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基于超声波声速原理的硫酸和发烟硫酸浓度测量

硫酸和发烟硫酸的常规监测在许多生产设施中是通过人工取样进行的,然后在实验室中对这些样品进行检测,并在数小时后获得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快速准确地监控浓度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影响质量。使用超声波声速可以理想的监测浓度并实现非常高的测量精度。

许多用户面临着一个问题,硫酸和发烟硫酸在同一装置部分出现,但是仅凭单一的物理变量无法识别,因此必须根据经验判断,如果错误的决定会导致重大问题。经过证明,引入两个物理变量的组合对于识别产品是非常有效的。

使用LiquiSonic®进行智能过程监控

SensoTech GmbH的LiquiSonic®测量系统针对此要求专门开发的功能,可以实现在不同测量介质之间进行全自动切换,使用专门开发的计算模型识别并显示浓度,并根据需要传送给控制系统。与针对两种介质的单独的在线测量相比,LiquiSonic®测量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单独测量需要对于测量介质的计算模型进行选择,同时在线测量可以完全省略这一步骤,优点是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几秒钟内精确监测浓度,尤其是在转换点附近,不再需要手动识别和切换。

免维护的LiquiSonic®测量系统还具备标定校准功能,用于应对工艺中杂质,气泡和其他破坏性因素造成的干扰。因此,该设备可以非常灵活地使用,并且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艺条件。

LiquiSonic®测量系统同时监控硫酸和发烟硫酸,彻底改变了生产设备的工作流程。通过使用同时在线测量可以节省时间和避免不精确的人工采样,在安装测量系统后效率迅速提高。

SensoTech Ltd.

SensoTech GmbH研发,制造和销售液体在线分析系统已有三十年历史。 SensoTech在全球范围内安装了高精度和创新的测量系统,用于直接监控工艺过程中的浓度,成分,性能变化或材料转化,并代表了最新技术水平。除了浓度和密度测量外,典型应用还包括相位识别和反应跟踪(例如聚合和结晶过程)。 SensoTech分析仪在技术,质量,用户友好性和测量值可重复性方面树立了标准。特殊的计算方法和高度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即使在困难的过程条件下也能提供可靠,快速的测量结果。积极进取的SensoTech员工已经从化学和制药行业,食品技术行业,半导体技术行业,汽车和金属行业以及许多其他行业的知名客户的大量不同应用案例中获得了知识和经验,并且还在不断为新的测量任务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906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规范将使消费者能够将移动设备作为免手持数字密钥使用

车联网联盟(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简称“CCC” )宣布,联盟计划于2021年年中完成其数字密钥(Digital Key) 3.0版规范,该规范将增加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与超宽带(UWB)无线连接技术,使兼容的移动设备能够进行被动无钥匙进入和引擎启动。

CCC总裁Daniel Knobloch表示:“我们正在创造的世界,是让我们的移动设备成为真正的汽车数字密钥,为用户带来新的便利性和可访问性。我们的数字密钥3.0版将使用户可以在解锁或启动车辆时无需从包或口袋里取出移动设备。联盟成员的广泛支持有助于我们制定数字密钥规范,以满足行业和消费者对全球标准化和安全数字密钥生态系统的需求。”

数字密钥3.0版亮点

数字密钥2.0版规范利用近场通信(NFC)技术在智能手机和车辆之间实现非接触式通信,而3.0版规范将作为2.0版规范的补充。3.0版通过实施UWB连接来增加免手持、位置感知无钥匙进入和位置感知功能,将带来更好的用户友好体验。它将保留对NFC技术的支持,并将其作为一种强制备份解决方案。

数字密钥3.0版将解决安全性和可用性问题,验证车辆与蓝牙低功耗移动设备之间的数字密钥,然后通过UWB建立安全的测距会话,使车辆能够进行安全、准确的距离测量并对移动设备进行定位。

移动设备在安全元件中创建和存储数字密钥,提供最高级别的保护,可防止基于硬件或软件的攻击。UWB交换还能在安全元件中生成关键的加密参数,以确保将设备定位到车辆的最高安全性,从而授权用户进入并驾驶车辆。

数字密钥3.0版规范将在2021年年中向CCC成员提供。有意加入CCC以支持规范制定并获得最终版规范的公司可以访问www.carconnectivity.org/membership/how-to-join-ccc/

关于车联网联盟

车联网联盟(CCC)致力于通过跨行业合作为智能手机和车内连接制定全球标准和解决方案。CCC的董事会成员包括来自特许成员公司Apple、宝马(BMW)、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本田(Honda)、现代(Hyundai)、LG、恩智浦(NXP)、松下(Panasonic)、三星(Samsung)和大众(Volkswagen)的个人。该组织的100多名成员代表了大部分的全球汽车和智能手机市场。如需了解关于CCC项目以及如何参与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carconnectivity.org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9033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开创性的联盟重点关注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提高对海洋与气候相互作用的认知并开发相应的新型解决方案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与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共同宣布成立海洋与气候创新加速器(OCIA)。ADI 公司承诺在三年内向该联盟提供 300 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致力于提高对海洋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关键作用的认知,以及持续开发面向海洋与气候相互作用的新型解决方案。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与ADI公司共同宣布成立海洋与气候创新加速器
图片来源: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

ADI公司CEO Vincent Roche 表示:“碳排放是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海洋是我们抵御全球变暖最重要的防护机制之一 -- 然而,其继续发挥这一至关重要作用的能力正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海洋与气候创新加速器,我们将投入ADI的工程与技术资源,以提高对海洋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了解海洋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恢复海洋生态环境。我们希望以此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有意义的积极影响。”

OCIA 联盟旨在打造高度可扩展的协作伙伴关系,以利用其合作组织的独特资源和能力。在其众多目标中, 将重点关注“网络化海洋”的开发。通过在海洋环境中放置传感器以持续监测与海洋状况相关的关键指标,从而通知企业和政策的决策者,实现基于证据的海洋健康管理,并利用实时数据进行更准确的气候和天气预测。 

WHOI 主席兼主任 Peter de Menocal 博士表示:“我们代表 WHOI 的全体海洋科学家和工程师,对此次合作感到无比兴奋。OCIA 的成立正值支持科学和海洋研究的关键时刻,我们正在构建研究创新生态系统,以便对社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形成新的认识。它能够提供一个新型可扩展的模型,以展示企业如何深入应对气候危机。”

该联盟将由WHOI与ADI公司共同领导,WHOI在海洋学研究、技术和教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致力于了解海洋从而造福人类;ADI作为高性能半导体设计、制造与应用的世界领先企业,丰富的产品与方案涉及几乎所有类型的电子设备。OCIA旨在成为不断创新的引擎,并获得多家世界领先的智库和企业的支持,该联盟对众多知名企业、学术机构和非盈利组织开放参与,而这些企业、机构和组织都认识到了海洋与气候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希望对缓解全球气候危机产生积极的影响。 

OCIA 联盟还将建立一个强大的多阶段创新生态系统,基于 WHOI 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现有优势来推动对解决方案的思考并使科学家和工程师专注于解决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其中包括推出全新的应对气候挑战资助项目(Climate Challenge Grant Program),为那些规模虽小、但具有竞争力的选定项目提供种子资金。 

项目之初,OCIA 将提供两类资金支持: 

  • 孵化资金:面向富有创新思想的个人和团队提供种子资金。孵化资金将支持新型尖端科技创新的设计、探索和早期实施,进而促进对研究和工程新途径的探索并鼓励和激励合作参与。
  • 加速资金:面向已经凭借创新方法与技术获得前期支持的项目以及其它较成熟的项目,以进一步推动项目发展、提高公众参与度、对项目进行定位及准备,从而实现持久的影响并获得持续的外部支持。

OCIA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壮大和发展,还将通过设立奖学金和其它激励方式向参与人员提供资金支持,并将通过包括为协作中心提供支持在内的一系列其它活动来推动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和跨学科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创新。 

“现在,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认识到,海洋和气候并非两个独立的系统,而是一个整体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这个系统覆盖整个以海洋为主体的地球并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即便那些远离海岸的人群也不例外,”de Menocal表示,“认识到这一点后,像ADI公司和WHOI这样的组织必须联合起来为共同的使命而合作,以帮助减轻因全球变暖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各种威胁。”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是全球领先的高性能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解决最艰巨的工程设计挑战。凭借杰出的检测、测量、电源、连接和解译技术,搭建连接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智能化桥梁,从而帮助客户重新认识周围的世界。详情请浏览ADI官网http://www.analog.com/cn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是一家私有的、非盈利性组织位于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专注于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教育。它成立于1930年,主要任务是了解海洋及其与整个地球的相互作用以及海洋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中所起的作用。WHOI 的开创性发现源于科学和工程的完美结合——这一结合使其成为在基础和应用海洋研究与探索领域最值得信赖、掌握最先进技术的全球领先机构之一。WHOI 以其多学科方法、卓越的船舶操作和无与伦比的深海机器人能力而闻名。我们在海洋观测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应用全世界最广泛的数据收集平台。众多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学生在世界各地的 800 多个项目中(包括海面以上和海面以下)展开合作,突破了各种知识和可能性的界限。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whoi.edu

围观 7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9033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DI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并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宣布推进公司气候战略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作为实现公司净零排放发展规划的一部分,ADI加入联合国“企业雄心助力1.5°C限温目标行动(Business Ambition for 1.5°C承诺设定符合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的减排目标。

ADI公司推进气候战略,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ADI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Vincent Roche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这十年将是我们能否成功扭转局面的关键。将气候变暖控制在1.5°C以内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并且刻不容缓。在ADI,我们致力于整合优秀的工程技术与资源应对这一挑战,并以更紧迫的行动加快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今天做出承诺并积极推进公司气候战略持续创新以争取有意义的进展,实现设定的目标。”

ADI公司气候战略要点包括

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ADI一直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了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ADI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一份实施规划,描述旨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和行动。这些行动包括,到2025年公司的整个经营活动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解决整个价值链的碳排放问题(包括第三类排放)。

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企业雄心助力1.5°C限温目标行动和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ADI近期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组织,由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家企业和3,000多个非商业机构签署组成。通过UNGC,ADI专注于推进企业战略和运营的实践

ADI公司还加入了联合国企业雄心助力1.5°C限温目标行动设定科学减排目标旨在将全球气温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C的范围内,并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ADI的目标设定符合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最大程度提高技术和解决方案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作为现代数字经济的基石,半导体在提高生活水平和保护地球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ADI拥有全面的技术组合,我们的客户和社会面临的紧迫挑战提供解决方案,为环境问题的解决带来积极的影响。这里面既有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管理解决方案,也有以更高效率实现工业自动化的精密检测技术,还有提升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电源保护和转换解决方案。

ADI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10亿美元,并在2020年宣布发行业内首只绿色债券,总额达4亿美元,助力持续投资创新以解决全球最严峻的难题。展望未来,ADI公司将更加注重优化的衡量和报告结构,最大程度提高其技术和解决方案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透明度与信息披露

ADI公司将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其可持续发展日程的最新进展情况,包括提供年度“科技向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AD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符合GRI框架,公司未来还将根据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和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报告标准披露相关信息。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是全球领先的高性能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解决最艰巨的工程设计挑战。凭借杰出的检测、测量、电源、连接和解译技术,搭建连接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智能化桥梁,从而帮助客户重新认识周围的世界。详情请浏览ADI官网http://www.analog.com/cn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903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大联大控股布,其旗下诠鼎推出基于高通(Qualcomm)QCC3044 AIT开发板Adaptive aptX+ANC主动降噪蓝牙耳机方案。

Qualcomm最新的消费者音频研究报告显示,有超过三分一的受访者在全球流感大流行期间,依靠自己的音频设备来帮助他们放松、锻炼、工作,并与所爱的人保持联系。并且有43%的受访者已经拥有或正在计划购买真无线耳机。而有71%的受访消费者表示,他们对具有高品质音质无线耳机非常感兴趣。

Qualcomm新一代stereo headsets和earbuds SoC平台以及QCC3044蓝牙SoC将强大的连接性、超长待机时间、卓越的音质(Adaptive aptX)、语音助手和集成的ANC与功能相结合,旨在提升真正的无线听觉体验。

图示1-大联大诠鼎基于Qualcomm技术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方案的展示板图

图示1-大联大诠鼎基于Qualcomm技术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方案的展示板图

在本方案中最大的亮点是Qualcomm新一代动态可调音频编解码器Adaptive aptX,该器件旨在为有线音频设备提供可行的Bluetooth® 无线替代方案,用于音乐收听、观看视频和移动游戏等应用。

图示2-大联大诠鼎基于Qualcomm技术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方案的方块图

图示2-大联大诠鼎基于Qualcomm技术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方案的方块图

其采用动态比特率自适应设计,能够确保在具有挑战性的射频环境中始终如一地提供稳定的音频流,并且此音频编解码器能够向后兼容aptX和aptX HD支持的设备,这一突破性的新音频编码技术结合高级音频质量、低比特率音频传输、低延迟和可扩展性,能够为终端用户创造卓越的无线收听体验。

图示3-大联大诠鼎基于Qualcomm技术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产品实体图

图示3-大联大诠鼎基于Qualcomm技术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产品实体图

核心技术优势

  • 蓝牙5.2版本,连接更稳定,延时更小,功耗更低
  • 双声道立体声输出,可适用于TWS耳机和运动,头戴式耳机产品
  • 支持Qualcomm TrueWireless Mirroring,无缝切换技术
  • 支持Qualcomm® aptX™ and aptX HD Audio,以及Adaptive aptX
  • 集成Qualcomm第三代ANC降噪功能,降噪效果更好,包含模式:Hybrid,Feedforward,and Feedback modes
  • 更大发射功率可以提高蓝牙距离,Maximum RF transmit power可达13dBm
  • 内置32Flash,无需外挂存储芯片,简化产品设计难度与成本。

方案规格

  • 符合蓝牙v5.2规范
  • 高通TrueWireless Mirroring立体声耳塞
  • 始终在线语音支持
  • 120 MHz Kalimba™音频DSP
  • 适用于应用程序的32 MHz开发人员处理器
  • 高性能的24位音频接口
  • 数字和模拟麦克风接口
  • 灵活的PIO控制器和具有PWM支持的LED引脚
  • 串行接口:UART,位串行器(I²C/SPI),USB 2.0
  • 主动降噪:混合,前馈和反馈模式
  • aptX,aptX Adaptive和aptX HD音频
  • 1或2个麦克风Qualcomm® cVc™ 耳机语音处理
  • 集成PMU:用于系统/数字电路的双SMPS,集成锂离子电池充电器
  • 90-ball 5.6 mm x 5.9 mm x 1.0mm0.5 mm pitch VFBGA

如有任何疑问,请登陆【大大通进行提问,超过七百位技术专家在线实时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大联大官方微博@大联大)及大联大微信平台:(公众账号中搜索大联大或微信wpg_holdings加关注)。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全球第一、亚太区最大的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TSE:3702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货商约300家,全球约100个分销据点,2020年营业额*自结数达206.6亿美金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0年蝉联「全球分销商卓越表现奖」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市场排名依Gartner公布数据

围观 4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903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人类社会长期存在浪费的问题,虽然近些年人们坚持不懈地在鼓励回收,然而每年依然有大量的垃圾被填埋、投入海洋或下水道中,这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产生巨大影响。

今年4月22日是人类的第52个地球日,在亟待解决的浪费问题上人类任重而道远。在联合国《2020年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报告中显示,2019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废弃物(带电池或插头的废弃产品)总量仅在5年内就增长了21%,达到创纪录的5360万吨而回收利用率仅有17.4%每年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成为地球未来的隐患。

“中国作为电子产品消费大国,若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也必须要面对处理‘电子垃圾’的难题。戴尔始终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秉承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态度,用创新、用技术、用行动来践行戴尔对绿水青山的承诺。”戴尔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政府事务副总裁周兵说。

实现减碳需要覆盖电子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生产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排放,到上下游和使用产品所产生的排放。而如何从源头开始,通过重复利用已进入经济体中的产品从而实现“循环经济”,这成为戴尔从设计环节便开始思考的出发点之一。

致敬地球日 戴尔提出可循环设计观

在全球,有至少数百万人在使用戴尔的产品。对戴尔而言,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推动着戴尔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不断努力、研发出更利于循环经济的产品。 为此,戴尔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到2030年,实现客户每购买一件产品都回收一件与之相当的产品;所有的产品包装和一半以上的产品原料来源于回收或可再生材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

致敬地球日 戴尔提出可循环设计观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了戴尔产业链的方方面面——从产品的设计之初就思考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循环问题。2007年,戴尔率先推出采用可循环塑料制成的OptiPlex台式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这样的设计创新不曾停歇。今天,你使用的戴尔显示器,可能就包含了从五年前的显示器中回收的塑料;而通过创新的再生碳纤维技术,Latitude商用笔记本中有一些部件就来源于航天航空业中回收的高端材料。戴尔多年前就开始与NextWave Plastics企业联盟携手,将回收自海滩上的塑料水瓶用于XPS系列产品包装的制造。今年初,戴尔还推出了业内首台使用造纸废料中提炼的生物基环保材料制造的电脑。

为了实现2030年的愿景,戴尔在全线产品的技术革新和材料开发上不断发力,尝试新材料、研发新工艺、将产品设计推向可能性中的极限。

致敬地球日 戴尔提出可循环设计观

推动更大胆的设计理念

之所以很多企业选择“新材料产品制造废弃”的发展模式,而不专注于循环利用的原因是——这么做其实更“经济划算”。产品和材料的回收利用往往需要企业付出人力物力,并兼具很高的专业技术能力。

一台标准的笔记本电脑包含200多个塑料和金属材质的零部件,产品拆解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戴尔的设计师们直接参与了回收工艺的学习,获取零部件回收再利用的第一手资料。自行拆解旧产品的过程激发了设计师们的改进想法——对产品使用螺丝钉进行粘合的技术进行升级。虽然这看起来是给自己出难题,但戴尔的设计师们始终坚信,一定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做到更加环保。

距2030年仅剩九年的时间,戴尔正加速思考,尝试新概念、新材料和新技术。为实现可循环设计的愿景,戴尔的设计团队正在践行:

  • 赋予产品更长的使用周期用科技让复杂的组装变得更简单,比如通过去除某个零件就可以拆解整个产品。未来,戴尔将通过“即服务”模式,以5G技术和云连接,让产品实现自动升级。
  •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电脑内部组件和主板的制造是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最密集的部分。戴尔正在探索如何使用可再生的材料来制造组件,并使这些组件能够被循环利用以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
  • 人工智能+大数据:戴尔正在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优化使用行为、预测故障及提高能效。此外,戴尔研究的“自我修复”设备可以通过AI和机器学习来自动修复故障。另一方面,戴尔计划开发特定应用程序,来指导消费者在产品的使用寿命即将结束时回收设备。

致敬地球日 戴尔提出可循环设计观

戴尔正在做的其实很简单:希望不断的“变废为宝”让电子废弃物越来越少,推动全球节能环保及回收计划。

作为业内率先采用可循环使用材料制造电脑的先行者,戴尔正通过更加面向未来的设计以减少资源浪费、延长技术寿命,不断推动创新,让循环经济得以持续。但仅凭一己之力是不够的。 戴尔正在一路吸引IT行业和其他行业的人才共同努力,通过技术革新和环保理念,重新思考产品能持续循环使用的方法,共同实现产品升级,对整个行业、更对全球环保做出重大积极的影响。

关于戴尔科技集团

戴尔科技集团致力于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构建数字化未来,改进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集团为客户提供面向数据时代业界全面、创新的技术及服务组合。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9029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Brendan O’Dowd,工业自动化总经理

在5G问世之前,每一代手机技术的主要目的都是改善手机运行。第一代手机网络属于模拟系统,带宽仅够语音通话使用。2G是首个数字移动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问世;3G于20世纪90年代晚期问世,允许手机传输电子邮件信息,并提供对网页的基本访问。

直到2008年采用4G技术,智能手机功能才真正实现:以4G移动宽带为基础,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多媒体和流传输服务,且可以随时访问高速互联网。

最近安装的5G网络标志着新一代的移动技术首次以设备和系统需求为核心,而不是手机用户。电信行业的5G计划设想在三个主要参数上实现技术突破:

  • 延迟、可靠性和确定性
  • 连接密度
  • 带宽和数据传输速度

之所以提高这些参数的性能,是为了实时监测和控制同时通信的设备的密集程度。例如,在智慧城市场景中,我们期望5G能够实时提供街边空余停车位的位置信息,并显示在附近的车辆的导航系统中。这样的智能停车系统需要同时连接小范围内的数千个接近传感器或摄像头以及小范围内的数千辆汽车,不断传输关于空余停车位及其位置的实时数据。

该应用和其他应用对延迟、密度和带宽的要求通过5G标准规范中的三项技术改进来满足:

  • 实时控制系统的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
  • 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用于支持基于带宽的新用例,包括增强现实和虚拟显示现实
  • 面向低功率、广域无线网络的增强/大型机械式机器类通信(eMTC)

这些5G技术特性使其能够支持工厂控制系统对实时确定性和六九(99.9999%)可用性的要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手机用户在访问2G、3G或4G网络时,仍然会遇到黑点(网络覆盖较弱或不存在),偶尔还会发生意外掉线。

那么,使用手机技术来连接任务关键型且对时间敏感的工业设备是否有前景?

替代成熟的4 mA至20 mA技术

尽管围绕先进的5G技术进行了大肆宣传,但现实情况是,如今的大部分工艺设备装置都通过成熟的有线4 mA至20 mA链接实施控制,这是20世纪50年代推出的技术,久经考验。这说明行业在执行任务关键型或安全关键型控制系统时,需要保证确定性,规避风险。

但是,改革浪潮无法阻挡,随着工厂运营的方式不断创新,控制系统设计人员开始评估可以替代4 mA至20 mA技术的技术。随着工业4.0和全球局势迫使工厂不断改变运营方式,两种趋势迫切需要新的网络技术:引入自动移动设备;开发更灵活的制造设备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或配置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工厂和仓库环境中会使用无人搬运车(AGV)、协作机器人和其他类型的自主移动设备,以便快速提高效率和生产力。随着自动化设备接手执行单调的重复性任务,工人可以转而执行价值更高、更有趣且机器无法执行的工厂操作。

新一代自主移动设备(例如AGV)需要低延迟无线通信网络连接来提供实时控制,需要高带宽来传输来自多个传感器(例如LIDAR扫描仪和摄像机)的信号,且需要高抗扰度——这是5G移动网络的特点。

工厂运营商将有线连接替换为无线连接之后,也获得了灵活性,可以快速重新配置工厂设备,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电子商务的兴起拔高了消费者的期望,他们希望购买的商品能够近乎即时送达,且可挑选的商品名录比以往更广泛。更快速、更轻松地移动生产或工艺设备,这种能力也在不断升值。固定的有线通信基础设施不如无线网络灵活,后者支持从任意位置连接设备。无线网络减少了安装通信电缆时的成本、麻烦和技术难度。

因此长远来看,在成熟的有线通信技术之外,工厂运营商乐于接受无线控制网络带来的好处。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行业会优先考虑对其而言最重要的要求,包括:

  • 高可靠性和可用性
  • 安全性
  • 应对挑战性工业操作条件的耐用性
  • 超低延迟

这些因素决定了4 mA至20 mA工厂通信标准的使用期限。虽然工厂运营商希望替换4 mA至20 mA技术,但现在,他们倾向于面向有线工业以太网通信的时间敏感性网络(TSN)标准,而不是无线技术。

TSN已成为工厂高带宽有线数据通信的首选标准,因为它兼具可靠性、耐用性、高数据传输速率、低延迟(以微秒为测量单位),且易于与企业IT网络系统集成。

TSN规范是一项得到跨行业支持的标准,所以它快速建立了丰富的TSN组件和系统供应商生态系统,也包ADI公司含在内。

OpenRAN:非公共网络支持验证关于5G性能的言论

除了推行TSN网络外,我们也在积极评估通过采用无线网络来改善工厂运营的范围。工业领域的一些早期采用者已开始测试、验证和评估工厂内5G网络系统的运行效果,同时使用新推出的TSN以太网网络来替换传统的4 mA至20 mA系统。这一验证过程将找到最合适的5G技术应用。

工厂运营商现在已开始测试5G技术的创新特性,例如大规模MIMO功能——使用天线阵列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提供多条物理传输路径。阵列可以配置为形成多个天线波束,以发送至多个接收器。这样就可以采用信道加固、波束成型、快速信道评估和天线(空间)分集等技术,与使用4G移动网络相比,可以显著提高可靠性和降低延迟。

事实上,5G标准开发人员的目标之一是使无线网络在数据包传输方面达到99.9999%的可靠性,与有线以太网的可靠性相当,相当于数据包的错误率为1:1,000,000。延迟达到1 ms也是可期的,完全符合许多工业控制应用的要求。

但在真实工厂环境中,通信设备可能受到多个高振幅射频干扰源、瞬态电压事件、高温和其他干扰的影响,这种性能能否实现?

在验证5G设备的真实性能时,工厂系统设计人员有一个选择:利用移动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的5G覆盖。但是,5G标准也为实施私有系统或所谓的非公开网络(NPN)做了规定,例如覆盖工业园区或大型工厂的网络。不同的工业用户和用例会选择不同的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

移动网络运营商制定OpenRAN(开放式无线接入网络)规范,这也推动了工厂的5G网络部署。除了传统服务于电信设备市场的提供商之外,更多供应商即将进入5G射频和核心设备市场。这有可能扩大可用设备的选择范围,满足与大众市场公共网络运营商不同的用例,鼓励工业市场供应商开发5G产品。

作为为TSN设备和5G基础设施制造商提供物理层组件和协议软件的供应商,ADI公司可以公正地评估用于实施工业控制系统的各种技术。虽然当下有线工业以太网技术仍占主导,但可以想象,未来工厂内的AGV和机器人将通过5G网络发送和接收时间关键型和任务关键型数据负载——5G网络的覆盖意味着这一梦想已经成为现实,不再是理论上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Brendan O’Dowd拥有30多年的工业行业经验他曾就职于TellabsAppleADI公司。他目前担任ADI公司工业自动化业务部总经理。联系方式:brendan.odowd@analog.com。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902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卫星定位芯片设计公司威航科技 (SkyTraq Technology, Inc.) 推出 17mm x 22mm 尺寸PX1172RH多星多频厘米级高精度北斗定位定向模块,赋能智能驾驶、无人机等应用。其具双天线输入设计,能提供0.05 ~ 0.1度精准的航向与俯仰角度、或航向与横滚角度。

SkyTraq 推出厘米级高精度北斗定位定向模块

不论动态或静态PX1172RH皆能提供精准的定向功能。使用上不再需要仰赖载体移动才能做姿态判定惯性测量组件初始化。PX1172RH不需校正,也不受周遭环境磁场所影响。PX1172RH在定向应用上的可靠度与准确度远优于磁传感器与靠移动速度定向的单天线GPS接收机。

PX1172RH能同时接收双频的北斗 B1/B2GPS/QZSS L1/L2GLONASS L1/L2Galileo E1/E5卫星定位讯号,于数秒内完成RTK 初始化算出厘米级位置,在非开阔天空应用场景也能提供较准确定位定向功能。于动态静态皆需高精度定位定向的智能导航应用上PX1172RH为绝佳选择。

采用射频+基带+RTK算法一体化的两颗高集成度芯片设计,PX1172RH將以优于市面同类产品售价提供最先进的多星多频厘米级北斗定位定向功能,满足大众北斗高精度应用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选择。

PX1172RH模块样品、规格书、评估板将于5月提供,模块將于6月量产。

关于威航科技 (SkyTraq Technology, Inc.)

威航科技成立于2005年,致力研发与卫星定位相关之芯片与模块。公司初期产品为接收美国GPS讯号之高感度A-GPS芯片,目前产品涵盖L1 / L2 / L5 / L6频带的北斗 / GPS / GLONASS / Galileo / QZSS / NavIC / SBAS产品

网址: www.skytraq.com.tw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902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可量产化嵌入式板和低成本开发套件加快设计周期,从而实现快速部署;产品面向智慧城市和智能工厂中的视觉 AI 应用

赛灵思公司( NASDAQ: XLNX )今日宣布推出 Kria™ 自适应系统模块( SOM )产品组合,这款可量产化的小尺寸嵌入式板卡可在基于边缘的应用中实现快速部署。Kria 自适应 SOM 具备完整的软件堆栈与预构建的生产级加速应用,从而成为将自适应算力带向 AI 和软件开发者的全新方式。

Kria SOM 产品组合中的款产品 Kria K26 SOM ,其专门针对智慧城市和智能工厂中的视觉 AI 应用打造。赛灵思® SOM 路线图涵盖了全系列产品,面向尺寸和成本受限应用的成本优化型 SOM,到能够为开发者提供每瓦更高实时计算能力的高性能模块。

赛灵思 Kria K26 SOM 专门面向智慧城市和智能工厂中的视觉 AI 应用

图:赛灵思 Kria K26 SOM 专门面向智城市和智能工厂中的视觉 AI 应用

赛灵思产品与平台市场营销副总裁 Kirk Saban 表示:“赛灵思进军迅速崛起的 SOM 市场建立在我们不断超越芯片业务而演进的基础上。这一演进始于我们面向数据中心推出 Alveo 加速器卡,继而针对嵌入式系统推出完整的板级解决方案Kria SOM 产品组合我们的市场范围延伸至更丰富的边缘应用,并使得灵活应变硬件的强大功能可为数以百万的软件和 AI 开发者所使用

行业报告显示SOM 市场正以每年约 11% 的速度增长,预计到 2025市场总收入将达到 23 亿美元1

部署时间

Kria SOM 充分利用了赛灵思灵活应变硬件的强大功能、性能灵活性优势,作为量产部署自适应模块交付。通过提供带有构建软件栈的端到端板级解决方案,Kria SOM 以实现快速部署。与芯片缩减设计 chip-down design 比,Kria SOM 允许开发者从设计周期中更为成熟的节点入手进而将部署时间缩短多达 9 个月。

Kria K26 SOM 构建在 Zynq® UltraScale+™ MPSoC 架构之上,该架构具有四核 ARM® Cortex™ A53 处理器、超过 25 个逻辑单元和 H.264/265 视频编解码器。SOM 还具 4GB DDR4 内存 245  IO,使其可以适应几乎任何传感器或接口。与基于 GPU  SOM 相比,凭借 1.4 TOPS 的 AI ,Kria K26 SOM 使开发者可以创建能以更低时延和功耗提供 3 倍以上性能的视觉AI 应用对于安全、交通城市摄像头、零售分析、机器视觉和视觉引导机器人在内的智能视觉应用而言,这一点至关重要。

赋能数百万软件开发者

赛灵思自身工具流方面大力投入使自适应计算更易于为不具备硬件专业知识的 AI 和软件开发者使用。通过硬件和软件平台与可量产化视觉加速应用相结合,Kria SOM 产品组合将这种易用性升到了更高水平。这些交钥匙应用除了所有 FPGA 硬件设计工作,只需软件开发者集成定制 AI 模型、应用代码,并使用熟悉的设计环境,如 TensorFlow、Pytorch  Caffe 框架,以及 C、C++、OpenCL  Python 编程语言,通过 Vitis™ 统一软件开发平台和库视觉处理流进行择性修改。

借助面向基于软件设计的加速应用新范例,赛灵思宣布推出首个针对边缘应用的嵌入式应用商店。除了面向数据中心 Alveo 应用目录,赛灵思应用商店目前还为客户提供了来自赛灵思及其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广泛 Kria SOM 应用选择。赛灵思所提供的是开源加速应用,不仅免费提供,而且涵盖范围从智能摄像头跟踪和人脸检测到具智能视觉的自然语言处理。

通过支持标准的基于 Yocto  PetaLinux,Kria SOM 还能助力嵌入式开发者实现定制和优化。赛灵思有史以来首次宣布 Canonical 合作支持Ubuntu Linux,这个 Linux 发行版深受欢迎且广为 AI 开发者使用。这也为 AI 开发者提供了广泛的熟悉度,以及现有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客户可以在任环境中进行开发,也可以用任进行生产。两环境都预构建了软件基础设施和实用工具。

Canonical/Ubuntu 市场营销副总裁 Thibaut Rouffineau 表示:对于智能视觉应用而言,开发者和创新者希望从云端到桌面都能获得熟悉的 Ubuntu 体验。通过与赛灵思合作,我们很高兴为 Kria SOM 客户提供开箱即用的生产力、从开发到投产的无缝过渡,以及有保的现场稳定性和安全性。

开箱即用的低成本开发套件

Kria KV260 视觉 AI 入门套件为设计视觉应用提供了一款经济实惠且易于使用的开发平台,完全开箱即用。该套件专为支持赛灵思应用商店中提供的加速视觉应用而打造。与此同时,作为一种绝佳途径,这款套件即便在不了解 FPGA  FPGA 工具的情况下,也能在一小时内启动和运行。

赛灵思Kria KV260 视觉 AI 入门套件

图:赛灵思Kria KV260 视觉 AI 入门套件

Kria 开发经验的一部分是借助大量在线资源进行探索、设计和最终生产部署的自助路径凭借教程视频、培训课程以及加速应用、设计服务等服务提供成的庞大生态系统业余爱好者、制造商和商业开发者可加速设计周期的每个阶段。

定价和供情况

Kria KV260 视觉 AI 入门套件定价低至 199 美元。一旦准备就绪可以进行部署,客户可以无缝过渡到 Kria K26 量产版 SOM,包含定价 250 美元商业版 350 美元工业

Kria K26 SOM  KV260 视觉 AI 入门套件可即赛灵思及其全球分销商网络订购。KV260 视觉入门套件即将上市商业级 Kria K26 SOM 将于 2021  5 货,工业级 K26 SOM 将于今年夏天出货基于 Kria K26 SOM  Ubuntu Linux 预计将于 2021  7 问世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china.xilinx.com/kria

关于赛灵思

赛灵思开发了高度灵活和自适应的处理平台,加速了从云端到边缘再到端点各种不同技术的快速创新。赛灵思是 FPGA 和自适应 SoC(包括自适应计算加速平台或 ACAP)的发明者,旨在提供业界最具活力的计算技术。我们与我们的客户紧密合作,携手创建可扩展的、差异化的智能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灵活应变、万物智能和互联互通的的未来世界。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赛灵思中文网站:china.xilinx.com

1.数据来源QYR电子研究中心Global System on Module SOM Market Report, History and Forecast 2014-20252019 年 7 月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902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博世动力总成中国携多元化动力总成解决方案亮相2021上海国际车展
  • 拥抱变化,全力推进电化及燃料电池业务布局
  • 保护环境,持续着力内燃机降碳
  • 首次展出燃料电池动力模块及商用车碳化硅逆变器

博世动力总成中国亮相2021上海国际车展,展示动力总成前沿技术及解决方案。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博世始终坚持从本土市场需求出发,践行本土化战略。中国政府全力实现30·60目标的举措,让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博世而言,凭借在动力总成领域的丰厚经验及创新技术,助力转型变革中的中国汽车产业是我们不变的初心。”博世动力总成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总裁王伟良表示,博世将全力推进动力总成电气化,加速电动化及燃料电池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进一步挖掘内燃机技术潜能,打造面向未来的高效内燃机。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商用燃料电池汽车将在2030-2035年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博世作为动力总成领域的领导者,规划布局与之不谋而合。2019年,博世率先在无锡开建首个在德国以外的燃料电池中心该中心于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集前瞻研究、工程开发、小批量产品产业化能力为一体,并具备从关键零部件到全系统的测试能力。据悉,博世燃料电池电堆将在今年6月在无锡实现小批量量产。与此同时,博世与中国领先的商用车制造商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29日正式合资成立了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新的合资公司将聚焦于为中国整车企业开发和生产先进的燃料电池动力模块。这是博世在中国推动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的又一关键性战略举措。”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继峰说道。2021年,70台搭载博世燃料电池系统的卡车将在重庆投入示范运营该燃料电池动力模块在本次车展首次展出。

在新能源领域,博世的商用车电动化业务正全面铺开。在中、重型商用车解决方案上,此次与燃料电池动力模块共同展出的还有独立电机、碳化硅逆变器及动力总成控制单元等。这些关键部件构成了博世灵活、高效的商用车电气化动力总成解决方案。该方案兼具经济性、低噪音和节能的特性,可使卡车城市公交长途汽车充分受益有助于减少车辆排放,提高车辆效率。而在轻型商用车上,博世也推出了基于乘用车平台开发可灵活集成到不同动力总成拓扑结构的电动化解决方案。该方案易于集成,能够支持汽车制造商电气化策略的快速实施高效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增加行驶里程或降低电池容量需求。目前,其先导项目已应用于本土客户。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动力行业迎来产业变革推广新能源动力,传统动力的减碳是行业发展的另一主线。在充分挖掘内燃机潜能上,博世从未停止其创新的步伐。一方面,博世不断对内燃机技术本身进行优化。2020年,博世和潍柴成功将潍柴柴油机热效率提升至50%取得中国内燃机技术上的新突破。今年博世将以先进的燃油系统和尾气后处理技术和产品,全力支持国六的平稳切换。据博世预计,相较于传统的燃油技术,天然气车辆可降低20-25%的二氧化碳排放。由此,博世不断迭代升级其天然气技术。大流量喷嘴、气轨以及新一代节气门已经完成本地开发并实现量产,辅以本地的软件团队,可给予客户更灵活、更高效的支持目前天然气国六b阶段的多个客户项目已完成开发量产。另一方面,博世也通过车联、48V微混技术等进一步提升内燃机表现,支持内燃机降碳。其中48V微混技术可方便高效地降低车辆油耗,同时提升车辆驾驶性能。博世的48V电池现已供货给本土海外市场30多个国际知名客户在48V一代电池大量批产的同时48V新一代电池产品也正在开发过程中,预计于今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当下,汽车产业正经历着全面、深刻的百年巨变,升级转型处于关键阶段博世将一如既往拥抱变化,全力支持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王伟良补充道。

关于博世动力总成事业部

2018年全新成立的动力总成事业部(Powertrain Solutions)包含为电动化交通设立专门业务单元以及目前的汽油系统和柴油系统业务。该事业部专注于三大业务领域:乘用车、包含越野车在内的商用车,以及电动车领域。

博世动力总成事业部为点到点的交通出行提供多样化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提供动力总成系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使全球用户的交通出行更加高效、经济以及环保。动力总成事业部(Powertrain Solutions)拥有80,000多名员工,分布于全球27个国家的60多个地区。

关于博世

博世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电动工具、安防和通讯系统、热力技术以及家用电器。博世在1909年进入中国市场。根据初步数据,博世2020年合并销售额达到1173亿人民币。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在华员工人数约为54000名。

有关博世中国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cn

围观 9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09024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