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无线端到端监控系统全程监控新冠疫苗的温度

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模拟和混合信号半导体产品及先进算法供应商Semtech Corporation(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MTC)近日宣布Semtech与物联网 IoT)网络提供商 Everynet 和电信网络提供商 Telkom Indonesia 开展合作,提供疫苗冷藏箱。该疫苗冷藏箱采用 LoRaWAN® 网络以追踪和监控疫苗温度,有助于减少疫苗的浪费,提升客户信心并提高疫苗接种率。由于疫苗必须储存在特定温度下才能保证其效力,采用LoRaWAN 技术的疫苗冷藏箱采用端到端系统,可实时、持续而稳定地收集相关数据。

Everynet 印度尼西亚业务负责人 Ali Fahmi 表示:“在过去的两年里,Everynet 与合作伙伴 Telkom Indonesia 共同在印度尼西亚部署公共 LoRaWAN 网络,目前已经覆盖200 多个城市,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将LoRaWAN扩展至更多城市。LoRaWAN 网络已经基本部署就绪,可在印尼全国范围内提供简单、高效、灵活、安全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此次推出的疫苗冷藏箱正是基于印度尼西亚的全国性 LoRaWAN 网络,从而避免了投入大量前期资金来建设和维护基础设施。此外,LoRaWAN 网络还为此用例提供了极高的安全性和连接质量。该疫苗冷藏箱方案不但具有成本效益,而且通过持续监控保持疫苗温度稳定,从而提高疫苗安全性,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Telkom Indonesia 企业与商业服务总监 Edi Witjara 表示:“该疫苗冷藏箱采用物联网(IoT)和 LoRaWAN技术 ,在运输和分发全程中准确地监控、记录和传输数据,有助于保证疫苗品质符合印度尼西亚卫生部的要求。Telkom Indonesia 物联网平台高级经理 Ibnu Alinursafa 补充道:“基于 LoRa 的疫苗冷藏箱加快了印尼全国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为终端用户提供了优质服务。”

新冠疫苗需要在供应过程中保持深度冷藏,才能保证其效力。为了维持适当环境以确保疫苗活性,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均需不断地监控、记录和报告疫苗温度。得益于 LoRaWAN 协议的灵活性,将疫苗冷藏箱变成一个全自动的无线监控系统。每当监测到数据流中出现异常数据(如温度下降或升高)时,系统就会向终端用户发送通知,提醒用户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Semtech 无线和传感事业部物联网产品营销战略副总裁 Marc Pégulu 表示:“Everynet Telkom Indonesia 的疫苗冷藏箱采用 LoRaWAN 通信网络,确保疫苗安全运输,帮助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致命疾病。疫苗供应链的关键环节能够实现实时监控,再度彰显了LoRaWAN 网络能够切实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迫切需求,以更智能的方式守护人类健康。”

关于Semtech LoRa®平台

SemtechLoRa器件到云(Device-to-Cloud)平台是已在全球被广泛采用的远距离、低功耗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开发和部署超低功耗、高性价比、长覆盖距离的物联网网络、网关、传感器、模块产品和物联网服务。SemtechLoRa器件为LoRaWAN®协议提供通信层,该协议由LoRa联盟(LoRa Alliance®)开放和维护;LoRa联盟是一个面向低功耗广域网(LPWAN)应用的物联网行业联盟,其成员已在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物联网网络。SemtechLoRa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了解更多LoRa的物联网应用,请访问SemtechLoRa网站:www.semtech.cn/lora

关于Semtech

Semtech Corporation(升特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基础设施、高端消费者和工业设备提供高性能模拟和混合信号半导体产品以及先进算法。其产品设计旨在造福工程领域乃至全球社区。公司致力于降低自身及其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公司内部的绿色项目通过材料和制造工艺控制、绿色技术的使用,以及节省资源的设计来减少浪费。Semtech1967年上市,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的股票代码为SMTC。官网:www.semtech.cn

关于Everynet

Everynet是一家全球性的LoRaWAN®网络运营商,在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以及美洲提供运营商级网络。Everynet的中立主机网络模式(Neutral Host network model)支持移动网络运营商、MVNO和全球MSP都能够以超低成本快速部署物联网,并以零前期投资的方式实现盈利。Everynet使不同行业都可以拥抱物联网,支持企业级解决方案,并采用全球通用的开放协议LoRaWAN技术进行物联网部署。官网:www.everynet.com

关于Telkom Indonesia

PT Telkom Indonesia (Persero) TbkTelkom)是印度尼西亚的一家国营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企业以及电信网络提供商。印尼政府拥有其52.09% 股份,其余47.91%股份属于公众股东。Telkom的股票在印度尼西亚证券交易所(IDX)的股票代码为TLKM;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股票代码为TLK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SCHURTER集团于2018年推出了RTS过热保护器,目前推出的最新型号在温度超过175°C时就会引发跳闸。RTS是一种特别紧凑的过热保护装置,适用于采用SMD技术的功率半导体产品,可满足最高要求。

IM0018648_RTS PR Photo-min.jpg

热失控是指功率半导体由于自我增强或发热过程而出现过热,在当前功率密度提高和电子电路微型化的趋势之下,这一问题尤为突出。RTS作为故障保护装置可在温度上升至175 °C时就可靠地中断电路,可更好地解决常见功率半导体的工作温度问题,从而防止其发生热失控。RTS(可回流热控开关)的作用在于防止高度集成的功率半导体元件出现过热。在机械激活之前,新型热控开关可在常规回流焊设备上焊接,回流焊温度最高可达260 °C

新的过热保护装置尽管额外增加了分流器功能,但依然保持了极小的尺寸和最大化的分断容量。RTS占用面积仅为6.6 x 8.8 mm,但其工作电流最高可达130A,额定电压可达60VDC

带分流器功能的型号内置有集成电阻,对温度的依赖特别低。通过该电阻可进行精准的电流测量,并可通过控制器或其他方式实现额外的非热电路保护。

网际网路

过热保护 [1]

数据表 RTS [2]

可回流热控开关视频 [3]

关于SCHURTER集团

SCHURTER是国际领先的电气和电子元件创新者和制造商。 该公司专注于安全电源和易于使用的设备。 其广泛的产品组合包括电路保护,插头和连接器,EMC产品,开关,输入系统和电子制造服务领域的标准解决方案。 SCHURTER的全球代表处网络确保了可靠的交付和专业的客户服务。 如果标准产品不适合,公司会开发特定于客户的解决方案。

[1]: https://www.schurter.cn/Landing-Page/Produkte-und-Technologien/Thermal-Protection

[2]: https://www.schurter.cn/datasheet/RTS

[3]: http://player.youku.com/embed/XMzM3MzU1OTEzNg==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8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连接标准联盟(CSA)是一个致力于通过技术标准简化和协调物联网(IoT)的拥有400多家公司的组织。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 IFX / OTCQX: IFNNY)作为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将作为发起人成员加入该联盟的董事会。英飞凌将由Skip Ashton代表加入CSA董事会,Skip Ashton是研究物联网标准的资深专家,曾在Zigbee联盟和Thread Group担任领导职务,目前担任该公司的杰出工程师。

英飞凌在CSA中的地位提升这一举措,强调了英飞凌对于推进全球开放标准和帮助塑造物联网未来的决心。该公司在智能家居和安全方面的优势将为物质工作组和整个联盟带来额外的宝贵经验和领导力。

英飞凌科技公司互联安全系统部总裁Thomas Rosteck说:"通过在连接标准联盟中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我们将积极推进全球开放标准的发展,以及像Matter这样旨在释放智能家居全部潜力的重大举措,从而帮助塑造物联网的未来。"我们期待着难得的合作机会,来帮助领导这个不断壮大的尖端技术公司和思想领袖群体,推进我们共同的使命:在今天和未来安全地连接物联网。"

自2020年加入CSA以来,英飞凌在短时间内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将其在物联网和半导体解决方案方面的全球专业知识分享给了包括Matter、Zigbee和访问控制在内的关键工作组。该公司尤其积极参与Matter的工作,Matter是由200多家全球公司支持的智能家居新通用语言。英飞凌广泛的Matter-ready解决方案组合包括AIROC™ Wi-Fi®和PSoC™ 6 MCU、AIROC Bluetooth®以及即将推出的AIROC Bluetooth LE和802.15.4。

"CS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obin Richardson表示:"每天,联盟成员都聚在一起加强和扩展我们领先的物联网标准,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础。"英飞凌在联盟中大展拳脚,为我们的工作组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我们很高兴他们作为发起人成员加入CSA董事会,并期待他们继续发挥领导作用,推动我们的使命,并为实现更加互联互通的明天而努力。"

关于连接标准联盟

连接标准联盟的前身是Zigbee联盟,是物联网(IoT)的基础和未来。它成立于2002年,其广泛的全球成员合作为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的产品创建和发展通用的开放标准而努力。凭借其成员深厚而多样的专业知识、强大的认证计划和全套开放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该联盟正在引领人们走向一个更加直观、富有想象力和实用的世界。有关CSA的更多信息,例如其开源的物联网技术,以及如何与全球成千上万的行业专业人士,为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的无缝交互世界来铺平道路而做出的努力,请访问www.csa-iot.org

了解更多关于联盟的信息,请访问www.csa-iot.org ;了解Matter的信息,请访问www.buildwithmatter.com ;或者关注我们: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科技公司我们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英飞凌的微电子产品和解决方案将带您通往美好的未来。2020财年(截止9月30日),公司的销售额达85亿欧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46,700名员工。2020年4月,英飞凌正式完成了对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的收购,成功跻身全球十大半导体制造商之一。

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IFX)和美国柜台交易市场 OTCQX International Premier(股票代码:IFNNY)挂牌上市。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年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2000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芯微”)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联合发布两款视频物联网芯片AIoTel RV1109及AIoTel RV1126,携手推进视频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

1.jpg

随着5G、全千兆网络的快速发展,视频成为物联网最核心的业务载体之一,海量的视频终端和视频数据面临着接入、传输、功耗、存储、交互等诸多挑战。AIoTel RV1109及AIoTel RV1126两款芯片的推出,为各类视频物联网终端提供智能通信、视频监控、AI识别、IoT连接管理等核心能力,具有集成快、质量高、管理优、覆盖广等优势。

RV1126及RV1109是瑞芯微旗下最新推出的高端智慧视觉芯片,基于低功耗四核Arm处理器Cortex-A7,内置2T/1.2TAI算力的NPU,支持4K30FPS H.264/H.265高效视频编解码。在影像视觉方面,基于瑞芯微自研的3帧HDR 14MP/5MP多路高性能ISP,可实现多帧HDR技术和多级3DNR、2DNR等去噪技术,大大提高图像质量,既可保证场景的动态范围,同时满足黑光全彩及复杂光线环境中保持清晰的需求,目前已成熟应用于安防监控、AI识别、智能家居的AI摄像头等基于视觉处理与人工智能计算的应用领域。

多媒体物联通信能力AIoTel(AIoT+Telphony)是中国移动围绕“AI+IoT+Video+Comm”的设计理念,面向视频物联网自主研发的新型基础设施,牵头制定ITU、CCSA等国际标准、行业标准10余项。聚焦包括智能家居在内的物联网领域,构建承载泛家庭视频业务的高清视频交换网络,挖掘智能物联网多媒体通信的增量市场,提供了泛终端、泛网络、全场景、电信级的多媒体物联通信服务,填补了软件定义电信级物联网多媒体通信解决方案的行业空白,创新地支持电信级的视频通话、视频对讲、视频监控、智能喇叭、视频会议、家居控制、智能识别等功能。

此次,瑞芯微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的两款视频物联网芯片,有效整合了中国移动AIoTel能力与瑞芯微芯片核心技术优势,高效解决视频物联网终端跨平台互动难、成本高、业务迭代慢等端侧问题,可实现业务、芯片、硬件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同。

来源:cnBeta.COM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张国斌

1.png

目前,客户端计算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等在视频会议、技术分享、协作创造方面应用的越来越多,这类设备跟人结合日益紧密后,也暴露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讨论敏感内容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偷看他偷听时能自动告警,当设备主人靠近时可以自动点亮工作,当设备主人离开可以自动息屏,这些问题解决将有利于提升用户的参与和协作,保护用户隐私--例如客户端设备可以分析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确定后方人员是否离用户过于靠近,还可以在用户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处时,模糊屏幕,保护隐私,或者调暗屏幕,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近日,莱迪思发布的sensAI4.1解决方案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让用户体验更佳,也让计算设备更智能。
莱迪思半导体亚太区资深市场开拓经理国松表示:“莱迪思的网络边缘AI可以实现从一毫瓦到低于一瓦这样的功耗范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低的功耗了。对FPGA这样一个非ASIC的器件来说能够达到这个功耗,相比ASIC也毫不逊色。同时,我们还有灵活的计算资源,这是最能体现FPGA本身的特点——其可以做预处理、后处理、图像处理,做滤波等等。相对来说,也可以进行性能拓展。”他强调,“目前,AI的算法灵活多变,不断的推陈出新,如果想用一个专有芯片做到的话,相对来说成本、功耗都有可能是不可承受的。FPGA相对来说是更适合使用全新的这样一个场景来实现AI的计算。”

2.png

他表示对于现在发布的创新功能,利用其他电子器件也可以实现。但最关键的是看功耗和反应速度的平衡比是否能够达到预期。如果这个反应速度非常慢,即便功耗很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如果反应速度非常快,但是功耗很高,大家也用不起。功耗和反应速度就是一个要平衡的点,FPGA可以很好地平衡这些。或许未来MCU能够推出一个更固定版本,但当前MCU还是做不到和FPGA一样的性能,”他指出,“只有ASIC才有可能替换FPGA,但是ASIC目前还不能做到将使用场景固态化。我们认为相比较而言灵活和功耗比才是最主要的一方面。
他表示本次发布的sensAI解决方案在Lattice Nexus™ FPGA上运行,可以帮助OEM厂商开发智能、实时在线、具有低功耗和硬件加速AI功能的设备,这些设备还能现场进行升级,支持未来更多的AI算法。
这种基于视觉、声音和其他传感器的AI应用将革新客户端计算体验。莱迪思的sensAI支持各类网络边缘AI解决方案,赋予客户端设备情境感知能力,让它们知道自身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被使用。
与使用CPU来驱动AI应用的设备相比,采用sensAI开发,并在莱迪思FPGA上运行的AI计算设备的电池使用时间延长了28%。sensAI还支持现场软件更新,从而保持AI算法的演进,还能让OEM厂商灵活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和SoC技术来适配他们的设备。
林国松表示 CetusPro-NX器件的容量会提升,同时能够计算的能力和功效也会提高,在这块器件基础上,莱迪思也推出了相对应的开发版,称之为声音和视觉机器学习版。莱迪思也提供了支持这块新芯片的CNN Plus加速器,以及相对应的sensAI Studio。
在此基础上,我们会提供三个参考设计,人员侦测、注意力追踪和目标分类。同时,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厂、智能汽车这些方面我们也都可以提供相对应的设计服务。”他表示,“我们一直在延续使用的一个训练设计方法,通过标准的Caffe、TensorFlow、TensorFlowLite、Keras等常用训练网络培训练之后,再通过Lattice提供的神经网络编译器,编译成相对应的可执行指令,这些指令最终会由Lattice的芯片所调取使用。

3.png

他表示之后是一个硬件优化的设计方案,将AI的设计方案通过Lattice Radiant和DIAMOND结合之后,产生FPGA比特流,然后再把训练后的模型录进来,这样产生一个类似于中央处理器的功能,而这里产生的量化的权重和指令更多指向于执行的代码,这两个结合之后,可以产生一个AI的体验项目。
他表示Lattice专门提供了一个PROPEL的软件,便于大家对于整个内部结果的控制能够进行类似于C代码的控制,而不是使用比较难以上手的FPGA开发代码,这样的代码是便于初学者能够调用一些基本的指令进行一些控制。
据悉,sensAI解决方案集合的最新版本(v4.1)现已发布,支持莱迪思基于AI的应用路线图,其增强特性和新特性包括:
1、客户端计算AI体验参考设计
o用户检测:用户接近或离开设备时会自动启动或关闭客户端设备
o注意力追踪:当用户的注意力不在屏幕上时,降低设备的屏幕亮度,节约电量,延长使用时间
o面部取景:在视频会议应用中提升视频体验
o旁边者检测:检测站在设备后面潜在的窥视者,模糊屏幕以保障数据隐私
2、更多应用支持——sensAI 4.1版本在性能和准确度方面的提升有助于拓展其目标应用,包括自动化工业系统中使用的高精度目标检测和瑕疵检测等应用。该解决方案集合拥有全新硬件平台,包括板载图像传感器、两个I2S麦克风和用于添加更多传感器的扩展连接器,助力基于语音和视觉的机器学习应用的开发。
3、易于使用的工具——sensAI还更新了神经网络编译器,支持Lattice sensAI Studio,这是一款基于GUI的工具,拥有AI模型库,经过配置和训练可适用于各类主流应用场景。sensAI Studio现支持AutoML功能,能根据应用和数据集目标来创建机器学习模块。一些基于Mobilenet机器学习推理训练平台的模型专为最新的Nexus系列产品——Lattice CertusPro™-NX进行了优化。sensAI还兼容其他广泛使用的机器学习平台,包括最新版本的Caffe、Keras、TensorFlow和TensorFlow Lite。
林国松解释说:Lattice在这次sensAI4.1里面最新推出的Lattice sensAI Studio,之所以推出这个Studio是因为我们收到了很多关于配置机器学习培训环境的反馈,用户在这里是会遇到一些问题的,主要是由于这些培训环境的应用场景,应用软件更新的非常快,有可能几天就会有一次更新,那样软件和软件之间的兼容性就很难解决。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Lattice特别推出了Lattice sensAI Studio。
Lattice sensAI是如何助力下一代智能PC的体验?林国松表示PC已经成为大家工作和生活中接触时间最长的电子工具之一。这张图(见下图)展示了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平台被使用到的情况和平均时长,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里黄色指的是手机,这里指的是手提电脑,这里指的台式电脑。可以看出大家习惯于在白天的时候使用手提电脑,而晚上更多是使用台式电脑。

4.png

那么下一代PC的趋势主要有哪些?莱迪思认为主要在智能和感知,强大的协作能力和轻薄的外形三个方面。
他表示Lattice sensAI的智能和感知AI解决方案提供了用户检测、注意力追踪、旁观者检测及面部取景功能。通过注意力追踪可以延长28%的电池寿命;旁观者检测可以保护用户隐私数据,而面部取景也是很多协作式会议所需的场景。
“现在上面上多数的电脑都是以鼠标是否移动来判定用户是否在使用电脑的,如果鼠标长期未移动,电脑就会息屏。但Lattice sensAI的方案是通过更高端的用户检测来进行判定的,电脑可以感知是否有用户在电脑跟前,并支持瞬时启动功能。”他指出,“下面这张数据图说明了计算机视觉方案带来的功耗变化,这张图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条件得出的,包括比如说电池容量,平均功耗,和屏幕实际的消耗功耗,以及专注工作和转移时相对应的亮度。这里其实指的是运用了Lattice sensAI之后你会投入多少功耗,或者是消耗多少功耗,因为本身这也是电子器件,是会消耗功耗的。同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大家会发现这些功耗都是会被浪费掉的。就是说当人不需要使用屏幕的时候,其实屏幕还是会常亮,因为屏幕不知道是否不需要使用屏幕,除非是有人告诉它,但Lattice sensAI就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5.png

那么到底为什么要选择Lattice sensAI呢?首先sensAI符合道德和合理的AI设计考量。电脑是能够看见人的脸的,但是电脑看见人的脸,就是后台APP能够使用。通过使用Lattice sensAI就可以不把图像传给电脑,直接在硬件上处理。也就是通过Lattice sensAI我们只会传出一个结果,而不会传输图像,这样的话用户的肖像权就不会受到侵害,同时Lattice sensAI也专注于用户体验,针对不同的复杂场景进行压力测试,包括灯光,场景及用户面部和头部穿戴的变化。
在这方面还牵涉到隐私保护,对此,林国松表示:Lattice sensAI只输出一个结果,它并不会输出你是谁或者是其他的信息和照片。Lattice sensAI输出是当一个人靠近了电脑,系统发现这是一个人,以及这个人是男人或是女人,但这并不会把肖像的信息泄露出去。我们本身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信息泄露的问题,例如我开了摄像头之后,我在摄像头里可以看见自己的影像,这样的影像是否会被黑客盗取。Lattice的方案只输出结果,并不输出影像,所以这点大家可以不担忧,我们反而是解决了大家对这些肖像进行被盗取的问题。其次,我们肯定不会存储人脸图像,Lattice FPGA也没有这样的空间能够存储大量人脸图像。
他透露一些PC厂商已经导入了这些功能,不久的将来就会看到类似功能的笔记本。
他表示除了脑的使用场景,其他场景Lattice器件也可以切入,如进行实时在线和感知的,包括瞬时启动,感知用户,还有声音和手势控制,还有视频和音频体验以及给用户提供身体健康情况通知。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骁龙8将支持下一代顶级Android智能手机,商用终端预计将于2021年底面市

  • 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引领行业迈入顶级移动技术新时代

  • 最先进的5G移动平台和全球首个支持10Gbps下载速度的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解决方案

  • Snapdragon Sight骁龙影像技术支持首个商用的面向移动设备的18-bit ISP

  • 7代高通AI引擎支持的业内领先终端侧AI

  • 4Snapdragon Elite Gaming特性提供端游级游戏体验,为玩家带来超越期待的体验

  • 全球首个符合Android Ready Secure ElementSE)联盟规范的平台

2021骁龙技术峰会期间,高通技术公司推出全新顶级5G移动平台——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凭借先进的5GAI、游戏、影像和Wi-Fi与蓝牙技术,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将变革下一代旗舰终端,引领行业迈入顶级移动技术新时代。全球众多OEM厂商和品牌,包括中兴通讯、小米、vivoRedmirealmeOPPO、一加、努比亚、iQOO、荣耀、黑鲨、索尼、夏普以及Motorola,将采用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商用终端预计将于2021年底面市。

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_1.jpg

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_2.jpg

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移动、计算及基础设施业务总经理阿力克斯·卡图赞表示:“作为全球最先进的移动平台,骁龙是顶级Android体验的代名词,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将为下一代旗舰移动终端树立新标杆,并为智能手机带来前所未有的连接、影像、AI、游戏、音频和安全体验。”

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关键特性包括:

  • 连接: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是最先进的5G移动平台,它集成的第4代骁龙X6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是全球首个支持10Gbps下载速度的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解决方案。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采用高通FastConnect 6900移动连接系统,通过Wi-Fi 6/6E支持目前最快的、高达3.6GbpsWi-Fi速度。从而确保即便在一个网络环境中有多台联网终端时,依然能够流畅运行游戏和应用。

  • 影像:这款全新顶级移动平台将支持智能手机迈向专业移动影像时代。Snapdragon Sight骁龙影像技术包含首个商用的面向移动设备的18-bit ISP,能够以每秒32亿像素的惊人速度,捕捉达前代平台4000多倍动态范围的影像数据,支持极致的动态范围、色彩和清晰度。它也是首款支持8K HDR视频拍摄的移动平台,并且能够以超过10亿色的顶级HDR10+格式进行拍摄。全新虚化引擎能够为视频添加精美的柔和背景,呈现出更加令人惊叹的效果,这就如同视频拍摄时打开了人像模式。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还包括第4个独立的ISP,即一个全新的低功耗智慧感知ISP,能够支持摄像头以极低的功耗运行,使用户能够感受到始终开启的面部解锁功能的便捷性,以及没有面部露出时始终保持锁屏的高度隐私性。

  • AI:第7代高通AI引擎包括了超高性能、超高能效的高通Hexagon处理器,与前代相比,张量加速器速度和共享内存均提升至前代平台的2倍。得益于智能集成的徕卡Leitz风格(Leica Leitz Look)滤镜,用户可拍摄专业品质图像,再现经典虚化效果。Hugging Face推出了最新的基于AI的自然语言处理,可作为用户的个人助手优先处理并分析通知。我们还与Sonde Health展开合作,利用终端侧AI提高模型运行速度,进而分析用户的声音模式,判断用户是否存在健康隐患,比如患有哮喘或抑郁症等。此外,第3代高通传感器中枢支持全新的始终开启的AI系统,能够以极低功耗利用AI处理更多数据信息。

  • 游戏:凭借超过50Snapdragon Elite Gaming特性,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提供超流畅的操控响应体验、色彩丰富且具有最佳视觉质量的HDR场景,以及移动端首创的端游级特性。全新高通Adreno GPU将开启新一代移动GPU,与前代相比,其图形渲染速度提升30%、功耗降低25%。新平台提供Adreno图像运动引擎(Adreno Frame Motion Engine)特性,在近乎同等功耗下能够实现两倍画面帧数。可变分辨率渲染进阶版(Variable Rate Shading Pro)作为另一项移动端首创特性,为游戏开发者提供更精细的渲染粒度控制,助力其进一步提升游戏性能。高通技术公司内部骁龙游戏工作室专门针对移动平台优化的端游级立体渲染可以让雾烟和粒子效果达到极致的逼真度。

  • 音频:通过集成的蓝牙5.2Snapdragon Sound骁龙畅听技术,再结合高通aptX Lossless无损音频技术实现的CD品质无损无线音频,用户能够享受全新的超清晰语音和音乐。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也是首个支持全新LE Audio特性的骁龙移动平台,包括广播音频、立体声音频录制和游戏语音同步回传。

  • 安全: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支持保险库级别的安全特性,帮助保护用户数据。它是首个采用专用信任管理引擎(Trust Management Engine)的骁龙平台,能够实现更高安全性,并为应用和服务提供额外信任根(Root of Trust)。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也是全球首个符合Android Ready SE标准(面向数字车钥匙、驾照等的新标准)的移动平台。此外,高通安全处理单元(SPU)支持集成的SIM卡(iSIM),用户无需SIM卡即可轻松且安全地连接蜂窝网络。

厂商引言

中兴终端事业部产品中心主任罗炜:“高通技术公司和中兴一直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今年,我们推出的旗舰产品中兴Axon 30 Ultra三主摄四阵列计算影像手机,以及红魔6系列游戏手机,都得到了骁龙移动平台的强大支持。如今,全球5G市场蓬勃发展,技术更新日新月异,高通技术公司的全新一代骁龙移动平台对R16的支持将与中兴终端从系统到终端的5G通讯解决方案能力相得益彰,游戏、视频、AI的进一步增强,也将使中兴终端有能力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场景和更完美的体验。”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全新一代骁龙8旗舰移动平台,采用最先进的4nm工艺制程,第7代高通AI引擎赋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影像体验。经过小米和高通技术公司工程师并肩数月联调优化,小米12系列将全球首发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为全球用户带来最佳移动体验。”

vivo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施玉坚表示:“随着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到来,vivo品牌和iQOO品牌也将很快推出多款搭载该平台的手机产品,在影像性能、5G便捷连接、电竞性能以及智慧应用等方面为用户带来进阶体验。vivo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坚持科技创新和设计驱动,将继续携手全球领先的无线科技创新者高通技术公司,进一步推动全球5G终端的创新与普及,为用户带来更加极致的产品和便捷的数字化生活。”

realme创始人、CEO李炳忠表示:“realme和高通技术公司在追求极致的智能手机体验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双方一直在密切合作,向全球用户提供尖端技术。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是高通技术公司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移动平台,在5G、游戏、相机和人工智能体验方面有巨大提升。realme将会推出史上最高端的旗舰手机GT 2 Pro,将首批搭载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

“一直以来,OPPO和高通技术公司保持着紧密、互信的合作关系,我们曾多次率先推出采用旗舰级骁龙5G移动平台的智能手机。”OPPO海外销售副总裁张小可表示:“今天,我们很高兴见证了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发布,它将为明年的旗舰终端带来强劲动力和多样的超凡表现,再次定义旗舰手机的实力。OPPO预计将在2022年第一季度推出基于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旗舰手机,为用户带来更进一步的非凡体验。”

努比亚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余航表示:“一直以来努比亚手机均由骁龙移动平台保驾护航,这与骁龙在5GAI、游戏和拍照等诸多方面的领先优势分不开,我们最新一代游戏手机也将第一时间搭载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而且很快就会与大家见面。相信凭借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澎湃动力会让努比亚手机的性能更加强悍。非常感谢骁龙一路陪伴,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开拓生态内容,携手高通技术公司将更多高端技术和卓越产品带给消费者!”

“荣耀与高通技术公司共同为消费者带来了众多创新体验,随着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发布,这一体验将得以进一步提升”,荣耀终端有限公司产品线总裁方飞说,“我们双方团队紧密合作,将荣耀深厚的技术底蕴与骁龙移动平台强劲性能相结合,为消费者带来了荣耀Magic3系列和荣耀50系列。荣耀即将发布的下一代旗舰手机也将会首批搭载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秉持极致产品主义精神,荣耀将进一步释放骁龙8移动平台行业领先的通信、性能、影像和AI能力,带来更极致的科技创新体验。”

黑鲨CEO罗语周表示:“作为中国游戏手机市场的开拓者,黑鲨科技一直坚持带给用户拥有顶级性能表现的游戏手机产品。黑鲨科技自2018年发布首款黑鲨游戏手机产品以来,全系产品始终坚持采用骁龙8系列旗舰平台,并与高通技术公司共同携手探索移动设备端游戏场景下的创新功能,为移动游戏玩家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相信在未来的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支持下,游戏手机将会有着更为出色的游戏体验,同时也会带给广大玩家更多惊喜。”

索尼公司执行副总裁兼移动通信公司总裁Mitsuya Kishida表示:“我们一直努力通过Xperia智能手机为热情、忠实的用户带来超越想象的体验。与高通技术公司长期的紧密合作,助力我们将最新的顶级技术引入出色的终端产品中,比如Xperia I IIIXperia 5 III和最新的Xperia PRO-I。随着5G智能手机需求的增长,用户希望获得增强的影像、音频和游戏体验。骁龙移动平台始终在赋能这些用户所期待的体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充分利用索尼自身技术专长的同时,也期待借助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出色的移动体验。”

夏普个人通信事业部总经理Shigeru Kobayash表示:“我们十分兴奋能够凭借最新的顶级5G移动平台——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将我们与高通技术公司的合作提升至全新水平。夏普一直为客户带来创新产品,包括近期发布的AQUOS R6,它也是全球首款采用高通3D Sonic Max超声波指纹传感器的智能手机。得益于和高通技术公司的密切合作,我们期待通过推出搭载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独特产品,彰显夏普‘用8K+5GAIoT改变世界’的企业愿景。”

Motorola消费者体验主管Ruben Castano表示:“通过向市场推出首批搭载骁龙8的智能手机以及一款前所未有的5G可穿戴设备,Motorola正在引领基于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全新顶级体验。上述产品将大幅提升消费者的音频、视觉和AR/VR体验。”

欲了解有关全新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的更多信息,请参考产品手册。欲获取主题演讲直播回放,请访问Snapdragon Tech Summit Event Hub

电池续航和容量因终端、设置、使用情况和其他因素而异。

关于高通公司

高通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科技创新者,也是5G研发、商用与实现规模化的推动力量。把手机连接到互联网,我们的发明开启了移动互联时代。今天,我们的基础科技赋能了整个移动生态系统,每一台3G4G5G智能手机中都有我们的发明。我们将移动技术的优势带到汽车、物联网、计算等全新行业,开创人与万物能够顺畅沟通和互动的全新世界。高通公司包括技术许可业务(QTL)和我们绝大部分的专利组合。

高通技术公司(QTI)是高通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与其子公司一起运营我们所有的工程、研发活动以及所有产品和服务业务,其中包括半导体业务QCT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型 TMR 传感器丰富了 MDT 的旋转传感器和编码器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了最适合需求的灵活选择

专业的隧道磁阻 (TMR) 磁传感器领先供应商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MultiDimension Technology Co., Ltd., MDT) 日前发布了 TMR4Mxx 磁性齿轮传感器系列,适用于 0.2/0.3/0.4/0.5/0.8 模数的齿轮旋转位置和速度检测,为包括电主轴驱动器、数控机床、伺服电机和电梯等工业传感器应用提供了高精度、较大的气隙容差和高速运行的性能优势。

多维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松生博士表示:“TMR4Mxx 是 MDT 的 GE-T/GE-A 齿轮编码器产品中的核心传感元器件。随着 GE-T/GE-A 作为 MDT 独有的 TMR齿轮编码器在市场上稳步获得认可和普及,现在我们也将 TMR4Mxx 推向市场,助力那些更倾向于使用传感器芯片自行完成设计的客户。TMR4Mxx 同时也是 MDT 的 TMR40xx 齿轮传感器芯片系列的扩展。TMR40xx 系列为公制的齿轮设计,已批量供货 10 年。MDT 所有的 TMR 齿轮传感器和编码器产品都具有我们的 TMR 技术的共同特质,包括高信噪比、可检测小间距的高分辨率、大气隙容差以及出色的温度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这些都要归功于 MDT 独特的 TMR 传感器设计、领先的专利组合和对规模化量产的深入见解。我们为齿轮旋转位置和速度传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组合,让客户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将我们的 TMR 技术优势延申到客户的产品之中。无论客户需要全集成式的旋转编码器模组,还是更愿意选用合适的传感器芯片来设计自己的方案,MDT 始终是客户可以信赖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我们有能力提供功能最完备的产品选择,可与需求紧密匹配并随时供货,以加快客户的产品设计周期和上市时间。”

MDT 可供货以下的齿轮传感器和编码器系列。请联系 MDT 获取样品、价格和交货信息。

产品系列

适配的齿轮间距

输出

TMR4Mxx 齿轮传感器芯片

0.2/0.3/0.4/0.5/0.8模数

双路差分模拟

TMR40xx 齿轮传感器芯片

公制 0.25/0.4/0.5/0.6/0.75/0.8/1.0/1.2/1.4/1.6/2.0/3.0mm

单路/双路差分模拟

GE-T/GE-A 齿轮编码器模组

0.4/0.5/0.8模数 (接受定制)

数字差分ABZ,模拟正余弦 1Vpp

MDT简介

多维科技创立于2010年,总部设在中国江苏省张家港,在中国北京、上海、成都、宁波,日本东京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设有分公司。MDT 拥有多项独特的专利技术和先进的制造能力,可批量生产高性能、低成本 TMR 磁传感器以满足严格的应用需求。多维科技的核心管理团队由磁传感器技术和工程服务领域的业内精英和资深专家组成。在核心团队的带领下,MDT 致力于为客户带来更多附加值,并确保他们的成功。有关 MDT 详情,请访问:http://www.dowaytech.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7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诺信(NASDAQ: NDSN)旗下公司、世界先进的精密流体点胶系统制造商诺信 EFD推出用于797PCP渐进式螺杆阀7197PCP-DIN-NX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为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和工业4.0制造集成提供带有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的以太网连接。

1.jpg

诺信EFD高级产品线经理Claude Bergeron表示:“在我们准备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际,这项赋能技术允许我们的客户在精益、效率、生产力和多功能性方面更进一步。随着智能工厂向最终用户带来巨大价值,我们帮助制造商做好准备,确保他们不会落伍。”

7197PCP-DIN-NX控制器使操作员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或其他制造厂控制器直接控制所有计量点胶参数。这种控制方式使操作员在一个集中位置对多个流体点胶控制器进行编程,并可以在程序运行期间随时更改点胶参数,从而节省时间。

操作员还可以通过PLC记录和下载工艺反馈并验证转子动作,根据这些数据,基本可以判断渐进式螺杆阀是否正常运行。该功能有助于改进工艺控制。例如,一旦胶阀停止运行,操作员可以在中断事件严重影响生产力之前及时排除故障。

此控制器体积小巧,可安装在机器柜内的DIN导轨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空间。

其划线(Line)、计量(Volume)、称重(Weight)和定时(Timed)点胶模式提供了多功能性,可用于需要将流体(例如胶粘剂、涂料、填缝剂、密封剂等)点涂到零件的各种组装步骤。

797PCP计量式点胶阀搭配使用进行单组份或双组份流体点胶时,该系统可提供±1%的流体计量精度和可重复性。这使制造商能够确保每次需要的点胶量都在理想的公差范围内。

如需了解更多有关诺信EFD的信息,请访问网页nordsonefd.com/DINNXlinkedin.com/company/nordson-efd,发送电子邮件至info@nordsonefd.com或者致电+1 401.431.7000或800.556.3484。

关于诺信EFD

诺信EFD为台式装配工艺和自动装配线设计并制造精密流体点胶系统。EFD点胶系统使制造商每次都能够将同等数量的粘合剂、润滑剂或其他装配流体涂敷到每一个部件上,从而帮助众多产业的公司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该公司的其他流体管理能力包括用于包装单组件和双组件材料的针筒卡式胶筒,以及用于在医疗、生物制药和工业环境下控制流体流量的各种接头、耦合器和连接器。该公司也是一家电子行业点胶和印刷应用领域特种焊膏的领先配方公司。

关于诺信公司

诺信设计、制造并销售高质量的产品和系统,用于点胶和加工粘合剂、涂层、聚合物、密封剂和生物材料;以及用于管理流体、测试与检测质量、处理表面和固化。这些产品均以广泛的应用专长和全球直接销售与服务为支持基础。我们服务于众多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及技术终端市场,包括包装、无纺布、电子、医疗、器材、能源、运输、建筑和施工,以及一般的产品装配与涂装。该公司创办于1954年,总部位于俄亥俄州韦斯特莱克(Westlake),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运营和支持办事处。请造访诺信网页,网址为:www.nordson.comwww.twitter.com/Nordson_Corpwww.facebook.com/nordson

图片/多媒体库可从以下网址获得: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52478891/zh-CN

围观 7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车辆中电子电路数量不断增加,使得需要消耗的电池电量也随之大幅增长。为了支持遥控免钥进入和安全等功能,即使在汽车停车或熄火时,电池也要持续供电。

由于所有车辆都使用有限的电池供电,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一方面能增加更多功能(尤其是在设计汽车前端电源系统时),同时又不会显著增加耗电量。是否需要符合严格的电磁兼容性 (EMC) 标准(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 ISO7637 和德国汽车制造商制定的LV 124标准),直接影响前端电池反向保护系统的整体设计。一些原始设备制造商将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时的总电流消耗规定为:在 12V 电池供电系统中每个电子控制单元 (ECU) 低于100µA,在 24V 电池供电系统中低于500µA。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设计低静态电流 (IQ) 汽车电池反向保护系统的三种方法。

使用 T15 作为点火或唤醒信号

设计低 IQ 电池反向保护系统的第一种方法是使用T15 作为点火或唤醒信号。T15 是一个接线端子,当车辆点火开关关闭时,它会与电池断开连接。使用 T15 作为外部唤醒信号是一种在睡眠或活动模式下运行 ECU 的传统方法。图 1 为一个示例。

1.jpg

图 1:使用 T15 作为唤醒信号的汽车 ECU 中的电池反向保护

当点火开关打开时,T15 会连接到电池电压 (VBATT) 电位,从而使理想二极管的使能引脚处于逻辑高电平。处于有源模式下的理想二极管控制器,在启用电荷泵、控制和场效应晶体管 (FET) 驱动器电路的同时,主动控制外部 FET 以实现理想二极管运行。当车辆停车时,T15 降至 0V,理想二极管控制器利用关断状态做出响应,这会导致电荷泵和控制块关闭,从而使 IQ 消耗低于3µA。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外部 FET 关闭,FET 的体二极管形成正向传导路径,为负载供电。该方案需要额外向 ECU 接线。

使用系统的 MCU 和 CAN 唤醒信号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系统的微控制器 (MCU) 和控制器局域网 (CAN) 唤醒。在很多情况下,系统的通信通道使低 IQ 关断模式成为可能。图 2 为使用这种方法的示例系统设计。

2.jpg

图 2:使用 MCU 和 CAN 唤醒信号实现使能控制的低 IQ 电池反向保护

车辆中的 CAN 收发器将消息从通信总线转换到各自的控制器(通常是 MCU)。收发器可以通过发出进入待机模式直到被唤醒的命令,来指示何时不需要相关功能。此时中继消息指示控制器会传递将系统置于低功耗状态的指令,其实现方式是使理想二极管控制器的使能信号处于逻辑低电平。借助更先进的收发器和系统基础芯片,一个器件可以处理此过程的多种功能,并过渡到低功耗状态或进行唤醒。

该方案需要来自 MCU 的内部控制信号(通过 CAN 控制)。

使用常开理想二极管控制器

第三种方法是使用常开理想二极管控制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不需要控制信号即可进入低功耗状态的系统设计。在这种设计中,无需额外进行接线也无需依赖系统软件,即可使理想二极管控制器始终处于启用状态,即使在睡眠模式下也是如此。这种类型的系统设计可以使用低 IQ 理想二极管控制器来实现,例如 LM74720-Q1、LM74721-Q1 或 LM74722-Q1,如图 3 所示。这些器件集成了所有必要的控制块,用于符合 EMC 标准的电池反向保护设计,并集成了用于驱动高侧外部 MOSFET 的升压稳压器,从而使正常运行期间的 IQ 为27µA。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应用手册“理想二极管基础知识”。

3.jpg

图 3:使用不带外部使能控制的常开低 IQ 理想二极管控制器实现电池反向保护

这些理想二极管控制器支持具有有源整流的电池反向保护,以及采用背对背 FET 拓扑的负载断开 FET 控制,以在系统故障(例如过压事件)期间保护下游,如图 4 所示。

­

4.jpg

图 4:使用 LM74720-Q1 的 24V 汽车 ECU 中的电池反向保护

借助可调节过压保护功能,您可以使用 50V 额定下游滤波电容器(而非 80V 至 100V 额定电容器)和 40V 额定直流/直流转换器(而非 65V 额定转换器)进行基于 24V 汽车电池输入的系统设计。

LM74720-Q1 和 LM74721-Q1 提供0.45µs反向电流的快速响应比较器和1.9µs正向电流的快速响应比较器,以及强大的 30mA 升压稳压器,以在高达 100kHz 频率的汽车交流叠加测试中支持和实现灵活而高效的有源整流。LM74722-Q1 的整流速度比 LM74720-Q1 和 LM74721-Q1 器件快两倍,正向比较器响应电流为 0.8µs,可实现高达 200KHz 的有源整流频率。LM74721-Q1 具有集成漏源电压 (VDS) 钳位,可实现无瞬态电压抑制器 (TVS) 的电池反向保护设计,从而使系统解决方案更加紧凑。如需详细了解有源整流,请阅读我们的应用报告“有源整流及其在汽车 ECU 设计中的优势”。 

结语

借助 LM74720-Q1、LM74721-Q1 和 LM74722-Q1 低 IQ 常开理想二极管控制器,您能够设计汽车电池反向保护系统,而无需外部使能控制。这些理想二极管控制器具有低 IQ、背对背 FET 驱动能力和过压保护特性,因此在设计中可以使用具有较低额定电压的电容器等下游组件,并且可以为空间受限的 ECU 减小印刷电路板的尺寸。

关于德州仪器 (TI)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http://www.ti.com.cn/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受数据爆炸性增长并大规模向云端迁移、以及5G网络全面部署等趋势的影响,网络攻击(Cyberattacks)正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其攻击的速度和准确性都在不断增长。多家分析和调研机构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现象:根据埃森哲的报告,2020年,40%的网络用户攻击源于供应链问题;Gartner则预测称,如果2022年这些公司还没有去做及时的固件升级计划,补上固件安全漏洞,那么2022年将会有70%的公司因为固件漏洞遭到各种入侵。

理论上来说,没有一个系统能免受攻击威胁,所有系统都有被攻击的危险。传统的网络安全(Cyber Security)系统可能会阻止许多攻击,但如果当系统固件(Firmware)处于最低级别时,这种传统的安全手段有时可能也会无能为力。

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莱迪思(Lattice)发现一个真正出色的安全解决方案,是通过增加网络保护恢复(Cyber Resiliency)功能提升网络安全系统等级,实时检测任何正在进行的固件攻击,并将系统恢复到已知状态。而所有这一切的核心,就在于我们必须确保除了加密固件IP(encrypted firmware IP)的所有者之外,再没有其他人可以访问任何加密密钥。

网络安全与网络保护恢复的区别

通常来说,网络安全是指通过技术、流程和其他做法来保护网络、设备、应用(程序)和数据免受网络攻击;网络保护恢复是指系统在不利的网络事件(例如网络攻击)出现时依然能够持续交付预期结果,它包括信息安全、企业持续经营和全面的组织恢复能力。

简单而言,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检测到网络攻击后的处理方式不同。虽然网络安全包括了威胁检测和预防的概念,但并非所有网络安全解决方案都能让系统根据这一概念实时采取行动缓和攻击,解决攻击造成的安全问题,并保持数据流安全传输而不中断业务。实时威胁检测和恢复正是网络保护恢复的核心所在。

2020年,微软推出Pluton安全处理器,在可信平台模块(TPM)概念的基础上做了改进。根据微软的描述,“Pluton是从现代计算机中现有的可信平台模块演变而来。TPM存储操作系统安全相关的信息并实现类似Windows Hello的功能。”通过使用Pluton处理器,微软将单独的TPM功能集成到CPU中,成功阻断对单独放置在主板上的CPU和TPM之间的芯片间总线接口的攻击。

作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Pluton无疑是非常强大的,但它在操作系统加载之前的启动过程中并不能保系统。也就是说,主板上的组件从固件启动、操作系统加载,直到网络安全措施处于活动状态,这之间短暂的时间窗口如今已成为网络犯罪分子越来越感兴趣的攻击途径。因此,为了增强像Pluton这样的TPM安全性能,系统还需要在硬件可信根(HRoT)上实施强大的、动态的、网络保护恢复机制。

例如,在进行安全启动硬件时,主板上的每个组件仅在其固件被确认合法后才被激活,整个验证过程由HRoT执行;此外,HRoT还会持续监控受保护CPU的非易失性固件,以纳秒级响应对攻击做出应对,防止其受到攻击,这种在没有外部协助的情况下快速恢复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是系统网络保护恢复机制的核心所在。

如前文所述,设备固件已经成为越来越流行的攻击媒介,不管是厂商的路由器,还是在线的安全监控设备,都曾遇到固件被入侵的情况。因此,针对于固件攻击的保护,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定义了一种标准的安全机制(NIST SP-800-193),称为平台固件保护恢复(PFR)。PFR可以用作系统中的硬件可信根,补充现有的基于BMC/MCU/TPM的体系,使之完全符合NIST SP-800-193标准,从而为保护企业服务器固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可全面防止对服务器所有固件的攻击。

NIST SP-800-193对整个硬件平台上的固件保护提出的规范性要求主要包含三个部分:首先能够检测到黑客在对固件进行攻击;第二是进行保护,例如有人在对固件进行非法的读写操作时,要阻止这些非法行为,并汇报给上层软件,发出警告信息;第三是即使在固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恢复,例如从备份文件中恢复。这三部分(恢复、检测、保护)相互融合、相互配合,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硬件平台上的固件。

Sentry安全系统控制解决方案

Sentry方案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硬件产品,它有一系列相配套的工具、软件和服务,目前最新的版本为Sentry 2.0。

1.jpg

从上图可以看出,Sentry 2.0底层硬件平台基于MachXO3D和Mach-NX FPGA,这是Lattice符合NIST平台固件保护恢复标准、面向控制的FPGA。当使用上述硬件进行系统控制功能时,它们通常是电路板上“最先上电/最后断电”的器件,通过集成安全和系统控制功能,MachXO3D和Mach-NX便成为系统保护信任链上的首个环节。

与TPM/MCU方案的控制流程和时序均采用串行处理方式不同,FPGA方案可以同时对多个外设进行监控和保护,因此实时性较强。而在检测和恢复方面,FPGA器件能够进行主动验证,在面对时间敏感型应用或是强度较大的破坏时,可以做到更快的识别和响应。

硬件平台之上则是一系列经过预验证和测试的IP核、软件工具、参考设计、演示示例、定制设计服务,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Sentry方案。在其加持下,PFR应用的开发时间可以从10个月缩短到6周。

支持符合NIST平台固件保护恢复(PFR)规范(NIST SP-800-193)和384位加密的下一代硬件可信根(HRoT),是Sentry 2.0解决方案的核心亮点。其主要特性包括:

  • 更强大的安全性能——考虑到许多下一代服务器平台都要求支持384位加密,所以Sentry解决方案集合支持Mach-NX安全控制FPGA和安全的Enclave IP模块,能实现 384位加密(ECC-256/384和HMAC-SHA-384),更好地让受到Sentry保护的固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启动前身份验证速度提高4倍——Sentry 2.0支持更快的ECDSA(40毫秒)、SHA(高达70 Mbps)和QSPI性能(64 MHz)。这些特性让Sentry 2.0可以提供更快的启动时间,最大程度减少系统停机时间,并降低启动过程中遭受固件攻击的风险。

  • 实时监控多达五个固件镜像——为进一步扩展基于莱迪思Sentry、符合PFR标准的硬件可信根的功能,该方案能够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控系统中多达五个主板部件。相比之下,基于MCU的安全解决方案缺乏足够的处理性能,无法实时准确地监控如此多的组件。

1638256622(1).jpg

同时,为了让开发人员可以在没有任何FPGA设计经验的情况下也能快速进行开发,Sentry可将经过验证的IP模块拖放到Lattice Propel设计环境中,修改所给的RISC-V/C语言参考代码。

结语

面对网络攻击,新兴的思维方式正在从“我们当然可以防止攻击”转变为“当攻击发生时,我们是否能有更好的管理方式去应对?”,或者是,“我们该如何变得更加适应攻击?”也许,答案就在于从固件级别起,脚踏实地的创建一套网络保护恢复系统。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