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Xsens 11月最新推出研发套件Xsens Inertial Motion Box,它专为技术类院校和未来的工程师进行实验创新而设计。该套件适用于众多应用与专业,例如人形机器人、测绘、导航、水上/水下机器人、重型机械、医疗、运动康复等。通过向大学/研究机构提供该套件作为教育套件,Xsens旨在帮助新一代工程师们的各种学习和科研项目。结合丰富的在线资源,学生们可以深入获得运动追踪技术的实践经验。    

套件包含内容

MTi-3开发套件

Roll, pitch 0.5° RMS 

Yaw/heading 2° RMS

MTi-630开发套件

Roll, pitch 0.2° RMS 

Yaw/heading 1° RMS

MTi-680G入门套件

Yaw/heading 0.5° RMS

Position 1cm+1ppm CEP

利用套件为未来的学习研发做好准备

实践经验:通过提供行业标准IMU技术的实践经验,为学生进入尖端领域做好准备。     

多功能性:Inertial Motion Box包含三款Xsens MTi测试产品,适用于各种项目和应用。    

即插即用:无缝集成到现有程序中,并提供全面的产品文档和支持。     

高性价比:套件的设计目的是让新一代的工程师们无需过高的花费来进行学习、研究。    

如需了解更多Inertial Motion Box信息,请联系我们:

电话|021-31760067

邮箱|china@xsens.com

关于我们

Xsens是3D运动追踪技术和产品的主要创新者,其传感器融合技术可应用于消费电子设备和专业应用,诸如运动捕捉、运动分析、医疗保健、体育和工业等应用中,实现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无缝交互。

来源:Xsens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现代分散式分区配电架构需要可靠的解决方案。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通过 PROFET™ Wire Guard为开发人员提供先进的现代配电线路保护。与传统保险丝相比,该产品系列通过集成的精确 I²t线路保护曲线大幅提高了线路应力特性仿真的准确性,并且可根据应用要求选择六种实施曲线。结合其他功能,这一精确的集成I²t线路保护可在取代机械继电器和保险丝的同时优化线束。

采用TSDSO-14封装的PROFET™ Wire Guard

这五款PROFET™线路保护器件采用经过验证的TSDSO-14TSDSO-24 封装。整个家族系列内部具有完全的引脚对引脚兼容性,并且与PROFET™ +2 12V器件高度兼容,最大目标电流达到27 A。为了将最大电流承载力提升到36A,英飞凌将进一步扩大该系列的产品阵容,在2025年第四季度再增加一款半导体器件。这些器件带有电容性负载开关(CLS)模式,可对容性负载充电。可调过流检测阈值支持从电源快速隔离故障。集成的自动空闲模式一般可将停车期间的电流消耗降至50 µA,同时输出级保持完全接通。内置的序列诊断功能可在单个引脚上提供跨越5个地址的精确应用数据,从而实现针对功能安全要求的应用完整性测试,并根据车辆运行期间对线路保护状态的分析在改款时进一步优化线束。这些器件已经开发完成,并作为独立ISO 26262:2018安全元件,最高可达到ASIL D的安全要求。

为支持设计导入过程,该产品系列已集成到英飞凌开发人员中心提供的汽车功率资源管理器中。例如,该模拟工具支持在给定线路和负载情况下评估PROFET™ Wire Guard器件的系统保护能力。它能为可调过流检测阈值计算正确的电阻值,并选择集成I²t 线路保护曲线。该工具还能计算整个产品系列的kILIS精度和功率耗散等参数。

供货情况

PROFET™ Wire Guard 12V系列现已上市。更多信息访问http://www.infineon.com/profetwireguard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060名员工(截至20249月底),在2024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50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8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1月27日,第17届英特尔互联网数据中心大会在成都顺利举行。业界领先的云服务商、互联网厂商、行业客户、OEM/ODM等生态合作伙伴齐聚一堂,就当下云计算与AI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加速产业智能化转型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会上,英特尔不仅展示了其通过丰富的软、硬件产品组合与创新解决方案加速云服务与AI应用落地,也携手与会客户基于丰富案例及解决方案进行了精彩分享。

会上,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云与行业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销售部总经理梁雅莉指出,“迈入AI智能时代,云计算与AI将迎来相互促进、有机发展的全新阶段。对此,英特尔将从实际业务场景出发,支持客户打造云与AI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基础设施,满足眼下互联网行业对于AI原生应用的需求。同时,我们也期待与大家携手并进,共同促进未来更多创新应用的落地,释放新质生产力,从而推动AI时代行业数智化转型。”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云与行业解决方案和数据中心销售部总经理梁雅莉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AI已经迈入了高速发展的新纪元。算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是实现AI技术创新与原生AI应用落地的重要底座。对此,英特尔从自身出发,持续提升算力水平,不仅打造了涵盖CPU、GPU、ASIC、网络与存储的出色异构算力资源,也不断探索成本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积极发展兼具性能与性价比的优质算力。与此同时,面对AI原生时代互联网用户的需求,英特尔携手火山引擎、阿里云、百度智能云等行业合作伙伴,打造了一系列云与AI相融合的高效基础设施,以期进一步赋能云原生与AI原生应用落地,加速数字化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陈葆立

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陈葆立亦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随着当今和未来数据中心需求的不断演进,不同的应用场景往往需要提供独特的优化策略。对此,英特尔推出至强6处理器平台,以卓越的云原生优势,在不断变化的数据中心环境下,实现性能突破与能效优化。同时,英特尔也通过软、硬协同,提供端到端的AI综合解决方案,以完备的产品技术,为云计算与AI领域的应用落地提供重要支撑。”

长期以来,英特尔始终通过以数据为中心的全栈产品组合,满足广泛的计算负载需求,助力企业深度变革。全新推出的英特尔至强6处理器平台,在助力多种工作负载性能提升的同时,大幅降低企业云计算成本。其中,英特尔至强6能效核处理器可利用云原生的敏捷性,进行优化并拓展基础设施,同时节省空间与功耗,以实现更多AI功能,从而适应AI原生应用的需求。本次大会期间,来自腾讯云、天翼云、京东云与金山云的客户代表也分享了其与英特尔携手,在云计算、边缘计算,及科学计算等领域进行的多样化探索和应用落地,深度展示了英特尔携手本地生态伙伴在推动行业发展、驱动企业数智化变革上的潜心投入与成果。

自2007年英特尔举办第一届互联网数据中心峰会,至今已经走过了17年,这期间,英特尔携手云服务伙伴及互联网客户,不仅见证了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共同探索技术浪潮所带来的全新发展方向与业务机会。未来,英特尔将一如既往地携手广大生态伙伴,持续推动技术与产业的有机融合,汇聚云生态之力,共同构筑智能未来。

关于英特尔

英特尔(NASDAQ: INTC)作为行业引领者,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在摩尔定律的启迪下,我们不断致力于推进半导体设计与制造,帮助我们的客户应对最重大的挑战。通过将智能融入云、网络、边缘和各种计算设备,我们释放数据潜能,助力商业和社会变得更美好。如需了解英特尔创新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英特尔中国新闻中心intel.cn/content/www/cn/zh/newsroom以及官方网站intel.cn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1月26日,2024 英特尔新质生产力技术生态大会在成都举行。作为英特尔战略合作伙伴,软通动力及旗下机械革命受邀参会,Intel、智谱、机械革命三方联合发布了专为程序员设计的CODE AI程序员本。同时,机械革命多款明星产品以及软通动力天璇知识库、天鹤操作系统等精彩亮相生态合作展区。

卓越性能 首度亮相 联合发布CODE AI程序员本

机械革命CODE AI程序员本新品首度亮相,凭借酷睿Ultra系列处理器的CPU + GPU + NPU三大AI引擎,为CODE AI程序员本提供了强大的本地化算力,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生产力效率。此外,它还搭载了Intel、机械革命以及智谱三方联合研发的AI开发者学习套件,为AI开发者提供部署、学习、演练到自行开发的全周期学习工具。

机械革命CODE AI程序员本预装智谱CodeGeeX NANO,是一款基于本地大模型的智能编程助手,它可以实现代码的生成与补全,自动为代码添加注释,不同编程语言的代码间实现互译,针对技术和代码问题的智能问答,当然还包括代码解释,生成单元测试,实现代码审查,修复代码bug等非常丰富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其可以利用CODE AI程序员本内的酷睿Ultra处理器完全基于本地算力运行。

可以预见,机械革命CODE AI程序员本将以其卓越的性能、出色的显示效果和便携性设计,成为了程序员们值得选择的笔记本之一。

精彩亮相生态合作展区 携手加速行业变革

大会现场,机械革命展示了其最新的基于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AI PC系列以及搭载第14代酷睿HX处理器的高性能移动解决方案。此外,软通动力天璇知识库和天鹤操作系统也精彩亮相展区。

机械革命耀世、极光系列高性能笔记本

搭载第14代酷睿HX处理器,超多核心和极高频率到来强劲无比的性能释放。划时代的异构架构更是能够智能分配线程,在更低功耗下实现更好的性能表现。在新一代散热系统提供的加持下能够保证长时间满性能输出,高刷新电竞屏幕与全尺寸键盘的组合,为用户带来从视觉到操控的完美体验。

软通动力天璇知识库

天璇知识库是一款融合了先进自然语言处理、高级算法、深度学习模型等技术的人工智能产品,旨在从海量文档中高效、准确地提取有用信息,实现了对文档内容的深度理解与智能检索,从而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基于Intel硬件加速技术、虚拟化技术,天璇知识库凭借高效、准确的信息检索能力,正逐渐成为解决当前信息过载问题的一款关键产品。

软通天鹤操作系统

天鹤操作系统是软通动力自有品牌操作系统商业发行版,基于天鹤OS和软通计算机软硬件一体优势,融合Intel硬件加速库,为客户带来全方面的性能提升。其凭借Intel虚拟化等技术,能为客户提供超融合、数据库一体机等端到端解决方案。

此前,软通动力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在H•I³ AI探索峰会2024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智算中心服务,AIPC及智能座舱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开展产研融合创新、业务生态建设,并适时发布和共享研究成果,共同开拓垂直行业市场。本次大会是双方加深合作的又一体现,双方将共同推动智能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携手探索未来无限可能。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华为携手沙特阿拉伯电信运营商Zain KSA完成SuperLink微波创新解决方案验证(PoC)测试,这一重要突破将为沙特城郊及偏远地区提供高质量网络覆盖,助力沙特通信和信息技术部(MCIT)普遍服务基金(USF)项目,进一步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公平。

PoC测试显示,SuperLink微波链路的容量可达3.5Gbps,可用性高达99.999%,实现了35km超远覆盖,同时支持平滑升级到8Gbps。该链路的成功验证标志着华为SuperLink解决方案(四频)的首次商用。SuperLink方案由四频天线和通用ODU组成,可同时支持6GHz、7 GHz、8 GHz、11GHz四频信道,有效克服了低频信道限制,有利于简化部署、节约投资,推动SuperLink解决方案广泛应用,打开了低频段微波链路在更多业务场景应用的新空间。

Zain KSA工程副总裁Mohammed AlNujaidi表示:“Zain KSA致力于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拓展沙特数字生态系统,不断提高偏远地区宽带服务质量,践行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城乡社区互联互通的承诺。”

“我们很荣幸能够与Zain KSA合作部署SuperLink解决方案,为当地提供大容量、高可靠的网络覆盖,”华为微波领域总裁曾创表示,“SuperLink解决方案的成功验证,树立了微波技术的新标杆,为新一代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扩展性提供了保障。”

来源:华为

围观 8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在第十二届全球电信大奖(Global Telecoms Awards 简称Glotel)颁奖典礼上,华为携手中国移动荣获最佳数字化转型项目奖(Bes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roject),携手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广电)荣获最佳项目交付奖(Project Delivery Perfection),携手stc集团荣获数字化转型驱动奖(Driv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携手Indosat Ooredoo Hutchinson(简称IOH)荣获卓越电信奖(Telecoms Excellence)。Glotel由 Informa旗下电信行业媒体Telecoms.com主办,旨在表彰为电信产业发展与转型做出卓越贡献并持续创新的公司。华为与中国移动、中国广电、stc、IOH携手获得四项大奖,是行业对华为与全球运营商在全面数智化运维运营领域持续创新并获得商业成果的高度认可。

1.png

华为携手中国移动荣获最佳数字化转型项目奖

2.png

华为携手中国广电荣获最佳项目交付奖

3.png

华为携手stc集团荣获数字化转型驱动奖

4.png

华为携手IOH荣获卓越电信奖

为发展CHBN(Customer消费者、Home家庭、Business企业、New新业务)融合市场新战略,中国移动集团携广东、河北、重庆等省公司,与华为在数智云原生项目中合作重塑敏捷、融合的BSS(业务支撑系统)平台。该获奖项目“可持续融合:中国移动构建BSS敏捷装配式IT平台”,通过变革IT系统架构,在5个核心业务能力中心构建51个标准化组件,拉通共享全网能力,同时,变革商业模式,采用“超市”理念,灵活组装商品,最大化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此项目使得中国移动CHBN融合细分市场客户规模和ARPU增长超过30%,业务创新案例复用效率提升50%。

中国广电作为新牌新网运营商,是全球最大的共建共享MOCN(多运营商核心网络)局点,面临诸多挑战。为快速提升用户体验,推动业务发展,中国广电与华为合作“客户体验提升”项目,基于华为SmartCare平台,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结合的低码开发能力,全面应用于用户感知、投诉自动化和精准营销等场景,实现用户高质量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广电网络运维运营数智化转型的进程。

“面向AI的平台转型”,是stc集团与华为合作的创新项目,通过新硬件、新软件和新架构重塑其数智化转型平台,打造了新一代客户体验管理(CEM)系统。该项目提升了平台资源利用率,加速平台智能化,升级平台业务处理效率,为迎接AI时代做好准备。

“IOH点燃并加速向AI-Native运营商转型”项目的获奖基于IOH与华为在管理服务和体验运营领域数智化转型的显著成果。该项目极大提升了网络可用性、体验质量和业务性能,带来总营收、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ARPU(平均每用户收入)和数据流量均双位数同比增长,移动和宽带客户双增长,第三方测试机构OpenSignal测试的视频和游戏体验均排名第一。华为助力IOH打造的数字化智能运维中心(DIOC),作为网络运营的神经中枢,正在加速以业务为中心运营的转型。

来源:华为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冬柏

近年来,许多主要依赖国内市场的制造企业普遍调整了战略目标:避免内卷,走向全球市场。各大厂商都希望开拓国外业务,甚至部分领头羊企业在国外开始建厂,不仅能解决关税问题,还可以加快企业全球化进程。近两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出海成功案例涌现。

软件版权问题成企业出海挑战

然而,国内企业出海也面临不少挑战,其中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就是国外的知识产权(如软件版权)问题。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国内企业往往在软件的使用合规上有疏忽,导致在企业出海时,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吃了很多苦头。

在国外,知识产权的纠纷赔偿是非常高的,执行标准也是非常严格的。所以,部分企业在国内不注重软件使用的合规,在国外就面临着产品禁售,或者高额罚款的风险。

近些年,随着国内企业出海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面临不得不解决版权合规问题的局面。为了避免在海外市场遭受处罚的巨大风险,绝大多数企业都选择购买一些软件版权,获取版权方的谅解。

然而,在解决合规问题的过程中,当国内企业面临国外版权方的知识产权合规化主张时,往往陷入被动,主要原因有:

1.一些企业版权问题存在已久,过往的二三十年历史中,到底有多少违规使用软件的情况是一笔糊涂账;

2.内部的信息化(IT)部门对于软件使用缺乏管理,使用部门私自使用盗版软件时,信息化部门并不知晓具体情况,也没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3.面对版权方的合规主张,往往只能采用购买软件授权来和解的方式处理,但是我们无法判断版权方的要求是否合理;

4.版权方对于软件合规的诉求非常严格,并且态度普遍很强硬,导致出海企业在商务沟通上非常被动,有种被“敲诈”的感觉。

20187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以下简称法院”)针对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作出了1505万元的高额赔偿,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该案中,原告达索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索公司”)注册地在法国,是CATIA系列计算机软件作品的著作权人。达索公司发现,被告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捷公司”)作为一家独立汽车工程技术公司,在各大人才招聘网站发布招聘熟练运用CATIA软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信息。达索公司认为,有证据表明同捷公司存在大量非法使用达索公司CATIA系列软件的行为,故将其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同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达索公司CATIA系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为,并赔偿达索公司经济损失1500万元和合理费用10万元。法院经审理后作出一审判决,判令同捷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达索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1505万元。事实上,在该判决不久前的6月份,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已经就另一起达索CAITA软件侵权案件作出了赔偿额900万元的判决。该案中,类似的,原告达索公司认为被告上海知豆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豆公司”)未经许可非法复制、安装了达索系统旗下一款CATIA软件,起诉至法院请求赔偿1845万元。法院最终一审判赔900万元。这两起案件至本文截稿时,仍在二审上诉程序中,但这两起案件开创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以来判赔金额的新记录。

信息来源:https://www.lawyers.org.cn/info/6033a47f27cb47ebb4a24fdf25b9d797

国外软件国内代理亦存弊端

其实,在国内购买国外软件价格昂贵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代理商的管理问题,例如电子行业内经常使用的一些软件,国内的售价就是比国外要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国内市场的正版化比例过低,版权方主要依赖打击盗版的方式来销售软件。笔者在和行业内的朋友交流中得知,打击盗版的过程中,一般需要第三方的机构协助,而第三方机构的成本非常高,往往是软件售价的30%~100%,所以,这些软件在国内的售价就变成了130%~200%!这样的成本对于国内大多数的成本敏感型企业,实在是难以接受。

根据笔者朋友的描述,笔者自己也查阅了某款电子行业常用软件的版权方网站,部分信息得到了侧面印证。在版权方的网站上,全球代理商的销售范围特别添加了“中国除外(excluding China)”的字样。

据软件行业的从业人员描述,国外软件在中国市场混乱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打击盗版的额外成本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渠道和价格的管理混乱。某些国外软件在国内主要依靠打击盗版销售,版权方在国内甚至没有专门的销售团队,全权委托给国内的软件代理商销售。而由于行业生态问题,这些代理商往往利用软件合规的理由在商务沟通中占据主动位置,在价格上狮子大开口,用户迫于法律上的压力,也只能选择被迫接受,吞下苦果。

例如,同样是某款电子行业常用软件,其在中国有一个代理商,由于该代理商对市场的管理混乱,引起了国内客户的广泛不满,版权方也已经在关注这些问题。据说之前在版权方官网上能够查到中国区域代理商的信息,但是在笔者查询信息时,官网上的亚洲分区里的确没有看到中国区的代理商信息。

以上还没有体现出管理混乱的全部,更有甚者,在有些企业的软件合规案例中,企业花费巨额资金购买了合法版权,却无法正常获取技术支持。导致企业在花费了超出正常价格的费用后,连正常的服务都享受不到。这也是由于国内的许多软件代理商只是负责销售,对于技术支持的投入极少,往往代理商的人员还没有客户自身专业,难以提供增值服务。用户面对这种情况,本来还有些正版化的热情,结果发现花了那么多钱,只是解决了版权问题,并没有受到软件厂商的重视,最终感到寒心。

当然,用户无法获得正常的技术支持只是一部分国外软件存在的情况,也有一些国外软件可以提供很有针对性的优质本地化服务。据笔者了解,某家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供应商在国内就有很完善的本地化支持服务,包括专业团队、培训课程、文档资料等。

各方合力解决挑战助国内企业扬帆出海

在与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沟通中,笔者意识到软件合规对于国内企业走向世界、融入全球市场规则的必要性,也理解了国外软件版权方在国内发展的困难,以及国内企业在版权合规问题上的委屈。这种现状显然是存在改善空间的,笔者也真心呼吁国内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版权意识,加强内部的管理,在软件版权上不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希望国外的版权方能够多理解国内企业的难处,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版权合规化的问题也在加速迈向正规,希望以后国内企业不再被区别对待,希望能对国内用户也提供优质的本地化服务。

经过几天的调研,笔者也想为国内企业面临的这些乱象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1.软件正版化是企业走向国际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希望国内企业早日关注软件合规问题,加强管理,在企业内部避免出现被版权方追责的被动局面;

2.如果已经面临版权纠纷,建议比较软件在国内外的售价,如果发现在国内售价较高,可以尝试与版权方沟通,尽量以合理价格购买;

3.尽量优先选择在中国本地有本地化服务的版权方,可以避免销售渠道缺乏管理,以及后续技术支持跟不上的情况。

最后,希望我们的企业都不再被版权问题束缚,可以顺利扬帆出海,在国际市场上乘风破浪!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电子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日益提升,而精准的时间管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时钟芯片作为时间管理的心脏,其精度与功能的多样性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大普技术推出的 INS5T8111 超低功耗RTC芯片,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的设计,正成为众多应用领域的理想解决方案。

1.png

超低功耗,续航无忧

INS5T8111产品的最大亮点在于其卓越的超低功耗性能。在待机模式下,该芯片的工作电流仅为180nA【1】,这使得它能够显著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这一特性对于那些对电池续航能力有着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尤为关键,如可穿戴设备、物联网(IoT) 设备以及远程监控系统。无论是应用于智能家居设备,还是工业监控领域,INS5T8111都能提供稳定且持久的时间追踪解决方案。这不仅保证了设备能够持续准确地记录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因频繁更换电池或充电而带来的维护成本和不便。

高精度时间管理,精准无误

INS5T8111具备较高精度的时间管理能力,其时间精度可达±11.5ppm【2】。这一特性使其在需要较高时间精度的应用中表现出色,如智能家居、医疗设备及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无论是定时任务的执行,还是数据记录的时间戳,INS5T8111 均能确保时间的高度准确性,满足各类高精度需求。

丰富功能,满足多元需求

INS5T8111 不仅仅是一款简单的实时时钟。它还集成了闹钟、定时器、事件记录以及频率输出等多种功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此外,该芯片内置了先进的电源管理机制,即使在低电压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广泛应用,全面覆盖

INS5T8111 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覆盖了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工业控制与医疗监护、移动智能设备、物联网设备等多个领域。不论是面向个人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还是针对专业领域的工业设备,INS5T8111 均能为用户提供高效且精准的时间管理解决方案。

关键特性:

3.png

管脚定义

  • 超低功耗:180nA(典型值)

  • 超高稳定度:

    ±11.5ppm/±23ppm@25℃

    -120ppm~10ppm@-20℃~70℃(对比25℃)

  • 内置晶体:32.768KHz

  • 通信接口类型:I²C总线接口

  • 符合RoHS2.0、REACH和Halogen-free compliant规范

  • 电源输入范围:1.6V~5.5V

  • 时钟保持电压范围:1.2V~5.5V

  • 温度范围:-40℃~+85℃

  • 支持闰年自动调整功能、备用电池功能及事件记录功能

  • 支持频率输出功能,频率可调

  • 封装尺寸:3.2mm ×2.5mm × 0.9mm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进一步普及,超低功耗时间管理芯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INS5T8111 将助力开发者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未来,大普将继续在时间管理领域深耕,不断优化性能、拓展功能,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为各类电子产品提供更精准、可靠、节能的时间管理方案,共同推动行业发展,开启超低功耗 RTC 芯片应用的新篇章。

【1】:典型工作状态电流

【2】:常温时间精度

来源:大普技术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三项新研究显示,云计算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预计将在未来六年超过12万亿美

亚马逊云科技联合从事经济影响研究的全球知名市场调查与咨询公司——电信咨询服务(Telecom Advisory Services)发布了三项新研究,这些研究评估了云计算的经济影响力、人工智能的采用情况以及上云所能提升的能源生产率。

研究结果显示,2023年,企业上云对GDP(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体贡献超过1万亿美元,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为GDP贡献超过980亿美元。其中一项研究对未来发展做出如下预测:2024到2030年间,上云所产生的全球GDP将突破12万亿美元,而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将进一步贡献1.5万亿美元。

全球各地的经济影响

具体到全球各地,研究结果显示,2023年云计算在美国和加拿大创造了超过4,340亿美元GDP,其中560亿美元来自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在欧洲,云计算创造了超过3,210亿美元GDP,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贡献了其中的300亿美元。亚太地区国家的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520多亿美元和70多亿美元。

未来六年,使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将为全球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到2030年,上云预计为美国和加拿大创造超过5.6万亿美元GDP,其中8,420亿美元将来自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在欧洲国家,这两项数据将分别接近2.7万亿美元和4,340亿美元。在亚太地区,上云有望产生超过2.7万亿美元GDP。其中,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将贡献超过2,020亿美元。

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已经深刻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为实现互联互通,亚马逊云科技为全球客户提供了遍布34个地理区域的108个可用区,以及Local Zones、Amazon CloudFront和数百个接入点。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间使用着云计算——无论是在线联络亲友、网络购物、查看银行对账单、点外卖、拼车,还是在线看电影或综艺、听音乐,一切都是由数据中心和云来实现。

电信咨询服务公司负责人、本研究的策划者Raul Katz博士表示:"云计算是数字化转型的一大推动力,我们已经亲身体会到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用金额来量化这种影响,以及云计算产业对于全球经济的重要意义。"Katz博士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远程信息研究所(Columbia Institute of Tele-Information)经营战略研究主任。"这些数据初看可能有如天文数字,但2023年数据表明,随着各行各业纷纷上云并在云上使用人工智能,全球经济已从中受益。而且,预测数据还显示了不可限量的未来增长空间。这无疑是数字化转型和人类发展的高光时刻。"

上云带来的能源效益

三项新研究中,有一项还考察了上云对能源生产率的影响。能源生产率是指单位能耗(兆瓦时)所创造的新增经济价值(GDP)。该研究显示,能源生产率的提升可以让公司和行业在消耗等量能源时,创造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降低各行各业的生产成本。由此可见,云计算发挥的作用极为突出。

该研究显示,当一个国家的上云比例提升10%,其能源生产率就会随之提高,这就让各行各业能够用等量的能源产出更多商品和服务。研究案例显示,如果一个国家的能源生产率增幅达到每兆瓦时14.57美元,该国企业就可以通过使用云计算技术,在消耗等量能源的前提下创造更多商品和服务。优化能源生产率可以降低成本,让企业将省下的资金投入到创新和业务扩张当中。照此计算,能源生产率的提高可为全球经济带来约2,168亿美元的新增GDP。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改变日常生活

亚马逊云科技的数百万活跃客户都在使用云计算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支持Lyell和莫德纳(Moderna)的医疗革新事业,到推动Blackboard和PBS的数字化与个性化教育;从为用户提供在Netflix、Prime Video和迪士尼+(Disney+)平台上畅快的追剧和观影体验,到帮助达美航空(Delta Airlines)和福特(Ford)更好地服务运输业,亚马逊云科技正在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其中,也不乏云原生客户,如爱彼迎(AirBnB)、Lyft、Slack、Snap以及Stripe等,这些企业都助推了行业变革。

在亚马逊云科技,人工智能目前已成为年营收率达数十亿美元的业务。来自各行各业的10万多家客户都在使用亚马逊云科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来重塑客户体验,包括阿迪达斯(adidas)、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辉瑞(Pfizer)、瑞安航空(Ryanair)和丰田(Toyota)等。此外,许多领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也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训练和运行。

亚马逊云科技当前服务全球245个国家和地区,并公布了进一步新建18个可用区和6个区域的计划,这让全球各地的客户和公共部门组织都能通过使用云计算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获益。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4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4个地理区域的108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墨西哥、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新建6个区域、18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6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提供业界领先的低通态电阻,使电池储能和电源设备应用的电路设计更加简化,性能得到提升。

Littelfuse公司(NASDAQ:LFUS)是一家工业技术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动力。公司隆重宣布推出IXTN400N20X4和IXTN500N20X4超级结X4-Class功率MOSFET。

1.jpg

这些新器件在当前200V X4-Class超级结MOSFET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有些具有最低导通电阻。这些MOSFET具有高电流额定值,设计人员能够用来替换多个并联的低额定电流器件,从而简化设计流程,提高应用的可靠性和功率密度。此外,SOT-227B封装的螺钉安装端子可确保安装坚固稳定。

这些新的200V MOSFET提供最低的导通电阻,增强并补充了现有的Littelfuse X4-Class超级结系列产品组合。与当下最先进的X4-Class MOSFET解决方案相比,这些MOSFET的额定电流最高可提高约2倍,导通电阻值最高可降低约63%。

新型MOSFET非常适合必须最大限度降低导通损耗的一系列低压功率应用,包括:

  • 电池储能系统(BESS)

  • 电池充电器

  • 电池成型

  • DC/电池负载开关,以及

  • 电源

“新器件将允许设计人员用一个器件解决方案取代多个并联的低额定电流器件。”Littelfuse全球产品营销工程师Sachin Shridhar Paradkar表示, “这种独特的解决方案简化了栅极驱动器设计,提高了可靠性,改善了功率密度和PCB空间利用率。”

超级结X4级功率MOSFET具有以下主要性能优势:

  • 低传导损耗

  • 最少的并行连接工作量

  • 驱动器设计简化,驱动器损耗最小

  • 简化的热设计

  • 功率密度增加

为什么对于看重极小导通损耗的应用来说具有低导通电阻的MOSFET是首选?

对于看重极小导通损耗的应用来说,具有低导通电阻(RDS(on))的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理想选择。这类器件能显著降低工作期间的功耗,从而降低传导损耗,提高效率,并减少发热。因此,它们非常适合电源、电机驱动器和电池供电设备等功率敏感型应用,在这些应用中,保持高效率和热管理至关重要。

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IXTN500N20X4

IXTN400N20X4

封装

氮化铝陶瓷基隔离SOT-227B

通态电阻

RDS(on) =   1.99mΩ @ Tvj = 25°C

RDS(on) =   3mΩ @ Tvj = 25°C

高标称额定电流

500A @ TC =   25°C

340A @ TC =   25°C

栅极电荷

Qg =   535nC

Qg =   348nC

热阻

RthJC =   0.13K/W

RthJC =   0.18K/W

供货情况

超级结X4-Class功率MOSFET以每管10支的形式供货。可通过Littelfuse全球各地的授权经销商索取样品。如需了解Littelfuse授权经销商名单,请访问 Littelfuse.com

更多信息

有关新发布系列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超级结X4-Class功率MOSFET产品页面。如有技术问题,请联系:产品营销工程师Sachin Shridhar Paradkar, sparadkar@littelfuse.com.

关于Littelfuse

Littelfuse是一家多元化的工业技术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和打造更安全的世界提供动力。凭借覆盖超过20个国家的业务和约16,000名全球员工,我们与客户合作,设计和交付创新、可靠的解决方案。服务于超过100,000家最终客户,我们的产品每天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工业、运输和电子终端市场。Littelfuse成立于1927年,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斯州芝加哥。详情请访问 Littelfuse.com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4/1005866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