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在新加坡举行的FutureNet Asia峰会上,华为和泰国AIS荣获“最佳用户体验奖”。

1.png

AIS是泰国领先电信运营商,也是全球最先实施自智网络L4战略的运营商之一。近年来,华为与AIS开展自智网络战略合作,并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本次获奖正是对其在自智网络领域,特别是IP网络数字地图与体验时空数字孪生应用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肯定。

IP网络数字地图

IP网络数字地图是华为iMaster NCE-IP的一项重要能力。它采用高精网络数字孪生技术构建IP网络的多维时空数据湖,可实时感知网络变化,预测动网风险,仿真业务影响,可基于网络数字地图显示链路中断或高延迟等异常,自动执行业务优化,简化故障识别与定位过程,帮助AIS将SLA相关故障诊断时间缩短85%。

体验时空数字孪生

依托通信大模型,华为SmartCare可提供体验时空数字孪生的能力。它可基于时空数字孪生网络,预测客户潜在问题和监控业务SLA,依托时空客户体验数据模型,评估客户体验。并通过主动通知、提高首呼解决率、增加自优工单等措施,有效降低客户投诉率。

自智网络L4已成为电信行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华为将持续突破融合感知、数字孪生和通信大模型等L4关键技术,围绕高价值场景,打造领先的ADN L4解决方案,支撑运营商客户实现高阶自智网络。

来源:华为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9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百事公司"绿色加速器"项目已在亚太区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以百事正持计划(pep+)为指引,通过协作与创新驱动食品饮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Alternō凭借低成本热能存储解决方案,荣获本届项目冠军,并获得10万美元奖金;

近日,百事公司宣布 2024 年亚太区“绿色加速器”项目冠军企业。作为“百事正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加速器”致力于减少污染、提高食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旨在与初创企业共同孵化创新解决方案,构建更为可持续的食品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新闻配图1.jpg

作为最终优胜企业,Alternō获颁10 万美元企业发展奖励金,用于进一步开发和扩大沙基电池规模。Alternō砂基电池已在百事越南食品厂成功完成了颗粒干燥试点项目,下一步将试验燃料油。

新闻配图2.jpg

Alternō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 Hai Ho表示,“荣获百事公司2024年亚太区‘绿色加速器’项目优胜奖,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认可。百事公司的丰富资源和专业指导,为初创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期待与百事公司深化合作,拓展创新方案的应用范围及规模,为更可持续的未来做出更大贡献!”

“绿色加速器”项目除了是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更是初创企业快速成长的加速器。成功入围的十佳企业均获得了百事公司专属导师的针对性辅导、2万美元的资金支持,以及接触百事公司广泛行业资源的机会,全方位助力其创新方案的市场推广。

百事公司全球首席商务官及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陈文渊(Wern-Yuen Tan)表示:“百事公司亚太区‘绿色加速器’项目不仅是对优秀企业的表彰,更将为推动可持续创新注入蓬勃动力。在‘百事正持计划’指引下,我们非常骄傲能够与众多具有远见的企业家携手,共同谱写企业与地球和谐共融的美好篇章。通过推动合作、提供指导和共享资源,百事公司致力于为关注环境和社会挑战的创新理念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助力其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未来,期待在这一征程中继续与各方伙伴共同努力,助力可持续解决方案,惠及各个领域,迈向更为绿色、更具韧性的未来。”

本届项目评审团由泰国国家创新局、Circulate Capital、Techsauce Investor以及百事公司高层组成,他们全面评估了初创企业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可扩展性以及与百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契合度,严格筛选出亚太区的入围企业。最终,Alternō凭借其卓越表现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亚太区“绿色加速器”项目冠军。

自今年5月百事公司公布项目十佳入围企业名单以来,短短四个月内,百事公司已在其价值链内启动七个初创企业试点项目,致力于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循环供应链建设等挑战。继首届绿色加速器项目的四个试点项目成功后,2024年“绿色加速器”试点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为改善环境、优化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去年,中国企业中科翎碳公司斩获首届绿色加速器项目冠军,至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中科翎碳已将低碳生物肥料供应至百事公司在广东、山东、甘肃及内蒙古等地的土豆种植基地,为百事公司的“正持农业”目标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借助“绿色加速器”项目持续的影响力,中科翎碳的市场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自2023年8月以来,收入增长已达六倍。

展望未来,百事公司正积极筹备第三届亚太区“绿色加速器”项目,预计将于 2025 年再次启航。放眼全球,“绿色加速器”项目已举办十一届,其孵化的初创企业已累计创造高达2亿美元的年收入,充分证明了该项目在驱动业务增长、孵化可持续解决方案方面的卓越成效。

关于百事公司

每天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享用百事公司的产品达10多亿次。2023年百事公司的净收入超过910亿美元,得益于其互补性的饮料和休闲食品系列,包括乐事、多力多滋、奇多、佳得乐、百事可乐、激浪、桂格和SodaStream气泡水。百事公司旗下拥有众多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年零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标志性品牌。

秉承“百事正持计划”的理念,百事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饮料和休闲食品领域的领军者。“百事正持计划”是以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发展为中心的整体战略转型,公司将通过遵循地球生态系统而运营,并为人类乃至地球带来积极的改变,从而实现价值创造和增长,以达到“地球与人 和谐共生”的愿景。获取更多信息,请浏览www.pepsico.com,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百事公司”。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9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TacHammer DRAKE LF低频版马达增强中国健康设备的触觉反馈,适用于可穿戴设备、助眠器、冥想工具和心率调节装置

TITAN Haptics 泰坦触觉推出其最新的触觉马达技术TacHammer DRAKE LF。DRAKE LF低频版马达专为健康应用设计,旨在通过先进的触觉反馈提升可穿戴设备、助眠器、冥想工具和心率调节系统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TIT006. DRAKE-LF Motor_1.jpg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健康行业中,触觉反馈的质量和精度对于用户体验和设备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传统的振动马达往往提供泛泛的感觉,可能对用户造成干扰,无法满足健康应用的特定需求。DRAKE LF解决了这些问题,提供更精细、舒适的触觉效果,提升用户参与度和整体设备性能。 

TIT006. DRAKE-LF Motor_2.jpg

DRAKE LF的峰值输出为1.7 Grms,频率为95Hz,有效频率范围从10Hz延伸至300Hz以上。其特别之处在于能够产生深沉的振动,类似于高品质音频低音炮的触觉感受。DRAKE LF还能将音频波形转化为精确的触觉反馈,确保触觉响应与音频输入同步,为用户提供一致的体验。 

TIT006. DRAKE-LF Motor_3.jpg

与传统智能手机的振动马达相比,后者的触觉反馈通常显得单薄、频率较高或强度有限,DRAKE LF则提供了更丰富、更明显的触觉体验。此外,DRAKE LF能够传递更深层次的触觉反馈,更适合冥想和健康应用。这使用户与设备之间的互动更加有效且愉悦。 

适用于各种健康设备的广泛应用

早期用户反馈表明,DRAKE LF在多个应用领域表现出色。例如,配备DRAKE LF的可穿戴设备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及时、温和的心率变化通知、冥想提醒和步数统计,让他们在不中断的振动中保持信息同步。使用助眠器的用户也反映,DRAKE LF广泛的振动范围,提升了睡眠质量。 

在冥想工具领域,采用DRAKE LF的设备提供持续且舒缓的触觉提示,帮助用户在整个冥想过程中保持专注,从而提升整体冥想体验。此外,DRAKE LF还能够模拟诸如心跳等细腻的感觉,让用户有机会同步自己的心率,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心血管健康管理。 

TITAN Haptics资深营业经理李家麟表示:“在开发DRAKE LF时,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款能够无缝集成于健康设备的触觉解决方案,提升其功能并确保优质体验。TITAN Haptics致力于开发技术,以改善人们与设备之间的连接交互方式。” 

关于TITAN Haptics

TITAN Haptics 是一家专注于触觉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使命是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来增强产品并提供竞争优势。TITAN Haptics 还积极参与行业团体,为制定行业标准和统一协议做出贡献。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titanhaptics.com或titanhaptics.cn。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97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推出全新StrongIRFET™ 2功率MOSFET 30 V产品组合,扩展了现有StrongIRFET™ 2系列产品的阵容,以满足大众市场对30 V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新型功率 MOSFET产品经过优化,具有高可靠性和易用性,专为满足各种大众市场应用的要求而设计,实现了高度的设计灵活性。适合的应用包括工业开关模式电源(SMPS)、电机驱动器、电池供电应用、电池管理系统和不间断电源(UPS)。

1.jpg

英飞凌采用TO-220封装的StrongIRFET 2功率MOSFET 30 V产品

与上一代StrongIRFET™半导体器件相比,StrongIRFET™ 2 30 V技术使RDS(on)Qg分别降低了多达40%60%。这意味着更高的功率效率和整体系统性能的提升,同时兼具出色的稳健性。全新功率 MOSFET产品还实现了简单的设计导入并简化了产品服务。该产品系列具有出色的性价比,对寻求方便选购的设计人员来说是理想选择。

供货情况

采用TO-220封装StrongIRFET™ 2功率MOSFET 30 V产品现已上市。到2024年底,该产品组合将推出更多行业标准封装和引脚选项,包括DPAKD²PAKPQFN SuperSO8

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https://www.infineon.com/strongirfet2_30v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600名员工,在2023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63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9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vivo Arm 联合实验室于近日正式揭牌。作为各自领域的前沿企业,Arm vivo 分别在不同层面深耕芯片技术研发,并于 2022 年开启技术交流,此次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双方更紧密的合作:基于真实应用场景,深度分析性能和功耗瓶颈,共同探讨并优化调校方案,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以此实现更佳的性能表现。与此同时,推动生态系统高效合作,由此加速新特性落地。据悉,此次合作的部分关键成果将应用在即将于十月发布的 vivo X200 系列旗舰手机中。

1.png

Arm 高级副总裁兼终端事业部总经理 Chris Bergey 表示:“在人工智能 (AI) 时代,Arm 致力于持续不断地提供无与伦比的无缝、卓越体验,这依托于我们从芯片技术层到应用层的深入洞察和优化。结合 vivo 对消费者应用场景和功能的深入了解,以及 Arm 的高性能、高能效计算平台,我们将携手在 vivo 旗舰设备上提供令人惊艳的移动体验。

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表示:蓝晶芯片技术栈是保证 vivo 持续创新的基础技术底座,而 vivo Arm 的战略合作,将让蓝科技的芯片技术能力根基更加坚实。我们的战略合作,对双方而言,都是在回归用户需求的本原。

芯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整个生态链协同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打造出满足用户体验的终端产品。vivo 自进入手机行业以来,已累计销售数以十亿计搭载 Arm 架构的手机,这为双方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vivo 一直重视用户体验,关注芯片技术,不断优化手机性能和功耗,Arm 的计算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vivo 研发团队认为,将用户体验需求和实际场景问题反馈到技术源头,即 Arm,使得芯片设计能够从架构层面进行优化,从而更加贴合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并充分发挥芯片性能,为用户带来更卓越的使用体验。这也正是 vivo Arm 联合实验室的核心目标。

未来,Arm vivo 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致力于打造具备更出色用户体验的产品。通过此次合作,vivo 将获得对芯片架构技术创新的洞察,并利用这些洞察与手机芯片合作伙伴更紧密地合作,定制能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芯片,同时优化性能和功耗,为消费者带来更强的手机能效体验。与此同时,Arm 也能更直接地获取用户场景需求,并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创新,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在 Arm 平台上构建计算的未来!

围观 1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97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配图 - 1.jpg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推出 Simcenter™ Testlab™ 升级版本帮助制造企业实现零原型”,提高产品开发的速度、智能水平加速上市时间。

配图 - 2.jpg

“零原型”旨在去除产品对于物理原型需求,但仍以物理测试为主要方法对完整系统组件进行测试,然后将这些组件的测试结果与相应的仿真模型关联并进行更新,确保其能够准确预测现实环境;最终,帮助开发团队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对不同的变型和配置进行测试 —— 而这正是西门子 Simcenter Testlab 新增功能可以提供的优势,在助力用户提高测试效率、扩大测试能力的同时,增强团队协同性与自动化水平。

配图 - 3.jpg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仿真与测试产品经理 Wilfried Claes 表示:“如今,许多制造企业都在落实‘零原型’策略,Simcenter Testlab 的新增功能展示了如何通过将基于重用数字孪生数据的预先测试规划与集中数据管理协同功能,以及专门针对现场使用设计的数据采集硬件相结合,共同推动测试行业实现变革。”

冲击测试效率

就复杂的冲击测试而言,Simcenter Testlab 的更新功能可提高 50% 的整体效率。首先,测试工程师可以重用现有的 CAD 数据,确定冲击仪器和冲击点,从而节约时间。同时,在冲击测试的过程中,新功能还支持同时使用多个摆锤,使工程师可以扩大频率范围,而这是对电动汽车的独特特征进行评估的必要条件。

该测试软件自动实时整合多个摆锤数据,使工程团队可以边测试边查看结果。通过使用 Simcenter Testlab,工程团队无需每次都手动整合数据,进而缩短整体测试时间,让测试团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覆盖更多的冲击点。

扩大测试能力

Simcenter Testlab 此次更新还新增了三项关键功能,进一步扩大了软件/硬件产品的测试能力。其新的虚拟原型装配Virtual Prototype Assembly工具主要通过结合物理测试与仿真数据来创建虚拟原型,使用户可以在建造物理原型之前,对不同的配置和变型进行性能评估。与此同时,新的 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模拟器则使得用户可以在实际建造产品原型之前听到其声音,支持时域载荷,通过结合测试和仿真结果来想象声音 —— 确保为客户交付满意的体验,并根据声音品质指标进行评估。此外,新的任务综合Mission Synthesis)工具通过确定任务剖面、获得实际振动数据及合成测试剖面,帮助用户简化耐久性测试流程,准确预测潜在故障点。

实现协同

此次更新还包括数据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新功能,旨在帮助客户进一步提高关键测试数据的组织和集中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效率。新的 Simcenter Testlab 数据管理Data Management功能实现了所有 NVH 数据的集中存储,以便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检索和注释;支持存储单一数值(如重要的 KPI 等),方便不同工程团队进行协同;并且允许用户直接从服务器即时回放数据,而无需下载至本地。此外,新的工作流自动化workflow automation)工具可用于实现数据检索、处理和发布的自动化,减少人工参与,降低错误率,并实现统一分析和集中数据管理。

更智能的现场测试

对于在现场开展测试流程的测试专业人员,结合了 Simcenter Testlab 软件的 Simcenter SCADAS RS 硬件可助其增强现场数据采集。得益于远程连接,工程团队可以对捕捉到的数据进行实时验证,而无需亲临试验场。借助于全新的事件标记功能,测试技术人员和运行人员能够在测试运行期间,对发生的特定事件进行记录,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理解和解读测试数据。最后,硬件的稳固设计可确保团队能够在严苛的测试条件(从极端温度到潮湿、灰尘和高冲击和振动等)下进行现场测试。

点击了解更多 Simcenter Testlab 更新:

https://blogs.sw.siemens.com/simcenter/whats-new-in-simcenter-testlab-2406/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9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到 2025 年,750V 和 1200V两个电压等级的产品将实现量产,将碳化硅更小、更高效的优势从高端电动汽车扩展到中型和紧凑车型。

  • 到 2027 年,ST 计划推出多项碳化硅技术创新,包括一项突破性创新。

服务多重电子应用领域、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 (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 推出第四代 STPOWER 碳化硅 (SiC) MOSFET 技术。第四代技术有望在能效、功率密度和稳健性三个方面成为新的市场标杆。在满足汽车和工业市场需求的同时,意法半导体还针对电动汽车电驱系统的关键部件逆变器特别优化了第四代技术。公司计划在 2027 年前推出更多先进的 SiC 技术创新成果,履行创新承诺。

1.jpg

意法半导体模拟、功率与分立器件、MEMS 和传感器产品部(APMS)总裁 Marco Cassis 表示:“意法半导体承诺为市场提供尖端的碳化硅技术,推动电动汽车和高能效工业的未来发展。我们将继续在器件、先进封装和电源模块方面创新,推进 SiC MOSFET 技术发展。结合供应链垂直整合制造战略,我们通过提供行业前沿的 SiC 技术、打造富有韧性的供应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为更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

作为 SiC 功率 MOSFET 的市场领跑者,意法半导体正在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以充分利用 SiC能效和功率密度比硅基器件更高的优点。最新一代 SiC 器件旨在改善未来电动汽车电驱逆变器平台,进一步释放小型化和节能潜力。尽管电动汽车市场不断增长,但要实现广泛应用仍面临挑战,汽车制造商正在探索推出普通消费者都能买得起的电动汽车。基于 SiC 的 800V电动汽车平台电驱系统实现了更快的充电速度,降低了电动汽车的重量,有助于汽车制造商生产续航里程更长的高端车型。意法半导体的新 SiC MOSFET 产品有750V 和 1200V两个电压等级,能够分别提高 400V 和 800V 电动汽车平台电驱逆变器的能效和性能。中型和紧凑车型是两个重要的汽车细分市场。将 SiC的技术优势下探到这两个市场,有助于让电动汽车被普罗大众接受。除了电车外,新一代SiC技术还适用于各种大功率工业设备,包括太阳能逆变器、储能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等日益增长的应用,帮助其显著提高能源效率。

产品状态

意法半导体现已完成第四代 SiC 技术平台 750V 电压等级的产前认证,预计将在 2025 年第一季度完成 1200V 电压等级的认证。标称电压为 750V 和 1200V 的产品随后将上市销售,从标准市电电压,到高压电动汽车电池和充电器,满足设计人员的各种应用开发需求。

应用场景

与硅基解决方案相比,意法半导体的第四代 SiC MOSFET 解决方案的能效更高,尺寸更小,重量更轻,续航更长。这些优势对于实现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一线电动汽车厂商正与意法半导体达成合作,将第四代 SiC 技术引入他们的新车型,以提高性能和能源效率。虽然主要应用是电动汽车电驱逆变器,但意法半导体的第四代 SiC MOSFET 也同样适用于大功率工业电机驱动器,因为新一代产品改进了开关性能和稳健性,让电机控制器变得更高效、更可靠,可降低工业环境中的能耗和运营成本。在可再生能源应用中,第四代 SiC MOSFET 可以提高太阳能逆变器和储能系统的能效,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化和成本效益更高的能源解决方案。此外,新一代 SiC MOSFET高能效和紧凑尺寸的技术特性对于解决巨大的功率需求和热管理挑战至关重要,适用于 AI 服务器数据中心的电源。

技术开发规划

意法半导体通过垂直整合制造战略加快 SiC 功率器件的开发,同时还在开发多项 SiC 技术创新,推动功率器件技术在未来三年内取得重大改进。未来的第五代 SiC 功率器件将采用基于全新工艺的高功率密度创新技术。ST 正在同时开发一项突破性创新技术,该技术创新有望在高温下实现更出色的导通电阻 RDS(on) 参数,在与现有的SiC 技术相比,将进一步降低 RDS(on)。

ST 将在 2024年ICSCRM科学产业大会上展示公司在SiC 和其他宽禁带半导体上取得的最新研发成果。该活动将于 2024 年 9 月 29 日至 10 月 4 日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举行,包括 ST 技术讲解和关于‘High volum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for leading edge technologies in SiC’(为SiC 前沿技术创造量产工业环境”)的主题演讲。了解更多信息,点击链接 ICSCRM 2024 - STMicroelectronics

技术说明,供编辑参考

与前几代产品相比,意法半导体的第四代 SiC MOSFET 的问世,代表意法半导体在电源转换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第四代碳化硅具有出色的性能和稳健性,能够满足未来电动汽车电驱逆变器的严格要求。第四代 SiC MOSFET 的导通电阻 (RDS(on))明显低于前几代产品,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导通损耗,提高系统的整体能效。第四代碳化硅的开关速度更快,开关损耗更低,这对于高频应用至关重要,并可实现更紧凑、更高效的电源转换器。第四代技术在动态反偏测试(DRB) 条件下的稳健性表现更加出色,且超过了 AQG324 标准,确保在恶劣条件下正常可靠工作。

第四代产品继续提供出色的 RDS(on)  x 裸片面积的品质因数,确保高电流处理能力和最小损耗。以 25 摄氏度时的 RDS(on) 为参考,第四代器件的裸片平均尺寸比第三代器件减小 12-15%。,第四代产品可实现更紧凑的电源转换器设计,节省宝贵的电路板空间,降低系统成本。这些器件更高的功率密度能够支持开发更紧凑、更高效的电源转换器和逆变器,这对于汽车和工业应用都至关重要。此外,人工智能服务器数据中心的电源模块也会受益于第四代产品,因为占用空间和能效是这类应用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作为该技术的行业引领者,意法半导体已为全球 500 多万辆乘用车提供 STPOWER SiC 器件,用于牵引逆变器、OBC(车载充电器)、DC-DC 转换器、电动汽车充电站和车载空调压缩机等一系列电动汽车应用,显著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效率和续航里程。作为集成设备制造商 (IDM),意法半导体的 SiC 战略确保了供应质量和安全性,以服务于汽车制造商的电气化战略。意法半导体最近宣布在卡塔尼亚建立完全垂直整合的 SiC 衬底制造工厂,预计将于 2026 年开始生产,该工厂正迅速采取行动,支持电动汽车和工业应用向更高效率的快速转型。

有关 ST SiC 产品组合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t.com/sic-mosfets

关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拥有5万名半导体技术的创造者和创新者,掌握半导体供应链和先进的制造设备。作为一家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商(IDM),意法半导体与二十多万家客户、成千上万名合作伙伴一起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同构建生态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新机遇,满足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需求。意法半导体的技术让人们的出行更智能,让电源和能源管理更高效,让云连接的自主化设备应用更广泛。意法半导体承诺将于2027年实现碳中和(在范围1和2内完全实现碳中和,在范围3内部分实现碳中和)。详情请浏览意法半导体公司网站:www.st.com.cn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9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全球排名第一的中国家电业在人工智能大潮下如何创新?如何与芯片企业协同?整机企业对芯片企业有哪些需求?在9月26日召开的2024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第四届IC应用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部长石文鹏发表了《新形势下智能家电芯片应用趋势分析》的主题演讲,对芯片企业与整机该如何协同推动中国智能家电创新进行了分析。

1.png

石文鹏表示中国家电行业产业规模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在主要白电产品里,空调产量一般保持在全球产量的70%-80%,冰箱、冷柜、洗衣机保持在50%以上。2023年,家电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1.84万亿。在这样的状态下,国内市场零售大概7000多亿,出口额大概6000多亿。

2.jpg

“我们空调一年产能已经达到了2.4亿台,冰箱和洗衣机在1亿台左右,这里蕴藏着大量的芯片应用空间。”他指出,“ 家电产业链自主可控程度比较高,但这里也有一些短板。家电行业对于上游产业各种材料、零部件、器件的拉动能力是非常强大的。这张图(下图)是空调产业链全景图,我们从空调整机、装配流程上梳理出来这些关键环节,以及每一个关键环节所需要的零部件、原材料、核心器件。里面这些色块,彩色的是国产企业,黑色条条是进口的,比较密集的区域在MCU和IPM这一块。”

3.jpg

他指出中国家电几大龙头企业基本上在引领着全球家电科技的创新,海尔、美的、格力、小米,连续入围世界500强。家电行业专利申请量也是居全球专利申请量的首位,家电产品现在在加速朝着泛家居、泛智能方向演进。

4.jpg

这个过程中的智能化,尤其系集成电路功不可没,这里几大企业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下面的这些芯片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包括士兰微、小华、华润微等很多没有列在图上的企业也都跟家电行业有着紧密的合作。合作的层级并不一样,有些是自己建还有更多的与集成电路企业合作,有设计层面合作,也有晶圆、封测、制造层面的合作,层次非常丰富。

5.jpg

他以空调为例做了具体分析,指出空调不仅仅是原有的制冷功能,更多地和气象大数据对接,和人体居家健康的数据对接,同时和千家万户的空调使用数据进行对比,空调实时运行过程中要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图上列的摇控器所需要的芯片,已经百分百实现国产化了;室内机主控芯片国产替代也进展的很快。室外的MCU上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提升,现在这块主要还是国外的品牌。冰箱比空调好很多,比如食品的保鲜、食材的管理、气味的识别,有很大的芯片传感方面的需求。洗衣机简单得多,它有关于衣物的识别,水质的识别,包括气味的识别等等这些方面的需求。

6.jpg

德国IFA、美国CES和中国AWE三大家电消费电子展是家电相关科技创新发布的主要平台。九月份在德国IFA展上发现了几个产品比较有意思,左边第一张图热泵和燃气热水器混合供能的系统,看到这个产品,我想到了汽车在最开始发展新能源的时候,用燃气、用电成本更高,或热泵足够家庭热水使用时,就完全使用热泵,其他的情况可以完全燃气。有一些交叉的场景,这两种方式都可以为这个家庭供热。在切换过程中,我相信应该会有很多的计算需求在里面。

左边第二张图是一个冰箱,它把所有的制冷模块集成在一起了,不仅方便维修,也为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存储空间。大家从芯片角度觉得家电行业不会需要太高集成化、更高制程的芯片,在这个趋势之下,很有可能我们的家电集成度也会越来越高,要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要压缩产品部件的空间,一定会对家电芯片提出更高的需求。

第三张图是洗衣机把滚动洗衣机和扫地机器人组合在一起,也是一种产品级的集成创新,解决了扫地机器人经常要换水的操作流程。用扫地机器人比较麻烦,要添干净水,要倒污水,图上的产品把它们集成在一起,解决上下水的问题,还是有一些创新点的,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也会增加对产品集成的控制。

右边这张图是连个叠摞在一起的洗衣机和干衣机,以前两个机器叠摞在一起,这个机器把两个机器的控制模块集成在一块板子上,这种集成化也会对我们芯片的应用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7.jpg

放大到整个智能家居的层面,左上角的图是家庭的能源管理,欧洲IFA上基本不怎么使用空调,但是对热泵的需求还是很大的,热泵产品既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热,冷量进来分配给谁,热分配给谁,波峰波谷电价怎么分配,能源消耗是智能家居层面很重要的要管理的事情。

左下角这张图,是海尔在IFA上刚刚发布的智能家居系统,洗衣机可以通过手机识别织物材质,自动设置洗涤程序。不管是单品,还是现在的智能家居,对芯片的需求总结下来就是“三高两低”,即高性能、高可靠、高集成、低功耗、低成本。可能大家会觉得家电行业对上游要求太高了,还要求服务好。家电行业非常卷,充分市场竞争这么多年,到现在对于成本,对于用户的口碑还是非常的看重的。

8.jpg

他认为智能家居有两个重点发展方向,一个是前面提到了家庭能源管理,现在国家也在推进光储直柔所谓光储直柔,是在光伏、储能加上直流电器,柔性调配,相当于家电行业、建筑行业、电力行业融合。在这样的融合之下有一个巨大的需求,要把原来家里的交流设备转换成直流设备。上面列的照明、空调、储能、电池,包括其他电器设备,本来它的运转机构是直流的,现在要适配交流电网,要进行AC/DC转换,有些地方是光伏,还要从光伏的直流再转换成交流,并入到电网。如果今后光储直柔系统在全社会落地,完全可以直流对直流,不需要转换的过程。我们相信在这样一个趋势之下,电源芯片和电源管理类的解决方案,一定会是家电行业未来比较大的需求点。

9.jpg

另一个是居家的健康管理,家电产品一开始开发出来,或是为了替代人的劳动,或者为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具有十分充分的健康属性。到了智能家居这个层面,很多年来一直说智能家居没有应用场景,只会控制一些窗帘,只会弄一个智能门锁。其实远远不是这样,智能家居场景可以应用在大健康领域,特别是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中医大健康。在这样的框架之下,每一个家庭都是为人服务,有感知端,要感知到人的状态。

按照常规的方法,通过这个手环可以检测到人的血压、血氧、体温等。人在家里的日常饮食习惯、睡眠状态、运动习惯,这是对人的健康有很大价值的大数据。将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在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它的计算,能够形成一个人在这个家里面的生活状态,可以看出来他是健康,还是亚健康。每个人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我们可以提供很好的干预方案,刚好这个干预方案是所有家电产品能够提供的功能。我们可以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给他提供帮助。现在的家电行业,智能家居在朝着这样一个大健康的发展方向在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芯片,对于传感器,对于计算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

10.jpg

他表示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方面,家电企业跟进很快,海尔、美的都推出了自己的家电专业大模型,跟刚才讲到的能源管理、健康管理有相通的地方,就是把居家场景中各种各样生活因素和产品使用因素知识组合起来,使得家庭知识得到增强,家电专业知识得到增强,能够给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11.jpg

年初斯坦福的ALOHA机器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原来的思路是家电智能化只是要智能化家电设备,现在机器人可以智能化操作家电。这个机器人对行业影响非常大,它可以直接操控洗衣机,可以操控一些厨房电器,可以炒菜,可以给人用剃须刀刮胡子。这些事情让家电企业会感觉到我们生产出来智能化设备的意义在哪儿,高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进入家庭以后,这些智能化完成都可以解决了。家用智能服务机器人可能也会为家电再增加一个品类,它还是会归到家电这样一个范畴。

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不管是智能家居,还是人工智能,我们在智能家居的环节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发展数字方向,还是物理方向。最早智能家电的概念出来,它可能就是替代一些遥控器的功能,通过手机就可以操控,后来又可以了解到产品各种方面的状态,再后来可以和人有更多的交互,最终家电、家居还是要实现物理的功能的。车要在路上跑,家电要提供凉爽的空气,要能加热食物,要能洗净衣服,要能扫地,要能干各种各样的实体功能。这些功能都是来自现实的、物理的,而不是虚拟的、数字的。

我们希望广大的芯片企业,能够和整机企业配合在一起,更多的往这个层面去花精力研究。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变频,变频是通过电机运转速度的变化来给用户提供更节能的方案,提供使用舒适性更好的制冷方案。在这个思路之下,家电还有很多的需求需要解决,而不仅仅是解决一些信息传输和内容层面的问题。

在家电和芯片两个行业协同发展方面,他指出芯片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里面,我们的设计企业和这些家电企业的研发部门有了很密切的合作。每一次我去到家电企业,跟他们研发老总沟通,都在说每天都有很多设计企业登门拜访,聊了很多,但是最后能能落地、能谈下来合作的不是很多,这块有很多问题。

 “整机企业对上游有很多微词,比如设计企业对于整个的供应链的掌控能力不足,多批次间的品质不稳定,芯片企业与整机企业生产模式不协调。以前我本人对集成电路的全产业链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今天早上我到展会上走了一圈,确实发现跟家电的生产模式完全不同,家电只是最终的一个各种器件的组装。对于芯片来说,有前面的高端制造,完全不一样。那么我们这两个行业怎么样很好地对接起来,这确实是一个课题。”他指出,“几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和芯片企业也在沟通,咱们反映的整机问题,设计能力有限,过分依赖于国外的方案,因为家电本来也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对于这些成本、风险的控制,验证周期非常长,这是家电企业给整机企业存在的问题。”

技术层面,在Pin-to-Pin直接替代的模式下,规格书并不是我们要做的全部,有很多隐藏在规格书之后的技术和风险,有一些要积累的东西还没有积累够。刚才讲到的空调室外机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空调室外机运行环境非常严苛,中国乃至全世界那么多种气候类型,海拔也不一样,要每天长时间的在户外去运行。按我个人的理解,空调这个室外机的主控芯片,应该不亚于车规级的标准,但家电一直被定义在消费级,应该在行业对接和行业标准层面有一个提升。

12.jpg

 刚才讲到了整机设计的问题,2024年应用量在30%左右,比往年有了很大的提升,至于什么时候能够翻盘,说国产能够占比更多,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我觉得真正的行业业态应该是国产进口,要不要替代怎么替代以及在创新模式下替代,应该是在充分市场竞争环境之下的自然而然的选择。从AI的角度,我们认为是创新的核心点、关键点,上下游两个行业应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家电和AI芯片组合在一起,这才是我们行业未来发展需要的好的智能家居!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9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金秋鹏城,共襄盛会。9月27日,由半导体投资联盟、深圳市存储器行业协会主办,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协办,爱集微咨询(厦门)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GMIF2024创新峰会(Global Memory Innovation Forum)”在深圳隆重召开,本次峰会以“AI驱动 存储复苏”为主题,汇聚存储产业链主流终端厂商、模组厂商、封测厂商、设备材料厂商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及投资机构代表,共同探讨行业产品创新、技术演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等热点话题,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共赢未来。

1.jpg

AI应用加速落地 存储行业打开增量空间

当前,AI爆发式发展正在重新定义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AI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高性能、高算力芯片的需求,也为高带宽、大容量、低功耗的存储芯片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2.jpg

峰会伊始,深圳市存储器行业协会会长孙日欣致辞称,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存储行业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变革期。孙会长表示,GMIF创新峰会的宗旨不仅聚焦于存储器本身,更注重整个存储器上下游的价值链,涵盖存储介质、解决方案、系统平台、测试设备等多个关键领域。我们深信,唯有通过全产业链的协同合作,才能持续推动行业进步,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

海通证券首席电子行业分析师张晓飞表示,从目前存储器市场来看,HBM3e影响DDR5排产,DRAM价格回落有限;在NAND方面,服务器终端库存调整进入尾声,叠加AI推动大容量存储产品需求,带动Q2价格持续上涨,近期NAND涨势缩小,但仍优于市场担忧。展望未来,AI终端应用渗透加速,算存需求持续上涨。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蔡一茂表示,半导体存储器是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最大的分支,进入后摩尔和人工智能时代,存储技术面临重大挑战。一方面,传统存储器在28nm以下集成密度及可靠性受到严重制约,亟待底层技术突破。另一方面, AI算力需求高速增长,传统计算芯片硬件开销大、能耗高,无法满足智能设备高能效的需求。可以说,底层单元与工艺集成方面的突破是存储器技术发展的核心,新型存储技术形态日趋成熟。

美光科技副总裁暨客户端事业部总经理Prasad Alluri表示,“AI应用无处不在,已经以各种形式进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例如智能手机制造商在高端手机中引入了AI功能,已将LPDDR 5的内存容量增加到12千兆字节到16千兆字节之间,以适应不断增加的数据集。此外,存储技术已迭代至UFS 4.0,与上一代相比,功率效率提高了两倍以上。边缘设备方面,AI将把自动驾驶从0级提升至5级,业内人士预计,汽车内存所需的位密度将提高大约30倍,而电源内的非碰撞位将提高近100倍。从数据中心到边缘设备,以及内存和存储环境中的所有增强功能,若没有我们对一代又一代技术的改进,就不可能实现。”

西部数据闪存先进技术副总裁李艳指出,3D NAND闪存是一个竞争激烈、不断进步的市场,其堆栈的数量迅速增加,从2017年的48层,增长到64层和96层产品,目前公司已完成218层产品量产,美光已完成280层产品量产,个人认为层数继续增加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随着产品倍数的提高,就需要大量资金专门用于新设备,但若市场无法消化新产品便开始降价,将会形成恶性循环。

随后李艳介绍3D NAND缩放的一些权衡。缩放有4个主要向量,包括垂直缩放、横向缩放、架构缩放和逻辑缩放。其以PC SN5000S NVMe SSD产品举例称,该产品是一款使用BiCS6 NAND技术的高性价比、无DRAM的QLC PCIe Gen4 SSD,内部控制器和固件提供了一个完全优化的解决方案,可以更快地投放市场并进行质量控制,与前一代相比,可提供51%的内存密度和12%的层密度改进;而与主流TLC SSD的比较,QLC SSD的性能得到改善,在许多指标上与TLC SSD相匹配,在消费者甚至商业领域,PC OEM大量采用QLC SSD。

慧荣科技CEO苟嘉章表示,AI将不断推动全球市场增长,存储是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的关键领域之一,市场需要更多的相关软件和应用程序,使AI边缘设备对消费者更有意义和吸引力。

Solidigm亚太区销售副总裁倪锦峰:目前公司在TLC及QLC等领域中拥有引领创新的技术,能提供业界强大的数据中心存储产品组合、优化AI存储效率的存储产品组合等。

紫光展锐执行副总裁刘志农:在全场景AI计算系统,软件为“引擎”,芯片为“底座”,生态为“纽带”,产品为“载体”,公司将持续夯实基于策略和能力中心的先进半导体智造平台,维持供应链安全,保障产品高效稳健交付,提升客户满意度。

Intel中国区应用设计部技术总监解海兵表示,AI PC是端侧AI最佳载体,将引领PC行业下一次爆发。而Intel Core Ultra具备强大AI能力实现“生成式AI”在PC上部署。目前公司AI PC芯片已经出货2000万颗,预计到年底达到4000万颗,2024—2025年预计出货将达1亿颗。

胜宏科技研发副总经理黄海清称,全球科技企业的AI投资正前所未有的狂热,AI应用的发展势必会带动智能手机、PC、服务器三大主力应用市场持续向好。目前内存带宽正在不断增长,公司也加快产品研发投入,以适应当下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AI训练与推理等应用场景。目前第五代高性能内存(DDR5)量产,并正在研发六代(DDR6)与七代(DDR7)产品。

3.jpg

佰维存储董事长孙成思表示,随着存储行业不断发展,封测环节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尤其是先进封装朝着小型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技术壁垒逐渐提高,公司深化研发封测一体化布局,提升公司竞争力。预计研发封测一体化2.0战略将引领公司从存储产品供应商升级为覆盖晶圆级先进封测服务的全方位合作伙伴,为产业伙伴提供更高质量的深化解决方案,推动客户价值的全面提升。

科大讯飞消费者平台业务群产品部总经理丁瑞表示,随着大模型的发展,AI逐渐从“工具”变成“助理”,可通过更自然的对话形式,做更多更泛化的事。未来希望能与产业各方合作发展,推动AI技术发展。

Arm物联网事业部业务拓展部总裁马健表示,AI浪潮席卷而来,生成式AI不仅应用在云端,在边缘侧的落地速度同样惊人,而存储在从云到边缘的AI计算中起着关键作用。面向新时代的边缘AI创新,Arm致力于在硬件、软件和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同步推进。

瑞芯微全球高级副总裁陈锋表示,越来越多的行业及应用将AI与IoT结合到了一起,AIoT已经成为各大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最佳通道,也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AIoT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为AIoT芯片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更加庞大的数据传输、存储计算需求,向芯片算力提出挑战,瑞芯微持续推出芯片,助力AIoT应用。

英韧科技联合创始人、数据存储技术副总裁陈杰表示,在AI时代,数据时代对存储技术提出更高挑战,而更快更高效的SSD接口,将助力突破存储瓶颈。英韧主控芯片与国产闪存颗粒的协同优化,将助力存储器产品提升读写性能、QOS竞争力等,共同打造中国存储的未来。

铨兴科技副总经理黄治维表示,铨兴解决方案的运算体系结构不受大模型尺寸的限制,能大幅降低本地端部署的成本,公司聚焦国产全系列高端存储产品,推动AI完成最后一公里,致力于打造全民AI时代的引领者。

澜起科技技术市场经理邱铮表示,AI快速发展,对算力、存力带来巨大需求,高算力处理器与高容量内存间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至关重要,运力芯片应运而生。

全志科技营销副总裁胡东明围绕公司的产业布局、技术方向及行业应用进行了分享,介绍了全志科技在通用算力、专用算力、算力拓展和多模感知方面的探索,以及如何以算力为底座为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智慧工业等行业提供高品质的芯片和服务。

AMAT异构集成事业部商务总监胡磊对高带宽存储器中的DRAM芯片、逻辑控制器、HBM堆栈等技术,以及增量材料工程步骤进行详细分析,并表示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推动高带宽内存技术发展,可为客户提供先进封装设备,赋能客户提升价值。

LAM Research泛林集团高级总监表示,AI芯片市场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其性能需要通过先进封装赋能,且先进的封装和异构集成是半导体行业实现优化性能、功率、外形和成本的主要途径。

DISCO总监YOUNGSUK KIM表示,2023年至2029年,先进封装市场将以11%的复合率增长,使得2.5/3D封装设备变得更加重要,DISCO在批量生产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以及与客户在研发阶段的密切合作,可为客户提供HBM和2.5D-PKG减薄和切割解决方案。随后其介绍了DFD6860HS、DGP8761HC、DGP8761、DFL7262、DFL7362、DFD6362/6363等设备的性能及优势。

直击产业前沿技术,打造自主可控新生态

本次峰会还专门开辟存储器产业链生态论坛,邀请了中科飞测、龙芯中科、立可自动化、微纳科技(香港)、欧康诺电子、迈为股份、触点智能、态坦测试、联芸科技、矽力杰、和研科技等产业链企业汇聚一堂,共同就晶圆检测、存储封装、老化测试、产品与技术创新、终端应用、良率提升、降本增效等前沿趋势、行业痛点及解决方案展开分享。

4.jpg

中科飞测执行副总裁张嵩表示,通过AI决策来实现机器查找缺陷已成为行业趋势,让客户真正找到缺陷,提高生产良率和效率。实际应用中,我们的系统比人工检测更准、更快,大幅提高了客户的生产效率。未来,公司将不断推进AI产品创新,为国内客户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

龙芯中科广东龙芯总经理江山表示,公司通过自立自强,为行业和市场换取更多的创新空间,自主让我们更自由、更有性价比、供应链更安全,龙芯是国际上游社区的贡献者和维护者,既自主可控又国际兼容,不是脱钩断链。

立可自动化总经理叶昌隆表示,立可自动化的2.5D/3D大尺寸封装体植球工艺是公司的新一代创新技术,已经在配合国内客户做产品开发验证。

微纳科技(香港)CEO裴之利表示,公司是专业的晶圆厚度计量系统制造商,目前主要提供SemDex M1半自动系统、SemDex A全自动系统装备,相关产品全球装机量已超1000台,在业内处于领先。

苏州欧康诺电子总经理赵铭表示,在GEN5 SSD测试系统的基础上,又开始了PCle GEN6的研发,现在行业竞争激烈,对欧康诺来说,是增加内驱力,加强研发能力与产品创新,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好解决方案。

迈为股份销售副总经理金奎林表示,自主研发是关键,公司通过科研创新,力图实现关键核心部件进口替代,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确保供应链安全。

触点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欧阳小龙表示,触点智能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了AI Inside应用,支持AI所需成熟存储芯片封装,以及HBM、2.5D、TCB、HB等AI先进存储芯片封装方案。

态坦测试CTO徐永刚表示,我们通过正向研发+整机国内制造+自有产线验证,实现全自动化自主可控,能够开发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联芸科技市场总监任欢表示,联芸科技同步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力度,研发费用已由2021年的1.55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3.8亿元,并有效转化为多款量产型产品,其中,MAP1102主控芯片出货量超5000万颗,与市面上同类型产品相比,公司产品在I/O速度、能效比方面具备领先优势,在软硬件结合等方面也有深刻理解和积极布局

矽力杰资深销售总监曹彦清表示,在存储产业链上,矽力杰具有产品高效集成、与顶级客户合作经验丰富、产品覆盖面广、供应链安全、全球协同研发等优势。实现了研发全球化、服务全球化布局,真正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

和研科技业务开发经理王晓亮表示,公司历经6吋划片机基础产品、8吋/12吋划片机升级产品、切割分选机/去环机高端产品三个发展阶段,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及产业化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可靠稳定的一致性保障,支持为不同工艺定制化解决方案,并能针对先进封装需求提供工艺相关技术创新。

经过一天激烈的思想碰撞后,与会嘉宾们迎来了觥筹交错的晚宴时间,晚宴现场隆重颁发GMIF 2024年度大奖。经过前期的激烈角逐,英特尔、美光科技、兆易创新、Arm、紫光展锐、六联智能、胜宏科技、佰维存储、Solidigm、西部数据、瑞芯微、全志科技、微步信息、和研科技、欧康诺电子、触点智能、芯睿科技、态坦测试、和美精艺、慧荣科技、联芸科技、铨兴科技、源微创新、康芯威、矽力杰、立可自动化、迈为技术、中科飞测、乐孜芯创、拓鼎电子、伊帕思、英韧科技、嘉合劲威、金胜电子等多家企业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荣膺2024年度大奖。

简而言之,作为全球存储领域的饕餮盛宴,GMIF创新峰会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在业内享誉盛名,已经成为国内存储行业极具影响力的高端峰会。未来,GMIF创新峰会将会力求更深度的市场服务和形式创新,打造更高水准的交流合作平台,探寻更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以国际化视野携手各方剖析行业趋势和机遇,推动产业共赢。明年,我们再会!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9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简称PT展)于9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本次PT展以"推动数实深度融合 共筑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宜鼎国际以"智构未来(ARCHITECTINTELLIGENCE)"为核心愿景,全面展示宜鼎国际在智慧AI、边缘计算及数据存储领域的最新成果和解决方案,共同探索科技如何塑造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未来。

此次宜鼎国际展场亮点:

  • 智慧AI解决方案、AI软件开放工具包、采用百度算法飞浆PaddleX AI智能模型场景落地方案。

  • 全球领先工业级Edge Server 2.5寸400GB-6.4TB大容量系列闪存组。

  • AI边缘服务器效能跃升DDR5 5600 RDIMM内存模块以及通讯数据网络模块。

宜鼎采用CXL全新架构:解锁对内存资源的制约,突破服务器三大计算瓶颈

AI服务器应用持续升温,相关设备的硬件规格需求也随之提升,使得业界过往普遍采用的容量与带宽标准,已无法完整满足现今庞大AI计算所需的效能。同时,对服务器效能至关重要的CPU亦迅速演进,然而尽管CPU的计算能力提升,却受限于传统内存信道对带宽的限制,让CPU无法完整获得内存的计算资源,因而难以发挥硬件效能。全球AI解决方案与工业级内存品牌宜鼎国际(Innodisk)领先推出「CXL内存模块」。宜鼎国际推出采用全新CXL协议的内存模块,以改善上述情形、并解决服务器系统现存的三大瓶颈。包括:透过采用简化的协议及高兼容性的PCIe5.0接口,改善「系统组件之间因协议不同导致的传输延迟」;透过CXL的内存池(Memorypooling )技术,让同一层架多台服务器的CPU、加速器等操作数件共享内存资源,减少资源冗余,解决「内存利用率低」的状况。

宜鼎国际InnoPPE安全装备识别解决方案

宜鼎国际将自身的AI平台结合飞桨低代码开发工具PaddleX中的通用目标检测模型产线,推出领先的个人防护设备Personal Protect Equipment(PPE)应用方案,PPE检测是一种利用摄像机和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和警告个人防护设备违规行为的技术。

宜鼎国际Innodisk DDR5 5600 RDIMM内存模块

AI边缘服务器及相关应用的兴起,带动了DRAM需求的增加,以及对高容量、高稳定传输的追求。 同时,这些透过高速计算达成的多元应用,也正挑战着TDP (热设计功耗)的极限,并让市场急需寻求更先进对先进的AI服务器而言,液冷、浸没式等冷却法,将是稳定运作的关键。

Innodisk DDR5 5600 RDIMM可完整呼应AI服务器对于更高密度的需求,容量可达128GB。此外,产品还配备独家设计的散热片、使模块降温,以保持最佳效能与稳定性。我们的解决方案支持各项散热方式,包括气冷、液冷与浸没式冷却法,能充分符合各种服务器需求。

Innodisk独家设计的DDR5 long DIMM散热片在增强被动式散热的同时,其创新设计也能强化连接性。

  • 支持气冷与液冷:可让DRAM IC表面温度降低至少5℃。透过散热辅料(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TIM)与鳍片设计,能高效将能量分散到整个表面,实现最佳的气冷和液冷效果。

  • 稳定性更佳:以螺丝孔设计确保稳固连接,并通过严格的震动测试(EIA36-28VII)与冲击测试(IEC60068-2-27)以保证在严苛环境下的可靠性。

宜鼎国际Innodisk 16TB SSD专为工业和企业环境高容量需求而打造的强大储存解决方案

宜鼎国际Innodisk 16TB SSD拥有庞大的16TB容量且支援PCIe介面,提供多项功能与出色效能。此款SSD兼具高速与可靠性,能够全方位满足5G和边缘AI应用等资料密集型作业需求。 Innodisk 16TB SSD具备TCG Opal和AES-256加密等客制化功能,更透过韧体设计和硬体散热技术,达到高效的热管理,可在严苛环境下确保资料安全与作业稳定性。

关于Innodisk宜鼎国际

Innodisk宜鼎国际为全球AIoT解决方案与工业级存储领导品牌,营运总部设于台湾,事业版图遍及全球。自2005年成立以来,宜鼎国际已取得全球工业数据存储装置市占第一的领导地位[1],旗下工业级内存模块亦为全球前十强。如今随AI浪潮席卷全球,宜鼎国际更致力结合专业技术与洞察,以专业的软、硬件及固件团队,为企业量身订制最佳方案,致力透过软硬整合的核心精神,成为推动全球AIoT解决方案的先驱,全面布局AIoT应用市场、携手产业伙伴共筑智能化世界。关于宜鼎国际相关产品、技术、AIoT应用案例等详细信息,请参阅 http://www.myinnodisk.cn

[1] 自2018年起,Gartner全球市场调查报告中指出,宜鼎国际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工业级SSD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一。

关于宜鼎及旗下解决方案,更多信息请参考:http://www.myinnodisk.cn  

宜鼎集团AIoT布局,请参考:https://www.innodisk.com/group_intro/tw.html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96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