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此次演示将展示在Realtek Ameba SmartRTL8730E)物联网芯片平台上运行的6声道高性能音频

为智能设备和下一代家庭娱乐系统提供沉浸式无线声效技术的领先供应商WiSA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NASDAQ股票代码:WISA),将在2023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3)上演示其最新的、兼容Wi-Fi的多声道WiSA E嵌入式软件音频技术。WiSA E使用Wi-Fi频段的5GHz部分,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提供高性能、高质量的无线音频传输和接收功能。

CES期间的WiSA E演示将基于5GHz Wi-Fi频段,实现6声道、5.1沉浸式音频配置,以20毫秒的固定延迟以及紧密的声道同步传输无压缩的24/48kHz音频。采用Realtek Ameba SmartRTL8730E)的WiSA E量产模块预计将在2023年第二季度结束前上市。

WiSA E是我们性能最高的IP解决方案,其设计是为了实现在当今拥挤的Wi-Fi环境中稳定地工作。”WiSA Technologies业务发展和战略副总裁Tony Parker表示。“消费者需要更加沉浸式的3D音频体验,而WiSA E的设计目的正是以无线方式提供这种体验。随着时间推移,WiSA E模块的功能集将继续增强,将通过软件更新提供更多的声道数(多达10个)和更高的采样率,同时保持消费者的互操作性。WiSA E是一种多用途的技术,适用于任何旨在创造沉浸式音频体验的产品。”

CES 2023上的WiSA E演示

WiSA Technologies将于CES 2023期间在拉斯维加斯希尔顿会议中心尊盛套房酒店(Embassy Suites by Hilton Convention Center)演示WiSA E。该演示只接受预约观看,可预约时间为202315-8日(星期四至星期日)。如需安排产品演示,请发送电子邮件至jcheng@wisatechnologies.com联系WiSA Technologies销售副总裁James Cheng。有关WiSA Technologies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wisatechnologies.com

关于WiSA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WiSA Technologies, Inc.

WiSA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WISA)是为智能设备和下一代家庭娱乐系统提供沉浸式无线声效技术的领先供应商。公司与三星旗下的哈曼国际、LG、海信、TCLBang & OlufsenPlatin Audio等领先的消费电子品牌和制造商合作,为高解析度内容提供沉浸式的无线声效体验,可支持电影和视频、音乐、体育、游戏/电子竞技等应用。WiSA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WiSA®(无线扬声器和音频协会)的创始成员,WiSA协会的使命是定义无线音频互操作性标准,并与领先的消费电子公司、技术提供商、零售商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宣传和推广由WiSA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推动的空间音频技术。WiSA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比弗顿,在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有销售团队。

围观 11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34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生产力要素之一。一方面,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带来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另一方面,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处理能力,即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根据IDC研究数据,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数字经济增长3.5%GDP增长1.8%。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数字经济的新基建底座——数据中心。

Synergy Research Group预测,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将在三年内突破1000,并在此后继续快速增长。数据中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在向节能低碳的方向发展,这不仅需要从应用液冷、绿色能储等更多维度进行节能减碳,以降低PUE值,下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还亟需更加高效的热管理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领先的粘合剂和热管理材料生产商,汉高能够为数据中心提供创新的热控制解决方案,可提升数据中心设备性能和稳定性,助力数据中心安全低碳运营。

突破性产品解决数据中心散热挑战

随着数据传输速率要求不断上升,大部分通信服务提供商(CSP)计划部署400G乃至800G光模块。但是,高功率可插拔光模块面临严峻散热挑战,其在使用中需经受多次反复抽插,传统的导热界面材料通常会磨损,增加界面热阻,原有的热界面材料,如常规的相变薄膜也会在插拔中被刮掉,影响使用性能甚至带来起火风险。

为此,汉高研发了超耐插拔界面涂层材料Micro TIM,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可承受500次左右的反复插拔,是当前业界标准的十倍。汉高Bergquist microTIM mTIM 1028专为大型数据中心提升散热性能设计,在插拔实验中数据表现优秀,是新一代突破性创新技术。它的超耐磨特性可以确保散热器表面长久的完整性,帮助交换机设备以优异性能服务于数据中心。

另外,汉高即将推出新款高导热相变化材料,为数据中心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的CPUGPU芯片应用打造,能够全面解决导热硅脂泵出应用痛点。在导热界面材料中,导热硅脂容易随着时间推移而泵出,导致散热性能大打折扣,而相变材料在室温下保持固态,在特定温度下才会软化,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并且这款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高达8.5w,且低压下(5-20Psi)呈现的更低的热阻值(低于市场大部分的相变材料),在使用时无需预热,可简化返工操作。该产品在汉高全球供应链生产,可方便满足本土需求。

实现高效散热,助力低碳发展

电耗是全球数据中心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碳中和目标的确立,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政策。为了减少和管控数据中心的热量生成(包括各个线卡和总体机架),数据中心可以应用先进的热控制解决方案,包括主动气流、液体冷却、热管理材料等,从而降低对空气冷却系统的依赖,减少能耗压力。

数据中心除了风冷或液冷外,热界面材料(TIM)可以辅助散热,降低整个热管理环节热阻。作为热管理材料专家,汉高推出的microTIM(又名mTIM)解决方案能显著降低器件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每个处理周期所需的电量,使系统能够更高效地运行,并延长了其组件的使用寿命。

液体冷却是数据中心的一种高效低碳的冷却方式,这种散热方案一般会在热源和液冷散热器之间使用热界面材料(TIM)进一步强化散热效果。汉高也对mTIM在管道式和浸入式液冷设计方面性能的开展研究发现,它可以为液冷结构提供相当大的冷却加速度,展现出增强液体冷却的潜力。随着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架温度越来越高,目前的液冷解决方案面对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功耗墙”都难免遇到瓶颈,汉高mTIM技术将助力数据中心实现可持续操作,为数据中心提供高性能液冷解决方案。

全面产品组合,客制化创新服务

汉高粘合剂电子事业部产品覆盖整个电子行业,可以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旗下拥有多元化的知名品牌,包括应用于粘合剂领域的乐泰Loctite、应用于导热材料的贝格斯Bergquist,以及应用于导电胶领域的爱博斯迪科Ablestik 。

汉高创新研发网络遍布全球,可以在各地区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汉高亚太区通讯数据中心及电源工业自动化销售总监林翊女士表示:“汉高在全球79个国家均组建了由技术专家、区域制造中心和应用技术资源构成的本地团队,这确保了汉高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汉高遍及全球的研发应用和服务网络可以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实现全球市场的协作发展。”

“此外,汉高不仅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以及值得信赖的服务,还凭借技术专长为客户提供客制化创新解决方案。我们希望像医生问诊那样,一方面找出客户当前‘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另一方面,我们会给出前瞻性的建议,助力客户制胜未来。” 林翊补充道,“我们看到,下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具有的更低能耗和更高导热的需求,因此我们不断研发能实现超低热阻的相变材料,帮助数据中心客户解决更高功率散热挑战。”

汉高持续提供先进连接材料、保护材料和热管理材料产品保障数据中心的长期可靠性和稳定性能。林翊总结道: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更高的性能效率,帮助降低总体运营成本,并提高数据中心核心设备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我们开发的产品达到了这些目标并且屡获殊荣,同时,我们仍在持续推进热管理和高价值粘合剂(high-value adhesives )创新项目,助力全球数据中心发展,打好数字社会的坚实底座。”

关于汉高

凭借强大的品牌、卓越的创新和先进的技术,汉高在全球工业和消费领域中确立了市场领先地位。汉高粘合剂技术业务部是全球粘合剂、密封剂与功能性涂料市场的领导者。在消费品领域,汉高的头发护理产品、洗涤剂及家用护理产品在各国市场和众多应用领域中占据领导地位。汉高公司知名度最高的三大品牌为乐泰(Loctite)、宝莹(Persil)与施华蔻(Schwarzkopf)。2021财年,汉高实现销售额逾200亿欧元,税后净营业利润约为27亿欧元。汉高的优先股已列入德国DAX指数。可持续发展是汉高的悠久传统,公司制定了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具体目标。汉高公司成立于1876年,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约有5万多名员工。在强大的企业文化、共同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目标 “Pioneers at heart for the good of generations” 的引领下,他们融合为一支热情、多元化团队。更多资讯,敬请访问www.henkel.com

1.jpg

汉高Bergquist microTIM mTIM 1028专为大型数据中心提升散热性能设计

2.jpg

汉高粘合剂技术位于德国总部杜塞尔多夫的创新中心

3.jpg

汉高亚太区通讯数据中心及电源工业自动化销售总监林翊女士

围观 6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34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IAR Systems嵌入式开发解决方案现已全面支持兆易创新GD32系列芯片,与合作伙伴一同提升产业影响力

嵌入式开发软件和服务的全球领导者 IAR Systems与业界领先的半导体器件供应商兆易创新(GigaDevice)联合宣布,最新发布的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 9.32.1版本已全面加强对兆易创新GD32系列的支持,其中包括兆易创新不久前发布的基于Cortex®-M33内核的GD32A503系列车规级MCU。

TjQyHDcNiC.png

GD32A503系列MCU采用先进的车规级工艺平台,遵循车规级设计理念和生产标准,符合车用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可以广泛用于多种车用场景,如车窗、雨刷、空调、智能车锁、电动座椅、电动后备箱、氛围灯、动态尾灯等车身控制系统、车用照明系统和电机电源系统,以及仪表盘、车载影音、娱乐音响、中控导航、车载无线充等智能座舱系统。得益于出色的安全监测机制,GD32A503也适用于部分ADAS辅助驾驶系统,如环视摄像头、AVAS声学警报系统等。

GD32A503系列车规级产品与工业类产品在开发工具、配套软件等方面一脉相承,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兼容和复用,可以有效节省开发时间,降低开发难度。用户沿用现有的丰富的MCU生态系统即可开发车规级项目,这将持续发挥Arm技术优势并推动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普及。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为兆易创新GD32 MCU提供完整的工具链,包括高度优化的编译器以及高级调试功能,例如灵活的代码和数据断点、运行时堆栈分析、调用堆栈可视化。借助代码分析工具C-STAT和C-RUN,开发人员能够在日常开发过程中及早发现代码中潜在的问题,提高代码质量。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还提供经过TÜV SÜD认证的功能安全版本,符合ISO 26262的要求。对于使用持续集成(CI/CD)工作流,自动化构建和测试流程的公司,IAR Embedded Workbench的构建工具也可用于Linux平台。

该版本还为开发人员提供了适用于 Visual Studio Code 的扩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用户可访问 Visual Studio Code Marketplace 轻松获取此扩展。此外,IAR Systems还在国内设立了直销团队,为客户提供快速、专业、本地化的技术支持服务。

兆易创新产品市场总监金光一表示:“很高兴与IAR Systems持续加强合作,凭借多元的产品组合和丰富的开发生态,兆易创新GD32 MCU正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客户提供服务。此次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版本更新增加了对GD32A503系列型号的全面支持,支持汽车用户高效、便捷地完成MCU代码的调试和优化,为汽车热点应用打造更优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IAR Systems亚太区副总裁Kiyo Uemura表示:“IAR Systems和兆易创新的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建立了深入而稳固的关系,现在我们又一起朝着新方向跨进一步。全球的汽车产业正经历巨大变革并体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MCU的发展已成为汽车电子智能创新的关键推动因素。IAR Systems将继续加强与生态伙伴的合作,与合作伙伴一同提升产业影响力。”

如需了解GD32A503更多信息,请访问GD32MCU.com。如需了解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 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iar.com/arm

关于兆易创新

兆易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986)是全球领先的Fabless芯片供应商,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总部设于中国北京,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营销网络遍布全球,提供优质便捷的本地化支持服务。兆易创新致力于构建以存储器、微控制器和传感器业务板块为核心驱动力的完整生态,为工业、汽车、计算、消费电子、物联网、移动应用以及通信领域的客户提供完善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并已通过DQS ISO9001及ISO14001等管理体系的认证,与多家世界知名晶圆厂、封装测试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创新。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GigaDevice.com

关于IAR Systems

IAR Systems 提供世界领先的软件和服务,帮助提高开发人员在嵌入式开发和嵌入式安全方面的生产力,使企业能够创造和保护当前的产品和未来的创新。目前,IAR Systems 为来自 200 多个半导体合作伙伴的 15000 款芯片提供支持,为大约 10 万名供职于福布斯 2000 强公司、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开发人员提供服务。IAR Systems 成立于 1983 年,总部设在瑞典乌普萨拉,有 220 多名员工,在亚太地区、欧洲、中东和非洲以及北美设有 14 个办事处。IAR Systems 为 I.A.R.Systems Group AB 所有,在纳斯达克 OMX 斯德哥尔摩交易所上市,属于中型股指数(股票代码:IAR B)。如需了解详情,请访问 www.iar.com

围观 4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34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iodes 公司 (Diodes) (Nasdaq:DIOD) 推出新款多功能单信道高侧电源开关。AP22980 可选择三种不同电压转换速率因此能处理的电容负载更宽广同时维持低涌浪电流确保系统稳定性。用于可携式电子设备、计算机硬件和边缘数据中心部署的固态数据储存系统,都非常适合使用这款电源开关

1.jpg

AP22980 具有 N 通道 MOSFET内建电荷泵Rds(ON) 极低仅 5.1m因此高电流负载应用可达 6A并显著减少压降与功率损耗。此组件具备独立偏压 (VBIAS) 接脚,因此支持的最低输入电压大幅下降,进而扩大输入电压范围 ( 0.285V 5.5V 皆适用),增添应用弹性。

AP22980 (典型) 静态供应电流为 60µA,若压低待机功耗是第一要求,则此产品是最佳选择。此装置操作温度范围为 -40°C 至 105°C。接面温度超过 150°C 时,就会触发过热保护机制。

AP22980 三阶层可选电压转换速率电源开关采用精巧 W-QFN1520 封装所需电路板空间很小便于整合。

关于 Diodes Incorporated

Diodes 公司 (NasdaqDIOD) 是一家标准普尔小型股 600 指数和罗素 3000 指数成员公司为消费性电子、运算、通讯、工业及汽车市场的全球公司提供高质量半导体产品。我们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内容包括分离、模拟、逻辑与混合讯号产品以及先进的封装技术。我们广泛提供特殊应用解决方案与解决方案导向销售,加上全球 32 个据点涵盖工程、测试、制造与客户服务,使我们成为高产量、高成长的市场中成为优质供货商。详细信息请参阅 www.diodes.com

围观 4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34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obileye自主研发的车规级成像雷达计划在两年内投产。

1.png

Mobileye的成像雷达支持其它主要的自动驾驶汽车视觉传感器,并可探测1000英尺(约304.8米)内的物体、车辆和行人。

过去几年,除了基于摄像头的传感系统之外,Mobileye一直在研发能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在任何天气、光照或道路状况下都能感知和了解周围环境的新技术。这项技术被称为软件定义成像雷达或4D雷达,将在自动驾驶汽车和最先进的驾驶辅助技术量产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今天,Mobileye宣布与启碁科技合作生产软件定义的成像雷达。启碁科技总部位于中国台湾,是全球诸多汽车制造商重要的电子设备与雷达供应商。通过此次合作,双方预计将在两年内开始生产车规级成像雷达,而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客户已经对该产品表示出强烈兴趣。

Mobileye雷达业务副总裁兼总经理Yaniv Avital表示:“我们过去几年一直潜心开发的成像雷达技术拥有独特的设计,能够提供丰富而可靠的雷达信息、单一雷达感知能力升级,能够降低对多个激光雷达传感器的需求,是推动未来汽车迈向更高智能化水平不可或缺的一款产品。启碁科技作为车企供应商,拥有成熟的经验和丰富的合作成果,能帮助我们按照计划的时间和预期的质量,将这款业界亟需的创新产品推向市场。”

Mobileye开发的成像雷达远远超越了目前汽车上搭载的简单设备。通过发射射频信号来探测障碍物,成像雷达就像摄像头一样,能够处理的数据越多,就越能探测出更丰富的细节。当成像雷达与先进摄像头协同工作时,它能够在某些对摄像头成像都构成重大挑战的天气或光照条件下感知到更远的物体。

2.png

左侧是Mobileye成像雷达的可视化效果;作为对比,右上角是摄像头传感器看到的物体,而右下角是雷达数据。雷达成像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速度。

Mobileye的成像雷达使用了先进的雷达架构,包括大规模MIMO(即多进多出)天线设计,自主开发的高端射频设计和高保真采样技术,可实现精确的物体探测和更广泛的动态范围。得益于可最大限度提高处理器能效的系统集成芯片设计以及世界领先的雷达数据处理算法,Mobileye的成像雷达可提供1000英尺(约304.8米)以内细节丰富的4D环境图像。该成像雷达在中等距离拥有140度视野,在近距离拥有170度视野,即使是在拥挤的城市街道上,也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到其他传感器可能漏掉的行人、车辆或障碍物。

启碁科技副总裁兼汽车与工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Repus Hsiung表示:“这项新的成像雷达技术是实现未来高级自动驾驶的关键。我们很高兴与Mobileye合作,让先进的成像雷达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利用我们在汽车电子和雷达解决方案领域的专业知识,我们期待与Mobileye一起进一步开发令人兴奋的新技术。”

Mobileye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了真正冗余True Redundancy)感知系统,未来利用成像雷达即可打造出一套360度感知系统,作为纯视觉感知系统的冗余,也能够独立运行。通过配备多套均能单独实现车辆正常运行的感知系统,“可解放双眼”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做到低故障率,安全验证简化,从而提供可靠的出行体验。在更先进的ADAS解决方案中,成像雷达也可替代成本更高昂的激光雷达,在驾驶辅助技术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

关于Mobileye

MobileyeNasdaq: MBLY)凭借前沿的自动驾驶和驾驶辅助技术引领着出行服务的创新与变革,并拥有世界领先的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地图技术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创立于1999年,Mobileye一直在路网信息管理REM™)技术、真正冗余True Redundancy™)传感解决方案和责任敏感安全模型(RSS)等技术领域持续领头创新。这些技术正在推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技术迈向出行服务的未来——提供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出行服务解决方案,为行业领先的ADAS注入动能,并致力于推动出行服务基础设施的智能化。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超过1.25亿辆汽车搭载Mobileye的技术。2022年,Mobileye作为独立于英特尔(Nasdaq: INTC)的公司上市,英特尔依旧持有多数股权。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https://www.mobileye.com

围观 5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34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为软件定义汽车奠定基础

骁龙数字底盘概念车-图片1.png

毫无疑问,科技已经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关键变革,但最重大的变革还尚未到来。当汽车具备连接和稳健的处理能力时,软件能够持续重新定义汽车——它支持汽车制造商打造更加个性化、更具沉浸感的消费者体验,并通过云端提供持续更新的体验。展望汽车发展的未来,由软件定义的汽车将支持在云端开发应用并在边缘侧部署,从而简化开发流程,并赋能生态系统将常用常新的智能网联体验引入座舱。

在2023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3)高通技术公司的展台展出了一辆全新的概念车,突出展现了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如何集成来自多样生态系统中不同公司的技术,提供高度个性化且直观的体验,包括沉浸式信息娱乐、驾驶辅助和增强的安全性。凭借骁龙数字底盘和高通的横向式联网服务平台——骁龙车对云服务,汽车制造商可将这些顶级体验扩展至广泛的汽车层级,并为每位驾乘者带来个性化体验。骁龙数字底盘和骁龙车对云服务也可以在整个汽车生命周期按需提供特性升级和联网服务,有助于维护持久的客户关系,也将带来持续的创收机会,包括服务包,例如终端配置、数据洞察以及其它服务,全部通过API驱动。

骁龙数字底盘概念车诠释了软件定义汽车,展示了消费者如何将他们的数字生活延伸至汽车的一系列应用和服务。高通正与以下行业领先的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合作,为希望针对下一代用户体验进行创新的汽车制造商展示更多可能。

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包括:AccessAmazon Music友达光电Bose科络达CognizantDaonRightwareSoundHound中科创达Vector UnitWinkZoom等。

骁龙数字底盘概念车-图片2.png

个性化服务

由软件定义的座舱集成了一整套汽车服务并由人工智能赋能,为驾乘者提供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改进的自然与直观体验。汽车能够快速识别每个驾乘者,按照个人设置自动调整座舱,例如座椅位置和空调温度,同时还在驾乘者对应的屏幕上显示最近使用的应用和喜爱的娱乐内容。利用支持自然语言控制和理解的虚拟助理,用户可以与汽车轻松互动,在旅程中不断调整设置。集成式人脸识别和生物识别认证还为用户带来了轻松的消费体验,无论是为汽车提供全新特性、内容和服务,还是为泊车等交通服务付费,都可以轻松实现。

交互式辅助

软件正助力打造更广阔的创新空间,作为用户界面的传统手动控制仪表板和操作菜单已愈发显得不够完善。直观的语音控制对协助用户与汽车交互至关重要,无论是调节座椅、播放音乐,还是完成支付。所有乘客都受益于可在特定车内音频区域工作的对话式虚拟助理。

骁龙数字底盘概念车-图片3.png

沉浸式音频

苦于对音乐的选择众口难调?顶级音频技术与各式各样的音乐和音频串流内容相结合,一定能让品味最独特的聆听者都感到满意。每位乘客可以定制专属的车内音频区域,同时还能享受支持引擎噪声抑制的主动降噪与回声消除技术带来的最佳聆听体验。顶级车内音频还改善了远程用户的聆听体验,在语音通话期间利用分区通话处理技术减少来自汽车其它区域的噪声。

协作

无论是坐在前排参加视频会议的专业人士,还是在后座与朋友一起进行在线游戏的孩子,乘客在未来的出行中都不会错过任何美好时光。当车辆停泊时,驾驶员可以通过55英寸前排显示屏在驾驶座上观看流媒体内容或进行在线游戏。配备5G连接和协作应用程序的汽车可以让每个人在旅行中保持连接。

顶级显示屏

支持图形图像增强的前排和后排显示屏为所有驾乘人员提供了顶级的观看体验和不计其数的个性化选项,包括为驾驶员和前排乘客提供对55英寸大尺寸显示屏的支持。

骁龙数字底盘概念车-图片4.png

安全与便利

实时的3D地图和定位服务将持续重新定义消费者体验和交通行业。这些技术不断地提升当今的导航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让道路使用者的出行更加安全、便利,这对于在未来实现驾驶员期望的、真正脱离方向盘的驾驶而言至关重要——汽车需要确切地知道其所处位置和周围正在发生的所有情况来实现自动操作。在不幸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周围情况的视频会被录制并保存到云端。软件定义汽车将助力减少与交通事故相关的原因推测与负担,简化驾驶员、车队管理人员、执法机构、保险公司和其它交通服务提供商的解决过程。

骁龙数字底盘概念车-图片5.png

高通对与上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在不同领域的合作表示感谢,这些合作展示了骁龙数字底盘如何赋能汽车行业创新,各参与方设计出随时间推移可不断改进,并能够为整个生态系统创造价值的汽车。我们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的成功合作,展示了软件定义汽车正如何赋能个性化和沉浸式的消费者体验,以及更安全、更高效的交通系统。

探索骁龙数字底盘带来的智能网联体验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34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月4日,一加正式发布全新一代旗舰新品一加11。全新的一加11搭载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致力于在连接、游戏、影像、显示等体验方面打造安卓手机性能体验新巅峰。

1.png

从第一代手机产品开始,一加手机从未缺席过骁龙8系旗舰移动平台,始终为行业带来领先的性能表现。一加11延续品牌优雅强悍的性能基因,其搭载的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采用业界领先的4nm工艺制程和创新的CPU架构设计。全新Kryo CPU的超大核升级为Cortex-X3,与前代平台相比,性能提升高达35%,能效提升高达40%。同时,第二代骁龙8支持全新高通AI引擎,AI算力提升高达四倍以上。第二代骁龙8与满血版LPDDR5X和UFS 4.0存储组合将性能配置拉满,让一加11面对任何使用场景挑战,都能实现优雅流畅的使用体验。

游戏方面,作为“未来性能引领者”,一加11全球首发搭载“超帧超画引擎”,融合第二代骁龙8行业领先的游戏性能和特性,以及软件算法、游戏开发引擎等多项软硬协同技术,带来手游画质帧率超原生的游戏革命。第二代骁龙8全新Adreno GPU的图形渲染能力较前代提升高达25%,能效提升高达45%,并支持全新Snapdragon Elite Gaming特性,在画质、连接、音效、操作等方面全面赋能顶级移动游戏体验。一加11还通过内存管理、弱网游戏、马达振感方面的多项领先自研技术,打破安卓手机使用体验的“不可能”,让移动游戏体验不设限。

影像方面,第二代骁龙8的强大AI和骁龙影像技术也助力一加11延续哈苏影像的故事质感,带来大师级的移动影像体验。第二代骁龙8凭借认知ISP和全新高通AI引擎,支持实时AI语义分割能力,能够通过AI对多种不同物体区域进行自动识别和实时优化,让影像处理更加准确智能,打造更加自然,更具层次感和氛围感的人像虚化效果。此外,第二代骁龙8强大的ISP处理能力也支持一加11实现8K 24帧视频拍摄的专业级影像特性,为移动影像带来更多创作空间。

围观 2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34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与车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移远通信(股票代码:603236)今日宣布,正式推出符合3GPP Release 16标准的车规级5G NR模组AG59x系列。相较于移远第一代5G车载模组,AG59x在5G传输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C-V2X PC5直连通信能力、位置定位服务、高算力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皆有较大提升与完善,使其成为支持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的理想解决方案。

1.jpg

2.jpg

3.jpg

移远AG59x包括基于高通SA525M平台的AG59xH系列以及基于高通SA522M平台的AG59xE系列,其内置芯片皆符合AEC-Q100标准。与移远其他车载产品类似,AG59x系列严格按照IATF16949:2016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而研发制造,可经受严苛的环境考验、具有优越的防静电和防电磁干扰性能,能满足车辆安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系统等应用需求。同时,该系列产品具有更强的高温性能表现,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依然拥有较强的鲁棒性。

移远通信车载事业部总经理王敏表示:“很高兴我们能够为汽车行业率先提供备受期待的5G R16模组。R16技术在低时延、超可靠性等性能上有显著提升,对于支持自动驾驶规模落地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G59x还拥有其他诸多领先性能,可以成为远程信息处理器、远程信息控制单元、C-V2X系统、车载单元和路边单元等车载应用的绝佳解决方案。”

AG59x支持5G NR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 模式,并向后兼容现有的LTE、UMTS和GSM网络,因此在目前没有部署5G NR网络的地区也可实现稳定连接。此外,AG59x系列支持双卡双待(DSDS)功能,可在有需要时解决信号覆盖不好的问题。

在蜂窝通信能力上,AG59x支持4 x 4 MIMO技术,可大大改善模组的无线通信性能,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其中,AG59xH支持最高4.4 Gbps的下行速率和900 Mbps的上行速率,而AG59xE提供2.4 Gbps的下行峰值及550 Mbps的上行速率。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能够确保用户紧急数据、诊断数据等关键信息得以实时传输,进一步增强智能网联汽车的可靠性。

AG59x系列模组支持选配C-V2X PC5 Mode 4直接通信功能,使用全球统一的ITS 5.9GHz频段为车辆到车辆(V2V)、车辆到基础设施(V2I)提供低延时、高可靠的信息传输,获取超视距或者非视距范围内的交通参与者状态和意图,以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AG59x集成强大的多核处理器,CPU算力高达20K DMIPS,支持运行C-V2X协议栈和应用,内置ECDSA引擎可提高C-V2X验签性能 。

智能网联车辆在感知周围交通环境时,需要精准判断当前位置,从而辅助智能汽车决策,这离不开GNSS高精定位技术的参与。AG59x提供灵活的GNSS定位服务,支持L1+L5 / L1+L2(选配)双频GNSS、惯性导航(DR)、GNSS数据后处理引擎(PPE)和数据校正服务等多种技术,帮助车辆在各种环境下实现快速、精准、可靠的定位服务。

在外观上,AG59x系列采用LGA封装,与移远第一代5G车规级模组AG55xQ系列和AG57xQ系列兼容,现有汽车客户设备通过简单的直接替换即可实现无缝迁移和升级,大大降低其设计成本和开发时间。同时,AG59x拥有丰富的接口,如PCIe 3.0、USB 2.0 & 3.1、SDIO、I2S、SPI、I2C、UART、PCM、ADC、(U)SIM、1PPS、GPIOs等,方便客户进行各类车载终端应用的技术方案开发。该系列产品同时支持RGMII和SGMII接口,可有效增强车载以太网适配能力。

针对移远AG59x模组,移远可提供一系列高性能天线产品与其相匹配,这些天线已支持丰富的车载量产项目,能够大大缩短客户产品的研发周期。同时,也可基于不同车型的安装环境,进行定制化设计。值得一提的是,集成了5G、LTE和GNSS等多种技术的多款组合天线,更可为车载应用提供高度灵活、可靠的天线解决方案。

移远AG59x系列模组面向全球不同区域市场设计了多个子型号,将于2023年上半年陆续提供工程样片。

关于移远通信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236)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涵盖5G、LTE/LTE-A、NB-IoT/LTE-M、车载前装、安卓智能、WCDMA/HSPA(+)、GSM/GPRS、Wi-Fi 和GNSS模组以及天线的完备产品线。公司可提供包括物联网模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及云平台管理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金融支付、智慧城市、无线网关、智慧农业&环境监控、智慧工业、智慧生活&医疗健康、智能安全等领域。更多信息,敬请访问移远官网https://www.quectel.com/cn/,关注微信公众号“移远通信”或发送邮件至marketing@quectel.com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30104005515/zh-CN/

围观 21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33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霍尼韦尔(纳斯达克代码:HON于近日正式推出ECC200边缘网络控制器——该产品是一款紧凑的高性能嵌入式可编程控制器,于第五届进博会上进行了首秀。ECC200边缘网络控制器可广泛适用于新建及改造的智能建筑应用场景,如商业综合体、办公楼、数据中心、公共设施、工业、医疗、酒店等的暖通空调、照明、给排水控制、变配电等子系统的设备管理与控制,帮助用户实现对建筑的智慧、安全且高效的管理。

1.jpg

ECC200 边缘网络控制器产品图

"当前,建筑领域的减碳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霍尼韦尔秉持‘东方服务东方'的发展战略,立足本土创新,积极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的升级转型。"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表示,"此次发布的ECC200边缘网络控制器,将为建筑运营管理者提供更加高效、全面的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建筑行业实现能碳双控可持续战略。"

BEATs (Building Edge Advance Technologies) 是霍尼韦尔在国家双碳战略下,基于物联网架构为楼宇节能降耗和数字化转型而推出的智慧建筑低碳解决方案。此次推出的BEATs家族全新成员——ECC200边缘网络控制器是依托霍尼韦尔在全球控制领域的深厚实力,针对中国市场需求而自主研发生产的本土化产品,将从安全性、实用性、产品性能、架构灵活性等多个维度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ECC200边缘网络控制器可以采集、分析来自各智能末端传感设备中的数据,判断楼宇潜在节能空间,通过逻辑搭建来动态调整运行控制策略,从数据的管理、控制到优化等方式实现建筑节能降碳,并从架构上实现边缘侧自治。结合霍尼韦尔的智慧建筑能源管理平台、楼宇自控软件、智能末端传感与执行器等产品,为用户提供对建筑从感知、连接、协同、控制的全方位闭环管理解决方案。

此外,ECC200边缘网络控制器还可无缝接入霍尼韦尔能碳双控及智慧楼宇运营管理平台,从而引入更加专业的楼宇运维专家库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并根据大数据负荷预测实现精准的暖通空调、智能照明等系统的节能控制,通过云边协同的方式 实现能碳双控可持续完整闭环。

霍尼韦尔长期致力于智能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出了软硬件一体、强弱电一体、云边一体的一站式端到端解决方案,用科技手段实现室内环境的舒适、健康与安全,助力实现"无感智能"的环境体验。未来,霍尼韦尔将继续致力于从软件、硬件及服务三个方面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建筑领域的应用,打造更加易于使用的标准化通用解决方案,帮助建筑物业主打造更加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楼宇环境,同时兼顾运营效率,赋能楼宇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

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不断运用前沿科技革新建筑物的运营方式,帮助提升居用者的生活、工作和使用体验。我们的产品、软件、技术和服务已在全球超过1,000万栋建筑中使用,致力于帮助楼宇业主和运营者打造更加健康、安全、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设施。在中国,霍尼韦尔智能建筑科技集团的解决方案涵盖消防、安防、楼宇自控、智能生活、智控电气以及建筑智能一体化;广泛应用于商业楼宇、机场、地铁、医院、数据中心、酒店、政府与公共设施等各个行业。我们还提供定制化的软件以及楼宇运营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助力建筑的健康、低碳与专家式运营。

关于霍尼韦尔

霍尼韦尔是一家《财富》全球500强的高科技企业,为全球提供行业定制的航空产品和服务、楼宇和工业控制技术、以及特性材料,致力于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泛的工业技术和数字解决方案。霍尼韦尔始创于1885年,在华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在上海开设的第一个经销机构。霍尼韦尔秉持深耕中国谋求长期发展的理念,贯彻"东方服务东方"和"东方服务世界"的战略,以本土创新推动增长。目前,霍尼韦尔所有业务集团均已落户中国,上海是霍尼韦尔亚太区总部。欲了解更多公司信息,请访问霍尼韦尔中国网站www.honeywell.com.cn,或关注霍尼韦尔官方微博官方微信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3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3CES展示前瞻数字化未来

  • 宝马集团大步迈向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未来出行

  • BMW 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是BMW通向"新世代"的全新里程碑

  • 聚焦情感体验,BMW 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代表宝马集团数字化未来发展方向

宝马集团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23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带来了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的全球首发,展示其对未来车内和车外数字体验的愿景,并展望即将于2025年面世的宝马"新世代"车型。宝马集团致力于实现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未来,而BMW 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以数字方式完成了三者的融合,并让科技人性化的一面越发生动,不断为客户带来全新自由感受和应用全新科技的全面解决方案。

1.jpg

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

通向"新世代"的全新里程碑,BMW 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全球首发

2.jpg

车外人机情感交互模块

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的英文名称代表Digital Emotional Experience,数字化情感体验,这也正是它的诉求:在人与汽车之间建立更加强大的联系。未来的车内数字化功能将远远超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语音控制和驾驶辅助系统。凭借其智能、接近人类的能力,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能成为他们数字化生活的终极搭档。2025年的"新世代"车型代表了新一代BMW车型革新的全新开始。从2025年起,继承1960年代宝马New Class精神的"新世代"车型也将再次创造历史。"新世代"车型将在数字化、电动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树立新标杆。

3.jpg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通过推出这款概念车,我们展示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全新可能性。这让我们能够充分挖掘数字化创新的潜力,实现汽车向智能伙伴转型。这是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对于宝马而言,这还代表着数字化体验与纯粹驾驶乐趣的融合。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也是向新世代车型迈出的全新一步。通过这款概念车,我们着眼未来,凸显数字化对于下一代产品的重要性。" 

以情感化的方式迈入未来,虚拟与现实世界体验的完美融合。

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韦博凡表示:"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做到了虚拟与现实世界体验的完美融合。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将客户的数字世界与车辆进行全方位整合,从而引领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4.jpg

BMW先进平视显示系统和混合现实交互界面

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采用了多项创新的技术概念,从而完美地融合了驾驶者在虚拟与现实世界的体验。BMW先进平视显示系统 Advanced Head-up Display)和混合现实交互界面 Mixed Reality Slider)共同组成了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的中央控制系统。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第一次采用了BMW先进平视显示系统,与今天的技术不同,宝马先进平视显示系统的投影内容能够覆盖风挡玻璃的整个宽度,让信息能够在尽可能大的表面上显示。宝马集团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了投影技术的巨大潜力,概念车直观地展示了未来如何将先进平视显示系统用于显示和操作。

5.jpg

混合现实交互界面

混合现实交互界面是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另一大亮点,无需使用任何辅助设备,这种混合现实技术能够充分调动不同感官,在车内创造沉浸式体验,为用户打造全新维度的驾驶乐趣。通过隐藏在仪表板上的Shy Tech传感器,驾驶者可以自行决定在先进平视显示系统上显示的数字化内容以及内容的丰富程度。用户可以通过混合现实交互界面在五个层级中进行选择,包含:真实环境,驾驶信息、社交沟通、增强现实投影,以及虚拟世界。

6.jpg

个性化欢迎场景,将驾驶者虚拟形象投射到侧窗上

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可以与人交谈,能够表达情感。大灯和封闭式BMW双肾型进气格栅共同组成了车外人机情感交互模块,汽车能够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情感,例如喜悦、惊讶或赞同。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能够打造个性化欢迎场景,车辆可通过语言和表情与人进行最自然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种传感器,车辆可以识别人的身份和位置,当车辆检测到驾驶者走向驾驶舱时,车门会自动打开以示欢迎,除此之外,BMW i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还可以将驾驶者虚拟形象投射到侧窗上。概念车采用了创新设计概念,以简释繁将设计的重点放在数字化体验和BMW品牌DNA。BMW双肾型进气格栅、双圆形大灯和霍夫迈斯特弯角等经典设计元素均以创新的数字方式呈现。

7.jpg

全彩E Ink技术

宝马集团在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车身表面发布了全球首次应用在汽车上的全彩E Ink技术。宝马将BMW iX Flow简单的黑白交替推进到下一步,在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上推出完全可变、可单独配置的彩色外观。电子纸薄膜覆盖了整个车身,创造出这种神奇的色彩效果。通过不同的电脉冲,车身可呈现多达32种颜色。

8.jpg

以数字化手段重新诠释BMW经典霍夫迈斯特弯角

宝马集团设计负责人霍伊顿克表示:"通过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我们展示了汽车如何完美地融入到客户的数字化生活,成为值得信赖的数字智能伙伴。汽车本身将成为客户进入数字化世界的入口,并且由驾驶者随心控制。通过应用创新科技,我们为客户打造了丰富的数字体验,使他们成为更好的驾驶者,同时轻松实现更为紧密的人机互动。" 

稿源:美通社

围观 6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33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