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为便于IC芯片的运输和储存,需要将产品进行编带、装管、装托盘等多种形式的包装,自动化程度较低的客户一般都是依靠人工操作,操作员先对元器件进行分类和检查,挑选出合格品后将其放入对应包装中。这项操作既繁琐又耗时,当遇到大批量生产时,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容易出错,进而影响到产品包装出货质量。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编带机等自动化包装设备,效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这些设备多为专机,一般仅支持散料到编带的物料移载,无法满足现代用户的精细化生产作业的数量和包装形式要求,因此也就出现了不同包装之间的转换需求,比如管料转编带、编带转Tray盘等。

相较于传统包装设备,成都云绎智创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多功能IC包装转换机可以兼容多种规格的电子元器件,能够实现散料、盘料、管料、带料等多种包装形式之间的快速转换。

1.png

产品优势

1. 通用性极强,适用范围更广

多功能IC包装转换机可兼容QFP、QFN、SOP、SSOP、DFN、LCC、FP等多种封装,且支持散料、盘料、管料、编带料等多种来料方式,兼容性极高,可同时满足多种包装转换。

2. 搭载CCD视觉检测,可保证成品出料质量

设备具备物料方向检测和旋转校准功能,确保成品出料方向统一。此外,CCD视觉系统支持OCR字符识别、划痕和脏污检查、引脚及Mark点检测等功能,可将异常器件按要求分bin放入不良品料盒内,保证出料的合格率。

来源:Aatsr云绎智创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63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北京趋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趋动科技”)与北京志凌海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martX”)携手推出可提供 AI 算力池化的超融合平台联合解决方案,旨在为企业提供更强大的 IT 基础设施能力,通过对存储、网络、AI算力等重要资源的智能管理和优化,从而提升业务上线效率和相关创新能力。

合作背景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 AI 应用快速发展,企业亟需部署简单、弹性伸缩且安全可靠的现代化 IT 基础设施,能实现通用算力(CPU)、高性能并行算力(GPU)、存储和网络等关键资源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且可根据需求按需扩展,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维难度,为 AI 应用运行提供可靠支持。

联合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客户需求,趋动科技联手SmartX推出可提供 AI 算力池化的超融合平台联合解决方案,以降低方案构建成本,支撑客户 AI 应用的顺利运行。

在该方案中,SmartX 基于超融合软件 SMTX OS 为客户提供轻量、稳定且生产就绪的 IaaS 层底座,并通过 Kubernetes 构建与管理服务工具 SMTX Kubernetes Service(简称 SKS)快速创建并管理生产级 Kubernetes 集群。OrionX 的软件定义AI算力的能力,将AI算力做池化管理和调度,帮助企业提升资源利用率,提升管理灵活度,降本增效,帮助客户平衡不断增长的AI应用与采购运维成本之间的关系。二者的联合将为用户打造理想的 AI 基础设施平台。

此外,该方案还提供异构算力芯片纳管能力,帮助客户实现统一的算力资源调度、管理和监控,从而提高AI算力资源利用率、降低 TCO,提高 AI 业务上线效率。

1.png

联合解决方案架构图

方案价值

● 架构灵活开放:可基于 AI 应用特点将工作负载灵活分配到不同服务器与AI算力芯片,能够有效打破存储、算力等资源孤岛。

● 生产级可用:同时提供生产级(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算力、存储、网络和安全服务。

● 混合负载支撑:支持在同一环境中部署并使用容器化和虚拟化的AI工作负载。

● 运维简单智能:对不同节点上的异构存储、网络和算力等重要资源进行可视化管理,降低管理开销。

合作伙伴

北京志凌海纳科技有限公司(SmartX) 是专业的现代化 IT 基础设施产品与方案提供商,提供超融合基础设施、 分布式存储、Kubernetes 原生存储等多样化产品组合,助力富士康、交通银行、泰康保险、国泰君安证券、京东方、中山一院等 1000+ 海内外客户构建简单、弹性、可靠、开放的现代化 IT 基础设施。SmartX 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Gartner 全球全栈超融合软件推荐厂商,在中国超融合软件市场份额统计中位列第一,并连续三年获评 Gartner Peer Insights 亚太区客户之选。

趋动科技

趋动科技作为软件定义AI算力技术的领导厂商,专注于为全球用户提供国际领先的数据中心级AI算力虚拟化和资源池化软件及解决方案,已完成中关村高新、国高新、“专精特新”等企业认证。趋动科技的 OrionX 猎户座 AI 算力资源池化软件能够帮助用户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TCO,提高算法工程师的工作效率。趋动科技的双子座 GEMINI AI 训练平台,为客户提供强大的AI算力管理服务以及高效的算法开发和训练支持,能够化繁为简,帮助企业建好AI平台、管好 GPU、用好 AI 服务。依托全球领先的AI算力池化技术,趋动科技重磅推出趋动云VirtAI Cloud,为万千企业和AI开发者带来又便宜、又好用的AI算力池化云服务。

凭借标准化、可复制的产品架构,趋动科技得到了包括互联网、金融、电信运营商、自动驾驶、能源、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大量行业头部客户的认可。资本市场对于趋动科技的发展充满信心——趋动科技成立两年多已经完成近亿美元的融资,顶级的投资机构持续支持趋动科技的发展,包括国开装备基金、沙特阿美旗下多元化风投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元禾重元、招银国际、顺为、高瓴、嘉御、戈壁、讯飞和涌铧在内的国内外顶级VC正在见证趋动科技锐意进取的脚步。

来源:趋动科技

围观 11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63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1月11日,荣耀Magic6 系列及荣耀保时捷设计新品发布会成功举办,会上发布的手机荣耀Magic6 系列及荣耀Magic V2 RSR保时捷设计均获得由SGS签发的Premium Performance金标认证证书。

SGS通过还原多个使用场景,相继测试了搭载在荣耀新品手机上的玻璃外屏的抗跌耐摔性及抗刮耐磨性能、荣耀新品手机全场景及持久使用流畅性等表现性能,优异的测试结果展现了荣耀Magic6 系列手机及荣耀Magic V2 RSR保时捷设计的卓越品质,为消费者带来更惊喜的升级体验。

金标认证一:多场景抗跌耐摔

考虑到用户在使用手机时场景与跌落地面的多样性,SGS资深技术团队采用粗糙的跌落面,对荣耀Magic6 系列手机所搭载的巨犀玻璃进行抗跌耐摔测试。手机跌落到糙面花岗岩、糙面人行道砖、糙面盲道砖等多种地面的测试后,荣耀Magic6 系列手机所搭载的巨犀玻璃依旧完好无损,成功获得SGS签发的多场景抗跌耐摔Premium Performance金标认证证书。

1.jpg

荣耀Magic6 系列手机所搭载的巨犀玻璃依旧完好无损,成功获得SGS签发的多场景抗跌耐摔Premium Performance金标认证证书

金标认证二:多场景抗跌耐摔及抗刮耐磨双认证

SGS资深技术团队对荣耀Magic V2 RSR保时捷设计所搭载的金刚巨犀玻璃在多种使用场景下完成抗刮耐磨测试,通过测试后的金刚巨犀玻璃观感如初。通过抗跌耐摔与抗刮耐磨测试,荣耀的金刚巨犀玻璃成功获得SGS签发的多场景抗跌耐摔及抗刮耐磨双认证Premium Performance金标认证证书。

2.jpg

荣耀Magic V2 RSR保时捷设计所搭载的金刚巨犀玻璃获SGS签发的多场景抗跌耐摔及抗刮耐磨双认证Premium Performance金标认证证书

金标认证三:全场景流畅S+

SGS资深技术团队模拟荣耀Magic6系列手机在各种使用场景下,评估考核测试手机流畅性表现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即便在多任务重载并行的严酷场景下,荣耀Magic6系列手机的流畅性表现仍然十分出色,通过综合评估,荣耀Magic6系列成功获得SGS签发的全场景流畅S+ Premium Performance金标认证证书。

3.jpg

荣耀Magic6系列获SGS签发的全场景流畅S+ 及60个月持久性流畅Premium Performance金标认证证书

金标认证四:60个月持久流畅认证

SGS资深技术团队通过应用加速老化模型,真实还原及评估荣耀Magic6系列手机重度使用60个月后的流畅性表现力,通过多维度综合考核,荣耀Magic6系列手机仍旧保持稳定的流畅性,成功获得SGS签发的60个月持久性流畅Premium Performance金标认证证书。

关于荣耀

成立于2013年,荣耀HONOR是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构建全场景、面向全渠道、服务全人群的标志性科技品牌。荣耀HONOR以创新、品质和服务作为三大战略控制点,坚持研发前瞻性技术的持续投入,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不断创新的智能设备,创造属于每个人的智慧新世界。

关于SGS(官微:SGS官方/SGS质慧生活

SGS是国际公认的测试、检验和认证机构,被誉为可持续发展、质量和诚信的基准,服务覆盖互联与产品、营养与健康、工业与环境、自然资源、知识与管理、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技术与创新七大战略板块。在全球拥有98,000多名专业员工分布在2,650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S通标)由SGS集团和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系统的中国标准科技集团合资成立于1991年,已建成90个分支机构和200多间实验室,拥有16,000多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在中国,SGS的服务能力已全面覆盖到农产食品、消费品、矿产、石化、工业、能源、汽车、环境、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等,为各行业提供全方位测试、检验、认证、培训和校准等质量解决方案。

稿源:美通社

围观 8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6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共同推动LBS模组2024年实现全球化量产

近日,Raythink锐思华创正式与大众投控(FIC Global,简称:FICG)就LBS技术的量产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致力于LBS的研发制造与量产化,进行资源共享和专业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专业优势,通过全方位合作,共同提升双方在各自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实现互利共赢。

  • Raythink新一代PGU技术:业内领先的可达车规级LBS成像模组

Raythink自主创新研发了基于LBS技术(Opticalcore®) 路线的光源模组,目前已经迭代至第四代,是可达车规级用于HUD的LBS成像模组,独创的多光源微合光通过Diffuser成像是目前率先成功解决LBS散斑问题的方案,为HUD市场提供了一条可真正大规模应用的PGU技术路线。该技术除了可应用于AR HUD外,同时其优异性能还可应用在CMS、AR大灯等更多场景中,具备无阳光倒灌风险、无关窗效应、体积小、功率低、对比度高等技术优势。

  • FICG全球顶尖设计制造公司提供支持,助力LBS共同研发并实现量产

大众投控拥有44年全球高精密电子产品设计制造经验,其部分业务专注于智能驾驶座舱汽车电子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与锐思华创基于互相支持、促进,共同发展的友好合作理念,为基于LBS的PGU设计研发制造与量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锐思华创也将依托自身在汽车电子行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影响,调配相关资源进行市场开拓和产品销售等工作。FICG选择锐思华创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将共同投入设计研发、测试、生产、业务推广等工作,在HUD、智慧大灯等智能车联网产品上实现产业化,引领汽车零部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发展。

  • "PGU的未来已来",Raythink与FICG达成战略合作

双方于近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FICG简民智董事长协同其高层领导前往深圳参观锐思华创研发中心、展厅、产线、实验室等,就双方的合作协议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并基于LBS在2024年实现大规模量产达成一致的期望。

目前Raythink已取得多家车厂的定点项目,相关项目也陆续进入交付阶段,此次与FICG达成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推动智能车联网系统核心PGU技术的发展。未来,双方也将互相积极支持对方的业务发展,并协调自身和合作伙伴资源为对方业务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和优质服务,致力于AR HUD核心技术研发,为市场提供一条真正可大规模应用的PGU技术路线,也将于2024年实现量产,敬请期待!

关于大众投控

大众投控成立于1979年,拥有44年全球高精密电子设计制造经验,集团全球人数逾6,000人,其部分业务除了IPC强固型电脑设计制造、低轨卫星应用、EMS/DMS电子制造、智慧能源、智慧楼宇相关业务推进以外,另专注于智能驾驶座舱汽车电子产品的深入设计研发制造与生产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汽车电子业务,提供基于LBS的AR HUD、数字仪表、人机接口、汽车网关、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浮空投影显示屏、汽车玻璃显像等设计制造相关业务,服务车厂与Tier1客户遍及全球海内外,获得无数个国际奖项,具备多项前装汽车电子设计制造国际认证,生产制造基地排名全球第33名,是一家国际知名的设计制造公司。

关于锐思华创

锐思华创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行业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AR HUD视觉系统"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是集研、产、销一体的高新创新科技企业。锐思华创提供智慧交通、辅助驾驶与 AR 显示的整体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包括光学、OpticalCore®、AR Generator® SDK、算法、结构和硬件,现已成功开发产业内少有的大视场角AR HUD 产品且具备车规级量产制造能力。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63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点击下载《工信部领军人才-物联网第二期班招生简章》

项目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物联网相关技术已成为企业创新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物联网领域的高端、卓越、领军人才已成为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智能制造、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各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举办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题培训——“物联网产业及应用”高级研修班,依托中国科学院丰富的成果资源和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旨在与地方政府、企业、园区进行深入对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帮助中小企业家全面拓展视野,提升格局,增强底蕴。现将研修班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报名方式

扫码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报名链接

httpswww.eetrend.comcontent2024100577627.html.png

一、研修目标

政策指导: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和深远思想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壮大领军人才库,充分发挥人才库在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实践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科技赋能:以共学、共创、共享的方式,链接中国顶级科研院所和专家,了解全球科技前沿、强化产研融合和企业竞争力,形成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的智慧资源的合力;

资源链接:通过行业专家的科技创新管理专题报告、行业发展论坛、研讨交流、项目推介会等丰富活动,帮助企业家开阔视野、对接资源,让创新成果与经验协同推进各产业的发展;

领军生态:营造为领军企业家提供良好创新服务的生态,形成“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领军一家亲、全国有亲人”的领军精神和文化。

二、主要研修内容

(一)科技创新与宏观产业经济发展

  1. 国内外宏观经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研判;

  2. 国家重大战略与全景式产业政策解读;

  3.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解读等内容;

  4. 未来引领性技术发展与产业整合发展趋势。

(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最新应用与展望

  1.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云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边缘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2. 物联网技术的生产性应用:物联网在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芯”系半导体、新型供应链体系、建筑的智能化与节能等领域的应用。

  3. 物联网技术的消费性应用:面向车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性应用。

(三)企业经营管理与数字化升级

  1. 公司治理与运营系统、组织流程的优化;

  2. 财务决策管理、财税筹划与财富安全管理;

  3. 全新股权设计、激励、绩效突破;

  4. 新资本商业模式设计与企业投融资风险防范。

(四)实地实践教学活动与资源对接

  1.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研讨会、招商引资对接会;

  2. 科研院所与产业园、标杆企业参访考察;

  3. 示范性企业转型指导、优秀案例分享;

  4. 各期学员之间的企业互访与研讨沙龙。

三、研修方式

培训项目实施周期为1年,采取“专家主题报告+实地参访考察+学员交流分享”的培养模式,每年组织16天的主题课程和参访考察活动,除了开班式和结业式在北京外,每次的研学活动都在不同的城市举行。

四、专家团队

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科学家、高校教授、行业专家、科技成果转化专家、企业高管、物联网有关行业协会领导、物联网相关领域头部企业的管理负责人、第一期班的学员等。

五、研修对象

1.在物联网相关行业中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有意向拓展资源和视野、提升综合能力的中小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高级职业经理人、研发设计高级管理员等。

2.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开放的管理理念和突出的创新创业精神,并能够形成独特企业文化的企业高层管理者。

3.满足从事企业核心管理工作3年以上,带领重要科研团队或获得优秀人才称号的高级管理人员。

六、参加费用

39800元/人,被录取的学员须将学费汇入以下账户,并备注姓名和用途。

户     名:中国科学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

开 户 行:华夏银行中关村支行

账     号:4030200001819400008408

七、证书发放

学员在全部培训结束后,取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报名方式

扫码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报名链接

httpswww.eetrend.comcontent2024100577627.html.png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6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月9日,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菱电机”)董事、总裁张巍,北京高威科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威科”)董事长张浔等一行前往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欣奕华”),北京欣奕华科技集团董事长王彦军、合肥欣奕华首席执行官张海涛等领导参与接待,三方就液晶、半导体等行业的合作方向达成共识,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jpg

合肥欣奕华是中国先进的泛半导体高端装备供应商,在CEO张海涛的陪同下,三菱电机及高威科一行实地参观了工厂及展厅,其中,钙钛矿蒸镀机、半导体AHMS OHT(天车)系统、Mini/Micro LED巨量转移设备均对标全球技术水平,创国内首台套,彰显了合肥欣奕华设计开发能力及严谨精湛的制造水平。

2.jpg

张海涛(左一)讲解半导体ANMS OHT(天车)系统

在这些全球领先的高精设备上,随处可见三菱电机PLC、伺服、GOT等自动化产品,正如王彦军董事长致欢迎辞时提到:“合肥欣奕华自成立以来,就与三菱电机有诸多合作,十年的发展离不开三菱电机的支持。本次合作是延续,也是加强,希望能够实现市场端和客户端的共赢,一起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3.jpg

合肥欣奕华COO&CTO刘正勇为与会人员介绍了公司的产品、技术发展历程:“合肥欣奕华的主要阵地在高端装备上,包括显示装备、半导体、光伏装备等,客户均为行业龙头。自2013年成立以来,我们攻破多项泛半导体行业的重大技术难点,也不断增加对知识产权的投入,技术护城河持续升温。2024也会是高速发展的一年,各项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创新也需要得到在座各方的深入支持。”

4.jpg

张巍总裁也对本次合作充满信心:“三菱电机和合肥欣奕华是老朋友,之前的合作多为显示制造领域,今天又有了新认识 – 合肥欣奕华在半导体和光伏行业也有突出成就,多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本次战略合作的框架下,三菱电机的本土研发团队会与合肥欣奕华一起进行技术创新,共同把底层技术做深、做精。”

5.jpg

通过本次战略合作,三菱电机将与合肥欣奕华展开深入合作,以“一站式”的技术服务为根基,提供高质量的整体解决方案。未来,三菱电机也会跟随着高速发展的半导体、光伏行业一起,探寻更多发展机会,为中国的高科技发展、智能制造前进贡献力量。

来源: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

围观 1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62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南京能利芯科技有限公司(EPIC)推出带内置数字接口的高密度1/4砖非隔离式DC/DC数字电源模块——EPS12N150UQPDI,该数字电源模块具有40-60V的输入电压范围,并提供12V的非隔离但完全稳压的输出电压,满载输出功率高达1800W。广泛应用于新一代高端网络设备产品以及工业设备,满足日益严格的效率基准。同时,EPS12N150UQPDI数字电源模块支持被动均流方式,并联以满足更高的功率需求。该产品还具有可应用于配置、监控和控制的PMBus接口,可给用户提供智能化的电源管理方案。

EPS12N150UQPDI数字电源模块依托能利芯尖端的磁集成技术,显著简化了电源拓扑结构,使得核心功率器件数量相较于同类产品减少40%,从而在成本上展现出巨大的优势,真正实现了性能与成本的双重领先。

2.jpg

主要性能

EPS12N150UQPDI数字电源模块能够提供高达1800W的输出功率,输入电压48V时半载效率可以达到98.5%,尺寸为58.4×36.8×14.8mm,符合DOSA标准的1/4砖型;输入电压范围为40V至60V,可以提供高达150A的输出电流。该模块产品背板采用散热设计,工作温度范围在-40℃~110℃,产品设计符合IEC/EN/UL 62368-1安全标准,先进的过压、过热和短路保护机制可延长使用寿命。

关于能利芯科技

能利芯为客户提供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成本、模块化的电源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利芯先进的电源产品提供从400V到0.6V,100W到10000W直流-直流(DC-DC)变换的全栈解决方案,效率、功率/电流密度世界领先。能利芯为AI智算设施提供可靠、绿色、低成本的电能解决方案,助力数字经济,实现绿色减碳。

来源:能利芯科技

围观 18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6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主题对话嘉宾:

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

福克斯商业频道主持人Liz Claman

1.jpg

Liz首先,欢迎各位的到来。今天,我们将共同讨论高通的最新动态,也希望您能与我们分享高通在生成式AI领域开展的工作,以及生成式AI如何帮助人与人、人与终端之间更自然地交互。如今,全新的生成式AI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在您看来,我们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哪一个阶段?

2.png

安蒙:我认为,如今我们正从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迈向第二阶段。在我看来,生成式AI拥有巨大的潜力,这项技术会为我们的世界带来诸多变化。高通积极探索AI在各类终端中发挥的作用,其中包括手机、PC、汽车以及工业设备等数据中心之外的终端——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终端侧AI。因此,高通的重点是打造计算引擎,从而让AI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整个行业已经将生成式AI在处理器中落地,下一步将是使用场景和应用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我们看到这些功能正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通过手机、个人电脑(例如微软Copilot)、还是汽车。

Liz: 让我们回到2022年11月, Sam Altman和OpenAI团队向全世界发布了聊天机器人ChatGPT,并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我想知道,当时高通对此如何快速作出反应,将生成式AI集成进芯片,尽管当时生成式AI还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

安蒙:实际上,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还是在数据中心以外、由电池供电的移动便携式终端。高通公司的创新DNA始终是提供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大约十年前,除CPU、GPU这些计算单元外,我们已经意识到未来将出现下一代计算形式,即面向AI的加速计算将变得无处不在。高通一直致力于研发不牺牲电池续航表现的下一代计算技术,用户在使用支持该技术的手机时将不必担心全天续航的问题。ChatGPT和大语言模型的横空出世令人惊叹,这些模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众多平台采用,并且大众都认识了包括ChatGPT在内的AI大模型和生成式AI应用。

这一切让我们看到一个交汇点,来考虑基于终端运行生成式AI,可以通过打造AI引擎实现这些功能。

例如,目前一些手机、PC等终端采用了最新骁龙移动平台,其支持高通迄今为止最快的AI引擎,使AI触手可及。用户能够随时在终端侧使用AI支持的各项功能,无需云端数据中心作为补充提供额外支持,这为高通创造了巨大的机遇。

Liz将AI从最初的云端转移到日常使用的终端之上,从而让终端用户获得AI赋能的体验。下面想请您谈一谈高通计划未来如何将AI能力集成至终端芯片中,或为此开展了哪些工作?

安蒙:你说的没错。有趣的是AI在终端侧的发展将有别于云端。云端AI能够支持用户像往常一样利用ChatGPT进行问询,而终端侧的AI体验将无处不在。

举些简单的例子,比如当用户想要编辑一段文字或者查找储存在手机中的某个数据时,其实都相当于在向AI发出询问,AI会思考“这是我能为用户解决的吗?”;当用户在谈论“我们应该开个会”时,AI会给出可以发送会议邀请的可用时段;当用户谈论去过的某个地方时,AI会找到相应照片并询问“您想分享这个吗?”;或者当用户希望找到曾经看过的一段视频时,AI会找到它并说“这就是那支视频”。AI体验将无处不在,AI也将成为人们的得力助手。此外还有一个例子,高通正在与微软合作开发一个引擎,它将成为面向笔记本电脑的最快的AI引擎。

现在我们可以支持数十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直接在终端上运行,用户可以直接在终端上获得即时的响应。

Liz: 所以AI能看到你的终端上的所有图片,了解你过去是如何写东西的,你是如何与你打电话的人沟通的等等。并且它会不断地产出、成长和学习。

安蒙:是的,这点非常独特。我来谈一下我们的愿景和我们到底能做什么,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迎接AI发展的下一阶段。

我们对于计算平台和交互方式的思考是,以智能手机为例,智能手机有着作为计算引擎的芯片,也就是我们的骁龙平台,在这之上是操作系统,然后是应用程序。以往用户使用终端,需要点击、打开一个又一个应用程序以从中获取信息。而AI正在带来新的交互方式,在用户手机上的AI引擎将会持续运行,它的职责就是预测用户的行为并不断学习。

再举一个汽车上的使用场景,假如用户每次离开办公室的时候都会给家人打电话,那么汽车就会学习这一习惯,知道什么时候要提醒用户给谁打电话。我认为这些都是我们将看到的用户体验的变化。用户将会拥有一个随时随地提供支持,并能够通过学习用户行为不断改进的个人助手。这是终端侧AI的独特之处。在云端执行查询时,用户需要提供信息,而云并不了解用户,无法提供适合的答案。但是当云和终端一起工作时,终端的情境信息就会派上用场,比如用户的位置、身份、信息的相关性等等。我想这正是生成式AI的变革性意义。并且这些数据都会保留在用户的手机上。

Liz这种连接云端,同时实现终端部署的方式的确非常有意思。让我们聚焦手机这一高通数十年来的专攻领域,高通目前在与哪些OEM厂商开展合作?


安蒙:如今,我们的处理器已经能够支持强大的AI能力,这些AI能力也正在赋能我们所在的Android手机生态。我们此次在CES获得“CES 2024创新奖”的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就拥有移动领域处理速度最快的AI引擎之一。以Stable Diffusion为例,在该平台用这款模型通过输入查询生成图像,能够实现0.6秒的生成速度,过去在PC上需要10到15秒才能完成。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手机OEM正在打造相应用例。

比如,三星即将发布的新机,我们双方也在AI方面做了大量沟通。谷歌也推出了一些面向Android的全新用例。我们的中国客户,比如小米、vivo和OPPO等,也已经推出了许多AI用例。这些用例包括影像、文字、翻译等等,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将有更多令人惊叹的AI用例出现在2024年发布的新终端上。

Liz:我们来谈谈笔记本电脑,高通公司目前在这个领域在做哪些生成式AI的相关工作?

安蒙生成式AI是高通进军PC市场的重要驱动力。高通致力于携手微软打造下一代PC,增强手机和PC之间的协同,为用户带来他们想要的高性能、长续航、高便携性PC。我们在2023年骁龙峰会发布的Snapdragon X Elite就是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这款PC平台搭载了高通自研的Oryon CPU,能够为PC带来业界领先的性能。

同时,生成式AI走向终端侧为骁龙 X Elite带来了机遇,这款平台赋能的终端能够实现高达75TOPS的出色AI性能,支持Microsoft Copilot在终端侧跨所有应用运行。随着Windows向由Copilot赋能的AI体验转变,骁龙X Elite就是为消费者带来下一代Windows PC体验的首选平台,这对高通来说是巨大的增长机遇。

Liz想必高通的工程师一定面临着很多挑战,在ChatGPT刚刚横空出世时,高通的反应是怎样的?

安蒙: 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我们所打造的AI引擎终于碰到了像ChatGPT这样出色的应用,这证明了我们的战略是正确的,也给了我们领先的市场优势,因为我们能够在以电池供电的移动终端上实现这样强大的计算能力,而不是在云端。 

此外,我们也在思考该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生成式AI模型部署到终端上。生成式AI正在飞速发展,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众多模型,比如Meta的Llama模型。为了推动这一进程,我们过去三个月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骁龙平台已经能够支持超过40个不同模型,我们在今年推出的新终端产品中将能够看到生成式AI应用成为现实。

Liz:从某种意义上来说,CES已经变成了车展。我记得很多年前,福特的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作为首位车企CEO受邀参加CES,当时他站在福特汽车旁介绍SYNC系统,那是最早上车的车机系统之一。如今这一领域已经实现了巨大的飞跃,让我们聊聊数字座舱,当我们提到消费电子产品的时候,汽车往往是我们大多数人拥有的最贵的产品。

安蒙:我很喜欢谈汽车相关的话题。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出现的一大颠覆性变革就是汽车已经成为了全新的计算空间。这一变革推动我们面向骁龙座舱平台开展了许多工作,也推动我们在汽车领域快速取得成功。如今用户在车内可以获得众多体验,例如沉浸式屏幕赋能数字座舱,为用户带来车内娱乐体验,车辆能为你提供生产力如办公,或者在车内进行社交活动等等。

很多公司过去希望将应用与服务引入Windows PC和手机中,而现在他们在非常积极地推动应用服务上车。举一个例子,我们与Salesforce合作,双方正利用骁龙数字底盘和Salesforce汽车云打造新平台,从而可以通过汽车实现客户关系管理(CRM)。甚至有保险公司希望将其服务嵌入车内,此外还有电视内容分发、游戏等应用。汽车行业正在开启新一轮变革,这为车企带来了巨大机遇,而高通的角色就是为这些企业打造数字引擎。

Liz技术为汽车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其中生成式AI是否会将汽车的带入全新的发展水平?

安蒙:生成式AI在汽车中的应用会稍有别于手机。就大语言模型来说,我个人认为汽车是运用语音交互的绝佳用例。当用户开车时,语音可视化就成为用户与汽车交流的重要方式,而生成式AI正在帮助用户真正与车进行对话。

此前我们在骁龙数字底盘概念车上演示了一个“智能服务手册”的功能。当用户发现有一个指示灯闪烁的时候,可以直接询问汽车“这是什么指示灯?为什么闪烁?”,而车辆就会像ChatGPT一样,基于汽车制造商的服务手册里了解到的信息来告诉用户“这是什么指示灯,什么导致灯闪烁,如何修复相关问题”,甚至还会主动询问用户“是否需要通过Salesforce预约圣迭戈当地经销商进行车辆维修”。

此外,汽车还能帮助用户做规划,让用户可以与汽车之间实现类似大语言模型的对话体验,就像我最喜欢的80年代电视剧《霹雳游侠(Knight Rider)》中的场景。随着技术不断演进,这些都将成为现实。

Liz我们在CES上看到梅赛德斯-奔驰正在让音乐和驾驶体验同步,如果用户开车时在放一首歌,比如Eagles的《Life in the Fast Lane》,当音乐节奏变快的时候,车辆也会提速一点,然后再降速。当然,车辆需要感知路况以避免意外发生。这让我觉得未来正在以光速在眼前发生,非常迷人。目前这场技术发展的“军备竞赛”,有没有给你带来担忧?

安蒙:对于高通来说,这很令人兴奋。正如你所说,高通在移动行业的成就已经广为人知,我们也会继续在这一行业深耕。但同时,我们正在推动高通从一家无线通信技术公司向专注于网联处理器与AI技术的公司转型。因此这些行业变革对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增长机遇,我们因此成功进入了汽车、PC等市场。

高通的一大优势正是我们的移动基因。移动终端对芯片的技术设计提出很多限制,移动终端需要尺寸小,电池小,还必须要续航一整天,且不能发热,同时每一次迭代都需要实现算力的提升,这些技术专长为我们在其他行业带来了优势,所以我们对这样的机遇倍感兴奋。

Liz让我们来谈谈高通如何看待AI和XR之间的关系。在CES上,XR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重要趋势,它蕴藏着多少可能性?你如何看待AI与XR带给消费者和企业的机遇?

安蒙:空间计算将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最终将实现巨大规模。骁龙平台助力打造的XR终端正在变得越来越经济实惠、小巧、功能越来越强大。AI和XR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同时需要很多应用。我们和Meta基于Quest头显设备展开合作,我们也已经看到许多消费和企业级用例涌现,比如游戏、企业员工培训、以及用户沟通方式的变革,比如全息投影等。

我们在XR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生态合作,比如Meta以及谷歌和三星,还有索尼发布的最新设备。此外联想、HTC Vive也正在为企业客户打造企业级设备。这一市场蕴含着巨大机遇,接下来是时间问题。

Liz您刚刚分享的内容正好引出这个问题:未来的AI是否会以全新的方式与我们交互,无论是通过全息投影或是某种我们目前还没有预见的形式?智能手机最终会被淘汰吗?

安蒙:我并不这样认为。AI正在推动手机与云端的融合,并且正在改变我们对计算平台的认知。举个例子,根据手机中保存的日程,以及用户将车辆停在服务区的行为,AI能够判断用户需要离开并前往新地点,预测并询问用户是否需要为其叫网约车。这时,AI可以选择在手机上用网约车软件叫车,或是由软件直接在云端完成这一任务。手机也因此承载了不同的角色:既可以像以前一样使用手机中的所有应用程序,也能够与云端的应用程序进行沟通。因此,手机不会被淘汰,而是能够利用AI实现增强,就像智能眼镜、手表、PC等设备为手机带来的增强作用一样。

Liz非常感谢高通公司CEO安蒙先生。感谢您为听众们带来的对于高通公司和生成式AI未来的激动人心的愿景!

安蒙:谢谢。

围观 10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6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消费电子领域的领先品牌绿联(Ugreen)在2024 CES首日发布新款UGREEN NASync网络附加存储设备时宣布与英特尔达成一项新合作,实现重大飞跃。新产品系列由英特尔®处理器驱动,具备高效存储和自动化智能决策能力。随着AI越来越融入日常生活,绿联和英特尔合作开发更易于使用的功能,使日常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

1.jpg

UGREEN NAS LAUNCH EVENT AT CES

绿联总经理Evan Li说道:"随着科技越来越向AI整合及相关能力转变,我们决定与一家知名、经验丰富的机构合作,将这些功能整合到我们即将推出的产品中。我们希望通过发布NASync设备,让更多客户体验到智能AI的能力。"

绿联因其革命性的充电器和配件而为人熟知,最近推出了PowerRoam便携式电站,进军替代能源行业。借助这一成功,绿联NASync系列旨在汇聚英特尔在云计算和个人电脑组件方面的技术和硬件专长,结合绿联在硬盘驱动器和固态硬盘存储解决方案方面的丰富知识。

当被问及这项合作时,绿联产品经理Kris Wei表示:"英特尔在NAS领域拥有完整成熟的解决方案系统。从入门级需求到商业领域,英特尔提供关键的主控芯片,使他们成为理想的首选合作伙伴。"

合作已经初见成效,绿联在消费级NAS领域的产品定义中融入了许多创新设计。在8K视频输出、AI模型计算能力的最大化以及应用等领域取得了突破,这些都是合作带来的实际好处的一些例子。有关绿联NASync系列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nas.ugreen.com/pages/ugreen-nas-storage-preheat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成立于1968年,是一家跨国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之一。他们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各种组件,其中客户端计算占据了其营收的超过50%,并且最与x86架构相关联。

关于绿联

绿联成立于2012年,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领先技术创新的消费电子设备和配件,并让它们普及到普通消费者手中。在10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4,000万用户,绿联已经稳步发展成一个知名且值得信赖的品牌。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6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 AI 时代来临,无论是本机端或云端装置及应用的革命性发展,都将重新塑造消费者的生活型态。全球电脑领导品牌技嘉科技于 CES 2024 首发 AI 电竞笔电系列,不仅可让消费者体验高达 20 倍的生成式 AI 产出速率,更大幅延长电池续航力和产品耐用性。本次发表的技嘉 AI 电竞笔电亦导入全新的 AI NEXUS 技术及 Copilot 实体热键,可一键启用 Windows 中的 Microsoft Copilot 软,让消费者拥有完整的 AI 体验。

1.jpg

AI 浪潮席卷 CES 2024  技嘉 AI 电竞笔电重磅登场

技嘉 AI 电竞笔电采用 NVIDIA® GeForce RTX™ 40 系列独立显卡,并搭载能进行深度学习与执行推论的 NVIDIA® TensorRT 引擎,提升高达 20 倍的生成式 AI 产出效率。搭载最新一代 Intel® Core™ Ultra 处理器的技嘉 AI 电竞笔电,整合神经处理单元(NPU)以降低处理器负载,达到节能低功耗的状态下,仍能加速 AI 生成速,且显著提升电池续航力,延长产品寿命。

技嘉团队在产品设计及研发上也不遗余力,新一代 AI 电竞笔电导入全新 AI NEXUS 技术提升运算性能和生产力。 AI Power Gear 可自动侦测输入电源,动态切换显卡以延长电池续航力;能自动切换超频性能模式的 AI Boost,可依据消费者使用情境自动调配处理器及显卡工作负载和风扇设定;而 AI Generator 则整合 AI GPT 生成技术引擎,让消费者轻松体验生成式 AI 的创作乐趣。除了技术与软体的提升外,技嘉也与 Microsoft 合作导入 Copilot 实体热键,一键启用 AI 助理,充分发挥创意,提高生产力。

技嘉于 CES 共推出了 7 款 AI 电竞笔电,包括旗舰机型 AORUS 17X、潮流有型的 16 吋 AORUS 16X 和 GIGABYTE G6X,以及搭载最新一代 Intel® Core™ Ultra 处理器的 AORUS 17 与 AORUS 15。全线机型皆搭载 NVIDIA® GeForce RTX™ 40 系列独立显卡,AORUS 系列还采用技嘉 AI NEXUS 技术,让消费者随时随地都可体验 AI 带来的创新改变。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776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