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引言

无刷直流电机是在有刷直流电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具有无极调速、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强、线性度好、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出力大等优点,解决了有刷电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仪器仪表、家用电器、机器人、医疗设备等各个领域。由于无刷电机没有电刷进行自动换向,因此需要使用电子换向器进行换向。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器实现的就是这个电子换向器的功能。

主流的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波控制(也称为梯形波控制、120°控制、6步换向控制)和正弦波控制、FOC(又称为矢量变频、磁场矢量定向控制)。深圳市永阜康科技有限公司现在大力推广一颗单相正弦波/方波直流无刷电机驱动IC-ACM6252. 工作电压3.1V-18V、工作电流1.2A, 可覆盖大多数中小功率(<1A)的风机、泵机类应用。

产品介绍

ACM6252是一款外置霍尔传感器的单相无刷电机驱动IC。内部集成电机控制算法和电流检测,能够基于霍尔信号控制单相无刷电机静音/ 高效旋转。内部集成4 颗小于500m 的 MOS保证1.2A电流输出的情况下优异的热性能。TSSOP-16封装,管脚兼容APX9230/M8121;外围极其简单,不到10个阻容

产品性能

  • TSSOP- 16封装

  • 供电电压范围:3.1V–18V

  • 输出电流:1.2A

  • 内部集成Power FET导通电阻:500mΩ LS, 500mΩ HS

  • 速度曲线 ( 多段斜率可选/ 最小转速/ 最高转速 均可调整)

  • 软起动方式,无启动电流过充

  • 正弦波或者方波驱动,用户可配置

  • 灵活的速度控制方式(客户可选):

模拟电压

PWM(占空比或者频率)

  • 丰富的保护机制:MOS过流电机堵转,电压过冲,过温,欠压/ 过压

  • 极简外围:最简仅需4个阻容

ACM6252应用信息

1、ACM6252脚位图

1.png

2、ACM6252管脚说明

2.png

3、ACM6252 DEMO原理图

3.png

4ACM6252 DEMOPCB顶层设计图

4.png

5ACM6252 DEMOPCB底层设计图

5.png

6ACM6252 DEMO板贴片图

6.png

7、ACM6252 DEMO板物料清单

7.png

8、ACM6252 DEMO实物图

ST6ZTEDfYz.png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96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移远通信联合紫光展锐在中国联通5G物联网OPENLAB开放实验室,完成了RedCap模组RG207U-CN端到端测试验收,并获颁认证证书。移远通信RG207U-CN成为业内率先通过联通OPENLAB认证的紫光展锐RedCap芯片平台的模组。

1.jpg

移远通信RG207U-CN获颁中国联通OPENLAB认证

本次测试基于联通OPENLAB实验室的标准测试用例,对RG207U-CN的多项能力进行了全面测试和验证,测试项涵盖RedCap基本通信功能、业务功能、性能测试、本地维护功能等,各性能测试结果优异。该测试的顺利通过,标志着移远通信在紫光展锐平台RedCap模组的商用道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也为后续与合作伙伴开展更多的RedCap终端与行业应用验证奠定重要基础。

移远RG207U-CN系列模组基于紫光展锐V517芯片平台,符合3GPP R17 RedCap标准协议,支持5G独立组网(SA)模式并兼容4G网络制式,同时还支持1.8GHz行业专网频段。此外,其还可提供LGA/M.2/Mini PCIe等多种可选封装,以适配不同场景所需。RG207U-CN系列与移远现有的5G超紧凑模组RG200U-CN系列完全Pin2Pin兼容,有助于客户将现有5G整机产品快速切换RedCap。

值得一提的是,RG207U-CN还可支持OpenCPU开发,外设适配成熟稳定,有助于大大降低产品开发工作量,加速客户终端上市和商用。

2.jpg

RG207U-CN系列产品

除了满足RedCap多场景的网络稳定连接及硬件设计需求之外,RG207U-CN还支持5G LAN、URLLC、网络切片、高精度B码授时等5G行业特色功能。

依托在稳定性、可靠性、性价比等方面的优势,移远RG207U-CN模组将更好地拓展RedCap在能源电力、智慧工业、智能制造、智慧矿山、视频监测等垂直行业的价值场景应用。

3.jpg

RG207U-CN系列产品场景应用

据悉,参与本次测试的中国联通5G物联网OPENLAB实验室,其旨在通过推广5G RedCap成熟的技术、产品、服务及加强企业合作融通,以促进RedCap及5G大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移远通信也早在去年9月该实验室举办入驻仪式之时,就以"重要生态合作伙伴"身份成为实验室首批成员。

随着全球5G的大规模商用进程加快,高质量、低成本的融合终端将成为5G应用规模化的前提,因此产业界对5G RedCap赋能千行百业寄予厚望。移远通信始终致力于RedCap产业生态的建立和规模推广,为加速商用进程贡献积极力量。未来,移远通信将继续发挥自身在物联网领域的领先优势,与产业各方共探5G RedCap广阔新前景。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9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ToF传感器ISOCELL Vizion 63D以卓越细节捕捉高分辨率3D图像

全局快门传感器ISOCELL Vizion 931精准捕捉高清动态瞬间

三星电子推出两款ISOCELL影像传感器:ToF(飞行时间)传感器ISOCELL Vizion 63D和全局快门传感器ISOCELL Vizion 931。三星ISOCELL Vizion系列于2020年首次推出,包括ToF传感器、全局快门传感器,专门用于为下一代移动、商业和工业应用提供视觉支持。

三星电子传感器业务团队执行副总裁Haechang Lee表示:"三星ISOCELL Vizion 63D和ISOCELL Vizion 931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对于机器人和扩展现实(XR)等未来高科技应用至关重要。凭借着我们在技术创新上的丰富历史,我们致力于推动快速扩张的图像传感器市场向前发展。"

ISOCELL Vizion 63D:专为以卓越细节捕捉高分辨率3D像而设计

1.jpg

三星ISOCELL Vizion 63D 传感器

ToF传感器的原理与蝙蝠在黑暗中使用回声定位导航相似:通过检测光束发射到物体再返回传感器的时间来计算距离和深度。

三星ISOCELL Vizion 63D作为一款间接飞行时间(iToF)传感器,它通过检测发射和反射光束之间的相位差来感知其周围的三维环境。63D传感器具有出色的准确度和清晰度,是服务业和工业机器人的理想选择,其对需要高分辨率和精确深度检测的XR设备和面部验证至关重要。

ISOCELL Vizion 63D是三星首款具有集成深度感知硬件图像信号处理器(ISP)的iToF传感器。凭借着创新的单芯片设计,它可以无需其他芯片的帮助而精准捕获3D深度信息,并且与ISOCELL Vizion 33D相比,功耗降低40%。这款传感器还可以在QVGA分辨率(320x240)下,以高达每秒320帧的速度进行高速图像处理,从而满足商业和工业市场中对显示分辨率的高要求。

参考业界最小型iToF传感器的像素尺寸,ISOCELL Vizion 63D仅有3.5㎛像素大小,在1/6.4"光学格式内达到视频图形阵列(VGA)级别分辨率(640x480),灵活适配于各类便携式设备。

借助背面散射技术(BST)提高传感器的量子效率,Vizion 63D在940纳米(nm)红外光波长下提高至38%,接近业界最高的量子效率水平。这样能够增强感光度并降低噪点,从而以最少运动模糊的情况下生成更为清晰的画质。

此外,ISOCELL Vizion 63D支持泛光(短距离高分辨率)和聚光(长距离)照明模式,将可测距离范围从5米提升至10米。

ISOCELL Vizion 931:精准捕捉动态瞬间革新

2.jpg

三星ISOCELL Vizion 931 传感器

ISOCELL Vizion 931是一款专为捕捉动态瞬间而设计的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即使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也不会出现果冻效应。与从上到下以"滚动"方式逐行扫描场景的卷帘快门传感器不同,全局快门传感器以类似人眼的成像方式一次性或"全局"捕捉整个场景。这使得ISOCELL Vizion 931能够捕捉清晰而不失真的移动中的物体图像,非常适合用于动作追踪的扩展现实(XR)设备、游戏系统、服务及物流机器人和无人机。

Vizion 931采用1:1的VGA分辨率(640 x 640)设计,可在更小的外形尺寸中封装更多的像素,使其成为虹膜识别的优质选择,同时还能在XR等头戴式显示设备中检测如面部表情和手势的细微动作。

ISOCELL Vizion 931 还通过结合前深沟隔离 (FDTI)实现了接近业界最高水平的量子效率,在850纳米(nm) 红外光波长下提高至 60%。除了 ISOCELL Vizion 63D 中使用的 BST 方法之外,像素之间的绝缘层能以最大限度提高光吸收量。

Vizion 931支持多路连接,可通过单根电线无缝连接多达四个摄像头至应用处理器。该传感器尽可能减少布线,为设备制造商提供更多设计上的灵活性。

三星ISOCELL Vizion 63D和ISOCELL Vizion 931传感器目前正在向全球OEM厂商提供样品。

*除非经特殊说明,本网站中所涉及的数据均为三星内部测试结果,涉及的对比均为与三星产品相比较。

于三星

三星以不断创新的思想与技术激励世界、塑造未来。重新定义电视、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数码电器、网络系统、存储、系统集成电路、半导体代工制造及LED解决方案。

欲了解更多最新消息,请访问三星新闻中心:http://news.samsung.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96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物联网,尤其是智能照明和智能家居的发展,高效高性能的小体积电源越来越被市场所需求。如何能在电源体积做得更小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最好的性能?安森美(onsemi)提供基于NCL2801+NCP13992的一整套你所需要的方案:适配于氮化镓(GaN)开关器件,工作于高频开关频率场合下的小体积PFC & LLC方案。

NCL2801是安森美开关电源方案中PFC控制芯片家族的一员。内置谷底计数频率返走(VCFF)、谷底开通等技术,提供优秀的总谐波失真(THD)以及功率因数(PF)值表现。适用于LED照明、PC电源以及平板电视等要求高PF值、低THD的应用场合。

NCP13992作为安森美LLC谐振半桥控制器家族的一员,在NCP1399优异表现的基础上,创新的增加了轻载工作模式(LL mode),Quiet SKIP模式,显著提升了轻载情况下整机的效率,并且有效抑制了打嗝模式下的噪声问题。

产品方案简介:

1.方案特点:

  • 使用临界模式的电流型PFC控制器NCL2801,内部集成谷底开通技术,在具备优良的THD和PF值性能基础上,还拥有优秀的效率表现;

  • 使用业内知名的电流型LLC拓扑结构驱动芯片NCP13992,在实现高频开关工作的基础上,实现电源的小型化,并且具备优秀的效率表现;

  • 简易的外部线路,有利于简化PCB布板工作;

  • LLC满载工作频率300KHz左右,完美适配目前市场火热的GaN产品,实现LLC部分高频化设计;

  • 完善的保护:过温保护(OTP),过压保护(OVP),过流保护(OCP)等;

  • NCP13992在轻载情况下进入轻载(LL)模式以及跳周期(SKIP)模式,使整机拥有优秀的轻载效率以及待机功耗表现;

2.应用领域:

  • 高PF值,低THD等应用场合,比如LED照明行业;

  • 高效率,高工作频率,高功率密度要求应用场合AC-DC开关电源;

方案应用实例:

1.方案实物图:

1.jpg

2.jpg

2.典型应用原理图以及线路介绍:

3.png

PFC部分使用安森美的NCL2801产品,SOIC-8封装,外围线路简单。FB脚为输出电压采样信号输入端,作为反馈信号输入端的同时还有输出电压OVP功能保护。MULT脚外置电阻分压,采样输入AC电压,用于判定输入电压范围以及设置BO功能保护。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CS脚外部电阻(R10)的取值:R10阻值固定为4档,分别是100Ω,330Ω,620Ω以及1000Ω。R10的取值大小决定了负载大小变化时,MOS管开关过程中的第一个固定跳变CTRL脚的电压大小,R10取值越大,第一个谷底跳变时的负载就越大。我们推荐使用100Ω或者330Ω电阻,在拥有较好THD表现的同时,也有较好的效率表现。

LLC部分使用安森美的NCP13992产品,SOIC-16封装。作为电流型控制的LLC控制器,拥有快速的反馈环反应速度,具有优秀的动态响应表现。NCP13992内置高压启动脚HV脚,可以耐受最大600V的启动电压。PFCFB脚内部内置1V电压基准,检测PFC部分电压,用于设置LLC电路的启动电压点。SKIP脚内置50uA恒流源,外置对地电阻产生电压与FB电压对比,用于设置NCP13992进入SKIP模式的负载点。LLCCS脚内置4.35V(版本不同会有差异)基准,通过外部电容分压(C15,C25,C26以及R30)检测谐振电容上电压,用于实现原边谐振腔电流大小检测以及OCP保护。PFCMODE脚为电压输出端,当VCC电压高于Vcc_on之后,PFCMODE会有一个稳定的电压输出(正常工作状态时为12V左右)。该电压可以用于给PFC部分控制器VCC脚供电。

3.优秀的待机功耗和效率表现:

4.png

4.优秀的PF值表现:

5.jpg

方案应用总结:

作为在市场经过验证的PFC和LLC控制器,NCL2801和NCP13992以其优秀的表现赢得了非常多电源工程师的认可和喜欢。在驱动GaN器件的高频化应用场景中,NCL2801和NCP13992仍然具有非常优秀的表现:稳定,高效的基础上,还具有完善的保护,优秀的THD,PF值和待机功耗等表现。因此,作为适配于GaN开关器件的高频小体积照明方案,NCL2801和NCP13992也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96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硕特集团欣然宣布令人兴奋的消息:Lars Brickenkamp 已接任为集团首席执行官,他自 2023 年 12 月 1 日起成为集团的掌舵者,引领集团未来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31219104953.png

Lars Brickenkamp 拥有电气工程学位,而且拥有多年担任电子行业领导者职务的经验。他经验证的业绩记录和专业知识,预示着他将率领硕特集团走向更辉煌的未来。Lars Brickenkamp 上一个工作地点是香港。他已婚并育有两个已成年的女儿。我们祝愿 Lars Brickenkamp 在担任硕特集团首席执行官期间一路顺利成功。

同时,我们也要对前任首席执行官 Ralph Müller 在过去几年来创造的杰出成就表达感谢之意,并祝愿他接下來的職業生涯继续取得成功。

Learn more about us

硕特速览

硕特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瑞士科技公司,确保清洁和安全的电力供应,产品使用方便易于使用,且可提供成熟的整体解决方案。我们主要服务于工业设备、医疗设备、汽车、航空电子和航空、数据、通信和能源领域。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9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芯原的开放硬件平台促进开源软件生态系统的发展

芯原股份(芯原,股票代码:688521.SH)今日宣布与谷歌合作支持新推出的开源项目Open Se Cura。该项目是一个由设计工具和IP库组成的开源框架,旨在加速安全、可扩展、透明和高效的人工智能(AI)系统的发展。作为该项目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芯原提供了多个IP、低功耗芯片设计、板级支持包(BSP),并负责推动该项目的商业化。

Open Se Cura项目配备了一个基于RISC-V ISA的开源、安全、低功耗的环境感知和传感系统,包括系统管理、机器学习和硬件信任根(RoT)功能。芯原为该项目提供了一个芯片硬件平台,包括SoC设计、后端设计、FPGA验证、开发板设计和芯片生产服务,以促进其商业应用。芯原还在该项目中开源了一个图像信号处理器(ISP)IP。基于上述基础设施,开发人员能够专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并基于芯原提供的硬件平台进行AI系统的开发和验证。

芯原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表示:“在数字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数据生成,而处理这些数据需要强大的AI算力。由于这些数据涉及许多个人信息,安全性和隐私性也变得尤为关键。芯原非常高兴参与谷歌的开源项目Open Se Cura,为在边缘端安全高效地部署分布式AI系统作出贡献。这也是我们进一步履行以开放硬件平台促进开源软件生态系统发展的承诺。”

关于芯原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芯原股份,688521.SH)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在芯原独有的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SiPaaS)经营模式下,通过基于公司自主半导体IP搭建的技术平台,芯原可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从定义到测试封装完成的半导体产品,为包含芯片设计公司、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商 (IDM)、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和云服务提供商在内的各种客户提供高效经济的半导体产品替代解决方案。我们的业务范围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及周边、工业、数据处理、物联网等行业应用领域。

芯原拥有多种芯片定制解决方案,包括高清视频、高清音频及语音、车载娱乐系统处理器、视频监控、物联网连接、智慧可穿戴、高端应用处理器、视频转码加速、智能像素处理等;此外,芯原还拥有6类自主可控的处理器IP,分别为图形处理器IP、神经网络处理器IP、视频处理器IP、数字信号处理器IP、图像信号处理器IP和显示处理器IP,以及1,5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

芯原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中国和美国设有7个设计研发中心,全球共有11个销售和客户支持办事处,目前员工已超过1,800人。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verisilicon.com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9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chronix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AI/ML)和其他复杂的、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负载被广泛部署,市场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持续飙升,对高性能网络的需求也呈指数级增长。高性能计算曾经是超级计算机这样一个孤立的领域,而现在从超级计算机到边缘解决方案,在各个层面都可以看到高性能计算,随着我们推动更快的解决方案进入市场,网络安全和高复杂性应用在其中也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1.jpg

为了满足对网络加速的需求,并提供灵活的、可重新编程的网络,Achronix为数据中心运营商、云服务提供商和电信公司提供Achronix Network Infrastructure Code(简称ANIC)和基于Achronix Speedster7t FPGA芯片构建的SmartNIC。这些可编程的加速器集成了前沿性技术,如400 GbE连接速度、PCIe Gen 5.0功能、片上网络和高速并行处理,以提供无与伦比的性能、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组合。

ANIC是一套由模块化FPGA IP组成的完整设计,提供专为高性能网络流水线进行了优化的SmartNIC解决方案的所有基本功能单元。它有力地支持400 GbEPCIe Gen 5.0功能,使各类用户能够根据其特定要求快速开发高带宽SmartNIC解决方案,满足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要求。

更好的性能,更高的灵活性

为了提高网络性能,越来越多的客户转向SmartNIC,因为它可以通过卸载数据包处理和加密等日常任务来减轻主机服务器CPU的负担。除了节省CPU周期带来的经济效益之外,卸载还可以提高整体系统性能和资源效率。SmartNIC还具有可定制和可编程性,使用户能够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需求。

InfiniBand(简称IB)是用于高性能计算的传统网络技术。尽管IB的性能很好,但对于部署在传统数据中心(用以太网来作为标准网络协议),它却不能提供其中的HPC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所需的灵活性或功能密度。AchronixANIC解决方案支持400 GbE,可实现快速的数据传输速率,同时还提供了在网卡(NIC)上部署网络应用的能力;这一功能可显著提高应用性能并降低事务延迟。基于FPGAANIC方法具有出色的确定性,并始终提供极低的应用延迟,从而使ANIC成为具有严格实时处理需求的应用的首选。

SmartNIC架构的一种实现方法是将计算单元(如Arm内核等)添加到高性能网络数据路径中,以实现灵活的且可编程的网络。虽然添加CPU内核确实可提供网络卸载和应用加速功能,但处理器内核所能提供的网络性能也受限于其自身。功耗和空间限制将单张网络卡上可部署的内核数量限制于10个,从而使指令集受到限制,性能也就受到限制。

ANIC没有使用性能受限的Arm内核,而是运行在高性能的Achronix Speedster7t FPGA器件上,并且ANIC的模块化架构简化了组件选择过程并加快了设计阶段。此外,Speedster7t FPGA器件的部分重新配置功能支持实现动态调整,从而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这种部署敏捷性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这是性能上的一个数量级飞跃,”Achronix SmartNIC产品规划总监Scott Schweitzer说道。“在ANIC上用一微秒内就可完成的工作在Arm内核上则可能需要几毫秒,而可在几纳秒内完成的工作可能需要几微秒。”

基于ANIC,用户有机会去部署自定义的IP功能。这种自定义的IP功能为定制应用打开了大门,如键值存储、入侵防御、重复数据删除和其他网络功能,所有这些应用都以400 GbE的网络速度运行。

在高性能计算中使用由FPGA加速的智能网卡:游戏规则改变者

高性能计算环境需要卓越的处理能力、高效的数据移动速度和高速的互连能力才能实现最佳性能。各种SmartNIC,尤其是像Achronix提供的基于FPGA的解决方案,可以无缝地满足这些要求。

在高性能计算中采用基于FPGASmartNIC带来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定制化。凭借Speedster7t可重新编程的FPGA具有400 GbE以太网和PCIe Gen5功能,是高性能计算集群的多功能构建模块。

Achronix打造ANIC的目的是使用户能够优化其网络数据路径并加速网络应用。ANIC提供了一个完整的SmartNIC流水线,包括数据包接口、FIFO缓冲区、报头/解析器、流表格、规则引擎和DMA引擎。每种功能单元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去选择或取消,从而实现全部或部分数据包加速,并在Speedster7t FPGA器件上为客户自定义的网络加速功能应用预留高达50%的逻辑资源。

Speedster7t FPGA器件还提供二维片上网络(2D NoC),该项设计可在FPGA芯片内提供高达20 Tbps的带宽,并进一步增强模块化应用的部署。每个ANIC模块通过利用80个网络接入点可以实时放置在FPGA上或对其进行升级。

ANIC的逻辑模块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组合起来,以创建量身定制的SmartNIC解决方案,”Schweitzer说道。“根据想要完成的工作,客户可以选择使用部分或全部ANIC功能单元来组装解决方案。”这种模块化可组合性可确保用户只使用其特定应用所需的模块,从而消除了不必要的开销。

HPC中,加速的I/O至关重要。SmartNIC允许超快速数据移动,从而有助于大型数据集的快速处理。如在DDoS缓解应用中,要求更深入的数据包检测,ANIC基于FPGA的高度并行设计支持高效的数据包处理,从而确保及时识别和缓解威胁。

在高性能计算和数据驱动应用的时代,Achronix提供的基于FPGASmartNIC可提供无与伦比的速度、卸载的处理能力、增强的安全性和卓越的灵活性。无论是寻求高速数据处理,减少延迟还是提高整体效率,SmartNIC都为高性能网络的未来铺平了道路。随着数据的不断激增和应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任何希望在高性能网络和计算方面突破极限的人来说,SmartNIC代表着一项至关重要的创新。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95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PH计是一种常用的仪器设备,一般用于测量液体中的氢离子浓度,可得出酸性、中性还是碱性的数值。主要应用在环保、污水处理、医药、化工等领域。但在PH测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误差,那么要如何实现精准高效的PH测量呢?技术型授权代理商Excelpoint世健的工程师Galen Zhang针对基于电极法原理的ADI PH 计应用方案展开了详细介绍。

PH测量原理

PH值是衡量水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化物离子相对量的一项指标。就摩尔浓度来说,25°C的水含有1×10^−7mol/L氢离子,氢氧化物离子浓度与此相同。中性溶液指氢离子浓度正好等于氢氧化物离子浓度的溶液。PH值是表示氢离子浓度的另一种方式,定义如下:

公式1.png

因此,如果氢离子浓度为1×10^−2mol/L,则PH值为2.00。PH电极是许多工业所使用的电化学传感器,对水处理和污水工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PH电极是由一个玻璃测量电极和一个参考电极构成,类似于一块电池。当把电极置于溶液中时,测量电极产生一个电压,具体取决于溶液中氢离子的活性,然后将该电压与参考电极的电位进行比较。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PH值变低),玻璃电极电位相对于参比电极阳性增强(+mV);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PH值变高),玻璃电极电位相对于参比电极阴性增强(-mV)。这两个电极之差即为测得电位。在理想情况下,典型的PH电极在25°C下会产生59.154 mV/PH单位,用能斯特方程表示为:

公式2.png

其中:

E = 氢电极电压,活性未知

α= ±30 mV,零点容差

T = 环境温度(单位:°C)

n = 1(25 °C),价(离子上的电荷数)

F = 96485库仑/摩尔,法拉第常数

R = 8.314 伏特-库仑/°K摩尔,阿伏加德罗氏数

PH = 未知溶液的氢离子浓度

PHISO = 7,参比氢离子浓度

方程表明,产生的电压取决于溶液的酸度和碱度,并以已知的方式随氢离子活性而变化。溶液温度的变化会改变其氢离子的活性。当溶液被加热时,氢离子运动速度加快,结果导致两个电极间电位差的增加。另外,当溶液冷却时,氢活性降低,导致电位差下降。根据设计,在理想情况下,当置于PH值为7的缓冲溶液中时,电极会产生零伏特电位。

PH校准

由于电极涂层和老化原因,PH电极的特性会随时间而变化。因此,需要使用校准程序来获得最高精度。校准通过测量两种缓冲溶液的PH值来完成,各缓冲溶液的PH值已知。软件包括不同PH值缓冲溶液的NIST查找表,以及0℃至95℃温度校正的PH值。溶液温度利用电阻温度检测器(RTD)测得。使用以下线性等式:

公式3.png

确定PH传感器传递函数的实际斜率,测量实际失调电压。为了计算斜率,需求解下式:

公式4.png

其中:

y1为第一点的测量电压。

y2为第二点的测量电压。

x1为第一点的已知PH值。

x2为第二点的已知PH值。

进行上述测量并将一个校准点代入等式2,便可根据以下最终等式确定未知PH值:

公式5.png

其中:

x为未知PH值。

y为测量电压。

b为测量失调电压。

m为斜率。

然后可以使用等式3来调整先前所述能斯特方程给出的值。

PH值测量中的温度补偿

当测量溶液的PH值时,须考虑的最重要参数之一是温度变化。当溶液的温度改变时,溶液的PH值也会发生可观的变化。这个改变的值不是PH读数的误差,而是新温度下溶液的真实PH值。温度变化可能导致测量电极的灵敏度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测量误差。该误差是可预测的,并且可通过全温度范围内的电极校准和后续测量期间的温度校正来解决。理想电极是在PH=7下精确归零的电极。在PH=7时,温度对电极灵敏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大多数PH电极不是理想电极,存在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电极灵敏度问题。一般温度误差非常接近0.003 PH/℃/偏离PH=7的PH单位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校准PH计以应用此0.003的校正因子。 用校准好的温度传感器,即可实现这种补偿。然后,该温度传感器便能告知温度的变化(如有)。如果存在变化,则将“0.003 PH/℃/偏离PH=7的PH单位数”的校正因子读数输入最终PH读数,PH计将能显示经过校正且更准确的读数。该机制能够很好地补偿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PH值误差。

PH测量方案

图片1.png

1.ADI PH计方案框图

方案描述

PH测量

在ADI PH计方案中,系统分为两个独立测量前端:PH值、温度。在信号调理之后,2个通道共用一个24位Σ-Δ型模数转换器(ADC) AD7124-4或AD4130-8。

AD7124-4是一款适合高精度测量应用的低功耗、低噪声、全集成式模拟前端。该器件内置一个低噪声24位Σ-Δ型ADC,可配置为提供4个差分输入或7个单端或伪差分输入。片内增益级确保ADC中可直接输入小信号。当前的功耗、输出数据速率范围和均方根噪声均可通过所选功率模式进行定制。该器件还提供多个滤波器选项,确保为用户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当输出数据速率为25 SPS(单周期建立)时,AD7124-4可实现50 Hz和60 Hz同时抑制,且在较低输出数据速率下,可实现超过80 dB的抑制性能。

AD7124-4提供高的信号链集成度。该器件内置一个精密低噪声、低漂移内部带隙基准电压源,也可采用内部缓冲的外部差分基准电压。其他主要集成特性包括可编程低漂移激励电流源、开路测试电流控制和偏置电压发生器,后者可将某一通道的共模电压设置为AVDD/2。低端功率开关支持用户在两次转换之间关断桥式传感器,确保系统功耗较低。该器件还允许用户采用内部时钟或外部时钟工作。

AD4130-8 是一款超低功耗的高精度测量解决方案,适用于使用低带宽电池工作的应用。完全集成的模拟前端(AFE)包括可用于多达 16 个单端或 8 个差分输入的多路复用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24位Σ-Δ(Σ-Δ)模数转换器 (ADC)、片内基准电压和振荡器、可选滤波器选项、智能时序控制器、传感器偏置和激发选项、诊断以及新添加的功能,可改善使用电池运行的寿命(一颗纽扣电池可使用 5 年多),即先进先出 (FIFO) 缓冲区和占空比。

利用 AD4130-8,用户可以在连续转换过程中测量电流消耗为 28.5μA(增益= 1)和32.5μA(增益=128)的低频信号,当使用占空比选项之一时,甚至可以在使用更低的平均电流时进行测量。AD4130-8 可配置为具有8个差分输入或 16个单端或伪差分输入,它们连接到交叉点多路复用器,其中任何输入对都可以成为 PGA 和 ADC 的测量通道输入。

AD4130-8 提供了以下关键模拟功能,从而支持简单有效地连接到用于测量温度、负载和压力的传感器:

  • PGA。由于可编程增益(从1128)和低输入电流的高输入阻抗,PGA 允许直接与低输出振幅的传感器连接,例如电阻桥、热电偶和电阻温度检测(RTD)。

  • 电容式 PGA 支持全共模输入范围,对于广泛变化的输入共模,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多余地。更宽的共模输入范围提高了整体分辨率,在比率指标测量中非常有效。

  • 低漂移精度电流源。IEXC0 IEXC1 电流源可用于激发 2 线、3 线和 4 线 RTD。激发电流输出选项包括100nA10μA20μA50μA100μA150μA200μA

  • 低端电源开关(PDSW)可用于在转换之间关断桥传感器。可基于每个通道在时序控制器内控制 PDSW,从而让整体系统达到最佳时序和节能效果。PDSW 还支持在低功耗系统中使用更高功率的模拟传感器。

  • 适用于热电偶的电压偏置(VBIAS 源将通道的共模电压设置为 AVDD/2)。

  • 智能时序控制器允许以预定顺序转换每个启用的预配置通道,从而支持交错混合传感器、系统检查和诊断测量。凭借时序控制器,无需再与套件重复串行接口通信。序列中可配置 16 个通道,每个通道可以从 8 个预定义的 ADC 设置中进行选择,从而允许选择增益、滤波器类型、输出数据速率、缓冲、时序和基准电压源。

典型的PH探针电极由玻璃制成,可形成极高的电阻,范围从1 MΩ到1 GΩ不等,充当与PH电压源串联的电阻,流过该串联电阻的缓冲放大器偏置电流会给系统带来失调误差。为使电路与该高源电阻隔离开来,在这种应用中需要一个高输入阻抗、超低输入偏置电流的缓冲放大器。ADA4661-2或LTC6078为PH探针等高阻抗传感器提供精密缓冲并驱动ADC。

ADA4661-2是一款双通道、精密、轨到轨输入/输出放大器,针对低功耗、高带宽和宽工作电源电压范围应用进行了优化。为使流经高输出阻抗(约1 GΩ)PH传感器的偏置电流引起的失调误差最小,典型输入偏置电流为0.15 pA。ADA4661-2的偏置误差有150μV。这相当于25°C时PH值的误差为0.0025 PH。在PCB布板中建议通过使用保护环、屏蔽及其他不受低电流影响的技术进行合适的布局测量。

预测PH通道的系统噪声性能

输出数据速率为25 SPS且增益为1时,AD7124-4在满功率模式下的rms噪声为570 nV(噪声折合到输入端,来自AD7124-4数据手册)。此时峰峰值噪声可用下式求得:

峰峰值噪声 = 6.6×rms噪声=6.6×570nV=3.76μV

通过和方根(rss)方式加上ADA4661-2贡献的噪声(3μVp-p),预测总系统噪声为4.818μVp-p。如果PH计的灵敏度为59mV/PH,则PH计能测量的无噪声分辨度PH水平为4.818μV/(59mV/PH)=0.0000816PH

满量程ADC输入范围为6.6 V,因此,预测峰峰值分辨率为

公式6.png

温度测量

如下为2线RTD温度测量:

图片2.png

2. 2线RTD温度测量

AD7124-4/AD4130-8的三个模拟引脚用于实现2线配置:AIN0、AIN2和AIN3。AIN2和AIN3配置为全差分输入通道,用于检测RTD上的电压。使用的基准输入为REFIN+和REFIN1-。由于使用了低端基准电阻,因此需要基准裕量电阻。

两线配置需要一个激励电流源。用于激励RTD电阻、基准电阻和裕量电阻的激励电流源由AVDD产生,并流向AIN0(IOUT0)。相同的电流流经RTD和精密基准电阻(其产生基准电压),从而确保进行比例式测量。

ADI官网可以检索到测试验证过的实验室电路Circuit Note: 《CN-0381, 采用低功耗、精密、24位Σ-Δ型ADC的全集成式4线RTD测量系统》;以及《CN0383, 采用低功耗、精密、24位Σ-Δ型ADC的全集成式3线RTD测量系统》。

电源

MAX42402/ MAX42403是ADI新推出的一款基于P90新工艺的低成本,高性价比的开关电源芯片。为小型同步降压转换器,集成了高侧和低侧开关,可提供高达2.5A/3.5A的电流。电压质量可以通过观察PGOOD信号来监测。该IC可以在99%占空比低压差下运行,非常适合工业应用。

主要优势

MAX42402/ MAX42403采用ADI特有Silent Switcher技术,使用对称输入和倒装芯片封装技术,具有低噪声和低EMI特性,可用于低电磁干扰解决方案和需要卓越电磁干扰性能的应用。

MAX42402/ MAX42403在强制PWM和跳跃工作模式下具有很高效率和低静态电流。

MAX42402/ MAX42403可灵活地进行两个转换器并联操作,以满足更高的功率要求

特点:

  • 多功能,小尺寸

  • 工作输入电压范围:4.5V36V

  • 集成高达2.5A/3.5A FET的同步DC-DC转换器

  • 跳跃模式下的静态电流为27μA

  • 开关频率:1.5MHz/400kHz扩频选项3.5Ms 1.5Mhz/2.5ms 400kHz)内部软启动

  • 可编程输出电压范围:0.8V12V

  • 99%占空比工作模式以实现低压差

  • 高精度符合安全关键应用要求

  • 精密使能阈值实行完全可编程的UVLO阈值

  • 准确的窗口式PGOOD

  • 强制PWM和跳跃工作模式

  • 过温、过压和短路保护

  • 3mm x 3mm FC2QFN

  • 工作温度范围:–40+125℃

MAX38902A/B/C/D为低噪声、线性稳压器,可提供高达500mA输出电流,输出噪声仅为12μVRMS,频率范围为10Hz至100kHz。这些稳压器在较宽输入电压范围下维持±1%输出精度,满载时只需100mV的输入至输出电压裕量。空载电源电流为365μA,与压差无关。还具有固定电压输出和电阻可调输出电压两种,范围为0.6V至5.3V。MAX38902B还包括低电平有效POK输出。

  • 1.7V5.5V输入电压范围

  • 0.6V5.3V输出电压范围

  • 12μVRMS输出噪声,10Hz100kHz

  • 365µA工作电源电流

  • 70dB PSRR @ 10kHz

  • 500mA最大输出电流

  • 在整个负载、电源和温度范围内的DC精度为±1%

  • 100mV (最大)压差 @ 500mA负载(3.6VIN

  • 关断电流小于0.1µA

  • 采用2µF (最小值)输出电容,非常稳定

  • 可编程软启动缓变率

  • 过流和过热保护

  • 输出至输入反灌电流保护

  • 低电平有效POK输出

  • MAX8902 TDFN)引脚兼容

  • 1.22mm x 0.82mm2 x 3焊球、0.4mm焊距WLP封装,或2mm x 2mm8引脚TDFN封装

ADI PH计应用方案可以帮助客户进行高效的PH值测试,是水质监测方案的极佳选择,ADI还提供灵活丰富的产品方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其授权代理商Excelpoint世健能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有助于客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快产品应用部署。

关于世健——亚太区领先的元器件授权代理商

世健是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为亚洲电子厂商包括原设备生产商(OEM)、原设计生产商(ODM)和电子制造服务提供商(EMS)提供优质的元器件、工程设计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多次被权威杂志和行业机构列入全球领先分销商榜单。

世健与供应商及电子厂商紧密协作,为新的科技与趋势作出定位,并帮助客户把这些最先进的科技揉合于他们的产品当中。世健分别在新加坡、中国及越南设有研发中心,专业的研发团队不断创造新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高成本效益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世健研发的完整解决方案及参考设计可应用于工业、无线通信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世健拥有超过35年历史、逾700名员工,业务扩展至亚太区的49个城市和地区,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1993年,世健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世健系统(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开始发展中国业务。目前,世健在中国拥有十多家分公司和办事处,遍及中国主要大中型城市。凭借专业的研发团队、顶尖的现场应用支持以及丰富的市场经验,世健在中国业内享有领先地位。

围观 6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9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IDC(国际数据公司)近日发布《IDC MarketScape: 中国智慧园区解决方案2023年厂商评估》报告。华为凭借领先的技术和架构、全生命周期服务、完善的合作体系、规模化商用实践及产业影响力等五大核心优势,位居IDC MarketScape2023年中国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市场领导者。

1.jpg

IDC MarketScape: 华为位居中国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领导者

IDC MarketScape聚焦评估厂商在解决方案领域的综合竞争力,采用定性加定量的方式严格评分;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对IT和CT技术厂商的产品、服务、能力和策略,以及当前和未来的市场成功因素进行有意义的比较,为技术买家提供当前或潜在厂商的360度优劣势评估参考。

本次是IDC MarketScape首次针对智慧园区解决方案进行评估。12家主流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参与,历时4个月,从收入规模、产品技术能力、市场、服务、伙伴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并输出了客观、详实的评估报告。

报告认为,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具有五大核心优势:

领先的技术与架构

华为提出“用ICT技术重新定义园区”,依托强有力的ICT基础设施产品(数据通信、光、数据存储、智能协作、行业感知、华为云、计算、数字能源、融合智简运维等),构筑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四层架构。基于园区数字平台强大的联接和数据服务能力,携手伙伴提供领先的园区全场景方案,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建设智慧园区。

2.png

全生命周期服务

华为与伙伴围绕"规划-建设-运营"全流程,提供智慧园区咨询与顶层设计服务、集成交付服务和辅助运营服务,让智慧园区不仅“建得好”,更“用得好”。

完善的合作体系

华为与伙伴在方案和商业两个层面紧密合作,提供解决方案开发基金,联合方案规划、打造、上市,行业专家认证体系,与伙伴共同成长,为客户创造价值。

规模化商用实践

对准园区数字化“安全、体验、效率”的业务目标,华为已广泛服务于办公园区、制造园区、产业园区、场馆园区等10类价值场景,800多家客户,助力建设“安全、智慧、绿色”的数字化园区。

引领产业发展

华为率先发布《未来智慧园区白皮书》系列报告,描绘未来智慧园区建设蓝图与实施路径;作为ICT领域的主要贡献者,参与《智慧园区技术标准》的编制及GB50314国标《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修订工作;推动成立全国首个智慧园区标准工作组,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面向未来,华为将通过创新持续引领,携手伙伴满足园区客户需求,推进智慧园区数字化进程,加速迈向智能世界。

来源:华为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94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1.jpg

继2022首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之后,12月21日,第二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将在海口召开,本次论坛聚焦数字疗法、脑机接口和康复机器人,届时,一大批数字疗法领域的领军企业代代表、脑机接口领域领先企业以及康复机器人领先企业将齐聚海口,共同开启数字疗法、脑机接口与康复机器人新时代!

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x)是近年在国外兴起的医疗科技新概念,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得到极大发展,其核心是通过高度智能化的医疗软件来驱动对特定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

什么是数字疗法?目前通用的定义是数字疗法使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过临床评估的软件直接向患者提供医疗干预,以治疗、管理和预防各种疾病和紊乱。DTx的本质是服务的数字化,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药物、设备或其他疗法配合使用,以优化患者治疗和预后,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目前,DTx仍处于发展探索阶段。

2.jpg

数字疗法与传统疗法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服务主体的不同,传统疗法是以“医生为主,患者为辅”的医疗模式,而数字疗法将医生的经验和指导思想植入软件,研究如何为患者提供服务,服务主体实现从“医生”到“患者”的转变,重塑传统医疗的服务格局。

2017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款用于治疗药物成瘾的DTx软件——Reset,允许其以处方形式(prescription-only)作为药物成瘾的辅助治疗手段上市,该软件上市前进行了为期12周、有399例患者入组的临床多中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该产品的患者与对照组(未使用Reset)相比,其酒精和大麻戒断率高达40.3%(对照组为17.6%),且未出现任何相关不良反应。由于该产品的新颖性,FDA采用了"上市前评审"(de novo premarket review)审批通道。这一事件被视为DTx正式进入公众视野的里程碑。

3.png

从本质上,DTx作为一个医疗科技新概念,与过去数十年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和智慧医疗浪潮密不可分。从记录、连接,到推理、识别,再到疾病干预,DTx是数字技术与医疗技术结合链的进一步延伸(如图所示)。这个延伸强化了相关技术的医疗属性,对产品的临床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相应提高了监管门槛。

随着数字化加速,健康管理数字化也是必然的趋势,而一款APP软件成为处方也是必然的趋势,DTx大量使用各种新型软硬件技术,如传感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采集的多为院外真实世界数据,与院内常用的临床数据如实验室数据互为补充,这可以让大量半导体厂商进入这个新兴领域,无疑为本土半导体产业开启了一个新蓝海!

4.png

数字疗法属于数字医疗产业链分支,在数字医疗产业链基础上将会重新整合发展,目前产业链上游的软件硬件设备制造商、医疗云平台服务商、药械厂商、网络运营商及科研机构等多方企机构为数字疗法企业提供技术平台、药械制造等服务;这些服务可直接触达DTx企业,也可通过DTx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资源整合,为DTx企业提供服务。产业链下游即用户,包括患者、医疗机构、医生、支付方、药械企业等主体。

5.png

数字疗法虽然是新兴事物但在中国已经是蓬勃发展势态,根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2021年全年仅有13例DTx相关临床试验,2022年这一数据提升了接近3倍;由于2023年数据统计不全,对各年度Q1数据进行同期比对发现,DTx临床试验注册数量较前一年平均增长一倍,呈现逐年稳定增长的状态。

6.png

截至2023年8月,中国已有95家数字疗法企业(不完全统计)。我国的DTx产品按照一级适应症分类,可以分为9大类型,其中以糖尿病、心理障碍、睡眠障碍、斜弱视、自闭症等为代表的的精神疾病、行为和认知障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紊乱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眼科系统疾病DTx企业占比最高,达72%,其疾病特征与DTx软件所需适应症特征匹配度更高,入局数字疗法发展潜力更大;此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循环系统疾病、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及肿瘤疾病为主的DTx产品近年也开始受到资本青睐,或可成为数字疗法行业新的热门领域。

当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DTx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数字疗法的临床适应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探索。大量DTx产品建立在对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与机制进行干预的基础上,对与感知和认知相关疾病的干预过程结合较好,而对人体其他的生理病理过程影响有限,只能起间接作用。这需要我们的脑科学研究、对康复医学继续深入探索。

其次,作为软件产品,DTx疗效建立在与医患互动基础上,深受医患双方的认知与行为方式影响,这与传统药物的起效方式不同。另外,与传统药品研发的长周期、高风险相比,软件产品的快速迭代特性也给DTx的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除了数字疗法,在首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对脑机接口和智慧康复的研讨基础上,本届论坛将继续深入研究脑机接口和新兴的康复机器人技术,今年5月,南开大学日前宣布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取得成功,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也有助推动脑科学领域研究。未来,脑机接口的技术路径侵入式、半侵入式、非侵入式技术如何演进?脑机接口如何和虚拟现实结合? 都将在本次论坛上讨论。

另外,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康复机器人需求增长,目前康复机器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康复护理、假肢和康复治疗等方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被产业寄予厚望,它不仅可以将专业康复治疗师从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解放,也可用科学的方案提升老人康复治疗的效率,帮助有行动障碍的人重获行走能力,实现生活自理,减轻社会负担,具有巨大的潜在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在此强调加快人工智能、脑科学、虚拟现实、可穿戴等新技术在健康促进类康复辅助器具中的集成应用,发展外骨骼康复训练等康复辅助器具。

未来几年将是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爆发机遇期,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2020年至2030年,外骨骼机器人产业预估年均增长率将达33%,其中,2025年至2028年为高速增长阶段,预估到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8亿美元。

在本次论坛上,康复机器人也是热门讨论话题,专家将围绕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交互方式以及未来技术展望进行讨论。

这是本次高峰论坛的主要议程:

7.png

8.png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专家分享之外,本次论坛将有三个精彩的圆桌讨论环节:

圆桌讨论1探讨数字疗法的机遇与挑战主持人是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副总裁孔文,参与嘉宾有杭州虚之实科技有限公司 CEO康成、杭州彼爱方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罗敏、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徐建明、北京无疆脑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OO张类波和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信扬等。

圆桌讨论2探讨脑机接口技术的机遇与挑战主持人是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投资总监南婧,参与嘉宾有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常务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远清、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彭雷、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副院长许东升、杭州回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TO童路遥、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跃明和深圳市应和脑科学有限公司 CEO姚斌等。

圆桌讨论3探讨康复机器人的机遇和挑战,主持人是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先进医疗芯片研究所所长钱大宏,参与嘉宾有上海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孙臻、西安臻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王浩冲、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杨国源和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运营副总裁张继宇等。

此外,芯原视频号将进行全程直播,欢迎预约远程观摩精彩论坛!

9.jpg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69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