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正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Linus Torvalds今天正式发布了Linux 5.10。除了是2020年的最后一个内核发布,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是一个至少要维护五年的长期支持(LTS)内核,同时功能上也是一个大范围的内核更新,带来了许多改进。

Linux 5.10具有新的硬件支持,包括围绕英特尔Rocket Lake和Alder Lake的早期引入,对英特尔Gen12/Xe图形硬件的支持工作,一些存储/文件系统的改进等等。

对于Linux 5.10的最终版本,Linus Torvalds在发布公告中写道:"这里面有相当多的修复,包括一些最后时刻没有修复的东西的还原,但没有什么让我觉得'我们还需要一个星期',发布过程看起来相当顺利。"

Linux 5.10 LTS很有可能是Debian 11、Mageia 8等使用的内核。对于Fedora 34和Ubuntu 21.04等,我们更可能看到下一个版本也就是Linux 5.11发挥作用。由于Linux 5.11合并窗口的第二周是圣诞假期周,Linus说他会比往常更严格地只接受经过测试/准备好的代码。

来源:cnBeta.COM

围观 5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0/10005973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Velarray M1600为快速增长的自动机器人市场带来先进感知功能

2020年12月10日--Velodyne Lidar, Inc. (Nasdaq: VLDR)今日宣布推出Velarray M1600,这款创新的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旨在为移动机器人应用提供服务。该传感器是Velarray新产品系列中的最新产品,也是新M系列产品中的第一款。其采用Velodyne突破性的专有微激光雷达阵列架构(MLA)构建,并利用Velodyne的制造合作关系实现成本优化和大批量生产。

Velarray M1600使非接触式移动和“最后一英里”的配送机器人能够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安全地进行操作。因受COVID-19疫情影响,食品、药品、消费品和商用产品的在线购物和配送服务的使用量增加。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CNBC)报道,美国感恩节、“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和“网络星期一”(Cyber Monday)假期购物时段打破了在线购物和配送服务使用量的所有纪录,部分原因在于COVID-19疫情。Adobe Analytics预测,整个假期期间,网络消费将达到1,840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30%。

Velodyne Lidar首席执行官Anand Gopalan表示:“Velarray M1600激光雷达传感器是Velodyne创新传统的最新证明。这款传感器专为高容量移动机器人应用而设计,直接由机器人和‘最后一英里’交付客户。这款坚固耐用的紧凑型传感器可以在各种环境和天气条件下部署,几乎可以全年无休全天候运行。它可以提供自动移动机器人所需的智能实时感知数据,以确保安全的长时间运行,且无需人工干预。”

Velarray M1600为自动机器人提供远达30米的卓越近场感知能力和32度垂直广视角,从而使它们能够穿越纷繁芜杂和多变的环境。这款传感器使机器人能够安全地在拥挤的市区和过道上穿行,以实现配送和安全应用。Velarray M1600支持自动移动机器人操作的其他环境包括仓库、零售中心、工厂和医疗设施。Velodyne还为寻求感知解决方案套件的客户提供Vella软件,该软件利用Velarray M1600数据进行物体和危险侦测,以保护包括行人、骑行者和宠物在内的道路使用者。

Velarray M1600具有功能安全性和耐用性,可在高温、光照不足和降水等各种富有挑战性的环境条件中为自动移动机器人提供支持。这款传感器外形紧凑,非常适合外部安装,也可以轻松嵌入机器人系统中。如需了解有关激光雷达增强型机器人的更多信息,请下载Velodyne的白皮书:3D激光雷达对于自动移动机器人的益处

借助提供的机器人操作系统驱动程序,Velarray M1600为开发人员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这款传感器的功率需量适中,因此机器人可以延长两次电池充电之间的运行时间。样品将向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备货时间约为6-8周。

关于Velodyne Lidar

Velodyne Lidar (NASDAQ: VLDR)通过实时环绕视图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发明,开创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新纪元。Velodyne是首家公开上市的激光雷达单一业务经营公司,并以其突破性的激光雷达技术的广泛组合而享誉全球。Velodyne革命性的传感器和软件解决方案提供的灵活性、质量和性能可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包括自动驾驶车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机器人、无人机(UAV)、智慧城市和安防。通过不断的创新,Velodyne致力于通过推进所有人的安全出行来改变生活和社区。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velodynelidar.com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阅: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01210005273/en/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0/1000597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通过与Adyen在网络令牌优化方面的合作,微软的授权率出现积极增长

作为世界众多领先企业首选全球支付平台的 Adyen(AMS:ADYEN)通过推出Adyen网络令牌优化扩展与微软的合作,以加快双方的支付创新。Adyen是首批支持跨多个方案的令牌化支付并提供令牌使用自动优化以提高授权率的支付平台之一。通过采用网络令牌优化,像微软这样的商家可以通过提高授权率来实现收益的大幅增加。 

“客户体验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在支付流程方面,最重要的是使其速度更快、简便而安全可靠。”微软商务工程运营副总裁Matt Rossmeissl表示,“产品创新是我们微软业务的核心,而Adyen的网络令牌优化是推动更佳授权率和客户满意度的一项因素。”

Adyen和微软从2015年7月开始合作,最早始于欧洲收购业务。如今,Adyen为微软处理全球范围内所有微软产品和服务的支付。除了网络令牌优化外,微软还使用多种Adyen产品,包括使用实时帐户更新器,通过始终向最近期更新的银行卡扣款,确保消费者获得无缝购物体验。Adyen还支持在多个国家以各种本地支付方式购买微软产品服务,包括Adyen最近开发的美国借记卡网络支付。

“在开发产品时我们始终以商家及其最终客户为重,微软也推动着我们助力创造更好的全球解决方案。微软始终力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这让我们受益匪浅。”Adyen首席运营官Kamran Zaki表示,“微软团队处在创新的前沿,始终乐于成为我们许多新产品和功能的早期采用者。我们每天都开展合作,为微软客户创造积极的购物体验,也非常期待看到下一项创造成果。”

关于Adyen 

Adyen(AMS: ADYEN)是全球多家领先公司选择的全球支付平台,提供现代化的端到端基础设施,可以直接连接Visa卡、Mastercard卡和全球消费者青睐的其他支付方式。Adyen可实现多个渠道的顺畅支付,包括网上支付、手机支付和店内支付。Adyen在全球各地设有办事处,服务客户包括Facebook、Uber、Spotify、Casper、Bonobos和L'Oréal。本篇商户更新信息中提到的与微软的合作凸显了Adyen多年来与新老商户之间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0/10005972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0年12月10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联合浪潮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全文正式发布。这是今年4月发改委提出将智能计算中心纳入新基建之后,首份对智能计算中心概念、内涵、技术架构、投建运模式等进行全面解读的权威报告。

《指南》对智能计算中心进行明确定义:智能计算中心是基于最新人工智能理论,采用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架构,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的公共算力新型基础设施,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高效支撑数据开放共享、智能生态建设、产业创新聚集,有力促进AI产业化、产业AI化及政府治理智能化。

智能计算中心,新型算力公共基础设施

智能计算中心是符合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转型需求,促进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的重要引擎,现阶段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内涵主要包括:

  • 新型算力公共基础设施,通过提供共性的算力、数据及算法服务,让算力服务更易用,使得智慧计算像水电一样成为基本公共服务
  • 技术领先、生态成熟,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面向新型的人工智能场景,基于AI模型,形成技术领先、生态成熟可持续迭代升级的智能计算平台。
  • 算力、数据和算法有机融合,以强大算力驱动AI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使算力、数据、算法三个基本要素有机融合,全面支撑各类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演进。
  • 驱动产业创新升级,全面汇聚并赋能各产业领域AI应用,助力加速孵化新业态,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全面赋能产业创新升级。

领先架构实现AI算力生产调度全新模式

在技术实现上,智能计算中心基于最新人工智能理论,采用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架构,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四大作业环节,支撑和引领数字经济、智能产业、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应用与生态健康发展:

《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全文发布

  • 生产算力:基于领先的AI服务器为算力机组,支持先进多样的AI芯片,支持成熟丰富的软件生态,形成高性能、高吞吐的计算系统,为AI训练和AI推理生产输出强大、高效、易用的计算力。
  • 聚合算力:基于智能网络和智能存储技术,针对多任务、大规模、高并发、高吞吐的AI应用特点,为算力机组集群构建高带宽、低延迟的通信系统和数据平台,提供弹性、可伸缩扩展的算力聚合能力。
  • 调度算力: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对算力的需求特点,通过虚拟化、容器化等技术,将算力资源池化为标准算力单元,通过适应性策略及敏捷框架对算力进行精准调度配给,保障AI开发和AI业务的高效运行。
  • 释放算力:基于主流人工智能理论算法,采用全流程软件工具,针对不同场景应用需求,通过机器学习自动化的先进方法,产出高质量的AI模型或AI服务,提升AI应用生产效率,促进算力高效释放转化为生产力。

“投-建-运”一体化建设运营模式

由于智能计算中心具有算力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位,其建设和运营模式建议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承建、联合运营的政企合作建设运营的框架:

在投资层面,坚持政府主导,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加快推进智能计算中心落地,以智能计算中心为牵引打造智能产业生态圈,带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城市创新服务能力。

在建设层面,应选择政府主导下的政企合作模式,由企业具体承建智能计算中心,同时兼顾智能计算中心公共属性、技术安全、投资规模巨大等特殊要求,承建企业应为行业头部企业,在技术实力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技术应用方面有能力做出前瞻性研判。

在运营层面,考虑到智能计算中心项目的公共安全性、高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目前更宜采取“投-建-运”一体化模式,即承建主体在项目建设验收后按照合同进行运营服务。

加速产业升级 全面激发智能经济活力

据工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77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超过了260家,中国已成为全球AI独角兽主要集中地之一。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

智慧时代,计算力就是核心生产力。智能计算中心通过构建领先的AI算力基础设施,在承载智能化技术创新,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加速智能生态建设,带动智能产业的聚合等方面发挥巨大价值。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0/1000597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由著名国际电信行业媒体Total Telecom举办的亚洲通信大奖(Asia Communication Awards)颁奖典礼在线上举行。华为5G电信云解决方案凭借其业界创新的超融合双引擎基础设施平台、基于容器的微服务架构、网元无状态设计等技术创新荣获“网络功能虚拟化创新奖”(NFV Innovation Award)。

云化是5G网络的基础,电信行业迈向原生云已是产业共识,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技术获得广泛关注,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随着5G进入规模部署阶段,在为运营商带来新的增长机会的同时,也对云化网络的业务灵活性、平台高效性、运营敏捷性、SLA高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支撑日益增长的行业数字化需求。

华为5G电信云解决方案是业界首个面向5G SA网络的全栈云原生商用解决方案,基于业界首创的双栈融合、微服务架构和无状态设计,帮助运营商实现5G SA无忧平滑演进,应对5G SA部署中网络高复杂度、高TCO、多制式共存等诸多挑战,推动5G行业数字化转型,使能业务更敏捷,升级更可靠,实现商业成功。

双栈融合:使用OpenStack和Kubernetes双栈融合架构的软件平台TCC(Telco Converged Cloud),在计算、存储、网络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电信级增强。虚机、虚机容器、裸机容器可按实际需求任意组合部署,满足行业应用间的不同需求;通过统一资源管理(URM),资源利用率提升30%;并提供业务无感知的电信基础设施层批量升级,升级无需业务迁移,相比业界的热迁移升级技术,大幅度简化网络运维。同时双引擎平台提供轻量级TCC,满足边缘场景的小型化和快速部署需求。

微服务架构:使用基于容器的微服务架构,相比于虚拟机粒度小,轻量级,可以针对不同业务需求,按需功能组装,提供差异化服务。通过更灵活、更精准、更高效的网络切片编排帮助运营商快速响应垂直行业和应用动态变化的需求。

无状态设计:将虚拟网络功能水平分解为会话数据库层、无状态业务处理层和业务负载均衡器层,各水平分层可独立伸缩,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无状态业务处理层支撑业务快速扩缩容,动态负载均衡;N-way冗余提供多故障容错能力,用户数据实时备份;灰度升级多版本共存,支持快速新业务上线,使能业务“0”中断,实现了电信级高可靠性。

亚洲电信大奖始于2011年,由知名媒体Telecom.com主办,旨在表彰为亚洲电信行业做出卓越贡献及创新的运营商、设备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咨询公司。

来源:华为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0/1000597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到2020年底,全球将有超过10亿用户可使用5G网络

  •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引发了种种不确定性,但2020年在网络和终端领域引入全新5G功能的步伐均有所加快
  • 全球5G签约用户数预计到2020年底有望达到2.2亿,其中中国占1.75亿,约占全球总数的80%
  • 目前,全球近三分之二的运营商提供固定无线接入(FWA)网络解决方案。FWA连接数预计将增长3倍以上,到2026年底将超过1.8亿,届时FWA数据流量将占据全球移动网络数据流量的四分之一
  • 5G签约用户数到2026年底预计将达到35亿 -- 届时5G数据流量预计将占到移动数据流量的50%以上

爱立信最新版《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预计,到2026年,每十个移动签约用户中将有四个使用5G。目前,5G在签约用户数和人口覆盖率方面的增长趋势表明,5G是历史上部署速度最快的移动通信技术。

报告估计,到2020年底,5G将覆盖全球超过10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5%。到2026年,5G将覆盖全球60%的人口,5G签约用户数将达到35亿。

由于运营商的5G部署活动并未停止,爱立信已将2020年底全球5G签约用户数的估计值提高至2.2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此前的预期,目前5G签约用户数已占到移动签约用户总数的11%。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家战略重心上升、运营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多家厂商纷纷推出更低价格的5G智能手机等。

预计到今年年底,北美地区将有约4%的移动签约用户使用5G。目前,北美地区的5G商用正在快速发展。到2026年,爱立信预计该地区将有80%的移动签约用户使用5G,创下全球所有地区的最高记录。

到今年年底,欧洲地区5G签约用户数将达到1%左右。在今年,欧洲许多国家推迟了对支持5G部署所需的无线频谱的拍卖。

爱立信执行副总裁兼网络业务负责人Fredrik Jejdling表示:“今年,全球向实现全面数字化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疫情大流行凸显了互联互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成为加速变革的催化剂,最新版《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5G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终端和应用正在充分运用5G带来的优势,而运营商也在持续推进5G部署。移动网络是日常生活许多方面的重要基础设施,而5G将成为未来实现经济繁荣的关键。”

此外,报告还重点指出5G是否成功不能仅仅用覆盖率或签约用户数来衡量。5G带来的价值还将取决于新用例和应用是否成功,而首个用例已经出现。

关键型物联网将会部署在5G网络中,适用于需要在指定时间内交付数据的时间关键型应用。借助5G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络,一系列面向不同行业中消费者、企业和公共机构的时间关键型服务将随之诞生。

云游戏是另一个新兴的应用领域。5G网络和边缘计算技术提供的综合能力将使智能手机上的游戏流媒体服务能够与个人电脑或游戏机的体验质量(QoE)相媲美,为基于移动性的创新型沉浸式游戏开辟了道路。

网络和终端领域的5G功能均在增长

5G新空口(NR)功能的引入率正在提高,目前已推出超过150款5G商用终端。许多终端都支持5G频分双工(FDD)和动态频谱共享(DSS)。首个5G独立组网(SA)已在亚洲和北美地区推出,首批支持NR载波聚合的终端也已问世。

越来越多运营商提供FWA服务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进程,以及对快速可靠的家庭宽带连接的重要性和需求的不断增加,提供固定无线接入(FWA)服务的运营商数量正在与日俱增。目前,近三分之二的运营商提供FWA服务。FWA连接数预计将增长3倍以上,到2026年底将超过1.8亿,届时FWA数据流量将占据全球移动网络数据流量的四分之一。

这份最新版《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包含四篇专题文章:

  • 2020年:FirstNet极限压力测试。与AT&T合著
  • 运营商面临三条通往成功之路
  • 移动云游戏 -- 不断发展的商机
  •  网络化工业企业

点击此处,下载2020年11月版《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

相关链接:
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连通性(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进行的研究)
爱立信公布5G合约
爱立信5G

了解有关爱立信4G和5G固定无线接入的更多信息

致媒体编辑
如需相关媒体资料、背景资料和高像素图片,请访问:www.ericsson.com/press

关于爱立信

爱立信助力通信运营商捕捉连接的全方位价值。我们的业务组合跨网络、数字服务、管理服务和新兴业务,帮助我们的客户提高效率,实现数字化转型,找到新的收入来源。爱立信持续投资创新,从固定电话到移动宽带,致力服务全球数十亿用户。爱立信在斯德哥尔摩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ricsson.com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博 weibo.com/ericssonweibo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信号:Ericssonchina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0/10005972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01211慕尼黑讯】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IFX / OTCQX: IFNNY) 推出了采用转模封装的1200 V碳化硅SiC集成功率模块IPM),并在今年大规模推出了SiC解决方案。CIPOS™ Maxi IPM IM828系列是业界在这一电压级别上的第一款产品。该系列为变速驱动应用中的三相交流电动机和永磁电动机提供了一种紧凑的变频解决方案,具有出色的导热性能和广泛的开关速度。具体应用包括工业电机驱动器、泵驱动器和用于暖通空调(HVAC)的有源滤波器。

CIPOS Maxi IPM集成了改进的6通道1200 V绝缘体上硅(SOI)栅极驱动器和六个CoolSiC MOSFET,以提高系统可靠性,优化PCB尺寸和系统成本。 这个新的家族成员采用DIP 36x23D封装。这使其成为1200 V IPM的最小封装,具有同类产品中最高的功率密度和最佳性能。IM828系列的隔离双列直插式封装具有出色的热性能和电气隔离性,满足高要求设计的EMI和过载保护要求。

该SiC IPM坚固耐用的6通道SOI栅极驱动器提供内置的死区时间,以防止瞬态损坏。 它还在所有通道上提供欠压锁定(UVLO)功能,并具备过流关断保护功能。凭借其多功能引脚,该IPM可针对不同用途提供高度的设计灵活性。除了保护功能外,IPM还配备了独立的UL认证温度热敏电阻。可以访问发射极引脚以监视相电流,从而使该器件易于控制。

供货情况

现在可以订购CIPOS Maxi IM828系列。该系列还包括面向额定功率高达4.8 kW 的20 A IM828-XCC。如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www.infineon.com/IPM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科技公司,我们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英飞凌的微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将带您通往美好的未来。2020财年(截止9月30日,公司的销售额达85亿欧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46,700名员工。2020年4月,英飞凌正式完成了对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成功跻身全球十大半导体制造商之一。

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IFX)和美国柜台交易市场 OTCQX International Premier(股票代码:IFNNY)挂牌上市。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年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2000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6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0/1000597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IoTA(DCP)为车企加速驶向车联网时代“架桥”

作为物联网最能发挥效益的应用场景之一,也是5G最典型的应用场景之一,车联网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而在车联网技术支撑体系中,物联网平台可谓是车联网以及整个物联网系统的“神经中枢”。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物联网平台,也成为众多车企能否在车联网时代脱颖而出的取胜之匙。

爱立信IoTA(DCP)平台是爱立信与中国电信强强联合,为国内和国际物联网业务打造的专业连接管理平台, 在业内可谓家喻户晓、久经市场考验。爱立信携手中国电信在车联网领域为车企提供包括IoTA(DCP)平台等在内的一站式车联网解决方案,帮助越来越多的车企加速驶向车联网时代铺路“架桥”。

12月2日,中国电信和爱立信联合举办了以“信翼天下,智慧车联”为主题的“天翼物联2020年5G车联网高峰论坛”,在此次活动中,来自中国电信、爱立信、近40家车企等车联网产业链代表共同就5G与车联网的结合进行了深入探讨,众多车联网企业客户对IoTA(DCP)平台给予了高度肯定,表示IoTA(DCP)平台提供了非常好的物联网连接管理服务。

爱立信与中国电信携手共建IoT神经中枢

那么,IoT的平台层为何如此重要?车联网行业用户对于平台层有哪些特殊的需求?IoTA(DCP)平台有哪些独特优势和成功应用呢?对此,爱立信中国咨询服务部技术总监刘宏志在接受C114专访时为我们进行了详细解读。

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成车联网刚需

我们知道,物联网的布局离不开网络、平台、应用三大层面的支撑,其中平台层扮演着重要角色。物联网平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向下连接物联网设备,向上对物联网的应用提供能力,更像是物联网系统的“神经中枢”。

从下到上,物联网平台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子平台) -- 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使能平台、业务分析平台。借助于物联网平台这四个层次(四个子平台),可对物联网终端配置实现物联网设备的采集、上报、分发、处理、分析、监控、告警和可视化的能力,便可以快速构建精彩纷呈的物联网应用。

“如果能将前端要求的通用的能力下沉到平台层,应用侧就可以大量复用这些能力,从而快速构建、丰富应用,使前端应用的用户体验更好。”刘宏志指出:而若想获得大量的车联网应用创新,更要求平台要拥有丰富、全面和完备的能力。

尤其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网络连接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石,而物联网平台则是车联网发展中连接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安全和价值变现的桥梁和纽带。例如,汽车主机厂商的核心平台TSP(Telematics Services Provider,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处于车联网产业链的核心地位,连接车载设备与外部平台和服务,而外部平台之一就包括物联网平台,与TSP关系最密切的物联网平台当属连接管理平台。

而物联网平台中的设备和连接管理平台正在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刚需,它可直接通过提供API能力给TSP平台让TSP平台具备连接管理能力。也就是说,TSP这个核心平台之所以能够对车载设备的网络连接进行控制,主要是因为其与连接管理平台进行了集成。

汽车行业七大差异化诉求

爱立信与中国电信携手共建IoT神经中枢

由于各行各业的特性不同,因此每个行业对于物联网设备和连接管理平台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在刘宏志看来:除了基础连接管理能力、连接管控能力、连接保障能力、连接检索能力、连接运营能力、连接编排能力、围绕连接的衍生能力等七大通用的连接管理能力以外,智能网联汽车在连接管理方面面临诸多痛点,对设备连接管理平台提出了车联网行业的一些个性化诉求:

诉求1:多通道的并发访问。车联网用户需要在打电话的同时还能够进行APP下载、在线音乐下载、观看视频等业务,同时车联网需要持续上报运行数据,多业务同时操作时互相之间不能相互影响。

诉求2:多通道独立管控。比如对于不同的通道连接进行管控,当个人使用的流量出现异常时,可以关闭个人娱乐使用的连接通道,而车辆上报数据的通道仍旧保持正常,要求能够实现多通道独立管控。

诉求3:数据传输安全保障。车辆在上报车况数据的要采用独立的网络通道,并且要保证数据传输安全,需要对连接的通道进行安全加密。

诉求4:连接可靠性要求。车载系统有紧急呼叫(eCall),要求网络具有非常好的可靠性,能够对eCall的连接性、保持性和完整性实现端到端的保障,这就对常规连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诉求5:To C运营能力要求。有些车企希望能够在车主买了车之后对其提供持续服务,比如提供定制化套餐包的能力,希望在车的售后也能够进行持续运营,这就需要平台具备B2B2C的运营能力。

诉求6:差异化的资源匹配和计费能力。对于车载设备的流量使用,有些是车企在使用、有些是车主在使用,有些是包月(循环费用)、有些是按次(使用费),需要连接管理平台能够对内容进行识别,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能够匹配不同的资费计划,然后根据不同的计费规则进行计费。

诉求7:全球连接能力。车企大都是全球发售、市场遍布全球各地,车企非常希望能够在一个前端门户上能够监控分布到全球每一辆车的位置和车的运行情况,需要连接管理平台具有全球连接的能力。

DCPIoTA,三大优势助力汽车联网

针对车联网行业对于物联网设备和连接管理平台提出的诸多新诉求,爱立信携手中国电信推出的IoTA(DCP)(即Device Connection Platform),即物联网设备连接管理平台,能够帮助车企和所有物联网用户提供按需自主可管理的、全球化的物联网连接管理能力。

事实上,作为物联网平台层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产品,爱立信DCP早在2012年就已经推出。更名后的IoTA在原来DCP的连接管理平台(CMP)功能的基础上引入了设备管理平台(DMP)的能力。“我们通过对DCP能力上的强强组合,能够满足车企对车设备连接管理的新诉求。”刘宏志表示:全新的爱立信IoTA不仅有基础的通信类的连接管理能力,同时会针对车联网行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网联汽车行业所需的设备管理管理能力。总结而言,相对于业界其他连接管理平台,爱立信IoTA(DCP)主要具备以下三大差异化优势:

优势1:真正全球连接。与很多物联网平台只支持本地物联网业务、不具备全球广泛接入能力、或者连接管理能力相对滞后相比,爱立信IoTA(DCP)平台具备强大的全球接入能力和丰富而全面的连接管理能力。

优势2:保障全球一致网络QoS爱立信IoTA(DCP)不仅仅是软件,还自带核心网硬件,全球的IoTA核心网都是由爱立信提供的设备,能够保证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相同的网络QoS保障。

优势3:更及时的响应效率。由爱立信IoTA(DCP)直接操作网元进行网络控制,可实现秒级甚至亚秒级的第一时间响应。比如实现达量限速断网等操作,可直接通过操作底层网元进行控制,直接通过操作网络设备进行控制而不是通过层层接口的调用,这样响应时间和执行效率就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遍地开花,目前已经覆盖104个国家、36家运营商

爱立信与中国电信携手共建IoT神经中枢

目前,爱立信IoTA全球联网平台覆盖了36个合作运营商,覆盖104个国家、超过6000家企业,特斯拉、保时捷、奔驰、丰田、通用安吉星、奇瑞·捷豹路虎等知名车企都在使用爱立信IoTA(DCP)平台。

早在2017年6月底,中国电信就与爱立信合作利用DCP为用户提供全球物联网连接服务。据刘宏志介绍:“自在国内推出IoTA(DCP)服务以来,目前国内使用IoTA(DCP)的客户已达600家,连接数超过3000万,并且还在快速增长,已经涵盖了车联网的前装、后装,并且在视频监控、安防、交通、物流、传媒、教育、智慧家居、智能硬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随着入驻企业的增加,爱立信IoTA(DCP)正在帮助更多的外国车企进入中国市场,或是帮助中国车企进军海外市场。据刘宏志介绍:进口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去年丰田进口车从日本进入中国市场,丰田车在日本采用KDDI运营商网络,进入中国之后直接切换到中国电信的网络,以爱立信IoTA(DCP)平台作为底层连接管理,基本上从车辆进口的整个过程都不需要人工干预,丰田车进入中国之后就能够通过eSIM切换的方式附着到中国电信的网络;出口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中国的宇通客车借助爱立信IoTA(DCP)平台实现了海外汽车的统一连接管理。

而在本次“天翼物联2020年5G车联网高峰论坛”上,很多IoTA(DCP)的用户对于该平台给予了高度肯定,汽车行业客户均认为IoTA(DCP)平台提供了非常好的设备连接管理服务。随着IoTA(DCP)越来越多的被中国市场用户所采用,中国电信在车联网市场不断扩大的行业优势,爱立信与中国电信携手共进,希望以IoTA(DCP)为基础为更多车企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加速驶向车联网新时代。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0/1000597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3日,由雷锋网发起评选的“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揭晓,浪潮云凭借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实践成果及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上的突出贡献,获评“最佳工业互联网应用落地奖”。

“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关注工业互联网、AIoT、医疗科技、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重点评选新基建领航企业及新基建标杆项目。在工业互联网榜单评选中,浪潮云洲工业互联平台在以标识解析为抓手,通过标准化引领,推进产业数字化,产业能力汇集,产业服务能力开放,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融合创新,提升企业的供应链效率,促进产业协同、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QID平台的落地实践获得评委一致认可。

作为工信部评选的国家级十大双跨平台之一,今年6月,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率先升级为云洲2.0,提出“1357”发展战略,即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企业、政府、园区三大主体,提供工业云、QID、工业PaaS、工业大数据、应用服务五层架构服务,实现对设备、产品、业务系统,以及开发者、供应商、客户、员工的七类连接,形成“云、QID、云ERP”全堆栈能力,致力于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基建下的工业新大陆。

特别是,浪潮独创地将国家标识解析体系与区块链、商用密码技术融合,形成了增强级标识体系服务平台 -- QID,具备“身份证” -- “一物一码”、“连接器” -- “万物互联”、“采集器” -- “关键控制点”、“存储器” -- “一物一档”、“放大器” -- “增值服务”等五大核心实力,提供标准、安全的数据采集、链接、分析、存储、应用和分级授权等服务,通过开放平台与专业伙伴深度结合,向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流程优化、供应链金融等SaaS应用服务,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大数据中心、工业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助推制造业生产方式与企业形态的变革。

目前,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在装备制造、机械制造、制药、化工、粮食、煤炭等十大行业广泛应用,推动百万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2020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研究报告》中,浪潮云洲跻身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品牌TOP10,并在市场地位和发展能力方面位居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厂商排名第一位,未来将继续以“百业运营,千万链接、千亿产值、万亿赋码”为目标,携手各方伙伴,构建产业转型发展的基石,开拓工业新大陆。

欲浏览更多信息,请登录公司官网:http://www.inspur.com/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0/1000597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LoRa兼容多调制系统芯片,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促进物联网连接创新
  • 新产品面向大众市场,扩大功能和封装选择,兼容更多通信协议(例如Sigfox)
  • 双核产品增强处理性能、网络安全性和应用灵活性

横跨多重电子应用领域的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 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推出新产品以扩大其在市场上独一无二的STM32WL远距离SubGHz无线系统芯片(SoC)产品系列,新可为多元化的大众市场应用提供灵活的配置和封装选择。

作为市场上唯一可连接LoRa低功耗广域网(LPWAN)的系统芯片,STM32WL系列让用户能够创建尺寸非常紧凑的高效节能的可靠的物联网(IoT)设备。LPWAN是一个可以覆盖广阔地理区域和偏远地点的经济划算的无线网络连接技术,能够扩展物联网的覆盖范围,并使智能技术能够为公用事业、农业、物流、交通运输等行业带来更高的价值。

意法半导体微控制器事业部副总裁Ricardo de Sa Earp表示:“LoRaWANSigfox等远距离物联网现已覆盖全球,那些创新实用智能设备(比如环境监控和资产跟踪等应用领域可随时接入物联网。在大众市场上推出我们独有的单片集成微控制器和多调制射频的系统芯片,将会让开发者开发出更多令人兴奋的新产品,同时更好地发挥这些网络的优势,带来无与伦比的功能、用途和价值。”

STM32WL系列整合意法半导体的STM32超低功耗微控制器(MCU)架构与支持多种调制方案的Sub-GHz射频子系统,支持的调制协议包括射频信号功率小但接收灵敏度高的LoRa技术,以及Sigfox无线仪表总线(wM-Bus)等协议和其他专有协议及Sub-GHz标准所用的(G)FSK、(G)MSK和BPSK调制技术。片上射频子系统有两路可选功率输出,帮助客户遵守全球各地对免执照频段无线电的功率限制。

今天新推出的STM32WL型号包括基于Arm®Cortex®-M4内核和Cortex-M0 + MCU内核的双核STM32WL55。开发者可以完全开放和灵活地使用两个内核,双核架构可以有效地实现硬件隔离,增强网络安全性,应用更新无需重新认证设备,并增强射频和应用的实时性能。

在推出STM32WL55之前,该系列产品还在2020年1月推出了BGA73和QFN48封装的射频和应用处理都使用Cortex-M4主内核的单核产品STM32WLE5。扩展后的产品阵容还增加了两个非LoRa产品型号,即单核的STM32WLE4和双核的STM32WL54,方便开发人员在新的无线IoT项目中灵活地使用这款独一无二的系统芯片,新推出的产品都在意法半导体工业产品10年供货保障范围内。

询价和申请样片,请联系所在地意法半导体办事处。

产品详情访问www.st.com/stm32wl

技术详细信息

STM32WL系列在市场上独树一帜是因为意法半导体在一颗芯片上集成了STM32超低功耗架构与具有LoRa调制功能的Sub-GHz多调制射频子系统。

射频电路采用经过市场检验的Semtech SX126x收发器IP内核,为了使其适应经过市场检验的STM32平台的功率模式,意法半导体专门进行了二次设计。射频部分包含两个最大发射功率15dBm和22dBm的内部功率放大器,高低功率发射模式可以覆盖全球150MHz至960MHz的免执照频段,确保芯片兼容所有地区的低功率广域网,使世界各地销售的终端产品都可以用 STM32WL系统芯片。

射频部分的集成度非常高,高速外部(HSE)时钟与射频信号同步只需一个晶振,并且无需外部功率放大器(PA),从而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总物料清单(BoM)成本和解决方案的面积。意法半导体的STM32WL架构基于支持DSP扩展指令集的高能效Arm Cortex-M4内核,得益于动态电压调整等超低功耗技术,采用意法半导体的ART Accelerator™自适应实时加速技术,实现执行闪存代码零等待周期。MCU闪存容量可选,最高256KB,使开发人员可以为整个平台(包括应用和射频)选择最佳的代码和数据存储容量。

内置的网络安全功能包括硬件对称加密和公钥加速器、硬件随机数发生器(TRNG)、扇区读/写保护、双核安全区域隔离,以及支持最先进的加密算法,包括RSA、ECC和ECDSA。

此外,用户可以利用经过市场检验的STM32Cube开发生态系统来简化产品开发,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资源包括STM32CubeMX项目配置和代码生成工具、STM32CubeMonitor运行时监视和可视化工具,以及STM32CubeProgrammer代码烧写工具。STM32CubeWL MCU软件包的组件包括STM32WL系列运行所需的全部嵌入式软件模块,包括外设驱动程序、ST的LoRaWAN协议栈、Sigfox协议栈,以及利用ST的安全启动和安全固件更新(SBSFU)技术实现LoRaWAN固件无线更新(FUOTA)的示例代码。其他的协议栈包括授权合作伙伴开发的Stackforce W-MBus协议栈

还有两个基于STM32WL的用于快速原型开发的Nucleo板: NUCLEO-WL55JC1 (868/915/923 MHz)NUCLEO-WL55JC2 (433/470 MHz)

关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拥有46,000名半导体技术、产品和方案的创新者和创造者,掌握半导体供应链和最先进的制造设备。作为一家独立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意法半导体与十万余客户、上千合作伙伴一起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同构建生态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新机遇,满足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需求。意法半导体的技术让人们的出行更智能,电力和能源管理更高效,物联网和5G技术应用更广泛。详情请浏览意法半导体公司网站:www.st.com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0/10005971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