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移动出行和量子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导者空客、宝马集团和Quantinum开发了一种混合量子经典工作流程来加速未来研究。该流程采用量子计算机模拟量子系统的研究,重点研究燃料电池中催化剂的化学反应。

1.jpg

Quantinuum’s H2 quantum processor, Powered by Honeywell

"在Applicability of Quantum Computing to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Simulations"(量子计算对氧化还原反应模拟的适用性)这篇新技术论文中,三家合作伙伴报告了在铂基催化剂表面氧化还原反应(ORR)的精确建模。ORR是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转化成水和电的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该化学反应限制了此转化过程的效率。该化学反应相对缓慢,需要大量铂催化剂,因此对更好地理解反应中涉及的潜在机制有很大的兴趣和价值。

合作团队使用Quantinuum的H系列量子计算机,证明了量子计算机适用于在工业工作流程中提高我们对关键化学反应的理解。三家公司计划进一步合作,探索使用量子计算来应对相关的行业挑战。

研究技术部副总裁Peter Lehnert博士表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移动出行正迫使我们寻求新材料、打造更高效的产品,并塑造未来最优质的用户体验。凭借加速量子计算硬件的优势,能够以相对的化学精度模拟材料特性,这为我们在这一决定性领域加速创新提供了称手的工具。"

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先驱,宝马集团认识到量子计算的变革性潜力以及在研究新材料方面的重要性。量子计算可以实现更快、更高效的流程,同时减少实验室原型。首次使用量子计算对最基本的电化学工艺之一进行逼近和准确模拟,这标志着朝着可持续能源转型迈出了一大步,使金属-空气电池和其他产品提高效率。

空客中央研究和技术部副总裁Isabell Gradert表示:"我们可以清楚地设想这项研究在我们寻求可持续和氢动力替代产品方面所带来的优势,比如ZEROe飞机,它可能采用燃料电池发动机飞行。这项研究证实,量子计算正以我们航空领域需要的规模日趋成熟。"

空客已确定氢很有希望成为提供低碳飞机动力的候选能源,因为在飞行时,从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不会排放二氧化碳。该公司此前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开始在ZEROe验证飞机上测试氢动力燃料电池推进系统。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35之前开发出准入市场的全球首款氢动力商用飞机。

Quantinuum首席产品官Ilyas Khan表示:"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很高兴能够为宝马集团和空客这两家各自领域的巨头提供支持,这两家公司都认识到量子计算可以在推进未来可持续移动出行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这项开创性工作中,我们展示了如何将量子计算集成到世界上两家技术先进公司的工业工作流程中解决材料科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利用量子计算取得进展的主要目标。"

研究团队希望,了解ORR反应可以提供见解,帮助他们识别可能提高性能和降低燃料电池生产成本的替代材料。由于所涉化学机制的量子特性,精确建模ORR等化学反应对于传统计算机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这样的模拟对未来从潜在的量子优势中受益是个不错的选择。

编辑须知:

关于Quantinuum

Quantinuum是全球最大的独立量子计算公司,由Honeywell Quantum Solutions(世界领先的硬件)和Cambridge Quantum(一流的中间件和应用)组合成立。科学引领和企业驱动的Quantinuum在化学、网络安全、金融和优化领域加速量子计算和应用开发。公司重点关注创建可扩展的商业化量子解决方案,以解决全球在能源、物流、气候变化和健康等领域中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公司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八个地点雇佣了48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35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quantinuum.com。Honeywell商标的使用经过了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的许可。

宝马集团

宝马集团拥有BMW、MINI、Rolls-Royce和BMW Motorrad四个品牌,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和摩托车高端制造商,并提供优质的金融和移动出行服务。宝马集团生产网络包括全球30多个生产基地;公司在140多个国家/地区拥有全球销售网络。

2022年,宝马集团在全球销售了近240万辆乘用车和超过20.2万辆摩托车。2022财年税前利润235亿欧元,营收达到1426亿欧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宝马集团共有14万9475名员工。

宝马集团的成功始终以"长期思维和负责任的行为"为基础。公司在早期阶段为未来设定了方向,并始终如一地将可持续性和高效资源管理作为其战略方向的核心,从供应链到生产,直到所有产品的使用阶段结束。

关于空中客车公司

空客为安全、团结的世界开创可持续航空领域。公司不断创新,在航空航天、国防和互联服务领域提供高效、技术先进的解决方案。商用飞机领域,空客提供现代化、节能的飞机。空客还是欧洲国防和安全领域的领先企业,也是世界领先的航天企业之一。直升机领域,空客提供全球高效民用螺旋桨飞机解决方案。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4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包括最新扩展的、符合ADA的表面安装ThinAir干手机产品线

Excel Dryer已升级为静电HEPA过滤系统,这是其XLERATOR® 干手机型号的可选功能,并且现在可在其最新扩展的、符合ADA标准的表面安装ThinAir®干手机产品线中使用。ThinAir是一款高效机型,其中包括所有标准增强功能——可调节声音、速度和热量控制功能,同时离墙不到四英寸,符合ADA规定。ThinAir可在14秒内1干燥双手,其功率为950瓦,可帮助相关设施获得多项LEED®积分和WELL®积分。

zmbbxCQxRc.jpg

Excel Dryer率先推出静电HEPA过滤器。(图片:美国商业资讯)

升级后的HEPA过滤系统使用带静电的介质,可增加气流,并将包括细菌和病毒在内的颗粒物吸引到过滤介质上,从而将其从空气中去除。

Excel Dryer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William Gagnon表示:“我们一直在宣传手部卫生的重要性,包括一定要彻底洗手和烘干手部水分,我们会继续提倡这一点。新冠肺炎疫情突显并提醒了全球的人们手部清洁烘干的重要性。我们很高兴现在能够为全部无接触手部干燥解决方案提供这种改进的系统。”

疫情结束后,清洁双手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环境至关重要。Excel Dryer的全系列手部干燥解决方案采用静电HEPA过滤系统,有助于相关设施实现这两项功能。

关于Excel Dryer, Inc.

Excel Dryer 50多年来一直在生产和开发具有成本效益和可持续性的手部卫生干燥解决方案。这家家族企业发明了XLERATOR® 干手机,为干手机的性能、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树立了新的标准,彻底改变了这一行业。Excel Dryer以提供最佳客户服务并生产人们值得信赖的无接触、经济且可再生产品而引以为豪。Excel Dryer产品在全球分销,可以通过与全球分销商合作的销售代表进行购买。有关Excel Dryer的更多信息,请访问exceldryer.com

1SGS International 根据UL旗下环境部针对干手器的"全球产品类别规则" (PCR) 对标准ThinAir干手器进行干燥时间和能耗测试,残留水分为不大于0.25 克。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0809152659/zh-CN/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4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月10日,在2023年开放计算社区中国峰会(OCP China Day 2023)上,《开放加速规范AI服务器设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指南》面向生成式AI应用场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开放加速规范AI服务器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将助力社区成员高效开发符合开放加速规范的AI加速卡,并大幅缩短与AI服务器的适配周期,为用户提供最佳匹配应用场景的AI算力产品方案,把握生成式AI爆发带来的算力产业巨大机遇。

1.jpg

当前,生成式AI技术飞速发展,引领了新一轮AI创新浪潮。AI大模型是生成式AI的关键底座,对生产效率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价值潜力,而大模型的高效训练通常需要具备千卡以上高算力AI芯片构成的AI服务器集群支撑。随着生成式AI加速落地,业界对配置高算力AI芯片的AI服务器需求也不断高涨。在此背景下,全球已有上百家公司投入新型AI加速芯片的开发,AI计算芯片多元化趋势凸显。由于缺乏统一的业界规范,不同厂商的AI加速芯片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不同芯片需要定制化的系统硬件平台承载,带来更高的开发成本和更长的开发周期。

OCP是全球基础硬件技术领域覆盖面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开源组织。2019年OCP成立OAI(Open Accelerator Infrastructure)小组,对更适合超大规模深度学习训练的AI加速卡形态进行了定义,以解决多元AI加速卡形态和接口不统一的问题。2019年底,OCP正式发布了OAI-UBB(Universal Baseboard)1.0设计规范,并随后推出了基于OAI-UBB1.0规范的开放加速硬件平台,无需硬件修改即可支持不同厂商的OAM产品。近年来,以浪潮信息为代表的系统厂商研制了多款符合开放加速规范的AI服务器,实现了开放加速AI服务器的产业化实践。

基于在开放加速计算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工程实践经验,《指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开放加速规范AI服务器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提出四大设计原则、全栈设计方法,包括硬件设计参考、管理接口规范和性能测试标准,旨在帮助社区成员更快更好地开发AI加速卡并适配开放加速AI服务器,应对生成式AI的算力挑战。

《指南》指出,开放加速规范AI服务器设计应遵循四大设计原则,即应用导向、多元开放、绿色高效、统筹设计。在此基础上,应采用多维协同设计、全面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评调优的设计方法,以提高适配部署效率、系统稳定性、系统可用性。

多维协同设计是指系统厂商和芯片厂商在规划初期要做好全方位、多维度的协同,最大化减少定制开发内容。大模型计算系统通常是一体化高集成度算力集群,包含计算、存储、网络设备,软件、框架、模型组件,机柜、制冷、供电、液冷基础设施等。只有通过多维协同,才能实现全局最优的性能、能效或TCO指标,提高系统适配和集群部署效率。《指南》给出了从节点到集群的软硬全栈参考设计。

全面系统测试是指异构加速计算节点通常故障率高,需要更加全面、严苛的测试,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系统生产、部署、运行过程中的故障风险,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少断点对训练持续性的影响。《指南》对结构、散热、压力、稳定性、软件兼容性等方面的测试要点进行了全面梳理。

性能测评调优是指需要对大模型加速计算系统开展多层次的性能评测和软硬件深度调优。《指南》给出了基础性能、互连性能、模型性能测试的要点和指标,并指出了针对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性能调优的要点,以确保开放加速规范AI服务器能够有效完成当前主流大模型的创新应用支撑。

稿源:美通社

围观 9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4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即便是以"烧钱"著称的一级方程式比赛(F1),也要为算力性价比做打算,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赛车比赛之一, F1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的支持下实现那些令赛车迷血脉贲张的"地表最快赛车"和数百公里时速下的轮对轮对决。

几年前,F1将其CFD模拟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的高性能计算(HPC)平台,并引入基于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的Amazon EC2 C6gn实例。这不仅使CFD模拟时间大幅缩短,还使成本降低了30%。随着基于新一代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的Amazon EC2 C7g实例的推出,F1又成为该实例首批使用的用户之一。F1首席技术官Pat Symonds表示"在同样的模拟中,基于Graviton3的C7g实例比C6gn实例快了40%。我们期待Graviton3成为运行所有CFD工作负载的最佳选择。"

这代表了众多涉及算力需求的企业与机构用户的诉求——在算力作为基本资源的数字经济时代,其性能与成本对其业务的影响与日俱增。高性价比的算力,往往是用户选择云计算的根本出发点之一。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等应用不断加剧算力供需和成本之间的矛盾。在云端获得更加高性价比的算力不仅是用户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成了云计算供应商的核心要务。

深入底层,Amazon Nitro变革云计算的性价比

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 Adam Selipsky 曾表示:"如果希望针对所有可能的工作负载彻底变革计算的性价比,还需要彻底重新思考实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深入底层技术直达芯片。"

为了打破传统底层架构的性价比桎梏,亚马逊云科技早在十年前就走上了"自研芯片"之路,开始在基础设施底层针对云环境进行"量体裁衣"的技术创新。亚马逊云科技在2013年推出云服务器虚拟化引擎Amazon Nitro系统,并于2015年收购Annapurna Labs之后便驶入"自研芯片"的快车道,逐渐形成由Amazon Nitro系统、云原生处理器Amazon Graviton、机器学习训练Amazon Trainium芯片和机器学习推理Amazon Inferentia芯片组成的几大路径,并进行快速迭代。

Nitro创新的将网络、存储、管理、安全和监控的功能卸载到专用的硬件来完成,从底层变革了云计算的性价比。作为Amazon EC2实例的基础平台,Nitro不但将硬件的几乎所有计算资源都提供给实例,其模块化的设计在加快实例设计与交付的同时,还能与Graviton结合,进一步为客户工作负载提供更加性价比。例如,基于Gravtion2的Amazon EC2 I4g实例,在Nitro SSD 作为 NVMe 高性能存储的加持下,与上一代存储优化型实例相比I/O 延迟降低多达 60%,延迟抖动降低多达 75%,与类似的基于x86的存储优化型实例相比,计算性能提高达 15%。

更进一步,Amazon Graviton持续突破云计算性价比

Nitro拉开了亚马逊云科技定制芯片的大幕,随后的云原生处理器Amazon Graviton则更进一步,打破原有的云计算算力成本规则。Graviton处理器基于ARM架构,相比X86架构,其在架构与设计理念上完全为适应多用户的公有云环境而生,具有成本低和核心密度高等特性。例如在性能分配上,与x86在单物理核心运行多个虚拟处理器(vCPU)不同,Graviton处理器的每个vCPU都独占一个物理核心,这样的设计从硬件层面就避免了云端高并发任务时争夺vCPU性能的情况,使不同用户都能获得稳定且一致的vCPU算力。

从2018年问世至今,Graviton处理器进行了三次重大迭代,每一代Graviton都保持着大幅度的性能提升。其中,2020年推出的Graviton2与第一代Graviton相比,处理器性能提升7倍、计算核心数量多达4倍、缓存达到2倍、内存速度达到5倍。2021年推出的Graviton3,单核性能比Graviton2又提升25%,浮点性能提升2倍,并首次在云计算芯片中采用性能更强、功耗更低的DDR5内存;Graviton3的能效也更高,在相同性能下,与同类型EC2实例对比,可节省高达60%的能源消耗。

去年年底,亚马逊云科技又发布了专门对浮点和向量指令运算进行了优化的Graviton3E,聚焦于为CFD、天气模拟、基因组学和分子动力学等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提供性能优化与更优性价比。Graviton3的推出又一次刷新前代产品的性价比表现,很多获益于Graviton2的客户都表示愿意积极尝试。在基于Graviton3的Amazon EC2 C7g实例尚处在预览阶段时,Twitter就对其进行了多项工作负载基准测试,最终发现C7g实例相较于基于Graviton2的C6g有着20%-80%的性能提升,同时还将尾部延迟降低了35%。

Graviton3 以及Graviton3E处理器的推出,进一步体现了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与传统架构不同的算力升级理念。Graviton3在并未大幅改变处理器主频的前提下,转而依托高效的数据并行和指令并行,可在单位时间内执行两倍于前代产品的指令和数据处理,还采用了更具性价比的Chiplet封装,不但大幅提升了执行效率,并保持了良好的能效比。

Amazon Graviton规模化应用带来广泛的系统及软件支持

基于Graviton处理器的Amazon EC2实例在Graviton2推出后快速增加,目前基于Graviton2的实例就有100多个,涵盖通用、计算优化型、内存优化型、存储优化型、加速计算型等10多个种类,为客户广泛的工作负载提供极佳的算力性价比,成为众多客户在亚马逊云科技获得大规模云端算力的全新可选项。

为了让客户更轻松、方便的获得Graviton带来的算力性价比优势,亚马逊云科技进一步将客户常用的托管服务运行在Graviton2之上,包括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Amazon AuroraAmazon ElastiCacheAmazon MemoryDB for RedisAmazon OpenSearchAmazon EMR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Amazon Lambda等。目前运行在Graviton2之上的亚马逊云科技托管服务已有20多种,这一数字还在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增加。托管服务大幅降低了客户将应用迁移到 Graviton的复杂度,时间可以从几天降低到几分钟,而且转移到Graviton实例上即可实现高达40%的性价比提升。

同时,Graviton处理器的规模化应用为全行业带来如涟漪扩散般的连锁效应——越来越多的系统与软件,如大多数流行的 Linux 操作系统(包括 Amazon Linux 2、Red Hat Enterprise Linux、SUSE 和 Ubuntu 等)都支持Graviton;由亚马逊云科技和第三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适用于安全、监控与管理、容器以及持续集成和交付 (CI/CD) 的很多热门应用程序和服务也支持基于Graviton处理器的实例。广泛的系统及软件对Graviton的支持,让客户可根据业务所需进行自由灵活的选择,让其更广泛的工作负载受益。

不止芯片创新,亚马逊云科技整体硬件创新为客户带来可持续的算力

从初代Graviton处理器问世至今仅五年,亚马逊云科技针对Graviton可用性及其软硬件支持体系开启了 "正向螺旋式上升"。如今,使用Graviton处理器获得更优性价比的企业和机构已覆盖几乎所有涉及云计算的主流行业。亚马逊云科技的持续创新,远不局限于基于ARM架构的Graviton处理器,还包括实现虚拟化平台底座的Nitro系统、机器学习加速处理芯片、服务器硬件以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在内的整体创新。未来,随着Graviton处理器的不断升级,亚马逊云科技将进一步让客户简单、快捷地获得更佳性能、更优成本以及可持续的算力。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2个地理区域的102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加拿大、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泰国新建4个区域、12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4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3年开年以来,告别疫情阴霾万物再生,智能安防和物联网行业焕发新生,迎来新开局。数字中国规划重磅落地、AI大模型概念爆火、行业标准全新实施……产业变局中市场规则逐渐被打破和重构,AIoT逐渐成为时代主题。

但变革不止于此。

根据IDC数据预测,2021年全球物联网(企业级)支出规模达6902.6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达到1.1万亿美元,2022—2026年复合增长率达10.7%。全球智能产业高速发展,智变到质变的时代正在到来,唯有创新得以引领未来。

一切才刚刚启程。

1.png

从慧聪品牌盛会开始,和智能未来对话。2023年,慧聪物联网、慧聪电子网主办的“智变重构,创引未来”2023年(第20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以下简称“慧聪品牌评选”)再出发,于8月1日正式开启【报名通道】,并将于11月份在杭州举行颁奖典礼活动。

新一轮的智能物联“大阅兵”号角已吹响,诚邀有实力、有冲劲的企业共赴年度盛宴!

万众瞩目,荣耀开启!

2.png

本次的慧聪品牌评选设置了众多奖项,遴选智能物联行业“奥斯卡”,以榜样的力量助推行业发展。借助慧聪品牌盛会活动,促进智能物联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紧密联系,共同探索技术变革对于企业和产业未来的影响,共同开辟出一个更加繁荣、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智能物联产业,诚邀合作伙伴共同见证!

智变重构,创引未来

历时4月问鼎十强,7大参选亮点公开

01

20年深耕沉淀

引领行业评选潮流

2003年,慧聪物联网(原慧聪安防网)在北京开创评选活动先河,秉承着“公正、创新、影响力”的原则,20年间不断挖掘行业优秀品牌,见证了中国安防企业的崛起与变革,站在“世界安防看中国”的时代。

从“慧聪安防十大品牌评选”到如今对智能物联产业的布局,慧聪物联网致力于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在新变局中,探寻智能物联产业的新力量、新风向、新未来。

3.jpg

2023年(第20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以“智变重构,创引未来”为主题,将联合物联网产业1000+企业参与评选活动,遴选智能物联行业“奥斯卡”。新生势力开新局,致敬在变革中仍然坚守的优秀企业!

02

超强“专家团”权威背书

行业奥斯卡实至名归

一个奖杯的份量和重量,更多来自评选的权威性。行业评选是否足够公正、公平、公开,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

4.png

<往届专家精彩回顾>

作为评选主办方,慧聪物联网从行业痛点出发,全程评选公开透明,在最重磅的专家评审环节,我们将邀请数十位行业资深专家、高校博导及安防、电子协会领导,为品牌评选权威背书,用专业的视角,根据企业提供的评审资料,综合四大维度“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产品/技术的创新能力、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对参赛企业、工程商等进行公开打分,行业奥斯卡实至名归。

03

百万媒体矩阵无感营销

解锁品牌建设“高阶玩法”

作为行业品牌评选活动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慧聪品牌盛会的举办历来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以及各大媒体同行的支持与报道。PC端+传统媒体+新媒体+大会现场媒体展示等全矩阵推广。回顾2022年的品牌盛会,累计报名企业超过1000家,300+家主流媒体深入报道,文字+视频+专题等形式持续输出,广告总曝光500W+。

5.png

<往届媒体宣传数据展示>

本届盛会自8月开始,持续至11月大会结束,覆盖预热到深度传播以及会中、会后服务,将延续以往百万媒体矩阵的全域无感宣传。结合当下短视频传播的发展趋势,本届盛会将进一步拓宽视频传播渠道。视频号、抖音、B站、西瓜视频、好看视频、现场直播全线出击,吸引智能物联、智能安防、电子供应链等产业人士的关注,扩大企业品牌建设声量,助推产业的变革与升级。

04

问鼎十强荣耀加冕

以榜样力量助推行业发展

本次活动将历经报名-视频投票-专家评审三大评选环节,甄选各奖项Top10的企业。以优秀产品和创新技术引领行业发展,以锐意进取和知难而上的精神推动产业进步的时代主力军冠冕殊荣。

6.jpg

<往届颁奖现场展示>

在11月份的颁奖典礼上,慧聪物联网、慧聪电子网作为2023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的主办方,将携手10+位行业专家老师为获奖企业颁发荣誉奖杯,共同见证荣耀时刻!

05

行业年度研报首发

深度解读产业发展商机

近年来,国内主流安防厂商顺利地实现了产业向市场广阔的智能物联行业的转型,企业更加关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融合化应用、产业链安全等问题的解决,注重有质量的发展。安防行业也逐渐向智能物联(AIoT)产业演进,迎来万亿市场空间。

7.jpg

<往届蓝皮书发布现场>

《2023安防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下称“蓝皮书”)由慧聪物联网顾问向良璧老师撰写,基于对智能安防、物联网产业的多年研究和数据积累下,以年度国内安防上市公司年报为切入点,剖析整体市场发展趋势,为各企业发展提供前瞻建议及专业战略判断依据。大会现场将同步举办蓝皮书首发仪式,向良璧老师亲临现场进一步深度分享蓝皮书调研的核心数据。

06

大咖巨匠解读商机

前沿生态成果丰硕

品牌盛会现场,主办方还将聚焦“创新引领、圈层共建、产业融合”等千行百业时事热点,邀请权威专家、优秀创业者、业内人士齐集一堂。多场主题演讲及高峰论坛活动同期开展,深入剖析产业现存痛难点、探讨产业发展趋势。大咖云集、巨匠论道,挖掘行业深度内容和创新成果,共话产业发展新高地。

8.jpg

9.jpg

10.jpg

<往届论坛和企业演讲图片>

秉持“优选、精选、严选”的理念,主办方将为来自全国的广大集成商、工程商等终端下游商家甄选出有品牌口碑的厂家,带来一场智能安防渠道、物联网终端系列精品实力秀,全方位展示智能物联网企业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和创新应用。

07

齐聚智能物联上下游资源

洽谈商贸撮合成交

本届盛会,主办方将联合各地行业协会,齐集2000+物联网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包含集成商、工程商、经销商、终端厂商、芯片厂商莅临现场参会。

11.jpg

行业目标客户实现全覆盖,主办方将为买家与企业搭建面对面沟通平台,打通合作链路,实现成交撮合,跨界交流,为深度商贸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奖项设置

12.png

申报标准

13.png

评选流程

14.png

评选规则

15.png

报名指南在手 智取万亿商机

注意

【奖项申报时间】8月1日-8月25日

【奖项申报入口】https://hn8a3bncmpv3n.v.jisutp.com

【奖项申报咨询】15889679808

好产品、好方案如何吸引好市场?

慧聪物联网发起智能物联企业“十强”挑战

见证品牌力量

让行业看见“闪闪发光”的你

快来报名吧~

围观 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4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些年,国产MPU弯道超车越来越给力,芯片国产化,不再纯依赖进口,产品平台选型自主可控,未来国产化的主芯片平台产品将进一步蓬勃发展。为满足客户对入门级、低成本、高性能的国产需求,米尔电子推出国产入门级性价比T113核心板。这款国产核心板怎么样,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目前市场上,入门级MPU市场主要集中在Cortex-A7/A35,少量CortexA8、CortexA9。米尔公司涉及入门的平台NXP i.MX6UL/6ULL、ST的STM32MP135/157/131、TI的AM335X/437X等,国产入门级的代表为全志T113,满足工业、交通、能源、医疗、AIOT等场景的高可靠性方案,其性能和价格都很突出,零售仅售79元。

米尔基于全志T113核心板到底有什么优势

1.jpg

MYC-YT113国产核心板极开发板

SOM

  • 全志T113处理器;邮票孔+LGA连接,焊接简便,载板可用2/4层PCB

  • 140pin+50pin,信号齐全;37*39mm,体积小;

  • 工业级、宽温级;

  • 支持Linux 5.10,Ubuntu18.04,Tina系统(预发布)

  • 十年以上供货

性能:

  • Dual-core ARM Cortex-A7(1.2GHZ);128M/256M/512M/1G DDR3

  • Single-core HiFi4 DSP;H.265/H.264 1080P@60FPS 视频解码

接口:

  • Video IN:Parallel CSI、CVBS IN

  • Video OUT:MIPI-DSI/RGB/2*LVDS/CVBS OUT  1080P 60fps

  • 2*USB2.0,1*GMAC,2*SPI,6*UART,2*CAN

单5V供电,便利、安全

米尔基于全志T113核心板内部转换成各种电压等级、并且完成各电平时序设定。很好地简化了用户电路设计,保证模块安全、稳定。

2.png

图:米尔基于全志T113核心板-简化为单5V供电

优秀的产品设计:

米尔基于全志T113核心板,尺寸精巧,节省客户单板空间、设计灵活度更高;带屏蔽罩设计,便于批量生产、贴片效率高、质量稳定。屏蔽强电磁环境干扰。更适合充电桩、PCS等电力电子产品的苛刻需求。支持客制化LOGO,体现客户品牌价值。

3.jpg

图:米尔基于全志T113核心板

高可靠性:

米尔基于全志T113核心板详细的设计验证:所有信号完整性测试、系统和应用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老化测试。获得认证报告:SGS的CE认证报告、ROH报告,支持100%国产物料。

4.png

图:米尔基于全志T113核心板-相关认证报告

米尔开发资料丰富

  • 多种系统固件、完整的源码和工具

  • 完善的快速入门手册、产品手册、硬件设计指南、demo底板原理图、器件资料、SDK说明、系统评估指南、软件开发指南。

5.jpg

自由生产基地,生产管控严苛

米尔全资组建3000平米的SMT智慧工厂,进行严苛的品质管控,有效保证产品的交期和质量,配备10万级无尘车间,搭建智能化的SMT加工生产线、专业的插件线、DIP流水线,贴片能力达到日产量1400余万点。

6.jpg

应用成本更低

米尔基于全志T113核心板,可广泛应用电力、商业显示、智能家居、工业控制、医疗器械等场景。以入门级HMI方案为例,目前市场多以MCU+RGB屏+电阻触摸屏构成,T113方案相对MCU方案带来很多优势:

1、支持linux系统:多进程、多任务,方便更新应用。

2、界面更丰富:支持Qt桌面应用、web界面。界面编程自由度、丰富度都高很多。

3、支持文件系统,方便实现多种格式本地数据存储。

4、支持数据库,数据管理更方便、安全。

5、实现一体机功能,价值更高: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呈现、存储一体化。

6、T113方案替代MCU方案成本浮动很小:

  • 具备RGB屏接口,可以使用相同的显示屏;

  • 具备4路ADC接口,可以使用相同的电阻触摸屏;

  • 低成本的T113-S3/4,价格与MCU相近。

7.jpg

米尔基于全志T113核心板-优势图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国产处理器,不妨了解一下这款全志T113核心板及开发板。
产品链接:
https://www.myir.cn/shows/118/58.html

围观 1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4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Capability与Yaskawa Electric Corporation合作,充分发挥Transphorm常关平台的根本优势

GaN功率半导体代表下一代电力系统的未来,此领域的领导企业Transphorm, Inc.(Nasdaq:TGAN)宣布,该公司借助专利技术在GaN功率晶体管上演示出高达5微秒的短路耐受时间(SCWT)。这是有记录以来首次实现此类成就,标志着整个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证明了Transphorm GaN有能力满足坚固的功率逆变器所需的短路能力,例如伺服电机、工业电机和传统上由硅IGBT或碳化硅(SiC)MOSFET供电的汽车动力系统等。在未来5年内,GaN TAM将超过30亿美元。

此次演示开发得到Yaskawa Electric Corporation的大力支持。Yaskawa Electric Corporation是Transphorm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也是中低电压驱动器、伺服系统、机器控制器和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全球领导企业。这使得GaN成为伺服系统极具吸引力的功率转换技术,因为与现有解决方案相比,它的效率更高、体积更小。要做到这一点,GaN必须通过严格的稳健性测试,其中短路生存能力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出现短路故障时,设备要在高电流和高电压的极端条件下运行。系统可能需要几微秒的时间来检测故障并关闭操作。在此期间,设备必须能够自行承受故障。

Yaskawa企业技术部基础研发管理部经理Motoshige Maeda表示:“如果功率半导体器件无法承受短路事件,系统本身可能失效。业界普遍认为GaN功率晶体管无法满足像我们这样的重载电力应用所需的短路要求。在与Transphorm合作多年后,我们认为这种看法缺乏依据,我们的判断在今天得到证明。我们对该团队取得的成就感到振奋,并期待展示我们的设计能从这种新GaN功能受益的具体方式。”

短路技术已经在新设计的15 mΩ 650 V GaN器件上进行了演示。值得注意的是,该设备在50kHz的硬切换条件下达到99.2%的峰值效率和12kW的最大功率。该装置不仅性能优异,而且可靠性很高,并能满足高温高压应力要求。

Transphorm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Umesh Mishra表示:“标准的GaN器件只能承受百分之几纳秒的短路,这对故障检测和安全关闭过短。但凭借级联架构和关键专利技术,我们能够在不使用额外外部组件的情况下实现长达5微秒的短路耐受时间,从而保持了低成本和高性能。我们了解当今对高功率、高性能逆变器系统的需求。我们长期重视创新工作,并能自豪地说,创新经验帮助我们将GaN提升到更高水平。这再一次证明Transphorm在高压GaN稳健性和可靠性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会促进电机驱动和其他高功率系统的GaN的变革。“

有关解释SCWT成就的完整描述、演示分析等预计将在明年的大型电力电子会议上发表。

关于 Transphorm

Transphorm, Inc.是GaN革命的全球领导者。该公司设计和制造用于高压功率转换应用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GaN半导体。Transphorm拥有最大的功率GaN IP组合之一,并拥有1000多项自有或许可的专利。公司生产出业界首个符合JEDEC和AEC-Q101标准的高压GaN半导体器件。该公司的垂直集成设备商业模式允许在以下每个开发阶段进行创新:设计、制造、设备和应用支持。Transphorm的创新科技使电力电子产品超越了硅的限制,实现了99%以上的效率、增加了50%的功率密度并减少了20%的系统成本。Transphorm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戈利塔,并且在戈利塔和日本的会津设有制造业务。若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transphormusa.com请在推特@transphormusa和微信@Transphorm_GaN上关注我们。

关于Yaskawa Electric Corporation

Yaskawa Electric位于日本北九州,是一家专注于运动控制、机器人和系统工程的核心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级提供商。Yaskawa Electric成立于1915年,100年来一直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体验。该公司专注于机电一体化解决方案,已在全球范围内运送了超过2000万台交流驱动器、1500万台伺服电机和30万台机器人。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www.yaskawa.co.jp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0809219077/zh-CN/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46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所有货币以美元列账,除非特别指明。

本合并财务报告系依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

8月10日 -- 国际主要半导体代工制造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00981;上交所科创板证券代码:688981中芯国际本公司我们于今日公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综合经营业绩。

2023年第季度摘要

  • 2023年第二季的销售收入为1,560.4百万美元,2023年第一季为1,462.3百万美元,2022年第二季为1,903.2百万美元。

  • 2023年第二季毛利为316.5百万美元,2023年第一季为304.7百万美元,2022年第二季为750.5百万美元。

  • 2023年第二季毛利率为20.3%,2023年第一季为20.8%,2022年第二季为39.4%。

2023年第三季指引

本公司预期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指引为

  • 季度收入环比增长3%至5%。

  • 毛利率介于18%至20%的范围内。

管理层评论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销售收入环比增长6.7%至15.6亿美元,毛利率下降0.5个百分点到20.3%。12英寸产能需求相对饱满,8英寸客户需求疲弱,产能利用率低于12英寸,但仍好于业界平均水平。

三季度预计销售收入环比增长3%到5%,毛利率在18%到20%之间。三季度出货量预计将继续上升,而同时,折旧也将持续增加。下半年公司销售收入预计好于上半年。

我们将继续做好技术研发、平台开发工作,把新产品快速验证出来,把配套产能最快速度安排好,为下一轮的增长周期做好准备。

完整版的中芯国际业绩公布,包括财务数据表,请参阅

https://www.smics.com/uploads/64d4aa20/ER_SC.pdf

电话会议/网上业绩公布详情

日期:2023年08月11日星期五

时间:上午8:30-9:30

网上会议

会议将在https://edge.media-server.com/mmc/p/bpmmcrkk 

做在线直播。

电话会议

请提前通过https://register.vevent.com/register/BI3f07d2f157614c628c463c26f4cea116 

注册电话会议。

网上回放

会议结束约1小时后,您可于12个月内在以下网页重复收听会议。

https://www.smics.com/site/company_financialSummary

关于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00981;上交所科创板证券代码:688981)及其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拥有领先的工艺制造能力、产能优势和服务配套,向全球客户提供0.35微米到FinFET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中芯国际总部位于中国上海,拥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建有三座8英寸晶圆厂和四座12英寸晶圆厂;在上海、北京和天津各有一座12英寸晶圆厂在建中。中芯国际还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设立营销办事处提供客户服务,同时在中国香港设立了代表处。

详细信息请参考中芯国际网站www.smics.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4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源自德国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 (NB 0123) (以下简称"TÜV南德")正式获得欧盟RED指令网络安全[RED Article 3(3)(d)(e)(f)] 的公告机构资格 。这意味着TÜV南德大中华区可为出口欧盟的无线产品提供RED包括网络安全法规框架下的符合性评价服务,从而支持出口产品更加便捷、顺畅地进入欧盟市场。

1.jpg

TÜV南德获得欧盟RED指令网络安全扩项发证资质授权

RED指令网络安全要求

欧盟于2022年1月发布了一项RED指令补充授权法案(EU) 2022/30,规定相关产品的制造商在设计和生产中必须考虑到RED指令的三点网络安全要求:

  • 3(3)(d),以确保网络不受损害,不被误用;

  • 3(3)(e),以确保个人数据和隐私受到保护;

  • 3(3)(f),以确保防止欺诈。

该法案将于2025年8月1日强制实施,即该日期起,相关规定的产品须符合网络安全要求。目前欧盟委员会通过要求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CENELEC)制定相关协调标准,以支持制造商遵守法案要求。在协调标准正式发布之前,制造商可通过公告机构的评估来证明其产品的符合性。TÜV南德现可提供RED指令网络安全的符合性评价服务,通过其专业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有效帮助企业应对产品网络安全法规的合规要求。除了满足法规要求外,制造商和品牌商还可以选择获得自愿性测试认证,以证明其产品的网络安全性。

近年来,TÜV南德已为众多客户提供涵盖ETSI EN 303 645、NISTIR 8259、NISTIR 8425、EN/IEC 62443-4-2、GDPR差距评估等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评估的服务。TÜV南德获得此次授权产品范围可于欧盟NANDO网站上查阅:TÜV SÜD -RED NB 

关于TÜV南德意志集团

TÜV南德意志集团成立于1866年,前身为蒸汽锅炉检验协会。发展至今,已成为了全球化的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在50个国家设立了1,0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26,000多名员工,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体系及专业知识。集团的技术专家在工业4.0、自动驾驶及可再生能源的安全与可靠性方面均作出了显著的技术创新。
www.tuvsud.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46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2.png

在8月10日召开的第11届(2023年)半导体设备材料与核心部件展示会(CSEAC) 珠峰会上,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博士在演讲时表示:“美国半导体设备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今天我首次斗胆分享,美国半导体设备崛起,大部分靠得就是中国留学生!现在,这些领域的大部分领军人物已经回国,所以美国卡我们一是没道理二是没有好结果!”

3.png

尹志尧博士还从人类社会工业的断代问题分析为什么集成电路产业以及设备零部件会如此重要?他认为工业就是制造东西,只有在制造东西的方式上有根本的变化,才能成为工业革命。另外,在某个时代开发出伟大的变革性的重要产品,并不能称为工业革命。

4.jpg

他认为工业革命只有两代,第一代是在英国,造就了一个宏观加工的机械链,从1947年开始了第二代工业革命,其特点用机械化到智能化,是用电脑代替人脑,微观器件代替各种器官,产生了微器件工业,我建议叫微观器件工业,这两个工业革命走了两个不同方向,一个越来越大,一个越来越小,摩尔定律的核心就是越做越小。

他说过去的分类把蒸汽机列为一代革命,那内燃机是不是也可以算一代革命?他说能源革命和动力革命不能生产方式的革命混淆起来。如果我们处在数码时代,其实是微观器件时代 ,微观时代的核心是微观加工,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处心积虑地和荷兰、日本一起限制我们数码时代的发展。

5.jpg

他说这个倒三角三显示了半导体设备的重要性,如果把这个倒三角正过来,可以看到能做到高级工艺的凤毛麟角,而做应用的公司成千上万。

6.jpg

他表示支持高级工艺的设备开发挑战很大,现在欧美日占了85%的半导体设备市场,美国的半导体设备是如何开发出来的?很多设备大部分靠得都是靠中国留学生或者中国留学生领衔开发出来的,现在美国用设备来卡我们,第一个是完全没有道理,第二个也是没有任何好结果的,因为这些领域的大部分领军人物已经回国,假以时日,我们一定会开发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7.jpg

8.jpg

他还分析了目前半导体设备投资现状,过去10年,等离子薄膜和化学刻蚀设备是增长最快的,中微可以覆盖95%以上等离子刻蚀。另外中微和北方华创、拓荆合作可以覆盖薄膜设备,中微也涉足了检测设备。

9.jpg

他表示中微只用18个月就开发了WCVD设备顺利进入生产线,创造了公司开发设备产品的记录

10.jpg

他还分享了中微目前经营情况。

11.jpg

12.jpg

他表示目前国内半导体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内卷,那尹志尧博士如何看待内卷?他说高科技的竞争是正常的但是恶性竞争,就是内卷是产业发展的绊脚石,具体表示如下:

1、以各种方式,非法获得竞争者的南业机密,用反向解剖竞争者的产品设计,复制别人的产品。 

2、企业既制造芯片,又开发设备,抄装仿制供应商提供的设备。

3、用50%以至100%的高薪,挖别的公司的人才,搅乱人才市场。 

4、不是靠产品的技术的先进和性能优越,而是靠降低价格,不惜亏本的恶性亮争。 

5、为财务回报和地方政绩,私募资金和政府基金盲目重复投资,造成内卷和低成功率。 

6、对于企业不一视同仁,靠关系,甚至通过利益输送获得商业机会。 

7、离开公司时带走公司技术资料和商业机密,开发和原所在公司相同的技术和同类设备,但是公司也应有一定的时间期限。

8、在员工入职时未签订有效和有效时间的敬业协议,员工离职后不按协议付员工补偿费用。

13.jpg

他建议政府和行业制定公平竞争的法则和规划,降低内耗,来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尹志尧博士的观点和建议,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围观 38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346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