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日,全球光电混合计算领军企业曦智科技宣布,其下属的曦智研究院(下称“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围绕“光电混合计算新范式”的系列技术白皮书。这一系列白皮书聚焦当下算力面临的更高效、更普惠、更绿色等多方位需求,提出了围绕光子矩阵计算(oMAC)、片上光网络(oNOC)、片间光网络(oNET)技术的相关解决方案与最佳实践,从纵向算力提升和横向算力扩展两方面构建光电混合计算新范式,为智能算力网络的实现提供高效技术支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交通、工业大脑、自动驾驶等领域不断深化,人们需要更强大的数据存储、传输、处理能力在海量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这对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算力增长所遵循的摩尔定律和登纳德缩放比例定律正面临,或已经失效,传统算力增长路径已遇到瓶颈。同时,目前大规模部署数据中心和计算设备也普遍存在硬件资源配置不均衡、利用率低、能耗高等问题。为了提升数据中心的算力和算效,让用户更加便利地使用算力资源,业界提出了“算力网络”的理念,即根据业务需求,按需分配和灵活调度计算、存储以及网络等资源。

“算力网络需要具备众多高效的计算节点和节点间高效的数据互连,”曦智研究院院长彭博博士表示,“曦智科技在光电混合计算领域拥有多项关键技术。我们希望利用光子矩阵计算和片上光网络技术来实现单节点算力纵向提升,同时通过片间光网络技术实现多节点横向算力扩展,拓展资源池的总体算力容量,完成不同硬件间的算力灵活调度。”

这一系列白皮书的第一册《大规模光电集成赋能智能算力网络白皮书》已于39日正式发布,另三册(《光子矩阵计算(oMAC)技术白皮书》、《片上光网络(oNOC)技术白皮书》、《片间光网络(oNET)技术白皮书》)将于2023年陆续发布(具体发布日期可关注曦智科技微信公众号)。

《大规模光电集成赋能智能算力网络白皮书》内容概要:

白皮书围绕提升数据中心算力和算效,阐述了业界当前探索的主流有效路径,并重点讨论了这些路径分别面临的关键挑战,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大规模光电集成技术的算力网络新范式。白皮书中的算力网络将专注于数据中心内部,以期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发展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为实现算力网络的愿景目标提供新的思路。

完整白皮书下载页面:https://www.lightelligence.co/tech

彭博博士补充道:“我谨代表曦智研究院对白皮书编写组成员及给出宝贵意见的产学研界各位专家教授表示由衷感谢。如同历史上所有创新技术的发展历程,新的计算范式在供应链、生态、商业模式上必将经过一个变迁阶段。我们希望此次系列白皮书的发布,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更多公司、高校、研究院所等投入到光电混合计算这一赛道,共建智能算力网络及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曦智研究院于2022年成立,主要承担曦智科技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内外部技术交流等方面的职能工作。研究院将依托曦智科技在光电混合计算领域的技术优势及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入洞察,携手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成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对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未来创新技术做长期研发投入与技术攻关,同时也将面向社会发布开放性课题,定期组织举办研讨会、论坛等线下活动,推动光电混合计算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研究院下设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直属机构及研究中心,曦智科技首席硅光设计工程师彭博博士出任研究院首任院长。

关于曦智科技

曦智科技(Lightelligence)成立于2017年,是全球光电混合计算领军企业。公司凭借在集成光子领域的开创性技术和全球顶尖的集成电路技术研发团队,致力于在计算需求爆发的时代,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算力跃迁解决方案,与客户共建更智能、更可持续的世界。曦智科技以光子矩阵计算(oMAC)、片上光网络(oNOC)和片间光网络(oNET)三大核心技术出发,打造光子计算和光子网络两大产品线,与大数据、云计算、金融、自动驾驶、生物医药、材料研究等领域客户开展紧密合作,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具创造性的高效算力支撑。要获知更多信息,请访问www.lightelligence.co


围观 9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00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1.jpg

史上用户增速最快消费级应用ChatGPT,自去年11月底发布以来,让全球为其狂欢,各方势力仍持续为此“上火”:用户急着试探ChatGPT是否真的有那么聪明,每天有超过2亿的人都在疯狂抛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刁难”ChatGPT,并展现自己的“调教”成果;

2.png

(ChatGPT每日点击访问量统计 图源:国盛证券研究所)

国内互联网大厂们基于要“活下去”的心愿和讲更动听的AI故事,急着与ChatGPT扯上关系:一时间百度、腾讯、阿里等纷纷拿出相关技术布局以及底层设施储备,为中国的ChatGPT奋力一战;

近3个月过去,ChatGPT热度丝毫未减,政府也开始“急了”:

2月24日,东数西算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在宁夏银川正式上线发布。据悉,东数西算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将瞄准目前最稀缺、刚需迫切的ChatGPT运算能力,以支撑中国人工智能运算平台急需的大算力服务。 

目前,该平台已吸引曙光、中国电子云、天翼云、阿里云、华为、中兴等大算力头部企业,以及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中国主要大数据机构入驻。

新概念才火热三个月,便让政府下场弥补缺口,此等盛况实属难见。

各方势力蜂拥而至,足以见得,目前的算力怕是填补不了ChatGPT们的肚子,众志成城,才能打赢ChatGPT算力攻坚战。

本文试图探究,ChatGPT到底需要多大的算力?升级算力的路子是什么?

ChatGPT,企图榨干算力

通用AI时代来临,人类对于算力的需求正逐渐失控。

伴随着摩尔定律失效,大模型时代来临,算力不再“淡定”,每5-6个月就要翻倍,以困兽冲破牢笼之势飞速增长:

3.png

(模型发布时间及算力变化 图源:浙商证券)

2018年,谷歌带着3亿参数BERT模型,闯进大众视野,开启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时代;在这之后,OpenAI、英伟达、微软先后推出15亿参数的GPT-2、83亿参数的Megatron-LM、170亿参数的图灵Turing-NLG,各个大厂暗自较劲,参数规模从十亿级别竞争到了百亿级别。

2020年6月,OpenAI又将算力“战场”拔高了一个层级:推出1750亿参数的GPT-3,把参数规模提高到千亿级别。随后一山更比一山高:微软和英伟达在2020年10月联手发布了5300亿参数的Megatron-Turing自然语言生成模型(MT-NLG)。

2021年,国内迎来预训练大模型元年。在这一年里,华为、百度、阿里等中国企业开始发力:

  • 华为云联合北京大学发布盘古α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参数规模达2000亿;

  • 百度推出ERNIE 3.0 Titan模型,参数规模达2600亿;

  • 阿里达摩院的M6模型参数达到10万亿,又将大模型参数带到新的高度

······

在这之中表现最为亮眼的,莫过于从GPT-3迭代而来的ChatGPT,2022年底一出世就博得全球目光,无论是在模型预训练阶段,还是模型被访问阶段,ChatGPT都对算力提出“史无前例”的要求。

在模型预训练阶段,从GPT-1到GPT-3 ,从GPT-3 Small到GPT-3 175B,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型增长。

在大模型的框架下,每一代 GPT 模型的参数量均高速扩张,参数量从GPT-1的1.17亿个,翻了1029倍至GPT-3 的1750 亿个;

具体来看,在GPT-3历代模型中,短短2年,参数量便从GPT-3 Small的1.25亿个,翻了1399倍至GPT-3的1750亿个,未来GPT-4还要翻倍:根据 Altman 的介绍,预计GPT-4的参数将会达到2800亿个。

与此同时,在模型被访问阶段,ChatGPT对算力同样有着“狂热”需求:

根据Similarweb数据,ChatGPT官网在2023年1月27日-2月3日一周内吸引的每日访客数量高达2500万。假设以目前的稳定状态,每日每用户提问约10个问题,则每日约有2.5亿次咨询量。

如果想要“消化”掉这2.5亿次咨询量,根据国盛证券测算,需要大量的A100 GPU芯片“连夜赶工”:

假设每个问题平均30字,单个字在A100 GPU上约消耗350ms,则一天共需消耗729,167个A100 GPU运行小时,对应每天需要729,167/24=30,382英伟达A100 GPU。

也就是说,目前每天2.5亿次咨询量,需要30,382片英伟达A100 GPU同时计算,才能把ChatGPT“喂饱”,以下是ChatGPT部分耗费(电费以0.08美元/kwh计算):

4.png

而以上图表所显示的,仅仅是2.5亿咨询量需求下,使用英伟达A100 GPU相关设备,ChatGPT所需要的算力成本。

其背后对能源的消耗,更是“触目惊心”。

环球零碳研究中心曾粗略合计了ChatGPT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自2022年11月30日运行以来,其制造设备的碳排放量超过了33.41吨,模型训练碳排放超过552吨,运行60天碳排放约为229.2吨。

也就是说上线两个月的ChatGPT,全过程碳排放超过了814.61吨,而这,相当于186个丹麦家庭每年消耗的能量。

现阶段ChatGPT背后的大模型仍在迭代,每日访问量仍在递增,未来还会有更多的ChatGPT们涌现。彼时,算力以及其背后的功耗还能顾得过来吗?

对此,苏妈表示了担忧:在ISSCC 2023上,苏妈表示根据目前计算效率每两年提升2.2倍的规律,预计到2035年,如果想要算力达到十万亿亿级,则需要的功率可达500MW,相当于半个核电站能产生的功率,“这是极为离谱、不切合实际的”。

5.png

(2010-2040功率发展情况 图源:2023 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的计算效率起码要每两年提升2.2倍,才能匹配上2035年的算力需求。苏妈坦言,尽管用上目前最先进的计算技术、最先进的芯片,也满足不了ChatGPT们。

而当ChatGPT吞噬完大量算力、能源,“吃饱喝足”之后,各国打的不再是算力之争,而是“国运之争”:一旦搭载ChatGPT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大批量地上岗时,吃人口红利的国家不再有显著的优势。

ChatGPT们,包括未来的人形机器人们,正对算力、能源“虎视眈眈”,同时对人类的威胁也不容小觑:往小了看,影响到个人职业发展,往大了看,牵扯到国家竞争力。

存算一体承载和释放ChatGPT

而一切的一切,都得从打好算力之争开始。

传统的AI1.0时代的代表企业,例如AMD已经开始探寻新的出路:依靠系统级创新实现更大的突破。系统级创新,即从整体设计的上下游多个环节协同设计来完成性能的提升。

一个经典案例是,在对模型算法层面使用创新数制(例如8位浮点数FP8)的同时,在电路层对算法层面进行优化支持,最终实现计算层面数量级的效率提升:相比传统的32位浮点数(FP32),进行系统级创新的FP8则可以将计算效率提升30倍之多。而如果仅仅是优化FP32计算单元的效率,无论如何也难以实现数量级的效率提升。

于是,为解决“如何用更少的电,输出更高的算力”这一终极命题,业内给出不少技术及方案:量子计算(量子芯片)、光机芯片、芯粒(Chiplet)、3D封装、存算一体……。同时也有团队将这些技术进行结合,以期达到系统级创新。

在这之中,现在能够兼容CMOS工艺又能尽快量产的有芯粒、3D封装、存算一体。而芯粒、存算一体是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能够突破 AI 算力困境,进行架构创新的两条清晰路线。

浙商证券指出,面对未来潜在的算力指数增长,短期使用芯粒异构技术加速各类应用算法落地,长期来看,打造存算一体芯片,或将成为未来算力升级的潜在方式。

6.png

(架构创新路线 图源:浙商证券)

芯粒异构技术成为“种子”选手的原因是,该技术能够突破先进制程的封锁,且大幅提升大型芯片的良率、降低设计成本、芯片制造成本。

而之所以说是短期,是因为该技术路径需要牺牲一定的体积和功耗,导致其目前只能在基站、服务器、智能电车等领域广泛使用。

为解决这一“小缺陷”,目前在学术界,已有团队选择将芯粒异构技术与存算一体架构相融合,以期达到1+1>2的效果:

在ISSCC 2022上,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刘明院士团队提出多芯粒的存算一体集成芯片——COMB-MCM。

据团队表示,电路上COMB-MCM采用存算一体设计,能够降低功耗、提高系统算力。在存算一体的加持下,该芯片具有精度无损且支持非结构化稀疏的自适应能效调节特点,也就补足了芯粒异构技术的短板。

既是芯粒异构技术的最佳拍档之一,同时也是未来架构创新路径之一,存算一体为何能博得多方“欢心”?

这是因为存算一体成功打破了“三堵墙”:

在传统冯·诺伊曼架构之下,芯片的存储、计算区域是分离的。计算时,数据需要在两个区域之间来回搬运,而随着神经网络模型层数、规模以及数据处理量的不断增长,数据已经面临“跑不过来”的境况,成为高效能计算性能和功耗的瓶颈,也就是业内俗称的“存储墙”。

7.png

(存储墙限制具体表现 图源:浙商证券)

存储墙相应地也带来了能耗墙、编译墙(生态墙)的问题。例如编译墙问题,是由于大量的数据搬运容易发生拥塞,编译器无法在静态可预测的情况下对算子、函数、程序或者网络做整体的优化,只能手动、一个个或者一层层对程序进行优化,耗费了大量时间。

这“三堵墙”会导致算力无谓浪费:据统计,在大算力的AI应用中,数据搬运操作消耗90%的时间和功耗,数据搬运的功耗是运算的650倍。

而存算一体能够将存储和计算融合,彻底消除了访存延迟,并极大降低了功耗。基于此,浙商证券报告指出,存算一体的优势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更大算力(1000TOPS以上)、具有更高能效(超过10-100TOPS/W)、降本增效(可超过一个数量级)······

存算一体,正在冲破三堵墙“解救”ChatGPT,加速算力升级。

大算力芯片需扎好马步

除了架构创新,芯片本身的升级迭代也非常重要。作为基石的底层芯片,需要足够“大”,AI大算力应用才能高楼平地起。

8.png

(ChatGPT研究框架 图源:浙商证券)

那么AI大算力说的“大”到底是多大?

以2020年发布的GPT3预训练语言模型为例,采用的是2020年最先进的英伟达A100 GPU,算力达到624 TOPS。2023年,随着模型预训练阶段模型迭代,又新增访问阶段井喷的需求,未来模型对于芯片算力的需求起码要破千。

再例如自动驾驶领域,根据财通证券研究所表明,自动驾驶所需单个芯片的算力未来起码1000+TOPS。

目前巨头已开始卷上1000+TOPS的SoC,主要用于自动驾驶领域:在2021年4月,英伟达就已经发布了算力为1000TOPS的DRIVE Atlan芯片。到了今年,英伟达直接推出芯片Thor达到2000TOPS。

9.png

(自动驾驶所需算力图谱 图源:财通证券研究所)

故,大算力背景下,大算力芯片起码得是1000+TOPS选手。

而在符合大算力条件下,也需要考虑到“用料”的功耗、造价问题。

目前,在存算一体架构优势下,亿铸科技为当前的算力、能耗困局,给出一条解题思路:选择有着面积更小、微缩性好等特性的RRAM实现“同等能耗,更大算力;同等算力,更低能耗”,为各大数据中心、自动驾驶等应用领域“排忧解难”,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绿色算力。

10.png

而在存算一体架构下,传统SRAM、闪存(Flash ) 均有着致命的缺陷,无法实现在大算力赛道的降本增效:

SRAM面积较大,占据了英伟达数据中心级GPU总逻辑面积的约50%。而一个A100 GPU的成本就在1万美元以上,根据测算,成熟产品每GB SRAM内存的成本将在100美元左右,最贵的存储器当属SRAM。

除了成本难压之外,SRAM也存在着不稳定的问题。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架构研究领域的专家李博士认为,SRAM 的问题在于它的静态电流大,当大量的 SRAM 堆积在芯片上时,会产生一种被称为 DI/DT 的工程性问题(也就是电流在短时间内大量变化),应用落地极具挑战性。

基于这两点考虑,SRAM 并不适合做大算力场景。李博士补充道:" 正因如此,采用 SRAM 的这些公司都在基于边缘端做小算力的场景,比如语音识别、智能家居的唤醒、关键命令词的识别等。"

同时,Flash也面临着因微缩性差导致不稳定的问题。传统存储器的局限性让行业逐渐将目光逐渐转向了新型存储器:

  • 比如近期英飞凌宣布其下一代 AURIX ™微控制器 ( MCU ) 将采用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 ( NVM ) RRAM ( ReRAM ) ;

  • 亿铸科技自2020成立以来,就专注于研发基于RRAM的全数字存算一体大算力AI芯片。

······

ChatGPT,需要存算一体的“解救”,也需要该架构下,更物美价廉(微缩性好、单位面积小、成本低)的新型存储器RRAM的大力支持。

据笔者获悉,亿铸科技今年将诞生首颗基于RRAM的存算一体AI大算力芯片。届时,或许“ChatGPT们”以及其下游的应用能够基于该芯片,更轻松地吸取算力,更快实现“智力”升维。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00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宣布领先绿色科技企业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远景能源在其新一代智能风机中,引入ADI MEMS传感器技术,通过加强对振动、倾斜和其他信息的实时监测,实现更安全的风机运行与设计,从而将风机安全等级提升到全新水平。ADI先进的MEMS传感器提供的新功能为边缘端增添了智能化,可实现实时监测,进一步推动绿色能源变革。

1.jpg

风电作为目前应用最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近年来在中国实现高速发展。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约3.7亿千瓦,稳居全球第一大风电市场。随着风电规模逐步扩大,风电机组部件正在快速迭代,塔筒越建越高、叶片越做越长、机舱重量越来越重,为风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营带来较大挑战。

其中,塔筒作为关键风机部件之一,需要对其进行监测,以确保风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塔筒从地面一直向上延伸到机舱和叶片,为了提升安全性、杜绝倒塔等极端安全事故的发生,远景能源与ADI携手合作,将预测性维护技术引入智能风机的核心控制。通过将ADI精密惯导测量单元(IMU)和低噪声、低漂移加速度计部署在不同位置,实现对塔筒关键状态量的实时监测,利用收集到的塔筒信息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远景能源智能控制部总监陈海鹏表示:"在远景看来,风电和储能是新煤炭,在深入挖掘其价值过程中,安全始终是第一要素。我们很高兴能与ADI公司合作,通过搭载其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可预测MEMS传感器为风机装上‘鼻子、眼睛、耳朵',有效保障塔筒安全,更将叶片直径和塔筒高度带入了新的边界,持续引领行业进步。"

ADI公司亚太区微机电产品线总监赵延辉指出:"ADI在MEMS传感器领域有着数十年的深厚积累,我们通过高性能的方案和全方位的支持助力客户解决不同场景的应用挑战。此次与远景能源的合作,将为推进智能分布式风机保驾护航。"

关于远景

远景科技集团(Envision Group)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以"为人类的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为使命,集团旗下拥有智能风电、智慧储能系统技术和绿氢解决方案公司远景能源、智能电池企业远景动力、开发全球领先智能物联操作系统的远景智能,管理远景-红杉百亿碳中和基金的远景创投,以及远景电动方程式车队。2022年,远景荣膺"2022年福布斯中国最佳雇主"榜单前十。2021年,远景荣登《财富》杂志"改变世界的公司"全球榜单第二位。2019年,远景荣登全球权威机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9年全球50家最聪明公司"榜单前十;设立于中国、美国、德国、丹麦、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研发中心,引领全球绿色科技创新与最佳实践。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nvision-group.com/cn/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2财年收入超过12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2.5万人。携手全球12.5万家客户,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analog.com/Pr230309

欲浏览官方网站上的ADI新闻,请访问:analog.com/Pr230309/news

欲订阅ADI公司的每月技术杂志Analog Dialogue《模拟对话》,请访问:analog.com/Pr230309/analogDialogue

更多有关产品信息,请致电亚洲技术支持中心:400 6100 006, 或发送邮件至cic.china@analog.com,或通过手机登录m.analog.com 或analog.com/Pr230309了解最新产品等信息。

更多ADI产品及应用视频,请访问:analog.com/Pr230309/videos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00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首款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视觉处理器,直击下一代智能摄像机

强大的新型Hailo-15视觉处理器单元(VPU)为部署在智慧城市、工厂、建筑、零售场所等地方的摄像机直接带来前所未有的AI性能。

以色列特拉维夫2023年3月8日 -- 边缘人工智能(AI)处理器的先锋芯片制造商Hailo今天公布了突破性的新型Hailo-15™系列高性能视觉处理器,该系列旨在直接集成到智能摄像机中,在边缘提供前所未有的视频处理和分析。

1.jpg

Hailo releases groundbreaking new Hailo-15™ family of high-performance vision processors, designed for integration directly into intelligent cameras to deliver unprecedented video processing and analytics at the edge.

随着Hailo-15的推出,该公司正在重新定义智能摄像机类别,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视频处理方面设立新标准,能够在不同行业的广泛应用中带来突破性的人工智能性能。

利用Hailo-15,智能城市运营商可以更迅速地检测和应对事件;制造商可以提高生产力和机器正常运行时间;零售商可以保护供应链并提高客户满意度;交通当局可以识别走失的儿童、事故、放错地方的行李等各种对象。

"Hailo-15代表着在使边缘人工智能更加可扩展和可负担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Hailo首席执行官Orr Danon表示,"通过这次发布,我们正在利用我们在已被全球数百家客户部署的边缘解决方案方面的领先地位,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度以及我们全面的软件套件,从而以摄像机外形尺寸实现高性能人工智能。"

Hailo-15 VPU系列包括三个型号:Hailo-15H、Hailo-15M和Hailo-15,以满足智能摄像机制造商和AI应用提供商的不同处理需求和价格点。这个VPU系列的性能达到7 TOPS(每秒万亿次运算)至惊人的20 TOPS,比目前市场上的解决方案高出5倍以上,而价格相当。所有Hailo-15 VPU都支持4K分辨率的多输入流,将强大的CPU和DSP子系统与Hailo经过现场验证的AI核心相结合。

通过在摄像机中引入优异的人工智能功能,Hailo正在满足市场上对增强边缘视频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凭借这种无与伦比的人工智能能力,搭载Hailo-15的摄像机可以进行明显更多的视频分析,并行运行多个人工智能任务,包括更快的高分辨率检测,从而能够识别更小、更远的对象,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少的错误警报。

例如,Hailo-15H能够在高输入分辨率(1280x1280)下以实时传感器速率运行最先进的对象检测模型YoloV5M6,或以非凡的700 FPS运行行业分类模型基准ResNet-50。

通过这个高性能人工智能视觉处理器系列,Hailo率先在摄像机中使用基于视觉的transformers进行实时对象检测。增加的人工智能能力还可用于视频增强和低光环境下的更优视频质量,实现视频稳定和高动态范围性能。

启用Hailo-15的摄像机通过卸载云分析节省视频带宽和处理,从而降低大规模摄像机部署的总成本,同时由于边缘数据匿名化而改善整体隐私。其结果是超高质量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分析解决方案,使人们更加安全,同时确保隐私,并使组织能够更有效地运作,降低网络基础设施的成本和复杂性。

与业界已广泛部署的Hailo-8TM人工智能加速器一样,Hailo-15视觉处理器系列通过精心设计具有极低的功耗,因此适用于各种类型的IP摄像机,并能实现无风扇边缘设备的设计。小功率包络意味着摄像机设计者可以通过去除主动冷却组件来开发低成本的产品。工业和户外应用也更适合使用无风扇摄像机,否则污垢或灰尘会影响可靠性。

"通过创建直接在摄像机中提供高性能和低功耗的视觉处理器,Hailo推动了边缘人工智能处理的极限。"边缘人工智能和视频平台专家Truen公司研发主管KS Park说,"Truen欢迎Hailo-15系列视觉处理器,看好其潜力,计划将Hailo-15纳入未来一代的Truen智能摄像机。"

"通过Hailo-15,我们正在提供一套独特、完整和可扩展的边缘人工智能解决方案。"Danon总结道,"通过为我们的所有产品系列提供单一软件堆栈,摄像机设计者、应用开发者和集成商现在可以从支持更多人工智能、更多视频分析、更高精确度和更快推理时间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简单部署中获益,这正是他们需要的。"

如需了解更多有关Hailo边缘设备AI处理器的信息,请访问hailo.ai

点击此处获取带高分辨率图片的媒体资料包。

关于Hailo

Hailo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的芯片制造商,正在开发专门的人工智能处理器,在边缘设备上实现数据中心级别的性能。Hailo的处理器是对传统计算机架构进行重新思考的产物,使智能设备能够以最小的功耗、尺寸和成本实时执行复杂的深度学习任务,如对象检测和分割。这些处理器经过精心设计,适用于众多智能机器和设备,对包括汽车、安全、工业4.0和零售在内的诸多行业产生影响。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hailo.ai/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900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此次一亿美元C轮融资由Kindred Ventures领投,SK Networks、Microsoft、LG Technology Ventures、Volvo Cars Tech Fund、Top Tier Capital、Hudson Bay Capital和Socium Ventures以及现有投资者Tiger Global、Qualcomm Ventures、Valia Ventures、Forerunner Ventures、Lachy Groom和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也大力参与本轮融资

  • 战略技术合作伙伴和协作机构包括Microsoft、OpenAI、SK Networks、LG和Volvo Cars

旧金山2023年3月8日 -- Humane Inc .今日宣布,公司已筹集了一亿美元C轮融资,并在今年春季首批产品发布之前获得了一批重要的战略投资者、新合作伙伴和合作者。

Humane由前Apple团队成员Imran Chaudhri和Bethany Bongiorno于2018年共同创立,该公司正在创建专为人工智能(AI)打造的同类首创软件平台和消费设备。 此次融资将使Humane能够加速完成自身使命,实现由人工智能推动的下一个个人移动计算时代。

此轮融资由Kindred Ventures领投,现有投资者Tiger Global、Valia Ventures、Qualcomm Ventures、Forerunner Ventures、Lachy Groom和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也大力参与。

本轮融资的其他参与方还包括众多新的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如Hico Capital(SK Networks的美国投资部门)、Microsoft、Volvo Cars Tech Fund、LG Technology Ventures、Top Tier Capital、Hudson Bay Capital和Socium Ventures。

除开展投资之外,Humane还与世界上一些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进行战略合作:

  • Humane已与 Microsoft 开展合作,将其服务平台推向市场。 这将使Humane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中最好的云基础设施。

  • 与 OpenAI 的合作将把该公司的技术集成到Humane设备中,并向消费者大规模交付OpenAI及Humane人工智能体验。

  • Humane未来的全球扩张计划包括与 SK Networks(覆盖韩国的ICT设备分销业务,并拥有广泛的全球网络)合作,以共同的理念为基础,创造意义非凡的消费技术变革。

虽然最初的Humane设备将专注于提供下一代个人技术,但该公司正在探索将其解决方案引入到未来新个人领域的各种方法:

  • 与 LG 的合作将使两家公司面向下一阶段的Humane产品在潜在研发项目方面密切合作,侧重未来Humane设备中包含的核心技术以及实现向家庭技术领域集成。

  • 战略投资者 Volvo Cars Tech Fund 将与Humane就未来的潜在合作紧密协作,这将是Humane的产品率先应用到汽车行业的实例。 与Humane一样,Volvo Cars开发技术以简化客户的生活,秉持安全、信任和隐私这三项共同价值观来建立合作关系。

Humane联合创始人Imran Chaudhri评论道: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一直专注于如何构建平台和设备,以充分利用这项技术的真正优势和潜力。 

们非常自豪地宣布这一行业领先的合作伙伴和协作机构阵容,同时我们也十分高兴与他们紧密合作,将Humane的愿景推向市场。 们正处于下一个计算时代的开端,相信我们同心协力,必将共同开启从根本上重塑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的旅程。"

Kindred创始人兼执行合伙人Steve Jang评论道: 
在过去的生活中,这支成绩斐然的团队是构建智能手机计算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一直致力于以更具创造力和令人愉悦的方式实现和放大人类的构想、行动、时刻和模式。 随着我们迈入下一波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Humane的使命是为这个新世界从头开始设计和打造一款设备及服务平台,我们为此深受鼓舞,并欢迎现有和新的共同投资者及战略合作伙伴参与这一转型之旅。"

Humane首席技术官Patrick Gates评论道"四年多来,我们一直在谋求自身发展,从寥寥数人逐渐发展到一支世界级团队。我们准备推出一款产品及平台,覆盖全球一些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和人工智能公司。 们的产品建立在集成式设备和云平台之上,让我们和其他人都能够创造出自然、有趣和亟需的人工智能驱动型体验。"

关于Humane
Humane
是一家为智能时代创造各种技术和平台的体验公司。 情境计算由人工智能提供支持,以信任和隐私为发展基石。 Humane坚信,技术的未来必将是让人倍感轻车熟路、自然而然和人性化的时代。

如需了解有关Humane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hu.ma.ne/,并在Twitter上关注 @Humane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99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3 瑞萨电子 MCU 全国巡回研讨会深圳站就要来了!

作为2023年来产业界首场MCU主题线下活动,将为广大开发者带来更多新意和暖意!

本次技术研讨会是一场大咖云集的行业盛会,不仅仅有来自瑞萨电子的高层及技术专家,RT-Thread、野火电子、百问网韦东山、IAR、Segger、艾拉比、Panthronics、Galecom、欣瑞利科技、RA生态工作室等生态合作伙伴将携其方案到场做现场演示。本次盛会为业界翘楚搭建一个互相交流、推动创新发展的平台。

本次研讨会主要议程包括:

  • 主题演讲 – 由瑞萨电子管理层分享最新发展战略及产品布局,并带来最新产品介绍。

  • 技术方案分享会 – 聚焦当下最前沿市场,与您深度探讨行业技术和应用。

详细议程如下: 

时间:2023年3月18日 (周六)12:30—17:00

地点: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二楼大宴会厅1号厅(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4088号)

1678328377327.jpg

1678328257767.jpg

立即长按二维码识别免费报名

技术方案展示

由瑞萨电子及其合作伙伴带来50 多个产品及技术方案展示,包括最新的CM85 芯片应用演示、工业网络、新能源、预测性维护、电容触摸、电机控制、HMI、物联网等。

1.jpg

2.jpg

诚邀您报名出席此次研讨会,现场签到人人都有精美礼品送

每个城市前50名签到用户将会获得瑞萨MCU最新产品开发板哦,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现场更有大奖抽送

( 一等奖 Switch*1个

二等奖 华为FreeBuds 4E 3个

三等奖120W 2C1A氮化镓充电器5个)

1280X1280.PNG

1678328257767.jpg

立即长按二维码识别免费报名

3月18日,让我们一起相约深圳,遇见大咖!

https://www.eetrend.com/content/2023/Seminar-Renesas-MCU.html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99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 开工率上升至80%左右,这得益于在满负荷状态下持续增加新产品开发

  • 全球200多个客户公司和每年开发约600款新产品

  • 获得BCDMOS(复合电压元件)技术认证,成为业界一流企业

  • DB HiTek在中国大陆IC设计公司中的地位与TSMC相提并论

在功率半导体需求的推动下,DB HiTek上个月的开工率上升至80%左右。这与业界对代工厂开工率将下降至60%的担忧相距甚远。去年上半年,尽管Fab处于满负荷状态,但新开发件数仍持续增加,这提升了客户信赖度并对近期需求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移动设备、家电到汽车产业,功率半导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以多品种少量生产为特征,与其他产品群相比,可在发生经济波动时保持稳定,经济回升时能够更快作出反应并趋于上升。

其中,DB HiTek一直以比移动设备需求更稳定且附加价值更高的汽车产业领域为中心,致力于开发适于客户的特色产品,这有助于维持稳定的开工率。

DB HiTek开始关注功率半导体领域是在21世纪00年代中期。因为据判断,与TSMC、UMC一度占领优势的普通逻辑工艺相比,虽然市场规模较小,但发展性和附加价值较高,一旦具备技术竞争力,就能维持长期的市场支配力。

当时韩国国内没有技术基础,DB HiTek经过长期试错,于2008年开发出业界最早的0.18微米级BCDMOS(复合电压元件)工艺,由此开始在技术方面领先一步。之后,DB HiTek的功率半导体客户从2010年的40多个增长至约240个,新产品开发件数也从每年200件增长至约600件,增长了近3倍。

快速增长得益于DB HiTek的优秀技术竞争力与最近的环保型高电压、高电力功率半导体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相吻合。

DB HiTek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功率半导体的电阻值,将单位面积的电流量最大化,从而将芯片尺寸最小化,拥有的电压域也非常广,从5V到900V,以此扩展系列产品。特别是顺应汽车产业用产品的要求电压上升的趋势,在致力于新工艺及产品开发的同时, 同步进行设备投资以扩大高电压功率半导体产能。

另外,作为最适合多品种少量功率半导体的代工厂之一,虽然每年管理2000多个产品生产,但根据客户评价,不良率仅为先进公司水平的一半,以业界一流技术力为傲。

目前,DB HiTek在中国大陆IC设计公司中的地位与TSMC相提并论。去年在半导体不足的情况下,也稳定供应了客户所需货量,并积极支持新产品开发,直至最近开发件数还在增加。

另外,据市场调查机构OMDIA预测,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313亿美元扩大至2026年的392亿美元,年均增长约6%。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99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随着智能创新技术的不断普及,科技与智能已经与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结合,迸发出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智能手机、虚拟现实、智能家居、智能仪表、机器人、智能安防、智能医疗等一系列新兴产业,传感器作为万物智联的感知基础,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近期集成电路和传感器领域重磅消息密集,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陆续出台重点布局传感器产业政策。国务院、工信部、国资委等皆提及“集成电路”、“芯片”等关键词。一系列产业消息和规划政策陆续披露,传感器、集成电路等领域有望获得加速推动,迎来新一波发展浪潮,其技术创新在赋能千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路途上将更近一步。

由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下文简称“联盟”)主办的2023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Sensor Shenzhen)将于2023年3月29日-31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福田)盛大举办

作为首个在大湾区开展的传感器领域大型专业展会,备受行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期盼,势将进一步落实国家发展策略,汇聚一众产业资源协同技术创新,推动传感器及集成电路行业走出寒冬迎春光。

这场产业盛会将携500+行业领袖、10+重点展区与地区展团、1000+参展参会企业,联同20+专业领域论坛和新品发布会,覆盖全球传感器趋势、设计、制造、封装与测试、工业互联网、汽车电子、智慧生活、智能制造等话题,力求为行业呈上一场高质量精彩盛会。

本届展会不仅关注传感器上下游技术创新和趋势,更注重寻找每项技术背后撬动的全新应用大市场,助力创新传感技术与广阔应用场景实现双向奔赴,助力传感器产业快速迈进万亿级市场新时代。

Sensor Shenzhen新闻稿配图-1.jpg

时间:2023年3月29日-31日

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福田区)

识别下方二维码,注册领取免费门票

观展咨询事宜,欢迎联系:expo@sistiot.com

裴女士 13621775196(微信同号)

马女士 15900834562(微信同号)

Sensor Shenzhen新闻稿配图-2.jpg

全产业链巨头展商云集,各类所需一展到位

本届展会不断扩展“全产业链”生态圈,跨国企业、产业链龙头企业、MEMS顶尖企业、初创传感企业聚集。据预计,参展企业占据国内较高的市场份额,覆盖传感器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应用、工业控制、嵌入式系统、模组方案等60+细分领域。帮忙专业观众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最高的效率,纵观传感器产业链、领略行业风采、收获更多价值。

展会已吸引ADI、Infineon、TE Connectivity、Honeywell、TDK、歌尔、瑞声科技、华润微、矽睿科技、敏芯微电子、智芯公司、美新半导体、美泰电子、纳芯微、汉威科技、三优光电、奥松电子、麦乐克、多维科技、拜安科技、西人马、四方光电、灵明光子、微感光电子、柯力传感、广芯微、睿感等近1000家企业同台亮相,展示和分享传感产业链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领域前沿技术和产品,呈现传感行业锐意创新的澎湃动能。

Sensor Shenzhen新闻稿配图-3.jpg

图:部分参展企业

凝聚全球产业能量,超20场会议大咖齐聚

汇集全球行业能量与智慧,加强全产业链和广阔应用市场交流。本届展会将举办超20场高峰论坛、专题研讨会以及新产品发布会、产业对接会等,内容涉及全球传感器趋势、设计、制造、工业互联网、汽车电子、智慧家居、智慧能源、光电技术、LPWAN 2.0 智慧物联、智慧物流等话题,共话中国机遇,共襄行业盛会。

届时,德国传感器技术协会(AMA)、全球MEMS和传感器产业联盟(MSIG)、日本产业技术联盟、瑞士国家微电子研究院、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中欧传感器创新中心等全球传感行业领先组织机构将集体亮相,期待在多场世界对话中,紧密连接中国传感器产业与世界的纽带,形成更多国际交流和跨界合作。同时,众多院士、专家以及企业董事长、总裁等高层领袖将共聚大湾区,共话产业发展趋势,助力传感技术展商和成熟应用龙头企业碰撞出更多的创意火花。

Sensor Shenzhen新闻稿配图-4.jpg

图:更多大会信息,欢迎扫码获详细介绍

垂直领域特色展区、地区展团崭新亮相

垂直领域的应用需求是传感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反之,传感技术的创新同样赋能垂直领域的产业革新。本次展会特设传感器垂直领域展区品类和同期配套高端论坛,覆盖汽车电子、光电技术、工业互联网、智能传感器与计量测试、能源储能、智慧家居等领域,为展商与专业观众带来独特体验。同时还设立初创企业创新展区,为行业创新和资本融合提供近距离沟通的平台。

“汽车电子展示专区”和第二届汽车电子峰会,紧跟智能汽车行业最新变革和趋势变化,车企与Tier1供应商及机构超40家参与,一众主流汽车电子元器件厂商集聚。“光电技术展示专区”和光电技术高峰论坛聚焦激光雷达、摄像头、红外传感器、MEMS通讯器件等创新技术,共享行业创新趋势,为传感器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基因”。

另外,多地将传感器产业作为战略重点布局,来自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四川、陕西、广东等传感器聚集区纷纷组团参加,展示各地传感器产业发展的蓬勃动力和影响力。(排名不分先后)

专业观众定向邀约,燃动供需活力

本届展会组委会积极发挥主办方在行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借助雄厚产业资源,定向邀约专业观众。组委会已与一众顶尖产业集群、行业组织、技术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多方携手强化生态协同合作,纷纷组团参与本届盛会。

此外,传感器应用市场中的龙头设计型企业、制造企业、方案厂商等也将悉数到场共襄盛会,覆盖航空航天、船舶动力、能源安全、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消费电子等领域,深入参与生态圈建设。

截止目前,展会已收到近万余名观众登记,超百个团体观众提前注册。观众类别涉及传感品牌商、供应商企业、政府协会、大学院校、科研机构等。相信不同领域的专业志士将在这个开放、包容、创新、合作的国际盛会上擦出绚丽的火花。

择佳期会校友,校友圈撬动产业群

本届展会首次以传感器为主题,聚集相关领域的高校校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微系统所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等校友携手展会组委会在同期隆重举办校友聚会活动。(排名不分先后)

这场校友聚会以校友情谊凝结成推动产业革新的能量,让多维文化力量相互融合,多重创新力量相互激荡,多个领域资源共享衔接。

专业品牌展会,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

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由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主办,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具规模的商业化运作,专注于传感器全产业链和传感器与应用市场双向链接的专业展览会。

历经长久蓄力和精心筹备,现已发展为影响力比肩全球最大的国际传感器展览会,吸引着众多产业链上下游知名企业参展参会,汇聚一众应用市场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生态圈建设。依托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在行业强大的影响力,通过搭建开放互动的展示交流平台,帮助展商进行新技术成果集中亮相,集聚一众专业观众现场深入交流洽谈,助力企业寻找市场新蓝海。通过开展丰富形式的同期高端论坛会议和产业供需对接,持续推进传感器行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致力于打造闻名全球的顶级行业盛会。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99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意法半导体发布了九款针对 STM32WL无线微控制器 (MCU)优化的射频集成无源器件(RF IPD)。新产品单片集成天线阻抗匹配、巴伦和谐波滤波电路。

1.jpg

意法半导体的STM32WL MCU是一系列无线双核微控制器芯片,Arm® Cortex®-M4 处理核心负责处理应用任务,Cortex-M0+核心专门管理sub-GHz 远程射频通信功能,为智能物联网设备带来应用级处理和无线通信功能。射频模块符合 LPWAN物联网标准,支持多种调制方法,并随附 STM32CubeWL MCU软件包中的 LoRaWAN® 和 Sigfox™ 协议栈。

RF IPD是连接STM32WL MCU 和天线的微型芯片级封装器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射频性能。单片集成所有组件可以保证射频性能稳定,避免了制造工艺波动对分立器件组建的传统匹配电路的影响。RF IPD还能简化了电路设计,节省物料成本,并支持更紧凑的设计,是成本敏感和空间受限的物联网设备的理想选择。

新推出的九款RF IPD产品让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射频频段和功率、MCU 封装类型以及两层或四层 PCB选择最佳参数。BALFHB-WL-01D3BALFHB-WL-06D3适用于868MHz和915MHz无线通信。BALFLB-WL-07D3BALFLB-WL-08D3BALFLB-WL-09D3适合490MHz无线通信。每款产品都集成了 MCU 和天线之间的完整的收发信号通道。片上集成的滤波器可对多余无用的发射谐波进行高度衰减,帮助设计人员满足全球无线电许可机构制定的法规。

所有新产品都已投产,采用 2.13mm x 1.83mm 8 凸点晶圆级芯片级封装,回流焊后厚度低于 630µm。

详情访问www.st.com/baluns-for-stm32wl.

关于意法半导体

意法半导体拥有5万名半导体技术的创造者和创新者,掌握半导体供应链和先进的制造设备。作为一家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商(IDM),意法半导体与二十多万家客户、数千名合作伙伴一起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同构建生态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新机遇,满足世界对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需求。意法半导体的技术让人们的出行更智能,电源和能源管理更高效,物联网和互联技术应用更广泛。意法半导体承诺将于2027年实现碳中和。详情请浏览意法半导体公司网站:www.st.com

围观 6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9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亚马逊云科技2023 Amazon DeepRacer中国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在2023 Amazon DeepRacer中国系列活动启动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宣布与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协作体及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将以Amazon DeepRacer人工智能学习工具为核心,在课程研发、师资培训、平台支持和以赛促学四个方面投入资源,在未来三年为十万名中国青少年提供相关培训,推动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在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亚马逊云科技还宣布推出“Amazon DeepRacer Girls in Tech”女学生赛手社区,通过定期举办动手实践、技术交流、专家答疑、学业和职业发展经验分享等活动,助力女性青少年持续学习和实践人工智能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同时,亚马逊云科技还将在三月份面向女性青少年、开发者及机器学习爱好者推出免费的系统性学习课程,以Amazon DeepRacer课程为起点,并辅以云计算基础课程,帮助零基础的女性学习者开启人工智能学习之旅,拓展数字技能,解锁更多学业和事业机会。

Amazon DeepRacer是亚马逊云科技在2018年推出的一款由强化学习、3D 赛车模拟器驱动的 1/18 比例的全自动驾驶赛车,具备轻松入门、原理易懂、操作简单的特点,能够在兼顾趣味性的同时让操作者系统地了解强化学习的知识。自2020年起,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在中国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教育和培训活动,吸引了超过五万人积极参与。2023年,亚马逊云科技计划举办超过100场线上、线下活动、覆盖数十万人。其中包括面向开发者和机器学习爱好者的Amazon DeepRacer中国联赛,面向不同行业、企业的各类DeepRacer行业联赛、企业竞赛与培训,以及与合作伙伴共同举办的面向青少年的系列活动。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中国愿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助力本地人才培养。Amazon DeepRacer门槛低、趣味性强、可操作性高。我们希望利用这一独特的学习工具,开发系统的课程并推出丰富的教育和培训活动,降低大众学习人工智能的门槛,激发他们对机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助力各阶段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三方合作推动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发展

亚马逊云科技与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协作体及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将依托各自资源优势,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

  • 在课程研发方面,三方将共同研发适合青少年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课程,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创新型思维能力;

  • 在师资培训方面,三方将共建师资培训体系,通过定期组织区域名师交流会,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储备,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 在平台支持方面,亚马逊云科技将面向师生提供长期免费的Amazon DeepRacer学习平台和云资源支持,支持学生进行一站式的学习和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 在以赛促学方面,三方将围绕Amazon DeepRacer共同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

1.jpg

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协作体秘书长柯瑞逢(左)、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中)、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右),出席战略合作启动仪式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表示:“青少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而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人工智能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大有助益。希望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能够将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以更具普适性的方式带给学生,逐步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夯实中国科技人才基础。”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表示:“人才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青少年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教育对培育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我们很高兴与亚马逊云科技和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协作体携手,以Amazon DeepRacer人工智能学习工具为切入点,让更多学生能够接触并了解这项技术,通过厚植青少年人才沃土,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

深入校园助力学校培养青少年科技人才

为提升青少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亚马逊云科技一直携手本地教育合作伙伴及学校,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开发定制化课程并举办专门面向青少年的Amazon DeepRacer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机会,激发他们对机器学习的兴趣。

亚马逊云科技自2020年起就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进行深入合作,助力培养青少年科技人才。截至目前,人大附中已有上百名学生学习了相关课程并参与各类Amazon DeepRacer实践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科技教研组组长袁中果表示:“我们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教育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全球教学资源和丰富的实际应用案例,我们能够进一步优化和丰富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更多选择。未来,我们将持续丰富教育模式、提升教学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创新青少年科技人才。”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0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1个地理区域的99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加拿大、以色列、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泰国新建5个区域、15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 www.amazonaws.cn

围观 4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9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