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rena SolutionsOnshape结合使PTCSaaS CAD + PLM的市场领导者

扩大了由Mike DiTullio领导的SaaS业务部门;Jamie Pappas晋升,接替DiTullio担任全球销售领导职务

2021财年第一季度ARR长预计接近指导值上限

PT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PTC)完成对Arena Solutions的收购,后者是业界领先的软件即服务(Saa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解决方案。Arena Solutions与PTC于2019年收购的Onshape相结合,将PTC打造为面向产品开发市场的纯SaaS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并在有吸引力的、SaaS解决方案已成为标准的中端市场广泛拓展PTC的业务。

PT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im Heppelmann表示:“Arena Solutions和Onshape将共同提供功能强大的纯SaaS CAD和PLM解决方案,以捕捉迅速崛起的产品设计、开发和投放向SaaS转变的良机。合并后的解决方案将使制造商能够改善协作,并在全球疫情导致的“新常态”中加速创新。借助我们在传统CAD和PLM市场显示出强劲势头的Creo®Windchill®解决方案,以及现在处于SaaS领先地位的Arena™和Onshape®解决方案,PTC将处于引领当今和未来产品开发市场的有利地位。”

根据独立行业分析公司Gartner的数据,到2021年,整个SaaS市场有望超过1200亿美元。当产品开发市场对新冠疫情做出反应时,早期的采用者意识到关键的SaaS优势所具有的影响力,尤其是他们与数字化转型息息相关。

在完成Arena Solutions收购的同时,PTC扩大了SaaS业务部门,现在包括Arena、Onshape和PTC市场领先的Vuforia®增强现实技术。扩大后的业务部门将由长期担任PTC全球销售主管的Mike DiTullio领导,直接向PTC首席执行官Jim Heppelmann汇报。在PTC拥有25年销售经验的Jamie Pappas被提拔接替DiTullio担任全球销售主管。Pappas领导过亚洲、欧洲的区域销售工作,最近一次是在北美地区,他在每个职位上都持续推动实现强劲的业绩增长。

Heppelmann继续道:“我们SaaS业务部门的扩展将使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将Arena团队整合到PTC中,对我们整个SaaS系列产品中拥有的丰富人才和专业知识加以利用。Mike DiTullio表现出了使组织团结一致以推动增长的能力,我相信,在新的职位上,他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实现在SaaS技术方面的领导地位。Jamie Pappas是PTC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销售主管,我同样对他在新的职位上实现平稳、无缝过渡充满信心。PTC非常幸运,拥有如此强大的销售和业务领导团队。”

到2020自然年末,Arena Solutions的年度经常性收入约为5000万美元,相比201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PTC仍然预计,该交易不会增益或减损PTC 2021财年来自3.65亿美元的运营现金流目标和3.4亿美元自由现金流目标(这反映了从运营现金流中扣除约2500万美元的资本支出),而会增益2022财年及之后的现金流。PTC预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021财年第一季度ARR增长将接近指导值的上限。管理层计划在2021年1月27日发布的第一财季财报中更新投资者指导。

更多资源 

关于PT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 PTC
PTC使全球制造商能够通过软件解决方案实现两位数的影响力。这些解决方案使他们能够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运营效率并提升员工生产效率。PTC与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进行合作,为客户提供各种灵活性,客户可借此灵活地部署其技术,以在本地、云端或通过其纯SaaS平台推动数字化转型。在PTC,我们不只是想象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更是要将想象变成现实。

PTC.com  @PTC  博客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24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全新的传感解决方案涵盖从NCAP角雷达到4D成像雷达的所有雷达产品
  • 可扩展产品组合支持优化设计和软件复用,可减少研发工作量,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 市场领先的雷达IP,基于经过量产验证的先进工艺技术

荷兰埃因霍温——2021122——车载雷达领域的领导者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 N.V.,纳斯达克代码:NXPI今日宣布推出全套新型雷达传感器芯片组解决方案,可实现汽车应用的360度安全环绕式探测,同时支持成像雷达目标识别和分类功能。这些解决方案由新款恩智浦雷达处理器和77GHz收发器组成,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灵活的可扩展配置,能够满足角雷达和前向雷达应用的NCAP要求,同时为4D成像雷达提供了首个具备商业可行性的量产路径。4D成像雷达将雷达的功能从测量距离和速度扩展到涵盖方向、波达角和俯仰角的测量。作为驾驶员辅助系统的核心部件,这些解决方案代表了雷达的发展方向,将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改变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130万人死亡的现状。

无论是专注于L1-L3级自动驾驶的传统汽车制造商,还是开发自动驾驶出租车和安全运输应用以实现L4-L5级自动驾驶的“出行即服务”创新企业,雷达都属于高级驾驶辅助(ADAS)核心技术。恩智浦的全新雷达传感解决方案可以满足上述两种应用场景的要求,并提供专用优化方法,支持可扩展和设计重复使用,帮助汽车制造商满足不同品牌和车型组合的需求,进而可针对应用场景的性能要求灵活定制,减少了研发工作量,加快了产品上市速度。

恩智浦推出2款新型解决方案,不断推动雷达技术的发展。

全新的恩智浦成像雷达解决方案

成像雷达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显著增强了雷达的性能。它不仅提供多模功能,还通过提供超高分辨率图像,实现精确的环境地图绘制和场景感知,从而扩展了当前可用的L2+级自动驾驶功能,例如高速巡航和变道辅助。在城市环境中,车辆和弱势道路使用者增加了驾驶场景的复杂性,而这种增强“感知能力”是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全自动驾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恩智浦的新款专用S32R45雷达处理器与TEF82xx收发器相结合,可提供精细的角度分辨率,出色的处理能力和探测距离,不仅能够区分远距离的小物体,还能够在拥挤的环境中,精确地区分车辆和弱势道路使用者(例如骑行者或行人)并进行分类。这种成像功能旨在提供更合理的驾驶决策。

恩智浦的可扩展角雷达和前向雷达解决方案

恩智浦解决方案能够满足NCAP角雷达的要求,同时经济高效尺寸小,支持汽车大批量生产应用,还为长距离前向雷达和高级多模式应用场景(例如盲点检测、变道辅助和俯仰角检测)提供了可扩展性。这些高级应用需要扩大范围和大幅提高角度分辨率,以便同时检测和清晰区分多个目标,还需要能够对汽车进行360度环绕式安全探测。恩智浦的新款S32R294雷达处理器与恩智浦TEF82xx收发器相结合,提供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汽车制造商高效地满足NCAP和高级角雷达以及长距离前向雷达传感器要求,同时允许针对各个用例进行量身定制。

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射频处理业务部总经理Torsten Lehmann表示:“雷达最初的功能只是检测其他汽车的速度和距离,经过不断演进,现在成像雷达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目标和特征检测,从而可精确绘制汽车周边环境的地图。我们的新型雷达传感器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客户达到NCAP要求,确保驾驶安全,在通往全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上,帮助解决ADAS感知技术的前沿问题。

恩智浦是第一家将77GHz RFCMOS雷达技术广泛运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公司,也是突破性的S32汽车处理平台的开发商,致力于帮助客户优化成本,并提供出色的可扩展性,实现在不同雷达系统之间的设计重复使用,优化客户自身的研发效率。

方案选型建议:

满足C-NCAP 77GHz雷达方案选型建议:

满足C-NCAP 77GHz雷达方案选型建议

新型恩智浦雷达传感器解决方案基于经过量产验证的、市场领先的16nm FinFET40nm RFCMOS技术。要详细了解恩智浦的新款RFCMOS 77GHz雷达收发器、用于成像雷达的新款S32R45高性能雷达处理器以及用于角雷达和前向雷达应用的S32R294雷达处理器,请访问http://www.nxp.com.cn/radar

恩智浦雷达解决方案的样品正在经客户试用,产品将于2021年实现批量生产。

CES 2021

恩智浦CES 2021专题页面上,您将看到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Lars Reger介绍恩智浦在汽车、工业物联网、移动设备和通信基础设施领域的最新突破。

关于恩智浦半导体

恩智浦半导体秉持“智慧生活 安全连结”的理念,致力于通过领先技术推动更便捷、智能、安全的生活。作为全球领先的嵌入式应用安全连接解决方案提供商,恩智浦不断引领汽车、工业物联网、移动设备和通信基础设施市场的创新。恩智浦拥有超过60年的专业技术及经验,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业务机构,员工达29,000人,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88.8亿美元。更多信息请登录www.nxp.com.cn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24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基于氮化镓的数据中心电源日渐升温,功率为1.5至3.2千瓦的TET系列紧抓这一机遇

高可靠性、高性能的氮化镓(GaN)功率转换产品的先驱和全球供应商Transphorm, Inc. (OTCQB: TGAN)与Bel集团(NASDAQ: BELFA and BELFB)旗下子公司Bel Power Solutions联合宣布,Bel的六款钛金级效率电源采用了Transphorm的高压GaN场效应晶体管(FET)。从这一消息可以看出,在数据中心服务器、路由器和网络交换机中部署高性能、宽带隙电源装置已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Bel Power Solutions和Transphorm宣布推出钛金级效率交流转直流电源系列

这六款基于GaN的TET系列电源装置是交流(AC)转直流(DC)前端电源。具体包括TET3000系列,这是业界首款达到钛金级效率的交流转直流电源,其中GaN被用于交流转直流无桥图腾柱功率因数校正(PFC)功率级——该产品此后可根据客户对高功率输出的需求,使用相同电路并在改进固件后,升级为TET3200系列。其余四个TET系列的功率在1.5千瓦到2.5千瓦之间,并采用标准1U或通用冗余电源(CRPS)机架安装式外形封装。整个系列在高电压下的效率超过96%,主输出电压为12 VDC(直流电压),这些电源装置也因此达到80 Plus钛金标准。

GaN:彻底改变数据中心电源领域

与硅(Si)相比,氮化镓功率转换器在电源应用中拥有根本性的优势。事实证明,Transphorm的GaN FET可以将交流转直流PFC级的效率提升到99%以上,从而在降低整体系统成本的同时,提高功率密度(外形尺寸相同,功率更大)——除此之外,已公布的现场可靠性小于1.0 FIT(失效率)。

鉴于这些优势,预计未来几年里,GaN功率晶体管的应用有望迅速增加。Omdia近日预测,事实上,从2019年到2024年,应用于数据中心电源的GaN功率晶体管的整体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6.5%。

Bel Power Solutions业务发展经理Ian Warner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与大型数据中心合作,打造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电源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利用尖端技术来为客户的各类应用提供服务,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业绩。我们用Transphorm的GaN技术来设计产品已超过六年。迄今为止,我们在效率和可靠性上不断提升,并打造出TET系列电源,以无与伦比的解决方案超出客户的期望。在数据中心领域,我们正在掀起一场革命,而Transphorm正是这背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基于GaNTET系列产品

Transphorm的GaN技术已在多个TET系列中应用,包括Bel的钛金级效率前端交流转直流电源系列,具体如下:

系列

功率(千瓦)

输入电压(交流电压)

功率密度(瓦/立方英寸)

外形尺寸(毫米)

TET1500

1.5

100 – 277

35

54.5 x 40.0 x 321.5

TET2000

2

90 – 264

48.5

86 x 40.0 x 195

TET2200

2.2

90 – 264

53.1

86.3 x 39.3 x 196.5

TET2500

2.5

90 – 264

62

86 x 40.0 x 195

TET3000

3

90 – 300

31.7

69 x 40.5 x 555

TET3200

3.2

90 – 300

33.9

555 x 69 x 40.5

Transphorm全球技术营销与北美销售副总裁Philip Zuk表示:“过去几年里,高压GaN对众多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数据中心市场将是下一个目标。事实证明,Transphorm在各类应用中的功率技术指标达到10 kW以上。随着每代产品的陆续推出,我们的设备成本不断降低,已经越来越接近硅的水平。而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我们同样树立了行业标杆。我们在该领域已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让我们的GaN器件成为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理想选择。”

关于Bel

Bel (www.belfuse.com)致力于设计、制造和营销各类用于电子电路供电、保护和连接的产品。这些产品主要用于网络、电信、计算机、军事、航空、运输和广播等行业。Bel的产品组合包括磁性解决方案(一体化连接器模块、电源变压器、功率电感器和分立元件)、电源解决方案和保护(前端、板载和工业电源产品、模块产品和电路保护)以及连接解决方案(线束光纤扩展件,铜基、RF和RJ连接器,以及电缆组件)。公司旗下工厂遍布世界各地。

关于Transphorm

Transphorm, Inc.是氮化镓革命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设计、制造和销售用于高压电源转换应用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氮化镓半导体功率器件。Transphorm拥有最庞大的功率氮化镓知识产权组合之一,持有或取得授权的专利超过1,000多项,在业界率先生产经JEDEC和AEC-Q101认证的高压GaN半导体器件。得益于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公司能够在产品和技术开发的每一个阶段进行创新:设计、制造、器件和应用支持。Transphorm的创新正在使电力电子设备突破硅的局限性,以使效率超过99%、将功率密度提高40%以及将系统成本降低20%。Transphorm的总部位于加州戈利塔,并在戈利塔和日本会津设有制造工厂。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transphormchina.com/。在Twitter @transphormusa和微信@ Transphorm关注我们。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阅: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10119005398/en/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24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德国布鲁赫萨尔(Bruchsal)2021120--(美国商业资讯)--作为量产销售之前的最后一步,CYNORA今天宣布向客户提供基于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TADF)的深绿发光体的设备测试套件,用于下一代OLED显示器。此项进展是TADF技术中行业领先的一个里程碑,并且实现了CYNORA的路线图承诺。

该产品被称为cyUltimateGreen™,可提供20%以上的效率,满足目前顶部发光器件(top emission devices) 150cd/A的行业标准。器件寿命为400小时LT95@15mA,且颜色位点和光谱符合当今DCI-P3标准。此外,该产品还与BT2020标准兼容,其要求比DCI-P3更高的颜色纯度,并且会显著提高颜色深度。

这一里程碑带来了材料技术的突破,将有助于显示器制造商充分发挥新一代OLED产品的效率潜能,并催化颠覆性的OLED产品。这项突破由TADF深绿开始,很快就会涵盖TADF深蓝的解决方案。

cyUltimateGreen发光体:下一代OLED亮度助推器

OLED器件中发光的位置称为发光层。层内有红色、绿色和蓝色像素。通过这三种颜色的组合,显示器可以描绘整个色域。其中绿色像素影响显示亮度。其材料成本占比在OLED器件中高达25%。

CYNORA的首席执行官亚当·卡布拉尼安(Adam Kablanian)评论道:“我们正在创造一种差异化的新技术,它将使显示行业的领导者们超越传统的发光材料解决方案,实现下一代OLED显示。我们相信TADF技术是最有前途的方法。我们知道,只要恰当地把先进技术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这一突破是可以实现的。我们的天才团队已经确认了TADF技术的商业化能力,该技术能够为客户节省大量成本。我们现提供设备套件用于客户的测试和验证。”

GEMCYNORA发现新材料的优势

cyUltimateGreen产品的背后是CYNORA的生成探索模型(GEM)。GEM是CYNORA首创的材料发现引擎,它可以极其精确地从无限的化学分子中识别出最相关、最有用的分子及其组合。

GEM结合了两个关键元素:人工智能(AI)和CYNORA化学家的智慧。虽然人工智能提供了巨大的计算能力,但也可能存在预测误差和其他不确定性,从而减少专业应用中的有效产出。GEM通过将其计算能力与CYNORA化学家的材料专业知识以及OLED器件知识相结合来识别具有高潜力的分子,从而为人工智能在OLED材料发现方面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其中,一个评分系统可以预测分子与必备参数的符合程度,以及它对目标用途(即高效发光材料)的实用性。

首席技术官简•里克特(Jan Richter)表示,GEM增强了CYNORA的材料发现与合成能力,并快速实现了cyUltimateGreen产品。 “考虑到化学分子的选择范围几乎是无限的,识别出最相关的分子是非常困难的,”他说。 “虽然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探索加速工具,但我们的当务之急不仅仅是理论上找到合适的分子;这些分子也必须是能够被化学合成出来的。 这就是CYNORA的化学专业知识提供的附加价值。”

CYNORA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扩展到了对整个OLED设备的深入了解,这帮助了公司设计cyUltimateGreen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而无需显示行业的领导者们对其生产线进行昂贵的改造。必要的细节,例如匹配蒸镀温度来满足当前的设备架构,以及调整材料参数(如能级),都在考虑范围之内。为了方便进一步降低成本,我们还考虑了集成因素,例如如何在现有设备和工艺框架内制造产品,而不需要额外的蒸镀舱。

里克特补充说:“TADF技术正在激起一条新的OLED发光材料的创新轨道。很高兴能率先推出我们的cyUltimateGreen产品。”

有关CYNORA的信息,请访问www.cynora.com

围观 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24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AI中国」机器之心2020人工智能年度奖项正式揭晓,浪潮荣获“新基建领军企业TOP30”、“最强人工智能公司TOP30”两项大奖。

机器之心年度奖项评选活动是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界规模最大、评选最权威的年度奖项,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风向标。浪潮此次荣获新基建和人工智能两项大奖体现了业界对浪潮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智算中心新基建领域领先实践的认可。

持续创新全栈AI能力

2020年,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体现出巨大价值,为科技强国战略注入了更大的发展动能。其中,“智算力”愈发成为AI发展的重要支撑。浪潮作为人工智能计算的领导品牌,拥有业内最强最全的AI计算产品阵列,涉及训练、推理、边缘等全栈AI场景,还构建了领先的AI框架优化、AI开发管理和应用优化等全栈AI能力。

浪潮致力于以全栈AI能力为智慧时代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针对智慧时代算力需求和最新发展趋势,浪潮前瞻地提出“智算中心”是智慧时代计算力的主要生产中心的洞察。并围绕智算中心生产算力、聚合算力、调度算力、释放算力这四大关键作业环节持续创新。

在算力生产层面,浪潮打造了业内最强最全的AI计算产品阵列。其中,浪潮自研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服务器NF5488A5在2020年一举打破MLPerf AI推理&训练基准测试19项世界纪录;在算力调度层面,浪潮AIStation人工智能开发平台能够为AI模型开发训练与推理部署提供从底层资源到上层业务的全平台全流程管理支持,帮助企业提升资源使用率与开发效率90%以上,加快AI开发应用创新;在聚合算力方面,浪潮持续打造更高效率更低延迟硬件加速设备与优化软件栈;在算力释放上,浪潮AutoML Suite为人工智能客户与开发者提供快速高效开发AI模型的能力,开启AI全自动建模新方式,加速产业化应用。

引领智算新基建

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范围,并将智能计算中心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代表,纳入信息基础设施范畴。11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联合浪潮发布《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这是首份对“新基建”数字基础设施的主力军 -- 智能计算中心(即智算中心)进行全面深入解读的权威报告。报告明确了智算中心的建设意义与建设模式,对新基建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为全球领先的AI算力供应商,浪潮AI服务器中国市场份额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并与人工智能领先科技公司保持在系统与应用方面的深入合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坚实的计算基石。未来,浪潮将持续打造敏捷高效的AI基础设施,引领智算中心新基建建设,携手各行各业,释放AI技术价值,驱动智慧时代的变革发展。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23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月21日,前微软 Azure 工程团队首席研发经理、技术畅销书《编程之美》及《构建之法》的作者、软件工程专家邹欣正式加入 CSDN,并担任 CSDN 副总裁一职。加入 CSDN 后,邹欣将负责 CSDN 新一代产品,以开发者的职业成长为目标,从开发者的根本需求出发,用 AI 技术服务个人和企业用户。

CSDN 副总裁 邹欣

CSDN 副总裁 邹欣

在微软任职二十四年间,邹欣深度参与了 Office、Visual Studio、Bing(必应)、Windows 和 Azure 智能云服务等世界级软件的研发工作。他拥有多年 IT 企业研发经验和技术团队领导经验,也在世界顶级计算机研究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进行了 8 年的技术创新和孵化工作。

在技术领域方面,邹欣对机器学习、大规模数据处理应用有深入研究。在 MSRA 期间,他带领团队参加了各类技术创新和产品孵化,公开发布的成果包括 Visual Studio 网络模拟测试工具包、Office SharePoint 搜索应用、FaceSDK、微软学术搜索、旅游搜索、AI 开发工具等项目。

邹欣在 IT 行业的影响力还表现在另一个独特的方面,在 IT 行业长盛不衰的程序员面试宝典《编程之美》就是邹欣和同事们在 2008 年出版的。从 2007 年开始,邹欣应邀在清华大学、北航开设《现代软件工程》课程,构建了“做中学”的软件工程教学方法,并自筹经费、招募助教在高校课堂进行教学实践。他在 2014 年出版《构建之法 -- 现代软件工程》,成为全国 40 多所高校的软件工程课程教材,网上课堂有超过两万五千学生学习了“干货满满”的现代软件工程课程。他和同事在 2020 年合著出版了《智能之门 --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入门》,这些书紧扣业界前沿实战,寓教于乐,广受教育界和工业界好评。

邹欣表示:“在任何时候,技术人员都需要学习与交流。爱好编程的高中生、找工作的大学生、学习新技术的资深工程师,都需要技术社区的支持;用户从通过视频博客学习,到学会提问、解答技术难题、升级到管理代码,甚至为了新项目融资、招募团队成员,都需要一个平台的支持。CSDN 是中国最大的开发者社区,每天有超过 600 万的独立访问用户,为中国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有巨大的价值成长空间和想象空间。”

“我和蒋涛十几年前就认识,最近几年我们经常一起探讨怎么进一步发展 CSDN,我们对社区建设、教育和 AI 前景看法非常一致,很荣幸能成为 CSDN 的一员。希望能向同事和业界朋友学习并合作,一起把 CSDN 做得更好,让 CSDN 成为用户真心喜欢的社区。”

针对邹欣的加入,CSDN 创始人&董事长蒋涛表示:“CSDN 从创立至今,始终聚焦于服务开发者。中国开发者市场迎来三大红利,第一,编程无所不在,人人都是开发者;第二,行业数字化大升级,家家都是技术公司;第三,中国版核心技术生态和开源技术体系迅猛发展。我们正处在技术驱动创新的大时代,得开发者得天下,开发者社区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CSDN 新定位是开发者的云服务平台,从知识云、人才云到工具云,帮助开发者提升职业技能,帮助企业提升研发效率和技术创新。”

“我和邹欣相识多年,我们都是程序员出身,邹欣一直关注和参与中国开发者社区,特别是他的几本书,别具一格,用一流的工程实践指导开发者的学习和成长,影响了几代开发者。我特别期待我们能够一起共同创造一个更好的开发者社区,帮助年轻开发者和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打造东方文化的开发者社区。”

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开发者社区,CSDN 一直伴随着中国 IT 行业的发展。众所周知,最近几年中国的 IT 行业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CSDN 将持续在智能化和用户体验上加大投入,欢迎国际和国内的一流人才加入,一起打造最好的开发者社区。

我们 CSDN 热烈期盼,和以下朋友一起共事:

  • 相信知识分享、开源共创的价值;
  • 相信成长需要伙伴,相信社区的力量;
  • 看好中国开发者社区和技术服务的机会;
  • 无论你是产品人还是技术专家,我们欢迎敏锐发现问题,并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实干家;
  • 年薪过百万的薪资+股票,一起联合打造新一代开发者社区。

如果你是合适人选并有意加入,欢迎给 CSDN 董事长蒋涛直接发送个人介绍,邮件地址:tao.jiang@csdn.net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23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TDK集团推出新系列高精度的压差传感器(零件编号B58621V*),基于印刷电路板的扁平化设计。新元件具有16 mbar、100 mbar和7 bar三种满量程 (FS) 范围可选,在-20°C至+70°C的温度条件下,绝对精度高达±1%FS。

新元件具有诸多以下特点:1. 占用空间小,仅为24 mm x 26 mm;2. 配备压力端口和入口,可用螺钉便捷安装且易于维护;3. 随附两个插头连接器,方便实施菊花链系统;4. 集成SPI(串行外围设备接口),能轻松集成到各种数字应用中。所有传感器均通过EN ISO 13485标准认证,适用于各种医疗设备,比如凭借精确的管线压力损失测量性能,广泛用于在呼吸机中准确计算流量。该传感器还适用于监控过滤器和气体混合物。超薄设计(高度仅为6mm)特别适合移动呼吸机。

主要应用

  • 固定式和移动式呼吸机
  • 过滤器和气体混合物监控

主要特点与优势

  • 超薄设计:高度仅为6 mm
  • 宽泛的测量范围:16 mbar至 7 bar
  • 卓越精度:高达±1%FS
  • EN ISO 13485标准认证

如需了解该产品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tdk-electronics.tdk.com/zh/pressure_sensor_transmitters.

关于 TDK 公司

TDK株式会社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是一家为智能社会提供电子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的电子公司。TDK建立在精通材料科学的基础上,始终不移地处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并以“科技,吸引未来”,迎接社会的变革。公司成立于1935年,主营铁氧体,是一种用于电子和磁性产品的关键材料。TDK全面和创新驱动的产品组合包括无源元件,如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磁性产品、高频元件、压电和保护器件、以及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如:温度和压力、磁性和MEMS传感器)。此外,TDK还提供电源和能源装置、磁头等产品。产品品牌包括TDK、爱普科斯(EPCOS)、InvenSense、Micronas、Tronics以及TDK-Lambda。TDK重点开展如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市场领域。公司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拥有设计、制造和销售办事处网络。在2020财年,TDK的销售总额为125亿美元,全球雇员约为107,000人。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23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张国斌

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汽车芯片需求暴涨,但是在汽车芯片领域,缺“芯”现象更严重,据wind数据,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中车用芯片自研率仅占10%,90%的汽车芯片都必须依赖从国外进口,汽车缺“芯”更加凸显芯片国产化的瓶颈。去年12月,就有媒体曝出因为缺少芯片国内汽车厂不得停工的消息。

中国有句古话叫:“求人不如求己!”就在近期媒体热炒欧美汽车芯片厂商断供中国车厂(其实是疫情等影响导致的供应短缺,不是断供)时候,本土芯片传来喜讯!---近日,芯海科技(股票代码:688595)首个汽车电子项目CSA37F62-LQFP48 MCU成功通过AEC-Q100权威认证!

【原创】喜讯!芯海MCU通过AEC-Q100认证,足量供应!

据悉,此次通过AEC-Q100认证的芯海CSA37F62为高性能信号链MCU芯片,集成了高性能的放大器以及高精度的ADC,支持多种通讯接口。产品可应用于各类压力测量,比如按键压力,座椅压力等,提升座舱的科技感和用户体验。

多年来,芯海深耕信号链领域,以其高精度ADC著称业界,芯海对信号链的理解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接口,包括模数转换、放大、转换、调理,到控制的整个处理流程,称之为信号链,芯海的信号链MCU集成了各种模拟前端,由于芯海有模拟器件的经验,因此芯海的MCU的可靠性稳定性表现出色,纵观全球MCU市场,凡是有模拟器件积累的公司其产品可靠性都表现出色,例如NXP ,TI等。

此次芯海信号链MCU获得AEC-Q100认证,也说明芯海产品获得了专业认可,同时也代表了芯海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此芯海由消费电子领域进入汽车电子领域!可喜可贺!

我们都知道,因为汽车涉及到人的生命,所以车规级芯片面临最严格的资质认证。汽车芯片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与消费芯片和工业芯片相比,其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温度范围-40℃~155℃,湿度0%~100%,需满足15~20年的运行寿命。汽车芯片涉及到人身安全,对质量系统与安全系统要求严格,需经过严格的认证流程,达到零缺陷率,包括可靠性标准AEC-Q100、质量管理标准ISO/TS 16949、功能安全标准ISO 26262、网络安全ISO 21434等。

【原创】喜讯!芯海MCU通过AEC-Q100认证,足量供应!

作为集成电路厂家进入汽车领域的通行证之一,AEC-Q100由汽车电子协会AEC(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uncil)制定和推动,针对每颗芯片进行严格的质量与可靠性确认,特别是对产品功能与性能进行标准规范测试。其在业内含金量极高,与消费及工业电子相比,AEC-Q100的车规认证要严苛很多。

据介绍,芯海科技AEC-Q100认证项目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测试,从项目前期准备到产品测试再到认证发布,整个认证历时一年多,进行了多项可靠性测试,充分展示了芯海对产品品质的重视。最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CSA37F62-LQFP48产品顺利通过了加速环境应力可靠性检验、加速寿命模拟可靠性验证、封装可靠性检验、芯片晶圆制程可靠性检验、电学参数验证、缺陷筛选检验等一系列车规级认证。

本土汽车芯片任重道远

目前,在智能化、绿色、安全的推动下,汽车芯片在整车价值中占比持续提升。过去传统燃油车内半导体价值约为375美元,插电式与纯电动汽车半导体的价值增长一倍,达到700美元以上。而随着汽车智能化在进一步提升,计算平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对芯片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当车辆达到L3级、L4/L5级自动驾驶,汽车芯片将增加至1500美元以上!可以说汽车芯片是下一个蓝海市场,但是要进入这个市场难度非常大,2019年欧洲、美国和日本企业占了90%以上的汽车芯片市场份额,其中恩智浦、英飞凌、瑞萨、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博世、安森美等芯片巨头合计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而且它们和车厂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不过,由于汽车芯片也需要一系列严格的认证,从产品定义到最后量产可能要5到10年时间,这让很多初创公司望而却步,但正如我们开篇所说,“求人不如求己!”本土芯片一定要在这个领域获得突破!

目前,本土IC中获得汽车AEC-Q100认证还不多,芯海已经破冰,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国产芯片在这个领域获得突破,据悉,芯海的芯片已经有成功应用案例!

【原创】喜讯!芯海MCU通过AEC-Q100认证,足量供应!

期待更多国产芯片在车用领域突破!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围观 1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23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月21日,vivo正式发布专业影像旗舰X60系列的“超大杯”X60 Pro+,该机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搭载顶级旗舰移动平台高通骁龙888,在性能、5G、拍照、AI和游戏等方面均实现突破性的全面提升。配合vivo蔡司联合影像系统,双主摄影像系统兼顾大底与第二代微云台,vivo X60 Pro+将为广大用户带来更极致的专业拍摄体验。

高通骁龙888助力vivo X60 Pro+打造超大底至臻拍摄体验

卓越的影像性能不开强大的处理器加持,vivo X60 Pro+是全球首批搭载高通骁龙888旗舰移动平台的智能手机。采用5nm工艺制程的骁龙888 5G移动平台,具备性能强、功耗低、网络传输速度快的特性。同时,高通骁龙888也是行业内第一款正式采用Cortex-X1超级内核的芯片,基于Cortex-X1打造的高通Kryo 680 CPU最高主频高达2.84GHz,与前代平台相比,CPU整体性能提升高达25%。而Adreno 660 GPU的图形渲染速度提高35%,实现了骁龙平台有史以来最大的性能提升。在AI方面,骁龙888集成的全新第六代高通AI引擎还带来了骁龙移动平台AI性能最大的一次提升,AI算力达到惊人的26 TOPS。骁龙888结合增强版 LPDDR5和增强版 UFS 3.1组成vivo X60 Pro+的“性能铁三角”,同时带来更畅快的5G网络体验,并减少存储碎片化导致的 “慢卡顿”问题。

高通骁龙888助力vivo X60 Pro+打造超大底至臻拍摄体验

作为顶级影像旗舰,vivo X60 Pro+提供的拍摄效果十分亮眼。其搭载的vivo蔡司联合影像系统,能够满足用户想要同时获得超大底带来的更大通光量和高像素输入,以及微云台带来的出色防抖效果,保证了更优秀的夜拍效果及清晰度,让拍摄更稳、更广。同时,vivo X60 Pro+搭载的骁龙888采用全新Qualcomm Spectra 580 ISP,能够支持突破性的每秒27亿像素的处理速度,让拍摄体验更加出色。骁龙888顶尖的计算摄影性能搭配出众的AI算力,所带来的先进暗光拍摄功能,助力vivo X60 Pro+的夜景拍摄能力更上一层楼。

高通骁龙888助力vivo X60 Pro+打造超大底至臻拍摄体验

顶级的旗舰拍摄性能之外,流畅的网络连接体验也是vivo X60 Pro+的强项之一。vivo X60 Pro+所搭载的骁龙888集成了高通第三代骁龙X60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大大提升了vivo X60 Pro+的5G网络连接速度,同时降低时延。此外,在Wi-Fi连接方面,骁龙888采用的高通FastConnect 6900移动连接系统支持先进的MU-MIMO技术,能够提升vivo X60 Pro+的室内通信性能,让穿墙、多人游戏、高速下载等场景的体验更加出色。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23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1120日,圣迭戈——Telstra联合爱立信(NASDAQ: ERIC)和高通技术公司今日宣布,成功实现5G商用网络下单用户下载速度高达5Gbps的新纪录。本次5G NR数据呼叫在黄金海岸5G创新中心基于商用网络实现。

这是全球首次使用商用网络、并采用智能手机形态的移动测试终端实现的结果,是Telstra持续投入的成果。Telstra不仅致力于为所有客户提升网络速度容量,并且为即将进行的网络部署不断积累经验。本次成果建立在20209月实现的4.2Gbps最高下载速度的基础之上。这一里程碑将支持Telstra客户体验到更先进的网络性能,为提升网络容量和能力铺平道路。

上述三家企业采用爱立信无线系统(Ericsson Radio System)面向毫米波的一体化基站Streetmacro 6701,实现了基于现网的最大吞吐速度新纪录。这一具有无线通信里程碑意义的吞吐速度是通过NR载波聚合,即n257毫米波频段8100MHz带宽载波的聚合,并结合LTE Band 7上两路20MHz带宽的载波聚合实现的——单用户总带宽达到840MHz。本次测试采用的终端是搭载了集成第三代高通 QTM535毫米波天线模组的高通骁龙™ X60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的智能手机形态移动测试终端。

Telstra网络与IT集团负责人Nikos Katinakis表示:“随着Telstra 5G网络的部署并为今年即将举行的毫米波频谱拍卖做好准备,我们很高兴再次刷新了现有网络峰值速度纪录。身处一个对完美连接需求日益增长的时代,我们非常荣幸能够通过对毫米波以及其它频谱资产的使用,为客户提供增强的网络功能。”

爱立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负责人Emilio Romeo表示:“自2018年实现全球首个2Gbps LTE技术的里程碑以来,我们一直联合Telstra和高通技术公司不懈努力、锐意创新,向澳大利亚用户提供最佳5G技术。今天宣布的成果是我们长期投入的例证,我们期待2021年上述成果能够惠及澳大利亚用户。”

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4G/5G业务总经理马德嘉表示:“我们非常自豪能够共同实现高达5Gbps的下载速度,达成毫米波领域的重要里程碑。5G毫米波将为消费者和企业带来诸多全新用例,并支持当今海量移动终端充分利用其增强的网络容量、数千兆比特速率和低时延。我们期待与Telstra和爱立信继续保持紧密协作,共同推动5G毫米波2021年在澳大利亚实现商用。”

关于高通公司

高通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科技创新者,也是5G研发、商用与实现规模化的推动力量。把手机连接到互联网,我们的发明开启了移动互联时代。今天,我们的基础科技赋能了整个移动生态系统,每一台3G4G5G智能手机中都有我们的发明。我们将移动技术的优势带到汽车、物联网、计算等全新行业,开创人与万物能够顺畅沟通和互动的全新世界。高通公司包括技术许可业务(QTL)和我们绝大部分的专利组合。

高通技术公司(QTI)是高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与其子公司一起运营我们所有的工程、研发活动以及所有产品和服务业务,其中包括半导体业务QCT

关于爱立信

爱立信助力通信运营商捕捉连接的全方位价值。我们的业务组合跨网络、数字服务、管理服务和新兴业务,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效率,找到新的收入来源。爱立信持续投资创新,从固定电话到移动宽带,致力服务全球数十亿用户。爱立信在斯德哥尔摩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www.ericsson.com

关于Telstra

Telstra是澳大利亚领先的电信和技术公司,提供全方位通信服务并参与所有电信市场。公司的宗旨是,创造互联未来,助力每个人的成功。www.telstra.com.au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12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