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据报道,英特尔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将重新夺回CPU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和PC行业“无可争议领导地位”。这些目标的确激动人心,但他们却并未披露具体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现在,该公司CEO帕特·基尔辛格(Pat Gelsinger)和技术开发高级副总裁安·凯勒(Ann Kelleher)终于披露了未来计划。

1.png

首先,英特尔已经不再沿用之前的产品命名方式。他们之前将10纳米芯片命名为“Enhanced Superfin”,现在直接改名为“7”。这或许给人感觉有点名不副实,强行抬高自己的身价,因为7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7纳米产品。

但公平地说,生产工工艺的纳米级别现在已经不能真正对应物理状态了。而且从密度上看,英特尔目前的10纳米芯片是可以跟台积电和三星的7纳米芯片竞争的。

在7纳米之外,英特尔目前制定了非常激进的年度产品更新计划,预计该公司今年秋天将推出Alder Lake芯片,将高功率和低功率核心融合在一起。之后则是将目前的4纳米Meteor Lake芯片迁移到tile设计,并融合英特尔的3D堆叠芯片技术Foveros。

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为基于EUV的3纳米芯片设计了一项技术,将会使用高能制造工艺简化芯片制造流程,并为埃米级技术规划了“20A”的入门单位。1埃米等于1/10纳米,所以20A的意思就是2纳米,此后还有18A。18A产品预计将从2025年开始投入生产,相应的产品将在2025至2030年间面市。

另外,虽然这些工艺水平已经不再直接对应实际的物理结构,但一个硅原子确实只在2埃米宽的范围内,因此的确是非常小的晶体管了。

这项计划看似非常激进,而且英特尔以往达成这类目标方面表现不佳。但即使能够接近这些目标,未来几年的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也将迎来巨大的性能提升。

来源:新浪科技

围观 7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本周一,Google发布了适用于 Android 系统的新一轮安全补丁,共计修复了 33 个漏洞。根据Google官方公告,最大的威胁来自于 Media Framework 漏洞,可能允许本地恶意应用程序控制隔离的应用程序数据,完全绕过操作系统防御。受影响的设备不会因漏洞而无法使用,只是如果漏洞被利用,它们的完整性会受到损害。

1.jpg

本周初发布的新安全补丁 (2021-08-01) 解决了 Framework 中三个高危垂直提权漏洞、两个提权问题和三个 System 信息泄露漏洞。2021 年 8 月 Android 安全公告修复了多个影响各种硬件组件和软件问题的安全漏洞。

本周发布的新一轮补丁包含了两个安全级别,其中 2021-08-01 修复了 Framework 中 3 个高危垂直提权漏洞、 2 个提权问题和 3 个 System 信息泄露漏洞。此外还修复了多个影响各种硬件组件和软件问题的安全漏洞。另一个安全补丁级别 2021-08-05 修复了影响 Qualcomm 闭源组件 、Widevine DRM、 联发科技组件和内核组件等的 24 个漏洞。

在这些漏洞中,最严重的是 use-after-free 漏洞。如果感染成功,它可能允许黑客以内核权限执行任何命令。成功利用这些漏洞的攻击者可能会获得对管理员帐户的完全控制,从而允许他代表该帐户执行恶意操作。

该公司表示,其他三个漏洞均被评为中等严重性,在 2021 年 8 月的 Android 安全公告中也得到了修复。高通公司的闭源组件被发现包含其他尚未报告的漏洞。

来源:cnBeta.COM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微软今天宣布推出了 Edge 93 Beta 版本。最新的 Edge 93.0.961.11 引入了诸多新功能,包括标签群组、垂直选项卡模式下隐藏标题栏的能力、轻松进入画中画 (PiP) 模式的能力等等。

1.jpg

Edge 93 Beta 的新功能

● Initial Preferences

从版本 93 开始,通过添加初始首选项,能够更容易地将 Microsoft Edge 部署到您的企业环境中。

● IE 模式支持“nomerge”行为

自 Edge 93 版本开始,IE 模式将支持“nomerge”。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当从 IE 模式应用启动新的浏览器窗口的时候,它将处于单独的会话中,类似于 IE11 中的 nomerge 行为。您需要调整站点列表以将需要阻止会话共享的站点配置为 “nomerge”。

在幕后,对于 Microsoft Edge 的每个窗口,第一次访问该窗口中的 IE 模式选项卡时,如果它是指定的 “nomerge” 站点之一,则该窗口将被锁定到与所有不同的 “nomerge”IE 会话中其他 Microsoft Edge 窗口至少直到最后一个 IE 模式选项卡在该窗口中关闭。这遵循以前的行为,即用户可以使用 nomerge 启动 IE, 也可以通过其他机制在没有 nomerge 的情况下启动 Microsoft Edge。

● 标签群组

将标签分类为用户定义组的能力可帮助您更有效地跨多个工作流查找、切换和管理选项卡。为了实现这一点,微软从 Microsoft Edge 93 版开始启用标签群组。

● 使用垂直选项卡时隐藏标题栏

通过在垂直选项卡中隐藏浏览器的标题栏来获取额外的空间。从 Microsoft Edge 93 版开始,您可以转到 edge://settings/appearance 并在“自定义工具栏”部分下选择在垂直选项卡模式下隐藏标题栏的选项。

● 悬停工具栏中的视频画中画 (PiP)

从 Edge 93 版开始,进入画中画 (PiP) 模式将变得更加容易。当您将鼠标悬停在支持的视频上时,会出现一个工具栏,允许您在画中画窗口中查看该视频。请注意:这目前适用于 macOS 上的 Microsoft Edge 用户。

● 删除 TLS 中的 3DES

从 Edge v93 开始,将删除对 TLS_RSA_WITH_3DES_EDE_CBC_SHA 密码套件的支持。这一变化发生在 Microsoft Edge 所基于的 Chromium 项目中。有关更多信息,请导航至 Chrome 平台状态条目。

此外,在 Edge v93 中 ,TripleDESEnabled 策略将可用于支持需要与过时服务器保持兼容性的方案。此兼容性策略将过时并在 Edge v95 中停止工作。确保在此之前更新受影响的服务器。

来源:cnBeta.COM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我们已经从前两篇的推文中了解了半导体制造的前几大步骤,包括晶圆加工、氧化、光刻、刻蚀和薄膜沉积

在今天的推文中,我们将继续介绍最后三个步骤:互连、测试和封装,以完成半导体芯片的制造。

1.jpg

第六步 · 互连

半导体的导电性处于导体与非导体(即绝缘体)之间,这种特性使我们能完全掌控电流。通过基于晶圆的光刻、刻蚀和沉积工艺可以构建出晶体管等元件,但还需要将它们连接起来才能实现电力与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金属因其具有导电性而被用于电路互连。用于半导体的金属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低电阻率:由于金属电路需要传递电流,因此其中的金属应具有较低的电阻。

热化学稳定性:金属互连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属性必须保持不变。

高可靠性: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即便是少量金属互连材料也必须具备足够的耐用性。

制造成本:即使已经满足前面三个条件,材料成本过高的话也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

互连工艺主要使用铝和铜这两种物质。

铝互连工艺

2.jpg

铝互连工艺始于铝沉积、光刻胶应用以及曝光与显影,随后通过刻蚀有选择地去除任何多余的铝和光刻胶,然后才能进入氧化过程。前述步骤完成后再不断重复光刻、刻蚀和沉积过程直至完成互连。

除了具有出色的导电性,铝还具有容易光刻、刻蚀和沉积的特点。此外,它的成本较低,与氧化膜粘附的效果也比较好。其缺点是容易腐蚀且熔点较低。另外,为防止铝与硅反应导致连接问题,还需要添加金属沉积物将铝与晶圆隔开,这种沉积物被称为“阻挡金属”。

铝电路是通过沉积形成的。晶圆进入真空腔后,铝颗粒形成的薄膜会附着在晶圆上。这一过程被称为“气相沉积 (VD) ”,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

铜互连工艺

随着半导体工艺精密度的提升以及器件尺寸的缩小,铝电路的连接速度和电气特性逐渐无法满足要求,为此我们需要寻找满足尺寸和成本两方面要求的新导体。铜之所以能取代铝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其电阻更低,因此能实现更快的器件连接速度。其次铜的可靠性更高,因为它比铝更能抵抗电迁移,也就是电流流过金属时发生的金属离子运动。

3.jpg

但是,铜不容易形成化合物,因此很难将其气化并从晶圆表面去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再去刻蚀铜,而是沉积和刻蚀介电材料,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的地方形成由沟道和通路孔组成的金属线路图形,之后再将铜填入前述“图形”即可实现互连,而最后的填入过程被称为“镶嵌工艺”。

4.jpg

随着铜原子不断扩散至电介质,后者的绝缘性会降低并产生阻挡铜原子继续扩散的阻挡层。之后阻挡层上会形成很薄的铜种子层。到这一步之后就可以进行电镀,也就是用铜填充高深宽比的图形。填充后多余的铜可以用金属化学机械抛光 (CMP) 方法去除,完成后即可沉积氧化膜,多余的膜则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去除即可。前述整个过程需要不断重复直至完成铜互连为止。

5.png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铜互连和铝互连的区别在于,多余的铜是通过金属CMP而非刻蚀去除的

第七步 · 测试

测试的主要目标是检验半导体芯片的质量是否达到一定标准,从而消除不良产品、并提高芯片的可靠性。另外,经测试有缺陷的产品不会进入封装步骤,有助于节省成本和时间。电子管芯分选 (EDS) 就是一种针对晶圆的测试方法。

EDS是一种检验晶圆状态中各芯片的电气特性并由此提升半导体良率的工艺。EDS可分为五步,具体如下 :

6.jpg

01 电气参数监控 (EPM)

EPM是半导体芯片测试的第一步。该步骤将对半导体集成电路需要用到的每个器件(包括晶体管、电容器和二极管)进行测试,确保其电气参数达标。EPM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测得的电气特性数据,这些数据将被用于提高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效率和产品性能(并非检测不良产品)。

02 晶圆老化测试

半导体不良率来自两个方面,即制造缺陷的比率(早期较高)和之后整个生命周期发生缺陷的比率。晶圆老化测试是指将晶圆置于一定的温度和AC/DC电压下进行测试,由此找出其中可能在早期发生缺陷的产品,也就是说通过发现潜在缺陷来提升最终产品的可靠性。

03 检测

老化测试完成后就需要用探针卡将半导体芯片连接到测试装置,之后就可以对晶圆进行温度、速度和运动测试以检验相关半导体功能。具体测试步骤的说明请见表格。

7.png

04 修补

修补是最重要的测试步骤,因为某些不良芯片是可以修复的,只需替换掉其中存在问题的元件即可。

05 点墨

未能通过电气测试的芯片已经在之前几个步骤中被分拣出来,但还需要加上标记才能区分它们。过去我们需要用特殊墨水标记有缺陷的芯片,保证它们用肉眼即可识别,如今则是由系统根据测试数据值自动进行分拣。

第八步 · 封装

经过之前几个工艺处理的晶圆上会形成大小相等的方形芯片(又称“单个晶片”)。下面要做的就是通过切割获得单独的芯片。刚切割下来的芯片很脆弱且不能交换电信号,需要单独进行处理。这一处理过程就是封装,包括在半导体芯片外部形成保护壳和让它们能够与外部交换电信号。整个封装制程分为五步,即晶圆锯切、单个晶片附着、互连、成型和封装测试。

01 晶圆锯切

8.jpg

要想从晶圆上切出无数致密排列的芯片,我们首先要仔细“研磨”晶圆的背面直至其厚度能够满足封装工艺的需要。研磨后,我们就可以沿着晶圆上的划片线进行切割,直至将半导体芯片分离出来。

晶圆锯切技术有三种:刀片切割、激光切割和等离子切割。刀片切割是指用金刚石刀片切割晶圆,这种方法容易产生摩擦热和碎屑并因此损坏晶圆。激光切割的精度更高,能轻松处理厚度较薄或划片线间距很小的晶圆。等离子切割采用等离子刻蚀的原理,因此即使划片线间距非常小,这种技术同样能适用。

02 单个晶片附着

所有芯片都从晶圆上分离后,我们需要将单独的芯片(单个晶片)附着到基底(引线框架)上。基底的作用是保护半导体芯片并让它们能与外部电路进行电信号交换。附着芯片时可以使用液体或固体带状粘合剂。

03 互连

9.png

在将芯片附着到基底上之后,我们还需要连接二者的接触点才能实现电信号交换。这一步可以使用的连接方法有两种:使用细金属线的引线键合和使用球形金块或锡块的倒装芯片键合。引线键合属于传统方法,倒装芯片键合技术可以加快半导体制造的速度。

04 成型

10.png

完成半导体芯片的连接后,需要利用成型工艺给芯片外部加一个包装,以保护半导体集成电路不受温度和湿度等外部条件影响。根据需要制成封装模具后,我们要将半导体芯片和环氧模塑料 (EMC) 都放入模具中并进行密封。密封之后的芯片就是最终形态了。

05 封装测试

已经具有最终形态的芯片还要通过最后的缺陷测试。进入最终测试的全部是成品的半导体芯片。它们将被放入测试设备,设定不同的条件例如电压、温度和湿度等进行电气、功能和速度测试。这些测试的结果可以用来发现缺陷、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封装技术的演变

随着芯片体积的减少和性能要求的提升,封装在过去数年间已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面向未来的一些封装技术和方案包括将沉积用于传统后道工艺,例如晶圆级封装(WLP)、凸块工艺和重布线层 (RDL) 技术,以及用于前道晶圆制造的的刻蚀和清洁技术。

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基于泛林集团开发的先进封装解决方案。

什么是先进封装?

传统封装需要将每个芯片都从晶圆中切割出来并放入模具中。晶圆级封装(WLP)则是先进封装技术的一种, 是指直接封装仍在晶圆上的芯片。WLP的流程是先封装测试,然后一次性将所有已成型的芯片从晶圆上分离出来。与传统封装相比,WLP的优势在于更低的生产成本。

11.png

先进封装可划分为2D封装、2.5D封装和3D封装

12.jpg

更小的2D封装

如前所述,封装工艺的主要用途包括将半导体芯片的信号发送到外部,而在晶圆上形成的凸块就是发送输入/输出信号的接触点。这些凸块分为扇入型(fan-in) 和扇出型 (fan-out) 两种,前者的扇形在芯片内部,后者的扇形则要超出芯片范围。我们将输入/输出信号称为I/O(输入/输出),输入/输出数量称为I/O计数。I/O计数是确定封装方法的重要依据。如果I/O计数低就采用扇入封装工艺。由于封装后芯片尺寸变化不大,因此这种过程又被称为芯片级封装 (CSP) 或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 (WLCSP)。如果I/O计数较高,则通常要采用扇出型封装工艺,且除凸块外还需要重布线层 (RDL) 才能实现信号发送。这就是“扇出型晶圆级封装 (FOWLP)”。

2.5D 封装

2.5D封装技术可以将两种或更多类型的芯片放入单个封装,同时让信号横向传送,这样可以提升封装的尺寸和性能。最广泛使用的2.5D封装方法是通过硅中介层将内存和逻辑芯片放入单个封装。2.5D封装需要硅通孔 (TSV)、微型凸块和小间距RDL等核心技术。

13.jpg

3D 封装

3D封装技术可以将两种或更多类型的芯片放入单个封装,同时让信号纵向传送。这种技术适用于更小和I/O计数更高的半导体芯片。TSV可用于I/O计数高的芯片,引线键合可用于I/O计数低的芯片,并最终形成芯片垂直排列的信号系统。3D封装需要的核心技术包括TSV和微型凸块技术。

14.jpg

泛林集团能够提供上述工艺所需的核心方案,包括硅刻蚀、金属扩散阻挡层、镀铜和清洗技术,以及构建微型凸块和微型RDL所需的电镀、清洗和湿刻蚀方案

至此,半导体产品制造的八个步骤“晶圆加工-氧化-光刻-刻蚀-薄膜沉积-互连-测试-封装”已全部介绍完毕,从“沙粒”蜕变到“芯片”,半导体科技正在上演现实版“点石成金”。

来源:泛林半导体设备技术

围观 1,2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Quanergy Systems, Inc.是为汽车和物联网领域提供基于光学相控阵(OPA)的固态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和智能3D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公司宣布,其S3系列激光雷达驾驶演示取得圆满成功,S3系列是一种真正的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采用业界首创的OPA技术和可扩展的CMOS硅制造工艺,以实现面向大众市场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生产。  

1.jpg

此次演示是与Zero Electric Vehicle Inc. (ZEV)合作进行的,ZEV是一家创新型可持续能源企业,为希望在向电动交通转型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产的公司提供车队电气化和电动汽车平台。  

在这次测试中,一个带有单扫描光束的固态激光雷达测试平台被安装在一辆汽车上,另外还安装了额外的摄像头以方便目视观察。测试车辆紧随目标车辆,在明亮的阳光下行驶不同的距离——从近距离到100米,并时刻保持安全。测试期间选择反射率为10%的目标来模拟检测难度极高的物体。  

ZEV总裁Jim Maury表示:“Quanergy基于CMOS的OPA技术在远程汽车应用中取得了显著进步。我们相信,Quanergy的OPA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度可靠且经济高效的3D激光雷达解决方案,这对汽车行业至关重要。”  

Quanergy的S3系列激光雷达传感器旨在满足最严格的汽车目标检测和防撞要求。该传感器独特的电子光束转向系统没有任何移动部件,具有抗冲击和抗振动功能。S3系列提供超过10万小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其目标是以500美元的价格面向大众市场生产。  

Quanergy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开发官Tianyue Yu博士表示:“我们对Quanergy基于OPA的固态技术在全日光下实现100米范围的业界首次演示感到无比振奋。我们的团队现在正在努力实现更积极的性能目标,包括更远的距离、增加垂直视场和数据率。请继续关注更多消息!”  

除了推进OPA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外,Quanergy还在迅速扩大其影响力,并将智能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引入到众多物联网应用中。除了与Sensata构建战略伙伴关系之外,Quanergy近期的商业物联网部署还包括: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quanergy.com

今年6月,Quanergy与中信资本收购公司(NYSE: CCAC) (“CCAC”)达成最终合并协议。交易结束后,合并后的公司将被更名为Quanergy Systems, Inc.,预计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上市,股票代码为 “QNGY”。交易预计在2021年第四季度结束,但尚须满足惯例成交条件。  

关于Quanergy Systems, Inc.

Quanergy Systems的宗旨是为汽车和物联网应用创造功能强大、价格实惠的智能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以增强用户的体验和安全性。Quanergy开发了唯一一款基于光学相控阵(OPA)技术的真正100%固态CMOS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性的3D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批量生产。借助Quanergy的智能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各行各业的企业现在可以利用实时、先进的3D洞察来改变其运营方式,包括工业自动化、物理安全、智慧城市、智能空间等。Quanergy的解决方案已被全球超过350家客户采用。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quanergy.com。 

关于ZEV

Zero Electric Vehicles INC. (“ZEV”)是一家位于亚利桑那州的软件定义电动汽车制造商。ZEV的专有制造工艺能够快速开发和培训电动汽车系统模型,以满足新电动汽车客户的需求。ZEV在应用电源管理智能和纯电动汽车(BEV)热控制方面的广泛技术组合,为商业和消费者客户提供了高度可扩展和可配置的电动汽车。 

ZEV希望通过向全球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高价值产品,达到“下一代”电动汽车的最高标准。ZEV——致力于电动汽车大众化。http://www.zeroevcorp.com/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阅: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10803005475/en/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爱立信和麻省理工学院将在两个主要研究项目上开展合作,为赋能新一代5G和6G网络设计前沿硬件

  • 锂离子设备器件研究将实现神经形态计算,有望使AI算法的能效比现在高出数倍

  • 硬件方面的技术进步,或将带来可直接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获取能量,并使用该能量连接移动网络的“零能耗”设备

在这个由5G驱动并且最终将由6G驱动的新电子技术时代,麻省理工学院和爱立信(NASDAQ:ERIC)正在合作开展两个研究项目,帮助建立新网络基础设施,赋能新一代移动网络所带来的真正革命性用例。

新一代移动网络为终端用户带来了众多良好体验 -- 如网速快、延迟低、可靠性强;但同时也让网络运营商面临着一项挑战 -- 即需要管理结构复杂的大型网络。爱立信正致力于研究认知网络,并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数据驱动的安全、高度自动化的网络运营。为了提高认知网络的计算力、速度和能效,爱立信研究院和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研究实验室,展开了通过锂离子芯片实现神经形态计算(又称“类脑计算”)的研究,让人工智能处理更节能,并使认知网络操作更简单,且能耗更小。

除了对锂离子设备的研究,爱立信和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研究实验室(RLE)还在研究能连接我们周围的数万亿个传感器和其他“零能耗”设备的移动网络。而如何以经济高效的方式为这些设备供电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挑战。这项研究将揭示设备如何从无线电信号和其他来源收集能量,以及如何设计系统使其“低耗”完成简单任务,和如何设计移动网络来连接和控制这些设备。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院院长Anantha P. Chandrakasan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爱立信合作,并在节能互联设备进一步的发展中,共同应对关键性的技术挑战。我们将把我们的知识与爱立信在移动技术领域的工艺技术结合,开发出为边缘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动力的硬件,并在下一代移动网络中取得重大进展。”

爱立信研究部负责人Magnus Frodigh表示:5G正在引领物联网的全面实现,它使我距离真正的互联世界更近了一步。大量微型物联网设备和人工智能驱动的认知网络,将是新一轮技术飞跃的两股驱动力量。我们希望与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团队合作,开发出使之成为可能的硬件。

致媒体编辑

如需相关媒体资料、背景资料和高像素图片,请访问:www.ericsson.com/press

关于爱立信

爱立信助力通信运营商捕捉连接的全方位价值。我们的业务组合跨网络、数字服务、管理服务和新兴业务,帮助我们的客户提高效率,实现数字化转型,找到新的收入来源。爱立信持续投资创新,从固定电话到移动宽带,致力服务全球数十亿用户。爱立信在斯德哥尔摩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ricsson.com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博:weibo.com/ericssonweibo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信号:Ericssonchina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简称“大赛”)首次设置产业命题赛道,鲲鹏、昇腾AI、华为云、ICT、消费者云、OpenHarmony产业命题启动招募。大赛期间,华为将提供鲲鹏、昇腾AI算力和赛事指导培训,旨在“以赛促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并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产业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1.jpg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产业命题赛道注重学科知识与行业实践的强结合,命题覆盖了从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AI计算框架、数据库到当前热门AI应用的多个领域。其中,鲲鹏命题涵盖了鲲鹏全栈软硬件平台包括鲲鹏硬件、操作系统openEuler、企业数据库openGauss、数据虚拟化引擎openLooKeng、鲲鹏应用使能套件BoostKit等;昇腾AI命题包括了昇腾硬件、异构计算架构CANN、全场景AI计算框架MindSpore等昇腾 AI 基础软硬件平台。

产业命题赛道将于8月31日截止报名,9月30日前完成初赛和复赛,预计10月下旬举行总决赛。大赛为每个命题都设置了金、银、铜奖,并为获奖团队颁发证书。单项奖项计入各地、各校的获奖总数,并纳入大赛省市优秀组织奖和高校集体奖评选的评分范围。

在大赛期间,参赛队伍不仅能获得昇腾AI软硬件平台的算力资源,每个队伍亦可领取华为云资源代金券,以及各领域专家的针对命题的辅导和培训,还能从鲲鹏社区 (hikunpeng.com)、昇腾社区 (hiascend.com) 获取海量文档、资料等丰富资源,并有机会获得华为和众多合作伙伴提供的超过500个“优才”实习机会。

了解更多产业赛道华为命题信息,请访问:https://developer.huaweicloud.com/college/competition-hlwplus.html

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我们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办公、出行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体验。目前华为约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多亿人口。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华为官网:www.huawei.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ltair HPC高性能计算,助力企业引领未来

AI及5G时代计算需求大爆发,驱动高性能计算桥接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于新维度应用。智能化工作负载部署与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本地与云基础设施的性能及资源利用率,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加速其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2021 Altair 技术大会将在8月12-13日召开,此次为线上大会。会议内容涵盖了12大技术专题,汇集各大知名企业典型的用户案例,共同探讨最新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其中HPC & Cloud分会场中将介绍Altair HPC高性能计算可扩展性混合云架构于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1.jpg

Altair HPC 高性能计算融合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驱动技术革新。

兼容多维度HPC驾驭未来

通过高效的工作负载管理降低硬件、软件和数据中心成本,从而通过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吞吐量和缩短停机时间来提高用户工作效率。多站点授权分配与管理,充分利用昂贵的软件许可证,通过IO分析优化工作流程,帮助用户调试性能及解決IO依赖性问题,群集可视化实时数据监控,达到优化企业全局资源分配目的。

迎接计算挑战,引领半导体趋势

EDA依赖大量高阶系统仿真与系统验证进行开发,开发过程为利用高阶系统化概念进行功能组构,所开发的系统更具全面性,可以早期发现设计的架构性问题,避免可能的开发资源浪费。致力于提供企业级作业解决方案程序,在架构上实现全面性工作管理流程,智能化解决问题。

更多高性能计算最新应用和案例尽在2021 Altair 技术大会 | HPC & Cloud分会场,立即加入我们探索多维度高性能计算:

1. 大会官方网站直接报名:https://reg.altair.com.cn/?frm=mtshpc

2. 微信搜索“Altair澳汰尔”,点击菜单栏-“技术大会”-“报名通道”即可免费报名,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还可获得第一手大会资讯

*特别福利:报名后分享注册海报,分享排行前20名将获得Altair 出版的书籍1本和由棉仓提供的Altair 20周年纪念T恤,同时也可获得相应积分,会议当日登陆后,可用积分兑换抽奖。

关于Altair

Altair(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LTR)是一家全球技术公司,在仿真、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 (AI) 等领域提供软件和云解决方案。

Altair能使跨越广泛行业的企业们在连接的世界中更高效地竞争,并创造更可持续的未来。Altair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服务于11000多家全球企业,应用行业包括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能源、机车车辆、船舶、国防军工、金融、零售等。欲了解更多信息,欢迎访问:www.altair.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从云到边缘基础架构,全面提升 Ampere® Altra® 系列的 AI 性能

安晟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Ampere Computing)日前宣布收购 AI 技术初创公司 OnSpecta,该收购将助力 Ampere 通过 AI 推理应用程序进一步增强 Ampere® Altra® 的性能。相较于常用的基于 CPU 的机器学习(ML)框架,OnSpecta 深度学习方案(DLS)的 AI 优化引擎可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目前,两家公司已开展合作,在基于 Ampere 的实例上运行了流行的 AI 推理工作负载,并展示了超过四倍的加速。此次收购将包括一个优化的模型集合(model zoo),包含对象检测、视频处理和推荐引擎等功能。

Ampere 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Renee James 表示:“很高兴 OnSpecta 团队加入 Ampere。借助他们在深度学习领域的专业积累,Ampere 将推出更强大的推理任务处理平台,提供更低的能耗、更强的性能、更高的可预测性。此次收购也凸显了我们致力于为云和边缘部署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云原生计算平台的承诺。”

据 IDC 研究显示,到 2024 年,AI 服务器市场市值预计将超 260 亿美元,年增长率将达 13.7%。在中心和边缘的基础架构中,Ampere 的客户正在寻找解决方案,以管理 AI 推理任务成本和不断增长的需求。DLS 为无缝二进制 drop-in 库,适用于多种 AI 框架,可大幅提升 Ampere Altra 上的推理速度。它支持使用 Altra-native FP16 数据格式,该格式可将 FP32 格式的性能提高一倍,且不会显著降低精度,也无需重新对模型进行训练。

OnSpecta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Indra Mohan 表示:“本次收购是我们双方通力合作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加入 Ampere 后,我们将进一步助力 Ampere Altra 取得更大的成功,为客户提供关键支持,让 Altra 产品系列更好地用于各种 AI 推理用例。”

Oracle 云基础设施执行副总裁 Clay Magouyrk 表示:“在 Oracle OCI Ampere A1 实例上, Ampere Altra 和 OnSpecta 所展现的强大性能和易用性有目共睹。凭借 DLS 在所有主要开源 AI 框架(包括 Tensorflow、PyTorch 和 ONNX)上的兼容性,以及 Ampere Altra 可预测的性能,OCI Ampere A1 将在 AI 推理工作负载中继续开拓创新。”

依据惯例,此次收购将于 8 月完成,具体交易条款未披露。

资源

Altra Max 产品介绍

Altra 产品介绍

关于 Ampere

凭借世界上首款云原生处理器,Ampere 致力于塑造超大规模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未来。应云而生的 Ampere 通过新一代的 64 位 ARM 服务器架构,助力客户迅速地定制与交付各种云计算应用。行业领先的云性能、出色的能效和灵活的扩展性,Ampere 新一代处理器完美契合了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mperecomputing.com/cn

关于 OnSpecta

OnSpecta 深度学习方案(DLS)极大加速了云及边缘中的 AI 推理工作负载。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红木城,创始人为 Indra Mohan(首席执行官)和 Victor Jakubiuk(首席技术官)。投资者包括 Sage Hill Capital Partners、WestWave Capital、BMNT 和 GoingVC Partners。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面向物联网(IoT)、移动和汽车SoC的半导体IP领先提供商Arasan Chip Systems宣布立即提供符合开放Nand闪存接口(ONFI)5.0规范的Nand闪存全IP解决方案。Arasan面向ONFI v5.0 NAND闪存的全IP解决方案包括主机控制器IP、PHY IP和软件堆栈。ONFI 5.0标准比之前的ONFI 4.2标准快50%。ONFI测试芯片可在12nm晶圆上使用。

该NAND闪存控制器IP支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轻松可靠地访问片外NAND闪存器件。更新后的控制器能以各种速度支持所有ONFI规范模式。这包括最新的NV-LPDDR4模式,以及传统的单数据速率(异步)、NV-DDR(同步)、NV-DDR2和NV-DDR3双数据速率模式。  它支持这些接口模式的所有计时模式,从10MHz的低速模式到全新的1200MHz (2.4GT/S) 输入输出速度。在Arasan的ONFI主机控制器系列中,其ONFI 5.0主机控制器IP是第一个带有经过全面验证的AXI接口的主机控制器。它包含独特的微控制器架构,可确保每条ONFI数据路径都能以多线程方式得到充分利用。Arasan的ONFI 5.0主机控制器IP还具有完整的分散聚合直接内存访问 (DMA) 算法,能够以与闪存接口速度匹配的速度从闪存转向系统存储器。

Arasan的ONFI 5.0 PHY IP设计用于与他们的ONFI 5.0主机控制器IP无缝连接。Arasan的ONFI 5.0 PHY具有完整的SDR、NV-DDR、NV-DDR2、NV-DDR3和NV-LPDDR4发送接收功能,支持ONFI规范中定义的所有速度,同时仍然向后兼容ONFI规范的较早版本。  Arasan ONFI 5.0 PHY支持数据培训、各种功率驱动和ZQ校准,可确保最大工作速度和最佳信号完整性。PHY采用锁相环(PLL)/数字锁相环(DLL)组合,可提供非常灵活的频率访问。 PHY还在所有ONFI接口引脚上提供静电放电(ESD)保护。

ONFI 5.0 NAND闪存控制器IP和PHY可立即获得许可。PHY可在12nm以及以下节点中使用。

关于Arasan 

Arasan Chip Systems自2005年以来一直是MIPI协会的骨干成员,是移动存储和移动连接接口IP领域的领先提供商,已交付超过10亿枚配置了我们MIPI IP的芯片。Arasan的高质量硅验证全IP解决方案包括数字IP、AMS PHY IP、验证IP、HDK和软件。Arasan拥有一个专注于移动SoC的产品组合。在我们的二十多年历史中,“移动”一词已发展到包括所有移动设备——从90年代中期的PDA到2000年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再到当今的汽车、无人机和物联网。Arasan将其基于标准的IP核置于移动SoC业务的核心,处于“移动”发展的最前沿。

目前,配置Arasan IP的芯片出货量已超过10亿枚,其中包括全球所有十大半导体公司。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3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