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简称升腾)日前曝光了一款新品国产信创笔记本电脑——M460 2。这是升腾基于兆芯开先KX-7000处理器推出的首款笔记本,加上此前的P410 2台式机、D410 2瘦终端、W410 2一体机,在信创桌面终端产品上,升腾已经打造了最完整的兆芯KX-7000平台产品线。

升腾全新M460 2国产笔记本电脑

升腾全新M460 2国产笔记本电脑

升腾M460 2商务笔记本搭载兆芯公司新一代开先KX-7000八核处理器,应用在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KX-7000处理器拥有8个CPU核心,主频3.5GHz,具备32MB三级缓存,计算性能大幅提升,集成高性能显卡,图形性能较兆芯上一代桌面CPU提升高达4倍,支持双路4K硬件解码,并且兼容x86指令集,产品性能、兼容性优异。

兆芯开先KX-7000处理器

兆芯开先KX-7000处理器

其他关键配置上,升腾M460 2笔记本标配16GB双通道内存,最高支持64GB,硬盘从512GB NVMe SSD起步,还有1TB、2TB容量可选,并且支持SSD加密,提供更有效可靠的数据安全保障。网络方面支持Wi-Fi 6和蓝牙5.2,确保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

升腾全新M460 2国产笔记本电脑

升腾全新M460 2国产笔记本电脑

升腾M460 2采用了高端镁铝合金机身,整机重量约1.5kg,搭配14英寸16:10极窄变宽显示屏,采用IPS面板,显示效果可圈可点,屏占比高达90%,支持180度开合,还提供了2.2K(2240×1400)超高分辨率屏幕选配。

升腾全新M460 2国产笔记本电脑

升腾全新M460 2国产笔记本电脑

数据接口上提供3个USB 3.0、3个USB Type-C接口,其中2个Tpye-C支持显示输出,此外HDMI、RJ45、耳机麦克风二合一一应俱全。

升腾全新M460 2国产笔记本电脑

升腾全新M460 2国产笔记本电脑

升腾M460 2还提供了77Wh的大容量锂聚合物电池,支持快充,提供超长续航能力,摆脱电量焦虑。此外M460 2同样也支持一键隐私开关(秒关摄像头、麦克风,杜绝偷拍窃听)、指纹解锁、面部解锁等安全功能,并且支持TCM可信安全芯片,可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借助KX-7000处理器的兼容性优势,升腾M460 2笔记本支持主流国产信创操作系统,兼容支持WPS等办公软件,QQ、微信、钉钉等社交、娱乐常用软件,以及主流外设硬件,全方位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具备"信创办公实力派"称号。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46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近日宣布与领先的硬件在环(HIL)仿真解决方案供应商Typhoon HIL合作,共同为汽车工程开发团队提供用于开发xEV动力总成系统关键组件的全集成实时开发和测试环境。采用英飞凌AURIX™ TC3x/TC4x汽车微控制器(MCU的客户现在可以使用Typhoon HIL仿真器提供的完整HIL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对超高保真度的电机驱动器、车载充电器、电池管理系统(BMS)和功率电子系统仿真进行测试。这款仿真器通过英飞凌TriBoard接口卡提供即插即用型接口。

配图:英飞凌与Typhoon HIL合作.jpg

英飞凌与Typhoon HIL合作

英飞凌科技汽车电子事业部美洲区合作伙伴与生态系统管理总监Christopher Thibeault表示:“xEV组件的开发人员(包括电机驱动器、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充电器、DC-DC转换器)越来越依赖控制器硬件在环C-HIL),软件在环(SIL)和基于仿真的方法,以便快速获得结果,并在原型设计与测试周期中更快地进行迭代。Typhoon经过验证的实时HIL平台可为我们的AURIXTM客户提供设计与测试环境,帮助他们更快推出基于可靠电子系统的汽车解决方案。

英飞凌与Typhoon HIL提供的解决方案包含多种用于实时数字测试的Typhoon HIL仿真器、一套试验台硬件和软件工具以及英飞凌TriBoard接口卡。该接口卡支持英飞凌AURIXTM TC3xxTC4xx评估板,并可直接插入HIL仿真器前面板上的单排DIN41612连接器。该解决方案简化了验证工作流程,加快了设计和测试过程,并降低了客户的开发成本和复杂性。Typhoon HIL还为基于AURIXTM TC3xx处理器的HIL仿真器解决方案提供了一套汽车通信扩展器产品,该产品的增强型通信接口支持客户通过CANCAN FDLINSPI协议在测试中连接更多异构ECU

Typhoon HIL硬件在环解决方案总监Petar Gartner表示:“我们很高兴与汽车集成电路市场的领导者合作,共同为MCU开发人员提供一个用于在硬件设计完成前对基于AURIXTM的控制器进行开发和测试的平台。我们的共同客户可通过加快设计和测试操作速度及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进而在市场上占据领先位置。我们期待与英飞凌的长期合作。”

供货情况

TriBoard接口卡现已推出,详情请访问:https://www.infineon.com/cms/en/partners/design-partners/typhoon-hil/需进一步了解如何使用Typhoon HIL平台英飞凌AURIXTM MCU进行仿真测试,请访问:https://www.typhoon-hil.com/products/hil-interfaces/hil-infineon-interface-cards

关于Typhoon HIL

Typhoon HIL 是超高保真硬件在环HIL解决方案的市场领导者致力于推动工业电子、电动汽车和电网现代化应用领域的创新。其垂直集成解决方案在帮助客户加快产品上市速度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为客户带来多层价值。Typhoon HIL追求先进的技术与经营理念,致力于设计和推广能够规模化应用的可持续功率技术。更多信息,敬请访问www.typhoon-hil.com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060名员工(截至20249月底),在2024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50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e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应用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46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Frederik Dostal,电源管理专家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进行控制回路仿真的简便方法,使用LTspice®可以轻松生成波特图。

引言

在设计电源时,仔细检查控制回路至关重要。控制回路设置不当可能会导致电源转换器振荡或运行不稳定。这种振荡不仅会在输出端产生过高的电压纹波,还会降低电磁兼容性(EMC)性能。此外,倘若控制回路设置不合理,电压转换器对负载瞬变和电源电压变化的响应速度也会变慢。

检查控制回路的简单步骤

波特图为检查控制回路提供了一个有用的依据。借助诸如LTspice(17.1版本或更高版本)等仿真工具,可以轻松、快速地生成波特图。本文将探讨进行波特图仿真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使用LTspice打开电源电路,例如一个开关稳压器电路。图1显示了ADP2370降压型开关稳压器的电路。LTspice中,测试电路(也就是外部电路)可以从现成的电路中选择。当电路出现在显示屏上后,从“组件”选项卡中选择一个频率响应分析仪(FRA)。它将添加至上分压电阻(R1)的上方。图1显示了本例中所使用的FRA

1.jpg

1.在开关稳压器电路中添加频率响应分析仪,以便进行波特图仿真。

接下来,选择一种用于生成波特图的仿真类型。在图1中,仿真类型显示为“.fra”。

在开始波特图仿真之前,必须输入所需的参数。有诸多可进行优化的选项。右键单击FRA组件会弹出一个窗口,可以在其中配置波特图的各项设置。图2中红色圆圈标注的“Help Me Configure This for a Switching Regulator”(帮我完成开关稳压器的此项配置)选项,可进行自动配置,让操作变得轻而易举。

2.jpg

2.频率响应分析仪窗口中的波特图设置。

输入开关稳压器的直流输出电压、开关频率和预期稳压器带宽(0 dB交越频率)。完成这些设置之后,按下仿真键。

3.jpg

3.使用LTspice版本17.1为开关稳压器生成的波特图。

3显示了波特图窗口,该窗口会在仿真过程结束后自动打开。在波特图中,频率表示0 dB交越点处的控制回路带宽。在示例中,大约是23 kHz。控制回路的稳定性可通过相位裕度进行评估。相位裕度是指控制回路在0 dB增益交越频率处的相移,图3中标记为“gain_1”。相位裕度应大于40°,示例中大约为53°,表明该开关稳压器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结论

使用LTspice 17.1及更高版本时,FRA模块可使波特图的创建过程变得格外轻松。不仅如此,仿真计算过程得以优化,使得仿真耗时大幅缩短,进而让开关稳压器控制回路优化变得轻而易举。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4财年收入超过9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4万人。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作者简介

Frederik Dostal是一名拥有20多年行业经验的电源管理专家。他曾就读于德国埃尔兰根大学微电子学专业,并于2001年加入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担任现场应用工程师,帮助客户在项目中实施电源管理解决方案,进而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此期间,他还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工作了4年,担任应用工程师,负责开关电源产品。他于2009年加入ADI公司,先后担任多个产品线和欧洲技术支持职位,具备广泛的设计和应用知识,目前担任电源管理专家。FrederikADI的德国慕尼黑分公司工作。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46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莱迪思半导体公司,低功耗可编程器件的领先供应商(NASDAQLSCC)宣布,公司将举办网络研讨会,探讨其行业领先的嵌入式安全解决方案,包括最新的莱迪思Sentry™解决方案集合和平台固件保护恢复方案(PFR)。

在网络研讨会上,莱迪思安全专家将讨论莱迪思全面的系统安全方法,帮助开发人员通过实时保护、检测和恢复功能(借助基于硬件的可信根(RoT)、零信任和尖端加密技术),主动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威胁。

  • 主办方:莱迪思半导体

  • 内容:嵌入式安全解决方案

  • 时间:北京时间6月27日下午2点至3点

  • 地点:莱迪思网络研讨会(需提前注册)

有关莱迪思FPGA、解决方案集合和支持软件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莱迪思网站

关于莱迪思半导体

上海莱迪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是全球低功耗FPGA的领先供应商,我们为不断增长的通信、计算、工业、汽车和消费市场客户提供从网络边缘到云端的各类解决方案。上海莱迪思自1993年设立上海研发中心至今已拥有成熟的研发团队,在上海、深圳、北京、西安和成都设有销售和技术支持办公室,我们的分销商遍及30多个省市,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可靠、专业的服务。我们的技术、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世界一流的技术支持,使我们的客户能够快速、轻松地开启创新之旅,创造一个智能、安全和互连的世界。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latticesemi.com/zh-CN您也可以通过领英微信微博了解莱迪思的最新信息。

围观 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4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电子业标准与认证领导者发布全新使命愿景,倡导全球供应链协同发展,发布全球贸易流向研究报告

今天,IPC(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正式更名为全球电子协会(Global Electronics Association),开启全新篇章,同时反映其作为全球电子产业领导者的定位。秉持“引领卓越电子,共创美好世界”的愿景,全球电子协会(electronics.org)将继续通过与全球超过3,000家会员企业、数千家合作伙伴以及数十个政府机构的合作,强化供应链韧性,加速产业成长。

“董事会对本次转型的支持与认可,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共识:电子产业已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协会的服务范畴早已超越创立初期专注的印制电路板领域——我们正积极赋能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新一代通信等关键前沿领域。”全球电子协会董事会主席、迅达科技(TTM Technologie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Tom Edman表示,“以全新名称描绘未来方向,我们将持续深化与政府及产业的伙伴关系,促进投资,推动产业创新,最大程度降低电子供应链中断风险。”

作为新使命的一环,全球电子协会正加大资源投入,以强化政策倡议、深化产业研究并提升利益相关方沟通,推动产业升级。协会致力于代表这一复杂产业中所有关键细分领域所构成的完整生态,以构建更具韧性且持续成长的供应链体系。

全球电子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W. Mitchell博士表示:“电子产业如今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支柱,因而其供应链对全球经济、政府治理乃至日常生活都至关重要。我们的新使命和愿景,将推动协会与全球产业及会员更紧密地合作,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倡导电子产业的重要性。” 

全球电子协会将保留IPC作为行业标准和认证项目的品牌,这些项目对于确保产品可靠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原IPC教育基金会现已更名为“电子基金会”(Electronics Foundation),继续专注于解决电子产业的人才挑战。

全球电子产业贸易流向研究报告

全球电子协会最新发布的全球电子产业贸易流向研究报告显示,电子产业现已占据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以上。报告主要研究发现包括:

  • 电子供应链的全球整合度远超其他产业,跨境复杂性甚至高于汽车产业;

  • 半导体与连接器等中间投入品贸易额已超过智能手机与笔记本电脑等成品。2023年,全球电子贸易总额达4.5万亿美元,其中零部件类产品就占了2.5万亿美元;

  • 中国、越南和印度等主要出口国,同时也是电子中间投入品进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凸显全球电子制造的深度相互依存性;

  •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供应链脱钩”和“制造业回流”等策略提出挑战,因为新兴出口国高度依赖来自全球的零部件供应。

Mitchell总结道:“我们的研究表明,电子时代的竞争力基础在于供应链韧性,而非自给自足。电子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需要依靠协作与伙伴关系,任何企业或国家都无法独立运作。全球电子协会致力于通过促进政府、产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持续成长的全球电子供应链。”

全球布局服务电子产业全价值链

全球电子协会服务于电子产业从设计到成品的全价值链,涵盖原始设备制造商、半导体企业、印制电路板厂商、电子制造服务商、线束制造商及材料与设备供应商。协会在比利时、中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并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以支持会员发展。

关于全球电子协会

全球电子协会是全球电子产业的代表机构,携手数千家会员企业和合作伙伴,致力于强化供应链韧性并推动产业成长。我们倡导公平贸易、科学监管与区域制造能力建设,并推广产业最佳实践、前沿洞察与创新技术,赋能产业迈向更美好未来。前身为 IPC,全球电子协会服务于年产值超 6 万亿美元的全球电子产业市场,并在亚太、欧洲、北美及南美等多地设有办事机构。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lectronics.org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4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以"汇聚•连接•创造"为主题的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拉开帷幕。大会期间,爱立信专家围绕"5G-A","AI"等话题为与会者带来了兼具国际与本土视角的洞察与分享。

以高性能可编程网络奠定未来基石

在5G向5G-A演进的重要时刻,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是释放5G价值的关键,也是支撑AI、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应用创新的基石。在"从连接到赋能"的主题会议期间,爱立信全球网络事业部平台软件与安全总经理 Matteo Fiorani与运营商及行业合作伙伴一起就5G SA的建设与AI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如果想让现有的网络更好、更加成熟、更强,我们认为需要将4G LTE的FDD带宽更多迁移至5G SA,FDD带宽主要用于增强网络覆盖能力,而充分的网络覆盖是保障5G SA服务一致性的关键。同时,以往我们更多聚焦于下载或下行能力,而随着AI与XR应用的大规模兴起,上行需求显著提升。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针对上行能力增强及上行负载增加,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在同期举办的"预见未来,从5G-A到6G"— 2025 年GTI国际产业大会(上海)上,来自国际组织、运营商及产业伙伴也共同分享了全球信息科技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与进展,并共同畅想未来信息世界的新应用、新场景。期间,爱立信亚太区前沿技术总监Christopher Price与来自不同产业伙伴围绕"从5G-A到6G"演进下的技术创新展开了一场创新论道,针对低空经济、机器人等应用的快速发展,他指出:"高性能、高可靠的连接是各种先进技术与应用发展的基石。爱立信正在致力构建AI赋能的高性能可编程网络,让网络能够自主决策,自主进行服务交付,从而更好的提升连接的可靠性,为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提供坚实的支撑。"

此外,在另外一场聚焦于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探索在AI时代网络必须如何演进,以支持数据中心、AI、云计算和边缘智能等关键应用的"AI赋能电信峰会"上,Christopher Price强调:"AI无处不在,机会也无处不在。我们正在从一个人与网络连接的世界,转变为拥有不同类型设备和网络智能的世界。一方面,AI赋能正在革新网络并推动行业的变革。爱立信不仅正在各类产品中使用AI,更在借助AI优化频谱利用效率、提升能源管理效能并强化运营效率;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和边缘计算的迅速崛起,正引发对计算能力前所未有的需求与流量的激增,这会给网络基础设施带来严峻挑战。我们正在设计更高效的架构,支持大规模AI处理和实时的数据传输,并通过差异化的服务助力运营商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与转型。"

此外,Christopher Price也分享了对中国的5G-A部署的感受,他谈到:"很欣喜的看到5G-A在这里实现了出色部署,整个生态系统的拓展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众多企业正将AI与通信技术深度融合至产品中。此外,很多运营商也在积极拥抱多元技术,并与合作伙伴开展协作。"

关于爱立信

爱立信的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每天为数十亿人提供连接。近150年来,我们一直是通信技术的开拓者。我们致力于为运营商和企业提供移动通信和连接解决方案。我们与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将未来的数字世界变为现实。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ricsson.com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博:weibo.com/ericssonweibo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信号:Ericssonchina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45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5年6月12日,华为数字能源于上海举办了构网&储能安全论坛,来自光储行业的客户,伙伴,保险公司,认证机构等齐聚一堂,围绕构网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商业实践、储能安全生态建设等话题进行探讨和分享。在会上,华为数字能源携手客户、伙伴、保险公司、认证机构发起储能安全倡议,共同推进储能安全迈向新台阶。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光伏产品线总裁周涛致开幕辞,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推进,储能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构网型储能以其卓越的电网支撑能力,已成为储能领域的前沿热点,而储能安全更是关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华为数字能源刚推出了全新的FusionSolar9.0智能光储解决方案,推动构网技术从储走向光储,走向全场景,实现全面应用。

坚持高安全标准是维护电网稳定的核心,华为数字能源提出"不起火、不爆炸、不扩散、不伤人" 四大卓越安全标准,从芯到网的安全设计提升系统可靠性。华为将坚定不移地持续创新,联合客户、伙伴、行业组织等共同推动安全标准的落地和商业模式创新,确保产业链各方都能从技术进步中获益,拥抱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构网商业:推动主动安全构网应用,加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Wood Mackenzie亚太研究总监Robert Liew 与VDE业务总监Patrick Zank分享了有关于构网技术对于新能源投资的作用,以及统一市场标准及建立市场信任对于大规模使用必要性的观点。SchneiTec电力管理部总监Vannsith Ith与TÜV南德智慧能源高级经理邱必力就柬埔寨首个储能电站项目进行了分享,由TÜV南德开发的构网型技术标准PPP 58232对于柬埔寨项目进行了实证测试, 此次测试成果为构建稳定可靠的智能电网提供了实证基础,并对东南亚构网型项目的开发提供示范。

华为数字能源构网型储能业务CTO陈丹青表示,构网技术的大规模商用面临四大技术难题,包括多机并联稳定、宽频振荡抑制、强过载支撑、设备安全可靠性等。

华为数字能源提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技术体系。构网能力贯穿发输配用各个环节,并重新定义了构网能力的硬核标准:构网型储能应具备贯穿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的全储能性能、全电网工况、全生命周期构网能力,可为电力系统提供确定性的稳定支持,且以一套构网型储能平台满足未来不同商业模式需求。华为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在青海、西藏等项目中通过严苛实证测试,并在GW级项目中成功应用。

储能安全生态:共筑安全防线,打造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石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区域业务总裁(非寿险)陈伟澎围绕在其演讲中分享了保护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安全的观点。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电力电子产品服务总经理陈雄认为,真正的系统安全应贯穿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

华为数字能源构网型储能领域总裁郑越指出,储能系统具有高密度、高电压、大电流三大典型特征。在生命周期内,储能系统的电化学不一致性、电网的不确定性、数字化管理能力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巨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华为数字能源推出了创新的"磐石电池包"、"组串式双极架构"、"智能健康诊断"三合一的安全体系,确保储能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安全。

  • 将电池包作为最小的安全单元,遵循电池热失控的机理,采用三重绝缘以防止电弧、热蔓延和火灾。

  • 通过架构设计有效防止电流反灌,确保高低压穿越期间有功功率保持稳定,支持电网的快速恢复。

  • 领先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使安全可视化和可管理,从芯到网的智能安全防护支持最长7天的故障预警、30种以上的故障识别、24小时实时状态监测。

华为数字能源联合国际权威机构DNV,对其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成功进行了极限燃烧试验,全面验证了其在极端燃烧场景下的安全防护能力。此外,论坛期间通过华为东莞构网型储能综合实验室,展示了针刺、浸水、热失控三大极端测试过程。测试结果有效验证了该系统在"不起火、不爆炸、不扩散、不伤人"四大卓越安全标准及"电网友好型、负荷友好型、环境友好型"三大基本安全标准下的安全表现。华为数字能源将持续提供全生命周期高质量、高安全的光储解决方案,携手产业链奔赴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未来。

论坛最后,华为数字能源联合客户、伙伴、组织机构发起储能安全倡议,旨于完善储能专属消防规范、推动储能安全分级全球推广和持续迭代、建立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可视可管的安全能力、建立储能项目全流程风险评估体系,从而守护能源未来,共筑安全基石,共同推进储能安全迈向新台阶。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45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国芯科技(688262.SH)凭借在汽车网络安全领域的卓越实力,顺利通过 TÜV 北德认证,成功斩获 ISO/SAE 21434 汽车网络安全流程认证证书,这一重要突破标志着公司在汽车网络安全赛道上迈出了坚实且关键的一步。

1.png

ISO/SAE 21434 是全球汽车行业极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网络安全标准。在智能网联汽车飞速发展的当下,车辆与外界的信息交互愈发频繁,面临的网络攻击风险也与日俱增,从黑客入侵远程控制车辆,到恶意篡改行车数据,每一个安全漏洞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而 ISO/SAE 21434 全面且系统地规定了道路车辆及其部件和接口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全生命周期要求,涵盖从概念设计、开发、生产,到运维、退役的各个环节,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网络安全管理框架,也成为各国监管机构开展汽车网络安全监管工作的核心依据。

此次国芯科技成功通过 ISO/SAE 21434 汽车网络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充分证明了公司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上的卓越品质。从研发阶段对网络安全风险的精准预判与规避,到采购环节对供应链安全的严格把控,再到生产、运维阶段的持续优化与监测,国芯科技在每一个环节均满足ISO/SAE 21434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严苛要求,有力证明了公司具备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行业顶尖网络安全产品的雄厚实力,特别是公司的车规级信息安全芯片近期已累计出货量突破300万颗,进一步佐证了公司在车规网络安全方面的卓越技术及产品化能力。

而这一认证成果的取得,是国芯科技长期坚守“芯”安全的必然。作为国内自主可控嵌入式CPU技术的领军企业,国芯科技已构建起涵盖12条汽车电子芯片产品线的产品方阵。自2024年国芯科技的国内首颗获得ISO 26262 ASIL-D 级认证的安全气囊点火驱动芯片量产,到CCFC30XX系列MCU芯片实现软硬件双 ASIL-D认证,再到CCFC30XX系列MCU芯片获功能安全库(SafetyLib)ASIL-D产品认证,国芯科技始终在产品质量安全的道路上不懈前进。此次 ISO/SAE 21434 认证的通过,更是进一步为公司的汽车电子芯片安全锁上“双保险”:既保障功能安全,又筑牢网络安全,从而为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双重防护!

来源:苏州国芯科技

围观 2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45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月18日,以"汇聚・连接・创造"为主题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5)在上海盛大开幕,吸引全球100余国家和数万名行业领袖、技术专家与生态伙伴共襄盛举。在这场全球移动通信的风向标盛会上,华大电子携eSIM、安全NFC、智能网联汽车SE、安全MCU等多领域安全芯片解决方案惊艳,全新发布国内首颗通过"GSMA eSA认证"的安全芯片CIU98_G50,吸引全球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深耕安全芯片领域二十余载,华大电子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更是中国eSIM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推动者。凭借深厚积累与全球化布局,公司已累计为全球交付超过260亿颗安全芯片,市场份额稳居世界前列。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物联网设备的爆发式增长,eSIM技术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凭借"无卡化、高安全、强扩展"特性,正加速渗透消费电子、车联网及工业物联等领域。针对行业面临的安全性、兼容性和适配性等痛点问题,华大电子推出覆盖全场景需求的eSIM产品矩阵,存储容量覆盖388KB-2.5MB,通过CC EAL6+、GSMA eSA、SAS-UP、商密二级、银联卡芯片安全等权威认证,全面适配GSMA及国内规范标准,为消费电子与物联网、智能网联车市场提供"交钥匙"式服务。

  • CIU98_G50是华大电子针对手机、可穿戴设备及便携式终端设计的消费类eSIM解决方案。该方案全面支持2G/3G/4G/5G多模网络,符合GSMA SGP.22安全标准,覆盖全球400+运营商,支持10+Profile下载,满足定制eID、预制profile管理、eSIM COS更新等个性化需求。

  • CIU98_G25是华大电子针对国内eSIM应用需求定制优化的解决方案,全面适配主流国产LPA、商密算法及本地运营商平台要求,适用于IoT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表计等场景。方案通过本土化合规设计,简化部署流程,保障稳定连接,助力厂商快速落地符合国内安全规范的eSIM应用。

  • 针对物联网及车联网设备,华大电子同步推出CIU98_G01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小体积、高集成、易部署"为特点,支持全球2G/3G/4G/5G网络覆盖,兼容GSMA SGP.21/22安全规范,确保设备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接入与码号管理。

共话 eSIM中国芯

展会同期,华大电子市场总监李旦在eSIM峰会发表主题演讲《一芯承载,万亿互联:构建eSIM中国芯力量》,围绕eSIM技术的发展趋势与产业协同实践,深入介绍华大电子在安全芯片、可信架构等核心领域的研发进展。通过构建从芯片到平台的完整能力体系,赋能eSIM在多场景、多终端中的规模化落地。

一芯承载,万亿互联。面对万物智联的澎湃浪潮,华大电子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携手产业链伙伴,推动eSIM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应用,共筑更加安全、便捷、智慧的数字安全"芯"生态。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45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全新的集成解决方案确保企业以安全、负责任的方式应用 AI智能体及其他生成式AI技术。

  • 借助以上工具,企业可以对智能体执行"红队测试"和审计,并检测"影子智能体"等安全威胁。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动AI 智能体的规模应用,IBM 于近日推出业内首款整合了AI 安全与 AI 治理、并提供企业风险态势统一视图的软件。

IBM发布业界首个AI智能体治理与安全软件

IBM发布业界首个AI智能体治理与安全软件

该产品的新功能增强并集成了 watsonx.governance 和 Guardium AI Security的能力,旨在帮助客户以安全且负责任的方式,实现AI技术(包括智能体)的规模应用。watsonx.governance 是 IBM 的端到端 AI 治理工具,Guardium AI Security软件则用于保护 AI 模型、数据和应用的安全。

IBM 数据和 AI业务总经理 Ritika Gunnar 表示:"AI 智能体有能力重塑企业的生产力,但其优势也会带来挑战。如果这些自主的系统得不到妥善的治理或保护,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本次发布的新产品包括: 

AI智能体安全的集成和自动化

IBM 不断增强 IBM Guardium AI Security 与 watsonx.governance 的集成,为企业提供业内首发的统一解决方案,可同时管理与 AI 用例相关的安全风险和治理风险。该集成支持用户根据 12 种不同框架(包括《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和 ISO 42001)验证其合规标准的流程。

IBM 还与 AllTrue.ai 合作为 Guardium AI Security 打造新功能,包括能够检测云环境、代码库和嵌入式系统中新的 AI 用例,以及为去中心化的 AI 生态提供全面的可视性与保护。一旦发现安全隐患,IBM Guardium AI Security 可自动触发 watsonx.governance 中相应的治理流程。

IBM Guardium AI Security 的更新还包括自动化的"红队测试"功能,旨在帮助企业检测和修复 AI 用例中的漏洞和错误配置。为了消除代码注入、敏感数据暴露和数据泄露等风险,该功能可帮助用户量身定制安全策略,同时对输入和输出提示进行分析。上述功能已在 IBM Guardium AI Security正式上线,它们与 watsonx.governance 的集成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陆续推出。

IBM 安全和Runtime产品副总裁 Suja Viswesan表示:"AI 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如何确保其安全。安全能力的构建应该从AI应用的第一步就开始,这对于企业保护数据安全、满足合规要求以及建立持久信任至关重要。" 

IDC 安全与信任团队研究总监 Jennifer Glenn表示:"企业安全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将安全事件与违规行为转变成可量化的业务风险,AI 和AI智能体的快速引用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挑战。将 AI 治理与 AI 安全统一起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这将帮助他们轻松发现风险并确定优先级,更直观地看到忽略风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IBM Guardium AI Security

IBM Guardium AI Security

增强的 AI智能体评估和全生命周期治理 

IBM watsonx.governance可监控和管理 AI 智能体从开发到部署的整个生命周期,并直接在智能体中构建评估节点,监控回答相关性、上下文相关性和忠诚度等指标,并帮助用户找出表现不佳的根因。智能体上线的风险评估、智能体审计跟踪和智能体工具目录等新功能,预计将于 6 月 27 日推出。

即刻可用的合规能力 

IBM watsonx.governance Compliance Accelerators 预置了全球各地的部分法规、标准和框架,帮助用户了解相关义务,从而调整自己的 AI 用例。这些内容涵盖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美联储 SR 11-7 文件以及纽约市第 144 号地方法律等重要法规,以及 ISO/IEC 42001 等全球标准和 NIST AI RMF 等框架。watsonx.governance Compliance Accelerators 已作为watsonx.governance的附加组件正式上线。

为了向 AWS(亚马逊云科技)客户提供更多价值和便利,watsonx.governance 已支持在印度的 AWS 数据中心使用,包含增强的模型监控功能。

此次推出的新功能和集成工具为企业提供了制胜AI智能体时代所需的全面治理和安全能力。这些创新成果还与 IBM 更广泛的watsonx AI 解决方案联动,帮助企业以负责任和安全的方式加速生成式 AI的规模应用。 

关于 IBM 未来方向和意向的声明可能会随时更改或撤销,恕不另行通知,仅代表目标和目的。

关于 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5/1005924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