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5日,COMPUTEX 2024(台北国际电脑展2024)期间,广和通携手联发科技推出基于5G模组FG370和Filogic 660 Wi-Fi 7芯片组的CPE解决方案,满足市场对Wi-Fi 7 BE7200能力的需求。

1.jpg

FG370系列全面适配的MediaTek Filogic 660 Wi-Fi 7芯片组可运行2.4GHz 4*4和5GHz 5*5 4ss Wi-Fi子系统,符合IEEE 802.11BE标准,支持Wi-Fi 7的160MHz 超高带宽和4K-QAM 调制技术,可实现更高速率、更低时延和更大网络容量。在速率方面,采用Filogic 660和FG370的CPE解决方案双频并发速率高达7200Mbps,其中 2.4GHz单频达1378Mbps,5GHz单频达5765Mbps。在网络效率方面,该CPE解决方案支持 OFDMA 技术,可降低多设备连接时延,并采用 Multi-RU 和增强 MU-MIMO 技术,在多流量使用、多设备连接环境下降低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并提升传输效率和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该方案支持DFS(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动态频率选择)技术,解决信道冲突与拥堵问题,提高网络可靠性。

2.jpg

作为全球首款基于MediaTek T830量产的模组,FG370率先助力客户终端在全球Tier 1运营商商用。随后,广和通于今年MWC 24上发布三频BE19000 CPE解决方案。如今,广和通推出基于Filogic 660 Wi-Fi 7芯片组和5G模组FG370的CPE解决方案,在Wi-Fi性能、网络体验、成本、功耗上均满足目前大多数家庭、企业、室外联网需求。FG370创新与卓越特性帮助客户以更高性能、更优成本抢占FWA市场高地。

联发科技无线通讯事业部总经理苏文光表示:

"我们很高兴与广和通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市场机遇,这种合作关系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资源,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相信,双方的密切合作将为市场带来更多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行业的繁荣和发展。"

广和通MBB产品管理部副总裁陶曦表示:

"面对用户日益增长的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无线连接需求,广和通携手联发科技推出同时支持5G-A和Wi-Fi 7的CPE解决方案,更大程度上变革用户体验,进而推动AI智能终端快速落地。未来,广和通将持续与联发科技为全球头部运营商提供丰富的5G产品组合与先进技术,提升全球5G用户连接体验。"

关于广和通

广和通始创于1999年,是中国首家上市的无线通信模组企业(股票代码:300638)。作为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广和通提供融合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在内的一站式服务,致力于将可靠、便捷、安全、智能的无线通信方案普及至每一个物联网场景,为用户带来完美无线体验、丰富智慧生活。广和通产品种类覆盖蜂窝通信模组(5G/4G/3G/2G/LPWA)、车规级模组、智能模组、GNSS模组及天线产品,助力云办公、移动宽带、智慧交通、智慧零售、智能机器人、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工业、智慧家居、远程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行业数字化转型。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6月6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品佳推出基于联发科技(MediaTek)Genio 130A(MT7933)产品的Wi-Fi 6游戏手柄方案。

1.jpg

图示1-大联大品佳基于联发科技产品的Wi-Fi 6游戏手柄方案的展示板图

在Wi-Fi 6技术的推动下,游戏手柄作为打造数字娱乐前沿阵地的关键工具,也迎来全新升级。凭借卓越的性能,Wi-Fi 6技术可赋予游戏手柄更强的连接性,使其无论是在紧张刺激的射击游戏,还是在策略性强的角色扮演游戏中,都能为玩家提供更为流畅的操作体验。由大联大品佳基于联发科技Genio 130A(MT7933)芯片推出的Wi-Fi 6游戏手柄方案具有高速、稳定和低延迟的特点,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游戏的互动性和竞技性。

2.jpg

图示2-大联大品佳基于联发科技产品的Wi-Fi 6游戏手柄方案的实体图

Genio 130A(MT7933)是一款搭载Arm Cortex-M33内核微控制的单芯片SoC,其工作频率可达300MHz,内置8MB SRAM,能够提供高效的运算能力。在连接方面,该产品支持Wi-Fi 6、蓝牙5.2等无线连接技术,并且新版本SDK还支持Matter技术,是低功耗物联网设备的理想选择。

除了强大的连接性能外,Genio 130A(MT7933)在设计上具有高集成特点,可助力小尺寸应用实现节能、可靠、高效的网络连接效果。不仅如此,Genio 130A(MT7933)还支持SPI、I²C、I²S、SDIO、USB、UART等接口,可连接多种外部设备,进一步扩展其功能和应用范围。

3.png

图示3-大联大品佳基于联发科技产品的Wi-Fi 6游戏手柄方案的方块图

得益于Genio 130A(MT7933)的出色性能,本方案可通过Wi-Fi、蓝牙以及USB三种方式实现与游戏主机之间的通信,为用户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使其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连接方式,从而畅享游戏乐趣。

核心技术优势

支持WPA3;

支持MU-MIMO RX;

在2.4GHz/5GHz频段支持MCS0~8(256-QAM);

支持BT5.0 2M_PHY;

支持TWT。

方案规格:

EEE 802.11 a/b/g/n/ac/ax 5GHz和2.4GHz;

BT5.0;

ARM Cortex-M33;

嵌入式1MB SRAM和8MB UHS(超高速)PSRAM。

本篇新闻主要来源自大大通:

MediaTek Genio 130A(MT7933) Wi-Fi 6游戏手柄方案

如有任何疑问,请登陆【大大通】进行提问,超过七百位技术专家在线实时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大联大官方微博(@大联大)及大联大微信平台:(公众账号中搜索“大联大”或微信号wpg_holdings加关注)。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北,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应商超过250家,全球75个分销据点,2023年营业额达美金215.5亿元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3年蝉联「全球分销商卓越表现奖」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围观 7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9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65日,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 南德")与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浪科技")于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2024碳博会")期间正式宣布建立碳中和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聚焦双碳领域,引领光伏逆变器产品迈向可持续发展新台阶。锦浪科技副总经理陆荷峰、TÜV南德智慧能源副总裁许海亮、TÜV南德智慧能源与零碳服务解决方案总经理高亮等领导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

1.jpg

TÜV南德与锦浪科技签约合影

TÜV 南德作为锦浪科技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之一,在智慧能源、储能、双碳领域已建立多年的全方位合作。双方积极开展光伏行业新兴技术标准规范以及欧盟光伏、储能等行业标准新动向的交流活动,始终保持对行业前沿新风向敏感度,洞察政策发展新趋势。在长期的光伏、储能等行业产品检测认证合作基础之上,此次TÜV 南德与锦浪科技的合作将拓展至以产品碳足迹为代表的多项碳业务上,将推动双方在双碳领域的深度合作,为清洁能源行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签约仪式中,锦浪科技陆荷峰对TÜV南德长期以来提供的技术支持表示感谢,"锦浪科技与TÜV南德已有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TÜV南德以其严谨的专业精神和高品质的检测认证技术服务,为我们的绿色低碳产品走向全球保驾护航。随着出口业务的增加,除了传统认证和测试服务以外,锦浪科技还将与TÜV 南德开展更为广泛的专家技术指导和培训,更多地参与到产品碳足迹认证等相关领域。"

TÜV 南德许海亮表示:"我们很高兴见到锦浪科技一直在快速健康地发展,不断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锦浪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逆变器制造商,多年来一直在科技创新、质量管理和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领跑全球,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承诺。这对于推动清洁能源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此次合作的建立标志着双方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在产品检测和认证、双碳服务等领域。TÜV 南德将为锦浪科技定制符合其业务发展需求的服务方案,双方的合作有望为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支持,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多有价值的技术服务。"

关于TÜV 南德智慧能源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TÜV南德凭借丰富的碳中和项目经验及专业核查资质,为企业提供双碳相关核查服务,包括碳管理培训、组织碳盘/核查、产品碳足迹、EPD认证、碳中和路径规划和认证,零碳工厂评价以及碳信息披露(例如CDP, SBTi)等服务在内的一站式碳中和解决方案。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最新的功率半导体技术可实现大幅节能功耗降低达 10 太瓦

安森美(onsemi,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代号:ON),随着数据中心为了满足人工智能计算的庞大处理需求而变得越来越耗电,提高能效变得至关重要。安森美最新一代T10 PowerTrench®系列EliteSiC 650V MOSFET的强大组合为数据中心应用提供了一种完整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更小的封装尺寸下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能效和卓越的热性能。

安森美新闻稿配图-1.jpg

与一般的搜索引擎请求相比,搭载人工智能的引擎需要消耗超过10倍的电力,预计在未来不到两年的时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达到约1,000太瓦时(TWh)[1]。从电网到处理器,电力需要经过四次转换来为人工智能请求的处理提供电能,这可能导致约12%的电力损耗。通过使用T10 PowerTrench系列和EliteSiC 650V解决方案,数据中心能够减少约1%的电力损耗。如果在全球的数据中心实施这一解决方案,每年可以减少约10太瓦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每年为近百万户家庭提供全年的用电量[2]

EliteSiC 650V MOSFET提供了卓越的开关性能和更低的器件电容,可在数据中心和储能系统中实现更高的效率。与上一代产品相比,新一代碳化硅(SiC) MOSFET的栅极电荷减半,并且将储存在输出电容(Eoss)和输出电荷(Qoss)中的能量均减少了44%。与超级结 (SJ) MOSFET 相比,它们在关断时没有拖尾电流,在高温下性能优越,能显著降低开关损耗。这使得客户能够在提高工作频率的同时减小系统元件的尺寸,从而全面降低系统成本。

安森美新闻稿配图-2.jpg

另外,T10 PowerTrench 系列专为处理对DC-DC功率转换级至关重要的大电流而设计,以紧凑的封装尺寸提供了更高的功率密度和卓越的热性能。这是通过屏蔽栅极沟槽设计实现的,该设计具有超低栅极电荷和小于 1 毫欧的导通电阻RDS(on)。此外,软恢复体二极管和较低的 Qrr 有效地减少了振铃、过冲和电气噪声,从而确保了在压力下的最佳性能、可靠性和稳健性。T10 PowerTrench 系列还符合汽车应用所需的严格标准。

安森美新闻稿配图-3.jpg

该组合解决方案还符合超大规模运营商所需的严格的开放式机架 V3 (ORV3) 基本规范,支持下一代大功率处理器。 

"人工智能和电气化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并使电力需求激增。加快功率半导体的创新以改善能效是实现这些技术大趋势的关键,这也正是安森美负责任地为未来赋能的方式。"安森美电源方案分部总裁Simon Keeton表示,“我们的最新解决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能量转换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将对下一代数据中心的需求产生积极的影响。

更多信息:

关于安森美(onsemi)

安森美onsemi, 纳斯达克股票代号:ON)致力推动颠覆性创新,打造更美好的未来。公司关注汽车和工业终端市场的大趋势,加速推动汽车功能电子化和汽车安全、可持续电网、工业自动化以及5G和云基础设施等细分领域的变革创新。安森美提供高度差异化的创新产品组合以及智能电源和智能感知技术,以解决全球最复杂的挑战,引领创造更安全、更清洁、更智能的世界。安森美位列《财富》美国500强,也被纳入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了解更多关于安森美的信息,请访问:http://www.onsemi.cn


[1] 国际能源署《电力2024》报告

[2] 依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年度家庭用电量数据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引言

随着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验证工具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开发者们开始寻求减少流片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的方法。其中,使用可编程逻辑芯片(FPGA)来构建有效的验证流程成为一种流行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被称为原型验证

原型验证在EDA流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对芯片进行功能验证,确保设计的基本功能符合预期。在基本功能验证通过后,通过原型验证就可以提前开始驱动的开发,不用等待芯片流片(Tape Out)后的结果。当芯片回片后,应用程序可以直接基于原型验证版本的驱动进行简单的适配,从而应用于SoC(系统级芯片)上,这极大地缩短了SoC芯片的上市时间(Time-to-Market)。

但随着ASIC设计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开发周期也日益紧迫,需要左移验证周期。相较于硬件仿真,原型验证变得愈发重要。然而,单片FPGA已无法满足大规模SoC的需求,商用原型验证系统的使用已经迈入多FPGA系统的时代。如今的研发团队迫切需要一款自动化程度高、性能强、稳定性好的国产商用原型验证平台。这样的平台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RTL级分割、多片FPGA之间的互联拓扑结构、高效的自动化流程、优化的性能和可靠的稳定性,还需要满足国产化和可扩展性的要求,才能帮助芯片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都对当前的原型验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

01

大规模SoC原型验证技术的挑战

高性能

软件开发团队的目标是在平台上尽早进行软件开发,确保验证的软件能快速移植到实际芯片上,性能达到测试需求(10MHz以上)。这意味着原型验证平台不仅要准确模拟最终芯片的行为,还要提供与实际硬件一致的环境,确保开发阶段发现的问题不会在最终产品中重现。这对平台的准确性和兼容性提出了高要求,主要挑战在于保持模拟环境与实际硬件的一致性,并在较低频率下进行高效调试和验证。

大规模设计分割

由于大规模复杂SoC设计规模庞大,将设计映射到由多个FPGA组成的网络,即设计分割。如何自动化、高性能并加速实现大规模原型验证系统?要做好设计分割,关键就在于解决并行综合、并行编译、自动化编译、增量编译、RTL自动分割和自动化管脚复用TDM IP等技术点。

首先是设计综合时间长。对于几亿甚至数十亿门的SoC设计,如果将整个设计映射到FPGA进行综合,时间可能长达数天或数周。这对于需要频繁修改代码的用户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此,需要采用并行综合的方法。

再者就是编译时间长。面对特别大的设计规模,编译时间过长不仅会延缓开发进度,还会影响设计的迭代和优化。具体而言,开发者需要等待编译完成,无法快速进行下一步操作,降低了工作效率;每次修改代码后都需要长时间等待编译结果,限制了设计的快速迭代和优化;长时间的编译需要占用大量计算资源和时间,增加了项目的成本和资源消耗。这就需要采用并行编译、全自动编译和增量编译等方法。

其次是RTL级分割。使用RTL分割工具对大规模SoC设计进行分析和资源估算,然后分层分割为多个以目标FPGA为顶层的RTL模块,并行综合这些模块以缩短时间。虽然RTL级自动分割能显著减少工作量,但其实现难点在于分割算法的效率和精度。市场上供应商的分割算法成熟度不一,面对更复杂和大规模设计时,仍需不断改进。

最后是时分复用(TDM)技术的挑战。TDM通过在不同时间段内共享同一物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原型验证中,TDM可以用于复用FPGA管脚,从而减少对FPGA资源的需求。这对于高密度设计尤为重要,能有效应对有限的FPGA资源限制,确保设计能够正确映射并运行。

基于高速收发器(Transceiver)IO的管脚时分复用(TDM)IP有两种分割模式:

自动化分割模式:使用专门的软件进行大规模SoC设计的自动化分割,并利用FPGA的Transceiver IO实现单拍传输的TDM IP。这种方式省时省力,但带来的性能开销使分割后的系统最高只能工作在20MHz左右,无法满足某些大规模芯片设计的原型验证速度需求。

总线协议分割模式:基于FPGA之间的Transceiver IO进行总线协议分割。分割后的系统时钟能工作在几十MHz到100MHz以上,满足高性能需求。但这种方式要求FPGA之间的分割边界只能是总线接口,且用户需要手动例化Transceiver接口IP设计。

这两种分割模式各有优缺点。自动化分割模式更省时省力,但性能有限;总线协议分割模式性能更高,但只能在限定环境下使用。如何结合先进的分割算法和TDM技术,显著提高SoC设计的验证效率,是许多商用原型验证供应商的关键技术竞争点。

完整工具链支持

完善的工具链是缩短实现周期、减轻团队负担的关键,包含协同仿真软件、远程访问与管理、多用户模式等。不成熟的工具会导致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在调试上,并可能导致频繁的错误和不准确的分割结果,从而延长开发时间和浪费资源。只有具备这些特性的自动化工具链,才能满足现代芯片设计和验证的需求,显著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

丰富的外设子卡方案

为了更好地支持软硬件联合开发,原型验证平台需要配备特殊的高速外围接口,如DDR4、USB 3.0和PCIe Gen5等,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交互。选择BYO(Build Your Own)的开发团队自行设计子卡,会增加调试的不确定性和调试周期。高速接口的调试通常消耗大量人力资源,很多问题只能依靠调试经验解决,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此外,一些Memory控制器IP由于缺乏FPGA厂商提供的PHY解决方案,无法在原型验证系统中正常运行,增加了设计验证的风险。

因此,原型验证平台需要提供丰富的外设子卡方案,支持多种高速接口,并确保其性能稳定,以减少开发团队的工作量,提高调试效率,确保SoC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调试与观测

大规模设计调试是原型验证领域又一挑战,当用户的待验证 SoC 设计下载到原型验证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时候,开发人员需要有效的调试方案来排查故障的原因。开发人员需要有效的软件调试和观测工具,以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强大的调试工具包括逻辑分析仪(ILA)、协议分析仪和实时监控工具等。这些工具必须能够与原型验证平台无缝集成,提供实时的调试信息和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功能。此外,还需要支持远程调试,以便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团队之间进行协作。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情况下,提供详尽的调试信息,以及设计直观高效的调试界面。确保这些工具能够快速、准确地反馈系统状态和数据,以便开发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虽然用户可以用 FPGA 厂商提供的 ILA 进行多 FPGA 的级联调试,但是也存在着诸如用户逻辑资源占用,存储深度,Probe 数量及多FPGA 的 Trigger 信号触发的使用场景限制。为了满足用户以上的高密原型验证系统调试场景需求,用户需要有更强大的调试方案支持对大型 SoC 设计进行全系统的调试,利用最少的资源,完成多颗FPGA 的并行深度调试。

平台稳定性&产品方案

从项目角度来看,选择商用原型验证平台需要根据设计规模确定合适的容量,满足各种项目需求。该平台必须实现全芯片设计和验证,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能执行长时间、不间断的硬件压力测试。此外,供应商应有丰富的产品选择,大量现货供快速交付,以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包括快速响应的FAE服务。国外厂商可能无法提供本地化服务,而新兴供应商往往缺乏客户积累和成熟的售后支持团队。

02

Prodigy芯神瞳原型验证解决方案

思尔芯的Prodigy芯神瞳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配备完整的工具链,以及丰富的外设接口子卡、内存模型、降速桥方案等,提升验证效率,缩短芯片的验证周期。其设计分割后的性能高达20-50MHz,单机可达500MHz,满足多种复杂SoC验证需求,适用于架构设计、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全系统验证和回归测试等多个应用场景。思尔芯在软件功能和子卡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特别是针对RTL逻辑分割、子卡开发和复用等复杂问题,Prodigy芯神瞳采用多种调试手段,时序驱动的RTL级分割算法和内置的增量编译算法,为工程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时序驱动的RTL分割,实现全自动编译

思尔芯的Prodigy芯神瞳支持时序驱动的RTL分割,提供高速且稳定的通用Serdes TDM IP,能够处理大型IP设计,支持高达25Gbps的分割速率和8K:1的时分复用比。它还支持并行编译、分布式编译、全自动编译和增量编译,大大减轻了团队的负担。

具体而言,在多片系统中,大规模设计分割对于确保复杂ASIC设计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原型验证至关重要。思尔芯的Prodigy芯神瞳通过先进的增量编译和TDM时分复用等技术,进一步优化了分割的效率和性能。其时序驱动的RTL级分割算法能够自动处理分割后设计中的TDM插入问题,实现全自动的分割编译流程。这一过程不仅简化了设计分割,还通过内置的增量编译算法功能提供了更快的设计迭代和错误排查能力,使设计工程师能够更高效地评估和验证设计改动,从而直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此外,思尔芯提供了Chiplink作为AXI总线的分割方案,可为Arm、RISC-V等外置支持方案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思尔芯的低延迟Chiplink AXI IP方案支持高达1024位宽的AXI DATA位宽,并能在每个Bank支持最多4组AXI协议,同时提供多种可配置的Serdes线速率,显著提升了多核处理器和AXI周边设备的速度和性能。

1.png

图为Prodigy 芯神瞳RTL级设计分割流程

通过这些先进的工具和功能,思尔芯不断简化验证过程,提高设计效率,确保用户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完成验证任务。

多种调试手段,可远程管理和调试

Prodigy芯神瞳提供了一系列灵活且高效的调试手段,使得远程管理和调试变得简单高效。它支持多配置方式、实时硬件监控、远程系统控制和硬件自检测等功能。尤其是基于网络的AXI Transactor,允许远程通过网络访问和控制连接到AXI接口的设备。这对于远程调试和测试非常有用,可以在不同地点对硬件进行操作和监控。此外,思尔芯还提供了MDM Pro调试解决方案,提供最高125MHz的采样频率和最大64GB的波形存储容量,能有效解决原型验证中多FPGA的协同调试问题。

丰富的产品配置与容量

在硬件方面,Prodigy芯神瞳原型验证解决方案具备丰富多样的产品配置,适用于小、中、大等各种规模设计,比如:

2.jpg

逻辑模块 Logic Module(LM)-采用轻便型的单板结构和外设接口,单机器3M~116M ASIC gates。通过支持高速 I/O 连接器互连实现高可扩展性和高可重用性,为用户在多个项目之间快速切换和重复使用提供了便利。

逻辑系统 Logic System(LS)-桌面级原型验证系统,单机器14M~400M ASIC gates,。采用高度模块化及一体化的设计,提供高灵活性和优良性能,是中小型设计项目的理想选择。

逻辑矩阵 Logic Matrix(LX)-适用于超大规模芯片设计与验证的企业级高密原型验证产品,单机器232M~392M ASIC gates。成熟的多板级联方案使其具有易于超大规模逻辑扩展特性,客户端已成功部署百亿门级系统。

90多种子卡,实现快速部署

Prodigy芯神瞳还提供多种子卡和参考设计,使用户能够快速实现所需的I/O接口和外围设备,实现快速部署原型环境。Prodigy芯神瞳外置应用库具有以下优势:覆盖率高,90多种子卡和配件覆盖主流应用领域;实用性强,现成的解决方案加速系统原型验证。多种模块类别可供选择:Arm处理器接口模块、嵌入式和多媒体模块、通用扩展模块、通用接口模块、高速GT接口模块、存储模块等。

3.jpg

产品稳定可靠,全球客户600+

思尔芯自2004年在上海成立以来,一直聚焦于数字前端EDA领域,并且是业内最早开发原型验证工具的企业之一。自2005年推出第一款原型验证产品起,思尔芯持续推出了八代产品,经过多次迭代,在材质、架构、系统以及高速PCB仿真技术等方面的不断优化下,思尔芯已成为加快软件开发和芯片设计验证的优选解决方案。

凭借20年的技术积累,Prodigy芯神瞳已成为市场认可的成熟产品,满足了不断演进的原型验证需求,并补充了诸多独特的产品功能。如今,思尔芯的产品因其成熟和质量稳定,获得了全球600多家客户的认可和使用。作为国产EDA的代表企业,思尔芯以其快速响应能力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多年来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已超过三大家,已成为该领域的行业标杆。

关于思尔芯 S2C

思尔芯(S2C)自 2004 年设立上海总部以来始终专注于集成电路 EDA 领域。作为国内首家数字 EDA 供应商,公司业务已覆盖架构设计、软件仿真、硬件仿真、原型验证、数字调试、EDA 云等工具及服务。已与超过 600 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服务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图像处理、数据存储、信号处理等数字电路设计功能的实现,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云计算、5G 通信、智慧医疗、汽车电子等终端领域。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并建立了全球化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服务网络,在北京、深圳、西安、香港、东京、首尔及圣何塞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思尔芯在 EDA 领域的技术实力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通过多年耕耘,已在数字前端 EDA 领域构筑了技术与市场的双优势地位。并参与了我国 EDA 团体标准的制定,承担了多项国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工业软件优秀产品、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荣誉资质。

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www.s2ceda.com

来源:思尔芯S2C

围观 8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1.png

6月4日,2024年COMPUTEX隆重开幕,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应用是今年电脑展的重心!人工智能推动了AI PC 、AI服务器和AI手机的发展,2024 年被誉为 AI PC 元年,AI PC指的是通过云端可以在端侧执行生成式AI大模型的PC。

由于要运行端侧大模型,因此AI PC与传统PC的配置上将有所不同,摩根士丹利以及微软等都认为,AI PC首先要配备专用神经处理单元 (NPU),其次必有超过 40 TOPS的算力。

摩根士丹利认为随着处理器和内存的升级,每台人工智能PC的半导体价值将增长20%-30%,PC平均售价也将提高7%。

2.png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4年,AI PC将占电脑总出货量的2%,到2028年,AI PC将占电脑总出货量的65%;这意味着,到2028年,人工智能电脑的出货量将达到1.79亿台,其中85%为笔记本电脑。

得益于AI PC的出货大涨,AI PC组件供应商、电脑制造商和供应链业者都将受益,在AI PC的大潮下,一家国产IC供应商将获益良多,它就是芯海科技。

|提早布局,抓住机遇

在本次台北电脑展上芯海科技展示了多款基于自家技术的创新产品,其中包括与荣耀和小米合作的笔记本电脑和HapticPad应用,以及便携式显示器和手写笔等。这些产品均采用了芯海科技的EC(嵌入式控制器)和PD(电力传输)芯片,展示了芯海科技在感知与控制技术上的优势。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在台北电脑展展前媒体发布会上,芯海科技芯海科技资深PC产品经理周振生表示芯海科技在PC领域的布局主要集中在外围芯片市场。芯海科技的产品聚焦在感知和控制技术上。通过持续研发和技术积累,芯海科技在EC和PD芯片市场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在EC芯片市场,芯海科技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市场经验,成功获得了英特尔的认可,并逐步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随着AI PC的兴起,芯海科技早就在积极应对这一新趋势。芯海科技表示AI PC对EC芯片提出了新的需求,包括更高的感知能力和更智能的控制功能。芯海科技的ADC(模数转换器)和MCU(微控制单元)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提升数据采集精度和控制智能化水平,芯海科技的产品在AI PC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9.png

以EC芯片为例,芯海科技的产品通过了英特尔的严格测试,获得了PCL(Platform Component List)认证。这一认证标志着芯海科技的产品在规格、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为其进入PC供应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芯海科技与英特尔合作,通过联合发布会和技术交流,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芯海科技的品牌影响力,也帮助其产品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

据悉,除英特尔外,芯海科技还与其他国际厂商如AMD展开合作,通过送样测试和技术交流,逐步扩大其产品在PC市场的覆盖范围。这种多方合作的策略,使得芯海科技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PD、音频也陆续进入AI PC 

由于AI PC对数据传输速率和接口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在EC成功进入之后,芯海科技十年磨一剑的PD产品也顺势进入了AI PC领域。

其实芯海早就在布局PD领域,2011年,芯海科技就开始研发软件三合一充电宝里的主控芯片CSU8RP3119B,这颗芯片曾经市占率高达50%!2015年,芯海PD的主控芯片推出,当时市面比较流行的是高通的QC2.0、QC3.0,芯海科技经过分析也选择跟进Type-C PD协议,初步完成产品布局,现在看来,这个决定非常正确。

2016年,芯海科技推出了支持PD2.0的CSS34P16,这是一颗通用的高性价比PD芯片,目前该芯片仍在持续出货。

2017年PD3.0标准发布,芯海科技也同步规划了PD3.0的芯片产品。2018年上半年,芯海科技CS32G020通过了PD3.0认证,这也是目前芯海PD的明星产品,一颗芯片可以支持双通道,支持两个Type-C接口,其产品规划相当超前。

2020~2021年,手机PD爆发。2021年5月,USB-IF协会发布了最新的USB PD3.1快充标准,引爆了整个市场,快充从手机蔓延到多个领域,而芯海的快充芯片则犹如天女散花般从CS32G020演进到多个专用PD芯片,如针对电源的CSU3AF10,针对PC领域的CS32G051,以及芯海还将推出针对车规的快充芯片。

CS32G051是芯海科技2022年6月推出的国内首款满足笔记本应用场景的高性能32位PD协议芯片。该产品集成多种协议栈,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 UFCS,除了PD协议外,还可以支持到SCP、AFC、QC2.0/3.0等众多快充协议,带来超强兼容的快充体验。同时,该芯片还具备强大数据管理,支持多种ALT Mode,帮助终端产品在超强快充兼容的同时,做到高清数据传输及多屏互动。

CS32G051推出后迅速获得客户认可,国内某知名笔记本大厂迅速下单,同时,芯海科技也获得了英特尔的大力支持,推广该芯片在PC领域的普及。可以在PD(电力传输)和高速接口芯片领域获得更多机会。

芯海科技表示芯海的PD产品质量过硬,满足汽车客户、PC客户、手机客户对产品高质量的要求。目前头部标杆客户也在不断导入。芯海是国内第一批做PD协议的芯片厂商,对协议的理解与应用非常深,同时也是国内唯一在Type-c各大领域均有规模量产的芯片原厂,在协议兼容性上有非常强的积累。拥有完善的PD开发生态,针对PD系列化产品可以平台化开发,在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同时,还可缩短开发周期。

“我们的PD也已经纳入英特尔PCL的查找范围,这标志着我们又成功地将一个关键产品融入了生态系统。也意味着我们的PD已经正式进入了PC的生态圈。技术上,我们已经通过了雷电认证,并成功进入到英特尔的PCL里面。”芯海科技PC资深产品经理周振生表示,“雷电的认证测试非常严格,包括一套完整的测试流程,涵盖性能、规格、兼容性等各方面。我们历经艰辛才通过这项测试,尤其是验证阶段,由于验收组织在以色列,这导致PD 雷电延期了挺长时间,最终能够通过,我们倍感欣慰”

他表示芯海一定会把在PD方面的优势引入到PC上,“我们在PD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协议,都具备全面支持能力,这是PC领域中一个很强的竞争力。像我们的UFCS,我们在工信部UFCS认证中是国内首批通过的企业。”他进一步强调,“其他友商处理这些国内协议时,并不具备我们这样的先天优势。我们一定会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将一系列灵活的解决方案引入PC领域,PD也将成为未来几年芯海快速增长的业务板块。”

据他表示AI PC越来越多地采用语音识别和音频处理技术,芯海科技也将这个领域提供高性能的音频编解码芯片和语音处理解决方案。

“芯海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理念。回顾芯海的众多产品竞争力,正是源自我们在核心技术---高精度ADC技术上的突破而来。”周振生强调:“音频信号本质上是模拟信号。为了在数字设备中处理这些信号,需要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而高精度ADC技术能够高精度和低失真度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此外,高精度ADC技术能够捕捉更多的声音细节和动态范围,有效降低噪声和失真,进而提高音频信号的质量。这对于高保真音频应用设备尤为重要。

“PC行业有个显著特点,就是要进入前,你必须有一定的市场积累和良好口碑。因为在这个行业,你没办法证明也没有时间来证明你的产品可靠性。尽管芯海产品已经做地足够出色,但还是需要时间来验证。每当我们接触一家新客户,他们都会亲临现场来审厂。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芯海科技的产品在市场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然而,我们绝不敢丝毫松懈,依然要严谨把控每一个质量流程管理。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产品,如何确保交付的产品质量合格?如何保证产品的持续供应和软件的持续更新,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时间来一一证明。虽然前面的道路充满挑战,但我们坚信未来的前途是光明的!”他如是总结道。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

围观 1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与新加坡SIMPPLE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安保巡逻以及其他物业服务场景的联合创新,以及在亚太,澳新和欧美等地区的推广和部署。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将共同携手,致力于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也标志着开普勒人形机器人成为国内第一家人形机器人出海落地企业。通过本次合作,开普勒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实现进一步拓展和落地的可能。

合作仪式上,开普勒人形机器人CEO胡德波(图左)和SIMPPLE公司的联合创始人Aloysius Chong(图右)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1.jpg

双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签约当天,SIMPPLE公司的联合创人Aloysius Chong和其在泰国和韩国的合作伙伴一行在胡德波的带领下参观了开普勒机器人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开普勒机器人针对不同模拟场景展示了多项技能,包括手眼协同自主抓取、视觉遥操、仿生动作展示和导航避障等,赢得来宾们一致好评。开普勒人形机器人适用于多元场景的优势,将作为工业化生产的好帮手,运用于复杂的工业化场景中。

2.jpg

3.jpg

Aloysius Chong等一行在胡德波的带领下参观了开普勒机器人实验室

Aloysius Chong表示:"我们很荣幸能够参观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上海基地,看到如此酷炫的人形机器人在多个场景的模拟应用,展示出在视觉识别、线路规划、多模式交互、手眼精细协同和超强学习力等方面的强大优势。我相信SIMPPLE和开普勒的合作,将有助于实现人形机器人在更多应用场景下的落地,双方携手共创,提升智能化水平,赋能于我们聚焦的市场。"

SIMPPLE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新兴地产科技(PropTech)领域先进技术方案的提供商,其开发了专有的SIMPPLE生态系统,以创建用于物业维护、监控和清洁的自动化劳动力管理工具,包括机器人清洁与安全和物联网设备等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目前,SIMPPLE公司已将业务从新加坡扩展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加拿大,日本和中东等地区。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致力于打造具有理解、学习和实践能力的人类伙伴,是开普勒自主研发,未来可商业化量产的机器人。在战略上聚焦B端场景,包括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安保巡逻、高危作业、教育科研等,并同时面向国内和海外市场推动人形机器人落地。2023年底,在历经3年四代机器人的开发迭代之后,开普勒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正式发布,这是开普勒品牌自主研发的代表作。2024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开普勒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的首次国际市场亮相,就获得了来自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开普勒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将实现量产。

4.jpg

开普勒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

5.jpg

开普勒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亮相美国2024CES

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于一身的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领域。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国际投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不仅应用于制造和物流场景,也在安保巡逻场景中发挥作用。例如,挪威的人形机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已将其机器人引入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进行商业化应用。该人形机器人可执行各种安保任务,包括在工厂进行巡逻、在建筑物内导航和放哨等。

随着智能安防技术的发展,巡逻机器人在工作效率、高危场景响应、管理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显著,成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安保解决方案,因此,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在欧美地区,安保行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有近千万人职业需求。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与SIMPPLE公司在此次深度合作中,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约数百台台机器人的意向订单,这些机器人也有望应用在安保巡逻场景中,实现智能化监控,更好的应对各种安全挑战。

胡德波提到:"此次与SIMPPLE公司达成合作,标志着开普勒人形机器人应对不同场景需求的能力不断获得认可,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正在一步步走向国际市场。多重利好因素加持下,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4年迎来商用元年,我们将继续自主创新,并期待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这一进程。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会一如既往的走在人形机器人全球应用落地之路上,让自主研发的优秀人形机器人产品能够服务于国内和国际不同市场和各种应用场景,真正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最终为行业发展带来福音"

关于开普勒人形机器人

上海开普勒探索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及应用生态的高科技创新企业。为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安保巡逻、高危作业、商业服务、科研教育等行业提供自动智能化解决方案,远期更可进入家庭提供各类服务。

开普勒KEPLER采用自研算法,实现人形机器人预设动作与端到端全自主规划相结合模式及精准控制,全身配备高性能GPU主板、纯视觉识别和导航方案在内的多样传感器,仿生型构造让其工作时更好地像真实的人一样处理、解决繁重问题,将人从重复性劳动和高危行业中解放出来,提升生产力水平和工作效率。

关于SIMPPLE公司

作为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一家致力于新兴PropTech领域先进技术方案的提供商,SIMPPLE公司于2016年成立,随着公司逐步的壮大发展,目前在新加坡物业管理市场有着强大的立足点,为公共和私营部门的60多个客户提供服务,并从新加坡扩展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加拿大,日本和中东等地区。SIMPPLE公司开发了其专有的SIMPPLE生态系统,以创建用于物业维护、监控和清洁的自动化劳动力管理工具,包括机器人清洁与安全和物联网("IoT")设备等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此外,SIMPPLE公司也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卡上市,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8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5日, 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南德”)为国科础石(重庆)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础石”)自研操作系统础光虚拟机管理器颁发ISO 26262:2018 ASIL D级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证书。这份证书的授予证明了这款产品符合ISO 26262汽车安全完整性(ASIL)最高等级的功能安全要求,充分印证了国科础石在功能安全领域的卓越能力和专业水平。在智驾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安全性能已成为衡量技术优劣的关键指标。作为一家在功能安全评估与认证领域的国际权威技术服务机构,TÜV南德专注赋能汽车产业链应对新技术、新格局发展的挑战,共同推动前沿创新技术的发展,助力汽车行业迈向智能化、安全化、自主化的新时代。活动当天,国科础石操作系统技术总工谢宝友, TÜV南德大中华区交通服务部高级别自动驾驶业务线负责人黄清泉等领导出席颁证仪式。

1.jpg

TÜV南德黄清泉(右)向国科础石谢宝友颁发ISO 26262 ASIL D级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证书

ISO 26262功能安全标准是目前相当前沿的标准,主要定位在汽车行业中特定的电气件、电子设备、可编程电子器件等专门应用于汽车领域的部件。该标准覆盖汽车产品安全生命周期中有关功能安全管理、概念阶段设计、系统、硬件、软件设计及生产相关的活动,通过标准化技术规范的指导,旨在保证安全相关的电子产品的功能性失效不会造成危险发生。此外,ISO 26262还根据安全风险程度对系统或系统部件划分由A到D的安全需求等级,即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ASIL(Automotive Safety Integrity Level)。安全风险等级越高,意味着针对设计所要求的功能安全性越高。ISO 26262现已成为业界公认的合规准入门槛之一。

国科础石操作系统技术总工谢宝友表示:“我们的团队一直坚持把安全质量体系的最高标准作为研发的第一要义,此次础光虚拟机管理器通过ISO 26262 ASIL-D功能安全产品认证,标志着国科础石在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和车辆控制三大关键领域都已经满足行业的安全需求,期待未来我们能够为合作伙伴和行业客户提供符合高安全标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TÜV南德黄清泉向国科础石表示祝贺,并对双方未来深化合作充满信心,他表示,“随着汽车行业智能化和网联化程度的提升,软件正在潜移默化中重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生态价值,它不仅是汽车功能实现的载体,更是提升汽车安全性、智能化水平的核心关键。今天,我很荣幸在此见证础光虚拟机管理器成功通过TÜV南德ISO 26262 ASIL D级产品认证,这不仅是对国科础石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极致追求的肯定,同时也彰显了双方在推动‘软件定义汽车’向更高标准安全发展的坚定承诺。展望未来,TÜV南德愿与国科础石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发挥自身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的优势,共同探索智能驾驶跨越式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关于国科础石

国科础石(重庆)软件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在汽车软件领域的产业化公司,以解决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软件层面卡脖子问题、复杂汽车软件研发效率和质量问题为发展目标,致力于在汽车软件基础设施层面赋能客户。通过完整的“操作系统内核+中间件”基础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及覆盖汽车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软件工程工具产品,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软件科技企业。推动加速汽车智能化落地的同时,也可向更多领域拓展。

目前国科础石已经与行业内多家主流OEM及生态企业展开了合作,未来将继续以可靠的产品及开放的心态携手客户与合作伙伴共同赋能更多智能化场景,创新发展开源开放策略、构建软件生态体系,促进行业繁荣发展。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首届西门子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沪举行

  • 面向中国市场正式发布西门子EcoTech声明

  • 首次亮相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全面展示从技术前瞻到落地应用的数字化和低碳化创新成果与方案

  • 发布"西门子中国零碳先锋伙伴项目"

  • 启动2024西门子Xcelerator公开赛

6月5日 -- 首届西门子可持续发展论坛今天在上海举行。论坛以"转型有数 发展无限"为主题,聚焦数字化技术与应用,积极推进以科技创新和开放生态驱动可持续发展走深入实。西门子在论坛期间宣布多项举措:面向中国市场正式发布西门子EcoTech声明;首次亮相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发布"西门子中国零碳先锋伙伴项目",并启动2024西门子Xcelerator公开赛。此次论坛还设有共建可持续基础设施、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西门子供应商可持续发展日等多场分论坛和活动。

以科技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一家推动创新的科技公司,西门子持续加速前沿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赋能中国企业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论坛期间,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首席人才与可持续发展官Judith Wiese宣布将面向中国市场正式发布西门子EcoTech声明。

1.jpg

面向中国市场正式发布西门子EcoTech声明

西门子EcoTech严格遵循包括环境产品声明(EPD)数据在内的生态设计标准,从可持续材料、优化使用、价值回收与循环利用三个维度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性能进行评估与信息声明。西门子为所有持有EcoTech声明的西门子产品提供覆盖从原材料、产品设计、产品使用到生命周期结束阶段的可比环境性能信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透明度。西门子EcoTech将涵盖西门子基础设施和工业领域的系列产品组合,并将逐步扩展到符合这一标准的其他西门子相关产品。所有具备西门子EcoTech声明的产品均在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设施中进行生产制造,这有助于公司2030年自身运营净零排放目标的实现。

"西门子EcoTech的推出标志着西门子在扩大可持续发展影响力方面又取得了重要进展。" Judith Wiese表示:"西门子EcoTech依据生态设计标准,全面系统评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性能,切实推进信息透明化,使客户能够做出明智决策,并推动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供必要的知识、技术,西门子全力支持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未来,我们希望可持续性能够成为西门子产品的核心要素。"

同期,西门子首次亮相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全面展示其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上的诸多数字化与低碳化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西门子凭借数字化技术赋能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领导力。

2.jpg

西门子首次亮相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

西门子Smart ECX 智慧能碳管理平台是西门子以科技推动企业减碳的重要产品。其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通过采集和存储企业能源及碳排放数据,结合内嵌的能源系统用能模型和业务应用,实现碳数据可视化及分析、碳排放盘查、碳减排规划等功能,助力企业低碳化转型。平台已有多个优秀应用案例,其中,在线碳核查功能分别帮助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SEAL)和北京西门子西伯乐斯电子有限公司(BSCE)高效精准地完成了组织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核查工作。相比传统线下核查,可节约核查时间50%,并降低成本,核查结果可追溯可复用。在展台现场,德凯认证集团(DEKRA)将为两家工厂分别颁发"2023年度组织碳排放核查声明"和Desigo Essentials® ELC.E14控制器碳足迹核查声明。

西碳迹  SiGREEN平台底座及碳足迹生态解决方案(以下简称"西碳迹")是西门子以区块链、工业边缘计算等技术为基础,面向不同群体、不同场景构建丰富的碳足迹生态应用与解决方案组合。展会现场举办了西门子西碳迹  欣旺达电池护照数字化平台合作启动仪式,这是继双方在2023年进博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后的又一次深化合作,可进一步推动锂电池行业产品碳足迹解决方案的落地。这一项目将帮助欣旺达实现产品碳足迹的精算、追溯、透明化,以及碳足迹国际认证,从容应对《欧盟新电池法》要求,为其电池产品绿色出海保驾护航。西门子还与河钢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西碳迹展开深度合作并签约,赋能冶金行业加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中国钢铁高质量出海。

以开放生态,共绘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3.jpg

发布“西门子中国零碳先锋伙伴项目”

西门子一直致力于以开放生态,推动中国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论坛当日,"西门子中国零碳先锋伙伴项目"正式发布。借助这一项目,西门子将进一步以生态之力,携手各方、深挖潜能、扩增影响、合作共赢。第二届零碳先锋奖作为"西门子中国零碳先锋伙伴项目"的重要行动之一,同步启动并广泛征集企业参与,旨在通过先进技术、知识赋能和金融服务等多维度助力中国产业加速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是面对众多不确定性的确定;而数字化技术是加速这一转型的另一个确定。"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博士表示:"作为先行者、践行者和赋能者,西门子愿以数字化和低碳化的‘双轮驱动',积极携手各方伙伴助推可持续发展走深入实。"

4.jpg

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博士论坛致辞

论坛期间,西门子宣布2024西门子Xcelerator公开赛正式启动,以进一步夯实生态影响力。本届赛事由西门子主办、璞跃中国协办,阿里云作为赛事云技术合作伙伴联合举办,旨在充分发挥平台网络效应,激发创新生态潜力,成就并赋能新一代数字化和低碳化转型服务商。公开赛将以工信部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为指引方向,结合前沿科技趋势与业务发展需求,围绕"工业元宇宙"、"未来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新业态 新模式"3大创新命题,开发具有原创性与应用价值的创新解决方案。大赛将自2024年6月持续至9月,最终遴选出的获奖团队将有机会加入西门子Xcelerator生态合作伙伴"繁星计划",解决方案择优上线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并将得到推广应用。 

西门子在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现场还发布了其与西门子Xcelerator生态合作伙伴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南德")联合共创的基于西碳迹的创新国际碳足迹在线认证联合解决方案。该认证服务基于AI的碳排因子匹配,将帮助客户显著提升碳足迹核查效率,并能够赋能解决客户供应链碳数据交换及供应链管理等多场景需求。目前,该解决方案已上架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

除此之外,西门子还为广大生态合作伙伴提供覆盖全价值链的定制化融资服务,赋能合作伙伴业务增长,以支持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低碳转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西门子中国网站:www.siemens.com.cn

敬请关注西门子中国官方微信"西门子中国"和西门子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西闻进行时"。

如需了解西门子案例故事,请关注西门子故事网站:www.siemens.com.cn/stories

关于西门子在中国: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部位于柏林和慕尼黑)是一家专注于工业、基础设施、交通和医疗领域的科技公司。从更高效节能的工厂、更具韧性的供应链、更智能的楼宇和电网,到更清洁、更舒适的交通以及先进的医疗系统,西门子致力于让科技有为,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融合现实与数字世界,西门子赋能客户推动产业和市场变革,帮助数十亿计的人们,共创每一天。西门子持有上市公司西门子医疗的多数股权,西门子医疗是全球重要的医疗科技供应商,塑造着医疗产业的未来。此外,西门子持有西门子能源的少数股权,西门子能源是全球输电和发电领域的国际企业。西门子自1872年进入中国, 150年来始终以创新的技术、杰出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对中国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截至2022年9月30日,西门子在中国拥有超过3万名员工。西门子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的一部分,并竭诚与中国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如需了解详细信息,请访问www.siemens.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华为公司与湖南钢铁集团旗下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联合打造的钢铁行业盘古大模型应用,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2024年“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期间,成功斩获了由国际电信联盟发起的,面向全球征集的人工智能优秀创新案例奖。

湘钢大模型应用从全球38个国家的数百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国际电联副秘书长托马斯·拉马瑙斯卡斯说,各个获奖案例清晰地展示了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人工智能对目标达成的影响,以及对国际电联工作范畴的遵循。

1.png

华为与湘潭钢铁集团等伙伴的钢铁行业盘古大模型应用获国际电联全球人工智能优秀创新奖

湖南钢铁集团董事长李建宇表示:“钢铁行业盘古大模型是湖南钢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华为高级副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曹既斌表示,华为公司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和客户,在网络基础设施管理、计算基础设施和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三大领域,通过系统架构创新,开展大规模创新应用实践,打造人工智能应用。

曹继斌称:“大模型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是其模型泛化能力以及流水线低门槛开发,助力企业构建起内生可持续改进的AI开发能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效能,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健康创新生态。”

自2017年来每年一度举办的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由国际电联组织召集,聚焦交流和展示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如何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协助解决各方针对全球发展挑战进行的长期努力。2024年峰会于5月30至31日在日内瓦召开,参加者超过6000人。

华为-沙特电信的SmartTruck项目荣获WSIS+20大奖

5月30日,同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电联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二十年审议(WSIS+20)高级别活动期间,沙特电信公司与华为公司合作发起的,旨在通过提供数字技能培训项目,弥平老龄人口数据鸿沟的SmartTruck项目,也荣获WSIS冠军奖项证书。

2.png

国际电联副秘书长托马斯·拉马瑙斯卡斯向华为代表颁发WSIS冠军奖项证书

已有2100余人从SmartTruck项目一期组织召开的150次培训期间获益。SmartTruck是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倡议的项目之一,该倡议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和多方合作,助力世界更平等、可持续地发展。

华为公布面向全球征集的赛题挑战

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期间,华为还发布了一系列面向全球征集的赛题,如一项致力于解决混合能源供给不确定性的绿色供能AI动态寻优赛题,和通信行业首个针对大语言模型的AI/机器学习赛题。

前者旨在通过开发机器学习的模型,促进日常使用的站点能源的节能减排,构建最优化的供能策略,支撑不同场景的供能需求。最佳方案将于2024年11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得到展示。

另一项面向下一代电信行业GPT模型的赛题,则由华为公司、阿联酋技术创新研究所、哈利法大学、GenAINet-IEEE通信协会新兴技术倡议委员会、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等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提出。

合作是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关键

国际电联秘书长多琳·伯格丹-马丁表示,此次大会的成果之一是加强标准合作与协作。

她说,互操作性和安全性是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的必要条件,但同时也需要推进包容性,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3.jpg

国际电联秘书长多琳·伯格丹-马丁在AI for Good峰会期间致辞

“全球努力将确保将AI治理原则有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标准。” 伯格丹-马丁表示。

峰会期间还举行了世界标准合作圆桌会议。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局副主任兼电信标准化政策部主任Bilel Jamoussi感谢了联合国机构、各国代表,以及包括华为公司在内的企业会员。“大家同意,我们将协力进行标准合作和协调,并将持续共同制定人工智能标准。”他说。

华为公司副总裁肖然表示,多利益相关方共同讨论标准的过程以及最终承载了共识的标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对下一阶段人工智能标准工作,应加强应用场景与产品服务的协同、与现有标准的有机结合,并充分考虑跨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

来源:华为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16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