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富昌电子(Future Electronics)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全球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近日,该公司缩短了其市场行情报告的发布周期,以确保客户了解到最新的交货期变化、零部件短缺和其他有助于缓解供应链波动的重要信息。

在其2021年一季度的最新报告中,反映了市场自2020年底所发生的供应短缺情况。

受疫情大流行、上游制造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电子元器件的生产与供应经历了较大波动。 为了帮助客户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富昌电子加大了对市场行情报告的更新力度。 

该市场行情报告由富昌电子的产品市场专家团队、供应合作伙伴及其他信息渠道汇总而成。旨在使所有客户能掌握最新的元器件市场走势,并为富昌电子所提供的广泛的元器件产品提供详细的价格、交期趋势信息。

您现可通过富昌电子官网https://www.futureelectronics.cn/resources/market-conditions-report,来免费下载最新一期的市场行情报告,或是与富昌电子的客户经理联系,咨询应对方案。富昌电子可以提供优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来帮助客户在不同环境下获得成功。

关于富昌电子:

富昌电子(Future Electronics)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向客户提供全球供应链解决方案、定制化工程设计服务以及丰富的电子元器件产品种类,在业界享有盛名。富昌电子由Robert Miller先生于1968年创立,在全球44个国家/地区拥有170个办事处,并视其5000名员工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作为一家全球整合的公司,富昌电子依托全球一体化信息平台,使客户能够实时查询库存情况和供需动态。凭借高水平的服务、先进的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全球最大的可销售库存,富昌电子始终秉承着成就客户®的理念。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FutureElectronics.cn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30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耀世星辉(GSMG.US)与中国电信旗下天翼视讯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翼视讯”)签订AR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耀世星辉将与天翼视讯携手制定AR新消费智慧解决方案,围绕5G+AR,在AR场景应用、智慧点播、智慧零售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全面推动5G+AR在内容端和消费端的落地应用。

内容互联共享、技术携手共研、商业深度协同,此次AR业务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推动双方战略合作关系迈向新阶段。双方将充分发挥在内容数字化、电商数字产业化的技术及市场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AR在天翼视讯和悦享视频平台的场景应用,通过AR技术为用户和新消费模式赋能。

随着5G商用的普及及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日益丰富,未来5G+AR应用场景广泛,潜力无限。与传统形式的数字内容相比,AR技术具有强互动性,能显著增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创造更吸引人的沉浸式体验,伴随着90后、00后一代体验经济的蓬勃发展,内容和娱乐、教育、健康、商业等领域的AR普遍应用大势所趋。

未来,耀世星辉将在悦享视频客户端、悦享商城、悦享(无锡)新文娱产业园等全业态实现AR技术的全面应用,着力打造悦享视频AR平台,充分利用天翼视讯5G资源优势,通过“5G+AR”的体验感与互动性,将用户与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与产业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全球用户的视觉体验和消费体验,积极促进5G+AR产业生态圈的共同繁荣。

天翼视讯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翼视讯”)是号百控股全资子公司。天翼视讯成立于2011年3月,前身为中国电信视讯运营中心,是中国电信旗下唯一的在线视频运营平台。号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640.SH)是中国电信旗下的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国电信(SEHK:00728)是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至2020年6月其移动用户数累计超过3.43亿。

关于耀世星辉

耀世星辉专注于优质生活领域,持续将内容、科技、时尚、社交、娱乐、线上新零售等融于移动互联网新文娱产业中,已成长为以聚合优质生活内容赋能新消费的中国新文娱创新企业,是美国纳斯达克(NASDAQ:GSMG)上市公司。

耀世星辉以“内容+平台+电商+应用+技术+产业”为一体,拥有悦享视频APP、悦享商城、微信小程序、悦系列节目集群、网络综艺、网络电视剧、短视频IP矩阵、互动直播、在线游戏、社交电商、悦享会员付费体系、创新平台技术产品及数字经济新文娱产业园等在内的业务生态体系。

耀世星辉将以“悦享+”为核心产业生态布局,在完成自身业务、品牌、战略全面升级的同时,正在实现向全球范围的产业化拓展。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30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3月16日,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简称“TUV莱茵”)为联想ThinkPad X1 Carbon Gen 9和ThinkPad X1 Yoga Gen 6两款笔记本电脑颁发了动态防窥滤镜(Dynamic Privacy Filter, DPF)认证证书。联想商用笔记本高级总监横田聪一(Sohichi Yokota)、研发认证高级经理王明刚,TUV莱茵大中华区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副总裁杨佳劼、人体工学技术中心总监刘喜强等双方代表出席了线上线下同步举行的颁证仪式。

联想ThinkPad X1系列获TUV莱茵首张笔记本动态防窥滤镜认证
联想ThinkPad X1系列获TUV莱茵首张笔记本动态防窥滤镜认证

TUV莱茵动态防窥滤镜标准的开发是基于用户体验研究以及场景化的防窥模型分析,结合客观测量及主观分析,通过模拟实际照明环境条件并对屏幕可读性进行评级,以确定产品的屏幕信息保护能力。该标准从四个方面评估产品的整体防窥性能:动态防窥效果、视觉特性、防窥功能可靠性和用户指南。对于涉及隐私的商务人士和上班族,或处理敏感信息的银行、政府机构、机场和公共空间而言,通过DPF认证的产品可有效保护屏幕上的隐私信息不被窥探,同时不影响屏幕的可读性。

此次通过认证的两款联想笔记本电脑具有“动态”防窥功能,即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该功能,并且在开启时,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会自动减小,以降低受保护可视角度之外的可读性,从而保护屏幕上的内容隐私。同时还可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例如可视角度、均匀亮度和色彩一致,不会影响产品性能。

联想商用笔记本高级总监横田聪一(Sohichi Yokota)
联想商用笔记本高级总监横田聪一(Sohichi Yokota)

横田聪一表示:“联想与TUV莱茵在产品认证方面有很长的合作历史,感谢TUV莱茵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联想重视产品的安全性,正在开发各种安全功能以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和资产。联想ThinkPad团队致力于电子屏幕可视角度控制技术开发工作已有10多年时间,现在消费者可以真正体验到笔记本产品的‘防窥’功能。获得TUV莱茵动态防窥滤镜认证将有助于ThinkPad的业务拓展。未来,联想与TUV莱茵还将在眼舒适、低蓝光等其他健康认证方面加强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杨佳劼表示:“鉴于消费者在公共场所、工作区或家中使用电子产品时的隐私保护需求,TUV莱茵在2020年推出了屏幕隐私保护认证。随着消费者的需求逐渐提高,动态防窥功能将变得越来越普遍,便携设备的动态防窥功能需要考虑更多不同的使用场景。依托在显示产品领域的丰富经验,TUV莱茵将持续开发针对各类产品不同需求的认证,助力厂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商,TUV莱茵深耕消费电子领域二十多年,针对各类产品推出了安全快充、低蓝光、视网膜保护因数、无频闪、眼部舒适度、全局护眼等标准和认证服务,致力于引导行业不断改进技术,为消费者选购安全优质的产品提供指引。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30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微美全息软件有限公司(纳斯达克:WIMI)(以下简称为“微美全息”或“公司”),一家中国领先的全息AR应用技术提供商,自从公司宣布获得光学全息用的3D全息脉冲激光处理装置的专利后,多家行业应用客户表现出较强的市场需求,因此公司决定开发3D全息脉冲激光雷达产品“WiMi HoloPulse LiDAR”,以进一步扩充公司的全息产品组合矩阵。

微美全息计划开发的WiMi HoloPulse LiDAR是一款多功能全息脉冲3D固态激光雷达,目标是达到超过200m的检测长距离,并且能捕捉高分辨率的3D全息图像。LiDAR采用MEMS(微机电系统)微振镜,以提供高分辨率、长检测范围和宽视场。LiDAR通过动态控制,可以灵活调整垂直分辨率和帧速率,例如允许动态定义聚焦区域。LiDAR使用固态硅探测器,可以可靠检测远距离物体的弱反射和近距离物体的强反射。数字信号处理是通过滤波、关联性和统计分析确定三维空间中的精确位置。LiDAR传感器所产生的点云,能够以3D的形式映射传感器环境,单个点云可以由数万个距离点(单个距离测量)组成,其中包含3D原始环境信息的全息数据。软件栈从全息数据中提取很多抽象信息,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控制将命令传输给执行器并进行3D全息数据呈现。

对于智能科技来说,激光雷达就相当于“眼睛”,随着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机、医学成像、物联网等行业快速发展,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会大幅度增长。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按计划会分三个阶段推出WiMi HoloPulse LiDAR产品。WiMi HoloPulse LiDAR是一款多功能全息脉冲激光雷达传感器,探测视野大,探测距离远,具有独特的扫描模式,其尺寸小且重量轻。自带点云接口,操作时不需要额外连接适配器盒。WiMi HoloPulse LiDAR激光雷达方案提供与硬件产品配套的软件开发包,包括目标检测、分类和计数等功能。结合软件识别算法,可为众多领域(自动驾驶、环境感知、3D全息成像、先进的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交通管理、3D打印等)提供解决方案,快速拓展全息技术应用市场。

关于微美全息

微美全息成立于2015年,纳斯达克股票代码:WIMI。微美全息专注于全息云服务,主要聚集在车载AR全息HUD、3D全息脉冲LiDAR、头戴光场全息设备、全息半导体、全息云软件、全息汽车导航等专业领域,覆盖从全息车载AR技术、3D全息脉冲LiDAR技术、全息视觉半导体技术、全息软件开发、全息AR广告技术、全息AR娱乐技术、全息ARSDK支付、互动全息通讯等全息AR技术的多个环节,是一家全息云综合技术方案提供商。如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陆http://ir.wimiar.com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301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新型Enlight®光学晶圆检测系统将突破性的性能与新光学技术相结合,可在每片晶圆上捕捉更多的良率数据
  • ExtractAI术依托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对降低良率的缺陷进行分类并消除噪音
  • 此一应用材料公司有史以来成长最快的检测系统能够助力客户加速工艺节点的进步,加快大规模量产的时间,并维持更高的良率

2021年3月16日——应用材料公司今天宣布其在工艺控制方面的重大创新,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该项创新可助力半导体制造商在技术节点的全生命周期内加速节点进步、加快盈利时间并创造更多利润。

半导体技术正变得日益复杂而昂贵,缩短先进技术节点研发和产能增长所需的时间,对全球芯片制造商而言价值数十亿美元。随着线宽的不断缩小,曾经无害的微小颗粒变成影响良率的缺陷,使得检测与缺陷校正的难度日益增加,而应对此问题的能力就是制胜关键。同样地,3D晶体管的形成和多重工艺技术也带来了细微变化,导致降低良率的缺陷成倍增加,而解决这些既棘手又耗时的缺陷正是这一技术攻关的核心所在。

应用材料公司正凭借工艺控制的“新战略”,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融入到芯片制造技术的核心,以应对这些挑战。该解决方案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较之于传统方式,其实时协同工作能够更快速、精准和经济地发现缺陷并将其分类。这三个部分是:

新型Enlight®光学晶圆检测系统经过五年的发展,Enlight系统结合业界领先的检测速度、高分辨率和先进光学技术,每次扫描可收集更多对良率至关重要的数据。Enlight系统架构提升了光学检测的经济效益,使得捕捉每片晶圆关键缺陷的成本较其它同类的检测方式降低三倍。通过显著的成本优化,Enlight系统能够让芯片制造商在工艺流程中增加更多检测点。由此产生的大数据可用性增强了“在线监控”,这是一种统计学工艺控制方法,可在良率出现偏差之前对其进行预测,立即检测出偏差,从而停止晶圆加工以确保良率,同时迅速追溯缺陷的根本原因,快速校正并继续进行大规模量产。

应用材料公司推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工艺控制“新战略”

新的ExtractAI™技术:由应用材料公司数据科学家开发的ExtractAI技术解决了最艰巨的晶圆检测问题,即:从高端光学扫描仪产生的数百万个有害信号或噪音中,迅速且精确地辨别降低良率的缺陷。ExtractAI技术是业界独有的解决方案,可将由光学检测系统生成的大数据与可对特定良率信号进行分类的电子束检测系统进行实时连接,从而推断Enlight系统解决了所有晶圆图的信号,将降低良率的缺陷与噪音区分开来。ExtractAI技术十分高效,它能够仅凭借对0.001%样品的检测,即可在晶圆缺陷图上描绘所有潜在缺陷的特征。这样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可操作的已分类缺陷晶圆图,有效提升半导体节点发展速度、爬坡和良率。人工智能技术在大规模量产期间能够适应和快速识别新的缺陷,随着扫描晶圆数量的增多,其性能和效率也在逐步提升。

SEMVision®电子束检测系统:SEMVision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广泛使用电子束检测技术的设备。基于行业领先的分辨率,SEMVision系统通过ExtractAI技术对Enlight系统进行训练,对降低良率的缺陷进行分类,并将之与噪音进行区分。Enlight系统、ExtractAI技术和SEMVision系统的实时协同工作,能够帮助客户在制造流程中识别新的缺陷,从而提高良率和利润。大量安装使用的SEMVision G7系统已实现了和新型Enlight系统和ExtractAI技术的兼容。

应用材料公司推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工艺控制“新战略”

VLSIresearch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丹·哈奇森表示:“30多年来,晶圆厂工程师一直致力于解决如何快速并精确地从噪音中区分出降低良率的缺陷。搭载ExtractAI技术的应用材料公司Enlight系统是解决该项挑战的突破性产品。由于系统用的越多,人工智能会被训练的越聪明,随着时间推移,它能够提升芯片制造商每片晶圆的利润。”

应用材料公司集团副总裁兼成像与工艺控制事业部总经理基斯·威尔斯表示:应用材料公司工艺控制‘新战略’融合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了一种智能且具有适应性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节省时间,实现良率最大化。结合应用材料公司一流的光学检测和电子束检测技术,我们推出了业内独有的智能解决方案,它不仅能够检测并对降低良率的缺陷进行分类,还可以实时学习和适应工艺变化。这项独特功能可使芯片制造商更快攻关新技术节点爬坡时间,在整个工艺生命周期内高效捕捉降低良率的缺陷。”

采用ExtractAI技术的新型Enlight系统是应用材料公司有史以来成长最快的检测系统,该款产品已被运用于客户在全球领先的代工厂逻辑节点生产中。20多年来,SEMVision系统始终是业界领先的电子束检测设备,已有超过1500台设备遍布于全球的客户晶圆厂内。

关于应用材料公司

应用材料公司(纳斯达克:AMAT)是材料工程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全球几乎每一个新生产的芯片和先进显示器的背后都有应用材料公司的身影。凭借在规模生产的条件下可以在原子级层面改变材料的技术,我们助力客户实现可能。应用材料公司坚信,我们的创新必能驱动先进科技成就未来。欲知详情,请访问www.appliedmaterials.com

围观 9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301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3月16日——华为今天发布了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重点介绍华为2010年之前在创新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历史实践,通过历史数据和关键事件,展现华为从90年代创业早期阶段开始的研发和创新历程。

华为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在深圳总部召开的“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的前进引擎”论坛上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今天发布的2020版白皮书,展示华为公司30年来技术创新发展的历程,及公司对知识产权一贯的尊重、保护和贡献。希望它能够更加透明地让大家看见华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首席法务官 宋柳平

首席法务官 宋柳平

白皮书指出,持续的创新投入使得华为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截至 2020 年底,华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万余族(超10万件)。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表示:“华为实际上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创新的公司。今天列举的华为在2000年前后的专利申请数据记录了世纪之初,也就是20多年前的研发创新活动。与行业内的主要厂商相比,当时的专利申请数量就处于同一水平。华为今天的成功是长期自主创新研发投入的结果。”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 丁建新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 丁建新

华为早在1995年就开始申请第一件中国专利,1999年申请第一件美国专利。2008年首次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PCT专利申请排名第一。2019年,华为在欧洲专利授权数量排名第二位,在美国排名第十位。华为同时也是累计获得中国授权专利最多的公司。

丁建新还透露,华为公司预计2019~2021三年的知识产权收入在12~13亿美金之间,并公布了华为对5G多模手机的收费标准:华为对遵循5G标准的单台手机专利许可费上限为2.5美元,并提供适用于手机售价的合理百分比费率。

他表示:“华为作为5G标准的重要技术贡献者,遵循FRAND原则,我们希望今天提供的信息可以为5G技术的实施者提供透明的成本预期,增加投资的确定性,并促进5G技术的普及。”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前总干事Francis Gurry评价:“华为发布5G标准基本专利(SEP)费率,将推动业界广泛采用和使用旨在确保可操作性、可靠性和透明竞争的标准,同时为其研发投资提供公平的回报。”

华为同时公布了一个专利专题网站,可远程线上浏览华为的专利技术成果,并将不定期进行更新。

宋柳平表示,未来,华为会定期发布创新与知识产权活动的有关进展,持续与公众开展积极沟通,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华为的创新实践。

白皮书下载链接:Link

在此访问华为的专利专页:https://patents.huawei.com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合作引擎论坛回放:https://live.huawei.com/IPR/meeting/cn/7666.html

来源:华为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30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借助更高的可扩展性、更低的功耗和成本以及全新外形尺寸, UltraScale+ 器件能够满足从物联网到互联的大量成长型市场机遇

自适应计算领先企业赛灵思( NASDAQ: XLNX )今日宣布面向市场扩展其 UltraScale+ 产品组合,以支持需要超紧凑及智能边缘解决方案的新型应用。新款 Artix®  Zynq® UltraScale+ 器件的外形尺寸较传统芯片封装缩小了70%,能够满足工业、视觉、医疗、广播、消费、汽车和互联市场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作为全球唯一基于 16 纳米技术的硬件灵活应变成本优化型产品组合,Artix 和 Zynq UltraScale+ 器件采用台积电最先进的 InFO( Integrated Fan Out,集成扇出)封装技术。借助 InFO 技术,Artix 和 Zynq UltraScale+ 器件能以紧凑的封装提供高计算密度、出色的性能功耗比以及可扩展性,从而应对智能边缘应用的需求。

赛灵思产品线管理与营销高级总监 Sumit Shah 表示:“对紧凑型智能边缘应用的需求正推升对处理和带宽引擎的需求。这些引擎不仅要提供更高的性能,还要提供更高级别的计算密度,以支持最小尺寸的系统。UltraScale+ 系列的新款成本优化型产品为该系列带来了强大助力。其立足于赛灵思 UltraScale+ FPGA 和 MPSoC 架构与业经生产验证的技术,而这些早已共同部署于全球数百万台系统中。”

Artix UltraScale+ FPGA:专为高 I/O 带宽和 DSP 计算而打造

Artix UltraScale+ 系列基于业经生产验证的 FPGA 架构,是一系列应用的理想选择,例如,搭载高级传感器技术的机器视觉、高速互联以及超紧凑“ 8K 就绪”视频广播。Artix UltraScale+ 器件提供了每秒 16Gb 的收发器,可以支持互联、视觉和视频领域的新兴高端协议,与此同时还能实现同类最佳的 DSP 计算功能。

图:赛灵思专为高 I/O带宽和 DSP 计算打造的 Artix UltraScale+ FPGA

图:赛灵思专为高 I/O带宽和 DSP 计算打造的 Artix UltraScale+ FPGA

Zynq UltraScale+ MPSoC:专为功耗和成本而优化

成本优化型 Zynq UltraScale+ MPSoC 包括新款 ZU1 和业经生产验证的 ZU2 与 ZU3 器件,三款器件皆采用 InFO 封装。作为 Zynq UltraScale+ 系列多处理 SoC 产品线的组成部分, ZU1 针对边缘连接及工业和医疗物联网系统所设计,包括嵌入式视觉摄像头、AV-over-IP 4K和8K 就绪流媒体、手持测试设备,以及消费和医疗应用等。ZU1 专为小型化的计算密集型应用而打造,并采用基于异构 Arm® 处理器的多核处理器子系统,同时还能迁移至普通封装尺寸以支持更高算力。

图:赛灵思专为功耗和成本而优化的 Zynq UltraScale+ MPSoC

图:赛灵思专为功耗和成本而优化的 Zynq UltraScale+ MPSoC

LUCID Vision Labs 创始人兼总裁 Rod Barman 表示:“LUCID 与赛灵思紧密协作,将新款 UltraScale+ ZU3 集成到我们的下一代工业机器视觉摄像头 Triton™ Edge 中。借助  UltraScale+ ZU3 及其 InFO 封装,LUCID 能利用创新的软硬结合板( rigid-flex board)架构将惊人的处理能力压缩于工厂级坚固的超紧凑 IP67 摄像头中。”

可扩展且安全的 Artix和 Zynq UltraScale+

随着新款 Artix 器件的加入以及 Zynq UltraScale+ 系列的壮大,赛灵思的产品组合现在涵盖了从 Virtex® UltraScale+ 高端系列、 Kintex® UltraScale+ 中端系列到全新成本优化型低端系列。新款器件的推出完善了赛灵思的产品组合并为客户提供了可扩展性,使之可以利用同一赛灵思平台开发多种解决方案。这样便可以在不同产品组合间保留设计投资,并加速产品上市时间。

安全性是赛灵思设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此次推出的成本优化型 Artix 和 Zynq UltraScale+ 系列的新款器件都具备与 UltraScale+ 平台同样健全的安全功能,包括 RSA-4096 认证、AES-CGM 解密、数据保护法( DPA ),以及赛灵思专有的 Security Monitor ( SecMon,安全监测)IP,能够灵活应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安全威胁,满足商业项目的各种安全需求。

VDC Research 物联网和嵌入式技术高级分析师 Dan Mandell 表示:“客户能用单一且安全的平台扩展其设计方案以适应广泛的应用和市场需求,这样的能力对于实现更便捷的设计整合和把握关键上市时间机遇至关重要。赛灵思的战略是扩展其产品组合,通过可扩展且安全的 UltraScale+ Artix 和 Zynq 系列满足这些市场需求,这一战略颇具吸引力,尤其考虑到正在部署这些解决方案的成长型市场中蕴藏巨大商机。”

供货情况

首款成本优化型 Artix UltraScale+ 器件预计于 2021 年第三季度投产,并于夏末开始支持 Vivado® 设计套件和VitisTM 统一软件平台工具。Zynq  UltraScale+ ZU1 器件将于第二季度提供工具支持,第三季度开始提供样品;广泛的产品组合将自第四季度开始量产。

关于赛灵思

赛灵思开发了高度灵活和自适应的处理平台,加速了从云端到边缘再到端点各种不同技术的快速创新。赛灵思是 FPGA 和自适应 SoC(包括自适应计算加速平台或 ACAP)的发明者,旨在提供业界最具活力的计算技术。我们与我们的客户紧密合作,携手创建可扩展的、差异化的智能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灵活应变、万物智能和互联互通的的未来世界。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赛灵思中文网站:china.xilinx.com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30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Maithil Pachchigar,ADI公司系统应用工程师

数据采集系统级挑战

系统架构师和电路硬件设计人员针对最终应用(如测试和测量、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或航空航天和防务)需求,往往要耗费大量研发(R&D)资源来开发高性能、分立式精密线性信号链模块,以实现测量和保护、调节和采集或合成和驱动。本文将重点讨论精密数据采集子系统,如图1所示。

电子行业瞬息万变,随着对研发预算和上市时间(TTM)的控制日益严苛,用于构建模拟电路并制作原型来验证其功能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在散热性能和印刷电路板(PCB)密度受限的情况下,硬件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尺寸不断缩小的复杂设计提供先进的精密数据转换性能和更高的鲁棒性。通过系统级封装(SiP)技术实现的异构集成,继续推动电子行业朝着更高密度、更多功能、更强性能和更长的平均无故障时间的趋势发展。本文将介绍ADI公司如何利用异质集成改变精密转换竞争环境,并提供对应用产生重大影响的解决方案。

图1.高级数据采集系统框图

图1.高级数据采集系统框图

系统设计人员面临诸多挑战,不仅需要为最终原型选择器件并优化设计,还要满足驱动ADC输入、保护ADC输入以使其免受过压事件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功耗、用低功耗微控制器和/或数字隔离器实现更高的系统吞吐量等技术要求。随着OEM更多地关注系统软件和应用,以打造独特的系统解决方案,他们也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软件开发,而不是硬件开发。这样就增加了硬件开发的压力,需要进一步减少设计迭代。

开发数据采集信号链的系统设计人员通常需要高输入阻抗才能与各种传感器直接接口,这些传感器可能具有变共模电压和单极或双极单端或差分输入信号。我们通过图2全面分析一下使用分立式器件实现的典型信号链,从而了解系统设计人员的一些主要技术难点。图中所示为精密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关键部分,其中20 V p-p仪表放大器输出施加于全差分放大器(FDA)的同相输入。此FDA提供必要的信号调理,包括电平转换、信号衰减,输出摆幅在0 V和5 V之间,输出共模电压为2.5 V,相位相反,从而为ADC输入提供10 V p-p差分信号,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其动态范围。仪表放大器采用±15 V的双电源供电,而FDA由+5 V/–1 V供电,ADC由5 V电源供电。用反馈电阻(RF1 = RF2)与增益电阻(RG1 = RG2)的比值,将FDA增益设置为0.5。FDA的噪声增益(NG)定义为:

干货  µModule数据采集解决方案可减轻各种精密应用的工程设计挑战

其中β1和β2为反馈系数:

干货  µModule数据采集解决方案可减轻各种精密应用的工程设计挑战

图2.典型数据采集信号链的简化原理图

图2.典型数据采集信号链的简化原理图

本节将探讨FDA周围的电路不平衡(即β1 ≠ β2)或反馈和增益电阻(RG1、RG2、RF1、RF2)的不匹配对SNR、失真、线性度、增益误差、偏移和输入共模抑制比等关键技术参数有何影响。FDA的差分输出电压取决于VOCM,因此,当反馈系数β1和β2不相等时,输出幅度或相位的任何不平衡都会在输出端产生不良共模成分,这些共模成分以噪声增益放大后,会导致FDA的差分输出中存在冗余噪声和失调。因此,增益/反馈电阻的比值必须匹配。换言之,输入源阻抗和RG2 (RG1)的组合应匹配(即β1 = β2),以避免信号失真和各输出信号的共模电压失配,并防止FDA的共模噪声增加。要抵消差分失调并避免输出失真,可添加一个与增益电阻(RG1)串联的外部电阻。不仅如此,增益误差偏移还受电阻类型的影响,例如薄膜、低温度系数电阻等,而在成本和电路板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寻找匹配的电阻并不容易。

此外,由于额外成本和PCB上的空间有限,很多设计人员在创建单数双极性电源时遇到不少麻烦。设计人员还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无源器件,包括RC低通滤波器(放在ADC驱动器输出和ADC输入之间)以及用于逐次逼近寄存器(SAR) ADC动态参考节点的去耦电容。RC滤波器有助于限制ADC输入端噪声,并减少来自SAR ADC输入端容性DAC的反冲。应选择C0G或NP0型电容和合理的串联电阻值,使放大器保持稳定并限制其输出电流。最后,PCB布局对于保持信号完整性以及实现信号链的预期性能至关重要。

简化客户的设计进程

许多系统设计人员最终都是为相同的应用设计不同的信号链架构。然而,并非所有设计都适用同一种信号链,因此ADI公司提供具有先进性能的完整信号链µModule®解决方案,专注于信号链、信号调理和数字化的通用部分,以此弥补标准分立器件和高度集成的客户特定IC之间的缺口,帮助解决主要难点。 ADAQ4003是SiP解决方案,较好地兼顾了降低研发成本和缩减尺寸两方面因素,同时加快了原型制作。

ADAQ4003 µModule精密数据采集解决方案采用ADI的先进SiP技术,将多个通用信号处理和调理模块以及关键无源器件集成到单个设备中(见图5)。ADAQ4003包括低噪声、FDA、稳定的基准电压源缓冲器和高分辨率18位、2 MSPS SAR ADC。

ADAQ4003通过将元件选择、优化和布局从设计人员转移到器件本身,简化了信号链设计,缩短了精密测量系统的开发周期,并解决了上一节讨论的所有主要问题。FDA周围的精密电阻阵列使用ADI专有的iPassives®技术构建,可解决电路不平衡问题,减少寄生效应,有助于实现高达0.005%的出色增益匹配,并优化漂移性能(1 ppm/°C)。与分立式无源器件相比,iPassives技术还具有尺寸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与温度相关的误差源,并减少了系统级校准工作。FDA提供快速建立和宽共模输入范围以及精确的可配置增益选项(0.45、0.52、0.9、1或1.9)性能,允许进行增益或衰减调节,支持全差分或单端到差分输入。

ADAQ4003在ADC驱动器和ADC之间配置了一个单极点RC滤波器,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立时间,增加输入信号带宽。此外为基准电压节点和电源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去耦电容,以简化物料清单(BOM)。ADAQ4003还内置一个配置为单位增益的基准电压缓冲器,用于驱动SAR ADC基准电压节点和相应去耦电容的动态输入阻抗,实现优化性能。REF引脚上的10 µF是在位判断过程中帮助补充内部电容DAC电荷的关键要求,对于实现峰值转换性能至关重要。与许多传统SAR ADC信号链相比,通过内置基准电压缓冲器,由于基准电压源驱动高阻抗节点,而不是SAR电容阵列的动态负载,因此用户可以实现功耗更低的基准电压源。而且可以灵活选择与所需模拟输入范围匹配的基准电压缓冲器输入电压。

小尺寸简化了PCB布局并支持高通道密度

与传统分立式信号链相比(如图3所示),ADAQ4003的7 mm × 7 mm BGA封装尺寸至少缩减了4倍,可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小型仪器仪表。

图3.ADAQ4003 µModule器件与分立信号链解决方案的尺寸对比

图3.ADAQ4003 µModule器件与分立信号链解决方案的尺寸对比

印刷电路板布局对于保持信号完整性以及实现信号链的预期性能至关重要。ADAQ4003的模拟信号位于左侧,数字信号位于右侧,这种引脚排列可以简化布局。换言之,这样设计人员就能够将敏感的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保持分离,并限制在电路板的一定区域内,避免数字和模拟信号交叉以减轻辐射噪声。ADAQ4003集成了用于基准电压源(REF)和电源(VS+、VS、VDD和VIO)引脚的所有必要的(低等效串联电阻(ESR)和低等效串联电感(ESL))去耦陶瓷电容。这些电容在高频时会提供低阻抗接地路径,以便处理瞬态电流。

无需外部去耦电容,没有这些电容,也就不会产生已知的性能影响或任何EMI问题。通过移除用于形成板载供电轨(REF、VS+、VS、VDD和VIO)的基准电压源和LDO稳压器输出端的外部去耦电容,在ADAQ4003评估板上可以验证这一性能影响。图4显示了不论使用还是移除外部去耦电容,杂散噪声都被隐藏在低于−120 dB的本底噪声下。ADAQ4003采用小尺寸设计,可实现高通道密度PCB布局,同时减轻了散热挑战。但是,各器件的布局和PCB上各种信号的路由至关重要。输入和输出信号采用对称路由,同时电源电路远离单独电源层上的模拟信号路径,并采用尽可能宽的走线,对于提供低阻抗路径、减小电源线路上的毛刺噪声影响以及避免EMI问题尤其重要。

图4.提供短路输入ADAQ4003 FFT,在移除各个供电轨的外部去耦电容前后性能保持不变

图4.提供短路输入ADAQ4003 FFT,在移除各个供电轨的外部去耦电容前后性能保持不变

使用高阻抗PGIA驱动ADAQ4003

如前所述,通常需要高输入阻抗前端才能直接与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连接。大多数仪器仪表和可编程增益仪表放大器(PGIA)具有单端输出,无法直接驱动全差分数据采集信号链。但是,LTC6373 PGIA提供全差分输出、低噪声、低失真和高带宽,可直接驱动ADAQ4003而不影响精密性能,因此适合许多信号链应用。 LTC6373通过可编程增益设置(使用A2、A1和A0引脚)在输入端和输出端实现直流耦合。

在图5中,LTC6373采用差分输入至差分输出配置和±15 V双电源。根据需要,LTC6373也可采用单端输入至差分输出配置。LTC6373直接驱动ADAQ4003,其增益设置为0.454。LTC6373的VOCM引脚接地,其输出摆幅在−5.5 V和+5.5 V之间(相位相反)。ADAQ4003的FDA对LTC6373的输出进行电平转换以匹配ADAQ4003所需的输入共模,并提供利用ADAQ4003 μModule器件内ADC最大2倍VREF峰值差分信号范围所需的信号幅度。图6和图7显示使用LTC6373的各种增益设置的SNR和THD性能,而图8显示图5所示电路配置的±0.65 LSB/±0.25 LSB的INL/DNL性能。

图5.LTC6373驱动ADAQ4003(增益 = 0.454,2 MSPS)

图5.LTC6373驱动ADAQ4003(增益 = 0.454,2 MSPS)

图6.SNR与LTC6373增益设置,LTC6373驱动ADAQ4003(增益 = 0.454,2 MSPS)

图6.SNR与LTC6373增益设置,LTC6373驱动ADAQ4003(增益 = 0.454,2 MSPS)

图7.THD与LTC6373增益设置,LTC6373驱动ADAQ4003(增益 = 0.454,2 MSPS)

图7.THD与LTC6373增益设置,LTC6373驱动ADAQ4003(增益 = 0.454,2 MSPS)

图8.INL/DNL性能,LTC6373(增益 = 1)驱动ADAQ4003(增益 = 0.454)

8.INL/DNL性能,LTC6373(增益 = 1)驱动ADAQ4003(增益 = 0.454)

ADAQ4003 µModule应用案例:ATE

本节将重点介绍ADAQ4003如何适用于ATE的源表(SMU)和设备电源。这些模块化仪器仪表用于测试快速增长的智能手机、5G、汽车和物联网市场的各种芯片类型。这些精密仪器仪表具有拉电流/灌电流功能,每个处理程控电压电流调节的通道都需要一个控制环路,并且它们需要高精度(特别是良好的线性度)、速度、宽动态范围(用于测量µA/µV信号电平)、单调性和小尺寸,以容纳同时增加的通道数。ADAQ4003提供出色的精密性能,可减少终端系统的器件数量,并允许在电路板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提高通道密度,同时减轻了此类直流测量可扩展测试仪器仪表的校准工作和散热挑战。ADAQ4003的高精度与快速采样速率相结合,可降低噪声,并且无延迟,因此非常适合控制环路应用,可提供出色的阶跃响应和快速建立时间,从而提高测试效率。ADAQ4003通过消除因自身漂移和电路板空间限制而需要在仪器仪表上分配基准电压的缓冲区,帮助减轻了设计负担。此外,漂移性能和元件老化决定测试仪器仪表的精度,因此ADAQ4003的确定性漂移降低了重新校准的成本,缩短了仪器仪表的停机时间。ADAQ4003满足这些要求,使仪器仪表能够测量较低的电压和电流范围,有助于针对各种负载条件优化控制环路,从而明显改善仪器仪表的工作特性、测试效率、吞吐量和成本。这些仪器仪表的高测试吞吐量和较短的测试时间将帮助最终用户降低测试成本。SMU高级框图如图9所示,相应的信号链如图5所示。

图9.源表简化框图

9.源表简化框图

高吞吐速率支持ADAQ4003的过采样,从而实现较低的有效值噪声并可在宽带宽范围内检测到小振幅信号。对ADAQ4003进行4倍过采样可额外提供1位分辨率(这是因为ADAQ4003提供了足够的线性度,如图8所示),或增加6 dB的动态范围,换言之,由于此过采样而实现的动态范围改进定义为:ΔDR = 10 × log10 (OSR),单位dB。ADAQ4003的典型动态范围在2 MSPS时为100 dB,对于5 V基准电压源,其输入对地短路。因此,ADAQ4003在1.953 kSPS输出数据速率下进行1024倍过采样时,它提供约130 dB的出色动态范围,增益为0.454和0.9,可以精确地检测出幅度极小的µV信号。图10显示了ADAQ4003在各种过采样速率和1 kHz及10 kHz输入频率下的动态范围和SNR。

图10.ADAQ4003各种输入频率下的动态范围以及SNR与过采样速率(OSR)

图10.ADAQ4003各种输入频率下的动态范围以及SNR与过采样速率(OSR)

图11.使用信号链µModule技术降低总拥有成本

图11.使用信号链µModule技术降低总拥有成本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与设计精密数据采集系统相关的一些重要方面和技术挑战,以及ADI公司如何利用其线性和转换器领域知识开发高度差异化的ADAQ4003信号链µModule解决方案,来解决一些棘手的工程设计问题。ADAQ4003能够减轻工程设计工作,如器件选择和构建可投入量产的原型,使系统设计人员能够更快地为最终客户提供出色的系统解决方案。ADAQ4003 µModule器件出色的精度性能和小尺寸对各种精密数据转换应用颇具实用价值,具体应用包括自动化测试设备(SMU、DPS)、电子测试和测量(阻抗测量)、医疗健康(生命体征监测、诊断、成像)和航空航天(航空)等,以及一些工业用途(机器自动化输入/输出模块)。ADAQ4003等μModule解决方案可显著降低系统设计人员的总拥有成本(如图11所示的各项),降低PCB组装成本,通过提高批次产量增强生产支持,支持可扩展/模块化平台的设计重用,还简化了最终应用的校准工作,同时加快了上市时间。

作者简介

Maithil PachchigarADI公司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威明顿市的精密技术和平台部门的系统应用工程师。2010年加入ADI公司以来,他致力于仪器仪表、工业和医疗健康行业的精密转换器产品组合工作和客户支持。自2005年以来,Maithil一直在半导体行业工作,并已独立及合作发表多篇技术文章。Maithil于2003年获印度S.V.国家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圣何塞州立大学的电气工程硕士学位,2010年获硅谷大学MBA学位。联系方式:maithil.pachchigar@analog.com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30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罗克韦尔自动化全新 Allen-Bradley IEC 工业继电器可节约能耗并简化选型

罗克韦尔自动化推出全新系列 IEC 工业继电器Allen-Bradley Bulletin 700-EF ,该控制继电器具备范围广泛的通用线圈,适用于工业环境中较重负载切换的应用需求Allen-Bradley Bulletin 700-EF的四个线圈选项涵盖了 24V  500V(50 Hz  60 Hz,直流的控制电压因此可简化选型。与标准非电子线圈相比,这些接触器(前文没有提到接触器)可以将浪涌视在功率 (VA) 降低高达 68%,将密封 VA 降低 75% 以上,因此能够节约能耗。同时,线圈输入端子无需拆卸即可从接触器的线路侧移至负载侧。

关于Ethisphere Institute 

The Ethisphere® Institute是一家致力于打造和推动商业道德行为标准的领先国际组织,旨在帮助企业提升企业形象、赢得市场信任并获得业务成功。Ethisphere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利用基于数据的洞察力来衡量和制定核心道德标准,帮助优化企业形象并评测和改进文化。Ethisphere通过其“世界最具商业道德公司”表彰计划来表彰各企业的非凡成就,并向业内专家界推介商业道德领导力联盟 (BELA)。有关Ethisphere的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s://ethisphere.com

关于罗克韦尔自动化

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NYSE: ROK)是全球最大的致力于工业自动化与信息的公司之一。其使命是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并且推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整合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知名品牌,其中包括艾伦-布拉德利(Allen-Bradley®)的控制产品和工程服务及罗克韦尔软件(Rockwell Software®)开发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罗克韦尔自动化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在8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现有雇员约22,000人。

罗克韦尔自动化在中国

在中国,罗克韦尔自动化拥有超过2,000名雇员,并设有28个销售机构(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目前已成立5个培训中心,1个研发中心,大连软件开发中心,深圳、上海和北京OEM应用开发中心,个生产基地。公司与中国区11 家授权渠道伙伴及70多所重点大学开展了积极的合作,共同为制造业提供广泛且不凡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支持及技术培训。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30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致茂电子深耕半导体测试领域已20年,在中国拥有广大爱好者。从基础的4-bit 处理器到高端的 AI 人工智能芯片,处处都能看到致茂半导体测试机台的身影。

此次展出的Chroma 3680全方位高精度/高效能SoC测试系统,为3380系列平台往高端技术的延伸。其数字信道速率(data rate)最高可达1Gbps、最高512个并行测试的能力及512M Word 测试数据存储器深度,均可满足高端芯片的测试需求,并同时达到降低测试成本的目标。致茂半导体测试解决方案支持全球四大导航系统,整合旗下 Adivic MP5806S RF 测试分析仪,内建各种不同的调变与解调协议,更提供定位系统所需的标准测试方法。此外,HDAVO 高性能混合信号方案搭配多种无线射频测试仪,是高端智能音箱与无线耳机测试最具信价比的组合,提供了 32 个射频 (RF) 通道,可以进行大量并行测试,同时兼顾成本、产量与质量。

Chroma 3300 PXIe半导体测试系统是市面上最具弹性,功能最完整的测试机台。它承袭了 Chroma 3380P 系列的设计与技术优势,使用新一代 CRAFT-Plus 软件进一步支持了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9 的许多优点,使得整合第三方之 PXIe 仪表更加简易。非常适合微控制器、微机电(MEMS)传感器、射频放大器 (RF PA) 与 CMOS 显像传感器(Image Sensor)的测试使用。

Chroma 3200 Versatile Platform 为一款可自由搭配的 SLT Test Cell 测试平台,使用灵活自如的Robot取放测试芯片,同时可选配31K (温控-40~+150°C),或更高阶的32K(温控-70~+150°C) ATC 温控系统,来满足客户对温控测试的需求。Chroma 的虚拟生产监控工具(CVOT)可远程追踪监控产品测试流程,透过大数据预测机台测试效率,大幅缩短出货时间并提高产品测试良率,也能利用虚拟眼镜的软硬件结合,可远程示范维修操作,解决因疫情期间,技术人员无法到现场维修的状况。

SEMICON China 2021 (3月17-19日),致茂电子将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摊位号: N3583)展出崭新的半导体测试解决方案,我们诚挚的邀请各位来宾一同体验量测新趋势,期待在此年度盛会中见面。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630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