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型企业级固态硬盘采用2 Tb QLC芯片,将在即将举行的行业会议上展示

存储解决方案领域的全球领导者Kioxia Corporation今日宣布开发出了全新的2.5英寸规格KIOXIA LC9系列122.88太字节(TB) NVMe™固态硬盘。这是首款采用该公司第8代BiCS FLASH™ 3D闪存技术2太比特(Tb) QLC芯片打造的固态硬盘。目前正在开发中的KIOXIA LC9系列将从本月起在各类即将举行的行业会议上展示。

1.jpg

适用于AI应用的大容量KIOXIA LC9系列122.88 TB NVMe固态硬盘

随着AI系统变得日益成熟,数据量持续增长,企业需要能够跟上现代工作负载复杂需求的存储解决方案。大容量驱动器对于AI流程的某些阶段至关重要,包括大型语言模型(LLM)、训练和存储海量数据集、向量数据库,以及为推理和微调快速检索信息。这款专为生成式AI应用设计的新型企业级KIOXIA驱动器具备大容量特点,并提供具有双端口功能的PCIe® 5.0接口,以实现容错能力或连接多个计算系统。这些基于大容量QLC的固态硬盘适用于部署在混合云和多云系统中。大容量固态硬盘通过这些云配置将训练和推理数据传输至AI服务器系统。

这款全新的KIOXIA固态硬盘与近期推出的KIOXIA AiSAQ™技术相辅相成,该技术通过将向量数据库元素存储在固态硬盘而非昂贵且容量有限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中,提升了可扩展的检索增强生成(RAG)性能。此外,与低容量固态硬盘相比,它凭借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每TB更低的功耗,提高了系统和机架层面的效率。

KIOXIA LC9系列固态硬盘的亮点包括:

  • 双端口2.5英寸固态硬盘规格,容量为122.88 TB,耐用性为每天0.3次全盘写入(DWPD)。

  • 符合NVMe™ 2.0、NVMe-MI™和PCIe® 5.0规范(Gen5单通道x4模式下速度高达每秒128千兆传输,具备双通道x2性能)。

  • 采用KIOXIA第8代2 Tb QLC BiCS FLASH™ 3D闪存,具备CMOS直接键合至阵列(CBA)技术,有助于打造出大容量、高性能且节能的产品。 


*2.5英寸指的是固态硬盘的规格尺寸,并非其实际物理大小。

*容量定义:Kioxia Corporation将千兆字节(GB)定义为1,000,000,000字节,太字节(TB)定义为1,000,000,000,000字节。然而,计算机操作系统使用2的幂次方来报告存储容量,即1GB = 2^30字节 = 1,073,741,824字节,1TB = 2^40字节 = 1,099,511,627,776字节,因此显示的存储容量较少。可用存储容量(包括各种媒体文件的示例)将根据文件大小、格式、设置、软件和操作系统,以及/或者预装的软件应用程序或媒体内容而异。实际格式化容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DWPD:每天驱动器写入次数。每天一次全盘写入意味着在产品规定的五年保修期内,该驱动器每天可以写入并重新写入至满容量一次。实际结果可能因系统配置、使用情况和其他因素而异。

关于Kioxia
Kioxia是全球存储器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军企业,致力于闪存和固态硬盘(SSD)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其前身Toshiba Memory于2017年4月从1987年发明NAND闪存的公司Toshiba Corporation分拆而出。Kioxia致力于通过提供产品、服务和系统来为客户创造选择,并为社会创造基于存储技术的价值,从而提升世界的“记忆”。Kioxia创新的3D闪存技术BiCS FLASH™正在塑造存储技术在高密度应用领域(包括高级智能手机、PC、汽车系统、数据中心和生成式AI系统)的未来。

客户垂询:
Kioxia Group
全球销售办事处
https://www.kioxia.com/en-jp/business/buy/global-sales.html

*本文档中的信息,包括产品价格和规格、服务内容和联系信息,在公告日期是正确的,但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313870353/zh-CN/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5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2025年GTI国际产业大会成功举办,活动上GTI Awards 2025获奖名单正式揭晓,紫光展锐连续三年斩获国际权威机构GTI颁发的大奖。此次,T8300凭借在5G技术创新和娱乐体验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获GTI“移动技术创新突破奖”(Innovative Breakthrough in Mobile Technology Award)。

1.jpg

GTI是由中国移动、软银、沃达丰等运营商于2011年发起成立的国际产业合作平台。GTI Awards作为全球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旨在表彰为行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产业合作伙伴及个人。本届GTI大会云集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及垂直行业领袖,聚焦分享全球5G-A等前沿技术的最新进展,探讨5G-A的创新应用案例及新商业模式。

本次获奖的T8300是紫光展锐专为全球主流用户打造的畅享影音和游戏体验的5G SoC,搭载了第七代Vivimagic影像引擎和UNISOC Miracle Gaming奇迹手游引擎,为全球用户带来超凡的影像体验和顺畅的操作体验。同时,T8300还配备了Hi-Fi级音质,并首次融合5G NR NTN卫星通信与5G MBS广播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5G体验。

2.jpg

紫光展锐5G芯已被摩托罗拉、中兴、HMD等全球品牌采用,在欧洲、拉美、东南亚、南亚等市场实现量产,搭载展锐芯的5G手机已出货85个国家,为全球用户带来便捷的5G智能体验。

新紫光、新展锐、新征程、新未来。作为全球领先的芯片设计企业,紫光展锐秉承“专业、共赢、奋斗”的价值观,持续打造高质量产品和创新性解决方案,为全球生态伙伴创造价值,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用芯成就美好世界。

注:展锐芯5G手机出货数据截至2025年3月。

来源:紫光展锐UNISOC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5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半年孕育:首颗“智能果实”甜蜜来袭

2024年,国芯科技与战略合作伙伴深圳美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电科技”)展开了深度合作。双方以国芯科技首颗端侧AI芯片CCR4001S为核心,携手推出AI传感器模组,迅速且紧密地围绕该模组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应用开发工作。如今,这款模组已成功实现应用。

技术革新:RISC-V 内核与 AI 加速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芯片已成为半导体行业的焦点之一。国芯科技紧跟趋势,于2024年7月底首次推出基于RISC-V架构的端侧AI MCU芯片,瞄准快速发展的智能端侧市场,旨在为各类终端智能应用提供高效、可靠的计算平台。

国芯科技AI MCU芯片CCR4001S采用公司自主开发的RISC-V内核CRV4H,主频230MHz。RISC-V作为开源指令集架构,因其极高的灵活性、出色的可扩展性以及显著的成本优势,正迅速成为芯片设计领域中的新选择。RISC-V内核的简洁性不仅可以明显提升芯片的性能,并具有低功耗的特点,非常适合于物联网(IoT)设备及其他边缘计算场景。多年前,正是基于对CPU技术趋势的深刻洞察,公司面向物联网应用开发出了RISC-V指令架构极低功耗的CRV0 CPU和CRV4 CPU内核,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更高性能的CRV4H CPU,性能超越M4,且带有全国产化的生态和开发环境

对准蓬勃发展、前景广阔的AIoT市场,国芯科技开始发力RISC-V架构的AI芯片。CCR4001S集成了一个0.3 TOPS@INT8算力的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专门用于加速AI任务。这一高性能NPU集成了卷积、池化、激活函数等多种硬件加速算子,能够高效运行MobileNet、ResNet、VGG、EfficientNet、Yolo等深度学习算法,使设备能够实时完成物体识别、目标检测、图像分类等复杂任务。NPU的设计还考虑到了低功耗和高性能之间的平衡,确保了在各种应用场景中都能实现卓越的表现。该NPU支持所有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TensorFlow Lite、PyTorch、Caffe、DarkNet、ONNX等),并通过量化、裁剪和模型压缩等优化技术原生加速神经网络模型,为更广泛的应用提供AI计算能力。CCR4001S凭借RISC-V内核的高效灵活性与NPU的专用AI加速能力,为AIot领域提供了兼具低功耗、实时响应和边缘智能的解决方案。

1.png

智能空调:AI推动空调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感知的跨越式升级

端侧AI应用部署具备低延迟推理与数据本地化安全优势,基于CCR4001S上运行AI模型可实现智能空调快速响应的同时也为智能空调应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智能空调通过集成CCR4001S芯片+传感器,结合YOLO目标检测模型、舒适度建模和多模态数据融合等技术,实现了空调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感知的跨越式升级。如:1.基于CCR4001S芯片部署端侧神经网络模型,融合热电堆等传感器,可以实现人体空间位置探测与空调动态风向控制,解决了传统空调无法获取空间内人数、位置与温度分布的问题。2. CCR4001S芯片结合热电堆传感器、湿度等传感器进行多模态人体舒适度建模,在端侧实现人体舒适度判定,驱动空调温度、风向与风速自适应调节。3.能耗是空调应用中的核心指标,CCR4001S芯片基于空调实时负荷预测(人员密度、环境温度)优化提升空调系统能效。

智能育儿:婴儿看护的AI“芯动力”

由于摄像头、传感器与声音模块各自独立运行,传统物联网终端的感知能力为孤立的传感器架构与割裂的数据流处理机制所限,使得设备对环境态势的认知呈现碎片化特征,无法形成完整、准确的环境感知,从而影响了物联网系统在智能决策和自动化控制方面的性能和效果。国芯科技与美电科技合作构建的“感知-分析-决策”一体化架构,通过异构计算芯片实现视觉信息、生物信号与环境参数的多维度同步处理,正在重塑终端智能的底层逻辑。具体至婴儿看护这一场景,上述“感知-分析-决策”一体化架构通过融合动作捕捉数据、体温波动曲线及时序环境参数,形成对婴儿状态的立体化综合判断。在双方合作形成的智能看护解决方案中,新架构创新性地实现了端侧智能设备对复合型事件的精准判断,通过优化计算架构完成发烧预警、踢被子检测、呼吸抑制识别及呕吐判断等复杂场景的实时监控,较传统云端架构降低约65%的系统部署成本并缩短40%的开发周期。这一突破不仅为消费电子领域的AI应用落地提供了可验证的技术路径,更为后续多场景应用扩展奠定了可复用的架构基础。

柳暖莺多语,花明草尽长。乘着自主可控的RISC-V CPU和AI NPU的春风,国芯科技正与美电科技以及其他生态链合作伙伴,携手共进,不断挖掘并把握端侧AI MCU芯片在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的迭代机遇,致力于推动产业创新与产品突破,以辛勤的耕耘,期待在秋天结出更优质、更智能的累累硕果。

国芯科技

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262.SH)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聚焦于国产自主可控嵌入式CPU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芯片设计公司。公司在RISC-V架构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并致力于推动AI技术与RISC-V架构的深度融合。为更多领域人工智能产品落地提供优质方案与服务。

美电科技

深圳美电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远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场景化应用创新。公司在低分辨率红外阵列传感器应用领域构建了从传感器应用、光学系统优化到场景化应用开发的全栈式技术闭环,形成独特的垂直整合能力。在AIoT技术演进背景下,美电正着力打造感知-决策一体化算法架构,通过温度场建模与行为模式识别的深度耦合,构建面向消费领域的终端数据价值转化链路。

来源:苏州国芯科技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5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华为海思推出的首款自研PC处理器华为海思麒麟X90于2025年3月15日首次曝光!

据中国信息安全评测中心发布的安全可靠测评结果公告(2025年第1号)中,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送测的麒麟X90赫然在列,该CPU获得了安全可靠等级II级的评价。一同公布的还有飞腾腾云S5000C-E、龙芯3B6000、龙芯3C6000、申威威鑫H8000等等。

1.png

根据中国信息安全评测中心的介绍,安全可靠测评主要面向 计算机终端和服务器搭载的中央处理器(CPU)、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产品,通过对产品及其研发单位的核心技术、安全保障、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评估,评定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对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保障、售后维护等全生命周期安全可靠性的综合度量和客观评价。

就该中心评测称麒麟X90在抵御潜在安全威胁、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方面表现出色,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处理保障。

麒麟X90采用了先进的制程工艺,结合了华为海思在芯片设计领域的技术积累,其架构设计使得处理器能够在多任务处理和高负载运算中实现出色的表现。

麒麟X90主频、核心数量以及图形处理单元均有显著提升,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流畅的使用体验。

麒麟X90在能效方面表现出色,用户可以在享受强大性能的同时,减少电池的消耗,延长智能设备的使用时间。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麒麟X90的主要目标可能是PC领域。如果将其与华为正在开发的全自研鸿蒙PC系统结合,有望为华为下一代PC新品提供核心动力。虽然目前主要推测其应用于PC领域,但不排除其在未来可能会拓展到其他需要高性能处理器的领域。

麒麟X90的出现将进一步增强华为在智能设备领域的竞争力,尤其是在安全性、功耗效率以及多任务处理能力方面的优越性,使其具备了与传统CPU厂商如Intel和AMD等正面竞争的资本。

作为华为海思首款自研PC处理器,麒麟X90的成功推出为国产芯片在PC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有望推动国产芯片在PC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升。

2025年3月是个敏感的时间点,因为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对华为的供货许可要到期了,消息指出并没有获得延期,这表明微软大概率停止供应,对Windows系统说再见了。

2.png

但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早在2024年9月就曾有言在先:“Windows PC停止供货了,以后就用我们的鸿蒙PC了。”这种“先发预告”的姿态,透露出华为对鸿蒙系统的自信。

知名市调机构IDC预测,2025年中国自主操作系统PC市场份额将突破15%,其中鸿蒙有望占据7成。参考华为手机业务轨迹,Mate70系列通过麒麟芯片+鸿蒙系统实现逆势增长,首销日优享版全系售罄,PC业务或将复制这一路径。

3.jpg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鸿蒙PC的吸引力在于“体验无感切换”。以即将发布的商用AI笔记本为例,其硬件配置与现有Windows版一致,但系统交互更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综合互联网信息编辑)

围观 7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5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3月12日,在2025德国嵌入式展(embedded world 2025)期间,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货商移远通信宣布,正式发布新一代高精度GNSS模块 LG680P。该产品内置全星座、全频 RTK 引擎技术,可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精准农业、自动驾驶及测绘等场景。

1.jpg

(照片:美国商业资讯)

厘米级定位,满足多场景需求

LG680P支持接收包括GPS、GLONASS、Galileo、BDS、QZSS和NavIC在内的多卫星系统信号,通过L1、L2和L5多频段并发接收提升卫星观测数量与定位精度。同时,模块还支持Galileo E6 、QZSS L6、BDS B2b 和L-Band 频段,可用于 PPP 技术,无需依赖本地或宽带网络即可实现高精度定位。

移远通信总裁兼首席销售官Norbert Muhrer表示:“LG680P融合了全星座信号接收、先进RTK算法与强大的抗干扰能力,是高精度GNSS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将满足对超可靠、高精度定位需求不断升级的行业需求。”

LG680P水平定位精度高达0.8 cm+1 ppm,即使在浓密树荫、城市峡谷等复杂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性能,是自动驾驶、割草机、配送机器人、测绘设备及精准农业应用的理想选择。使用者可直接替换原有双频设备,无需改造基础设施即可提升定位精度,同时为技术迭代预留扩展空间,显著降低升级成本。

小体积大能量,安全低功耗赋能智能终端

该系列模块内置专业级抗干扰与干扰检测算法,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仍能保障信号的完整性。其NIC抗干扰技术可有效抑制多窄带干扰,增强信号接收的稳定性。此外,LG680P支持高达50Hz的更新频率,可实现实时跟踪与快速响应。

在安全保障方面,LG680P支持等级保护等完整性信息检测功能,可辅助自动导航等应用场景的控制决策。同时支持片上存储 ECC 校验及 Secure Boot 安全加载模式,为固件安全提供额外保护。

LG680P采用22mm×17mm行业通用封装,满足客户兼容设计,支持UART、SPI、I2C和CAN等多种界面,便于跨平台集成。模块可兼容外置有源天线,并通过优化信号接收设计,进一步提升定位精度。该模块采用低功耗设计(功耗低至330毫瓦),适用于电池供电设备,确保了长续航与可靠性能。

为了进一步简化终端设计,缩短客户产品的上市周期,移远通信还拥有两款与LG680P相适配的全频段GNSS天线——YEGR001W8AH和 YEGD006U1A,可有效提升定位可靠性。

随着物联网技术向智慧化、精准化方向纵深发展,高精度定位正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移远通信LG680P系列模块以全频点覆盖、厘米级精度与强环境适应性,重新定义了复杂场景下的定位标准,为智能终端赋予了空间感知的“智慧之眼”。

关于移远通信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236)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货商,拥有完备的IoT产品和服务,涵盖蜂窝模块(5G/4G/3G/2G/LPWA)、车载前装模块、智能模块(5G/4G/边缘计算)、短距离通信模块(Wi-Fi&BT)、GNSS定位模块、卫星通信模块、天线等硬件产品,以及软件平台服务、认证与测试服务、RTK网络校正方案、工业智能、智慧农业等服务与解决方案。公司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慧能源、金融支付、智慧城市、无线网关、智慧农业&环境监控、智慧工业、智慧生活&医疗健康、智慧安全等领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移远官网https://www.quectel.com.cn/,关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移远通信”或发送邮件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302923834/zh-CN/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5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cathy的头像
cathy

格见半导体新品GS32F035系列强势发布,欢迎申请样品!

深圳格见构知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格见半导体”)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实时控制DSP芯片设计公司,在芯片产品定义、设计研发、量产导入、销售运营等领域都具备丰富经验。

1741944690927536.jpg

GS32-DSP是格见半导体自主研发的实时控制微处理器系列产品,采用格见GS-DSP100内核,针对实时控制领域做深度定制优化,基于电源、电机控制深度定制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TMU/CLU/TPU等指令集,在大幅度提升DSP处理性能同时又保留了复杂电源/电机控制算法处理灵活性。

2.png
专门为GS32系列配备的完整开发环境有助于开发者进行应用开发与调试工作:
  • 基于Eclipse IDE 平台开发的MCU集成开发环境

  • 完全开源并基于BSD 3-CLAUSE 许可证的综合性软件支持包

  • 有助于开发测试的评估板

  • 支持GS32全系列的OpenOCD

  • 适配GS32全系列的烧录工具

3.png

GS32F035系列产品特点

GS32F035系列采用格见 GS-DSP100 内核,针对实时控制领域做深度定制优化,支持500+条RV32基础/扩展指令和适用于工业控制、数字能源、数字电源等实时控制领域算法的深度定制指令,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函数和数学运算单元(Trigonometric Math Unit, TMU)、电流环控制运算单元(Current Loop proc Unit, CLU)等定制指令和典型算法函数库,既大幅提升了DSP处理性能,又同时保留了算法处理灵活性。

GS32F035系列能够应对复杂多样的电源和电机控制应用场景,其核心包括:

  • 采用高性能eFlash工艺,支持180MHz/240MHz主频,支持256KB/512KB eflash

  • 120KB/200KB SRAM存储空间

  • 系统/模拟/控制外设:ADC、CMPSS、EPWM、ECAP、EQEP、DMA、WD、Timer等

  • 通信外设:I2C、SCI/UART、LIN/USART、SPI、CAN(-FD)等

存储与性能
  • 系列标准版可支持 256KB eFlash,最高规格支持到 512KB(双Bank),满足客户不同应用对存储空间的复杂需求。

  • 64KB(最高128KB)零等待指令本地SRAM(Instruction Local Memory, ILM)和16KB(最高32KB)零等待数据本地SRAM(Data Local Memory, DLM),保证客户关键应用程序可以稳定高效执行。

传感和控制执行器

  • 支持最大2个片内12-bit SAR-ADC并行采样,采样率4MSPS,有效位宽11bit,可以满足主流工业能源和电机客户的采样需求。80-PIN可支持16路ADC单端采样输入通道。全系列ADC均支持过采样/欠采样、移动平均、滤波、多通道求平均等增强功能,为客户提供强大的数字后处理功能。支持高精度内部ADC模式,ADC采样受温漂等影响小。

  • 支持EPWM全功能基础上,扩展支持 EPWM异常时发波行为可控,支持 EPWM参数切换时的平滑控制,支持 EPWMxA/xB输出信号行为完全独立可控,支持TZ/DC封波/解封复杂功能控制等。为客户带来更方便的发波控制体验。

  • 同一个分组EPWMxA/xB都支持高精度发波(HRPWM),发波精度150ps,采用GS-HRPWM-D自主设计方案,支持发波精度自主跟踪并校准的功能。

  • 最大支持 16 路EPWM(含 8 路HRPWM),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发波通道资源。

  • 最大可扩展支持 6 路CMPSS片内单端比较

  • 支持 3 路EQEP。

晶振与时钟精度

  • 支持内部晶振(INT-OSC)+外部电阻EXT_R模式,提供更高精度、更低抖动的片内晶振质量,满足客户对片内晶振输出时钟的质量要求。

系统、通信和其他
  • 系列最高规格可扩展支持 6 通道DMA。

  • 支持丰富的通信接口,最大可支持 2 路I2C、1路 PMBUS、2路 LIN/USART、3路 SCI/UART、2路 SPI和2路MCAN(CAN-FD)通信

  • 支持与TI TMS320F28035 Pin2Pin的QFP-80/64,QFN-56封装形式,其中80-PIN支持 46个GPIO 和6个AIO/AGPIO引脚,满足客户应用。

GS32F035系列关键特性

  • GS32F035系列标准版本(GS32F035)

1741944866407611.png
  • GS32F035系列高端版本(GS32F035H)

1741944894640774.png
  • GS32F035系列顶配版本(GS32F035P)

1741944911549957.png
GS32F035系列详细规格

7.png

GS32F03x系列应用场景
  • 电器

– 空调室外机

  • 楼宇自动化

– 门机驱动控制

  • 工业机器和机床

– 自动分拣设备

– 纺织机

  • 交流逆变器和 VF 驱动器

– 交流驱动控制模块

– 交流驱动器位置反馈

– 交流驱动功率级模块

  • 直线电机运输系统

– 线性电机功率级

  • 单轴和多轴伺服驱动器

– 伺服驱动器位置反馈

– 伺服驱动功率级模块

  • 速度控制的 BLDC 驱动器

– 交流输入 BLDC 电机驱动

– 直流输入 BLDC 电机驱动

  • 工厂自动化

– 机器人伺服驱动

– 移动机器人电机控制

– 位置传感器

  • 工业电源 

– 工业交流-直流

  • UPS

– 三相 UPS

– 单相在线式 UPS

  • 电信和服务器电源

– 商户 DC/DC

– 商户网络和服务器 PSU

– 商用电信整流器

  •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 交流充电(桩)站

– 直流充电(桩)站

– 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源模块

– 无线电动汽车充电站

  • 可再生能源储存

– 储能电源转换系统

  • 太阳能

– 中央逆变器

– 微型逆变器

– 太阳能优化器

1741945095415783.jpg
长按扫码关注
围观 1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56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应用材料公司SmartFactory自动化解决方案专家团队

我叫Bing Wang,是应用材料公司 CIM 解决方案的产品经理。当业界谈论智能工厂时,他们通常指的是高度数字化和互联的生产环境。在这个环境下,所有系统和技术可以实时通信和协作,智能工厂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和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来简化和优化生产流程,尤其是在半导体制造领域。

从行业角度来看,当我们谈论智能工厂时,我们指的是七个主要特征。所以基本上它是关于自动化、互联性、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控、灵活性、定制化、能效以及网络安全。SmartFactory解决方案体现了我们在自动化软件领域的领先地位,它能够以高度自动化的方式促进生产过程的顺利运行。

晶圆厂的洁净室里没有人员进入,所有操作都由自动化系统运行。我们是市场上唯一拥有完全集成套件的供应商或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套件覆盖了我之前提到的四个主要领域。我们为客户提供通过集成来实现创新和抓住新机遇的机会。

我认为关键价值在于,我们提供的是完全集成的CIM解决方案套件。我们可以帮助客户快速部署并快速建成一座新晶圆厂。这对我们的客户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产品的上市时间与其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率直接挂钩,尤其是当客户新建晶圆厂时。

1.png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相关阅读:

1.博客中文原文:创新集成:把握新机遇:

https://appliedsmartfactory.com/zh-hans/semiconductor-blog/smartclips-zh-hans/interviews-zh-hans/seize-new-opportunities-through-integration/

2.利用经行业验证的交钥匙CIM解决方案实现关键的工厂KPI

https://appliedsmartfactory.com/zh-hans/semiconductor-blog/manufacturing-execution-zh-hans/cim-solution/

3.您准备好在您的工厂实现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实时的智能决策吗?:

https://appliedsmartfactory.com/zh-hans/semiconductor-blog/manufacturing-execution-zh-hans/message-bus/

关于应用材料公司 SmartFactory™ 解决方案

我们的综合解决方案助力半导体制造商和制药制造商增长生产效率,优化质量,提高产出,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以及提高良率。使用应用材料公司SmartFactory和SmartFactory Rx解决方案来助您量化KPI的影响。欲知详情,请访问https://appliedsmartfactory.com/zh-hans

关于应用材料公司

应用材料公司(纳斯达克:AMAT)是材料工程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之一,全球几乎每一个新生产的芯片和先进显示器的背后都有应用材料公司的身影。凭借在规模生产的条件下可以在原子级层面改变材料的技术,我们助力客户实现可能。应用材料公司坚信,我们的创新实现更美好的未来。欲知详情,请访问www.appliedmaterials.com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56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为逐步淘汰PFAS化学品系列中含氟表面活性剂的承诺,世索科的创新产品组合正在满足行业对性能和更高可持续性不断变化的需求

世索科,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材料和化学品解决方案提供商,宣布推出全新高性能全氟橡胶系列产品。Tecnoflon® FFKM NFS系列产品采用了公司特有的无含氟表面活性剂(NFS)技术,专为半导体制造及其它要求苛刻的应用市场而设计,进一步扩展了世索科称著业界的全氟橡胶(FFKM)产品组合。

该系列新产品是市场上首款完全不使用任何表面活性剂的商业化全氟橡胶(FFKM)材料,满足了行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彰显了公司在逐步淘汰含氟表面活性剂的进程中所取得的进展。

世索科还计划推出一系列具有再循环含量,经质量平衡监管链认证的无含氟表面活性剂全氟橡胶。这一举措响应了客户对更多循环性的需求,也符合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的目标,旨在通过减少对外部采购的萤石(一种关键矿物)的依赖来进一步增强氟供应链的韧性。

“作为全球首家为半导体、能源和交通行业客户提供该技术的材料供应商,我们深感自豪。”世索科特种聚合物全球事业部总裁Peter Browning表示,“新推出的无含氟表面活性剂(NFS)产品组合具有领先的技术性能,也避免了使用含氟表面活性剂相关的问题。”

此次首先推出的两款产品包括用于半导体干法工艺或高温工业应用Tecnoflon® PFR 6055B,以及用于直接等离子应用的Tecnoflon® PFR 6265B。这两款新型全氟橡胶(FFKM)牌号在意大利Spinetta生产,并将于2025年4月投入市场。随后世索科还将迅速推出用于湿法工艺和超高温应用的牌号。全氟橡胶(FFKM)的典型应用包括半导体密封件和O型圈,以及一些高端交通运输和工业用O型圈。在这些应用中,制造商正越来越多地寻求通过循环利用和淘汰含氟表面活性剂产品来提升可持续性。

1.jpg

世索科推出市场首款无含氟表面活性剂全氟橡胶,以满足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并实现更高的可持续性。(照片来源:世索科,PR048)

关于世索科

世索科以科技为本,致力于开发突破性解决方案,改善我们生活、工作、出行和娱乐的方式。受到欧内斯特·索尔维在1911年创立的索尔维会议的启发,我们汇聚顶尖人才,携手遍布全球30个国家的13,000多名员工,突破科学和创新的边界,为客户助益。

我们的解决方案为家居、食品和消费品、飞机、汽车、电池、智能设备和医疗应用等领域提供更安全、更清洁和更可持续的产品。我们以卓越的创新能力为实现循环经济的宏伟目标赋能,探索技术突破,推动人类进步。

请访问 www.syensqo.com 了解更多信息。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56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来源:意法半导体博客

1.jpg

鉴于过去几十年技术变革的速度,预测趋势似乎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任务。但我们认为拥有前瞻性的视角很重要,以下是我们对未来几年可能持续塑造和重塑行业的因素的预测。

1. 助力机器更精准地思考

近年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AI)取得了巨大进展。过去的重点大多放在训练支撑 AI 服务的模型上,而现在发展势头正在从训练转向推理。

推理更类似于思考和推理过程,是将经过训练的模型应用于数据,以得出预测和结论。相比于侧重于 “学习” 的芯片技术,更适合 “思考” 的芯片技术将脱颖而出,从而使 AI 得出更准确的结果。此外,人们对神经处理单元(NPUs)的关注将超过图形处理单元(GPUs),尤其是在靠近数据来源的嵌入式应用场景中。

光子集成电路(PICs)的进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容量,这将推动超高速人工神经网络和神经形态计算的发展。对于计算机视觉应用而言,卷积神经网络(CNNs)将彻底改变机器对图像和视觉信息的解释和理解能力。

2. AI持续向边缘发展

AI 芯片技术的不断创新,尤其是神经处理单元(NPUs)的发展,为每一个连接设备和传感器增添更多智能功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机遇。这就是边缘 AI,即把 AI 功能嵌入到位于网络边缘的设备中。

在设备和传感器中植入智能分析功能,使其更接近输入数据的源头,这不仅能减少延迟,还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边缘的 AI 处理还减少了从设备传输到数据中心的数据量,相应地减轻了服务器的处理负担。使用 TinyML 等轻量级 AI 模型的 NPUs,相比数据中心的 GPUs,能源效率也要高得多。

考虑到连接设备和传感器的数量和类型,边缘 AI 在各个工业和消费领域的应用潜力显而易见。这一领域的创新将迅速发展,为每一个设备赋予 “智能”。

3. 硅技术的新方向

如何以更高效的方式提升半导体性能将成为首要任务。碳化硅(SiC)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功率电子领域的特性和优势已广为人知,在汽车、能源和工业应用方面潜力巨大。

然而,SiC 半导体的制造颇具挑战。该领域的创新将通过制造过程的垂直整合实现,从设计到测试的紧密协作,以此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2 (1).png

硅光子学也已成为一项非常适合应对当前和未来计算挑战的技术。硅光子学利用光(光子)而非电子来传输信息,与传统电子半导体相比,它能以更低的延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这使其成为 AI 数据中心内部互连的理想技术,但其潜在应用几乎是无限的。

传统芯片技术推动量子计算发展

多年来,量子计算一直停留在概念层面的讨论中,尽管它似乎更像是科幻作品里的东西,而非能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应用。量子所代表的计算能力的飞跃是如此巨大,这意味着需要一种全新的处理技术方法。然而,只需做出相对较小的调整,现有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就可以用来为量子计算机提供动力。这将彻底改变局面。

采用经过实践验证的 FD - SOI 半导体工艺技术将加速量子计算朝着实际应用方向发展。虽然量子计算并不适用于所有计算任务,但我们将会看到,从金融服务到制药行业,从网络安全到气候建模等各个行业领域和应用场景,都会对量子计算的潜在用例展开探索。

5. 生物传感器从健身爱好者领域拓展至日常健康管理

数以百万计的业余运动员已经在积极使用可穿戴设备,在运动时监测生物指标,衡量自己在提升健康水平方面的进展。


生物传感器技术不断进步,所监测的生物指标数量和类型增加,尺寸缩小、成本降低,能源效率也大幅提高,这将使它们被嵌入到更多种类的设备和材料中。当在监测内容、信息共享对象和时间方面做好平衡和控制时,人们会更愿意接受对自身健康指标的持续监测。

3.png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将不再局限于个人和专业健身领域,而是会拓展到更广泛的医疗保健服务中。结合边缘AI,人们在需要时就能获得医疗建议和诊断,而且很多时候无需前往诊所或医院。主动式医疗保健(预防而非治疗)将变得可行,有望显著减轻全球医疗系统的负担。

6. 电动汽车重回正轨,比以往更智能、更安全

虽然在某些市场,电动汽车的销量确实出现了下滑,整体销售增长率也低于预期,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动汽车的销量仍在增长

抛开销售数据不谈,电动汽车的技术创新仍在快速推进。毫无疑问,半导体、传感器和软件在汽车体验和车辆安全运行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动汽车内部更高效的电池和电源管理技术,以及各国和地区更完善、更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也将提示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电动汽车将成为他们最容易采取且影响深远的行动之一。

7. 万物皆可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是对物理实体(从机器、建筑到整个城市)的数字化表示,它支持虚拟建模、对规划的改进方案进行测试,以及更快速地迭代现实世界中的优化措施。

创建数字孪生的基础是关于物理实体的精确数据流,这些数据通常由物联网(IoT)和支持边缘AI的传感器提供。

4 (1).png

智能传感器领域的创新意味着几乎所有物理实体都可以实现数字化 “孪生”,从数据中获得的见解将推动设计、监测和流程优化的进步。几乎每一种传感器,从温度传感器到压力传感器,从空气质量传感器到声音传感器,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城市管理部门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减少污染、改善交通、增强安全性,并实现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将为自己的家创建数字孪生,利用它来优化能源使用,并作为增强智能家居自动化的基础。交通系统、医院、机场、工厂、体育场馆……一切皆可数字孪生。

8. 迈向无限,超越极限

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卫星发射时代。目前,地球轨道上大约有 9,000 颗卫星,但预计到本十年末,这一数字将增长到多达 60,000 颗。

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低地球轨道上的 “巨型卫星星座” 推动的,这些星座正在构建覆盖全球的低延迟、高性能通信网络。

放眼地球轨道之外,许多国家都在规划太空探索任务。在未来几年内,人类很有可能再次踏上月球。这些计划中的探险任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寻找和分析那些可能开启下一个技术创新时代的稀有矿物资源。

从近期的历史来看,未来一年及以后,科技领域将取得一些惊人的进步,变革的步伐将继续加快。上述一些趋势可能被证明是准确的,而另一些可能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还会出现一些我们尚未意识到的创新。

围观 6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5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创新突破:可编程可贴片式MEMS微压差气流传感器 

随着电子烟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电子烟产品的体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雾化控制、吸入体验和智能化功能方面。传统的电子烟气流检测方案在灵敏度、响应速度和智能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用户体验的需求。针对这一痛点,共达电声成功开发出业内首款可编程式MEMS微压差气流传感器。

1.png

产品关键特性

1.高灵敏度与快速响应

该产品采用先进的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能够精确检测气流速度和方向,并可根据需要调整开启Pa值大小,灵敏度范围,相对当前方案,可以将抽吸动作到功率输出时间大幅缩减到35mS以内,响应时间减小一半,其快速响应特性使得电子烟设备能够实时感知用户的吸入动作,从而实现更精准的雾化控制和更流畅的吸入体验。

2.高一致性

该产品支持-50~-200Pa范围灵敏度定制,包括灵敏度中心值及其一致性,相比于业内现有品,解决了灵敏度不可调及灵敏度一致性差的问题,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3.双重防油与高可靠性

该产品在壳体及PCB底部均集成了防油防酸网布,实现模组双面防油防酸防气凝胶颗粒污染,对比业内同类品大大提高了产品可靠性,提高客户使用满意度;

4.高集成度与易用性

该产品集成了多个功能模块,包括MEMS传感器、发热丝状态检测、功率输出模式调整、电源管理和灯显控制等,极大简化了电子烟设备的设计流程。客户只需通过简单的接口即可完成集成,显著降低了开发成本和时间投入。

此外,该产品支持直接SMT(表面贴装技术),进一步简化了客户端的生产流程,节省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故障率。与业内现有产品相比,要么不支持直接SMT,需要耗费人力进行焊接操作;要么虽支持SMT,但功能单一、参数不可调、物料不通用,且系统设计复杂。而本产品不仅支持SMT,还具备强大的功能性和灵活性,参数可调、物料通用,系统设计简洁高效。

同时,产品在形态上兼容目前主流的传统6mm传感器,终端客户在结构设计上无需更改现有模具,即可直接使用,从而避免了额外的模具改型成本。

5.可编程与智能化

该产品支持可编程功能,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检测参数,提升设备的适应性和个性化体验。结合内置算法优化,传感器能够实现智能气流检测,例如精准识别用户的吸入习惯并优化雾化输出,从而显著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差异化优势:精准定位市场,满足客户需求

目标市场

随着电子烟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用户体验和智能化功能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考量因素。尤其是高端电子烟品牌和注重产品创新的厂商,对气流检测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这款MEMS气流传感器精准定位中高端电子烟市场,为追求高品质吸入体验的电子烟品牌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客户群体

电子烟品牌厂商:希望提升产品体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厂商。

       ODM/OEM厂商:为电子烟品牌提供代工服务的企业,可以通过该传感器快速实现产品升级。

       定制化需求客户:需要根据特定场景或产品特性进行气流检测参数调整的客户。

产品优势

       相比传统电子烟气流检测方案,新款MEMS气流传感器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精准检测: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特性,确保气流检测的精准性和实时性。

       高效集成:模块化设计简化了安装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智能化体验:可编程功能和内置算法优化,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个性化的吸入体验。

共达电声MEMS微压差气流传感器典型量产品

2.png

3.png

关于共达电声(Gettop)

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4月成立于山东潍坊,2012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SZ002655),在美国、马来西亚、台湾、深圳、上海、浙江等地设有子公司、分公司和办事处。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微型电声、智能声学元器件、智能车载模组及部分终端产品,为客户提供专业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始终坚持“成就客户 创新求变 激情奋斗 协作共赢 感恩回馈”的核心价值观,秉承“用科技让声音更美妙”的企业使命,在智能汽车、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四大领域全面发展,致力成为全球卓越的电声科技引领者。

来源:共达电声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895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