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Unwin女士曾在Horizon Power和Zenith Energy等领先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公司担任高管,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领导力

可持续电网规模储能解决方案的领导者Energy Vault Holdings, Inc. (NYSE: NRGV)(以下简称“Energy Vault”或“公司”)宣布任命Stephanie Unwin为公司董事会成员,该任命将于2024年3月召开的Energy Vault下一季度董事会上生效。她将接替领导Energy Vault的C轮融资的Prime Movers Lab LLC的普通合伙人Zia Huque。在Huque先生离职的同时,Unwin女士也将加入董事会。

1.jpg

Energy Vault任命澳大利亚能源行业领袖Stephanie Unwin为董事会成员(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Unwin女士是Horizon Power的首席执行官。Horizon Power是一家全面整合的澳大利亚电力公司。自2019年担任这一职务以来,她带领公司应对快速变化的能源市场环境,并使公司成功地为长期增长做好了准备,同时加快了整个西澳大利亚州的脱碳项目。在Horizon Power任职之前,Unwin女士曾在西澳大利亚州最大的能源发电商和工业及消费客户零售商Synergy担任多个高管职位,包括零售总经理、商业总经理和首席转型官。Unwin女士还为Energy Vault董事会带来了在其他上市公司董事会任职的丰富经验,包括Alacer Gold Corp、Zenith Energy、Integra Mining Limited和几家未上市合资企业。她目前是Energy Networks Australia的董事会成员。在她的职业生涯中,Unwin女士一直被公认为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充满活力的领导者,包括在Business News的Power 500榜单中被评为西澳大利亚州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之一。

Unwin女士拥有莫道克大学经济学和法学学士学位。她还是西澳大利亚州律师协会会员。

Energy Vault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Robert Piconi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地欢迎Stephanie加入我们的董事会,她带来了出色的业绩记录,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拥有充满活力、以结果为导向的领导力。随着我们继续在全球加快部署Energy Vault的短时、长时和超长时储能解决方案,我们在澳大利亚乃至更广泛的亚太地区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Stephanie在能源领域的区域经验,以及她在领导大型企业实现增长和转型阶段的运营经验和业绩记录,在业内得到了广泛认可。我们代表Energy Vault董事会,期待着与Stephanie合作,也期待未来她在我们继续执行全球增长计划的过程中为董事会做出贡献。”

Stephanie Unwin表示:“我很荣幸有机会加入Energy Vault董事会。在能源领域工作十多年后,我对开发有效的储能解决方案以实现能源转型充满热情,Energy Vault的技术和创新的成套储能解决方案让我深受启发。我期待着与董事会其他新成员一起工作,为Energy Vault令人印象深刻的执行领导团队提供指导和专业知识。”

Piconi先生在评论Zia Huque时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Zia作为早期投资者以及后来作为战略顾问,从成长后期到我们的首次公开募股,为Energy Vault做出了无数宝贵的贡献。在公司的全球发展阶段,他作为一名真正的业务合作伙伴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衷心感谢他以及Prime Movers Lab团队对我们脱碳使命的信心和支持。”

关于Energy Vault

Energy Vault®开发和部署公用事业规模的储能解决方案,旨在改变世界可持续储能的方式。公司的综合产品包括专有的基于重力的储存、电池储存和绿色氢能储存技术。每个储存解决方案都由该公司不限硬件技术的能源管理系统软件和集成平台提供支持。Energy Vault的创新技术组合在业内独树一帜,可提供定制的短期和长期储能解决方案,帮助公用事业公司、独立电力生产商和大型工业能源用户在保持电力可靠性的同时大幅降低平准化能源成本。Energy Vault的EVx™重力储能技术利用能够整合废物进行有益再利用的环保材料,促进了向循环经济的转变,同时协助客户加快向全球清洁能源转型。请访问www.energyvault.com了解更多信息。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1214995309/zh-CN/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8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15日,欧洲著名的独立汽车评委会AUTOBEST组委会,公布了全球汽车行业年度大奖名单。经过来自31个国家的专业评委的严格评测,神行超充电池脱颖而出,成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首个获得AUTOBEST最佳技术(TECHNOBEST)奖的产品,宁德时代也成为首个且唯一获得最佳技术奖的中国企业

AUTOBEST评选出的奖项代表着欧洲汽车市场的风向标,将影响7.5亿欧洲消费者的选择。最佳技术奖,是AUTOBEST旗下极具公信力的奖项,并非每年设置,上一次颁发时间在2020年。该奖项还有着严格的评选流程,必须符合13项复杂的标准,奖项评选后将对欧洲消费者的购车行为具有很大指导意义。

组委会高度肯定神行超充电池的颠覆性创新:"神行超充电池作为全球首款在磷酸铁锂上实现4C超充的电池,充电10分钟可续航400公里、一次充满电可行驶700公里以上,有望大幅缓解用户的快速补能焦虑,开启新能源车超充时代。宁德时代围绕电化学本质,在材料及材料体系、系统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创造性地推出超快充电、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水平兼具的神行超充电池,这超越了磷酸铁锂的化学性能界限,将引领电池行业的未来创新。"

谈及神行超充电池获奖,AUTOBEST创始人兼主席Dan Vardie先生认为:"这是实至名归。在宁德时代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的领导下,宁德时代研发了很多突破性技术,是电池行业的现象级企业。"

创新一直是宁德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宁德时代将始终以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助推全面电动化,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创绿色低碳的可持续新时代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89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14日,工业互联网标识贯通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创新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在重庆举办,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管理局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主办,以"标识贯通千百业 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题,重点展示工业互联网标识创新应用成果,专家院士深度探讨新型工业化、工业互联网等产业热点话题。浪潮云洲受邀参会并作主题演讲,分享标识解析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创新实践。

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互联网发挥着战略性支撑作用。标识为纽带,与网络、平台、数据、安全并称为工业互联网五大功能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作为支撑工业互联网的神经系统和数据纽带,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对于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jpg

庞松涛作主题演讲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副董事长、总经理庞松涛作《标识解析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时表示,标识是人、机、物的"身份证",万物互联的基石,在"数据、算法、算力"构建的数字经济体系中,标识解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实现了数据要素的可信自由流动,推动数实融合,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标识应用已覆盖45个重点行业,初步形成标识解析应用体系,提炼9类应用模式、20种典型应用场景,全面融入工业企业研发、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环节,在企业内外部产生价值,帮助提升产品质量、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模式创新,赋能工业企业由数字化迈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浪潮云洲作为标识解析和"星火·链网"双料服务商,支持建设了10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解析量全国第一,注册量全国第二,获批4个标识解析服务许可证,孵化出了以冠星陶瓷为代表的制造行业工业装备数字产业链升级、以滕州机床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以平阴玫瑰为代表的一二三产融合提升等标杆性标识应用场景。

例如,冠星陶瓷基于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标识解析平台实现数据贯通,在设备上部署固件前装升级的主动标识传感器,汇聚设备数据构建组态模型,提供运维服务;以备品备件管理为切入点,延展至上下游供应商的管理,推动工业装备数字产业链升级,支持制造业生产方式、企业形态、用工方式和业务模式根本性变革。

面向国际,浪潮云洲基于"星火·链网"国际超级节点(澳门),充分利用澳门资源禀赋,联通国内外,规模化推广中葡跨境数字贸易服务平台与澳优码,打造"交易在澳门 交割在全球"贸易新模式,加速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和匹配,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未来,浪潮云洲将充分发挥标识节点建设及运营的先发优势,以标识为抓手,围绕标识解析高质量建设、规范化运营、创新化应用赋能千行百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8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1.jpg

44年前的1979 年6月,英特尔 (Intel) 为IBM定制了一颗新型处理器--Intel 8088处理器,并和微软展开合作助力IBM推出了全球第一款个人电脑,该电脑运行微软的MS-DOS系统,由此开启了人类的个人电脑时代。

2.jpg

44年后的12月15日,英特尔在北京举办以“AI无处不在,创芯无所不及”为主题的2023英特尔新品发布会暨AI 技术创新派对,携手ISV、OEM、CSP产业伙伴在内的AI生态,共同见证了英特尔AI战略的发布,以及英特尔® 酷睿™ Ultra处理器和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支持的AI产品亮相,

正如在2023英特尔on技术创新大会上,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所言“AI将通过云与PC的紧密协作,进而从根本上改变、重塑和重构PC体验,释放人们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我们正迈向AI PC的新时代。”

从过往半导体发展历程来看,每当产业遇到低迷时候就需要以创新的产品激发一次新的增长,传统PC已经走过40年的历程,随着人工智能加持,AI PC将给PC产业注入活力,推动PC进入新一轮的增长。

英特尔为此还发布了一项AI PC的加速计划,希望通过这项计划加速AI在整体PC产业的发展,目标2025年在超过1亿台个人电脑上实现AI应用。

3.jpg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战略及业务拓展副总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阿木)在发布会上表示:考虑到整个产业生态有一个成熟的过程,AI PC 首先会经历一个 AI Ready 阶段,芯片架构会率先升级到混合 AI 架构,并加速 AI 应用创新;随着个人大模型、个人智能体、AI 应用开放生态等的嵌入,AI PC 将加速迈入 AI On 阶段,从而在 2024 年真正迎来 AI PC 元年,让每个人拥有专属于自己的个人 AI 助理,提供划时代的创新 AI 体验。 

4.jpg

他认为AI PC相当于个人AI助理,它提供了四大核心价值,分别是多场景下的个性化服务、及时可靠的智能服务、更低的大模型应用成本和可靠安全的个人数据隐私安全保障。

5.jpg

”从订单看,酷睿ulatra肯定大卖!“在下午的媒体发布会上,英特尔中国区技术总经理高宇信心满满地表示。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稚聪也在发布会上表示:AI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圈,智能多元开放的AI时代已经到来。未来在云边端,AI将被混合部署,灵活调用。云平台将持续为AI训练提供最强的基石,而拥有更强算力的AI PC将使人人都能体验到AI带来的便捷。

6.png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稚聪发表演讲

发布会上,英特尔正式推出英特尔® 酷睿™ Ultra处理器,为移动平台和边缘计算带来出色的计算和图形性能以及非凡的AI PC体验,并宣布将与主流OEM伙伴推出230余款机型,开启AI PC新纪元。

7.jpg

8.jpg

据介绍,英特尔酷睿Ultra系列处理器采用Intel 4制程工艺,并且首次采用分离式模块和3D封装,是英特尔有史以来效能最高的处理器产品,同时处理器还将核显更换成了Xe-LPG的Arc GPU,核显性能提升两倍,首次加入NPU模块,加速笔记本AI性能表现,将AI PC全面普适化。

9.jpg

首发阵营包括H系列(28W)、U系列(15W)的Core Ultra 7和Core Ultra 5,而在2024年第一季度,则会推出最高阶的Core Ultra 9 185H以及两款U系列产品。Core Ultra 7和Core Ultra 5主打高性能轻薄本。

Core Ultra H最高拥有6个P-Core和8个E-Core,以及在SOC Tile中用于省电的LP E-Core,因此共计16个核心22个线程,最高5.1GHz,TDP 28W,最高功耗看情况可至64W、115W。Core Ultra H将标配Arc GPU核显,核显架构来自于Xe-LPG,Core Ultra 7包含8个Xe-LPG核心,Core Ultra 5包含7个。

Core Ultra U系列则统一使用2个P-Core,8个E-Core,2个LP E-Core设计,共计12个核心14线程,最高频率4.9GHz,TDP 15W,最高功耗57W。不过Core Ultra U核显并非来自Arc,而是沿用上一代架构Xe-LP的Iris Xe。

10.jpg

在内存支持上,上述所有产品内存频率最高支持到64GB LPDDR5/x-7467,或者96GB DDR5-5600,并配备2个基于第三代引擎的NPU,用于在低功耗状态下加速笔记本的AI性能。由于英特尔xPU架构的特殊性,AI加速其实会同时调用CPU、GPU、NPU同时进行,用于解决不同场景的AI加速问题。

11.jpg

12.jpg

”以后的轻薄本,不但有更好的能效体验,更有更好的游戏体验。“高宇强调英特尔与100多家软件供应商紧密合作,要共同开发300多项AI加速功能来提升PC上的AI体验,涵盖软件开发、影像处理、视讯会议、协作、串流游戏及安全等。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现场同时展示了来自23家国内ISV软件厂商的AI功能和离线运行AIGC的应用,以及四家艺术院校关于AI艺术的合作,充分彰显了AI PC如何赋能人们更简单地使用AI功能,发挥艺术天赋,并帮助各类视频制作高手、音乐创作人、设计创意达人享受精彩生活,芯生无限。

AI 应用百花齐放,点燃每个创意火花

AI浪潮下,从AIGC到AI功能,都重新定义了PC的智能算力,并革新了应用体验。在现场,23家国内知名ISV软件厂商展示了与英特尔合力打造的AI应用,让AI PC成为创意设计人群的灵感助燃剂。Microsoft演示了Studio Effect的“眼神接触”,“自动取景”等功能。百川智能在八个月内更是推出了7款大模型。

高宇表示英特尔AIPC 生态布局是循序渐进的,先是对大模型做适配  例如文生图,让大语言模型跑起来以后会生成出很多应用。

另外,英特尔不仅与阿里云通义千问、RWKV、行者AI、大饼AI等企业合作,通过文生文、文生图、文生音乐、AI变声等AIGC功能启迪创意,还与剪映、璇米、爱奇艺等应用打造AI抠图、视频智能识别、AI动作捕捉、AI手势识别等功能,为用户日常生活带来更便利、更简易的AI体验。此外,英特尔还与北京大学合作,通过北京大学知识计算实验室研发的多语言代码大模型CodeShell,实现流畅的用户使用体验。其它ISV合作伙伴还包括:智谱、有道子曰、百度ERINIE-3.5、OPPO AndesGPT、无问芯穹、MINIMAX、索贝、腾讯会议、WPS AI、新奥特美摄、万兴喵影、极达科技、麒麟、统信。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17.png

18.png

19.png

20.png

21.png

22.png

四家艺术院校 AI 合作,让一部分艺术家先 AI 起来

23.jpg

24.jpg

25.jpg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王雷院长分享到AI正在成为艺术家脑、眼和手前所未有的强大延展, AI技术善于创造大量细节,补足了传统动画难以表现宏大场面的短板,以往历经九个月打造的首部AIGC动画片并入围巴西Tiete国际电影奖的欣喜,也感慨如果用AI PC生成动画,时间与成本上能大大地缩短减少。

26.jpg

未来,当每位数字艺术家把自己的风格浓缩在本地AI模型中,通过高速的AI PC即时生成符合我们创意的文本、图像和视频,智能艺术的时代之门将随之开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琼团队合作打造的“身份镜像Ⅱ”,通过大语言模型以及AI人脸融合技术进行交互,引人思考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数字自我的身份关系;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院长冯梦波合作的《假蜃楼·迭代1·意识欺骗》作品中,通过AI PC的算力推动大语言模型的推理,实现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北京画院艺术院校院长吴洪亮的合作中,利用AI PC的算力,将用AI复现齐白石的艺术风格进行随笔和图生图的创作,感受AI的艺术魅力。得益于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锐炫显卡和英特尔OpenVINO等技术,AI PC不光能圆每个人的艺术梦想,更能为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的作品赋予不同艺术创想。

英特尔市场部总经理吕冬表示英特尔向AIGC艺术创作者提供由本地算力为支撑的生成方案,在高性能PC上打造每个人都能用的AI算力,让“人人都是艺术家”成为可能,让一部分艺术家先AI起来,使艺术生产力获得更好的解放,为AIGC艺术创作的繁荣奠定技术基石”。此外,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琼团队、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在现场还宣布了英特尔与三家艺术院校即将成立并启动的AIGC联合实践中心/项目,加快AIGC艺术人才的培养。

图片

无 AI,不 PC:AI PC 率先亮相

27.jpg

AI PC百花齐放。在发布会现场,来自联想、惠普、Acer的AI PC机型率先亮相。在现场,联想分享了对于AI PC的AI Ready和AI On战略,并展示了 YOGA、小新、和ThinkPad、ThinkBook等系列的AI PC新机,在众多绚丽AI PC上演示了智能抠像、AI视频补帧等日常AI功能,充分发挥联想机型设计的硬件堆料、软硬件深度合作方案以及人性化的细节打磨。惠普展台演示了AI PC相关应用,并展示了以惠小微为战略核心的AI技术应用,革新PC体验。Acer展台演示了Acer打造的AI Zone功能,可打造个性景深图或删除图像背景对象等,还可以在裸眼3D显示器上实现2D转3D方案。

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加持下,AI将成为PC产业的下一个分水岭。

28.png

29.png

30.png

31.png

32.png

33.png

34.png

35.png

36.png

37.png

产业向前,创新兴产。英特尔将于12月16日启动“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旨在依托强大的英特尔酷睿Ultra等设备及软件工具套件,助力开发者利用AI PC出色的计算和图形性能进行创意开发。此外,酷睿Ultra处理器的推出进一步体现了英特尔开启全民AI新时代,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承诺。尤其是在位于中国成都的英特尔封测基地,也实现与全球同步量产最新的基于Intel4制程工艺的Meteor Lake产品。

英特尔® 酷睿™ Ultra 处理器,给你一颗 AI 的芯

无论是忙于工作、学习、流媒体播放、游戏还是移动创作,人们对PC的需求日益增多,希望在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和电池续航的同时,能够体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愈加丰富的AI功能,AI PC则是满足该需求的新一代个人电脑。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在CPU、GPU和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的架构中集成了专属AI加速功能,从而成为英特尔历史上AI性能最强、能效最佳的客户端处理器。

AI PC的体验效果深受其所配备软件的性能影响,遇强则强。作为AI PC加速计划的一部分,超过100家独立软件供应商(ISV)和300余项AI加速功能将针对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进行专属优化,提供丰富的AI应用程序和框架3。

在PC之外,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还在边缘计算领域提供高能效的AI加速功能,支持要求严苛的视觉处理任务,并在医疗健康、零售和制造等垂直市场推动创新。

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是首款基于Intel 4制程工艺打造的处理器,代表了40年来英特尔架构最大的革新。它采用了先进的Foveros 3D封装技术,结合前沿的知识产权成果与先进的制程工艺,以优化相关模块的性能表现。全新的性能核架构提高了每时钟周期的指令执行能力(Instructions Per Cycle),而能效核(E-cores)和低功耗能效核(LP E-cores)则提供可扩展的多线程性能,并为性能核(P-cores)分担更多后台工作负载,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多任务处理表现。

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还集成了英特尔锐炫™ GPU,拥有最多8个Xe核心,支持基于AI的超级采样技术XeSS以及DX12 Ultimate,图形性能最高约为前代产品的2倍4。该GPU支持现代图形功能,包括硬件加速的光线追踪、网格着色、AV1 编解码、HDMI 2.1以及DisplayPort 2.1 20G。

英特尔最新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品牌:英特尔®AI引擎 – NPU Boost ,专为在低功耗下长时间运行的AI工作负载而设计,与CPU 和GPU的AI功能相辅相成,与前代相比,能够带来2.5倍的能效表现5。

全新处理器家族的产品特点包括:

●拥有多达16核心(6个性能核、8个能效核和2个低功耗能效核)和22线程, 并且结合了新一代英特尔® 硬件线程调度器,以实现卓越的工作负载调度表现。

●最高达到5.1 GHz的最大睿频频率。

●最高支持64 GB的LP5/x或高达96GB DDR5 的最大内存支持。

●拥有出众的无线功能,其通过集成支持英特尔® Wi-Fi 6E(Gig+),并支持独立的英特尔® Wi-Fi 7 6(5 Gig),保证在更多场景下实现超千兆速率、类似有线连接的响应速度以及卓越的稳定性。

●提供英特尔® Killer™软件,针对游戏玩家和创作者的应用程序进行智能连接优化和网络流量优先级排序。

●支持英特尔 Bluetooth低功耗音频,提供低功耗、沉浸式、高保真的PC声音体验,支持新的Bluetooth Auracast™广播音频功能,包括广播音频调整、个人音频共享,以及增加人们使用助听器和新的辅助听力服务的可能性。

●支持Thunderbolt™ 4以实现40 Gbps的高速连接,可连接多个4K显示器、快速存储设备和其他配件。

●OpenVINO™工具套件能够帮助开发者减少代码修改次数和自动设备检测,通过将工作负载分配到合适的计算引擎,提升AI性能表现,并通过ONNX和ONNX Runtime流程优化相结合,以实现更快的推理过程。

关于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英特尔Evo Edition电脑:英特尔Evo™ Edition平台品牌笔记本电脑持续提供非凡的使用体验7,通过英特尔®多设备协同技术(Intel® Unison™)实现卓越的移动性能、智能协作和多设备功能。全新的英特尔Evo Edition笔记本电脑会带有全新标识,并带来:

● 出色的性能和响应速度,在提升散热功能的同时噪音更小。

● 在高清分辨率的机型上提升能效表现,能够在真实场景应用中可实现超过10小时的电池续航能力8。

● 即刻唤醒和快速充电功能。

● 提升的视频效果,支持Microsoft Studio Effects功能。

●符合VCX相机矩阵的高清摄像头。

●支持全新英特尔多设备协同技术,实现PC与平板电脑或手机等设备的无缝连接。

●秉持负责、可持续PC理念,通过EPEAT银牌或以上级别的认证。

●内置英特尔®连接软件,优化智能连接和流量优先级分配,助力用户提高生产力和协作能力,提升用户娱乐体验。

此外,“Engineered for Intel Evo”计划确保配件符合严格的性能要求,以实现更加流畅丝滑的连接体验。今年,英特尔在该计划下扩大了与行业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带来丰富的配件,包括新的Bluetooth低功耗音频和助听器配件、Thunderbolt扩展坞、显示器、存储设备、Bluetooth耳机、鼠标、键盘和接入点等。

上市时间:自今日起,搭载全新英特尔酷睿 Ultra移动处理器在全球范围内支持线上和线下购买,其将为宏碁、华硕、戴尔、Dynabook、技嘉、惠普、联想、LG、微软、微星和三星等合作伙伴的超过230款AI PC提供澎湃动力。基于英特尔® vPro®平台的商用设备即将推出。

围观 18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89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新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为关键工作负载带来更高性能、安全性和效率,并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1.jpg

12月15日,北京—在以“AI无处不在 创芯无所不及”为主题的2023英特尔新品发布会暨AI技术创新派对上,英特尔正式推出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代号 Emerald Rapids)。期间,英特尔亦与生态伙伴分享了该全新产品在京东云、百度智能云、阿里云、火山引擎的成功实践及其应用价值。

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在提高人工智能、科学计算、网络、存储、数据库、安全等关键工作负载的每瓦性能1,以及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方面有出色表现。2 本次是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系列产品在一年内进行的第二次发布,相较于上一代产品,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可在相同热设计功耗 (TDP)范围内提供更高的算力和更快的内存。2 同时,该处理器与上一代产品的软件和平台兼容,使客户能够升级并大幅增加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成本和碳排放。

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Sandra Rivera表示,“为AI加速而生的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旨在为在云、网络和边缘环境中部署人工智能的客户提供更高的性能。得益于和客户、合作伙伴及开发者生态系统的长期合作,我们在经过验证的基础上推出了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这将能够使客户和合作伙伴以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进行快速应用和扩展。”

2.png

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陈葆立

发布会上,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陈葆立亦在演讲中指出,“AI不仅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切实地为每个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带来变化。作为技术创新引领者,英特尔始终致力于通过全面的产品组合、优化的软件、多样化工具和广泛的生态,使更多客户能够为云计算、网络、边缘和大规模访问业务设计、交付和部署创新的解决方案。”

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每个内核均具备 AI 加速功能,无需添加独立加速器,即可处理要求严苛的端到端AI工作负载,其中包括可将参数量多达200亿的大语言模型的推理性能提高42%,延迟低于100毫秒。3

相较上一代产品,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可在进行通用计算时将整体性能提升高达21%4,并在一系列客户工作负载5中将每瓦性能提升高达36%。对于遵循典型的五年更新周期并从更前一代处理器进行升级的客户而言,总体拥有成本最多降低77%6。

3.png

相较于前几代产品,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将以更多的创新为客户提供性能和能效的提升。该处理器拥有多达64 核,三级缓存是上一代产品的近 3 倍。与此同时,该处理器具备8 条 DDR5 通道,支持高达5,600 MT/s的传输速率,且采用英特尔® 超级通道互联(英特尔® UPI)2.0 以增加跨插槽内带宽,提供高达 20 GT/s的传输。此外,领先的云服务供应商(CSP)采用基于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的实例,将能够使用 CXL Type 3 内存设备来扩展内存容量。

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与上一代产品的引脚兼容,包括思科、戴尔、HPE、浪潮信息、联想、超微电脑等在内的大型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将从2024年第一季度提供多款单核和双核处理器供市场选择,而主流CSP则将在明年逐步推出基于该款新产品的实例。

英特尔® 可信域拓展(英特尔® TDX)提供虚拟机(VM)层面的隔离和保密性,从而增强隐私性和对数据的管理。今年年初发布的第四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中已集成英特尔® TDX,而且特定的CSP已经能够应用该功能,随着新产品的推出,所有 OEM 和 CSP 解决方案提供商均可启用该功能。在基于英特尔® TDX 的机密虚拟机中,客户机操作系统和虚拟机应用被隔离开来,而不会被云端主机、虚拟机管理程序和平台的其他虚拟机访问。

这款全新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能够为客户和广大合作伙伴提供显著的性能提升和整体优势,并实现了面向关键工作负载的性能优化。

4.png

第四代和第五代英特尔® 至强® 可扩展处理器分别于今年1月和今天推出,这也标志着英特尔正在持续推动自身产品路线图发展并践行对客户的承诺。展望未来,明年即将推出的下一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将在能效和性能方面带来重大进步。具备多达288个核心的能效核(E-core)处理器——Sierra Forest 将于 2024 年上半年推出,性能核(P-core)处理器Granite Rapids 也将紧随其后发布。

注释:

1 与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相比,通过 SPEC CPU 速率、STREAM Triad 和 LINPACK 的几何平均值衡量的平均性能提升。请参阅 intel.com/processorclaims 上的 G1: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2 与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相比,以一系列人工智能、数据库、网络和科学计算工作负载的每瓦性能进行衡量。请参阅 intel.com/processorclaims 上的 A2、A19-A25、D1、D2、D5、H1、N16: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3 基于截至 2023 年 12 月的英特尔内部模型。请参阅 intel.com/processorclaims 上的 A1、A2、A16: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4 与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相比,通过 SPEC CPU 速率、STREAM Triad 和 LINPACK 的几何平均值衡量的平均性能提升。请参阅 intel.com/processorclaims 上的 G1: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5 请参阅 intel.com/processorclaims 上的 [T13]: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6 请参阅 intel.com/processorclaims 上的 [T7]:第五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8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SAP官方发布最新BWH Benchmark基准测试结果,浪潮信息NF8480G7四路HANA一体机以每小时执行17044次查询的成绩,刷新该测试最高纪录,为全球金融、高端制造、零售、能源等行业用户的商业智能分析,提供高效、领先的算力平台,从容应对快速多变的商业环境。

1‘.jpg

SAP BWH Bechmark基准测试最新结果

SAP BWH Benchmark全称SAP BW edition for SAP HANA Benchmark,是商业智能领域应用最广泛、最具影响力的基准之一。该测试模拟了一个典型的商业数据仓库系统(BW)对销售订单进行年度分析查询的业务,包括数据加载、转换、查询等方面,旨在全面评估一体机承载SAP BW工作负载的能力。该测试是SAP客户选择BW/4HANA应用及硬件平台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帮助客户了解SAP BW/4HANA的应用特点和性能优势,从而选择最适合自身业务需求的商业数据仓库软硬件解决方案。

数字化时代 商业智能面临海量数据实时分析挑战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都将以数据化的形式呈现,快速地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商业机会并制定相应策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零售行业为例,决策者希望在第一时间获取销售和库存分析数据,以辅助商业精准决策,包括"每一家分店每天销售了多少件商品"、"哪一款商品售卖最多"、"哪个爆款在哪个地域需要加急生产供货"、"商品物流到了什么位置"等等。如果采用传统数据仓库进行数据分析,以BWH的测试为例,需要从销售、物料、仓储等数十个报表系统、39亿笔订单纪录中抽取数据并关联分析,这些源数据系统各自独立,随着订单量不断增加,从源数据系统磁盘上读取数据并加载到数据仓库往往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更不用说在短时间内对不同系统的数十个报表进行多维度复杂的关联查询并计算分析,导致管理者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的数据分析,做出精准的判断和决策,从而错失商机。

采用内存计算技术整合企业海量数据进行海量报表实时分析,是业界主要的应用趋势,SAP HANA是该方向最主流的解决方案。要实现HANA内存数据库的高质量运行,支持SAP BW业务获得统一、一致的数据视图,就需要高并发、低时延、大规模吞吐能力的关键算力平台来支撑,来满足企业对海量、实时、高频的数据分析需求。

浪潮信息四路HANA一体机以高效算力支撑商业智能更快、更准

在此次测试中,浪潮信息NF8480G7 HANA一体机搭载HANA内存数据库,配置4颗英特尔第四代® 至强®CPU,2TB内存,基于39亿条订单,每秒可实现4.73次报表查询。传统磁盘数据库至少需要两周才能完成数据分析,而使用浪潮信息NF8480G7 HANA一体机,企业决策者只需数秒钟时间,便可获取实时决策分析数据。

2.jpg

浪潮信息NF8480G7 四路HANA一体机

浪潮信息NF8480G7 HANA一体机专门针对SAP HANA进行了大量软硬件协同优化。为充分发挥一体机基于内存数据库的实时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浪潮信息采用最新NVMe硬盘,结合Intel傲腾3D XPoint技术,将磁盘速率提高了1000倍;通过定制开发的CPU资源负载优化方案,在高并发场景下保证每个CPU核都可以充分获取资源,消除IO等待,将CPU利用率从通常的92%提升到99%,让CPU多核能力发挥到极致,彻底释放计算能力;另外,为了提升一体机支撑高并发内存访问的稳定性,浪潮信息结合DDR5内存实现了自适应双DRAM器件校正、PPR封装后修复等多种内存隔离和修复技术,并率先实现了基于AI的内存故障预测技术,大幅降低了因内存故障造成系统停机的概率。

浪潮信息NF8480G7 HANA一体机以强劲的计算性能、模块化的灵活设计、卓越的扩展性及更优的可靠性和安全特性,在处理大量复杂查询时,具有极高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能够为客户提供实时、智能、灵活的数据分析服务。

合作创新,共建生态

浪潮信息与SAP自2016年起就建立了全球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尤其近2年,通过结合SAP在软件方面的实力以及浪潮信息在智算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了优质多样的解决方案,成功落地国内外数百个优秀案例。目前,浪潮信息全新G7代2路、4路和8路服务器等多种配置型号已通过SAP HANA认证,为SAP应用持续提供性能卓越、安全可靠、灵活扩展的计算平台,赋能高端企业更高效地洞悉数据价值,加速企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89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2月12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鹏城实验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华为坂田基地签署学术基金合作协议。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华为Fellow、科学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文伟出席并见证签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刘宏、鹏城实验室科研部常务副部长王孝国、华为计算产品线昇腾生态发展部部长史沛分别代表三方完成合作签约。

1.png

三方基于本次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将提供平台,华为公司将做好软硬件根技术、经费等支持,鹏城实验室将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骨干引领作用和算力优势,三方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构建创新平台,助力高校、科研院所开发者等,使能百模千态、赋能中国人工智能千行万业。

戴琼海院士表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华为已经通过一期学术基金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了双方的优势,打造了非常好的人工智能学术创新平台,为本次三方合作打下深厚根基,新一期学术基金项目携手鹏城实验室进行三方合作,定能再创佳绩。也希望各位人工智能学术界、产业界的同仁一同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创新添砖加瓦,为人类社会迈向智能新世界作出贡献。

徐文伟主任表示:智能时代,数字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引擎。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华为在2018年发起了昇腾AI计算产业,持续聚焦根技术,所打造的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目前已孵化、适配业界50多个主流大模型,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繁荣提供一个强健、稳固的基石。本次学术基金围绕开源AI框架昇思MindSpore与异构计算架构CANN孵化人工智能领域原生创新,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行业走深向实,与伙伴共赢智能时代。

高文院士指出:鹏城实验室目前已研制国内首个全面自主创新的E级智能算力平台“鹏城云脑Ⅱ”大科学装置,正在全力推进“中国算力网”专项任务,同时大力研发“鹏城.脑海”通用AI大模型。本次基金项目的合作可作为我国人工智能产学研合作的一个基石,希望以此为契机,开展软硬科技协同创新,共筑我国数字经济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将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鹏城实验室三方通力合作,在成果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运用学术界的原创力,结合企业的原生力,凝聚起广大高校、科研院所开发者的原子力,共同打造创新繁荣健康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来源:华为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89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下一代NeoPower™产品,可用于多输出工业和医疗电源,结合18W/in3最佳功率密度和广泛的数字通信选项

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 Inc.(纳斯达克: AEIS)——为高度工程化精密电源转换、测量和控制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于今日宣布推出一种新型可配置电源。这种新型电源以小尺寸实现专用优化功率转换,其功率密度四倍优于传统解决方案。

1.jpg

用于多路输出工业和医疗电源的下一代NeoPower™产品结合了18 W/in3的一流功率密度与丰富的数字通信选项(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NP08——Advanced Energy下一代NeoPower(NP)AC-DC可配置工业和医疗电源家族的第一个成员,结合八个输出功率插槽(可实现快速、灵活的配置)和18 W/in3最佳功率密度。NP08额定功率高达4,000 W,具备集成和灵活的通信功能,可选配转换器,支持所有通用数字通信协议,省心,无设计变更之忧。

Advanced Energy工业电源产品事业部高级副总裁María Cortez表示:“AE拥有业内最广泛的电源系列,领跑可配置电源市场。随着NeoPower家族第一个成员的诞生,现在,我们有能力提供最大的可配置解决方案组合——所有均沿袭AE一如既往的卓越和值得信赖的可靠性。NeoPower利用AE在高效服务器电源设计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我们在可配置方面的丰富经验,加快高密度可配置电源转换系统的研发,量身定制,精准满足苛刻应用需求。与竞品相比,新型NP08能以2.5英寸可配置电源交付更大功率,完美诠释NeoPower系列。”

NP08设计灵活,方便串联和并联配置,可作为电压或电流源,噪音低,性能高,领先市场同类产品。NP08符合所有适用标准,包括医用BF(浮体)安全等级以及与电压暂降免疫相关的SEMI F47标准。

交流输入90-264 VAC。Advanced Energy ConnectedPower™接口选项组合允许NP08支持RS-485(MODBUS RTU)、PMBUS和CANBUS(CANOPEN)协议。这种全面的连接让NP08成为云基监控和控制的物联网应用的理想之选。

关于Advanced Energy

美国Advanced Energy(纳斯达克:AEIS)是为关键应用和过程提供精密电源转换、测量和控制设计和制造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利用Advanced Energy的电源解决方案,客户能够在半导体设备、工业生产、医疗和生命科学、数据中心计算、网络和通信等各行业的复杂应用中实现创新。凭借广泛而深厚的专业积淀和触及全球的快速响应服务网络,AE力图通过紧密的合作关系来满足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客户的增长并助力技术的未来,四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电源产品。AE总部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dvancedenergy.com.

Advanced Energy | Precision. Power. Performance. Trust.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1121102560/zh-CN/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8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人工耳蜗的出现,为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人士重塑了聆听世界的"耳朵"。随着听损人士全面融入有声世界,植入者对于人工耳蜗的期待不再止于"听到",而是对于"听清"并能正常沟通交流的需求越来越高。"科技改变生活",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众多行业产品的面貌,近日在中国大陆正式推出的科利耳新一代Nucleus™ 7人工耳蜗声音处理器(以下简称"N7"),以创新智能技术加持,让"听清"更进一步,变成"听得清晰又轻松"。

SmartSound™ iQ智能声技术,自动场景切换,适配聆听程序

不管是咿呀学语的幼儿,还是正处于学龄的青少年,亦或是其他人工耳蜗植入人群,都可能因噪声而被困扰。尤其是前两者,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相对有限。宝宝总是"脾气"很大,心情烦躁时又哭又闹,这可能是他/她正在遭受嘈杂声音的"围剿";课堂上的热烈讨论,课下的跑跳欢笑,孩子却难以沉浸其中,被噪声扰得心烦意乱。

使用人工耳蜗声音处理器,相比在安静的环境中听得好,在各种噪声环境中获得舒心清晰的聆听体验则显得更为重要。SmartSound™ iQ智能声技术可以自动识别您所处的声音环境,并且根据所处环境的声音特征,自动匹配不同的降噪收声算法和多种降噪声音处理技术。

例如在相对安静的课堂上,老师的声音是最重要的信号声,SmartSound™ iQ智能声会自动切换到"言语环境"模式,这时声音处理器会自动采用拟人耳的收声模式(Standrad标准方向性降噪),提供更宽泛的收声角度,并同步开启多种言语声优化技术,让耳蜗小朋友无论坐在教室的哪个位置,都可以轻松捕捉到老师的声音。课间是同学们闲聊嬉戏的黄金时段,SmartSound™ iQ智能声会自动切换到"噪声下言语环境"模式,这时麦克风会采用在变化的噪声环境下,自动追踪言语声的收声方式(Beam自适应方向性降噪),并开启多种降噪和言语声优化技术。实现追踪言语声放大、根据变化的噪声方向降噪,最终实现既能清晰听到对话内容,又不会被噪音干扰的效果。

智能化是移动互联时代的一大特点,科利耳创新研发的搭载SCAN自动识别技术的SmartSound™ iQ智能声音处理系统,可针对言语、安静、音乐、噪声、风噪、噪声下言语六种听声场景,实现自动切换不同场景模式,在对应的聆听程序辅助下,N7使用者听到的将是更加清晰丰富的声音。没有了噪声的烦扰,宝宝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乐于探索、感知世界;孩子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上自信表达和被聆听,变得积极;运动时耳边不再有尖锐的风噪声,享受边比赛边和队友交流配合的酣畅……听效提升带来的将不仅是舒适,更是助孩子成长一臂之力。

1.jpg

SmartSound™ iQ智能声技术可在六大声音场景下,自动切换相应模式

FowardFocus前向聚焦技术,精准降噪,轻松畅聊

清晰的聆听体验,听得舒适是一部分,在身处极其喧闹的环境中仍能听清对面人的交谈也同等重要。

学会倾听和与他人交流,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生活中,家长希望宝宝多跟身边的人互动,活泼开朗;学校里,家长希望孩子认真听讲、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多交朋友。然而,如果孩子总是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就会感到紧张和无助,导致不愿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对性格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其他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者来说,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社交场合,在复杂的喧闹噪声环境中,跟人面对面交流也是高频需求。

N7特有的FowardFocus前向聚焦技术正是一项帮助使用者"听声定位"的技术,能够降低来自其背后的噪音,令言语识别阈改善2.9dB,言语识别率提升35%。对学龄青少年来说,即使课堂上播放多媒体课件,也能听清老师讲课和提问,有助于提升学习热情和效率。即使在热闹的聚会、聚餐场合也能清楚地听到谈话对象所说的内容,将更加自信地社交。

技术的创新、设计的改进、工艺的提升,让人工耳蜗声音处理器能够更精准、更全面、更有效地满足用户不断进阶的需求,助力听损人群轻松面对各种日常生活、学习及其他更具挑战的场景。N7作为科利耳的又一匠心力作,专为帮助各年龄段的听损人士融入移动互联时代而生。在智能降噪之外,N7还有更多"技能",等待听损人士一一了解。

关于科利耳有限公司(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COH)

自格雷姆•克拉克(Graeme Clark)教授看到他的父亲因听力损失而痛苦不已后,便开始着手创造第一个多通道人工耳蜗。直至今日,人们的需求一直是科利耳的灵感源泉。自1981年以来,科利耳已经为全球18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各年龄段听损患者提供了超过750,000台听力设备,帮助他们聆听。作为全球领先的植入式听力解决方案专家,科利耳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植入者大家庭,帮助他们重返有声世界,抓住生活中的机遇。

科利耳在全球拥有将近4,800名员工,他们满怀热情,致力于满足听力损失患者的需求。公司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未来的更多需求。截至目前,科利耳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已超过27亿澳元(约合125亿人民币)。科利耳致力于突破技术的界限,帮助更多人重获听力。

回望过往30载,科利耳为中国的听力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科利耳不仅向中国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创新产品,也在听力师、外科医生以及其他听力健康专业人士的专业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切实促进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学术交流。科利耳通过引入先进的临床评估、治疗方法和康复理念,为中国听力损失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致力于卓越创新的科利耳已帮助约50,000名中国听力损失人士重新聆听世界。

请向医疗从业者或医疗专业人士寻求有关治疗听力损失的专业建议。专业人士将针对听力损失状况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请在医疗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所有产品。并非所有产品都在所有国家提供。请联络您当地的科利耳代表,或者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耳蜗通"https://idurl.cn/fHurVF,或者访问科利耳官方网站:www.cochlear.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8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亚马逊云科技宣布,通过与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的紧密合作,在亚马逊云科技北京区域和宁夏区域推出基于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的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M7g通用型、C7g计算优化型和R7g内存优化型三款实例。这些实例均基于 Amazon Nitro System构建,与采用Amazon Graviton2的实例相比,整体性能提升高达25%,内存带宽提升50%,同时能耗更低,能效提升高达60%。其中,M7g 实例适用于如应用程序服务器、微服务、游戏服务器等应用程序,C7g 实例适用于如高性能计算、视频编码、游戏和基于CPU的机器学习推理加速等计算密集型应用程序,R7g 实例适用于如开源数据库、内存缓存和实时大数据分析等内存密集型工作负载。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国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高性价比以及更低能耗的算力,往往是企业选择云计算的根本出发点之一,也是亚马逊云科技早在十年前就深入底层技术直达芯片、持续进行自研芯片创新的原因。云原生处理器Amazon Graviton作为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战略的重要组成,我们在短短五年就推出了四代Graviton,每一代都保持了两位数百分比的性价比提升。我们非常高兴将Amazon Graviton3落地中国区域,并期待将最新的Graviton4尽快带给中国的客户,为客户广泛的云上工作负载带来更高性价比和能效。"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处理器基于ARM架构,从2018年问世至今五年,Amazon Graviton处理器已经进行了四次重大迭代,每一代Graviton都带来大幅度的性能提升。其中,Graviton3比Graviton2整体性能提升高达25%,Graviton3可提供高达2倍的浮点运算性能,加密工作负载速度提升高达2倍,为机器学习工作负载提供高达3倍的性能,并且基于Graviton3的实例的网络带宽也高出20%,可以广泛用于科学计算、传统机器学习推理和媒体编码等工作负载,针对特定工作负载性能提升更多,如基于Spark SQL的性能提升28%,MySQL的性能提升38%。在2023 re:Invent全球大会上,亚马逊云科技推出Graviton的最新一代Graviton4,与当前一代Graviton3处理器相比,Graviton4性能提升高达30%,独立核心增加50%以上,内存带宽提升75%以上,基于Graviton4的Amazon EC2 R8g实例目前已提供预览。

如今,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规模化提供的基于Graviton的Amazon EC2实例种类达到150多个,已经构建的Graviton处理器数量超过200万个,并拥有超过50,000客户。Graviton处理器的规模化应用同时也带来广泛的系统及软件支持,如大多数流行的 Linux 操作系统(包括 Amazon Linux 2/2023、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和Ubuntu等),由亚马逊云科技和第三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适用于安全、监控与管理、容器以及持续集成和交付 (CI/CD) 的很多热门应用程序和服务等等都支持基于Graviton的实例。广泛的系统及软件对Graviton的支持,让客户可根据业务所需进行自由灵活的选择,让其更广泛的工作负载受益。

此外,为了让客户更轻松、方便的获得Graviton带来的算力性价比优势,很多亚马逊云科技的托管服务现在都支持使用Graviton,包括Amazon AuroraAmazon ElastiCacheAmazon Elastic MapReduce(Amazon EMR)Amazon MemoryDBAmazon OpenSearch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Amazon RDS)Amazon Fargate以及Amazon Lambda等。托管服务大幅降低了客户将应用迁移到Graviton的复杂度,时间可以从几天降低到几分钟,而且转移到Graviton实例上即可实现性价比提升。

目前,全球包括来自中国的众多客户如Datadog、DirecTV、Discovery、Formula 1 (F1)、NextRoll、Nielsen、Pinterest、SAP、Snowflake、Sprinklr、Stripe、Zendesk、涂鸦智能、Freewheel、大宇无限等正使用基于Graviton的实例运行广泛的工作负载,包括数据库、数据分析、网络服务器、批处理、广告服务、应用服务器以及微服务等。其中很多客户因每代Graviton带来的性价比提升,已成为每代基于Graviton实例的积极使用者。以F1为例,F1几年前将其CFD模拟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的高性能计算(HPC)平台,并引入基于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的Amazon EC2 C6gn实例。这不仅使CFD模拟时间大幅缩短,还使成本降低了30%。随着基于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的Amazon EC2 C7g实例的推出,F1又成为该实例首批使用的用户之一。F1首席技术官Pat Symonds表示:"在同样的模拟中,基于Graviton3的C7g实例比C6gn实例快了40%。我们期待Graviton3成为运行所有CFD工作负载的最佳选择。"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2个地理区域的102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泰国新建5个区域、15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8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