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业界首创 E3.S 封装 60TB SSD,美光 6550 ION SSD 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带来业界领先的能效,每机架密度提升高达 67%

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U)近日宣布已开始与客户进行 6550 ION NVMe™ SSD 的认证。美光 6550 ION SSD 是全球速率领先的 60TB 数据中心 SSD,也是业界首款 E3.S PCIe 5.0 60TB SSD1该产品延续 6500 ION SSD 获奖的成功经验,提供业界领先的性能、能效、耐用性、安全性以及机架密度,适用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6550 ION SSD 在处理大容量 NVMe 工作负载方面表现出众,如网络 AI 数据湖、数据摄入、数据准备与检查、文件与对象存储、公有云存储,以及分析型数据库和内容分发。

美光副总裁暨数据中心存储业务部门总经理 Alvaro Toledo 表示:“美光 6550 ION SSD 在功耗仅为 20 瓦的情况下,实现了 12GB/s 的传输效率,为数据中心的性能和能效树立了新的标杆。作为首款采用 E3.S 外形规格的 60TB 容量 SSD,美光 6550 ION SSD 的能效比同类产品高出多达 20%,以满足 AI 工作负载对大容量和低功耗的迫切需求。”

提供卓越的性能和能效

美光 6550 ION 是业界首款 PCIe 5.0 60TB 数据中心 SSD,读写带宽优于同类竞品。[1] 同时,该产品也是业界首款支持 OCP 2.5 的 60TB SSD,因采取主动状态电源管理(ASPM),相较于 L0 状态的 5 瓦用电量,硬盘在 L1 闲置模式下用电量仅需 4 瓦,闲置时的节能效率高达 20%。美光 6550 ION 搭载的 G8 NAND 技术可带来额外的功耗优势,该技术较市场上其他 60TB SSD 竞品的 NAND 技术领先一至三代,[2] 仅需 20 瓦即可达到其标注的性能。与竞品 60TB SSD 相比,美光 6550 ION SSD 的领先之处包括:

  • 顺序读取速率提高 179%,每瓦读取带宽提升 179%[3]

  • 顺序写入速率提高 150%,每瓦读取宽带提升 213%3

  • 随机读取速率提高 80%,每瓦读取IOPS提高 99%3

在关键 AI 训练工作负载方面,6550 ION SSD 较其他 60TB SSD 产品具备显著优势:

  • NVIDIA® Magnum IO™ GPUDirect® Storage (GDS) 性能提升 147%,能效提升 104%[4]

  • 深度学习 IO Unet3D 测试的 4KB 传输性能提升 30%,能效提高 20%[5]

  • AI 模型检查点完成时间缩短 151%,而竞品能耗高达 209%[6]

尽管容量高达 61.44TB,美光 6550 ION SSD 仍可在 3.4 小时内完全写入,相比竞品所需时间缩短高达 150%。[7] 这使得硬盘重建和 AI 训练集准备的速率更快,进而缩短部署时间、提高 GPU 利用率,并增强大容量 NVMe SSD 的存储韧性。

缩小体积,提升数据中心效率

美光 6550 ION SSD 支持 U.2E1.S E3.S 三种外形规格,作为全球首款 E3.S 60TB SSD,美光 6550 ION SSD 具备市场领先的密度,可减少机架储存需求高达 67%[8] 该产品具备业界领先的空间使用效率,每机架单位(U[9] 存储超过 1.2 PB 的数据。通过采用配备 20 E3.S SSD 1U 高密度服务器,运营商可在单一机架内实现 44.2PB 的总存储容量。[10] 市场中常见的 2U 服务器可容纳最多 24 U.2 SSD,每机架仅提供 26.5 PB 的存储容量,而美光的解决方案将密度提高了 67%。此外,与 122.88TB U.2 SSD 相比,美光 6550 61.44TB E3.S SSD 的每 TB 性能提升高达 3.3 倍,[11] 使得服务器能够缩小体积并得到大幅整合,从而优化数据中心的空间和效率。

提升硬盘耐用性及安全性

美光 6550 ION SSD 60TB SSD 中提供业界领先的耐用性,以 1.0 随机每日整盘写入耐用性(RDWPD)计算,随机写入达 16KB,耐用性较市场上同类 60TB SSD 高出 42%1 此外,美光 6550 ION SSD 具备业界领先的安全功能组合,包括 SPDM 1.2 认证和 SHA-512 等。美光 6550 ION SSD 在多个制造基地同时生产,以确保供应链韧性,并采用垂直集成架构,融合美光自产的 DRAMNAND、控制器和固件。

行业引语

AMD 数据中心生态系统和解决方案企业副总裁 Raghu Nambiar 表示:“美光 6550 ION SSD 的推出,标志着数据密集型和新兴 AI 应用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一存储技术的创新为我们提供了更高密度且节能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基础设施实力的提升。AMD 非常期待能与美光合作,通过最新的第五代 Gen AMD EPYC 处理器平台推动生态系统的发展。”

VAST Data 产品部门主管 Tomer Hagay 表示:“VAST Data Platform 作为统一数据平台,在单一软件解决方案内集成储存、数据库及计算功能,为客户提供推动先进计算和 AI 转型所需的能力。将 VAST 数据平台软件与美光 6550 ION SSD 相结合,将为客户带来高容量、高性能与高能效,满足现代 AI 工作负载的严苛要求。”

WEKA 首席产品官 Nilesh Patel 表示:“WEKA 客户在现有 WEKA 数据平台和美光 6500 ION SSD 的部署中已取得卓越成果。我们预计新推出的美光 6550 ION SSD 能凭借更高的性能密度与能效,为企业在 AI 环境下创造更多价值。美光 6550 ION SSD 凭借 61.44TB 的大容量,可助力我们的客户在无需妥协性能的前提下,部署高机架密度的 AI 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美光 6550 ION SSD 现已在全球范围内出样。同时,它也是美光业界领先的数据中心 SSD 存储产品组合的一部分。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美光 6550 ION SSD 的信息,请访问:http://www.micron.cn/6550IO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如下资源:

关于 Micron Technology Inc.(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美光科技是创新内存和存储解决方案的业界领导厂商,致力于通过改变世界使用信息的方式来丰富全人类生活。我们专注不懈地致力于满足客户需求,发展先驱技术,制造出众产品和实现卓越运营。凭借旗下全球性品牌 Micron®(美光)和 Crucial®(英睿达),向客户交付一系列丰富的高性能内存和存储产品组合——包括 DRAM、NAND 及 NOR。美光优秀人才打造的创新产品,每一天都助力数据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工智能(AI)和计算密集型应用的进步,带来无限潜能——从数据中心到智能边缘,以及丰富客户和移动用户的体验。如需了解 Micron Technology Inc.(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U)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micron.cn


[1] 与竞品相比,美光 6550 ION SSD 容量高达 61.44TB。对比基于 6550 ION SSD 发布时从公开渠道获得的竞品信息,美光 6550 ION SSD 及某竞品 SSD 最大功耗为 20 瓦,而其他竞品 SSD 最大功耗则为 25 瓦,因此可归纳出 6550 ION SSD 最大功耗较竞品降低了 20%。

[2] 发布时从公开渠道获得的竞品信息,如脚注 1 所述,参与对比的 61.44TB SSD 基于业界第七代或更早期 NAND 闪存技术。

[3] 基于该新闻稿发布时的公开信息,顺序读写性能依据 128KB 传输大小与 128 队列深度测得,竞品每瓦读写带宽根据公布的最大功耗值下的顺序带宽评级计算得出,随机读写性能则基于 4KB 传输尺寸得出。

[4] 由美光工程团队进行测试,美光 6550 ION SSD 功耗上限为 20 瓦,竞品功耗上限为 25 瓦,使用 4KB 传输尺寸及 256 GDSIO 时,测得性能提升 147%。能效基于实测性能与 SSD 功耗数据。

[5] 由美光工程团队进行测试,美光 6550 ION SSD 功耗上限为 20 瓦,Solidigm D5-P5336 功耗上限为 25 瓦。测试依据 Unet3D 基准,结合三项 H100 模拟加速器,针对 4KB 传输尺寸条件下的 SSD 性能与能效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应的 SSD 耗电量。

[6] 由美光工程团队进行测试,美光 6550 ION SSD 功耗上限为 20 瓦,Solidigm D5-P5336 功耗上限为 25 瓦。DLIO 检查点工作负载基于 Llama3 405B 参数 LLM 模型仿真的 8 GPU 服务器,检查数据尺寸为 415GB。

[7] 基于该新闻稿发布时的公开信息,以 100% 的 128KB 顺序写入性能为基准进行计算。

[8] 系统比较使用 1U 的 20 插槽 SSD E3.S 服务器,对比 2U 的 24 插槽 U.2 服务器。截至该新闻稿发布时,尚无竞品推出 E3.S 外形规格的 61.44TB 容量 SSD。

[9] 使用美光 61.44TB E3.S 硬盘,同时每机架单位配置 20 个 SSD。

[10] 假设有 36 个机架单位可用于部署服务器/存储系统,用于计算机架的储存容量。

[11] 依据 Anand Tech 网站信息,并假定其他 122.88TB SSD 具备相似性能。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3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近日举办的火山引擎2024 FORCE原动力大会上,英特尔与火山引擎共同发布搭载英特尔® 至强® 6性能核处理器的第四代通用计算型实例 g4il,以卓越的计算性能和效率,为传统企业级应用、AI 应用和未来更复杂的应用构建坚实算力基石。在应用层,英特尔也携手扣子Coze推出支持端云协同的智能体开发平台——Coze-AIPC,并围绕与火山引擎在AI 时代云计算的多领域生态合作成果进行展示。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云与行业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销售部总经理梁雅莉表示:“近两年,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迎来了一轮全新的发展浪潮,而在技术的演进下,AI的边界也在不断被拓展,一个超乎想象的未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我们走来。在此过程中,我们见证了基础通用大模型能力的不断刷新,也在持续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算力成本、功耗、技术门槛,以加速行业落地。基于此,英特尔将持续与火山引擎携手打造高性能异构算力,提供云与AI深度融合的服务能力,助力AI应用赋能产业变革。”

1.jpg

底层算力是推动AI技术释放巨大潜能的关键要素之一。得益于至强6性能核处理器的领先性能,本次英特尔与火山引擎共同发布的第四代通用计算型实例g4il,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实现I/O能力提升,也创新地进行架构升级。其在使单机 CPU 核心数翻倍的同时,实现计算密度大幅提升,并通过双单路架构,大幅降低爆炸半径,实现高稳定性。现阶段,其在视频转码、Web应用、和数据库应用方面分别实现了17%、19%和20%的性能提升1。对此,火山引擎云基础产品负责人罗浩指出,“得益于英特尔至强6性能核处理器的强大性能,火山引擎全新第四代通用计算型实例g4il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系统稳定性,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全面、性能卓越、可靠且具有高可扩展性的计算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该全新实例不仅能够实现镜像平台的分钟级部署能力,极大地降低了开发门槛,为AI应用的快速开发和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且其通过火山引擎的深度优化,显著提升了LLM的性能。

2.jpg

此外,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也为火山引擎带来了更高的数据存储效率和可靠性。火山引擎云存储引入了至强处理器的英特尔®数据保护与压缩加速技术(英特尔®QAT),以提升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效率,实现优于软件LZ4算法的压缩率和更低时延。QAT硬件加速生成CRC32校验码,确保数据完整性,并支持AES-XTS模式的对称加密,增强数据可靠性。此外,火山引擎推出面向云上AI场景的端到端机密计算安全方案,通过优化系统底层支持英特尔®可信域拓展(英特尔® TDX)和GPU机密计算,保障数据处理安全同时保障性能。

对AI技术而言,落地既是其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推动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中,在当下关注度颇高的智能体应用领域,英特尔与全球领先的智能体开发平台“扣子”合作,推出增强版的扣子智能体开发平台——Coze-AIPC。其引入一款基于英特尔PC端平台的扣子App,并通过创新的“端插件”机制,使如PC操控、本地知识库等AIPC的端侧能力可以被无缝嵌入扣子大模型与工作流,从而为开发者提供便捷、低时延和具备成本效益的端云协同智能体新体验。

3.jpg

现阶段,英特尔正凭借涵盖算力基础设施、平台基础设施、数智基础平台在内的企业数据和AI架构的解决方案,为多元应用注入全新动力。在大语言模型方面,英特尔推出基于其全栈硬件产品和软件优化的AI推理解决方案,在优化AI推理性能的同时,满足不同行业需求。在生命科学领域,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凭借显著提升的内存带宽及一系列软硬件优化举措,延展了AlphaFold2的应用场景,使科研机构和企业能够以更经济、高效的方式进行蛋白质结构预测,推动了基于AI的药物研发探索。在视频云领域,英特尔锐炫显卡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覆盖视频编解码、分析、游戏渲染、LLM和AIGC等应用。在企业知识库方面,英特尔通过技术支持,在简化数据管理的同时,用先进的检索技术理解查询的深层含义,并快速提供准确的答案,提高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

4.jpg

如今,数字世界的AI力量正深刻改变着物理世界的面貌。而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其在知识管理、内容创作、企业运行、研发创新等多个领域的逐步落地,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也将迎来全新的篇章。在此过程中,英特尔也将持续与火山引擎展开深度合作,为广大行业用户带来更强大的算力和更丰富的解决方案,从而助力AI应用落地。

注释

1.测试配置:火山引擎第四代云服务实例Xeon 6 8C32G对比第三代云服务实例 第五代至强8C32G,测试应用:视频转码FFmpegWeb应用Nginx-1.18.0,数据库应用Redis-6.2.7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intel.cn/content/www/cn/zh/newsroom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7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3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增长

在亚马逊云科技2024 re:Invent全球大会上,亚马逊云科技与东南亚领先的超级应用程序Grab共同宣布,Grab已选择亚马逊云科技为首选云服务商。借助亚马逊云科技,Grab正在实施以技术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其业务在出行、配送、以及包括新增的digibanks在内的金融服务垂直领域的加速增长,同时持续提升运营效率、降低IT基础设施成本。

依托亚马逊云科技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技术,Grab广泛服务于4,190万月度交易用户[1]以及超过1,300万在其平台注册的司机和配送合作伙伴[2],每秒钟受理一百多笔交易、接收超50万个GPS定位请求,并处理超过5万个ETA(预计到达时间)请求。亚马逊云科技为Grab提供了关键的计算、存储、网络及数据库服务,凭借亚马逊云科技兼具弹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的云服务,Grab成功加速创新,快速推出新服务,并在其业务覆盖的八个国家实现高效扩张。这些国家包括: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

Grab首席技术官Suthen Thomas Paradatheth表示:"Grab的增长战略建立在持续创新和不断突破的基础上,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及合作伙伴的需求。为此,我们需要快速地开展新技术应用,还要确保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充分发挥包括生成式AI等最新科技的巨大潜能。我们很高兴能够扩大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Grab的首选云计算合作伙伴,亚马逊云科技将继续支持我们向这一目标稳步迈进。"

亚马逊云科技助力Grab优化运营成本

Grab致力于在业务增长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点,因此采用了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来支持其东南亚的大部分垂直业务,如出行、配送以及金融服务和实体业务,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digibanks业务。通过采用亚马逊云科技的云服务解决方案,Grab不仅增强了其业务的敏捷性,同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Grab借助分析服务Amazon Clean Rooms支持安全可靠、保障隐私的跨实体、跨组织间的数据协作。此外,Grab还充分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专门构建的数据库,并将400多项后端应用程序服务从传统虚拟服务器迁移至 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以提高性能、节约成本并提升能效。

亚马逊云科技支持Grab实现安全、快速、稳定的业务拓展

2024年第三季度,Grab客户的按需交易实现了22%的增长。为应对服务需求的激增,Grab选用 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Amazon RDS)作为其交易数据库,并与Amazon DynamoDB协同运行。此组合为Grab平台提供了强大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可借助更准确的可搜索数据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借助亚马逊云科技,Grab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轻松调整资源配置、灵活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例如,在节日促销之类的高峰期,Grab能够轻松应对流量激增,确保超级应用程序上的各类交易顺利进行。而在流量低谷期,Grab则可收缩资源使用,从而节约成本。

Grab正着力提升经济效益、打造高价值服务,并积极发展数字银行业务,以期加速业务增长,为此,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高可靠、可扩展的基础设施,助力Grab实现快速拓展。例如,Grab正在全东南亚推广其改版后的提前预约功能"Advance Booking",并全面推出升级后的"Group Order"服务且大力普及此服务,让用户更方便地参与团购、跟踪送餐进度和分摊账单。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支持下,Grab还成功构建并启动了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数字银行业务,以及马来西亚GX Bank的数字银行业务。GX Bank从启动到正式推出仅用了不到16个月的时间,并且在上线的第一年,客户规模迅速增长至接近一百万。

亚马逊云科技助力Grab加速AI主导的业务增长

作为东南亚地区率先采用AI技术的先锋之一,Grab致力于探索最新AI技术,旨在运用AI技术更好地服务用户及合作伙伴,迅速响应他们的需求。Grab的机器学习模型平台Catwalk构建在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Amazon EKS)上,目前已成功部署超过1,000个AI模型到生产环境中,包括用于路线导航和定价的模型。借助Catwalk平台,Grab为用户提供了实时决策支持和丰富的个性化体验,例如定制化餐厅推荐、忠诚度奖励,以及根据用户偏好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此外,Grab还采用了亚马逊云科技的Amazon Inferentia定制设计芯片,这款芯片具备专门的机器学习推理能力,能够以经济高效的方式运行AI驱动的服务,如地图增强功能以及数字银行的欺诈检测服务。

此外,Grab还将亚马逊云科技作为底层计算基础设施,以支持其众多AI项目。这款超级应用程序每天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存储数百拍字节的数据,并处理超过200 TB的数据。这些数据相当于20万部完整电影的数据量。这些庞大的数据是Grab进行先进分析、机器学习和AI项目的基础,同时亚马逊云科技为推动Grab各项服务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的计算基础,Grab持续推进多项AI驱动的用例,从而提高司机的工作效率并支持商家增长。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LLM)、兴趣点数据及历史客户备注,Grab优化了配送合作伙伴 "最后一公里"导航系统。这一改进为配送员提供了更精确的上门派送指引,帮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能够完成更多订单,从而提高收入并加快送餐速度。此外,Grab还面向其八大业务地区中的五个推出了一项新功能:使用AI技术生成诱人且激发食欲的菜品描述。该功能不仅提高了订单完成率,对平台上的小型特色餐厅尤其有益,同时也提升了顾客的整体用餐体验。

亚马逊云科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董事总经理Jeff Johnson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助力Grab实现其使命,在全东南亚地区推动创新并提升客户体验。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强大的运营能力、可扩展性及领先技术,Grab得以为该地区的数百万用户提供流畅、个性化的交易体验。作为领先的云服务供应商,亚马逊云科技能够以独特的优势帮助Grab优化成本效益、提高运营效率,并不断完善其广泛全面的数据驱动服务。面对电商行业和超级应用程序的快速发展,亚马逊云科技期待与Grab继续合作,助力Grab始终走在数字经济的创新前沿。"

[1]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Grab业绩

[2] 根据Grab 2023年ESG报告

关于Grab

Grab是东南亚领先的超级应用程序,业务覆盖食品配送、移动和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覆盖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八个东南亚国家的超过700个城市。Grab为数百万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包括订购食品或杂货、发送包裹、叫车或出租车、支付在线购物或访问贷款、保险等服务,并通过一个整合的应用程序完成。Grab成立于2012年,其使命是通过为每个人创造经济赋能来推动东南亚向前发展,并致力于实现三重底线:为其股东提供财务业绩的同时在东南亚产生积极的社会和环境影响。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4个地理区域的108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墨西哥、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新建6个区域、18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关于亚马逊

亚马逊秉承四大原则:顾客至尚、崇尚创新、卓越运营、长远思考。亚马逊致力于以客户为中心, 努力成为"最佳雇主",并打造安全的工作场所。公司开创了诸多创新产品和服务,包括客户评论、一键下单、Prime会员服务、亚马逊物流、亚马逊云科技、Kindle自出版(Kindle Direct Publishing)、Kindle、职业选择(Career Choice)、Fire平板电脑、FireTV、Amazon Echo、智能语音助手Alexa、Just Walk Out技术、Amazon Studios以及"气候宣言"(The Climate Pledge)等等。了解更多亚马逊中国新闻,请关注"亚马逊中国"官方微信公众号。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3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成都微光集电推出全新2MP安防监控类、消费类视频产品、1080P60视频应用全新产品——MIS20S1。基于成都微光集电“BSI+”技术平台及“ApexPixel®”像元技术打造,搭载了FDTI,ImgAOV,PixHDR等完全自主核心技术,具备高灵敏度、高动态范围、高温成像、低功耗等优势性能,并支持全实时录像(AOV)功能,以真实稳定的全彩成像表现,满足了黑光安防智慧IoT应用的严苛需求。

1.png

01

高动态范围与高信噪比

MIS20S1的动态范围可达103dB,这使得它在各种复杂的光照环境下能够大显身手。它可以清晰地捕捉到亮部和暗部的细节,避免出现过亮或过暗区域丢失信息的情况,让整个画面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同时,43.3dB 的最大信噪比确保了图像的纯净度,有效地降低了噪点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02

图像预处理功能

MIS20S1内置的Fast AE/AWB、暗电流校正、太阳黑子去除和片内DPC等功能提升图像质量。这些功能不仅能够迅速调整曝光白平衡,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还能确保图像的稳定性和质量,即使在极端光照条件下也能保持图像的自然和真实。为用户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图像捕捉体验。

03

AOV技术与智能控制

MIS20S1 集成了 AOV 和 LED CTRL 两大功能。AOV 功能可使 Sensor 在系统启动时与主控同步工作,减少主控等待 CIS 启动到稳定出图的时间。在长曝光时间的应用场景中,它支持主控完全休眠,Sensor自主曝光后再准时唤醒主控接收数据,以此大幅降低系统等待功耗。同时,片内的AEAWB能确保每一帧图像都适配当前光线条件,规避常规方案难以解决的因光线变化致使图像异常的问题。此外,LED CTRL 功能专门用于解决 LED 灯和 Sensor 曝光时间不一致的情况,通过精确控制 LED 灯的触发时机与持续时间,使其与 Sensor 的曝光周期同步,保障整个图像区域均匀照明。LE

04

NIR 增强提升夜视清晰度

NIR增强功能显著提升了图像传感器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灵敏度,确保在夜视监控、生物识别等低可见光环境下,图像依然能够保持较高清晰度和丰富的细节。MIS20S1的这些特性结合,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多功能且高效的成像解决方案,尤其在需要快速识别和响应的智能监控系统中,确保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捕捉到清晰的图像,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可靠的成像体验。

05

 低功耗设计

MIS20S1图像传感器在设计上注重能效比,其功耗表现尤为出色。在30fps的线性模式下,功耗仅为78.92mW,而在1fpsAOV模式下,功耗更是低至4.7mW。这一低功耗特性不仅有助于延长设备的电池寿命,还能根据工作需求动态调整功耗。这种特性使得MIS20S1在多种应用场景中都能提供稳定而持久的图像捕捉能力,同时保持低能耗运行。

2.png

高温环境测试 

3.png

MIS20S1

(暗环境高温95°C)

4.png

行业同规格产品

(暗环境高温95°C)

暗环境下95°C高温测试中,MIS20S1在噪声控制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优于行业同规格产品,确保了在高温条件下图像的清晰度。MIS20S1在局部细节的清晰度上优于行业同规格产品。MIS20S1在高温稳定性方面同样表现出色,没有出现翘边或其他物理损伤。

夜视性能测试 

5.png

MIS20S1

(实验室0.01Lux)

6.png

行业同规格产品

(实验室0.01Lux)

实验室0.01Lux极低照度的对比测试中,展现了更高的感光灵敏度。MIS20S1在噪声控制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优于行业同规格产品,确保了在暗场景中图像的清晰度。在局部细节和色彩表现上优于行业同规格产品。

7.png

MIS20S1

(户外0.01Lux)

8.png

行业同规格产品

(户外0.01Lux)

0.01Lux极低户外照度条件下的夜视全彩成像测试中,MIS20S1展示了其显著的性能优势。MIS20S1在清晰度上优于行业同规格产品,能够在不补光的夜间环境中捕捉到更多局部细节,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在噪声控制能力方面,MIS20S1优于行业同规格产品,它能够提供更少噪声的图像。色彩还原上,MIS20S1能够真实反映场景色彩,确保了夜间全彩成像的色彩准确性。综合这些测试结果,MIS20S1在整体的图像质量上优于行业同规格产品。

9.png

MIS20S1高灵敏度、低噪声,使其成为黑光安防智慧IoT等多个应用领域的优选解决方案。选择MIS20S1,就是选择了一个更清晰、更可靠的成像伙伴。

了解更多产品详情,欢迎联系成都微光集电相关销售人员。

关于微光

成都微光集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3月,由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国内唯一一家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投资成立,位于成都市高新区AI创新中心B区。公司专注于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致力于为大数据时代提供优质的图像传感器,为人工智能提供感知世界的“芯眼睛”。

成都微光集电拥有芯片产品全流程研发团队,具有包括工艺器件开发、电路设计、图像专用算法和AI算法、系统方案设计、产品测试和可靠性评价等全流程综合研发实力。公司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截止目前,已申请专利524项。公司主要建有安防消费、车载前装、工业视觉检测、科学定制等多条CIS产品线,有Rolling Shutter、Global Shutter和sCMOS像元库,应用领域主要有安防监控、车载、消费电子、医疗、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机器人、AR/VR、半导体装备、天文观测等。
成都微光集电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服务为宗旨,以实现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完全国产化为己任。我们愿与您一起在图像为王的时代,携手奋进,共创辉煌!

来源:成都微光集电

围观 9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3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维萨拉超声风传感器WM80为陆上和海上风电场以及海洋环境中的严苛条件而设计,即使在恶劣天气下也能提供准确可靠的风力数据。

坚固耐用的维萨拉超声风传感器WM80为应对风能和海事应用中的独特挑战和各种条件而设计,可为风机控制、海上船舶动态定位和导航系统提供精确的风力信息,从而提升性能和安全性。

1.png

凭借在专业风测量和风机技术领域数十年的经验,我们了解满足现代风电场苛刻条件的挑战。这款创新、坚固、紧凑的传感器可为风机控制提供高度可靠的数据,有助于确保最大电力生产和无缝运行。与机舱激光雷达结合使用时,还能实现进一步的价值创造和成本降低。

—— 维萨拉风能运营负责人 

Matthieu Boquet

维萨拉经过验证的 WINDCAP® 传感器技术采用三探头设计,与传统的超声波技术相比,可多捕获50%的风信号,从而保持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这项坚固耐用的技术能够经受极端环境考验,而其紧凑的设计便于在狭小空间内轻松安装。全加热风传感器即使在北极环境中也能确保稳定性能。

可靠的风向数据对实现最大可用能量至关重要。除了可靠的测量精度外,传感器的正确校准对于获取高质量的风向数据也同样关键。模块化的传感器设计结合易于使用的校准工具,确保传感器始终校准正确。这些可信赖的风测量还帮助海事船舶提升动态定位能力和航行安全性。

我们的新型超声风传感器旨在提升安全性和性能,提供实时风速信息,帮助最大化作业窗口并提高效率。在动态定位应用中,例如在人员转移或吊装操作时稳定船只,可靠的风速数据能够降低操作风险并提升安全性。在导航方面,精准且连续的风速数据有助于为潜在的航线调整提供决策支持。

—— 维萨拉气象与环境部门海事业务负责人

Mikko Nikkanen

WM80主要特点:

  • 准确可靠的风数据:

    WM80 采用新颖的反射器设计,能够将超声波信号聚焦到传感器上,并在风速高达90m/s的情况下保持信号聚焦。因此,即使在恶劣的陆上和海上环境中,也能不间断地精确测量风速和风向。

  • 坚固紧凑的设计:

    WM80 为应对恶劣环境而开发,包括高温、结冰、大风、降水、振动和冲击等条件。其紧凑的结构采用耐腐蚀的阳极氧化海洋级铝材,确保在苛刻环境中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 安装简便: 

    传感器的创新设计,推拉式连接器和校准工具,简化了安装过程,缩短了安装时间,并提供稳定、安全的连接。

  • 零维护:

    传感器没有活动部件,无需校准,不受机械风传感器的限制,便于长期无忧运行。

基于近90年值得信赖的气象测量技术经验,维萨拉以可靠的技术为核心,为需要精准数据的场景提供支持。维萨拉通过数据驱动的气候行动,助力行业、国家、个人以及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维萨拉气象环境监测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3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利用Infosys Topaz和谷歌云技术,卓越中心将促进共同创新,提供变革性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下一代数字服务和咨询领域的全球领军者Infosys(NSE, BSE, NYSE: INFY),近日宣布启动由Infosys Topaz提供支持的谷歌云卓越中心,以促进企业人工智能创新。该中心将成为共同创造的催化剂,助力企业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力量实现变革性的增长。

Infosys和谷歌云在提供创新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推动客户成功方面有着深厚的传统。Infosys已经为6万多名员工启用了谷歌云服务。结合Infosys Topaz人工智能能力和Infosys Cobalt云能力的专业知识,以及谷歌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卓越中心将利用创新的企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助力解决业务和技术领域的复杂挑战。此次合作将为企业在呼叫中心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代理人工智能、语音对语音、文本到图像以及应用现代化等领域共同创建定制解决方案创造有利环境,旨在优化效率和业务绩效。

Infosys执行副总裁兼人工智能和垂直行业全球服务负责人Balakrishna D. R. (Bali表示:"与谷歌云加强合作代表了我们领导企业人工智能创新使命的战略一致性。我们将Infosys Topaz人工智能产品的专业知识与谷歌云的领先技术相结合,通过协作和共同创新,使企业能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真正力量。卓越中心体现了我们与谷歌在推进数字前沿和为全球客户提供卓越的数据驱动解决方案方面的共同愿景。"

谷歌云负责GSI和咨询伙伴关系的副总裁Victor Morales表示:"Infosys和谷歌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加速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行业专业知识和技术。卓越中心证明了我们强大的合作和致力于助力企业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突破性解决方案进行创新。"

作为卓越中心的一部分,Infosys还在其班加罗尔园区设立了一个专门的人工智能体验区。该专区旨在让企业体验Infosys Topaz与谷歌云合作开发的变革性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关于Infosys

Infosys是数字化与咨询服务的全球领军者。我们拥有超过30万名员工,致力于放大人类潜能,为个人、企业和社区创造更多未来机会。凭借40多年在系统管理和全球化公司运营方面的经验,我们娴熟地帮助超过56个国家的客户借助云和人工智能驱动实现数字化转型。我们通过AI核心技术赋能企业,通过大规模敏捷数字化增强业务能力,并通过从我们的创新生态系统中传递数字技能、专业知识和想法,不断学习,推动持续改进。我们致力于成为一个治理良好并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让多元化人才在包容的工作环境中健康成长。

敬请访问 www.infosys.com,了解Infosys (NSE, BSE, NYSE: INFY) 如何帮助您的企业领航下一次浪潮。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3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功能旨在提升Amazon Q BusinessAmazon Q in QuickSight的洞察能力,增强跨应用的生成式AI体验,为流行的商业应用提供50余种操作,并简化复杂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方式,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亚马逊云科技在2024 re:Invent全球大会上发布了Amazon Q Business的新功能。Amazon Q Business是一款强大的生成式AI助手,旨在帮助员工查找信息、获取洞察,并在工作中采取实际行动。Amazon Q Business通过持续推出创新功能,帮助员工更快地完成繁琐耗时的工作。

  • 如今,Amazon Q Business、Amazon Q in QuickSight,以及在Asana和 Zoom等第三方应用程序中基于生成式AI的体验可以基于同一个企业数据的规范索引协同工作。这使员工能够跨越企业信息的各个维度获得更深入的洞察,并在第三方应用程序中享受更加个性化的生成式AI服务。

  • Amazon Q Business现在支持超过50种新操作,比如在Asana中创建任务或者在Teams中发送私人消息,这些操作覆盖了当今广受欢迎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此外,它还具备了使用智能体执行复杂工作流的新能力,这将帮助员工自动化处理简单和复杂的跨应用程序任务。

  • Asana、GE医疗、Kepler、Zoom等客户和合作伙伴正在利用这些新功能来转变工作方式。

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Q Business副总裁Dilip Kumar表示:"Amazon Q Business从根本上改变了员工与数据和应用程序交互的方式。在此次发布中,我们正在加倍巩固Amazon Q Business的核心优势,如帮助员工高效查找信息并充分利用他们熟悉的工具,同时为其他生成式AI体验提供更智能的基础。我们正在开拓全新的工作模式,预计借助这项新的自动化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原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完成的复杂流程自动化。这仅仅是个开始,我们期待看到客户用这些新能力创造更大的成就。"

各种规模和行业的公司员工都面临着重复且耗时的工作,例如在数据源中筛选所需信息,或在多个应用程序间进行简单更新,这些琐碎任务阻碍了他们专注于更重要的战略性工作。基于这一认知,亚马逊云科技应运而生Amazon Q Business,该平台从设计之初就高度重视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通过利用公司现有的身份、角色和访问权限,为每位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交互体验。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的客户都在使用Amazon Q Business——制造企业正借助其简化维护流程,人力资源团队帮助员工更轻松地了解福利项目,而营销团队则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创建内容。更值得一提的是,Amazon Q Business还显著提升了亚马逊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仅为亚马逊云科技销售团队生成的账户摘要就超过10万份,并帮助开发人员将技术调查的工时缩减了逾45万小时。

自Amazon Q Business正式可用以来,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创新,不断增强其对员工的实用性。通过支持更多数据类型,使客户能够在应用程序和网站中嵌入Amazon Q Business,以及推出Amazon Q Apps的全面开放版本,员工现在可以仅凭简单提示就能创建生成式AI应用程序,轻松实现重复性任务的自动化。在最新发布中,亚马逊云科技正进一步拓展员工使用Amazon Q Business完成工作的方式,同时协助独立软件供应商(ISV)优化其生成式AI体验,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安全整合企业数据,实现跨应用无缝生成式AI体验

Amazon Q能够整合企业内的数据源,学习了解该企业的全部独特信息。这使Amazon Q能够通过考虑企业的核心概念、组织结构和组织架构等细节,为员工提供具有相关性的上下文答案。为了实现这一点,客户将Amazon Q连接到40多种企业数据源,如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Amazon S3)、Google Drive和SharePoint,以及维基和内部知识库。然后由Amazon Q创建索引,作为本企业内容和数据的规范来源,并保持索引的及时更新和安全,同时维护现有的用户级权限,以便数据访问受到控制并符合规定。

指数是Amazon Q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亚马逊云科技正在扩展可以纳入索引的数据类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体验。

  • 整合来自Amazon Q BusinessAmazon Q in QuickSight的洞察:在当今商业环境中,大量关键业务数据分散存储于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湖中。员工通常依赖Amazon QuickSight等商业智能(BI)工具来访问这些数据。然而,现实中的决策决不会仅依赖单一类型的数据,因此如果能在同一平台整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档、维基百科、电子邮件等,将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现在,Amazon Q Business和Amazon Q in QuickSight实现了对多源数据的无缝洞察和分析。无论是独立应用、网站嵌入,还是通过Amazon Q Apps创建的应用,员工都可以获得融合了Amazon QuickSight丰富可视化的智能答案。举个实际场景:员工现在可以使用Amazon Q快速生成月度业务审查报告,轻松整合电子邮件和Jira工单中的信息,并配以展示使用指标、趋势和异常值的条形图等可视化图表,从而将原本需要数小时的工作压缩至几分钟。同时,在Amazon QuickSight仪表板中,用户可以借助Amazon Q in QuickSight进一步增强数据分析,无缝整合来自电子邮件、报告、维基等非结构化数据源的内容。
    Kepler是一家全球营销机构,致力于帮助客户将洞察转化为行动。该公司正在使用Amazon Q in QuickSight助力数据分析师和客户团队快速回答关于营销活动的问题。Kepler用户现在可以使用自然语言询问关键营销活动指标,并且可以将存储在Amazon S3和Google Drive中的上下文信息添加到仪表板中。Kepler预计,通过使用Amazon Q in QuickSight,其团队将实现10倍的生产力提升。

  • 独立软件供应商(ISV)可直接接入Amazon Q索引:为了帮助客户充分发挥Amazon Q索引的价值,亚马逊云科技现在允许客户为独立软件供应商(ISV)授权访问权限。通过单一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ISV可以访问Amazon Q使用的同一索引,从而显著增强其生成式AI体验,整合多个应用程序的数据。这一创新使员工能够获得更强大、更个性化的工作体验,借助跨组织的多应用程序上下文,实现更智能的信息整合。得益于精细的权限管控,客户始终对数据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授权特定ISV的数据访问。更重要的是,由亚马逊云科技集中管理单一索引,客户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彻底消除各应用程序重复生成数据副本的繁琐流程。

目前,Amazon Q索引已经与Zoom、Asana、Miro和PagerDuty等广受欢迎的商业应用程序实现了集成,SmartSheet等其他应用程序的集成也将很快推出。作为领先的企业工作管理平台,Asana整合了Amazon Q Business和Asana AI,使客户可以在不离开Asana的情况下,从第三方应用程序中提取重要洞察。客户可以使用Asana AI做出决策或获取项目洞察(例如障碍、风险和下一步行动),并利用来自Asana和互联工具(如Microsoft Teams、Google Workspace和Salesforce)的数据。在单一、安全的工作环境平台中工作,使用更丰富的跨应用数据,客户能够更快地朝着业务目标前进,让工作更智能。

Zoom还将把Amazon Q索引作为其定制AI助手插件的一部分,使共同客户能够增强Zoom生成式AI助理的体验。通过这个定制插件,在Zoom会议期间,用户可以让Zoom AI Companion转录并总结会议内容,而Amazon Q索引则可以从Google Docs、Slack消息或Outlook邮件等渠道检索相关文档。文档仅呈现给已有访问权限的用户,保留了原有的权限配置。借助Amazon Q索引,Zoom AI Companion将得到增强,帮助用户全天侯地提高生产力和协作效率。

Amazon Q比以往更能助力工作任务高效完成

员工在跨多个应用和系统完成工作时,常常会浪费大量时间。为简化工作流程,Amazon Q使员工能够在日常使用的企业应用中执行操作,例如在 Jira 中创建问题或在 Zendesk 中提交工单。为了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Amazon Q用户现在可以访问一个包含超过50种操作的库,使他们能够在流行的第三方生产力应用中执行特定任务,如Google Workspace、Microsoft 365、Smartsheet等。

虽然操作功能和Amazon Q应用可以帮助员工和团队完成更多工作,但在自动化处理复杂、重复的工作流程来提高整个机构生产力方面,生成式AI仍有很大潜力,比如处理发票、管理客户支持工单和新员工入职等。这些工作流程通常耗时且效率低下,需要员工进行大量手动工作,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团队,并在多个系统之间进行更新。许多公司尝试自动化这些任务,但开发这些自动化功能需要使用复杂的自动化软件,专家们通常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来设置。一旦部署,即使是像轻微的用户界面(UI)修改这样的微小变动也可能破坏整个流程。为了解决这些挑战,Amazon Q正在引入一种新功能,利用生成式AI来自动化处理复杂的工作流程,使任何人都能够通过与Amazon Q对话,在团队和应用之间设置自动化任务。

开始使用时,用户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工作流程,并上传详细的流程说明文档,或者使用浏览器插件捕捉用户执行工作流程的步骤。然后Amazon Q Business使用一系列高级智能体来创建、编辑和维护工作流程。这些智能体由包括Amazon Nova在内的多个模型提供支持,使它们能够将工作流程分解为步骤,与网站交互,并在不同系统中工作来完成任务。例如,用户可以创建一个工作流程来下载PDF发票,将发票详情输入公司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在成功输入和通过可选审批后,通过支付系统发起支付请求。客户可以设定工作流程在规定时间间隔内自动运行,或者由特定请求触发。Amazon Q使用智能体随时间变化不断执行、监控和修改工作量,使其更具适应性。

GE HealthCare是全球医疗技术、制药诊断和数字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正在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开发由生成式AI驱动的创新,并探索如何使用自动化能力来优化临床和运营工作流程,例如帮助临床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病史,以及消除在不同应用程序间手动收集数据的耗时过程。

从Amazon Q in QuickSight中获取Amazon Q Business数据、跨应用索引以及50种新操作库目前已正式可用。从Amazon Q Business获取Amazon Q in QuickSight中的数据目前仍处于预览阶段。新的自动化能力将在2025年推出。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4个地理区域的108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墨西哥、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新建6个区域、18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e络盟技术团队

实现“净零排放”意味着需要从环境中吸收等量的二氧化碳来平衡排放,以实现 1.5°C 的全球控温目标。物联网对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因为它可利用实时数据优化流程和决策。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深入了解能源消耗和潜在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收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物联网如何通过节能解决方案实现净零排放。

物联网的净零解决方案

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正在彻底改变一些组织的运营方式,包括资产管理、楼宇自动化、智能交通和智能电网在内的一些应用,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能耗,从而减少总体碳排放量。

工厂自动化/资产管理

可靠性、效率、维护和环境影响是发电站的主要问题。设备老化往往是问题的根源,过时的资产难以兼容新技术和系统。采用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化流程和数据分析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难题。安装物联网传感器有助于在云端进行数据通信和存储,以便进行深入分析,开发模型,在故障发生前进行预测。这些联网设备有助于防患于未然而不是被动维护,提高了这些笨重设备的可靠性,并使设施变得更加高效。

楼宇自动化

供暖、通风和空调 (HVAC) 系统是楼宇基础设施中最大的能源消耗者。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如物联网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数字方式与中央网关连接,以控制暖通空调系统,从而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有效的资源管理,降低维护成本。楼宇管理技术可以通过自动监控、管理和主动控制系统维护空气质量和温度控制等关键参数,并且可以远程访问楼宇。

物联网还可以管理楼宇基础设施中的照明系统。通过智能照明系统,连接Wi-FiLED灯可以根据时间表、动作或声音进行控制,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并最大限度减少过度照明的能源使用,从而在打开和关闭时节省大量能源。这可以显著优化能源使用并减少相关排放,从而实现净零楼宇。

智能交通/车队管理

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更多人驾驶私家车而不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物联网技术可以提供全球管理系统、路线优化、车辆维护,以及利用 RFID GPS 等一系列物联网设备进行跟踪,以最少的时间和电力实现最高的效率。

这样,可以连接交通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私家车和商用车辆)并处理它们的数据,从而有效的监控交通情况和智能停车系统,让乘客和司机能够选择更经济、更省时的交通方式。物联网的数据管理系统鼓励当地居民使用更环保的交通方式,同时也让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有可能大幅减少与交通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空气污染。

智能电网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高了再生能源分配模式的有效性。智能电网技术与实时数据输入的持续监控相结合,可以通过准确估计用电量来预测供需情况,从而彻底改变电力生产和分配。通过主动电压管理减少输配电网络中的传输损耗,这是物联网帮助提高电网效率的另一个例子。具有机器学习能力和人工智能支持分析的物联网技术可以让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等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变得更加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益。

智慧城市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除了能源获取问题外,还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为城市提供清洁、经济且可靠的能源。物联网技术使工厂、住宅和办公室能够联网并实时交换能源使用数据,这样就能在城市地区实现智能能源分配。

物联网可以监控各个楼宇和物品、基础设施、交通及公用设施。可以将它们连接到传感器,通过持续监控数据来确保能源效率。例如,使用物联网监控交通,可以通过控制红绿灯节省电力。这些数据还可用于制定公共交通或交通管理策略。

e络盟与许多不同的供应商合作,提供各种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工业无线产品网络网关与套件智能传感器信号调节产品开发套件及配件程控制器编程器与指示器温度控制器射频识别模块网络控制-无线产品过程控制-无线产品射频/无线开发套件机械安全产品


关于e络盟

e络盟隶属于Farnell集团。Farnell是全球电子元器件以及工业系统设计、维护和维修产品与技术的分销商,专注快速与可靠交付。从原型研究与设计到生产,Farnell全天候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与专业服务。凭借逾80年行业经验、47个本地化网站以及3500多名员工的专业团队,Farnell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构建未来技术所需的各类组件。

Farnell在欧洲经营Farnell品牌,北美经营Newark品牌,亚太地区经营e络盟品牌。同时,Farnell还通过CPC公司直接向英国地区供货。

自2016年起,Farnell加入了全球技术分销商安富利公司(纳斯达克代码:AVT)。如今,双方的合作赋能Farnell支持客户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提供独特的分销服务、端到端交付和产品设计专业知识。

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farnell.comhttps://www.avnet.com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2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700V InnoSwitch™3-AQ反激式开关符合IEC 60664-1绝缘标准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20241218日讯 深耕于高压集成电路高能效功率变换领域的知名公司Power Integrations(纳斯达克股票代号:POWI)今天为其面向汽车应用的InnoSwitch3-AQ反激式开关IC推出宽爬电封装选项。5.1mm的宽漏源极引脚爬电距离无需喷涂三防漆,使IC符合800V车辆的IEC 60664-1标准,在简化了生产制造过程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1.jpg

Power Integrations产品营销工程师Mike Stroka表示:“汽车设计人员热衷于使用InnoSwitch3-AQ IC的高压电源所带来的高效率、低元件数量的优点。新封装增加的初级侧漏极和源极引脚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为下一代电动汽车母线电压提供了支持。Power Integrations独有的InSOP-28G封装可在初级侧施加1000VDC的高压,同时确保所有其他引脚在2级污染的环境当中仍能够安全隔离。”

1700V额定耐压的恒压/恒流InnoSwitch3-AQ开关电源IC内部集成了一个碳化硅(SiC)的初级开关,能够提供高达80W的输出功率。这款高度集成IC可将电源的元件数量减少多达50%,从而节省空间、增强系统可靠性并缓解元器件采购所面临的挑战。漏极引脚宽度的增加有利于承受高强度的冲击和振动,尤其是在使用电驱动桥的汽车应用当中。

InnoSwitch3-AQ系列的新成员可以在漏极电压低至30V的情况下启动,无需外部启动电路,这对功能安全至关重要。其他保护功能包括输入欠压保护、输出过压保护和过流限制。同步整流和多模式波谷开通、断续/连续导通模式(DCM/CCM)反激式控制器可提供超过90%的效率。器件空载功耗低于15mW。目标汽车应用包括电池管理系统、µDC-DC变换器、控制电路和主牵引逆变器中的应急电源。新IC还改进了远程开/关功能。

供货及相关资源

新款1700V额定耐压InnoSwitch3-AQ开关电源IC基于10,000片的订货量单价为每片6美元。IC样品现已开始供货,2025年第一季度全面量产。如需更多信息,请联系Power Integrations销售代表或公司授权的全球分销商 DigiKeye络盟MouserRS Components,或访问power.com

关于Power Integrations

Power Integrations, Inc.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领域高压功率变换的技术创新型公司。该公司的产品是清洁能源生态系统内的关键组成部分,可实现新能源发电以及毫瓦级至兆瓦级应用中电能的有效传输和使用。有关详细信息,请访问网站www.power.com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iodes 公司 (Diodes) (Nasdaq:DIOD)发布符合车用标准* 的 ZXCT18xQ 系列高精度电流分流监测器。该系列单级仪表放大器可以在高达 26V 的宽广共模电压范围内,精确测量极小的感测电压,并在2.7V 至 5.5V 的供电范围内工作。适用的汽车应用包括环境照明控制、电池管理、座椅加热,以及其他车身控制系统。

1.jpg

ZXCT180Q 电流监测器支持单向电流测量,而 ZXCT181Q 则支持单向或双向电流测量。ZXCT180Q 具有 2 种引脚配置 (分别为A 版与 B 版)。这两种版本的OUT 引脚位于不同位置,帮助 PCB 灵活布局。ZXCT181Q 用于双向电流感测时 (例如在电池管理系统中使用),会向 REF 引脚引入电压,用于补偿输出电压。在感测单向电流时,ZXCT181Q 的 REF 引脚则会连接至 GND。

ZXCT18xQ 系列具有 4 种固定电压增益选项,分别为20V/V、50V/V、100V/V 及 200V/V。此系列器件可以在 -0.3V 至 26V 共模电压范围内测量分流器两端电压,不受最大供电电流为 370μA 的供电电压影响。在 20V/V 时,该系列可支持高达 400kHz 的小信号带宽,同时可支持 2V/μs 的快速大信号转换速率(Slew Rate)。这些功能有助于器件检测到感测电流的急速变化,并且迅速转换输出,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输入电流变化的应用。

ZXCT18xQ 系列丰富了 Diodes 公司的 26V 电源轨电流监测产品组合,为先前推出的 ZXCT199Q 及 ZXCT21xQ 系列补充更多功能,这两个系列产品可在感测电压低至 10mV 时,支持高精度高侧及低侧电流感测。

ZXCT18xQ 系列各型号的工作温度范围都为 -40°C 至 +125°C。

ZXCT180QZXCT181Q 分别采用 SOT25 与 SOT26 封装。标准规格版本 ZXCT180 及 ZXCT181适用于工业及商业应用。

关于 Diodes Incorporated

Diodes 公司 (Nasdaq:DIOD) 是一家标准普尔小型股 600 指数和罗素 3000 指数成员公司,为汽车、工业、运算、消费性电子及通讯市场的全球公司提供高质量半导体产品。我们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内容包括模拟与分立电源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的封装技术。我们广泛提供特殊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导向销售,加上全球范围运营的工程、测试、制造与客户服务,使我们成为高产量、高成长的市场中成为优质供货商。详细信息请参阅 www.diodes.com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73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