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cathy的头像
cathy

微信图片_20230505141306.jpg

┃ 直播详情 ┃

随着 5G 以及AIOT的迅速发展,对射频前端器件的需求激增。根据数据显示,5G手机支持的频段将在4G将近40个频段的基础上新增至少50个,全球2G/3G/4G/5G网络合计支持的频段将超过91个,频段增加会带来智能手机射频元器件数量的同步增加,到了6G时代,对射频器件的需求会更多。

射频前端芯片包含多种电子元器件,例如:功率放大器(PA)、滤波器(Filter)、双工器或多工器(Duplexer或Multiplexer)、低噪声放大器(LNA)、开关(Switch)、天线调谐模块(ASM)等。

根据Yole数据显示,全球射频前端市场将由2019年的152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253.98亿美元,2020-2025复合年均增长率11%。

近年来,在政策和资本的支持下,本土射频企业快速发展,迄今已经有超过100家本土射频公司,射频芯片的每一个细分赛道都超过10家甚至20家公司,一些知名本土是射频企业已经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如卓胜微、唯捷创芯、紫光展锐、地芯科技、昂瑞微、慧智微、飞骧科技、好达电子、德清华莹、开元通信等,但本土射频厂商跟全球一流射频企业如Skyworks、Broadcom、Qorvo、高通、日本村田等相比还有差距。此外,由于竞争加剧,本土射频企业毛利急剧下降,本土射频器件现状与未来如何?

5月16日晚7点,我们特邀高级工程师、小基站行业资深专家胡应添做客贸泽电子芯英雄联盟直播间,与大家围绕“本土射频器件的现状与未来”来展开讨论,欢迎预约围观!

微信图片_20230505141137.jpg

直播时间:2023年5月16日 19:00~20:30

直播主题:谈谈本土射频器件的现状与未来

▶   本期看点

 ① 本土射频器件发展回顾

 ② 本土射频器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③ 本土射频器件的未来

 ④ 案例分享--本土某新创射频器件公司产品介绍

▶   嘉宾介绍

1683267443757523.jpg

分享嘉宾————胡应添

高级工程师,小基站行业资深专家。

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EMBA,高级工程师,15+年专注于小基站领域,

历经2G/3G/4G/5G小基站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等,洞悉小基站市场和国产化技术演进路线。

申请专利150+个,国际PCT专利申请16个;国内已授权专利100+个;PCT专利授权5个,获得过国家专利优秀奖,

广东省专利金奖,广州市专利金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1683267739474191.jpg

主持人————张国斌

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兼CEO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半导体领域知名KOL。
有多年的半导体媒体内容与运营经验,撰写过大量产业分析文章。(微信号:18676786761)

▶   直播福利

1、预报名奖:20元京东E卡(10名)

通过小鹅通平台填写预约信息,我们将在所有预报名的用户中随机抽取10名,送出价值20元的京东E卡。

2、优秀提问奖:30元京东E卡(5名)

直播期间,在小鹅通平台评论区参与提问,随机抽取5名提问用户,送出价值30元的京东E卡。

注意事项

请预约直播的用户填写正确的邮箱,我们将通过邮件的方式联系获奖者。如因用户信息填写不全无法发放奖励的,自动取消获奖资格,随机抽取其他人员。直播福利的最终解释权归属电子创新网所有。

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预约报名吧!

微信图片_20230413175349.jpg


欢迎扫码入群,和同行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微信图片_20230203162034.jpg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06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 近日公布了2023年度第一季度业绩,各项指标超出公司的指导范围。公司还提高了全年内生式增长、部门利润率的和调整后每股收益的指导范围中点。

公司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6%,内生式销售额同比增长8%,其中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航空航天集团的内生式销售额均再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得益于安全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集团和智能建筑科技集团的持续强劲增长,营业利润率增长390个基点至19.1%,部门利润率增长90个基点至22.0%。霍尼韦尔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为2.07美元,同比增长26%,经调整后同比增长8%。经营现金流为-8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10亿美元。

"霍尼韦尔在2023年取得了开门红,第一季度各项指标都超出预期。"霍尼韦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瑞哲(Darius Adamczyk)表示,"商用航空、UOP、过程控制、智能建筑和高性能材料等业务的两位数增长驱动了内生式销售的增长。未交货订单额达303亿美元,同比增长6%。尤其得益于航空航天集团的优势,让我们对全年预期充满信心。对卓越运营和生产力的持续关注使我们从容地应对通货膨胀,并超预期实现部门利润率和每股收益。表现强劲的资产负债表让我们得以在本季度部署16亿美元用于股票回购、股息和资本支出。霍尼韦尔还宣布将收购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这是一家提供涡轮机械控制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结合我们的过程解决方案安装基础和互联工厂平台实力,将帮助客户加速能源转型。"

杜瑞哲还表示:"展望全年,尽管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我们将凭借优势继续取得卓越的业绩。我们的业务为持续增长做好了准备,我们的未交付订单支持着业务预期,差异化的技术解决方案组合使我们能够解决全球范围内的自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最为棘手的挑战。这些优势有力地支撑我们上调全年预期,我坚信霍尼韦尔将在柯伟茂(Vimal Kapur)的领导下保持佳绩。我很荣幸能有机会领导霍尼韦尔,我们的前景一片光明。"

基于公司第一季度的业绩以及管理层对今年剩余三季度的展望,霍尼韦尔提高了全年销售额、部门利润率和调整后每股收益的指导范围中点。目前,全年销售额预计在365亿至373亿美元之间,内生式增长为3%至6%。部门利润率预计为22.3%至22.6%,利润率将扩大60至90个基点。调整后的每股收益预计为9.00美元至9.25美元,指导范围下限上调20美分,上限上调5美分。营运现金流预计在49亿至53亿美元之间。自由现金流预计在39亿美元至43亿美元之间。

点击此处参阅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的详细情况。

关于霍尼韦尔

霍尼韦尔是一家《财富》全球500强的高科技企业,为全球提供行业定制的航空产品和服务、楼宇和工业控制技术、以及特性材料,致力于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泛的工业技术和数字解决方案。霍尼韦尔始创于1885年,在华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在上海开设的第一个经销机构。霍尼韦尔秉持深耕中国谋求长期发展的理念,贯彻"东方服务东方"和"东方服务世界"的战略,以本土创新推动增长。目前,霍尼韦尔所有业务集团均已落户中国,上海是霍尼韦尔亚太区总部。欲了解更多公司信息,请访问霍尼韦尔中国网站www.honeywell.com.cn,或关注霍尼韦尔官方微博官方微信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06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康泰瑞影(ContextVision)将参加今年514-17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并展示其领先的医学影像增强软件解决方案。

康泰瑞影首席执行官Gerald Pötzsch表示:图像质量对我们的客户来说依然至关重要,康泰瑞影正在继续创新,进一步提升医学影像的临床价值。我们希望公司能够实现再一次的飞跃,因此也开始研究几个相邻的领域,相信我们的技术能力可以在这些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充满着光明。

Pötzsch先生补充道: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新冠疫情后再次开放,我们的瑞典团队能够再次前往中国。我们期待着拜访我们的中国客户,并与他们继续更紧密地合作。

我们举世闻名的图像质量不仅是先进技术的产物。它同样需要与我们的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创造性地开发以用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满足他们的具体需求。欢迎莅临康泰瑞影在2023 CMEF上的展位:6.2号馆D17,加入如何共同实现超声和X射线的图像质量的极限的讨论。

关于康泰瑞影

康泰瑞影(ContextVision)是一家专业从事图像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医疗技术软件公司。作为图像增强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我们是全球领先的超声波、X光和核磁共振设备制造商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我们的专长是针对图像应用,开发基于专有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强大软件产品。我们的尖端技术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解读医学图像,这是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基础。

公司成立于1983年,总部设在瑞典,在美国、日本、中国和韩国设有当地代表处。康泰瑞影在奥斯陆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COVTX。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ContextVision的首席执行官Gerald Pötzsch,电子邮件:gerald.potzsch@contextvision.com 或访问www.contextvision.se


围观 2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061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恩智浦的成像雷达技术通过大幅提高传感器分辨率和扩展检测范围,帮助蔚来实现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

  • 扩展的雷达功能使汽车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区分和归类物体,带来更多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

  • 恩智浦成像雷达芯片组是先进、高性能前置雷达应用的理想选择,赋能L2+级及更高自动驾驶服务的实现

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 N.V.,纳斯达克股票代码:NXPI宣布,全球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导品牌蔚来将采用恩智浦领先的汽车雷达技术,包括其突破性的成像雷达解决方案。恩智浦最新的4D成像雷达解决方案具有远超于传统雷达的强大技术优势,将帮助车辆显著提高前置雷达性能,使其能在高速公路、复杂的城市场景、以及远达300米的距离内识别和分类其他车辆、弱势道路使用者或物体,为汽车用户带来更高的道路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

1.jpg

如今,汽车制造商越来越注重在车辆中引入安全和便利功能,以将自动驾驶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恩智浦的成像雷达技术将雷达的功能从测量距离和速度扩展到包括检测方向、到达角和水平高度。高分辨率点云增强了环境映射和场景理解,能够在测量物体速度的同时检测和分类超出人眼视线范围的物体,几乎不受天气或光照条件的影响。该技术使汽车能看到”一辆摩托车靠近一辆大型送货卡车,或者一个孩子正进入停放的汽车之间,是提高道路安全、保护生命的关键。

恩智浦的成像雷达解决方案是先进、高性能前置雷达应用的理想选择。它们属于恩智浦雷达产品组合系列,提供无缝的性能可扩展性以及跨雷达平台的软件和硬件设计复用。以雷达处理器和收发器芯片组相结合,通过高性能射频技术提供高效的雷达处理,实现L2+级和更高的自动驾驶服务。

蔚来供应链发展助理副总裁潘昱表示:“蔚来致力于给用户超越期待的体验,我们认为智能驾驶体验是其中关键一项,也是企业必须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相信蔚来携手恩智浦,将使我们向着提升驾驶员体验的目标更进一步。”

恩智浦执行副总裁兼射频处理业务总经理 Torsten Lehmann 表示:“恩智浦的成像雷达技术提供高分辨率的目标和特征检测,可精确成像汽车周围环境,使汽车制造商提供更优质的ADAS和自动驾驶功能,蔚来采用恩智浦4D成像雷达技术,这显示了领先汽车制造商对这一技术差异化的性能和效率的认可。”

恩智浦的雷达产品组合

恩智浦提供一套完整的雷达传感器解决方案,可实现车辆周边360度感知。可扩展的传感解决方案套件涵盖汽车制造商日益多样化的用例和架构,从角雷达到高分辨率4D成像雷达。S32R平台提供用于软件复用和快速开发的通用架构、高性能硬件加密引擎 (HSE)、无线更新(OTA)支持,并符合最新的加密标准。恩智浦可拓展的雷达产品组合的最新成员是业界首款基于28nm RFCMOS雷达单芯片 IC SAF85xx系列,致力于满足下一代NCAP的汽车电子应用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nxp.com/S32R

关于恩智浦半导体

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 N.V.NasdaqNXPI汇集英才共同创造突破性技术为更智慧安全的互联世界保驾护航。作为全球领先的嵌入式应用安全连接解决方案提供商,恩智浦不断寻求汽车、工业物联网、移动设备和通信基础设施市场的突破,同时不断推出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恩智浦拥有超过60年的专业技术及经验,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业务机构,员工达34,500人,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132. 1亿美元。更多信息请登录http://www.nxp.com.cn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06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长城汽车与Wavemaker蔚迈达成合作。Wavemaker蔚迈成为长城汽车的海外市场的媒体机构合作伙伴,将助力长城汽车旗下品牌ORA欧拉、WEY魏牌进军德国及其它欧洲市场。

1.jpg

进阶的出海之路,长城汽车打造车企出海样本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品牌也在积极部署“走出去”战略,其融入海外当地市场、抓住当地市场机遇的行动也更加明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企业出口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其中乘用车出口进入世界前三,中国汽车已成为中东、拉美汽车市场的领跑者,并在欧洲市场占据重要的位置。

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中坚力量之一,长城汽车在这一出海潮中始终把握前沿趋势。从1998年长城皮卡出口至今,长城汽车已在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7个国家建立研发中心,在泰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建立全球工艺整车生产基地,整车出口到全球170多个国家,截至到2022年,其海外销量累计超100万辆。在这个过程中,长城汽车积极探索,寻求与当地经济共赢的发展模式。其出海模式从最初的出口车辆逐渐转型为“生态出海”,即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与服务全面实现本土化。

2022年12月,长城汽车公布最新全球化品牌战略——ONE GWM用以回应“生态出海”的行动。按照全新的规划,旗下五大品牌——哈弗、长城皮卡、坦克、魏牌、欧拉依据各自的特色制定不同发展路径的出海规划,明确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差异化布局产品矩阵,并以此构建本土化生态,加快企业转型和全球化的布局。

寻找稳健增长方式,Wavemaker蔚迈助力出海品牌传播

在欧洲,长城汽车以ORA欧拉、WEY魏牌两大品牌领衔从巴黎、德国进入欧洲市场。众所周知,欧洲当地市场对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十分严苛,成功在当地销售意味着产品获得官方机构的认可,但想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还需要与消费者更积极的互动。尤其是欧洲是全球最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有深厚的汽车产业基因及文化的沉淀,当地消费者对属地品牌也有相当的情怀及信心,如何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长城汽车等中国品牌开拓欧洲市场需要解决的核心议题之一。

作为一家集媒介传播、内容营销和科技革新于一身的新型传播机构,Wavemaker蔚迈始终认为,任何时候,总有一种适合的增长方式。对于ORA欧拉在德国及欧洲市场的展业,Wavemaker蔚迈表示,在“汽车之乡”引入中国品牌,任务非常艰巨,但机遇与挑战并存。Wavemaker蔚迈已为长城汽车勾勒了开辟欧拉在德国市场的清晰方法,借助独特的传播策略及数字优势,为ORA欧拉制定了一个不同于“常规”汽车品牌传播战略的发布战略,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品牌出海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Wavemaker蔚迈希望助力长城汽车稳健地发展商业版图,同时也将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大,引领更多的中国品牌出海。

蔚迈德国的管理合伙人Regina Preuss表示:“长城汽车始终以客户至上为原则进行创新。从欧拉(ORA)品牌的诞生和发展上,我们就能深刻感受到这一坚持。这一点,与Wavemaker蔚迈的精神相得益彰。我们十分荣幸,获得长城汽车和欧拉(ORA)团队对蔚迈的信任,能够将全面的营销战略知识和大数据技术,转化为在欧洲市场建立新的汽车和生活方式品牌的机遇。”接下来,Wavemaker蔚迈不仅为ORA欧拉提供媒体服务,还将为WEY魏牌在德国和其他欧洲市场提供专属服务。

长城汽车对双方的合作充满了信心。ORA欧拉欧洲副总裁姚飞表示:“我们很高兴Wavemaker成为我们在德国和欧洲媒体活动的一个有力且强大的合作伙伴。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品牌,我们拥有成功进入媒体市场的最佳先决条件。”

蔚迈中国出海事业部负责人廖敏航也认为:成功进入当地市场,势必先进入他们的生活体系,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是“出海”的中国汽车品牌需要解决的核心议题。而Wavemaker蔚迈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将继续整合全球资源、定制本土化服务,助力长城汽车全球ONE GWM战略的持续推进。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06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TUV莱茵")为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发电力电器")研发生产的计量继电器(型号:HFE37-280/9-2SHT1、HFE68/12-2SD7T2-2-R)开展了意大利环境产品声明(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Italy,即意大利EPD)评估;为其直流继电器(型号:HFE82V-250C/750-12-H-C5-1)进行了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即LCA)和基于ISO 14067的产品碳足迹(Product Carbon Footprint,即PCF)核查;并为其提供了基于ISO 14064-1的组织碳足迹核查服务。

1.jpg

宏发电力电器HFE37-280/9-2SHT1计量继电器、HFE68/12-2SD7T2-2-R计量继电器、HFE82V-250C/750-12-H-C5-1直流继电器

评估结果显示,上述产品及企业自身顺利通过了相关认证,获得了相应证书。这意味着宏发电力电器在产品低碳设计、能源管理体系优化、能源使用效率提升等方面,符合意大利环境署所颁布的门槛环境标准法令要求、欧盟提出的欧洲绿色公共采购行动计划要求,以及国际通行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国际标准。与此同时,宏发电力电器切实履行了节能降碳的社会责任,表现出了稳健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企业担当。

2.jpg

宏发电力电器

宏发电力电器总经理张青年表示:"很高兴获得TUV莱茵的意大利EPD、LCA、产品碳足迹核查和组织碳足迹核查证书。 目前,宏发电力电器已调动公司全体员工在节能降碳工作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低碳、零碳产品纳入供应链管理范畴,携手上下游供应商互为补充、共同发展,联动开启节能减碳新模式、协同减碳新态势,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落实‘双碳'目标赋能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优质‘中国制造'走出国门。"

TUV莱茵大中华区管理体系服务副总裁方为民表示: "绿色低碳已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十分欣喜地看到宏发电力电器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全方位、多维度、高效率的不懈努力。未来,TUV莱茵将一如既往地发挥自身领先技术、领军人才、优质资源和全球网络的优势,助力宏发电力电器乃至全产业链不断实现技术进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动力基础,同时推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脚步加速,以落实 ‘全球发展倡议'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商,TUV莱茵在节能环保、低碳减排领域拥有超过15年的丰富经验,是德国认可委员会(DAkkS)、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德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局(DEHSt)以及台湾认证基金会(TAF)授权和认可的温室气体审核查证机构,可为汽车、化工、光伏、电子电气、地产、电池、建材等行业,提供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耗能和碳排放数据收集、建模量化指标以及评估等服务,涉及原材料、设计研发、生产过程直至产品回收等各个环节。截至目前,TUV莱茵已为国内众多企业成功注册申请国际EPD、意大利EPD,提供LCA、产品碳足迹核查和组织碳足迹核查服务。

关于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是宏发股份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专业从事磁保持继电器、高压直流继电器、灭弧室、氧传感器等项目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销售额达26.3亿元人民币。公司现有员工2700余人,其中研发团队达450人;电力磁保持继电器全球份额 53%,高压直流继电器国内份额 40%;厂区面积占地120亩。

关于德国莱茵TUV

德国莱茵TUV代表着安全与品质的保证,无论是商业还是生活领域,几乎无处不在。历经150多年的发展,德国莱茵TUV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测试服务提供商,在50多个国家拥有20,000 多名员工。德国莱茵TUV高素质的专家在世界各地进行技术系统和产品测试,支持科技和业务创新,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并根据国际标准提供管理体系认证。德国莱茵TUV,始终致力通过确保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为人类社会塑造美好未来。自2006年以来,德国莱茵TUV正式成为联合国全球契约成员,积极推动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与创建公正廉洁的经营环境。

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员工超过4,000人,共有五大事业群:工业服务与信息安全、交通服务、产品服务、管理体系服务、培训与咨询服务。业务涉及能源行业、消费品行业、汽车行业、基本材料和投资产品、环保技术、贸易、建筑、铁路技术、IT行业、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教育和医疗行业等。德国莱茵TUV向来以严谨高质量的测试认证服务著称,从公正独立的角度提供各项专业评估,为当地企业提供符合安全、质量以及环保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网站:www.tuv.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06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近日宣布同意以现金6.7亿美元收购INDICOR公司旗下的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Compressor Controls Corporation)。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由私募股权公司克杜瑞(Clayton, Dubilier & Rice)和儒博科技(Roper Technologies)所持有,此次收购价格约为其2023年预计调整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15倍。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是涡轮机械控制和优化解决方案方面领先的供应商,主要向液化天然气、气体处理、炼油和石化等行业提供相关的控制硬件、软件和服务。

对霍尼韦尔来说,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的调整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具有增值性,预计在交易完成后的第五年,其现金投资回报率将超过15%。

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将整合到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加强霍尼韦尔在工业控制、自动化和过程解决方案方面的行业领导地位,助力客户加速能源转型。

此次收购还包括新的碳捕集控制解决方案,以增强霍尼韦尔的高增长可持续产品组合。该方案使用相同的涡轮机械来有效去除炼厂排放的,甚至是来自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是过程控制部的最佳补充,因为它为我们的产品组合带来了超过14,000个控制应用程序的安装基础 ,结合我们互联工厂平台领先的资产绩效管理能力助力业务加速增长。"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路成(Lucian Boldea)表示,"通过强化数字化产品组合,我们将新型控制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应用于碳捕集和封存等领域,从而帮助客户加速能源转型。"

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专有的性能分析、优化算法和健康预测分析功能将添加到霍尼韦尔现有的互联工厂平台中,让全面的资产绩效管理能力搭建在真正的云原生架构上,终端用户有望实现以低维护成本最大限度延长生产运行时间。

双方的整合将为液化天然气、气体处理、炼油和石化领域的压缩机、涡轮机、发电机和其他涡轮机械的运行控制、安全和资产绩效管理提供完整的端到端产品组合。此类资产是行业中关键的生产资产,对终端用户的停机时间、能源消耗和维护费用产生着显著影响。

美国压缩机控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爱荷华州得梅因,在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产地设有办事处,大约有 280 名员工。

该交易预计将于 2023 年下半年完成,具体取决于惯例成交条件,包括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关于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

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研究并开发工艺技术、自动化解决方案、特性材料和工业软件,引领世界工业的数字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该集团下属霍尼韦尔UOP是石油和天然气领域领先的供应商,其工艺技术奠定了全球大多数炼油企业的发展基石,助力企业高效地生产汽油、柴油、航空燃料、石化产品和可再生燃料,并不断推出促进清洁能源和资源循环再生的可持续工艺技术。集团旗下过程控制部是工业自动化业界先驱,为众多行业提供自动化控制、安全系统、互联工厂解决方案、现场仪表、造纸和包装材料控制系统、燃料运输及存储解决方案、燃气网管计量调压技术及相关服务。集团旗下高性能材料部专业生产广泛多样的高性能产品,包括环境友好型制冷剂和发泡剂、气雾剂和溶剂、精细化学品、添加剂、医药包装,以及工业用途的高强度纤维。集团旗下智慧能源与热能解决方案部为水务行业提供计量和水表传感通讯方案,为民用燃气提供计量和中低压调压管理,同时为各行各业提供清洁、精准、高效的综合热能解决方案。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网站www.honeywell.com.cn/pmt,或关注集团官方微信

关于霍尼韦尔

霍尼韦尔是一家《财富》全球500强的高科技企业,为全球提供行业定制的航空产品和服务、楼宇和工业控制技术、以及特性材料,致力于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泛的工业技术和数字解决方案。霍尼韦尔始创于1885年,在华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在上海开设的第一个经销机构。霍尼韦尔秉持深耕中国谋求长期发展的理念,贯彻"东方服务东方"和"东方服务世界"的战略,以本土创新推动增长。目前,霍尼韦尔所有业务集团均已落户中国,上海是霍尼韦尔亚太区总部。欲了解更多公司信息,请访问霍尼韦尔中国网站www.honeywell.com.cn,或关注霍尼韦尔官方微博官方微信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06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国际光伏专家大会(IEEE PVSC)公布,天合光能技术助理副总裁、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奕峰博士荣获2023年IEEE Stuart R.Wenham青年专家奖

1.jpg

陈奕峰博士

IEEE(国际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协会)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成立于1963年,在全球拥有43万名会员,是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之一。2014年起,IEEE在光伏领域设立“青年专家奖”(PVSC Young Professional Award),后为纪念著名光伏科学家Stuart R. Wenham教授更名为IEEE Stuart R.Wenham青年专家奖,全球每年仅授予一位在光伏能源科技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并产生卓越影响力的个人,是全球光伏领域青年研究者的最高荣誉之一

作为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领军人员,陈奕峰博士带领研发团队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天合光能的核心技术能力。至今,天合光能已先后25次创造和刷新晶体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210+N型i-TOPCon高效电池量产效率达25.3%,用一连串“第一”引领光伏创新发展,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光伏行业领先地位,持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2.jpg

6月11日,第50届国际光伏专家大会(50th IEEE PVSC)即将在美国波多黎各圣胡安举行,陈奕峰博士将在大会开幕式上接受表彰并发表基于210mm大尺寸N型i-TOPCon高效电池和组件的演讲。陈奕峰表示:“这个奖项更多是授予天合光能的荣誉,授予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的每一位研究人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快高效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动更高效、高可靠的光伏组件产品的应用,加速创新技术创造市场价值。”

此前,陈奕峰博士曾获得了SiliconPV Award(SiliconPV学术会议,德国Hameln)和Young Researcher Award(世界光伏能源大会,日本京都)等国际奖项。本次IEEE青年专家奖的获得,再次充分肯定了陈奕峰博士及其团队在晶体硅高效电池和组件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彰显了天合光能在光伏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地位。未来,天合光能将加速布局、和引领N型时代,实现210先进技术平台和N型i-TOPCon电池技术的优势互补,并持续创新,推出更优和更高价值产品,满足市场对高性能光伏组件日益增长的需求,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06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国产半导体智能制造软件供应商「赛美特」宣布完成超5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经纬创投领投,G60科创基金、珠海鼎信、骆驼基金、阳光仁发、厚雪基金、立昂微等联合投资,老股东天善资本持续跟投

本轮是赛美特两年多内完成的第五次融资,公司投后估值超60亿元。据悉,还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非常看好赛美特,C+轮融资已同步启动

赛美特是一家专注于国产半导体智能制造的高新企业, 现员工规模已接近800人,技术人员占比80%以上,构建了一支具备核心市场竞争力的坚实技术团队。公司自成立以来,为半导体/泛半导体、装备制造、电子组装、新能源、家居日化等行业,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可靠性的一站式国产CIM解决方案,持续赢得客户信赖、业务得到迅速扩充。

1.jpg

作为国产智能制造的践行者,赛美特自研的全自动化半导体CIM解决方案,知识产权自主可控,覆盖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流管理、经营管理等领域。

赛美特是目前国产半导体CIM厂商中技术人员最多、产品线最全最完善、12吋产线案例最丰富的供应商。自研的CIM解决方案已经在7家12吋晶圆厂得到了验证,协助12吋晶圆厂解决高工艺、高成本、高良率、高产量等挑战。成功案例包括上海临港某厂(提供国产CIM解决方案)、西安和青岛某厂(全自动Auto3上线)等。

赛美特董事长兼CEO李钢江表示:“未来赛美特将加速12吋晶圆厂CIM解决方案的升级。在支撑高制程、全自动化生产和超大规模产能的同时,积极引入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晶圆厂实现更高的效率、良率和产能,并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实现国产半导体CIM软件对国外厂商的超越。同时,赛美特也将布局制造企业经营管理软件和相关半导体硬件领域,构建一站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经纬创投董事总经理张超表示:“赛美特拥有深厚的智能制造业经验和落地闭环能力,发展稳定又快速,我们看好赛美特的潜力期待赛美特成为推动行业前进与变革的引领者与践行者。”

G60科创基金董事总经理曾建表示:“作为国内CIM/MES 工业软件崛起的突出代表,我们看好赛美特在高端CIM/MES 工业软件自主可控的赛道上为国家战略做出更多的贡献。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加速产业布局,实现智能制造软件和相关控制硬件的全覆盖,赛美特控股股东、管理团队和相关产业方已经成立了一支10亿元的产业基金,将围绕智能制造产业上下游加大投资和并购,助推半导体工业软件生态的协同发展。未来,赛美特也欢迎更多的优秀技术团队加入,迎接下一个挑战与突破。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06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预计至2029年销售额超800亿欧元

  • 重组后的博世智能交通业务将继续从属于博世集团,并自负盈亏

  • 博世智能交通业务成立董事会,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主席马库斯·海恩博士担任该业务董事会主席

  • 马库斯·海恩博士:“博世也将自身视为一家移动出行软件公司。如今,为更好响应客户需求,我们对业务架构进行调整以强化这一定位。”

  • 汽车软件市场将于2030年增长至2000亿欧元规模

汽车领域的创新正愈加依赖软件代码。博世正通过重组其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来应对这种基于软件的汽车工程转型趋势。未来,重组后的博世智能交通业务将继续从属于博世集团,在该业务董事会的领导下独立运营并自负盈亏。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在集团年度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了这一变革计划。此举目标为客户提供全栈式定制化技术和解决方案,以更好且更迅速地满足现有和全新的需求。博世智能交通业务将遍及全球66个国家的300多个办公地点,拥有约230000名员工,是博世集团旗下四大业务中占比最大的一个。

1.jpg

“软件不仅会改变未来出行的驾乘体验,还将影响汽车工程的设计开发方式。一段时间以来,博世也将自身视为一家汽车软件公司。如今,为更好响应客户需求,我们对业务架构进行调整以强化这一定位,并驱动进一步的增长。”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及未来的博世智能交通业务主席马库斯·海恩博士表示。在组织架构上,部分事业部的业务范围将自2024年1月1日起有所调整,所有事业部还将被赋予横向、跨部门的职责。博世预计,重组后的智能交通业务将于2029年实现超过800亿欧元的全球销售收入。

首批软件定义下的汽车将于2025年起实现广泛应用

汽车软件将是智能交通业务增长的一大支柱。在软件定义汽车趋势的推动下,汽车软件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30年超过2000亿欧元,达到2020年市场规模的三倍更多。目前,博世在该领域的业务正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快速发展。随着软件在整个汽车行业中被予以愈来愈多的关注,其在汽车整体开发成本中的占比预计将于2030年达到约30%。而在博世,其占比已经高于这一数字。目前,博世智能交通业务中已有超过50%的研发人员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软件定义汽车将带来两大显著优势:一方面是开发速度。在未来,为现有系统部署新功能仅需几天而非数年。另一方面是软硬件开发的解耦。这使得汽车能够随着软件的更新,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始终保持最前沿的性能和功能。马库斯·海恩博士表示:“全球的车主都希望将他们的车辆能够无缝集成为数字世界的一部分,毕竟就像我们已经习惯了可以持续更新、不断增加新功能的智能手机一般。现在,我们正将这一特性带入移动出行领域。”博世预计,软件定义下的汽车将自2025年起得到广泛应用。

博世组织架构响应汽车工程领域新趋势

重组后的博世智能交通业务以及跨部门的密切协作将有助于博世适应汽车工程领域的变革趋势。以车辆动态管理为例:其包含了一种全新车辆控制理念,能够更快、更准确地预防车辆失控。它不仅可通过制动系统干预车辆动态,还能在电动动力总成和电助力转向系统层面助力车辆的稳定性,在帮助缩短了制动距离的同时,大幅减少驾驶者需要采取的应对步骤,从而提高出行的安全性。其技术基础是博世全新一代制动控制系统ESP®10以及车辆动态控制系统VDC 2.0。该理念的巧妙之处在于,新的控制系统不必集成于ESP的控制单元中,并可选择部署在车辆中央计算单元。未来,它还可以作为独立的软件包提供给客户,并可实现进一步的应用拓展。博世预计,未来搭载于汽车的软件应用数量将增加三倍,而连接云端的软件应用数量将增加十倍。

博世:汽车硬件和软件的实力供应商

软件定义汽车与新型集中式电子电气 (E/E) 架构正齐头并进。最新的豪华车型拥有超过100个控制单元。即使是现今的紧凑型车也装有30到50个控制单元。“我们的重点是使电子系统的复杂性变得可控,并尽可能地提升可靠性。”海恩博士表示。未来,汽车有可能大幅度减少控制单元的数量,而采用计算能力强大的计算单元来控制不同的域,如智能座舱域及其互联功能、驾驶辅助系统域、自动驾驶域以及动力总成域等。为此,博世正在为整车开发从云端到车辆中央计算单元,再到各个控制单元的统一IT架构。在软件和硬件领域同样精通是博世的一大优势。作为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博世可以同时开发和制造现代汽车所需的关键部件,包括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以及博世正在采取技术中立路径发展的环境友好的动力总成,如燃料电池、电气化发动机和氢发动机,以及每年超过 2.5 亿件配置了博世专利软件的控制单元。除此之外,博世正专注于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整合不同来源的软件,推动汽车和IT行业之间合作并产生效益。博世拥有广泛而全面的专业知识,将通过重组其汽车与智能交通业务来充分发挥其潜能和实力。

业务董事会、高管与员工为重组齐心协力

博世智能交通业务董事会与各部门的员工和高管商议后,以尊重职工代表参与权为前提,确定了全新的业务架构。未来,博世智能交通业务将由七大事业部组成。其中一些事业部的业务范围有所调整,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所有事业部还将被赋予横向、跨部门的职责。具体来说,电驱动系统事业部将关注从电桥到座椅调节器的所有电机相关业务;车辆运动智控系统事业部将负责从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ESP)到转向系统的车辆动态控制相关业务;动力系统事业部将聚焦内燃机技术、车用和固定式燃料电池、电解槽及氢发动机解决方案;智能驾驶与控制系统事业部将开发并提供从自动泊车到自动驾驶等相关领域的解决方案; 汽车电子事业部将继续开发控制单元,并负责博世内部的半导体业务活动;智能交通售后事业部则负责主机和独立售后市场零部件业务,以及博世汽车维修服务网络;电动自行车系统事业部将提供包括驱动单元、可充电电池、防抱死制动系统和互联功能等电动自行车相关的解决方案;博世子公司易特驰将横向负责操作系统和工程工具的通用软件开发。

博世智能交通业务董事会将统筹管理所有事业部和团队,具体如下:

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马库斯·海恩博士将担任博世智能交通业务主席

Andreas Dempf将负责博世智能交通业务的全球销售和客户服务。

Uwe Gackstatter博士将负责博世智能交通业务的商务事务。

Klaus Mäder将负责运营,包括博世全球所有工厂和质量的管理。

Mathias Pillin博士将负责整个博世智能交通业务的技术开发。

关于博世

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是博世集团最大的业务领域,2022年销售额达526亿欧元,约占集团总销售额的约60%。作为最领先的汽车供应商之一,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提供个性化、自动化、电气化、互联化的解决方案,旨在打造安全、可持续、和轻松的未来出行愿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领域包括:内燃机的喷射技术和动力总成技术、多样化的动力总成电气化解决方案、车辆安全系统、驾驶辅助和自动化功能、车载信息娱乐技术、车辆与车辆以及车辆与基础设施的通信、维修网络和汽车售后市场技术与服务。博世是汽车行业创新技术的代名词,打造了发动机管理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以及柴油共轨技术。

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约421000名员工(截至20221231日)。根据财报初步数据,2022财年度创造了882亿欧元的销售额。博世业务划分为4个领域,涵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供应商,博世为智能家居、工业4.0和互联交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打造可持续、安全和轻松的未来出行愿景。博世运用其在传感器技术、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专知,以及自身的云平台,为客户提供整合式跨领域的互联解决方案。利用带有人工智能(AI)功能或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进互联生活。通过产品和服务,博世为人们提供创新有益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凭借其创新科技,博世在世界范围内践行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诺。集团包括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超60个国家的约470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如果将其销售和服务伙伴计算在内,博世的业务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博世集团于2020年第一季度在全球400多个业务所在地实现了碳中和。博世的长远健康发展建立在创新实力上。博世的研发网络拥有约85500名研发人员,其中有近44000名软件工程师,遍布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是由罗伯特博世(1861-1942)1886年在斯图加特创立,当时名为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博世集团独特的所有权形式保证了其财务独立和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使集团能够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投资以确保其未来发展。慈善性质的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拥有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94%的股权,其余股份则分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和博世家族拥有的公司。多数投票权由罗伯特博世工业信托公司负责。该信托公司也行使企业所有权职能。

有关博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 www.iot.bosch.com, www.bosch-press.com, www.twitter.com/BoschPresse.

围观 7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06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