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2年8月16日-18日,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2)在深圳举办。同期举办CITE 2022专精特新系列活动,集合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专精特新”精锐,展示“专精特新”创新成长的澎湃动力。深圳云英谷科技有限公司在大会上荣获CITE 2022“最具创新价值TOP 20”。

image001.png

202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2022年6月,根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2021年度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公示的通知,云英谷科技当选其中。

“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群体中最具竞争实力和创新潜能的部分,在深耕细分领域形成显著优势,云英谷科技练就了了哪些“杀手锏”和“独门绝技”,凭借什么样的创新能力获得行业内外的认可?

云英谷科技是中国领先的集AMOLED显示驱动芯片,Micro OLED/ Micro LED 硅基微显示芯片,和显示技术IP授权的集成电路设计、产品销售企业,截至目前,公司已获批专利 69 项。公司的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手机、中尺寸平板、笔记本电脑、AR/VR/MR/XR等行业和消费领域。

云英谷科技自主研发的AMOLED驱动芯片重点面向FHD以上规格的高分辨率的手机应用,满足窄边框、高屏占比和柔性曲面化等多种应用需求。公司目前已和国内各大面板厂商开展合作,多款驱动芯片成功导入多家手机品牌客户并实现量产。2022年,云英谷科技新推出的AMOLED驱动芯片VTDR6115领先业界,已在品牌手机顺利验证,并开始量产。

Micro-OLED、Micro-LED是元宇宙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云英谷科技也已提前布局,并拥有自身独特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云英谷科技自主研发的一系列的硅基OLED微显示芯片,如0.39英寸,0.49英寸,0.71英寸,和1.03英寸,都已经实现大量产。其中,0.39英寸FHD微显示芯片,PPI为5640,可通过光学透镜在人眼面前呈现出100-200英寸1920*1080的高分辨率全息画面,处于全球最高水平。

此前,云英谷科技研发的 AMOLED 手机面板驱动芯片(VTDR6110)和硅基OLED微显示和驱动芯片(VTOS6203)分别荣获2019年和2020年“中国芯”优秀技术创新产品奖。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2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Hype Cycle for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这是Gartner针对技术、应用和行业创建的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 ,介绍了当前使用的主要云计算技术以及为满足未来需求而出现的创新技术,是Gartner市场关注度最高、最受认可的报告之一。其中,浪潮信息、AWS、Flex、OCP开放计算社区4家厂商成为Gartner推荐的Cloud-Optimized Hardware(云优化硬件)技术代表厂商。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云计算的生态日趋完善,已经从增量竞争阶段转移到存量竞争阶段,云优化成为所有云厂商的核心命题。在云优化方面,底层软件已经非常成熟,优化空间不大,要取得明显的效果,必须依靠硬件优化。Gartner报告指出,面向大规模云数据中心的云优化硬件目前还处于发展期,市场渗透率为1%~5%,未来2-5年将进入大规模成熟应用阶段。

1.jpg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AI等应用的普及,数据中心产业呈现出规模化、集中化,如今10万台、50万台服务器规模的数据中心越来越常见,特别是一些CSP,其数据中心大型化趋势非常明显。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发展推动服务器架构设计的进一步演进,灵活性、集成度、可管理性等不断提高,更适合大型数据中心部署,承载云化业务。数据显示,全球云基础设施市场保持增长,2021-2026年整体市场复合增长率12.6%,公有云以13.4%、私有云以接近11%的速度增长,传统IT市场呈现负增长。

Gartner报告指出,在基础设施领域,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需要更加敏捷的创新产品及服务,以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和运营成本,并针对特定的工作负载进行更多优化。CSP业务规模急剧扩张,云优化硬件需求显著提升,在性能、功耗、部署、管理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以OCP为代表的开放计算项目,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全球化的协作模式,通过消除技术壁垒,使得硬件创新的速度远超过去,加速技术创新迭代。浪潮信息贡献给OCP社区的四路服务器全球参考设计,专为云计算场景设计,在能耗、密度、运维管理、TCO 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运维管理效率提升一倍,管理网络和数据网络变得更加简洁。而计算密度的提高、功耗的降低、运维管理效率的提升,都是在支持 TCO 的总体降低,硬件成本减少 7%-12%,运营成本减少 5%-7%。

作为开放计算项目先行者、OCP中国社区牵头方,浪潮信息始终坚持开放、开源的技术路线,持续推动开放计算产业化,加速开源技术普惠。目前,浪潮信息积极参与面向AI、边缘等标准规范的建立,参与OCP Hardware Management Module 项目组DC-SCM2.0规范的制定与完善,并牵头服务器全部国标、OAM规范、天蝎标准、边缘OTII规范等;同时推动技术标准产品化,率先向社区贡献了多款产品,以供全球厂商借鉴,包括全球唯一符合三大开放组织标准的整机柜产品,全球首款AI开放加速计算系统MX1,全球首款OTII边缘计算服务器,全球首款通过ODCC认证的天蝎多节点服务器等等。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28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知名内存模组、存储卡、固态 / 便携式硬盘驱动器、兼游戏外设制造商之一的威刚科技,刚刚推出了 ELITE UE800 系列 USB 闪存驱动器新品。得益于 USB 3.2 Gen 2 接口,512GB 容量的 UE800 可在 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兼容设备上,轻松达成 1000 MB/s 的传输速率。

1.jpg

与 USB 3.2 Gen 1 便携式驱动器相比,UE800 理论带宽是前者的十倍(高达 10 Gbps),可实现大小文件的瞬时快速读写、并且向后兼容 USB 2.0 。

此外 USB Type-C 接口能够不分上下,轻松插入 PC、笔记本 /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兼容设备。

2.jpg

值得一提的是,UE800 采用了滑动推出式的接头设计,避免了笨重且容易丢失的盖子的困扰。

只需单手轻轻拨动,即可推出或收纳回壳体。此外为便于携带,UE800 还有个挂绳孔,以便连接钥匙串和包上。

来源:cnBeta.COM

围观 5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2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VIAVI SolutionsVIAV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VIAV近日宣布,公司正通过全新6G Forward项目,为全球的6G学术和行业研究提供支持。该项目旨在为具有前景且有望推动新一代无线技术实现突破的研究方向提供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资金。VIAVI已为美国东北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以及英国萨里大学三所高校提供支持。

在美国东北大学,VIAVITommaso Melodia教授带领的无线物联网研究所Institute for Wireless Internet of Things)和Open6G合作研究中心提供支持。该团队正在探索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大规模射频传播信道建模,以开发城市规模的6G网络数字孪生。该团队还使用Colosseum 256端口射频信道模拟器和VIAVI E500 UE模拟器来开发可支持RAN智能控制器(RIC)的Massive MIMO波束成形优化测试平台。

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VIAVI为隶属于无线网络和通信工作组Wireless Networking and Communications Group,简称WNCG),由Jeff Andrews教授带领的6G@UT提供支持。该联合研究的关键课题是应用端到端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强化学习(DRL),使用对抗性条件来重新训练更强大的蜂窝流量预测器。

在英国萨里大学,VIAVI5G/6G创新中心5G/6G Innovation Centre)的创始成员之一。该创新中心由钦定教授Rahim Tafazolli FREng带领,致力于解决先进的通信系统以及开发5G5G+6G基础设施的关键挑战,从而为未来技术提供连接。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天线和信号处理、面向无线通信领域的人工智能、智能和高性能网络和服务交付、智能RAN技术和管理、移动网络安全、新物理层、卫星通信、未来通信感知一体化范畴内的太赫兹组件和通信。

Melodia教授表示:在无线物联网研究所,我们设想的未来是人们及其所处的环境可通过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的设备和网络实现互联。6G研究计划需要学术界和行业之间的合作,而VIAVI提供的技术、专业知识和资金对于我们至关重要,使我们能够投身于推动无线通信速度、智能性、节能性和安全性的指数级增长。

Andrews 教授表示:“6G@UT处于沉浸式传感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交汇处,畅想着无线连接的未来。VIAVI在赋能从研发到部署的整个网络生命周期方面具有独特视角,让我们这样的学术研究人员能够洞察影响现实世界网络部署的问题。我们很乐意在迈向6G的征途上与VIAVI的专家携手并进。

钦定教授Tafazolli 表示:“VIAVI是萨里大学创新中心的创始成员之一,我们由衷地感谢他们带来的支持和专业知识。这使我们能够对概念展开充分的探索,提供有助于定义并改善未来互联社区的技术和方法。这是学术界和企业合作改善技术和人们生活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VIAVI首席技术官办公室Ian Wong博士表示:学术机构在探索6G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认为,颇为重要的是在当下参与进来,让具有颠覆性且富有成效的研究领域能够在正式标准定义之前看到想法的实现。我们与学术伙伴进行了精彩而有益的交流,并希望将来能扩大该项目的规模。

VIAVI还参与了全球多项6G计划,包括:

  • Next G联盟Next G Alliance)是ATIS主导的行业倡议,专注于在未来十年内推进北美在6G及以上移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VIAVINext G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其项目涵盖研发、制造、标准化和市场准备的整个生命周期。

  • 6G BRAINS正致力于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多代理深度强化学习(DRL),以在6G网络中为工业4.0、智能交通、电子医疗和其他应用进行资源分配。6G BRAINS计划得到了欧盟委员会地平线2020Horizon 2020)计划的支持,其内容包括为网络运营商采用和结合sub-6 GHz、毫米波和太赫兹频谱以及光学无线通信提供新选项。

  • Beyond 5G推进联盟(Beyond      5G Promotion Consortium是日本面向业界、学术界和政界的论坛,旨在分享相关领域的研发资讯,例如融合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亦被称为社会5.0Society 5.0)。

欲进一步了解VIAVI以及6G,可访问此处

关于 VIAVI

VIAV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VIAV)是全球通信网络测试服务、监控和保障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服务运营商、企业、网络设备制造商、民用、政府、军用及航空电子类客户。通过提供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的仪器,我们帮助客户掌控网络,致胜未来VIAVI也是高性能薄膜光学涂层的领导者,为3D感知、防伪提供轻量化管理解决方案,同时覆盖消费电子、工业、汽车、军工和仪器仪表市场。欲了解更多关于VIAVI的信息,请浏览https://www.viavisolutions.com/zh-cn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2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Pure Storage与旗下Portworx站稳企业级与云原生Kubernetes数据存储的领导地位

专为多云环境提供存储即服务的全球IT先锋Pure Storage® (NYSE: PSTG) 宣布其在GigaOm的两份有关Kubernetes存储的报告中已连续三年获评为领导者。其中,《GigaOm企业级Kubernetes存储雷达报告》专门分析各类支持Kubernetes工作负载的企业存储系统。而《GigaOm 云原生Kubernetes数据存储雷达报告》则专门分析支持有状态容器并采用可扩展分布式架构的Kubernetes原生存储解决方案。

image003.jpg

Pure Storage旗下Portworx 连续三年被GigaOm评选为Kubernetes存储领导者

GigaOm 云原生Kubernetes数据存储雷达报告》指出,Pure StoragePortworx®是现今最先进的企业Kubernetes存储解决方案之一,同时也是企业云原生Kubernetes存储的黄金标准,这套完整的企业级解决方案,提供了杰出的数据管理能力、卓越的部署选择,以及绝佳的管理功能。GigaOm根据各项评测条件与指标肯定Portworx在先进的数据服务、先进的CSI整合、部署模式、控制层架构、开发人员体验、可视性以及洞察各方面皆“非常专精而且是绝佳方案”,并同时在架构、可扩展性、弹性、管理性与性能方面也不遑多让。Portworx不断推动Kubernetes数据平台的创新,其Portworx Data Services以最简单稳定的方式将KafkaCassandraPostgres等数据库整合于单一平台。

同时,《GigaOm企业级Kubernetes存储雷达报告》提到,Portworx EssentialsPure Storage控制器导向架构的整合大大提升了数据效率,让用户能受惠于存储阵列所提供的数据减量功能。该报告同时也强调,这项强大的整合能让企业无缝地在通过考验的Kubernetes存储解决方案上部署云原生工作负载,一旦需求增长,企业就能随时将工作负载轻松移转至完整的Portworx解决方案。在这份报告中,Pure Storage再度于所有市场领域、部署模式以及评测指标当中获得最高分。

Pure Storage副总裁兼云原生业务部总经理Murli Thirumale表示:“我们已连续三年被GigaOm 雷达报告评选为领导者 (Leader) 与卓越领航者 (Outperformer)。许多在生产环境中大规模运行容器与数据库的客户,都已成功通过Portworx获得高度稳定、可用、安全的Kubernetes数据存储能力。我对Portworx开发团队受到GigaOm的肯定深感骄傲,我们将继续努力达成我们的使命,助力企业释放数据的力量。”

除了上述两份报告,Pure Storage也不断在GigaOm的其他报告中获选为领导者,包括High-Performance Object Storage (高性能对象式数据存储)Kubernetes Data Protection (Kubernetes数据保护) 以及Enterprise General-Purpose Storage Systems (企业通用存储系统)

更多信息欢迎阅读完整的GigaOm 雷达报告:

关于Pure Storage

Pure Storage (NYSE: PSTG) 帮助技术专家节省更多时间。Pure Storage提供现代化数据体验赋能组织在多云环境中以真实的、自动化的、存储即服务模型无缝地运行程序。作为有史以来成长最快的IT企业之一,Pure Storage帮助客户实现数据的应用,并降低管理基础设施的复杂程度和成本。目前,PureB2B客户满意调查净推荐分数 (NPS) 中名列行业前1%,这也说明了Pure持续增长的客户是世界上满意度最高的客户。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2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华为音频领域迄今最大的实验室——上海音频实验室首次向媒体开放,华为终端BG音频与智能配件产品线总裁刘东方在媒体交流会上,对华为TWS耳机创新黑科技逐一深度解读,并阐述了华为音频从硬件、软件到无线高清传输的全链路式解决方案。由此展示了华为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引领数字时代TWS耳机音频体验高品质发展的品牌实力。同时,与帝瓦雷、喜马拉雅等共同探讨以科技赋能音频,为消费者带来无线耳机时代的超强音质体验。

1.png

长期主义坚持研发投入,华为在音频领域集合全球超过七大研发中心能力

此次供媒体参观的上海音频实验室是华为迄今为止最大的音频实验室,总面积达2000㎡,整个实验室涵盖7大区域,分别是耳机通话实验室、空间音频实验室、耳机降噪实验室、室内场景实验室、硬件创新实验室、音频体验研究实验室和车载场景实验室。

实验室配置了业界领先的耳机主动降噪客观化评价系统和耳机音质客观化评测系统。还拥有业界首个多场景、可变混响声场环境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机、平板、PC、大屏、音响、家庭影院等产品在各种生活环境中的音乐播放效果的调测,同时也用于耳机通话摄音功能的调测。其中一个实验室的本底噪声仅有9dBA,甚至可以听到“心跳” 的声音。在耳机通话实验室,自研了DNN深度神经网络通话降噪算法,基于500+ 种类的噪音,上亿级的噪音数据量进行深度学习,涵盖了日常通勤、地铁、商场、聚会、酒吧、演唱会、户外等各种高噪场景。

2.jpeg

在这里,诞生了智慧动态降噪系统、诞生了静谧通话等多项先进技术,音质的主客观调试以及空间音频的效果评测,并应用到旗舰产品上。

3.jpeg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是华为一直坚守的信念。华为在音频领域还集合全球超过七大研发中心能力,超过500人的声学工程师团队,在日本东京研究所、德国慕尼黑研究所、芬兰坦佩雷研究所等全球七大研发中心各司其职,不断突破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无线耳机时代的极致聆听体验。

4.png

全链路音频技术能力,定义数字时代音频新体验

当下,消费者对于无线耳机体验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从极致降噪到绝佳音质、智慧的交互体验等,考验的是一个终端厂商的综合实力和技术积累。想要有最佳的音频体验,需要具备全链路能力。华为在音频技术领域,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与迭代,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从器件创新,到架构迭代,算法进步,音效调试,蓝牙编解码再到对声学的客观评价与理解,端到端,全链路联动。

5.png

HUAWEI FreeBuds Pro 2的全链路高保真音质,也是华为在端到端升级的一个成果。硬件上,搭载了业界首发超感知原声双单元系统,结合数字分频方案,真正做到了低音澎湃,细节丰富,如沉浸在音乐厅中。在软件层面,HUAWEI FreeBuds Pro 2搭载了三重听感优化算法,带来平稳好音质。HUAWEI FreeBuds Pro 2同时支持自研L2HC和LDAC双高清编解码协议,为全链路高解析音质和稳定连接体验提供了坚实保障。有效减少了传输过程中的音质损伤,使整体音乐细节得以优秀地表现。

华为用科技创新能力重新定义音质,引领音质从玄学走向科学。华为也坚信科技进步应该造福消费者,让享受好音质的门槛不再那么高,成为一件简单日常的事情。

6.png

华为音频未来将探索更多可能性,带给用户更多优质听音体验

未来音频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有喇叭或麦克风的地方,都可以应用到华为的音频技术。除了耳机产品以外,华为音频技术已经在大屏音响、平板PC和手机等产品上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音频体验,也会继续在更多的产品上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音频体验。

华为此次将上海音频实验室向媒体开放,也传递出华为音频持续开放、积极与行业伙伴一起探索音频走向高品质发展的态度。在未来,华为将一如既往地通过尖端技术研发,打造出更多令消费者满意的音频产品,让高品质音频体验走进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智慧生活。

7.jpeg

围观 7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2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Tim SrockMendix公司CEO

如果您有关注西门子低代码发布的内容,您会发现客户体验这个话题近期频繁地出现。我们探讨了为什么超个性化如此重要、应对时刻变化的市场需求的难度,以及移动设备在客户体验中的角色变化,甚至还谈论到安全性和可组合性在客户体验中所发挥的作用。

只有了解并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才能维持较高的客户满意度,让企业保持竞争的优势。尽管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至关重要且具有挑战性,它终究只是满足数字化转型这一更高要求的必要条件之一。

谈及转型

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

数字化转型十分重要。根据普华永道的研究,60%的高管认为数字化转型是2022年最关键的经济增长因素。BCG最近的一项调查也指出,80%的企业机构准备加速计划中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然而,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十分高昂。IDC预测,2022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将达到1.8万亿美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2.8万亿美元。

另外,数字化转型的难度也很大,70%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未能实现目标。

尽管如此,企业深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研究表明,领先推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的收入增长是转型落后企业的1.8。正确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机构能够持续不断地创新、快速调整战略并做好应对市场竞争的准备,这些都是提高企业营收收入状况的关键。

定义数字化转型

众所周知,能够成功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将获得惊人的投资回报率,但如何确保企业机构最终能够成为那成功的30%呢?

这是一个价值连城的问题,但棘手的是还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为了真正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和广度,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它的历史。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数字化转型逐渐发展成为商业领域的一个术语和概念。作为术语,数字化转型在初期是非常字面化的。企业机构或是将核心系统数字化来淘汰大型主机,又或是用数字化产品取代纸质和人工流程。回望2001年,那时的数字化指的可能只是将纸质账本转换成一个大的电子表格而已。

从本世纪初到2010年代,企业机构进入了一个更加全面的数字化阶段,开始淘汰整个部门中所有依赖手动操作的工作。电子表格和数据库逐渐被无缝的、可随时调整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所取代。各企业机构都希望通过成功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提高运营效率、节约成本和提升客户体验。

全球疫情对数字化转型项目的进程产生了大规模的影响。无数尝试努力维持现状的企业机构终于发现,全球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再选择故步自封,应该思考如何正确地走下一步棋。这场疫情不仅使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加快了几年,而且还让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地点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已回到了办公室办公,但73%的工作者希望能够灵活办公。

直至今年,供应链仍在恢复中。即使如此,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机构都在竞相招聘和维系顶尖人才。另外,消费者对数字化的期望更胜以往。

在多年的发展后,现在的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已非常广泛,围绕这个术语和概念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因此,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项目前将面临第一个关卡,就是数字化转型的定义对企业机构意味着什么。企业需从小范围转型着手,计划项目落地的目标、步骤以及支持原由,衡量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准也应该与数字化转型的定义保持一致。

为数字化转型规划正确的路线

虽然目前还没有数字化转型的完美实践方案或统一路线可复制,但一旦企业确定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方式与支持原由后,就可以开始推进了。任何成功的数字化转型计划都离不开以下三个关键点:

  • 统领全局,全面放权

    任何首席执行官都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其愿景的核心部分,为了使这一愿景贯穿于整个企业机构,需要获得从最高管理层到普通职员的认同。一旦数字化转型契合企业机构的需求,就需要体现在战略、目标制定以及企业机构运营和决策的方式中。

    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既需要动力又需要权限,因此需授权项目负责人以便在整个企业组织内顺利开展工作,避免在决策过程中各职能人员无法达成一致导致项目停滞。

  • 变革管理

    变革是具有挑战性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并非诞生于数字化加速发展时代的老牌企业机构。如果一家企业几十年如一日且背负着巨大的技术债务时,要做出改变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在变革环境中诞生的企业对转型持更包容的态度,无论是新创业公司还是百年企业。

    变革管理虽然是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但其重要性却一直被低估。技术常常是数字化转型中的热点话题,但真正决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是实施和使用这些新技术的人。请务必让企业员工了解和尽量参与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中,这将让员工更坚信和支持首席执行官制定的企业愿景。然而,也要接受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支持与参与到企业愿景中的事实。变革管理的工作包括理解和支持正在不断发展的员工队伍。

  • 从内部开始变革

    如果企业领导者能专注于响应不断变化的外部因素,那将有很大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根据麦肯锡的数据,64%的企业高管认为加强新的数字业务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变革能够带来创新并创造前景可观的新数字业务。不过在内部进行变革是十分困难的,但作为领导者,你必须打破陈规,踏出艰难的第一步。你可以将数字化转型确立为一项长期实践,以此获得从内部进行变革所需的灵活性。

提升抗风险能力

如何定义数字化转型只是一个开始。企业需要建立一种欢迎变革的文化,并让有能力的创新者来领导规模适当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但完成无穷无尽的数字化任务并不是企业的长期目标,现代数字化转型的首要目标是使变革成为一种永久性的实践,企业时刻做好应对行业骤变的准备,能够开发和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新数字业务,并且帮助敬业、富有创造力的员工队伍不断创新和保持凝聚力。

成功没有奇迹只有轨迹,Thomas M. Siebel曾说过: “自2000年以来,超过50%的财富500强公司被收购、兼并或宣布破产,而且这种情况还在继续。这种大规模的 ‘灭绝’事件绝不是无缘无故发生,而引起这场 ‘灭绝’的原因就是数字化转型。相反,具有新基因的创新企业,比如亚马逊、Meta(原Facebook)等,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2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2年8月22日,Nreal中国首场AR眼镜发布会前夕, 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简称"TUV莱茵")为Nreal Air AR眼镜产品颁发了AR眼部舒适度(Eye Comfort (AR))认证证书。这是继今年2月获TUV莱茵全球首个AR眼镜硬件级低蓝光和无频闪双认证之后,Nreal Air再次通过更系统的眼部舒适度评价,获得TUV莱茵在AR领域最高级别的显示认证。

1.jpg

Nreal Air AR眼镜获TUV莱茵AR眼部舒适度认证

Eye Comfort (AR) 标准是TUV莱茵眼部舒适度标准体系在AR领域的延伸和扩展,包含四个方面:视觉感知、视觉健康、人体工程学设计、用户体验和健康指引。符合该标准的AR产品满足严格的人体工程学设计要求,在为用户提供高显示质量的同时,聚焦用眼健康及舒适体验的提升。

Nreal联合创始人兼商业化、战略负责人金鹏表示:"AR眼镜作为近眼显示设备,不仅要追求高清炫彩的画质,更需要关注使用的健康舒适性。在Nreal Air中,我们创新推出了‘惊鸿锐影'光学引擎2.0,采用全球领先的自研光学显示架构,并引入行业顶级Micro-OLED屏,结合自研的‘调像素/反畸变算法',以最大程度消除蓝光、频闪、VAC视觉辐辏调节冲突等问题,让双眼更加舒适。未来,我们也将与TUV莱茵紧密协作,持续为消费者带来高标准的AR视觉体验。"

Nreal Air自去年公开亮相后就备受市场和消费者关注。在视觉感知方面,主打大屏观影功能的Nreal Air采用了Micro-OLED屏幕,视场角(FoV)为46度,具有49像素/度(PPD),色彩清晰度相当于普通VR眼镜的两倍。光学质量测试结果表明该产品的屏幕可实现99.5%的sRGB色域覆盖率,无可视畸变,亮度和颜色均匀性、灰阶还原、对比度等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该产品在室内和户外都能提供充分的环境光对比度,让用户在使用中不受环境光的干扰。

在视觉健康方面,Nreal Air符合TUV莱茵硬件级低蓝光的要求,Micro-OLED屏幕发出的蓝光光谱中高能可见蓝光的比例仅为31%,在有效减轻蓝光对于视觉健康潜在影响的同时,不影响屏幕的色彩还原。同时,Nreal Air还达到无频闪要求,能够有效缓解屏幕闪烁带来的视觉疲劳。

在人体工学和使用舒适体验方面,Nreal Air为用户提供了环境光遮光罩,方便在室外强光下使用;还为需要佩戴近视眼镜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近视镜片,可以搭载在AR眼镜前,大幅改善近视用户的体验。

此外,TUV莱茵AR眼部舒适度认证还包含用户体验实验,通过AR产品与平面显示产品进行标准搜索任务的对比实验,观察闪光融合频率、视锐度、视觉敏感度、AC/A(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率)、CA/C(集合性调节与集合的比率)等参数的变化,并结合用户主观评价问卷来反映用户视觉疲劳的变化。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Nreal Air能够为用户提供较好的视觉体验。

TUV莱茵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全球副总裁郝福来(Frank Holzmann)表示:"在新兴的AR/VR领域,我们与Nreal都非常关注用户的视觉健康和舒适体验。AR眼部舒适度认证是TUV莱茵在AR领域最高级别的显示认证,也是Nreal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AR产品使用体验的最佳证明。未来,TUV莱茵将继续依托在显示产品检测认证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联合行业伙伴不断发展和完善检测标准,助力AR眼镜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改善,以更高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稿源:美通社

围观 7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26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月19日 --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TCL电子"或"公司",01070.HK)今天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2022年中期业绩。

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反复、海外通胀高企等市场环境为经济带来很大挑战,同时,供应链压力缓解、智能化及科技化进步又为消费电子行业带来持续发展机遇。TCL电子面对市场挑战和机遇,积极变革创新,聚焦中高端、海外市场和新赛道发展,同时内部持续降本增效,追求相对成本优势,经营质量显著提升。

公司2022年上半年整体收入达336.79亿港元,且得益于产品结构改善及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毛利同比增长3.9%达57.82亿港元,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17.2%。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达2.57亿港元,同比增长4.9%。

坚持中高端大屏战略,显示业务及全球互联网业务高质量发展

依托TCL全球品牌力、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及全球渠道优势,2022年上半年TCL电子产品朝着高端化及大屏化方向推进,显示业务全球市场地位保持领先,全球互联网业务对盈利贡献显著。

TCL智屏 [1]大屏化、高端化发展提速,大尺寸显示业务毛利率向上突破

2022年上半年全球TV行业销售量规模受新冠疫情影响整体承压,第一季度全球TV行业实际出货量同比下降4.3%至4,907万台[2]。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秉持"品牌引领价值"经营策略,聚焦中高端市场,坚持推行大屏化、高端化发展。2022年上半年TCL智屏全球销量达1,015万台,其中65吋及以上智屏销量同比增长36.9%至153万台,销量占比同比显著提升5.1个百分点至15.1%。同时,高端产品TCL Mini LED智屏亦获市场青睐,销量同比增长7.8%,其中,TCL Mini LED智屏在中国市场销量更同比激增31.2%。产品结构升级带动毛利率向上突破,大尺寸显示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在中国市场,疫情反复等因素致使家电消费需求疲软,TV行业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1.4%至1,707万台[3]。但得益于公司在大尺寸、高端产品上取得突破,线上线下渠道融合,营销能力提升,2022年上半年TCL智屏在中国市场整体销量同比逆势增长1.1%,出货量市占率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至13.9%,稳居中国市场前三[3],零售额稳居中国市场前二[4],TCL Mini LED智屏及TCL量子点智屏更双双问鼎全渠道零售销量冠军[4]。同时,TCL及雷鸟双品牌在618购物节中均表现突出。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022年618购物节期间[5]TCL智屏在线上销售额排名、大尺寸(65吋及以上)零售量市占率排名、TCL Mini LED智屏零售量排名及120Hz+高刷智屏零售量排名中斩获多个第一。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202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TCL智屏毛利率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至22.2%。

在国际市场,2022年上半年TCL智屏国际市场销售收入133.41亿港元,65吋及以上TCL智屏销量同比增长13.0%,大屏化带动毛利率同比显著提升2.6个百分点至17.0%,并且TCL智屏销量市场份额在海外超过20个国家及地区排名位居前五[6],市场份额亦同比有所增长,经营质量向好趋势明显。

全球互联网业务盈利能力强劲,雷鸟网络科技集团持续快速增长

公司积极于全球范围布局家庭互联网业务,着力为用户提供多屏即时互动、全场景智慧感知的产品与服务。2022年上半年公司全球互联网业务收入达9.42亿港元,同比提升30.7%。

从中国市场来看,2022年上半年公司国内互联网业务(主要为雷鸟网络科技集团国内业务)收入达8.14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35.7%。雷鸟网络科技集团通过丰富平台内容、创新发展新场景、简化系统操作等方式,提升用户体验,加强用户粘性,受到用户的喜爱。2022年上半年,会员业务收入和垂直类及创新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9.0%和95.8%,ARPU达39.3港元,同比增长25.3%。

TCL电子深化与Roku、Google等国际互联网巨头的紧密合作,从2021年开始持续获得来自Google平台运营收入分成;同时,雷鸟网络科技集团在国际市场通过合作OTT平台,快速积累TCL Channel用户,截至6月底,TCL Channel已覆盖北美、欧洲、中南美洲、亚太等地区的60个国家,累计用户数超过1,000万,稳步拓展全球互联网业务发展空间。2022年上半年,公司国际市场互联网业务收入达1.28亿港元,同比增长5.7%。

持续拓展光伏/AR/VR赛道,创新业务成为新增长引擎

TCL电子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拓展全品类营销、光伏、智能连接及智能家居等创新业务,2022年上半年,公司创新业务收入达52.59亿港元,同比显著增长21.1%,收入占比提升3.2个百分点至15.6%,逐步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增长引擎。

发挥产业协同优势,加速分布式光伏B2BB2C端落地推进

TCL电子紧抓全球清洁能源与碳中和发展趋势,与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挥产业协同优势,快速切入光伏赛道。公司以户用光伏为首,以绿能科技及金融服务创新为核心,通过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绿能电站开发、投资、建设管理和运维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公司也在开拓工商光伏业务,致力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专业园区以及商业综合体提供绿能转换服务。2022年上半年,公司光伏业务实现收入1.72亿港元,且月度装机订单量及收入呈指数型增长。

品牌/渠道协同加速全球分销规模增长,积极布局AR/VR赛道

在全品类营销业务方面,TCL电子积极进行全品类智能物联生态布局,通过全球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渠道资源加速空冰洗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分销业务增长。2022年上半年,公司全品类营销业务的分销收入达42.48亿港元,同比增长26.7%,分销毛利额同比提升54.6%至5.86亿港元,毛利率同比显著提升2.5个百分点。TCL空冰洗产品多次获国际奖项认可,TCL新风空调小蓝翼II和TCL Q系列直流变频静音窗机均荣获2022年德国"红点奖"。

同时,TCL电子在AR/VR等技术中持续突破。今年1月,TCL电子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首次展出了业内首款双目全彩Micro LED全息光波导的AR智能眼镜雷鸟智能眼镜先锋版,4月又在中国市场发售了全新消费级XR智能眼镜雷鸟Air,为用户提供观影、手游、远程办公等多样化场景服务。未来公司仍将不断投入光学及显示、算法、软件等技术研发,发掘用户心智,进一步提升XR产品性能。

未来展望:追求为消费者创造可持续增长的价值

公司仍将不断突破,继续秉承"品牌引领价值,相对成本优势"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全球化"与"科技化"布局,围绕"显示、连接、渠道"三大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智能物联生态"全品类新赛道,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场景、全品类、全连接"智慧生活体验,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企业。

有关TCL电子

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01070.HK,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之有限公司),自1999年11月起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业务范围涵盖显示业务、创新业务以及互联网业务。TCL电子以"品牌引领价值,相对成本优势"为战略,积极变革创新,聚焦突破全球中高端市场,努力夯实"智能物联生态"全品类布局,致力为用户提供全场景智慧健康生活,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公司。TCL电子已获纳入深港通之合资格港股通股份名单,是恒生港股通指数、恒生综合中小型股指数及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成份股,并从2018年起连续四年获得恒生指数公司授予ESG评级A。

如欲查询更多资料,请浏览TCL电子投资者关系网站http://electronics.tcl.com

[1] 智屏主要指智能电视("TV")相关的大尺寸显示产品,以出货量计公司超95%的TV为智屏产品。
[2] 数据来源:Omdia。
[3] 数据来源:群智咨询。
[4] 数据来源:中怡康全渠道,2022年上半年零售量数据。
[5] 统计时间为2022年第23周至25周(即2022年5月30日至2022年6月19日)和2021年第23周至25周(即2021年5月31日至2021年6月20日)。
[6] 数据来源:NPD和GfK。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26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月12日,国内先进微处理器领先企业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光信息)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总市值超千亿元,成为今年半导体领域市值最高的IPO。

不仅资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以及陈国良院士、李伯虎院士、沈昌祥院士、郑纬民院士、李国杰院士等纷纷对海光信息给予认可,上海、天津、成都等地亮起了祝贺海光上市的灯光秀。

去年年底蔓延到今年的芯片短缺和涨价一直凝聚了太多的焦虑和期待,事实上,在此之前,由于芯片的产能旺盛,代工厂纷纷降低了产能来适配市场需求,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外出减少,于是线上娱乐、购物、学习等需求爆发,对电子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于是芯片需求爆发,但产能却迟迟不能跟进,对芯片的渴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来看一组数据:2021年全球芯片市场一共出货6000亿美元,中国一年进口芯片约2.8万亿人民币,但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加起来进口额为2万亿人民币,芯片进口大幅超过石油和天然气的总和,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光的上市,更是意义不同凡响,难能可贵。

确定性适应瞬息万变

中国的半导体企业有多难,无容置疑,摆在海光面前的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半导体领域,除了技术壁垒高企,人才壁垒、市场壁垒、资金壁垒同样步步为营,跨越任何一个山头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高瞻远瞩的眼光,因为半导体市场瞬息万变。现在回头看看,日韩半导体领先世界的景象竟然宛如昨日。

如果仔细回溯半导体不断迭代的历史,不难发现需求是推动技术进步原动力,模式是商业成功必要条件,而技术是实现需求和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何种历史阶段,三者都需要紧密协同,错一步,差池毫厘,失之千里。也就是说,全盘尽失。

对于海光来说,需要的是确定性适应瞬息万变。

海光做了三件事:

紧跟算力时代:半导体企业的兴衰与算力供需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PC市场的繁荣成就了Intel的霸主地位,存储需求的变化改变了DRAM的格局,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型数据中心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底座,东数西算工程不断推进,新的计算任务的不断迸发,对算力多样性和稳定性提出更多需求,也诞生了巨大的产业空间。

作为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国,中国半导体市场也逐渐增大。2013-2021年,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8.9%增长到34.6%,2019年曾经达到35.1%,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半导体市场。2016年起,在北美、欧洲、日本和亚太地区和国家层面上,中国市场规模仍然位居第一。

海光始终紧跟算力时代,因此,郑纬民院士在贺词中说:“海光信息的上市紧跟算力时代的社会需求,抓住东数西算的发展机遇,不仅即将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更有望带动集成电路产业良好发展。”

抓住新技术红利: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海光CPU系列产品海光一号、海光二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海光三号完成实验室验证。

随着物联网、5G 、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也要求半导体企业不断推陈出新提升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力,比如更高性能的CPU、支持图形图像处理任务的GPU、满足AI浮点运算需求的GPGPU等等

海光DCU系列产品则以GPGPU架构为基础,兼容通用的“类CUDA”环境以及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软硬件生态丰富,可广泛应用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以及关键行业应用领域。

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GPU改变了CPU一家独大的格局,海光信息在不断的技术变更和迭代中,始终紧紧抓住新技术带来的红利机遇。

推动三链联动:半导体产业链条非常长,决定了其必须以产业集群生态的模式来建立优势。

韩国半导体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为进一步促进半导体产业核心技术提升,韩国政府在2021年5月份制定了“韩国半导体发展战略”,将联合企业建立集半导体生产、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和尖端设备设计等为一体的高效产业集群,目标是在2030年前构建全球最大规模的半导体制造基地。

因此,国产半导体产业必须从单一企业、单一能力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生态聚合、产业集群型协同发展,依托集群的巨大行业影响力和先进技术创新网络体系有利于半导体行业的人才、技术、资金、研发等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提升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地位。 

纵观世界各大半导体产业园区,莫不如是。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说:“海光信息上市是中国科学院推动价值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的硕果,未来将对培育产业集群做出新的贡献。”

在哲学里,确定性和真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表达的涵义有两个:第一是准确无误。第二是真实无误。海光需要独树一帜同时兼顾,必须是针尖上的舞蹈。

可喜的是,市场的反馈是正向的,其上市招股书显示,2021年因市场需求增长和DCU产品的规模化销售实现盈利。

系统性打造竞争核心

什么是系统性?系统性是指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不同维度的指标处于不同层级,形成一定的秩序、同层级指标之间、指标层与指标层之间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企业是竞争的主体,所以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重要推动力。而海光性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来自于系统性的技术、产品、市场和生态之间的清晰逻辑关系打造。

奠定技术研发优势:作为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的基石,海光信息的研发团队也实力不俗。多数核心研发人员具有二十年以上高端处理器研发经验。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共1031人,占比90.20%,其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74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65.53%。而业内可比上市公司的研发技术人员占比普遍在60%-70%之间

海光信息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在高端处理器及相关领域开展了系统化的知识产权布局,成为目前少数几家同时具备高端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研发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179项(其中发明专利136项)、154项软件著作权和8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技术研发为海光信息奠定了核心优势。

锻造产品适配能力: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做什么。这可能是所有企业迈向成功的基石。在民工领域,半导体行业必须通过市场需求来进入良性循环。

当前海光CPU系列产品兼容x86指令集以及国际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性能领先优异,软硬件生态丰富,安全可靠,得到了国内用户的高度认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要行业或领域。自2018年来,联想、新华三、同方、中科可控等多家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的产品已经搭载了海光CPU芯片。

海光DCU则面向大数据处理、商业计算等计算密集型应用领域,以及人工智能、泛人工智能类运算加速领域,是如火如荼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加速,其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扩大。

而海光DCU系列产品深算一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深算二号处于研发阶段。

做大生态“朋友圈”:产业圈中生态重要性,有如生活中的“朋友圈”,因此,各行各业的产业龙头企业都把建设生态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著名的“WinTel”联盟横扫世界很多年,这就是生态的力量;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也可见一斑。

中国半导体在民用领域必须通过做大“朋友圈”来实现产业的跃升。海光信息一方面加强自身产品的兼容性,海光DCU协处理器能够较好地适配、适应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

同时,主动融入国内外开源社区,提供适用于海光CPU、海光DCU的适配和优化方案。

另一方面,通过海光产业生态合作组织,凝聚了数千家上下游合作伙伴,初步形成了“芯片设计与制造—整机系统—软件生态—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为未来集群式创新提供了土壤。

结语

我国半导体行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全球增速的近三倍。2013-2020年的复 合年均增长率为19.73%,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一方面,随着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下游市场的产业升级进程加快,带动了半导体行业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产业协同,空间广阔。

海光信息的上市,不仅仅给中国半导体行业注入强心剂,还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展现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跨越山海的海光信息迎来的将是:“芯”辰大海、长坡厚雪。

稿源:美通社

围观 8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26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