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爱立信与中国移动研究院共同打造的智能制造原型-模块化装配平台(Ericsson Modular Assembly Platform ,简称eMAP)亮相2022世界5G大会。该原型引入了5G与时间敏感网络(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 ,简称TSN)技术,与适用于5G连接的模组配合,可充分发挥5G网络在覆盖、带宽、时延与稳定性上的优势,实现装配平台各个模块间高速、准确和稳定的数据传输与交互,从而助力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升。

此前,爱立信南京工厂的核心产线装配平台已经具备了模块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特点,但仍面临着布线繁琐,应对产线动态调整困难等痛点。面对未来"智造"对于产线更苛刻的需求,爱立信与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探索,在eMAP中引入5G与TSN技术,以确保企业能够获得一致性的低时延与高可靠的5G网络体验,从而有效控制网络抖动,满足工业生产、装配等环节对生产节拍的严格要求,确保生产指令按确定时间到达被控设备。其次,多个用户设备 (UE)间直接通信是3GPP R17定义的新特性,可直接在用户面功能单元 (UPF)完成UE间数据转发,既降低了时延,又能保证数据不出厂。在确保实时通信的前提下,5G与TSN技术的结合可支持工业控制流和视频数据流的混合传输,既减少了布线,同时又增加了系统部署的灵活性。

1.jpg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表示:"5G与行业的深度融合,进入了全新阶段,从过去对5G通用的基础接入能力向深度定制化融合发展,为行业提供确定可靠的新能力。中国移动研究院和爱立信的联合创新,推动了5G技术从工厂外围辅助生产环节向核心产线环节渗透,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爱立信中国首席技术官彭俊江表示:"中国移动是爱立信的重要的合作伙伴,爱立信一直致力于与中国移动一起全力推动5G技术的成熟与商用。非常高兴看到爱立信与中国移动研究院在智能制造探索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说明5G网络作为数字信息的基础设施,通过增强对时间敏感网络 (TSN)的支持,能够满足行业对确定性网络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与中国移动开展合作,共同探索5G网络演进和商用实践,支持中国移动5G网络的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创新,为中国提供最好的5G网络服务和更丰富的行业应用。"

作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电信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一直不断推动5G产业成熟与技术演进,积极推动5G应用从"样板间"到"精装房"转变。爱立信作为5G标准的领导者和商用的实践者,已为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全球100多家运营商部署了商用5G网络。爱立信与中国移动一直以来保持着密切而良好的合作,后续爱立信将与中国移动研究院持续合作,基于5G和确定性网络技术推动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助力行业智能化和自动化。

致媒体编辑

如需相关媒体资料、背景资料和高像素图片,请访问:www.ericsson.com/press

关于爱立信

爱立信助力通信运营商捕捉连接的全方位价值。我们的业务组合涵盖网络、云软件和服务、企业无线解决方案、全球通信平台以及技术和新兴业务。它旨在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数字化,提高效率,并找到新的收入来源。爱立信的创新投资已经让全球数十亿人享受到了移动与移动宽带带来的受益。爱立信在斯德哥尔摩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ricsson.com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博:weibo.com/ericssonweibo

爱立信中国官方微信号:Ericssonchina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06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png

8月12日,在8月11日《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编制正式启动后,《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研讨会也在绍兴召开,来自产业界、高校院所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领导等代表就《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编制进行了热烈地研讨。

2.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发展处处长程宇在发言中指出: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人才队伍也加速壮大。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在2017-2020年间,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复合增长率为10.59%,这和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处于布局和发展期关联度很大。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未来几年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而高水平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是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打破对外依赖局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撑力量,这支人才队伍的创新力与稳定性至关重要。

他指出,加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和顶层设计。持续加强和改进我国集成电路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是拥有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只有充分了解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的全貌、存在的主要问题,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

二是要突出需求导向作用。集成电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一定是全方位的,但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亟需解决。这就要求集成电路人才工作要坚持需求导向,抓好人才培养和产业对接这个重要环节,定期发布集成电路人才需求趋势分析成果,充分引导头部企业、行业组织等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为产业发展提供扎实人才根基。

三是要以集成电路产业实践为基础,加快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能力要求标准与岗位能力评价体系建设。与传统人才评价体系不同的是,“产业人才”突出的是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和贡献能力,是具备新型技术技能与行业背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新的产业实践基础上,以学历和职称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发展需求。因此,应该加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形成一套科学规范、企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引导推动产业人才质量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企业特别是行业头部企业在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育中发挥主体作用。虽然目前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和各种挑战,企业主动参与产业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高,但强劲的人才需求为企业在产业人才培育中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3.png

“在这样的逻辑认知下,中心将《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纳入到工业和信息化产业人才标准体系之中。我们将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岗位能力为基础”的思路,联合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专业服务机构等,共同搭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岗位体系,勾勒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能力谱系。未来,我中心将在集成电路人才标准的基础上开展人才评价揭榜挂帅工作,加快人才标准的宣传、推广与应用。”他强调,“中心愿意与有志于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各界同仁通力合作,共同打造集成电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人才体系和开放生态系统,共同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4.png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源超在致辞中指出: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刚刚签署了《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引起全球舆论的广泛关注。该法案一方面向在美国的芯片制造企业提供巨额补贴的同时,另一方面,搞了一些歧视性的条款,最值得关注的一项条款是,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所谓特定国家增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违规状况的公司或将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这些经济胁迫味道很浓的法案条款,体现出了美国的焦虑和不自信。

“美国为什么这么焦虑?因为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性产业、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先导性产业、影响未来发展潜力的颠覆性产业,都将建立在半导体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他强调,“当前,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2015-2020年销售额复合年增长率为20%,2021年销售额用人民币计算的话是1.04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约占全球三分之一。有研究认为,随着我国智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电子、汽车等产业对芯片的需求全面爆发,加上大数据中心等中期需求拉动,2026年国内销售额有望达到2万亿元。”

他表示当前虽然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外部的干扰和打压,但是,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韧性日益增强。最近,根据外媒报道,在过去的四个季度,全球增速最快的20家芯片企业,19家来自中国大陆,由于全球疫情造成的芯片短缺,使得中国国内厂商的芯片产品有了更多的机会成为替代品。在大家都特别关注的半导体代工市场,根据海外机构的数据预测,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中国大陆企业的总市场份额已经首次突破10%,韩媒预测,2024年,中国大陆企业的份额有望接近17%,逼近韩国20%的市场份额。

他总结说半导体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要素,最重要的就是三个方面,资金、人才和市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科学部署下,我国半导体产业在资金和市场方面的困难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科创板IPO的名单中,半导体企业是最多的,社会资本对投资半导体企业热情很高,国产芯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过去国产芯片很难进入的汽车电子等领域,现在国产芯片也很受欢迎,推广应用在加快步伐。在市场需求的带动和投资的护航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人才短缺的问题成为最大的制约。随着人才这块短板的加速补齐,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定会迎来又一次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5.png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封测分会秘书长徐冬梅分享了封测领域人才需求状况,并提出了一些中国半导体封测方面的总结,并就封测产业的发展和封测领域人才建设提出了建议。

6.jpg

长电集成电路(绍兴)有限公司人事行政副总经理陆波则结合长电的人才建设现状分享了长电科技的人力资源建设模型。她表示从近几年长电人才发展来看,即便是来自一流大学的员工,在入职后也需要进行技能培训,因为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再扎实也需要培训实际的设备操作,所以,她建议《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一定要和企业需求深度结合,不能流于理论表面。

7.png

沐曦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云则从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角度谈了人才的培养和建设经验,王云表示目前集成电路抢人现象严重,有的应聘者能收到20多份offer,把招聘变成了厂商集合竞价,沐曦社招方面累计收到了21588份简历,最后才招聘到764人。而从近期沐曦招聘的人才看,一些不是微电子专业的学生也成功入职,说明其他专业如化学、数学甚至统计学专业的学生经过培训是可以符合集成电路设计需求的。

8.png

研讨会上,杭州加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邬刚以“集成电路行业人才培养现状”为主题进行分享。邬刚表示,集成电路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相应地,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需要及时贴近产业前沿技术发展,根据产业的需求进行实践性的训练。同时,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我国集成电路人才传统培养模式相对封闭且滞后于产业界科技更替。产业界的信息反馈很难融入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对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效果甚微。受条件限制,多数高校不具备培养高水平、工程应用型集成电路人才的工程实践条件。

9.png

针对这一现状,邬刚对《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编制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加速科技已经跟高校、技师学院一起培训测试人才。这也说明《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一定要覆盖多种专业和领域。

10.png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发展处研究部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办公室秘书处副秘书长李利利在发言中指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是开展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能力提升、人才评价、人才服务等工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标准的发布将进一步引导各界聚焦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重点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脱节的突出矛盾,助力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生态体系建设。

集成电路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政产教研多方的通力协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次《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编制不同于以往标准编制,瞄准产业痛点,与产业深入融合,这个标准的落地一定会打造更多高质量人才推动本土集成电路产业大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编制联系人:张主任  13366551655(微信同号)

围观 11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680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工作站计算机运用广泛,全球电子设计制造大厂USI环旭电子(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 601231,沪深300指数成份股) 运用优化电路板设计与线路布局技术(Placement & Layout Optimization Technology),发展出Ultra-Small Form Factor迷你工作站型计算机主板产品。

微型化之工作站主机同时具备高效能运算以及可移动性之弹性,以利客户在系统整合设计上提供小机箱,同时保有强大的效能、具弹性的扩充功能、充足的内存与储存装置,以及工作站必备的可靠性。

根据市调机构Gartner针对次年发布重大技术预测,如何整合技术已是2022年的重点,并提出六项未来主流技术整合新概念,包含超级自动化(Hyper Automation)、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人工智能工程(AI Engineering)、资安网格(Cybersecurity Mesh)、分布式企业(Distributed Enterprise)与全方位体验(Total Experience,TX)。

这些应用均需大量高效能计算器来运算以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加上各种AI人工智能场景与边缘运算(Edge Computing)快速发展,将持续带动市场对工作站计算机的需求。

Ultra-Small Form Factor是一款由USI环旭电子与客户共同开发的迷你工作站计算机主板,可支持Windows 及 Linux® 稳定高安全性操作系统,处理器最高搭载第12代Intel®Core™ i9 vPro®处理器与 Intel®Xeon® 处理器则可透过 ECC RAM 加强数据防护,并支持 M.2 PCIe Gen 4 NMVe 快速储存,专业级 NVIDIA®独立显示适配器支持功能可支持机器学习 (ML)、人工智能 (AI) 和深度学习 (DL) 等领域的运用。

环旭电子计算机产品处副处长陈正吉指出:公司研发团队拥有超过30年的X86平台设计经验,运用微小化技术,将特定功能电路(如:电源控制线路、音源线路、输出输入接口线路等等)模块化,将优化后的设计导入Ultra-Small Form Factor迷你工作站计算机主板具有两项优点:一、固定主板尺寸,降低ID &机构的开发时间与人力;二、缩小机箱尺寸,方便数据中心整合与汰旧,并大幅降低建置空间。

USI环旭电子结合自身丰富的主板设计经验和验证能力,优化迭构与模块化的线路布局,发展出可运用在各种运算产品(Computing Products)上的个人与工作站的主板。

Ultra-Small Form Factor迷你工作站计算机主板不仅仅提供专业人士个人小型工作站使用,亦可协助企业客户进一步整合更多的工作站系统,在数据中心系统应用上节省大量的建置空间与成本,进一步实现高密度机架化工作站(Workstation In Data Center)的产品应用。

关于USI环旭电子

USI环旭电子(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 601231,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为全球电子设计制造领导厂商,在SiP(System-in-Package)模块领域居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向国内外知名品牌厂商提供设计(Design)、生产制造(Manufacturing)、微小化(Miniaturization)、行业软硬件解决方案(Solutions)以及物料采购、物流与维修服务(Services) 等全方位D(MS)2服务。公司有27个销售生产服务据点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四大洲,与旗下子公司Asteelflash共同在全球为客户提供通讯类、计算机及存储类、消费电子类、工业类与医疗及车用电子为主等电子产品。环旭电子为日月光投控(TWSE: 3711, NYSE: ASX)成员之一。更多信息,请查询www.usiglobal.com或者在LinkedIn、微信(账号:环旭电子USI)和YouTube关注我们。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06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2年8月12日,宁德时代正式宣布在匈牙利东部城市德布勒森建设电池工厂,规划产能为100GWh,投资金额73.4亿欧元。这也是继德国工厂后,宁德时代在欧洲建设的第二座工厂。经股东大会等程序批准后,首栋厂房将于年内破土动工。

1.jpg

匈牙利会场

2.jpg

中国会场

该项目位于德布勒森南部工业园区,占地221公顷,将为欧洲的汽车制造商生产电芯及模组产品。

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地处欧洲心脏地带,宁德时代德布勒森工厂靠近奔驰、宝马、Stellantis、大众等客户的整车厂,有利于宁德时代更好地响应欧洲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全球战略布局,加速欧洲电动化与能源转型。

宁德时代将践行减少电池制造碳足迹的承诺,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积极与当地合作伙伴探讨共同开发太阳能项目。

此外,宁德时代还将与当地合作伙伴探讨建立电池材料工厂的可能性,推动电池价值链可循环及可持续发展。

 "毫无疑问,德布勒森工厂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响应欧洲客户的需求,从而加速欧洲电动化转型。"宁德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博士表示,"此次宁德时代在匈牙利的绿地投资,将是公司完善全球战略布局的一大步,也是我们为人类新能源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重要一步。"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彼得·西亚尔托(Péter Szijjártó)表示:"全球和欧洲的经济最近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我们匈牙利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在欧洲大陆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办法,就是吸引对电动汽车的高端投资,这是汽车行业中最具革命性的领域。此次宁德时代带来匈牙利有史以来最大的绿地投资,我们对此感到自豪。匈牙利最近已成为世界领先的电池制造中心之一,这次大规模的投资进一步巩固了我们的地位。"

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得到了众多欧洲客户的赞赏和欢迎。薛夫铭(Markus Schäfer),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研发和采购的首席技术官表示:"宁德时代在匈牙利新建的欧洲先进工厂是我们与核心合作伙伴扩大电动车生产的又一里程碑。作为行业技术领导者、我们的合作伙伴,宁德时代将为我们在欧洲生产的下一代电动车提供性能卓越且符合碳中和标准的电池电芯,以此响应我们因地制宜的本土化采购战略。梅赛德斯-奔驰也成为新工厂在初始产能规模下的首位且最大的客户。同时令我们感到振奋的是,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生产,这也将助推我们实现‘2039 愿景'目标。"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06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经济社会加速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兴起,智慧政务、金融科技、智慧交通、远程教育、智慧医疗等应用加速落地,办公文档、图片、视频、音频、设计文档、日志文件、机器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爆发式增长,企业和组织愈发重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如何依靠底层技术让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和使用更简单?无处不在的元数据给出了答案。

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人们身边的一切信息和资源都可以用数据来描述,元数据则是从数据资源中抽取用来说明其特征和内容的结构化数据,用于组织、管理、保存、检索信息和资源。虽然人们看不见元数据的存在,但它却无时无刻不伴随左右。人们平时所津津乐道的大数据,也是基于元数据来计算的。

企业和组织可以基于元数据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管理,例如获取后缀名为jpeg的所有图片文件列表、获取文件大小大于10M的文件列表、获取给定日期之前创建的文件列表,在快速获取符合条件的文件之后还可以高效管理对应的数据。而如何更方便快捷地查找到非结构化的文件成为分布式存储面临的全新挑战。

传统检索方式较为简单粗暴,难以应对文件多、目录层次深、检索条件复杂等挑战。例如Linux中的find查找,对象存储中的前缀检索,都只能遍历所有文件进行筛选,功能上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检索需求,检索字段有限,检索方式单一;还有性能上也影响了底层元数据管理服务的检索能力和检索效率。

浪潮分布式存储基于对元数据检索的研究,在分布式存储平台AS13000上进行技术创新,在对象、文件、大数据三大非结构化存储场景,研发了元数据检索功能,支持对文件名称、路径、类型、大小、自定义元数据、创建时间、修改时间、用户(组)、桶等关键字段进行检索,以及支持基础检索和逻辑关系自定义等高级检索功能。百亿级文件,可以进行亚分钟级检索。

浪潮分布式存储:元数据检索的四大优势

浪潮分布式存储AS13000元数据检索能够同时兼容对象、文件、大数据三大非结构化存储场景,引入Elasticsearch作为元数据检索引擎,支持NFS、CIFS、S3、Swift、HDFS协议。

1.jpg

元数据检索

Elasticsearch是一个可扩展的RESTful风格的分布式数据检索和分析引擎,它能够快速且近实时地存储、检索、分析海量数据,通常用作具有复杂检索应用的底层引擎。

分布式存储+Elasticsearch,即为浪潮分布式非结构化存储AS13000元数据检索的核心。

文件的元数据信息会同步至Elasticsearch引擎中,基于此,企业的元数据检索命令通过协议转换,在Elasticsearch中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件信息。

比如,浪潮分布式存储具有更全面的协议支撑。浪潮分布式存储AS13000能够同时支持NFS、CIFS、S3、Swift、HDFS协议进行检索;同时支持企业自己的RESTful风格访问程序进行自定义元数据信息检索;

又如,具备更灵活便捷的检索方式。基于上述的结构,浪潮分布式存储AS13000实现了更为丰富的检索手段和快捷的检索速度,对数据存储本身的读写影响更小。浪潮存储支持的检索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丰富的检索字段,包括文件名称、路径、类型、大小、创建时间、最后修改时间、用户名、用户组名、桶名,以及用户自定义的元数据信息,都可以作为检索字段。其二,多样的检索逻辑,支持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小于等于、不等于、等于等算术比较运算符,逻辑支持"并且"、"或者"等逻辑运算符。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在检索界面上进行检索式的组装,且检索结果支持分页展示。

再如,更安全的元数据保护。为了保护企业的元数据信息,避免非法的RESTful请求恶意获取Elasticsearch中的元数据信息,浪潮分布式存储AS13000同时针对Elasticsearch进行了安全限制,针对Elasticsearch提供数据流加密,同时基于角色进行访问安全校验,保障元数据信息的网络安全。

最后,更便捷的对接方式。浪潮分布式存储AS13000不仅能够提供元数据检索服务,同时能够轻松对接企业的Elasticsearch引擎。如果企业原本就有元数据检索引擎,则可以直接部署浪潮分布式存储,对接企业的Elasticsearch,不需要企业更改原本的检索手段,实现无缝切换。

2.jpg

浪潮存储

具备元数据检索功能的浪潮分布式存储AS13000,已经在金融、通信、教科研、医疗等行业规模部署,为企业提供更简单、更丰富、更便捷的元数据检索方式,让企业轻松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海量数据挑战。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06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JI Mavic 3携手8KRAW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实现了人类首次在8848.86米的珠峰顶峰放飞无人机进行拍摄的行动。Mavic 3轻小折叠设计让摄影师携带登顶成为可能,旗舰级4/3 CMOS哈苏相机记录前所未有的航拍影像,大疆邀请您一同见证非凡巅峰景象。

1.jpg

8KRAW团队摄影师于5月27日凌晨成功登顶,使用Mavic 3完成了俯拍珠峰顶峰、近距离飞跃珠峰镜头、以珠峰为前景远眺喜马拉雅山地风貌等画面的创作。经过近两个月的严苛创作,由大疆和8KRAW 联合出品的珠峰航拍短片《飞跃珠穆朗玛》于今日正式上线,该影片就用到了此次在珠峰顶峰起飞航拍的素材。

此前也有不少珠峰地区的航拍作品,但或受限于机型不便携或动力和续航限制等因素,未有携带无人机登顶珠峰的先例。珠峰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攀登珠峰不仅考验登山者的生理和心理极限,高海拔、低气温的极端环境对无人机设备也存在极大挑战。随着海拔升高,空气密度、温度都将大幅度降低,稀薄的空气将导致无人机桨叶旋转所提供动力不足,全年平均气温零下25度导致电池衰减严重,这直接影响无人机的飞行动力、稳定性以及续航等,无人机动力不足无法完成起飞,续航不足无法保障飞回,高清拍摄素材将无法取回。

此次8KRAW 团队所携带的是大疆于2021年发布的旗舰级无人机DJI Mavic 3,其折叠便携的机身设计不占用过多背包空间,让摄影师可以顺利将其带上顶峰。Mavic 3主摄配备4/3 CMOS 哈苏相机,通过哈苏自然色彩解决方案,准确记录珠峰非凡的自然色彩。长达46分钟的续航即使在低温环境电池会有所衰减的情况下,也能保障摄影师具备充分的创作时间,记录更多珠峰美景。Mavic 3 所提供的多项智能拍摄功能可以自动进行拍摄,辅助摄影师在极端环境下完成多角度记录。

2.jpg

影片总导演、8KRAW创始人王源宗表示:“8KRAW持续追求极致影像,早在三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尝试航拍珠峰,在顶峰放飞无人机并完成飞跃拍摄是团队一直以来的夙愿,如今借助轻小可靠、极致影像的Mavic 3以及登顶当天和煦的天气状况终于圆梦,我非常感谢珠峰接纳了我们,能让我们以全新视角去认识它。”

大疆工程师团队与8KRAW团队对于追求极致影像的信念一致,在正式出发拍摄前,大疆工程师团队基于以往的实验室数据、高原测试数据以及理论计算对珠峰飞行进行了全面评估,给予了8KRAW团队大量的数据支撑,让摄影师在实际拍摄时能做到心中有数,专心创作。针对极端环境工况,大疆工程师也做了多项针对性调整,例如为保障摄影师充分的创作时间,在动力冗余情况下大疆工程师调整了Mavic 3上升及下降速度,缩短无人机起降所耗费时间,把有限续航留给伟大创作。

8KRAW团队还表示有计划在未来几年挑战全球14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拍摄,大疆也将持续关注8KRAW团队动态,与他们一起将更多自然景象呈现给全球用户。

大疆旗下专业航拍及影像社交平台天空之城 SkyPixel即日起将在国内发起“DJI Mavic 巅峰之旅”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并特别开设线下零售门店特别赛道,让更多人有机会通过航拍表达创意。如需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http://mtw.so/6rH9MF

关于 DJI 大疆创新

大疆致力于成为持续推动人类进步的科技公司,自 2006 年成立以来,因开创民用无人机行业并持续创新而享誉全球,在多个智能技术领域长期领先。

大疆在智能无人机系统及数字影像领域追求极致,让所有人都能轻松拍摄卓越创意;不断刷新飞行与影像体验,为世界带来全新视野,让科技之美超越想象。

更多信息,请访问:

DJI 官方网站:www.dji.com

大疆创新官方商城:https://store.dji.com/

在微博上关注我们:@DJI大疆创新

在微信上关注我们:DJI大疆创新

围观 7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05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豪威汽车CIS系列专题ADAS篇(二)高分辨趋势下的图像传感技术

1.png

引言:

消费者、政策/法规、市场三合力,不断推动ADAS渗透率提升。2022年3月国内新车L2级配套量接近41.6万,渗透率近30%。ADAS成标配,CIS如何升级?

豪威集团汽车CIS系列专题ADAS篇将分5期,每期一个硬核知识点,助您详尽了解ADAS领域应用、技术趋势与车规产品。

上期科普了为什么图像传感器芯片上车难,以及豪威在可靠性和功能安全方面的全方位保障。本期将聚焦ADAS高分辨趋势下的图像传感技术。

在分辨率上,初期汽车图像传感器以VGA产品至200万像素为主。而英国市场调研公司Smithers Apex 2018年发布的《至2023年ADAS与自动驾驶对图像传感器的技术需求分析报告》指出图像传感器需达到800万像素单目分辨率。

VGA-200万像素阶段

自1991年第一款搭载车载摄像头的商用汽车诞生,早期汽车CIS以VGA产品为主,多用于后视,辅助驾驶员倒车。后视摄像头不重分辨率,重低光性能和紧凑尺寸,因此该领域的图像传感器一直以VGA至1M产品为主。

2006年,360度全景环视进入人们视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和初步应用阶段。这一阶段CIS需要达到1M以上,以适配广角镜头,减少形变。

在VGA-2M产品上,豪威入局早、产品齐全、方案久经客户验证。自豪威2005年进入车载市场起,便紧跟市场需求,与欧美老牌豪车品牌、Tier-1 一级材料供应商共同定义开发车载CIS,同时严控供应链,坚持选择具备车载产品生产优势的顶级供应链合作伙伴生产所有车规产品,确保生产制程、工艺先进可靠。

2005年,市面上车载摄像头以CCD为主,CMOS占比较小。响应客户对更小、性价比更高CMOS类图像传感器的需求,豪威发布了首颗车用VGA CMOS图像传感器。2008年,在360度环视需求出现伊始,豪威发布业内第一款100万像素车载CIS OV9710。

在此后的十多年,豪威不断根据客户需求,优化迭代VGA-2M图像传感器,产品凭借高质量、高可靠性,久经市场验证。2012年发布的VGA产品OV7955在十年后的今天仍被市场认可,拥有不少出货量。2016年发布的OV1065X与OV1064X系列提供不同的color fitter (RCCC/RCCBRGGB)方案,是业界主流的1.3M与1.7M ADAS方案。相比竞争对手同类产品,豪威图像传感器在市场验证及供应链上凸显优势。

高分辨率阶段

ADAS前视摄像头要求探测更远的车、行人,同时感知内容更精细,以供算法平台识别处理。200万像素及以下产品最远探测距离120m,远远不够高速行驶时准确识别远处物体。所以整个行业正在积极开发和部署800万像素车载摄像头,最远探测距离高达250m。

基于车规产品的成熟设计与上车经验,依托手机、安防等高分辨率市场的领先技术,豪威集团于2019年领先在全球推出首款具备LFM的高端800万像素产品OX08B40,帮助车辆快速、精确识别路标和交通信号等路况,填补了国内800万像素车载CIS产品空白。

/小知识/

车规产品开发周期极长,一般至少需要2-3年左右。相比消费端CIS,车规产品对质量与可靠性要求更严苛,搭载功能更多。豪威高分辨率产品均由具备先进制程与工艺的顶级供应链合作伙伴生产,确保可靠性。OX08B40是国内唯一符合ASIL-C功能安全和AEC-Q100 2级认证的8MP CIS产品,也是全球范围内车厂最主流使用的ADAS 8MP CIS产品。据悉,国内友商尚未实现同类产品量产

为什么业内800万车载产品寥寥无几?首先市场需求近几年才出现。其次,高分辨率,意味着更多像素,硬币的另一面是智能化时代产品越来越小巧。如何在像素增加的同时,做到更小的尺寸,确保成像效果,并搭载更多的功能是一个难题

为解决该痛点,豪威不断革新车载图像传感器技术,走过了OmniPixel®3-HS、OmniBSI™、OmniBSI™-2、PureCel®Plus四代工艺,像素由原来的4.2um发展到了2.1um的同时,大幅提升了Pixel性能,增加了更多功能。

OX08B40系列正是采用了豪威集团最新的PureCel®Plus-S像素架构。该技术采用堆叠架构,并引入埋藏式彩色滤光片阵列(BCFA)、深槽隔离(DTI)等功能来增强传感器技术。

1) 堆叠架构:该技术将成像阵列和处理功能分为两层,实现更小的晶片尺寸及附加功能。

3.png

2)BCFA:BCFA显著提高了不同入射角度的光的采集宽容度,同时使设计更紧凑。

4.png

3)DTI:通过在硅片内的像素之间设置隔离来降低串扰,以获得更好的主光角(CRA)的容忍度。

5.png

采用以上创新架构,可以实现更小晶片尺寸,更低功耗,但性能却不打折扣——获得了更优异的弱光性能、成像品质、动态范围,搭载更多功能和算法,例如HALE(HDR和LFM组合算法)及网络安全功能。

6.png

点击视频直观了解PureCel®Plus-S技术

围观 8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05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豪威汽车CIS系列专题ADAS篇(一)更严苛的产品可靠性要求

1.png

引言:

消费者、政策/法规、市场三合力,不断推动ADAS渗透率提升。2022年3月国内新车L2级配套量接近41.6万,渗透率近30%。ADAS成标配,CIS如何升级?

豪威集团汽车CIS系列专题ADAS篇将分5期,每期一个硬核知识点,助您详尽了解ADAS领域应用、技术趋势与车规产品。

本期将聚焦在安全至上的汽车领域,ADAS/AD图像传感器需迈过的第一道门槛——产品可靠。

ADAS中的摄像头:缺一不可

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标将驾驶自动化分为6级, ADAS包含L0-L2,  辅助驾驶员探测目标和事件、并控制车辆。

2.png

实现ADAS有两种感知解决方案:1)纯视觉路线;2)激光雷达+多传感融合方案。两个方案中,摄像头均缺一不可。从成本上,量产上和成熟度上,以摄像头为主的视觉感知具有优势。L2及以上车型通常搭载10颗以上摄像头。根据ADAS不同的功能需求,车载摄像头包括前视、环视、后视、侧视等。

3.png

ADAS摄像头量价齐升,但入局车用芯片市场却极其不易,尤其是ADAS/AD应用对产品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豪威是国内目前唯一能量产车载CIS的厂商。为什么芯片上车难?为什么车规认证只是准入门槛?

设计1颗易,量产万颗难

安全是汽车的第一诉求,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元器件缺陷,也可能危及人身安全,需要召回所有产品。不同于消费电子,汽车对产品的缺陷零容忍。

难上加难的是汽车芯片需要在长达15年的寿命范围里,在复杂的运行环境里,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要求严苛,仅次于航天级:

1)汽车车身控制芯片需在最严酷至-40℃-150℃的外部温度范围稳定运行

2)耐受高湿度、多粉尘、高盐度,震动和快速温度变化等环境

3)严格的ESD,EMI等要求

4)顶层设计的硬件和软件保证ASIL的安全要求

为了确保产品可靠,不断逼近0 PPM(每百万产品零缺陷)目标。这需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量产后层层设计、层层严控。

因此,研发出符合ISO 26262 ASIL和AEC-Q100认证的一颗产品只是第一步,难的是如何确保产品量产后的产品可靠性,如何获得量产经验。

/小知识/

终端车厂为了确保产品安全可靠,对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设备,每一个工艺,每一个元器件、每一个供应商等的更换都非常谨慎,严格实施变更管理体系(避免因变更带来的风险)。供应商一旦更换某个环节的生产工艺或原料,都需要做相应的验证,并发送PCN,获得车厂批准。而终端车厂往往偏好经市场验证,有大量已量产产品实际反馈数据支持的产品/设备等。因此能获得车厂认可的车规级CIS,面临层层关卡,非一朝一夕之力可成。

豪威车载CIS全链闭环质量管控

豪威集团全球在途车载产品超过2亿颗,拥有成熟的量产经验。我们深知,故障防护系统对于汽车至关重要,将安全文化融入公司产品的每一个阶段:产品概念、设计、生产、封装、测试等,豪威长期与业内顶尖的供应链伙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采用行业最先进的安全机制,确保整个系统的健全。

其次,豪威集团整个供应链需符合质量管理体系,选择产品经过大量验证的可靠供应商。且供应商能支持长期有效的供货周期。因为汽车芯片一颗料号往往用到十年以上。另外豪威自身也需拥有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

围观 5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05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专注AI视觉感知的半导体公司Ambarella(下称“安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MBA)荣获首届“知鼎奖”之“年度最具影响力芯片企业奖”。

image002.jpg

2022年8月10-12日,由焉知汽车科技主办的第二届“焉知智车年会”在苏州金科大酒店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为期3天,设有11个分论坛,得到了近百位行业专家的鼎力支持,吸引了2000多人注册,到场听众800余人。

会议第一天上午,首届“知鼎奖”惊艳亮相,旨在表彰年度创新科技或商业模式对促进智能汽车新四化有序、健康、快速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知鼎奖”得到了陈清泉院士和业内60位专家评委的大力支持,经过层层评选,最终评选出了38个年度大奖。

在“焉知智车年会”上,安霸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软件研发高级总监孙鲁毅在“大算力智能域控芯片的实力派”的演讲中分享了安霸的“算法优先”策略和全面赋能汽车应用的芯片系列,以及年初安霸重磅推出的CV3最新大算力汽车域控芯片的最新进展。

image003.jpg

他指出:“中国智能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期,智能辅助驾驶配置率开始快速迭代,多种发展路径并存,产生对多样化的智能芯片需求,市场需要高性能、高可靠、低功耗、高性价比、易于开发软件的芯片。”

他表示,自动驾驶面对的问题很多,如复杂的道路场景、复杂的天气和周边环境;需要更智能、更准确的算法,满足安全要求,还需要应对传感器失效。

对于域控系统,更高像素的图像传感器、更高性能的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更好的融合算法、更低的计算延迟、更完善的功能安全设计,同时支持算法不断升级迭代和算力预埋,对域控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大算力,特别是低延迟计算,及支持各种常见AI算法,工具链易用,低功耗,功能安全,技术支持到位……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他介绍说,安霸的最新大算力汽车域控芯片CV3采用5nm低功耗先进制程,由单一芯片集成多传感器实现集中化Al感知处理(包括高像素视觉处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多传感器深度融合以及自动驾驶车辆规控。凭借一整套成熟的软件工具和强大的SDK,CV3有助于车企和Tier 1实现ADAS系统和L2+至L4级自动驾驶产品全覆盖。

凭借全新的CVFlow架构设计,CV3运行各种神经网络算法的性能是目前行业里最强域控大算力芯片的3~6倍,并且功耗不到他们的一半。这些性能指标将陆续在给客户的演示中证实。

此外,安霸去年收购了4D毫米波雷达算法公司“傲酷”。在同样4D毫米波雷达硬件平台,如采用傲酷雷达算法,可以大幅提高点云密度和角度分辨率准确度。CV3 增加了处理4D毫米波雷达的硬件,使得4D 毫米波雷达的处理性能得到指数级的提升。

今天,为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新一代AI技术和算法不断加持,大算力、支持多传感器融合的芯片平台已成为竞争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到域集中架构的演进中,大算力智能域控芯片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安霸CV3作为行业的新兴势力,将会在安霸中国的本地工程研发支持下,为中国客户带来高性能、高可靠的大算力域控芯片的最优选择。

关于安霸

安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视频图像处理、视频录制等领域,包括视频安防、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电子后视镜、行车记录仪、驾驶员及舱内智能监控、智能汽车无人驾驶和机器人应用等。安霸的高性能、低功耗AI处理器提供超高清图像处理、视频压缩及强大的神经网络处理,能够从高分辨率视频和雷达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在智能感知、传感器融合和中央域控处理系统等领域大显身手。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ambarella.com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05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是德科技全球企业和产品营销副总裁 Jeff Harris

image003.jpg

随着标准的不断发展,跨越多个云环境的应用逐渐增多,用户对“一体化”产品的期望也日益升高,这一切都让当今的新电子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复杂性的增加直接影响了新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仿真和测试覆盖率,导致开发团队倍受压力。

在众多测试发展方向中,最主流的方向仍然是自动执行设计和测试流程,并智能地洞察整个工作流程――即自动化人工智能。然而,是德科技最近委托 Forrester 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 的公司仍在使用手动流程,只有 11% 的公司完全实现了测试矩阵的自动化。 虽然全自动化的采用率仍然很低,但各家公司也的确看到了自动化的价值,其中 75% 的公司部分采用了自动化流程,近一半的公司希望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全自动化。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字孪生在复杂的电子系统开发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1 年 12 月,是德科技委托 Forrester Consulting 公司对数据集成、分析、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等技术在典型产品开发周期中的运用进行了评估。Forrester 调查了 400 多位开发负责人,就他们当前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使用 AI 和 ML 的程度询问了一系列问题。

最初,我们听到大多数组织表示他们对当前所用的开发方法感到满意,其中 86% 的组织表示满意乃至非常满意。然而,同样是这些组织表示,他们 84% 的项目和设计要么采用了复杂的多层子系统,要么采用了集成系统,其中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测试。

尽管一开始看起来公司比较满意,但是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当被问及想要提高电子设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程度,尤其是未来的打算时, 他们都感觉到了压力。

目前,只有 10% 的公司在开发过程中实现了全自动化的设计和测试,但新冠疫情的肆虐已经迫使企业加速采用远程开发和自动化测试序列。开发团队还在争取实现让在不同地点办公的人员持续协作,因此数字孪生的使用率很可能进一步提升。

数字孪生和仿真:电子设计的新模式

长期以来,硬件开发人员在制作原型之前一直依赖仿真环境来设计硬件。使用软件驱动的仿真器或数字孪生使他们能够对照已知的良好参考系统来衡量不同操作环境、条件和协议演变的影响,从而减少设计迭代次数。同样,软件开发人员使用 Scrum 等方法并在虚拟仿真过程中进行测试,也能逐步构建和部署新特性,如此也有助于减少设计迭代次数。

通信协议和云平台持续演进,软件和固件不断更新,导致电子产品交互变得日益复杂,给开发人员构成现实挑战,因为每一次演进、每一次更新都会带来一系列新变化,需要接受严格测试。通过尽量使用测试自动化和不断更新的数字孪生,开发团队能够测试更多的变化并降低具体设计出现问题的风险。

在电子设计工作流程中实现自动化人工智能

自动化正迅速变成一项必须要实现的目标。目前,基于人工数据输入、部分 Python 或图形编程以及 Excel 表格的全手动测试计划只能满足一小部分可能的用户场景。每次软件发布新版本后,设计人员都需要手动更新测试计划,从而导致电子设计周期进一步拖延。

不过,虽然测试自动化软件能够解决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因而不可或缺,但这还远远不够。测试自动化的效果由它们得出的分析结果和洞察决定。此次 Forrester 调查的受访者透露,他们的测试例中有一半以上都“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测试自动化有助于缩短测试时间,但不能解决测试范围、测试质量和覆盖率等问题。利用分析和洞察结果,设计人员将能够在设计工作流程中实现自动化人工智能并执行范围更广的测试序列,在确保出色测试速度的同时还能覆盖理想的测试范围。

自动化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软件模型,以是德科技极其丰富的测量技术和仿真能力为基础搭建,可以为开发人员提供快速的洞察,助力他们更快将设计推向市场并尽量避免风险。无论是测量电源和接地、波形信号质量、高速数据 I/O、网络完整性还是应用交付,我们都必须考虑如何帮助客户加快开发过程。

自动化人工智能的成功标志是什么?

过去,人们在为新开发项目制定策略时往往发现“快、好、省无法同时兼得”。如果一切都不变的话,这个结论现在可能仍然成立。但是,通过在开发工作流程中集成自动化人工智能,您也许能够三者兼顾:

  • 更快:能够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 更好:提供更优质产品,让客户更满意

  • 更省:让产品开发流程更敏捷、更高效

开发团队已经通过这种方法获得回报。无论产品开发涉及的是采用最新无线通信标准的新兴电子产品,还是高速数据传输、复杂云网络或分布式应用软件交付,工作重心都是相同的。搭建您的实验室设计与测试解决方案,在每个阶段都交付富有洞察力的分析结果。再辅之以 AI 和 ML,让他们可以始终探索新的改进余地。像您在制造阶段所做的那样在开发环境中实现自动化,将可以尽量缩短开发时间,同时确保尽量出色的产品性能。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提供先进的设计和验证解决方案,旨在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我们在关注速度和精度的同时,还致力于通过软件实现更深入的洞察和分析。在整个产品开发周期中,即从设计仿真、原型验证、自动化软件测试、制造分析,再到网络性能优化与可视化的整个过程中,是德科技能够更快地将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充分满足企业、服务提供商和云环境的需求。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和工业生态系统、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能源、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2021 财年,是德科技收入达 49 亿美元。关于是德科技公司(NYSE:KEYS)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keysight.com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04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