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和车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移远通信宣布,该公司一直与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马瑞利(Marelli)保持密切合作,并在过去五年中共同支持一系列广泛的车载项目。在此期间,双方合作富有成效,移远领先的车规级通信模组支持马瑞利对其网络接入设备顺利进行升级,并助力马瑞利赢得欧洲两家汽车制造商的重要项目,向其供应搭载移远车规级LTE模组AG35的网络接入设备,其中一家将于今年开始量产。

此外,移远通信和马瑞利已达成一致,将在5G 和C-V2X(蜂窝车联网)等技术上进一步展开深度合作,包括在诸多汽车项目中采用移远通信支持LTE-A 和C-V2X的车规级模组AG520R以及支持5G和C-V2X的车规级模组AG55xQ系列,来实现LTE连接的演进升级。马瑞利是移远通信在海外地区的首家汽车行业客户,双方已为满足全球汽车市场的网络连接需求做好了充分准备。

移远通信车规级LTE Cat 4 模组AG35支持最大下行速率 150Mbps 和最大上行速率 50Mbps。AG35具有优越的防静电和防电磁干扰功能,可经受严苛环境的考验。该模组在设计上向后兼容现存的 EDGE 和 GSM/GPRS 网络,使其即使在缺乏 3G 和 4G 网络的偏远地区也能实现连接覆盖。AG35系列模组尤其适用于汽车相关领域应用,包括车队管理、车辆追踪、车载导航系统、车辆远程监控、远程车辆诊断、智能安全和报警、车载无线路由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 同时经历了大量的前装量产项目的检验。

移远通信车载事业部总经理王敏表示,“我们很高兴与马瑞利建立了广泛和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丰富的车载通信解决方案,并在过去五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采用移远车规级LTE Cat 4模组AG35的网络接入设备赢得了欧洲两家汽车厂商的认可,并将于今年实现量产。我们期待双方继续合作,共同支持更多智能网联汽车项目落地。”

马瑞利汽车电子中国区总经理邬慧海表示,“马瑞利已与移远通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无线连接解决方案是马瑞利T-Box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先进的功能、服务和应用。移远通信为马瑞利提供了丰富的连接方案,从4G、5G到网络安全软硬件解决方案,再到未来的V2X通信协议,旨在增强车载通信功能,最大程度提升用户体验和车载安全。”

关于移远通信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603236)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和车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涵盖5G、车载前装、LTE/LTE-A、NB-IoT/LTE-M、安卓智能、WCDMA/HSPA(+)、GSM/GPRS和GNSS模组的完备产品线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可提供包括蜂窝通信模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及云平台管理在内的一站式服务,主要应用于车载运输、无线支付、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无线网关、工业应用、医疗健康和农业环境等领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移远官网https://www.quectel.com/cn/,关注微信公众号“移远通信”或致电4009607678。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901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用于USB4® IP的PLDA XpressSWITCH™、XpressRICH™和XpressRICH-AXI™可以在USB4 IC中高效地传输PCIe流量,并降低延迟和功耗

高速互连硅知识产权(IP)的领先开发商PLDA宣布推出专门用于USB4 IC的完整PCIe控制器IP产品线。PLDA的USB4 PCIe产品线使设计人员可以在其USB4 ASIC设计中采用内部PCIe设备,从而降低延迟和功耗。这是面向应用的设计方法的一次进步,此类应用包括:

  • 用于PC和汽车的USB4集线器
  • USB4主机在PC、笔记本、游戏、电视等芯片组中的应用
  • USB设备适配器,包括USB4转NVMe、USB4转音频/视频、USB4 eGPU和USB4转以太网适配器。

USB4规范引入了协议隧道,允许通过USB4互连传输USB3、DisplayPort和PCIe流量,并提供高达40 Gbps的总带宽以提升性能。

PLDA的USB4 PCIe控制器IP产品线包括专为实现USB4集线器所需的PCIe开关逻辑而设计的XpressSWITCH for USB4。XpressSWITCH for USB4具有以下功能:

  • 嵌入式多端口交换机,具有PIPE连接的内部端点(Endpoint)、流内(In-the-flow)处理、点对点(Peer-to-peer)、广播(Broadcast)和组播(Multicast)功能
  • 低功耗特性,包括ASPM L1、L2、独立时钟域、时钟和电源门控
  • 可靠性、可用性和适用性功能,包括AER、ECRC、LCRC、ECC、奇偶性、DPC、eDPC和热插拔(Hotplug)

PLDA首席技术官Stephane Hauradou表示:“由于USB4规范纳入了PCIe隧道支持,PCIe在为USB设计人员提供可靠和性能优化型接口方面具有独特优势。PLDA在提供符合PCI-SIG标准并经过硅验证的PCIe IP解决方案方面历史悠久,这些解决方案能够提供我们客户所期望的可靠性和性能。”

更多信息:
如需了解有关PLDAUSB4 PCIe产品系列的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

关于PLDA
PLDA是高速接口和互连知识产权(IP)支持协议的领先设计企业,这些协议支持PCI Express、CXL (Compute Express Link)、加速器缓存一致性互联(CCIX)等多千兆速率(2.5G至56G)的协议。

自1996年成立以来,PLDA已在62个国家开展了超过3,300个客户项目,签发了6,400份许可证。PLDA是一家全球性的技术公司,在硅谷、法国、保加利亚、台湾和中国大陆设有设计室和支持办事处。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阅: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10419005464/en/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9016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新产品将下一代虚拟平台、硬件仿真和 FPGA 原型验证技术无缝结合,可显著缩短验证周期
  • 经过客户认可的 Veloce 系列产品得到进一步扩展,为硬件辅助验证系统树立新标准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日前宣布推出下一代 Veloce 硬件辅助验证系统,可以快速验证高度复杂的下一代集成电路IC设计。系统业内首个完整的集成解决方案,将一流的虚拟平台、硬件仿真和 FPGA 原型验证技术融于一身,为应用硬件辅助验证新方法奠定坚实基础。

Veloce 硬件辅助验证系统中的新产品包括:

  • 用于虚拟平台/软件激活验证的 Veloce HYCONHYbrid CONfigurable。Veloce HYCON 提供了一种创新技术,能够帮助客户为其下一代 SoCSystem-on-Chip设计和部署复杂的混合仿真系统。
  • Veloce Strato+  Veloce Strato 硬件仿真器容量升级版本。凭借可扩展至 150 亿门电路的领先能力,Veloce Strato+ 不仅具备业内最高的总处理容量,同时能够将其与最快的协同模型带宽和可见性速度相结合,发挥最大功用
  • Veloce Primo 企业级 FPGA 原型验证系统。这是一款自主研发的企业原型设计解决方案,其结合了业界领先的运行性能与快速的原型起动。
  • Veloce proFPGA 桌面 FPGA 原型验证系统。Veloce proFPGA 系列产品采用模块化的容量方案,可根据不同的容量需求提供相应的可扩展性。­

此次发布的系统高度集成,为硬件辅助验证方法的发展方向设立了新标准。该系统可以简化并优化验证周期,同时能够降低验证成本,以此将硬件、软件和系统验证的智能数字化提至更高水平。

这种无缝管理验证周期方法强调验证周期的早期阶段去运行市场特定的实际工作负载、框架和基准测试,以进行功耗和性能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客户可以在开发初期构建虚拟的 SoC 模型并进行整合,在 Veloce Strato+ 上运行实际的固件和软件,从而深入了解硬件的最低层。随后,客户可以将相同的设计转移到 Veloce Primo 中,以更接近实际系统的速度运行藉此验证软件/硬件接口并执行应用程序级软件。为使这种方法尽可能高效,Veloce Strato+  Veloce Primo 使用相同的 RTL、相同的虚拟验证环境、相同的交易器(transactor)和模型能够最大限度地重用验证料、环境和测试内容进而为无缝方法的实施提供必要基础。

Siemens EDA 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 Ravi Subramanian 表示:“随着我们进入新的半导体景气周期,以软件为中心的 SoC 设计带来了功能性验证系统的根本改变,以满足更高需求。下一代 Veloce 系统应运而生,这是西门子不断投资、专注客户需求的直接成果,现在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集成系统,为未来十年制定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图。此次产品的发布标志着我们正在建立新的系统标准,使其能够满足计算、存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5G、网络和汽车等不同行业的验证要求。”

Veloce 硬件辅助验证系统得到扩展的关键所在

芯片、系统和软件设计方面的创新,使得 Veloce Strato+ 实现 2017 年推出 Veloce Strato 平台时发布的容量路线图。由于专有 2.5D 芯片  Crystal 3+ 创新设计制造使系统容量比之前的 Veloce Strato 系统提高了 1.5 倍。这一创新使 Veloce Strato+ 能够以 150 亿门电路的容量占据仿真市场的领先地位这是当今市场最高有效容量现已被多家 Veloce Strato+ 客户采用。

AMD 企业院士兼方法架构师 Alex Starr 表示“AMD 晶片验证和确认解决方案中采用了 Veloce 仿真平台我们开发的高性能设计需要使用可扩展、可靠、创新的仿真解决方案我们十分高兴能够与西门子合作 AMD 率先部署大容量 Veloce Strato+ 系统。此外我们也非常高兴看到我们第二代和第三代 AMD EPYC 处理器可以用于 Veloce Strato  Veloce Strato+ 平台。这两个处理器系列的高性能可以为 Veloce 生态系统及包括 AMD 在内的客户带来更高的设计生产力。

Veloce Strato 系统还增加了 AMD EPYC 7003 系列作为合资格处理器这些新处理器可以作为 Veloce Strato 系统的运行主机和协同模型主机。

Veloce Primo  Veloce proFPGA 是目前业界最强大、最通用的 FPGA 原型解决方案。企业级 FPGA 原型系统 Veloce Primo 可提供出色的性能容量能够扩展至 320  FPGA,并在软件工作负载、设计模型和前端编译技术方面采用与 Veloce Strato 一致的工作模型。这种硬件仿真和原型验证之间的基本一致性有助于降低验证成本,通过使用正确工具仿真和原型验证彼此互补,可在最短的周期内获得最佳结果。Veloce Primo 还支持虚拟仿真卸载 ICE(In-Circuit Emulation使用模型可在两种模式下保持准确的时钟比率实现最高性能。

Arm 设计服务高级总监 Tran Nguyen 表示:“各行各业不断增长的计算需求意味着更短的上市时间西门子的 Veloce Primo 企业级 FPGA 原型解决方案能够帮助 Arm 迅速解决设计问题并实现验证目标使我们的生态系统可以开发基于 Arm 高质量 SoC,从而加速创新步伐。”

赛灵思核心垂直市场高级总监 Hanneke Krekels 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西门子为 FPGA 原型验证市场推出 Veloce Primo。赛灵思与西门子建立了长期的客户与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业界领先 Virtex UltraScale+ VU19P 最新设备可以助力西门子的这款新产品组合实现优秀的可扩展性和容量。

西门子同时 Pro Design 签订了一项 OEM 协议使 Veloce proFPGA  Veloce 硬件辅助验证系统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成熟桌面平台。Veloce proFPGA 系列产品采用模块化的容量方采用 Intel Stratix 10 GX 10M  Virtex UltraScale+ VU19P 高端 FPGA,满足从 4000 万门到 8 亿门多种容量扩展需求。

Pro Design 首席执行官 Gunnar Scholl 表示:“proFPGA 系列的先进技术可为当今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5G 和数据中心 ASIC 设计验证工作带诸多优势。我们对于 FPGA 桌面原型设计市场的经验、见解和策略正在获得认可,我们期待此次与西门子的合作能够加速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市场渗透。”

供应情况

全套 Veloce 硬件辅助验证系统现已上市,目前已被全球的领先客户广泛使用。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致力于推动数字化企业转型,实现满足未来需求的工程、制造和电子设计。西门子 Xcelerator 解决方案组合可帮助各类规模的企业创建并充分利用数字化双胞胎,为机构带来全新的洞察、机遇和自动化水平,促进创新。欲了解有关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的更多详情,敬请访问:www.sw.siemens.com。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数智今日 同塑未来。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西门子中国网站:www.siemens.com.cn

敬请关注西门子中国官方微博http://weibo.com/siemens 和西门子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西闻联播(微信号xiwenlianbo)。

围观 6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932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420日,以“构go”为主题的2021紫光展锐创见未来大会在线上举行。会上,展锐重磅发布了5G业务新品牌——唐古拉系列,推出了Cat.1bis新技术特性,并分享了创新业务AR领域的最新商用进展。此外,展锐重申了公司产业定位——数字世界的生态承载者,并公布了对消费电子业务和工业物联网领域的前瞻预见和战略规划。

5G唐古拉系列品牌诞生:展锐进入全新阶段

此次大会的一大看点就是展锐5G唐古拉系列品牌横空出世。紫光展锐执行副总裁、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周晨介绍称,唐古拉是长江的发源地,孕育了璀璨的文明。展锐5G将以此为新起点,全力突破、孕育和推动千行百业进入一个更加智慧的万物互联时代。启动系列化布局,意味着展锐5G产品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现在开始,我们将打造展锐唐古拉产品家族。未来将分别会有6789系四个产品系列。其中,唐古拉6系定位于5G普惠型产品,唐古拉7系强调产品体验升级,唐古拉8系主打性能先锋,唐古拉9系则代表着前沿科技。”

紫光展锐:大破大立 做数字世界的生态承载者

紫光展锐:大破大立 做数字世界的生态承载者

据悉,紫光展锐2019年发布了首款5G基带芯片V5102020年又先后推出了两款5G智能手机芯片T7510T7520。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款搭载展锐5G芯片的终端品牌上市,在To B领域的行业应用案例超过百个,为物流、电力、采矿、交通、制造等行业的智慧化转型赋能。

随着5G进入发展深水区,展锐对5G有了全新的规划,唐古拉品牌的系列化布局,就是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也代表着展锐对5G未来和万物互联时代的责任与追求。

新品牌体系下,已规模量产的T7510型号更名为T740T7520型号更名为T770。其中T770是全球首款6nm 5G芯片,已在今年年初成功回片,在不到150个小时内,通过关键测试。搭载T7705G终端预计20217月份量产上市。

Cat.1引入新技术特性,持续引领标准演进

202010月,展锐摘获了Cat.1bis标准主导权,翻开了展锐历史新的一页。“Cat.1,看展锐”逐渐成为业界一个新的评价体系。

但展锐在技术领域,追求持续创新。本次大会上,展锐公布了一系列Cat.1bis新技术特性:包括eDRX/PSM特性、覆盖增强特性、BT特性、专业对讲、升级增强、海外特性等。

展锐高级副总裁、工业电子事业部总经理黄宇宁介绍称,引入新技术特性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物联网应用部署中的关键需求,同时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

紫光展锐:大破大立 做数字世界的生态承载者

据了解,展锐全球首款LTE Cat.1bis物联网芯片平台8910DM,自发布以来已成为中速物联芯片的标杆,实现千万级出货、Cat.1物联网芯片市占率70%+,全国第一。

2021年,展锐在创新引领的路上并未止步:不局限于Cat.1bis原始技术的构想,还创造性地将R12 PSMR13 eDRXR13 coverage enhancement等进阶特性与Cat.1bis技术充分融合,更好地赋能中速物联品类,实现既要低功耗,又要低成本,还要广覆盖,更要数据速率的理想用户体验。

随着2021新一代Cat.1bis技术特性的发布和推广,展锐Cat.1bis芯片不只拥有物联网基础通讯能力,还在基础物联网功能上增加附加值,大大拓宽Cat.1bis技术的应用前景,实现从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联,持续引领Cat.1bis技术标准演进;同时,更好地赋能全球物联网市场,持续构建更广泛的数字生态。

探索创新业务,以AR丰富终端生态

大会上,展锐还宣布与亮风台达成合作,共同研发5G AR智能眼镜。

随着全球5G的部署,AR将作为5G的核心场景之一被重新认识,同时疫情加速了AR市场的快速增长。展锐看到了市场的快速变化与需求,携手亮风台,通过创新的5G+AI融合技术有效解决AR眼镜长期存在的技术痛点——包括延迟长、人机交互效率差、语音识别和人体动态识别不够清晰准确、有效感知环境不明显、画质不清晰等 ,进而提升产品智能体验。

这是展锐产品及技术在新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与拓展。如今,展锐可支撑的产品已从传统的手机、平板拓展到智能穿戴、个人出行、教育成长、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产品品类生态逐渐成型,也极具创新。

紫光展锐:大破大立 做数字世界的生态承载者

周晨表示,展锐已经从一个单纯的芯片供应商发展成为消费电子市场各大领域的领先技术方案提供商。未来,每个人的智能化生活都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智能化终端,消费电子还有很多充满想象力的产品,空间无限大。紫光展锐将持续深耕,不断开拓新领域,让智能生活触手可及。

产业责任与定位:数字世界的生态承载者

生态承载者的内涵

从启动5G业务系列化布局,到坚持Cat.1技术持续创新,再到探索创新业务AR领域,一系列举措均指向紫光展锐的产业使命及其对自身的产业定位—做数字世界生态承载者。

此次大会,紫光展锐CEO楚庆详细阐述了这一战略定位的丰富内涵。

“生态是展锐的战略核心,信息产业相较于传统产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产业形态。传统产业的产业关系只有简单的‘一入一出’,除了供应商,就是客户。而信息产业是一个新业态,这个产业有两个特点,一是企业种类数量非常多,二是相互关系也极其庞杂,很难用简单的逻辑去理解它,以至于我们只能借用一个生物学的词汇—生态来描述。”

楚庆进一步阐释,这个生态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提供基础平台的“承载者”,二是在承载者平台上繁荣发展的软件、应用及终端公司。只有拥有主芯片平台能力的企业才能成为生态承载者,这种企业是稀缺且不可复制的,而展锐是中国仅有的能够担负大规模生态承载责任的企业。

作为数字世界的生态承载者,展锐识别和明确了自身的产业责任:做好生态土壤,一方面要为产业提供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要帮助产业拓展新的空间,为产业进军新业务提供支持。

两年变革新成就

楚庆表示,“新展锐是一家‘创业’公司,我们已经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正在从有序走向高效,改变来自于管理的提升和创新。”

2018年底开始,展锐开展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重塑企业的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经营体系、业务体系。大破大立下,展锐在各领域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

-       

一改2G/3G/4G时代的大幅落后局面,5G时代展锐与业界领先水平的差距仅在6个月,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商用终端产品数量已超50。(第一代20181215日决定自研;第二代20196月启动立项;)

-       

2018年,展锐的主要业务阵地是功能机。2020年,展锐智能机营收超过功能机,智能机营收增长50%

-       

平板领域,疫情下快速抓住市场需求,一个月内,迅速推出高中低全线七套解决方案,出货量同比增长100%。(T610/T618-2019年初重新立项)

-       

金融支付业务同比增长近400%2018年展锐在智能POS领域没有出货,2020年快速突破,市占率达80%

-       

2018年展锐功能机市占率41.55%2020年市占率高达76.92% ,全球第一。4G功能机出货量增长1.5,发现并引领2G/3G4G机会,在功能机这种传统产品上不断创新。

-       

2018年底展锐成立工业电子业务部,2019年起收入持续翻番,2020年工业电子业务同比再实现130%的增长

-       

智能儿童手表市占率60%,成人表成功进入Tier1品牌客户。

-       

2019年展锐发布全球首款Cat.1bis芯片平台—8910DM,引爆LTE Cat.1 亿级新市场,2020年展锐Cat.1市占率达到70%以上,占据市场领导者地位。

-       

2018年展锐在传统低速物联网领域(GSM+NB-IoT)市占率30% 2020年突破50%,其中NB-IoT全球市占率超过30%

新的业绩,新的启航。经历了2019年的质量救亡、市场救亡,2020年的经营提升之后,2021年展锐开启“技术提升年”,目前,已全面打响研发“三大战役”,成立先进技术研究院,投入研发团队5%的力量,在面向未来的重要领域进行开拓性的创新和研发。

在消费电子和工业电子领域,同样启动了新的探索和布局。

周晨表示,生态共赢是展锐坚持的方向,将以创造价值为导向,持续进行业务创新。黄宇宁则强调,会继续引领工业物联网领域技术标准的演进,下一步将会对LTE Cat.4下行150MLTE Cat.7上行100M的能力等级,在协议层面做更多的改进和增强,在AIoTIWN、智能显示、汽车电子等领域持续开发新技术、落地新应用。

围观 7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92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紫光展锐在420号举行的创见未来大会上,公布了一系列Cat.1bis新技术特性:为更好满足当前物联网应用部署中的关键需求而进行的技术升级、为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而做的场景专属优化等,包括eDRX/PSM特性、覆盖增强特性、BT特性、专业对讲、升级增强、海外特性等。

展锐发布Cat.1bis新技术特性,拓展更广泛物联网应用场景

展锐8910DM Cat.1bis芯片优势  

Item

Others (R9 Cat.1 1Rx)

展锐8910DM (R14 Cat.1bis)

Peak throughput

up to UL/DL 5Mbps/10Mbps respectively

up to UL/DL 5Mbps/10Mbps respectively

R12 PSM

不支持,空闲态底电流>660uA

支持,空闲态底电流<15uA

R13 eDRX

不支持,DRX周期最高2.56s

支持,DRX周期由2.56s扩展至最高2621.44s(~43min),增强物联部署灵活性

R13 Coverage enhancement

不支持,MCL <= 140.7dB

支持,MCL提升至最高155.7dB(15dB增强),强化物联部署适应性

R13 SC-PTM

不支持,海量并发OTA场景存在网络阻塞风险

支持,实现点对多点的firmware固件升级包传输,有效改善海量并发OTA场景网络资源占用

R14 VoLTE enhancement

不支持,VoLTE覆盖上行受限影响用户体验

支持,改善上行链路预算~3dB

GCF/PTCRB

不支持,3GPP非标无对应认证用例集

支持

  • eDRX/PSM不只NB-IoT/eMTC拥有eDRX/PSM特性,展锐Cat.1bis芯片也支持扩展非连续接收eDRX和深度睡眠PSM,实现了Cat.1bis的功耗表现实现从传统的mA级升级到uA级,大大拓宽Cat.1bis的应用场景,可以满足例如表计、智能门锁、烟感报警等使用电池供电、对功耗要求苛刻的场景。202011月,展锐已联合中国联通开展了业界首次Cat.1bis PSM现网规模测试。
  • 覆盖增强:面向底下车库、地下室、密集城区阴影区等场景的覆盖痛点,展锐Cat.1bis芯片已支持R13 coverage enhancement特性,可提供最高15dB的覆盖增强。展锐目前已联合接入网设备商完成了覆盖增强特性实验室规模测试。
  • BT特性:8910DM芯片原本就已支持BLE功能,可进行近程设备升级维护和参数配置。而此次展锐宣布8910DM又新增支持了A2DPHFP等蓝牙媒体协议,让物联网设备也能够进行音乐播放。比如可以让支付云喇叭同时“变身”成蓝牙音箱、让公网对讲机还能连接蓝牙耳机、让共享两轮出行的路上也能有音乐陪伴。
  • 专业对讲:基于8910DM作为主芯片平台的公网对讲机方案,能够完全满足运营商对于公网对讲产品的要求。展锐针对公网对讲机的实网时延和通话音质进行了大量优化:网络方面包括支持双卡双待以及实现IP数据包在4G/2G实网下的时延优化;音质方面通过充分利用芯片的语音处理能力, 对于噪音/回声/啸叫等对讲常见问题进行专项处理
  • 升级增强:不仅支持FOTA差分升级,同时支持整包升级。8910DM针对部分客户的需求,发布了全包升级方案, 让客户省去了版本管理的麻烦,让升级更简单高效。
  • 海外特性:随着202012月搭载展锐8910DM芯片的广和通L610-EU模组正式获得全球首个Cat.1bis模组GCF认证,展锐和产业伙伴还将持续与海外运营商合作,发布符合欧洲以及更多其他海外地区的运营商需求的特性,让Cat.1bis技术赋能全球更广泛的市场。
  • 其他特性:包括STK增强/电力行业特性/VSIM等众多新技术特性均已发布

展锐发布Cat.1bis新技术特性,拓展更广泛物联网应用场景

紫光展锐的全球首款LTE Cat.1bis物联网芯片平台8910DM,引领了行业标准制定和行业生态构建,填补了传统低功耗窄带物联网与传统宽带物联网之间的中速蜂窝通信方案空白;自发布以来已凭借先进的技术规格与领先的技术成熟度,迅速成为中速物联芯片的标杆,实现千万级出货;在Cat.1物联网芯片领域的市占率70%,全国第一。

展锐发布Cat.1bis新技术特性,拓展更广泛物联网应用场景

已有数十款搭载展锐8910DM芯片的Cat.1bis模组上市并在多领域、多场景落地,广泛应用于共享经济、金融支付、公网对讲、能源、工业控制等行业场景。

展锐发布Cat.1bis新技术特性,拓展更广泛物联网应用场景

进入2021年,当业界纷纷表示Cat.1bis还将持续火热的时候,展锐在创新引领的路上并未止步:不局限于Cat.1bis原始技术的构想,展锐创造性的将R12 PSMR13 eDRXR13 coverage enhancement等进阶特性与Cat.1bis技术充分融合,实现Cat.1bis技术生态在上游终端芯片平台、认证体系、全球重点市场合规与政策导向、运营商发展战略、下游终端厂商认知度、技术差异化的全面拉通,更好的赋能Cat.1bis中速物联品类实现既要低功耗、又要低成本、还要广覆盖、更要数据速率的理想用户体验。

展锐发布Cat.1bis新技术特性,拓展更广泛物联网应用场景

随着2021新一代Cat.1bis技术特性的发布和推广,展锐Cat.1bis芯片不只拥有物联网基础通讯能力,还在基础物联网功能上增加附加值,大大拓宽Cat.1bis技术的应用前景,实现从“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联”,持续引领Cat.1bis技术标准演进;同时能更好赋能全球的物联网市场,持续构建更广泛的数字生态。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92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1420日,紫光展锐在“构GO”创见未来大会上宣布将与亮风台在AR领域展开重要合作,共同研发5G AR智能眼镜,丰富完善AR生态链,践行“让智能生活触手可及”的美好愿景。

技术+疫情助推 AR市场回暖

目前,AR技术已经成功赋能多个行业,距离人们生活并不遥远。其中就包括:机械制造、汽车、能源、公共安全、医疗、教育等多个细分领域,AR均开始占据一定使用规模。例如在制造业,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AR远程协作外,AR眼镜还可将复杂的说明文档可视化,3D立体呈现在视野中,直接替代难懂的纸质版使用说明书;而在安防领域,在应急指挥、活动安保等场景下,AR眼镜可与无人机连接使用,实现无人机飞手、前线民警和后方指挥人员的多方联动,前线民警佩戴AR眼镜,可直观获取执勤信息,查探行动路线,目标位置等,大大提升了执法效率。

布局AR产业,紫光展锐携手亮风台深耕智能AR领域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的万物互联更不再只是科幻设想,AR的融合应用将更具现实性,在这一系列因素助推下,AR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由于疫情的影响,社交隔离成为热词,跨区域跨国协作沟通遇到障碍,人们对AR相关产品的需求大幅度攀升,市场需求的火热,都促使AR技术快速融进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

巨大想象空间与现实痛点

尽管想象空间巨大,但目前AR眼镜在实际体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产品的使用落地,其中有三类比较突出的痛点。

布局AR产业,紫光展锐携手亮风台深耕智能AR领域

一是使用舒适感差,由于眼镜整体还偏重,容易压迫鼻梁耳朵,不适宜长久佩戴。另外眼镜发热、屏幕抖动等问题都会影响使用的舒适性。二是人机交互效率低,语音识别和人体动态识别的精度和使用度,都会影响人机自然交互的效率。三是虚实结合的能力偏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AR眼镜如果不能对空间进行精准定位和地图构建,就无法实现真正的虚实结合,目前AR眼镜有效感知环境并实现虚拟信息有效融合还可继续优化。本地算力和云端算力结合,大宽带低延迟通讯技术的融合使用等都是当下的AR眼镜改进的重点。

直击技术痛点,紫光展锐深耕智能AR领域

目前AR/VR产业全球处在部分沉浸体验阶段,并开始规模上量,如何解决以上痛点,对适配场景,定位,渲染计算等都有极高的诉求,而展锐作为一家全球少数全面掌握2G/3G/4G/5GWIFI、蓝牙等全场景通信技术,并具备稀缺的大型芯片集成能力的企业,在赋能VR/AR领域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布局AR产业,紫光展锐携手亮风台深耕智能AR领域

在与亮风台深度合作中,紫光展锐将提供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技术赋能。例如,紫光展锐拥有的5G技术可在多个方面解决网络痛点。以网络切片技术为例,网络切片可将运营商的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虚拟端到端网络,每一个虚拟网络可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灵活应对不同的网络应用场景,保障网络可靠性及吞吐量。通过5G网络,还可将本地算力与云端算力相结合,伸缩编解码,降低传输时延,对抗抖动和干扰及丢帧问题,保证高清内容呈现,使性能与功耗达到完美结合。有了5G低时延,高带宽,高速率等这些特性,5G技术可以说能从根本上解决AR产业的网络问题,实现互联畅通。

此外,展锐独有的AI技术可支持在多路MIC场景下,通过AI算法消除噪声干扰,提升辨识度,使语音更加清晰准确。同时,支持准确可靠的语音识别,并且支持10+命令词识别,通过AI技术与端云结合,使语音识别交互体验更加智能化。

布局AR产业,紫光展锐携手亮风台深耕智能AR领域

在加强虚实结合力、提升交互体验方面,展锐可通过AI计算支持空间计算实现空间定位、地图构建、虚实结合和实时遮挡,实现厘米级/1°以内的空间6DOF ViSLAM定位技术。并支持环境理解帮助用户感知周围环境,识别目标、跟踪目标,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检测、分割、识别目标等,帮助更好完善产品智能化体验。

未来,紫光展锐将与AR行业领军企业亮风台开展深度合作,在核心模块上联合研发调优,在5G+AI技术赋能下,有效解决AR产品存在的技术痛点,共同推动中国AR产业加速发展。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928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5G to B 赋能千行百业

随着5G规模商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边界将被打破,数字化红利也将从ICT领域扩展到整个社会。紫光展锐作为全球仅有的五家5G基带芯片厂商之一,掌握着5G时代的先发优势和核心技术。展锐高举5GAI两面技术旗帜,致力于支撑工业体系和社会智能化

展锐5G芯片赋能千行百业,助力5G新基建

目前,搭载展锐5G芯片V5105G CPE设备,已经在海内外市场量产商用;业界主流模组厂商都已经基于展锐5G芯片推出多款5G模组,它们均已被应用到各种形态的5G行业终端上,为多种多样的行业场景带来5G技术变革。

展锐5G芯片赋能千行百业,助力5G新基建

展锐携手行业伙伴,商用落地了超百款基于展锐5G芯片的垂直行业应用,让5G技术赋能智慧物流、智慧电力、智慧采矿、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5G to B普及,助力5G新基建。

● 

5G+智慧物流

5G可以全方位推动物流产业的智慧升级,完成从运营效率、服务质量、运营成本、用户体验等多方面令人惊喜的提升。紫光展锐携手京东物流围绕物流仓储和物流园区两大典型场景开展5G合作,共同打造5G无人仓储和智能园区创新应用。

5G智慧无人仓

5G无人仓作为物流的重要组成,也是工业智能设备最为广泛的应用领域之一。随着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各类智能仓储设备应运而生,物流仓储对智能设备之间、设备与系统之间的通信要求也越来越高,5G技术为物流仓储升级改造带来了新机遇。

然而,传统无人仓方案存在诸多痛点:设备体积过大、与AGV小车等设备集成难、通信稳定性差,以及频谱干扰、漫游切换时业务中断、通信延时不稳定、鉴权加密弱安全、AP安装密集和维护困难。

展锐5G芯片赋能千行百业,助力5G新基建

5G智能无人仓采用仓储大脑和业务云化部署、边缘计算平台、5G定制专网、5G芯片模组与终端深度融合等手段,实现了商品的入库存储、搬运、分拣等全流程无人化管理和操作。

终端设备内置基于紫光展锐5G芯片V510的模组,实现了仓储全场景下智能设备与系统的互联互通,提升了规模化机器人的协同工作效率以及智能无人仓的综合竞争力。其中,物品分拣效率比传统方式提高8倍、分拣准确率高达99.99%、人效提升3倍以上、整体投入成本降低60%以上。

5G智慧物流园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中心枢纽,聚集了物流场地、人员、车辆等核心资产,智能化市场高达万亿规模。然而,传统物流园存在诸多亟待改善的痛点:一是无法实时监控各资产的工作状态;二是各设备系统尚未实现互联互通,不能满足系统化协同工作;三是大大小小的流程管理和决策仍需要人工介入,处于传统式的被动管理模式。

展锐5G芯片赋能千行百业,助力5G新基建

紫光展锐和京东物流联合提出的“5G加持数字孪生可扩展一体化架构”方案,针对园区人员、车辆、场站、生产、安全等运营管理问题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基于展锐5G芯片的定制化模组以及高性能CPE,结合5G、边缘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构建了共享、智能、开放的数字孪生平台。

物流园区的数字孪生,一方面通过实现实时智能监控提高了智能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流程”的孪生一体化和决策控制一体化,使园区完成从“被动型传统管理”到“主动型智能管理”的巨大转型。

● 

5G+智慧电力

5G技术应用在电力领域,会给社会生活带来怎样的价值?

以电网配电为例,在以往传统电力配网方案下,会遇到一有故障就全线停电,停电范围大,故障定位难和供电恢复耗时长等问题。具有低延时特性的5G技术被应用在电力领域,能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几十毫秒内对故障进行自动隔离,大幅降低配网故障的供电恢复时间,真正实现停电“零感知”, 用户甚至感受不到故障存在,极大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和配网管理效率。

传统配电网需要电网公司自建光纤通信设施,而光纤通信在配电网领域建设总量大,成本高,不易维护且不适于大规模部署。5G技术可以让无线连接完全替代传统的有线光纤连接,赋能电网配电系统。5G网络无需电网公司自建,大大节省投入成本;同时5G的低时延、高可靠特性,可以充分满足电力配网线路差动保护的精准授时等网络需求,实现电网数字化升级。

展锐5G芯片赋能千行百业,助力5G新基建

电力系统的差动保护、自动化、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能力管理系统和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等,均需要统一的时间基准来满足事件顺序记录(SOE)、故障录波和实时数据采集的时间一致性,以确保线路故障测距、相量和功角动态监测、机组和电网参数校验的准确。

鼎桥通信基于紫光展锐5G芯片V510推出5G行业CPE/DTU,支持1μs级别的精准授时,能够为电力配网差动保护等众多场景提供重要支撑;实现用无线方式承载差动保护控制以及空口授时,代替现有自建光纤连接以及B码时钟源,满足B码授时<10μs的授时精度要求。

● 

5G+智慧采矿

安全生产是采矿行业的第一要务。针对井下生产环境中高瓦斯、高煤尘、水害渗水等特殊问题,工人井下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以及传统采矿业全程人工作业、人工值守、井下设备和人无法互联互通、无法精准定位等技术痛点,5G技术为改善劳动生产环境、监控生产作业安全、提升采矿效益等方面,提供了智慧解决方案。

展锐5G芯片赋能千行百业,助力5G新基建

海信基于展锐5G芯片V510推出了5G模组和5G DTU,赋能多个应用场景,打造智慧采矿数字化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实现无人巡检、智能掘进、设备和人员精准定位、数据实时上报、作业实时监控等,在降低18%设备故障率的同时,也让矿井作业更安全,管理更智能,并给采矿企业带来明显效益提升。

● 

5G+智慧工厂

智慧工厂是智能制造的关键载体。智慧工厂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进而制定并安排合理有效的生产计划和策略。

在传统的大型企业生产中,经常涉及到跨工厂、跨地域的设备维护、远程问题定位等场景问题,而针对这些典型场景,此前的WiFi4G网络无法满足工业生产对于大带宽、低时延、海量连接等网络需求。因此,智慧工厂被认为是5G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展锐5G芯片赋能千行百业,助力5G新基建

广和通基于展锐5G芯片V510推出5G模组,同时联合深圳宏电推出了5G工业网关,利用5G网络无缝连接生产设备,进一步打通设计、采购、仓储、物流等环节,满足工业环境下的设备互联和远程交互需求。通过5G连接工厂设备,提供高性能、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5G网络,将工厂现场数据实时传输到后端运维管理平台,构建以连接工厂内外的人和机器为中心的全方位信息系统,可远程进行设备维护和问题定位,实现生产资源按需分配、个性化生产。

接下来,展锐将继续与行业伙伴一起,推动更丰富的行业终端创新以及行业解决方案创新、用5G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加速推动5G to B普及,助力5G新基建。

● 

展锐V510:全球领先的可量产5G基带芯片平台

展锐首款基于马卡鲁通信技术平台的5G基带芯片——V510,支持包括5G网络切片在内的多项5G关键前沿技术,可同时支持SA(独立组网)和NSA(非独立组网)组网方式,实现2G/3G/4G/5G多种通讯模式,充分满足5G发展阶段中的不同通信及组网需求。

展锐5G芯片赋能千行百业,助力5G新基建

V510可为各类AR/VR/4K/8K高清在线视频、AR/VR网络游戏等大流量应用提供支持;支持智能手机、家用CPEMiFi及物联网终端在内的多种产品形态。V510的工规级芯片设计,使得搭载它的终端产品在严苛的工业环境下依然能够照常工作,工作环境温度可达-40 +85,大大拓展了其使用场景,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无线、校园网络、5G工业物联网等领域。

围观 2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92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自紫光展锐在2019年发布了首款5G基带芯片V510以来,已相继推出了两款5G智能手机芯片T7510T7520。搭载T75105G智能手机已规模量产,采用全球首款6nm EUV工艺的5G芯片T7520已在今年初成功回片,在不到150个小时内,把主要流程一次打通,预计基于T7520的智能手机今年7月份量产上市。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款搭载展锐5G芯片的终端品类上市,在To B领域的行业应用案例超过百个,为物流、电力、采矿、交通、制造等行业的智慧化转型赋能。

5G发展进入深水区的新阶段,展锐对5G移动平台进行系列化布局,将产品扩展为6系、7系、8系和9系,形成系列化的产品组合,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并正式发布5G产品全新品牌——展锐 唐古拉。

 “唐古拉”命名取自长江发源地唐古拉山脉,孕育了璀璨的文明。展锐寄望5G以此为新起点,全力突破,孕育和推动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变革,未来探索全新应用,在无人之地开拓绿洲。

展锐唐古拉品牌下的6789四个产品系列面向消费电子领域,6系定位为5G普惠,高速稳定的连接普及到更广泛的用众群体,提升移动互联网体验;7系产品体验升级,在性能、功耗、安全和生产力之间取得更佳平衡,为主流用户群体带来疾速、畅快的娱乐体验;8系主打性能先锋,提供高性能、长续航、高速连接;9系代表前沿科技,以更强劲的性能和技术优势,满足追求前沿技术和顶配品质的用户需求。展锐唐古拉5G产品系列针对需求多样化的用户群体而打造,助力智能终端厂商开发灵活的差异化产品。

紫光展锐发布5G全新品牌 公布5G系列化产品布局

新品牌体系下,已规模量产的T7510型号更名为T740T7520型号更名为展锐唐古拉T770。同时展锐推出7系旗下功耗和性能更加均衡的5G芯片T760

紫光展锐发布5G全新品牌 公布5G系列化产品布局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926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安谋中国今天发布面向 AIoT 系统的全栈安全解决方案“山海”S12,包含硬件加解密引擎、安全软件和安全服务三大部分,从芯片的安全 IP 层到云端安全应用和安全管理提供全链路的安全保护。“山海”S12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智能电视及安防等行业,为多种安全解决方案如数字版权保护、AI 安全、身份认证等提供基础安全能力。

“山海”S12由安谋中国自主研发,重点匹配基于Arm® Cortex®-ACortex-R处理器的CPU,不仅能与Arm安全基础架构形成系统协同,同时支持未来的 Arm 安全架构,从而充分激活整个Arm安全生态体系的能力。与2019年发布的上一代“山海”产品相比,“山海”S12具备更高的性能,硬件加解密引擎支持多达 16 Host同时访问,为多应用场景提供安全支持,可为相关设备在一个平台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或者在一个操作系统上运行多个应用的场景提供安全保护。

“山海”S12 的核心模块是TrustEngine-600密码算法引擎,支持国际通用算法以及中国商用密码算法,可更好支持客户安全业务多样性的需求。TrustEngine-600默认支持Arm TrustZone®,其算法及安全能力可根据需要灵活配置。此外,客户既可以使用安谋中国提供的随机数方案,也可以自定义随机数方案。“山海”S12还提供丰富的软件能力,包括安全启动、安全调试、安全烧录等。同时,“山海”S12可以提供云端的设备管理以及安全升级应用,为 OEM 和云服务提供商快捷实现设备管理和固件升级提供安全部件。

“山海”S12丰富的固件支持为客户的快速集成提供了保证,帮助客户快速设计芯片并快速推向市场。客户还可以便捷地对“山海”S12的算法和能力进行优化配置来增强适应力,满足不同场景对系统安全防护强度的不同需求,有效提高系统集成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安谋中国发布全新“山海”S12解决方案,持续巩固AIoT安全生态

“山海”S12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 为硬件 IP 层到云端安全服务提供一站式安全解决方案
  • 同时支持国内和国际两套密码算法,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 模块化设计,可灵活配置算法及能力,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组合出最佳解决方案
  • 支持多达16Host的能力
  • 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 通过3级密钥派生增强密钥安全的管理能力

安谋中国产品研发常务副总裁刘澍表示:“中国AIoT产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AIoT基础设施对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款好的安全产品除了要具备优异的性能,还需要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安谋中国‘山海’S12的推出显示出安谋中国具有良好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向客户提供快速服务的支持能力,能够帮助客户做到快速集成,快速推出产品。以‘山海’为代表,我们持续丰富的自研产品线也证明了安谋中国在信息安全等领域具备一流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

目前,“山海”S12已经可以向客户交付。

关于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依托Arm世界领先的生态系统资源与技术优势,立足本土创新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成长,致力于成为中国集成电路核心知识产权开发与服务平台,支持并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作为Arm公司在中国IP业务的总部,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将向总部设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开展集成电路知识产权(IP)的授权与技术服务;并结合中国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基于Arm技术的IP与标准,赋能中国智能科技创新。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918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TE Connectivity推出新型Nano MAG-MATE端子,利用创新的IDC技术为小型电机设计简化漆包线端接过程

全球连接与传感器领域领军企业TE Connectivity(TE)推出新一代Nano MAG-MATE端子,利用创新的绝缘刺破连接 (IDC)技术,专为容纳30- 40AWG (0.08-0.25mm直径) 精细铜漆包线而设计。TE的Nano MAG-MATE端子可用于1.5毫米间距的连接器,非常适合需要紧凑端接的小型电机和线圈应用。

TE使用IDC技术消除了使用自动化机械对焊接或焊合的需求。端接过程自动化作为可靠而经济的解决方案,不但节省生产时间,同时减少材料浪费。TE的终端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还降低了损坏热敏性线路和/或释放化学烟雾的潜在风险。

Nano MAG-MATE端子适配于30- 40AWG (0.08-0.25mm直径)的单线或双线铜漆包线,特别适用于以下领域的电机和线圈应用:

  • 交通工具
  • 工业自动化和机械
  • 小型家用电器
  • 主要家用电器

如需了解Nano MAG-MATE端子的更多信息,敬请访问www.te.com.cn

关于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

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简称“TE”)总部位于瑞士,是年销售额达120亿美元的全球行业技术企业,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安全、可持续、高效和互连的未来。TE 广泛的连接和传感解决方案经受严苛环境的验证,持续推动着交通、工业应用、医疗技术、能源、数据通信和家居的发展。TE在全球拥有近80,000名员工,其中7,500多名为工程师,合作的客户遍及全球近140个国家。TE相信“无限连动,尽在其中”。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te.com.cn或关注TE官方微信“TE连动”。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8915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