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强化安全功能的N25F-SE透过开发流程及安全设计可减轻系统性失效和随机硬件失效的发生

32/64位、高效能低功耗的RISC-V处理器核心领导供货商暨RISC-V国际协会创始首席会员晶心科技 Andes Technology,今日宣布其强化安全的AndesCore® N25F-SE 是业界第一个通过ISO 26262 功能安全标准认证、全面符合汽车应用开发的RISC-V CPU IP。SGS-TÜV Saar GmbH以独立功能安全认证机构的身份,已完成对N25F-SE 的产品评审及安全稽核,确认该产品已达到 ASIL B (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 B) 应用所需的功能安全水平,此次认证依据所有适用的 ISO 26262系列标准,包含第 2、4、5、8 和 9 部之标准。

AndesCore® N25F-SE。N25F-SE 是一个32位RISC-V CPU核心,支持标准的 IMACFD 扩展指令集,包括高效整数指令集和单/双精度浮点运算指令集。N25F-SE也结合晶心第五代V5扩展指令集,以进一步提高性能并降低程序代码的大小。 N25F-SE 的高效能五级流水线在高工作频率和精简设计间达到良好的平衡。其灵活的接口大为简化 SoC 设计。N25F-SE与备受欢迎的同系列产品 N25F 一样,具有丰富的可配置选项,所有这些选项均经过ISO 26262全面认证,因此 SoC 设计团队在提供车用解决方案时,不会受限于一种特定的CPU配置。

ISO 26262 ASIL-B 应用。ISO 26262 将功能安全定义为「不因电气/电子系统故障行为所引起的危害,而导致不合理的风险」。为了以合理的成本结构达到所需的功能安全,从较宽松的 ASIL A 到最严格的 ASIL D,应以各自适当的安全措施来对应不同的ASIL级别的需求。一般而言,ASIL B等级的电子系统应用可涵括仪表板、车舱内监控、感应式车门及免钥进入(keyless entry)、灯光控制、胎压监测、可视化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和车窗控制等产品应用。无论是为了在车辆设计上导入新式电子系统,或是从原先尚未符合 ISO 26262标准的现存电子系统的升级,N25F-SE 都非常适合这些需要符合ASIL B标准的各式应用。

RISC-V 功能安全的领导者。「在2020年,Andes晶心科技的车用处理器核心开发流程已符合 ISO 26262 标准之ASIL D等级要求,成为第一家获得该认证的 RISC-V CPU 供货商。随着经过认证的开发流程到位,正式启动我们的功能安全系列产品路线图,计划每年至少交付一个符合 ISO 26262 标准的CPU核心,以涵盖各式性能和所有功能需求。」Andes晶心科技总经理暨技术长苏泓萌博士表示。「从低功耗且注重成本的MCU 到高算力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运算加速,Andes开发一系列可广泛应用的 AndesCore®处理器。我们很兴奋地宣布我们第一款功能安全的AndesCore® N25F-SE发布,该核心是基于Andes最受欢迎并且最成熟的RISC-V处理器IP--25系列强化改款而来。」

ISO 26262标准全面合规。全面符合ASIL B标准的N25F-SE在开发时,将ISO 26262系列标准所有适用的要求全部列入考虑,并以周全可靠的基础原则定义特定安全活动,包括基础规格、分析与设计以及验证等等。N25F-SE并附有安全套件,其中包括安全手册、安全分析报告(FMEDA等)和开发接口大纲。N25F-SE 及其安全套件共同提供一个有效、高性能且灵活的车用解决方案。它大大缩短SoC设计团队确认其SoC设计符合ISO 26262标准所需的时间。相较之下,所谓的 “ASIL B 就绪” (ASIL B ready)方案,因为没有完整按照ISO 26262系列标准所有适用的要求(第2、4、5、8 和 9部)来开发,所以对SoC认证的支持是不完整的,这导致SoC 设计团队必须设法自行完成CPU IP 供货商原本应该完成的全部工作。此外N25F-SE为市场提供有助于降低SoC 的成本和功耗的另一种选择,因为对于其产品仅需要ASIL B处理器IP的厂商而言,如果仍使用ASIL D规格的CPU IP,因其双核锁步(dual-core lock-step)解决方案需要双倍尺寸(double-sized)的面积,将耗费不必要的成本及功耗。苏泓萌博士强调:「作为唯一公开上市的 RISC- V 处理器IP公司以及RISC-V生态系统的领导者,我们希望提高对ISO 26262标准全面合规的重要性的认知。」

Cidana (敬达)「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属于汽车产业中发展迅速的领域,而消费者体验正在塑造人们对于该系统的期望。敬达提供优化的LC3+编解码器,可用于晶心的ISO 26262 合规平台,亦能根据所需的效能支持其他主流音频编解码器,」敬达执行长Chinn Chin 表示。「我们期待与晶心合作,将敬达的解决方案导入搭载N25F-SE的车用SoC。」

Green Hills Software「很高兴我们可量产(production-ready)的车用安全解决方案扩大支持技术领导者晶心AndesCore® 25系列安全认证的RISC-V处理器核心,」Green Hills Software业务发展副总裁Dan Mender表示。「针对AndesCore® N25F-SE所推出的软硬件整合解决方案,能为SoC供货商创造先机,为需要极高性能和极低功耗的次世代车用电子控制器(ECU)提供整合、优化并经量产验证(production-proven)的平台,以先进工具帮助客户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和降低开发成本。」

IAR SystemsRISC-V以惊人的速度获得从边缘装置乃至云端运算等应用的采用,现在RISC-V更已打入车用市场。IAR Systems从数年前发布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RISC-V功能安全版本后,便持续支持成熟且大获好评的晶心RISC-V 25系列处理器。我们很高兴晶心的N25F-SE通过验证,全面符合ISO 26262标准,」IAR Systems资深产品营销经理Rafael Taubinger表示。「我们期待扩大与晶心的合作,从N25F-SE 开始支持晶心的安全强化处理器,协助我们的共同客户在汽车安全关键应用中加速导入RISC-V。」

Parasoft「我们衷心祝贺晶心以N25F-SE获得ISO 26262功能安全标准验证,」Parasoft大中华区总经理Yue Liu表示。「Parasoft身为协助企业打造零缺陷软件的解决方案供货商,很高兴能与RISC-V处理器领导供货商晶心成为合作伙伴,进一步提供客户RISC-V生态系的解决方案。我相信我们将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为汽车安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测试解决方案,协助客户提升开发及交付高质量软件的能力。」

Virtual Open SystemsVirtual Open Systems和晶心携手,基于考虑到ASIL认证而开发的底层固件VOSySmonitoRV,让无管理程序混合关键性虚拟化(hypervisor-less mixed criticality virtualization)能支持经验证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通用操作系统的并行执行。」Virtual Open Systems执行长Daniel Raho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从N25F-SE 开始,以VOSySmonitoRV扩大支持Andes的安全强化处理器。」

AndesCore® N25F-SE 现已开放授权。已有超过六家SoC 领导厂商,使用N25F-SE 开发其车用芯片。继 N25F-SE 之后,具有数字讯号处理DSP/SIMD 扩展指令集和位运算扩展指令集(Bit Manipulation extension)的D25F-SE,预计将于 2023 年初上市。

关于晶心 (About Andes Technology)

Andes Technology晶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成立于新竹科学园区,2017年于台湾证交所上市(TWSE: 6533; SIN: US03420C2089; ISIN: US03420C1099)。Andes是RISC-V国际协会的创始首席会员,也是第一家采用RISC-V作为其第五代架构AndeStar™基础的主流CPU供货商。为满足当今电子设备的严格要求,Andes提供可配置性高的32/64位高效CPU核心,包含DSP、FPU、Vector、超纯量(Superscalar)及多核心系列,可应用于各式SoC与应用场景。晶心并提供功能齐全的整合开发环境和全面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可帮助客户在短时间内创新其SoC设计。在2021年,Andes-Embedded™ SoC的年出货量突破30亿颗;而截至2021年底,嵌入AndesCore™ 的SoC累积总出货量已超越100亿颗。

更多关于Andes的信息,请参阅晶心官网https://www.andestech.com

追踪晶心最新消息:LinkedInWeiboTwitterBilibili以及YouTube


围观 6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4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专访深圳市兆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商务总监王鑫

芯片作为物联网连接的关键零部件,在物联网的应用和控制中居于重要地位,不管是通信还是存储,几乎所有物联网终端都需要搭载物联网芯片。在智能手机、PC、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的增长颓势情形下,物联网芯片越发得到各大半导体厂商和工业巨头的重视。即将在第二十四届高交会创新与科研展亮相的深圳市兆芯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芯微电子”)也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个商机,成为物联网芯片领域的后起之秀。

用芯打造未来,成就无线空间

“用芯打造未来,成就无线空间”是兆芯微电子的参展主题,他们基于自主研发芯片的基础上,开发各类模块和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物联网工程项目。即将在本届高交会创新与科研展展示的485接口芯片、LCD驱动芯片等应用于液晶显示驱动上的产品具有相当竞争力,电力市场的PLC载波PA放大芯片和过零检测芯片作为行业内大量出货的芯片也广受好评。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无线射频McM78芯片,兆芯微电子基于该芯片自主研发的一系列传感器产品施工便捷,传输稳定,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项目、人防项目、森林防火、边坡、隧道、桥梁监控检测等。

物联网行业迅猛发展,预估市场份额破百亿

在聊到行业发展趋势时,王鑫说了这么一串数据:“据IoT Analytic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球物联网连接数为122亿,同比增速接近8个百分点。同时,根据IoT Analytic的预测,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网关连接数将达到270亿左右。”王鑫判断,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新国产技术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已被普及应用,市场需求逐渐被释放,市场前景广阔。

兆芯微电子也利用他们芯片设计的优势,设计了独特的无线低功耗传感器,致力于打造中国智能物联网项目。目前已取得多项技术专利,并完成了多项智慧城市项目。未来,兆芯微电子将继续打造、全面开发IOT传感芯片,铸就更多传感类硬件产品并推以项目应用。

与此同时,兆芯微电子也真诚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工业物联网,与他们一起推动物联网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本届高交会创新与科研展上,兆芯微电子将准备一份精美纪念品和一份详细的公司介绍手册等待您的莅临。此外,还有一些基于芯片自主研发的无线传感器产品,如二氧化碳、氧气、大气压、倾角、烟雾传感器等,欢迎大家来8A07展位一起互动体验。


围观 5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48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首日,华为携手业界领袖、专家、客户、伙伴共同举办了“华为城市智能体峰会2022”,以“共筑城市智能体,深耕城市数字化”为共同目标,发布了基于OpenHarmony的城市感知体系白皮书》和“城市融合感知解决方案”,共话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及下一代参考架构。

1.png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范科峰发布白皮书

先进技术驱动智慧城市不断演进,以感知塑造智能、智能提升认知、认知锐化感知,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条块深度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华为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同发布了基于OpenHarmony的《城市感知体系白皮书》。城市感知体系的建设有助于丰富“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内涵,完善城市感知数据,打通城市间的各类数据孤岛和壁垒,形成高效的协同配合,实现前所未有的城市综合感知能力,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以《城市感知体系白皮书》发布为契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为将联合业界伙伴,谋划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制订。

与此同时,华为联合业界伙伴首次发布了城市感知体系的最新解决方案——“城市融合感知解决方案”。结合OpenHarmony打造万物互联的城市全场景操作系统,同时运用华为光感知、视频AI分析及光纤传感等核心技术,感知海量数据,构建“可看,可算,可控”城市融合感知平台,支撑城市燃气监测、数字综合管廊、城市网联等应用场景,主动式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城市高效治理能力。

2.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作《智能技术驱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在演讲中指出,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实现城市治理方式智能化、模式协同化、内容预防化、决策精细化,探索“类人化”的数字化发展架构支撑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

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MKT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王彬在致辞中表示,“以人为本”、追求让城市中的“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成为行业共识;城市需要形成一个善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智能体”,实现城市高效能治理、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在“共筑城市智能体,深耕城市数字化”的主题演讲中,王彬强调:“我们看到越来越复杂场景与体验的要求出现,城市的发展将进入下一个阶段:以智能体为代表的变革重构期。城市智能体技术体系上注重打造融合感知、智能中枢、一体化安全,已成为城市数字化发展的共识和最佳选择。”

城市精细化治理需要系统化建设城市智能感知体系。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主任翁晓泳在实践分享中表示:“我们采取了通过华为作为南京城市合伙人的角色,打造智能感知体系建设的南京模式,主要是依托各级城运中心实体组织,基于开源鸿蒙的技术升级,创新商业模式,带动产业发展。”

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着人类社会,华为希望联合更多的城市、伙伴一起,“共筑城市智能体,深耕城市数字化”,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城市建设成为善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生命之城”。

围观 7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4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华为面向ICT产业的年度旗舰活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在深圳和线上举办。大会以“释放数字生产力”为主题,邀请了ICT行业领袖、专家及合作伙伴等嘉宾,探讨如何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共建数字产业生态等议题,并分享最佳实践。华为在大会上提出了助力客户释放数字生产力的三大举措,并面向中国市场发布了十大场景化解决方案和超过十五项创新的云服务。

当前,我国的数字化已经进入快车道,释放数字生产力正当其时。而“数字生产力就存在技术里,藏在场景里。”基于此,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在会上发表了题为《为行业找技术,深入场景创造价值》的主题演讲,重点分享了华为基于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和企业转型成功秘诀。

跨越数字鸿沟 转型成功有方法

毫无疑问,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必答题,但想要转型成功却并不简单。究其原因,主要包括顶层设计不够系统、架构不稳、以及落实举措不到位等。而华为经过多年的深度探索和业界最佳实践,总结出一个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方法论,即“意愿牵引、场景切入、目标导向、组织适配,技术内化和应用外挂”六个步骤。

意愿牵引:数字化转型是创新与变革。我们发现,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有强烈的转型意愿,敢闯、敢试、敢投入。特别是高层亲自参与,制定转型战略和愿景,并分步实施落地;在过程中敢于试错,还能坚定不移的投入资源,这样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加卓有成效。可以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首先源自于企业高层的强烈意愿。

场景切入:聚焦三大价值场景,选定转型投入方向。生产力藏在场景中。从小场景切入,步步推进,是推动企业转型成功的又一要素。而企业的价值场景通常包括三大方面,即通过提升品质、降本增效、增加收益,实现企业效益提升的商业价值;实现减少安全事故、改善工作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社会价值;还有以整体安全可靠、架构可持续演进、规模可灵活扩展为原则审视数字化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价值等。选定了场景,也就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方向和阶段目标。

目标导向、组织适配:面向目标,构建三方联合的创新组织。以目标为导向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还要看到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组织都有能力短板,因为“懂行业的不懂数字化,懂数字化的不懂行业。所以“客户、伙伴、华为”应该是一个“铁三角”型的创新组织,即客户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和业务理解,伙伴有沉淀多年的行业经验,而华为有全栈的ICT技术。同时,华为为了快速集结资源、提高决策效率、实现短链条运作,成立了行业军团、产业军团和产品组合军团,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和伙伴,更好地解决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难题,帮助企业更快达成目标。

技术内化:让技术匹配业务战略。有了场景、目标和组织,还需要客户、伙伴、华为联合进行4A架构的重构。即以客户为主,基于企业战略和业务本质规划业务架构(BA),进而以ISV和SI为主,基于业务责权和数据流动明确业务运行的应用架构(AA)和信息架构(IA)。以上过程华为都会参与,但华为最聚焦的是用技术内化的手段支撑客户技术架构(TA)的设计与建设。

华为的 ICT 技术涵盖了联接、计算、云等产业。技术内化,是华为把有根的全栈 ICT 技术进行聚合,由内而外生成数字平台,对准复杂的硬件平台、复杂的软件和算法平台,将它们封装成简单的对外接口;让客户和伙伴能在场景数字化建设中直接、高效使用业界数字化能力。

同时华为坚持发展安全可靠的根技术,目前拥有“2+2+2”的根技术,联接领域有IPv6+和5.5G,计算领域有鲲鹏和昇腾,操作系统领域则有欧拉和鸿蒙;三大领域的根技术正在不断生根、发芽、开花,创造越来越繁荣的生态。

应用外挂:坚持应用系统由伙伴打造。华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针对价值场景,发挥华为在联接、计算、云等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提供产品和产品组合。有所不为,就是有清晰的边界,坚持被集成,发挥合作伙伴对行业的理解力,来开发应用和设计信息架构,发挥客户的业务理解能力,华为与伙伴、客户一起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系统化解决问题。

华为强调应用外挂,就是要充分利用技术内化的数字平台,激活客户数字化建设的生产力。数字化的很多结果要通过应用(含数据)呈现出来,应用要反映业务,必须具备快速、敏捷和极致体验,应用也只有与平台解耦且采用服务化架构,外挂在数字平台上,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当前,应用外挂的模式极大利用了数字化成果,极简开发应用,灵活响应业务,极大释放了数字化自身生产力,并已在多个行业得到了价值实践:

在电力行业,华为帮南方电网解决了巡线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危险等问题,将单次巡检时间从7天降至2小时,并实现了“高压巡线不登塔”的目标;大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风险,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丰收。在油气行业,华为帮国家管网解决了油气管道第三方入侵检测困难的问题,用一套设备便能实现100公里管道的AI检测,定位精度达到10米级别,事件识别准确率达到97%;大幅降低了管网入侵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有效保障了能源安全。而在金融行业,华为则为邮储银行部署了银行分布式新核心,在确保业务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也帮助银行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帮助邮储银行实现了数字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十大场景化解决方案重磅发布

华为携手伙伴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价值正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涌现。在大会现场,重磅发布了十大华为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包括:城市融合感知解决方案、财政技术中台解决方案、智慧医院全光阅片解决方案、银行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工业AI质检解决方案、电网数字换流站解决方案、本安型矿山工业承载网解决方案、智能隧道解决方案、智慧机场光感围界解决方案、港口智能水平运输解决方案等。吴辉表示,感谢所有合作伙伴的支持和关注,你们让华为的技术更有生命力。

数字化转型助力一汽高质量发展

作为客户代表,一汽集团体系数字化部总经理门欣也在分享环节中介绍了一汽集团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门欣表示: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所有业务工作的基石,在创新的行为范式和4A架构重构的助力下,一汽集团通过云原生思想在业务的应用,打造了“产品/服务、经营/管理的数字孪生体”,同时打造了业务IT一体化战队,加速转型落地,并依托创新云管边端数字底座,进一步释放了数据生产力。特别是在生产工位的转型实践中,通过工位要素数字化,成功挑战零废品目标,将单台工废成本从过去的17.68元降低至0.89元,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对此,门欣特别谈到,数字化就是把决策变成了选择;数字化转型是认知,更是信仰和理想。

转型方法论 释放数字生产力

数字生产力存在技术里,藏在场景里。吴辉强调,数字化转型是创新和变革,需要意愿牵引、场景切入、目标导向、组织适配、技术内化、应用外挂;并由客户、伙伴与华为携手,共创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华为也希望携手更多客户和伙伴,为企业增效益,为社会添福祉,为发展固根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附录:十大场景化解决方案介绍

城市融合感知:

结合OpenHarmony、光感知、视频AI分析及光纤振动传感等核心技术,感知海量数据,构建“可看,可算,可控”城市融合感知平台,支撑城市燃气监测、数字综合管廊、城市网联、城市停车等应用场景,主动式保障城市安全,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城市高效治理能力。

财政技术中台

华为智慧财政解决方案围绕财政业务规范化、资金监管精准化、辅助决策科学化等需求,运用华为云和大数据等技术,携手行业伙伴为客户提供从咨询顶设、构建云网底座到集成运维的端到端方案,助力财政业务一体化、数字化建设,实现财政业务需求响应“快”,预算数据“准”,预算管控“稳”,辅助决策“智”,构建“财政管理规范,资金监管精准,辅助决策科学”的数字财政。 其中关键子方案财政技术中台通过构建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登录,统一权限,统一认证,统一流程,统一功能 ,服务组件复用,提升效率。助力财政构建资源集约、效能提升、安全可控、高效运维、数据智能的数字化平台,提升协调效率,赋能智慧新财政。

https://e.huawei.com/cn/material/local/702f78e6297247e2bd6276f367caafde

智慧医院全光阅片

华为智慧医院全光阅片解决方案,基于华为F5G全光网络、高性能存储等,具备极高带宽和极低时延,实现阅片组图秒级加载,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和三维影像快速重建技术,可将CT/MR等数据进行实时的智能三维重建,并提供音视频会议及实时影像阅片双向标注,极大地提升了医生的阅片体验。 该方案华为重新定义阅片体验及网络标准,通过“全光网络+双活存储+智能交互+远程会诊”系统性解决阅片体验差的问题;通过华为双活数据中心,为医疗数据存储安全及7*24h业务不中断提供有力支撑。

银行分布式新核心

华为推出了“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支持银行核心系统安稳“换心”,应对业务敏捷上线,系统弹性伸缩以及各种创新业务对核心系统的挑战。
解决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1)金融级可信高性能ICT底座,高可靠稳定运行,满足核心业务要求(存贷款、中间业务、支付业务、信贷业务等)
2)敏捷灵活的分布式技术平台(微服务框架、CCE容器、强一致分布式消息组件等),支持业务应用低成本改造
3)高性能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一站式在线实时数据迁移,保持账户数据一致性
4)咨询与专业服务,使能金融机构核心系统分布式改造
5)与业界多家主流核心系统软件提供商集成适配,包括存贷款(与中电金信等伙伴)、支付(威富通)等业务,开箱即用,提供极致客户体验

工业AI质检

采用“云-边-端”协同架构,由“云”端的基于华为云的智能计算中心提供数据标识、AI模型训练、视频接入管理和数据统一存储等能力;“边”侧智能边缘(Atlas 800 推理服务器)提供实时高效的AI推理服务能力;“端”侧工位则提供AI应用开发平台HUAWEI VISION,供客户或ISV伙伴灵活扩展定制,为汽车、烟草、电子等制造行业客户打造工业AI视觉质检平台,识别准确度达到98.5%以上,实现生产质量管控的自动化、智能化,助力持续提质降本增效。

https://e.huawei.com/cn/solutions/industries/manufacturing/ai-quality-inspection

电网数字换流站

数字换流站充分利用数字化先进理念和技术,赋能业务流程优化变革,形成“增强监视一体化、运维分析自动化、生产管控场景化、人工替代规模化、检修策略智能化、平台应用生态化”等6个方面的生产模式转变。华为深度参与全环节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华为构建“星火架构”,深化云边架构内涵。在边端构建算力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基础软硬件,支撑边端海量复制,实现边端便捷化、少人化管理;在云端以“业务平台化+生态运营”,将复杂业务云上建设、云上管理,推进总部云、区域云、专业云建设,实现建设“平台化、专业化”,管理“集约化、集控化”。

二、华为安全可信的无线物联体系。通过应用F5G、WAPI等安全可信技术,部署无线物联汇聚和宽带接入节点,构建全站统一的无线物联专网,支撑多种类、多协议无线传感设备统一接入和管理,实现本地通信网络一专多“能”、频谱无“限”和开放融“合”,以移代固为设备“剪辫子”,提升现场人员业务体验。

三,华为打造站端数字化标准化体系,驱动后端系统功能分层解耦,提供标准化接口,屏蔽组件技术栈差异,实现应用的即插即用。借鉴智能手机应用APP的开发理念,应用厂商基于华为ROMA上的标准化接口敏捷开发,应用软件一次开发全网通用,通过应用商店实现自动化安装、便捷化配置,构建开发集约化、功能模块化、迭代敏捷化的数字化建设新模式。

本安型工业承载网

围绕矿山智能化场景,构建安全、极简、高效、综合承载的下一代矿山工业网络。该方案基于万兆本安型路由器、本安型Wi-Fi 6 AP、本安型ORE等产品,面向井下生产业务提供多样化的接入方式,多种有线无线技术按场景适配。

应用华为F5G全光技术,实现井下“0”电火花,构建易部署、少防爆、免熔纤的全光无源网络;应用网络切片技术,实现井下视频、语音、工控、5G等多业务综合承载;与伙伴联合,支持本安型Wi-Fi 6 AP与UWB共站部署,实现井下高精度定位和随时随地无线接入。

智能隧道

针对公路隧道内安全隐患大、应急救援难、机电设备多、巡检效率低等业务痛点,华为联合多家行业伙伴共同打造智能隧道解决方案。在感知交互层面,基于雷视融合实现重点车辆轨迹全域实时跟踪和异常事件车道级精准感知,基于OpenHarmony实现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在联接层面,通过统一光纤环网,实现一网多用;在中枢层面,基于一体化超融合、边缘物联网关、物联网平台打造统一物联平台,实现统一监控管理和机电智能联动一键下发。智能隧道解决方案集精准感知、极简网络、一键联控、智能巡检于一体,经实际验证,预警误报从上百起/天下降到几起/天,机电联控响应时间从5-10分钟压缩至秒级。

机场智慧围界

机场围界安全是机场安防的头等大事,机场空侧安全直接关系到航空器运行,尤为重要。而近年来因人员入侵未及时处置而导致事故时有发生,对航空器形成重大安全隐患和事故风险。
传统技术防范手段会受恶劣天气与周边环境的双重影响:如在风雨雪雾等复杂天气,或受航空器尾流冲击而振动的情况下,围界告警系统的准确率亦会下降,导致误报频发;同时围界外侧存在植被、道路和来往车辆等,对主动式围界入侵探测手段进行干扰。如某机场误报达400次/天,台风天甚至超1000次。通常一个年吞吐量千万以上的大型机场围界长达20多公里,靠人工观看监控视频或现场识别是否误报很辛苦。
华为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联合民航二所等行业伙伴打造的智慧机场光感围界解决方案,针对机场围界的业务场景,能够更准确有效地区分是人还是风带来的振动,实现“0”漏报,误报率低于1次/公里/天,提供全天候、全覆盖、长距离、零漏报、低误报,提升围界智能防护水平,全面保障机场运营安全,同时还极大地改善了员工的工作体验。

https://e.huawei.com/cn/solutions/industries/transportation/smart-aviation/airport-perimeter-protection

港口智能水平运输

华为与天津港C段码头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基于5G+AI的智能水平运输系统,实现了港口L4级自动驾驶,助力码头76辆IGV满负荷常态化高效协同作业超12个月,实现水平运输无人驾驶安全、高效、规模化运营。

系统采用华为车规级MDC智能驾驶平台,融合AI全局路径规划、路网动态拓扑、多车车序控制、智能路口调度等创新算法,通过云端动态短路径规划,实现了IGV在路口的并行转弯和全局调度效率最优;系统采用北斗+5G+高精地图,结合路侧辅助感知,实现车道级高精度定位,使岸桥一次对位成功率达90%以上,极大提升作业效率;此外,系统还实现了云车解耦,目前已完成与多种智能驾驶车型的对接,不仅成本更低,而且可推广性更强。


围观 7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47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 Gartner研究副总裁孙志勇博士

Gartner顾问副总裁李贵权

Gartner表示,为了在动荡和变幻莫测的经济时代推动可持续增长,首席信息官和IT高管应投资于能够以高效、负责任的方式实现可重复的财务和绩效结果的数字化技术。Gartner将这称之为推动可持续增长的信息技术

Gartner研究副总裁孙志勇博士表示,首席信息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IT)重点实施工作方式变革、负责任的投资和有韧性的网络安全这三项战略来推动可持续增长。

首席执行官和IT高管应采取技术手段使员工能够创造可持续绩效,实现工作方式的改革。企业机构应通过负责任的投资实现财务和可持续成果。相关方应要求产品至少对环境不造成伤害并给能够证明自己以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方式提供服务的企业带来优势。最后,企业机构应实现有韧性的网络安全,提供支持并且不会限制业务成果的可持续保护。

工作方式变革

Gartner研究副总裁孙志勇博士表示:如今,IT在所有企业员工(而不仅仅是IT员工)的招聘、留存、员工互动和高绩效方面都起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但Gartner的一项新调查发现,只有31%的员工表示他们拥有自己需要的技术。这给首席信息官提供了一个有所作为的良机。对工作方式进行改革并使用技术武装员工的雇主将成为首选雇主。

Gartner确定了首席信息官应该关注的三个帮助其企业机构成为首选雇主并为企业创造可持续绩效的力量倍增器:

  • 消除工作阻力:工作阻力指工作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困难。企业机构的工作阻力点越多,员工绩效和企业忠诚度就越差。企业可以通过消除工作阻力来节约员工宝贵的时间,并将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数字技能的培训,这将帮助企业创造出一支更加有战斗力的,并且有持续高绩效的员工队伍。

  • 积极投资于AI增强技术:为了创造可持续绩效,相比生产力,企业机构更应该关注影响力。员工需要获得能够“武装”他们并提高他们工作影响力的工具和技术。AI可以通过扩大员工的覆盖面、范围和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影响力,赋能未来的员工队伍。

  • 对市场新兴热门技术进行试验:在经济困难时期,企业机构唯有进行创新才能保持领先。企业文化的新核心是技术,而企业可以进行创新的领域之一是数字空间和体验。比如结合了各种新兴元宇宙技术的虚拟办公室Intraverse使员工能够在沉浸式会议中一起进行合作、沟通和创新。Gartner预测沉浸式会议技术在5-10年内不会达到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中的生产成熟期。而尝试处于技术成熟度曲线早期阶段的技术的企业机构将吸引想要保持领先的人才。

负责任的投资

Gartner顾问副总裁李贵权表示:负责任的投资是一种既可以实现可持续增长,又能带来回报的二合一战略。它能够同时实现财务和可持续性成果。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可持续性是指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可持续性。 负责任的投资对于您的企业所重视的人来说十分重要。它可以让员工获得有所作为的机会、让客户获得符合其价值观的解决方案并让投资者获得更有吸引力的投资。

Gartner确定了能够成倍提高财务和可持续性回报的三个力量倍增器:

  • 智能互联基础设施(ICI):智能互联基础设施就像港口、桥梁、道路和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它融合了网状编织结构、AI、物联网、云、分析和边缘计算以分享数据。不同于以往基础设施的“默默无闻”,智能互联基础设施引起了人们对基础设施的关注。投资智能互联基础设施可以推动城市和企业的成倍增长并成倍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 充分利用自主采购:自主采购使用AI、机器学习(ML)和自然语言处理(NLP)使企业机构能够接触到更多供应商。自主采购可以成倍提高效率和供应商的可持续性。

  • 通过数字手段减少能耗:首席信息官应使用云、数据和分析技术建立提供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的“基本负载”。通过使用能源和优化系统(EMOS),企业机构可以近乎实时地做出具有前瞻性、以数据为主导的决定以减少能耗。EMOS可减少4% - 15%的能耗。企业机构还可以使用加入了AI和ML的微电网来降低能源成本,并通过将能源出售给电网来获得收入。

有韧性的网络安全

Gartner研究副总裁孙志勇博士表示:根据2022Gartner对企业董事的调查,88%的董事现在将安全视为一种业务风险而不是技术风险。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开始将有韧性、可持续的网络安全作为一种需要他们做出新的投资的业务风险来对待。企业可以通过保护自己的品牌成为客户的首选雇主和首选供应商,并通过保持执行力来支持可持续增长。

Gartner确定了能够成倍加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三个力量倍增器:

  • 管理受攻击面:企业机构可以使用被称为“外部攻击面管理(EASM)”的流程治理和管理技术来发现面向外部的脆弱资产;通过软件构成分析(SCA)获得对软件供应链漏洞的可见性;使用威胁情报(Threat Intelligence)来确定漏洞的优先级别并予以修复。

  • 保护业务成果和客户:企业机构应通过识别与他们最重要的业务或任务成果直接相关的技术依赖关系来确定最重要的业务成果的优先级别。该方法可以使企业机构优先考虑支持可持续增长的系统,例如制造、销售和公民互动等。

  • 使用成果驱动型指标(ODM)和保护等级协议(PLA:企业机构可通过保护等级协议决定需要的安全等级和花费的成本。Gartner正在为16个成果驱动型指标制定基准,企业机构可以根据这些指标将他们的保护等级与同行进行比较,绘制出基于成果的优先级别和投资路线图。企业机构应该投资于实现保护等级而非工具。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T)为高管及其团队提供可执行的客观性洞察。 我们的专业指导和各类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机构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实现更快、更明智的决策以及更出色的业绩。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gartner.com/cn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4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进入汽车供应链,为何困难重重

1.jpg

芯片上车,通过车规认证是第一步。实现量产,不断逼近0ppm才是阻断众多企业上车的拦路虎,犹如一场马拉松,门票易拿,跑好全程不易。

获取AEC Q-100和ASIL门票仅是研发阶段通过小量产品的测试认证。从研发、验证到量产全阶段做好全链质量管控和功能安全,无限逼近0 ppm(每百万产品0缺陷)目标,是企业能否在前端大量量产的关键。

那么如何跑好质量管控“马拉松”呢?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以豪威为例,针对车载CIS产品,豪威集团实施全链质量管控,通过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将质量安全保障文化融入公司产品的每一个阶段,从产品概念、设计、到封装、测试,直至产品使用终止,并不断优化质量安全机制、积累经验。

2.png

让我们具体看看豪威追求0 ppm的“千方百计”

1) 测试:需经过Probe Test和 Final Test两轮测试,验证各个可能性,验证时间长达1年。

2) 量产初期:进行Safe Launch, 确保新产品投放风险可控。

3) 量产后:确保销售给客户后的每颗芯片可追溯,包括设计文件、测试文件等,一旦出故障可定位到原因。

/小知识/

如何检验质量管控水平?

每个企业都积累了不同的Know-How, 孰优孰劣,没有定论。唯一的凭证是用上百万量产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品质说话。这也是为什么汽车OEM往往选择具有量产经验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

而豪威在挑选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合作伙伴时同样遵循该原则,选择业界领先且具备大量车规产品生产经验的企业作为供应商。

量产经验在汽车业内极其稀缺,也是刚进入汽车行业新玩家的致命软肋,尤其是随着中国智能车、电动车市场逐渐成熟,行业对车规芯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只会越来越高。汽车CIS市场新兴势力目前虽有个别产品导入前端,但不具备功能安全,是同类产品下位替代,也尚未得到大量量产数据反馈,是否可靠稳定仍是一个问号。

从自动驾驶到舱内应用,目前国内仅豪威实现了全系列车规产品的大量出货。基于对成熟供应链的选取和把控、强有力的质量管控,豪威车规产品受到全球OEM和Tier-1认可,全球车载CIS年出货量超过1亿颗累计出货量超过10亿颗,验证了豪威质量管控和功能安全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

豪威最新机器视觉类解决方案:

3.png

OX08B40(ADAS/AD)

4.png

OX03F10 (ADAS/环后视)

5.png

OX03C10(ADAS/环后视)

豪威最新人眼视觉解决方案:

6.png

OX03J10(环后视)

7.png

OX03D4C(环后视)

8.png

OX01F10(环后视)

豪威舱内应用解决方案:

9.png

OX05B1S(舱内应用)

豪威汽车CIS,驶于安全,终于安全,豪威集团未来将持续推出高可靠、具备功能安全、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

围观 11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47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浪潮信息四款服务器NF5180M6、NF5280A6、NF5280R6及NF8260M6通过OCP Inspired认证,并在OCP官网公布。作为开放计算产业化的主要力量,浪潮始终坚持开源、开放路线,通过不断贡献设计规范,参与标准到主导标准制定,推进开放计算的行业应用。本次向OCP社区贡献满足行业应用的成熟的服务器产品,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OCP社区的产品丰富度。

1.jpg

浪潮NF5180M6

浪潮NF5180M6是1U双路高密计算型机架式服务器,支持英特尔®至强®第三代可扩展处理器,在整体计算性能提升46%的同时,散热能力提高30%,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了性能、密度、扩展性的最大化设计,适配虚拟化、高性能计算、在线计算等计算密集型业务,满足高密数据中心部署,解决了数据中心对于空间、功耗、散热三者难以平衡的难题。此外,NF5180M6提供了5种标准存储前窗配置,3种I/O后窗配置方案,并提供2种极限存储解决方案,在1U空间内,可支持高达32个E1.S,提供 256T海量缓存池,整体IOPs性能提升近3.2倍,达到千万级的吞吐量。多样化的存储方案、灵活的I/O配置、极致的密度和散热能力,可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场景的百变需求。

2.jpg

浪潮NF5280A6

3.jpg

浪潮NF5280R6

NF5280A6和NF5280R6均是高端2U双路机架式服务器。其中,NF5280A6搭载第三代AMD®EPYCTM处理器,性能强劲,可灵活扩展,单CPU最高拥有64个内核及128线程,最大支持TDP 280W CPU,最高主频3.7 GHz,L3缓存达256MB和18 GT/s XGMI2互连链路,适用于数据分析处理、云、高性能计算等多种应用场景。NF5280R6搭载最新Ampere Altra/Altra Max处理器,保持了浪潮服务器一贯的高品质、高可靠的表现,以强劲的计算性能及灵活百变的配置变换满足不同复杂工作负载,尤其适用于云容器部署、安卓云游、大数据等应用场景。目前该产品已经通过了Arm最高级SystemReady SR认证,能更高效应对客户多样化需求,为更广泛的客户提供算力支持。

4.jpg

浪潮NF8260M6

NF8260M6是浪潮信息针对CSP、COSP及企业客户等需求,基于全新一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设计的一款2U4路机架式服务器,在有限的空间内保证更高计算密度的同时,为企业级客户提供降低云计算数据中心TCO的解决方案。NF8260M6在性能、能耗、扩展性、运维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2U空间内支持4路计算,最高拥有112个内核,224个线程,UPI通道升级至6个,大规模虚拟化场景大幅提升性价比;再如采用电源负载均衡设计,通过BMC实时动态识别并进行精准调控,同时风扇支持N+1冗余,使服务器在环温中稳定运行的同时,保障实时温度精准监测,使得机房在节能降耗方面表现更优。

加强全球协作,加速领先技术应用

如今,开放计算已成为驱动数据中心快速创新的助推器,并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精妙的设计思维和生态系统协作,实现更多技术的融合。围绕开放计算所展开的全球协作与共同创新,将推动更多数据中心的领先技术普适化,助力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

在2022年OCP全球峰会上,浪潮信息展示了与Ampere、英特尔Habana、三星等主要行业领导者在开放计算领域的创新协作。浪潮信息与Ampere进行深入合作,通过提供兼具领先性能、可扩展性和能效的优化设计,推动向云原生模式的过渡。基于Ampere Altra/Altra Max处理器的浪潮NF5280R6平台在峰会上进行了展示,该平台已批量化生产并进入市场,服务于多行业客户。此外,浪潮信息还是Ampere的下一代开放平台Mt. Mitchell的重要合作伙伴,Ampere已将该平台的主板规范贡献给OCP,以加速云原生处理器和平台硬件在生态系统中的采用。

同时,浪潮信息与英特尔Habana正在合作开发基于开放计算规范的AI服务器,可以集成新一代的深度学习AI训练处理器Habana Gaudi2。Gaudi2 HL-225H夹层卡应用于浪潮信息的下一代OAM平台,能够加速开放架构上的人工智能开发,并支持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工作负载。

自从在2021年OCP全球峰会上发布基于开源硬件技术的EDSFF E3参考系统 -- 波塞冬V2以来,浪潮信息和三星的联合团队也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该系统已步入小批量过程验证测试阶段,距离正式量产仅有一步之遥,在今年的峰会上我们见证了这一系统的精彩演示。波塞冬V2是一个联合开放式存储解决方案,采用可组合架构来最大限度地发挥EDSFF E3.x外形的优势,不仅可以容纳PCIe Gen5固态硬盘,还可容纳AI/ML加速器或CXL内存扩展器等各种设备,数据中心用户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配置系统。

此外,浪潮信息还积极参与面向AI、边缘等开放标准规范的建立,参与OCP Hardware Management Module 项目组DC-SCM2.0规范的制定与完善,并牵头服务器全部国标、OAM规范、天蝎标准、边缘OTII规范等;同时推动技术标准产品化,率先向社区贡献了多款产品,包括 AI开放加速计算系统、OTII边缘计算服务器、符合三大开放组织标准(OCP, ODCC, Open19 )的整机柜产品等等。作为开放计算项目先行者,未来浪潮信息将持续推动开放计算产业化,加速开源技术普惠。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47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1月7日,国民技术发布新一代物联网安全芯片N32S003,并在深圳举行的ELEXCON 2022“第四届中国嵌入式技术大会”上进行推介,该芯片兼具高安全、小尺寸、高集成、易开发等特色,是一款高性价比物联网安全芯片。

1.jpg

针对物联网市场的发展,国民技术持续创新并推出新一代N32S003物联网安全芯片,该产品采用32位内核,最高工作主频48MHz,最大内嵌64KB Flash和6KB SRAM,集成UART、I2C、SCD通信接口,内置主流密码算法硬件安全加速引擎,产品具有高安全、小尺寸、高集成、易开发等优势,特别适用于无线安全认证、电源安全认证、支付安全认证、耗材配件认证、智能表计安全、智能家居、智慧交通/车联网、智能穿戴安全认证等AIoT应用场景。

2.jpg

N32S003产品优势特点

■ 高安全

产品通过EAL4+及国密二级高安全等级资质认证,具有存储加密、分区保护、电压异常检测、温度异常检测等多重安全防护机制,支持SM2、RSA、ECC、SM4、DES/3DES、AES、SM3/HASH等国密、国际密码算法,集成TRNG真随机数发生器,可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安全加密与认证需求。

■ 小尺寸

芯片采用DFN6(2mm*2mm)、DFN8(2mm*3mm)、SOP8(4.9mm*3.9mm)等小封装,满足小微体积物联网设备对物理空间的苛刻要求。

■ 高可靠

芯片具有1.8V~5.5V宽工作电压范围,抗静电ESD:±6KV(HBM模型),可适应各种恶劣工作环境。

■ 低功耗

支持多种低功耗管理模式,PD模式下芯片功耗小于0.5uA(典型值),支持物联网设备超长待机。

■ 易开发

外设接口灵活配置,IO管脚支持全映射功能,便于客户开发设计;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固件支持,协助客户完成快速开发替换,大幅度降低开发周期。

便捷完善的开发支持

N32S003安全芯片现已量产并稳定供货,产品具有便捷和完善的开发生态支持:

■ 提供各种封装配置样片、开发评估板、开发及量产工具。

■ 提供完整的固件SDK和标准化认证固件,并可提供定制化固件支持。

■ 芯片配套资料齐全,包括:产品简介、数据手册、用户手册、硬件评估板、参考设计、使用指南等。

■ 全部文档资料可联系国民技术或各代理商获取。

国民技术业务合作

电话:0755-86916666

手机:18988772159(微信同号)

邮箱:sales@nationstech.com

天猫旗舰店:https://gmjs.tmall.com/

 关于国民技术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源于国家“909”集成电路专项工程成立,2010年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077),是通用MCU、安全芯片领先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部位于深圳,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重庆、香港、新加坡、洛杉矶、日本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主营产品包括:通用MCU、安全芯片、可信计算芯片、智能卡芯片、非接读写芯片、蓝牙芯片、RCC创新产品等,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认证、电子银行、电子证照、移动支付与移动安全、物联网、工业联网及工业控制、智能家电及智能家庭物联网终端、消费电子、电机驱动、电池及能源管理、智能表计、医疗电子、汽车电子、安防、生物识别、通讯、传感器、机器自动化等应用方向。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47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华为面向ICT产业的年度旗舰活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在深圳和线上举办。大会以“释放数字生产力”为主题,邀请了ICT行业领袖、专家及合作伙伴等嘉宾,探讨如何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共建数字产业生态等议题,并分享最佳实践。华为在大会上提出了助力客户释放数字生产力的三大举措,并面向中国市场发布了十大场景化解决方案和超过十五项创新的云服务。

大会除了在深圳主会场主办的3场主题演讲、21场峰会/专题演讲,及开发者活动外,还同期在全国各省、地市举办城市专场、创新中心专场、智能基座专场和伙伴专场等共超过150个线下专场,覆盖近100个地市。

5ajdszfkME.jpg

三大举措,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了题为“释放数字生产力,激发行业新增长”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千行百业数字化的迫切需求和丰富的ICT人才储备,正推进行业数字化进入快车道。为了帮助企业应对数字化发展中的共性挑战,胡厚崑提出了三大举措:“让技术不难选不难用,让企业‘上好云、用好云’,让数字人才供给源源不断,助力千行百业释放数字生产力。”

首先,深入场景,让技术不难选不难用。华为打造了易部署、易运维、高性能的产品组合,今年已推出了40多个面向行业的产品组合和70多个针对中小企业的“小而美”方案,让客户获取技术更便捷。此外,华为面向煤矿、港口、电力等多个行业成立了军团组织,并携手1800多家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深入场景联合创新,为客户打造适配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为了实现煤矿井下设备的互联互通,华为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了30多个伙伴,开发了矿山领域首个物联网操作系统——基于鸿蒙的矿鸿操作系统,推动矿山的智能化运营向前迈了一大步。

其次,从“上好云”到“用好云”,构建企业数字化云底座。为了帮助客户用好云的新能力,华为将AI、软件开发、数据治理和数字内容生产等最新技术,及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全球伙伴在各行各业的优秀实践放在云上,让企业随取随用,实现从“上好云”到“用好云”的跨越发展。

最后,加速人才培养,让数字人才供给源源不断。据预测,到2025年ICT人才缺口将超过2000万人。新兴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尤为紧缺。华为携手院校、政府及企业,为社会培养大量ICT人才,如华为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的“智能基座”项目,与全国72所高校合作,预计5年培养出300万计算人才。此外,华为数字化人才发展服务已覆盖企业客户1200多家,累计为企业培养数字化人才近5万人。

为行业找技术,深入场景创造价值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介绍了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他说:“数字化转型是创新和变革。首先,客户要有强烈的意愿,并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愿景和战略。围绕战略选择合适的场景,制定目标,并由客户、伙伴、华为共同构建联合创新组织,根据4A架构匹配相应的技术,由伙伴打造贴近业务的应用。客户有数字化转型战略,伙伴有沉淀多年的行业经验,华为拥有全栈ICT技术和安全可靠的根技术,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创造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吴辉还现场发布了银行分布式新核心、智慧医院全光阅片、机场智慧围界等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十大场景化解决方案,为企业增效益,为社会添福祉,为发展固根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构筑行业云底座,一切皆服务

华为云CEO张平安表示:“华为云践行‘一切皆服务’,助力行业客户快速获取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释放数字生产力。”在基础设施即服务方面,华为云在全球构建了统一架构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KooVerse,为企业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服务。在技术即服务方面,华为云通过全栈创新,加速企业应用现代化。在经验即服务方面,华为云新发布电力、公路等行业aPaaS,让客户不必重复造轮子,使能产业上云。华为云在本次大会共发布华为云Astro低代码平台、DevCloud开发云等超过15项新服务。

一汽集团体系数字化部总经理门欣、长安汽车大数据中心总经理任喆、国家电网设备部直流处处长王庆,也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最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宝国、长安汽车大数据中心总经理任喆与华为一起宣布成立“应用现代化产业联盟”,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共建产业联盟,加速行业数字化,促进产业升级。

胡厚崑表示:“我们正迎来行业数字化的加速期。华为愿与客户和伙伴一起,坚持开放、创新、合作,携手推进数字化进程,释放数字生产力,共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华为全联接大会简介

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是面向全球ICT领域举办的行业大会,旨在打造开放、合作、共享的平台。欢迎业界思想领袖、商业精英、技术大咖、先锋企业、生态伙伴、应用服务商、开发者,和我们一起推动产业发展,构筑开放共赢的健康生态。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全球之旅,走进泰国曼谷、阿联酋迪拜、法国巴黎、中国深圳,和您近距离共话释放数字生产力!更多信息,请参阅华为全联接大会官网:https://www.huawei.com/cn/events/huaweiconnect

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我们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无处不在的联接,成为人人平等的权利,成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为世界提供多样性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所有的行业和组织,因强大的数字平台而变得敏捷、高效、生机勃勃;通过AI重新定义体验,让消费者在家居、出行、办公、影音娱乐、运动健康等全场景获得极致的个性化智慧体验。目前华为约有19.5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多亿人口。欲了解更多详情,请参阅华为官网:www.huawei.com

围观 4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47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在深圳和线上举办。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构筑行业云底座,一切皆服务”主题演讲,分享了华为云在“构建全球存算网”“加速应用现代化”“使能产业上云”三个方面的创新实践,并发布15云服务新品和能力升级。

华为云还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客户、软件提供商、咨询机构等成立“应用现代化产业联盟”,凝聚产业力量,促进软件产业升级,加速行业数字化。

构建全球存算网,让算力无处不在,让数据高效存储

算力是数字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数据是生产资料。为满足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对海量算力和存储的需求,华为云构建了全球存算网KooVerse,为客户提供全球一致体验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华为云KooVerse通过CloudOcean、CloudSea和CloudLake三层架构,打造30毫秒的时延覆盖圈,以满足企业业务的不同时延要求。

依托当地在气候、能源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华为云在贵州、内蒙古、安徽等地建设了CloudOcean云核心枢纽,规划建设的服务器规模均达到百万台以上,并通过科技创新与自然优势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充沛、绿色、高效的云服务。例如,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能效比PUE(电能利用效率)低至1.12,处于业界领先水平。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每年可节省电力10亿度,减少碳排放81万吨。

张平安表示,为了让更多业务能运行在拥有海量云资源的CloudOcean云核心枢纽,真正实现“东数西算”“东数西存”和“东数西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首先要匹配不同业务对时延的要求,然后要满足不同行业业务和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还要让应用实现全局自动部署和动态调整。

1.jpg

华为云CEO张平安

以自身实践为例,华为公司时延要求在30毫秒以内的热应用,需要部署在靠近用户的数据中心,以满足用户体验;时延在30毫秒以上的温应用和冷应用,可部署在西部云核心枢纽。经分析,华为公司有90%的温、冷业务,包括2700多个应用系统、700PB的数据,都可运行在华为云贵安和乌兰察布数据中心。如果深入分析并针对业务做好设计,还可以将更多的业务搬迁到云核心枢纽。

为了满足企业不同业务和数据上云的安全要求,华为云可以为客户提供不同安全等级的云上专区服务,让客户业务安心上云。S1级为公有云用户提供主机、网络、应用、数据、管理等全系列的安全云服务。S2级专区面向政府、金融、汽车等行业,提供满足行业安全合规要求的云资源。S3级专区提供物理隔离的专属资源和专享的运营运维专区服务。S4级专区提供更高等级的物理隔离,实现客户对身份权限、资源归属、数据使用的全面掌控。

华为云还提出了KooVerse Regionless架构,让应用自动地运行在多Region数据中心,从而进一步发挥不同Region基础设施带来的优势,提高应用的运行效率。

持续技术创新,加速企业应用现代化

当前,基于单体/SOA架构、面向物理机/VM部署的传统企业应用已无法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需要向云上运行的现代化应用演进,应用现代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张平安表示,传统企业要快速实现应用的现代化,组装式交付、数智驱动、DevOps、服务化架构、安全可信和韧性六大关键技术至关重要。华为云提供DevCloud开发云、Astro低代码平台和多个创新云服务,帮助企业加速实现应用现代化。

华为云推出DevCloud开发云,融合多种生产线能力,可以支持应用、数据、AI模型和数字内容的协同开发、按需编排,能够让应用开发者、数据工程师、AI科学家们工作在同一平台,共享研发能力和资产,提升多团队的协同效率,更快地构建现代化应用。

华为云发布Astro低代码平台,作为开发云的一部分,覆盖了可视化大屏应用、工作流、复杂应用、智能助手等多种开发场景,沉淀可复用资产,加速应用构建,让企业业务人员也能成为应用开发者。长安汽车采用华为云Astro低代码平台构建了营销云图、预算和排产等十几个应用,开发时间从3个月降低到9天。

同时,华为云发布一系列创新云服务和能力升级:

AI for Industries,加速千行百业智能化:华为云发布盘古气象大模型和AI基因平台,进一步推进行业的智能化变革。其中,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支持秒级预测未来7天全球天气情况,相比传统方式速度提升1000倍、精度提升20%。华为云AI基因平台可通过独有的AutoGenome算法,对基因组数据进行自动AI建模、分析和解译,构建疾病与基因之间的深层次图谱关系,加速药物靶点发现。

GaussDB数据库,给世界一个更优选择:华为云打造全球领先的云原生交易数据库GaussDB,提供高出行业主流厂商45%的高性能、跨中心双集群RPO=0的高可靠、以及满足全球权威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标准CC EAL4+级别的高安全能力,更快、更稳、更可信。

华为流程IT ERP系统中部署GaussDB后,实现了业务效率的十倍提升;采购履行从90分钟缩短到15秒,订单履行从23分钟缩短到9秒。同时,GaussDB也已经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30多家金融客户的核心业务系统广泛应用。例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基于GaussDB,为全行6亿多个人客户提供日均20亿笔的处理能力,联机交易处理效率提升一倍,批处理效率提升33%。在2022年9月底的三季度结息中,新系统仅用了23分钟就完成了原系统70分钟才能完成的操作。

华为云区块链,打造Web3.0时代可信应用底座:以华为云业界唯一的芯-边-云全栈安全的区块链引擎服务为底座,华为云发布数字资产链服务,为客户提供中立、开放的数字资产管理能力。华为云携手武汉市环保部门、斗鱼网络科技基于数字资产链推出了“数字江豚”,助力长江江豚保护事业。

MetaEngine云原生智能渲染引擎,大幅提升渲染效率:华为云发布MetaEngine云原生智能渲染引擎,通过将云、AI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相结合,在多个行业场景中大幅提升渲染的效率,满足未来元宇宙中的虚拟数字世界,或者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镜像等需要强大图形渲染能力的行业需求。以一部90分钟的3D电影为例,原来在线下渲染需要6个月,使用华为云乌兰察布数据中心的云渲染服务可降低到2周,而使用MetaEngine只需要7天。

除了发布多个云服务新品和能力升级,华为云还联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行业客户、软件提供商、咨询机构等,共同成立“应用现代化产业联盟”。华为云CEO张平安、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宝国、长安汽车大数据中心总经理任喆出席启动仪式。联盟将凝聚产业力量,促进软件产业升级,加速行业数字化。

2.jpg

应用现代化产业联盟成立

使能产业上云,共创新价值

华为云在2021年发布了开天aPaaS,将华为多年来与全球各行各业的合作创新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宝贵经验沉淀在云平台上,变成可被调用的API服务开放给行业开发者,使能行业场景化创新。

在本次大会上,华为云分享了在工业领域的实践,并全新发布电力aPaaS和公路aPaaS,使能传统企业上云。

在工业领域,华为云联合国内工业软件产业的合作伙伴,引入大量科学家和行业专家,基于AI、并行调度、GPU加速等核心技术,在云上构建几何建模引擎、图形渲染引擎、数据模型驱动引擎等10大工业软件内核引擎和工业基础资源库,助力工业软件伙伴从第三代单机工业软件快速升级到第四代SaaS工业软件,实现弯道超车。

在电力领域,华为云将行业伙伴的100多种电力应用沉淀为电力aPaaS API,实现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到用电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作业。例如,华为云基于电力aPaaS推出了数字换流站平台,支撑国家电网开展全网近60座换流站的数字化改造工作,如通过智能故障分析实现了AI故障定位,准确率提升30%。

在公路交通领域,华为云联合伙伴打造公路aPaaS,沉淀了300多个交通行业API,覆盖了公路的建、管、养、运、服全生命周期,帮助客户实现公路全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宁波交投集团基于公路aPaaS的事故快速发现和交通态势智能预测能力,可以准确发现十多种类型交通事故并提供疏导策略。

同时,华为云还发布了KooSearch云搜索服务、KooPhone云手机服务、KooDrive一站式存储服务三款基础aPaaS,以加速企业数字化升级。

面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浪潮,华为云的追求和使命是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张平安表示:“华为云将继续与客户、伙伴一起,通过基础设施即服务、技术即服务、经验即服务,构筑行业云底座,实现一切皆服务,共创新价值。”

围观 6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547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