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rm 战略与生态部开发者平台副总裁 Geraint North

人工智能 (AI) 是当今最重大的技术变革之一,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作为应用最为普及的计算架构,Arm 为广泛的应用市场提供全面且多样化的计算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构筑起坚实的软硬件生态系统,使 Arm 成为最高效、最易访问的计算平台,持续赋能开发者进行 AI 创新。随着计算变得愈发复杂,计算效率的重要性更胜以往。高性能和出色能效一直是 Arm DNA,这一优势使得 Arm 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在 AI 时代的业务需求。

软件成为差异化的关键

要使硬件发挥其作用,离不开软件的支持,软硬件的协同发展方能充分释放 AI 的性能价值。以 Arm 为计算基础构建的软件平台是世界上最为普适且重要的软件平台。Arm 在开发计算平台的同时,也大量投入软件开发,我们的工程师团队致力于确保合作伙伴所构建的产品在部署的第一天就能带来巨大的价值。如今,我们的技术已经涵盖整个软件栈的各个层面。从底层固件和操作系统的开发,到与游戏引擎、开源社区和独立软件供应商 (ISV) 的战略合作,我们确保所有这些在 Arm 平台上都能开机即用”

在基础设施领域,Arm 具备成熟且健全的云软件生态系统。随着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认识到软件生态系统的进展,开始将基于 Arm 架构的计算平台作为一种高性能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提供给第三方开发者,用于通用工作负载。云原生软件开发者正越来越多地采用基于 Arm Neoverse 平台的云基础设施来构建和运行他们的应用,以提高性能、效率和可持续性,并节省成本。所有主要云服务提供商也均提供基于 Neoverse 的云实例。在基于 Arm 平台部署的各种云工作负载中,客户可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成本效益。

除了对云工作负载的出色支持外,Arm 还投入了大量精力与汽车行业进行合作。随着软件成为车载差异化的关键因素,汽车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汽车软件不仅需要被快速交付,且一旦被部署在汽车上,通常需要在十年或更长时间内持续修复漏洞并增添新的功能。而这些对于云软件开发者来说已了然于心,因为大规模原型设计、测试、部署和更新软件正是现代云软件开发的关键所在。从云端到车载,Arm 平台无处不在。基于 Arm 架构的云技术已成为汽车开发的重要部分,使合作伙伴能够在云环境中构建和测试众多的汽车软件组件。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确保汽车软件在包括云端在内的多个平台上具有可移植性,整个生态系统的通力协作至关重要,这也是 Arm 2021 年牵头成立 SOAFEE(面向嵌入式边缘的可扩展开放架构)的初衷。通过 SOAFEEArm 为汽车和云计算社区构建起一个共同的平台,以促进协作和测试,进而推动软件定义汽车 (SDV) 时代的发展。

在移动平台方面,终端用户对于包括游戏与 AI 应用等移动体验的极致追求为性能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而 Arm 持续在软件前沿领域引领移动端图形渲染技术的发展,致力于确保开发者可以轻松利用我们通过 Arm Immortalis GPU 带来的各种先进技术与卓越性能。而在今年稍早前,为实现更为卓越的移动体验,与 Arm 终端计算子系统 (CSS) 同步推出了 Arm Kleidi,这是一组可与推理引擎进行集成的开源软件内核,其中包括面向 AI 工作负载的 KleidiAI 和面向计算机视觉应用的 KleidiCVArm Kleidi 的推出再次印证了 Arm 作为端侧生成式 AI 计算平台的领先地位。它使开发者无需学习额外的工具和技能,就能够在广泛的硬件中获得 Arm CPU 的出色 AI 性能。此外,适用于安卓系统的 CSS 参考软件栈搭配固定虚拟平台 (Fixed Virtual Platform, FVP),有助于我们的合作伙伴加速流片前的软件开发。

赋能软件开发者实现 AI 创新

AI 作为当下最大的工作负载,如何使其能更高效、简单地运行于 Arm 计算平台之上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其主要挑战在于如何管理好将 AI 推理从云端扩展到边缘侧时所带来的复杂性,使得开发者能更顺畅地进行 AI 创新。

AI 企业目前仍处于用户获取阶段,快速发展和实现新功能远比考虑成本更为重要。然而,随着企业在市场趋向稳定之后开始寻求盈利,我们相信 AI 推理将会被扩展至边缘侧。除了成本因素之外,边缘侧推理还具备增强隐私保护、减少延迟,以及能够在无法连接到云端时照常提供服务等多种优势。但与此同时,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在云环境中,企业可以把控架构、CPU 和性能等各个方面,并只需针对一个平台进行优化。而在端侧,以安卓生态系统为例,我们预计其在过去十年间就推出了不下 30 CPU25 GPU 20 NPU,其中的多数处理器仍会应用于现今消费者所使用的设备中。但毋庸置疑的是,若能将更多的 AI 推理卸载到端侧,企业的云端成本就会降低。

Arm KleidiAI 有助于确保开发者能够获得 AI 开发所需的性能、工具和软件库,从而打造新一波非凡的 AI 体验。AI 应用需要考虑成本、隐私、延迟和连接性等问题,利用 KleidiAI 将工作负载扩展至边缘侧,能够确保我们的合作伙伴以较低的成本为开发者提供出色的用户体验。

与此同时,Arm 通过将 KleidiAI 集成到主流的 AI 框架中,包括 Google Meta 的推理引擎中,为生成式 AI 工作负载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进而惠及广大的开发者群体。具体来说,与参考 CPU 实现方案相比,Meta Llama 3 和微软 Phi-3 大语言模型 (LLM) 的首次词元响应时间提升了近三倍。与此同时,Unity Sentis 在集成 KleidAI 后,成功启用了 int4 量化功能,将运行 Phi-2 LLM 时的模型内存占用率降低了约 73%。而在国内,作为Arm 多年来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已携手腾讯,将 KleidiAI 集成到了腾讯混元大模型中,加速端侧 AI 推理。这些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我们未来还计划推出更多软件库、计算内核和引擎集成,持续在 Arm 平台上构建 AI 的未来。

Arm 是软件运行的基石

Arm 持续的软件投入正建立起全球最大的 AI 开发者社区,以期实现我们的愿景,使得所有软件都能无缝地运行在基于 Arm 架构的系统之上。Arm 不仅提供了应用广泛的通用计算平台,而且通过 IP 与开源软件和工具乃至广泛的行业领先生态系统相结合,让全球上千万开发者都可以使用 Arm 计算平台作为 AI 创新的基础,基于 Arm 平台的 AI 将无处不在。


围观 10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4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由IBM和神州数码、中建材数字科技联合举办的"IBM 2024业务战略更新暨华南大区伙伴招募大会"在深圳成功举行,近60位合作伙伴代表深度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在全新竞争格局中突破增长瓶颈,通过跨界融合快速建立竞争优势,从而构建更广泛的合作伙伴生态。

在欢迎致辞中,IBM大中华区董事长、总经理陈旭东表示,四十年以来,IBM深耕中国市场的战略始终没有改变,伙伴生态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新的组织架构下,IBM将发力重点区域、重点渠道和重点行业,与合作伙伴们一起服务好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等重点客户,帮助他们打通从试验到规模应用的生成式AI之旅。以下是他的发言节选(部分内容经重新编辑):

陈旭东

陈旭东

尊敬的各位合作伙伴、各位嘉宾、现场的IBM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见到大家,现场有不少新朋友,所以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IBM。

首先,IBM大约在5年前将公司战略定位在混合云和人工智能(AI)。AI大家都知道,那为什么是混合云呢?IBM认为,未来企业不会只用公有云或者私有云,它的基础架构一定在多云环境中。第二,IBM在过去几年的业绩增长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快。我两年前加入时,公司的股价大概是128美元,今天我查了一下,已经突破了200美元。这说明我们的战略是正确的,市场也比较认可。

第三,我想介绍一下IBM今天的整体业务架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IBM已经从一家硬件主导的科技公司转型为软件和咨询驱动的混合云和AI公司。如果看2023年的财报,软件和咨询业务在 IBM 总营收中占比超过四分之三。

大中华区,IBM依然有相当完备的业务团队,包括外籍员工,主要由三大业务组成:红帽(Red Hat)IBM科技事业部(IBM Technology)IBM咨询(IBM Consulting)。自2018年被IBM收购以来,红帽一直以相对独立的模式运营;科技事业部由软件、硬件和服务组成,软件包括数据库、自动化到运维、watsonx人工智能和数据平台等各种企业级产品,硬件业务更多集中在主机、Power服务器和存储等领域。IBM咨询可以提供从战略到运营的端到端咨询服务,帮助客户落地生成式AI为代表的最新技术,并推动全球化战略。

IBM中国战略的关键词:区域市场、民营企业、伙伴为先

我们为什么选择深圳举办这次活动呢?原因很简单,市场机遇。过去的三十年里,深圳可以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热土",IBM正在服务或者服务过的许多大型民营企业,包括华为、腾讯,总部都在深圳。而IBM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重心,已经转向民营企业在华外企,所以深圳是一个我们非常看重的区域市场。

扩展到大中华区,我们的战略重点有三:挖潜重点大客户突破新市场大力拓展渠道。在第三点上,我们已经下定决心,争取完全通过渠道实现新客户的拓展,IBM产品的集成和服务也更多仰赖合作伙伴,所以,合作伙伴对客户的支撑能力对IBM而言特别重要。

IBM中国战略

IBM中国战略

迎接AI新时代,您的企业准备好了吗?

回顾人类技术发展的历史,AI将成为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重塑人类社会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如果看这些技术推动全球GDP增长十倍的时间,蒸汽机用了近100年,电力用了近80年,互联网只用了50年左右;AI预计将用更短的时间。IBM CEO Arvind Krishna预测,2024年是企业从试用AI迈向规模化应用AI的关键一年。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CEO们正在积极利用生成式 AI 来实现快速转型,包括开展试点项目、提高效率和推动业务增长:47%的受访CEO已经开展了试点,67%的CEO对2030年前,利用AI推动、实现业务增长表示乐观。

从AI的历史来看,1956 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被普遍视为人工智能这一学科的起点,IBM 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参与者。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AI的发展经历过两次低谷,到近年来实现以大数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技术和理论突破,再到今天的生成式AI和大模型,让大家看到了一条可能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道路。

我认为,AI在这些领域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个人效率(如脑力劳动)提升、机器辅助或者取代体力劳动、大幅度降低新材料和药品研发时间、自动驾驶、机器人等等。短期来看,AI技术已经在帮助消费者提高个人生产力,而在企业端的应用并没有那么容易。

AI+时代,数据与IT架构愈发复杂

AI+时代,数据与IT架构愈发复杂

AI的飞速发展让IT环境变得愈发复杂,企业管理者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首先是混合云,IT架构的演化使IT架构越来越复杂,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不同云的优势、基于多云环境部署应用,同时保证IT架构的安全性和资源调用的灵活性。第二是数据和AI,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大部分企业的数据增长都达到50%甚至60%以上,包括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语音、图像、文字等)。现在AI所带来的变革,就是向数据要资产,向数据要竞争力。第三是自动化,从"+AI"到"AI+"时代,企业需要让数据流动更顺畅、流程更简化,从而提高自动化水平,比如减少重复工作、重构运营模式等。

为什么选择IBM?

IBM正在利用自身在混合云和AI方面的能力,提供包括硬件、软件和AI平台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加速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向AI驱动、自动化方向发展,并简化IT复杂性。

在企业级AI领域,IBM基于在AI领域的数十年积累,形成了以下优势:

  • 第一,全球广泛应用:早在2011年发布的企业级AI Watson,已经服务了全球超过4万家企业客户。去年发布的企业级 AI 与数据平台 watsonx,不仅能帮助企业找到需要的数据、建立合适的模型、监管系统的运营,还与Watson产品无缝对接,为企业客户提供从传统AI到生成式AI的完整解决方案。

  • 第二,"咨询+技术"的独特价值:可以说,IBM是为数不多的既能帮助企业解决数据治理IT架构现代化等入门障碍,同时推动业务出海安全合规打造全球品牌的科技公司。

  • 第三,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从2023年开始,IBM一直保持稳健的业绩增长和利润改善;最近,IBM相继荣获IDC 评选的生成式AI治理平台"全球领导者",以及Forrester 评选的语言AI基础模型"强劲表现者",这足以证明市场和客户对IBM混合云和AI解决方案的认可。

IBM不只是企业级AI技术的引领者,也是AI的积极践行者。自2019年以来,IBM已经在人力资源、IT、供应链、内部运营等多个业务领域,引入了生成式AI和自动化工具,带来了明显的效益提升,包括节约成本、提升员工满意度等。比如,AI 赋能的HR运营平台一站式服务AskHR Chatbot经过不断迭代,已经能回答绝大部分HR相关的问询,并提供多种自动化服务。

IBM零号客户案例

IBM零号客户案例

面向新的AI时代,IBM的混合云战略已经得到市场认可,强大的AI全栈产品和服务支撑也将确保我们在各个市场保持竞争力。我们将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支持,共同为客户提供更灵活、更完整、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谢谢大家!

IBM Corporation logo.

IBM Corporation logo.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4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vanStrate Inc. 将推动高科技显示產品的多头发展,以因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

Vedanta Limited 日前宣布,本次由 Hoya Corporation 手中收购 46.57% 的股份,对日本显示玻璃製造商 AvanStrate Inc. (ASI) 的持股比例已增至 98%,针对显示玻璃的业务预期将有 10 倍以上的增长。 该交易使 ASI 纳入 Vedanta 的全盘管控,并且不存在任何外债负担。

未来,ASI 将专注於高科技显示及玻璃基板的製造与创新,进一步加强其在全球显示技术市场的地位。 ASI 将加强研发能力、开发先进技术并扩充產能,以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电子及显示產业中的领先地位,以因应日益增长的全球市场需求。

AvanStrate Inc.在台湾和韩国设有生產基地,研发单位与总部则位於日本东京。该公司因其先进第 4 至 第 8 代 TFT LCD(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玻璃基板的生產技术而备受认可,该基板是电视、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显示器的关键组成部分。 凭藉 700 多项 LCD、LTPS、保护玻璃、OLED 专利及强大的供应链网路,AvanStrate 已成為全球显示技术的领导者。

AvanStrate Inc. 全球董事总经理 Akarsh Hebbar 表示:「我们对 AvanStrate 未来的巨大潜力深具信心。 凭藉 Vedanta 在大规模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对於对动态市场的深入了解,我们已做好充分準备,以进一步提高 AvanStrate 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 目前,全球仅有另外三家公司能在先进 LCD 技术製造方面能与我们媲美。台湾是先进技术的中心,我们在台南设有工厂。 我们在此希望发展并建立新的高科技產品合作伙伴关系。 凭藉 AvanStrate 的经验丰富的团队,我们深信能够实现我们的宏大愿景。」

这一战略佈局与 Vedanta 扩展其高科技业务的愿景相一致,并将 AvanStrate 与旗下 Sterlite Technologies Ltd. (STL) 的光纤业务一同纳入,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全球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AvanStrate 结合台湾、日本、韩国等先进製造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提供横跨半导体、能源、消费电子、汽车及医疗等高增长行业应用领域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AvanStrate Inc. 的首席执行官 Charlie Lee 表示:「我们目前处於非常有利的市场环境,并拥有巨大的技术潜力。 ASI 正沿著增长的道路上前行,致力於扩展更多的市场份额。」


全球显示玻璃应用市场估值约為 420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可达 600 亿美元[1]。 AvanStrate 凭藉其先进的製造能力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做好充分準备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关键作用。

[1] https://www.maximizemarketresearch.com/market-report/global-display-mark....

关于 Vedanta Limited

Vedanta有限公司(简称「Vedanta」)隶属 Vedanta Resources Limited 旗下,作為全球领先的自然资源公司之一,其业务遍及印度、南非、纳米比亚、赖比瑞亚、阿联酋、韩国、台湾和日本,在石油与天然气、锌、铅、银、铜、铁矿石、钢铁、镍、铝、电力和玻璃基板领域拥有重要业务,并进军半导体和显示玻璃领域。 二十年来,Vedanta 不断為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公司治理和永续发展是 Vedanta 的战略核心,并高度重视健康、安全和环境。 Vedanta 已制定全面框架,以成為自然资源领域的 ESG 领导者,承诺在2050年以前实现碳排放净零,并计划在未来 10 年内投入 50 亿美元以加速此一转型。 回馈社会是 Vedanta 的基因所在,公司亦不遗餘力地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 由 Anil Agarwal 基金会统筹的 Vedanta 社会责任项目,计划在未来五年投入 5000 亿卢比於各种社会影响计划,其旗舰项目 「欢乐之家」(Nand Ghar) 正在全印度积极建立示范性托儿所。 Vedanta Ltd. 已列入 2022 年道琼永续发展世界指数,荣获2022年「公司治理卓越金孔雀奖」,以及「2023 年最佳工作场所」认证。 Vedanta Limited 目前於孟买证券交易所及国家证券交易所上市。

欲了解更多资讯,请访问 www.vedantalimited.com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4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cathy的头像
cathy
微信图片_20240910094006.jpg

┃ 直播详情 ┃

射频芯片的设计涉及到高频信号的处理、传输和调制,因此与低频电路设计相比面临更多的复杂性和挑战。射频芯片的设计难点主要集中在信号完整性、非线性效应、电磁干扰等方面,而射频EDA工具可以有效帮助解决这些难题。

随着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5G/6G)——5G和即将到来的6G通信技术大幅提高了通信频率(如毫米波、亚毫米波频段),这使得射频电路和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大幅提升。5G涉及大规模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波束成形以及高频电路的精确设计,要求EDA软件具备更高的仿真精度和性能优化能力。

此外,物联网普及、汽车电子和卫星通信的需求也加大了射频EDA软件的需求。与此同时,AI、云计算和多物理场仿真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推动了射频EDA的创新和普及。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演进,射频EDA工具将在未来的电子系统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球射频EDA软件市场由几大巨头企业主导,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小企业和创新公司也在特定领域中获得一席之地,本土射频EDA软件也在政府和资本的助力下快速发展。

为了让大家了解国产射频芯片EDA软件的现状及未来趋势,9月20日晚19点,我们特别邀请到国内射频EDA领军企业法动科技的首席科学家赵鹏做客贸泽电子芯英雄联盟直播间,与大家展开深入讨论,欢迎预约围观!

微信图片_20240910093959.jpg

直播时间:2024年9月20日 19:00~20:30

直播主题:国产射频芯片EDA软件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   本期看点

 ① 目前本土射频EDA工具发展现状

 ② 射频EDA工具难点和挑战

 ③ 射频EDA工具未来发展趋势

 ④ 法动的EDA工具以及案例分享

▶   嘉宾介绍

1.jpg

分享嘉宾————赵鹏

法动科技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学士及硕士,香港城市大学电子科学博士。主要从事于计算电磁学、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射频电路与新型天线等的研究。2017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法动科技有限公司(Faraday Dynamics, Ltd),主要开展高效射频仿真设计EDA软件与IP开发。

主持与参与多个EDA科研与创业型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课题、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等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等高水平刊物与国际会议发表SCI /EI收录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

1683267739474191.jpg

主持人————张国斌

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兼CEO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半导体领域知名KOL。
有多年的半导体媒体内容与运营经验,撰写过大量产业分析文章。(微信号:18676786761)

▶   直播福利

1、预报名奖:20元京东E卡(10名)

通过小鹅通平台填写预约信息,我们将在所有预报名的用户中随机抽取10名,送出价值20元的京东E卡。

2、优秀提问奖:30元京东E卡(5名)

直播期间,在小鹅通平台评论区参与提问,随机抽取5名提问用户,送出价值30元的京东E卡。

注意事项

请预约直播的用户填写正确的邮箱,我们将通过邮件的方式联系获奖者。如因用户信息填写不全无法发放奖励的,自动取消获奖资格,随机抽取其他人员。直播福利的最终解释权归属电子创新网所有。

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预约报名吧!

微信图片_20240910093959.jpg

欢迎扫码加入直播交流群,和同行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微信图片_20230203162034.jpg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4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三批复核通过企业名单》,芯华章正式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此次获评是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对芯华章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发展前景和品牌影响力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

微信图片_20240910094917.png

专精特新“小巨人”,是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对于解决“卡脖子”难题意义重大。

芯华章在短短几年间,已发布了十几款数字验证产品,取得自主研发专利申请超过200件,全面覆盖从芯片到系统的验证EDA全流程。在填补国内产业空白的同时,致力于以解决客户痛点为目标提供差异化价值,为数字化产业的安全、独立发展夯实了芯片设计验证的技术基石,业务成长迅速。此次成功通过层层筛选,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授予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未来,芯华章将紧跟国家集成电路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示范作用,继续深耕EDA领域,聚焦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增强集成电路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是国家为鼓励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运营、精细化产出、特色化工艺和新颖化产品四方面发展而专门设立的荣誉认定,旨在培育出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芯华章科技

芯华章聚焦EDA数字验证领域,提供从芯片到系统的敏捷验证解决方案,打造了完整的数字验证全流程工具平台。我们拥有超过200件自主研发专利申请,并且推出了十数款基于平台化、智能化、云化底层构架的商用级验证产品,可全面覆盖数字芯片验证需求。这些产品系列涵盖硬件仿真系统、FPGA原型验证系统、智能场景验证、静态与形式验证、逻辑仿真、系统调试以及验证云等领域,确保为数字芯片及系统提供全方位的验证支持。 

来源:芯华章科技

围观 6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4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德本咨询及eNet研究院共同评选的 "2024 AI SaaS 影响力企业 TOP 50" 榜单重磅发布,软通动力凭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贡献与创新引领,荣誉上榜并跻身前五

1.jpg

云计算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SaaS作为云计算最上层、最接近用户的服务模式,因其轻资产、快速弹性、高效敏捷等特点,成为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的首选。在AI的加持下,SaaS产业正迎来新一轮革新,作为连接AI技术与行业应用的桥梁,SaaS平台在促进AI商业化进程、激活云生态活力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软通动力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与SaaS模式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可定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公司依托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与服务,覆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通过构建包括多云管理平台、多数据管理平台等云基础设施平台、天璇MaaS平台、AISE 软件工程平台、RAG Plus AI知识中台、天坊工业互联AI平台等新型智能技术平台在内的一系列云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决策智能化、运营高效化,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目前,公司在保险、零售、医疗、工业等领域已实现行业大模型、知识大脑等产品的客户落地,加速推动下一代智能云技术的行业应用。

展望未来,软通动力将深耕AI技术领域,并携手业界伙伴深化战略合作,共同开辟AI SaaS应用的新蓝海,探索多元化的商业创新模式,为企业客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价值体验与增长动力。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4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软通动力与华为云,携手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的研讨会圆满举行,以"数聚盘龙区•共促数字化转型新方向"为主题,旨在搭建供需交流平台,为本地区域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思路及建议,共同为"数字云南"注入新的活力。昆明市盘龙区(华为)数字化创新中心和盘龙区都市产业开发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也作为协办单位参与并有力支撑了本次研讨会。

昆明盘龙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刁云勇在致辞中强调,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他呼吁现场企业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融入云上数字赋能平台。同时,他鼓励企业加强与软通动力和华为云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其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及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新路径。盘龙区政府将全力支持企业转型,提供政策扶持、技术支持与平台赋能,携手共创数字经济新篇章。

"创新中心长期致力于推动盘龙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提供先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昆明盘龙区(华为)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总经理张敏介绍到,创新中心以"引领区域数字化发展,驱动产业创新升级"为定位,围绕软件开发、工业制造、数字创意、鸿蒙人才生态4个维度面向区域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栈服务。借助创新中心的服务模式,人才赋能、技术赋能和产业生态体系赋能成为推动千行万业数智化转型的"三驾马车",助力企业加速拥抱新模式、新业态。未来,华为云将持续践行"一切皆服务"理念,携手伙伴及产业开发者融通创新、落地应用,共建智能美好的新世界。

软通动力华为云智能销售部云南&广西区域代表凌荷讲到,软通动力聚焦智能化、自主化、绿色化、国际化战略,从技术、能力、战略等多个方面持续提升,打造以华为云为底座的技术服务生态,深耕"最后一公里",为企业提供"交钥匙"服务。目前软通动力已建立起全面的多云管理及服务能力体系,可为客户提供从上云咨询、调研评估、基础架构设计、迁移实施,到运维托管、云运营支撑、分析优化、云上大数据应用开发和云原生应用开发等一系列端到端的技术服务能力。同时软通动力加速构建"算力、算法、数据"三位一体的硬科技创新生态和以AI咨询、AI模型开发、AI数据治理与安全、AI计算中心运营为核心的专业AI服务能力。随着同方计算机相关业务的加入,更是实现了软通动力"软硬一体"的发展新模式。未来,软通动力将持续以优质云服务为核心,以AI为突破,携手华为云,创新驱动,共同加速客户云转型的旅程。

华为云云南解决方案专家杨康林提到,华为盘古大模型持续深耕行业,已在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中落地,在政务、金融、制造、医药研发、煤矿、钢铁、铁路、自动驾驶、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气象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价值,重塑千行万业。未来,华为云将持续聚焦客户需求,借助盘古大模型5.0在全系列、多模态、强思维三个方面全新升级能力,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升级。

1.jpg

成就好生意,成为好企业。未来,软通动力将进一步强健"伙伴+华为云"的协同体系,与伙伴共筑新一代数智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竞争力。同时紧抓云南区域客户需求,利用华为在云计算技术、服务的优势,发挥软通动力在数字化咨询、设计、技术和使能能力,以及在大型企业、行业领域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优势,帮助千行万业的客户抓住数智化转型的机遇,共赢数智未来。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4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改用电动汽车 (EV) 后,驾驶员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可能是补能方式不一样了。具体来说,他们不再需要驱车前往加油站,而是必须找到可用的充电点。

尽管公共充电桩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但许多人仍然更喜欢在家里充电。许多大功率公共充电桩提供直流电,能够直接给电池充电,但家用充电桩为交流电,因此必须使用车载充电器 (OBC) 将其转换为直流电才能给汽车充电。

1.png

图 1:典型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剖析(资料来源:安森美)

电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汽车制造商正从 400 V 迁移到 800 V 电池架构。与此同时,消费者需求持续增长、电池容量 (kWh) 不断增加,如此种种因素使得 OBC 也必须不断进步。此外,许多人都希望提高电动汽车充电速度,因此在不超过电网供电能力的前提下,OBC 的功率从早期设计的 3.6 kW 提升到了 7.2 kW 或 11 kW。

2.png

图 2:纯电动汽车 (BEV) 充电桩分类

OBC 的关键设计考虑因素

在着手全面设计 OBC 之前,设计人员必须了解会影响器件和拓扑结构选择的关键设计参数。

功率水平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因此确定功率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简单来说,OBC 的功率越高,电池充电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在很多情况下,用户会在家里给汽车充电,此时他们通常在忙其他事情或者在休息,因此充电时间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对于出行中途的充电需求来说,充电时间就非常关键了。2 级充电桩的额定功率一般约为 7.2 kW 或 11 kW。OBC 的功率水平设计应与电网容量和断路器的限制(如最大电流)相匹配。以 230V 电网为例。在单相设计中,7.2 kW 的 2 级充电桩将消耗高达 32A 电流。11 kW 的 2 级充电桩针对三相交流输入进行了优化,每相消耗的电流高达 16A。

电动汽车加速在全球市场普及,但不同国家/地区的电网电压差异给汽车充电带来了挑战。北美地区广泛采用 110V 交流电,而在欧洲和中国,230V 交流电较为普遍。电力行业通常采用 86-264V AC 的“通用输入”设计,这样一来,无论将车辆运送到哪里,都可以使用同一种 OBC。

通过同一充电端口即可借助路边提供直流电的快速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这时不需要在 OBC 内部进行 AC-DC 转换,因此通常要设计一个旁路功能,使直流电可以直接流入高压电池。

能效是 OBC 的一大关键参数。能效越高,给定时间内向电池输送的电量就越多,进而能够缩短充电时间,这在电网每相功率接近限值的情况下尤为有效。

OBC 能效越低,设备内部产生的热量就越多。这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还需要额外的散热措施,而现代电动汽车的空间有限,这一点颇具挑战性。OBC 的尺寸和重量增加,会增加车辆的重量,并提高行驶过程消耗的电量,最终导致缩短车辆的整体续航里程。

提高能效是电源设计人员的首要任务,而这是一项复杂的挑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虽然转换拓扑和控制方案也有很大影响,但器件(特别是 MOSFET)的选择对于实现更优能效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OBC 设计中的功率级

通常,OBC 主要包含三个模块:EMI 滤波器、功率因数校正 (PFC) 级和包含独立初级与次级部分的隔离式 DC-DC 转换器。

3.png

图 3:典型 OBC 内主要功率级的框图(资料来源:安森美)

PFC 级位于 OBC 的前端,负责执行许多重要功能。首先,它将输入的交流电网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通常称其为“母线电压”。此外还会对这个电压进行调节,通常使其保持在 400 V 左右,具体取决于电网的输入交流电压。

PFC 级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改善功率因数。如果没有PFC提高功率因数, 那么低功率因数对电网更像一个污染源,耗电量也会增加。。为此,PFC 级会努力保持电压和电流波形同相,并将电流波形整形为尽可能接近纯正弦波,从而降低总谐波失真 (THD)。良好的 PFC 级会使电路的功率因数接近 1。

DC-DC 转换器有两个作用:一个是隔离来自电网的电压;另一个是将来自 PFC 级的母线电压转换为适合给电动汽车充电的电压水平,即 400 V 或 800 V。

DC-DC 转换器的初级会“斩切”直流母线电压,调整其幅值,使其能够通过初级和次级之间的变压器,而次级则会整流输出电压,并调节到适合给电池充电的水平。

结论

设计高效的 OBC 并非易事,其尺寸和性能对于电动汽车运行和整体客户体验的影响非常显著。相关设计必须能够处理各种输入电压,并尽可能高效地在轻便紧凑的结构中完成千瓦级功率的转换。

可供考虑的拓扑和控制方案有很多,可供选择的器件非常广泛,而这些元素将共同决定最终设计的性能。

为简化设计任务,许多设计人员倾向于从有限的供应商那里选购器件,理想情况下,可能仅与一家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安森美 (onsemi) 提供种类广泛的分立器件和功率模块,能够一站式满足完整 OBC 电源系统的设计需求。

请前往 OBC 解决方案页面下载OBC 系统方案指南。

更多资源: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4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9月5日,丝路工业互联网促进中心集成电路板块公司雷芯智能正式发布全自主研发的芯片品牌“北冥之海”,以及首款应用于自动驾驶、无人机等领域的SPAD-SoC芯片。来自科研院所、军工单位、投资机构等各界产研专家,以及产业链合作伙伴出席并见证此次发布。

图:丝路工业互联网促进中心主任杨勇出席“北冥之海”SPAD-SoC芯片发布会

图:雷芯智能总裁吴洋发布“北冥之海”品牌及战略

SPAD-SoC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芯片设计方案,采用这种技术的固态激光雷达具有高灵敏度、高集成度和高动态范围等优点,可以“看得”又远、又快、又准。相较于其他技术路线,采用SPAD技术的产品方案更稳定,拥有更强的信号输出能力以及更低的成本。

图:“北冥之海”SPAD-SoC芯片正式发布

“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使得产品方案成本普遍偏高,制约激光雷达产业发展的,不仅是技术路线,更是成本路线。”根据电子行业的普遍规律,芯片化程度以及芯片集成度越高,电子类产品的成本就越低,发展前景越广阔。VCSEL和SPAD技术是行业普遍认同的,降低成本的技术路线,其中SPAD芯片特别是大面阵SPAD芯片的国产化进程是全行业加紧突破的关键。

丝路工业互联网促进中心集成电路板块公司雷芯智能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最终完成了感算存一体且高度集成的大面阵SPAD-SoC芯片的研发工作,普遍适用于自动驾驶、无人机等民用场景,为我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及供应产业链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这枚产品已经具备进入特殊领域的能力,可对侦查、感知、测绘、目标识别和打击产生革命性变化。

丝路工业互联网促进中心主任杨勇表示,全球已进入全计算时代,影响计算和运算的核心是芯片,更为关键的是芯片的国产化能力。雷芯智能团队潜心研究多年,今天发布了“北冥之海”品牌,以及首枚自主研发的大面阵SPAD-SoC芯片和dToF三维感知解决方案,将满足激光雷达产业国产发展和不同行业场景的使用需求。该项目是全球科技共建共享计划“鲲鹏计划(ROC)”重点支持项目之一,丝路工业互联网促进中心将全力支持“北冥之海”品牌,以及团队在该领域的进一步探索,也将为相关技术和产品走入“一带一路”提供必要的保障。

图:雷芯鲲鹏技术研究院成立

图:雷芯智能与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会上,雷芯鲲鹏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持续深挖激光雷达领域芯片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同时,雷芯智能完成与宏大建设集团、航天极创物联网研究院、中创智领、菲特智能的签约,首枚发布芯片获得激光雷达、无人机、基础设施等多领域订单。此外,相关基金也与雷芯智能签署了合作协议。

来源:丝路工业互联网促进中心

围观 7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3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继IFA首日荣耀Magic V3及Magic系列多品类旗舰级产品海外发布,为全球消费者带来多项软硬件结合、端云协同的AI创新体验,引发业界轰动之后,9月6日,荣耀CEO赵明在2024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Internationale Funkausstellung Berlin,以下简称IFA)再度带来端侧AI创新最新进展,首次向外界透露荣耀AI Agent(即智能体)相关创新成果,并面向全球发布行业首个跨应用开放生态智能体,同时宣布荣耀AI Agent将在下一代荣耀全能旗舰荣耀Magic7系列上落地商用。

1.jpg

荣耀致力于在开放生态下,为用户打造能够完成跨三方应用操作的AI Agent。荣耀认为,开放生态、以人为本、隐私安全是移动AI时代的关键词,能够最大化实现用户价值呈现的AI Agent,必须具备"自然语义理解和计算机视觉"、"用户行为习惯学习和场景环境感知"、"意图识别及决策能力"、"应用内及跨应用操作"四大核心能力。

赵明在现场表示:"荣耀AI Agent不仅能够调用我们系统自带的服务,还面向所有第三方服务开放合作。"作为AI领域的探索者与领导者,荣耀在过去八年持续深耕端侧AI领域,本次带来行业首个跨应用开放生态智能体荣耀AI Agent,再次实现端侧AI的创新叠加效应和用户体验增值,继续引领"服务找人"的业态趋势,也宣告智能手机行业正式迈入更加波澜壮阔的智能体时代。

基于对用户习惯的了解以及当前使用场景的环境感知,荣耀AI Agent能够精准理解用户需求并迅速做出响应,执行、调取手机各类资源与三方服务,以更加安全和个性化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此次IFA现场,荣耀向业界展示了荣耀AI Agent的综合应用场景:通过语音指令激活智能体,实现了一键关闭自动续费、一键点饮品、一键旅行规划与订票等多项颠覆性AI Agent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荣耀把信任感与掌控感作为当前阶段打造AI Agent系统级智能体的功能之先与重中之重,在智能体交互界面,充分考虑了可视化、信任感和掌控感等多个因素,以此帮助用户建立起对Agent的全局了解、掌控及信任。

以"一键关闭自动续费"为例,荣耀AI智能体首先理解显示内容,解释内容的含义,然后将其转化为行动,通过激活智能体,实现一键查阅、一键取消APP续费订阅。在此过程中,用户界面会以视觉动效的形式提醒AI Agent已启动;在理解用户关闭自动续费需求后,荣耀 AI Agent全程提示所操作的应用及步骤,且每个步骤状态可知;并且在整个工作流中,AI Agent随时可以人工接管进行下一步操作;涉及取消自动续费等重要决策,AI Agent会把决定权归还用户,用户必须手动进行确认。

荣耀对端侧AI的探索先于行业,荣耀AI Agent则是荣耀多年积累的端侧AI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自2016年起,荣耀着手探索行业端侧AI技术创新无人区。从行业首提手机AI概念并发布首款AI手机,到MagicOS持续构建平台级AI能力、探索意图识别人机交互创新,再到行业首发跨应用开放生态智能体,荣耀正持续引领行业AI技术与终端创新方向。本次荣耀在IFA所演示的功能仅是荣耀AI Agent体验的冰山一角,随着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未来将有更多颠覆性的AI体验与消费者见面,荣耀也将携手伙伴推动产业生态走向全新阶段。

面对新一轮技术浪潮,荣耀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勇立潮头,以前瞻技术布局投入与开放共赢的合作路线,率先推动业内首个跨应用开放生态智能体商用落地,助力中国AI加速走向世界前沿,也开启了行业端侧AI体验变革的全新想象力周期。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39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