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华为云SPARK创始人峰会3日在新加坡和香港两地成功举办。会上,华为宣布未来3年为亚太Spark Program投入1亿美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亚太初创生态,这是继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和泰国之后,华为再次助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和越南4个初创生态圈建设,计划招募1000家start-ups,并打造100家scale-ups。同时,华为还发布了“云云协同创新计划”,继续加大对全球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云云协同的产业组合优势,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全球本地化服务和优质的商业生态,加速初创企业快速成长。

本届峰会聚合了一批头部亚洲初创企业,吸引了300多名初创企业创始人、50多间区域头部VC(风险投资机构)以及众多来自产学政研的行业精英、学界领军人物和媒体代表,共同探讨初创生态的社会价值和本地贡献,如何通过初创企业促进技术创新和生态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

1.jpg

华为云SPARK创始人峰会新加坡现场

会上,华为宣布推出三项亚太SPARK初创企业扶持计划,分别是Spark开发者计划(Spark Developer Program),旨在构造华为云亚太开发者生态;Spark Pitstop计划,旨在帮助初创企业采用华为云促进快速产品开发;以及Spark Innovation Program (SIP),通过Spark初创生态助力企业创新。

华为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陈黎芳女士为峰会开幕致辞,阐述初创企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华为针对初创企业推出的一系列扶持举措。陈黎芳表示:”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创新者、颠覆者和先行者。34年前,华为也是一家依靠两万元人民币成立的初创企业,我们也一直在想,如何能利用华为的经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初创企业解决挑战,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在商业成功的同时,也把更多创新带给世界。”

“自2017年推出以来,华为云一直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云,带动了无数创业公司的成长,”华为CloudBU总裁张平安表示,“我们去年在亚太地区启动了 Spark Program,与当地政府、领先孵化器、知名风险投资公司、顶尖大学合作,为多个地区的初创企业搭建了支持平台,目前已有40家初创公司加入。未来华为云将通过云云协同、持续技术创新、全球本地化服务和优质的商业生态四大举措加速初创企业成长。本次华为还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云云协同创新计划”,包括华为云和华为终端云分别为初创企业提供2000万美元资源支持;2021年计划扶持200家HMS生态中的创业企业;向全球开发者分享优质渠道资源,覆盖10亿华为终端用户,并建设HMS开发者创新中心,培养10万名HMS云原生开发者。”

SGInnovate公司CEO林睿博士在峰会上表示:“我们只有团结起来,催生新机会,才能让深度科技经济带来真正的影响。与华为这样的合作伙伴携手并进能够帮我们实现使命,为新加坡高潜人才和新兴科技初创公司提供支持。”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JP,在活动开幕发言中说:“今天的峰会提供一个宝贵的平台,把亚洲区内的创业者、风险投资基金、企业、政府联系起来,互动、交换意见及分享经验。这与特区政府致力推动创科的目标一致,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汇聚全球创科人才与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黄金机遇,携手合作,乘势而上,大展宏图。”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选择端到端的数字化。为此,华为将华为云基础设施与华为移动服务(Huawei Mobile Services)相结合,赋能全行业,帮助开发者和合作伙伴统一账户、开发平台以及应用分发和运营。华为移动服务(Huawei Mobile Services)已经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万开发者提供服务。HMS现在是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系统,助力初创企业快速提升全球影响力,更快成长。

初创企业是华为重要的开放合作伙伴。在华为云SPARK创始人峰会上,华为公布了与初创企业的创新研究计划最新累计数据:华为与亚太地区的200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华为正在与香港和新加坡的当地政府、顶级风险投资公司和顶尖大学合作,建立支持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华为将与亚太地区210所知名大学合作,共建HMS开发者创新中心。

华为亚太地区部总裁刘宏云说:“二十年来,华为一直践行‘在亚太,为亚太’宗旨。Spark项目将在未来三年投入1亿美元,全面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初创生态,基于华为全球的客户基础、资源和全栈技术,为亚太创造更多价值。”

来源:华为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5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华为云Spark创始人峰会在新加坡和香港两地同时举行,华为云推出云云协同等四大创新举措,并正式发布“云云协同创新计划”,加速全球初创企业创新发展。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表示,华为云将继续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云云协同的创新优势,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全球本地化服务和优质的商业生态,加速初创企业快速成长。

1.jpg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消费者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发表主题演讲

四大举措,为全球初创快速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张平安介绍,华为云始终关注初创企业成长,在多个地区搭建了初创生态平台,并联合区域政府、顶级孵化器、知名VC和高校等机构,共同助力初创企业成长。Spark Program即是华为面向亚太区域重磅发布的初创扶持计划,通过云云协同等四大举措,一年多时间已成功招募40家初创企业,帮助4家企业推出新品,实现业务转型升级、8家企业获得市场拓展。

2.png

举措一:云云协同

华为云提出“云云协同”策略,将华为云和华为终端云在能力和生态方面进行深度协同,面向媒体、视听、金融、工业互联、医疗教育等领域,为开发者和伙伴提统一帐号、统一开发平台、统一应用分发及运营等一致的技术和体验,助力初创企业快速发展。

通过云云协同,初创企业还可借助华为HMS生态,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HMS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系统,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万开发者提供服务。华为希望与客户和伙伴一起,打造一个全平台、全设备的应用生态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最好的数字体验。

举措二:持续技术创新

华为云持续技术创新,提供极致弹性、性能卓越、体验一致的全球化云服务,支撑初创企业全球化快速发展。

华为云打造了云原生2.0解决方案,通过资源高效的基础设施和领先的容器、大数据等云原生技术,帮助企业实现全栈敏捷的应用构建能力。新加坡初创企业Nestia基于华为云构建了敏捷开发部署的能力,性能提升20%、成本降低30%。同时,通过加入HMS生态,Nestia已上架到华为AppGallery进行分发,目前已拥有130万注册用户、20万日活用户。

新加坡的在线汽车商城UCARS使用华为云ModelArts,快速获得AI能力,打造了东南亚首个人工智能汽车估值工具,大幅提升汽车在线交易体验,已经成为新加坡发展最快的在线汽车商城之一。

印尼的电商快递公司J&T EXPRESS,业务横跨多个东南亚国家,对IT资源弹性有极高要求,携手华为云构建了本地部署的云资源池,系统处理能力提升5倍,迅速发展成为东南亚快递行业TOP1。

举措三:全球本地化服务

华为云在全球23个地理区域建设了45个可用区,其中亚太地区分别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泰国共建设了7个可用区,在10多个亚太国家设有本地服务团队,为全球客户提供一致体验、一致性能的云服务,加速亚太初创企业全球化发展。

举措四:优质商业生态

优质的生态是初创企业迈向商业成功的重要桥梁,华为云在亚太区域构建了涵盖咨询服务、SaaS应用、行业集成及资源扶持等多领域优质初创生态圈。目前,华为云已与2000+亚太生态伙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并携手香港、新加坡等多地政府机构、头部VC和知名高校,为初创企业提供资源、投资机会、创业辅导等扶持,加速初创企业商业成功。

发布“云云协同创新计划”,帮助初创企业快速发展

峰会上,华为云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云云协同创新计划”,帮助初创企业快速成长:

在资源扶持方面,面向海外初创生态,基于云云协同首推双扶持政策,华为云和华为终端云分别为海外初创企业提供2000万美元资源支持;

在商业推荐方面,2021年将计划扶持200+HMS创业企业,推荐100+HMS生态企业对接顶级投资机构;

在渠道共享方面,华为将共享全球渠道伙伴,通过终端云服务平台,帮助初创企业触达10亿终端用户;

在人才培养方面,华为将联合210所亚太知名高校,建立HMS开发者创新中心,共同培养10万+HMS云原生开发人才。

每个初创企业都是夜空中的闪亮之星,未来,华为云将持续资源投入,携手伙伴共同打造一个包容、创新、充满生命力的初创生态平台,成为亚太地区数字化转型的强劲引擎。

目前,华为云全球IaaS市场排名稳居中国前二、全球前五,主流厂商中增速最快,成为全球五朵云之一。

来源:华为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5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月3日,中国移动和华为在北京联合召开“双链融合,共创5G可持续发展未来”5G-Advanced创新产业峰会,围绕“5G-Advanced行动计划”三大目标,探讨5G-Advanced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将5G演进打造为经济、社会、民生转型升级的创新引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华为常务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等嘉宾出席本次峰会。期间,中国移动和华为共同签署《5G-Advanced行动计划联合创新合作备忘录》。

闻库在致辞中表示,中国5G发展呈现引领态势。其中,中国移动突破创新,建成了全球“最先进”、网络规模“最大”、用户规模“最大”的5G网络,成绩斐然。中国5G产业高速发展,各种应用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对网络架构、性能、时延和安全性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商业需求也是驱动5G持续演进的主要动力, 5G-Advanced已成为产业共识,创新的5G-Advanced方案将助力中国移动乃至整个中国通信行业5G网络高质量发展,为各个行业的用户提供更为优质、智能的产品服务。

高同庆在致辞中指出,5G-advanced行动计划将瞄准三个方面目标。一是卓越网络。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5G技术需要持续演进,构筑一张卓越融合的5G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卓越性能和丰富能力。二是智生智简。加速推进网络实现智能化、能力开放化,通过更加灵活简捷的网络架构和能力配置,匹配各行各业多场景网络、多样化终端需要,加速5G在各行业的普及渗透。三是低碳高效。绿色5G将提升5G设备、站点和网络能效,同时通过5G赋能各行业、全产业链低碳节能,促进各行各业以更快速度、更优路径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为了与全球产业凝聚共识,实现开放合作,共同推进5G-advanced标准,高同庆提出三点倡议。第一,大力推进跨领域、跨学科的融合创新,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引领和创造需求并共同定义标准。第二,聚焦5G演进新需求,解决产业痛点问题,保障创新链的精准、高效、协同,实现5G演进技术的突破创新。第三,凝聚产业力量,紧跟标准步伐,开展样机开发和试验测试工作,实现双向快速响应与迭代优化,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范式,为数字社会提供强力支撑。

汪涛表示,为了实现5.5G产业愿景,5G在网络能力上需要持续增强,包括上下行体验速率、高精度定位和联接密度等能力,同时为了满足更多样、更复杂的场景需求,网络还需要增加感知等新能力。针对5.5G网络增强,汪涛分享了华为在5.5G未来技术演进的六个方向,并表示:5.5G需要在频谱重构、上行增强、全场景物联、通感融合、L4自动驾驶网络、绿色低碳等6个方向上持续创新,达成十倍以上的能力提升,同时构建网络新能力,实现卓越网络。

1.jpg

中国移动&华为签署《5G-Advanced行动计划联合创新合作备忘录》现场

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与华为移动系统部副部长胡林琅共同签署了《5G-Advanced行动计划联合创新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围绕5G-Advanced驱动力、演进方向、如何加速落实等主题,持续构筑创新链,扩大和激活创新链,并进一步丰富产业链,降低产业门槛,加速打通关键环节,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本届大会严格落实防疫要求,会议期间,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及全球合伙人王欣、视+AR创始人兼CEO张小军等嘉宾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探讨5G持续演进方向,共推5G新发展,共赢数智新未来。

峰会的最后,由GSMA 刘鸿主持,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丁海煜、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甘斌、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及全球合伙人王欣共同参与的圆桌讨论,就5G-Advanced技术方向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建议产业各方强化跨行业协作,通过样板点形成示范作用,携手跨越产业断点,共创共享产业价值。大家达成一致共识,5G-Advanced不仅是通信技术的升级,更代表了新生态、新机遇。5G-Advanced行动计划必将凝聚产业力量,做实创新引擎、推动数智化社会转型。

来源:华为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4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月3日——华为和中国移动今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双链融合,共创5G可持续发展未来”的5G-Advanced创新产业峰会。华为常务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在峰会上发表了“合作创新,5.5G使能万物智联”的主题演讲,汪涛表示:“5.5G需要在频谱重构、上行增强、全场景物联、通感融合、L4自动驾驶网络、绿色低碳等6个方向上持续创新,达成十倍以上的能力提升,同时构建网络新能力,实现卓越网络。”

1.jpg

华为汪涛在5G-Advanced创新产业峰会发言

方向一:重构Sub100G频谱使用模式,打造泛在千兆体验

频谱资源是无线网络的基石,产业需要共同推进Sub 100G全频谱走向NR,促进包括6GHz、毫米波等NR新频谱的定义与发放。同时重构现有频谱使用方式,通过MB-SC(Multi-Band Serving Cell)技术将现有离散多频段资源统一调度,使用户获得与5G大带宽相同的业务体验。

方向二:以上行为中心的网络,满足行业数字化共性需求

构建千兆上行能力,是5G网络进入更大核心生产环节的共性需求。构筑以上行为中心的网络最关键的是定义更多的频谱用于全上行。在终端侧,为用好用满上行频谱资源,可以引入灵活的频谱接入机制(FSA - Flexible Spectrum Access),而灵活的上下行配比也可以有效缓解上行资源瓶颈,当前我们已经在现有频段上做了小规模测试,未来部署了毫米波基站后,可以利用毫米波天然的大带宽,空间隔离度实现更高的配比效率,显著提升上行的体验与容量。

方向三:一张网络支撑全场景物联,构筑千亿物联基石

5G与物联将相互成就,物联网设备的持续爆发性增长离不开5G的支持,5G网络也需要持续增强更好地支撑物联,满足未来承载千亿连接的需求。这就要求5G网络能支撑不同速率档位的物联类型,匹配行业差异化需求; 此外,当前大量的物联应用基于无源联接,如何通过网络化的技术提升无源物联的识别率、覆盖范围、定位精度是5G网络未来的创新方向,这需要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定义标准并构筑产业链。

方向四:通信感知融合,拓展移动物联边界

通感融合将开启超越传统移动网络联接的应用空间。为了使通信和感知高效共存,实现分米级分辨率的感知能力,产业需要共同推动感知的空口内生、共同定义标准感知接口、同时可以将蜂窝系统的协同特点引入感知,通过多站群体感知扩大感知范围,提升感知精度。

方向五:把智能带入每个联接,打造L4自动驾驶网络

数智化转型已经成为ICT产业的战略共识,面向未来,通过将智能化引入无线网络,在空口、网络、业务侧全面推动智能化演进,将实现网络的分层自治,保障多元化用户体验。自动驾驶网络已成为产业共识,华为作为自动驾驶网络的倡导者和积极的实践者,将携手产业伙伴共同打造“全自动、零等待、零接触、零故障”的创新网络,助力千行万业的发展。

方向六:极简节能机制定义、设备阵列增强,使能绿色节能低碳网络

节节能低碳是5G演进的重要方向,到2025年网络单位碳排放强度要下降超过20%,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探索空口、设备、站点、网络等端到端节能增效手段。5.5G在空口引入能效概念,在时域和频域将业务主动分层调度,通过极简节能机制实现空口绿色。在设备层面,阵列增强是节能的重要方向,加以超高分辨率窄波束算法,预计到2025年,实现网络能耗降低50%,能效提升3倍的目标。

移动通信产业的技术演进,5G是未来十年最主要的移动通信技术。5G在迅速发展产生巨大价值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演进增强。过去的几个月中,5G演进已经从愿景提出到技术方向定义,到标准节奏确定,再到落地行动计划,整个通讯产业对5G产业未来的发展和演进抱有极高的期望,华为将持续创新,携手产业共创5G黄金十年。

来源:华为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1年8月3日-6日,第26届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以下简称“光亚展”)在广州举办。8月3日开幕当天,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TU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UV南德”)亮相展会,全方位展示其在照明产品及配件检测认证领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并高效占领国际市场。

image.jpg

展会现场

作为照明及LED产业风向标和业内专业展览贸易平台,2021光亚展着眼于产业发展主轴“智能、健康、跨界融合”,以“当下可为,未来可期”为主题,注入创新内容,为照明及LED行业前沿产品和技术提供展示平台。此次TUV南德照明产品服务部专家技术团队受邀出席,并已在开展前通过线上直播,为近2000名观众解析了照明产品的欧盟ErP和能效标签新法规。展会期间,TUV南德将通过线下展台等渠道,推出照明产品全球市场准入及一站式解决方案。

展会首日,TUV南德为企业介绍了照明产品全球市场准入要求,各国法规更新等,并在线解答质量和安全问题,以帮助企业快速无障碍进入全球照明市场。随着高效节能新型照明技术逐渐成为主流趋势,接下来,TUV南德将更加关注照明及LED企业在进入全球市场所面临最低能源效率要求、强制性法规等技术壁垒和挑战,助力企业有效应对法规要求,高效占领国际市场。

2.jpg

媒体直播走馆采访

作为独立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TUV南德始终聚焦热点法规及市场准入要求,提供高效照明产品的一站式服务。其遍布全球的专业化实验室能够为照明厂商提供包括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中东及非洲在内的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符合性测试和认证,助力企业顺利开拓国际目标市场。

关于TUV南德意志集团

TUV南德意志集团成立于1866年,前身为蒸汽锅炉检验协会。发展至今,已成为了全球化的机构。TUV南德意志集团在50个国家设立了1,0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25,000多名员工,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体系及专业知识。集团的技术专家在工业4.0、自动驾驶及可再生能源的安全与可靠性方面均作出了显著的技术创新。

www.tuv-sud.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4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英特尔推出了全新一代英特尔®至强®  W-3300  处理器,并将通过系统集成商进行发售。英特尔® 至强®  W-3300  处理器通过智能化设计有效突破性能极限,其全新的处理器核心架构专为高级工作站用户打造,在单路解决方案中提供卓越的性能、扩展的平台功能,以及可媲美企业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让专业工作站用户可以在工作站上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1.png

重要意义:英特尔® 至强® W-3300  处理器专为多线程、I/O 密集型工作负载的新一代专业应用类软件而设计,可适用于人工智能、建筑、工程、施工以及影音娱乐等应用场景。英特尔® 至强® W-3300  处理器采用了可大幅提高效率的全新处理器核心架构,以及可支持数据完整性的先进技术,提供出色的工作站性能。

关于全新英特尔® 至强® W-3300  处理器:五款全新处理器(W-3375、W-3365、W-3345、W-3335 和 W-3323)在单路解决方案中,为用户提供出色的性能以及扩展的平台功能。它们提供最多38 个核心,并通过英特尔® 多线程技术支持最多 76 线程,频率最高可达 4.0 GHz!英特尔® 至强® W-3300  处理器拥有 64 个处理器 PCIe 4.0 通道,支持最高可达 4TB  的 DDR4-3200 纠错码(ECC)内存。

英特尔® 至强® W-3300 处理器采用全新处理器核心架构,代表着性能和效率进入新时代,与上一代处理器相比,拥有如下方面的提升:

  • 最大内存容量提高可达 2.5 倍[1],内存带宽增加达 31%[2]

  • Cinema 4D 负载的多线程性能提高达 45%[3]

  • AutoDesk Maya 中预览渲染负载提速达 26%[4]

  • Adobe Premiere Pro负载中的编辑和编码性能提速达 20%[5]

  • AutoDesk Maya 中的最终 3D 渲染负载提速达 27%[6]

其它特色技术包括:

  • 采用英特尔® 睿频 2.0 技术,最高睿频可达 4.0 GHz

  • 支持机器学习推理负载的英特尔® 深度学习加速技术

  • 支持最高可达 4TB 的 DDR4-3200 8 通道内存

  • 支持英特尔® 高级矢量扩展指令集 512

  • 支持纠错码(ECC)内存

  • 内置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RAS)技术

  • 支持英特尔® 傲腾™ 固态盘 P5800X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newsroom.intel.cn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1 英特尔® 至强® W-3300 CPU:8个通道,4TB(2DPC) vs.英特尔® 至强® W-3200 CPU:6个通道1.5TB(2DPC)

2 英特尔® 至强® W-3300 CPU:8个通道,3200 MT/s(2DPC) vs. 英特尔® 至强® W-3200 CPU:6个通道2666 MT/s(2DPC)

3 基于英特尔®至强® W-3375处理器vs.英特尔®至强® W-3275处理器运行Cinebench R23多线程(MT)时的得分

4基于英特尔® 至强® W-3375 处理器与英特尔® 至强® W-3275 处理器在运行 AutoDesk Maya 中的 Arnold 渲染器时的快速渲染时间。

5基于英特尔® 至强®  W-3375处理器vs. 英特尔® 至强®  W-3275运行PugetBench(0.95.1) – Adobe Premiere Pro(2021) 15.0 – Standard时的得分。

6基于英特尔® 至强®  W-3375处理器vs.英特尔® 至强® W-3275处理器在运行 AutoDesk Maya 中的 Arnold 渲染器时的慢速渲染时间。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4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软件工具包简化了基于激光雷达的应用开发

Velodyne Lidar, Inc. (Nasdaq: VLDR, VLDRW)宣布推出一种新型软件开发套件,让客户能够在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中利用Velodyne的Vella激光雷达感知软件的高级功能。Vella Development Kit (VDK)让公司能够缩短上市时间,将尖端的激光雷达功能引入无人驾驶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移动配送设备、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

VelodyneLidar-VellaDevelopmentKit-Software.jpg

VDK可减少将3D激光雷达传感器集成到应用中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其开发资源。VDK中包含的Vella处理功能可将原始点云数据实时转换为更丰富、描述性更强的信息。自动驾驶系统开发人员不需要具备激光雷达处理方面的丰富知识或专长,即可直接使用这些更高层次的感知输出,如对象分类、速度测量、语义场景分割和障碍物检测。

如今,凭借在Velodyne构建的海量数据集上训练的机器学习算法,Vella的感知功能能够在诸如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人行道和仓库等广泛运营设计领域实现自主交通。汽车制造商、应用开发人员和Velodyne自动化生态系统均参与了VDK的开发。

VDK旨在利用Velodyne的最新固态Velarray H800和 Velarray M1600激光雷达传感器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同时,每个版本都会增加对更多传感器的支持。拥有有效维护订阅的客户将可以访问VDK今后发布的所有版本,VDK将不断进行版本更新,以提供Vella的最新硬件支持和处理功能。

Velodyne Lidar软件工程副总裁Vishal Jain表示:“从传感器的测试与评估到初始概念验证的构建,再到完整应用的演示,Vella Development Kit将在整个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开发生命周期中为客户提供支持。VDK将开发人员和集成商与Vella提供的完整且具有强大感知功能的阵列联系起来,使他们能够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得益于Velodyne一直以来在全球部署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领导地位,他们还能够不断获得最新的创新成果。VDK展现了Velodyne在提供革命性传感器和软件方面的强大能力,企业可以通过这些传感器和软件创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通过提升安全交通品质来改变生活。”

Velodyne计划在近期推出另外两个版本,以丰富Vella Development Kit产品。VDK Lite是一套价格低廉,提供最基本处理功能的产品。VDK Enterprise将为要求最严格的客户应用提供全方位设计定制、新功能开发和支持服务。

Vella Development Kit 目前包括一年的支持和软件更新服务。另外,用户还可以选择持续维护并获得其他软件版本和服务。如需购买VDK,请致电669.275.2526或发送电子邮件至sales@velodyne.com联系Velodyne销售部。

关于Velodyne Lidar

Velodyne Lidar (Nasdaq: VLDR, VLDRW)通过实时环绕视图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发明,开创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新纪元。Velodyne是激光雷达的全球领先企业,并以其突破性的激光雷达技术的广泛组合而享有盛誉。Velodyne革命性的传感器和软件解决方案提供灵活性、质量和性能,可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包括自动驾驶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机器人、无人机(UAV)、智慧城市和安防。通过不断创新,Velodyne致力于通过促进所有人的安全出行来改变生活和社区。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velodynelidar.com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阅: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10729005113/en/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4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技术先进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思特威科技(SmartSens Technology),正式推出面向物联网应用的IoT系列3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产品 — SC301IoT,力求以高性能CIS赋能“全天候”物联网应用设备。

随着 5G 网络的扩建,AIoT与智慧家居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据IoT Analytics数据显示,至2025年,全球将有309亿台联网的IoT设备,目前已全面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同时随着市场的升温与技术的升级,将带动“全天候”物联网摄像头市场迎来更进一步的增长。

夜晚仍显真彩

对于物联网摄像头而言,在夜晚等较暗光线环境中的成像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此次发布的SC301IoT采用2048Hx1536V分辨率设计,以4:3画幅规格更好地赋能球形全景相机与鱼眼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同时搭载思特威创新的SFCPixel®专利技术,相较于前代产品,其感光度大幅提升了16%,可使诸如家用IP摄像头等在夜间低光照的拍摄环境中,依旧具有优异的感光性能。此外其读取噪声与固定噪声分别低至0.9e-与0.3e-,能够输出真实细腻的影像细节,实现极佳的夜间全彩成像。

1.jpg

强光不过曝,逆光也清晰

物联网摄像头往往需要应对全天候的光线变化挑战,SC301IoT采用思特威PixGain技术,较前代产品而言,其满阱电子提升了124%,动态范围提升了5dB,同时可支持高达100dB的行交叠双重曝光宽动态(Staggered HDR),保障了强光下亮部画面与逆光下暗部画面的细节还原。而面向智能可视门铃应用中的逆光场景,SC301IoT的电学串扰Blooming低至15%,有效减少拍摄中产生的眩光影响,实现清晰的高清视频影像。

2.png

赋能全天候终端运作无忧

针对物联网应用功耗敏感的特点,思特威致力开发出专为物联网应用设计的CIS产品。SC301IoT创新性的结合了思特威SmartAEC技术与超低功耗设计,通过搭载AEC功能的CIS芯片与后端SoC芯片的配合,可实现“极速唤醒”功能。经测试,SC301IoT快速启动时,60毫秒以内即可输出清晰影像,同时其待机功耗低至650μW,工作功耗低至160mW,能够有效赋能物联网“全天候”摄像头终端。

思特威副总经理欧阳坚先生表示:“自智慧家居初步实现从概念到落地的蜕变后,这种智能化生活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生活的舒适性,利用摄像头进行视频聊天、监控宠物以及安全防护的应用越来越多。思特威此次推出的物联网应用系列新成员SC301IoT,除拥有优异的成像技术外,还根据物联网应用客户的切实需求结合了快速启动与低功耗特性,力求进一步推动‘全天候’物联网应用设备的进一步升级发展。”

作为思特威推出的面向物联网应用的又一力作,SC301IoT可在家用摄像头、球形全景相机以及智能门铃等家用物联网应用中广泛适用,并在夜视成像、HDR以及低功耗等性能方面都有着优异表现,未来思特威还将推出更多物联网应用系列产品,为物联网开发者提供更加智能与更低功耗的物联网设备。

3.jpg

目前,SC301IoT已接受送样,预计将于2021年10月实现量产。想了解更多关于IoT系列产品SC301IoT的信息,请联系我们:cs@smartsenstech.com

关于思特威 (SmartSens Technology)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artSens Technology)是一家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产品研发、设计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创立,总部设立于中国上海,在北京、深圳、杭州、香港、新竹以及美国圣何塞等多个城市设有研发中心与销售办公室,网络遍及全球。思特威以创新为驱动,专注于为客户提供面向未来和全球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产品。凭借一支精于创新、覆盖全球的研发团队,思特威自主研发出了优秀的夜视全彩技术、SFCPixelTM专利技术、Stack BSI的全局曝光技术等诸多业内领先的创新技术。

自成立以来,思特威始终专注于高端成像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凭借性能优势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了更多客户的认可和青睐。公司产品也不断成熟并确立了安防领域行业领先地位,产品遍及安防监控、车载影像、机器视觉及消费类电子产品(运动相机、无人机、扫地机器人、智能家用摄像头)等应用领域。自2017年起,思特威已连续多年在CIS产品安防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上保持领先,并已成为消费类机器视觉领域Global Shutter CIS龙头企业。今后亦将在人工智能、手机影像、车载电子等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创新。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smartsenstech.com

围观 6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4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IFX / OTCQX: IFNNY)推出业界首款支持USB Power Delivery(USB PD)3.1的高压微控制器(MCU)。该芯片简称为EZ-PD™ PMG1(Power Delivery Microcontroller Gen1),是英飞凌第一代USB 支持PD的MCU,针对需要高达28 V(140 W)的高压供电或受电的嵌入式系统。该器件支持USB PD 3.1规范中定义的更大功率,并利用MCU提供额外的控制功能。新产品非常适合消费市场、工业市场和通信市场的诸多应用,如智能扬声器、路由器、电动工具和园艺工具等。

PMG1系列集成了经市场验证的USB PD协议栈,能实现可靠的性能和高互操作性。它采用Arm® Cortex®-M0/M0+处理器,片内集成了高达256 KB的闪存和32 KB SRAM、USB 全速级外设、可编程通用输入/输出(GPIO)引脚、门驱动电路、低压降(LDO)稳压器和高压保护电路。另外,PMG1 MCU还提供硬件和固件保护,包括过压和过流保护、短路和反向电流保护、安全固件启动和签名固件更新等。

1627983299(1).jpg

为提高面向设计人员的易用性,新器件包括可编程模拟和数字模块,可轻松定制智能模拟传感器并将其集成于应用。另外,PMG1 MCU也可现场编程,支持签名固件更新,从而提高效率。ModusToolbox™集成开发环境为开发提供支持,里面集成了PMG1的软件开发套件、原型设计套件以及快速启动指南,共同为编程提供支持。它们使得固件开发和测试变得简单易行,从而进一步缩短总体开发时间和产品上市时间。

英飞凌有线连接解决方案业务高级副总裁Ajay Srikrishna表示:“作为功率半导体的领导者,我们很高兴将新的PMG1系列推向市场。这样,原始设备制造商将能够进一步区分其消费应用、工业应用和商业应用。在我们的使命召唤之下,这款MCU使我们的客户能够将新产品推向市场,而这将有助于使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更轻松、更安全、更环保。”

供货情况

USB PD微控制器系列PMG 1现在即可订购。如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www.cypress.com/products/ez-pd-pmg1-portfolio-high-voltage-mcus-usb-c-power-delivery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科技公司,我们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英飞凌的微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将带您通往美好的未来。2020财年(截止9月30日),公司的销售额达85亿欧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46,700名员工。2020年4月,英飞凌正式完成了对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成功跻身全球十大半导体制造商之一。

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IFX)和美国柜台交易市场 OTCQX International Premier(股票代码:IFNNY)挂牌上市。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年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2000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8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4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尽管受到汇率的负面影响,业绩依旧持续成长

  • 季度销售额增长28%,达3.177亿欧元(去年同期2.479亿欧元)

  • 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达5080万欧元,同比增长24%

  • 提高21/22财年业绩预期销售额同比增长17-19%,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预计在21-23%之间

尽管 2021/22年第一季度不利的负面货币影响,奥特斯仍取得非常积极的收入增长。首席执行官葛思迈(Andreas Gerstenmayer)表示:“数字化继续推动着市场对于我们技术的需求。曾经暂时疲软的市场在持续地复苏中。从战略层面看,我们行驶在正确的成长之路,尤其是半导体封装载板的生产正全速运行着。重庆扩产项目进展顺利,首批生产设备已完成审核并投入运行。”

2021/22年第一季度的合并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8%,达到3.177亿欧元(去年同期:2.479亿欧元)。不计汇率影响,销售额的增幅甚至达到了37%。ABF载板的扩产带来的额外产能和市场对于该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对收入增长贡献巨大,移动设备多样化的产品线和用于印制电路板制造的模块产品需求的增长也促进业绩发展。AIM汽车、工业和医疗事业部三块业务都为收入增长做出贡献,虽然相较去年同期极为低迷的第一季度,汽车业务季度销售额同比几乎实现翻番,但是汽车芯片短缺依旧持续。

2021/22展望

奥特斯将专注于重庆三厂新产能的启动,同时继续推进位于马来西亚居林的投资项目,并在公司其他基地实施技术升级。

奥特斯旗下各业务领域的发展预期如下:市场对于半导体封装载板的持续强劲需求是公司中期增长的重要机遇,5G技术将继续推动移动设备领域的业绩增长尽管市场面临汽车芯片短缺,汽车业务预计呈现好转事态在5G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下,工业领域业务继续积极发展奥特斯也预计在医疗领域的业绩发展良好。

2021/22财年业绩指导

基于本财年第一季度的良好发展以及半导体封装载板市场的持续强劲发展势头,奥特斯小幅上调年度业绩预期,预计销售额增长17%至19%(此前预测:13%-15%),假设欧元/美元汇率稳定在1.21,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预计落在21%至23%之间,这个数据不含奥特斯在中国重庆和马来西亚居林新产能的启动成本约5000万欧元。

单位

Q1 2020/21

Q1 2021/22


增减比率 %

销售额

€ million

247.9

317.7

28.2%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 million

39.5

46.3

17.3%

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 million

40.8

50.8

24.4%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

15.9%

14.6%

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

%

16.5%

16.0%

息税前利润

€ million

0,2

(0,4)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

€ million

1.6

5.6

>100%

息税前利润率

%

0.1%

(0.1%)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

%

0.7%

1.8%

本期损益 

€ million

(7.9)

(5.3)

资本收益率

%

(0.8%)

(0.6%)

净资本支出

€ million

81.9

153.4

87.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million

28.1

30.5

8.5%

股息

(0.26)

(0.19)

员工数

10,587

12,296

16.1%

奥特斯科技与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先进技术应用的首选

奥地利科技与系统技术股份公司(AT&S)简称奥特斯,是欧洲以及全球领先的高端印制电路板和半导体封装载板制造商。集团致力于生产具有前瞻性技术的产品,并将工业领域的核心市场定位于:移动设备、汽车、工业电子、医疗和先进封装领域。作为一家飞速发展的跨国公司,奥特斯分别在奥地利(利奥本、菲岭)、印度(南燕古德)、中国(上海、重庆)和韩国(安山,首尔附近)拥有生产基地。集团在20/21财年拥有约11,000多名员工。更多资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ats.net。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224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