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Nordic作为无线技术领域的先行者,产品和技术得到了全球开发者的关注,此次中国区技术巡展受到了物联网创新企业的广泛关注,报名参会人员数量远超预期,现场座无虚席

2023年5月23日,由Nordic Semiconductor主办的Nordic Tech Tour(Nordic技术巡展)中国区巡展在深圳拉开帷幕。Nordic技术巡展深圳站总共两场,每场为期一天,分上午、下午两个环节。在上午的演示中,Nordic 低功耗无线技术专家全面讲解了Nordic的最新主流产品及技术创新,包括低功耗短距离系统级芯片(System-on-chip, SoC)nRF52/53系列,以及最新的第四代nRF系列——Nordic nRF54系统级芯片;    领先行业的Wi-Fi 6无线网络技术——Nordic nRF70系列;针对蜂窝物联网产品的Nordic nRF91系统级芯片;以及Nordic nRF Cloud云服务解决方案 和去中心化的5G非蜂窝网络DECT NR+ ,以及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参会工程师们踊跃提问,在问答中增加了对无线技术、产品性能、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的认识,表达了对Nordic产品和未来的合作的期待。

NOR261. Nordic China Tech Tour_1 (PR).jpg

此外,技术专家还与来到现场的工程师们深入探讨了当下最新的物联网协议和技术,比如 蓝牙低功耗音频、蜂窝物联网、Wi-Fi、Matter、Thread等,以及物联网无线技术安全规范。

NOR261. Nordic China Tech Tour_2 (PR).jpg

下午的实操环节,Nordic无线技术专家全程协助开发者们配置nRF Connect SDK开发环境,nRF Connect SDK是用于构建低功耗蜂窝物联网、低功耗蓝牙、Matter、Thread 和 Zigbee 产品的Nordic软件开发套件,并在Clever Connect Kit(为实战操作活动而定制兼容nRF7002-DK例程的开发板)上运行Wi-Fi和低功耗演示应用。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是Nordic技术巡展的特色,旨在帮助开发者们快速了解并上手Nordic产品,在实践中见证Nordic产品易用、完善、安全、可靠的功能及特性。

Nordic的nRF52系列是一个无线多协议系统级芯片系列,为任何要求蓝牙®低功耗,蓝牙mesh,Thread或Zigbee连接的产品提供了广泛的选择。该系列所有芯片都非常先进和节能,同时又具备不同的功能集和存储配置。之后发布的Nordic nRF5340则是全球首个具有两个Arm®Cortex®-M33处理器的无线系统级芯片。两个灵活的处理器、先进的功能集和高达105°C的工作温度的组合,使其成为LE音频、专业照明、高级可穿戴设备和其他复杂的物联网应用的理想选择。作为一款多功能系统级芯片,nRF5340包含了一整套最突出的nRF52®系列功能,比如USB,蓝牙5.4,高达105°C的工作温度等功能,还结合了更多的性能、存储、外设,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功耗。

另外,技术专家还提到了Nordic即将上市的第四代系统级芯片——nRF54系列,nRF54H20是nRF54H系列中的首款高性能SoC。第四代nRF54系列是nRF51、52和53系列当之无愧的继承者。该系列芯片不仅具有卓越的MCU处理能力,还提供了先进的安全性能,行业领先的射频,高效的超低功耗,最重要的是它是一款高度集成的紧凑型芯片。可见,作为无线通讯行业的全球领导者,Nordic再次提高了产品标准,nRF54H系列旨在实现前所未有的创新应用,将为物联网行业带来重大变革。

Nordic 中国区现场应用工程师经理Kevin Ai指出,从nRF51、nRF52、nRF53,再到nRF54,Nordic每次推出一款新的产品,都在颠覆乃至重新定义行业和市场。nRF54更是基于长期的研发积累带来了众多的的技术创新,为了解决高性能和低功耗这对相互冲突的矛盾,nRF54采用了高性能核和超低功耗核多核合一机制,以及最新的动态电压频率调节(Dynamic Voltage and Frequency Scaling)技术,配合GlobalFoundries超低功耗22nm制程,能够帮助物联网设备实现真正的高性能和超低功耗。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设备安全、传输安全、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等成为了物联网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Nordic的系统级芯片具备高安全标准,最新的nRF54H20更是具备PSA Level3认证的能力,这是物联网安全的全球最高标准,这为不同品牌的物联网设备建起了最高级别的安全防护墙。

除此之外,技术专家还提到了Nordic的Wi-Fi 6解决方案,其主要产品是nRF7002 Wi-Fi 6 协同 IC。作为一款高度集成的IC,它旨在将Wi-Fi 6连接集成到各种应用中,同时,它还提供了低功耗解决方案,可将最新的Wi-Fi 6技术添加到产品中,受益于最新Wi-Fi标准带来的高速、大范围和高可靠性。nRF7002具有2.4 GHz和5 GHz射频,低功耗,可以延长电池寿命。该IC还具有先进的安全功能,以帮助保护用户数据。该IC被设计为Nordic nRF52840, nRF5340和nRF91系列设备的理想Wi-Fi协同IC。此外,该IC支持各种主机控制器,可以与Zephyr RTOS操作系统一起使用。在安全方面,nRF70系列将支持WPA3,着眼于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协议和更强大的认证解决方案,当然,WPA和WPA2安全协议也将得到支持。Nordic技术营销经理Ken Lam提到一个关键点,即nRF5340连同nRF7002可以做Matter-over-Thread或Matter-over-Wi-Fi,根据应用场景和设置,物联网产品制造商可以选择任何传输层解决方案。

这也是为什么Nordic的忠实用户往往会选择多款产品的组合使用,以实现快速、简易,且高度兼容和增强功能的应用。

另外,nRF9160蜂窝物联网SiPSystem-in-Package)为广泛的应用和开发人员提供了最新的LTE技术。通过全球运营的高度集成和预认证,解决了复杂的无线设计挑战,以及利用蜂窝技术所需的全面认证。通过在10x16x1 mm封装中集成应用处理器、多模LTE-M/NB-IoT调制解调器、射频前端(RFFE)GPS和电源管理,它成为了市场上最紧凑的蜂窝物联网(cIoT)解决方案。针对资产跟踪应用,nRF9160 还支持AGPSPGPS,它结合了来自云端的位置数据与GPS卫星三边测量,允许远程监控设备的位置。

此外,Nordic云服务解决方案协同多个合作伙伴确保为Nordic设备和nRF云服务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这些合作伙伴将为每个客户的物联网设备提供AGPS和PGPS数据,以及易于访问的带有时间戳信息的位置历史记录。该产品还可以通过用户友好的REST API连接到客户自己的应用程序和云,并与第三方应用程序集成。凭借长距离蜂窝物联网产品和开发工具,Nordic帮助开发者更简单地访问物联网。nRF云定位服务和nRF云将把这一战略扩展到蜂窝物联网设备的配置、管理和维护。

2021年10月,DECT-2020 NR被批准为IMT-2020标准,用于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工业自动化、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NR+是一种全新的无线技术,源自近30年前的DECT谱系。这种新的无线电不是DECT的改编,而是一种全新的基于OFDM的射频技术标准,旨在满足非蜂窝专业独立无线网络的需求。NR+的物理无线层延用了蜂窝无线电中的已知技术,其可靠性已得到了数十亿设备的证明。它达到了设备之间1毫秒的延迟,这首次为低延迟系统提供了考虑无线操作的可能性,即使是在千米的范围。这使得NR+成为现有专利技术的一个开放、标准化的替代方案。NR+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其自愈和自组织特性。每个节点可以作为一个直接连接到internet的接入点,节点可以根据网络的需求改变角色。这一特性消除了单点故障,并解决了在密集的物联网网络中可能发生的高流量情况。Nordic作为无线通讯领导者,是DECT NR+技术物理层的主要贡献者,也是介质访问层的关键贡献者。

Nordic技术巡展还在继续,从中国的深圳开始,即将前往广州、厦门、上海、杭州、北京。如往年一样,Nordic技术团队的足迹将覆盖亚太30多个不同城市,为亚太区的开发者和物联网企业带去最新的无线技术和产品,为新用户开展体验和实操环节,帮助他们认识Nordic,擅用Nordic产品与解决方案,从而成为行业的佼佼者,Nordic始终以向用户提供高性能、低功耗、安全可靠的前沿产品为宗旨,深耕研发,不断创新。

关于 Nordic Semiconductor Tech Tour 2023

2023 NORDIC 中国技术巡展 - Nordic Semiconductor

关于Nordic 半导体公司

Nordic 半导体公司是一家挪威无晶圆厂半导体企业,专业提供助力物联网(IoT)的无线通信技术。Nordic成立于1983年,在全球范围拥有超过1300多名员工。Nordic 是 ANT+联盟、蓝牙技术联盟(SIG)、Thread Group、Zigbee联盟、Wi-Fi联盟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的成员。借助低功耗蓝牙解决方案,Nordic开创了超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这使我们成为全球市场领导者。在技术范围方面,补充了ANT+、Thread和Zigbee技术,并于 2018 年推出了紧凑型低功耗LTE-M/NB-IoT蜂窝物联网解决方案,以扩大物联网的渗透率。2021年我们在产品组合中进一步补充了Wi-Fi技术。

我们向用户提供开发工具支持的领先无线技术,这些技术使得设计人员免受RF技术复杂性的影响,可让任何有想法的人能够创建基于 IoT 平台的创新产品。现今,我们屡获殊荣的、高性能且易于设计的低功耗蓝牙解决方案被世界各大领先品牌用于各种产品中,包括无线PC外设、游戏、运动和健身、手机配件、消费电子、玩具、医疗保健和自动化产品。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nordicsemi.com/About-us

围观 6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3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共交通运营商必须要应对乘客数量日益增加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在足球比赛和奥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这一因素的驱动叠加人们对可持续性和便利性的需求不断提高,正在推动电子票务和智能交通市场的快速发展。而这场变革需要依托开放式标准,让安全、便捷、可互操作的票务解决方案达到透明度和可信度的要求。为了破解这一发展难题,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推出了CALYPSO™ move安全存储器,可用于打造符合Calypso® 基础规范的、简单易用的非接触式票务解决方案,让制造商无须使用磁条、条形码和专门票据,就能满足各交通运营商和主管部门的特定要求,这在同类产品中尚属首次。

配图-电子票务和智能交通-CALYPSO.jpg

英飞凌科技安全互联系统事业部支付解决方案负责人Tolgahan Yildiz表示:“解决方案的部署和实施必须考虑到交通行业中不同公司自主开发的众多规范。但是,为了部署符合严格要求的、便捷而安全的电子票务基础设施,业界需要采用开放式标准,而英飞凌正致力于此。我们提供的CALYPSO move安全存储器,能够助力客户打造创新解决方案,进而推动所有交通出行方式向清洁化、安全和智能化转型。”

符合Calypso® 基础规范

Calypso Networks Association(CNA)是一家致力于将交通运输、移动出行和服务领域的成员企业聚集在一起,交流想法、经验和需求的非营利组织。该组织的目标是推动开放式系统的落地,以支持票务系统与消费者需求的无缝对接。CNA所管理的Calypso®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值得信赖的票务和访问控制技术标准,在过去五年中被全球29个国家、170多座城市所使用,共计发行了超过1亿张交通卡。[1]所有Calypso®技术均可按照现有标准实现无缝集成并支持全球业务互通。

英飞凌的CALYPSO move安全存储器完美适用于低成本的计次票(LUT)。这款安全存储器主要用于公共交通相关应用,但也可以用于CNA指定的其他潜在应用场景,比如公共交通、支付、访问等。

CAN Calypso® basic项目经理Paulo Barreto表示:“由于旅客的需求、期望和行为千差万别,不可能用一款单一的票务解决方案解决所有问题。所以Calypso®标准支持广泛的产品组合,以便能够在任何配置、媒介或系统上满足所有旅客的长期和临时需求。相信今年将成为Calypso® basic项目进一步推动电子票务市场发展的关键一年。”

出色的安全性和低运营成本

作为Calypso®基础设施的一部分,CALYPSO move安全存储器采用开放式标准,因而不会被供应商锁定,有助于实现公平竞争和灵活采购。这款安全存储器开箱即用,可用于低成本的纸质票据业务,同时满足交通运输和访问系统的高安全性要求。此外,由于该解决方案还兼容现有的Calypso®自动收费(AFC)系统,因而能够将终端部署和系统升级的成本降到最低。该存储器通过了CC (Common Criteria) EAL2+ (Enhanced Basic) 安全标准认证,可以为使用寿命和使用次数有限的票据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出色的非接触式性能。

供货情况

目前, 英飞凌提供合格的CALYPSO move解决方案样品,可用于设计导入,也可以用于支持厂家的产能以提高产量。此外,英飞凌技术团队还会提供技术支持以及详细的文件和培训材料。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nfineon.com/calypsomove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6,200名员工,在2022财年(截至930日)的收入约为142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1] 来源:https://calypsonet.org/calypso-worldwide/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3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技术不断快速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并应对随之而来的风险——特别是在确保信息安全方面。在这些技术进步和挑战中,有两个主要趋势脱颖而出:后量子加密(PQC)和网络弹性

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部分是由于5G的兴起推,它创造了一个复杂且高度分布式的设备网络,同时也越来越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因而利用PQC来确保系统既能实现网络安全又能抵御未来威胁的需求应运而生。PQC的目标是开发加密系统,抵御量子计算机和经典计算机产生的攻击,并且可以与现有的通信协议和网络一起运作。

2023年嵌入式世界大会上,莱迪思举办了季度安全研讨会,邀请了Xiphera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Kimmo Jarvinen博士、PQ Shield销售总监Burkhard JouerAMI总经理Julien WitassekSecure-IC首席销售官Charles Thooris共同参与,讨论了这些安全趋势如何影响系统和应用设计决策,以及有哪些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确保它们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1.png

后量子加密和未来的方向

尽管PQC的方法尚未成熟,但它越来越流行和广为人知。事实上,在20227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已经发布了第一批奠定PQC标准基础的算法。首批算法和标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新的尖端技术发展中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但它们也只是一个开始。

在我们开始实施解决方案之前,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一旦标准到位,我们将见证为消费者和企业开发和销售解决方案的快速转变。解决方案因软件和硬件而异,但每个解决方案都有一个特定且必不可少的目的:软件更灵活、更敏捷,而硬件有着更高的性能和安全级别。硬件很可能会推动PQC的发展,但软件仍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安全演进和灵活性至关重要。最终,PQC解决方案的普及取决于即将到来的市场进步,这些进步将在许多方面通过标准化流程得以加速。

网络弹性的兴起

PQC一样,网络弹性是一个从服务器世界出发,渗透到嵌入式世界的一个新概念。借助网络弹性,我们看到原先的城堡式安全模型正在发生改变,这一模式使用集中式计算和明确的安全边界保障安全(就像山上的城堡,墙内的一切都是安全和受控的)。相反,现在人们认识到网络攻击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除了针对它们提供保护,使攻击者更难针对性地激活您的系统之外,还必须做好准备能够在攻击发生时恢复系统。借助网络弹性,系统的所有组件都需要具备恢复能力。因此,人们正在转向能够实时保护、检测和恢复的自动化系统。

此外,对于网络弹性,动态可信根(RoT)是关键。必须确保安全措施的最底层以及从下到上都是稳定可靠的。这将创建一个具有完整信任链的系统。此外,动态RoT产品使开发人员能够远程管理技术,同时仍具有最高级别的安全性。

FPGA在后量子加密和网络弹性中的作用

不论在哪个行业,安全已成为公司不可回避的问题。FPGA非常适合实现由PQC算法支持的网络弹性系统。

随着PQC标准的不断发展和对网络弹性需求的增加,FPGA将帮助开发人员以微控制器无法做到的方式在基本硬件级别进行更新。这些对关键的底层RoT功能集的可更新调整有助于确保已经部署的系统可以随着威胁和标准的不断发展,使用最新的安全算法实时保护、检测和恢复网络,从而在不断增长的固件漏洞和不断扩大的攻击面中保持敏感数据的安全。

了解更多安全技术和相关莱迪思FPGA解决方案的信息,请联系莱迪思团队。

关于莱迪思半导体

上海莱迪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是全球低功耗FPGA的领先供应商,我们为不断增长的通信、计算、工业、汽车和消费市场客户提供从网络边缘到云端的各类解决方案。上海莱迪思自1993年设立上海研发中心至今已拥有成熟的研发团队,在上海、深圳、北京、西安和成都设有销售和技术支持办公室,我们的分销商遍及30多个省市,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可靠、专业的服务。我们的技术、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世界一流的技术支持,使我们的客户能够快速、轻松地开启创新之旅,创造一个智能、安全和互连的世界。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latticesemi.com/zh-CN您也可以通过领英微信微博了解莱迪思的最新信息。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36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伟创力全球运营和供应链总裁陈光辉(Hooi Tan)

制造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它在一个只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中运作。在当今快节奏的全球商业环境中,依赖于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运营模式可能非常有诱惑力。然而,过去几年的许多大环境的干扰和挑战已经清楚地表明,企业不能一成不变地“走老路”。制造业的生态系统必须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和繁荣。如果想要跻身下一个制造业时代,企业就应当把业务连续性和弹性放在首位。

1.png

伟创力全球运营和供应链总裁陈光辉(Hooi Tan)表示:“虽然我们不可能预测未来的每一件事,但可以通过构建强大的工具库来降低风险,使我们在面临新的挑战时能快速有效地响应、调整和恢复。企业应着手把弹性放在首位,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优化流程和工作流程,并重视员工基础的培养,更好地抵御风险并保持竞争力。”

2.jpg

伟创力全球运营和供应链总裁 陈光辉(Hooi Tan)

采用先进技术对工厂进行改造

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制造商必须积极主动地推行工业4.0技术和解决方案,如自动化、仿真技术和机器智能(Machine Intelligence,MI)。麻省理工学院的制造和运营机器智能(MIT MIMO)项目和麦肯锡公司最近对100家表现出色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从数字技术中获得最大收益的企业通常拥有强大的治理和部署能力、合作伙伴关系,其员工受过 MI培训,以及有大量可用的数据。这些企业在机器学习方面的投入比其竞争对手多60%,而这些投入可以转化为优化的生产线、更少的浪费和更高的产品生命周期可见度。为了从这些工业4.0的部署中获得最大的优势,企业必然需要进行技术投资和员工发展培训。虽然每个企业的前进道路各异,但均可利用技术来提高生产率、增加竞争力并获得弹性。

工业4.0技术能为制造商提供竞争优势,厂商可基于自身业务确定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汽车和医疗设备等生产复杂、成本高且生命周期长的产品制造商,可能会选择投资高度专业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来优化生产线;消费类产品比例较高的制造商可能会从“普通的自动化”或用于执行常见步骤(例如紧固螺钉、应用标签和包装产品)的自动化流程中获益。

此外,制造商可以通过投资 IT基础设施,实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收集和共享,从而获得更好地洞察生产线和供应链规划的优势。从规划、生产到仓储、交付和售后市场,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部分都通过数据架构连接,可以让工厂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的破坏性事件,拥有灵活性和信心采取行动从挫折中恢复。这一举措还将有助于企业发现增长机会和新方法,提升竞争力和对消费者的“粘性”。

哈佛商业评论》近期的一篇文章也支持这一观点:“分析可以帮助供应链中的成员识别跨产品线的共同部件,并设计出最佳缓冲区。数字孪生,也就是供应链的数字模型,可以更快地向下游工厂发出上游中断的警报,让他们更快地利用缓冲区。”

寻找简化流程和生产线的方法

未来,工厂应当高度重视流程的技巧和持续改进的文化。掌握工业4.0技术只是第一步,制造商应按照执行策略应用六西格玛(Six Sigma)管理方式和精益制造原则来实现高效运营。伟创力的工厂便通过应用这些原则来培养一种持续改进的文化。2022年,伟创力在波兰特切夫和马来西亚丹戎佩莱帕斯的工厂,均获得了由卓越制造协会颁发的精益创新卓越制造奖

如果制造商忽视了流程技巧和改进实践,最终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当技术部署仓促或草率时,制造商的机器和软件平台可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产品的质量也将无法保证。如果一家制造商在没有清晰的合格标准的情况下手动检验流程的自动化,该厂商很有可能将最终面临过多的不合格品和更高的单位成本,或者出现损害品牌声誉和客户忠诚度的低质量产品。

重视人才价值

工业4.0技术将有助于改变未来的工厂,但让制造业变得卓越的人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人才的创新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会决定制造行业是否能够长期发展并拥有弹性,同时将引领制造商进入下一个制造时代。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包容、协作和目标明确的文化,还需要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持续学习、成长和管理先进技术。这是让制造商在未来保持弹性和竞争力的关键领域。麦肯锡公司研究表明,预计在未来五年内,约45%的企业会出现技术差距。如果不投资于技能发展和培训,制造商将会面临成为落后者的局面。

例如,伟创力正在实施的能力加速计划(Capability Acceleration Program),为世界各地的员工提供与工业4.0相关的培训。课程涵盖自动化、未来阶段建模模拟、扩展现实等主题。自2007年以来,超过18,000名伟创力员工通过该计划接受了培训。

在日常生产中,制造商还必须确保产能,以便在中断后实现满负荷生产。比如,在面临部件短缺时,制造商有时会作出一种错误决定——裁员,因为他们目前正在运行的生产线数量减少或更低效。通常,更明智的选择是向工人支付工资,让他们在满负荷生产时留任。人才在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今天,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人员短缺的挑战。与此同时,这些工人也可以被转移到支持不同的工厂生产线,或暂时支持生产生态系统的其他领域。

这使得制造商能够在部件供应正常或需求增加时进行调整并保持灵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停工期间保持工人就业,也是一种战略性的弹性策略,因为这考虑到了重新雇用和培训新员工的高成本和时间承诺。

弹性仍然是需要首要考虑的元素

未来有许多不确定性,但制造商可以通过投资于正确的技术、流程和人员来做好准备,以实现真正的企业弹性。制造商都需要规划自己的道路,并确定最能满足其需求的战略和解决方案。通过采取具备前瞻性的、以人为本的方法,企业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拥抱制造业新时代带来的所有创新和机会。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36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我们已经进入到万物皆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喊了多年的万亿级大市场终于来了,今年1月,IDC发布了2022年V2版IDC《全球物联网支出指南》,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物联网企业级投资规模约为6812.8亿美元,有望在2026年增至1.1万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0.8%。

1.png

而未来五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将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具体而言,IDC预测,2026年中国物联网IT支出规模接近2981.2亿美元,占全球物联网总投资的1/4左右,投资规模将领跑全球。此外,中国物联网IT支出以13.4%的五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稳定增长,增速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踊跃参与其中的公司却发现,这个市场虽然看似很巨大,但是需求却很碎片化,而且很多方案需要定制,很难找到通用的标准化方案去占领市场,该用何种正确方式打开物联网大市场呢?

在近日召开的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IOTE2023)上,TE Connectivity泰科电子数据与终端设备事业部IoT亚太区销售负责人许世玮在其演讲中提出了三条建议,探讨了物联网领域解决方案。

2.jpg

忠告一: 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整合后才能产生价值

“未来的趋势永远是来自于解决现在所遇到的问题。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现在的需求是非常复杂的。我很乐意看见非常多的厂商能参与物联网产业生态,我觉得用户需求的复杂化,也导致了很多的应用体验和成效不彰。”他指出,“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澳大利亚跟当地的农作物公司合作,我们去实地访问了农夫,我们只告诉他,采用这个技术可以节省30%的税、减少使用20%的农药,还可以增加20%的产量,你愿不愿意试试看?我们这样介绍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人问价钱,他愿意去试试看。但是对我们的挑战就来了,我们作为一个制造公司,我们也希望加大规模化,但很难用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去接触到价值链的最末端,把用户需求整合起来之后,产生一个实际的行动。也由于用户可选择的产品非常广泛,会让它听起来像是一个定制化的过程,但其实你是把价值链中的某一个部分取出做定制化的产品,不管从硬件、软件或平台都很难去整合。”

3.png

他指出,从行业的渗透率越来越广,从整体的全球化数据来看物联网都跟生产有关系,不过跟环境最有关系的领域其物联网采用的积极性是最高的。上图深色的部分它代表的是在欧美市场,采用比例高过于亚太,很意外亚太的采用率比欧美还要低,不过我们这几年看到亚太的增长非常快,尤其在中国,有很快的增长速度,但是这个比例上的差异还是非常巨大。。

4.png

物联网应用差异化看似很大,但同时也有很多的相似性。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或TE)也观察到不同行业需求所产生的差异化,对于硬件和服务的厂商来说,就是要快速去响应这些不同的差异化。

泰科电子不管是连接器、传感器,都已经有超过70年的经验,近上百年的历史,覆盖的行业包括汽车、工业、能源、医疗、数据中心、云端服务器等,拥有广泛的产品线来服务各行业的客户。“我认为相对满足大部分需求的情况下,持续去做一个引进,最终就能产生标准化的结果。”他强调。

5.png

对于物联网来说,控制、传感跟联网是三大功能核心,可以把控制器作为一个核心大脑,传感器把收集到的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力、光等转化成数字之后,传回到云端,通过算法得到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再通过控制器去做一系列的反应。控制和传感从硬件角度来看,某种程度上可能传感会需要做一些定制化,但控制的本身可以做到一定程度比较高的标准化。

“我们要知道终端用户使用的情况是什么,也要站在他们角度去看这件事情,能不能够理解用户的反馈,把需求反馈到产品本身的设计上,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告诉用户如何解决问题。用商业模式去传达有效的解决方案,你可能面对的是一个简单的用户需求,你也可能面对复杂的应用场景所产生的各种需求,规模虽然不一样,但都是要解决用户的问题。各种终端用户的情况是可以通过不同的商业模式去解决的,这点是很重要的。”他指出,“我觉得国内的客户都非常聪明,对于硬件规格的研发和工程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真正的终端用户他不一定能理解。用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去传达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商业模式搭配产品,去解决用户的问题。我们看到可预期的未来,包括生态系统的形成,我相信这些资金的投入一定会造就非常好的市场机遇。”

建议二:不能忽视天线对物联网的重要性

6.jpg

7.jpg

8.jpg

参观者对泰科展示的天线很有兴趣

我们已经进入到万物皆互联的物联网时代,要把端侧的数据有效利用和分析,我们不仅需要灵敏的传感器和高效的处理器,更需要一根合适的天线,自从1894年波波夫制成第一台无线电接收机后,人类的信息便通过天线传递到五湖四海,进入物联网时代,天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物联网领域里,什么样的天线产品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呢?天线技术还有什么样的迭代路径呢?发展了超100年的天线产业又是否会迎来颠覆?根据TE的一项调查,天线开发和创新的首要驱动因素是高效的频谱使用、服务质量提高、成本优化和跨技术的操作。

关于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天线,许世玮建议看中四点:

1.无线设备使用的通信频率

2.设备样式,使用环境

3.是否有极端天气或环境

4.安装方式

9.png

TE Connectivity(TE)天线解决方案架构师Jane Yun 博士在其《天线对无线物网联终端设备认证的影响》白皮书中也指出天线是无线物联网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于产品能否通过认证审批至关重要。因此,业者应对无线设备辐射性能的认证审批测试建立全面的了解,这有助于选择或定制合适的天线,以达到所需的辐射性能,最终使产品成功通过认证。

一款无线设备在推向市场之前需要经历多个级别的认证。这些认证过程是为了确保产品符合政府法规和行业标准,并验证产品与所订购的移动网络运营商(MNO)的蜂窝网络(如果使用)的互操作性。她对三个认证级别进行了概述。

10.png

Yun 博士还指出天线是无线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来自射频电路的能量转换为电磁波的形式,从而使信息能够辐射和传输。能辐射多少能量取决于天线的效率;在某些空间方向上;辐射能量的强度取决于天线在该方向上的增益。我们希望射频发射器的所有能量都能向预定方向辐射,所以天线效率和天线增益都需要尽可能高,向预定方向辐射。同时,为了减少对其他射频设备的潜在有害干扰,我们需要调节天线在任何特定方向上辐射的能量,所以也需要对天线增益进行限制。

11.png

所以,小小的天线在物联网方案方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要忽视天线的影响。

在《关注天线组件,提高无线物联网设备的功率效率》研讨会上,Yun 博士指出,天线的射频性能对物联网设备的功耗至关重要,她认为 WiFi-6天线的设计、选择以及集成要关注6点:

首先,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天线并确定它们的安装位置。

第二,如何根据设备具体传输环境的相应辐射模式来选择天线。

第三,天线的效率。 

我们将说明射频功率损失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功率损耗。

第四,什么是多元素互联网系统中的相互耦合?它对设备的功率效率有何影响?

第五,天线所连接的印刷电路板的接地板有何重要性?

第六,当我们使用天线与电缆时,如何减少电缆对天线性能的负面影响?

许世玮还指出过去两年泰科电子收购了两家国外知名的物联网天线公司——Larid外置天线的部分和Linx天线现在是TE Connectivity泰科电子的解决方案应用,泰科希望可以透过策略性的投资,增加服务更广泛客户的可能性,同时泰科电子也开始改变自己的商业模式,希望可以把解决客户的能力传达到终端的要求上。

建议三、从场景应用提供方案

许世玮表示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 或TE)作为元器件的制造商和提供商,现在可能更希望说自己是一个服务商,TE希望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用户有问题都可以来找TE,如用户不知道怎么去架设应用场景,TE可以提供产品上的建议,TE还有专业的工程团队可以做定制的场景及相应的产品,“有时候定制听起来成本很高,但我们以广泛拓展的产品线和平台化的方式可以把定制的成本降低。”他指出。

以智能楼宇场景为例,用户的需求涵盖照明、火灾探测、水电控制、安全监控等,方案商应当整合这些需求 ,提供差异化的天线和通信连接方案。

12.png

再以智能追踪场景为例,这个场景下用户需求包括车载信息沟通、智能资产、智能物流,车队沟通等,这些需求跟楼宇不同,但也需要用到蜂窝技术,以及一些短距联网技术,针对这些需求又要提供差异化的天线和方案。

13.png

他接着分享了全球34个国家全球无线连接协议——Wi-Fi 6E 的使用情况,从中看出很多国家频谱是相同的,这就是共性,也是可以标准化的东西。

14.png

物联网市场已经爆发,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的三个建议让业者更易切入市场,许世玮也非常欢迎用户跟TE交流,共同推动市场发展。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10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36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迎来了5G公共网络的逐渐普及。而在现实世界中,5G专网的实施和部署还处于起步阶段。拥有5G专网意味着,无需等待即可解锁专属的5G网络性能。

1.png

围绕许多新技术,人们的兴奋和炒作往往大于现实。尽管6G网络标准尚未制定,但在网上搜索 "6G网络",会出现近1亿个结果。5G网络的优势已经被宣传了大约十年,直到今天,一种或多种类型的5G技术才在全球推广开来。

5G专网由企业出资建造,并供其专门使用。5G专网是相对较新的发展成果。虽然其通用的应用场景已经被广泛地描述和讨论,但在现实世界中这些应用场景的落地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会就其中一些用例进行探讨,首先了解一些背景资料。

5G4G的差别

就像以前的蜂窝网络升级一样,从4G5G演进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时延。如果把4G比作一条乡间小路,那么5G就相当于一条20车道的高速公路。

然而,5G与之前的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中两个主要原因包括:

  • 多个频段,可延伸和覆盖到毫米波频段: 5G可在三个不同的频段上运行,分为低频段(低于1GHz),中频段(1GHz6GHz)和高频段(24GHz52.6GHz)。 5G高频段通常被称为毫米波频段,将扩展到71GHz(又被称为FR2.2频段)。4G使用的最高频率为2.6GHz。与4G相比,在任何指定频段上运行5G技术都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降低时延,随着工作频率的增加,二者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缺点是,毫米波信号特别容易受到从雨滴到坚固的墙壁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切物体的干扰,造成衰减。为了克服信号衰减的问题,5G毫米波采用了波束成形技术和Massive 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天线。这些技术能够将信号牢牢地集中在单个用户设备上。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技术。从本质上讲,5G毫米波波束成形技术通过调节各个天线的相位,对信号进行聚焦,以形成一个很窄的、可转向的波束,从而增加5G发射器的有效辐射功率,提高基站接收信号的信噪比。窄波束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信号干扰。

  • 软件支持的灵活性:当然,前几代蜂窝网络中也用到了很多软件,但5G网络将软件的应用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如果没有软件定义无线电架构,5G网络是不可能实现的。由软件驱动的网络可以通过即时调整来优化网络本身的性能,从而改善与之连接的应用和服务。5G采用的网络切片技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够让多个虚拟网络在同一个硬件基础设施上运行,并且每个虚拟网络都针对具体用例进行了优化。

5G NR(新空口)网络的优势

5G NR(新空口)网络可在毫米波频段上运行,时延可以低于1毫秒,相比于4G网络来说提升了几个数量级。5G的数据吞吐量比4G提高了20倍,特定区域的连接密度提升了500倍,可靠性也得到了更高保障。消费者仅可能在有限的情况下注意到5G NR4G之间的性能差异。手机端的使用体验基本相同,尽管大文件的下载速度(如操作系统更新和视频加载)会快得多,但各种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或许游戏玩家除外。下图总结了5G网络典型的关键性能参数。

在智慧城市、智能楼宇、智能工厂、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健康等智能化应用领域,5G NR网络的优势才会崭露头角。换句话说,机器会首先感知到变化,因为目前有数百亿台联网设备已经连接到了数据网络。快速、可靠的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将与云端的人工智能应用相融合,提供实时数据分析,从而催生新的应用。5G NR网络客户将受益于更高的工作效率,获得新的创收机会。公共网络运营商的收益也会变得更多。

2.png

根据ITU-R选定的5G关键性能指标如上所示

(资料来源: "5G互联产业和自动化"白皮书第二版,5G产业自动化联盟,201811)

为何要构建5G专网而不是使用公共网络?

  • 时间维度:传统网络运营商注重的是盈利能力。他们把网络建设在能够产生最多收益的区域,这意味着大部分投资将流向人口密集地区。举例来说,美国中西部的农民可能要等很久才有便捷的5G NR网络可以使用,特别是每隔几百米就需要设一个基站的毫米波无线接入网络。

  • 安全维度: 那些负责工厂运营技术(OT)的专业人员对向外界开放网络以获得物联网所带来的裨益及由此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持谨慎态度,这种担忧是正确的。由于担心黑客利用WiFi网络攻击,很多企业仍在使用以太网布线。尽管根据所选择的网络架构不同,核心网络可能仍然掌握在传统网络运营商手中,但是拥有一个5G专网有助于获得真实、可感知的安全优势。高度集中的毫米波短距离传输也能够在一些用例中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在某些情况下,独立5G专网的带宽保证也可能是一个考虑量因素。

  • 成本维度: 建设5G NR网络的成本一直在下降。企业甚至可能不需要为他们使用的频段付费,因为有些是非授权的频段。此外,开放式无线接入网(RAN)是推动硬件成本下降的一个潜在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接口架构,能够将5G NR网络的各个部分分解为不同的元素,每个元素都是可互操作的。开放式RAN正在进入市场,以便每个网络元素的供应商在创新和价格方面都能展开竞争。而在构建独立5G NR网络方面也存在着良性竞争,硬件公司一直在与网络运营商合作提供这种服务。一些公司将为客户搭建专用网络,然后通过收取管理服务费来收回成本。

独立5G NR网络的倡导者指出,与WiFi网络相比,独立5G NR网络的成本和复杂性有所降低。同时,运行功率的降低也意味着成本的节约和环境效益的增加。

如果企业正计划创建一个5G专网,或者希望与工程师讨论其中涉及的技术细节,安富利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分销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安富利拥有自己的先进应用开发团队,该团队正在开发的毫米波设备能够助力客户的5G工程团队更快地将新产品推向市场。

关于安富利公司

安富利是全球领先的技术分销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一直秉持初心,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从构思到设计,再从原型创建到生产,安富利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为客户提供支持。安富利在整个技术价值链中处于中心位置。这种独特的地位让安富利能够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加快设计和供应速度,从而帮助客户尽快实现营收。数十年如一日,安富利一直致力于帮助全球客户和供应商实现技术的变革。了解有关安富利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vnet.com/apac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3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电脑品牌技嘉科技今日于全球科技业年度盛会——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展示旗下电竞品牌AORUS和创作者品牌AERO的全产品阵容。今年技嘉以AORUSVERSE为主题,聚焦创新技术和友善设计,带领与会贵宾前进无远弗届的科技宇宙;现场还打造特殊的4K电竞视界,展现强劲游戏体验。

1.jpg

技嘉于COMPUTEX 2023 展现创新科技产品与卓越设计实力

此次技嘉展示多项技术革新,包括应用在AORUS GeForce RTX 40系列显卡的风之力散热系统,特殊的仿生鲨鱼扇叶通过叶片设计与表面上特殊的纹理,能够有效降低运转时的噪音和增加风压,维持优异的散热性能;最新电竞旗舰笔电AORUS 17X则采用新一代WINDFORCE Infinity散热技术,特别针对使用者最常将手置放的WASD键和触控板等区域加强散热,以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提供更好的使用者体验。

除了不断进化的散热技术,技嘉也特别针对笔电便携性带来不同以往的技术成就,其中新一代AERO 16 OLED创作者笔电采用精密CNC一体式铝合金削切技术,除了确保机身坚固耐用之外,也让整台笔电更加轻薄;而首次亮相的AORUS 16则是电竞市场上首批导入高效、节能且轻巧的氮化镓电源的电竞笔电,不但展现了技嘉对电源效率提升的贡献,同时体现了其对创新的承诺。

各产品线为优化使用者体验所研发的DIY友善设计是技嘉本次展出的另一大亮点。例如应用于AORUS主板上的EZ-Latch机构设计,大幅简化了PC组装程序,实现快速且便利的安装体验;而AORUS显卡、电源和CPU散热器上的集成LCD显示器显示屏,除了可让使用者即时监控系统性能,也同时支持自定义显示或GIF动画,为主机增添酷炫灯效及个人风格。另外,Stealth 500电脑组装套件中特殊的藏线设计,解决玩家们装机时的痛点,更在主板设计上树立了新标竿。而Arm Edition电竞显示器采用可以随装即用的显示器支架,无脚座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特别适合电竞、商务、娱乐等多种使用环境。

技嘉另外也以三台M32UC电竞显示器结合改装主机,打造三连屏的4K电竞视界,提供沉浸的PC游戏体验;AORUS 48寸FO48U 4K显示器,则与新世代家庭游戏主机完美结合,将家机游戏体验提升至新的高度。

除了展示创新技术和荣获国际肯定的各产品线,技嘉也在COMPUTEX 2023展示多款全新产品阵容,包含支持Intel®下一代处理器的Z790系列主板、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系列显卡和AMD Radeon RX 7600显卡等。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3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2023年台北国际电脑展上,GIGABYTE将以“计算的未来”为主题展示尖端的技术和解决方案。5月30日至6月2日,GIGABYTE将在台北南港展览馆1馆的一楼展出110多款引领未来产业转型的产品,同时展示AI技术和可持续性的新趋势。

1.jpg

(Photo: Business Wire)

2.jpg

(Photo: Business Wire)

3.jpg

(Photo: Business Wire)

4.jpg

(Photo: Business Wire)

5.jpg

(Photo: Business Wire)

6.jpg

(Photo: Business Wire)

7.jpg

(Photo: Business Wire)

通过GIGABYTE开创性的GPU/HPC服务器,借助AI的力量大获全胜

GIGABYTE及其子公司Giga Computing正在引领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时代,推出无与伦比的AI/HPC服务器产品线,其中一款明星产品是业内首个NVIDIA认证的HGX H100 8-GPU SXM5服务器,型号为G593-SD0。G593-SD0配备了第四代Intel Xeon可扩展处理器和GIGABYTE业界领先的散热设计,能在经过密度优化的5U服务器机箱内执行生成式AI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的高强度运算,使其成为寻求AI突破的数据中心的首选。

此外,GIGABYTE还首度推出了搭载NVIDIA Grace CPU和Grace Hopper 超级芯片的AI计算服务器。这些高密度服务器在ARM Neoverse V2平台中使用NVLink-C2C技术进行加速,为AI/HPC计算效率和带宽设立了新的标准。

借助GIGABYTE享誉全球的绿色计算解决方案来拥抱可持续性

GIGABYTE的绿色计算解决方案正将数据中心能效标准提升到新的水平。GIGABYTE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首次展出三款浸液冷却机箱,以展示绿色计算如何消除对高功耗风扇和空调的需求。该解决方案使客户能够实现他们的可持续性目标,同时满足对计算密集型创新的激增需求。

除绿色计算解决方案外,GIGABYTE还将展示其长期以来为实现“可持续生产力”所做的努力。GIGABYTE一直在优化生产线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时维修、回收和翻新电子废物。其结果是,企业能源消耗成功减少了34%,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43%。2021年和2022年,GIGABYTE凭借其杰出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和成就,被CDP Climate Assessment评定为“领导级”。

通过新一代服务器推进数据中心发展

技术发展和数字服务高度依赖先进的数据中心。GIGABYTE将展示一系列适用于云计算、数据存储和边缘计算的服务器和主板,以及安装于EIA和OCP(开源计算项目)标准机架的服务器。最新的GIGABYTE企业产品支持AMD、Ampere、Intel和NVIDIA的最新芯片,使数据中心能从优化的性能、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效率中受益。

借助GIGABYTE卓越的AI驱动型部署来赋能智能产业

网络通信的发展催生了物联网(IoT)的崛起。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GIGABYTE将展示物联网如何利用AI技术来实现制造、零售、自动驾驶车辆、医疗保健等行业的现代化。展示的关键技术包括工业主板、嵌入式系统、微型计算机、AI图像识别系统和车联网,彰显如何利用新一代芯片技术,通过数字化转型解锁无限的机遇。

借助屡获殊荣的AORUS和AERO计算机重塑游戏体验

GIGABYTE一直坚持以提供卓越的消费者体验为设计理念。AORUS游戏和AERO创作者系列在2023年获得了15项红点设计奖,涵盖主板、显卡、笔记本电脑、大型4K显示器和游戏外设,证明了GIGABYTE对创新和卓越美学的坚定承诺。除了屡获殊荣的AORUS和AERO产品外,GIGABYTE还将展示各种主板、SSD驱动器和DIY套件,为技术爱好者提供丰富的高品质选择。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0525005664/zh-CN/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3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5月27日,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系列之ChatGPT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交流会在北京举行。IBM 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研发中心总经理谢东出席会议,并针对"企业如何应用人工智能"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也从以前的应用中+AI,演变成AI+,也就是以AI能力为底座,开放部署新一代应用的模式。未来,人工智能会逐渐成为新的IT底座,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快应用人工智能的企业将占得先机。

以下是他的发言节选

1.jpg

IBM 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 谢东 (图片来源:ChatGPT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交流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今天特别高兴有机会跟您交流,分享 IBM 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做法,特别是针对"企业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我的一些观点和思考。

谈到人工智能,它是计算机发展初期就有的一个梦想。经过七八十年的不断尝试和探索,大约在5年前,随着计算机的突破,人工智能应用也开始真正进入人类的生产生活。而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为什么ChatGPT如此震撼世人?

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首先来源于AI技术的突破。算力的突破,让千亿级规模的AI模型训练成为可能;以Transformer为基础的AI模型,造就了用海量无标注数据进行模型预训练方法的成熟。这就相当于,出现了一个能在海量数据面前快速自己学习的最强大脑。

再有,语言的巨大威力得以释放。语言,是智能的载体。人类的思维,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AI掌握了人类的语言,也就有机会掌握蕴含在人类语言中的知识、情感、逻辑,甚至是思想和观念。这就是大语言模型强大的原因。

第三,它的生成能力、泛化能力非常强。通过ChatGPT这样一种跟人对话的形式,人们第一次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与AI交流,并且获得对自己直接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AI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直接使用。

所有人在惊叹ChatGPT强大能力的同时,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应用AI。而应用的范式,也从应用中+AI,演化成AI+,以AI能力为底座,开放部署新一代应用的模式。

人工智能带给企业怎样的改变?

我们想想以GPT为代表的新一代AI技术,实际上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在企业内部包括智能运维、人事管理,对外是客服、物流管理,还有事故诊断等等。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进行AI应用的探索。IBM 也越来越多的把人工智能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生产工作中,比如HR、系统中心的智能运维工作等。

大家经常会问到,AI能够在企业这么多场景中应用,那么,人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到来的时候,都会带来整个行业的转变。我认为,人工智能会改变很多行业,很多工作会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被重塑。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目的和方式,不是用AI替代人类,而是用AI充当人类的助手,协助人类更好地工作。换句话讲,人工智能淘汰的不是人的工作,而是那些没有掌握人工智能、或者没有应用人工智能的行业工种。

企业如何利用AI强化核心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企业在应用人工智能作为底座的时候,会考虑什么?

首先,人工智能为企业所提供的核心价值,就是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它能提供独特的价值,或者它能提供别人没有的,或者别人有、但是我有能力做得更好、更快、成本更低。

其次,企业在采用人工智能的时候,不光是要有AI的基础能力,还要确保人工智能产生的洞察,是建立在自己的数据上,同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核心价值通过人工智能体现出来;另外,企业需要把人工智能的方方面面紧密集成在自己的工作流之中,这两点是必须要考虑的。

第三点也很重要,也是 IBM 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中非常强调的一点,人工智能的可信性。我们可以简单想象,在与ChatGPT对话的过程中,大家很新奇,会觉得人工智能那么有创造力,有那么多超出自己想象、超出期望的一些回答,但是在企业实际应用中,企业会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企业的业务依赖于提供服务,或者快速传递准确信息、见解或规模化的建议,那么,企业所需要的,是最大化的可用性,和最小化的错误。如果模型存在偏差,或者具有误导性,‘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或不可解释,声誉损害和监管罚款的风险和成本可能会很高。这个时候我们就非常需要人工智能是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治理和监管的,必须是可解释的、公平的、强大的、透明的。。

IBM如何助力企业落地AI?

那么 IBM 是怎样帮助企业应用和管理人工智能的呢?

首先,混合云和AI是IBM 的战略重点之一。我们认为,当人工智能和混合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对内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对外还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IBM 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和研究方面,有着长期且深入的投入。从底层利用AI加速芯片,到上层应用中,提供各种模型的开发部署工具,IBM都有着业界领先的技术和方案。

比如 IBM 最新发布的watsonx,就是为帮助企业落地AI战略而推出的集成化产品方案。它包含三个产品——watsonx.ai, watsonx.data, watsonx.governance。

2.jpg

IBM wastonx

AI大家很容易理解,它是一整套模型的训练、验证、微调、部署工具,它既可以部署在云端,也可以部署在企业内部自有平台上,并且支持传统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现在生成式AI的方法,有一系列的工具帮助企业在大模型的基础上做小模型,企业内部的小模型进行微调,应用于实际的业务。这是AI本身的全生命周期。

这里我想提一个观点,大家经常听到大语言模型,其实 IBM 在结合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实际需求时,还会特别强调基础模型。这也是 IBM 为企业制定的AI技术路线中,一个很关键的概念。为什么企业要更关注基础模型?因为企业里面的数据具有多样性,除了语言以外,还有自己的业务数据、市场数据、运维数据等。IBM根据企业不同的核心数据类型,建立不同类型的基础模型,以帮助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

第二块data。企业内部有很多的数据信息,如果把人工智能应用到这些数据上,前提必须保证对这些数据有一个良好的管理,能跟现有的这些数据系统较好集成,利用优质的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开发提供便利的条件。

第三就是governance。governance就是治理和监管,它提供一系列的工具,帮助能够消除模型中这些偏差,保证人工智能透明、可信、可解释,让企业能够放心使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未来展望

未来这几年,AI技术会发展的更加成熟、便捷、规范。它会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很多领域都有新的深层次应用,并且在算力成本的部署便捷上,也会有极大改观,还会在治理方面有技术上和法律法规上的保证,整个行业都会以一个加速的方式来使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会逐渐成为新的IT底座,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快应用人工智能的企业将占得先机。IBM 将继续与我们的客户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

关于 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34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5月26日,2023中关村论坛在京拉开帷幕。作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论坛集中展示了一批代表国家前沿技术水平的高质量科技成果项目,吸引了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作为系统级验证EDA解决方案提供商,芯华章以高性能数字仿真器穹鼎GalaxSim,入选大会“新技术新产品榜单”,并代表国家、面向全球,深度参与高端前沿科技成果发布推介、供需对接、交流洽谈和宣传展示。

1.png

2007年至今,中关村论坛已成为全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高端国际论坛。本届中关村论坛由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汽车和电子系统设计等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工具EDA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无法手工完成的纳米级芯片设计成为可能,并贯穿从芯片到电子系统的创新,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命脉和战略基础支柱之一,被誉为“芯片之母”。

芯华章专注于芯片数字前端验证,这是当前最尖端芯片流片能否成功的“安全锁”,也是国内EDA布局上的空白。一个芯片研发项目当中,验证工作量通常占据过半,并且决定了芯片的成败与质量。

作为芯片验证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数字仿真服务通过丰富完备的测试激励来模拟芯片在真实环境下的运行状况,帮助工程师通过各种调试手段来判断运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芯华章穹鼎GalaxSim使用了创新的软件框架,提供多计算平台支持,兼容多款国产服务器,并采用分布式并行仿真技术,可实现对千亿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仿真验证,将仿真器的应用场景拓展到了系统层面,可以帮助大规模设计提早进行系统级验证,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迭代,从而帮助客户大大提高验证效率。

2.png

在国内某公司GPGPU设计的实测中,完全同等条件下,传统仿真器进行典型测试需7天的时间,GalaxSim使用了400多个计算线程,将仿真时间缩短到2小时以内,取得相较于传统仿真器近百倍的突破性效率提升。

目前GalaxSim已经在芯来科技复杂RISC-V处理器IP开发、阿里开源项目玄铁RISC-V、中科院香山RISC-V设计案例中表现出强大的仿真能力,并陆续应用到了多家国内头部CPU、AI、GPGPU芯片企业的设计当中,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

芯华章科技产品市场总监郭正受邀发表主题演讲:“超大规模的异构多核、高算力与系统级应用的发展,使得电路设计规模不断扩大,对设计的验证仿真提出了更高的计算需求和效率挑战。芯华章针对此推出的穹鼎GalaxSim,适应敏捷验证要求,填补了1kHz~10KHz这块技术空白领域,提供了适合SoC和Chiplet级的系统验证方案,打造了完整的芯片功能验证闭环解决能力,推动国产EDA拳头产品的技术革新。”

3.jpg

此次殊荣体现了业界专家评审及行业对芯华章验证EDA技术及创新实力的认可。伴随一系列自研产品的陆续落地,芯华章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数字验证全流程,并将继续致力于突破当前集成电路设计工具技术和生态圈壁垒,提升集成电路研发和电子系统创新效率,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来源:芯华章科技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13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