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高带宽和软开关拓扑是应对当前苛刻的电动汽车电源电子技术挑战的理想解决方案

陈隽恆 VICOR中国汽车业务开发部高级经理

汽车电气化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影响最广的电源挑战。这是汽车 OEM 厂商在从内燃机向纯电动汽车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各地的研发团队都在探索新的方法,试图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新旧电源的难题。

在标准电动汽车 (EV) 中,主要的设计考虑因素是配电与架构。当然,这些系统可能很复杂,其中整个车辆依靠电池(400V 800V)为低压控制电子设备 (12V)提供了高压直流, 还有一个由 AC 电源供电的电机。

在这种框架中,高压母线上需要 DC-DC 转换器来将电压降至较低水平,以便为下游负载供电。这些转换器依赖于数百K赫兹的高频率开关。因此,它们是系统内常见的电磁干扰 (EMI) 源。为了抵消其产生 EMI ,需要在 DC-DC 转换器输入端部署专用 EMI 滤波器,将其作为低通滤波器,衰减超过截止频率的噪声。

电源架构中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组件是电机驱动器,它是将电池的 DC 输出转换为 AC ,为电动汽车电机供电的必需品。在能量再生和推进过程中,电机驱动器会在系统的高压母线中产生多余的高压纹波。这种纹波给 DC-DC 转换器及其相关滤波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带来了重大挑战(图 1)。

1】.png

1电机驱动器产生的纹波影响了电动汽车的高压母线。

纹波对 DC-DC 转换器的危害

电机驱动器开关工作产生的高压纹波会给 DC-DC 转换器及其相关滤波器甚至下游电子器件带来不利影响。

观察滤波器会发现,由纹波引起的电压和电流会在滤波器组件之间引起自发热
(PLOSS =
I2rms RESR)。这种有害的发热将导致组件退化和组件故障,最终会降低使用寿命及系统可靠性。在无阻尼滤波器设计中,这种损害会加剧,其中纹波噪声可能会出现在 EMI 滤波器的谐振频率上(图 2)。在这些情况下,过压和过流会进一步损坏组件,导致运转失灵和突发故障。如果管理不当,波纹噪声就会给电动汽车带来安全隐患。

2.png

2DC-DC 转换器输入滤波器设计用于衰减高频率噪声,而且可能具有与电机驱动器频率范围重叠的谐振。

除了对 EMI 滤波器造成损坏外,电机驱动器纹波还会对 DC-DC 转换器的输出产生不良影响。

转换器的闭环带宽是衡量该单元在一定频率下对波动作出响应的能力。可将它视为一个高通滤波器:如果噪声发生的频率高于闭环带宽的频率,则转换器就无法将其滤除。

面临的挑战是,汽车 DC-DC 转换器通常设计为仅几千赫兹的闭环带宽,而电机驱动器纹波则发生在更高的频率。同时,作为低通的 EMI 滤波器,其截止频率通常过高,无法衰减纹波噪声。

最终的结果是,闭环衰减不足以减弱通过低通滤波器的噪声,而且噪声在转换器输出端会变得清晰可见。这会导致下游低压电子产品的损坏和故障,它们无法处理这类高压纹波。

传统解决方案的弊端

虽然有几种常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每种解决方案都有利弊。

看看电机驱动器,我们会发现一些方案,包括增加 DC 链路电容、修改驱动器配置文件以及在电机驱动器工作中实施“禁飞区”等。

增加 DC 链路电容并不理想,因为它需要较大的电容器,会占用更多空间并增加车辆重量。在空间和重量都很重要的电动汽车中,这种解决方案没有任何吸引力。替代方案“禁飞区”和修改驱动器配置文件都会增加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并减少驱动器选项。

滤波器层面的通用解决方案可能会是重新设计滤波器,使其具有较低的截止频率。由于具有较低的截止频率,滤波器就可以更好地衰减与电机驱动器工作有关的噪声。

这里的问题是截止频率很低的滤波器需要大型滤波器组件(即电感器和电容器)。这些大型组件会占用系统空间并增加系统重量,这在寻求优化功率密度的电动汽车设计中是不可取的。让这个问题更复杂的是,在给定频率范围内具有更大输出阻抗(即更大滤波器衰减)的滤波器会导致更大的功耗和滤波器的发热(图 3)。因此,使用截止频率较低的滤波器则需要为滤波器组件提供较大的散热器,这将进一步增加系统尺寸和重量。虽然滤波器可设计成最大限度降低输出阻抗和损耗,但这也需要更大的滤波器组件(图 4),进而需要对系统重量和尺寸进行权衡。

3.png

3滤波器输出阻抗对滤波器内部损耗产生直接影响。在本示例中,绿色波形表示输出阻抗更高(即损耗更高)的滤波器,高达 16kHz

4.png

4滤波器可修改为最大限度降低输出阻抗和损耗,但这需要更大的滤波器组件。在本示例中,L1 C4 分别变大 20 倍和 50 倍,以最大限度降低输出阻抗。

使用高带宽电源模块解决纹波抑制问题

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将高开关频率与软开关拓扑相结合的 DC-DC 转换器。任何数量的 Vicor 高密度电源模块均可实现纹波抑制。Vicor DCM™、BCM® 和 ZVS 稳压器模块均采用高频率,使转换器具有更大的闭环带宽。这些更大的带宽可直接转化为更显著的纹波抑制,因为系统可以更好地处理更宽频率范围内的噪声,包括与电机驱动器工作有关的频率(图 5)。

5 (1).png

5高带宽 DC-DC 转换器从输入到输出的频率响应(即衰减)。在本实例中,Vicor 高带宽转换器可将高达 20kHz 的频率衰减至少 65dB

另外一个优势是,使用高频率 DC-DC 转换器就能设计明显更小的 EMI 滤波器,节省空间、减轻重量。由于滤波器不再需要适应较低的频率,因此我们可以将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切换到更高频率。这种更高频率的工作可实现更小的滤波器组件,进而实现更高功率密度的系统。

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更高的开关频率并不一定意味着更糟糕的 EMI 足迹。使用适当的软开关拓扑和控制器,不仅可保持低噪声量级,而且还可简化对其的衰减,因为 EMI 滤波器可从寄生参数中解放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Vicor 高带宽电源模块可帮助汽车系统提高纹波抑制能力、可靠性和功率密度(图 6)。

6.png

6Vicor DC-DC 转换器将高带宽与软开关拓扑相结合,比传统解决方案更有效地解决了电动汽车中与纹波抑制相关的难题。

改善汽车供电网络

由于电机驱动器运行产生的高压纹波影响,设计可靠的高功率密度汽车系统极具挑战性。许多人试图通过增加 DC-DC 转换器滤波器的组件尺寸来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导致系统变得更庞大、更重。鉴于系统重量会直接影响行驶里程,因此汽车供电网络 (PDN) 不适合使用更大、更重的电源组件。

相反,Vicor 通过具有高带宽和软开关拓扑独特组合的紧凑型 DC-DC 电源模块,游刃有余地解决了这些问题。Vicor 模块化解决方案可带来更稳健可靠、功率密度更高的 PDN。Vicor 电源模块易于散热,效率高,并可简化电源系统设计。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很高的功率密度、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是当前动态 xEV 的理想解决方案。

汽车 PDN 从未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经历如此极端的变革。随着 OEM 厂商减少对内燃机的投资,研发团队面临无数的电源电子技术挑战,向 48V 母线的过渡使其更加复杂。在有限的空间内工作时,纹波抑制是更复杂的电源挑战之一。幸运的是,Vicor 紧凑型电源模块(DC-DC 转换器)系列采用高频率和软开关拓扑,是应对当前苛刻的电动汽车电源电子技术挑战的理想解决方案。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1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未来,自然语言将成为新的通用编程语言,你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成为一名开发者,用自己的创造力改变世界。”

4月16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Create 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发表“人人都是开发者”的主题演讲,他指出,“AI正在掀起一场创造力革命,未来开发应用就像拍个短视频一样简单,人人都是开发者,人人都是创造者。”

他表示,百度作为一家技术公司,定位是尽可能为大家提供所需的开发工具,提升社会创造力,这包括了1个强大的基础模型系列和三大AI开发工具,它们组成了一个工具箱,支持开发者打包带走,随取随用。

强大的基础模型系列,也就是文心大模型系列,包括了:旗舰版的ERNIE3.5和4.0,和轻量版的ERNIE Speed、Lite、Tiny等;现场,李彦宏还正式发布了文心大模型4.0的工具版。文心一言发布一年多以来,用户数已经突破2亿,目前,文心大模型已成为中国最领先、应用最广泛的AI基础模型。

李彦宏强调,通过强大的文心4.0降维裁剪出来的更小尺寸模型,要比直接拿开源调出来的模型,同等尺寸下效果明显更好,同等效果下,成本明显更低,“所以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

同时,百度还为大家做好了“开箱即用”的三大AI开发工具,包括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AppBuilder、各种尺寸的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这三个工具,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会上,李彦宏分享了百度基于大模型开发AI原生应用的具体思路,指出MoE、小模型和智能体是值得关注的三个方向,“这是我们百度根据过去一年的实践,踩了无数的坑,交了高昂的学费换来的。”

以下是李彦宏《人人都是开发者》主题演讲实录:

你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成为一名开发者

1.png

大家好,欢迎参加Create 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这是Create大会首次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今天现场来了5000多位开发者和科技爱好者。过去这一年,我跟很多创业者、开发者交流,感觉大家都处在一种“FOMO”状态,也就是Fear of Missing Out,既兴奋、又害怕错过。确实,大模型和生成式AI,将彻底改变开发者这个群体

2.png

过去,开发者用代码改变世界;未来,自然语言将成为新的通用编程语言,你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成为一名开发者,用自己的创造力改变世界。

这一天并不遥远,我们看到,因为有了强大的基础大模型,有了很多低门槛,甚至零门槛的开发工具,开发者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了。

3.png

比如,基于文心大模型的智能代码助手Comate,不仅支持100多种语言和所有主流IDE平台,可以推荐代码、生成代码注释、查找代码缺陷、给出优化方案,还可以深度解读代码库、关联私域知识生成新的代码。上岗一年多,Comate已经走入了喜马拉雅、三菱电梯、软通动力等上万家企业,生成的代码采纳率达到了46%,百度每天新增的代码中,已经有27%是由Comate生成的。

4.png

今天,你不会写代码,也可以做出一个AI应用;不用编程,也可以做出一个智能体。AI正在掀起一场创造力革命,未来开发应用就像拍个短视频一样简单,人人都是开发者,人人都是创造者

5.png

作为一家技术公司,百度的角色定位,就是尽可能地为大家提供所需的开发工具,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具体来说,我们提供1个强大的基础模型系列,就是文心大模型系列,这包括旗舰版的ERNIE3.5, ERNIE4.0, 也包括轻量版的ERNIE Speed、Lite、Tiny等等。

6.png

我们还提供基于大模型来开发各种应用的工具,包括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AppBuilder,以及各种尺寸的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这三个工具,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下面,我会给大家一一展示。

7.png

文心一言用户超2亿,文心大模型4.0工具版发布

首先讲一下,文心一言和文心大模型的最新进展:

文心一言从去年3月16日发布,到今天是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的用户数突破了2亿,API日均调用量也突破了2亿,服务的客户数达到了8.5万,利用千帆平台开发的AI原生应用数超过了19万。

8.png

我们看看,大家都在用文心一言做什么?

(详见文心一言用户采访视频)

视频中的真人真事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可以看到,文心一言正在改变更多人的工作和生活。

支撑文心一言的基座模型,就是文心大模型。过去一年,它经历了从3.0版本到3.5,再到4.0版本的进化。文心4.0在理解、生成、逻辑、记忆四大能力方面,均达到了业界领军水平

9.png

近几个月来,文心大模型在代码生成、代码解释、代码优化等通用能力方面实现了进一步的显著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0.png

今天,我们正式发布文心大模型4.0的工具版,现在,大家可以在工具版上,体验代码解释器功能,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就能实现对复杂数据和文件的处理与分析,还可以生成图表或文件,能够快速洞察数据中的特点、分析变化趋势、为后续的决策提供高效精准的支撑。

11.png

文心大模型已经成为了中国最领先、应用最广泛的AI基础模型。

不仅如此,相比一年前,文心大模型的算法训练效率提升到了原来的5.1倍,周均训练有效率达到98.8%,推理性能提升了105倍,推理的成本降到了原来的1%

12.png

也就是说,客户原来一天调用1万次,同样成本现在可以调用100万次。媒体可能不会因为成本下降99%而兴奋。但是企业也好,开发者也好,一旦用起来,最关注的就是效果和成本。

我们能在提升性能的同时,把推理成本降到1%,正是因为百度在芯片、框架、模型、应用这四层架构上有着全栈的布局,通过端到端优化,不断地把成本打下来,让更多人都可以高效、低价地用大模型来做AI应用。

13.png

毫无疑问,大模型相关的话题,在2024年依然会很热,各类技术突破还会不断涌现。媒体也会继续热衷于用“震撼发布”“史诗级更新”这样的标题进行渲染。但我想强调的是,大模型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基于大模型开发出来的AI应用才能满足真实的市场需求。

分享开发AI原生应用的具体思路和工具:“踩了无数的坑,交了高昂学费”

14.png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些基于大模型开发AI原生应用的具体思路和工具。这是我们百度根据过去一年的实践,踩了无数的坑,交了高昂的学费换来的。

15.png

第一是MoE。未来大型的AI原生应用基本都是MoE架构,这里所说的MoE不是一般的学术概念,而是大小模型的混用,不依赖一个模型来解决所有问题。但什么时候调用小模型、什么时候调用大模型、什么时候不调用模型,这都是有技术含量的,要针对应用的不同场景做匹配。

16.png

第二是小模型。小模型推理成本低,响应速度快,在一些特定场景中,经过SFT精调后的小模型,它的使用效果可以媲美大模型。这就是我们发布Speed,Lite、Tiny三个轻量模型的原因。我们通过大模型,压缩蒸馏出来一个基础模型,然后再用数据去训练,这比从头开始训小模型,效果要好很多,比基于开源模型训出来的模型效果更好,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17.png

第三是智能体。智能体是当下很热的一个话题,随着智能体能力的提升,会不断催生出大量新的应用。智能体机制,包括理解、规划、反思和进化,它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可以自主完成复杂任务,在环境中持续学习、实现自我迭代和进化。在一些复杂系统中,我们还可以让不同的智能体互动,相互协作,更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这些智能体能力,我们已经开发出来了,并且向开发者全面开放。

18.png

在MoE、小模型、智能体这三个方向上,百度都已经给大家做好了“开箱即用”的工具。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三种不同的工具,分别是: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AppBuilder、各种尺寸的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

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

智能体是里每个人最近、最主流的大模型使用方式

19.png

首先是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智能体可能是未来离每个人最近、最主流的大模型使用方式,基于强大的基础模型,智能体可以批量生成,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场景。

20.png

百度刚刚升级了文心智能体平台。截至目前,已经有3万多个智能体被创建、5万多名开发者和上万家企业入驻。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成为智能体的开发者,打造国内最完整的智能体生态。

那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就是给大家提供零门槛的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

21.png

下面我们就先以“新加坡旅游局”为例一起看看,一个智能体是如何做出来的

(详见【新加坡旅游局】demo)

首先,我们打开文心智能体平台,创建页面有着零代码、低代码两种模式,新手可以直接选择“零代码模式”,用自然语言,几句话就能创建一个智能体。

我们先给智能体起名叫“新加坡旅游局”,然后在设定里写明需要打造旅游方案、解答问题,提供酒店门票预订服务,这些设定都是用来指导智能体的,告诉它都能做什么。

如果只需要基础智能体,平台会自动完成填写。但我们希望“新加坡旅游局”是一个专业的智能体,所以要进行高级配置。我可以把新加坡百科词条和官网链接都添加到知识库里,让它每天更新。然后添加一些工具,如酒店查询、景点门票购买等,增强它的服务能力。目前我们已经跟携程合作,提供了酒店、景点、票务等旅游服务工具。这样,一个新加坡旅游局的智能体就做好了,可以进一步预览、调优。

现在打开百度APP,搜索“什么时候去新加坡人最少”,因为大家出去旅游都想避开人潮。智能体会综合多个来源的信息,生成一个答案,“1-3月人最少”。我们还可以点击智能体,和它进一步互动,比如去新加坡旅游的注意事项,推荐新加坡排名前三的酒店,还能让它直接预订新加坡环球影城的门票,一站式解决需求,大大节省了用户时间。

除了新加坡之外,大连、沈阳等文旅类智能体也都在文心智能体平台上线,还有知识类、创作类、学习类、娱乐类等各式各样的智能体,这些都是用AgentBuilder做出来的。

去年文心一言刚发布的时候,我就说过,文心一言会影响到每一家公司。因为它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可以使任何一个公司都离自己的客户更近。

22.png

今天,每一个商家、每一个客户,都能在百度拥有专属的智能体整个过程完全不需要编程,通过类似提示词的信息输入,和简单的几步操作调优,就能迅速生成一个智能体,成为7X24小时在线的金牌业务员。

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商家智能体是怎么做出来的。

(详见【启德教育】demo)

启德教育是家知名教育企业,在全国有60多家分支机构,还有很多海外分公司,覆盖国家广,对接待的话术要求很高。如何能全天24小时回复客户的咨询,并且提高接待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呢?

启德教育利用百度的AgentBuilder,打造了专属的智能体。

我们来看看,如何打造一个具备基本能力的智能体。很简单,在平台上填写智能体的头像、名称、经营业务范围和欢迎语,再设置一些需要用户提供的信息,比如年龄、学历。5分钟、零门槛,一个智能体就做好了。

启德教育还希望这个智能体是个懂业务、懂学生的留学顾问。它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比如想去美国还是澳洲、是硕士还是学士、雅思和托福考了多少分等等,做出专业分析,给出精准回答。我们可以通过添加知识、角色、工具这几大模块,来打造一个更高级的智能体。

在知识模块中,上传私域知识,让平台实时解析,自动生成对话语料;在角色模块,把一些不在经营范围内的留学国家,增加到过滤方案中,可以提高用户线索的有效率;在工具模块,加入预约到店等服务。通过这样几步简单操作,一个拥有专业能力的启德教育智能体就做好了。

现在,我们来搜索“澳洲留学申请条件”,可以看到智能体快速给出了需要的语言能力、专业选择等七大必备条件,还给能出相应的留学咨询方案,对各种难题都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启德教育智能体非常的受欢迎,上线第一周,就成功分发了155万次,与用户交互了5.8万次,线索转化量直线增长、有效线索的转化成本明显降低,经营效率大幅提升。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家居行业的智能体。

(详见【索菲亚】demo)

23.png

索菲亚是专注全屋定制的家居品牌。就像刚刚展示的,它也可以通过填写极其简单的信息,创建出一个基础的商家智能体。但对于家居行业,消费者的线下体验更重要,所以索菲亚希望能在线上打造出一个金牌销售,还原线下的接待体验。

因此在进一步的设置中,它在角色模块,选择了数字人作为展示方式,然后给数字人选取了合适的背景和声音,并且结合平台的智能解析能力,自动总结了一套销售话术。最终打造出一位温柔亲切、话术专业的金牌销售,她能24小时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提供高水准的服务体验。

当百度搜索用户有装修诉求时,索菲亚智能体会利用文心大模型的能力,优先给出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她还会主动与客户确认具体需求,如装修类型、预算等,并推荐附近的线下门店。

索菲亚商家智能体上线以来,有效线索成本下降了30%。也就是说,它获得一个有效客户,如果过去的成本是100块,现在只需要70块了。

24.png

目前,已有超过1万个百度的客户拥有了商家智能体,涵盖了教育培训、房产家居、机械设备、商务服务等超过30个行业。

上面,通过三个Demo,我展示了开发者和商家,如何利用AgentBuilder,制作不同行业智能体的过程。

现在,制作一个智能体,真的就是分分钟的事。但问题来了!如果没流量、没分发、找不到、没人用,那么开发者和商家就没有收益,没有收益就没有动力。怎么解决这个痛点呢?

25.png

我们的文心智能体平台,为开发者们提供了流量变现的通路。除了百度搜索,百度生态的其他产品,如小度、地图、贴吧、车机等,都能接入智能体的相关能力,为开发者解决流量分发的后顾之忧,获得实打实的收益。

有分发,就会有数据反馈;有数据反馈,飞轮转起来,智能体就能够自主迭代,越用越聪明。文心智能体平台还上线了智能体的数据分析和问答调优模块,不久后还将有更多的新能力上线。文心智能体平台将通过分发-诊断-收益的数据飞轮,驱动智能体形成质量更优、流量更好、收益更大的正循环。

AppBuilder:自然语言三步就能开发一个应用

26.png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第二个开发工具,AppBuilder。它是目前最好用的AI原生应用开发工具。在AppBuilder上面,我们提前封装和预置了开发AI原生应用所需的各种组件和框架,大幅降低开发门槛。

27.png

最快只需三步,开发者就可以用自然语言开发出一个AI原生应用,并且能够便捷地发布、集成到各种各样的业务环境中。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28.png

今年年初,我们搞过一期AI原生应用开发挑战赛,赛题是利用AppBuilder打造一款“游乐场排队规划助手”,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游乐场排队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游玩路线,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游玩体验。

这期比赛的冠军选手,没写一行代码,就开发出了应用,拿到了百度提供的10万元大奖。这个题目如果会写代码的话,你写一个并不难,但是你一行代码都不写还能做出来,那还是非常依赖基础模型和AppBuilder这个工具的能力的。

(详见【游乐场排队规划助手】demo)

我们来看下,怎么用AppBuilder,把这个AI应用做出来。

我们先回顾一下赛题。它假定了“环球影城”各个项目的排队时间和刺激指数,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刺激指数最高的体验,就是这期赛题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打开AppBuilder的开发界面,给应用起名“游乐场排队助手”;第二步,我们在角色指令中描述具体要求,包括调用代码解释器、算出在固定时间内的最佳组合、输出结果等;第三步就是到工具组件中,把代码解释器添加进来,帮助运算。

现在,我们来测下效果,在右侧输入问题“我有3个半小时时间,怎么玩最刺激?”,可以看到,代码解释器将这个问题翻译成了代码,再调用数据理解工具,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出将《哈利波特禁忌之旅》、《侏罗纪大冒险》、《霸天虎过山车》、《大黄蜂回旋机》,这四个项目组合游玩,效果最佳。测试没问题,点击发布,在零代码的情况下,一个应用就生成了。

现在,AppBuilder又进一步升级了,在创建的过程中,全部可以通过“AI优化配置”功能,自动帮助开发者优化角色指令、组件配置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29.png

今年年初,华北电力大学提出,希望为全校师生提供智能化的专属服务。基于百度的AppBuilder,我们共同打造了一个华电AI助理,下面,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华电AI助理是怎么做出来的:

(详见【华北电力大学】demo)

第一步:打开AppBuilder,进入创建页面,点击AI自动生成配置。首先为应用设置名称、简介、头像等基本信息。

第二步:通过自然语言在角色指令中描述具体要求,包括任务、组件能力、要求与限制。

第三步:插入自定义的图书借阅查询、课表查询、学生成绩查询等组件,让校园助手能够具备智能化服务的能力。之后再为校园助手添加一个开场白,这样应用就配置好了。

接下来,我们在预览界面中,结合用户提问,对助手进行调试。比如询问四六级考试的报名时间,测试各组件自动调用的效果。

大家可以看到,通过这些简单的操作,这个应用就构建完成了。目前已经小规模测试上线,接入了查制度、查课程,充饭卡、借书籍等高频场景,服务了学校广大师生。后续,我们将与华北电力大学一起,进一步深化应用合作,提供更为丰富便捷的服务。

百度在跨模态方面,也有着多年技术积累。在AppBuilder上面,我们也提供了一定的跨模态能力,你只需要给一段文字,或者几句话,就可以快速创建绘画类的应用,像漫画、儿童画本等。

过程也很简单:打开AppBuilder,点击进入“应用创建”,输入角色指令,选择“添加文生图”组件,再输入三个推荐问题,就可以点击发布了。应用做好后,我们只需要输入一个大概想要的角色或剧情,AppBuilder就可以自动生成故事、输出图画。

30.png

百度文库最新推出的智能漫画和画本生成功能,就利用了AppBuilder上提供的这类组件。我们来看看,百度文库的漫画生成功能,是如何让每一个有创想的人,都能做出好作品的。

31.png

咱们以经典的《周处除三害》为例。

(详见【百度文库漫画】demo)

打开百度文库,输入主题《周处除三害》,这在《晋书》和《世说新语》里都有写到,文库搜索后,会根据原文生成故事,我们也可以再对故事内容进行修改;然后点击右侧的AI工具栏,开始创建这篇漫画。

进入漫画制作界面,文库将根据故事情节为我们自动生成漫画分镜;然后从光影、写实、卡通等多种风格中,选择最贴合故事的漫画风格;最后根据角色选择不同的人物形象,这样就完成了漫画的生成。

32.png

漫画生成后,我们可以在百度文库的智能漫画编辑器里,浏览完整的漫画。同时,文库支持对每一个画面进行编辑、修改和精调,比如,在左侧选中画面“周处与白额虎”,点击编辑,增加画面描述“人物面容清晰,画面明亮”,就能精调出更符合需求的漫画。大家看到,百度文库的漫画功能在角色和场景的风格一致性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

百度文库的智能漫画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创作漫画的效率,降低了漫画创作的成本和门槛,可以让更多有想法、有创意的人实现自己的漫画创作梦。

33.png

不止生成漫画,百度文库现在还可以帮助用户零门槛的创作画本。大家可能不知道,中国小孩一年的人均绘本阅读量只有10本,而欧美国家是50本左右。现在,AI能够让完全没有绘画能力的父母,也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创作一个专属的儿童画本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图文并茂的有声画本吧!

(详见【百度文库画本】demo)

从去年开始,我们用AI重构了百度文库,使它成为用户“内容生产的起点”。如今,在AppBuilder的支持下,百度文库新推出的智能漫画和智能画本功能,更是把场景延伸到了更加有趣的跨模态创作领域。

34.png

刚才我用三个案例,展示了如何用百度的AppBuilder,做出AI原生应用。大家应该能够感受到AppBuilder的两个明显优势

一是功能强大。依托文心4.0对指令的理解和遵循能力,我们的AppBuilder,能保证冷启动就能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平,不会因为效果差,再花很长时间去调优,大大降低了开发门槛。依托检索增强技术RAG,在知识问答等典型场景,我们的问答准确率和友好回复程度都达到了95%以上,大幅超越其他同类产品。AppBuilder还提供丰富完整的组件工具,包括百度搜索等基于百度多年技术积累的AI能力组件、大模型能力组件,还有百度独家开放的业务组件等55个组件。以及一些主流场景的第三方API,比如航班查询、论文查询等。我们还刚刚支持了自定义组件,客户可以直接对接自己专有的任何工具和数据。这些丰富的组件,共同支撑起了AI原生应用的高效开发。

二是简单易用。使用AppBuilder,只需三步即可快速创建应用、一键分发。我们也支持开源的SDK,方便大家进行二次开发。

模型定制工具ModelBuilder:高效低价生产模型

35.png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更适合专业开发者使用的工具,那就是ModelBuilder,它可以根据开发者的需求定制任意尺寸的模型,并根据细分场景对模型进一步精调SFT,这样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对开发者来说,用好大模型很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掌握模型精调的方法。

36.png

我们以教育行业的作文批改场景来举例。因为作文批改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并且不同年级对作文的要求和打分标准,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模型精调,让大模型输出的结果,更符合特定的要求。

我们就来看一下,ModelBuilder是如何实现作文批改的模型精调的。

(详见【巨闲教育】demo)

第一步:创建数据集。模型精调的效果很大程度依赖我们的数据质量。在这个案例中,原始数据只有180条,质量也不够高。我们就需要用到三个功能:数据清洗、数据标注和数据增强。数据清洗,可以快速去除数据的空缺、乱码等问题。数据标注方面,我们对作文增加了更多维度,比如内容深度、写作手法等评价。数据增强功能,可以生成同类但不重复的数据,进行数据扩充。扩充后,ModelBuilder给我们生成了920条高质量数据。

第二步,就进入模型精调阶段了。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进行精调的基础模型,这里我们选择了ERNIE Speed作为基础模型。然后,我们根据平台推荐值来配置参数,这次数据接近1000条,按照推荐的迭代轮次,配置为10轮,然后就可以让模型开始训练了。

第三步:把模型部署在平台上,这样整个精调过程就完成了。

我们来用一篇中学作文,测试下精调后的模型效果。作文题目是《期待长大》,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我们将一篇学生的作文及批改格式要求,输入到精调前后的两个模型里。来看下,两个模型及老师点评三者的对比。可以看到,精调后的大模型拥有了更加专业的老师点评思维、更好地做了格式遵循。原本老师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作文批改任务,现在借助大模型,几秒钟就可以快速完成,大大地提升了给学生反馈的速度和效率。目前,这一类精调后的模型,已经在多个教育行业的头部企业中应用起来了。

37.png

我前面谈到大型AI原生应用一般都是MoE。那么,该如何组合使用这些模型,获得最好的性价比呢?下面,我就用小度来展示一个MoE模型路由的案例。我们首先来看看,有了大模型的加持,小度是不是变得更聪明了:

Robin:小度小度小度:在呢

Robin:今天有什么新闻?

小度:小度播3-5条当日新闻快讯

Robin:小度小度。听说你最近长本事了?小度:我不单能陪你聊天,还能做你的AI日程助手

Robin:那我要来考考你了。帮我安排一下日程,今天活动结束后,我会和张总一起用晚餐,之后在酒店有个管理层的会议,大概需要1个半小时,希望10点之前可以结束。明早我准备晨跑,看看天气如何,然后上午8点有个早会,请帮我安排好日程。小度:根据您需求,小度给您制定最优的日程安排如下

  • 您与张总晚餐安排在18:00-19:30,结束后,您将在20:00参加管理层会议,21:30左右结束

  • 明早6点闹钟将提醒您起床去晨跑,跑步时长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确保明早8点早会不迟到

  • 明早天气晴朗,气温25度,建议您穿短袖外出,做好防晒

  • 您看我能不能当你的秘书,我还有更多新技能呢

Robin:挺好的,很棒(向小度竖起大拇指),把这些日程同步到我的手机上吧。

38.png

刚刚,我向小度提出了好几个问题,其中既有简单的新闻问询,也有复杂的日程安排需求。看起来是跟同一个小度在交流,其实背后调用了不同的模型。当它接受到我的问题后,先是由小模型ERNIE Tiny执行了“模型路由”的工作;对于天气问题,它根据天气查询的结果,调用基于ERNIE Lite打造的精调模型,也是经过SFT的ERNIE Lite,给出了穿衣建议;对于更复杂的日程安排,则调用了性能最好的大模型——文心4.0,来计算出从今晚到明早的各项事项安排。

今天,我们提给小度的每个问题,都会这样分配给不同模型来执行,调用应用的API接口时,会用ERNIE Functions模型,给孩子讲题时,用文心大模型3.5或4.0,智能助理的打造则用了ERNIE Character模型,提高人设一致性、激发用户聊天欲望。

39.png

通过这种大小模型的组合调度方式,小度不仅顺利完成了“换脑行动”,装上了全新的AI原生操作系统DuerOS X,而且形成了效果、速度和成本的最优组合,相比全部使用文心大模型的旗舰版,让响应速度提升2倍,成本下降了99%。刚才和我对话的这个小度添添AI平板机器人,昨天已经在各大平台全面开售,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即刻下单体验了。

40.png

这几个关于ModelBuilder的例子,展示的是百度高效低价生产模型的能力。因为有了最强大的基础模型文心4.0,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兼顾效果、响应速度、推理成本等各种考虑,裁剪出适合各种场景的更小尺寸模型,并且支持精调和post pretrain。这样通过降维裁剪出来的模型,比直接拿开源调出来的模型,同等尺寸下,效果明显更好,同等效果下,成本明显更低。大家以前用开源觉得开源便宜,其实在大模型场景下,开源是最贵的。所以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

41.png

为了方便大家快速上手,ModelBuilder预置了最全面最丰富的大模型。包括了ERNIE3.5和ERNIE4.0,这是旗舰版的大模型,它适合通用的复杂场景,能力强大;还有三个轻量级的大模型, ERNIE Speed、Lite、Tiny;另外还有两个垂直场景的模型,ERNIE Character适合角色扮演;ERNIE Functions适合对话或问答场景中的外部工具使用和业务函数调用。当然ModelBuilder也支持国内外第三方主流模型,总数量达到77个,是国内拥有大模型数量最多的开发平台。

42.jpg

第二届“文心杯”创业大赛正式启动:设5000万元特别大奖

对于开发者,我们除了提供这些开发工具,还提供资金和资源方面的支持。

去年5月份,百度启动了“文心杯”创业大赛,希望推动大模型生态繁荣,打造更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帮助创业者、开发者开发各种AI原生应用。第一届“文心杯”创业大赛,我们收到了近1000支创业团队报名,百度为其中的15支优胜团队,提供了近亿元的投资支持,并且在技术、团队和资源上持续提供全方位扶持。

43.png

今天我宣布,第二届“文心杯”创业大赛正式启动。这次我们将扩大项目筛选范围、设置分赛场,面向全球市场及高校学子,招募创业创新团队,只要你的创业方向是AI原生应用,都可以在大赛官网报名参赛。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充足的投资资金、更丰富的业务资源,还首次设立了“特别大奖”,特别优秀的项目将有机会获得最高5000万人民币的现金和资源支持。

44.jpg

中国的创业者和开发者,非常善于利用新技术来开发应用。我相信,文心大模型将成为中国AI创业者和开发者的首选,越来越多的应用会建立在文心大模型之上。我也期待,更多创业者和开发者加入我们,一起构建繁荣的AI生态。

视觉大模型最大的应用场景是自动驾驶

前面我们谈到的这些工具和案例,大部分都是基于大语言模型的。面向未来,我认为多模态大模型,或者说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模态的融合,是基础模型非常重要的长期发展方向,是通往AGI的必经之路。百度在这些领域有着长期投入,并将及时更新技术进展。

45.png

我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判断:视觉大模型最大的应用场景是自动驾驶百度在这个方向上是最好的,是自动驾驶的全球领导者,我们不只训练AI如何生成视频,更训练AI理解真实世界发生的事情并预测未来。

46.png

基于超过1亿公里的、中国复杂城市道路测试里程数据,百度训练出来了Apollo视觉感知大模型。它具备检测、跟踪、理解、建图四大基础能力。让百度拥有了更智能、适应性更强、更安全的自动驾驶方案。

百度地图也率先将视觉感知大模型应用到了制图领域。现在,全球最大规模的车道级地图数据,已经上线全国360座城市。只要百度地图导航能去的地方,智驾就都能开。

47.png

今年春节后,百度的萝卜快跑实现了万里长江“第一跨” 我们把服务从长江的北岸延伸到了南岸,在武汉的部分区域,我们已经实现了7X24小时的全天候运营,还计划年内在武汉部署1000台无人驾驶车辆。

48 (1).png

这是自动驾驶走向真正商业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不再仅仅是区域性的示范,而是进入到了城市级应用示范的新阶段。萝卜快跑在武汉覆盖了3000多平方公里、770万人口,是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运营区域。

“打包带走,随取随用”

49 (1).png

刚才,我给大家展示了百度文心大模型系列,以及三个开发工具——AgentBuilder、AppBuilder、ModelBuilder,他们组成了一个工具箱,你们可以马上打包带走,随取随用。

50 (1).png

此时此刻,我站在这里,其实也是一个开发者、一个创业者,跟大家一样兴奋。今天的中国,有10亿互联网用户,有强大的基础大模型,有足够多的AI应用场景,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也在大力鼓励和支持“人工智能+”行动,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只需要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就可以释放无限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51.png

今天,人人都可以成为开发者。而未来,也必将是一个由开发者一起创造出来的未来!

谢谢大家!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0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绘王(HUION)为TED 2024大会赞助了100台绘王Note智能笔记本。此次实物赞助源于其品牌关键词"创新、时尚、实用"与TED演讲2024大会主题"可持续发展与创意产品探索"之间的共鸣。

绘王以"为全世界更多人提供数字墨水解决方案"为愿景,致力于开发创新、便捷的产品技术,以激发艺术家们的灵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为此,绘王的产品系列重视技术功能和创造力。通过赞助100台Huion Note(绘王智能数位本)给那些与公司使命产生共鸣的与会者,绘王努力使个人能够更多地探索绘王,充分利用其实用而富有创造性的工具所带来的便利。

1.jpg

Photo by Jasmina Tomic

什么是Huion Note?

Huion Note于2022年发布,是一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多功能智能笔记本。它重新定义了新一代笔记本的功能,提供实时手写同步到手机、离线存储、文档管理和PDF一键分享等功能。

2.jpg

此外,它还可以记录做笔记或绘图时的笔画。这一功能可让艺术家回忆起艺术品创作的步骤,或者帮助学生记住数学解题的过程。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手写板使用,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捕捉每一个想法并进行绘画。因此,我们相信,Huion Note是一款面向创作者的实用型创新工具,一定会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与传统的笔记本相比,Huion Note可在更多的场景下使用,如头脑风暴会议、大型会议、团队合作等,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它更像是创新的催化剂。

金点设计奖

Huion Note凭借创新的设计和功能,荣获了2022年金点设计奖(Golden Pin Design Award)。这项荣誉进一步证明了这款设备能够革新创作过程。

3.jpg

共同的创新愿景

我们与TED 2024的实物合作标志着我们对原创理念和培养各种形式创造力的支持。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绘王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开发创新且好用的产品,激励个人将每一个奇思妙想变为现实。

有关绘王及其产品的更多信息,请访问绘王官方网站huion.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09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4月15日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今日举行“智慧出行车联网技术联盟”成立一周年庆典,并发表香港首份有关联网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研究报告。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先生亲临主礼,重申香港藉科技加快发展智慧出行的决心。

西九试行自动驾驶巴士 

林局长表示,特区政府积极把创新科技融入交通运输:“政府于上月推出新的自动车规管框架,便利自动驾驶汽车在香港进行更广泛、更灵活的试验和应用。推出新的自动车规管框架是政府持续推动智慧出行的重要里程碑,也展现了我们对在香港进一步应用和采用自动驾驶汽车的抱负和坚定承诺。”

应科院研发融合5G技术的车联网科技(C-V2X)[1]已成功进行道路测试,并正准备在西九文化区试行自动驾驶穿梭巴士,预期今年内可载客行走戏曲中心至故宫博物馆路段。

应科院车联网技术领先

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表示,应科院的车联网科技走在前沿,并在推动智慧出行发展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指出,应科院除了致力促进生态圈各持份者的协作,就自动驾驶技术整合到香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进行测试外,还与深圳合作发展跨境车联网技术,把车联网应用场景和网络基建扩展至深圳福田、宝安、龙华和坪山;又藉着在智慧出行产业方面的优势,与苏州市相城区政府合作共建“苏港数字交通科创走廊”。

“展望未来,当跨境车联网发展成熟,粤港澳大湾区可实现智慧出行,让人车路互联,提升跨湾区自动驾驶的便利。香港更可复制成功经验,向东盟国家输出车联网科技及智慧出行解决方案,以应对城市化所带来的挑战。”

联盟有助推动智慧出行

“智慧出行车联网技术联盟”积极推动政府、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合作,藉着创新和协作力量改革交通运输,以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并助力香港迈向智慧城市。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指出,联盟汇聚了大型汽车制造商、自动车及电动车企业、服务及系统供应商等,完善了智能联网产业的生态圈,并在推动智慧出行方面硕果累累。“联盟目前获12个组织支持,逾80家机构成员。我们除了与各家大学开展6个有关车联网的项目外,亦与业界合作,促进车联网科技落地应用。应科院进行了多项有关车联网技术的深度研究,包括在10个试验场地完成90万公里的道路测试,为进一步提升相关技术提供重要参考数据。联盟亦举办不同活动如组织业界到广州、深圳、苏州及无锡考察,协助业界扩展人脉、发掘新机遇。”

港首项联网自驾车研究

于会上发布的《香港联网自动驾驶汽车(CAV)发展研究》结果显示,联网自动驾驶(CAV)发展潜力可期。这项研究由应科院委托德勤中国进行,获创新科技署辖下的“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2]

是项研究审视了多个行业领先国家包括韩国、荷兰、新加坡、英国和美国的关键成功因素,同时剖析了中国内地尤其是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和机遇。报告亦分析了香港在政策法规、基础设施、研发能力、人才供应和资金获取方面如何助力CAV发展。

多项优势推动行业发展

报告罗列了多项有利推动香港CAV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

  • 订立及实施《道路交通(自动驾驶车辆)规例》,可促进自动驾驶汽车以安全有序的方式进行更广泛的试验和使用。

  • 香港稳定而广泛的4G/5G网络构成强大的电讯基础设施,是推动CAV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 香港资讯自由流通及有效保障知识产权,支持知识共享和创新发展,同时为汽车制造商和技术开发商提供保护。

  • 香港作为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定位加上区内科研界的支持,有助加强汽车零部件的原型设计和制造,以及促进测试和技术转移。

  • 香港汇聚多家世界排名高的大学,并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地理位置相近,提供具备CAV技术的人才,促进跨境知识和专业技能交流。

  • 香港特区政府提供全面的创新科技资助计划,促进本地企业和机构采用新科技,进一步支持香港CAV产业的发展。

革新系统提升出行体验

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说:“通过车联网技术,CAV可望提高道路安全、改善交通运输和能源效率,并革新交通系统、提升出行体验。通过各方努力,香港研发的车联网及自动驾驶技术有望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解决方案。”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呼吁各界应做好准备满足市场需求,迎接巨大的增长潜力。他说:“藉着把握新机遇,巩固基础优势,协调及深化发展,营造有利CAV技术发展的市场环境,香港迈向自动驾驶的势头将锐不可档,并释放其作为世界领先智慧城市的巨大潜力。”

专家剖析崭新技术

应科院于会上与西班牙巴塞隆拿创新交通中心(CENIT)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在研究、资讯互换、人才培训等领域上加强合作,冀带来有效及可持续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此外,应科院邀请了业界专家于会上发表演讲,包括CENIT董事Sergi Sauri博士、香港机场管理局系统工程及维修总经理林日山先生、城巴有限公司商务总监吴义君先生、法国企业Prophesee共同创办人暨行政总裁Luca Verre先生、应科院智慧出行总监苏栋哲,以及德勤中国管理谘询香港战略与转型服务领导合夥人陈炜华先生,简介智慧出行的最新技术,并分享他们对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

“智慧出行车联网技术联盟”网站:https://smta.astri.org/

《香港联网自动驾驶汽车(CAV)发展研究》:https://bit.ly/3TW4mZV 

关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过应用科技研究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应科院的主要科技研发领域可归纳于五个技术部门,包括:先进电子元件及系统、人工智能及可信技术、通讯技术、创新思维、物联网感测与人工智能技术。而技术研发主要应用在六项重点范畴: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业化及智能制造、数码健康科技、专用集成电路及元宇宙。

多年来,应科院致力培养研究及创科人才,并凭着其技术创新及对工商业界和社区的杰出贡献而屡获国际殊荣。应科院至今已将逾1,400项技术转让给业界,并于中国内地、美国及其他国家获授超过1,050项专利。如欲查阅更多资讯,请浏览www.astri.org 。

图片下载:https://bit.ly/3vGpZFN

1.jpg

(图左至右) 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先生,以及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今日(4月15日)出席“智慧出行车联网技术联盟”成立一周年庆典。

2.jpg

逾300名科技专家及领袖汇聚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共庆“智慧出行车联网技术联盟”成立一周年。

3.jpg

主礼嘉宾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先生于会上致辞。

4.jpg

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于会上致欢迎辞。

5.jpg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于会上介绍香港智慧出行与网联自动驾驶新进程。

6.jpg

应科院发表香港首份有关自动驾驶汽车联网(CAV) 发展研究,图左至右为: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香港上市业务领导合夥人吕志宏先生、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以及德勤中国管理谘询香港战略与转型服务领导合夥人陈炜华先生。

[1] 车联网是一种低延迟通讯系统,可在车辆、行人、道路基础设施和网络之间实时传输讯息,从而提高道路安全性、辅助驾驶和改善交通效率。

[2] 免责声明:在本刊物活动内(或由项目小组成员)表达的任何意见、研究成果、结论或建议,并不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署或创新及科技基金一般支援计划评审委员会的观点。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0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的新型储能技术是驱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日,能建时代(上海)新型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建时代研究院")发布了新型储能eBEST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融合了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算法,具备高效安全、高数智化特性,将助力新型储能行业优质发展。

能建时代研究院,是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子企业,致力于"做最了解电力系统的新型储能咨询研发企业"。公司核心技术及服务包括:行业政策与技术咨询、GWh级储能智控及数字化产品、新型储能集成及优化设计、全过程闭环检测认证解决方案。

本次发布的eBEST系列产品涵盖eBEST-ESS3134储能系统、GWh级智控产品、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eBEST-EMS、电池监测预警系统eBEST-BIAS,可全方位保障储能电站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5S柔性储能系统
更高一致性 更优安全性
eBEST-ESS3134储能系统采用独创低压级联式架构,交直流一体,全液冷设计。
系统采用十一电平拓扑,控制精度更高、实时性更好。
系统通过簇内、簇间两级主动均衡技术,真正实现一包一管理,降低SOC衰减,延长系统寿命。
系统可支持新旧电池包混用,单个电池包可替换,并能满足在现场即插即用,大幅度降低运维成本。
此外,系统独创性的采用多维流道液冷板,使得舱级电芯温差<2.5℃,低于行业标准3℃。

1.jpg

低压级联式电池储能系统eBEST-ESS3134

GWh级储能智控及数字化产品
更高精度 更高时速
该系列控制产品专门针对大基地项目开发,可实现多能互补一体化控制,整体提升新能源场站系统效率。
GWh级智控产品,采用分散式架构,可灵活扩容。数百个控制单元间响应速度可达到微秒级,完美匹配新型电力系统对于柔性控制的需求,该系列产品包括:一体化功率集控装置、风光储一次调频装置、储能快速协调控制装置和光伏快速协调控制装置,各项技术指标性能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2.jpg

GWh级智控产品

GWh级数字化产品,包括能量管理系统级电池监测预警系统,融合AI技术、智能算法等,可构建储能电池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模型,支撑主动安全体系建立和电站智能运维。

其中,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eBEST-EMS,接入超500万信号点,满足GWh场站管控要求,面对当前运维中,由于告警信息过多而影响运维时效性的情况,能建时代研究院开发了智能告警系统,精准定位关键设备告警信息,对储能系统进行实时在线维护。

3.jpg

EMS监控画面

电池监测预警系统eBEST-BIAS,通过三级主动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大规模储能电站的实时安全状态评估和故障预警。

4.jpg

储能设备健康全景

能建时代研究院目前已为多个新能源大基地提供GWh级储能智控及数字化产品,以及储能整体解决方案。还为行业提供全过程闭环检测认证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为2GWh储能电站、1GW光伏电站提供并网检测、建模仿真等服务。

未来,能建时代研究院将持续深入产业链研究,跟踪国内外新技术发展趋势,协同优质合作伙伴,为客户创造价值,锻造能源新质生产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稳健发展。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0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2024年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申报指南》,鼓励企业对汽车电子产品进行可靠性认证,适应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加速发展的需求。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以下简称"TÜV莱茵")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为企业提供专业AEC-Q检测和认证服务,推动汽车电子行业高质量发展。

1.jpg

AEC-Q(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uncil-Qualification)是由AEC(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uncil,汽车电子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电子元器件质量标准和规范,旨在确保汽车电子产品在严苛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目前,AEC-Q系列标准已被全球汽车行业广泛认可和采用,获得认证的企业更有机会进入各大主机厂和一级供应商的供应链。根据深圳《2024年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申报指南》,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包括ISO/TS 16949、ISO26262体系的培训与认证或其传感器产品(包括传感芯片、模组)申请AEC-Q100(IC)、101(分立器件)、102(光电分立器件)、103(传感器)、104(多芯片组件)、200(被动组件)等可靠度标准认证,深圳政府将为在深圳实施项目的本地企业提供实际发生费用的50%的补贴(需在4月24日前在线申请,具体要求参见申报指南)。

2.jpg

TÜ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总经理施兵表示:"AEC-Q认证作为全球认可的汽车电子组件质量与可靠性的标杆,对于确保产品在严苛的汽车环境中表现卓越至关重要。TÜV莱茵能够提供全面的AEC-Q系列标准测试和认证服务及解决方案,涵盖集成电路、分立半导体以及光电子器件、多芯片组、无源器件等汽车电子零部件,助力企业符合行业高标准,提升产品的可信度和市场竞争力。"

作为AEC组件技术委员会成员之一,TÜV莱茵拥有150多年历史,依托自身在电子元器件检测认证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参与高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推动汽车电子零部件标准的通用化实施,致力于提升汽车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TÜV莱茵将凭借其专业的技术能力、全球化的服务网络、完善的设备和优质的服务,持续拓展服务领域的全产业链发展,强化在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领域的投资与人才培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产品提供一站式检测认证服务,如为充电桩、充电站、受电弓、换电站、充电线缆、充电连接器及相关零部件等提供产品检测和认证、系统审核及技术评估,充换电系统的审核及技术评估,以及为整车厂、充电运营服务商提供充电桩安装人员培训、运营商资质审核、现场安装审核等专业的本地化服务,让更多优质的"中国质造"走向世界,助力中国企业角逐世界舞台。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0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0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Bob Card,安森美先进方案部 (ASG) 营销经理

随着各行各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运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有效地驱动电机,描述速度和位置的控制输入必不可少。然而,实现这种感测的技术有多种,每种技术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比较不同的旋转感测技术,并讨论选择它们的原因。然后,我们将了解市场上的一些最新器件。

位置感测应用

为了提高精度、提升良率并降低运营成本,许多原来需要手动操作的流程都实现了自动化,这使得位置感测应用迅速增长。实际上,只要存在某种形式的运动,就需要有传感器向控制器提供位置信息。

工业 4.0 推动工业市场在自动化领域取得许多进步。机器人技术越来越普及,实现了全天候“无人”操作,而且不会疲劳或犯错误——这就要求每个运动轴都配备一个传感器。在传统工厂中与人类一起工作的“协作机器人”也是如此。

如今,许多零部件都是通过机器制造的——有的使用数控 (CNC) 机床,有的使用激光切割机,还有的使用 3D 打印机。这些机器都有活动部件,需要精确的位置控制才能满足质量目标。零部件加工好后,通常会通过自动化物料搬运或传送带进行运输,这也需要位置感测功能。

在工厂以外的场合,很多地方也需要位置控制,比如那些可以移动患者或扫描仪的大型医疗设备。另外,机器人现在能够做手术,这同样需要非常精确的控制。

在交通运输领域,每一种应用都涉及到运动。无论是火车、农用机械、建筑机械等传统交通工具,还是仓储中的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 和成千上万的无人机等新兴应用,都需要位置感测。

随着所有驱动方式(内燃机 (ICE)、纯电驱动 (EV) 和混合动力)的乘用车都在向电气化方向发展,机械控制方案正在被“线控驱动”和“线控转向”等系统所取代。为了使这些系统正常运作,必须将油门踏板(加速器)的位置信息传送给电子控制单元 (ECU),或者将方向盘的位置信息传送给转向控制系统。

随着电子控制扩展到车辆操作的几乎所有方面,位置感测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悬挂组件(用于调平/行驶控制)、动力总成以及电动车窗、天窗、门锁等方面。

位置感测技术比较

旋转位置感测主要使用三种技术——光学、磁性和电感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模式、优点、缺点和应用场景。

光学编码器通常被认为是最准确的(尽管并非所有情况下都是如此),其工作原理是让光穿过带孔的圆盘,在圆盘旋转时,利用光脉冲来检测运动。

1.png

图 1:旋转位置感测的主要方法包括光学、磁性和电感技术

通常,这类器件用于需要极高精度的应用,例如精密机器人以及数控车床或激光切割机等机床。虽然它们精度高且对磁场不敏感,但易受圆盘上的振动和污垢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它们失效。

磁性编码器往往精度较低,主要用于对成本非常敏感的应用。它们在存在振动和污染的情况下表现良好,但外部磁场会对其造成明显的影响,这限制了它们的适用范围。

电感式编码器精度优于磁性编码器,能够承受较高程度的振动和污染,而且对磁场不敏感。其他优点包括:可重复性好,对温度不敏感,器件数量少,尺寸小,并且不需要稀土材料(即磁体)。

NCS32100 双电感位置传感器

安森美(onsemi)的 NCS32100 双电感位置传感器通过两个简单而创新的 PCB 盘,实现了出色的非接触式位置精度,精度优于 +50 角秒或者机械旋转 0.0138 度。一个 PCB 固定在电机定子(静止部分)上,而另一个单层 PCB 固定在转子或轴上。两个 PCB 平行放置,中间以 0.1mm 至 2.5mm 的气隙分隔。NCS32100 位于定子 PCB 上。

粗细(双)导电走线或线圈印刷在两个盘面上。第三条导电迹线称为励磁线圈,印刷在定子 PCB 上。NCS32100 向励磁线圈发送 4MHz 正弦波,使定子励磁线圈周围产生电磁场。根据法拉第互感定律,转子的粗细走线线圈与电磁场相交,将能量耦合到转子线圈中,形成涡流。

同时,定子的粗细线圈连接最多八个 NCS32100 接收器输入。当转子旋转时,转子的涡流会干扰定子接收线圈。NCS32100 通过其内部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专有算法处理这些干扰,从而测量出转子位置。

2.png

图 2:双电感技术通过简单方案提供高性能

采用40mm PCB 传感器,NCS32100 能在 6,000 RPM 转速时实现 ±50 角秒的位置精度,在牺牲些许精度的情况下,转速高达 45,000 RPM。采用更大的 PCB 传感器或让转子与定子精确对准,可以实现 +/- 10 角秒以内的更高精度。

这种简单方案只需使用少量电子器件,从而确保尺寸小巧且成本低廉。此外,它还对温度波动、污染和外部磁场完全不敏感。

双电感技术集成方案

安森美的 NCS32100 支持设计用于工业应用和环境的高精度旋转位置传感器。它是一款绝对位置器件,无需运动即可确定位置。NCS32100 还能够在高达 45,000 RPM 的转速下计算转速。

在高达 6,000 RPM 的转速下,NCS32100提供了 ±50 角秒的完整精度,可与许多光学编码器的性能相媲美。该器件还集成了 Arm® Cortex® M0+ MCU,提供高度可配置性和内部温度传感器。

NCS32100 内置的校准例程允许传感器通过单个命令实现自校准,此过程只需两秒钟。它不需要参考编码器,只要转子转速在100 到 1000 RPM 之间,,该程序就可以随时运行。所有校准系数都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 (NVM) 中。

典型光学方案总共需要三块 PCB——光学圆盘、定子 PCB 和 LED 驱动器 PCB,实现全部功能需要大约 100 个器件。

3.png

图 3:双电感技术在精度上可媲美光学技术,而复杂性和成本比后者更低

相比之下,基于 NC32100 的方案仅需要两块 PCB:转子是不含任何器件的单层 PCB,而定子 PCB 仅包含 12 个器件。

在汽车应用中,虽然成本和可靠性很重要,但安全性更是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转向或刹车等应用中。安森美的汽车级绝对位置传感器 NCV77320 符合 ISO26262 标准,专门针对这些关键应用场景而设计。NCV77320 的位置精度为 194.3 角秒或机械旋转 0.0539 度(具体取决于 PCB 几何形状),主要是因为它只有 3 个接收器输入,而 NCS32100 有 8 个接收器输入,并且 NCV77320 不支持粗细线圈 PCB 配置。NCV77320 和 NCS32100 都可作为旋转编码器或线性编码器运行。

NCV77320 的应用包括制动踏板传感器、油门踏板传感器、电机位置传感器、制动系统传感器、车辆水平传感器、变速箱挡位传感器、油门位置传感器和废气再循环阀传感器。

与 NCS32100 一样,NCV77320 对污染、温度变化和磁场干扰不敏感,并且可用于环境温度范围为 -40ºC 至 +150ºC 的汽车环境。

NCV77320 能够以高达 10,800 RPM 的转速运行,并通过 SENT、SPI 或模拟接口与配套 MCU 进行通信。

总结

随着自动化日益普及,人们对旋转电机位置感测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有多种技术可实现此功能,包括光学、磁性和电感技术。光学技术精度高,但价格昂贵且容易受污染影响。磁性技术成本低,但容易受磁场干扰。

电感技术日益受到青睐,而且随着双电感传感器的出现,现在能够打造既具备光学级精度而又更具成本效益的传感器。

围观 7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0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应用材料公司Bing Wang

SmartFactory计算机集成制造(CIM)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制造商实现从前道晶圆制造到后道封装、测试和包装的过程中定义、控制、自动化、监测和记录整个半导体的制造过程。该解决方案通过一系列集成软件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这些产品通过一个共同的消息总线 message bus)实现 CIM 系统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交互。

1.jpg

CIM的核心是制造执行系统(MES, 该系统是整个制造过程的总协调者。MES系统贯穿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因此是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与其他CIM系统集成的关键点,而消息总线是集成的中心,能够使系统与应用程序之间进行通信。随着制造商从手动控制、低自动化程度转向高自动化程度(见下图),对消息总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它做得更多、速度更快。现有的消息总线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不具备实现实时决策所需的必要功能,因此无法将自动化程度提升到更高等级。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帮助客户缓解现有消息总线中的痛点,我们开发了分布式消息架构的下一代解决方案。新的解决方案解决了现有消息系统的缺陷,并对将来的扩展和现代化技术予以支持。

2.png

技术成熟度——制造自动化水平

痛点

消息总线必须支持实时智能化(管理实时决策和实时数据传输)来支持所有的自动化等级。结合实时数据传输与流事件(如来自设备或传感器的数据),AI(人工智能)可以分析数据、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如下图所示)。过慢的消息总线传输速度会导致数据延迟,无法获取实时视图。

3】.jpg

消息总线如何实现实时的智能决策

为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扩展性必不可少。每个设备每纳秒都会产生大量数据,因此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管道来处理这些数据。消息总线需要处理高吞吐量的信息,支持扩展多种主题,并能以低延迟适应数据的快速增长。

客户还提及了对于多分租的需求,其运营和维护成本较低,资源利用率高,且计算容量较大。在此类高级别的消息总线系统中,可靠性至关重要,需要保证消息送达和数据零丢失,支持故障恢复。

我们试图解决的另外两大痛点,一是跨区域数据复制的需求,即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及不同私有云或公共云之间轻松复制消息数据;二是对统一的消息传递和数据流处理平台的需求,可以大规模的实时发布、订阅、存储及处理数据流。

SmartFactory Message Bus Pulsar

在开发下一代消息总线解决方案时,我们利用开源软件Pulsar,并通过专有的Pulsar适配器将该软件与我们的SmartFactory CIM集成。我们在两年前开展了一项研究,将Pulsar与其他类似的消息总线系统进行比较,发现Pulsar在我们所需的关键领域中表现出色,远远超过同类竞品。

我们的“PulsarSmartFactory Message Bus Pulsar适配器”解决方案的设计,旨在解决客户痛点并满足未来需求。它为我们的CIM消息交互功能带来五项重大技术进步:

  • 多租户:Pulsar旨在用于部署具有多租户架构的私有云和公共云托管服务。

  • 可扩展性:Pulsar可实现超过一百万个主题的无缝扩展,减少发布延迟和端到端延迟。

  • 持久性:Pulsar采用现代化架构(代理程序/存储节点),以实现最佳性能和弹性。它通过持久化的消息存储保证消息传递效果。

  • 统一消息模型:Pulsar通过统一的消息 API将排队队列和发布-订阅的概念统一封装,可支持更多用例。

  • 跨区域数据复制:Pulsar提供一流的跨区域数据复制功能,允许企业跨越不同的云供应商部署Pulsar,并且在无需锁定专有云供应商API的情况下支持数据在多个云之间进行复制。

在高度自动化的CIM 解决方案中,这个强大的现代化消息总线解决方案将确保半导体工厂能够适应未来的技术进步要求。 该解决方案将实现工厂实时决策的智能化,并提高客户的生产效率。 最终,该解决方案将推动实现从低自动化程度到自驱动自动化程度的数字化转型。

相关阅读:

1.博客中文原文:您准备好在您的工厂实现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实时的智能决策吗?:

https://appliedsmartfactory.com/zh-hans/semiconductor-blog/message-bus/

2.通用数据模型支持快速部署生产效率解决方案——Dispatching & Reporting(第3部分,共3部分):

https://appliedsmartfactory.com/zh-hans/blog/rapid-deployment-part-3/

3.提高AIML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效率:

https://appliedsmartfactory.com/zh-hans/blog/improve-productivity/

关于应用材料公司 SmartFactory® 解决方案

我们的综合解决方案助力半导体制造商和制药制造商增长生产效率,优化质量,提高产出,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以及提高良率。使用应用材料公司 SmartFactory 和 SmartFactory Rx 解决方案来助您量化 KPI 的影响。欲知详情,请访问https://appliedsmartfactory.com/zh-hans

关于应用材料公司

应用材料公司(纳斯达克:AMAT)是材料工程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全球几乎每一个新生产的芯片和先进显示器的背后都有应用材料公司的身影。凭借在规模生产的条件下可以在原子级层面改变材料的技术,我们助力客户实现可能。应用材料公司坚信,我们的创新实现更美好的未来。欲知详情,请访问www.appliedmaterials.com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0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1 (1).png

4月11日,汇顶科技发布2023年财报,财报显示:2023年,汇顶科技整体经营业绩表现良好,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具体而言,2023年汇顶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4.08亿元,同比增长30.3%,2023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5亿元,实现从2022年-7.5亿元到2023年扭亏为盈。

董事长兼CEO张帆在财报沟通会上表示汇顶实现扭亏为盈,主要的原因有四个

1、受终端客户结构性需求增加及库存调整的影响,外加OLED软屏的加速渗透,公司的屏下光学指纹、电容指纹、触控等产品依托性能和成本优势实现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出货量同比上年增长58.0%。 

2、国内折叠屏手机的增速发展,促进了公司触控产品的收入增长;IDC数据,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700.7万台,同比增长114.5%。

3、受国内手机品牌客户群对周边产品需求叠加,智能手表、手环呈现弱复苏状态,带动公司的健康传感器收入同比增长60.0%以上;IDC数据,2023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长1.7%,智能手表全年出货量增长8.7%。

4、持续突破和拓展海内外客户,2023年客户群不断扩大,收入快速成长。公司国内和海外的主营收入分别为22.0亿元和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3%和20.8%。

持续重金研发投入实现健康发展

CFO郭峰伟表示汇顶科技2023年公司加大库存去化力度,虽然综合毛利率下降5.7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40%以上。

数据显示,2023年由于需求下滑和内卷严重,中国IC设计公司毛利率均出现大幅度下滑,平均毛利率跌至20%以下,汇顶有超过业界平均毛利率得益于其长期重金研发投入。

据介绍,2023年汇顶科技研发费用10.5亿元,同比下降31.7%,据郭峰伟解释这是因为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2023年汇顶调整和优化了TWS SoC等研发项目,研发投入效率得到提升所致,不过即便如此,汇顶科技的研发/营收占比仍达到了23.8%!这在中国科技公司都是很高的。

因为按照中国高新企业认证办法: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研发比例不低于5%;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研发费用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从全球来看,这个比例也是相当高的

2.jpg

3.jpg

长期的研发投入,让汇顶已经进入良性健康循环。

4.png

汇顶总裁胡煜华女士

据汇顶总裁胡煜华女士介绍:汇顶科技部分新产品已进入商用阶段:1)超声波指纹产品于2023年年底实现小批量出货;2)eSE芯片以独立芯片的形式在头部品牌客户的旗舰机上商用;3)新一代屏下光线传感器在IoT类项目投影仪上商用,未来会陆续在手机上实现商用。

“得益于我们在研发投入、产品性能以及成本的优势,公司毛利率在中国芯片设计行业处于中上游水平。从长远来看,毛利率实质上是产品竞争力以及客户价值创造的真实体现,供应链成本的因素其实对所有公司都是一样的。所以,未来我们还是聚焦于创造更多客户价值,提高产品性能,增强成本优势,以此提升毛利率水平。”张帆强调,“同时,我们会持续关注供需两端的变化。2024年供应链端确实出现一些成本降低的趋势,从上半年或者短期来看,我们能保持4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随着公司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推出,预计下半年或第四季度毛利率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毛利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力,是我们的技术是否领先、产品是否有竞争力,所以从长期来看,我们仍会重点聚焦在提升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给客户贡献更大的价值上。”

新品竞争力提升

胡煜华表示面对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需求,汇顶的核心理念是用自己独特的能力,为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需要思考能否比别人做得更好,能否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第一,我们要把现有技术和产品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应用到更多市场领域中。近年来,公司不断拓展产品和市场覆盖面。例如在电容指纹、光学指纹的基础上,推出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最近也将蓝牙、音频产品导入汽车市场等。同样的技术,在不同的市场领域会有很多的应用机会,我们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和潜力。”她解释说,“第二,积极关注新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例如,MR产品所采用的多项技术,我们都有积累。但新兴市场的规模空间、变化趋势和客户的具体需求,还有待进一步调研和沟通;基于对市场、技术及客户的理解,我们再看如何持续推出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和服务。”

她强调最关键的不在于产品多,而在于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以及如何为客户创造差异化价值!

综合汇顶高管的分享,目前汇顶在如下领域的竞争力较强:

1、超声波指纹

胡煜华表示汇顶在超声波指纹方案已布局多年,汇顶投入到基础的芯片设计、模组设计,以及整体应用方案及算法研发中。目前,汇顶超声波指纹产品已实现量产,越来越多客户正在评估。她相信未来超声波指纹将在移动终端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她表示相较于市面上其他超声波指纹方案,汇顶方案在技术方向上有很大不同,且是全世界尺寸最小的,这将成为未来的技术趋势。随着未来OLED软屏以及Pol-less屏的加速应用,光学指纹性能提升空间受限,超声波指纹技术在移动端将更加普及,应用空间会更大。

她补充说除了在手机端,超声波技术在医疗、工业以及汽车市场上也有广泛应用。随着汇顶对技术理解的加深以及供应链的完善,汇顶会把这项技术拓展到更多元化的应用和市场上,为多元化客户带来更多差异化价值。

2、音频产品

胡煜华表示汇顶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全覆盖音频产品的提供商,硬件产品包括从小功率的手机智能功放,电视、音响上的中功率音频功放,到车载的大功率音频功放;同时覆盖手机、汽车应用的音频软件产品。

基于小功率智能音频放大器上深厚的技术积累,汇顶有能力快速开发出车载音频功放产品。考虑到车载产品高安全性的要求,汇顶非常审慎地对待车载音频功放的研发,从去年开始着力搭建车规级产品的研发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同时,汇顶大力推广成熟的车载音频软件,广泛商用于国内外知名客户,获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响。新能源车主打舒适的驾乘体验,音响是差异化的卖点之一。汇顶去年有几款音频软件产品受到市场认可,如车内无麦克风卡拉OK,CarVoice语音增强,主动降胎噪、引擎噪声算法等。通过软硬件产品的结合,车载音频产品在未来几年将为公司创造较好收益。

3、可穿戴产品

胡煜华表示2023年全球智能可穿戴市场增长明显,印度和中国均领跑市场。同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3年第四季度亦有同比提升,加上AI、折叠屏手机的推动,汇顶认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24年将保持增长。

其中一个趋势是品牌客户的智能手表、手环增量更快。汇顶的健康传感器可以支持心率、血氧、心电等监测功能,凭借与品牌客户深入、密切的合作关系,获得更多智能穿戴设备的合作机会。2023年因大客户订单增加,公司健康传感器的营收同比成长60%以上;2024年汇顶会持续深耕品牌客户关系,同时开发新产品,助力客户产品赢得更好的终端口碑。

此外,数字健康和家庭医疗近期备受关注,除智能手表、手环外,汇顶也在研发相关新产品,如持续血糖监测方案,提供硬件、软件和配套算法。面对庞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体,持续血糖监测是未来的技术趋势。汇顶会持续投入做好产品,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更多贡献和价值。

在蓝牙方面,汇顶致力于将蓝牙产品打造面向大众市场的平台级产品,逐渐拓展到智能寻物、电动自行车、工业IoT等领域。其中,在Apple Find My及Google Find My Device领域有较多进展,营收逐步提升。汇顶不仅搭建平台型硬件产品,也在积极打造生态,让SDK开发更易用,帮助客户工程师更快、更容易地实现产品落地。

4、布局汽车电子

胡煜华表示车载客户最看中以下三点:首先,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是否性能可靠,供应商是否有完善的车规质量管理体系;其次,供应商是否有长期投入的能力,其产品是否有完整的产品路线图;第三,稳定的交付。这些都是汇顶的优势。通过与市场的交流,尽管汇顶是车载领域的新秀,但是我们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

据她介绍,目前汇顶公司已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矩阵转型,如:车载触控:汇顶在车载触控领域持续发力,获得了更多客户订单与认可,例如在比亚迪、小鹏车型上实现商用。2024年,公司会继续聚焦既有产品,同时开发新产品,希望未来能赢得更多国内以及海外高端品牌的认可。

车载音频:音频软件CarVoice已导入众多汽车客户,如比亚迪、丰田、吉利等,同时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了新软件应用。车载音频硬件的研发正在稳健开展,公司谨慎地对待每一款车规产品的研发,预计在今明两年推出车载功放产品,以独特创新的技术为客户带来惊喜。

数字车钥匙:去年起汇顶公司致力于推广数字车钥匙方案,含有BLE、NFC和安全产品eSE,它体现了汇顶科技多元化产品协同效应优势。其中,蓝牙数字车钥匙方案已在与头部客户开展合作。

她还指出随着汇顶光线传感产品及技术不断成熟,相信未来会逐步进入车载市场,应用于雨刮光感等汽车应用中。汽车作为“四个轮子”的移动手机,也需要安全身份识别,公司指纹产品已在部分汽车客户车型上导入应用,预计今明两年会有新的商用。

她强调,传统光学指纹的市场竞争格局没有本质变化,汇顶仍遥遥领先。自2017年汇顶首发屏下光学指纹产品以来,技术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竞争对手入场致市场竞争加剧,且2023年库存高企,竞争更加白热化。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汇顶市场份额仍在持续提升,2023年在安卓手机市场市占率达到近70%。

此外,在热门的折叠机领域,汇顶多个产品都被领先厂商采用,如指纹、触控和主动笔、音频功放等,胡煜华表示折叠屏手机正在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所需的侧边电容指纹就要更薄,汇顶拥有目前全世界最小的侧边电容指纹,可满足客户需求;除电容指纹外,随着手机客户对低透光率、pol-less屏的需求增加,公司超声波指纹也将成为首选。

此外,她指出目前主流是两折折叠屏手机,三折形态折叠机也在开发中。屏幕大了,对触控和笔的需求更大,需要更快的加载速度、更好的信噪比。汇顶触控及主动笔方案的优势包括支持小中大尺寸产品,且支持一支主动笔适配手机、平板和电脑屏幕。公司折叠屏触控及主动笔方案在国内手机品牌中占有相当高的份额,汇顶会延续这一优势。

在智能音频功放方面,汇顶近期发布了新一代低功耗12V智能音频功放(详见《汇顶科技推出新一代智能音频放大器》)。这款产品采用了全新架构和先进工艺,与国内晶圆厂深度合作,带来更强的性能和更低功耗。折叠屏手机对功耗、电池续航能力要求高,汇顶的高性能、低功耗产品能让成本相对较低的喇叭,发挥出更高的音质效果,这对客户控制成本有利。折叠机通常会配备多个音频功放,这也是汇顶的机会点。

另外,她表示AI手机会是今年手机市场的另一增长驱动。汇顶的音频软件可助力客户实现AI应用的落地,它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更好地降低噪声、识别真正有效的声音,让客户的实时翻译、录音、语音文字转化、摘要等功能变得更加有效、准确。

针对人工智能应用,张帆也表示AI是全球热点,公司会思考怎么参与其中并做出独特贡献,汇顶是一家产生数据的公司,触控动作、指纹的感知都会产生物理数据。AI基于海量、高质量的数据,进行有效训练并转变成智能服务。从产出高质量数据的角度,汇顶可以在各个产品应用领域做出有效的贡献。

其次,AI时代,数据的安全管理很重要。汇顶长期投入安全产品和传输技术的研发,在数据的安全处理、传输及存储上技术领先。汇顶,我们还借助AI的力量,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AI技术可应用在公司日常管理及业务提升上,帮助汇顶提高研发效率与运营效率。

针对2024整体市场走势,胡煜华表示目前看来,智能手机方面,AI手机、折叠屏手机等高端机的需求增加,手机市场可能会迎来一波新的换机潮。同时,非洲、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复苏信号明显,品牌客户有信心在海外市场斩获更多,推动中低端手机更大规模的出货。

PC方面,2023年整体需求下降,但AI PC凭借智能体验及对工作效率的助力,有望带动新一波PC换机潮。今年一季度全球PC行业增长3%,其中笔记本电脑增长4%。公司有不少产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汇顶会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可穿戴产品方面,与智能手机相关性比较大,所有品牌客户都有可穿戴配件,凭借公司与手机客户的深厚关系,相信可穿戴产品会有持续成长。

汽车方面,去年国内新能源车占比已达30%以上,今年比例会持续提升。新能源车半导体预计市场规模比油车大很多,相比2023年会有更大的成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今年整体的市场需求比去年乐观,但具体态势还要结合宏观环境、经济形势来看。”她总结说。

围观 19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0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Bluespec支持加速器功能的RISC-V处理器将AchronixFPGA转化为可编程SoC

高性能FPGA芯片和嵌入式FPGAeFPGA)硅知识产权(IP)领域的领先企业Achronix半导体公司,以及RISC-V工具和IP领域的行业领导者Bluespec有限公司,日前联合宣布推出一系列支持LinuxRISC-V软处理器,这些处理器都可用于Achronix FPGA产品Speedster®7t系列中。这是业界首创,BluespecRISC-V处理器现在无缝集成到Achronix的二维片上网络(2D NoC)架构中,简化了集成,使工程师能够轻松地将可扩展的处理器添加到他们的Achronix FPGA设计中。

BluespecRISC-V软核系列为Speedster7t FPGA设计增加了软件可编程性、简化了系统集成、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Achronix Speedster7t FPGA中的2D NoC支持设计人员轻松地将一个或多个RISC-V内核集成到FPGA逻辑架构中。2D NoC允许添加多个RISC-V内核的实例,并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可以轻松地重新定位到FPGA逻辑架构的不同区域。开发人员可以灵活地在裸机上运行C/C++应用程序,或在硬件子系统上运行操作系统,使用1864位处理器来分别配置浮点指令、自定义指令和硬件加速器。

每个处理器的加速器端口都支持高带宽工作负载加速器去实现内存管理和软件驱动配置和控制,从而加快了Speedster7t FPGA设计的开发和部署。由于开发人员可以使用成熟且熟悉的技术(包括RISC-VLinuxRTOS和软件多线程等),因此这个功能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学习曲线来进一步加速设计进程。

Achronix Speedster7t FPGA提供了多项功能强大的创新,如2D NoC,从而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高达20 Tbps的连接带宽。随着Bluespec支持加速功能的RISC-V软核添加,Achronix Speedster7t FPGA可以成为成熟的配置全面且功能强大的可编程SoC,”Bluespec首席执行官Charlie Hauck表示。“我们的产品组合设计旨在帮助开发人员加快部署时间,我们期待看到自己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广大用户更快地在不同应用中使用RISC-V。”

risc-v-bluespec-achronix.png

Bluespec在硅IP领域内深厚的专业造诣和在RISC-V技术方面持续创新的悠久历史使该公司成为Achronix的理想合作伙伴,”Achronix产品规划副总裁Nick Ilyadis说道。“该公司提供的支持LinuxRISC-V软处理器与我们的高性能和高密度FPGA器件相结合,将帮助我们的客户在其产品中实现差异化,并更快地进入市场。”

欲了解关于Bluespec用于Achronix FPGA器件的RISC-V软处理器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info.bluespec.com/achronix

有关AchronixBluespec是如何携手合作,通过提供专为Achronix Speedster7t FPGA器件而优化的且支持LinuxRISC-V软处理器,来彻底改变您的FPGA项目的更多信息,请联系Achronix

关于Bluespec

Bluespec通过提供RISC-V工具和硅知识产权(IP)来帮助用户利用RISC-V带来的创新自由和成本降低。我们提供一套完整的RISC-V软件开发环境,运行在支持FPGA的云端快速、硬件精确的RISC-V内核上,并提供一站式硬件加速工具,用于开发创新的、高性能的、低功耗的RISC-V子系统。有关Bluespec公司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bluespec.com

关于Achronix半导体公司

Achronix半导体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硅谷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提供基于高端FPGA的高性能数据加速解决方案,旨在满足高性能、密集型计算和实时性处理的应用需求。Achronix是唯一一家同时提供高性能高密度的独立FPGA芯片和可授权的eFPGA IP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通过面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网络和数据中心应用的即用型VectorPath®加速卡Achronix Speedster®7t系列FPGASpeedcore eFPGA IP产品得到进一步增强。所有的Achronix产品都由Achronix工具套件完全支持,使客户能够快速开发自己的定制应用。

Achronix的业务遍布全球,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设有销售团队和设计团队。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chronix.com

关注Achronix

网站:www.achronix.com

Achronix博客:https://www.achronix.com/blogs/

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achronix-semiconductor

优酷: https://www.youku.com/profile/index/?spm=a2h0c.8166622.PhoneSokuUgc_1.1&uid=UNzM2MDU5OTYxNg==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00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