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推出集成到服务器和客户端DDR5内存模块芯片组中的串行检测集线器(SPD Hub)和温度传感器
• 与业界领先的DDR5 RCD相互补充,提供领先的带宽和容量
• 改进系统管理和热控制,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作为业界领先的芯片和半导体IP供应商,致力于使数据传输更快更安全,Rambu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RMBS)宣布,扩大其DDR5内存接口芯片组合,推出Rambus串行检测集线器(SPD Hub)和温度传感器,为业界领先的Rambus 寄存器时钟驱动器(RCD)提供补充。DDR5通过采用带有扩展芯片组的新模块架构,实现了更大的内存带宽和容量。同时,SPD Hub和温度传感器还改进了DDR5 双列直插式内存模块(DIMM)的系统管理和热控制,在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所需的功率范围内提供更高的性能。

DNEE5xpbAm.jpg

Rambus 串行检测集线器和温度传感器 (图示:美国商业资讯)

Rambus首席运营官范贤志表示:“DDR5内存新的性能水平对服务器和客户端DIMM的信号完整性和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凭借30多年的内存子系统设计经验,Rambus能够提供理想的DDR5芯片组解决方案,为先进的计算系统带来突破性的带宽和容量。”

英特尔内存和IO技术副总裁Dimitrios Ziakas博士表示:“英特尔与Rambus等SPD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之间的密切合作,为英特尔新一代基于DDR5的系统提供了关键的芯片解决方案,将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性能提升到新的水平。我们共同努力推进基于DDR5的计算系统,为英特尔DDR5的多代发展,以及数据中心和消费级产品的新一级性能奠定基础。”

IDC计算半导体研究副总裁Shane Rau表示:“DDR5使计算系统的性能大幅跃升。然而,DDR5 内存模块需要新的组件才能运行,SPD Hub和温度传感器等组件已成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Rambus服务器和客户端DDR5内存接口芯片组的一部分,SPD Hub和温度传感器与RCD相结合,能够为DDR5计算系统提供高性能、大容量的内存解决方案。SPD Hub和温度传感器都是内存模块上的关键组件,可以感知并报告用于系统配置和热管理的重要数据。SPD Hub可用于服务器和客户端模块,包括RDIMM、UDIMM和SODIMM,温度传感器则专为服务器RDIMM设计。

SPD Hub(SPD5118)的主要特性包括:

  • 支持I2C和I3C总线串行接口

  • 先进的可靠性功能

  • 扩展的NVM空间,满足客户特定应用的需求

  • 为最快的I3C总线速率提供低延迟

  • 集成式温度传感器

  • 符合或超过所有JEDEC DDR5 SPD Hub运行要求(JESD300-5A)

温度传感器(TS5110)的主要特征包括:

  • 精密的热感应

  • 支持I2C和I3C总线串行接口

  • 为最快的I3C总线速率提供低延迟

  • 符合或超过所有JEDEC DDR5温度传感器的运行要求(JESD302-1.01)

供应情况和更多信息

Rambus SPD Hub温度传感器目前已经上市。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rambus.com/ddr5-dimm-chipset

关注Rambus

公司网址: rambus.com
Rambus博客: rambus.com/blog
Twitter: @rambusinc
LinkedIn: www.linkedin.com/company/rambus
Facebook: www.facebook.com/RambusInc
WeChat ID: Rambus_China

关于Rambus

Rambus是一家业界领先的半导体IP和芯片提供商,致力于使数据传输更快、更安全。凭借30多年先进的半导体研发经验,作为高性能内存子系统研发先驱,解决了数据密集型系统所面临的内存与数据处理之间的瓶颈。无论是云端,边缘,或手中的互联设备,这些实时且沉浸式的应用均依赖于数据的吞吐率和完整性。Rambus的产品和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带宽和容量以及更高的安全性,以满足全球的数据需求并驱动着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rambus.com网站。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20817005039/zh-CN/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1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对于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诉求,IBM有着独到的理解。我们看到,企业转型过程中需要通过清晰、可靠的路径来实现其核心系统的现代化,而混合云与AI是两个极其强大的工具。因此,IBM也将提供开放式混合云与AI解决方案作为其战略聚焦点。

1.jpg

Picture1

IBM Consulting高级副总裁约翰•格兰杰(John Granger)表示:"企业搭上混合云是实现未来化转型的第一步;然后AI——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化工作流程,将在另一个层面助推企业加速转型,赢在未来。而IBM通过建立与客户密切合作的组织架构,能助力其在此过程中实现规模化、端到端的成功转型。"

助客户抓住"上云"好时机,实现混合云全部潜力

各商业组织虽然还处在混合云采用的早期阶段,但已经感受到了其巨大的价值,尤其是产品改进、服务交付和促进创新方面。 新冠疫情以来,企业员工办公场所的灵活性要求导致企业使用的云环境更加复杂,非接触式交付也成为新的趋势,这些都让混合云进一步成为了当下企业流行的IT架构。事实上,最近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 ( IBV ) 研究估算,混合云在与其他转型杠杆结合运用时,其平均投资回报高达 13倍。 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使用各种混合云架构的原因。据统计,现在97%的组织都已经在混合多云环境中运行。

现在的问题不再是企业是否会全力投入混合云,而是在这条路上走到了哪一步。 据观察,在"上云"的过程中企业经常会因为无法熟练驾驭混合云而失去动力和陷入停滞,这使得组织无法更深入地利用混合云驱动业务。

2.jpg

Picture2

IBM Consulting基于其长期行业洞察,发现了企业熟练驾驭混合云有5个常见挑战。

基础架构挑战

疫情造成了一种"上云"的紧迫感,迫使企业往往在没有规划的前提下采用了"大杂烩",包括没有整合的公共云、私有云。它们只是像汽车车间里的零件一样,与能驾驶的汽车相去甚远。驾驭混合云意味着要从"大杂烩" 的云转向单一的、集成的混合云平台,让整个系统随欲而行。

人员&运营挑战

掌握混合云需要具备云技能的人才,并以集成的混合云运营模式有效开展工作。而许多公司则面临云人才短缺问题,无法应对云管理的复杂需求,也缺少无缝对接的集成化云基础设施,无法将云原生,高效和互联的工作模式融入到混合云环境中。

安全挑战

安全保障一直是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关注的问题,但由于许多企业云架构未集成,风险更大,导致数据泄露,财务影响,声誉受损,监管困难等。 组织需要采用统一有效的跨多云平台强化安全协议和功能。 例如,在混合云结构中,您可以为敏感数据和变化的工作负载预留防火墙专用云资源,并将更经济的公共云资源用于不太敏感的工作负载和数据,这使组织可以预见预防潜在威胁。

财务成本挑战

当成本上升或不可预测,就很难将云投资回报最大化。 在某些情况下,数据迁移的成本可能高达 50%。而在混合云环境中,组织可以通过单一窗口管理云成本,从而使云服务与业务优先级直接匹配来优化云成本。

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挑战

利用合作伙伴生态系统部署混合云的价值就在于发挥整个生态系统优势,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合作伙伴,他们都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掌握混合云需要整合这些优势,通过一致的战略来实现开放式创新,共同获得成功。

3.jpg

Picture3

IBM Consulting 的优势就在于可以立足全球视角,全面了解企业对混合云的采用情况,并应用所需的专业知识来帮助企业克服以上挑战,从单纯采用混合云转变为从混合云中发掘出巨大业务价值。

IBM Consulting的团队已经为 20 多个行业中的 500 多家客户构建或迁移了混合云应用,并重新设计了其服务模式,以进一步促进开放式混合云平台的采用。

IBM 旗下Red Hat OpenShift 云容器平台就提供了用于管理混合云架构的集成工具,而与此同时 IBM Consulting 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 Red Hat 使用者,比其它任何系统集成商的规模都至少大一倍。三年前从零起步,而现在,Red Hat已能为 IBM Consulting 带来价值 20 亿美元的业务贡献。

IBM Consulting还依靠AWS、Azure 和 IBM Cloud 领域的认证专家构建了强大的执行团队。 对于希望灵活使用多云服务来满足其业务和 IT 需求的客户而言,其广博的技能显得非常宝贵。

推动AI 发挥全方位作用,并将 AI 伦理付诸实践

IBM Consulting 认为,企业除了应紧紧抓住混合云能带来的巨大收益之外,还需要利用各种"指数级发展"的技术创造新的业务价值,这其中就包括AI。

AI 正在推动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其运营方式:例如利用 AI 和数据现代化来改变与客户、供应商和员工的沟通方式,以及推动自动化和其他新兴技术应用(如 EDGE、Web 3.0 等)。通过将这些技术融入业务流程,企业可以创建智能化工作流程,从而提高运营效率、速度和敏捷性。 当今世界,生态系统伙伴关系日益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工作流程的优化不仅可以将单个组织内的人员和资源更好地联系起来,还可以让各组织和各行业间的人员与资源建立密切联系。

目前,各行业、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采用 AI。 但同时,它们仍然很难了解和量化 AI 所带来的真正业务价值。IBM  Consulting可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经验帮助客户开发更值得信赖的AI模式,更高效的业务运营,更优质的客户体验,以及更智慧的决策。IBM Consulting 还可帮助企业整合战略,提供可持续、值得信赖且可扩展的 AI 解决方案。 我们与客户密切合作,提供从前期战略制定,共同创建模型和流程,到可以满足外包需求的任何所需服务。

更重要的是, IBM Consulting的AI解决方案可以是在任何云环境中执行,包括基于Red Hat OpenShift 平台的混合多云模式。 无论数据存储于哪个云上,我们都能帮助客户整合这些数据获得业务洞察,同时执行企业级数据治理、隐私保护和可信赖 AI原则。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当前许多公司在业务上使用 AI 算法,但要将这些算法设计得公平、安全且值得信赖,可能还有许多困难。例如,对于许多组织而言,将AI伦理规范融入实践方面就进展甚微。在这一领域,IBM的咨询团队则能提供专业帮助,因为我们知道建立值得信赖的 AI 不仅仅是合规性问题,更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的期望。 我们可帮助企业评估并降低风险,实施治理框架,运作 AI,开展培训和指导,并推动相应的组织变革。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可以发展适用的治理模型,并在整个 AI运用过程中融入伦理原则。

4.jpg

Picture4

总之,我们认为混合云必将引领未来,成为商业价值的核心驱动力,如果再有AI这样的指数级技术加持,企业的发展将如虎添翼,无往不破,而恰好IBM Consulting能够在这两方面都提供业界领先的服务支持!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1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携手策略伙伴建构AI技术架构,布局全球营运新动能

全球工业级存储与嵌入式外围领导大厂宜鼎国际(Innodisk)于8月16日召开记者会,并于会中正式发表物联创新,进化AI的集团发展策略,会中也同步推出了Innodisk AI智能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宜鼎集团自2017年发展AIoT以来,已累积全球上千余成功案例,并自工业计算机内存模块厂,成功打进AIoT领域。展望未来,宜鼎将更加聚焦于AI发展,持续扩大集团与生态系伙伴,点燃集团持续跃进的关键成长引擎。

1.jpg

全球AI成长快速,市场可期

根据市场研究指出,全球AI市场规模可望在2023年突破5,000亿美元[1],并进一步在2025年大幅扩增10倍的AI算力需求[2],致使AI逐步成为全球重要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决策依归,成为未来全球科技发展的一大焦点。

以集团三大优势,全力发展Edge AI

宜鼎集团自今(2022)年起积极布局Edge AI边缘计算市场,以三大优势极致整合、深植应用、智能赋能为核心基础,全力推进AI领域。宜鼎表示,全球AI市场庞大,产业分工细致,而宜鼎长期以极致整合为集团策略主轴,无论是从云到端垂直整合、软硬件技术整合、到异质平台整合;极致整合的目标在过去五年AIoT发展阶段早已储备充分能量,因此有能力推出完整的AI智能架构,未来也期许以全球产业合作为目标,一步步推动产业智能革新。

2.jpg

宜鼎国际高层发言

借力AIoT成功经验,聚焦四大AI应用

在全球AI产业协作的脉络中,宜鼎观察应用”、“数据”、“演算技术可说是实践AI最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宜鼎国际智能周边应用事业处处长吴志清指出:所有AI智能发展,绝对源自于终端的应用需求。当有了应用需求,便需透过高速、高效的数据数据搜集、存储与利用,奠定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而最终,这些庞大的数据数据,要如何进一步分析与推演,达成真正智能化的各式AI应用,便要仰赖演算技术的支持。宜鼎在全球客户累积超过4,000家,近年来更推动上千余智能应用项目落地,对于全球产业趋势与终端客户应用需求的深入理解,是面对市场挑战时的最大优势。未来宜鼎将复制AIoT成功经验,再度聚焦于目前发展最迅速的AI四大应用领域,包含智能城市、智能零售、智能工厂以及智慧医疗等。

扩大技术串联 定义智慧赋能

数据数据一直以来为宜鼎核心技术,近年来更积极与各家转投资子公司整合,从数据搜集、传输、运算、存储与学习等层面,建立完整技术架构,并能时时洞察市场需求,持续推出创新方案,如智能远程管理InnoAGE、InnoOSR,以及InnoBTS等专利产品,不断为产品赋能。今年则更进一步结盟ASUS IoT、微软、Intel及NVIDIA等国际大厂,扩大技术串联,整合各家异质平台与AI算法技术,打造出全新Innodisk AI智能边缘运算解决方案,以创新的AI智能架构,整合远程管理、第三方软件供货商(ISV)、OS作业平台及宜鼎集团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快速、有效达成极致整合;不仅提供未来AI应用更多可能,也将加速垂直市场应用智能落地。

3.jpg

宜鼎国际高层合影

宜鼎国际董事长简川胜表示:宜鼎集团携手AI策略伙伴,掌握趋势、技术、应用与商业等四大创新面向,已在全球各式应用场域将智能实际落地,推动城市智能化、零售智能化、工业智能自动化及医疗智能化等多元AI应用升级。”

面对全新AI策略发展方向,宜鼎除了持续固守并精进工控存储的技术与产品优势外,也将以此为根基,陪伴全球客户共同实现AI智能转型。宜鼎将于8/23(二)首度举办Innovation Day论坛,以AI X Innovation 物联创新,进化AI”为主轴,邀请ASUS IoT、Intel、Microsoft、NVIDIA及宜鼎集团等业界领袖进行专题分享,期望与产业先进共享技术发展成果,共同实践宜鼎Building an Intelligent World的企业愿景。

关于宜鼎国际

2005年成立台北总公司,产品事业遍及全球,并于美国、中国、欧洲与日本等地设有区域办事处,为全球工业数据存储装置及内存模块市占第一的领导品牌[3],并获富比世评鉴为亚洲区最佳200中小企业之一。旗下产品广泛用于各种工业级嵌入式产品,如航天、国防、运输、云端存储等产业,以专业的软硬件及固件团队为每个客户量身订制最佳方案。有关宜鼎国际相关产品、技术与应用等详细信息,请参阅 http://www.innodisk.com

[1] IDC Worldwide Semiannu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cker, 2022
[2] Gartner Data and Analytics Predictions Through 2025 ,2021-March
[3] 自2018年起,Garner全球市场调查报告中指出,宜鼎国际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工业级SSD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一。

官方微信号:innodisk。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1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月17日,2022中国IC设计成就奖榜单揭晓,概伦电子荣获年度产业杰出贡献EDA公司

中国IC设计成就奖

中国IC设计成就奖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最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技术奖项之一,通过电子工程师、资深分析师和半导体业内人士投票评选产生。中国IC设计成就奖旨在表彰在中国IC设计界占领先地位或展现卓越设计能力与技术服务水平以及极大发展潜力的最佳公司,同时也表彰他们在协助电子设计工程师开发电子系统产品方面所作的贡献。

1.jpg

此次殊荣体现了业界专家评审及行业对概伦电子技术及创新实力的认可。未来,概伦电子将持续倾力于国产EDA创新和突破,基于DTCO理念打造应用驱动的EDA全流程,为行业解决存储器设计与制造、先进工艺开发、各类高端芯片竞争力提升等关键问题,进一步联动IC设计与制造,推动EDA生态建设、同享产业链价值!

2.jpg

在下午举办的IC领袖峰会上,概伦电子执行副总裁徐懿受邀出席圆桌讨论:技术创新与供应链安全的双轮协同发展。在谈到IC设计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时,他表示,在全球化产业链下,国际EDA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高度垄断的市场格局。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除了需要持续突破供应链各个环节对先进工艺节点的支持,更需要通过产业链生态的建设推动上下游的深度联动,加强设计和制造企业对EDA、装备和材料等环节的战略性和系统性的支持,从而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作为具备全球竞争力且国内第一家上市的EDA公司,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创新,凭借在集成电路制造和设计的两大关键环节掌握的核心技术,以及对高端芯片在这两个环节的痛点和需求的深刻理解,概伦电子具备了实施DTCO(设计-工艺协同优化)所需的基础及优势,将致力于DTCO流程创新打造应用驱动的EDA全流程,提升产业竞争力。

来源:概伦电子Primarius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1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月16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TUV莱茵")为深圳市天趣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趣星空")TQSKY T1视听眼镜颁发低蓝光和无频闪认证证书,这也是天趣星空首个获得两项认证的视听产品。TUV莱茵大中华区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区域总经理陈文华,天趣星空创始人兼CEO王洁等双方代表出席了颁证仪式。

1.jpg

TUV莱茵大中华区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区域总经理陈文华(右),天趣星空创始人兼CEO王洁出席了颁证仪式

陈文华在致辞中表示:"此次TQSKY T1视听眼镜通过低蓝光和无频闪双认证,充分体现了天趣星空在注重高清画质的同时,对用户的舒适体验和视觉健康的重视。TUV莱茵作为一家拥有 150年历史的检测认证机构,多年来致力于从用户体验出发,推出新的标准。在视听领域,除了设备的显示性能以外,我们同样关注屏幕蓝光、频闪等会引起用户视觉疲劳以及晕动症的不良因素,希望通过引入国际化的检测标准,为设备制造商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品控依据,守护消费者用眼健康。"

2.jpg

TUV莱茵向天趣星空视听眼镜颁发低蓝光和无频闪认证证书

随着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持续增长,护眼技术成效直接影响着年轻群体对产品的购买热情。本次通过认证的天趣星空TQSKY T1视听眼镜是智能眼镜领域的一个全新品类,具有高画质、好音质、更私密、高兼容的特性,注重实现低蓝光、无频闪的护眼效果。测试结果显示,TQSKY T1视听眼镜屏幕发出的高能可见蓝光的比例仅为31%,并达到99.5%的sRGB色域,有效减轻蓝光对于视觉潜在影响,保证屏幕几乎完整呈现所有sRGB色域颜色,符合TUV莱茵低蓝光认证要求。同时,该产品达到TUV莱茵无频闪认证要求,能够有效减轻屏幕闪烁给用户带来的视觉疲劳。

王洁表示:"天趣星空专注于近眼显示与交互领域的研发与应用,用户的视觉体验和用眼健康是天趣星空非常重要的产品指标之一。为了提升用户体验,TQSKY T1视听眼镜不仅在屏幕的色彩度、亮度、清晰度等方面都达到了智能眼镜领域领先的技术水平,屏幕显示方面还着重注意减轻蓝光对于视觉的潜在影响和屏幕闪烁给用户带来的视觉疲劳,符合TUV莱茵低蓝光和无频闪权威认证标准。我们希望未来能与TUV莱茵加强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视觉健康显示产品。"

TUV莱茵在显示性能和健康护眼领域拥有丰富经验,于 2014年率先将低蓝光检测和认证要求引入显示行业。目前,TUV莱茵针对各类消费电子产品推出了低蓝光、视网膜保护因数、无频闪、眼部舒适度、全局护眼等多项标准,已为逾千款产品进行了认证,涵盖显示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一体机、投影仪等,致力于引导显示行业不断改进技术,并为关注多维数码健康的全球消费者提供有效指引。

未来,TUV莱茵将继续凭借在显示产品检测认证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助力低蓝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分析和把握市场需求,推出创新服务,帮助制造商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供应商、品牌、消费者三赢。

稿源:美通社

围观 8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17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北京联通在通州城区的居民区场景率先完成华为最新一代MetaAAU产品64T64R MetaAAU商用试点。该居民区5G用户数多,对5G业务有大量的需求。站点开通后,该区域的用户体验得到大幅提升,即使在小区最远楼宇的不同楼层中,用户下行体验速率也能达到100Mbps,很好地应对了居民区深度覆盖的挑战,进一步夯实泛在千兆的5G高质量网络建设。

1.JPG

在北京某高楼内测试MetaAAU上下行速率

64T64R MetaAAU是华为MetaAAU系列的新成员,该产品延续MetaAAU超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实现性能节能双优,并将通道数从去年的32TRx增加至64TRx,是一款兼具强覆盖、大容量、高体验、优能效的新一代绿色Massive MIMO产品。

5G商用以来,北京联通基于3.5GHz中频大带宽,通过部署Massive MIMO产品,已经完成了城区内5G千兆的连续部署,并于今年上半年在多个乡农场景完成5G千兆农村的网络铺设,不断朝着泛在千兆的5G高质量网络深耕细作。随着在居民区场景下5G业务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使用移动网络在居民区观看视频、召集视频会议、上传文件等。墙体阻挡多、信号折射复杂等条件促使居民区下需要基站能够提供更强的覆盖能力,穿墙将信号打入室内,以实现室内外5G连续体验。MetaAAU作为一款覆盖增强的产品,非常符合北京联通2022年为用户提供室内外一致体验的建网诉求。

北京联通5G共建共享工作组组长范利群表示,“今年上半年,我们通过部署千站的32T32R MetaAAU产品,支撑数字乡村的战略布局。本次,我们在居民区部署了华为最新一代的64T64R MetaAAU,其现网表现优异,我相信通过后续规模地部署,将为我们用户提供更好更广范围的5G体验。”

“MetaAAU诞生以来,我们就和北京联通一起在现网的不同场景下进行了商用。“华为5G产品线总裁彭红华表示,”我很高兴看到本次在居民区合围场景下的现网优异表现,后续我们将持续和北京联通一起验证更多的场景,充分发挥Massive MIMO技术对运营商的价值。”

来源:华为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1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由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协办,赛尔传媒承办的第十二届配电技术应用论坛于0816日在南京拉开帷幕。同期召开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及关键技术一二次融合与台区终端故障快速处理及专业化运维三大主题论坛。

1.jpg

亚太区领先的技术型电子元器件分销商——Excelpoint世健携手ADI在本次论坛上重磅亮相,展现数字化智能电网解决方案,包括电能质量监测的模块化解决方案、基于ADE9430的电能质量解决方案、ADI直流电能表解决方案、LTC3350大电流超级电容备份控制器和系统监视器、基于ADI MEMS的状态监控应用模块、低压断路器电子脱扣器(ETU)解决方案。

2.jpg

3.jpg

电能质量监测的模块化解决方案

4.jpg

【图 电能质量监测的模块化解决方案】

Excelpoint PQA模块PQAM-08/12是由世健公司开发的一款高性能电能质量监测模块,将ADI的ADSP-BF607高性能DSP、AD7606(8通道DAS、16位双极性输入、同步采样ADC)和外设集成到一个小尺寸模块中,并在此基础上集成通用PQA设备的独特算法,实现16个通道电能质量的监测、统计和报告功能。客户可以利用该模块快速开发自己的PQA产品,加速产品上市时间。

基于ADE9430的电能质量解决方案

5.jpg

【图 基于ADE9430的电能质量解决方案】

ADI采用高精度多通道多功能计量模拟前端ADE9430做为模拟采样芯片,可以实现三相电能计量、高达40次的谐波检测及各种电能质量要求的信号调理及检测输出,并以代码软件库的型式实现了标准要求的电能质量检测和分析的各类功能,包括了高精度的电能计量功能、各级谐波分析功能、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等标准要求的内容。

ADI直流电能表解决方案

6.jpg

【图 ADI直流电能表解决方案】

ADI的直流电能表设计方案采用了多通道24位的精密ADC AD7779做为采样核心器件,精密运放AD4528连接μΩ级电流分流器,用来为小分流信号提供超低漂移、100 V/V放大。通过直接与AD7779 ADC输入端相连的1000:1比率的电阻电位分压器,可以精确测量高直流电压。最后,利用微控制器实现简单的连续采样、中断驱动计量功能;同时,微控制器还支持系统级接口,如RS-485、LCD显示和按钮。ADI采用该方案设计了概念验证的原型表。

LTC3350大电流超级电容备份控制器和系统监视器

7.jpg

【图 LTC3350大电流超级电容备份控制器和系统监视器】

LTC3350可有效的管理超级电容充放电。在能量回收,负载电流峰值缓冲以及需要短时间充电的后备电源系统当中,LTC3350使超级电容拥有高使用效率,更长的充放电生命周期,以及更小的尺寸方案。

基于ADI MEMS的状态监控应用模块

8.jpg

【图 基于ADI MEMS的状态监控应用模块】

ADI是具有业界领先MEMS技术并较早用于产品的公司之一。面对广泛的需要MEMS状态监控的工业应用场景,ADI技术型分销商Excelpoint世健,基于ADI的三款低噪声密度、低0g失调漂移、低功耗、3轴加速度计——ADXL355、ADXL357和ADXL1002加以设计,使其模块化、可视化,给终端用户带来更便捷的评估渠道。

低压断路器电子脱扣器(ETU)解决方案

9.jpg

【图 低压断路器电子脱扣器(ETU)解决方案】

ADI公司的ADP2450是一款专为MCCB和ACB等低压断路器而设计ASSP。理想情况下,一个MCU + ADP2450以及一些无源元件即可构建一个完整的ETU系统。对于新型的物联网断路器,ADP2450同样可以提供小尺寸设计及足够的能量。

同期,在817日的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及关键技术主题论坛上,ADI市场部经理张松刚分享了针对电能质量的芯片化及模块化解决方案。

10.jpg

【图 ADI市场部经理 张松刚】

配电技术应用论坛是电力系统领域久负盛名的大型专业会议,获得了电气行业及相关产业的普遍认可与广泛关注,是电气领域各类学者、国家电网公司、各省/地(市)电力公司、配电设备研发和相关生产制造企业的合作交流平台。

11.jpg

在本次大会上,Excelpoint世健和ADI与配电行业精英汇聚,针对配电技术创新成果、配电行业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度交流和探讨,旨在共同推动配电网数字化转型,促进配电产业及相关设备行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关于世健——亚太区领先的元器件授权代理商

世健是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为亚洲电子厂商包括原设备生产商(OEM)、原设计生产商(ODM)和电子制造服务提供商(EMS)提供优质的元器件、工程设计及供应链管理服务。
        世健与供应商及电子厂商紧密协作,为新的科技与趋势作出定位,并帮助客户把这些最先进的科技揉合于他们的产品当中。集团分别在新加坡、中国及越南设有研发中心,专业的研发团队不断创造新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高成本效益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世健研发的完整解决方案及参考设计可应用于工业、无线通信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世健是新加坡的主板上市公司,总部设于新加坡,拥有约650名员工,业务范围已扩展至亚太区40多个城市和地区,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世健集团在2020年的年营业额超过11亿美元。1993年,世健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世健系统(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开始发展中国业务。目前,世健在中国拥有十多家分公司和办事处,遍及中国主要大中型城市。凭借专业的研发团队、顶尖的现场应用支持以及丰富的市场经验,世健在中国业内享有领先地位。

围观 5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1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2年8月18日,中国上海讯——国内EDA、IPD行业领导者,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和半导体”)宣布,经过IC产业人士、系统设计工程师以及媒体分析师团队历时超过半年的层层选拔,凭借先进、高效的EDA解决方案及亮眼的市场表现,芯和半导体喜获2022 年度中国IC 设计成就奖之“年度创新EDA公司奖”。

1.jpg

中国IC设计成就奖是中国电子业界最重要的技术奖项之一,是中国IC产业的最高殊荣。奖项由AspenCore旗下《电子工程专辑》、《电子技术设计》和《国际电子商情》联合举办,旨在表彰在中国IC设计链中占据领先地位或展现卓越设计能力与技术服务水平、或具极大发展潜力的最佳公司、团体,同时,也表彰他们在协助工程师开发电子系统产品方面所作的贡献。

随着芯片制造工艺不断接近物理极限,芯片的布局设计——异构集成的3DIC Chiplets设计已经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最佳途径之一。3DIC Chiplets将不同工艺制程、不同性质的芯片以三维堆叠的方式整合在一个封装体内,提供性能、功耗、面积和成本的优势,能够为5G移动、HPC、AI、汽车电子等领先应用提供更高水平的集成、更高性能的计算和更多的内存访问。

2.jpg

芯和半导体在去年年底通过自主创新的核心求解器技术,推出了“3DIC先进封装设计分析全流程”EDA平台。这是业界首个用于3DIC多芯片系统设计分析的统一平台,为用户构建了一个完全集成、性能卓著且易于使用的环境,提供了从开发、设计、验证、信号完整性仿真、电源完整性仿真到最终签核的3DIC全流程解决方案,全面支持2.5D Interposer, 3DIC和Chiplet设计。这一代表异构集成领域国际最高水平的EDA平台,为国内外高性能计算HPC产品的设计赋能和加速,有效地缓解国内半导体行业卡脖子的现状。

芯和半导体创始人、高级副总裁代文亮博士表示:“我们非常荣幸再次得到中国IC设计成就奖组委会、设计工程师和媒体分析师的认可,评选芯和半导体为2022年度创新EDA公司。芯和半导体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国内唯一覆盖半导体全产业链的仿真EDA公司,产品从芯片、封装、系统到云端,打通了整个电路设计的各个仿真节点,以系统分析为驱动,支持先进工艺和先进封装,全面服务后摩尔时代异构集成的芯片和系统设计。我们期待通过不断地迭代和优化,为国内半导体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芯和半导体

芯和半导体是国产EDA行业的领军企业,提供覆盖IC、封装到系统的全产业链仿真EDA解决方案,致力于赋能和加速新一代高速高频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

芯和半导体自主知识产权的EDA产品和方案在半导体先进工艺节点和先进封装上不断得到验证,并在5G、智能手机、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效联结了各大IC设计公司与制造公司。

芯和半导体同时在全球5G射频前端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通过自主创新的无源芯片IPD和系统级封装设计平台为手机和物联网客户提供无源芯片和模组,并被Yole评选为全球IPD滤波器领先供应商。

芯和半导体创建于2012年,运营及研发总部位于上海张江,在苏州、武汉、西安、深圳设有分部,并在美国硅谷、北京、成都等地设有销售和技术支持部门。如欲了解更多详情,敬请访问www.xpeedic.com

围观 7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1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月17日,在“2022中国IC领袖峰会暨中国IC设计成就奖颁奖典礼”中,思尔芯(S2C)再次受到行业认可,获选“2022中国IC设计成就奖之年度技术突破EDA公司”。

1.jpg

关于中国IC设计成就奖

2022年为此次行业评选的第20年。此次颁奖典礼在“六朝古都”南京举行,旨在表彰在中国IC设计链中占据领先地位或展现卓越设计能力与技术服务水平、或具极大发展潜力的最佳公司、团体、以及杰出个人。同时,也表彰他们在协助工程师开发电子系统产品方面所作的贡献。

作为业内知名的EDA解决方案专家,思尔芯始终钻研自身,凭借十几年来不断研发的前瞻技术和硬核产品,帮助500多家国内外企业加速项目周期。这次能够获得此项殊荣,也强力证明了思尔芯在引领中国IC设计产业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近日,在同主办方举办的IIC 2022上,思尔芯还分享了两项前瞻创新技术成果——“芯神瞳逻辑矩阵LX2解决方案”和“芯神匠架构设计软件”。其中,芯神瞳搭配了完整的原型工具链,思尔芯更对其进行了多次迭代升级。

在这么严峻的疫情之下,近来思尔芯还向全球客户正式发布芯神瞳自动原型编译软件Player Pro-7(PPro-7)。新版本针对大规模芯片设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拥有更高的编译效率和更好的分割性能。为高密原型验证系统逻辑矩阵LX的客户提供更佳的操作体验,并大幅提高大型SoC验证的效率。

用创新技术助力中国半导体

作为数字时代的底层支撑,中国半导体产业早已成为国家级战略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进步也是有目共睹,未来更会迎来蓬勃的发展。

IC设计是半导体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基于IC设计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将持续为半导体产业带来活力,推动中国半导体在整个全球市场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

未来,思尔芯也将继续秉持初心,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贴近本地客户,不断钻研出更成熟、更高效的EDA工具,用不断创新的硬核科技给产业注入鲜活力量,助力整个半导体产业走向崭新未来。

来源:国微思尔芯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1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完成了对位于德国柏林的初创企业Industrial Analytics的收购,旨在加强其人工智能软件和服务业务,用于与机械和工业设备相关的预测分析。英飞凌收购了该公司100%的股权。双方都同意不披露此次交易的具体金额。

dEh3pH2WJP.jpg

Industrial Analytics

英飞凌科技工业功率控制事业部总裁Peter Wawer表示:“Industrial Analytics在利用人工智能对工业机械和设备进行预测分析方面拥有出色的技术专长。我们计划共同拓展Industrial Analytics的业务,并为英飞凌的工业客户提供新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作为我们的半导体产品组合的补充。”

Industrial Analytics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Anja Vedder表示:“此次收购将加速我们的发展。以英飞凌为依托,我们不仅拥有了强大的业务伙伴,还能够获得这家领先半导体科技公司的系统知识,这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Industrial Analytics开发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能够在工厂中对设备的振动进行分析和监测,进而做出评估,提早发现潜在问题的重大进展。其AI解决方案不仅能够面向预测性维护进行数据评估,而且还能够为日常维护等操作提供建议。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让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环保。英飞凌的微电子技术是通向美好未来的关键。英飞凌在全球拥有约50,280名员工,2021财年(截至9月30日)的收入约为111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IFX)及美国场外交易市场OTCQX International Premier(股票代码:IFNNY)上市。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年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2600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8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1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