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公共云服务器和网络边缘计算系统在整个数据中心环境中的快速增长,安全性、能效和系统整体性能变得越来越重要。物联网和5G连接的兴起需要巨大的处理能力,这给服务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量子计算在未来十年内有望上线,在此之前系统设计人员的任务是尽可能安全高效地满足这些需求。FPGA能够始终如一地在这种敏捷的环境如中提供保持同步所需的灵活性和低功耗管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器件会变得越来越先进。

例如,莱迪思FPGA尤其注重增强FPGA的功能。莱迪思Mach™ FPGA系列专为平台管理和安全而设计,而最新的莱迪思MachXO5™-NX系列基于莱迪思Nexus™平台构建,提供更先进的系统控制,极大助力了服务器领域的发展

1.png

实现网络弹性

近年来,83%的企业都经历过固件攻击,因此他们对网络弹性的需求不言而喻。由于分布式计算大行其道,攻击面越来越大,现在的攻击包括网络、供应链和物理攻击。这已不再是是否会遭受攻击的问题,受到攻击只是时间问题。如何应对才至关重要。

为了让数据中心具备网络弹性,需要首先采取主动措施来保护数据。之后需要检测外来攻击并从中恢复,同时还需要保证一定的运行水平来维持服务要求。平台固件保护恢复(PFR)提供了保护、检测和恢复的实时周期,该方案以硬件可信根(RoT)器件为基础,如莱迪思MachXO3D™Mach™-NXMachXO5-NX™ FPGA。莱迪思还提供交钥匙解决方案,客户可以选择莱迪思和AMI联合开发的解决方案——在莱迪思RoT器件上运行的Tektagon™ XFR

这些FPGA不仅会在恶意软件入侵或者系统遭遇攻击时才进行检测,而是会主动监控系统的启动前和启动后的状态。如果遭遇了固件攻击, FPGA上的闪存器件可以加载授权固件的黄金镜像,覆盖未经授权的版本,确保系统恢复。这种保护、检测和恢复功能遵循NIST SP-800-193 PFR规范

2.png

莱迪思FPGA通常用于服务器平台上的电源控制应用。绝大多数服务器都采用莱迪思FPGA控制系统复位和上电时序。这意味着FPGA是最先上电和最后断电的器件之一。将这种特性与相安全功能结合,会让我们的安全解决方案几乎不可绕过。在启动时,如果检测到恶意行为,莱迪思FPGA可以保持系统复位状态,确保系统在继续启动之前恢复到已知的完好配置,从而有助于防止攻击进一步扩散。为了帮助我们的客户在整个全球供应链中保护其组件,莱迪思提供了屡获殊荣的供应链保护服务——Lattice SupplyGuard™。莱迪思SupplyGuard是一项开创性的服务,我们提供工厂锁定的IC,这些IC只能使用由目标客户开发、签名和加密的配置位流进行编程。芯片完全锁定出厂,只有客户拥有解锁它们所需的凭证,便于可靠,单向,安全的所有权转移

3.png

除了本身具备弹性之外,FPGA的现场升级功能还允许系统架构师部署可处理后量子加密算法的设备,而无需等待新的流片,以及在设计锁定后处理任何新发现的安全漏洞。

低功耗高性能领导者

平均而言,服务器和冷却系统占据了美国数据中心直接用电量的最大比重。随着云和网络边缘计算服务器数量的增加,在服务器设计中必须重视高效的电源管理功能,不仅要控制电源成本,还要推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莱迪思FPGA专为提高能效而设计,为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坚实的低功耗基础,与同级别的类似器件相比,功耗可降低多达4倍。这部分是因为FPGA拥有并行处理能力。FPGA无需依赖功耗更高且多为串行的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而是同时处理多个功能(即并行),从而更好地整合功能,以更少的功耗完成更多工作。莱迪思FPGA比同类竞品器件小10倍,帮助系统设计人员能够创造更紧凑的产品尺寸,实现更高的整体系统效率。

例如,BMC功能和其他一些组件现在可以整合到FPGA中,在相同的低功耗、小尺寸封装中提供更多功能。可以对FPGA进行编程,实现自适应的风扇算法和预测性维护功能。这些算法将根据冷却风扇的工作负载调节其功率,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能源。它们还可以监控风扇自身的使用寿命,在其报废之前及时更换,并在其他风扇需要提高效率时调整配电。基于莱迪思Nexus™FPGA软失效率极低,这得益于它们所采用的FD-SOI工艺技术,有助于系统更可靠地运行。

这些优点不仅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非常重要,而且对数据中心的整体运营也很有价值。除了恶意攻击的风险外,极端天气事件也是导致系统中断的主要原因,美国45%的数据中心报表示经历过此类事件,损害了他们的运营能力。系统设计人员在开发新设计时,必须考虑所有威胁要素,将安全功能构建到尽可能低功耗、小尺寸的设计中。

提升系统总体性能

FPGA 提供的高能效系统控制和网络弹性只是数据中心提高其整体运营能力的开端。为了加速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FPGA可以有效地分担通常由CPU处理的工作负载,从而释放它的算力,更有效地分配资源。

除了我们目前的FPGA产品组合所带来的优势之外,我们即将推出的创新型中端FPGA平台莱迪思Avant™将显著扩展我们的产品组合,使我们能够在包括数据中心系统在内的重点市场中实现新应用,为客户的设计开辟新机遇。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务必关注2022125日的莱迪思Avant线上发布会

关于莱迪思半导体

上海莱迪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是全球低功耗FPGA的领先供应商,我们为不断增长的通信、计算、工业、汽车和消费市场客户提供从网络边缘到云端的各类解决方案。上海莱迪思自1993年设立上海研发中心至今已拥有成熟的研发团队,在上海、深圳、北京、西安和成都设有销售和技术支持办公室,我们的分销商遍及30多个省市,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可靠、专业的服务。我们的技术、长期的合v作伙伴关系以及世界一流的技术支持,使我们的客户能够快速、轻松地开启创新之旅,创造一个智能、安全和互连的世界。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latticesemi.com/zh-CN您也可以通过领英微信微博优酷了解莱迪思的最新信息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2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月31日,美的工业技术旗下美仁半导体(美仁芯片)宣布截止2022年10月份MCU芯片MR88F001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颗,美仁芯片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再次获得客户及市场认可。当下,随着我国家电智能化升级与"Z世代"消费者对消费电器互联功能的青睐,家电产业智能化趋势不断提速,而智能、数字化背后,则离不开家电芯片的支撑。

1.jpg

美仁芯片致力于为家电企业提供高可靠、高性能、高稳定供货保障的芯片

作为国产家电芯片领域的先行者,成立于2018年的美仁芯片致力于为家电企业提供高可靠、高性能、高稳定供货保障的芯片。此次单颗芯片达成1000万颗销量,不仅成为美仁芯片发展的"里程碑",更为后续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为我国芯片行业的升级迭代注入中坚力量。

近年来,受疫情及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影响,芯片国产化进程不断提速。在家电领域,家电MCU的研发、生产、推广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如国产MCU凭借产品性能、技术服务等优势受到市场认可。尤其在2022年上半年家电MCU芯片在市场波动情况下,美仁芯片仍实现MCU单颗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颗,主控、触控、变频等MCU芯片产品实现30多家客户批量供货,获得市场肯定。其中,包括触控应用MR86F002/005、主控应用MR88F001/002/005、变频应用MR82F001/82F002/82F003的八款量产产品,不仅显示出美仁芯片雄厚的研发、生产、技术服务实力,更对我国家电行业芯片的整体实力与智能化升级迭代提供了有力支撑:

  • MR88F001单颗芯片累计销量超1000万,不仅体现出美仁芯片在广泛、多样的应用场景下产品性能依旧稳定,更显示出美仁芯片在供应保障上的强大能力,是家电客户值得信赖的伙伴;

  • 0.9ppm失效率行业领先,美仁芯片具备行业领先的0.9ppm(百万分之零点九)失效率,遥遥领先于行业水平,强大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进一步提升家电运行的稳定性;

  • 多场景运行稳定性验证,美仁芯片已通过主流厂商产品稳定性验证,MCU芯片已完成在大小家电,例如家用空调、洗衣机、冰箱、热水器、厨房用电器,以及暖通及楼宇等多场景测试,并进入量产销售阶段;

  • 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凭借美的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及在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研究及卓越制造能力,美仁芯片在研发及供货上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充分保障。

2.jpg

美仁MCU芯片MR88F001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颗

除深耕家电领域,美仁芯片也正加大布局汽车与工业领域。伴随本土消费电子行业以及各产业数字化升级,MCU等芯片市场前景广阔。相信跨越单颗芯片销量"1000万颗"里程碑后,美仁芯片将在家电、汽车、工业领域为客户与市场带来更多惊喜。以"科技驱动万物"为愿景,美的工业技术及旗下美仁芯片将凭借"更智能、节能、可靠的"产品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升级注入更多动力。

关于美的工业技术

美的工业技术事业群作为美的集团五大业务板块之一,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聚合智慧交通、工业自动化、绿色能源和消费电器四大领域的核心科技力量,拥有GMCC美芝、Welling威灵、Hiconics合康、Sunye日业、Servotronix高创、Dorna东菱技术、MR美仁、美垦、Toshiba东芝、Motinova等多个品牌。为全球泛工业客户提供绿色、高效、智慧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为数十亿终端用户创造美好生活。

目前,美的工业技术已在中国、奥地利、印度、日本等地建成27个研发试验中心,累计授权专利5500多件。年投入研发资金11亿,持续加大对核心、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产品覆盖压缩机、电机、芯片、减速机、电子膨胀阀、汽车部件、变频器、伺服系统和散热部件等高精密核心部件产品。

以科技驱动万物为愿景,美的工业技术将以技术创新的力量支撑全球工业的发展。

网址:https://tech.midea.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24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联合开发的软件将加速为驾驶员引入新的数据驱动功能、服务和增强功能,并帮助汽车制造商提升网联汽车和软件定义汽车的能力

亚马逊云科技和宝马集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开发定制化的云软件,简化数百万网联车辆的数据分发和管理。宝马集团将成为第一家使用该软件的汽车制造商,将其作为下一代云端车辆数据平台的基础。未来,该软件亦可供其他汽车制造商使用,使他们能够轻松集成车辆数据源,加快车辆和车队应用程序功能开发,改善生命周期管理,同时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先进的车辆功能和更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宝马集团车辆互联平台副总裁Nicolai Krämer表示:"目前,我们已经有2000万辆联网车辆在上路行驶。随着宝马下一代汽车Neue Klasse的推出,基于亚马逊云科技的车外云平台将要处理的汽车数据量大约是当前一代宝马车型的三倍。携手亚马逊云科技,我们将继续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使我们能够更快地为全球客户开发和交付新的数据驱动功能。"

宝马集团和亚马逊云科技共同开发的解决方案将收集宝马汽车的车辆信号和车队信息数据,然后在云中安全地处理和移动数据。借助亚马逊云科技的云基础设施及业内领先的安全性,宝马集团将确保客户数据得到妥善保护和处理,符合数据隐私要求和客户偏好。只有宝马集团的内部相关专家,例如车辆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车队主管、数据科学家以及人工智能、商业智能和开发工程师等,才能通过收集车辆流数据的自助服务机制访问数据,轻松添加新数据源,根据治理策略配置访问,并监控流媒体源的质量和健康状况。然后将数据加载到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中,包括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库、存储和计算,使宝马集团的专家能够创建新的车辆功能和应用程序。

亚马逊云科技行业产品总经理 Sarah Cooper表示:"基于数据驱动的快速创新对于汽车制造商开发下一代汽车功能至关重要,特别是汽车行业希望扩大电动汽车推广、软件定义汽车开发、全新数字服务范式和更多自动驾驶汽车功能。通过与宝马集团合作,我们正在建设能够为下一代汽车创造价值的基础设施。我们很高兴能够共同实现软件定义交通的愿景,并增强道路上车辆的功能。"

宝马集团率先受益于这一联合开发的亚马逊云科技软件。该软件将成为亚马逊云科技汽车行业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构建下一代以软件为中心的平台所需的技术。该软件将帮助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附加功能,例如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改进或周末越野性能升级,并将帮助车队主管开发响应迅速、车辆感知的应用程序。这些下一代平台使汽车制造商有机会开发集中式高性能计算能力、整个车辆生命周期内的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软件开发、近实时的数据管理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的机器学习等。此类新技术将为包括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在内的未来的出行解决方案奠定基础,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www.amazonaws.cn/solutions/industry/automotive/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超过15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0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27个地理区域的87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以色列、新西兰、西班牙、瑞士和泰国新建8个区域、24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mazonaws.cn

关于宝马集团

宝马集团旗下拥有宝马、MINI、劳斯莱斯和宝马摩托车等四个品牌,是全球领先的高端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同时也提供高端金融和出行服务。宝马集团的生产网络包括位于15 个国家的 31 个生产和装配设施,同时在140多个国家拥有全球销售网络。2021年,宝马集团在全球售出超过250万辆乘用车和超过19.4万辆摩托车。2021财年税前利润为161亿欧元,收入为1112亿欧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宝马集团拥有118,909名员工。宝马集团的成功始终建立在长远的思考和负责任的行动之上。公司在早期阶段就为未来设定了方向,并始终将可持续性和高效资源管理作为其战略方向的核心,涵盖从供应链到生产再到所有产品的使用阶段。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25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0月30日,宁德时代与VinFast宣布签订全球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CIIC(宁德时代一体化智能底盘)滑板底盘等项目上开展合作。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博士和VinGroup及VinFast董事长范日旺见证签约。

1.jpg

根据协议,在现有CTP(高效成组)产品配套的合作基础上,宁德时代与VinFast将在CIIC滑板底盘方面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帮助VinFast快速打开全球市场。

CIIC滑板底盘将电池包、电机及其它关键部件集成在车辆底部,可降低购置成本并节省能耗,同时扩大乘坐空间。

除了CTP产品及滑板底盘外,宁德时代还将与VinFast在其它方面寻求合作,共同推动电动化转型。宁德时代的先进电池产品将助力VinFast电动车在续航里程、安全性及智能驾驶方面达到新的水平。此次合作也有助于宁德时代完善全球布局,开拓新兴市场,推进新技术的落地应用。

作为越南最大私营企业VinGroup的成员之一,VinFast是第一家进军全球市场的越南车企,也是第一家生产电动汽车和电动滑板车的越南车企。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24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强势加盟

  • 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升续航里程的同时,保证安全性能

2022年10月27日, Altair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LTR)在"Change Tomorrow, Together"系列——华南地区用户大会中成功举办"Altair Battery Designer"电池设计工具开发联盟(简称:ABD)启动仪式。宁德时代、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联盟成员代表出席了本次仪式。

1.jpg

左起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安全技术中心性能开发室室主任史爱民、上汽通用五菱CAE经理吴龙质、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仿真技术部经理雷松博士、Altair汽车行业总监刘志强

同时,Altair联合电池设计工具开发联盟成员于线上举办了启动大会,会中,Altair 介绍了ABD的目标及当前路线规划和发展愿景,并在线演示了最新版本的电池损伤识别工具。各联盟成员代表也在本次启动会中表达了对ABD未来发展的期望。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成员代表许骏教授在本次会上特别介绍了VESL(汽车能源与安全实验室)及其工作内容。

关于Altair电池设计工具开发联盟

在能源技术变革和科技的驱动下,全球锂电池产业化以及行业应用已经进入爆发期,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日趋庞大。从电动汽车到储能站,锂电池的使用急剧增加。同时,相关安全问题在全球日益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有必要通过更好地了解电池的所有现象、机械损坏、热和电化学失控,以及使用创新的设计方法和工具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Altair 联合电池领域专家历时一年半共同创立了"Altair Battery Designer"电池设计工具开发联盟。该联盟汇聚了行业各类创新解决方法,以及 Altair Simulation 软件平台优势,旨在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包供应商提供一套界面友好、易用以及用于机械滥用导致锂电池短期-长期安全边界的一体化软件解决方案。

ABD联盟第一批成员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弗迪电池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汽车和商用车市场结构性零部件全球供应商Metalsa。

未来,联盟将基于Altair 仿真平台的多尺度多物理场进行电池仿真,提供针对电芯、模组、电池包、新能源整车的工业级解决方案。可应用于电池包国际、汽车碰撞安全以及C NCCAP 2021-新能源汽车侧碰等碰撞安全工况。

关于Altair澳汰尔

Altair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LTR) 是计算科学和人工智能(AI)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之一,在仿真、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软件和云解决方案。Altair能使跨越广泛行业的企业们在连接的世界中更高效地竞争,并创造更可持续的未来。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24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DI应用工程经理Xinyu Liang

摘要

本文展现了在无线尤其是在射频领域应用中,实现超快速电源瞬态响应的实用方法。其旨在解决由于电源瞬态消隐时间,给系统设计开发者带来的信号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与挑战。针对不同的应用,ADI提出了相应的示例解决方案,并引入了Silent Switcher 3单片电源产品实现最佳瞬态性能。

简介

信号处理单元和片上系统(SoC)单元通常具有突然改变的负载瞬态变化。这种负载瞬态变化将干扰电源电压,而电源电压在射频(RF)应用中极其重要,这种变化的电源电压又会高度影响时钟频率,致使射频片上系统(RFSoCs)通常在负载瞬态过程中使用消隐时间。在5G应用中,信息质量与过渡区间中的消隐时间高度相关。因此,对于任何射频片上系统(RFSoC)来说,越来越需要减少电源侧的负载瞬态效应,以提高系统级性能。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射频应用中实现电源快速瞬态响应的方法。

用于射频应用的快速瞬态Silent Switcher 3系列

实现快速瞬态电源轨的最直接方法之一是选择具有快速瞬态性能的稳压器。Silent Switcher 3系列IC具有极低频输出噪声、快速瞬态响应、低EMI辐射和高效的特性。它采用超高性能误差放大器设计,即使采用激进的补偿方法也能提供额外的稳定性。4MHz的最大开关频率使IC能够在固定频率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下将控制环路的带宽推至50kHz的范围。表1列出了设计人员可以选择用以实现快速瞬态性能的 Silent Switcher 3 IC。

1.Silent Switcher 3系列参数

产品型号

电流水平

封装

温度额定值

特性

LT8625S

8A

20引脚、4mm × 3mm LQFN

125°C

超低噪声,快速瞬变

LT8625SP

8A

20引脚、4mm × 3 mm LQFN

150°C

超低噪声,快速瞬变,顶部散热

LT8625SP-1

8A

24引脚、4mm × 4mm LQFN

150°C

超低噪声,快速瞬变,顶部散热

LT8627SP

16A

24引脚、4mm × 4mm LQFN

150°C

超低噪声,快速瞬变,顶部散热

图1显示了基于LT8625SP用于5G RFSoC的典型1V输出电源,其同时需要满足快速瞬态响应和低纹波/噪声水平。1V的负载由发射/接收相关电路以及本振(LO)和压控振荡器(VCO)组成。发射/接收负载会在频分双工 (FDD) 操作中出现负载电流突变。同时,LOs/VCOs负载恒定,但要求极高精度与极低噪声。LT8625SP的高带宽特性使设计人员能够使用第二电感(L2)分离动态负载和静态负载,从而在单个IC上为两个关键的1V负载组供电。图2显示了4A到6A动态负载瞬态的输出电压响应。5us内动态负载即可恢复,且峰值电压小于0.8%,这最小化了对静态负载侧的影响,峰值电压仅小于0.1%。可通过改进此电路,用以适应其他输出组合,如0.8V和1.8V,由于低频范围的超低噪声、低电压纹波和超快瞬态响应,因而无需达到LDO稳压器级均可直接为RFSoC供电。

1.png

1.LT8625SP的典型应用电路,动态/静态射频负载分离

2.png

2.负载瞬态响应很快,VOUT偏差极小,不会影响静态负载

在时分双工(TDD)模式下,与噪声紧密相关的LO/VCO会随着发送/接收模式的变化而加载和卸载。因此,可以使用图3所示的简化电路,因为所有负载都被视为动态负载,同时更急切需要后置滤波来保持LO/VCO的低纹波/低噪声特性。馈通模式下的3端子电容器可实现足够的后置滤波,其最小化的等效L可保持负载瞬态的快速带宽。馈通电容与远端输出电容一起形成了另外两个LC滤波电路,而所有Ls都来自3端电容的等效串联电感(ESL),其极小因而对负载瞬态的危害较小。图3还说明了Silent Switcher 3系列的简单远程检测连接。由于独特的参考输出和反馈技术,只需将SET引脚电容(C1)的接地和OUTS引脚开尔文连接到所需的远程反馈点。此种连接无需电平转换电路。图4显示了1A负载瞬态响应波形,恢复时间小于5us,输出电压纹波小于1mV。

3.png

3.LT8625SP的典型应用电路,动态/静态射频负载合并

4.png

4.馈通电容可提升瞬态响应,同时保持最小输出电压纹波

通过预充电信号驱动Silent Switcher 3系列IC实现快速瞬态响应

在某些情况下,若信号处理单元功能强大、同时具有足够的引脚(GPIO),并且信号处理方式合理得当,就可以预知瞬态发生。这通常发生在一些FPGA的电源设计中,其中可生成预充电信号辅助驱动电源瞬态响应。图5为一类典型应用电路,该电路使用FPGA生成的预充电信号在实际负载转换发生之前提供偏置,以便LT8625SP可以有额外的时间来适应负载扰动,而不会产生过大的输出电压(VOUT)偏差和恢复时间。由于预充电信号对反馈造成干扰,因此省略了从FPGA的管脚(GPIO)到逆变器输入的调谐电路。电平控制为35mV。此外,为了避免预充电信号对稳态的影响,在预充电信号和OUTS之间设置了一个高通滤波器。图6显示了1.7A至4.2A负载瞬态响应波形。预充电信号在实际负载瞬态之前施加到反馈端(OUTS),其恢复时间小于5us。

5.png

5.T8625SP将预充电信号馈入OUTS引脚以实现快速瞬态响应

6.png

6.预充电信号和负载瞬态同时影响LT8625SP,实现快速恢复时间

电路主动降压以实现超快速恢复瞬态

在波束形成器应用中,电源电压为适应不同的功率水平时刻变化。因此,对电源电压的精度要求通常为5%至10%的区间。在此应用中,稳定性比电压精度更重要,在负载瞬态期间最小化恢复时间将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处理效率。降压电路非常适合此应用,因为下降电压可减少甚至消除恢复时间。如图7所示LT8627SP的主动降压电路的原理图。在误差放大器的负输入端(OUTS)和输出端(VC)之间添加了一个额外的降压电阻,以在瞬态期间保持反馈控制环路中的稳态误差。下降电压可表示为:

7.png

8.png

7.LT8627SPOUTSVC之间放置一个主动降压电阻,以实现快速瞬态恢复时间

ΔVOUT是负载瞬态引起的初始电压变化,ΔIOUT是负载瞬态电流,g是用于切换电流增益的VC引脚。设计图7所示的降压电路时,需要特别考虑以下几点:

►下降电流不应超过VC引脚电流限值。对于LT8627SP的误差放大器输出,最好将电流限制在200µA以下以避免饱和,这可以通过改变R7和R8的值来实现。

►下降电压需要适应输出电容,以便瞬态期间的电压偏差与下降电压大致接近,从而在瞬态期间实现最短恢复时间。

图8显示了上述电路在1A至16A至1A负载瞬态期间的典型波形。值得注意的是,现在16A至1A负载瞬态速度不再受带宽限制,但受稳压器最短导通时间限制。

9.png

8.可以实现降压瞬态响应,以最大限度地缩短LT8627SP的瞬态恢复时间

结论

由于高速信号处理的时间关键特性,无线射频领域正变得越来越依赖计算,并对瞬态响应时间敏感。系统设计工程师面临着提高电源瞬态响应速度以最小化消隐时间的挑战。Silent Switcher 3系列是下一代单片稳压器,针对无线、工业与医疗保健领域的噪声敏感、强动态负载瞬态解决方案进行了优化。依据负载条件,可以应用特殊技术和电路进一步改善瞬态响应。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在现代数字经济的中心发挥重要作用,凭借其种类丰富的模拟与混合信号、电源管理、RF、数字与传感技术,将现实世界的现象转化成有行动意义的洞察。ADI服务于全球12.5万家客户,在工业、通信、汽车与消费市场提供超过7.5万种产品。ADI公司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威明顿市。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analog.com/cn

关于作者

Xinyu Liang是ADI公司工业和多市场部门的应用工程经理,主要负责电源产品。他于2018年获得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并在毕业后于2019年开启在ADI公司的职业生涯。

围观 12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24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技嘉专为超频玩家设计的Z790 AORUS TACHYON主板,于10月25日以Core™ i9-13900K全核超频7584 MHz及DDR5-8300的超频性能,成功写下56783 pts的CINEBENCH R23测试成绩,并获得HWBOT网站认证的超频世界记录,相较于一般只能达单核心高频率,却无法完成任何测试的情况,Z790 AORUS TACHYON主板更能让玩家获得实际的性能体验。

1.jpg

技嘉Z790 AORUS TACHYON主机板一举刷新超频世界纪录

技嘉Z790 AORUS TACHYON是知名超频玩家依据极限超频需求所设计,通过优异直出式供电设计,搭配延展式全覆盖MOS散热解决方案,奠定整体系统稳定性。更搭载多项专为极限超频玩家所设计的集成超频套件设计,包括在超频调校时会用到的快捷键、切换开关及电压检测功能,让设置更便利快捷,展现技嘉主板的优异设计,全面释放强劲超频潜力。

参阅链接了解更多技嘉Z790 AORUS TACHYON超频世界记录认证信息。除Z790 AORUS TACHYON主板外,技嘉还推出Z790系列高阶电竞与主流机种,于全球现正热卖中。更多产品信息,请见技嘉官网:www.gigabyte.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8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23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不断增长,其数据量也呈指数级增长;同时各种新存储介质和技术的应用,设备间的关系和网络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给运维管理带来更多挑战。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30%的企业级存储将使用人工智能运维技术(AIOps)来进行IT硬件管理和维护,而2022年这一比例还不到3%,智能运维成为业界的趋势。对此,浪潮存储基于InView智能管理平台,通过实时的拓扑发现、感知和管理技术,推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实现智能、简单、易用的管理和运维。

一张拓扑图,为何成为影响运维的关键?

拓扑结构一般是指由点和线排列成的几何图形,存储网络拓扑结构则可以从物理拓扑和逻辑拓扑两方面来描述。物理网络拓扑是指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和互连形成的图形结构。 逻辑网络拓扑则较为抽象且更具策略性,涉及到如何部署网络、数据如何在其中移动等问题。目前比较常见物理拓扑结构分别是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以及树状结构。

具体来讲,NAS、IP SAN及使用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存储网络通常使用树状的网络拓扑结构,FC SAN存储网络(Fibre Channel Storage Area Network,即光纤通道协议存储区域网络)通常使用树状或环形网络拓扑结构。

如果能够绘制出网络拓扑图并且对其中的设备进行监控,就能大大提高问题设备的定位速度,锁定性能瓶颈的设备,降低运维难度。网络拓扑发现及感知恰恰是浪潮智能存储管理平台InView的重要特性之一。

浪潮存储:通过拓扑发现和管理,"看到"IT运行状态

浪潮智能统一存储管理平台InView通过管理网络实时收集来自存储、交换机、主机的各类信息,汇总后通过分析算法形成网络拓扑的专有数据结构,再通过界面可视化地展示存储网络的拓扑结构。

1.jpg

浪潮InView智能探测到的数据中心拓扑图

拓扑发现后,便能看到拓扑的全貌。浪潮存储智能管理平台InView生成的拓扑采用横向布局,能够清晰看到存储与主机的位置关系。当设备数量过多时,InView还提供了筛选功能,能够快速筛选出运维人员感兴趣的存储或者主机局部拓扑图。拓扑搜索筛选和路径描粗能够清晰且高效地使用户定位到主机与存储之间的关系。当用户需要给主机扩容时,也能够快速地找到可用设备。

InView中物理拓扑的感知和管理不仅能"看到"设备的物理连接,还能提供性能指标的展示,查看存储的容量信息。同时,IT运维人员可以按照个人的关注点对拓扑进行分组划分,既能防止目标网络的拓扑过大,又有利于用户查看。一张拓扑图便能从全局监控存储、交换机、主机及其链路,在故障查询、主机容量分配、性能巡检时也能做到一目了然。

2.jpg

浪潮存储智能管理平台InView拓扑能力不仅局限于主机、交换机、存储这样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层面,还能够查看内部的存储磁盘、存储池、卷、分配到主机上的磁盘、以及文件分区、设备筛选、链路选择、性能指标查看等业务拓扑上。除此之外,还可以精确定位企业的扩容需求,比如通过业务拓扑可以发现某个主机容量未达上限但其上承载重要业务的C盘空间不足,某个性能良好的链路上磁盘在存储侧或者主机侧IOPS过低等,这为运维人员快速定位性能瓶颈提供了数据支撑。

存储产业界中,作为新数据时代"新存储"引领者,浪潮存储基于智能统一存储管理平台InView,实时感知拓扑设备的各项运行指标,并将这些信息可视化地展现在运维人员面前,让运维人员拥有"全视之眼",从而降低存储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为企业提供更稳定、高性能、智能化的存储服务,使存储服务能更好地适应企业数据中心发展需求。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23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长三角国创中心 -- 飞利浦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

日前,飞利浦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及旗下位于苏州的“飞利浦创新中心”与“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达成“全球创新伙伴”关系,并成立“长三角国创中心 -- 飞利浦联合创新实验室”(NICE-Philips Innovation Lab)。签约与揭牌仪式在飞利浦(苏州)医疗影像基地园区成功举行。

1.jpg

“长三角国创中心 -- 飞利浦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揭牌

在合作框架下,双方将重点开展定位于行业内高端技术,实现“从零到一”的技术探索项目和推动医疗业态进步的人才培养项目,共同助力长三角加快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目标不断迈进。“长三角国创中心 -- 飞利浦联合创新实验室”是国创中心首个与外资企业共同支持的创新实验平台。目前,针对磁共振成像领域的行业共性难题前沿研究项目即将启动。

2.jpg

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与飞利浦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长三角国创中心首席专家罗本进博士表示:热烈欢迎飞利浦成为国创中心的‘全球创新伙伴’。飞利浦是全球健康科技龙头企业,在诊断影像、图像引导治疗、健康信息化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基于飞利浦中国本土化创新积累,我们首次与外企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鼓励与体系内研究所、联创中心企业、战略合作高校开展良性互动。未来双方基于开展具体科研项目,在探索前沿医疗技术和培养医学工程类人才等方面深化合作,助推飞利浦与长三角区域内的创新要素深度融合。”

飞利浦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精准诊断业务总经理陈胜裕表示:“感谢长三角国创中心为外资企业融入本地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全球创新伙伴’合作平台。秉承‘开放创新’的理念,我们将携手国创中心,依托飞利浦深厚的全球创新积淀和丰富的中国本土化经验,共同推进前沿医疗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化和落地。公司将投入相应资源,全力支持‘长三角国创中心 -- 飞利浦联合创新实验室’高质量运行,将飞利浦的创新元素惠及医疗行业创新生态,与本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紧密融合,深度参与健康中国建设。”

3.jpg

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与飞利浦结为全球创新伙伴

“飞利浦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作为飞利浦在中国部署的创新组织,全面整合公司分布在中国各处的创新资源,在中国部署更强大的创新能力,加强内外部合作,紧贴本地客户需求,依托全球强大的创新资源,在中国以整合的力量提速本土创新、提高创新产出,以更好地扎根中国、服务中国。

飞利浦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涵盖了飞利浦部署在中国的重要创新资源,拥有1000多位专业人员,专注于产品创新、开发和体验设计等。这个创新组织捆绑了2021年公司在中国新成立的三个“飞利浦创新中心” --  聚焦“软件”、“产品” 和“系统”,分别部署在上海、深圳以及苏州和沈阳,专注于“在中国、为中国”的自主产品研发和产品升级,推进全球产品同步落地中国市场,并推动中国本土创新“反哺”全球。此外,该创新组织还包括“飞利浦研究院(上海)实验室”和“飞利浦全球体验设计(上海)团队”。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长三角国创中心”)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沪苏浙皖合作共建的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于2021年6月3日正式揭牌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长三角国创中心定位于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将国家战略部署与长三角区域创新需求有机结合,以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与转化服务,为科技中小微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

关于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

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是一家领先的健康科技公司,致力于在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疾病的预防、到诊断、治疗和家庭护理的整个健康关护全程,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并改善医疗效果。飞利浦凭借先进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刻的消费者洞察,不断推出整合的创新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在诊断影像、图像引导治疗、病人监护、健康信息化以及消费者健康和家庭护理领域处于领导地位。飞利浦公司总部位于荷兰,2021年销售额达172亿欧元,在全球拥有大约78,000名员工,销售和服务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更多信息,可登录飞利浦全球网站:www.philips.com; 或飞利浦中国网站:www.philips.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23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两大核心应用搭配全套解决方案,赋能中国车厂电气化可持续发展

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 N.V.,纳斯达克代码:NXPI)日前宣布将分别与蔚来、小鹏汽车在电气化领域深化合作,以系统级解决方案助力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创新突破。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电气化市场也快速成长,并面临向800V高压充电平台的转型。作为电气化领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恩智浦精准洞察中国市场需求,通过电驱动力和电池管理全套解决方案助力中国车企向高压电力架构升级。目前,恩智浦电池管理产品已经被全球前20新能源车厂采用,特别受到中国领先车企的广泛认可。

领先的新能源车企小鹏汽车现有平台上已大规模采用恩智浦电池管理芯片产品,在此基础上,恩智浦最新一代高精度18串ASIL-D电池管理模拟前端IC解决方案将在小鹏汽车实现全球首发,并计划在2023年实现量产。

在与蔚来的合作中,恩智浦将凭借产品的高度集成、高能效以及ASIL-D的安全性优势支持蔚来高端车型的三电系统选型,助力蔚来实现从IGBT到碳化硅的过渡与升级。

恩智浦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李廷伟博士表示:“新能源时代为中国车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恩智浦在电气化领域有着全面的技术平台和长期投入,我们十分荣幸能够与新能源头部厂商持续合作,深入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对下一代产品的定义,成为车厂值得信赖的创新合作伙伴。在新能源革命中,恩智浦希望助力中国车厂构筑可持续的竞争力以及在全球汽车业的领导力。”

蔚来高级副总裁及蔚来驱动科技首席执行官曾澍湘表示:“恩智浦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供应商,也是蔚来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我们很高兴能够持续深化跟恩智浦的合作,特别是在细分市场三电领域加强协作,随着搭载恩智浦最新一代GD31系列门级驱动芯片的蔚来最新一代车型ET7,ES7和ET5的陆续上市,我们相信蔚来和恩智浦会一起快速发展,拥抱电动化的大趋势,同时也感谢恩智浦在蔚来三电新品研发和量产保供等方面一直以来给予的支持。”

小鹏汽车嵌入式平台总经理余鹏表示:“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一环,小鹏汽车已经与恩智浦在这些领域展开了广泛而全面的合作。特别是恩智浦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为我们汽车平台中电池管理的相关应用保驾护航。通过本次双方合作的深化,我们十分期待恩智浦全新电池管理解决方案在小鹏汽车中的应用与量产,在电动化发展大潮下,双方将在紧密互动中开启未来新的征程,为用户带来更出色、更安全的智能驾乘体验。”

关于恩智浦半导体

恩智浦半导体(纳斯达克代码:NXPI)致力于通过创新为人们更智慧、安全和可持续的生活保驾护航。作为全球领先的嵌入式应用安全连接解决方案提供商,恩智浦不断寻求汽车、工业物联网、移动设备和通信基础设施市场的突破。恩智浦拥有超过60年的专业技术及经验,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有业务机构,员工达31,000人,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110.6亿美元。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nxp.com/

关于蔚来

蔚来是一家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于201411月成立。 蔚来致力于通过提供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极致用户体验, 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蔚来在上海、合肥、北京、圣何塞、 慕尼黑以及牛津等全球多地设立研发与生产机构;在中国市场 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用户服务体系。

关于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致力于通过探索科技,引领未来出行变革,做“未来出行探索者”。公司研发总部位于广州,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美国硅谷和圣地亚哥设有研发中心,并在肇庆设有智能制造基地。小鹏汽车坚持全栈自主研发软件和核心硬件,为用户带来极致的智能驾乘体验。2020827日,小鹏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NYSE:XPEV)202177日,小鹏汽车挂牌香港联交所,股票代码“9868.HK”,完成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纽约两地的双重主要上市,获全球投资者的支持。更多信息,欢迎登陆小鹏汽车官方网站www.xiaopeng.com/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23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