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在浪潮 & NVIDIA元宇宙算力发展研讨会上,浪潮信息和NVIDIA分享了如何使用浪潮元宇宙服务器MetaEngine与NVIDIA Omniverse快速构建高逼真的交互型数字虚拟人。

数字人生产需要强大的多元算力支撑

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的主要实体,就像是元宇宙世界中的公民,是人类身份在虚拟世界的载体。随着2021年元宇宙风起,更高拟真、超写实,具有强交互性的新一代虚拟人开始涌现,且正在被规模化应用到不同产业场景。

数字人生产可以拆分成人物建模、人物驱动、人物渲染和感知交互四个作业环节。AI能够加速虚拟数字人生产的每个作业环节,可以说AI正在改变数字人的生产范式,将数字人的创作周期大幅缩短,提升生产效率,推动数字人产业快速发展。

1.jpg

这样一种新范式的背后其实是更巨量和多元的算力需求。具体而言,数字人和其他实体的建模需要众多设计师协同创作完成,这就需要底层平台具有强大虚拟化和云端协同计算能力;当数字人建模完成之后,数字人自身的运动,数字人和其所处的数字环境、以及其他实体的相互作用需要大量的结构力学、弹性力学,以及多体动力学等物理仿真算力需求;让数字人无限接近自然人,需要高逼真、沉浸感的3D渲染,例如阿丽塔高度拟真的视觉特效来源于光线追踪、光栅化、DLSS等巨量的图形图像算力支撑;在智能交互环节,由AI驱动的数字人往往需要结合语音识别、NLP、DLRM等AI算法从而实现交互能力,这些模型的背后需要强大的AI算力来支撑其训练和推理。此外,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交互则需要超低延迟的网络数据传输,来创造更流畅的沉浸式的数字世界体验。

由此可以看出,元宇宙的构建和运行需要强大的多元算力支撑。这也对算力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高性能、低延迟、易扩展的硬件平台,还需要有端到端、生态丰富、易用的软件栈。

浪潮MetaEngine:元宇宙算力平台

浪潮元宇宙服务器MetaEngine就是要打造支撑元宇宙的软硬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为此,浪潮与英伟达联合打造业界超强软硬件生态,为数字人和数字孪生的构建提供多元算力,以及丰富的技术和工具,为用户打造高效的元宇宙协同开发体验。

2.jpg

在硬件上,MetaEngine采用浪潮领先的异构加速服务器,支持最先进的CPU和GPU,具有强大的RDMA通信和数据存储能力,可提供强大的渲染和AI计算能力。

在软件上,MetaEngine可以支持对应每个作业环节的各类专业软件工具,用户可以根据使用习惯灵活选择。同时系统全面支持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是经过优化的OVX系统,可提供用于构建和部署大规模数字孪生的相关功能及性能。用户可以通过Kit功能将不同的SDK进行模块化的组合,快速完成定制化App或者微服务的开发。互联插件CONNECT可以通过通用数据格式USD实现第三方专业软件工具无缝连接,目前CONNECT已经提供了20多种Plugins,支持与3DS MAX,UE, MAYA等软件互联,解决不同软件之间难以打通、互操作性弱的痛点难题。

MetaEngine还整合了浪潮"源"大模型和浪潮AIStation智能业务创新生产平台的能力。浪潮"源"大模型参数规模高达2457亿,具备知识问答、多轮对话、中英翻译、写作古诗等零样本或小样本的推理能力,可以让虚拟人像人类一样进行自然语言交互。而针对浪潮"源"需要多GPU计算设备协同工作的问题,浪潮AIStation可实现多计算资源的智能调度管理,保证模型服务的高吞吐、低延迟。

浪潮MetaEngine - NVIDIA Omniverse快速构建高逼真交互型数字人

浪潮信息与NVIDIA强强联手,基于MetaEngine和NVIDIA Omniverse Enterprise推出了具备统一多软件格式、支持多人协作、支持实时驱动和实时光线追踪渲染的虚拟人解决方案,强大的算力平台及丰富的软件栈让虚拟人构建由难变易,尤其适合大规模虚拟人制作场景。

方案集成了创建数字人的流程和技术,可以快速生成毛发、皮肤、细节都非常逼真的超写实数字人,帮助数字人制作用户更好地创建自己的数字虚拟IP。

使用方案中的NVIDIA Ominiverse audio2face工具,通过很简短的一段音频输入,就可以驱动这段语音对应的表情,大大加速数字人的制作过程。

3.jpg

来源:NVIDIA “使用NVIDIA Omniverse auto2face制作AI驱动的面部动画”

在动作识别方面,以往采用光学和惯性动作捕捉技术,需要真人演员驱动,并使用大量的摄像头、传感器,制作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现在,借助浪潮MetaEngine - NVIDIA Ominiverse方案,可以基于人体骨骼点二维运动特征向量进行动作识别,进一步映射到数字人躯体上,快速驱动数字人的表情和动作。

4.jpg

此外,还可以实现数字虚拟人和真实人类的交互。虚拟人可以识别真实人类的动作、肢体语言和反馈,再通过NLP模型、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根据机器学习算法决定说什么话,来吸引真实的人类,和人类进行交互。

5.jpg

来源:NVIDIA “与爱因斯坦虚拟人对话”

如何使用浪潮MetaEngine和NVIDIA Ominiverse来构建高逼真的交互型虚拟数字人呢?下面按照人物建模、人物驱动、人物渲染、感知交互的作业流程来说明。

6.jpg

首先可以使用UE metahuman等软件配合Omniverse的nucleus/connect进行3D人物形象及人脸建模。

然后通过高精仿真,让虚拟数字人的动作和行为更加物理准确。

接下来实时渲染环节,RTX Renderer可以提供实时渲染能力,让人物动画及其场景实时立体地展示在用户面前,通过屏幕或XR设备进行沟通交流。

最后是智能交互,这部分需要有大量的AI模型提供支撑。用户首先通过ASR和Vision AI模型进行语音和图像识别,进一步将识别得到的结果送入全球领先的中文语言模型浪潮"源1.0"大模型来生成应答的语言文本,在这个部分AIStation推理平台会负责管理源1.0及语音模型,源回答的结果,会经过tts模型转化为语音,然后送入NVIDIA Omniverse audio2face,通过语音驱动数字人面部产生逼真的表情及面部动作,并通过RTX Renderer实时渲染能力生成动画视频作为输出与用户交互,让对话及交互更加自然真实。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3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2021H2《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半年度追踪报告》(《Worldwide Semiannu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cker》)。报告显示,2021全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1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6亿元,浪潮信息市场占有率达20.9%,份额同比提升3.6%,销售额同比增长68.3%,继续保持全球市场第一。

1.jpg

目前,人工智能商业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行业用户对于AI价值的认知、技术供应商在AI落地的方法论与实践方面日趋成熟。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加速发展,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持续呈现高增长态势。

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同比增长达39.1%,超过全球AI整体市场增长率22.5%(含硬件、软件及服务)。IDC预测,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317.9亿美元(2050.6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3.2%。

浪潮信息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供应商,拥有业内最全的人工智能计算全堆栈解决方案,涉及训练、推理、边缘等全栈AI场景,构建起领先的AI算法模型、AI框架优化、AI开发管理和应用优化等全栈AI能力,为智慧时代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

稿源:美通社

围观 5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3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先进的 5G 信道仿真解决方案加速射频 (RF) 性能验证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Inc.)近日宣布,联发科技 (MediaTek) 已选择了该公司集成的 5G NR终端设备测试解决方案,用于在OTAOver-The-Air实验室中验证配备 MIMO以及大规模 MIMO 天线技术的 5G 终端设备的射频 (RF) 性能。是德科技提供先进的设计和验证解决方案,旨在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

是德科技的 5G NR终端设备测试解决方案使联发科技能够设计、开发和验证可用于在传输高数据速率的无线设备中建立可靠、高性能连接的5G 调制解调器平台,设备制造商们选择使用联发科技先进的 5G 调制解调器技术生产制造智能手机、个人电脑 (PC)、路由器、移动热点和固定无线接入 (FWA) 的产品。

是德科技 Propsim F64 信道仿真工具套件.png

是德科技 Propsim F64 信道仿真工具套件

是德科技全球销售高级副总裁 Mark Wallace 表示:“是德科技很高兴通过以软件为中心的测试工具扩展联发科技基于实验室的测试能力,使公司能够始终站在 5G 创新和技术开发的前沿。全面的 MIMO 测试能力和对 5G NR 3GPP Release 16 测试用例的及时支持使联发科技能够快速推出用于高级 5G 应用的芯片组,例如游戏、多媒体和高清视频直播。”

联发科技无线通信系统发展本部总经理黄合淇博士表示:“联发科技一直与是德科技平台合作,以帮助促进我们的技术进步,从而为我们广泛的 5G 产品提供支持。是德科技平台有助于联发科技开发行业领先的 5G 调制解调器平台,进而推动 5G终端设备创新者的生态系统不断壮大。”

联发科技使用是德科技网络仿真解决方案准确模拟真实世界的无线信道条件,并自动验证 5G终端设备是否符合标准组织制定的最新规范,包括 3GPP、CTIA 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CCSA)。该工具集还支持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主要移动运营商强制执行的运营商验收测试 (CAT) 计划。

是德科技结合公司的信道仿真器、无线传播信道建模软件和紧凑型天线测试暗室(CATR),为基于实验室的 MIMO OTA 测试创建了一个集成解决方案。

是德科技和联发科技合作实现了多个行业里程碑,包括验证首个 5G 毫米波调制解调器以及建立基于 3GPP Rel-16 规范的 5G 连接

关于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提供先进的设计和验证解决方案,旨在加速创新,创造一个安全互联的世界。我们在关注速度和精度的同时,还致力于通过软件实现更深入的洞察和分析。在整个产品开发周期中,即从设计仿真、原型验证、自动化软件测试、制造分析,再到网络性能优化与可视化的整个过程中,是德科技能够更快地将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和产品推向市场,充分满足企业、服务提供商和云环境的需求。我们的客户遍及全球通信和工业生态系统、航空航天与国防、汽车、能源、半导体和通用电子等市场。2021 财年,是德科技收入达 49 亿美元。关于是德科技公司(NYSE:KEYS)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keysight.com

围观 4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3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蔡司中国不断加强数字化创新与能力重塑,强化数字赋能,以自动化技术为基础,以重点应用场景为突破口,积极实现数字员工的深度自动化,勇于尝试新技术,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进程。

如今,受数字化、全球化、人口发展、医疗保健体系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创新与转型”已成为了众多行业及企业的必选项之一。

蔡司于1957年进入中国,目前蔡司集团在大中华区覆盖半导体制造技术、工业质量解决方案、研究显微镜解决方案、医疗技术、视力保健和消费者光学所有业务领域,中国区也是蔡司集团快速增长的市场之一。蔡司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转型正在成为蔡司中国的发展核心战略。

1.jpg

制定标准化制度,汇聚RPA新力量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所带来的转型优势正日益凸显。自动化可以快速为企业实现运营价值,并取得更多降本增效的运营成果,系统性地提高企业市场应变力以及竞争力。

为了全面提升业务弹性,加速企业数字化进程,20215月,蔡司中国借助微钉科技以及UiPath平台,正式组建了企业内部的RPA项目团队,旨在形成数字员工推广和建设的专门力量。

在项目启动前,蔡司中国首先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化制度,并基于UiPath的代码分析器Workflow Analyzer和任务捕捉工具Task Capture定制了蔡司专门的开发和文档模板,以及项目的最佳实践和完善的网络部署架构。通过该团队的前期建设,项目试点、POC验证选择、部署推进、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更加高效、顺畅,为后续企业推动AI深度赋能业务场景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

优化财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

蔡司中国的财务部门拥有丰富的经验、专业的知识以及敏锐的分析能力,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业务以及发展建议,但大量重复且枯燥的财务流程消耗了大量企业人力与物力。因此,蔡司选择将自动化技术重点运用其中,以期简化财务运营流程,降低财务风险,同时激发企业业务创新活力。

财务部门拥有公司最重要的部分数据,更准确地说,是实现财务报告的所有数据层次结构,财务部门的主数据管理需要在单一事实来源的层面实施高质量的数据治理。在启动了供应商和客户主数据创建的机器人自动化流程项目后,财务部门能够实现提高数据录入效率以及加快相关业务流程进度、提高数据资料准确度、保证数据源唯一性这三大目标。此外,通过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供应商和客户主数据业务能够实现效率优化与速度提升,为财务部门每年节省600个小时以及超过31%以上的人力投入,成功达成企业降本增效的运营目的。

而在自动外汇付款机器人项目中,原本财务部门员工每天都要通过邮件接收来自集团内各厂区的付款通知,并在相关生产系统下载订单数据,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手工整理和核对物流资料,制作出符合银行要求的报关文件和付款信息,同时还需要把资料手工录入并上传指定格式文档到相关系统,进行付款申报。但现在,财务部门通过运用RPA,将基于规则、重复性高,枯燥乏味的外汇付款业务实现自动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数据准确率,为财务部门每年节省了1000个工时并为整个团队提升了约15%的工作效率,实现了外汇付款流程的高效升级。

启用UiPath测试套件,加速数字化转型

通过财务部门的自动化实践,蔡司发现,随着企业自动化规模扩大,流程日益复杂,流程能否被充分测试变得至关重要,测试自动化能够大大降低生产部署的风险。因此,在蔡司中国加速实现全面自动化的过程中,RPA团队快速做出相应调整,通过全面测试提供有关软件质量的快速反馈。在此过程中,蔡司重点借助UiPath Test Suite测试套件提供的完备自动化测试方案,以及UiPath合作伙伴微钉科技的协助,高效地完成了基于UiPath测试套件的Azure DevOps平台搭建,构建RPA开发运维一体化,提升了RPA测试效率,完善了RPA测试体系。在这一点上,UiPath和微钉科技不仅加速着蔡司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更是助力蔡司全面提升了技术硬实力和服务软实力。

2.jpg

蔡司中国财务和会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人Andrea Purrucker表示,“财务团队的升级,不但保障了业务数据流畅性及准确性,更多方位的催化着企业的整体运营系统转型。在自动化的助力下,我们正在加固自身的业务弹性,释放新的商业潜能。面对未来的转型之路,我们将继续努力,实现更为彻底的办公自动化,完成更多的业务创新与升级。”

在与蔡司中国合作的过程中,UiPath始终秉承为客户带来价值的理念,积极推动数字化运营在蔡司的应用。展望将来,UiPath将通过端到端自动化服务解决方案,助力更多制造型企业开启数字化的精彩未来!

关于蔡司中国

蔡司于1957年进入中国,目前蔡司集团在大中华区覆盖半导体制造技术、工业质量解决方案、研究显微镜解决方案、医疗技术、视力保健和消费者光学业务领域。大中华区是蔡司集团快速增长的市场之一,我们在大中华区共有近4000位员工,分布于各地的6个生产基地和4个销售与服务中心,为本地客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全球各相关业务提供生产保障。

蔡司大中华区总部位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有销售服务总部、应用服务与培训中心、蔡司工业测量生产工厂及蔡司集团在德国以外的首个企业级创新研发中心,同时具备面向整个国内市场的中央物流与仓储功能,全面支持中国本土研发与生产,积极拓展合作领域,深耕中国市场。

关于UiPath

UiPath以实现全面自动化企业TM为愿景,即企业使用自动化来释放最大潜力。UiPath的端到端自动化平台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解决方案与全套功能相结合,帮助所有组织机构迅速扩展数字化业务运营。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3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AMD(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MD)上周在深圳成功举办AMD 赛灵思技术日活动。AMD 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发表了题为《同超越,共成就》的主题演讲,AMD 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唐晓蕾以《自适应计算加速创新落地》为主题发表了演讲。活动上,AMD 多位技术专家带来了针对 Versal™ ACAP 、Kria 系统模块(SOM)和Zynq RFSoC 自适应 SoC 的概览,以及 AMD 商用 PC 方案的最新产品与方案动态,还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工业、机器视觉、医疗成像、专业音视频等领域,分享了基于自适应计算平台的解决方案。此外,现场还针对多个行业解决方案设置了演示,为技术专家与现场观众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

2021 年,赛灵思技术日活动相继在北京与深圳成功举行。作为一场以自适应计算技术为平台的线下深度互动活动,该活动旨在携手行业各领域的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从技术、产品到应用的全面支持,推动行业智能化方案转型与落地。随着今年早些时候 AMD 对赛灵思的收购正式完成,AMD 提供了广泛的、高度互补的产品、差异化的 IP 和世界一流的人才。凭借多方面的提升, AMD 进一步与核心市场领域的广大客户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紧密协作,促进创新方案的应用落地,赋能行业蓬勃发展。

AMD 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表示:“回顾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向上的跃迁,都是由技术创新加上应用加速所驱动。然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就需要产业各个环节的参与者不断创新,紧密配合,共同发展。‘同超越,共成就’这句话是 AMD 全新的品牌战略,也是对合作伙伴、客户以及员工共同推进创新,解决行业需求与挑战的最真实表达,同时也是 AMD 与在座各位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决心。

1.jpg

图:AMD 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进行主题演讲

AMD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唐晓蕾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推动生态系统创新与解决方案落地作为驱动我们持续创新的动力。自适应计算平台的不断革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我们每一次的突破,都为赋能合作伙伴创新、加速方案实现提供了更强大的助力。在未来,我们将继续为大中华区核心市场生态系统搭建更广阔的创新天地,共同加速释放创新动能,以更卓越、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助力产业拥抱智能化、数字化新时代。”

2.jpg

图:AMD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唐晓蕾进行主题演讲

创新技术赋能开发部署

长期以来,AMD 始终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赋能开发部署,加强技术研发和投入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活动日上,AMD 带来了 Versal ACAP、Kria SOM和Zynq RFSOC等系列平台的产品更新情况。

今年 5 月,AMD 推出了 Kria KR260 机器人入门套件。它专为机器人专家和工业自动化的开发人员而设计,能够提供其所熟悉的以 ROS 2 为中心的开发体验,还可以在模块化平台上实现时延更低的精确多轴控制,从而实现简单高效的开发和快速部署。

作为基于 7nm 工艺的自适应计算加速平台,Versal ACAP 可以更好地适配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加速任务。Versal AI Edge 系列在边缘计算方面提供了更卓越的单位功耗性能,非常适合汽车自动驾驶、工业视觉及网络、医疗影像处理等多种 AI 及相关处理应用。在演讲中,来自 AMD 的技术专家还详细阐述了单芯片自适应射频平台 RFSOC 产品系列,并分享了 RFSOC/RFSOC DFE 的最新动态。其中,Zynq RFSoC DFE 作为具有突破性意义的自适应无线电平台,可以满足不断演进的 5G NR 无线应用标准。

除上述产品外,AMD 还介绍了针对商用 PC 方案的升级及其如何满足开发者和不同客户的需求。

3.jpg

图:AMD 赛灵思技术日活动现场

携手生态系统加速方案落地

在中国,人工智能的落地和5G部署的提速正为众多传统行业领域带来全新发展机遇。在本次技术日活动中,AMD 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医疗、专业音视频等行业集中展示了其与合作伙伴协力打造的领先解决方案。

4.jpg

图:AMD 赛灵思技术日携手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带来众多现场演示

汽车行业正面临革命性演进。AMD 的自适应计算技术和产品,可以助力从边缘传感器到中央域控制器的感知融合加速,并实现差异化设计、加速高等级智能驾驶的快速落地。在现场演示中,AMD 展示了下一代 7nm 工艺 Versal 器件支持下的车载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以及全新一代的汽车智能电子后视镜( CMS )。

智能制造是当下颇为热门的产业。面向工业 4.0 的产业升级诉求愈发强烈,生产装备的智能化也愈发普遍。在机器视觉和机器人的方案中,AMD 阐述了各类智能装备如何助力智能制造发展。现场演示环节,AMD分享了用于缺陷检测的自动化边缘 AI 解决方案,其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应用的边缘缺陷检测,能提供显著的精度提升。

•在医疗领域,由 AMD 提供支持的应用涵盖了外科手术机器人、内窥镜检查、磁共振和CT、放射设备、超声设备、病患监护设备、呼吸机和气泵、智能病床和除颤器等,能充分满足医疗平台不断增长与扩展的需求。活动现场展示了一款由 AMD 提供支持的、面向新型内窥产品的高集成度平台,以及 AMD 自适应平台如何实时处理多维度多通道的超声数据。

•当前,专业音视频应用领域愈发广泛,其技术也持续演进。针对专业音视频市场,AMD 提供了灵活的音视频接口、实时视频处理单元以及支持不同的专业级视频编解码器,能够实现从音视频输入到输出的灵活应变解决方案。活动日中,AMD 现场演示了包括超高清8K视频在内的超清视频接口应用与高性能视频处理方案。

除上述精彩内容外,AMD 还在活动现场围绕功能安全、嵌入式开发平台等主题进行了更多精彩分享。

关于 AMD 

在超过五十年的历史中,AMD(超威半导体)引领了高性能运算、图形,以及可视化技术方面的创新。全球数以亿计的人们、领先的500强公司,以及尖端科学研究所都依靠AMD技术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AMD员工致力于打造领先的高性能和自适应产品,努力拓宽技术的极限。成就今日,启迪未来。更多信息,敬请访问AMD公司(NASDAQ:AMD)官网http://www.amd.com.cn/,关注AMD 官方微信: AMDChina,关注 AMD 官方微博@AMD中国。

围观 9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32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来源:意法半导体博客

1.jpg

ST最近发布了FDA903Q规单声道D类音频放大器,进一步完善了FDA903产品系列。该系列其他两款产品分别是FDA903DFDA903UFDA903系列与 FDA803系列非常相似,而且目标应用完全相同,都是汽车音响系统,只不过FDA903增加了为高端车型专门设计的电流检测功能。目前,许多汽车厂商已经在用 FDA803,但 FDA903 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多功能。此外,为确保我们的产品更好用,FDA803 FDA903 引脚相互兼容。两个系列都有 DQ U 三种型号,分别采用 PowerSSO 36 pad downVFQFN 48 PowerSSO 36 pad up 封装。

多年来,D 类音频放大器在汽车市场上蓬勃发展,这也是我们最初决定研发车规D 类音频放大器的原因。近些年来,电动汽车提出了新的应用场景,对D 类音频放大器的依赖程度更高。首先,D 类音频放大器能够达到电动汽车的能效、设计灵活性和可靠性目标。其次,音频放大器让电动汽车更安全。电动汽车在大部分情况下确实很安静,对于驾驶者来说,静谧性带来非常棒的舒适感受,但对于行人或其他驾驶员来说,却是致命的危险,因为他们听不到有汽车驶近声音。因此,电动车企发明了模拟发动机噪音的低速提示音系统 (AVAS) ,以提醒路上的其他参与者注意驶近的电动车。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FDA803FDA903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为什么选择 D 类音频放大器?在哪里可以找到它们?

理由1: 90%能效

2.jpg

PWM Control PWM控制

音频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接收并处理输入音频信号,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到扬声器。音频放大器的设计挑战是确保输出信号忠实于输入信号,并且放大过程节能高效。最后一点在电动汽车中尤为重要,因为电动车只有节能才能延长续航里程。因此,应尽量避免信号失真,同时保证功放的功耗也尽可能低。D 类功放脱颖而出的原因是它在所有类别的音频功放中能效最高,拥有高于 90%的能效。功放通常使用脉宽调制或 sigma-delta 调制方法生成输出信号。

理由2: 小尺寸的灵活性

目前有许多应用场景都在使用 D 类音频放大器。由于能效高,汽车和消费类产品的小型扬声器往往会优先考虑D 类音频功放。因此,电视、电脑和许多其他类型的小型音箱或电池供电的扬声器都使用这类放大器。D 类音频放大器的封装较小,有助于缩小应用系统的外观尺寸,甚至可以安装在助听器内。FDA903Q 的尺寸仅为 7 mm x 7 mm x 1 mm。与其他类别的音频放大器相比,D 类放大器的工作电压较低。此外,高能效意味着产生的热量少,这样,厂商就能够开发尺寸更小的娱乐系统,对希望一直节省空间,提高续航里程或燃油经济性的车企来说,这是一个福音。

FDA903 FDA803 系列有哪些共同点?

理由3: 多功能性

3.jpg

FDA903Q

FDA803 FDA903 都通过了 AEC-Q100认证,可适用于众多汽车应用场景,同时帮助汽车厂商设计多种应用。例如,两个系列都集成一个 108 dB 数模转换器,可以驱动车内外的扬声器。它们还支持宽压电源(3.3 V 18 V 之间),工程师可以通过汽车电池、外部降压转换器或小电池为功放供电。因此,即使在汽车电池耗尽后,ST 放大器仍可以发出报警声或提示音提示驾驶员注意。这两个 FDA系列产品还提供诊断功能,以提高其运行的稳健性和灵活性。例如,系统可以检测扬声器短路故障或者提供放大器过热保护功能。

理由4: 性能

这两个系列都可以用于设计高端音频系统,因为它们都兼容高达 192 kHz 的采样频率。我们的工程师还在滤波器后加一个反馈电路,以提高信噪比,实现平坦的频率响应,降低输出失真。我们在前面已经提过,在典型的 D 类放大器中,输入信号先经过调制器处理再送到输出级,然后经由低通滤波器滤除信号内的噪声,最后送到扬声器。在最后的滤波器后面增加反馈电路,放大器可以对扬声器进行一些测量,用于查找老化组件,优化频响曲线。

为什么 FDA903 的电流检测很重要?

监测扬声器

电流检测是FDA903 的一个独有功能。简而言之,该产品可以监测流向扬声器的电流。这是客户要求的一项功能,因为通过这个功能,客户可以优化发送到扬声器的模拟信号。工程师不必设计外部监测电路,从而简化了设计,缩小了系统尺寸。FDA903 还可以检测扬声器是否正在接收信号或是否存在问题。最后,电流检测可以帮助系统根据扬声器的行为调整均衡器。 因此,开发人员可以实时动态地提高音质,取代扬声器固定参数调音方法。

理由 5:电流检测提升安全性

电流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动汽车带来的最新挑战。要使 AVAS提示音系统达到设计要求,系统必须可靠、高效。简而言之,声音必须足够响亮,尽管有环境噪音,也能够提醒行人。该系统还必须可靠,驾驶者开车不知道外部喇叭不响是不行的,因为这会导致灾难性后果。通过提供诊断矩阵和电流检测功能,FDA903 可以把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到一个的水平。此外,大功率输出和优化功能使芯片能够驱动外部喇叭发出洪亮的声音,同时保持高能效。

动手实操

4.jpg

EVAL-FDA903Q

亲自试用是评测FDA803 FDA903 系列的最佳方法。EVAL-FDA903Q可以让工程师测试 FDA803Q FDA903Q。因此,设计人员可以看到他们的系统是否会从FDA903Q的电流检测功能受益。该板提供一条音频通道,通过 I2C 总线配置芯片,使用 I2S接口发送音频。我们还为希望测试 PowerSSO-36 slug-up 封装的用户提供EVAL-FDA903U评估板,为想要使用 slug-down 版本的用户提供EVAL-FDA803D板。因此,只需三块板卡,工程师就可以测试所有配置和价位的产品,看看哪一个最适合他们的项目。

围观 8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3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月12日,海光信息(SH688041)正式登陆科创板。此次IPO,海光信息发行价为36元/股,开盘大涨94.44%,市值一度超1610亿元,缔造了今年半导体领域市值最高的IPO

资料显示,海光信息成立于2014年,主营业务为研发、设计和销售高端处理器,旗下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

根据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公司研发出了多款性能达到国际同类型主流高端处理器水平的产品。同时,专注于高端处理器的研发、设计与技术创新,掌握了高端处理器核心微结构设计、高端处理器SoC架构设计、处理器安全、处理器验证、高主频与低功耗处理器实现、高端芯片IP设计、先进工艺物理设计、先进封装设计、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

近三年业绩突飞猛进

累计研发支出超30亿

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95%

近两年,由于海光信息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特别是国产服务器厂商对国产CPU需求增加,再加上公司的海光二号与深算一号在近两年相继实现规模化出货,使得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海光信息营业收入分别为3.79亿元、10.22亿元、23.10亿元,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146.85%。其中,核心业务CPU的销售收入在营业收入的占比达100.00%、100.00%和89.66%。

1.jpg

据海光信息介绍,自2018年以来,公司产品历经市场检验。目前,其CPU产品不仅开拓了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还成功应用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领域客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能源化工领域客户,在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类业务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

2021年,其DCU系列产品也正式实现商业化应用,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应用领域。

因此,海光信息的盈利能力也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趋势。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海光信息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8290.46万元、-3914.45万元、3.2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74亿元、-9263.12万元、-9519.08万元、2.65亿元。

2.jpg

作为一家先进技术研发企业,海光信息通过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来保证竞争优势。2019年度至2021年度,公司的研发支出分别为86,463.69万元、108,945.18 万元和158,493.84万元,累计研发支出合计353,902.71万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95.35%

3.jpg

公司的研发高投入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等方面成果显著:截至报告期末,海光一号、海光二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海光三号完成实验室验证,海光四号处于研发阶段;海光DCU系列产品深算一号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深算二号处于研发阶段。

科创能力强

同时具备CPU和DCU研发能力

海光信息是少数几家同时具备高端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研发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国内率先完成产品成功流片,并实现商业化应用。公司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上同类型主流高端处理器的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以海光7000系列CPU产品为例,该系列产品是公司的拳头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服务器。与国际领先芯片设计企业Intel的可比产品相比,海光7285 CPU的实测性能与Intel同期发布的主流处理器产品总体相当。

此外,海光信息核心团队在计算机芯片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作为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的基石,公司的研发人员数量处于快速上升状态:

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共1031人,占比90.20%,其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74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65.53%,涵盖了CPU/DCU关键技术研究、处理器核心和SoC芯片研发、定制与模拟电路、生产工艺、封装测试、基础软件及系统研发等各个环节。

得益于持续加大的研发投入和高达90%以上的研发人员占比,截至2021年8月31日,海光信息及子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179项(其中发明专利136项)、154项软件著作权和8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

在硬科技赛道,海光信息以顶尖的技术产品和团队实力,夯实企业"护城河"。

结语:着眼未来,长坡厚雪

当下,集成电路产业机遇满满,海光信息未来大有可为。

强产业:随着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下游市场的产业升级进程加快,带动了集成电路行业的规模增长。据招股说明书,2013-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市场规模从2509亿元增长至8848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接近20%。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增速尤为突出,2020年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到总市场规模的42.7%,预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在未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广市场:海光CPU已经应用到了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行业,得到了国内行业用户的广泛认可,逐步开拓了浪潮、联想、新华三、同方等国内知名服务器厂商,开发了多款基于海光处理器的服务器,有效地推动了海光高端处理器的产业化;海光DCU主要面向大数据处理、商业计算等计算密集型应用领域以及人工智能、泛人工智能应用领域,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加速,其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扩大。

高性能:海光7258与Intel同期主流CPU产品性能相当,同时兼具较强安全优势,内置安全处理器实现自主迭代升级;海光DCU是国内唯一同时支持科学计算和AI加速计算的规模应用的加速计算芯片,性能比肩国际一流水平。

优生态:海光CPU能够兼容目前存在的数百万款基于x86指令集的系统及应用软件,具备成熟且丰富的应用生态环境;海光DCU兼容"类CUDA"环境,能较好适配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

产业、市场、性能、生态多点组合发力,帮助海光信息快速打开市场,加速打造高端计算生态,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强盛提供核心计算引擎。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32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8月22日,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辰储能)正式发布2022电池新品,推出首款300Ah电力储能和大圆柱户用储能专用电池,并于2023年一季度,开启全球交付。作为新型储能产业龙头代表之一,海辰储能精准卡位电力储能及户用储能市场,以专业储能电池助推行业快速发展,开创储能专用电池时代。

1.jpg

海辰储能2022新品发布

通过技术创新,海辰储能推出的首款300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实现前三年"零"衰减(每天满充满放一次计),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能量效率达95%。该款产品与现有280Ah储能电池尺寸相同,可兼容适配当下储能系统,降低储能系统建设成本。实测数据显示,前1000次循环,该款电池能量衰减率≤1%(满充满放,相对于初始值)。

2.jpg

海辰储能300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

采用海辰储能300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的储能系统,相较当下280Ah储能电池,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25.3%;如果以用户侧储能电站,按照一天一充应用场景下,可实现IRR(内部收益率)提高18.4%;前三年储能系统总放电量增加5%,从而减少电量超配,实现初始投资节省5%。该款产品从以上三个方面带来显著收益,缩短储能项目回本周期,大幅提升投资回报率。

3.jpg

海辰储能300Ah电池的储能系统优势

海辰储能除在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做了新品布局,也重新定义户用储能专用电池,推出大圆柱电池产品,从高速制造和电池形态可定制,带来户储产业大变革。

大圆柱电池,生产方面依托高速产线输出,实现产品良好成本管控;电池循环寿命方面较传统圆柱电池大幅提升,突破5000次大关,取得技术新突破;产品安全性方面,该款电池采用双防爆阀设计,双重保护,安全加倍。产品规格覆盖4680-46300,单体容量从10-50Ah,灵活适配性更强,满足户用储能应用场景定制化需求。

4.jpg

海辰储能大圆柱户用储能专用电池

今年5月,海辰储能在重庆铜梁区投资130亿,着力打造海辰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建设50GWh新一代储能锂电产线。按照企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海辰储能厦门、重庆基地全面完成建设,实现满产产能135GWh,从行业聚焦、产业技术、产品布局再到产业链生态,助推储能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电化学储能作为新型储能增长最快的赛道,在规模和增速上一马当先,为新型储能的"肱骨力量"。

海辰储能自成立以来,坚持专业让能源更安全,推出的高安全280Ah储能电池一经发布,即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先后有华能集团、中国电力、东方日升、科陆电子、东方电气及南方电网等行业头部企业,与海辰储能达成电池采购、长期战略合作。

储能电池行业是一条超级且独立的大赛道,不同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品在应用上更加重视基建与投资,储能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在于更低的电池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

5.jpg

储能-新基建

从行业黑马到专业储能领军者,海辰储能凭借其"电池力"正引领储能电池发展,建构储能电池专业化"内核"。未来,海辰储能将在高安全、长寿命、高能量效率、极致成本上持续挑战,开发差异化的储能产品,研发储能应用专属技术,全力打造全球储能电池第一品牌。

稿源:美通社

围观 4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31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6.8英寸电子书阅读器模组与2.9英寸电子货架标签模组通过ISO 14067标准认证

全球电子纸领导厂商E Ink元太科技今(23)日宣布, 6.8英寸电子书阅读器模组与2.9英寸电子货架标签模组通过ISO 14067:2018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证书,亦为全球首度通过碳足迹标准查证之电子纸模组。每一片6.8英寸电子书阅读器模组碳足迹为3.30 kg CO2e;每一片2.9英寸电子货架标签碳足迹为0.59 kg CO2e。

1.jpg

E Ink元太科技取得全球首张电子纸模组碳足迹盘查证书,由E Ink元太科技董事长李政昊(图中右)代表接受BSI英国标准协会东北亚区总经理蒲树盛(图中左)颁证。

元太科技为落实2040年净零碳排(Net Zero)与2030年R100的两大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从产品设计、以及生产制造流程进行改善,实行碳足迹盘查能更明确说明电子纸产品所产生的碳排放数据,作为未来进行节能减碳之参考依据。本次碳足迹盘查挑选市场广泛使用的产品的6.8英寸电子纸阅读器模组、以及2.9英寸电子货架标签模组,进行盘查及认证其产品生命周期内包含原料取得、制造阶段的所有温室气体。

盘查范围涵盖最重要的关键性零组件电子墨水薄膜(FPL)之产品碳足迹、原物料的制造、取得及其运输的调查、以及产品制造(包含能资源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的自愿盘查等两大调查边界。而碳足迹验证路径则从新竹厂区的产品设计、原物料采购及规划运输物流,林口与美国等两厂区的电子纸材料生产制造,乃至扬州厂的电子纸模组制造。

E Ink元太科技董事长李政昊表示:"虽然元太科技所开发的电子纸因超低耗电的特性,已具备低碳排的环境友善效益,但面对全球净零碳排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更积极的做法,推动减碳行动。碳足迹盘查能从电子纸材料与模组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明确获知产品所产生的碳排放数据,藉此建立电子纸产品的碳足迹方法学,同时检视及改善产品设计及制造流程,进一步降低产品碳足迹。我们期许不仅研发与制造绿色电子纸产品,打造低碳的智慧显示装置外,也透过推动低碳绿色制程,降低温室气体对于环境冲击。"

BSI英国标准协会东北亚区总经理蒲树盛表示:"面对国际可持续及碳管理的挑战、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美国碳关税及绿色供应链减碳要求,企业进行组织碳盘查与产品碳足迹,除了有助于组织内部可持续推动,更是成为未来全球供应链竞争的基本条件。元太科技的产品碳足迹通过国际标准权威BSI第三方查证,将有助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并提升对利害关系人之公信力。"

元太科技本次采用ISO 14067:2018 碳足迹查证标准,依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相关性及透明化等原则汇整相关信息,并详细规范产品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及冲击评估。由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BSI)进行第三者外部查证确信相关数据及左证数据,并获得合理保证等级之查证声明书。

除了电子纸模组碳足迹调查外,在电子纸显示屏产品的长期使用,相对于纸张与LCD显示屏,亦具备显著的低碳效益:

  • 以一间有125家分行的金融机构为例,在导入电子纸笔记本后,每年可以减少使用1,650万张的A4纸张,每年间接降低1,1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 过去5年,全球约使用1.3亿台电子书阅读器,以数字化阅读模式取代纸本印刷书籍的购买与阅读。假设1.3亿台电子书阅读器每年平均下载10本书,若以纸本书籍或是LCD平板计算机阅读,相较于使用电子书阅读器,将分别产生10万倍与50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过去7年,全球已安装约6亿个约3英寸左右的电子纸标签。假设每天更换4次价格信息计算,使用纸质标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电子纸标签的3.2万倍。

  • 若以10英寸电子纸广告牌取代同尺寸LCD广告牌,持续使用5年且每天更换4次显示画面,每一度用于生产这些电子纸的电力,相对为地球节省了400度电力消耗。

  • 低耗电的电子纸应用于智能公车站牌,结合太阳能电力供应的电子纸广告牌, 100%使用再生能源,成为全球推动净零碳排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为迈向2040 Net Zero与2030 RE 100等两大可持续目标,元太科技未来将依新开发之电子纸技术与产品的特殊性进行碳足迹盘查,依此提供客户电子纸产品碳足迹框架,进行低碳的终端产品设计与开发。同时,元太科技基于电子纸生态圈的经营策略,也将协助供货商进行减碳行动,供货商与客户均可采用现有符合ISO 14067碳足迹标准的E Ink电子纸产品的碳足迹方法学,再次计算产品碳足迹,展现价值链的减碳成果。

关于E Ink元太科技

元太科技为全球电子纸产业领导厂商,运用麻省理工学院(MIT)多媒体实验室开发的电子纸技术,以超低耗电的显示特性,成为各式应用产品的理想显示界面,包括电子书阅读器、电子纸笔记本、零售、物流、医院、交通等,有助于客户将显示界面导入于各式表面。超低耗电的电子纸可协助客户达到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外,元太科技亦宣示于203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RE100),并于2040年达到净零碳排。元太科技为气候宣言(The Climate Pledge,TCP)与科学基础减量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组织成员,更荣获国际权威媒体Financial Times、Nikkei Asia与国际研究调查机构Statista合作评选列入亚太区气候领袖企业(Asia-Pacific Climate Leaders)之一。从倡议到目标、计画的落实获外部肯定,元太科技致力以电子纸技术与应用协助推动低碳环境可持续发展发展。更多E Ink元太科技及电子纸显示屏详细资讯,请参阅 www.eink.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3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为了有效提升安集科技员工对安全保障的更好认知与协作能力,安集科技在夏季发起"啄木鸟行动",致力于发挥全体员工在生产中对安全保障的认知性和主动性,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从成立以来,安集科技就建立了严格执行的ESH管理体系,将安全标准提高到战略高度,纳入公司、部门及个人绩效的重要目标。

1.jpg

安集科技ESH方针

履行合规义务|持续节能减废

保护员工安全|创建绿色企业

安集科技主要产品为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生产过程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安全性得以保障。公司已先后通过 ISO9000、ISO14001、ISO45001、EICC/RBA及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认证。

未来,安集科技继续牢筑安全底线,将ESH理念贯穿企业的生产和生活,在坚持安全、健康、环保的原则下,努力推动公司自身与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31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