也可以降低整车的能耗。比如,在汽车充电时关闭ADAS ECU或者根据环境状况调整汽车电源使用,可以显著节约能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冬天的底特律关闭空调ECU,在夏天的凤凰城关闭座椅加热器和雨刮 ECU。

这些看起来只是简单的例子,但却为系统视角对车辆架构的作用带来了深刻的改变。

当我们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整车,通过集中式电源管理控制器控制每个 ECU,就能在节能方面开启无限可能。无论是燃油汽车还是电动汽车,都会实现更好的能源效率。

这些策略其实并不是全新的。它们已经改变了PC行业,通过高级配置与电源接口(ACPI)规范等标准带来更长的电池寿命。ACPI可以发现并对 PC平台上的所有耗电设备进行确定性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PC行业如何从最初的笔记本电脑难以维持一小时续航时间,转变为如今我们所享受的全天候电池续航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已经通过全新SAE车辆平台电源管理标准(J3311)被应用到汽车行业,该标准致力于将这些经过验证的PC概念应用到车辆中。

植根数据中心的集成架构理念

更优的软件定义设计是一种架构思维,将计算、内存和I/O创建资源池并进行共享,不受干扰地动态分配给手头的任一工作负载。这种方式的采用也改变了我们对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看法,不再是从应用到芯片1:1映射的固定功能模块,而是转变为跨越多个固定功能模块的资源池。它适用全新的系统级方法,为消费者带来所需的体验。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数据中心的方案,而不是手机/平板的方案。英特尔已经多次采用了这种方案,这也让英特尔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来帮助汽车行业完成这一关键转型。

变革的车轮正在转动

向软件定义、可持续和可扩展的汽车过渡并非易事。但是,如果汽车制造商试图通过逐个更新固定功能模块来演进汽车架构,那就更难了。

采用全面的系统级视角,配合合适的芯片和功能设计,将为汽车制造商开辟新的盈利途径。英特尔则正是引领这一方案的佼佼者。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0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demi的头像
demi

舒适科技业务规模将实现近翻倍增长

  •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 · 哈通:“这是博世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交易,同时也是落实博世2030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 博世集团董事会副主席Christian Fischer:“收购的业务将增强博世在蓬勃发展的暖通空调领域的竞争力,并成为博世集团核心业务的一部分。”

  • 扩大博世在美国和亚洲市场的业务布局

  • 创新、节能的解决方案,推动能源转型并帮助缓解全球变暖

  • 博世舒适科技的销售额将从约50亿欧元增长至90亿欧元

  • 收购完成后,博世全新的舒适科技事业部将拥有超过26,000名员工,具备从采暖到制冷完整的产品组合

德国斯图加特——全球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博世将通过战略收购持续推动业务增长。博世集团计划收购江森自控全球家用和轻型商用暖通空调业务,并将其纳入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板块。作为这笔交易的一部分,博世集团同时计划全资收购江森自控—日立空调合资公司,其中包括日立40%的股权。博世集团股东和监事会已批准了这项收购。今日,各方签署了有关收购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收购尚需获得反垄断机构的批准。收购业务的购买价格为80亿美元(74亿欧元),预计这项收购将在大约一年内完成。

“这是博世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交易,同时也是落实博世2030战略的重要里程碑。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博世业务的增长,并将借助这项收购,在潜力巨大的暖通空调市场中获得全球领先地位。”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表示,“不仅如此,这项收购将进一步增强我们在美国和亚洲的业务布局,促进各业务板块的均衡发展,这是我们战略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将开拓更为广阔的增长空间,为公司未来的稳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bo.jpg

连同江森自控—日立空调合资企业计算在内,博世本次计划收购的业务在2023年的销售额总计约为40亿欧元,拥有约12,000名员工。这块业务在全球超过30个国家拥有16个生产基地和12个技术中心。其产品组合涵盖整个家用和轻型商用暖通空调业务,包括在美国市场的约克(York)和克罗曼(Coleman)以及亚洲市场的日立等知名品牌,博世将获得这些品牌的长期使用许可。

博世集团董事会副主席、战略增长计划负责人 Christian Fischer,负责此次收购计划。他补充道:“通过此次收购,博世的业务将加速增长,在暖通空调领域的销售额将实现近翻倍增长,达到约 90 亿欧元。我们希望把握市场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新加入的员工们一起,推动这一新业务部门的进一步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气候变化行动和新法规,博世预计到 2030 年全球暖通空调市场将增长 40%。“收购的业务将成为博世集团核心业务的一部分,客户、安装合作伙伴和员工都将受益,”Fischer补充道。“过往多次成功案例已充分证明,我们擅长整合品牌,通过投资推动业务发展,并增强自身实力。”

江森自控首席执行官George Oliver 表示:“我们领先的家用和轻型商用暖通空调业务,以及一流的人才团队与博世现有产品业务完美契合。相信这块业务将在博世的领导下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客户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取得持续的成功。”

日立执行官兼执行副总裁、日立产业互联事业部总经理Jun Abe表示,“与博世在全球空调业务中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是重要的一步。全球空调市场充满活力且潜力巨大。我坚信像博世这样具有强大欧洲影响力和深厚采暖业务经验的跨国企业,是进一步发展拥有悠久历史的日立品牌全球空调业务的最佳合作伙伴。”

创新、节能的解决方案,推动能源转型并帮助缓解全球变暖

当前技术和市场的变革为暖通空调解决方案领域开辟了广阔的机遇,特别是在开发创新和节能方案的方面,以帮助缓解全球变暖趋势及促进能源转型。采暖技术正逐步从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向热泵及热泵混动解决方案过渡。与此同时,空调技术在欧洲乃至全球的重要性持续增强。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板块负责人Frank Meyer将负责博世舒适科技和新业务整合。他表示:“博世集团致力于在创新和不断增长的能源及建筑技术市场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力求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通过此次收购,我们将提升业务的市场地位,特别是在空调领域。同时,此举将助力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拓展热泵业务,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效应。依托双方的技术与产品,我们可以共同为提升能源效率、居住舒适度以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正是‘科技成就生活之美’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b1.jpg

互补的产品组合、成熟的品牌和强大的团队

博世计划将收购的业务整合到舒适科技事业部中。2023年,博世舒适科技事业部的14,600名员工创造了约50亿欧元的销售额。在热泵采暖以及混动热泵解决方案(包括热泵和化石能源)的主要细分市场领域中,舒适科技都表现优异。此次并购之后,全新的舒适科技事业部将拥有超过 26,000 名员工,并能显著受益于规模经济和采暖与制冷互补产品组合。博世舒适科技事业部全球总裁 Jan Brockmann表示:“我们在欧洲市场拥有成功的采暖技术,强大的团队和坚实的基础。基于市场对空调解决方案需求的增长,现在正是迈向全球化步伐的最佳时机。”博世预计到2030年,在美国,将实现超过 50% 的增长率,而在欧洲,也将实现约 30% 的强劲增长。“我们将进一步发展已有的成熟品牌,同时期待与未来的新同事和他们的创新想法一起开拓博世舒适科技业务的未来。”Brockmann 补充道。

b2.jpg

此次博世计划收购的江森自控暖通空调业务在美国和亚洲市场有着深厚的业务布局。在美国市场,江森自控的产品组合专注于风管式解决方案,即空气通过主机经过风管传输,可进行加热或冷却所有房间。在亚洲,则主要销售无风管解决方案,其中每个房间的室内单元可以单独加热或冷却,以及多联机 (VRF) 系统的现代空调系统。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从轻型商业场所到酒店和医院等大型商业项目中。此外,高效的空气源热泵也是收购业务的产品组合中的一个部分。在欧洲市场,江森自控提供上述所有产品。

围观 6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0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judy的头像
judy

在近期的博文《新思科技率先推出PCIe 7.0 IP解决方案,加速HPC和AI等万亿参数领域的芯片设计》中,新思科技宣布推出综合全面的PCIe Express® Gen 7(PCIe 7.0)验证IP(VIP)解决方案,以支持高性能计算设计中人工智能(AI)应用所需的高速度和低延迟。

《PCIe 7.0数据速率的光传输首秀,一睹为快!》一文中,可查看业界首个PCIe 7.0光传输Demo。

PCI Express的演进

自2003年推出以来,PCI Express在技术、规格和传输速度方面不断进步,成为了一项成功的标准化计划倡议和数据传输协议。PCIe 5.0为云计算资源提供32G传输速度和CXL一致性;而在流量控制单元(FLITS)和PAM4调制的加持下,PCIe 6.0将性能提高至64G传输速率,实现了高效率、低延迟的通信和一致性。PCIe 7.0的加载-存储功能和高达512 GB/s的安全数据传输带宽,让连接多个加速器并高效处理大型复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模型成为可能。

1.png

PCIe 7.0规范新增了哪些内容?

PCIe 7.0规范中包含以下特性:

  • 经由x16链路,数据速率达128 GT/s,经由x16链路,双向最高可达512 GB/s

  • PAM4信令

  • 1b/1b FLIT模式编码

  • 前向纠错(FEC)

  • 更出色的功耗和成本效率

  • 采用IDE协议,确保数据安全

  • 向后兼容PCIe规范的早期版本

  • 包含睡眠状态,以提供灵活性和低功耗

新思科技PCIe 7.0验证IP(VIP)的特性

新思科技PCIe验证IP可对基于各种PCIe规范(PCIe 1.0至7.0)的设计实现方案进行验证,可用于SoC和系统级设计,以加速验证收敛。

新思科技PCIe验证IP解决方案支持PCIe 7.0,并利用了以下特性来解决设计验证的复杂性:

  • 支持每条通道最高128.0 GT/s的数据速率,同时保持RC和EP设备的向后兼容性,进而推动从PCIe 6.0无缝过渡到PCIe 7.0。

  • 原生System/Verilog UVM架构,有助于轻松集成到仿真环境中并加快测试平台开发。

  • 集成验证计划、测试套件和功能覆盖率,可加快验证过程并赢取竞争优势。

  • 基于IDE的数据完整性和安全保护,可防止数据和系统泄露。

  • 丰富的可配置选项和内置的协议检查,有助于在已采用协议开发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2.png

新思科技正在与早期客户和伙伴合作,整合最新规范中提供的新功能,助其增强下一代设计的标准架构。

新思科技VIP原生集成了Verdi®协议分析器调试解决方案和Verdi®性能分析器。

要在SoC上运行系统级有效载荷,速度更快且基于硬件的流片前解决方案必不可少。基于新思科技IP的新思科技事务处理器、内存模型、混合和虚拟解决方案可在高速的验证硬件,新思科技ZeBu®硬件加速解决方案和新思科技HAPS®原型系统上实现丰富的验证工作和验证用例。

文章来源:新思科技

围观 5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0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笑点: 10
cathy的头像
cathy

Keithley 是先进电子测试仪器的全球领导者,拥有 60 多年的测量专业知识。我们的客户是广大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些领域中包括了许多电化学测试。Keithley 的产品可以准确地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Keithley 测试设备支持的电化学学科测试包括电池和储能、腐蚀科学、电化学沉积、有机电子学、光电化学、材料研究、传感器以及半导体材料和器件。表 1 列出了一些采用 Keithley 产品的测试方法和应用。

1.png

表 1 - 电化学测试方法及应用

循环伏安法

循环伏安法 ( 简称 CV) 是一种电位扫描法,是最常用的电化学测量技术,通常使用 3 电极的蓄电池。 图 1展示了一个典型的电化学测量电路, 它由蓄电池、可调电压源 (VS)、电流表 (AM) 和电压表 (VM) 组成。蓄电池的三个电极分别是工作电极 (WE)、参比电极 (RE)  和对电极 (CE)。用于电位扫描的电压源 (VS) 在 WE 和  CE 之间施加。用电压表测量RE 和WE 之间的电位 (E), 并调整总电压 (VS) 以保持WE相对于RE的所需电位。  用电流表 (AM) 测量流入或流出 WE 的所得电流 (i)。

2.png

图 1 -  循环伏安法测试的简化电路

Keithley SMU源表可以输出电压和测量电流,这使得它们非常适合循环伏安法应用。图2说明了仪器的四个端子如何连接到3电极电化学电池。

3.png

图 2 - 源表连接蓄电池进行循环伏安法测试

当编程控制 SMU 在源电压使用感测 (4 线 ) 配置时, 内部传感提供电压测试的反馈值并与编程设置的电压大小进行比较。SMU 调整电压源,直到反馈电压等于编程电压。遥感补偿了测试引线和分析物电路中的压降,确保将设置电压加载到工作电极上。

2450-EC, 2460-EC 和 2461-EC 电化学源表具有内置显示屏,可以使用其循环伏安法测试脚本自动绘制伏安图。 图3显示了该仪器生成的伏安图形。2450、2460和2461仪器包括一个测试脚本,可以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执行循环伏安法。

4.png

图 3 - 在 2450 上生成的伏安图形

2450-EC, 2460-EC 和 2461-EC 电化学实验室系统中还 包含其他电化学测试脚本:开路电压,加载电压脉冲或方波与电流测量,电流脉冲或方波与电压测量,电流随时间变化和电压随时间变化。这些设备还包括一个带鳄鱼夹的测试电缆,使用户能够轻松连接仪器和被测物。

开路电压

电化学电池的开路电位 (OCP) 是在参考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进行的电压测量。测量开路电位需要一个高阻抗的电压表来测量没有电流或电压施加到电池上的电压。由于其高输入阻抗,SourceMeter SMU 仪器在配 置为 4 线制配置时非常适合 OCP 测量,如图 4 所示。 在此设置中,该仪器配置为测量电压和源0A。如果在进行循环伏安法之前测量 OCP,则不需要在测量之间手动重新排列任何测试引线,因为仪器可以在内部自动改变功能。2450-EC, 2460-EC 和 2461-EC 带有执行开路电位测量的测试脚本。

5.png

图 4 - 使用电化学系统测量蓄电池的开路电压

电阻率

电阻率是材料的一种基本特性,它量化了材料与电流的对抗。确定材料电阻率的最佳技术取决于所涉及材料的类型、电阻的大小和样品的几何形状。

导体 / 半导体 — 加电流测电压

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率通常是 4 线配置,输入电流和 测量样品的电压来确定的。4 线配置最大限度地减少 引线和接触电阻,以减少它们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在这种配置中 ( 图 5),两根引线用于产生电流,另一组引线用于测量导电样品上的压降。样品上的压降会非常小,因此使用 Keithley 2182A 纳伏表进行测量。

6.png

图 5 - 使用电流源和纳伏表测量导电样品

绝缘体 — 加电压测电流

绝缘体的电阻率通常是通过对未知电阻施加电压并测量产生的泄漏电流来测量的。这是一个双端测试。体电阻率是直接测量通过材料的泄漏电流。表面电阻率被定义为绝缘体表面的电阻。图6显示了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的电路图。

7.png

 图 6 - 体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测量图

这些高电阻测量需要一种可以测量到非常低电流并且可以施加电压的仪器。6517B 和 6487 都能够测量高 阻材料的电阻率。这些仪器可以测量低至数十或数百 fA 的电流,并具备内置电压源。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非常高的电阻时,必须正确屏蔽设备和测试电缆, 以避免静电干扰的影响。

电压测定

电压 / 电位测定是测量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通常是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电位差是用高阻抗电压表或静电计测量的,因此任何电流都可以忽略不计 (i=0)。电位测定法用于诸如使用离子选择电极进行的 pH 测量 和电压测量等应用。这些电位测量通常使用两个电极和一个高阻抗电压表进行,例如 6517B 或 6514 静电计 ( 图 7)。

8.png

图 7 - 静电计测量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电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用于不同行业的许多应用,包括环境和气体监测,医疗应用,如测定葡萄糖浓度,以及汽车和农业行业。电化学传感器有各种不同的设计 ; 它们可能有两个或三个电极,可以是电位计、安培计或伏安计。有些传感器是基于有机电子器件或纳米结构的。

选择最优的测试设备对于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发至关重要。例如,测量电位传感器的输出可能需要非常高 阻抗的电压表,例如具有高输入阻抗 (>1014  欧姆 ) 的 Keithley 静电计。测试安培式气体传感器可能需要使 用非常灵敏的安培计,如皮安计、静电计或源表。

图8显示了一个简单的安培气体传感器。当气体与工 作电极 (WE) 接触时,根据传感器的不同,会发生氧化或还原的化学反应。在安培传感器中,电流在对电极 (CE) 和工作电极 (WE) 之间流动。电流输出与气体浓度有关,由灵敏的安培计测量。如有必要,可在传感器上加第三个电极,即参比电极,施加电势。

9.png

图 8 - SourceMeter SMU 仪器测量 2 电极安培气体传感器的电流输出。

太阳能电池

为了满足人们对清洁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光伏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提高电池效率,降低成本。新兴技术包 括染料敏化/燃料感光、仿生、钙钛矿,甚至 3D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电学表征对于确定如何使电池,在尽可能小的损耗下尽可能提高效率至关重要。

 通常在太阳能电池上进行的一些电学测试包括测量电 流和电容作为施加直流电压的函数。电容测量是作为 频率或交流电压的函数进行的。有些测试需要脉冲电 流 - 电压测量。这些测量通常在不同的光强和温度下 进行。从这些测量中可以提取出重要的器件参数,包 括输出电流、转换效率、最大功率输出、掺杂密度、电阻率等。 图 9 显示了从太阳能电池上典型的正向 偏置 I-V 曲线中可以提取的几个参数,包括最大电流 (Imax)、短路电流 (Isc)、最大功率 (Pmax)、最大电压 (Vmax) 和开路电压 (Voc)。

10.png


图 9 - 光伏电池典型的正向偏置 I-V 曲线。

像 4200A-SCS 参数分析仪这样的仪器可以在进行这 些关键的电气测量时简化测试和分析。4200A-SCS 是 一个集成系统,包括用于进行直流和超快速 I-V 和 C-V 测量的仪器,以及控制软件,图形和数学分析能力。  4200A-SCS 可以进行广泛的太阳能电池测量,包括直流和脉冲电流电压、电容电压、电容频率、驱动级电容分析 (DLCP) 和四探针电阻率。图 10 显示了 4200-SMU 连接太阳能电池进行 I-V 测量。 四线制连接消除了测量电路的引线电阻。一旦电池连接到输出端子,4200A-SCS 的软件可以轻松设置电压扫描,自动生成 I-V 曲线,如图 11 所示光伏电池的正  向偏置 I-V 曲线。

11.png

图 10 - 4200-SMU 与光伏电池连接示意图

12.png

图 11 - 4200A-SCS 参数分析仪测量的太阳能电池正偏 I-V 特性

可充电电池充电 / 放电

Keithley 源表可以简化电池测试,因为它们能够同时 加载和测量电流电压。源表可以灵活的设置输出源和 吸收电流,以及测量相应的电压和电流,使其成为电池充放电循环测试的完美解决方案。对于此测试,源表通过 4 线连接连接到电池 ( 图 12), 以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

13.png

图 12 - 源表 2460 测试电池充放电连接图

对于充电和放电周期,该仪器配置为加载电压和测量 电流。即使仪器配置为电压源,它也将在恒流模式下 工作。图13显示了充电和放电循环的简化电路图。

14.png

图 13 - 充放电电路图

电池通常是使用恒流充电,因此我们将源表配置为电 压源设置为电池的额定电压,并将源限制设置为所需 的充电电流。在测试开始时,电池电压小于仪器的电 压输出设置。这个电压差驱动一个电流,该电流立即 被限制在用户定义的电流限值内。当处于电流限制时,  仪器作为恒流源工作,直到达到我们设定的电压水平。

当电池放电时,源表将作为接收器来使用,因为它是   耗散功率而不是输入功率。仪器电压源设置为低于电   池电压的电平,电流限制设置放电速率。当使能输出时, 来自电池的电流流入仪器的 Hi 端子。因此,电流读数   将为负。图 14 所示为测量 2500mAh 电池放电特性的  结果。

15.png

图 14 - 使用源表测试 2500mAh D 芯电池放电特性

电气器件特性

源表和 4200A-SCS 半导体参数分析仪是电气设备表  征的理想选择,因为它们可以产生和测量电流和电压。 4200A-SCS 除了包含多个 SMU 外,还可以包括电容   电压单元 CVU 或脉冲测量单元 PMU。可以表征的组   件可以包括碳纳米结构和器件、传感器、太阳能电池、 有机半导体器件和其他结构。

特定应用所需的源表数量取决于设备上的终端数量和 所需的测试应用。在图 15 所示的有机场效应管 (OFET) 示例中,需要两台 SMU 仪器来表征器件。在这种情 况下, SMU1 连接到栅极终端, SMU2 连接到器件的 漏极终端。OFET 的 Source 端接到 common。OFET 的传输特性是通过使用 SMU1 步进栅极电压和使用 SMU2 扫过漏极电压并测量漏极电流来确定的。

16.png

图 15 - 使用 4200A-SCS 表征 OFET I-V 特性

4200A-SCS 参数分析仪测量并绘制的 OFET 传输特性如图 16 所示。

17.png

图 16 - 4200A-SCS 参数分析仪测量的 OFET 传输特性(注 : OFET 由肯特州立大学提供)

4200A-SCS 半导体参数分析仪为电气表征器件提供了 许多优点。这种可配置的测试系统可以简化敏感的电气测量, 因为它将多个仪器集成到一个系统中,包括交互式软件,图形和分析功能。

电镀 / 电沉积

电镀是将金属薄膜涂在导电表面上的过程。该工艺有许多应用,包括装饰涂层、防腐,甚至纳米线和纳米结构制造。传统上,该工艺涉及连接两个电极 ( 阳极和阴极 ) 之间的电流源。电流驱动金属离子从阳极流向阴极,如图 17 所示。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 6220 电流源使阳极的 Ag+ 离子被吸引到阴极。

电沉积可能需要使用恒定的直流电流或电压,或者可能需要脉冲或阶梯信号去控制沉积时间。除了提供电流或电压外,特定应用可能还需要监测电流或电压。 2400 系列或 2600B系列源表可以自动控制源的参数,以及监控电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四线制控制从仪器到电极的两端可以用来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

18.png

图 17 - 采用恒流源进行电镀的电路

小结

Keithley 生产适用于各种电化学应用的灵敏设备,包括 I-V 特性测试,低电阻率和高电阻率测量、电池测试、电位测定法、电沉积、电气器件特性以及其他涉及加载和测量电流和电压以及高精度测量电容的测试。 Keithley 仪器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实现自动化测试,多台同步和定时控制。了解Keithley 产品对电化学测试方法和应用,https://www.tek.com.cn/products/keithley/battery-test-and-simulation

关于泰克科技

泰克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毕佛顿市,致力提供创新、精确、操作简便的测试、测量和监测解决方案,解决各种问题,释放洞察力,推动创新能力。70多年来,泰克一直走在数字时代前沿。欢迎加入我们的创新之旅,敬请登录:tek.com.cn

围观 1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05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judy的头像
judy

NXP i.MX93处理器有两个以太网控制器,其中eqos是TSN网络控制器。另外一个Fec以太网外围设备使设备能够在以太网上传输和接收符合IEEE 802.3-2002标准的数据,提供了一个可配置的、灵活的外设,以满足各种应用程序和客户的需求。一般情况CPU集成MAC,PHY采用独立芯片;CPU不集成MAC,MAC和PHY采用集成芯片。MAC和PHY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i.MX93的MAC集成在cpu内部,所以还需要外接phy芯片。

MYD-LMX9X开发板(米尔基于NXP i.MX93开发板)外接了两个YT8531SH千兆PHY芯片,ENET1原理图如图4-7:

图4-7. ENET1原理图.png

图4-7. ENET1原理图

查看原理图与《MYD-LMX9X-PinList-V1.0.pdf》得出 ENET1数据管脚与i.MX93的对应关系如表4-6:


表 4-6. ENET1 引脚对应关系.JPG

ENET2原理图如图4-8:

图4-8. ENET2原理图.png

图4-8. ENET2原理图


查看原理图与《MYD-LMX9X-PinList-V1.0.pdf》得出 ENET2数据管脚与MYD-LMX9X的对应关系如表4-7:

表 4-7. ENET2 引脚对应关系.JPG

1)     查看内核设备树引脚定义

在内核中,有对i.MX93芯片的网口设备树资源做了定义,此部分由芯片产商提供,属于公共资源,实际上我们不需要修改这部分,只需要引用即可,如下:

PC:~/myd-lmx9x-bsp/myir-imx-linux$ cat  arch/arm64/boot/dts/myir/imx93.dtsi

......

   fec: ethernet@42890000 {

                              compatible = "fsl,imx93-fec", "fsl,imx8mp-fec", "fsl,imx8mq-fec";

                                reg = <0x42890000 0x10000>;

                                interrupts = <GIC_SPI 179 IRQ_TYPE_LEVEL_HIGH>,

                                             <GIC_SPI 180 IRQ_TYPE_LEVEL_HIGH>,

                                             <GIC_SPI 181 IRQ_TYPE_LEVEL_HIGH>,

                                             <GIC_SPI 182 IRQ_TYPE_LEVEL_HIGH>;

                                clocks = <&clk IMX93_CLK_ENET1_GATE>,

                                         <&clk IMX93_CLK_ENET1_GATE>,

                                         <&clk IMX93_CLK_ENET_TIMER1>,

                                         <&clk IMX93_CLK_ENET_REF>,

                                         <&clk IMX93_CLK_ENET_REF_PHY>;

                                clock-names = "ipg", "ahb", "ptp",

                                              "enet_clk_ref", "enet_out";

                                assigned-clocks = <&clk IMX93_CLK_ENET_TIMER1>,

                                                  <&clk IMX93_CLK_ENET_REF>,

                                                  <&clk IMX93_CLK_ENET_REF_PHY>;

                         assigned-clock-parents = <&clk IMX93_CLK_SYS_PLL_PFD1_DIV2>,

                                                         <&clk IMX93_CLK_SYS_PLL_PFD0_DIV2>,

                                                         <&clk IMX93_CLK_SYS_PLL_PFD1_DIV2>;

                         assigned-clock-rates = <100000000>, <250000000>, <50000000>;

                                fsl,num-tx-queues = <3>;

                                fsl,num-rx-queues = <3>;

                                fsl,stop-mode = <&wakeupmix_gpr 0x0c 1>;

                                status = "disabled";

                        };

 

                eqos: ethernet@428a0000 {

                                compatible = "nxp,imx93-dwmac-eqos", "snps,dwmac-5.10a";

                                reg = <0x428a0000 0x10000>;

                                interrupts = <GIC_SPI 183 IRQ_TYPE_LEVEL_HIGH>,

                                             <GIC_SPI 184 IRQ_TYPE_LEVEL_HIGH>;

                                interrupt-names = "eth_wake_irq", "macirq";

                                clocks = <&clk IMX93_CLK_ENET_QOS_GATE>,

                                         <&clk IMX93_CLK_ENET_QOS_GATE>,

                                         <&clk IMX93_CLK_ENET_TIMER2>,

                                         <&clk IMX93_CLK_ENET>,

                                         <&clk IMX93_CLK_ENET_QOS_GATE>;

                                clock-names = "stmmaceth", "pclk", "ptp_ref", "tx", "mem";

                                assigned-clocks = <&clk IMX93_CLK_ENET_TIMER2>,

                                                  <&clk IMX93_CLK_ENET>;

                         assigned-clock-parents = <&clk IMX93_CLK_SYS_PLL_PFD1_DIV2>,

                                                         <&clk IMX93_CLK_SYS_PLL_PFD0_DIV2>;

                                assigned-clock-rates = <100000000>, <250000000>;

                                intf_mode = <&wakeupmix_gpr 0x28>;

                                clk_csr = <0>;

                                nvmem-cells = <&eth_mac2>;

                                nvmem-cell-names = "mac-address";

                                status = "disabled";

                        };

上述只是对网口做了基本的初始化,并没有对具体的硬件设备进行适配,在实际的情况下需要对具体的网口设备进行硬件引脚资源的适配。

1)     添加网卡设备树节点

根据原理图的定义添加网口的设备树配置,修改myir-imx93-11x11.dts文件,如下:

PC:~/myd-lmx9x-bsp/myir-imx-linux$ cat  arch/arm64/boot/dts/myir/myir-imx93-11x11.dts

......

&eqos {

        pinctrl-names = "default";

        pinctrl-0 = <&pinctrl_eqos>;

        phy-mode = "rgmii-id";

        phy-handle = <&ethphy1>;

        status = "okay";

 

        mdio {

                compatible = "snps,dwmac-mdio";

                #address-cells = <1>;

                #size-cells = <0>;

                clock-frequency = <5000000>;

 

                ethphy1: ethernet-phy@1 {

                        compatible = "ethernet-phy-ieee802.3-c22";

                        reg = <4>;

                        eee-broken-1000t;

                };

        };

};

 

&fec {

        pinctrl-names = "default";

        pinctrl-0 = <&pinctrl_fec>;

        phy-mode = "rgmii-id";

        phy-handle = <&ethphy2>;

        fsl,magic-packet;

        status = "okay";

 

        mdio {

                compatible = "snps,dwmac-mdio";

                #address-cells = <1>;

                #size-cells = <0>;

                clock-frequency = <5000000>;

 

                ethphy2: ethernet-phy@2 {

                        compatible = "ethernet-phy-ieee802.3-c22";

                        reg = <6>;

                        eee-broken-1000t;

                };

        };

};

2)     网卡设备树配置

添加网卡设备树节点的eth1_pins和eth2_pins引脚定义:

pinctrl_eqos: eqosgrp {

    fsl,pins = <

         MX93_PAD_ENET1_MDC__ENET_QOS_MDC                        0x57e

         MX93_PAD_ENET1_MDIO__ENET_QOS_MDIO                      0x57e

         MX93_PAD_ENET1_RD0__ENET_QOS_RGMII_RD0                  0x57e

         MX93_PAD_ENET1_RD1__ENET_QOS_RGMII_RD1                  0x57e

         MX93_PAD_ENET1_RD2__ENET_QOS_RGMII_RD2                  0x57e

         MX93_PAD_ENET1_RD3__ENET_QOS_RGMII_RD3                  0x57e

         MX93_PAD_ENET1_RXC__CCM_ENET_QOS_CLOCK_GENERATE_RX_CLK  0x5fe

         MX93_PAD_ENET1_RX_CTL__ENET_QOS_RGMII_RX_CTL            0x57e

         MX93_PAD_ENET1_TD0__ENET_QOS_RGMII_TD0                  0x57e

         MX93_PAD_ENET1_TD1__ENET_QOS_RGMII_TD1                  0x57e

        MX93_PAD_ENET1_TD2__ENET_QOS_RGMII_TD2                  0x57e

        MX93_PAD_ENET1_TD3__ENET_QOS_RGMII_TD3                  0x57e

        MX93_PAD_ENET1_TXC__CCM_ENET_QOS_CLOCK_GENERATE_TX_CLK  0x5fe

        MX93_PAD_ENET1_TX_CTL__ENET_QOS_RGMII_TX_CTL            0x57e

                >;

        };

 

pinctrl_fec: fecgrp {

                fsl,pins = <

                        MX93_PAD_ENET2_MDC__ENET1_MDC                   0x57e

                        MX93_PAD_ENET2_MDIO__ENET1_MDIO                 0x57e

                        MX93_PAD_ENET2_RD0__ENET1_RGMII_RD0             0x57e

                        MX93_PAD_ENET2_RD1__ENET1_RGMII_RD1             0x57e

                        MX93_PAD_ENET2_RD2__ENET1_RGMII_RD2             0x57e

                        MX93_PAD_ENET2_RD3__ENET1_RGMII_RD3             0x57e

                        MX93_PAD_ENET2_RXC__ENET1_RGMII_RXC             0x5fe

                        MX93_PAD_ENET2_RX_CTL__ENET1_RGMII_RX_CTL       0x57e

                        MX93_PAD_ENET2_TD0__ENET1_RGMII_TD0             0x57e

                        MX93_PAD_ENET2_TD1__ENET1_RGMII_TD1             0x57e

                        MX93_PAD_ENET2_TD2__ENET1_RGMII_TD2             0x57e

                        MX93_PAD_ENET2_TD3__ENET1_RGMII_TD3             0x57e

                        MX93_PAD_ENET2_TXC__ENET1_RGMII_TXC             0x5fe

                        MX93_PAD_ENET2_TX_CTL__ENET1_RGMII_TX_CTL       0x57e

                >;

        };

3)     配置内核

PHY驱动位于drivers/net/phy/motorcomm.c,我们只需要把这个驱动打开,编译进内核即可,内核已默认配置网卡驱动,这里我们不再描述。最后编译内核源码,把新生成的设备树dtb文件更新到板子即可。

4)     网络测试

l 测试ENET1

root@myd-lmx9x:/# ping www.baidu.com -I eth0

PING www.baidu.com (14.215.177.39): 56 data bytes

64 bytes from 14.215.177.39: seq=0 ttl=56 time=7.987 ms

64 bytes from 14.215.177.39: seq=1 ttl=56 time=8.030 ms

64 bytes from 14.215.177.39: seq=2 ttl=56 time=7.250 ms

l 测试ENET2

root@myd-lmx9x:/# ping www.baidu.com -I eth1

PING www.baidu.com (14.215.177.39): 56 data bytes

64 bytes from 14.215.177.39: seq=3 ttl=56 time=7.507 ms

64 bytes from 14.215.177.39: seq=4 ttl=56 time=7.488 ms

64 bytes from 14.215.177.39: seq=5 ttl=56 time=7.151 ms

64 bytes from 14.215.177.39: seq=6 ttl=56 time=7.043 ms

 


围观 1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0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笑点: 10
cathy的头像
cathy

随着欧盟努力推进电动车充电站的普及,ENGIE Vianeo正在为其充电站提供实时数据,提升分析和排障能力

能源公司ENGIE集团旗下电动车充电业务部门ENGIE Vianeo,正与国际通信提供商BICS合作,为其充电站实现物联网(IoT)连接。该解决方案可提供实时数据,以便进行远程维护并提升决策能力。与BICS的合作将提供无缝连接、安全性和合规性,以支持ENGIE在欧洲的拓展计划。

电动车在欧洲越来越受欢迎——2023年新注册电动车接近320万辆,比2022年增长近20%。然而,这也推动了对更便捷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去年,欧盟批准了一项新法规,在其成员国中增加更多充电站,并设定了2025年和2030年的具体目标。这项法规特别强调在主要高速公路上安装充电站。  

为满足这一需求,ENGIE 去年成立了充电业务子公司 ENGIE Vianeo。目前,该公司已与BICS合作,升级技术以支持其不断扩大的产业。通过利用BICS的物联网连接门户“SIM for Things”,ENGIE正在将其电动车充电设施升级为物联网设备网络,以提高效率、可靠性和用户便利性。 该解决方案支持远程维护和故障排除、站点活动分析,并支持远程软件和固件更新。这些都是用户认可的决定性评级标准。以前的技术迭代通过安装在充电站上的“黑匣子”进行,这些黑匣子必须通过物理方式收集和处理数据,而全新的解决方案则可以实现从高速公路到 ENGIE Vianeo 欧洲监管中心的“实时”远程数据收集。 

该解决方案提供的实时数据还将改善客户体验,ENGIE Vianeo 称其为 “向低排放交通模式过渡的关键因素”。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查看附近可用的充电站或车辆充电状态的实时信息,以保证最佳充电体验,从而大大提高使用率。

ENGIE Vianeo 总经理Clémence Fischer表示,“整个西欧对电动车的需求日益增长。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迅速增加充电站数量来满足这一需求。仅在法国,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底拥有1.2万个充电站。在比利时,我们预计到同一时期,充电站数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超过 5000 个充电站。管理如此庞大而分散的充电站是一项挑战,因此我们正在与 BICS 共同进行技术投资,以全面了解我们的基础设施状况。这将帮助我们提高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维护充电站的可靠运行,从而随时为客户提供服务。” 

由于充电站通常位于大都市建筑密集区或偏远的高速公路上,移动连接(相对于固定光纤)是必须的。BICS为ENGIE Vianeo提供了简单的互联网连接,连接充电站的SIM卡以及SIM for Things平台,以便于安装和维护。初期这些“联网充电站”将集中在比利时推出,随后将扩展到整个西欧,包括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作为合作的一部分,预计将部署约5万台设备。   

BICS企业首席营收官Mikael Schachne表示:“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从工厂内移动部件的管理到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设备,从而增强企业实力。在我们寻求实现更高效和碳中和的交通基础设施时,让电动车随时随地充电至关重要。我们很高兴能与ENGIE Vianeo合作,加快其推广速度,通过‘即插即用’的SIM连接降低复杂性,快速、便捷地连接欧洲各地的智能充电站。”

1.png

关于BICS

作为Proximus 旗下的一家领先通信平台公司, BICS 通过随时随地创造可靠、安全的移动体验来连接世界。BICS是全球语音运营商,也是全球领先的移动数据服务提供商。从全球移动连接、无缝漫游体验、欺诈防范和身份验证,到全球信息服务和物联网,BICS的解决方案对于支持当今对设备要求极高的消费者现代生活方式至关重要。BICS总部位于布鲁塞尔,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和中东拥有强大的业务。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04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judy的头像
judy

近日,2024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以下简称 “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标志着本届大赛圆满落幕。英特尔公司自1993年以来一直与中国教育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投入坚实的技术和丰富的资源支持。大赛是助力激发青年学子科技创造力的重要平台之一,英特尔通过支持此类国际化科技竞赛平台实现“以赛促教”,汇聚优质资源,搭建交流桥梁,进一步促进学生融合创新与应用能力的提升,为创新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image003.jpg

颁奖典礼现场

本届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共同指导,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英特尔杯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组委会、上海交通大学和英特尔共同举办。王越院士、匡定波院士、管晓宏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张兆国副校长等各位嘉宾参与并致辞。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公司事务总经理周兵亲临现场向获奖师生表示祝贺:“我们很高兴看到今年的大赛涌现出众多卓越的创新作品,它们不仅聚焦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更为AI技术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开辟了新的视角和可能。英特尔始终关注创新人才培养,近年来通过搭建开放的交流平台、组织高质量的科技竞赛、提供专业的数字化能力培训课程、凝聚产学力量,为广大学子及各阶段、各行业人才搭建创新应用的舞台,提供接触科技知识、学习数字技能的机会。”

 image005.jpg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中国区公司事务总经理 周兵

本届大赛以“随处AI”为主题,鼓励参赛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自主开展产品设计和制作,积极通过AI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出兼具创意花火和应用能力的作品。大赛共吸引来自中国、新加坡、印度、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共120所高校的209支参赛队报名参赛,制作出110余份创新作品。这些作品对构建机器人、健康医疗、智慧课堂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探索。经过层层选拔,本届大赛共决出57个三等奖,25个二等奖,13个一等奖,《CogitoCore—批判思维辅助教育机器人》夺得了最高奖项,该项目使用英特尔哪吒(Nezha)Intel N97开发板和OpenVINO平台所提供的AI模型,对青少年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历史学科进行互动参与式学习训练,旨在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家庭教育的互动性,充分展示了无处不在的AI所能创造的积极变化,正在点亮智慧生活的每个角落。

image007.jpg

最高奖项获奖团队成员:王斯琳、葛修琦、钱奔放

大赛改变了传统的命题式、封闭式,而是采用了开放式的竞赛模式,将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开发板作为统一硬件平台,并结合英特尔OpenVINO™工具套件助力提升AIGC和大语言模型(LLM)性能和运行效率,帮助参赛学生高效开发各类AI解决方案。同时,大赛也使用到了英特尔oneAPI等软件开发工具,以及英特尔®DevCloud远程开发环境助力学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为了使参赛学生对指定的硬件平台及辅助软件工具有更全面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平台和技术,英特尔还为大赛提供了系统的赛前培训,确保选手能充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施展创意。

截至今年,英特尔杯大学生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已经走过二十余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创新人才,数万名学生从中受益。然而陪伴着一代代青年学子的不只是大赛本身,更是矢志为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输送动力源泉的英特尔。

image009.png

匡定波院士、徐国治教授 现场指导学生项目

image011.png

周兵和中美学生现场交流

image013.jpg

学生现场交流

随着全球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为推动教育驶向数字化未来,英特尔匠心独运,通过“英特尔数字化能力培养计划”“英特尔创新能力培训项目”“英特尔(中国)学术大会”等特色项目,分别面向青年学子、教师、劳动者打造差异化的数字化能力培养的内容,同时为产学融合提供了广阔平台。展望未来,英特尔将继续依托深厚的技术底蕴与长期投入,携手生态伙伴,以丰富、多样的教育项目矩阵助推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 以及官方网站 intel.cn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04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笑点: 10
cathy的头像
cathy

1721725300665396.jpg

作者:是德科技产品营销经理Brian Whitaker

预计到 2028 年,全球汽车 DC-DC 转换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1]

DC-DC 转换器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电压转换为各种车载系统供电,例如日益复杂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使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实现的增强安全功能等。

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HEV)在内的电动汽车(EV)的日益普及也带动了整个市场对 DC-DC 转换器的需求。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助于开发更高效 DC-DC 转换器的行业趋势和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有多种架构变化。图 1和图2显示的是这些架构的简化框图。大容量电池提供的高压(HV)总线可驱动强混合动力或并联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系统。

2.jpg

图 1. 强混合动力/全混合动力汽车的简化框图

3.jpg

图 2. 轻混合动力汽车的简化框图

DC-DC 转换器是这两种架构中的关键零部件,它将较高的总线电压(轻混合动力汽车为48 V;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为数百伏)转换为传统的12 V电源总线电压,以便为大多数电气负载供电。本文将重点探讨这种 DC-DC 转换器的模拟、设计、调试、验证和制造测试。

行业趋势如何影响电动汽车设计以及电动汽车 DC-DC 转换器测

在整个 DC-DC 转换器开发周期中,设计和测试环节都面临着极大的降本增效压力。大多数 DC-DC 转换器采用基于水冷结构的硅基(Si)功率转换器设计。在设计和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蓄水池、泵和软管来冷却 DC-DC 转换器,这给设计和测试工程师转嫁了额外的冷却成本。

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液冷模块的数量,制造商会将多个电源转换器应用集成到一个模块中(如 DC-DC 转换器和板载充电器等)。 另外,设计师已开始采用基于宽禁带(WBG)器件的新型功率半导体技术。与硅相比,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这两种领先技术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

功率效率

WBG 器件的开关速度比硅器件快得多,因此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电源转换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开关损耗)。另外,频率越高,磁性元器件的尺寸就越小,进一步降低了设计成本。

高压运行

与硅基器件相比,WBG 器件可在更高的电压(600 V以上)下工作。这样,高压总线架构就能以更少的电流(即小直径电线)为混动/电动汽车组件供电,减少了线束的重量。

高温运行

宽禁带器件的热传导性和熔点决定了它能够在 300°C 以上的高温运行。这种能力对于要求高温运行的混动/电动汽车应用来说,是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仿真宽禁带器件设计

在功率转换器设计中,宽禁带器件的出现让 DC-DC 转换器的仿真和设计变得更加复杂。GaN 和 SiC 器件制造商都有良好的工艺把控,因此不会对器件进行大量表征。但是用户却需要逐个测试,以确定宽禁带器件在其设计是否适用。另外,传统的“集中分析”式仿真器具有快速开关的特性,因而不能对宽禁带功率转换器的设计提供精确仿真(参见图 3)。

功率晶体管在进行开关转换时,传统模型/仿真显示的仿真结果(粗线)与测得结果(晕线)之间存在显著差别。效果不佳的仿真会导致设计延迟,增加成本,因为设计师需要不断地重复,以便下一个样本能够实现预期的工作效果。良好的仿真还有助于提高直流对直流转换器设计的可靠性!

4.jpg

5.jpg

图 3. 传统模型/仿真结果 - 资料来源:罗姆半导体公司

双向测试

随着越来越多的 DC-DC 转换器变为双向,测量双方向的功率流时,需要测试设备有能力为 DC-DC 转换器供给功率和吸收功率。传统上,这是通过并联电源与电子负载来实现的。然而,外部电路(如阻止电流流入电源的二极管)和繁重的“双仪器”编程通常不支持在供给功率和吸收功率之间进行流畅的信号转换,从而导致对工作条件的仿真不够准确。

电子负载通常会消散从 DC-DC 转换器传输过来的功率。但消散的功率会逐渐累积热量,这在同步使用多个 DC-DC 转换器进行测试的应用中尤为明显。由于需要去掉电子负载中的热量, 它们通常尺寸很大,需要利用风扇强制冷却,或者用水冷却。

可靠性和安全性不经测试必有隐患

在众多 DC-DC 转换器设计中,随着功率半导体新技术的应用,需要进行更多的设计验证和可靠性测试,才能确保在严酷的汽车运行条件下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当然,验证和可靠性测试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还会因此降低混动汽车/电动汽车的竞争优势。如果混动汽车/电动汽车中使用的直流对直流转换器因为某些原因存在质量问题,那么,一旦测试不到位就会导致极高的风险。

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在测试 DC-DC 转换器时,必须要对转换器中使用的功率和电压电平格外小心。混动汽车/电动汽车中 DC-DC 转换器的输入电压都超过了 60 V 的安全电压限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专用的安全规范(比如: NFPA 79 工业机械电气标准)。

这些安全标准要求配备一个冗余系统,确保测试系统在出现故障时,不会让操作员接触到高压。冗余安全系统通常经过定制化设计,采用 PLC 逻辑从测试系统进行单独操作。这会为制造测试系统增加额外的设计、成本和复杂性。

最大程度地提高转换器效率

设计人员还有一项挑战,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提高转换器的效率。效率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温度、工作电压、额定功率百分比和其他环境条件。由于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效率,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测试时,很难面面俱到地仿真所有的条件。另外,设计人员还要在 95% 或更高效率中测量到 0.1% 的效率变化,这需要具有极大动态范围的测量仪器,通常要求有 16 位或更高的分辨率。同时还需要精确的电流互感器和同步良好的电流和电压波形,测量挑战变得愈加复杂。

在最大程度提高效率的这一过程中,还需保持电子动力传动系统的“全系统”运行。目前,针对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动力推进和再生的各种组合已经开发出许多更高效的控制算法,因而,直流对直流转换器将在分配功率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为了验证直流转换器中的固件以及验证功率传动组件中的控制算法,功率硬件在环(PHIL)仿真测试对于在真实环境中测试全系统效率至关重要。

新兴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电动汽车 DC-DC 转换器设计和测试方面的挑战 ,一些全新的、创新型方案正在被开发出来。

高频率的模型/仿真

由于宽禁带器件开关波形中存在高频率成分(升降时间 < 10 ns),这就需要使用高频率(或电磁)的模型和仿真器来精确仿真功率半导体行为。需要通过 EMI 仿真来了解直流对直流转换器对辐射和传导干扰的影响。

此外,工程师还需考虑转换器版图中零部件的物理定位,以及对半导体封装寄生效应和 PCB 效应进行表征。最后,由于温度对直流对直流转换器的设计影响巨大,热仿真和热分析对于了解冷却要求至关重要。

半导体工程师可以为其转换器器件仿真采用实证分析/数学模型,该模型中包括高频表征(开关晶体管模型中“零偏”和导通状态的 S 参数测量),以及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凭借该技术,他们能够显著改进仿真数据与测得数据的匹配度(参见图 4)。

6.jpg

7.jpg

图 4. 高频下的模型/模拟结果

具有再生能力的供给功率/吸收功率集成系统

许多厂商都把集成式供给/吸收解决方案引入到了在单个产品中。这些产品可以无缝地从供给电流(象限 1)转移到吸收电流(象限 2),而无需使用外部电路或对单独电源和电子负载进行同步编程(参见图 5)。通过这种集成,系统能够使用流畅的输出波形对双向直流对直流转换器在两个相反方向上的功率流进行准确仿真。

8.png

图 5. 供给/吸收功率系统

当电力系统向 DC-DC 转换器供给功率时,大部分功率(取决于效率)会通过转换器到达汽车负载。当电力系统从 DC-DC 转换器吸收功率时,功率一定要能被动力系统吸收。但大部分电力系统(或电子负载)会以热量形式消散该功率,因此针对 DC-DC 转换器的功率电平(最大约 4 kW),需要用较大的尺寸为产品配备风扇。这就需要增大测试系统的尺寸和提高 HVAC 要求,以便去除设施中的热量。

在 5 kW 功率电平及以上,通常会有供给/吸收功率系统和电子负载,可以将功率再生(或返回)至交流电源(参见图5)。这种技术虽不能保证 100% 的效率,但仍可将大约90% 的功率传回到电网。这就只有 10% 的功率(在 5 kW 产品中为 500 W)会以热量形式被耗散。从而能够显著减小产品的尺寸,并降低去除测试系统环境热量所需的 HVAC 成本。

对于可再生解决方案而言,需要重点注意的是,“返回到交流电源中的功率有多干净?”

如果从事生产工作,用户就会知道:返回到交流电源中的功率发生任何失真都会被设施中的大量测试系统所放大。“脏电力”可能导致设施发生间歇性故障,需要隔离每个测试系统的变压器,以便减少因不良再生而导致的问题。最好是让厂商确认其产品返给交流电源的功率能够保证低失真度(参见图 6)。

9.jpg

图 6. 对从再生功率系统返回交流电源中的功率进行总谐波失真度和功率因数测量;采用功率分析仪进行测量

总结

DC-DC 转换器模块的功能还在随市场需求不断演变,因此,对它们的设计和测试还将继续充满挑战。正如本文所讨论过的,这一市场的成本压力还将持续存在,因为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还会继续进行溢价。新的技术,比如更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和宽禁带器件功率半导体,将推动这一市场成为主流市场。需要积极采用新的设计和测试技术及方案,以支持工程师保持 DC-DC 转换器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不必要的成本。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NYSE:KEYS)启迪并赋能创新者,助力他们将改变世界的技术带入生活。作为一家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我们提供先进的设计、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工程师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更快地完成开发和部署,同时控制好风险。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我们与客户携手,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是德科技官网 www.keysight.com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304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