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Gartner研究总监闫斌

当前,许多企业机构都在全力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希望提升解决方案的通用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业务价值。2023Gartner企业人工智能(AI)调研揭示了GenAI用例的三种最主要的实现方法,74%的受访者通过对现有GenAI模型进行定制化调整来满足自身用例的需求,65%的受访者尝试自行训练定制GenAI模型。

然而,实施GenAI绝非易事。对于创造性和通用性的追求,往往会增加GenAI解决方案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生成非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而这也成为了GenAI企业采用面临的主要问题。GenAI解决方案的创造性和通用性越强,出现非预期行为和输出(如幻觉、有害内容超出应用范围的内容等)的可能性越高(见图1)。

1:在创造性与通用性之间取得平衡

选择基于GenAI模型自行构建GenAI解决方案的企业机构,其负责AI工作的数据和分析(D&A)领导者应利用开源护栏、商业护栏和自建护栏这三种护栏工具来控制GenAI模型的输入和输出,验证并矫正GenAI模型的输入和输出,提高模型的可靠性。

评估并优化GenAI解决方案的创造性和通用性

GenAI模型可兼具创造性和通用性。企业机构通常需要在广泛的场景中使用GenAI解决方案,而这些场景对于解决方案创造性和通用性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部署目的和具体场景下的功能需求,确定GenAI解决方案的定位,并根据在创造性和通用性两个方面的具体需求,利用护栏工具建立控制策略和机制。

负责AI工作的D&A领导者应基于GenAI解决方案的使用场景和方式,确定相应的业务风险容忍度,具体取决于:

  • 业务用例的重要性

  • 用于内部用途还是面向客户

  • 是否引入了人工监督

而后,应根据业务风险容忍度,利用护栏工具管理模型输入和输出,建立严格或宽松的控制机制,并最终在创造性和通用性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利用模型护栏验证和矫正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使用护栏工具,是管理GenAI模型创造性和通用性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护栏(在GenAI模型和应用与最终用户之间建立防护层)可以监控和管理模型的全部流量,包括用户输入和模型/应用输出(见图2)。

2:护栏部署在用户与GenAI模型之间

以下是两种典型护栏:

  • 用于控制最终用户输入的模型护栏:所有用户请求都必须经护栏过滤,以清除非预期的请求,包括超出GenAI解决方案应用范围的请求和违反可接受使用政策的请求。通过这种方式,护栏可以将解决方案的通用性控制在可管理的范围内,就像建立了一个安全围栏。

  • 用于控制GenAI输出的模型护栏:所有模型输出都必须经过护栏的验证,但不同的用例对于模型创造性的需求存在差异,因而需要对模型施加不同程度的控制。但是,对于开发GenAl驱动的企业级搜索引擎或面向客户的聊天机器人的情况,必须对模型输出进行更为严格的验证和控制,以调节模型的创造性,并确保最终用户可以得到可靠且符合预期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护栏并非灵丹妙药,不能完全解决GenAI解决方案的行为和准确性问题。GenAI解决方案必须在准确性与企业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之间取得平衡。

此外,伴随GenAI的快速发展,护栏技术也在不断变化和改进。鉴于神经网络的不可预测性,护栏技术目前是验证和矫正GenAI模型输出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长期来看,在基础GenAI模型变得足够可靠和可信之前,护栏提供了一种过渡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机构推动GenAI采用。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T)为企业机构提供可行动的客观洞察,推动企业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作出明智决策,实现卓越业绩。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03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27—— 今日,备受瞩目的elexcon2024深圳国际电子展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盛大开幕。此次展会汇聚了众多行业精英,全面展示了全栈技术和产品,旨在加速电子产业的复苏,并共同迎接AI时代的到来。

(图:展会现场全景)

1.jpg

作为电子行业的年度盛事,elexcon2024亮点纷呈,为与会者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体验。展会不仅展示了最新的技术和产品,还涵盖了多个前沿领域的新应用和新生态。超过400家优质展商齐聚一堂,分别展示了嵌入式AI、存储技术、汽车芯片元件、智能传感器、RISC-V、chiplet、SiC/GaN、TGV玻璃基板等一系列热门技术与生态。

展会现场,AI芯片、嵌入式处理器/MCU/MPU、存储、智能传感、RISC-V技术与生态、AIoT方案、无源器件/分立器件、PMIC与功率器件、Chiplet和SiP先进封装等技术和近千款产品悉数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成为科技爱好者的盛宴。汇聚了Arm、NXP、英飞凌、瑞萨、富士通、兆易创新、顺络、中电港、Digikey、矽力杰、江波龙、西安紫光国芯、海康存储、华润微封测事业部、华大电子、太阳诱电、德明利、珠海半导体、国芯、敏矽微、威刚、灵动微电子、东芯半导体、朗科、三叠纪、易灵思、立功科技、富瀚微、Mouser,茂睿芯、雅特力、SGS、越摩、银联金卡、中微半导、汇春科技、高云半导体、思尼克、泰克科技、小华半导体、极海半导体、杰发科技、北极雄芯、共模半导体、安路科技、芯驰科技、苏试宜特、英锐创、美新、明皜传感、矽睿、金天弘、知芯传感、久好电子、芯进电子、普晟传感、独角兽联盟、易感芯、云潼、爱仕特、闳康、美阔、清纯、阿基米德等400+全球供应商厂商

除了技术和产品的展示,elexcon2024深圳国际电子展还特别注重新应用和新生态的推广。展会上,AI硬件、电动汽车与新能源、AI PC与数据中心、边缘智能、工业电机控制、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一一呈现,为参观者带来了一场科技盛宴。

此次展会的举办,不仅为电子产业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AI时代的到来以及双碳领域创造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展会期间,共举办了20多场专业论坛会议,涵盖了AI PC、智能传感器、新能源汽车电子、化合物半导体、数字电源、FPGA生态、工业AI数智化、电子元器件供应链发展趋势、系统级封装SiP等多个主题。来自全球的电子产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享了最新的技术成果和应用经验。

论坛期间,200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和讨论,包括Arm物联网事业部业务拓展副总裁Chloe Ma、英飞凌科技副总裁刘伟等众多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高管进行了演讲和精彩的讨论。这些会议和论坛探索了电子行业的最新技术趋势、市场发展以及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图:主题论坛集锦)

2.jpg

展会期间,备受期待的“Kaifa Gala工程师/开发者嘉年华”也如期举行,在展会现场为大家带来爆款产品拆解,以及10多个社群的大型面基现场和领取开发板的丰富活动。

此次嘉年华不仅吸引了21IC电子网、野火电子、正点原子、嵌入式Linux等知名开发者社群的参与,还得到了英飞凌、瑞萨电子、富士通、兆易、全志、瑞芯微等电子行业领军企业的支持。他们带来了最新、最热门的开发板,与工程师和开发者们共同搭建了一个酷炫的赛博专区,展现了前沿科技的无限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嘉年华还特别邀请了硬件开发者社群共同主办年度爆品的现场拆解、BOM分析活动。这一环节引爆了AI+未来技术与生态的热烈讨论,让现场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最新科技产品的内部构造和技术原理。

“Kaifa Gala工程师/开发者嘉年华”的再度升级,不仅为工程师和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电子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嘉年华活动集锦)

3.jpg

4.jpg

elexcon2024深圳国际电子展的盛大开幕,充分展现了电子行业跨越周期的强劲韧性与活力。与会者纷纷表示,在此次展会上,他们见证了诸多创新技术与产品的涌现,深刻感受到了业界同仁为共同推动电子产业繁荣发展所作的不懈努力。他们坚信,在产业的携手共进下,电子产业的未来前景可期。关于展会更多详情请登录官方网站www.elexcon.com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02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介绍

近日,博瑞集信推出一款型号为BRGF035012FWJ的高增益GaN内匹配功率放大器,采用QFN24(5mm*5mm)封装,该产品可在2.5GHz~4GHz宽频段内实现12W饱和输出,具有高功率附加效率(PAE=50.4%,Pout=42dBm@3.7GHz),Pin为21dBm时,带内增益平坦度可达±0.5dB。

该产品适用于脉冲波或载波应用,例如数据库、雷达、通用发射机等。

产品特点

  • 工作频率:2.5GHz~4GHz

  • 小信号增益:29.8dB@3.7GHz

  • 饱和输出功率:41.9dBm@3.7GHz

  • 功率附加效率:50.4%@3.7GHz

  • 供电28V,静态工作电流130mA

  • 封装形式:QFN24(5mm×5mm)

电气规格

1.jpg

典型性能图

2.jpg

3.jpg

应用电路

4.jpg

封装形式

5.jpg

来源:博瑞集信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0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bracon最近推出的新产品MMIC低噪声放大器(LNA)专为关键通信和信号处理应用中800 MHz至10.5 GHz的卓越性能而设计。这些MMIC LNA具有高增益、出色的增益平坦度、出色的线性度和低噪声系数(低至0.70 dB),确保在整个带宽内进行清晰平稳的信号放大。

1.png

该系列MMIC LNA旨在满足现代射频系统的苛刻要求,提供卓越的噪声性能、高增益和高线性度。这些特性使其成为L/S/C/X波段雷达、相控阵、卫星通信、VSAT、基站等应用的理想选择。

01 产品|优势

  • 卓越的增益平坦度

  • 低噪声

  • 高线性度

  • QFN封装

  • 频率范围:800MHz至10.5GHz

  • 可调偏置

  • 高达32dB的高增益

  • 直流去耦接口

02 产品|特性

  • 四方扁平无导线

  • 频率范围:800MHz至10.5GHz

  • 噪音系数低至0.70 dB

  • 可调偏置

  • 高达32dB的高增益

  • 直流去耦接口

03 产品|应用

  • L/S/C/X波段雷达

  • 相控阵

  • 卫星通信

  • 仪器仪表

  • 通信

04 产品|参数

2.png

来源:Abracon艾博康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02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功率放大器芯片是射频发射系统中的关键部件。航天测控、卫星通信等领域对具有高线性度的大功率固态功放芯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GaN功率器件以其输出功率大、效率高、频带宽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无线通信应用的GaN功率MMIC同时要求具有高线性度和高回退效率。

1.png

深圳市时代速信科技有限公司日前推出一款13-15GHz氮化镓功率放大器芯片SX1913,芯片面积3.8mmx6.3mm。在连续波情况下,功率增益大于24dB,输出功率大于50W,典型饱和效率45%。在回退至25W输出功率时,三阶交调系数优于-25dBc,漏极电流约为2.6A。性能达到业内先进水平,目前该芯片已经实现批量交付。

来源:时代速信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0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环境检测、物联网通信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数据通信协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RS485通信协议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串行通信协议,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安芯半导体基于多年的行业积累,正式发布两款485接口芯片-RJ3085/RJ3485,经过长期的测试和优化,现已成功量产,从即日起可提供样品及批量供应。

1.jpg

安芯半导体

浙江安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聚焦于安全加密芯片和特种MCU领域。是一家以高可靠、超低功耗,安全加密技术为核心的芯片设计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嘉兴平湖,武汉和深圳均设有研发、营销中心。

产品已在汽车电子、安防监控、智能交通、物联网终端等领域广泛应用,获得比亚迪、百度、吉利汽车、四方光电、万孚生物、爱奇迹等数千家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各类芯片累计出货量过亿颗。

浙江安芯半导体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安全加密领导者,特种MCU领先者 -

来源:安芯半导体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02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北极雄芯与沃格光电集团旗下子公司湖北通格微电路科技有限公司(TGV Circuits Co., Ltd)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加快推动玻璃基在Chiplet芯片封装等领域的商用化进程"为核心目标,在新一代IC半导体、玻璃基AI计算芯片封装、玻璃基高频宽存存储封装、玻璃基车载计算芯片封装、超大尺寸芯片互连领域及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开展研发与各项业务合作。

1.png

北极雄芯源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于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南京、上海、无锡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公司致力于成为基于Chiplet的定制化高性能计算领航者。公司首批应用于智能驾驶及大模型领域的“启明935”系列芯粒已经成功流片并即将推动商业化,自主研发的“启明930”异构集成智能处理芯片率先完成了全国产Chiplet封装供应链的工艺验证,公司主导成立的“中国Chiplet”产业联盟协同上下游有效推动适配国产供应链能力的Chiplet底层标准建设。

北极雄芯核心团队深耕Chiplet技术领域多年,国内领先的Chiplet芯片设计企业。基于通格微公司在玻璃基巨量通孔(TGV)、玻璃基精密电路镀铜、玻璃基高精密布线等核心技术的国际领先优势,双方将共同攻克玻璃基高性能计算芯片封装、大尺寸芯片互连等核心技术难题,加快推动玻璃基在Chiplet芯片封装等领域的商用化进程。

自成立以来,北极雄芯在Chiplet芯片封装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前沿探索。立足于国内供应链成熟程度的现状,公司主导成立的中国Chiplet产业联盟联合国内系统、IP、封装厂商一起,制定了《芯粒互联接口标准》(ACC),该标准为高速串口标准,着重基于国内封装及基板供应链进行优化,以成本可控及商业合理性为核心导向。

近两年,随着英特尔、英伟达、三星、苹果、AMD等国际半导体巨头的相继入场,以玻璃基作为半导体新型材料的研究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家均力求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头号玩家。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布局玻璃基TGV技术产业化研究以及商业化量产应用推广的科技型企业,沃格光电凭借着自主研发掌握的玻璃基金属化核心材料、微米级通孔和线路导通以及镀膜工艺等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早在2022年就成立了湖北通格微,无论是技术储备、研发进展,还是产线建设与量产进展,通格微均走在了行业前列。此次双方合作达成,将推动国产玻璃基Chiplet芯片封装领域进一步发展。

来源:北极雄芯

围观 8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0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月,广和通宣布其智能模组SC126助力客户的割草机器人商用落地。搭载SC126的割草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户外花园、家庭庭院、公共绿地等场所。

1.jpg

作为轮式移动机器人,客户的割草机器人具备自动割草、智能路径规划、自主避障、智能回充、远程控制等功能。在智能定位上,割草机器人采用"GPS+视觉+惯性导航"算法,可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为边界识别、全覆盖路径规划、自主避障提供了定位基础。再者,割草机融合AI算法,可预先设置多块工作区域,形成虚拟电子边界地图从而进行工作。割草机采用智能路径规划和智能避障系统,在以最优路径进行工作的同时,精准避开动态及静态物品,提高割草效率。当电量较低或遇到降雨时,割草机将进行智能回充,保持充足电量。割草机配备智能APP进行远程控制和规划,用户可提前设定割草计划,从而优化用户体验。

广和通智能模组SC126助割草机器人实现以上功能,为客户提供高效、安全、智能的技术支持,帮助客户快速推出终端。作为支持多通信制式、综合能力均衡的SoC平台,SC126基于高通11nm制程工艺的QCM2290物联网解决方案设计,拥有四核64位Cortex-A53处理器,主频高达2.0GHz,为终端带来更优的成本效益、强图形处理能力与更佳图像质量。SC126支持多种AI算法,包括感知、视觉、定位、回充等算法,充分满足割草机器人开发需求。高通QCM2290支持更长的软硬件维护周期,可提供稳定供货和软硬件支持至2028年,终端开发灵活度更具弹性。值得一提的是,SC126采用Linux操作系统,其稳定内核和系统架构、强大开源社区、高安全性及高度可定制化等性能适用于割草机器人等终端。

2.jpg

在通信能力方面, SC126支持多种制式的远距蜂窝通信和双频Wi-Fi/Bluetooth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助力终端灵活接入无线网络。SC126同时支持GNSS无线定位技术,如GPS/Beidou/GLONASS等,具备更精准高效的定位能力。为便于拓展至更多终端形态,SC126拥有MIPI/CSI/USB/UART/SPI/I2C等多种扩展接口,支持双ISP多路摄像头接入,可外接FHD触摸屏,满足零售、工业、家居等高清大屏的应用需求。

随着AIoT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割草机器人的渗透率将进一步增加。广和通积极研发AI解决方案及布局相关市场,多款智能模组及解决方案已帮助割草机客户快速部署终端,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割草体验。

关于广和通

广和通始创于1999年,是中国首家上市的无线通信模组企业(股票代码:300638)。作为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广和通提供融合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在内的一站式服务,致力于将可靠、便捷、安全、智能的无线通信方案普及至每一个物联网场景,为用户带来完美无线体验、丰富智慧生活。广和通产品种类覆盖蜂窝模组(5G/4G/3G/2G/LPWA)、车规级模组、AI模组、安卓智能模组、GNSS模组及天线产品,助力云办公、移动宽带、智慧交通、智慧零售、智能机器人、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工业、智慧家居、远程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行业数字化转型。了解更多企业信息,请访问广和通官网 https://www.fibocom.com,关注广和通微信公众号"广和通FIBOCOM" ,或官方LinkedIn账号"Fibo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0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全球首颗采用嵌入式RRAM(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阻变存储器)存储技术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完成开发和认证。该新型嵌入式RRAM显示驱动芯片由存储器设计公司睿科微电子[1]提供技术支持,由北方华创提供刻蚀和薄膜设备及工艺解决方案。

[1]合肥睿科微电子有限公司,专注于新型存储器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已获得多家创投机构投资。

嵌入式RRAM显示驱动芯片,突破了内置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外置NOR Flash(NOR型闪存)的传统方案,显著提高补偿参数读取速度[2],降低成本和功耗,并优化空间利用,解决了显示驱动芯片行业中长期存在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面积大的痛点问题。嵌入式RRAM显示驱动芯片能够在保证高质量显示效果的同时,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为AMOLED显示/触控以及更先进显示技术提供更为高效和经济的解决方案。

不同于传统存储芯片,RRAM对芯片制造过程中的低温沉积、低损伤刻蚀等工艺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北方华创提供了包含刻蚀、薄膜在内的关键RRAM设备及工艺解决方案。在薄膜沉积方面,北方华创eVictor系列薄膜沉积系统,在同一平台上集成多类薄膜加工腔室,单系统可实现包括基底清洁、电极沉积、阻变材料沉积工艺,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界面态,有效提升RRAM存储单元的性能一致性、芯片良率和可靠性;在刻蚀方面,北方华创NMC612系列设备加工能力出色,新型等离子体产生系统可保证RRAM器件低损伤,多区温控静电卡盘可实现晶圆精准温度控制,良好的控制均匀性、精准的电路图案转移、出色的反应腔内颗粒污染控制能力,可提高产品良率、延长设备维护周期、提升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上述北方华创薄膜与刻蚀设备为睿科微在RRAM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道路上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微信图片_20240827140741.jpg

展望未来,伴随MCU[3] 、BCD[4]、AI IoT(智能物联网)以及LLM(大语言模型)技术的进步,采用RRAM作为嵌入式存储的OTP(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MTP(多次可编程存储器)、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和eNVM(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已成为业界趋势,将为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智能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系统及未来众多应用领域带来无限发展机遇[5]。

[2]信息来源:2022年IEEE VLSI技术与电路研讨会(VLSI技术和电路)

978-1-6654-9772-5,2022 IEEE 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 and Circuits (VLSI Technology and Circuits)

[3] 微控制器单元,是集成了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微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4] 双极CMOS DMOS,是混合技术集成电路,结合了双极型晶体管、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DMOS(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优点,常用于功率放大器和电源管理电路。

[5] 信息来源:英飞凌官网

https://www.infineon.com/cms/e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2023/IN...

来源:北方华创

围观 1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0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22,伯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伯泰克")获颁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南德")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流程认证证书。该证书的授予不仅标志着伯泰克具备了国际领先的汽车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和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更突显了其面向市场交付高可靠性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的坚定决心。这一重要里程碑将为伯泰克在全球市场版图的开拓增添了强有力的砝码。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安全已成为驱动汽车产业安全前行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TÜV南德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机构,致力于推动汽车网络安全标准的实施与落地,助力企业识别和应对网络安全风险,共同促进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有序发展。

活动当天,TÜV南德大中华区交通服务部高级别自动驾驶业务线负责人黄清泉,伯泰克CEO胡海龙、CTO左双文出席颁证仪式。

TÜV南德黄清泉(右)向伯泰克左双文颁发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流程认证证书

TÜV南德黄清泉(右)向伯泰克左双文颁发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流程认证证书

ISO/SAE 21434标准是针对汽车网络安全制定的国际标准,旨在确保汽车在设计、开发、生产、运营及整个生命周期内能够抵御潜在的网络威胁和攻击。该标准覆盖了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缓解和监控等关键环节,为汽车制造商和供应链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框架。通过遵循ISO/SAE 21434标准,企业可以显著提升汽车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车辆及道路参与者的安全。

授证现场,伯泰克胡海龙对TÜV南德团队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感谢了TÜV南德在项目过程中给予的专业支持。胡海龙表示,"ISO/SAE 21434是汽车网络安全领域首个ISO国际标准,这标志着伯泰克网络安全产品开发体系和开发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未来,伯泰克全系产品将持续遵循行业高标准,坚持对汽车网络安全的不懈追求,为行业和用户提供开放、安全、高度专业化的产品解决方案。"

TÜV南德黄清泉向伯泰克表示祝贺,"我很荣幸在此为伯泰克颁发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流程认证证书。这份认证成果不仅是对伯泰克在持续创新和不断优化网络安全管理流程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其在提升汽车网络安全管理水平方面所取得显著进步的认可。" 黄清泉同时还就双方未来合作共赢做出展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车辆安全的概念,也对汽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ÜV南德的使命是验证技术的安全性,避免技术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伤害。我们愿与伯泰克围绕智能汽车这一新兴技术领域进行充分沟通并展开合作,共同挖掘智能出行创新发展的更多潜力。"

TÜV南德与伯泰克双方代表颁证合影

TÜV南德与伯泰克双方代表颁证合影

关于伯泰克

伯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原"博世汽车多媒体(芜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注册资本4.5亿余元人民币,主要从事设计、开发和生产汽车仪表、车载显示屏、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抬头显示器(AR-HUD)等汽车电子产品,是一家拥有完备的行业资质与成熟的研发和制造体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0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