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1年4月19日)为协助中国安卓开发者无缝对接全球64位开发环境,并进一步向终端用户提供最佳体验,中国五大移动应用商店(排名不计先后)—小米应用商店、OPPO软件商店、vivo应用商店、腾讯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于今日共同宣布,今后发布于各应用商店的所有应用必须有序支持64位Arm架构,今年底前全体应用及游戏均需按计划上传含有64位构建的APK(涵盖存量应用更新及新版本发布),以便中国市场上所有的移动安卓应用程序能在2022年8月底前为64位架构的全面普及做好准备,从而紧随全球移动科技领域的发展趋势,更好更快地为中国数亿手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使用体验。此前,Arm于2020年10月首次揭晓,所有Arm® Cortex®-A CPU大核自2022年起将仅支持64位代码的执行,如今更进一步宣布,从2023年起,所有的Cortex-A系列移动CPU内核(大核与小核)都将只支持64位。

这些顶级移动应用商店在此承诺,针对开发者提交64位应用所必须的所有前期准备工作业已就绪,即将把安卓生态系统推向64位的新纪元,从而为两年后纯64位设备的面世铺平道路。今天的当务之急,首先是开发者必须在这些移动应用中及时添加64位支持。

自2014 年6月首款支持 64 位的移动设备面世以来,32位的手机数量一直处于下降态势之中。从国内的数据来看,目前仅支持32 位应用的手机占比已远小于百分之一。随着安卓移动应用的开发重心转向 64 位,生态系统上下游将可以专注于支持过去基于32位架构所无法提供的新功能和新技术。

移动生态系统向 64 位的迁移意味着一流的安全性和多达 20% 的性能提升,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快的应用加载速度、更高的帧率和更复杂的沉浸式体验,这点对于高品质移动游戏助益甚多。

小米应用商店:“在未来的64位CPU的智能手机上,只有应用程序是针对64位的设备构建的,才能够提供超出我们预期的更快、更丰富的用户体验。”

OPPO软件商店:“应用开发者不能错过在纯64位安卓设备出现之前检查、更新和构建项目的机会。越早进行转换,收益越大。”

vivo应用商店:“支持64位设备是安卓应用程序利用超过4GB RAM地址空间、在数据处理中利用更宽寄存器和更高精度,以及获取强化安全特性的唯一途径。”

腾讯应用宝:“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令人兴奋的——尤其是当我们谈论到64位安卓生态系统的过渡时,为64位架构构建应用,越早越好。”

百度手机助手:“永远不要低估将32位安卓应用移植到64位的价值。毫无疑问,投资于此将是有丰厚回报。我们鼓励您尽快开始着手进行64位迁移。”

腾讯先游云游戏平台:“伴随着64位生态系统迁移的推进,一个划时代的拐点就在眼前,我们构建于Arm架构之上的服务将彻底打破平台的藩篱,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相互联系与享受高品质移动游戏的方式。”

在产业链上游,Arm也携手诸多引领业界的芯片厂商,在移动应用商店转向仅支持 64 位应用开发的过程中提供支持,并针对预计在 2023 年到来的纯 64 位设备的市场场景,做出专注为纯64位设备提供服务的承诺同时通过开发者文档、最佳代码实践等资源提供,以帮助生态系统完成过渡。

 Arm终端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Paul Williamson表示:“我们认为,迁移到 64 位是安卓生态系统保持竞争力和未来增长的重要行动。现有应用和未来应用都将受益于 64 位架构带来的性能和计算能力提升。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国移动应用开发者,确保其应用平稳过渡到 64 位。”

64 位要求的额外迁移工作仅适用于使用原生代码或库的应用。使用 Java 或 Kotlin 编程语言编写的应用以及任何库或 SDK 已经针对 64 位设备准备就绪。对于大多数开发者而言,面向64 位的过渡并不复杂,仅需专注于 64 位兼容应用还可以节省成本并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安谋中国市场及生态副总裁梁泉表示:“为帮助中国开发者深入了解64位架构的优势,顺利完成升级过渡,安谋中国亦积极进行产业推广,包括通过极术社区等渠道发布多种技术文章与可供下载的白皮书,系统、深入的展示了64位架构的性能和安全优势,以及应用升级的方法等关键信息。”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859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汽车软件专家展示创新技术,使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更易制造下一代汽车

富有远见卓识的汽车行业嵌入式和互联软件产品的全球供应商 ElektrobitEB将于 4 1928 日参加位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的 2021 上海国际车展。

在公司展位上(汽车科技及供应链馆 2.2H,展台号 6BJ111),EB 的专家将现场展示赋能未来移动出行的创新技术,解决方案涵盖:

  • 车辆基础软件EB xelorEB 最新的车辆基础架构软件,它建立在一个强大的软件平台上,可以在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更轻松地进行更新和改进,从而大大提高了车辆的运行效率。同时还可提升汽车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性能,能够在将来轻松集成更新的组件。EB 专家还将分别展示经典和自适应 AUTOSAR —— EB tresos 以及 EB corbos 的解决方案。
  • 自动驾驶EB Assist 的硬件和软件产品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开发可靠的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汽车,并能够让汽车制造商更快地验证和改进其车辆,将自动驾驶汽车更快地投入市场。EB 还将展示其广泛全面的电子地平线解决方案 —— EB robinos Predictor
  • 互联汽车EB正在创造的,是汽车制造商在未来可以远程诊断甚至修理汽车,车辆及其背后的汽车制造商将成为驾驶员日常生活中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Elektrobit在下一代互联汽车软件和工程服务领域处在领先地位。莅临车展现场的观众将体验到 EB cadian AnalyticsEB 的互联汽车远程分析工具)和 EB cadian SyncEB的安全软件 OTA 更新解决方案)的演示。在安全领域,EB 与其旗下独立公司 ARGUS Cyber Security 合作,保护车辆免受网络攻击。通过携手合作,双方让汽车制造商更加从容地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以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 用户体验EB 通过其一整套市场领先的工具和世界级的 HMI(人机界面) 设计和工程服务,在完整的 HMI 价值链中不断提升驾驶体验,为汽车制造商的下一代座舱用户界面开发提供支持。EB 专家将演示采用 EB GUIDE  Unity 联合创建的用户界面,该界面能够实现安全、沉浸式、实时的 3D 车内体验。此外还将单独演示 EB GUIDE arware,展示基于 EB 测试车辆真实的行车记录仪图像和传感器数据的视频增强和增强现实可视化。

如想进一步了解 EB 产品如何赋能未来移动出行,并共同探讨颠覆性创新技术方案,敬请莅临 EB 展台(2.2H#6BJ111),或者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预约会面:saleschina@elektrobit.com

关于 ElektrobitEB

ElektrobitEB)是一家屡获殊荣、富有远见的全球性供应商,致力于为汽车行业提供嵌入式互联软件产品和服务。作为汽车软件行业的领导者,凭借 30 多年为本行业服务的经验,EB 为超过一亿辆汽车的逾 10 亿台设备提供支持,并针对汽车基础软件、互联和安全、自动驾驶和相关工具,以及用户体验提供灵活、创新的解决方案。EB 是大陆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 elektrobit.cn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85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2020年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在华业绩逆势增长,销售达888亿元人民币
  • 博世积极发展多元化动力总成技术,助力汽车行业碳达峰
  • 通过分享碳中和实践经验,博世支持本土企业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
  • 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正式成立,为未来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统一开发硬件和软件
  • 提升关键技术的本土研发和生产能力,支持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力复苏,2020年博世中国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销售业绩达888亿元人民币,表现优于市场平均水平。“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让博世汽车业务最终在2020年实现了逆势增长。同时,中国成为了博世集团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门主席Stefan Hartung博士表示。对于博世而言,中国经济在疫情之下所表现出的韧性为全球汽车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并将继续引领智能汽车产业的变革与创新。“博世始终看好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所蕴藏的潜力,尤其是在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达成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下。2020年,博世在新能源业务也以高双位数的增长跑赢了大盘。”Stefan Hartung博士补充道。

2021上海国际车展上,博世展示了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碳化硅芯片、智能座舱、自动代客泊车等在内的最新解决方案及领先技术,支持本土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

博世致力于可持续交通,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实现30·60目标”

为了向“30·60目标”迈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也提出了中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左右提前达峰,明确了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博世在早年提出的以“技术中立”发展多元化的动力总成能够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博世着力开发丰富的产品线并将电气化产品率先实现本土量产。48V电池在华销售已超过34万套,电桥在中国率先量产并供给本土客户。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投资,位于无锡的博世氢燃料电池中心已在今年初正式投入使用,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零部件也将在上半年实现小批量量产。另一方面,博世继续研发高效的内燃机。比如,博世为潍柴提供了2500巴模块化共轨系统和专业技术支持,助力潍柴柴油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50%。到2020年底,博世第一亿只发动机控制器(ECU)产品成功下线。新一代ECU可以让发动机燃烧过程得到更进一步的精准控制,使车辆获得更优异动力性及更低排放。

除了开拓技术中立的解决方案,博世集团于2020年在全球400多个业务所在地实现了碳中和,成为了首个实现该目标的大型工业企业。“博世希望通过分享在全球逾1000个项目中所积累的碳中和技术与经验,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Stefan Hartung博士说道。

为智能汽车开发面向未来电子电气架构的跨域软件和电子解决方案

软件正逐渐在智能汽车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推动着汽车行业的关键创新。据预测,到2030年,软件密集型电子系统市场将以每年约15%的速度增长,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博世凭借多年来在汽车行业硬件技术及经验优势,并结合软件专长,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成立了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为未来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统一开发硬件和软件。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中国区总部位于苏州,拥有约1100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88%。在自动驾驶上,与2019年相比,驾驶员辅助系统业务2020年同比增长了36%,其中L2级部分自动驾驶功能已在国内40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位于上海张江的博世未来驾舱(上海)技术中心专注于智能座舱相关产品的研发。今年年中,全球首个博世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客户项目即将实现量产。

提升关键技术的本土研发和生产能力,服务本土市场高质量发展

“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博世始终坚持‘根植本土,服务本土’的长期发展战略,并根据本土客户需求来不断扩大创新研发与投资。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博士表示为推进燃料电池在中国的产业化进程,博世与庆铃汽车在近期正式成立了合资公司,旨在共同开发和销售燃料电池解决方案,为本土客户提供先进的、有竞争力的燃料电池系统。今年装配博世燃料电池动力模块的70辆轻型商用车将投入示范运营。在半导体业务领域,作为欧洲以外的第一个半导体测试中心,博世苏州MEMS传感器测试中心在今年启动扩建项目,计划扩大投资3.6亿元人民币,新增1.2亿元实验室研发投入。随着业务的增长,该中心的测试品类已经从消费类传感器拓展到车用传感器,更好地满足中国本土客户的需求。

关于博世

博世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电动工具、安防和通讯系统、热力技术以及家用电器。博世在1909年进入中国市场。根据初步数据,博世2020年合并销售额达到1173亿人民币。截至2020年1231日,公司在华员工人数约为54000名。

有关博世中国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cn 

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近394500名员工(截至20201231日)。根据初步数据, 2020财政年度创造了716亿欧元的销售业绩。博世业务划分为4个业务领域,涵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领域。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供应商,博世为智能家居、工业4.0和互联交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打造可持续、安全和轻松的未来出行愿景。博世运用其在传感器技术、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专知,以及自身的云平台,为客户提供整合式跨领域的互联解决方案。利用带有人工智能(AI)功能或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进互联生活。通过产品和服务,博世为人们提供创新有益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凭借其创新科技,博世在世界范围内践行“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诺。集团包括罗伯特 • 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约60个国家的440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如果将其销售和服务伙伴计算在内,博世的业务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博世的长远健康发展建立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博世的研发网络拥有72600名研发人员和约30000名软件工程师,遍布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是由罗伯特•博世(1861-1942)于1886年在斯图加特创立,当时名为“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博世集团独特的所有权形式保证了其财务独立和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使集团能够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投资以确保其未来发展。慈善性质的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拥有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94%的股权,其余股份则分属于博世家族、该家族拥有的公司以及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多数投票权由罗伯特•博世工业信托公司负责。该信托公司也行使企业所有权职能。

有关博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 www.iot.bosch.com, www.bosch-press.com, www.twitter.com/BoschPresse. twitter.com/bosch_ai, www.linkedin.com/company/bosch-center-for-artificial-intelligence-bcai, www.bosch-ai.com/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85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全新的JBL Tour ONE产品首次在头戴式耳机中应用了艾迈斯半导体的自适应泄漏补偿(ALC,一项之前已应用于真无线耳塞的技术),可在各类使用条件下提供始终如一的出色降噪性能
  • 自适应主动降噪技术实现实时降噪
  • 艾迈斯半导体的音频技术帮助HARMAN的Tour ONE产品获得商务专业人士的青睐,为其提供先进、智能和时尚的耳机

全球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半导体(ams AG,瑞士股票交易所股票代码:AMS)宣布,其自适应泄漏补偿(ALC)降噪技术已被HARMAN公司应用于屡获殊荣的全新头戴式耳机---JBL® Tour ONE。除了JBL之外,HARMAN还是AKG®和Harman Kardon®等发烧友和音乐家所钟爱音频品牌所有者。

Tour ONE产品面向寻求出色降噪技术和优雅设计的商务专业人士。该耳机的自适应主动降噪技术可监听周围的声音,并针对用户的环境提供合适的降噪水平,从而实现实时降噪。耳机还配备SilentNow功能,用户只需触摸专用按钮,就能在不激活蓝牙模式的情况下激活主动降噪模式,由此完全隔离外界噪声。JBL Tour ONE耳机已获得CES® 2021的“最佳创新奖”。

艾迈斯半导体全球销售与营销部执行副总裁Pierre Laboisse指出:“艾迈斯半导体的ALC技术在打造JBL耳机的特殊体验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室内外条件下,即使用户将耳机与其他头饰配合使用,也能隔绝外界噪音。”

ALC技术的开拓性应用

HARMAN将自适应主动降噪技术引入JBL头戴式耳机,扩展了艾迈斯半导体音频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之前ALC技术已经应用在包括半入耳式耳机在内的各类耳塞中,能够自适应耳塞在耳朵中的位置移动,实现始终如一的高噪声衰减。

现在,HARMAN在JBL Tour One中采用艾迈斯半导体ALC技术,以在头戴式耳机中提供相似的一致性和高降噪。传统的头戴式耳机配置单个固定的降噪滤波器,仅能在耳罩完全贴合耳朵时提供好的降噪性能。而采用ALC技术的Tour One耳机可根据麦克风检测到的噪声变化计算实际的贴合程度进而自动调整滤波器。

即使在耳罩贴合度不足(例如长发或戴着眼镜、帽子)的情况下,耳机也能保持出色的降噪效果。此外,这一技术极其灵活,可以匹配耳机耳罩柔软材料的差异,并根据用户头部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自适应调整。

艾迈斯半导体团队与HARMAN的工程团队密切合作,将ALC算法的操作与Tour ONE耳罩的声学特性相匹配。参与了Tour ONE设计开发的艾迈斯半导体的AE经理Martin Schoerkmaier解释这项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HARMAN是如何出色地应用:“产生一致的降噪效果是可行的,但是您需要是自适应而不是固定滤波器的降噪。用户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在使用传统的头戴式耳机时,如果离开最佳设计使用条件,就会立即发现降噪效果的明显差异。”

可靠的数字听觉增强引擎

JBL Tour ONE中ALC技术实现基于艾迈斯半导体AS3460数字听觉增强芯片。AS3460结合了高保真扬声器驱动和复杂的数字音频处理器,不仅实现了ALC和自动预设选择算法,还能提供出色的主动降噪(ANC)性能。AS3460可在16Ω负载下提供高达50mW的输出功率,最大信噪比为110dB。

AS3460上运行的艾迈斯半导体自动和听觉增强算法现已可用于所有耳机和耳塞形态

有关样片申请或其他技术信息,请访问ams.com/AS3460

艾迈斯半导体的优势

艾迈斯半导体在开发突破性音频技术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十多年来,除了数字听觉增强技术外,降噪耳机制造商一直使用艾迈斯半导体的模拟ANC芯片,借以在降噪深度、宽度以及超低功耗方面保持领先水平。艾迈斯半导体还致力于为耳机制造商提供专业知识与经验,帮助他们优化产品设计的声学、机械结构和电气性能,从而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关于艾迈斯半导体与欧司朗

艾迈斯半导体集团,包括上市公司ams AG(母公司)和OSRAM Licht AG在内,是光学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我们为光赋予智能,将热情注入创新,丰富人们的生活。这就是“传感即生活”的意义所在。

拥有超过110年的发展历史,以对未来科技的想象力为引,结合深厚的工程专业知识与强大的全球工业产能,我们长期深耕于传感与光学技术领域,持续推动创新。在消费电子、汽车、医疗健康与工业制造领域,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健康、安全与便捷方面,致力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动绿色环保。

我们在全球范围拥有约3万名员工,专注于传感、照明和可视化领域的创新,使旅程更安全、医疗诊断更准确、沟通更便捷。我们致力于开发突破性的应用创新技术,目前已授予和已申请专利超过15,000项。

集团总部位于奥地利Premstaetten/格拉茨,联合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预计集团2020年总收入超过50亿美元。ams AG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ISIN: AT0000A18XM4) ,OSRAM Licht AG在德国XETRA证券交易所上市 (ISIN: DE000LED4000) 。

加入ams社群媒体获得第一手资讯:>Twitter  >LinkedIn   >Facebook   >YouTube

加入OSRAM社群媒体获得第一手资讯: >Twitter  >LinkedIn  >Facebook  >YouTube

请注意:艾迈斯半导体品牌由ams AG拥有,欧司朗品牌由OSRAM GmbH拥有。 ams集团和欧司朗集团正在进行整合。 艾迈斯半导体品牌和欧司朗品牌的结合并不代表将出现一个新品牌,这仅是两家公司合力发展的视觉标志,代表了我们未来集团的愿景。

如需获得更多资讯请访问https://ams-osram.com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856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1年4月19日 – 专注于引入新品并提供海量库存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开售Qorvo®ACT88329ACT88321可多次编程恒定导通时间 (COT) 电源管理IC (PMIC)。这两款PMIC均属于ActiveCiPS™产品系列,针对高性能和紧凑外形设计进行了优化。

贸泽电子供应的Qorvo ACT88329ACT88321 PMIC能够为多种应用提供设计灵活性,从而帮助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包括SSD卡、计算机视觉(如安防摄像头)和路由器、家居控制、语音辅助设备以及LPDDR5等低功耗移动应用。只需更改PMIC配置,就可以将相同的基础元器件用于多种不同的终端产品,无需特殊软件或固件。制造商无需更改任何外部元件,即可实时调试设计和更改设置。

PMIC集成有5个电压轨、1个序列发生器和7个可配置通用IO (GPIO),并采用非常小的2.18 × 2.58mm 30引脚WLCSP封装。GPIO支持两级输入电压监测,可针对中断、重置、外部使能和睡眠/深度睡眠模式等不同的功能和目的进行配置。专有的ACOT控制模式在低输出电压下可提供出色性能。

每个PMIC包含3个集成了功率FET的DC/DC降压转换器和2个低压差稳压器 (LDO)。所有这些元件均可通过I²C接口轻松配置。ACT88329和ACT88321是首批采用这种配置的集成式PMIC,能支持 LPDDR5等低输出应用中低至0.5V的输出电压。

另外贸泽还供应用于开发的配套ACT88329EVK1-101ACT88321EVK1-101评估套件。这些评估板可以独立运作,但当通过USB至I²C转接卡连接到PC时,则可以完全访问目标PMIC的内部寄存器和运算功能。

有关ACT88329 PMIC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new/qorvo/qorvo-act88329-pmics/。要进一步了解ACT88321 PMIC,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new/qorvo/qorvo-act88321-pmics/

作为全球授权分销商,贸泽电子库存有丰富的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并积极引入原厂新品,支持随时发货。贸泽旨在为客户供应全面认证的原厂产品,并提供全方位的制造商可追溯性。为帮助客户加速设计,贸泽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库,包括技术资源中心、产品数据手册、供应商特定参考设计、应用笔记、技术设计信息、设计工具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

关于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贸泽电子隶属于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 (Berkshire Hathaway) 公司旗下,是一家授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专门致力于向设计工程师和采购人员提供各产品线制造商的新产品。作为一家全球分销商,我们的网站mouser.cn能够提供多语言和多货币交易支持,分销超过1100家品牌制造商的500多万种产品。我们通过遍布全球的27个客户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无时差的本地化贴心服务,并支持使用当地货币结算。更多信息,敬请访问:http://www.mouser.cn

围观 6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855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Orlando Murray

从事低电磁干扰(EMI)应用的设计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通常面临着两大挑战:即如何在降低设计中电磁干扰的同时,缩小方案的体积。前端无源滤波可减少开关电源产生的传导性EMI,从而确保符合传导性EMI 标准,但这种方法可能与增加低EMI 设计的功率密度的要求相矛盾,特别是考虑到更高的开关速度对整体EMI 信号的不利影响。这些无源滤波器往往体积庞大,可占电源方案总体积的30%。因此,在提高功率密度的同时,有效缩小EMI滤波器体积仍是系统设计人员的首要任务。

有源EMI滤波技术是一种较新的EMI 滤波方法,可减弱电磁干扰,让工程师能够大幅缩小无源滤波器的尺寸、降低成本并提升EMI 性能。为了说明有源EMI 滤波器在EMI性能提升和空间节省方面的主要优势,在本文中,我将回顾集成了有源EMI 滤波器功能的汽车同步降压控制器设计的结果。

EMI 滤波

无源滤波使用电感器和电容器在EMI 电流路径中产生阻抗失配,以此减少电源电路的传导发射。相比之下,有源滤波可感应输入总线上的电压,并产生反相的电流,该电流可直接与开关级产生的EMI电流抵消。

在此背景下,请看一下图1中简化的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电路,其中 iN 和 ZN 分别表示针对直流/直流稳压器的差分模式噪声诺顿等效电路的电流源和阻抗。

图1:常规的无源滤波(a)和有源滤波(b)电路安装启用

图1:常规的无源滤波(a)和有源滤波(b)电路安装启用

在图1b中,配置了电压感应和电流消除(VSCC)的有源EMI 滤波器使用运算放大器电路作为电容倍增器来代替无源设计中的滤波电容器(CF)。如图所示,有源滤波器的感应、注入和补偿阻抗使用相对较低的电容值和较小的元件尺寸来设计增益项,用GOP 表示。有效的有源电容由运算放大器电路增益和注入电容器 (CINJ) 设置。

图1包含有效滤波器截止频率的表达式。高效的GOP可降低有源设计的电感和电容值,且截止频率与无源设计实现等效。

滤波性能优化

图2比较了基于传导EMI 测试的无源和有源EMI 滤波器设计,该类设计使用峰值和平均值检波器来满足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 (CISPR) 25 5 类标准。每种设计都使用基于 LM25149-Q1 同步降压直流/直流控制器的功率级,通过13.5V 的汽车电池输入提供5V 和6A 的输出。开关频率为440kHz。

图2:比较无源滤波器方案(a)和在等效功率级工作条件下有源滤波器设计(b)

图2:比较无源滤波器方案(a)和在等效功率级工作条件下有源滤波器设计(b)

图3所示为启用和禁用有源EMI 滤波器电路时的结果。与未滤波或原始噪声信号相比,有源EMI 滤波器的中、低频减弱情况更不明显。440kHz 的基频分量的峰值EMI 水平降低了近50dB,这使设计人员能够更加轻松地符合EMI 的严格要求。

图3:比较有源EMI滤波器处于禁用(a)和启用(b)状态下的滤波性能

图3:比较有源EMI滤波器处于禁用(a)和启用(b)状态下的滤波性能

节省PCB 空间

图4 提供了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级的印刷电路板(PCB)布局比较,结果如图2所示。电感器占用的空间从5mm x 5mm缩小到4mm x 4mm。此外,两个随着外加电压而大幅降低的1210电容器被适用于有源EMI 滤波器传感、注入和补偿的几个小型且值稳定的0402 器件所代替。该滤波器解决方案占用的面积减少了近50%,而体积则减少了75%以上。

图4:无源(a)和有源(b)滤波器设计的PCB布局尺寸比较

图4:无源(a)和有源(b)滤波器设计的PCB布局尺寸比较

无源器件的优势

如前所述,与无源滤波器设计中的电感器相比,有源EMI 滤波器拥有较低的滤波器电感值,可减小占用的空间并降低成本。此外,物理尺寸较小的电感器通常具有寄生绕组电容较低而自谐振频率较高的绕组几何形状,从而在CISPR 25 的较高传导频率范围内提升滤波性能:30MHz 提升至108MHz。

一些汽车设计需要两个输入电容器串联连接,从而确保直接通过电池供电轨道连接时的失效防护稳健性。因此,有源电路可额外节省空间,因为小型0402/0603 电感和注入电容器的串联可替代多个1210 电容器。较小的电容器可简化器件的采购过程,因为这类器件随时可以买到且不受供应商限制。

结束语

我们会持续关注EMI,尤其是在汽车应用中使用电压感应和电流注入的有源滤波器实现低EMI 信号,并最终减少所占空间及体积,同时降低解决方案的成本。有源EMI 滤波器电路与同步降压控制器的集成有助于解决直流/直流稳压器应用中低EMI 与高功率密度之间的权衡问题。

其他资源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854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器件超低电容典型值仅为0.37 pF,可为商和汽车应用提供端口保护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推出小型可润湿侧翼DFN1110-3A封装新款双向对称(BiSy)两线ESD保护二极管---VBUS05M2-HT5Vishay Semiconductors VBUS05M2-HT5SOT封装解决方案节省空间,具有超低电容和漏电流,可保护高速数据线免受瞬变电压信号的影响。

日前发布的器件典型负载电容仅为0.37 pF,适用于USB 2.0USB 3.0以及HDMI端口保护等商业应用。对于汽车应用,VBUS05M2-HT5还提供AEC-Q101认证版器件。这个保护二极管在± 5.5 V工作电压下的最大漏电流小于0.1 μA,在1 mA反向电流条件下典型击穿电压为8.5 V,在3.4 A峰值脉冲电流条件下最高钳位电压为18 V

VBUS05M2-HT5数据线瞬态保护达到IEC 61000‑4‑2规定的± 20 kV(空气和接触放电)。器件潮湿敏感度(MSL)达到J-STD-020标准1级,耐火等级达到UL 94 V-0。保护二极管符合RoHS Vishay绿色标准,无卤素,支持汽车系统自动光学检测AOI

器件规格表:

产品订货编号

封装

类型

VRWM

电容

VBUS05M2-HT5-G3-08

DFN1110-3A

商用

± 5.5 V

0.45 pF

VBUS05M2-HT5HG3-08

DFN1110-3A

AEC-Q101

± 5.5 V

0.45 pF

VBUS05M2-HT5现可提供样品并已实现量产,大宗订货供货周期为12周。

VISHAY简介

Vishay 是全球最大的分立半导体和无源电子元件系列产品制造商之一,这些产品对于汽车、工业、计算、消费、通信、国防、航空航天和医疗市场的创新设计至关重要。服务于全球客户,Vishay承载着科技基因——The DNA of techÔ。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 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VSH)的“财富1,000 强企业”。有关Vishay的详细信息,敬请浏览网站 www.vishay.com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85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表明,2021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亿部,同比增长24%,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长。智能手机市场的反弹受到了消费者对老旧设备的健康需求以及中国厂商对5G的大力推动。

Strategy Analytics高级总监隋倩表示:“受多价格段5G产品成功的推动,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该季度表现极其优秀。2021年Q1,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5%,达到9400万台。在全球范围内,五大厂商在2021年Q1共占据了76%的市场份额,高于一年前的71%。芯片短缺和供应方面的限制在该季度对五大厂商并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但我们认为,在未来几个季度,小型厂商将会感到担忧。”

Strategy Analytics执行总监Neil Mawston补充道:“2021年Q1,三星凭借7700万的出货量仍保持全球智能手机最大厂商的位置,比2020年Q1的5800万部增长了32%。三星新推出的更经济实惠的A系列4G和5G手机,以及早些时候推出的Galaxy S21系列,使三星在该季度的表现稳定。苹果iPhone全球出货量为5700万部,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5G iPhone 12系列背后的强劲势头仍在多个市场持续。”

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吴怡雯指出:“就智能手机出货量而言,小米已经连续第二个季度位居第三。2021年Q1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900万部,市场份额15%,高于一年前的10%。小米在印度和中国保持了强劲的势头,在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地区的扩张也开始结出硕果。OPPO(不包括Realme和一加)赢得了11%的市场份额,在该季度仍然是排名第四的智能手机厂商,其次是vivo。vivo在2021年Q1出货量同比增长了85%。”

图表一: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部)和市场份额(%)按全球五大厂商划分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部)和市场份额(%)按全球五大厂商划分

注:所有2021年Q1智能手机出货量都是初期版本,可能会有小幅调整。

About Strategy Analytics

Strategy Analytics, Inc. 是一家全球性的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为处于信息、通信和娱乐技术融合趋势中的企业就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提供真知灼见,及战略性业务解决方案。Strategy Analytics的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在北美、欧洲和亚太设有分支机构。公司主要关注新兴技术、无线及移动、智慧家庭、汽车电子相关的市场机会和挑战。详情请访问公司网站www.strategyanalytics.com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851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借助此项收购,新思科技将能提供 完整的以太网IP解决方案,包括应用于200G/400G800G高性能计算SoCMACPCS112G PHY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近日宣布已签署最终协议,收购10G到800G数据速率以太网控制器IP公司MorethanIP。通过本次收购,新思科技的DesignWare®以太网控制器IP产品组合将得到进一步扩充,新增适用于200G/400G和800G以太网的MAC和PCS,将为客户提供面向网络、AI和云计算片上系统(SoC)的低延迟、高性能全线以太网IP解决方案,并将补充新思科技现有的112G以太网PHY IP解决方案。收购MorethanIP还将为新思科技增添一支经验丰富的研发工程师团队,他们拥有丰富的领域知识,一直是高速以太网规范开发的领导力量。

该收购的交易条款对新思科技财务状况影响不大,将不会披露。该项交易目前预计将于2021年5月完成。

新思科技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Joachim Kunkel表示:“随着互联网流量的迅猛增长,超大规模云数据中心不断发展,推动了对高速接口的需求,以优化云上数据处理、联网和存储。通过收购MorethanIP,我们能够依托领先的以太网IP产品组合,提供完整的控制器和物理层(PHY)以太网IP解决方案,满足200G/400G/800G云计算设计的性能和延迟要求,支持客户全面满足自身需求,为其提供高质量IP完整解决方案。”

新思科技广泛的DesignWare IP产品组合包括逻辑库、嵌入式存储器、IO、PVT传感器、嵌入式测试、模拟IP、接口IP、安全IP、嵌入式处理器以及子系统。为了加快原型设计、软件开发并将IP集成到SoC中,新思科技的IP Accelerated计划提供了IP原型套件、IP软件开发套件和IP子系统。我们在IP质量和全面技术支持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以协助开发者降低集成风险,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若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ynopsys.com/designware

关于新思科技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PS)是众多创新型公司的Silicon to Software™(“芯片到软件”)合作伙伴,这些公司致力于开发我们日常所依赖的电子产品和软件应用。作为一家被纳入标普500强(S&P 500)的公司,新思科技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全球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和半导体IP产业的领先地位,并提供业界最广泛的应用程序安全测试工具和服务组合。无论您是创建先进半导体的片上系统(SoC)的设计人员,还是编写需要更高安全性和质量的应用程序的软件开发人员,新思科技都能够提供您的创新产品所需要的解决方案。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ynopsys.com。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84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中国领先的智能驾驶企业福瑞泰克与边缘AI芯片全球领导者地平线在2021上海车展联合发布搭载地平线征程2芯片的福瑞泰克新一代ADAS前视解决方案。代表“智能驾驶中国力量”的双方在L2+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前装量产领域强强联手,未来将大幅推动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化进程加速,助力中国智能汽车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智能的驾乘体验。目前,福瑞泰克新一代ADAS前视解决方案已定点包括长安、五菱、一汽等行业头部车企在内的热销车型,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规模化量产。

智能驾驶 国潮来袭 福瑞泰克+地平线中国量产级组合亮相上海车展
福瑞泰克新一代ADAS前视解决方案

福瑞泰克创始人及董事长张林博士表示:“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化的发展与需求正大力推动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更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在市场上的推广将快速带动L2/L2+级自动驾驶技术成为主流,而高级别自动驾驶则具有长期发展潜力。新一代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方面的需求使行业必须朝向软件技术方面做出转型和突破。拥抱变化有机合作是时代所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面向中国本土市场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最新的智能化体验,我们很高兴这个解决方案能够实现顺利落地,未来在中国ADAS产品系列也将会更丰富。”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智能汽车将带领人类走向真正的人工智能终端时代,而基于汽车智能芯片打造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核心。在智能化浪潮下,汽车产业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对软硬件融合能力的要求持续升级。福瑞泰克新一代ADAS解决方案落地,意味着双方技术融合取得重大突破,这也将加速推动智能汽车的普及。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地平线将基于汽车智能芯片、AI软件算法和开放工具链的底层技术能力,以开放的商业模式支撑产业链广大合作伙伴打造具有差异化的智能驾驶产品,打造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

智能驾驶 国潮来袭 福瑞泰克+地平线中国量产级组合亮相上海车展
AEB 测试

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全栈式自动驾驶企业福瑞泰克定位于打造智能汽车“感知决策执行”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基于深度学习的核心算法保证产品性能及量产基础,在国内形成研发、测试、生产多位一体的业务布局,具有完整的供应链及工程能力,向汽车厂商及出行服务商推陈出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以及产品和服务。

福瑞泰克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感知与类脑计算,创新性打造的新一代ADAS量产系统更适合中国道路场景,更为灵活高效,可以实现优异的ADAS功能,具备可扩展性和易用性,可帮助汽车制造商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该系统提供硬件、软件、开放栈、开放工具包和强大的生态系统资源,包括福瑞泰克先进的雷达、摄像头等传感系统,以及中央域控制器。在此系统量产平台上集成了福瑞泰克和地平线的软件应用程序,可实现全新迭代的ACC全车速自适应巡航、二轮车自动紧急制动、智能微避障及紧急车道保持等高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智能驾驶 国潮来袭 福瑞泰克+地平线中国量产级组合亮相上海车展
AEB VRU测试

截止目前已有超过10家车企的近40款车型正在采用福瑞泰克定制化的ADAS解决方案。凭借灵活、可靠的技术功能及高性价比的产品表现,福瑞泰克ADAS产品2020年累计出货超过10万套,今年更有望突破40万套,满足乘用车、商用车在不同场景智能驾驶系统需求增长的同时,打破固有市场格局,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

作为福瑞泰克的战略合作伙伴,地平线从2015年成立之初就聚焦汽车智能芯片研发,是全球第一家AI芯片创业公司, 并于2019年发布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2,2020年成功量产上车,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实现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量产前装的企业。截止去年年底,地平线汽车智能芯片出货量超过16万片。2019年11月,福瑞泰克和地平线围绕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以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重点领域达成合作,此次车展亮相的福瑞泰克新一代ADAS解决方案,意味着双方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搭载地平线征程2芯片的福瑞泰克新一代ADAS前视解决方案,在视觉感知算法与摄像头规格上得到大幅度提升,视场角升级至100度,感光芯片提高到300w像素,超过1080p高清,实现前向探测功能包括ACC、AEB、LDW、FCW、LKA、ELKA、PA、TSR、IHBC等主动安全功能,提高驾乘人员和外部交通参与者的乘车安全性。新一代ADAS前视解决方案大量采用CNN等深度学习算法,在对行人、二轮车、道路结构信息、交通标识以及交通灯识别上大幅度提升识别能力和识别精度。

福瑞泰克新一代ADAS前视解决方案视觉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满足大多数功能都可以用单摄像头(1V)替代原有摄像头加雷达(1V1R)的方案,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同时,极宽的FOV能让新一代ADAS前视解决方案更好的处理中国cut-in场景。在量产产品测试中,该功能获得客户的好评与认可,升级的像素可以让摄像头看得更清更远,留出更充分的时间对道路场景进行决策反应,使得整体功能更安全,体验更舒适。

与此同时,福瑞泰克正在同步研发更高级别量产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其中L2.9级别域控制器平台将基于地平线最新一代征程3汽车智能芯片作为主要的视觉感知输入,能够支持前向8MP摄像头,侧视摄像头2MP,提供强大的前向感知性能和侧视感知。整个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变道,自动上下匝道,高速公路互通等主要功能,可以为高速公路的长途驾驶带来安全和轻松的驾驶体验。

目前,福瑞泰克已形成覆盖从 ADAS到ADS各阶段的完整产品布局,截止2020年底已完成自动驾驶数百万公里测试数据收集,同步在国内率先推出基于封闭式、半封闭低速场景的L4无人小巴自动驾驶商业化项目。福瑞泰克利用软硬件全栈式开发能力,帮助客户以更低的成本、更成熟的技术、更快地实现配备ADAS功能的产品升级。在与整车客户合作过程中,也让客户感受到了中国本土智能驾驶Tier-1在前沿技术领域的积累和沉淀,在技术、质量与服务上与国际企业同台竞技,更胜一筹。另外,基于下一代电子电器架构的福瑞泰克域架构,集成主动安全软件、感知系统和计算,正与国内主流汽车厂商开展合作,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赋能客户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开发。 

2021年将是福瑞泰克新征程的起点,福瑞泰克抓住中国汽车行业智能驾驶领域爆发式增长的机遇,以“ADAS”+“自动驾驶技术”双循环驱动,打通研发、生产制造、场景测试、大数据采集、云平台管理、技术迭代升级等各环节,将持续聚焦于推动ADAS、自动驾驶、提升驾乘体验和互联服务等领域的本地化商业进程,携手合作伙伴共建智能汽车生态,辐射全国及海外市场,成为驱动中国智能驾驶领跑世界的“智擎”。

【关于福瑞泰克】

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全栈式自动驾驶企业福瑞泰克定位于打造智能汽车“感知决策执行”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基于深度学习的核心算法保证产品性能及量产基础,在国内形成研发、测试、生产多位一体的业务布局,具有完整的供应链及工程能力,向汽车厂商及出行服务商推陈出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以及产品和服务。

截止目前已有超过10家车企的近40款车型正在采用福瑞泰克定制化的ADAS解决方案。凭借灵活、可靠的技术功能及高性价比的产品表现,福瑞泰克ADAS产品2020年累计出货超过10万套,今年更有望突破40万套,满足乘用车、商用车在不同场景智能驾驶系统需求增长的同时,打破固有市场格局,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

【关于地平线】

地平线是边缘人工智能芯片的全球领导者。得益于前瞻性的软硬结合理念,地平线自主研发兼具极致效能与开放易用性的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及解决方案,可面向智能驾驶以及更广泛的通用 AI 应用领域提供全面开放的赋能服务。目前,地平线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汽车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企业。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74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