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凭借这一突破性的 300 mm GaN技术,英飞凌将推动GaN市场快速增长

  • 利用现有的大规模300 mm硅制造设施,英飞凌将最大化GaN生产的资本效率

  • 300 mm GaN的成本将逐渐与硅的成本持平

2024911日,德国慕尼黑和奥地利菲拉赫讯】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今天宣布,已成功开发出全球首项300 mm氮化镓(GaN)功率半导体晶圆技术。英飞凌是全球首家在现有且可扩展的大规模生产环境中掌握这一突破性技术的企业。这项突破将极大地推动GaN功率半导体市场的发展。相较于 200 mm晶圆,300 mm晶圆芯片生产不仅在技术上更先进,也因为晶圆直径的扩大,每片晶圆上的芯片数量增加了 2.3 倍,效率也显著提高。

配图1:300 mm氮化镓(GaN)功率半导体晶圆.jpg

300 mm氮化镓(GaN)功率半导体晶圆

基于GaN的功率半导体正在工业、汽车、消费、计算和通信应用中快速普及,包括AI系统电源、太阳能逆变器、充电器和适配器以及电机控制系统等。先进的GaN制造工艺能够提高器件性能,为终端客户的应用带来诸多好处,包括更高的效率、更小的尺寸、更轻的重量和更低的总成本。此外,凭借可扩展性,300 mm制造工艺在客户供应方面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英飞凌科技首席执行官Jochen Hanebeck表示:“这项重大成功是英飞凌的创新实力和全球团队努力工作的结果,进一步展现了我们在GaN和功率系统领域创新领导者的地位。这一技术突破将推动行业变革,使我们能够充分挖掘GaN的潜力。在收购GaN Systems近一年后,我们再次展现了在快速增长的GaN市场成为领导者的决心。作为功率系统领域的领导者,英飞凌掌握了全部三种相关材料,即:硅、碳化硅和氮化镓。”

配图2:英飞凌科技首席执行官Jochen Hanebeck (1).jpg

英飞凌科技首席执行官Jochen Hanebeck

英飞凌已在其位于奥地利菲拉赫Villach的功率半导体晶圆厂中,利用现有300 mm硅生产设备的整合试产线,成功地生产出300 mm GaN晶圆。英飞凌正通过现有的 300 mm硅和 200 mm GaN的成熟产能发挥其优势,同时还将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GaN产能。凭借300 mm GaN制程技术,英飞凌将推动GaN市场的不断增长。据估计,到2030年末,GaN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配图3:英飞凌位于奥地利菲拉赫(Villach)的功率半导体晶圆厂.jpg

英飞凌位于奥地利菲拉赫(Villach)的功率半导体晶圆厂

这一开创性的技术成就彰显了英飞凌在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半导体领域的领导者地位。英飞凌正通过布局300 mm GaN技术,打造更具成本效益价值、能够满足客户系统全方位需求的产品,以加强现有解决方案并使新的解决方案和应用领域成为可能。202411月,英飞凌将在慕尼黑电子展(electronica)上向公众展示首批300 mm GaN晶圆。

由于GaN和硅的制造工艺十分相似,因此300 mm GaN技术的一大优势是可以利用现有的 300 mm硅制造设备。英飞凌现有的大批量300 mm硅生产线非常适合试产可靠的GaN技术,既加快了实现的速度,又能够有效利用资本。300 mm GaN的全规模化生产将有助于实现GaN与硅的成本在同一RDS(on) 级别能够接近,这意味着同级的硅和GaN产品的成本将能够持平。

300 mm GaN是英飞凌战略创新领导地位的又一里程碑,将助推英飞凌低碳化和数字化使命的达成。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600名员工,在2023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63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e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5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合见工软”)与维克多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简称“Vector”)共同宣布,双方在汽车电子分布式虚拟仿真测试项目上展开深入合作,通过合见工软虚拟原型设计与仿真工具套件UniVista V-Builder/vSpace,成功将Vector SIL Kit与CANoe结合,构建了全虚拟Level4级的vECU分布式仿真系统,有效提升了系统验证场景并改善测试效率。

CANoe是Vector公司为汽车分布式总线、ECU和vECU的测试验证的专业环境,广泛应用于车载网络和ECU系统的开发、测试、诊断与分析。Vector SIL Kit作为一个开源中间库,可以将CANoe连接到任意测试工具或模拟器,从而实现分布式仿真和测试。SIL Kit的开放架构及稳定接口为独立于工具供应商的互操作性提供了标准,使得与其他工具或模拟环境联合构建全虚拟仿真系统成为可能。

在虚拟化分布式测试方案的构建中,合见工软与Vector紧密合作,成功应用vSpace构建分布式虚拟化测试系统,从而大幅提升了测试效率,并且通过vSpace的多种软硬件调试跟踪方法,使调试更加高效。

  1. 快速构建联合仿真系统环境,提高使用和部署效率
         UniVista V-Builder帮助用户基于快速、准确的功能模型,创建与目标真实系统运行一致的嵌入式软件全功能虚拟ECU,联合CANoe快速构建联合仿真系统。这一全新的开发测试流程,不仅解决了开发和测试对真实硬件的依赖,还比物理开发测试环境更易构建,有效提升测试环境部署的便利性,降低部署成本。

  2. 软件运行结果与真实硬件一致
         从嵌入式软件的视角来看,虚拟原型提供了与真实硬件系统相同的软件运行支持能力。测试开发人员可以在虚拟原型上加载、执行和调试嵌入式软件,最终通过调试的软件可以平滑迁移至真实硬件。

  3. 丰富的调试手段和仿真模式支持
         借助vSpace提供的TLM端口/信号端口/寄存器/功能追踪、硬件断点等功能,以及多种软件调试方式,用户可以从软硬件全系统角度剖析虚拟ECU的运行情况,迅速定位软件问题,加速集成测试。此外,同步和异步仿真模式能够满足不同业务场景需求,并能在多个实时系统交互中保证可靠性。

通过这种全新的流程,测试人员能够在总线开发设计中,对挂载在总线上的设备进行高效的功能验证,从而确保协议设计的正确性。快速部署和高效调试大大缩短了开发测试周期,助力提升整车网络系统开发效率。同时可耦合vVIRTUALtarget一块实现L1到L4全链路的虚拟化平台,支持分布式部署。

1.png

L1到L4全链路vECU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 Vector/合见工软)

随着L3自动驾驶的商业落地,安全性要求逐步提高。合见工软开发了专业的工业安全分析平台UniVista Reliability and Safety/Security Analyzer(简称“RaSA”),与vSpace共同构建了汽车电子软件安全分析验证的闭环解决方案(简称“安全方案”),打通了V模型流程的左右两侧,实现了安全分析与故障注入仿真结果的可追溯关联。借助CANoe强大的仿真调试功能,安全方案将故障注入场景扩展至CAN CC/CAN FD/CAN XL、Automotive Ethernet等关键通信网络,大大增加了安全方案的实用价值,并扩展了适用领域。

合见工软副总裁吴晓忠表示:“合见工软汽车电子工具链及解决方案的发布,以安全为锚,结合虚拟原型技术,打通V模型流程的左右两侧,实现了从安全分析到故障仿真的可追溯关联;在与Vector的通力合作中,借助 CANoe与SIL Kit强大功能,将汽车电子系统开发测试的场景扩展至CAN CC/CAN FD/CAN XL,Automotive Ethernet 等车上关键通信网络,大大提升了用户部署的实用价值。”

维克多中国总线开发工具部门产品线总监马开献表示:“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Vector测试解决方案受到国内众多客户的采用和认可;随着软件定义汽车趋势的发展,业界逐步适应新的开发测试流程。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合见工软在汽车电子L4级vECU虚拟仿真及功能安全领域的突破,通过SIL Kit集成CANoe支持L4级vECU的应用场景,并在开环及闭环的仿真场景中支持虚拟集成、虚拟测试、虚拟诊断、虚拟标定,包括虚拟交样,帮助用户提升整体产出效率。”

欲了解相关产品购买,欢迎垂询:sales@univista-isg.com

更多产品信息,请访问:https://www.univista-isg.com/site/product_detail/345

https://www.univista-isg.com/site/product_detail/14

关于合见工软

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合见工软”)作为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工业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以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领域为首先突破方向,致力于帮助半导体芯片企业解决在创新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关键问题,并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www.univista-isg.com

关于Vector

在过去超过35年的时间里,Vector一直是您的汽车电子研发伙伴。遍布全球33个城市的4000余名员工,竭诚为汽车以及相关行业的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专业的研发工具、嵌入式软件组件和技术支持,帮助用户开发嵌入式系统。源自对技术的热情,我们开发各种解决方案,帮助工程师们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一起面对未来的电子技术。与此同时,我们还致力于教育、科研并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https://www.vector.com/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5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9月11日——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合见工软”)宣布推出创新专业的工业安全分析平台UniVista Reliability and Safety/Security Analyzer(简称“UniVista RaSA”),为复杂电子系统提供完整的系统级安全解决方案。UniVista RaSA是国产自研的针对工业安全分析的EDA软件工具,可提供安全架构设计、功能安全分析/设计/实现/验证等强大功能,保障智能汽车、eVTOL、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智能电网、轨交、医疗器械、重型机器等工业领域的电子系统开发测试运营场景所需的更高效、更可靠、更安全的需要。

在智能汽车系统中,ECU上规模软件越来越大、软件开发成本在整车制造成本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可能的芯片或软件故障,都可能为产品的上市时间与使用安全性带来极大的威胁。为了实现更高的安全性,系统厂商可通过搭建虚拟ECU等方式,进行故障注入、软件开发测试,可实现汽车的“数字孪生”。

工业安全分析平台UniVista RaSA更好地解决了开发过程和分析过程分离脱节的挑战,突破了传统的基于文档的分析过程的限制,提升了电子系统、软件、芯片乃至整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大幅缩短项目开发时间,是具备安全架构设计、功能安全分析、功能安全验证以及多项目多团队的协同工作的综合工业系统安全分析解决方案,现已在数家国内知名芯片/系统/Tie1厂商部署评估。

工业安全分析平台UniVista RaSA作为合见工软芯片到系统(Silicon to System)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帮助用户在架构设计阶段进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分析,针对整机、子系统、PCB板级设计,软件以及芯片等不同层次的业务逻辑进行安全架构设计,并基于ISO26262/IEC61508进行功能安全分析,输出相应的安全文档;同时针对大型项目,UniVista RaSA也可以支持多人终端异地的协同工作。

产品特性:

  • 遵循ISO26262/IEC61508标准的工作流程

  • 基于MBSE(Model Based System Engineering)的方法学,开展业务逻辑的安全性可靠性分析,保证同一开发项中的安全架构业务模型和不同的安全分析方法的数据同步

  • 支持安全架构设计,功能网,失效网的安全设计方法

  • 支持主流的安全分析方法:FMEA,FTA,FMEDA,DFA

  • 支持基于IEC62380/SN29500的失效率量化计算

  • 支持基于不同格式的BOM表,FMEA,FMEDA,系统设计,安全需求的导入

  • 支持不同开发项直接安全需求/安全分析数据的可追溯

  • 支持调用合见工软虚拟原型套件V-Builder/vSpace进行软件层面的故障注入仿真进行失效模式和安全机制的验证

  • 支持调用合见工软PCB原理图设计工具UniVista Archer Schematic和PCB设计环境UniVista Archer PCB,保证PCB板级设计的安全可靠

业内评价:

上海秒尼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CTO王建国表示:“合见工软的安全分析平台UniVista RaSA从安全需求开始,实现了系统架构建模,将FMEA、FTA、FMEDA、DFA等多种安全分析方法集成在一起,高效的加速了功能安全分析的流程。秒尼科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公司,主要面向汽车产业及相关半导体行业提供基于ISO 26262、功能安全、网络安全等标准的专业技术辅导及工程服务。秒尼科与合见工软此次合作,可以为共同客户提供更精确、安全的解决方案。”

“在智能数字化技术驱动的工业4.0时代,如智能汽车等系统所需功能的不断演进,为其系统、软件、芯片等设计带来了愈来愈高的复杂度及严苛的安全性要求,对系统层级、芯片软件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多个层级考虑系统功能安全,并进行更全面的安全架构设计。”合见工软副总裁吴晓忠表示,“基于MBSE方法学,UniVista RaSA可以快速建立起系统的数字孪生模型,并运用经典的安全分析方法(FMEA,FTA,FMEDA,DFA,STPA)开展准确高效的安全架构设计和分析。同时,UniVista RaSA可以与虚拟原型套件UniVista V-Builder/vSpace组合构建汽车软件功能安全分析验证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与系统级设计工具UniVista Archer Schematic/PCB平台一起,构建安全可靠的PCB设计制造解决方案。此外,我们正在布局将UniVista RaSA与数字EDA工具组合,构建车规级芯片设计验证的解决方案。”

工业安全分析平台UniVista RaSA是合见工软更广泛的系统级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UniVista RaSA与合见工软广泛的EDA及IP解决方案,构筑了“芯片+软件+系统+应用”的电子系统与芯片设计联动平台,全面展示了合见工软公司产品全面覆盖度及强大技术实力

欲了解更多详情或购买相关产品,欢迎垂询sales@univista-isg.com

更多产品信息,请访问:https://www.univista-isg.com/site/product_detail/345

关于合见工软

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合见工软”)作为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工业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以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领域为首先突破方向,致力于帮助半导体芯片企业解决在创新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关键问题,并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www.univista-isg.com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5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采用Allegro专利技术XtremeSense™TMR的新型电流传感器是收购Crocus Technologies以来推出的首批产品。

运动控制和节能系统传感技术和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厂商Allegro MicroSystems(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LGM)(以下简称Allegro宣布推出两款新型XtremeSense™ TMR传感器,新产品能够简化高功率密度设计,在提高能效的同时可节省空间和成本。Allegro的最新解决方案CT455CT456具有高带宽和低噪声,可为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和汽车动力总成等应用提供精确的电流测量。 

当今主流市场仍在使用笨重、侵入式和低能效的电流传感器模块,这些解决方案往往不能满足一些应用所需的准确性和分辨率,并且容易发生潜在的系统故障。解决这些问题可能会给工程师带来较大的设计复杂性,从而导致成本增加和生产时间延长。  

与其他传统解决方案相比,Allegro的新型电流传感器采用XtremeSense TMR技术,具有卓越的磁灵敏度、低功耗和紧凑的尺寸,从而解决了工程师所面临的许多挑战。CT455传感器支持两个标准磁场范围,能够感测磁场并将其转换为线性模拟输出电压;而CT456则支持预编程的6mT磁场范围。与市场上其他解决方案不同,Allegro最新的TMR传感器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它们的设计可以在PCB或母线应用上能够实现体积更小、能效和精度更高的80A到800A以上电流测量,具体取决于配置情况,尤其在80~200A范围内性能优势更加明显。

Allegro MicroSystems全球市场与应用高级总监Ram Sathappan表示:“CT455和CT456传感器是Allegro MicroSystems收购Crocus以来推出的第一批TMR产品,它们的发布标志着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些采用Allegro XtremeSense TMR技术的最新电流传感器代表了高带宽电流感测和监控技术的巨大飞跃,加强了我们对推动TMR技术更广泛采用的一贯承诺。作为一种体积更小、能效更高的解决方案,Allegro新型TMR电流传感器能够比现有市场解决方案和技术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而这些正是我们客户所一直在努力寻求的。”

与传统的大功率电流传感器不同,Allegro最新的TMR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非侵入式解决方案,可提供1 MHz带宽和300 ns响应时间,能够实现更快速的功率转换。对于那些需要以较小占位面积来更大限度提高功率的应用,Allegro最新传感器是理想的选择,这些新产品设计紧凑,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效率,可提供以下主要优势:

  • 预设磁场范围±6mT,支持大电流测量

  • 低噪声性能提高了测量灵敏度

  • 针对电压随时间的快速变化(高dv/dt)进行了优化

  • 紧凑型8引脚SOIC和TSSOP封装选项

Allegro现在可提供以下评估板:

CT455 评估板 

CTD455-BB-48B5 

CT456 评估板

CTD456-BB-06B5 

欲了解Allegro最新发布传感器的更多信息,或购买样片,请访问:

CT455 - www.allegromicro.com/en/CT455 

CT456 - www.allegromicro.com/en/CT456 

关于Allegro MicroSystems

Allegro MicroSystems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传感器和专用模拟功率IC无晶圆厂制造商,致力于这些产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推广,为汽车和工业等市场的新兴技术提供强有力支持。Allegro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可为车辆电气化、汽车ADAS安全功能、工业4.0自动化以及数据中心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节能技术提供高效且可靠的解决方案。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llegromicro.com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5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Yaber K3系列投影仪在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上大放异彩,赢得了Trusted ReviewsSlashGear、Android Police、House Digest、Gadgety Awards、Geek Spin、CGMagazine、Android Headlines、TechRadar、Phandroid和The Shortcut等多家主流媒体颁发的11个"Best of IFA 2024"和"Most Innovative"重要奖项。K3系列的相关新闻在媒体圈持续发酵,进一步巩固了Yaber作为娱乐投影仪行业佼佼者的地位。

Yaber K3/K3 Pro at IFA Berlin 2024

Yaber K3/K3 Pro at IFA Berlin 2024

Yaber惊艳亮相2024年IFA,其K3系列创新投影仪吸引了全球科技界的目光。据House Digest点评,"Yaber K3/K3 Pro 投影仪凭借其CoolSwift冷却技术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U型散热片和高性能冷却芯片可防止设备过热。"K3系列在清晰度、亮度和色彩表现方面取得突破,加上Yaber的核心技术,赢得了主流科技媒体的交口称赞。Trusted Reviews表示,"如果家庭影院投影常因音画不同步而遭诟病,Yaber K3 Pro 投影仪无疑是率先破局者之一,能够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K3系列投影仪的卓越音质同样赢得了关注。CGMagazine指出,"Yaber专注提升K3系列音质,携手JBL集成了支持杜比音频的双15W立体声扬声器。K3 Pro 投影仪更是配备了低音炮,解决了投影仪音频系统低音不足的常见短板。在展会现场的简短演示中,其音质确实令人叹为观止,投影仪和低音炮的强强联合,使其音频远远超出了人们对这类设备的预期。"

TechRadar进一步强调了其音频优势,将其誉为IFA上最酷的投影仪,"Yaber K3 Pro 投影仪本身搭载的30W JBL立体声扬声器已属上乘,而低音炮的加持更是将音质推向了全新的高度。虽然它无法媲美顶级杜比全景声条形音响,但这是我迄今为止听过的唯一一个我不会想再添加任何外部扬声器的投影仪音响系统。"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51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引领视觉革命,定义AR新未来

9月11日,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 2024)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上海显耀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JBD"),携全新高亮、高画质蜂鸟Ⅰ彩色光学模组,以及蜂鸟MiniⅡ单色光引擎等产品强势登场。现场,JBD还带来一系列极具创新的AR智能眼镜,向全球客户展示了MicroLED微显示在AR近眼显示等应用场景中的技术创新和卓越实力。

全新蜂鸟Ⅰ彩色光学模组

入眼6000尼特,开启高亮、高画质新时代

JBD全新"蜂鸟Ⅰ彩色光学模组"作为最具潜力推动全彩光波导AR眼镜商业化的重磅解决方案,在亮度、功耗和画质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突破。搭配光波导,新模组实现了超6000尼特的入眼亮度,远超以往1000-2000尼特的水平,也不再受环境光的限制,无论室内、户外都确保用户能享受到清晰、生动的画面效果。这一体验上的巨大进步,将全面满足彩色光波导AR眼镜多场景的无缝佩戴需求。

不仅是亮度层面的突破,新模组还带来更出色的画质表现:结合业内首个光波导画质校正方案ARTCs,实现光引擎与光波导的双重画质校正,有效提亮度均匀性,大幅消除色彩失真和颗粒感。同时,新模组的彩虹效应也大幅减轻,纯净度更高。这些画质提升,显著增强了全彩光波导AR眼镜的视觉体验。

超高入眼亮度的背后,得益于JBD在MicroLED微显示发光效率方面的持续突破,推动"蜂鸟Ⅰ"彩色光引擎实现100%的性能提升,输出光通量高达6流明。重要的是,蜂鸟Ⅰ的典型功耗维持在150mW水平,效率的大幅提升对AR整机架构优化亦有很大帮助,例如维持原有亮度所需的功耗更低,可有效延长眼镜的续航。

在本届CIOE展会上,全新蜂鸟Ⅰ彩色光学模组以其卓越的亮度和画质表现,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收获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我们深信,这款模组带来的视觉体验上的革命性提升,将全面刷新衍射光波导AR眼镜的用户体验,进一步挖掘全彩光波导AR眼镜全天候佩戴的潜力,引领AR进入高亮、高画质新时代。

蜂鸟MiniⅡ单色光引擎

极致体积,释放眼镜设计自由度

JBD全新的"蜂鸟MiniⅡ单色光引擎",将引领新一轮AR轻量化浪潮,该产品于SID 2024正式亮相,并于今年二季度开启量产出货,基于此打造的新品最快于本月发布。

蜂鸟MiniⅡ单色光引擎

蜂鸟MiniⅡ单色光引擎

"蜂鸟MiniⅡ"在小型化、轻量化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它的大小仅0.15立方厘米,和一颗红小豆相当;重量仅0.3克,比一枚回形针还要轻。极致的小和轻,使得"蜂鸟MiniⅡ"能轻松嵌入到纤细的镜腿中,轻盈的佩戴体验让智能眼镜几乎"无感"地融入显示模块,完美符合了智能眼镜对重量和外观设计的严苛要求。

除了身材迷你,"蜂鸟Mini II"的性能同样令人惊叹。首先,输出光通量高达8流明,搭配光波导能够实现超8000尼特的入眼亮度,确保在室内、户外,甚至极端环境下都能提供高亮、清晰的显示效果;其次,典型使用场景功耗低至60毫瓦,确保全天候使用的长续航需求;此外,"蜂鸟Mini II"拥有8比特色深,支持256级灰阶显示,带来更细腻的纯色显示效果。

蜂鸟MiniⅡ不仅刷新了 AR 光引擎的尺寸纪录,更将智能眼镜的设计自由度推向新的高度。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AI技术,同时随着AI+AR体验的快速演进,"蜂鸟Mini II"可让智能眼镜作为AI交互载体的潜力得到全面释放。

蜂鸟光引擎家族亮相

强大产品阵容,全面推动消费级AR生态

JBD"蜂鸟"光引擎拥有:基于X-cube的"蜂鸟"彩色光引擎和"蜂鸟Mini"单色光引擎,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产品系列,家族产品也扩展至3款。随着"蜂鸟"光引擎家族阵容的不断壮大,JBD将通过丰富的产品矩阵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

JBD微显示方案正持续推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在AR眼镜领域的创新和发展。目前,市场上官宣了采用JBD方案的AR眼镜有26款,总出货累计数十万套眼镜,超过其它技术方案的总和。同时,正在开发中的AR眼镜超过30款,其中大多数计划集成AI,随着AI+AR体验的深度融合,JBD微显示方案正成为AI智能终端的核心。依托合肥工厂的强大产能,JBD当前支持百万套眼镜规模的微显示屏出货,预计3-5年将扩大至千万套眼镜所需的微显示屏规模。

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JBD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和可靠的AR近眼显示解决方案。展望未来,JBD期待与全球行业伙伴携手,共同探索AR技术的无限可能、推动智能眼镜成为AI交互的新载体。与此同时,本次展会上JBD还展出了一系列基于MicroLED技术的AR眼镜,我们诚邀您莅临CIOE 2024(展位号2B103)现场亲身感受MicroLED微显示技术的革命性魅力。

关于JBD

上海显耀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JBD)成立于2015年,总部和研发中心位于上海,生产基地位于合肥,作为全球领先的MicroLED微显示屏制造企业,JBD通过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力度,不断引领微显示产业发展,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的显示解决方案,加速消费级AR+AI技术的融合与普及。更多信息,请参见JBD官网:www.jb-display.com.cn 。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50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9月11日,2024中国(上海)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展览会(SENSOR CHINA)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此次展会吸引了全球传感器物联网行业的数百家精英企业,共同探索智能感知技术的新边界。

芯海科技(股票代码:688595)作为全信号链集成电路设计的领军企业,以“智能模拟·精准感知”为主题,精心打造四大展区:SmartAnalog®高可靠性传感器信号调理系列产品、工业应用、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全面展现了公司在模拟信号链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成果,赢得了现场专业观众的热烈关注与赞誉好评。

1.jpg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SENSOR CHINA首创“2024国际智能传感新质创新大赛”,选拔和支持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传感技术/项目快速落地与跨界融合,推动感知技术释放新质动能。芯海科技“高性能模拟SoC CS32A01X”荣获本届大赛年度“创新先锋奖”,获此殊荣是对芯海科技在信号测量领域技术积累和市场贡献的认可。

1

SmartAnalog®展区

芯海科技基于“模拟信号链+MCU”双平台能力,打造了SmartAnalog®混合信号技术平台,推出了CS32A系列高可靠性传感器信号调理产品,满足-40℃到105℃宽温工作范围,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传感、医疗健康和消费电子等细分市场。

2.jpg

该展区重点展示了SmartAnalog®的首发CS32A01X系列产品及其多种应用方案,如艾莫讯测温PLC DEMO、热导型流量测温仪、4~20mA压力变送器Demo等。

CS32A01X属于Smart Analog®产品平台的集成高性能Σ-Δ ADC系列SoC,具有高精度、高性能、集成度高、外设丰富等优势。其中典型产品CS32A011特性如下:

  • 24Bit 4kSPS Σ-Δ ADC

  • 内置高精度低温漂电压基准

  • 2路恒流源1~1000uA输出

  • 4路电压源输出

  • 内置温度传感器精度:Typ ±1.5℃

  • 集成12Bit DAC (配合PWM可实现更高分辨率)

  • ARM®M0@24MHz,内置64K Flash、8K SRAM

CS32A01X系列同时提供完备的SDK资料包,包含应用指导文档、开发板、评估板、SDK、DEMO及参考代码等,帮助客户快速上手、降低开发难度、缩短开始时间。该产品自上市三年来,赢得了市场众多行业头部品牌客户的高度认可。

此外,芯海还展示了CS1247B汽车级 5‰精度电流测量DEMO、CDS8702/CDS8703变送器DEMO、CDS8702/CDS8703电流电压测量DEMO等,受到现场观众的广泛关注,展现了芯海科技在智能传感器信号调理领域的领先地位。

2

工业应用展区

面对工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芯海科技推出了多款针对工业市场的精品产品。

3.jpg

CS1232:24位Sigmal-Delta ADC,集成低噪声PGA、支持2通道24位差分输入等,ENOB最高可达23.5位,适用于工业控制、电子秤、化学分析、医疗设备、智能变换器及便携式设备等高精度测量场景。

CST92F42:是一款高集成、低功耗的BLE5.1 MCU,搭载高性能32位MCU内核并支持硬件浮点,拥有丰富的功能外围单元,同时集成高效的电源管理因其出色的外设性能及射频性能,非常适合用于打造推屏显示、录放音、触摸等人机交互功能,适用于智能家居、语音遥控器、手持云台、传感器网络、楼宇自动化等物联网应用场景。

BMS系列:包含单串BMS CBM8560及2-4节BMS CBM8580。

CBM8560是芯海推出的高精度单节电量计产品。支持更低采样电阻,集成SHA-256安全算法与多通讯方式。可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等产品。

CBM8580是针对2~4S应用的高精度电池管理产品。可提供电量监测、电流检测、过温过流保护等功能,该产品支持高边保护,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更高级别电池保护。CBM8580可以广泛应用在平板、笔记本、移动电源和其它12V电池系统。

芯海科技BMS系列产品具备的高精度、高可靠特性,已在行业众多一线品牌客户实现规模化量产,累积出货超过1亿颗。

此外,还有CST92F25蓝牙组网DEMO、CDS1282压力触控按键DEMO等精彩演示。

3

汽车电子展区

在汽车电子领域,芯海科技已通过IS0 26262 ASIL-D功能安全认证,多款MCU和模拟产品已取得AEC-Q100认证,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座舱、车载快充、BMS等领域。

5.jpg

展会现场,芯海科技车规级SAR ADC芯片CS1795x、车规级Σ-Δ ADC CS1247B等车规产品全芯亮相,为汽车动力BMS提供全国产化解决方案。

在汽车市场,芯海科技聚焦高可靠、高安全的汽车应用,已与国内外众多顶尖Tier1厂商达成了紧密合作。未来,芯海功能安全MCU、SoC、AFE等产品会加快投放市场。

4

智能终端展区

小芯片,大市场。除了在工业、汽车领域之外,芯海模拟产品还广泛应用于消费、医疗、健康等智能终端领域。

6.jpg

展会现场,芯海还展示了包括CS32F061、CS8M320在内的多款模拟性能突出的MCU新品,以及基于CDS1883的小米触控笔、基于CS32F03X的激光测距仪、基于CDS1181的人体感应照明DEMO、基于CS1262的PPG手表应用DEMO、基于CS1259B的红外测温仪应用DEMO等丰富演示。

这些产品覆盖各种应用场景,能够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领域的感知应用需求,实现了芯海在智能终端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布局。

9月11-13日,为期三天的SENSOR CHINA 2024,芯海科技与您相约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2F023号展位,现场更多精彩,恭候您的莅临

未来,芯海科技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开创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新格局。

来源:芯海科技

围观 18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5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9月10日,紫光展锐携手中国联通在深圳成功举办以“全时连接,向芯未来”为主题的“AI+5G+eSIM”沙龙。活动上,紫光展锐分享了在5G与AI领域的布局,并与中国联通联合发布了“AI+5G+eSIM”产业合作行动计划。

随着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的到来,行业正从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步进入“未来互联网时代”。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技术、网络、终端与应用的持续升级与深度融合,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AI热潮为AI终端的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使多项新技术进入“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光明期”,推动终端产业进入“AI化新时代”。

1.jpg

新紫光集团执行副总裁、紫光展锐CEO任奇伟博士在致辞中表示,以5G为代表的连接和AI为代表的智能,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两大核心技术,5G与AI技术融合,打开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创新终端方向,真正推动万物智联的发展。在5G领域,紫光展锐拥有完整的产品布局,覆盖手机、物联网、穿戴、平板电脑、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在AI领域,紫光展锐在端侧AI深耕多年,构建了一套全场景AI计算系统,覆盖软件、硬件、生态应用。未来,展锐将在端侧大模型软硬一体协同、深度学习算法和模型优化、AI与传感器数据融合等方面持续演进。 

2.png

紫光展锐执行副总裁、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周晨在演讲中指出,紫光展锐已进行AI产品序列全新升级,加速端侧AI全面部署,通过AI音视频、AI大模型、AI摄影等多领域技术突破,构建了面向不同场景、终端形态的AI智能产品组合。目前,展锐端侧AI技术在手机、平板、智能穿戴、智能显示、汽车电子、行业方案等多产品领域商用落地。展锐积极携手产业合作伙伴,通过离线编译、算法适配、系统适配和算法优化等一系列措施,提供更加完善的AI解决方案,共创AI端云生态。

3.png

活动上,紫光展锐与中国联通联合发布“AI+5G+eSIM”产业合作行动计划,呼吁产业链伙伴加入到AI+5G+eSIM终端阵营,并将为平板、笔电、新型终端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研发、品牌、政策和销售支持,共同创造更多“首款、第一个、新品类、新产品”。这一发布标志着双方在推动AI、5G与eSIM融合应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双方将依托各自在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持续推动“AI+5G+eSIM”产业合作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注入新动能,共同开启全时在线的AI终端新时代。

4.png

新紫光、新展锐、新征程、新未来。作为全球领先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紫光展锐在新紫光集团的带领下,秉承“专业、共赢、奋斗”的价值观,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全球生态伙伴创造价值,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用芯成就美好世界。 

来源:紫光展锐UNISOC

围观 8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50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4年9月11日,长光辰芯发布1600万像素分辨率全局快门CMOS图像传感器 — GMAX4416。该产品不仅继承了GMAX系列产品的低噪声、优异的PLS等特性,同时增加了片上binning、HDR等新的功能,进一步拓宽了GMAX系列产品在运动捕捉、航空测绘、AOI 检测等领域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1.jpg

双增益HDR、1:1长宽比

GMAX4416采用4.4um电荷域全局快门像素设计,有效分辨率为4096 (H) x 4096 (V),对角线尺寸为25.4mm,最大满阱为15ke-,读出噪声仅为3.0e-,在双增益HDR模式下动态范围最高可达73.9dB。由于采用了近红外优化工艺,该芯片在550nm和850nm处的量子效率分别为70.5%和30%。GMAX4416其独特的1:1的长宽比,可实现最大视场利用率,为高通量生物显微成像、动捕相机提供理想选择。

三种输出模式,适用于更多场景

得益于先进的光管技术,GMAX4416具有优异的角度响应以及出色的快门效率。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该芯片支持三种输出模式,STD模式、HDR模式、以及片上binning HDR模式。在STD模式下,芯片以全分辨率输出,其最高帧可达到80fps;在HDR模式下,在保证全分辨率输出的同时,可以获得最优的动态范围;Binning HDR模式,其满阱可以提升4倍,达到60ke-, 其动态范围进一步提升至79.1dB。在保持80fps 帧频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了功耗优化,三种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自由切换。基于以上特性的加持,使得GMAX4416成为在航空测绘、AOI检测等需要高信噪比、高动态、高速的应用场景中的完美方案。

微信图片_20240911172355.png

GMAX4416采用12bit ADC设计,通过32对Sub-LVDS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最大数据率可达19.2Gbps。芯片在全速运行状态下,功耗低于1.5W。

GMAX4416采用152 pins μPGA 封装,尺寸为31.70mm x 34.00mm。黑白版本和彩色版本芯片以及评估系统,即日起可接受预定。

2.jpg

更多产品及订购信息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邮箱:info@gpixel.com

电话:0431-85077785  

官网:https://gpixel.com/

来源:长光辰芯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5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GLs(senser)系列是格励微基于自主知识产权隔离技术推出的隔离型传感器产品系列,本次推出的GLs1101温度传感器是GLs系列的首款产品,该产品内部集成了温度传感器、高压隔离栅,具有隔离耐压高(3000Vrms)、工作温度范围宽(-70℃~150℃)、测温精度准(±0.1℃@+10℃~+60℃)、功耗低(平均电流4.8μA)、支持数字输出和1wire总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大功率电机、大功率电源、大功率开关等高压领域温度检测场景。

产品照片

1.png

GLs1101产品实物图

引脚描述

2.png

3.png

产品特性

  • 测温精度:±0.1℃@+10℃~+60℃

                  ±0.5℃@-20℃~+80℃

                  ±2.0℃@-70℃~+150℃

  • 测温范围:-70°C~+150°C;

  • 隔离耐压:3000Vrms@塑封;

  • 封装形式:SOP07封装;

  • 低功耗:典型待机电流0.1µA,测温平均电流4.8μA(1次测量/s),测温峰值电流0.45mA;

  • 工作电压范围:1.8V~5.5V;

  • 支持1wire接口;

  • 用户可设置温度报警;

典型应用图

4.png

GLs1101典型应用图

应用

  • 功率电子/功率模块温度监控;

  • 交流充电站(桩);

  • 直流快速充电站;

  • 服务器PSU;

  • DC/DC转换器;

  • 电源整流器;

  • AC/DC转换器PSU;

    GLs1101隔离型温度传感器现可以申样,您可以拨打010-62614508或邮件申样。

关于格励微

格励微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数字隔离器技术研究,本次推出的GLs隔离传感器系列是格励微基于自主隔离工艺推出的第10个隔离系列产品,未来格励微将继续坚持”励精图治、格物致知”的初心,在数字隔离领域持续创新,不断为广大用户推出丰富的高可靠隔离产品,打造好数字隔离器专家品牌。

  • GL电磁隔离器;

  • GLa(amplifier)隔离运放;

  • GLb(bus)隔离总线收发器;

  • GLc(cap)电容隔离器;

  • GLd(drive)隔离驱动器;

  • GLp(power)隔离电源;

  • GLt(transceiver)总线收发器;

  • GLo(Optical)兼容光耦型隔离器;

  • GLr(Relay)隔离继电器;

  • GLs(Sensor)隔离传感器;

了解更多产品信息,请访问www.zk-glw.com

来源:数字隔离器专家

围观 4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45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