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38ENYcQBmi.png

2023年10月30日,由芯师爷主办、慕尼黑华南电子展协办、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支持的“第五届硬核芯生态大会暨2023汽车芯片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圆满落幕!

图1.jpg

MjcFH5Nz7H.jpg

本次峰会以“芯生万象,集成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众多半导体产业链的领军者,并邀请重磅嘉宾探讨分享中国芯的发展趋势及敏锐洞察,彰显了强大的风向标意义。

峰会当晚,2023年度硬核芯评选颁奖盛典隆重揭晓终极榜单。榜单风云再起,哪些中国芯企业脱颖而出?现与您共同见证,中国芯企的高光时刻!

  • 大咖云集,论道半导体前沿“芯”风向

10月30日,来自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的11位专业大咖现场接力畅聊,解析国内芯企该如何“锻长板、补短板”,以前沿视角洞察半导体行业新领域、新趋势、新技术。

1.中国芯自主可控发展之路及应对措施

在题为《中国芯自主可控发展之路及应对措施》的演讲中,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副理事长、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会长周生明强调,从“无芯”到“自主可控”,中国半导体已获得了长足进步,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3年,面对美日韩欧等国家和地区的打压与围堵,中国芯片再次迎来更大的挑战与困境。未来,“中国芯”破局之路,需要从加强顶层架构设计、强化科技资金引领作用、重视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着重发力。

Zmd8azy7C7.jpg

2.ChirpLAN-助力低功耗远距离物联网应用

上海磐启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岳明带来《ChirpLAN™—助力低功耗远距离物联网》主题演讲,针对磐启微ChirpIoT™协议做了详细的介绍。作为完全对标LoRa的方案,ChirpLAN™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物理底层,具有开源、低功耗、远距离、自组、安全、可控等特点。以无线水表+集中器方案为例,杨岳明展示了ChirpIoT™芯片的应用示例。他表示,ChirpIoT™技术在电力、表计、消防、传感器、智能家居等电池供电类物联网应用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8rQdPnDRTT.jpg

3.华芯微特引领高性价比单芯片解决方案 

广东华芯微特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张琢在演讲中分享,华芯微特创立之初即选择了研发难度更高的工控机及电机MCU,产品线经过多年的布局,目前主要分为屏驱、电机及通用三大系列。其中,除单独芯片支持客户外的所有电机项目,都是基于华芯微特自主研发的电机算法平台开发的。目前华芯微特电机控制MCU的应用方向主要有落地扇、吊扇灯、吸尘器、高速风筒、烟机、闸机、省电解电容角磨机等电控方案。

rYz3f5asKt.jpg

4.为客户提供负责任的产品,CW32在行动

武汉芯源半导体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亚凡发表主题演讲《为客户提供“负责任”的产品,CW32在行动》,从设计端、生产制造端和技术服务端三个环节展示了CW32系列MCU的核心优势,就CW32系列MCU的核心优势、技术性能、功能特点、产品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F8yZh7CBeS.jpg

5.高能效比的合封方案助力MCU

在《高能效比的合封方案助力MCU》中,深圳宇凡微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黄宇展示了宇凡微电子在MCU领域提供高能效比的合封方案的路径和最新进展。此外,黄宇分享了从工厂时代、市场时代再到品牌时代,市场形态更迭下企业发展思路的见解,以及在市场低迷情况下,宇凡微是如何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如何破局的企业战略部署。

zSWxk2xwkj.jpg

6.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对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副秘书长汪家红在演讲中,通过对比剖析全球新能源汽车政策、产销量、技术趋势以及产业链,为汽车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汪家红特别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变革推动了半导体领域的需求,具体体现在汽车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SiC芯片功率模块已进入大规模应用等方面。

7XwhTymSH3.jpg

7.汽车芯片变局下,Tier1厂商重构价值链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其电动化、智能化及网联化的快速发展给汽车工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采购部战略采购经理朱文博在演讲中提出,汽车业创新呈现出的爆发式增长激发OEM需求与传统Tier1能力不匹配的矛盾,汽车产业的价值链也随之发生转变,要求传统Tier1厂商通过商业模式变革、能力转变、拓展资源等方面应对挑战。

PWYdf88XbT.jpg

8.高可靠性是国产SiC功率半导体器件车载应用的必经之路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火爆势头下,SiC器件堪称逆势“狂飙”。成都蓉矽半导体有限公司高巍博士带来精彩科普分享,在车载应用的高可靠性要求下,国产SiC器件面临良率保证、设计工艺保证、AEC-Q101基本保证、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供应链体系保证等多重挑战,其中良率保证需要重视设计、材料、工艺三要素。目前,国内碳化硅半导体技术仍然处于追赶阶段,蓉矽半导体采取栅氧可靠性保障措施,实现国产SiC器件高质量国产替代。

f7AHDFK3jx.jpg

9.全要素打造高性能汽车芯片

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汽车事业部销售总监王建军带来《全要素打造高性能汽车芯片》主题演讲,提出汽车芯片的四大关键要素在于核心技术、全系列产品布局、汽车级质量管控和汽车级供应链。以杰华特形成芯片公司、晶圆厂、封测、零部件公司及主机厂五位一体协同支持的芯片质量体系为例,王建军同与会嘉宾和企业分享了自己对国产汽车供应链的见解。

PNTAMNYEWs.jpg

10.生成式AI赋能汽车芯片企业营销突围

百度MEG销售业务平台B2B行业营销专家卢倩雯以《生成式AI赋能汽车芯片企业营销突围》为题,为汽车芯片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营销视角。在她看来,汽车芯片领域的激烈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使得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成为关键。生成式AI技术+数字人可以凭借自身独特优势,打造内容矩阵,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实现定制化宣传,以及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xkbytEyNDw.jpg

11.FPGA赋能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

在《FPGA赋能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中,紫光同创产品市场经理潘洋介绍了紫光同创在汽车市场的应用案例和车规FPGA芯片的产品规划,及FPGA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驾驶、座舱体验、电动化和车联网等方面的应用潜力。潘洋表示,2022年中国FPGA市场规模约1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3%,增长速度迅猛。FPGA凭借其高计算性能、高灵活性与安全性和高可靠性,成为赋能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理想选择。

7bEch54d88.jpg

此外,大会当天还开展了两场圆桌论坛,多领域龙头企业高管齐探破局之道。

首场圆桌论坛由富士康集团高级采购经理鲍三华主持,在“打造半导体的‘中国方案’”议题下,高拓讯达(北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和销售副总经理贾珂、东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磊、北京忆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丁胜涛、传智驿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梁宇、深圳尚科宁家科技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家茂等六位嘉宾,就半导体市场供需变化、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力量,让我国芯片从“能用”走向“好用”。

KtMbaxFFGB.jpg

下午场圆桌论坛由深圳市九天睿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长特别助理赵兴华主持,特邀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陈其铭、瑞能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市场部总监谢丰、广东大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CTO)田学红博士、上海晟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汽车与工控事业部营销总监刘小明、广东微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载行业总经理陈晓强和深圳尚科宁家科技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李家茂等六位行业资深人士及企业高管,围绕论坛主题“全球化趋势下,如何抓住汽车半导体产业发展机遇”展开激烈探讨。

iiCkhZESR7.jpg

在关于未来几年汽车芯片机遇、场景化落地情况预测、车载生态搭建及践行等问题上,大家各抒己见,一致认可汽车领域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是——电动化、智能化,且为更好实现产业生态搭建,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St3TYzXdMA.jpg

  • 芯格局 芯参考 芯赋能 2023年硬核芯产业专题报告发布

本次大会,芯师爷重磅发布《2023硬核芯产业专题报告》,探索半导体细分领域产品发展趋势,助力业内人士从市场、技术多方面了解国内芯片产业。

FGYnWF2MbS.jpg

该报告由芯片IP、EDA、MCU、AI芯片、存储芯片、射频芯片、功率器件、通讯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信号链芯片、处理器芯片、传感器等12个半导体细分领域产品的行业报告组成,内含142家国内半导体企业、173款国内半导体产品的介绍,全面展示了本土半导体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发展最新格局,为半导体企业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产品提供支点,为市场提供一份半导体各细分领域的产品选型参考,促进本土企业的产品应用进展。

6rzCWawERC.jpg

报告将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宣发,触达消费电子、工控、医疗、汽车电子等终端采购、芯片工程师、投融资机构以及对半导体行业感兴趣的学生及大众等芯师爷读者群体,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到国内各领域芯片产品最新行业概况和优秀企业及产品,全方位赋能国内芯片原厂们的品牌宣传,促进企业运营管理和产品市场拓展。

  • 加冕硬核芯年度王者,见证中国芯企高光时刻

10月30日晚,“2023年度硬核芯评选颁奖盛典”于深圳荣耀启幕!

atAhhKDEGe.jpg

pFSB4KdGXt.jpg

作为业内兼具高创新性和影响力的产业活动,“硬核芯”评选旨在挖掘、表彰优秀中国芯企业,以专业服务为优秀本土芯企提供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平台及品牌曝光,提升企业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kQmdrAdXr2.jpg

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会长周生明 致辞

xsJWj85xHi.jpg

芯师爷创始人范祎 致辞

WPGhZyEmEn.jpg

东芯半导体副总经理陈磊 致辞

本年度评选历时5个月,以线上工程师评分数据为基础,结合线下行业专家评审团推荐/评分,共有年度产品奖、品牌企业奖、团队成就奖、荣誉项目奖四大分类27大奖项揭晓,为硬核芯的年度王者戴上桂冠!

2023年度硬核芯·最佳产品奖

sePyxZrRCz.png

2023年度硬核芯·品牌企业奖

jdid2TaFCS.png

2023年度硬核芯·团队成就奖

tBxirGhfPs.png

2023年度硬核芯·荣誉项目奖

CQAmCP8dxa.png

五年荏苒,弹指挥间。“硬核芯评选”自2019年启航,是国内首个聚焦本土芯片硬核实力的行业评选,首创了“五大维度+双审评委”评分制,五年来累计吸引了超300家芯片企业报名参评。

芯有繁星,沐光前行。在未来更多的五年,芯师爷将共同推进、共同见证、共同记录硬核芯力量的崛起,持续为中国“芯”企业品牌升级助力。

芯师爷

芯师爷隶属于深圳市芯师爷科技有限公司,团队成立于2015年,是全球领先的产业社群和内容驱动型媒体,以输出产业优质内容为基础,提供客观、新锐、深度、及时的洞察,目前已形成半导体全产业链媒体矩阵:芯师爷、今日芯闻、全球物联网观察3大微信公众平台,组建有500多个主题的微信群。

特别鸣谢奖品赞助商:贸泽电子

贸泽电子 ( Mouser Electronics )是全球授权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代理商,致力于以高效的方式向电子设计工程师和采购推广新一代产品和新技术,全面支持研发阶段的采购。Mouser.cn一个芯片也可出货,新一代产品信息和技术内容每日更新,可在线搜寻超过1200家品牌制造商的3100多万种产品,其中680多万种产品可直接在线订购,产品涵盖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电子等。想深入了解贸泽电子,请访问:http://www.mouser.cn

围观 9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5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月31日,在2023云栖大会上,阿里云CTO周靖人表示,面向智能时代,阿里云将通过从底层算力到AI平台再到模型服务的全栈技术创新,升级云计算体系,打造一朵AI时代最开放的云。在现场,周靖人公布了云计算基础能力的最新进展,升级了人工智能平台,并发布千亿级参数规模的大模型通义千问2.0,以及一站式模型应用开发平台阿里云百炼,阿里云已初步建成AI时代全栈的云计算体系。

“目前,中国有一半大模型企业跑在阿里云上,280万AI开发者活跃在阿里云魔搭社区上,未来,阿里云将携手千行百业推动AI创新,共享技术红利。”周靖人说。

amGRRaf3fz.png

(图:智能时代的云计算技术体系

全面升级AI基础设施

大模型是本轮AI浪潮的核心技术,基础模型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AI产业化的前景。训练大模型是囊括了算力底座、网络、存储、大数据、AI框架、AI模型等复杂技术的系统性工程,只有强大的云计算体系才能训练出高质量的大模型。

周靖人表示,2009年阿里云就提出“数据中心是一台计算机”的理念,今天,AI时代更加需要这样的技术体系。作为一台超级计算机的云计算,可高效连接异构计算资源,突破单一性能芯片瓶颈,协同完成大规模智能计算任务。

为了保证大模型训练的稳定互联和高效并行计算,阿里云全新升级了人工智能平台PAI。PAI底层采用HPN 7.0新一代AI集群网络架构,支持高达10万卡量级的集群可扩展规模,超大规模分布式训练加速比高达96%,远超业界水平;在大模型训练任务中,可节省超过50%算力资源,性能全球领先。

kBYQRcdfxy.png

 (图:阿里云全面升级AI基础设施)

阿里云通义大模型系列就是基于人工智能平台PAI训练而成。除了通义大模型,中国一半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百川智能、智谱AI、零一万物、昆仑万维、vivo、复旦大学等大批头部企业及机构均在阿里云上训练大模型。

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表示,“百川成立仅半年便发布了7款大模型,快速迭代背后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持。”百川智能和阿里云进行了深入合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百川很好地完成了千卡大模型训练任务,有效降低了模型推理成本,提升了模型部署效率。

阿里云已成为中国大模型的公共AI算力底座。截至目前,中国众多头部主流大模型都已通过阿里云对外提供API服务,包括通义系列、Baichuan系列、智谱AI ChatGLM系列、姜子牙通用大模型等。

随着AI产业化逐步深入,必将迎来大规模智能算力需求爆发。阿里云已在全球30个地域建设了89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3000余个边缘计算节点,云计算的低延时、高弹性优点将发挥得淋漓尽致。今年,阿里云成功支撑火爆全网的妙鸭相机短时间高强度的流量爆发。

走向自动驾驶的云

周靖人说:“随着大模型技术与云计算本身的融合,我们希望未来的云可以像车一样也能够自动驾驶,大幅提升开发者使用云的体验。”

据悉,阿里云上有超过30款云产品接入了大模型能力,例如阿里云大数据治理平台DataWorks新增了全新的交互形态——Copilot,用户只需用自然语言输入即可生成SQL,并自动执行相应的数据ETL操作,整体开发与分析可提效30%以上,堪比“自动驾驶”。

阿里云容器、数据库等产品上也提供了类似的开发体验,可实现NL2SQL、SQL注释生成/纠错/优化等功能,未来这些能力还将集成到阿里云其他产品上。

更好的大模型,加速应用创新

在2023云栖大会现场,周靖人公布了阿里自研大模型的最新进展,发布千亿级参数规模的通义千问2.0。通义千问2.0在10个权威测评中全面超越GPT-3.5和Llama2,加速追赶GPT-4。

3.png

(图:通义千问2.0千亿级参数规模大模型发布)

千行百业都想借助大模型实现生产和服务方式的变革,但大模型使用的高门槛把大部分人挡在了技术浪潮之外。不论是定制专属大模型,还是基于大模型构建创新应用,都有很高的人才、技术、资金要求。

在云栖大会现场,周靖人发布一站式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阿里云百炼,该平台集成了国内外主流优质大模型,提供模型选型、微调训练、安全套件、模型部署等服务和全链路的应用开发工具,为用户简化了底层算力部署、模型预训练、工具开发等复杂工作。开发者可在5分钟内开发一款大模型应用,几小时即可“炼”出一个企业专属模型,开发者可把更多精力专注于应用创新。

为推动大模型更易在千行百业集成落地,阿里云基于通义“打样”了8个行业大模型,并在现场公布进展:个性化角色创作平台通义星尘、智能投研助手通义点金、AI阅读助手通义智文等首次亮相;智能编码助手通义灵码已在阿里云内部大规模采用,广受好评;工作学习AI助手通义听悟每天处理5万余个音视频,累积用户超100万。

大模型正引发千行百业的新一轮创新,目前,央视网、朗新科技、亚信科技等企业已率先在阿里云百炼上开发专属模型和应用,朗新科技在云上训练出电力专属大模型,开发“电力账单解读智能助手”“电力行业政策解析/数据分析助手”,为客户接待提效50%、降低投诉70%。

用坚定的开放,共促生态繁荣

“促进中国AI生态繁荣,是阿里云的首要目标。阿里云将坚定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大模型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大模型接入阿里云百炼,共同向开发者提供AI服务。”周靖人表示。

阿里云是国内最早开源自研大模型的科技公司,掀起中国大模型开源浪潮。目前,阿里云已开源通义千问7B、14B版本,下载量突破百万。在现场,周靖人宣布通义千问72B模型即将开源,将成为中国参数最大的开源模型。

除了与开发者共享自研新技术,阿里云还大力支持三方大模型发展。在阿里云魔搭社区上,百川智能、智谱AI、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IDEA研究院等业界顶级玩家,都开源首发他们的核心大模型,阿里云则为开发者们“尝鲜”大模型提供免费GPU算力,截至目前已超3000万小时。

eQEtPsJMrG.png

(图:阿里云魔搭社区模型下载量突破1亿)

周靖人透露,魔搭社区现已聚集2300多款AI模型,吸引280万名AI开发者,AI模型下载量突破1亿,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开发者最活跃的AI社区。

2023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了一项重磅计划:“云工开物计划”,给中国所有大学生每人送一台云服务器。此外,阿里云还将为签约高校提供更大规模的算力资源支持,助力中国青年学者和学子攀登科研高峰。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已首批达成合作。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56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月31日,2023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一项面向全国高校的重磅计划——“云工开物”计划,为中国4000多万高校学生每人送一台云服务器,希望帮助中国广大青年运用云和AI探索科技创新。

所有中国高校在读的大学生,不限专业,凭借学信网认证,每年都可以在阿里云“云工开物”计划官网上(https://university.aliyun.com/)免费领取价值300元的云产品,比如一款2核2G的ECS服务器,外加500G的存储容量,可以轻松应对建站、web应用、计算机学习实践等应用场景。

1.jpg

此外,“云工开物”计划还将为签约高校师生提供更大规模的算力资源支持,助力中国青年学者和学子云上探索、攀登科研高峰。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首批高校已与阿里云达成合作。

围观 7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5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用大模型写代码是什么样的体验1031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对外展示了一款可自动编写代码的 AI 助手,在编码软件的对话窗口输入帮我用 python 写一个飞机游戏,短短几秒,这款名为通义灵码 AI 助手就自动生成了100多行代码,点击运行后一个充满儿时回忆的飞机大战游戏就成功跑起来了。

大会现场的通义灵码展区异常火爆,开发者体验后纷纷表示大受震撼:不到1分钟居然生成了贪吃蛇的小程序再也没理由不写单元测试了像我肚子里的蛔虫,我刚写了开头,立即给我补了我想写的代码运营也能写前端页面啦”……有意犹未尽的观众还连着排了两轮队伍,只为向灵码提一个棘手的问题——帮我用代码解一个韦东奕出的奥数题,灵码不仅快速生成了函数代码还给出了相应的答案。

据悉,通义灵码是一款基于阿里云通义代码大模型打造的智能编码助手,基于海量优秀开源代码数据集和编程教科书训练,可根据当前代码文件及跨文件的上下文,自动生成行级/函数级代码、单元测试、代码注释等,此外还具备代码解释、智能研发问答、异常报错排查等能力,并针对阿里云 SDK/OpenAPI 使用场景调优,为开发者带来高效、流畅的编码体验。

2.jpg

据研发团队透露,基于阿里云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智能算力,灵码在5个月内快速迭代了多个版本,并在上市之前进行了充分打磨,目前已在阿里云内大规模应用。相较于人工编写测试耗时数分到数十分钟,灵码能以毫秒级的速度生成测试代码,准确率和覆盖率都令人满意。兼容性方面,灵码支持 JetBrains 全家桶和 Visual Studio Code,支持 JavaPythonJavaScriptTypeScriptC/C++ 30多种主流编程语言,可自动识别编程语言并生成代码解释。

目前,通义灵码已面向所有开发者开放公测,各大 IDE 插件市场均已上线,广大开发者下载后即可体验。此外,灵码还打通了阿里云开发工具和云资源的使用场景,如在云效 DevOps 平台上,就提供了代码智能化评审和软件构建问题智能排查能力。未来,基于持续迭代的通义大模型,灵码还将不断提升开发者体验和研发效率。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5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稳定、安全、性能、成本,仍然是云最重要的基石。”10月31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CTO周靖人表示,经过大量研发投入,阿里云基础云产品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整体可用性从4个9迈向5个9,并对30多款云产品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同时,阿里云 Serverless化进程进入快车道,超40款云产品提供了Serverless的能力,并推出全球首款容器计算服务ACS。

多款云产品性能大幅升级可用性和安全性持续提升

随着自研飞天操作系统的不断进化,阿里云多款基础云产品性能得到大幅升级,例如阿里云最新的第八代ECS实例和HPC新型实例,性能分别提升20%和40%;OSS对象存储读取带宽则提升10倍至100 Gbps,有效加速大模型相关计算和数据分析;RDS数据库读写性能提升了102%……

1.jpg

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云上产品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也持续提升,ECS单实例可用性提升至99.995%、负载均衡和NAT网关可靠性提升到99.995%、PolarDB节点故障可在5秒内快速切换、将安全植入云产品原生免疫防护……云上整体可用性从4个9向5个9发起挑战,不断打磨产品韧性,提供高可用的云计算服务。

全球首个容器计算服务全新定义容器算力

容器技术是当下IT行业最炙手可热的技术之一,有 64% 的最终用户在生产中会使用到 K8s和相关容器技术。随着容器化上云成为新常态,如何紧贴业务需求、避免资源浪费成为新的挑战。

2.jpg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容器技术的云厂商,阿里云率先推出全球首款容器计算服务(Alibaba Cloud Container Compute Service,以下简称ACS),以 Serverless 形态交付算力,用户无需关注底层节点及集群,只需轻松配置即可创建pod资源并部署应用。

据悉,ACS采用了阿里云自研的调度技术,首创算力调配与资源复用,支持算力在用户负载和云产品间切换,提升资源利用率,可为企业节约20% 资源成本。ACS还支持最大1:8资源配比和按需弹性、资源预留等灵活的使用模式,保障日常所需,实现弹性与确定性的完美结合。

在Gartner刚刚发布的《2023年度容器管理魔力象限》中,阿里云挺进该报告的领导者象限,也是亚洲地区唯一入选该象限的云服务商。“我们希望通过Serverless的技术理念,以容器为计算界面,帮助客户充分运用云计算的优势。”周靖人表示。

40款核心产品 Serverless 化,阿里云 Serverless化进程进入快车道

随着Serverless技术的持续演进,开发者用云方式也从过去的集中式研发、分布式研发,向云上的流程研发转变。无论是2万用户还是2000万用户体量,基于Serverless构建的IT架构都可以自适应伸缩,峰值秒级自动扩容、峰谷自动缩容。

阿里云的Serverless化演进历程也进入了快车道,截止2023年10月,拥有超过40款Serverless 化云产品,包括函数计算FC、Serverless 应用引擎SAE、PolarDB数据库、开源大数据平台E-MapReduce等。其中函数计算升级至3.0版,冷启动降至秒级,资源成本降低 92%,复杂度降低40%,并深度集成通义产品系列、魔搭社区、HuggingFace等,AI 应用一键部署,部署时间减少 80%以上。

会上,阿里云还宣布Serverless产品全系降价,大数据、数据库、中间件等的Serverless版均降价30%-70%不等,更具吸引力。

走向自动驾驶的云  30多款云产品全面智能化升级

周靖人说:“随着大模型技术与云计算本身的融合,我们希望未来的云可以像车一样也能够自动驾驶,大幅提升开发者使用云的体验。”

3.png

4.png

据悉,阿里云上有超过30款云产品接入了大模型能力,例如阿里云大数据治理平台DataWorks新增了全新的交互形态——Copilot,用户只需用自然语言输入即可生成SQL,并自动执行相应的数据ETL操作,整体开发与分析可提效30%以上,堪比“自动驾驶”。

阿里云容器、数据库等产品上也提供了类似的开发体验,可实现NL2SQL、SQL注释生成/纠错/优化等功能,未来这些能力还将集成到阿里云其他产品上。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5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月31日,阿里云正式发布千亿级参数大模型通义千问2.010个权威测评中,通义千问2.0综合性能超过GPT-3.5,正在加速追赶GPT-4。当天,通义千问APP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正式上线,所有人都可通过APP直接体验最新模型能力。

过去6个月,通义千问2.0在性能上取得巨大飞跃,相比4月发布的1.0版本,通义千问2.0复杂指令理解、文学创作、通用数学、知识记忆、幻觉抵御等能力上均有显著提升。目前,通义千问的综合性能已经超过GPT-3.5,加速追赶GPT-4。

1.png

图:通义千问2.0综合性能超过GPT-3.5,正在加速追赶GPT-4

在MMLU、C-Eval、GSM8K、HumanEval、MATH等10个主流Benchmark测评集上,通义千问2.0的得分整体超越Meta的Llama-2-70B,相比OpenAI的Chat-3.5是九胜一负,相比GPT-4则是四胜六负,与GPT-4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中英文理解能力是大语言模型的基本功。英语任务方面,通义千问2.0在MMLU基准的得分是82.5,仅次于GPT-4,通过大幅增加参数量,通义千问2.0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语言结构和概念;中文任务方面,通义千问2.0以明显优势在C-Eval基准获得最高得分,这是由于模型在训练中学习了更多中文语料,进一步强化了中文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数学推理、代码理解等领域,通义千问2.0进步明显。在推理基准测试GSM8K中,通义千问排名第二,展示了强大的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在HumanEval测试中,通义千问得分紧跟GPT-4和GPT-3.5,该测试主要衡量大模型理解和执行代码片段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大模型应用于编程辅助、自动代码修复等场景的基础。

2.jpg

图:通义千问2.0发布

通义千问更成熟了,也更好用了。通义千问2.0在指令遵循、工具使用、精细化创作等方面作了技术优化,能够更好地被下游应用场景集成。通义大模型官网上线了多模态和插件功能,支持图片输入、文档解析等细分任务。

与此同时,基于通义大模型训练的8大行业模型组团上线,他们分别是通义灵码-智能编码助手、通义智文-AI阅读助手、通义听悟-工作学习AI助手通义星尘-个性化角色创作平台通义点金-智能投研助手通义晓蜜-智能客服通义仁心-个人专属健康助手通义法睿-AI法律顾问8大行业模型面向当下最受欢迎的多个垂直场景,使用领域数据进行专门训练。用户可以在官网直接体验模型功能,开发者可以通过网页嵌入、API/SDK调用等方式,将模型能力集成到自己的大模型应用和服务中。

3.jpg

图:通义大模型家族全面升级,8大行业模型组团上线

截至10月,阿里云已与60多个行业头部伙伴进行深度合作,推动通义千问在办公、文旅、电力、政务、医保、交通、制造、金融、软件开发等领域的落地。

周靖人透露,阿里云计划近期开源通义千问72B版本,此前,阿里云已先后开源7B和14B版本模型,模型累计下载量超过100万。阿里云将持续支持千行百业的开发者基于通义千问开源模型进行模型和应用创新。

4.jpg

图:通义千问72B即将开源

围观 1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55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月31日,在2023云栖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以《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结合,带来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它不会在一年、两年完成,它可能会给我们十年、几十年的时间,让足够多的创新,在云计算时代能够发明出来。

王坚回顾云计算发展,第一次浪潮中,云计算改变了今天全球互联网,奈飞、米哈游为代表的企业从第一天起100%完完整整就在云上。

第二次浪潮中,“传统企业”开始使用云计算。王坚表示,“‘传统企业’,我打个引号,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就是我们过去看到的企业开始用云计算,我自己觉得是第二次浪潮的开始,因为这些企业在那个时代看起来是IT技术的先行者。”

这其中,最标志性的事件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云计算第一次承载了赛事的核心系统。王坚表示,云计算跟奥运会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用技术还是不用技术的关系,它的意义就像当年在芝加哥的世界博览会上第一次用交流电。

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王坚认为,2023年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有了一次集中的体现和爆发,GPT模型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对科技创新的革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认为,如果再从那场一百多年以前的电的革命来看的话,云计算和GPT的关系就是电和电动机的关系。未来事实上云计算的算力都是会被这些在智能时代的电动机,就是被模型消耗掉。

他表示,关于生成式AI,即使像英伟达这样的这么跑在前面的企业,它最后回避不了一件事情,所以他在发布的时候讲了一句话“最后所有这些计算,都会以云的方式来提供”,我想这也是作为一个行业的生命性,就像今天的电可能跟爱迪生说的电不是同一个电了,但是电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的存在、作为一个基础设施的存在,它有非常久远的生命力。

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一次结合,这是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王坚表示,相信它不会在一年、两年完成的,它可能会给我们十年、几十年的时间,才会让真正把刚才我们看到的20项发明里面的那另外19项,在云计算时代能够发明出来。

以下为分享全文 ————

各位开发者,非常激动。我特别觉得2023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所以我想也借我自己的理解来说一下这个事。

第一,很有意思,因为我对时间一直很敏感,哪一年发生的事情,该在什么时候发生。2008年10月24号,今天大家讲程序员日,我们那时候招了第一个员工,今天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世界上事情只有自然而然发生就是最好的事情,但它就是发生了。

我们在半年以后写了第一行代码,更有意思的是,2010年时我们就有了最早的阿里云计算的开发者大会,这几个时间其实不长,但还是很刻骨铭心的。

为什么刻骨铭心呢?大家看一下历史,很有意思。我刚刚读大学时1980年,有一本书叫《第三次浪潮》,这本书还是很有争议的,里面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叫三次浪潮。第一次是农业经济,它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它把我们用的这些马,作为动力,认为是可再生能源,所以取了一个名字叫活电池,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绿色能源”,事实上人类就是从绿色能源开始的,他把它叫做第一次浪潮。

第二次浪潮,他那本书就觉得科学技术发生了,我们开始用了化石燃料来做这件事情,所有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在1980年的时候,他就提到了其实我们应该进入清洁能源的时代,他把世界就划成这三段。今天我们在讲的清洁能源,事实上在实践40多年以前。

但有意思的,跟云计算有关的事情,在那本书讲了很多东西,很多东西是和今天有关系的。也就是说,他在那时候预测了互联网的存在,同时也谈到在家里办公的兴起。

更了不起的事情,他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出现,这就是今天大家天天在谈的事情。当然也谈到了对芯片的依赖,如果你去看那本书的中文翻译就会发现,那时候很难理解Chip(芯片)是什么东西,所以中文翻译的时候是翻译成“集成电路”的。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可以想想当时对于世界的理解是什么样的水平。

如果从云计算的角度来看,从1991年万维网的出现,到2003年云计算的第一次提供服务,在我看来是第三次浪潮开始的开始。当然我把那个东西当做云计算的第一次浪潮。云计算第一次浪潮事实上是改变了我们今天互联网的天下。我是很难翻译,写成中文不知道怎么说,后来用了“天下”这个词,它既不是一个产业,也不是一个具体行业,反正改变了所有的生活生产和工作方式。

这里我想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今天有一家叫公司叫Netflix,很少人理解2007年时,它已经在那一天售卖出了第11张光盘,它是一个卖DVD出身的企业,但它同时在那一年觉得要用云计算进入流媒体的行列。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家公司从第一天起100%彻头彻尾在云计算了,是一个真正原生的。大家可能没有知道的事情,就是在几周以前,不到一个月以前,它才真正把DVD业务关掉了。我为什么说2003年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呢,就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到今天才划了一个句号。

当年谈移动互联网,你看到这个数据很有意思的发现,其实当地一台iPhone出来的时候,是没有大家都知道的APP Store,APP Store都是在iphone出来之后才有的。当年第一台iphone出来的时候只有一个东西,叫iTunes Store,没有今天的APP Store。等到08年APP Store真正上线时,上面只有500个应用。可是大家知道今天都是有几百万个应用在上面,没有云计算的这些东西都是不可以发生的。

因为每一个APP后面都意味着一个开发者的团队,就像你刚才看到的创业者童语故事,我想百万个应用后面就意味着百万个开发者的团队。当然今天这个数字,不仅是APP Store,事实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天文数字。

在2022年,下载次数超过2500多亿次,所以云计算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你每分钟、每秒钟都在用,但你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了,这一点非常像电的历史发展过程。今天外面阳光明媚,可是我们依旧在靠人工照明的环境下开这个会,事实上电已经让我们可以感觉它不存在了。

在中国,也同样发生过的这样的事情,2011年,有一家叫米哈游的公司诞生了,它也是和Netflix一样,第一天完完整整的在云上,它都不知道什么叫做传统的IT。但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在2023年全球游戏的开发者50强,它排在第一。可能大家没有概念,这个“第一”是什么概念?就是大家都知道了国内很大的游戏厂商排在了后面,在这里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可能玩过当时《愤怒的小鸟》这样的游戏,Supercell排在排行榜的第六。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就是这么一家公司也是因为云计算,跟我刚才讲的第一次浪潮涌现出来,所以那一次浪潮事实上改变了非常多的东西。

云计算第二次浪潮的形成是“传统企业”,我打个引号,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就是我们过去看到的企业开始用云计算,我自己觉得是第二次浪潮的开始,因为这些企业在那个时代看起来还是IT技术的先行者。可因为有了第一次浪潮以后,他们变得要追赶这个浪潮了,但很高兴的,他们真的也创造了这次浪潮。

当然更典型的就是银行上云,它标志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化手段的开始。我自己亲身的经历,开始做云计算时所有人挑战我,就是你能不能让银行上云。我记得当时被记者问的时候,我有了一个非常耍赖的回答,我说银行要不要上云不是我要回答的,是银行自身要回答的。今天看过来,确实这样的变化是因为第一次浪潮,他们也带来了第二次浪潮。第二次浪潮,我个人觉得是一个非常标志性的事情,也发生在2022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云计算第一次承载了赛事的核心系统。大家看了今天的演讲也好,大家的回顾也好,事实上如何让一个核心的业务、核心的价值通过云计算能够释放出来,事实上代表了它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事实上,云计算在这个时代跟奥运会的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用技术还是不用技术的关系,它的意义就像当年在芝加哥的世界博览会上第一次用交流电一样,那是一次交流电大行其道的活动。奥运会事实上也是让云计算成为以后计算主流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所以我非常骄傲地觉得,事实上云计算就是交流电在计算这个领域的翻版。我想也高兴的是,我们变成了这个历史的一部分。

但是在2023年,站在一个我在这个行业也算是工作了几十年的人,我觉得2023年太特殊了,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在60年以后走在了一起。

这句话怎么讲?大家可能会知道John McCarthy这个人,他是最早编了“人工智能”这个词,他就是编了这个词,也是最早达特茅斯10个人讨论人工智能方案的10个人之一,但是我想在场的可能比较人知道,事实上在那场会的以后,它也帮我们定义了云计算。我想最早关于计算是公共服务的想法,我是从他的文章里面读来了。所以他在1961年,就在设想计算能不能成为一张公共服务?

所以我觉得John McCarthy有两件事情同时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了,就是关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

2023年,我想他这两件事情有了一次集中的体现和爆发。因为GPT的出现,我们事实上很难描述这次人工智能出现到底怎么来描述这件事情,显然“人工智能”这四个词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描述现在发生的事情。那大语言模型可能是一个好的描述,但也不能完整地来描述这件事情,所以我这里只用一个投巧的方法,我说GPT模型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对科技创新的革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这是第一次计算对科技创新本身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所以你前面听到漆远前面讲到关于AlphaFold这件事情,所以大家回过头来讲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很少人意识到它不是科学研究工具的革命,它事实上是一场会让科学发生一次革命的工具,它不是一次科学研究工具的革命,它是让我们带来了新的工具,使得我们科学有一次彻底的革命。所以,这也是计算在未来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我们不能想象的价值。

如果回过头来看,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我自己觉得如果再从那场一百多年以前的电的革命来看的话,我个人觉得云计算和GPT的关系就是电和电动机的关系。而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数字,可能平时大家不关心,也就是在全球电动机所消耗掉的电其实占了约50%,我们经常讲电去哪里了,同样在中国这个数字是一样的,无论是国际能源署还是工信部给的数据。所以大家设想一下看,未来事实上云计算的算力都是会被这些在智能时代的电动机,就是我们所谓的模型被消耗掉,我想这也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未来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

如果大家回过头来看,电当然给我们带来什么东西?2000年世纪之交的时候,美国工程院做了这样一个调查,他觉得20世纪最了不起的技术是什么?排在第一的就是大家都遗忘的电气化,也就是电变成了一个公共服务进入了每家。

我想在这里列这个表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意思是什么?大家认真看一下后面的19项,包括汽车、计算机、互联网在内,如果没有电,后面这些技术创造可能都不会发生。

所以有几次我跟搞新能源汽车的人讲,我说我很难设想做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那么革命的创新,因为大家都知道第一辆汽车就是电动车,所以后来我说在现在的表的语境下,我怎么来理解新能源汽车?汽车是最后一个被电气化改造的行业,所以它是最后被改造的行业,而不是一个新兴带头的行业,而其他的比它带头早。

所以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是2023年,大家都知道关于生成式AI,可是即使像英伟达这样的这么跑在前面的企业,它最后回避不了一件事情,所以他在发布的时候讲了一句话“最后所有这些计算,都会推动以云的方式来提供”,我想这也是作为一个行业的生命性,就像今天的电可能跟爱迪生说的电不是同一个电了,但是电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的存在、作为一个基础设施的存在,是有它非常久远的生命力。

当然,我想这样的一次结合,我觉得这是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我相信它不会在一年、两年完成的,它可能会给我们十年、几十年的时间,才会让真正把刚才我们看到的20项发明里面的那另外19项,在云计算时代能够发明出来。

最后,我想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关于创新。这是Louis Kahn这个人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建筑学家,所以我相信世界上很多东西对很多人来讲都是不需要的,直到我们把它创造出来。所以我想这是一个真正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我希望今天这个时候是云计算的第五交响曲的时候,这也是跟所有大家一起,说不定我们就会在下一个十年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谢谢大家!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5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cathy的头像
cathy
微信图片_20231027145119.jpg

┃ 直播详情 ┃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演进,IC器件的设计复杂度和成本日益提升,也带来了良率的挑战,工艺提升对芯片性能提升的边际效益缩窄,摩尔定律逐渐放缓。但是全球数字化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却在快速暴涨,过去几年,全球算力需求提升了1000倍,而处理器性能值提升了3倍,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

业界专家认为Chiplet是破局之道,Chiplet的概念源于Marvell创始人周秀文博士在ISSCC 201上提出的Mochi(ModularChip,模块化芯片)架构,伴随着AMD第一个将小芯片架构引入其最初的Epyc处理器Naples,Chiplet技术快速发展。

2022年3月,Chiplet的高速互联标准——UCIe(Universal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通用芯粒互联技术)正式推出,旨在芯片封装层面确立互联互通的统一标准。显著降本优势延续摩尔定律。Chiplet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得益于其在降低成本并提升芯片性能方面的独特优势。

1.png

Chiplet 将满足特定功能的裸片通过 die-to-die 内部互联技术,实现多个模块芯片与底层基础芯片的系统封装,实现一种新形式的 IP 复用。基于裸片的 Chiplet 方案将传统 SoC 划分为多个单功能或多功能组合的芯粒,在一个封装内通过基板互连成为一个完整的复杂功能芯片,是一种以裸片形式提供的硬核 IP。在当前技术进展下,Chiplet 方案能够实现芯片设计复杂度及设计成本降低,且有利于后续产品迭代,加速产品上市周期。

根据 Gartner 预测,基于 Chiplet 方案的半导体器件收入将在 2024 年达到 505 亿美元左右,2020-2024 年间 CAGR 达 98%,而用于服务器的器件销售收入为占比最大的应用终端,在 2024 年达到约为 33%!

为了让大家了解Chiplet 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11月8日晚19点,我们特别邀请到芯和半导体联合创始人代文亮博士做客贸泽电子芯英雄联盟直播间,与大家围绕“Chiplet技术最新发展和趋势”展开讨论,欢迎预约围观!


微信图片_20231027145147.jpg

直播时间:2023年11月08日 19:00~20:30

直播主题:Chiplet技术最新发展和趋势

▶   本期看点

 ① chiplet标准最新发展

 ② chiplet给产业带来的变化

 ③ chiplet未来趋势分析

 ④ 芯和半导体chiplet工具和案例分享

▶   嘉宾介绍

1698389659266567.jpg

分享嘉宾————代文亮

芯和半导体联合创始人。芯和半导体是一家从事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工具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

以仿真驱动设计,提供覆盖IC、封装到系统的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EDA解决方案,

支持先进工艺与先进封装,致力于赋能和加速新一代高速高频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

已在5G、智能手机、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芯和半导体创建于2010年,运营及研发总部位于上海张江,

在苏州、武汉、西安设有研发分中心,在美国硅谷、北京、深圳、成都、西安设有销售和技术支持部门。

1683267739474191.jpg

主持人————张国斌

电子创新网创始人兼CEO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半导体领域知名KOL。
有多年的半导体媒体内容与运营经验,撰写过大量产业分析文章。(微信号:18676786761)

▶   直播福利

1、预报名奖:20元京东E卡(10名)

通过小鹅通平台填写预约信息,我们将在所有预报名的用户中随机抽取10名,送出价值20元的京东E卡。

2、优秀提问奖:30元京东E卡(5名)

直播期间,在小鹅通平台评论区参与提问,随机抽取5名提问用户,送出价值30元的京东E卡。

注意事项

请预约直播的用户填写正确的邮箱,我们将通过邮件的方式联系获奖者。如因用户信息填写不全无法发放奖励的,自动取消获奖资格,随机抽取其他人员。直播福利的最终解释权归属电子创新网所有。

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预约报名吧!

微信图片_20231027145147.jpg


欢迎扫码加入直播交流群,和同行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微信图片_20230203162034.jpg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54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浪潮信息服务器操作系统云峦KeyarchOS V5与数科网维的数科文件转换迁移系统V3.0、数科文档网页轻阅读系统V3.0、数科智能文字识别系统V3.0完成浪潮信息澎湃技术认证,认证结果显示,双方产品相互兼容,系统功能运行稳定,产品体验良好。

1.jpg

2.jpg

3.jpg

浪潮信息澎湃技术认证是基于多元、创新的通用计算平台,与供应链及软件服务等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的产品互兼容性认证体系,包含"产品部件认证"、"平台软件认证"、"应用软件认证"三类认证,旨在积极推动从部件到系统软件到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共建、共享、共赢,致力打造计算领域覆盖最广、测试严苛、品质卓越的开放认证生态。

北京数科网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2020年被金山办公控股收购,是国内主要的专业版式文档处理产品和技术服务提供商。多年以来,公司致力于版式技术研发和信息化应用,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专利,多次承担重大专项及重点科研课题,并参与制定OFD标准、电子证照系列标准等16项国家标准。公司自主研发的数科OFD系列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企事业单位,覆盖电子公文、数字档案、电子证照、电子票据等行业和领域,并为WPS、QQ浏览器、360浏览器等互联网应用提供版式技术支持,获得各界用户的广泛认可。公司总部设立在北京,在武汉、南京等十余个城市设有研发和技术支持中心,服务网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浪潮信息KeyarchOS是基于国内领先的开源OS根社区开发的衍生商业版,具备高效软硬协同、稳定可靠、全天候智能化运维、全栈安全可信四大特点,同时依托浪潮信息覆盖云、数、智、边等业内最全整机产品线,实现整机系统架构优化,最大程度发挥多元算力价值。

本次兼容性认证的完成,将促进电子文件技术在创新技术软硬件环境中流畅运行,提升产品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满足广大用户便捷、高效的文件处理需求。未来双方将以用户需求为牵引,不断打造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共同推动我国电子文件领域的自主创新建设,助力我国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

稿源:美通社

围观 9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5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Red Hat Ansible Lightspeed 和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Z 现已可用

IBM(纽交所股票代码:IBM)日前正式推出 watsonx Code Assistant,这是一个由生成式 AI 支持的代码生成助手,可帮助企业的开发人员和 IT 运营人员使用自然语言提示(natural language prompts),从而更快、更准确地编写代码。该产品目前提供两个特定的企业用例,即借助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Red Hat Ansible Lightspeed 实现网络配置和代码部署等任务的IT 自动化,以及使用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Z 实现大型主机的应用现代化,如在 IBM Z 上将 COBOL 语言转换为 Java语言[1]。 

1.jpg

watsonx Code Assistant旨在加速开发过程,同时确保信任、安全和合规等原则,它利用基于 IBM Granite 基础模型的生成式 AI 来编写可在 IBM watsonx 平台上运行的代码。Granite 系列模型使用解码器架构,该架构支持使用大型语言模型功能来预测序列中的后续步骤,以支持自然语言处理任务。IBM 计划通过用于其他特定领域的生成式 AI 功能来调优 watsonx Code Assistant,从而更好地支持代码生成、代码解释和完整的端到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持续推动企业应用现代化。

近期的一份IDC报告指出:"watsonx Code Assistant所使用的模型由精选数据训练得来,而非未经审核的数据来源,因此它能通过代码建议传播最佳实践,来帮助企业提高代码质量,从而避免污染企业的代码库。"[2]

IBM 软件业务产品管理和增长部门高级副总裁 Kareem Yusuf 博士表示:"此次发布的watsonx Code Assistant,与watsonx Orchestrate 等产品同属 IBM 不断增长的 watsonx Assistant 产品线,为企业提供了实施生成式 AI 的重要途径。watsonx Code Assistant 可直接为开发人员提供 AI 辅助的代码开发和应用现代化解决方案(采用自然集成的平滑迁移方式),帮助他们缩小技能差距并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IBM Consulting 还与银行、保险、医疗和政府等行业客户密切合作,为他们的相关用例提供深厚的行业专长,并帮助他们制定战略,以利用生成式 AI 和代码生成的潜力来加速应用现代化。

借助IBM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Red Hat Ansible Lightspeed实现IT 自动化

红帽(Red Hat)Ansible Automation Platform 可帮助企业开发人员和 IT 运营人员使用 Ansible Playbook 实现IT自动化,包括基础架构管理、混合云部署、网络配置和应用部署等任务。 通过 IBM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Red Hat Ansible Lightspeed,IT 团队可以输入英文提示,为 Ansible Playbook 自动生成符合任务创建和维护最佳实践的任务建议。因此,更多团队成员可以更高效地创建 Ansible Playbook,并实施更具弹性且更易支持的自动化,而无需深入培训。

该版本技术预览的关键数据包括:

  • 约 4000 名开发人员参加了技术预览。

  • AI 生成内容建议的平均接受率达到 85%。(基于2023年7月27日至10月23日期间的超过41000份建议)

  • 生产力提高 20-45%。

红帽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 Ashesh Badani 表示:"红帽已经展示了特定领域的 AI如何推动开源社区的 IT 自动化。这次发布的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Red Hat Ansible Lightspeed 有望缩小技能差距,提高组织效率,释放企业 IT 的潜力,从而提供更高的业务价值。"

IBM首席技术官办公室(CIO Office)的混合云平台(Hybrid Cloud Platforms)团队已经使用 Red Hat Ansible Automation Platform 来支持其 IT 环境中的各种任务,包括修补漏洞、解决漏洞和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该团队负责人 Bob Epstein 预计,随着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Red Hat Ansible Lightspeed 为其他团队成员提供支持(如帮助SRE工程师使用自然语言生成特定的 Ansible 自动化任务),能够生成 Ansible Playbook 的开发人员数量将增加 10 倍。

IBM CIO Office 混合云平台团队的架构设计师 Robert Barron表示:"我将我们的应用现代化之旅分为以下阶段:过去是‘爬行‘阶段,很多任务都是手动完成的。随后是‘步行‘阶段,我们开始采用自动化。实施 Red Hat Ansible Automation Platform 后,我们进入了‘跑步‘阶段。展望未来,借助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Red Hat Ansible Lightspeed,我们将能够‘展翅高飞‘。"

2.jpg

IBM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Red Hat Ansible Lightspeed

了解IBM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Red Hat Ansible Lightspeed 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此处

IBM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Z助力大型主机应用现代化

IBM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Z 可在IBM Z 上更快地将 COBOL 语言转换为Java语言,从而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它旨在帮助企业利用生成式 AI 和自动化工具加速实现大型主机应用现代化,同时保留 IBM Z 平台优异的性能、安全和弹性。

如今,该产品贯穿应用现代化的全生命周期。首先是应用发现功能,此功能有助于对应用及其依赖项的技术理解。其次是自动重构功能,此功能利用应用发现中捕获的信息来识别选定元素,从而将单体应用分解为模块化 COBOL 业务服务。最后是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Z利用生成式 AI ,将选定的 COBOL 业务服务转换为面向对象的 Java 代码。生命周期中的下一步将包括验证测试,此功能将加入未来的发行版本,支持自动生成测试用例来验证新的 COBOL 或 Java 服务。

TCS 与 IBM 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旨在打造携手共创的生态系统,与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实现共赢。基于此合作关系和深厚的相关专业知识,TCS 打造了目标导向的全方位专门服务,以支持客户的就地应用现代化。

TCS 技术、软件和服务部门的行业解决方案业务负责人 Keshav Varma 表示:"生成式 AI 可以显著提高开发者的工作效率,让他们更快地实现主机应用的转型。虽然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Z 才刚刚推出,已有多位客户要求我们开展相关的原型验证测试(Proof of Concept)。基于我们两家公司数十年的企业服务经验,我们期待通过 watsonx 与 IBM 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

有关 IBM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Z 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此处

IBM Consulting 为客户提供实现 IT 自动化和现代化的行业专长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Red Hat Ansible Lightspeed 和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Z 的早期IBM咨询项目旨在帮助客户实现持续自动化、Ansible Playbook 生产力、质量改进和 IT 运营转型,同时确定可通过IBM Z 实现现代化的应用领域。

对于希望实现更加个性化的 watsonx Code Assistant 用例的客户,IBM Consulting 和 IBM Client Engineering团队可与客户紧密合作,从用户的角度识别特定痛点,并解决关键的业务挑战和技术挑战。通过与 IBM研究院、IBM科技事业部和红帽密切合作,IBM Consulting形成了针对红帽和 watsonx 的实践方案,可在应用现代化、IT 自动化和生成式 AI 方面提供深厚的行业专长。

IBM 可随时自行决定更改或撤销 IBM 的计划、方向和意图,恕不另行通知。

[1] IBM watsonx Code Assistant for Z 包括本地部署和"即服务"版本。同时购买以上版本,可获得文章所述的生成式AI功能。

[2] IBM's watsonx Offers Generative AI for EnterpriseDevelopment and DevOps, IDC #US51203823, 2023年9月8日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8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7554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