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概述

受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MCU生产环节中最关键的晶圆、基板等材料,产能持续收紧,出现短缺,加之后端封测厂商产能饱和,导致MCU缺货严重,价格疯涨。用不起、买不到芯片的窘境对方案商和中小终端厂商来说更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噩梦,也有部分厂商喊出“做多赔多、直接停工“的无奈之策。
深圳易灵思在此次缺“芯”浪潮下,作为国内中高端FPGA厂商,发挥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灵活可变的优势,提供基于FPGA的RISC-V方案替代ARM核的部分MCU市场,成为“破解”MCU市场缺“芯”困局的理想选择。

关于MCU

MCU芯片是微控制单元的缩写,又名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内存、计数器、串口等周边接口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控制功能。广泛应于汽车电子、家电、智能家居、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物联网等众多领域。在诸多应用中也和FPGA进行搭配使用。

全球MCU供应商以国外厂商为主,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瑞萨电子(日本)、恩智浦(荷兰)、英飞凌(德国)、微芯科技(美国)、意法半导体等,TOP7头部企业市占率超过80%。国内MCU芯片厂商具备中低端市场替代能力。

关于Cortex-M0

当前主流的32位MCU产品是基于ARM® Cortex®-M0、M0+、M3、M4、M33、M7及A7内核并具备丰富外设选择的微控制器及微处理器。

Cortex-M0处理器于2009年发布,是一款具有开创性的产品,因其是第一个将32位处理器在同8位和16位处理器差不多大小的硅片实现的,在保持可用性的同时还具有极佳的能耗效率,并且对于32位处理器而言,它的性能也是可以接受的。

M0和M0+处理器的应用:

  • 一般的数据处理和I/O控制任务

  • 超低功耗应用

  • 8位/16位微控制器的跟新/替代

  • 低成本ASIC、ASSP

关于RISC-V

RISC-V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明的全开源的内嵌式处理器架构,RISC-V的“V”表示从RISC-I开始的第五代指令集构架。

作为X86和ARM重要替代方案,自从推出以来得到国内外厂商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之所以广受欢迎,一方面是RISC-V给予了厂商极大的自由度;另一方面,RISC-V发展时间短,架构设计上没有历史包袱,采用的理念和方法较为先进。与动辄有1000多条指令的主流架构X86和ARM相比,RISC-V的指令不到100条,篇幅更少,即便顺应时代需求,增加与AI结合的定制化处理,最终的架构也会相对更简单。随着许多国际大厂的支持,RISC-V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谷歌,惠普,Oracle,西部数据,华为,三星,英伟达等均加入RISC-V阵营,众多芯片公司已经开始或者计划使用RISC-V进行产品开发。

这其中也包括FPGA厂商,易灵思就是一家提前布局RISC-V的国产FPGA厂商。易灵思已经开发多款RISC-V IP,是国产FPGA中RISC-V支持最完备,且最先量产的厂商。从量产客户反馈来看,易灵思提供的基于FPGA的RSIC-V方案性能稳定、接口丰富,可以灵活定制、自由裁剪,开发工具简单易上手,为各行业客户提供专业及时的应用支持。

在当前MCU严重缺“芯”的局面下,深圳易灵思基于FPGA开发的RSIC-V方案可谓应时而生,能够解决部分MCU市场的供货短缺问题。

目前,深圳易灵思提供三个级别的RSIC-V IP,配合易灵思Trion系列FPGA,能够胜任Cortex-M0/M3级别MCU的应用,基于RISC-V丰富的接口资源,客户可以选择合适的外设进行扩展。

易灵思三个版本的RISC -V如下:

01 Opal

1.png

02 Jade

2.png

03 Ruby

3.png

在此次MCU缺“芯”浪潮中,意法半导体STM32系列成为主角,占比最多达29个,其中 STM32F103 型号10个,STM32F030型号6个,STM32F407型号4个,STM32F105型号3个;其中103是主流入门级,030属于入门级,303是103的升级,带DSP和模拟外设,407是高性能,带DSP和FPU。

我们挑选STM32F030F4与易灵思T20F256 SoC FPGA进行对比:

4.png

可以看到,基于40nm工艺的Trion T20F256 FPGA在内核主频上可以与MCU产品保持相当,而基于易灵思16nm工艺的钛金系列FPGA Ti60,甚至可以在300Mhz频率下稳定工作。除此之外,发挥FPGA本身高效灵活、接口丰富的优势,我们支持用户自定义指令,让您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开发定制指令,拥有一颗“可配置的CPU”。

在开发工具方面,嵌入的RISC-V内核可以通过Eclipse IDE进行开发工作;使用易灵思自主开发的全流程开发工具Efinity则可以进行FPGA相关的设计。二者的完美结合,配合简单易用的IP管理器、Debugger等工具,让您的开发过程“毫无痛感”,轻松上手。

5.png

下方框图是易灵思内嵌RISC-V软核处理器的SoC FPGA在激光雷达中的应用(T20F169 FPGA已通过车规级认证),可以实现测距测速、生成点云数据和主机通信的功能,并且仍保持了低功耗的优势:使用T120FPGA功耗保持在1W以内。

6.png

易灵思作为国内首家提供16nm FPGA的厂商,已经量产40nm和16nm两个工艺节点产品,目前提供从4K到120K LE产品。针对当前市场短缺而且使用非常广泛的Cortex MO/M3系列32位MCU产品,易灵思推荐两款性高价比的Trion系列产品——T20F256和T13F256,在其中嵌入RISC-V内核,只需要大约1美元就可以覆盖不需要ADC等模拟器件的大部分32bit MCU应用。再结合RISC-V的定制指令进行加速,FPGA构成的可配置的RISC-V在80MHz的速度,可以和运行在100MHz的Cortex M3 MCU性能相当,我们已经有在工业客户中成功的案例。配合我们成熟的RISC-V内核、配套开发工具和FAE支持,相信一定能进行平滑切换。

得益于易灵思多年备货经验,且第一代40nm Trion系列产品在中芯国际SMIC生产,有超高的良率和品质保证,目前供货非常稳定。希望能够成为您在MCU缺货浪潮下的理想替代选择!

企 业 介 绍

易灵思是可编程FPGA产品的创新者,革命性的发明了Quantum™ FPGA架构。全球总部坐落在科创氛围浓厚的深圳,全球员工约100人。

http://www.elitestek.com

把握机遇,助您创新!

围观 2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概述

受疫情和消费升级双重影响,全球芯片供应迎来短缺潮,从开始的电源,到手机芯片,到汽车电子。由于芯片短缺严重,很多公司生产中断,整个行业被缺货和高价笼罩,得芯片者得天下。

1.jpg

图1:新冠疫情下的芯片短缺

当前市场是全行业的芯片短缺,提高产能需要大量金钱和时间投资,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对于诸多行业,例如目前需求大涨的面板显示行业,能够得到核心TCON芯片,或者找到完整的替换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TCON板是当前液晶电视必须的模块,用于将输入信号转换或扩展为液晶面板信号,也称为Timing Control逻辑控制板,是液晶显示信号调整的核心。随着液晶电视的发展,FHD,4K,8K液晶显示越来越常见,根据显示器供应商和类型的不同,TCON 的视频输出可能是 LVDS、RSDS、P2P 等多种信号标准。输入也有LVDS,DP,VbyOne,HDMI等信号标准。

2.jpg

图2:电视背板(图片来源网络)

3.jpg

图3:典型TCON板(图片来源网络)

FPGA最适合此类接口转换和时序调整,早期的TCON板核心芯片均是FPGA,但随着显示市场的规模化,包括Mstar,海信等在内的公司均陆续提供ASIC芯片,使得近些年FPGA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但受近期缺货影响,尤其是55nm节点以上的半导体供货严重不足,液晶显示行业一芯难求,使得很多厂商重新考虑FPGA灵活替代方案。

本来就应用于此行业的FPGA使用起来并不复杂,易灵思中国区销售总监张永慧称:“易灵思作为国内首家提供16nm FPGA的厂商,已经量产40nm和16nm两个工艺节点产品,目前提供从4K到120K LE产品,拥有可替换绝大部分TCON芯片的能力,已经助力多家客户实现了TCON芯片的替换。得益于易灵思多年备货经验,且第一代40nm产品在中芯国际SMIC生产,有超高的良率和品质保证,目前供货非常稳定。

4.png

图4:易灵思FPGA提供的TCON解决方案

易灵思是可编程FPGA产品的创新者,采用逻辑和路由可以互换的XLR结构,革命性的发明了Quantum FPGA架构。在TCON行业具备以下特点:

特点

1、支持LVDS和miniLVDS电平标准;

2、支持不同类型Gearbox,如8:1, 7:1, 6:1, 5:1, 4:1, 3:1, 2:1;

3、Trion系列FPGA小封装,F169仅9mm * 9mm;

4、T13/T20芯片数百万级别出货,质量保证;

5、全产业链立足国内,有大批量交付的能力;

6、得益于易灵思多年备货经验,且第一代40nm产品在SMIC超高的良率和品质保证,目前供货非常稳定。

5.png

图5:易灵思第一代40nm FPGA 

易灵思公司中国区市场部经理宋成龙认为,本次罕见的全球缺货潮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六大方面

1、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产业链紧张或断裂,且致使医疗电子数倍增长;

2、5G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致使产品迭代加速,需求增大;

3、疫情引起的生活工作方式改变,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娱乐媒体需求大涨;

4、全球贸易战影响,或为抢占华为空出的市场,或为战略备货,导致短期备货过多,或重复备货;

5、数字货币需求旺盛,挖矿潮盛行,内存,GPU,SSD需求过热;

6、芯片价格上涨,二级市场囤货严重,进一步加剧了缺货。

随着近期全球疫情反复,除去材料方面的短缺,代工厂和封测厂停工也会直接加剧行业芯片的紧张。使用灵活多变的FPGA作为芯片替换,可以快速缓解核心芯片短缺,减小由于产品无法生成造成的不利影响。

根据业内权威人士透露,28nm的产能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缓和。对于只有少数代工厂扩大产能的65nm/55nm/40nm工艺节点,产能将持续恶化。对于使用8寸晶圆来的工艺节点,可以用绝望来形容,因为全球没有任何一家代工厂会对其扩产能。

目前易灵思的40nm与16nm的产能都非常稳定,也提前做了备货预案,有不同的规格型号可供选择。欢迎遇到芯片短缺的企业前来咨询,希望我们能助您解决燃眉之急。

企 业 介 绍

易灵思是可编程FPGA产品的创新者,革命性的发明了Quantum™ FPGA架构。全球总部坐落在科创氛围浓厚的深圳,全球员工约100人。

http://www.elitestek.com

把握机遇,助您创新!

围观 3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1年4月11日,第九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简称CITE2021)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圆满结束。易灵思作为国内首家量产16nm FPGA的厂商,本次展会亮相的钛金系列超高性能、超低功耗Ti60F225产品获得第九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集成电路类别创新奖!

1.jpg

2.jpg

易灵思钛金系列FPGA,基于第二代易灵思革命性的Quantum架构,XLR逻辑和路由可互换的最小单元。采用国内领先的16nm FPGA工艺,支持SerDes、DDR4、2.5G MIPI、高速HSIO,在机器视觉、医疗、工业、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自动驾驶等应用中实现“性能-功耗-面积(PPA)”的最佳平衡。
钛金系列FPGA与传统FPGA相比,具有4~6倍的PPA优势:60K LE最小封装仅3.5mm*3.3mm,最高性能约500MHz,功耗仅150mW@100MHz,是真正意义上的边缘计算产品。

3.png


展会也展示了Ti60F225功耗对比和多摄像头桥接应用案例,吸引了大量专业观众的驻足。
功耗对比展示了和竞品同样设计下的温度实时监测,最高竞品温度接近90°,而Ti60F225为57°;多摄像头桥接应用展示了Ti60F225强大的MIPI接口和内核运算能力,4路CSI输入,内核运行在300MHz,RAW/RGB/深度图像等多格式输出。 

4.jpg

5.jpg

7.jpg

8.jpg

企 业 介 绍

易灵思是可编程FPGA产品的创新者,革命性的发明了Quantum™ FPGA架构。全球总部坐落在科创氛围浓厚的深圳,全球员工约100人。

http://www.elitestek.com

把握机遇,助您创新!

围观 18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友尚推出基于意法半导体(ST)STSPIN32F0A的电机驱动器解决方案,适用于电动工具产品。

1.png

图示1-大联大友尚集团推出基于ST产品的电机驱动器解决方案的展示板图

在电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下,无刷直流(BLDC)电机凭借着更高的能效、更长的使用寿命、更精巧的外形、更低的噪音和更高的可靠性成为了众多电动工具的首要选择。由于电动工具的外观和重量皆有限制,因此在设计时,人们希望BLDC控制系统可以满足尺寸小、BOM成本低以及简单可靠等特点。大联大友尚集团推出基于ST STSPIN32F0A的电机驱动器解决方案,该方案有助于加快从直流(DC)电机到BLDC电机的过渡。

STSPIN32F0A是一款系统级封装器件,可提供整合解决方案,适用于使用不同的驱动模式来驱动BLDC电机。它嵌入了三个半桥闸极驱动器,该驱动器驱动电流为600 mA,由于具有整合的互锁功能,同一半桥的上臂和下臂开关无法同时驱动为高准位。内部DC/DC降压转换器提供3.3V电压,适合为MCU和外部电路供电,内部LDO线性稳压器为闸极驱动器提供电源电压。

2.jpg

图示2-大联大友尚集团推出基于ST产品的电机驱动器解决方案的方块图

本方案实现了用于电动工具的600W BLDC电机驱动器设计,其利用三相桥式配置的功率驱动器驱动外部MOSFET,通过内置的霍尔效应传感器回授转子位置信号至解码逻辑电路,以计算转轴位置。再经由定子电压计算决定PWM的责任周期以完成电流控制,并可通过来自电动机或运动控制系统主机(微控制器,DSP或FPGA)的运动命令驱动BLDC电机。

此外,本方案除了整合的功率MOSFET闸极驱动电路外,还针对过热,过流和欠压情况的设置保护和诊断功能,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稳健而可靠的设计。并且STSPIN32F0A BLDC电机驱动器芯片提供多种节省空间的散热增强型封装,可为各种电压和电流额定值的电机和运动控制系统提供即用和优化的解决方案。同时此产品还能够提供例如速度,位置和电流回路执行以及与主机即时连接的应用控制模组,这些模组结构精简,非常适合固件开发。

3.jpg

图示3-大联大友尚集团推出基于ST产品的电机驱动器解决方案的场景应用图

核心技术优势:

  • 1.8-10V的极低工作电压,理想适用于低电压、电池驱动运行的电机;

  • 高达2.6A的高输出电流,适合全桥架构,待机能耗低至80nA可节能及延长电池寿命;

  • 每个完整步进具有高达256微型步进,确保转轴位置精度和转动平稳度;

  • 最高可靠度的电压过低锁定、过压和热保护;

  • 超小型3mmX3mm QFN封装。

方案规格:

  • 使用之微控制器:STSPIN32F0A;

  • 输入电压:36V;

  • 输入电流:20A;

  • 电机种类:BLDC;

  • 额定转速:2000 RPM;

  • 霍尔感应器输出。

如有任何疑问,请登陆【大大通进行提问,超过七百位技术专家在线实时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大联大官方微博(@大联大)及大联大微信平台:(公众账号中搜索“大联大”或微信号wpg_holdings加关注)。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全球第一、亚太区最大的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北(TSE:3702),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货商超250家,全球约100个分销据点,2020年营业额达206.5亿美金。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0年蝉联「全球分销商卓越表现奖」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市场排名依Gartner公布数据)

围观 9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Giuseppe Olivadoti,ADI 营销和应用总监数字医疗保健

一种使用便携式或可穿戴监测设备和护理点医疗设备的新方法有望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帮助减轻公共医疗机构承受的压力。

在引发新冠肺炎的SARS-CoV-2病毒出现之前,医疗保健的提供方式已经出现大规模转变,为医疗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几乎无处不在的移动宽带连接,以及复杂的传感技术的开发都在推动人们采用更加定制化的数字或远程监测和诊断方法。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给有限的医院设施带来压力,医疗服务提供商不断加快部署新技术,以在医院外进行检测和监护。现在,创新的传感器不仅使得人们的关键生理体征能够在家中实施临床级准确监测,而且能够在护理点实施样本化验,无需再将样本送到遥远的实验室中处理,从而更快获得诊断结果。

这标志着已沿用几十年的标准医疗操作流程被打破。在传统医疗模式中,患者只有在症状变得明显时才到医院就诊,或者是参加常规的年度体检。而且一次性的全套检查结果会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之后才能给出诊断结果或健康状况评估结果。许多情况下,得出诊断结果时,距离患者首次咨询已经过去很长时间,并且也只是基于患者这一次的检查得出结果。

当监测生命体征和症状所需的尖端设备稀缺,且只能从医院或其他专用医疗机构中获得时,这种治疗方法是有意义的。

新型医疗传感技术的发展,为完全不同的医疗理念创造了条件。这种新型患者监测方法不是使用医院中所用的大型、固定式医疗监测设备,而是使用以下这些设备:

  • 小型,甚至是可穿戴的设备

  • 功耗极低,可以使用电池供电的设备

  • 提供精准的临床级测量结果

这让我们能够在医院以外实施医疗监测和检验,可以在本地医疗机构(例如GP practices)或患者家中执行。为了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便利,可穿戴设备(例如贴片)可以在不显眼的位置持续运行,随时随地进行全天候监测。

在现实生活中监测,以获取更准确地诊断结果

采用新型远程监测技术部分原因在于医疗资源短缺。2020年新冠疫情达到高峰时给医院造成了很大压力,这表明医疗系统可能很快就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急性护理服务需求。因此,将需要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从医院转移到诊所或自己家中是一个明智的长期策略。

但同样重要的是,使用便携式或可穿戴设备进行监测可以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新医疗监测技术支持更长时间生命体征监测,例如心率、心率变异性、血氧饱和度(SpO2)和体温。通过持续监控,可以发现疫情的趋势和模式,这是执业医师在为患者提供单次诊断时无法获知的。人工智能(AI)诊断技术的并行发展意味着数据流监控可以实现自动化。

这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不会让医生被海量数据淹没,而是利用技术在后台监控生命体征的模式,只在需要医生个人干预时才会发出信号。通过检测预示未来发病率的前兆信号,患者和医生可以共同努力改变药物、生活方式或饮食,以防出现以前需要到医院急诊就诊的病情。

此外,相比前往人为的、通常充满压力的在医院病房接受检查,在家中或护理点进行监测可以显示患者的真实健康状况。最新的多参数可穿戴传感器可以将生命体征与运动、睡眠等其他指标结合起来,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来分析医疗数据。

半导体技术应用的新突破

21世纪,人们开发出了一系列半导体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成果,在此推动下,这种新患者检测模式随之而生。

在光电子领域,已开发出来的光学传感器解决方案可以执行光电容积脉搏波(PPG),利用无创光学方法来计算心率、呼吸率和SpO2。微型MEMS运动传感器可以测量患者的活动,例如运动时间和睡眠质量,将生命体征与患者的情况结合起来。

在医院里,许多用于监测生命体征的设备体积都很庞大,并且极为耗电。通过在芯片等级实现这种测量能力,ADI等半导体制造商可以生产出能够贴在皮肤上的医疗贴片等产品,这种贴片由电池供电,可持续运行数天或数周,同时将测量数据无线发送至智能手机等主机设备。通过主机,测量数据可以安全地上传到云诊断服务,由该服务将原始电信号转换为可操作的医疗数据。

技术专长与应用知识相结合

能够描述半导体和计算系统的功能需求,让患者能够佩戴智能手表或贴片来监测他们的生命体征是一回事,在实际产品中使用采用这些技术的解决方案又是另一回事。

在ADI,我们认识到我们为医疗保健技术创新者提供的服务可能以半导体技术作为开始,但不能以此结束。为此,我们将医疗市场的技术专家和领域专家汇集起来,为客户提供支持。

医学领域专家的工作是深入了解应用需求,以及市场的关键属性,例如管理规范和数据隐私。对于开发复杂医疗产品的客户,如果他们能够得到既了解其技术又了解其应用的专家的支持,他们就能够更快、更自由地进行创新,且更有信心能够实现成功结果。

在生命体征监测领域,这种应用专业知识由开发平台提供支持。例如,生命体征监测(VSM)研究手表就是一个多参数开放式开发平台。这是一款方便的可穿戴设备,它采用了一套传感器,提供一套连续的生命体征测量结果,可用于开发生物医疗算法。

339362-fig-01-min-min.jpg

图1.由ADI公司创建的VSM研究手表开发平台。

VSM研究手表采用PPG和ECG来测量心率和心率变异性。MEMS加速度计可以计步,并且可以改善和向对运动伪影敏感的算法提供信息。手表上的传感器可以测量温度和阻抗,这些值用于算法中,以监测压力和身体成分。这些功能为医疗和学术机构开展的研究提供支持,以评估远程患者监测的新用例。

在医院以外对患者实施监护的好处显而易见。利用传感器、模数转换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精确、低功耗、微型组件,来自ADI的VSM手表和其他这类开发平台为创新医疗设备制造商奠定了基础,让他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未来的监测设备。

作者简介

Giuseppe Olivadoti于2000年加入ADI公司。在ADI工作期间,他担任过多个工程、销售和业务领导职位。Giuseppe目前担任ADI公司数字医疗事业部的营销和应用总监。在此之前,他曾担任欧洲和美洲的销售领导职位。

Giuseppe拥有东北大学的电气工程学士学位,以及凤凰城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目前居住在波士顿地区。联系方式:giuseppe.olivadoti@analog.com。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独立研究是验证 Qorvo Omina 抗原检测应用质量的重要步骤

移动应用、基础设施与航空航天、国防应用中 RF 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 Qorvo®, Inc.(纳斯达克代码:QRVO)宣布,其 Omnia SARS-CoV-2 抗原检测平台已圆满完成 NIH 快速诊断提速 (RADxSM) 计划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亚特兰大微系统工程现场护理技术中心 (ACME-POCT) 完成了两项独立研究:一项成人研究和一项儿童研究,验证了 Qorvo Omnia 抗原检测的 SARS-CoV-2 低检测限 (LOD) 和高特异性/灵敏度。

成人和儿童研究分别将该平台的性能与 Roche cobas 6800(1800 NDU/ml,使用 FDA 参考反射板)和 Hologic Panther (600 NDU/ml) RT-PCR 系统进行了比较。    这两项研究表明,对成人的灵敏度/特异性为 100%,对儿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 83% 和 100%。  在 Qorvo Omnia 抗原检测平台中检测为阴性的三个儿童样本在 Hologic 系统中的循环阈值 (Ct) 检测值大于 38,表明样本中的病毒载量非常低。该研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完全低于这些水平。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发现 Qorvo Omnia 平台设计直观且简单易用,与高灵敏度的分子检测系统相比,可快速获得检测结果,在样本收集后 20 分钟内即可得到结果。

Qorvo Biotechnologies 总裁 James Klein 表示:“独立的外部研究是向市场宣传 Omnia 抗原检测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 Qorvo Omnia 诊断平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对这些研究的结果和研究员反馈感到满意。

欲知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qorvobiotech.com

此项目由 NIH“快速诊断提速”(RADxSM) 计划提供部分资助,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美国国家生物医学影像与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联邦基金。当前合同 (75N92021C00008) 由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发展局从公共卫生和社会服务应急基金中拨款出资。该管理局隶属于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应急准备与反应助理部长 HHS 办公室。

2021 年 4 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为 Qorvo Omnia 抗原检测颁布了紧急使用授权 (EUA)。该检测被授权用于:在症状发作前 6 天内,由医疗健康提供商进行定性检测,确定疑似 COVID-19 患者鼻拭子标本中是否存在 SARS-CoV-2 病毒的核衣壳病毒抗原。

Qorvo Omnia 平台通过使用高频体声波 (BAW) 传感器实现 SARS-CoV-2 (COVID-19) 抗原快速检测,体现出诊断测试能力的重大转变。BAW 传感器技术可达到近似于分子检测能力的低 LOD 水平。

Qorvo Omnia SARS-CoV-2 抗原检测尚未获得 FDA 许可或批准。经 FDA 根据“紧急使用授权”条例授权,只能通过《1988年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42 U.S.C. §263a 认证的实验室执行中等或高度复杂的测试。该项检测仅被授权用于检测来自 SARS-CoV-2 的蛋白质,不适用于任何其他病毒或病原体。获得 EUA 授权的测试仅授权用于声明的期间,即根据“紧急使用授权”法案第 564(b)(1) 节,21 U.S.C. § 360bbb-3(b)(1),有理由授权紧急使用体外诊断测试来检测和/或诊断 COVID-19 的情况,除非该授权提前终止或撤销。

关于 Qorvo Biotechnologies

Qorvo Biotechnologies, LLC 是 Qorvo,Inc. 的全资子公司,致力于利用 Qorvo 创新型 BAW 传感器技术开发现场护理 (POC) 诊断解决方案。

关于Qorvo

Qorvo(纳斯达克代码:QRVO)长期坚持提供创新的射频解决方案以实现更加美好的互联世界。我们结合产品和领先的技术优势、以系统级专业知识和全球性的制造规模,快速解决客户最复杂的技术难题。Qorvo服务于全球市场,包括先进的无线设备、有线和无线网络和防空雷达及通信系统。我们在这些高速发展和增长的领域持续保持着领先优势。我们还利用我们独特的竞争优势,以推进5 G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和其他新兴的应用市场以实现人物、地点和事物的全球互联。访问www.qorvo.com了解Qorvo如何创造美好的互联世界。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1 英特尔®处理器的 Express-TL 模块是高性能要求的嵌入式和工业应用的理想选择

  • 凌华科技的 Express-TL COM Express Type 6 模块采用第 11 代 英特尔® Core™、Xeon® W 和 Celeron® 6000 处理器,最高可达8 核和 128 GB 内存

  • 为首款支持 PCI Express Gen 4 x16 的 COM Express 模块,相较前一代Express-TL 有效提升两倍的带宽

  • 专为恶劣工作环境温度而设计,支持-40°C 至 85°C,可以在工业环境中 24/7 全天候运行,服务长达 10 年

全球领先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凌华科技推出全新首款 Express-TL COM Express Type 6 模块该模块具有英特尔® Core™、Xeon® W 和 Celeron® 6000处理器和八核性能。包含英特尔® UHD Graphics和英特尔® AVX-512 VNNI 提供卓越的人工智能推理。 Express-TL 非常适合图像处理和分析、高速影像编码和串流媒体、医疗超声波、流量分析预测和其他要求苛刻的应用。

凌华科技推出首款采用 英特尔® Core™、Xeon® 和Celeron® 6000 处理器的 COM Express 模块_正面.jpg

凌华科技模块产品中心资深产品经理王俊杰表示:“搭载英特尔®第 11 代处理器的 Express-TL 对高性能计算来说是一大助力。它展现了出色的系统性能和反应能力,非常适合那些依赖高度计算和大量使用的应用设置。”

主要功能包括:

  • 英特尔® UHD Graphics核心支持四个 4K 独立显示器或一个8K 独立显示器,包括HDMI、DisplayPort端口、LVDS、嵌入式 DisplayPort端口和传统 VGA显示。

  • Express-TL 模块提供2.5 GbE 以太网和4 个USB 3.2 Gen 2 接口,允许10+ Gb/s 的传输速率。

  • 英特尔 时间协调计算 (TCC) 与时效性网络 (TSN) 以太网控制器相结合,使工业 4.0 工厂在实现更智能、敏捷和更自主化之下能持续稳健可靠的运作。

  • 额外的8C在25瓦TDP具备ECC内存功能和载板NVMe储存,特别适合有限空间的应用。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物联网设备的增长,连带影响从边缘到云端的实时处理需求。 Express-TL 模块提供进阶调整控制、沉浸式图形和出色的连接性,为人工智能、工作负载整合和其他密集计算需求提供了新的机会。

凌华科技的 Express-TL COM Express Type 6 模块与英特尔密切合作,使其具有抗震性、宽温设计和可靠的性能,有助于缩短开发周期并降低成本。工业系统整合商、经销商、工程师和其他应用开发者可体验 Express-TL 为功率受限的应用带来令人振奋的性能。

凌华科技过去在PCI 工业计算机制造商集团(PICMG)处于领导地位,以及作为开发开放标准(如 COM Express® 规范)的驱动推手,确实发挥着关键作用。凭借这些领导地位、权威和技术专长为客户提供开发载板所需的工具。

有关 凌华科技COM Express应用的更多详情,请访问此处

关于凌华科技

凌华科技(股票代号:6166)引领边缘计算,是AI人工智能驱动世界的推动者。我们制造并开发用于嵌入式、分布式与智能计算的边缘硬件与软件解决方案,全球超过1600家客户信任凌华科技,选择我们作为其关键任务的重要伙伴,从重症监护室的医疗计算机到全球第一辆高速自动驾驶赛车,都有我们的足迹。

凌华科技是英特尔、NVIDIA、AWS和SAS的重要合作伙伴,并加入了英特尔顾问委员会、ROS 2技术指导委员会以及Autoware自动驾驶开源基金会。我们积极参与了开源技术、机器人、自主化、物联网、5G等超过24个标准规范的制定,以驱动智能制造、网络通信、智能医疗、能源、国防军工、智能交通与信息娱乐等领域的创新。

凌华科技拥有1800多名员工和200多家合作伙伴。25年以来,我们秉持并推动当今和未来技术的发展,创新科技,转动世界。

请关注凌华科技LinkedIn,微信公众号(ADLINKTECH),或访问adlinktech.com.cn。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瑞能半导体CEO Markus Mosen(以下简称Markus)的媒体沟通会在上海静安洲际酒店举行,瑞能半导体全球市场总监Brian Xie同时出席本次媒体沟通会。沟通会上首先回顾了瑞能半导体自2015年从恩智浦分离出后,从全新的品牌晋升为如今的知名国际品牌的过程中,在六年内保持的相当规模的成长,并取得的骄人成绩;结合瑞能半导体近期推出的第六代碳化硅二极管、碳化硅MOSFET、IGBT、TVS/ESD等多种系列产品,明确了在碳化硅器件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在分享后续发展策略的同时,强调了瑞能半导体未来的产品规划,会从传统消费市场扩展到工业和汽车领域应用布局,更加着眼在消费电子、可再生能源、大数据和汽车电子领域,以及针对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客户的合作内容和解决方案展开了交流。

image002.png

本次媒体沟通会,是CEO Markus本年度首度与国内行业媒体进行集中深入的交流和分享。众所周知,从2020年开始,国内半导体的供应链受到影响,但瑞能半导体依旧精准抓住了期间的市场机会,并有不俗的表现。此次媒体沟通会,Markus不辞辛苦从德国汉堡飞抵上海,足以凸显他以及其所代表的瑞能半导体给予中国市场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国内业务和发展布局的重视。同时,瑞能半导体释放出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会一如既往坚持高可靠性和高质量,依靠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和出色的产能储备,会为客户提供及时的供应链的保障和服务,解决客户遇到的供应难题。

Markus Mosen作为一员已经征战半导体行业20多年的老将,谙熟半导体的全球运营和产品线管理经验,先后带领团队开发并成立了中国及亚太区销售和市场办事处,提升了公司产品在不同市场领域的市场份额。同时,Markus还曾监管过可再生能源以及工业和消费类市场的大功率分离元器件应用业务。

image004.png

在媒体沟通会上,Markus结合了当下全球的经济形势以及中国市场的趋势走向,罗列了目前瑞能半导体聚焦的消费电子、可再生能源、汽车电子、大数据服务器等细分领域以及相关更多的交叉应用。Markus提出瑞能半导体的发展愿景,就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中国供应商;瑞能半导体的使命就是通过为客户提供各种高度可靠、高性价比和勇于创新的功率半导体器件,让客户在具体应用中实现最佳效率。

纵然2020年国内半导体供应链受到了极大的考验,行业发展势头有所减缓,但瑞能半导体依旧有不俗的市场表现,尤其是在可控挂和碳化硅中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根据权威研究机构Omdia最新的报告显示,瑞能半导体目前在可控硅中国品牌中,市场占有率稳居头把交椅,在全球也位居第二;同时,瑞能半导体也是碳化硅整流器目前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第一的厂商。

显而易见,碳化硅材料前景可观,而随着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成本下降,有望引领包括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诸多行业,在功率半导体使用上迎来大规模升级迭代。从与MOSFET、混合模块等器件的结合角度出发,碳化硅功率器件在操作和经济角度都存在相当显著的优势,这都有助于碳化硅功率器件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成为市场青睐的对象。在另一方面,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产品已经在能源应用中成为了市场的“宠儿”,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凭借其低功耗、长寿命、高频率、体积小等技术优势,在通信、光伏领域都具备较强的替代潜力。

image005.png

Markus还尤为强调了对于汽车电子领域的关注,鉴于现下汽车电子增势迅猛。在过去传统的内燃机引擎车辆上,每台车所用的半导体价值大概是300美金,但是对于将来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新式电动车,车上的半导体价值就可以达到1000美金。目前,瑞能半导体的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车载充电机、摩托车点火器、摩托车调压器、车灯控制等。相信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上,尤其是在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相关的解决方案会逐步推出,并随着瑞能半导体后续开发出的新产品,将作大规模地部署。

根据Omdia的报告,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在2024年将增长到172亿美元,相比2020年,会有18%的增长率。在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电源和光伏逆变器需求的拉动下,碳化硅和氮化镓功率半导体的新兴市场预计在今年就会突破10亿美元的大关。而结合目前全球碳化硅和氮化镓功率半导体的销售收入,预计未来十年,每年的市场收入以两位数增长,到2029年将超过50亿美元。硅基功率器件将牢牢占据功率半导体市场的半壁江山,宽禁带器件在未来会有长足的增长,由2020年5%的市场占有率增加到2024年的17%。

值得一提的是,瑞能半导体近期推出的第六代碳化硅二极管产品系列,就是对传统领域的二极管做出了产品迭代。鉴于碳化硅拥有更宽的禁带宽度、更高的击穿电场、更高的热导率、更高的电子饱和速率等特性,更适合于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瑞能半导体也基于提高效率的宗旨在技术上不断进行深耕研发,做出更加轻薄、功率处理能力更强的功率器件。

不过,尽管市场充满潜力,但Markus始终理性看待市场的反应。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瑞能半导体没有停下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脚步。凭借专有的技术和差异化的工艺,保证产品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能够不断推陈出新的源泉。

image006.png

在媒体沟通会上,瑞能半导体全球市场总监Brian Xie介绍了瑞能半导体最新的丰富的产品布局,以及在市场中取得的优异表现,其中就包括了在今年,瑞能成功释放了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第六代碳化硅二极管,与国际知名厂商的技术保持一致,已经开始在多家重要的电源客户处进行design in的工作。在今年年底,汽车级的碳化硅二极管产品(650V&1200V)会交付给客户送样进行测试,以满足终端客户的大量需求。SiC-MOSFET的产品,同样计划在今年内就开始商用化投放市场,配合SiC-Diodes给客户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image007.png

“高效,可靠,创新”一直是瑞能半导体所保持和追求的目标。当下,瑞能半导体将依托技术研发的优势,持续扩大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投资,积极扩充产能;继续在对半导体及连接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的消费电子、汽车以及工业市场深耕和突破,将保持研发的高投入来持续开发出更贴合应用和客户需求的产品,提供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同时一如既往的提供媲美国际品牌的质量和可靠性,与广大的客户一同成长。

关于瑞能半导体

瑞能半导体专注于功率半导体领域,传承逾50年的核心技术,全球销售点遍布大中华区、欧洲、亚太及美洲,产品应用覆盖智能家电,电动汽车,通讯工业等行业,为客户在各自细分行业提供可靠专业的技术支持。瑞能半导体掌握独立的功率半导体技术,凭借优异的品质和性能,其产品已被全球众多知名企业验证并使用。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ween-semi.com

围观 1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废品管理企业 Indaver 借助Mendix 低代码平台搭建下一代解决方案,通过集成移动扫描应用程序和核心的SAP系统,助力员工与客户识别、追踪和追溯生活垃圾与工业废弃物

  • 依托数据规划废品运输,欧洲废品管理行业领头羊企业实现安全、高效与透明的物流运营

  • "废品物资通行证"应用程序为废品的境内与跨境运输的安全性和问责制提供保障

  • 对于废品管理行业而言,基于低代码平台所构建的关键应用缩短了价值转化的时间,助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低代码应用开发全球领导者Mendix, a Siemens business日前宣布,欧洲领先的废品管理公司Indaver借助Mendix 软件开发平台创建了一系列低代码应用程序,以最大程度地优化多条跨境废品流的管理、运输、回收和处理。Indaver的应用程序包括一款用于废品收集的移动应用程序,一套基于二维码扫描来全面跟踪和追溯废品管理供应链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其他基于Mendix开发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能够对废品处理和文档流进行图形化规划,以确保根据欧洲国家(包括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法规正确处理危险废弃物。
从全球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正不断推出法规,通过推动循环经济中的废品管理系统,从废弃物中提取新能源,最大限度地回收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有研究表明在未来五年内,全球废品管理行业市场价值将达到2.3万亿美元。通过采用低代码技术简化现场与业务流程,Indaver正在践行其循环经济的推动者以及先行者的定位。
Indaver公司的客户遍布整个欧洲。Indaver向其客户提供了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管理服务,包括从回收废品的闭环管理,到针对不能回收物的能源回收式焚化炉。Indaver公司的年收入为5.4亿欧元,每年废品处理达20多万次。在废品管理市场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Indaver找到了Mendix以改进其数字业务流程。
为更好地实现平台合作,Mendix的合作伙伴MendifyIndaver公司内创建了技术中心并实现了SAP后端集成。此外,Indaver公司的IT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合作成立团队,以确保创建的应用程序能够解决业务问题。Mendify则为团队提供了指导与支持,通过App Factory指南大规模地搭建应用程序。
移动应用注册可确保废品数据的精确度
借助新的追踪和追溯应用程序,Indaver可以清晰地了解废品从回收者到其回收点的路径。鉴于废品运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一解决方案在这两方面提供了清晰的业务参考。即使是在“离线”状态下,人们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及时获取废品数据以提高废品收集的效率。Mendix平台的离线工作能力能够为这类现场注册提供出色的支持。以前,由于废品在不同的国家间运输,这些废弃物必须在每一个储存地重新登记、称重、标记和认证。如今,Mendix解决方案可以存储并同步后端系统中的所有数据,这些都可在驾驶舱界面中轻松查看。
Indaver供应链运营国际总监Annick van Driessen表示:"Indaver的业务处于严格监管下,因此,合规性和客户参与度是关键。我们必须依据法规确保高效处理废弃物。从客户层面,在危险废弃物被销毁前,他们都需要承担生产者责任。虽然Mendix平台对我们来说是新的,但 Mendify提供了培训,使我们能够快速学习如何使用低代码平台。由于这些新应用程序对 Indaver 的竞争力非常重要,我们很高兴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搭建了这些应用程序。
数据保护对于安全至关重要
除了追踪和追溯应用程序,IndaverMendify还搭建了废品物资通行证应用程序。废品通常由许多复杂的特征组成,而这些数据则存储在不同的系统中,其中就包括了SAPMendix后端集成了所有数据,这对处理危险废弃物至关重要。
首先,客户可以在应用程序中自行进行最终检查。Indaver国际营销经理Gregory Cloquet表示:“不久前,我们还是与客户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当面拜访的方式来检查废弃物特征。现在,我们通过‘废品物资通行证’应用减少了人际沟通会导致的偏差。”
此外,这款应用不仅仅是有效的沟通工具,更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以及一致性。Gregory Cloquet表示:“过去,电子邮件信息可能与ERP系统中的数据不符。现在,这款应用提供了事实依据,从而降低了风险。对于收集到各回收点的废弃物是否符合预期,我们更加有信心了。此外,对于所有参与处理废弃物的工作人员而言,这也意味着风险的降低。通过数据保护,我们能够更好地照顾人员与环境。因此,数据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预期管理
Indaver 还创建了一个移动解决方案以支持现场操作员处理各种废弃物。通过与公司的核心的SAP人力资源和财务系统关联,这款应用可以让经营者管理工作时间以及准备财务票据。
除上述三款应用之外,还有一款应用程序将SAP ERP系统与空间规划工具"Arkieva"连接起来。除了系统提供的功能外,Indaver还增强了完整的规划流程,通过开发直观的应用程序,以高效地进行中短期规划。Mendix的应用程序将 Indavers的废弃物的处理与供应情况相关联。这款应用程序可以应对由灾难(如洪水、火灾或化学品泄漏所产生的废弃物突增的情况。
Indaver的业务支持经理Stephan de Bruijn表示:“Mendix的图形拖拽解决方案非常易于使用。通过使用此解决方案,我们简化了供应链规划。此外,这款应用程序可以让客户清晰地了解废弃物处理的时间点,不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也有助于我们管理客户的期望值。
Mendix客户成功经理 Mariken Reijs表示:“Indaver的实践表明,低代码平台能够大幅优化业务自动化流程,并真正改变一个行业。在合规性的要求下,Indaver的员工和客户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废弃物,减少偏差。借助Mendix低码平台和对创新的重视,Indaver不仅更加高效地运营,也为客户带来了更好的盈利能力,为整个废品处理行业树立了新的标准。”
关于Mendix
Mendixa Siemens business是全球企业级低代码的领导者,正在从根本上重塑数字化企业构建应用的方式。企业可通过Mendix低代码软件快速开发平台来扩展自身的开发能力,打破软件开发的瓶颈。借助Mendix开发平台,企业可以打造具备智能、主动性和人机互动等原生体验的智能化应用,对核心系统进行现代化升级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开发,以跟上业务增长的速度。Mendix低代码软件快速开发平台可在保持最高安全、质量和治理标准的前提下,促进业务与IT团队之间的密切合作,大大缩短应用开发周期,帮助企业自信迈向数字化未来。Mendix的“Go Make It”平台已被全球4000多家领先公司采用。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6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上次的推文《泛林小课堂 | 半导体制造八大步骤(上篇)》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晶圆加工、氧化和光刻三大步骤。

本期,我们将继续探索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两大关键步骤:刻蚀和薄膜沉积

第四步 · 刻蚀

在晶圆上完成电路图的光刻后,就要用刻蚀工艺来去除任何多余的氧化膜且只留下半导体电路图。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利用液体、气体或等离子体来去除选定的多余部分。

刻蚀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取决于所使用的物质:使用特定的化学溶液进行化学反应来去除氧化膜的湿法刻蚀,以及使用气体或等离子体的干法刻蚀

湿法刻蚀

1.jpg

使用化学溶液去除氧化膜的湿法刻蚀具有成本低、刻蚀速度快和生产率高的优势。然而,湿法刻蚀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即其速度在任何方向上都是相同的。这会导致掩膜(或敏感膜)与刻蚀后的氧化膜不能完全对齐,因此很难处理非常精细的电路图。

干法刻蚀

干法刻蚀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种为化学刻蚀,其使用的是刻蚀气体(主要是氟化氢)。和湿法刻蚀一样,这种方法也是各向同性的,这意味着它也不适合用于精细的刻蚀。

第二种方法是物理溅射,即用等离子体中的离子来撞击并去除多余的氧化层。作为一种各向异性的刻蚀方法,溅射刻蚀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刻蚀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它的精细度也要超过化学刻蚀。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刻蚀速度较慢,因为它完全依赖于离子碰撞引起的物理反应。

2.jpg

最后的第三种方法就是反应离子刻蚀(RIE)。RIE结合了前两种方法,即在利用等离子体进行电离物理刻蚀的同时,借助等离子体活化后产生的自由基进行化学刻蚀。除了刻蚀速度超过前两种方法以外,RIE可以利用离子各向异性的特性,实现高精细度图案的刻蚀。

3.jpg

如今干法刻蚀已经被广泛使用,以提高精细半导体电路的良率。保持全晶圆刻蚀的均匀性并提高刻蚀速度至关重要,当今最先进的干法刻蚀设备正在以更高的性能,支持最为先进的逻辑和存储芯片的生产。

针对不同的刻蚀应用,泛林集团提供多个刻蚀产品系列,包括用于深硅刻蚀的DSiE™系列和Syndion®系列、关键介电刻蚀产品Flex®系列、用于导体刻蚀的Kiyo®系列、用于金属刻蚀的Versys® Metal系列。在行业领先的Kiyo和Flex工艺模块的基础上,泛林集团还于去年3月推出Sense.i®系列,其高性能表现能够满足前述生产过程所需的精确性和一致性要求,适合各种关键和半关键性刻蚀应用

第五步 · 薄膜沉积

为了创建芯片内部的微型器件,我们需要不断地沉积一层层的薄膜并通过刻蚀去除掉其中多余的部分,另外还要添加一些材料将不同的器件分离开来。每个晶体管或存储单元就是通过上述过程一步步构建起来的。我们这里所说的“薄膜”是指厚度小于1微米(μm,百万分之一米)、无法通过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制造出来的“膜”。将包含所需分子或原子单元的薄膜放到晶圆上的过程就是“沉积”。

4.jpg

要形成多层的半导体结构,我们需要先制造器件叠层,即在晶圆表面交替堆叠多层薄金属(导电)膜和介电(绝缘)膜,之后再通过重复刻蚀工艺去除多余部分并形成三维结构。可用于沉积过程的技术包括化学气相沉积 (CVD)、原子层沉积 (ALD) 和物理气相沉积 (PVD),采用这些技术的方法又可以分为干法和湿法沉积两种。

01 化学气相沉积

5.jpg

在化学气相沉积中,前驱气体会在反应腔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附着在晶圆表面的薄膜以及被抽出腔室的副产物。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则需要借助等离子体产生反应气体。这种方法降低了反应温度,因此非常适合对温度敏感的结构。使用等离子体还可以减少沉积次数,往往可以带来更高质量的薄膜。

02 原子层沉积

6.jpg

原子层沉积通过每次只沉积几个原子层从而形成薄膜。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循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独立步骤并保持良好的控制。在晶圆表面涂覆前驱体是第一步,之后引入不同的气体与前驱体反应即可在晶圆表面形成所需的物质。

03 物理气相沉积

7.jpg

顾名思义,物理气相沉积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形成薄膜。溅射就是一种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氩等离子体的轰击让靶材的原子溅射出来并沉积在晶圆表面形成薄膜。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紫外线热处理 (UVTP) 等技术对沉积膜进行处理并改善其性能。

泛林集团的沉积设备均具备出色的精度、性能和灵活性,包括适用于钨金属化工艺的ALTUS®系列、具有后薄膜沉积处理能力的SOLA®系列、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SPEED®系列、采用先进ALD技术的Striker®系列以及VECTOR® PECVD系列等。

下一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半导体制造中的最后三个重要步骤——互连、测试和封装,敬请期待!

来源:泛林半导体设备技术

围观 30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