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具有宽色域和广视角,适用于广电领域转播车和分控室等场景

2021年12月1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发布一款18英寸4K/HDR专业监视器DP-V1830。新产品在高画质显示引擎、高精度算法、面板和背光系统等核心部分进行了升级,显著提升了基础画质性能。在满足HDR规格标准*1的同时,这款18英寸监视器具有小巧轻薄的机身,适合在转播车、分控室等狭窄空间中使用。通过多重升级以及同时满足业内专业人士所要求的4K高画质性能,还便于在多种环境或多种工作流程中进行高效工作。

1.jpg

佳能DP-V1830

增强黑色表现力,即使在明暗混合的图像中也可以显示高对比度

在满足HDR视频制作标准的全白亮度1,000cd/m2,全黑亮度0.001cd/m2,1,000,000:1高对比度的同时,DP-V1830通过大幅度提升高画质图像引擎的性能,以及更精细的背光控制,实现了在不同暗部区域之间也可显示清晰的高对比度影像。得益于这些提升,DP-V1830强化了在广播电视和视频制作中很关键的黑色表现力,即使在夜景和烟花等明暗共存的场景中,色彩的层次、深邃的黑色和鲜艳的亮色也可以被准确地表现出来。

实现HDR视频制作现场所需的宽广色域和广视角

DP-V1830搭载了佳能*2自主研发的背光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LED在颜色、亮度等方面的性能,忠实地还原了ITU-R BT.2020*3要求的宽广色域。此外,得益于佳能自有的光学设计可以有效抑制因视角引起的亮度和颜色变化,能满足多人同时监看,有助于准确确认图像。

轻薄机身设计,可安装在19英寸机架上

DP-V1830虽然是18英寸4K/HDR高亮度监视器,但是其机身设计轻薄,重量仅为约7.5千克左右。也可以安装在符合EIA标准*4的19英寸机架*5上,适用于诸如广播电视转播车、广播电视台的分控室等现有的广播和视频制作工作场景中使用。同时,其轻薄的机身设计及可拆卸的单手柄,也便于在不同工作场景中进行搬运。DP-V1380内置立体声扬声器(最大输出约2W),在拍摄现场使用能够输出大音量。其高效的散热结构,即使在显示高亮度或在安静的编辑房间中使用时,也可以舒适地进行编辑工作,而无需担心风扇噪音。

简化HDR影像制作的多种丰富的功能

该机型还搭载了在现行机型中广受好评的多种HDR影像辅助功能,提高了HDR影像制作的效率。内置检测、确认输入信号故障的警告显示和错误日志显示等多种辅助功能,有助于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另外,还搭载了适合4K和8K影像制作的12G-SDI端子(IN/OUT各4个系统)。最多可支持输入4个4K/60P的影像信号,也可以在一台显示器上通过切换信号同时确认多个影像。通过1个12G-SDI接口即可输入8K/60P影像信号,并可在监视器上确认按比例缩小为4K分辨率的8K影像输入信号。

产品名称

发售时间

DP-V1830

2022年1月中旬

*1在佳能指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测试,基于“EBU TECH3320 电视制作视频监视器用户要求 4.1 版”和“杜比视界认证母带制作设施色彩分级系统和监视器 V1.4”

*2为方便读者理解,本文中佳能可指代: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佳能股份有限公司、佳能品牌。

*3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UHDTV广播信号标准规定的建议书。

*4电子工业联盟的缩写。一个行业组织,包括电子设备和通信在内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和制定基准规范。

*5 需要机架安装组件(单独出售)。

佳能集团介绍

佳能自1937年开始创业。秉承“共生”的企业理念,佳能以创造世界一流产品为奋斗目标,不断向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目前,佳能的事业以光学技术为核心,涵盖了办公产品、影像系统产品、医疗系统产品以及产业设备及其他产品等广泛领域。位于东京的集团总部与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以及日本的各区域总部紧密联系,构筑了全球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的经营体制。1996年,佳能启动了旨在实现以技术服务社会,成为全球范围内被信赖、受尊敬的企业为目标的“全球优良企业集团构想”。                         
(数据截止至2021年7月)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介绍

佳能的中国事业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从最初的技术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到成立销售公司,经历了多种经营模式的探索。1997年3月,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全面负责佳能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各项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已基本建成包括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区域总部在内的13个分支机构以及展厅、快修中心、快捷服务站等,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目前业务范围涉及影像系统产品、办公产品、产业设备以及智能IT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并在不断拓展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业务。佳能(中国)深深植根于中国市场,致力于成为一家被中国人民所信赖、尊敬的企业。                                       
(数据截止至2021年7月)

如需更多资料,欢迎浏览佳能(中国)有限公司网站 www.canon.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80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扩大远程摄像生态系统版图

2021年12月1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实现远程视频制作的户外4K摄控一体机新品CR-X500和CR-X300。其中CR-X300支持IP协议*1的同时,还兼容多种标准通信协议,且与CR-X500相同,均是户外4K PTZ(Pan、Tilt、Zoom,水平/垂直转动和变焦)摄控一体机,具备环境高耐受性,既可以确保高画质品质,同时还能提升拍摄工作流的效率,可以广泛应用于气象监测、户外体育赛事直播、野生动物拍摄、主题公园以及各类活动场地等多样化户外拍摄场景。

1.jpg

CR-X500户外4K摄控一体机(左)和CR-X300户外4K摄控一体机(右)

近年来,大众对视频内容质量的需求快速增长,无论是录制视频还是视频直播都需要大量制作、分发。佳能*2本次发布的CR-X500/CR-X300户外4K摄控一体机与今年3月发布的室内4K摄控一体机(CR-N500/CR-N300)通过户外、室内协同作业,进一步丰富了佳能远程摄像生态系统版图,为提高视频制作工作流程的效率和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持续拓展视频的表现力提供了更多发挥空间。

搭载与专业摄像机相同的核心部件,确保高质量视频拍摄效果

CR-X500和CR-X300户外摄控一体机均搭载了DIGIC DV6影像处理器并使用与专业摄像机相同的核心部件。两款设备均支持4K传感器的全高清超采样HD处理技术,能将4K UHD CMOS影像传感器获得的全部4K UHD像素信息应用到Full HD影像的输出中,使Full HD画质更加细腻。此外,CR-X500和CR-X300不仅搭载了标准防抖功能,可实现垂直/水平旋转校正的4轴图像稳定,还配备了更强大的强力防抖功能,具有更强的校正效果,适合在长焦拍摄期间校正较大抖动。

2.jpg

CR-X500和CR-X300户外摄控一体机使用与专业摄像机相同的核心部件

CR-X500搭载了1.0型CMOS影像传感器,采用了具有4K光学的15倍变焦镜头,支持从25.5mm广角端到382.5mm*3长焦端,在全变焦范围可以拍摄高质量的4K/60P视频。CR-X300配备了1/2.3型CMOS影像传感器,还配备了具有4K光学的20倍变焦镜头,支持从29.3mm广角端到601mm*4长焦端,可拍摄和输出4K 30P / 4:2:2 10-bit高品质视频画面,能适用于从广角到超长焦范围的各种视频拍摄场景。在对焦方面,CR-X500与CR-X300均配备了人脸自动对焦功能,且能支持多达15人的人脸检测;CR-X500户外摄控一体机得益于佳能全像素双核CMOS AF技术,支持快速自动对焦并具有稳定的持续对焦性能,能满足每帧都需要4K高精度的各种拍摄场景。

3.jpg

CR-X300户外摄控一体机配备了20倍光学变焦镜头

CR-X500和CR-X300户外摄控一体机还配备了与专业摄像机相同的丰富辅助功能,能实现更便捷的操作、应用于更多场景。CR-X500配备了Canon Log 3和Wide DR伽马曲线,能够实现诸如灰度调整等简单的颜色分级、平滑的缓解色调差并减轻过度曝光,为后期制作提供很大的便捷性。CR-X500还配备了适合4K视频制作的12G-SDI端子,支持4K/60P的视频输出。CR-X500和CR-X300均支持“全功能自定义图像设置(Custom Picture)”功能,预设了与其他佳能视频制作摄像机相同的图像质量设置,即使使用多台摄像机切换操作,也能确保拍摄出的高品质画面颜色统一;内置电动ND滤镜,可灵活应对各种亮度变化并切换,即使当被摄体从背阴处移动到向阳处这种光线变化跨度很大的情况也能应对自如,确保拍摄出优质的画面。除此之外,CR-X300还具备光圈关闭功能以及红外模式,在调整黑平衡时可关闭光圈,无需安装或卸下普通相机所需的镜头盖,就能使光线完全不通过,即使远程也能轻松调整黑平衡。红外模式使得在黑暗场景中也能清晰拍摄,在拍摄诸如夜间野生动物的真实状态等场景时非常适用。

环境耐受性高,有效降低户外拍摄的安装负荷和环境阻力

在防尘、防水及防震性能方面,CR-X500和CR-X300户外摄控一体机分别达到了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的防水和异物侵入防护IP55和IP65等级,两款设备同时配备了电动雨刮器并采用耐腐蚀材料,无需准备外壳便能够在强风和大雨的户外环境中使用,并能清晰稳定地捕捉图像。 

在便携及操作性方面,CR-X500和CR-X300均设计紧凑,CR-X500尺寸约为337 mm(宽)x 386 mm(深)x 390 mm(高),重量约17 kg,紧凑的机身设计,便于不同场景安装使用。CR-X300尺寸约为 217mm(宽)x 217mm(深)x 311mm(高),重量约为7 kg,安装位置可自由选择,即使倒置安装在天花板上,也能通过使用“图像反转功能”,避免后期处理来校正视频的顶部和底部。CR-X300还标准配置了便携手持手柄,在需要不同场景转场拍摄使用时,单手即可安全轻松携带。此外,CR-X300支持“PoE ++*5”,可以使用一根 LAN 电缆供电、控制摄像机,有助于节省线路和安装成本。

完整的PTZ控制,实现流畅的视频操作

CR-X500与CR-X300户外摄控一体机均配备了PT驱动结构,且可以实现PT移动中同步变焦。两款设备均支持预设功能,且CR-X300最多可以预先注册100个PTZ预设位置或摄像机参数,用户可通过设置指定“移动时间”或“移动速度”快速从当前位置移动到预设位置。CR-X300可从约0.3/秒的低速到约60/秒的高速进行多级速度变化,在通过与摄控一体机控制器RC-IP100或者摄控一体机控制应用程序(免费)共同配合,能够实现单人操作视频制作,可应用于演唱会、婚礼、电视节目等场景,如在彩排时进行设置,在正式录制时快速切换,不仅能确保画面完整性以及拍出理想效果,更能节约操作人员反复调试的时间并降低操作失误率。

支持多种通信标准,实现灵活的系统构建

CR-X300户外摄控一体机支持通过IP控制佳能视频制作设备的“XC协议*6”,使其能够通过借助摄控一体机控制器RC-IP100或者摄控一体机控制应用程序与佳能Cinema EOS*7系列电影摄影机和室内摄控一体机CR-N500/CR-N300等多台摄像机共同协作进行远程视频制作,能很好地提高工作流程效率、节约人工劳动成本。

4.jpg

XC协议系统结构图

此外,CR-X300支持标准通信、“RTMP*8”,能够实现实时视频、音频流媒体分发,无需等待下载完成也可以分发的同时进行播放;还支持现场视频制作的“NDI® | HX *9”。 可与网络上支持 NDI® 的设备(如切换台和流媒体服务器)连接,支持高效的实时视频制作。

5.jpg

CR-X300户外摄控一体机系统构成结构图

产品名称

预计销售时间

CR-X500

2022年4月

CR-X300

2022年2月

*1“互联网协议”的缩写。在因特网上交换信息的通信方法。
*2 为方便读者理解,本文中佳能可指代: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佳能股份有限公司,佳能品牌。*3 相当于35mm胶片的等效换算。
*4 相当于35mm胶片的等效换算。
*5 以太网供电。通过 LAN 电缆供电的技术。“PoE++”兼容高功耗设备。
*6“XC协议”由佳能自主研发,是一个通过IP控制佳能视频制作设备的协议,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系统大小和拍摄风格来选择视频拍摄设备,并通过远程控制拍摄设备进行体育/音乐等现场活动、讲座和企业视频的制作。
*7 目标机型为“EOS C300 Mark III / EOS C500 Mark II”,将逐步扩展。2021年8月发布的固件需要更新。
*8 Real-Time Messaging Protocol,实时消息传递协议。由美国 Adobe 公司开发的一种通信标准,用于视频和音频的流分发和播放。
*9 NDI®是NewTek.Inc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商标或者注册商标。NewTek.Inc开发的一种支持IP网络进行实时视频制作的协议。

佳能集团介绍

佳能自1937年开始创业。秉承“共生”的企业理念,佳能以创造世界一流产品为奋斗目标,不断向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目前,佳能的事业以光学技术为核心,涵盖了办公产品、影像系统产品、医疗系统产品以及产业设备及其他产品等广泛领域。位于东京的集团总部与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以及日本的各区域总部紧密联系,构筑了全球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的经营体制。1996年,佳能启动了旨在实现以技术服务社会,成为全球范围内被信赖、受尊敬的企业为目标的“全球优良企业集团构想”。
(数据截止至2021年7月)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介绍

佳能的中国事业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从最初的技术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到成立销售公司,经历了多种经营模式的探索。1997年3月,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全面负责佳能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各项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已基本建成包括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区域总部在内的13个分支机构以及展厅、快修中心、快捷服务站等,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目前业务范围涉及影像系统产品、办公产品、产业设备以及智能IT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并在不断拓展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业务。佳能(中国)深深植根于中国市场,致力于成为一家被中国人民所信赖、尊敬的企业。
(数据截止至2021年7月)

如需更多资料,欢迎浏览佳能(中国)有限公司网站www.canon.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80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C和C++编译器与库测试及认证领域的全球领导者Solid Sands 近日宣布,家用微控制器和安全 IC 的创造者——台湾汉芝电子已在其下一代微控制单元(MCU)编译器设计中采用了 SuperTest 编译器测试和验证技术。

1.jpg

汉芝电子主要为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和消费电子等安全密集型、高增长细分市场提供MCU技术,目前已向市场交付了超过了1亿颗芯片。汉芝电子将使用SuperTest来确保这些微控制器的编译器达到最高质量水平。SuperTest可支持实现独立嵌入式C语言, 为汉芝电子创新的微控制器和安全 ASIC 提供了完整的编译器验证环境。

SuperTest含有许多其他测试套件所没有的独特功能,其代码大小跟踪(Code Size Tracking)功能可以简单监测编译器版本之间或不同编译器设置之间产生的代码大小变化。除了验证编译器的正确性之外, SuperTest还有助于检测代码大小效率低下的情况。

汉芝电子CEO郑伯铭表示:“在扩展数据模型的内存配置的过程中,我们正在对编译器进行更改。我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来测试和验证我们在嵌入式IC产品和综合系统设计解决方案中使用的编译器。我们相信SuperTest能够确保芯片设计所需的高水平质量。”

Solid Sands首席运营官Marianne Damstra说道:“我们的产品广受欢迎,不只是台湾,全球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汉芝电子加入了我们不断增长的客户群体,我们将基于对C和C++编译器测试和验证方面技术的独特功能和优势,继续为客户广泛的应用提供支持。”

关于汉芝电子

汉芝电子成立于2010年,是业界领先的8位和16位微控制器和安全IC的创造者。汉芝电子通过提供其值得信赖的嵌入式产品和全面的系统设计解决方案,正在推动广泛的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工业控制、ICT(信息通信技术)和AIoT应用创新。

关于Solid Sands

Solid Sands成立于2014年,是C和C++编译器和库测试、验证和安全服务的一站式商店。Solid Sands提供广泛的测试和验证套件,具有独特的编译器和库测试覆盖水平,使客户能够达到ISO标准所要求的软件工具质量水平。该公司的名字结合了沙子——世界上最丰富的硅源,代表了行业领先的测试和验证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关该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solidsands.nl。您可以通过LinkedIn、Twitter和YouTube关注Solid Sands。

围观 6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8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1月30日,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积塔半导体”)宣布完成80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

据悉,本轮融资由华大半导体领投,其他出资方包括:中电智慧基金、国改双百基金、国调基金、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上汽集团旗下尚颀资本、汇川技术、创维投资、小米长江基金、交银投资、上海自贸区基金、临港新片区科创基金、浦东科创、上海浦科投资、中信产业基金、中金资本、国策投资、中航产投、中保投资、凯辉基金、中信建投资本、国泰君安、深投控、上海国盛、临港集团等。

本轮融资将极大助力积塔半导体加大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IGBT和碳化硅功率器件等方面制造工艺的研发力度,加快提升汽车电子制造产能。

据悉,积塔半导体积塔半导体成立于2017年,是华大半导体旗下全资子公司,是一家特色工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主要产品包括SiC 器件、BCD、IGBT/FRD、SGT/MOSFET、TVS等芯片,广泛服务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电源管理、智能终端,乃至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高端应用市场。

2018年8月,积塔半导体在上海的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开工,总投资为359亿元。去年6月,项目正式投产。

据悉,项目一期规划建设6 英寸SiC(碳化硅)化合物半导体生产线、 8英寸先进特色工艺生产线,及12 英寸特色工艺先导生产线。(拓墣产业研究Amber整理)

来源:拓墣产业研究

围观 6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80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ST31N600安全微控制器集成能量收集和生物特征识别安全电路与最新一代 Arm® SecurCore™处理器

  • 基于ST31N600的卡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BSoC)和卡动态验证(dCVV)解决方案将亮相Trustech 2021展会

服务多重电子应用领域的全球半导体领导者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推出最新一代 ST31安全微控制器,助力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支付卡、身份证和闸机提高交易安全性。

1.jpg

ST31N600 采用意法半导体的 40 纳米 eSTM制造技术,集成生物特征识别和卡动态验证 (dCVV) 所需的能量收集电路和附加连接技术,让无电池的智能卡能够在非接触式和在线交易中加强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性。ST31N600 基于最新一代 Arm® SecurCore™ 安全微控制器架构,符合EMV ISO 7816、ISO 14443 和 ISO 18092 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智能卡标准,并允许设计人员安全连接各种外设,在卡内引入增值功能。

意法半导体安全微控制器部市场总监 Laurent Degauque 表示:“ST31N600是智能卡取得巨大进步的起点,其强大的安全性和功能可实现好用、创新的支付认证机制。我们将在Trustech 2021上展出这款产品,以及基于 STPay-Topaz-Bio的安全生物识别支付方案和安全在线交易dCVV解决方案。”

STPay-Topaz-Bio 是一个即用型支付解决方案,强化了持卡人生物特征识别验证的安全性,在非接触式交易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中又增加了安全性。该卡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BSoC) 解决方案基于 ST31N600和超低功耗 STM32L4* 微控制器,两者都嵌入在 EMV(Eurocard Mastercard Visa万事达卡)模块内。ST31N600运行支付应用程序、生物特征识别模板匹配和为系统供电的能量收集系统。

ST31N600产品还是基于dCVV 技术的电商支付的理想选择,在每笔EMV交易发生后,dCVV技术都会产生一个动态刷新的支付码,而无需外部安装电池或时钟定时器。

在Trustech展会上,意法半导体将展出:

  • 基于 Linxens EMV 模块的 BSoC芯片和整合Fingerprint Cards AB (Fingerprints™)公司的生物识别传感器的预层压卡片(Inlay)

  • 嵌入Ellipse 技术(低功耗ePaper显示屏和相关驱动程序)的dCVV 解决方案

ST31N600 的样品现已上市,咨询价格和订购信息,请联系当地意法半导体销售代表

关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拥有46,000名半导体技术的创造者和创新者,掌握半导体供应链和先进的制造设备。作为一家独立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意法半导体与十万余客户、数千名合作伙伴一起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同构建生态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新机遇,满足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需求。意法半导体的技术让人们的出行更智能,电力和能源管理更高效,物联网和5G技术应用更广泛。详情请浏览意法半导体公司网站:www.st.com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8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期,“东北限电”频频登上热搜,全国多个省份也陆续发布了“有序用电”的通知。而在上半年“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出炉后,各地进一步加快了步伐,纷纷推出多种能耗“双控”举措。很显然,“限电”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能耗双控的目标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各省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可以说,碳中和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是中国推进低碳新工业体系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而如何未雨绸缪,走在低碳时代的前沿,是每个企业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

在现代化商业建筑中,照明用电占整体用电量的近20%,仅次于空调系统。照明领域的节能降耗是减少碳排放和减轻电网压力的一个快捷且经济的方式。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联合能效倡议(U4E),LED灯比传统白炽灯节能多达90%;如果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改用节能的LED照明,到2030年,预计每年可节省180亿美元的费用,并减少1.6亿吨的碳排放。

随着近十几年来LED照明的全面应用并逐渐走向智能化,新的问题应运而生:如何在保证照明和生产效率的同时,持续降低碳排放,从而迈向碳中和的目标?

1.png

低碳,源自低能耗产品和高效率管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结合我国的产业特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教授指出,要想实现碳中和,需要把握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创新发展的有利契机,将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循环链接等先进管理和控制理念融入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实现节能减排。

这一理念也同样能应用于照明领域——通过创新的技术、更低能耗的产品实现直接的节能减排;通过高效的管理,实现间接的、总体性的节能减排,来实现照明领域的低碳化发展。例如,欧司朗在产品设计方面非常强调降低碳排放的理念,以LED驱动电源产品为例,与业界平均水平相比,欧司朗驱动电源能够实现约1-2%的能效提升,实现更高的能源转化效率,最高一款电源的能源转换效率高达97%。在灯具输出同样光照水平的情况下,消耗更少能源;其中,欧司朗LED调光型驱动电源在搭配相应的照明控制系统或者组件后,可实现“日光补偿”功能,可根据外界光照输入情况,调整并平衡室内用光照度,避免资源浪费;同时,驱动电源产品符合最新欧洲能耗标准,同样为欧洲及全球降低碳排放做出贡献。

欧司朗崭星®综合型互联照明控制系统也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所打造的:通过传感和调光技术,结合多种综合调控方式,营造出安全、节能、舒适、健康并适用于各种场景的一体化智能光环境——不仅将低能耗落到实处,还能提升员工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降耗,让灵活办公真正成为低碳办公

在疫情和低碳发展的双重背景下,作为生产环节中的一部分,办公场所的能耗问题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商业楼宇不仅普遍存在高租金、高电费和管理维护难等问题,单调的灯光还容易导致员工注意力降低,影响工作效率。同时,疫情催生的灵活办公模式产生了大量的闲置工位和空间,基于传统的照明使用习惯,在上班时间对全办公室无区别亮灯的模式必然导致用电浪费。通过采用低能耗产品和全方位的智能化控制手段,欧司朗崭星®综合型互联照明控制系统为企业带来的显著的变化,让灵活办公真正成为低碳办公。

该系统支持多种接口协议,可与多媒体设备、安防、消防、暖通空调等多系统互联,实现一体化解决方案:例如,在会议室,通过欧司朗崭星®综合型互联照明控制系统可直接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一键控制窗帘、幕布、投影机等设备,省去复杂的手动操作,为不同的会议活动提供最适宜的整体场景化效果,提高会议效率。在会议结束后,关灯的同时可自动关闭其它用电设备,降低总体碳排放。凭借感应器进行空间占用控制——空间被占用时灯光自动亮起,人离开后,自动延时关灯或进入维持亮度的节能模式。基于这样高效全能的灯光控制和健康智能的人性化照明,企业不仅获得了节能高效的照明光环境,还能通过洞察感应器等数据提供空间优化的决策依据,降低总体运营成本。

2.jpg

图片说明:实行灵活办公前(上)与后(下),月度灯控系统功耗节省情况对比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在使用了崭星®照明控制系统之后,实施灵活办公前后月度的功耗从约37%降到了约35%,其中人员感应控制带来了最多的能耗节省,从原来的节省约23%提升到节省约26%,这无疑体现了崭星系统的节能价值。实际上,在欧司朗真实的案例中,该系统最多可帮助企业节省高达60%的照明运行能耗。

不仅如此,近几年欧司朗智能综合照明系统还在多个项目中获得了成功应用:为中国联通物联网中心提供节能报告和可量化的持续优化措施,助其实现全自动的照明光环境;凭借易于维护管理的特点以及多种控制手段为中国招商局集团办公大楼提供了巨大的节能潜力;为国内多个地铁项目提供自动化轨道交通照明,自动匹配自然光强弱自动调整灯具光输出,并利用感应器探测人员移动改变灯光状态,帮助轨道交通系统增加运营效率,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

结语:以光赋能,迈向碳中和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应用,让专业、灵活、互联、以人为本的智能照明逐渐成为现实,也让企业的降本增效真正得到落实。作为智能照明技术的代表,欧司朗崭星®照明控制系统提供了综合全面的灯光控制手段,强大的跨界互联能力,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和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灵活部署能力,用高质量的光环境赋能企业一体化智慧、节能和健康,为企业的低碳未来注入“绿色动力”。

展望未来,崭星系统还将不断迭代升级,以智能化、低碳化解决方案帮助更多的企业和政府一起朝碳中和目标迈进。

关于艾迈斯欧司朗集团

艾迈斯欧司朗集团包括上市公司ams AG母公司OSRAM Licht AG在内是光学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我们为光赋予智能,将热情注入创新,丰富人们的生活。这就是“传感即生活”的意义所在。

拥有超过110年的发展历史,以对未来科技的想象力为引,结合深厚的工程专业知识与强大的全球工业产能,我们长期深耕于传感与光学技术领域,持续推动创新。在消费电子、汽车、医疗健康与工业制造领域,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健康、安全与便捷方面,致力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动绿色环保。

我们在全球范围拥有约3万名员工,专注于传感、照明和可视化领域的创新,使旅程更安全、医疗诊断更准确、沟通更便捷。我们致力于开发突破性的应用创新技术,目前已授予和已申请专利超过15,000项。

集团总部位于奥地利Premstaetten/格拉茨,联合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预计集团2020年总收入超过50亿美元。ams AG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SIX: AMS /ISIN: AT0000A18XM4) ,OSRAM Licht AG在德国XETRA证券交易所上市 (XETRA: OSR/ ISIN: DE000LED4000) 。

ams是ams AG的注册商标。 此外,我们的许多产品和服务是ams Group的注册或归档商标。 本文提及的所有其他公司或产品名称可能是其各自所有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本新闻稿中提供的讯息在发布时是准确的,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加入ams社群媒体获得第一手资讯:>Twitter>LinkedIn >Facebook >YouTube

加入OSRAM社群媒体获得第一手资讯:>Twitter>LinkedIn>Facebook>YouTube

请注意:艾迈斯半导体品牌由ams AG拥有,欧司朗品牌由OSRAM GmbH拥有。 ams集团和欧司朗集团正在进行整合。 艾迈斯半导体品牌和欧司朗品牌的结合并不代表将出现一个新品牌,这仅是两家公司合力发展的视觉标志,代表了我们未来集团的愿景。

如需获得更多资讯,请访问:https://ams-osram.com/zh/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8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整合多项物联网科技 提供边缘人工智能

  • 凌华科技LEC-RB5 SMARC是高效能的小型多功能计算机模块,搭载Qualcomm® QRB5165处理器,给予消费者、企业和工业用机器人终端智能 (on-device AI) 5G连网能力。

  • 凌华科技LEC-RB5 SMARC 计算机模块配备高效能网络处理器 (NPU) 8核心中央处理器 (8x Arm Coretex-A77),具有低功耗特质,并可支持最多6台相机。

  • 专为机器人应用而设计的高通QRB5165处理器,可以高效运行复杂的AI计算、深度学习工作负载、以及智能终端推理,并兼顾低耗电。

全球领先的边缘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凌华科技推出新产品LEC-RB5 SMARC计算机模块,为首款基于SMARC(智能移动架构)、采用高通公司处理器的人工智能计算机模块。高通QRB5165是专为机器人和无人机应用而设计的处理器,整合多种物联网科技于单一的解决方案。凌华科技LEC-RB5 SMARC计算机模块提供智能终端 (on-device AI)能力,支持高达6台相机,却保持低度耗电,十分适合消费性产品、企业、国防、工业、物流部门的机器人和无人机应用。

新闻配图_LEC-RB5-前.jpg

新闻配图_LEC-RB5-后.jpg

凌华科技资深产品经理Henri Parmentier表示:“高效能的SMARC模块是新世代高计算、低功耗机器人和无人机的理想选择。”“能满足客户所需,尤其是在边缘即可实现复杂的AI和深度学习工作负载,无需依赖云端。”

高通业务拓展高级总监兼自动机器人、无人机和智能电器负责人Dev Singh表示:“高通领先的机器人和无人机解决方案正朝次世代的应用前进,包括自主送货、关键任务应用、商业及企业无人机应用等等。高通QRB5165解决方案支持次世代高计算、低功耗、AI赋能的机器人和无人机应用的开发,可用于5G互联的消费性产品、企业、国防、工业、服务业等领域。支持5G的凌华科技LEC-RB5 SMARC计算机模块将使机器人和智能系统的应用更加普及。”

对自动化设备和自主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而言,凌华科技LEC-RB5 SMARC计算机模块提供了建构强大机器人的能力,这些机器设备可适应于-30°到 +85°C严苛的工业环境,其功能特色包括:

  • 采用高通Qualcomm®Kryo 585中央处理器(具有8Arm Cortex-A77核心)

  • 配备Qualcomm® Hexagon Tensor Accelerator (HTA) 加速器,每秒可达15兆次操作

  • 可支持6台相机:MIPI CSI规格接口 2CSI0通道 + 4CSI1通道

  • 低于12W的小功耗

  • 82 x 50 mm的小尺寸

LEC-RB5是凌华科技SMARC小型计算机模块系列之一,该系列涵盖ARM架构和x86架构设计。凌华科技与高通公司已针对次世代物联网应用共同进行解决方案的开发。LEC-RB5计算机模块可加强电脑视觉 (CV) 应用,降低延迟,以进行即时性的影像处理决策,释出更多计算能力进行关键性的AI应用,但同时提供理想化的移动式电脑视觉体验。以硬件加速器支持先进的CV应用,以低功耗智能终端运行复杂的AI和深度学习工作负载,十分适合各种工业和消费情境的应用。

了解更多凌华科技LEC-RB5 SMARC计算机模块。

【关于凌华科技】

凌华科技(股票代号:6166)引领边缘计算,是AI人工智能驱动世界的推动者。我们制造并开发用于嵌入式、分布式与智能计算的边缘硬件与软件解决方案,全球超过1600家客户信任凌华科技,选择我们作为其关键任务的重要伙伴,从重症监护室的医疗计算机到全球第一辆高速自动驾驶赛车,都有我们的足迹。

凌华科技是英特尔、NVIDIA、AWSSAS的重要合作伙伴,并加入了英特尔顾问委员会、ROS 2技术指导委员会以及Autoware自动驾驶开源基金会。我们积极参与了开源技术、机器人、自主化、物联网、5G等超过24个标准规范的制定,以驱动智能制造、网络通信、智能医疗、能源、国防军工、智能交通与信息娱乐等领域的创新。

凌华科技拥有1800多名员工和200多家合作伙伴。25年以来,我们秉持并推动当今和未来技术的发展,创新科技,转动世界。

请关注凌华科技LinkedIn,微信公众号ADLINKTECH,或访问adlinktech.com.cn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旅行热度回温,人们对个性化服务的期望逐步提升

康普RUCKUS中国区销售总监陈卫民

在酒店业,非接触式连接服务以及物联网(IoT)的部署通常是逐步展开的。然而,新冠疫情加速了相关规章制度的调整,也让消费者进一步提升了对安全和卫生的重视程度,这推动着酒店经营者迅速转向采用数字驱动型模式。同时,日常生活中快速的数字化进程也使得消费者对酒店体验有了更高的期望。

据预测,2022年旅游业的复苏以及休闲度假新维度的涌现将彻底改变酒店运营及其与宾客互动的方式。随着旅行热度回温以及消费者渴望弥补失去的假日,数字化正助力酒店行业开启非接触式宾客体验的全新时代。

非接触式时代已然开启

移动设备在酒店与客户不断发展的互动中已变得至关重要。在2022年,向消费者的个人智能手机定向发送包括提供自助入住指南,预订健身房或游泳池等在内的基本体验服务通知将变得更为普遍。考虑到人们因为新冠疫情防控需要对日常活动做出各种调整,这种方法不仅可为宾客提供超个性化的关注,还能让工作人员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提供服务。非接触式技术甚至可以取代门禁卡,使用移动应用程序就可打开电子门锁。

设施管理愈发智能化

此外,为实现更有效且更智能化”的设施管理,酒店将越来越多地使用各式连接传感器、灯光和设备。例如,通过采用物联网应用,联网的智能门就能在门开一段时间后,自动调节屋内空调,甚至在检测到不成功的开锁尝试时激活附近的安防摄像头。理想情况下,此类智能设施管理应该可通过单一的集成网络平台,对其他基本协议进行更细化的控制,包括宾客体验和员工操作等均能够通过物联网实现。

绝妙的体验始于强大的连接

无论是对于商务出行还是休闲旅游,可靠的高速互联网接入都是宾客体验的重中之重。仅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接入已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其希望自己选择的住宿环境可提供比拟办公室或家庭网络的速度、可靠性和便利性。多数情况下,完善的Wi-Fi连接已成为顾客是否选择入住该酒店,或成为回头客的决定因素之一。酒店内完善的网络连接不仅能保证顾客的满意度,还能在物联网应用和连接设备之间有效地处理用户数据,以便让酒店提供更完善的宾客服务。

随着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投资下一代Wi-Fi 6对酒店支持大规模和高速连接而言至关重要。就更快的性能来说,其速度比Wi-Fi 5快至多四倍,最大吞吐速率从Wi-Fi 53.5 Gbps提高至9.6 Gbps。预计到2023年,仅亚太地区的物联网市场就将增长至398.6万亿美元。因此,我们可以预期连接设备的采用也将会越来越多。通过实现多台连接设备稳定且无缝的连接,Wi-Fi 6的部署能够帮助酒店利用这一指数级增长的趋势,确保在酒店营业场所内,即便是拥挤或偏远区域也能拥有最佳的网络性能。

在连接和安全方面以最高标准为宾客提供更完善、更轻松的体验,将是酒店业经济复苏的关键。而能够支撑这一点的就是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和新技术的采用,这无疑对该行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同时也能够确保面向未来做好准备。

关于康普:

康普(纳斯达克股票代码:COMM)致力于突破现有的技术界限,打造世界领先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由员工、创新者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全球团队始终致力于为世界各地的客户预测未来趋势,塑造网络可能性。了解更多:https://zh.commscope.com/

围观 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image002.jpg

为帮助更大限度地提高安全性,工业、办公室和住宅建筑的监控基础设施正在稳步增加。在过去十年中,摄像头技术在图像传感器、视频处理、连接性和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视频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大多数摄像头都使用移动行业处理器接口(MIPI)将图像传感器连接到视频处理器,从而使用各种分辨率的图像传感器来升级摄像头。图1展示了组成视频监控摄像头系统的各种元件。

1.jpg

图1:基本互联网协议(IP)监控摄像头

人们对高分辨率图像和视频的持续需求推动了图像传感器的改进和创新,使分辨率从320 x 240像素提升至4,096 x 2,160像素甚至更高,增幅约达十倍。像素数的增加也意味着需要通过MIPI接口将更多数据从图像传感器传输到视频处理器。为了支持高质量的视频传输,IP摄像头中的以太网物理层(PHY)也需要从10Mbps提高到1Gbps。正因如此,视频处理器运行视频压缩算法的能力变得很重要,它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少通过以太网电缆传输的数据。

帧率为30fps的4K分辨率图像传感器产生的未压缩视频的数据速率为9.56Gbps。尽管MIPI旨在支持如此高或甚至更高的速率,但是通过以太网以这种速率传输数据和存储未压缩的高分辨率视频在经济上不可行(需要庞大的存储空间)。利用H.265等高效视频压缩算法,即使是使用4K图像传感器压缩到中等质量,数据速率要求也可降至低于10Mbps。当图像传感器公司试图制造更高分辨率的传感器时,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等标准机构正在研究视频压缩算法,从而在某些工作场景下将通过以太网的视频数据速率限制在10Mbps以下。

IP摄像头中的标准以太网接口受规范所限制,仅支持100m的电缆传输距离;然而,有一种新技术可以将最小电缆长度增加到1,000m。IP摄像头到网络视频录像机的距离可以是1km或更长,而通过标准以太网在上述距离实现连接需要用到中继器或光纤电缆。一种替代方法是使用同轴电缆(RG-59)来达到更长的距离,但这需要使用无源适配器将以太网信号从CAT 5e转换到同轴电缆,反之亦然。每100m同轴电缆的成本往往高于标准以太网电缆的成本。

最近,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定义了一项新的以太网标准 IEEE 802.3.cg,通过单对平衡导体实现 10Mbps 的运行以及相关的电力输送。更具体地说&10BASE-T1L: IEEE 802.3 PHY规范适用于通过单对平衡导体的10Mbps以太网局域网,电缆传输距离至少为1,000m(使用18 AWG导线进行点对点连接可实现长传输距离)。由于单线对电缆现可同时支持数据传输和电力输送,所以采用IEEE 802.3.cg可显著节约成本,并且在视频监控应用中更容易安装。

10BASE-T1L PHY在单对平衡导体上使用全双工通信,每个方向同时具有10Mbps的有效数据速率。10BASE-T1L PHY使用三级脉冲振幅调制(PAM3),在链路段以7.5兆波特的速率传输。33位扰频器可帮助改善电磁兼容性。使用4B3T编码(即4个二进制对应3个三进制)对MII传输数据(TXD<3:0>)进行编码,使传输的PAM3符号的运行平均值(直流基准)不超出范围。使用管理数据输入/输出界面将10BASE-T1L PHY的发送器输出电压设置为1.0Vpp或2.4Vpp差分,有助于在不同电缆上实现更长的通信距离。

DP83TD510E是一款符合IEEE 802.3cg 10Base-T1L规范的超长传输距离PHY收发器。该器件由3.3V单电源供电,并支持IEEE 802.3cg 10Base-T1L规范定义的2.4V p2p和1V p2p电压模式。PHY具有噪声非常低的耦合接收器架构,可支持长达2,000m的电缆长度。该器件提供媒体独立接口(MII)、简化MII、简化千兆位MII和RMII低功耗5MHz主模式与处理器的MAC相连。DP83TD510E诊断工具包括时域反射法(TD R)、主动链路电缆诊断(ALCD)、信号质量指标(SQI)、多个环回接口和集成PRBS数据包发生器,简化了开发过程中的调试和现场故障情况检测。

单线对以太网(SPE)网络还支持通过视频监控应用中的低通滤波器沿着同一根单线对电缆进行数据线供电(PoDL),如图2所示。

2.jpg

图2:视频监控中的PoDL示例

表1列出了IEEE 802.3.cg标准支持的各种功率等级。可向负载提供的最大功率为52W,定义为15级。IEEE 802.3.bu涵盖了低于10的功率等级。 

表104-1a – 10至15级PSE、PI和PD的各级功率要求列表

分级

10

11

12

13

14

15

VPSE(max) (V)

30

30

30

58

58

58

VPSE_OC(min) (V)

20

20

20

50

50

50

VPSE(min) (V)

20

20

20

50

50

50

IPI(max) (mA)

92

240

632

231

600

1579

Pclass(min) (W)

1.85

4.8

12.63

11.54

30

79

VPD(min) (V)

14

14

14

35

35

35

PPD(max) (W)

1.23

3.2

8.4

7.7

20

52

表1:IEEE 802.3.cg标准支持的功率等级

来源:IEEE以太网标准

8和9级(48V稳压电源设备)或14和15级(最大50V至58V)可支持IP摄像头所需的功率等级,该摄像头可能需要高达52W的功率才能运行。此功率足以支持大多数摄像头系统,即使是带有内置加热器的摄像头系统也不例外。对于需要升级的建筑物,中间解决方案可使用标准以太网至SPE转换器。图3提供了IP摄像头系统的连接示例。

3.jpg

图3:IP网络摄像头连接

未来的IP摄像头产品有望支持SPE,从而更容易安装,网络视频录像机也将提供电源设备端口。通过简化的SPE网络实现压缩率更高的视频,可以在不增加复杂性和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监控。

其他资源:

关于德州仪器(TI)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

围观 7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9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Steven Martin,电池充电器设计经理

引言

处理电源电压反转有几种众所周知的方法。最明显的方法是在电源和负载之间连接一个二极管,但是由于二极管正向电压的原因,这种做法会产生额外的功耗。虽然该方法很简洁,但是二极管在便携式或备份应用中是不起作用的,因为电池在充电时必须吸收电流,而在不充电时则须供应电流。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图 1 所示的 MOSFET 电路之一。

ADI 技术文章图1 - 电池充电器的反向电压保护.jpg

1:传统的负载侧反向保护

对于负载侧电路而言,这种方法比使用二极管更好,因为电源 (电池) 电压增强了 MOSFET,因而产生了更少的压降和实质上更高的电导。该电路的 NMOS 版本比 PMOS 版本更好,因为分立式 NMOS 晶体管导电率更高、成本更低且可用性更好。在这两种电路中,MOSFET 都是在电池电压为正时导通,电池电压反转时则断开连接。MOSFET 的物理漏极变成了电源,因为它在 PMOS 版本中是较高的电位,而在 NMOS 版本中则是较低的电位。由于 MOSFET 在三极管区域中是电对称的,因此它们在两个方向上都能很好地传导电流。采用此方法时,晶体管必须具有高于电池电压的最大 VGS VDS 额定值。

遗憾的是,这种方法仅对负载侧电路有效,无法配合能够给电池充电的电路工作。电池充电器将产生电源,重新启用 MOSFET 并重新建立至反向电池的连接。图 2 展示了采用 NMOS 版本的一个实例,图中所示的电池处于故障状态。

ADI 技术文章图2 - 电池充电器的反向电压保护.jpg

2:具有一个电池充电器的负载侧保护电路

当电池接入时电池充电器处于闲置状态负载和电池充电器与反向电池安全去耦。然而如果充电器变至运行状态 (例如附联了输入电源连接器)则充电器在 NMOS 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产生一个电压这增强了 NMOS从而实现电流传导。这一点在图 3 中更形象。

ADI 技术文章图3 - 电池充电器的反向电压保护.jpg

3:传统的反向电池保护方案对电池充电器电路无效

负载和充电器虽与反向电压隔离,但是起保护作用的 MOSFET 现在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功耗过高。在这种情况下,电池充电器变成了一个电池放电器。当电池充电器为 MOSFET 提供了足够的栅极支持以吸收由充电器输送的电流时,该电路将达到平衡。例如,如果一个强大 MOSFET 的 VTH 约为 2V,而且充电器能够在 2V 电压下提供电流,则电池充电器输出电压将稳定在 2V (MOSFET 的漏极处在 2V + 电池电压)MOSFET 中的功耗为 ICHARGE (VTH + VBAT),因而使 MOSFET 升温发热,直到产生的热量散逸离开印刷电路板。该电路的 PMOS 版本也是一样。

下面将介绍该方法的两种替代方案,这些替代方案各有优缺点。

N 沟道 MOSFET 设计

第一种方案采用一个 NMOS 隔离器件,如图 4 所示。

该电路的算法是:如果电池电压超过了电池充电器输出电压,则必须停用隔离 MOSFET

如同上述的 NMOS 方法一样,在该电路中,MN1 连接在介于充电器/负载和电池端子之间接线的低压侧。然而,晶体管 MP1 Q1 现在提供了一个检测电路,该电路在电池反接的情况下将停用 MN1。反接电池将 MP1 的源极升举至高于其连接至充电器正端子的栅极。接着,MP1 的漏极通过 R1 将电流输送至 Q1 的基极。然后,Q1 MN1 的栅极分流至地,防止充电电流在 MN1 中流动。R1 负责控制在反向检测期间流到 Q1 的基极电流,而 R2 则在正常操作中为 Q1 的基极提供泄放。R3 赋予了 Q1 MN1 的栅极拉至地电位的权限。R3/R4 分压器限制 MN1 栅极上的电压,这样栅极电压在反向电池热插拔期间不必下降那么多。最坏情况是电池充电器已经处于运行状态、产生其恒定电压电平,附联了一个反接电池时。在这种情况下,必需尽可能快地关断 MN1,以限制消耗高功率的时间。该电路带有 R3 R4 的这一特殊版本最适合 12V 铅酸电池应用,但是在单节和两节锂离子电池产品等较低电压应用中,可以免除 R4。电容器 C1 提供了一个超快速充电泵,以在反向电池附联期间下拉 MN1 的栅极电平。对于最差情形 (附联一个反向电池时充电器已使能的状况再次出现)C1 非常有用。

该电路的缺点是需要额外的组件,R3/R4 分压器在电池上产生了一个虽然很小、但却是持续的负载。

此类组件大多是纤巧的。MP1 Q1 不是功率器件,而且通常可采用 SOT23-3SC70-3 或更小的封装。MN1 应具有非常优良的导电性,因为它是传输器件,但是尺寸不必很大。由于它在深三极管区工作,并且得到了大幅的栅极强化,因此其功耗即使对于导电性中等的器件来说也很低。例如,100mΩ 以下的晶体管也经常采用 SOT23-3 封装。

ADI 技术文章图4 - 电池充电器的反向电压保护.jpg

4:一款可行的反向电池电路

不过,采用一个小传输晶体管的缺点是:与电池充电器串联的额外阻抗延长了恒定电压充电阶段的充电时间。例如,如果电池及其配线具有 100mΩ 的等效串联电阻,并且采用了一个 100mΩ 的隔离晶体管,那么恒定电压充电阶段中的充电时间将加倍。

MP1 Q1 组成的检测和停用电路停用MN1 的速度不是特别快,而且它们无须如此。虽然 MN1 在反向电池附联期间产生高功耗,但是关断电路只需在最后断开 MN1 连接。它必需在 MN1 升温幅度大到导致受损之前断开 MN1 连接。几十微秒的断开连接时间可能比较适合。另一方面,在反接电池有机会将充电器和负载电压拉至负值之前停用 MN1 至关重要,因而需要采用 C1。基本上,该电路具有一条 AC 和一条 DC 停用路径。

用一个铅酸电池和 LTC4015 电池充电器对此电路进行了测试。如图 5 所示,当反向电池热插拔时电池充电器处于 OFF 状态。反向电压不会被传送至充电器和负载。

ADI 技术文章图5 - 电池充电器的反向电压保护.jpg

5:充电器处于关断状态的 NMOS 保护电路

值得注意的是,MN1 需要一个等于电池电压的 VDS 额定值和一个等于 1/2 电池电压的 VGS 额定值。MP1 需要一个等于电池电压的 VDS VGS 额定值。

6 显示了一种更加严重的情况,就是在反向电池进行热插拔时电池充电器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电池反接将下拉充电器侧电压,直到检测和保护电路使其脱离运行状态,从而让充电器安全返回至其恒定电压电平。动态特性将因应用而异,而电池充电器上的电容将对最终结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该测试中,电池充电器兼具一个高 Q 值陶瓷电容器和一个 Q 值较低的聚合物电容器。

ADI 技术文章图6 - 电池充电器的反向电压保护.jpg

6:充电器处于运行状态的 NMOS 保护电路

总之,建议在电池充电器上采用铝聚合物电容器和铝电解电容器,以改善正常的正向电池热插拔期间的性能。由于极度的非线性,纯陶瓷电容器会在热插拔期间产生过高的过冲,背后的原因是:当电压从 0V 升至额定电压时,其电容的降幅可达惊人的 80%。这种非线性在低电压条件下激发高电流的流动,而当电压上升时则使电容快速递减;这是一种导致非常高电压过冲的致命组合。凭经验,一个陶瓷电容器与一个较低 Q 值、电压稳定的铝电容器甚至钽电容器的组合似乎是最稳健的组合形式。

P 沟道 MOSFET 设计

7 示出了第二种方法,即采用一个 PMOS 晶体管作为保护器件。

ADI 技术文章图7 - 电池充电器的反向电压保护.jpg

7PMOS 晶体管传输元件版本

在此电路中,MP1 是反向电池检测器件,MP2 是反向隔离器件。利用 MP1 的源极至栅极电压来比较电池的正端子与电池充电器输出。如果电池充电器端子电压高于电池电压,则 MP1 将停用主传输器件 MP2因此,如果电池电压被驱动至低于地电位,则显然,检测器件 MP1 将把传输器件 MP2 驱动至关断状态 (将其栅极干扰至其源极)。不管电池充电器是使能并形成充电电压还是停用 (0V),它都将完成上述操作。

该电路的最大优势是 PMOS 隔离晶体管 MP2 根本不具备将负电压传送至充电器电路和负载的权限。图 8 对此做了更加清晰的图解。

ADI 技术文章图8 - 电池充电器的反向电压保护.jpg

8:共源共栅效应的图解

通过 R1 MP2 的栅极上可实现的最低电压为 0V。即使 MP2 的漏极被拉至远低于地电位,其源极也不会施加显著的电压下行压力。一旦源极电压降至晶体管高于地电位的 VTH,晶体管将解除自身偏置,而且它的传导性逐渐消失。源极电压越接近地电位,晶体管的偏置解除程度越高。这种特性加上简单的拓扑,使得这种方法比前文介绍的 NMOS 方法更受青睐。与 NMOS 方法相比,它确实存在着 PMOS 晶体管导电性较低且成本较高的不足。

尽管比 NMOS 方法简单,但是该电路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虽然它始终提供针对反向电压的保护作用,但是它可能不会总是将电路连接到电池。当栅极如图所示交叉耦合时,该电路形成了一个闭锁存储元件,此元件有可能选择错误的状态。虽然难以实现,但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充电器正在产生电压 (比如 12V),在一个较低的电压 (比如 8V) 附联电池,电路断开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MP1 的源极至栅极电压为 +4V,因而强化 MP1 并停用 MP2。这种情况如图 9 所示,并在节点上列出了稳定的电压。

ADI 技术文章图9 - 电池充电器的反向电压保护.jpg

-

9:采用 PMOS 保护电路时可能的阻塞状态图解

为了实现该条件,电池接入时充电器必须已经处于运行状态。如果电池在充电器使能之前接入,则 MP1 的栅极电压完全由电池上拉,因而停用 MP1。当充电器接通时,它产生一个受控的电流 (而不是高电流冲击),这降低了 MP1 接通、MP2 关断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如果充电器在电池附联之前启用,则 MP1 的栅极只需简单地跟随电池充电器输出,因为它是由泄放电阻器 R2 上拉的。未接入电池时,MP1 根本没有接通和使 MP2 脱离运行状态的倾向。

当充电器已经启动并运行、而电池附联在后时,就会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充电器输出和电池端子之间存在瞬间差异,这将促使 MP1 使 MP2 脱离运行状态,因为电池电压强制充电器电容进行吸收。这使 MP2 从充电器电容器吸取电荷的能力与 MP1 使 MP2 脱离运行状态的能力之间形成了竞争。

该电路也用一个铅酸电池和 LTC4015 电池充电器进行了测试。将一个承受重负载的 6V 电源作为电池模拟器连接至一个已经使能的电池充电器绝对不会触发断开连接状态。所做的测试并不全面,应在关键应用中更加全面彻底地进行测试。即使电路确已锁定,停用电池充电器并重新启用它仍将始终导致重新连接。

故障状态可通过人为操控电路 ( R1 的顶端和电池充电器输出之间建立临时连接) 进行演示。然而,普遍认为该电路更倾向于连接。如果连接失败确实成为一个问题,那么可以设计一款利用多个器件停用电池充电器的电路。图 12 给出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电路例子。

10 示出了充电器被停用的 PMOS 保护电路的效果。

请注意,不论什么情况,电池充电器和负载电压都不会出现负电压传送。

11 示出了该电路处于当反接电池进行热插拔时充电器已进入运行状态这种不利情况下。

NMOS 电路的效果相差无几,在断开电路连接使传输晶体管 MP2 脱离运行状态之前,反向电池略微下拉充电器和负载电压。

在电路的这个版本中,晶体管 MP2 必须能够经受两倍于电池电压的 VDS (一个用于充电器,一个用于反接电池) 等于电池电压的 VGS另一方面,MP1 必须能够经受等于电池电压的 VDS和两倍于电池电压的 VGS。这项要求令人遗憾,因为对于 MOSFET 晶体管来说,额定 VDS始终超过额定 VGS可以找到具有 30V VGS 容限和 40V VDS 容限的晶体管,适合铅酸电池应用。为了支持电压较高的电池,必须增添齐纳二极管和限流电阻器修改电路

12 示出了一个能够处理两个串联堆叠铅酸电池的电路实例。

ADI 技术文章图10 - 电池充电器的反向电压保护.jpg

10:充电器处于关断状态的 PMOS 保护电路

ADI 技术文章图11 - 电池充电器的反向电压保护.jpg

11:充电器处于运行状态的 PMOS 保护电路

ADI 公司确信其所提供的信息是准确可靠的。但是,对于其使用以及任何可能因其使用而导致的对第三方专利或其他权利的侵犯,ADI 公司概不负责。规格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不得暗示或其他方式授予 ADI 公司任何专利或专利权的使用许可。

ADI 技术文章图12 - 电池充电器的反向电压保护.jpg

12:较高电压反向电池保护。

D1D3 R3 保护 MP2 MP3 的栅极免受高电压的损坏。当一个反接电池进行热插拔时,D2 可防止 MP3 的栅极以及电池充电器输出快速移动至地电位以下。当电路具有反接电池或处于错误断开连接闭锁状态时,MP1 R1 可检测出来,并利用缺失的 LTC4015 RT 特性来停用电池充电器。

结论

可以开发一种面向基于电池充电器应用的反向电压保护电路。人们开发了一些电路并进行了简略的测试,测试结果令人鼓舞。对于反向电池问题并不存在什么高招,不过,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提供充分的启示,即存在一种简单、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围观 8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1/10055579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