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整合后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减少误报,可降低安保、制造和交通运输业客户的运营成本

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和智能3D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Quanergy Systems, Inc. (NYSE:QNGY)今天宣布,公司正在将其M系列激光雷达和QORTEX DTC™ 3D感知软件与韩华Techwin的视频管理软件Wisenet WAVE VMS整合。此举将使韩华客户能够利用包括位置、方向、速度和目标类型在内的实时3D数据来优化安防业务运营,并使之自动化。

1.jpg

Quanergy的3D LiDAR解决方案现已与韩华Techwin的Wisenet Wave VMS整合,可实现超高精确度目标追踪(图示:美国商业资讯)

依托整合到Wisenet WAVE VMS中的Quanergy 3D LiDAR解决方案,韩华客户将获得先进感知能力,以此扩大覆盖范围,大幅减少误报率,并降低物理安防部署的运营成本。Quanergy解决方案所提供的3D体积感应功能将使韩华客户能够以深度感知的方式对空间进行可视化,并为报警事件提供极为精确的目标跟踪。这意味着可配置和可视化大量“事件-行动”操作,用于自动化、安防或商业智能。

Quanergy市场开发与联盟副总裁Gerald Becker表示:“基于激光雷达的安防解决方案提供了极其丰富且详尽的数据,实现了先进的目标检测和更深入的洞察,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准确。与韩华Techwin的WAVE VMS相整合,将让更多行业的客户获得3D LiDAR传感的价值。”

通过与WAVE VMS的无缝整合,韩华终端用户现可使用M系列传感器和QORTEX DTC™感知软件,该软件可用于对车辆和人员进行分类,与Wave整合后还可确保高精确度和效率。此外,激光雷达传感器在所有天气和照明条件下都准确可靠,包括极亮和极暗的光照环境,使其成为室内外安防应用的理想之选。结合韩华Techwin的PTZ云台摄像机使用时,监控操作员可畅用先进的“视频联动”(slew to cue)功能,并获享厘米级精确度。

韩华Techwin美国公司负责技术合作的区域业务拓展经理Mark Heinztman表示:“与Quanergy的合作是一次非凡的经历,使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3D技术,解决许多不同的挑战。事实证明,将Quanergy激光雷达产品的精确度与我们的摄像机产品线和Wisenet WAVE VMS相结合,可为终端用户带来极其强大的解决方案。”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quanergy.com

关于Quanergy Systems, Inc.

Quanergy (NYSE: QNGY)的宗旨是为汽车和物联网应用创造功能强大、价格实惠的智能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以增强用户的体验和安全性。Quanergy开发了唯一一款基于光学相控阵(OPA)技术的真正100%固态CMOS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性的3D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批量生产。借助Quanergy的智能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各行各业的企业现在可以利用实时、先进的3D洞察来改变其运营方式,包括工业自动化、物理安全、智慧城市、智能空间等。Quanergy的解决方案已被全球近400家客户采用。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quanergy.com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阅: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20907005536/en/

围观 3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9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Eric每年都会回老家,就在去年他看到老家的屋顶上新竖起了一排排的太阳能光伏板,立刻意识到乡亲们能够从中带来一定的收益,作为德州仪器(TI)新能源应用的技术专家,他很欣慰。其实Eric的家乡正是全国如火如荼推进的光伏发电(即太阳能)中的一朵小浪花。

根据国家能源局网站的消息,我国2021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5300万千瓦,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底,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6亿千瓦,突破3亿千瓦大关,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

1.jpg

回顾近20年的发展,光伏市场虽然也经过了启动期、调整期、酝酿期以及高速发展期等不同阶段,但装机总容量始终在节节攀升中。光伏的好处毋庸置疑,取之不尽且零污染,不过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也有一些痛点亟待解决,包括成本、效率、智能化、可靠性等。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电力电子设备,就像是整个光伏系统的心脏,其作用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而芯片则是逆变器的核心组件,因此光伏行业所面临的一系列痛点,同样是芯片行业正在践行的创新。"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完全取决于自然环境,因此动态性很大且不可控,这就给系统设计带来了更多挑战。"Eric指出。

更大功率的逆变器意味着更多的元件,且同时会存在功率并联的情况,这会给系统设计带来进一步的挑战,需要具备低输出失真、高精确的电压和电流模拟测量、高效率和功率密度以及实时通信和监测等特性。那么什么样产品和技术可以为光伏逆变器系统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呢?

机敏的大脑 -- 控制器

光伏逆变器一般具有两个功率转换级,一个是直流到直流的升压过程,另一个则是直流到交流的逆变过程。这些都要依靠于控制器来进行处理、传感以及控制三方面的工作,控制器就是整个逆变器中的大脑,为了满足高动态性给系统带来的挑战,控制器的选择成为关键。早在中国的光伏市场启动之时,TI的C2000™实时微控制器(MCU)就借助其电力电子控制领域的积累,广泛应用于光伏逆变器中。这些年来更是在各方面都不断改进,在提高芯片性能的同时,集成更多实时控制模拟外设。

2.jpg

在处理方面,C2000™ MCU具有超高性能的C28数字信号处理器、硬件算法加速器、CLA(控制律加速器)及CLB(可配置逻辑块)等多种处理器内核组成的异构计算架构,从而最大化处理性能。对于传感而言,多个并行ADC模块支持最高16位分辨率,最高3.46MSPS的采样速率,可以精确测量及监控系统各部分的电流、电压,此外还包括比较器、DAC等丰富的外设。而对于控制端,150ps精度的多通道PWM控制器,可快速驱动各类功率转换器件,甚至基于SiC或GaN的宽带隙器件等。

可靠的免疫组织 -- 信号链隔离

逆变器系统支持从几伏到数百伏的电压,为确保高压复杂环境下的信号完整性,需要像人类免疫组织的隔离器件,从而可靠地隔离高压对低压的潜在性破坏,或者隔离噪声带来的测量不准确性。TI的数字隔离器技术基于专有二氧化硅 (SiO2) 绝缘栅,具有超高工作电压、超高可靠性、支持高速率传输等多种优势,与光耦方案相比,寿命更长,功率更低且更紧凑。

特别地,针对逆变器的闭环控制逻辑而言,需要采样高压大功率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信号,以便准确转换功率,并随时确保系统可以可靠运行。为此,TI将数字隔离技术与其信号链和电源产品广泛集成,从而实现更高的集成度。比如集成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增强型隔离放大器AMC3302,单芯片实现了对输出电流信号的采集,相比于基于霍尔磁效应的传感器而言,精度更高,电路尺寸更小,抗电磁干扰和共模干扰能力更强,并且可扩展性更强。

强健的肌肉 -- 驱动及功率器件

电源转换的本质是通过功率管的开关来实现不同的电压变化,就好像人体的肌肉与骨骼在大脑的指挥下执行着一次次电源变化过程,因此更强健的功率器件和对应的驱动是逆变器效率和可靠性的重要体现。

更高的输入电压以及更小的无源元件正在成为光伏逆变器的重点发展方向,前者可以减少损耗并且使功率器件体积更小,后者则需要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开关速率。为了应对更高的工作电压和开关速度的挑战,可以采用宽禁带半导体(例如SiC和GaN)。比如TI推出的具有集成驱动器、保护和温度报告功能的GaN FET,不仅可以提高整体转换效率,降低系统成本,还可以实现更小、更轻及更可靠的逆变器。

尽管宽禁带半导体已登场,但传统的功率器件依然是目前逆变器市场的主流。实际上,无论何种功率器件,都需要对应的栅极驱动器,驱动器既可简单也可复杂。由于功率器件是逆变器中最容易损坏的部分,集成米勒钳位、分离输出、欠压锁定(UVLO)、以及温度保护的智能驱动可以为功率器件长时间运行保驾护航。

另外,电路中的噪声,无论是电源纹波还是栅极振铃,噪声都会导致功率器件错误运行并降低可靠性。TI集成隔离、保护功能的智能栅极驱动器,可以有效隔离噪声以及其他潜在的高压危害,并可轻松适配各类功率器件。

智能及更多

目前,新型的逆变器或汇流箱普遍支持手机远程监控,从而方便进行监控与维护。TI提供了多种有线或无线连接处理器,以满足智能化的连接需求,其中包括Wi-Fi、Wi-Sun、ZigBee等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以太网、CAN、RS485等有线技术。此外,这些处理器也支持丰富的HMI,从而进一步提升操作体验。

对于长达数十年运行的光伏系统而言,半导体器件的寿命和供货连续性是实现系统稳定的可靠保证,TI 的产品生命周期通常为 10 ~ 15 年,并且通常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为了实现高质量生产,TI 自1985年起就建立了的质量综合管理体系,并成为TI生产过程中的必要工具。对产品寿命和供货连续性的承诺,以及对产品质量的承诺,从来都是合作伙伴对TI最为认可之处。

在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之外,开发支持是用户同样关注的,而这是TI的优势所在。以C2000™为例,TI针对光伏等电源领域,提供了完整的数字电源软件开发套件,包含全面的软件基础架构、工具和文档,旨在更大程度地缩短基于 C2000™ MCU 的数字电源系统开发时间。

在开发套件和参考设计方面,TI 2014年就针对组串式及微型逆变器推出了太阳能微型逆变器开发套件,基于TI F28003x MCU的C2000™太阳能微型逆变器开发套件使设计人员了解了一款完全适合的MCU,并通过把开发流程分解成若干个便于管理的部分,系统地解决了应用难题。用户一开始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界面对设计进行评估,而不必一头扎进代码开发工作之中。当准备好做更深一步的探究时,基于理论的详尽文档可通过太阳能微型逆变器开环至闭环操作的递增式构建,来指导用户循序激进地完成软件与硬件实施方案。

目前,基于C2000™ MCU的参考设计可以快速实现包括MPPT、逆变、电弧检测、快速关机(RSD)在内的多种功能。

可持续的未来

"TI产品的广度、对于垂直领域的关注度,决定了TI将服务于各个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光伏市场就是个最佳例子。"Eric介绍,TI一直以来同行业客户紧密交流,将客户的需求转换为产品及方案的创新,并通过本地化团队与客户进行同步联动,从而在新方案出来后更快选用。"TI一直以来服务于众多国内逆变器客户,我们深知只有客户的方案具有竞争力,才可以使行业具有竞争力,从而不断去推动市场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今已深入人心,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市场容量都正在迅速崛起,Eric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忙碌。从农村到城市,从民居到工业园区,随着蓝色屋顶一排排地搭建起来,印证了越来越多的光伏在发挥作用。此时他更加坚信这份工作有着更深远的价值,并且已经和TI的愿景相一致。那就是通过TI的产品与服务,帮助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助力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从而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未来。

关于德州仪器(TI)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9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根据最新发布的 Canalys 最新报告,2022 年第 2 季度全球可穿戴手环出货量为 4170 万台,同比增长 2%,而上个季度为同比下降 3.7%,表明重新恢复增长。其中基础智能手表出货量增幅为 46.6%,而智能手表(可安装应用)出货量增幅为 9.3%。不过,基本智能手环的销售额下降了 35.5%。

1.png

苹果出货量最大,出货量为 840 万块,占市场份额的 26.4%。三星以 280 万台的出货量领先华为位居第二,而华为则为 260 万台。

2.png

印度本土的 Noise 出货量大幅增长 382%,达到 180 万部。 Noise、Fire-Boltt 和 boAT 屡获成功,每季度出货量约为 100 万次。销售额的增长帮助印度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市场份额,并在 2022 年第二季度以 15% 的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来源:cnBeta.COM

围观 2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8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为 PCIe 3.0 时代的 NV1 系列 M.2 NVMe SSD 的继任者,金士顿刚刚发布了主控升级的 NV2 系列 PCIe 4.0 入门新品。尽管与 A2000 等型号相比,规格平庸的 NV1 系列已经遭到了无数人的吐槽,但该公司似乎仍对其在消费级市场的品牌号召力抱有相当高的信心。

1.jpg

据悉,金士顿 NV2 系列采用了标准的 M.2 2280 外形。尽管其可能无法充分利用 PCIe 4.0 x4 的理论带宽,但 3000 和 1300 MB/s 的顺序读写表现,还是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容量方面,NV2 系列提供了 250GB / 500GB / 1TB / 2TB 四档,标称写入耐久度分别为 80 / 160 / 320 / 640 TBW,但该公司并未披露确切的主控 + NAND 闪存组合。

参考 NV1 系列的配置,采用无缓存方案的 NV2 系列,应该也是搭配的入门级 3D QLC NAND 闪存,此外该公司为该系列 PCIe 4.0 M.2 NVMe SSD 提供了三年有限质保。

来源:cnBeta.COM

围观 50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8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新合作伙伴关系将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引入云、降低IT复杂性

El Dorado Hills加利福尼亚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202297--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提供商和云计算先驱OrionVM®今天宣布与革命性的边缘和汽车计算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AI)计算创新者Blaize®,成为技术合作伙伴,共同创建新的人工智能即服务(AIaaS)产品。这种首创的合作伙伴关系将使跨多个行业的组织能够更快、更高效地推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包括跨大量数据集的机器学习。根据该协议,两家公司的全球销售团队将销售Blaize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在OrionVM优化的云平台运行并由其提供支持。

Blaize AIaaS解决方案可用于三种可能的场景:

1.Blaize独特的图形流处理器(GSP®)芯片用于边缘AI和传感器融合应用卡,现在可以在OrionVM云平台上运行。

2.可以使用虚拟化GSP轻松创建客户端专用AI环境。例如,它们可以集成到边缘视频监控技术中,提供复杂且不断更新的事件分析。

3.最新版本的 Blaize AI Studio现在可在OrionVM云平台上使用,允许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快速设置以执行工作负载,而无需购买和配置复杂的硬件环境。

“在像我们这样的下一代云解决方案出现之前,人工智能的成本过高,原因是基础设施支出巨大和合格程序员短缺。现在,企业不需要构建云,也不需要依赖不灵活且昂贵的公共云来构建、测试和利用人工智能系统。他们可以通过AiaaS进行数据分析,而无需昂贵的前期资本投入,并使他们能够以显著低的成本利用机器学习的能力。”OrionVM的首席运营官兼副总裁Daniel Pfeiffer说:“我们很高兴看到Blaize的AIaaS提供了如企业安全和即时部署和扩展能力的云优势。”

Blaize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现在可在OrionVM的具有弹性、安全、高性能等优势的基础设施上使用,使客户能够在业界最高效、灵活的OrionVM云平台上运行Blaize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客户将能够部署组合产品来解决多个垂直领域的行业挑战,包括:

  • 安全和视频监控

  • 智能零售

  • 智慧城市和交通服务

  • 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

Blaiz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inakar Munagala表示:“我们构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时,深刻理解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方向。我们的创新方法帮助了各个行业的公司,因为我们满足了他们对专为边缘人工智能需求而构建的产品的需求。我们通过编程AI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灵活性。我们的高级无代码AI软件还独特地实现了‘边缘感知’传输学习和优化,以实现更高精度的模型后压缩。Blaize人工智能具备无限的发展能力。”

人工智能行业在过去几年中出现了显著增长,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将从2020年的501亿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1100亿美元以上。根据Linux基金会的边缘现状报告,到2028年,数字医疗、制造和零售企业可能会扩大对边缘计算的使用。这些部门已经对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响应时间和节省带宽的能力表现出了兴趣,同时实现了较少约束的数据分析。

随着各行业的企业越来越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他们将寻求高效和最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从而将人工智能技术纳入其中。有关OrionVM和Blaize AI产品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orionvm.com/BlaizeAI.有关Blaize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blaize.com.

关于OrionVM

OrionVM开发了一套专有的云基础设施“构建块”,形成了基于云的技术解决方案交付和付费的新蓝图。这些构建块的核心体系结构被归类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已经在许多行业中使用,领先的管理服务提供商(MSP)、一级电信公司和财富500强公司提供了可靠的支持。OrionVM云平台支持私有、公共、混合和裸机云部署,可用于内部消费或转售。OrionVM专门构建的堆栈使用InfiniBand,并以较低的价格点优于现有云,这是由于其极高的效率和较低的销售成本。自助服务门户网站允许客户以零资本支出快速启动自己的企业级云服务。转售合作伙伴拥有完全的控制权——从一个完整的白标签重新品牌,到账单集成和灵活的账户管理。OrionVM的云技术还独特地支持高度定制的私有云解决方案的部署以及现有IT业务的“云化”:从传统硬件模型转向云优先的“即服务”环境。有关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orionvm.com.

关于Blaize:

Blaize是一家领先的专有专用全栈硬件架构和低代码/无代码软件平台提供商,该平台可在网络边缘为多个大型快速增长市场的计算提供边缘AI处理解决方案,如汽车、移动、零售、安全、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Blaize的新解决方案解决了边缘人工智能处理跨这些垂直领域所需的技术问题。Blaize已从电装(DENSO)、戴姆勒、麦格纳和三星等战略投资者以及富兰克林·坦普顿、淡马锡、GGV等金融投资者筹集了超过1.8亿美元。Blaize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El Dorado Hills,在圣何塞设有团队,在印度的海得拉巴、菲律宾的马尼拉、利兹和英国的Kings Langley设有子公司,在全球拥有300多名员工。www.blaize.com


围观 2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8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牵手"华为问界,新电途的"全家福"全了

近日,第三方聚合充电平台-新电途宣布与华为AITO达成充电合作。作为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代表品牌,由华为与赛力斯联合设计的AITO品牌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广受瞩目且动作频频。9月6日,AITO品牌在华为全场景新品秋季发布会上压轴登场、推出了旗下首款纯电车型AITO问界M5 EV,截至当天的20点30分,订单量已经突破3万辆……值得注意的是,新电途是目前AITO合作的唯一聚合充电平台,也是在新车刚一上线,就立刻放出的首个关乎用户体验的大消息。

1.jpg

真正算起来,AITO的产品上线时间并不长,但为什么要这么急着与聚合充电平台进行联动?这就要从电动汽车带来的汽车产业变革说起。"如果说传统汽车,硬件是核心;那么智能汽车,软件才是核心"。汽车和新兴技术加速融合发展,车辆、基础设施、运营平台必然走向智能互联和互联共享。这是业界的共识、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种变革最终要满足的是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的需求。

不建公共充电站的AITO,最终选择了新电途。这与后者的网点覆盖广泛、充电效率高等优势是分不开的。

充电基础设施共享化已是必然,但车企、桩企在选择"服务外延"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先把目光投向聚合充电平台,归根结底就是"省时、省力"。凭借第三方中立属性,聚合充电平台在链接产业链上下游充电桩资源时有着天然优势,以新电途为例,依托母公司朗新科技在能源消费领域的技术沉淀,新电途凭借数字化技术快速打破不同充电桩之间的信息壁垒,是行业内首个全面链接国网、南网、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5大头部运营商的聚合充电平台。

车企充电合作方面,此前,新电途已经和蔚来、理想、小鹏、哪吒、高合等头部造车新势力达成了全方位合作;比亚迪、一汽奥迪、一汽大众、广汽本田、一汽红旗等传统车企也纷纷与新电途进行"结对"。加上华为AITO,新电途的"全家福"可谓齐整。凭借在车企与桩企的双管齐下,新电途"全国充电一张网"的建设已颇具规模,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已覆盖全国超9成的在运营公共充电桩,为各个车企与桩企的树下"纳凉"提供了便利。

接入新电途后,AITO的车主在新电途遍布全国的充电网络都能实现轻松充电。这种便捷性在拥有完善充电设施的城市可能感知不明显,但在高速、旅游景点、镇村等补能薄弱点,新电途凭借渗透进中国城镇的每一根"毛细血管"的优势,将能够给友商的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2.jpg

除了覆盖面广,快速高效也是新电途的特点。据AITO官方披露,在快充模式下,问界M7 30分钟可补能至80%,问界M5 EV 10分钟便可补航120公里,从30%充至80%用时不到半小时。可见问界崇尚高效充电,这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十分契合。而新电途在"充电快"上早已下足功夫。目前,新电途平台上接入的充电桩以快充桩为主,占比近6成,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虽然AITO的增程式混动车型基本没有补能焦虑,但与新电途的合作放眼的是未来,随着旗下纯电动车型的逐步涌现,AITO希冀纯电车型能够与增程式车型一样行的更远、更高效,其合作的动力电池及充电平台共同构成的续航系统将至关重要,新电途更多快充桩的布局,能让车主在更短的时间内"重装上阵"。

稿源:美通社

围观 2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8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今天,发明了消噪耳机的品牌将再次引领行业革新,Bose发布全新一代真无线消噪耳机:QUIETCOMFORT 消噪耳塞 II。通过全新Bose CustomTune 智能耳内音场调校技术,产品可根据每个人独特的耳内结构,智能地进行定制化调节,打造出个人独一无二的听觉盛宴和强大的消噪表现。

7MC2hf4PiQ.png

Bose QUIETCOMFORT 消噪耳塞 II采用全新设计。相比上一代产品,单只耳塞的体积减小约三分之一,重量不到7克;配套的充电盒小巧便携。同时,新品还提供了全新 Fit Kit适耳套装,包括可自由组合的稳固环和耳塞,使佩戴同样实现个人定制化,达到名副其实的QUIETCOMFORT:全天候舒适稳固的佩戴体验。

whaWB6GHkR.png

Rn4ZNGmiw4.png

全新QUIETCOMFORT 消噪耳塞II售价为2,299元,黑色配色将于929日正式发售。916日起,用户可在Bose官方门店、官方线上平台以及Bose授权经销商门店开启预定。岩白配色将计划于2022年底发布。

“自从我们将消噪技术带入市场以来,Bose不断突破声学技术和产品设计边界的热情从未改变。QUIETCOMFORT 消噪耳塞II 就是这份努力的最新成果。”Bose首席产品官Raza Haider表示,“我们相信声音的力量,它可以使人瞬间到达最爱的音乐会现场、唤起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或仅仅是点亮一份好心情。QUIETCOMFORT 消噪耳塞II可以激发这个力量,它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专属的听觉盛宴,让人沉浸其中,声音的魅力触手可及。"

CustomTune智能耳内音场调校技术带来音质与消噪体验升级;搭配ActiveSense™ 噪音动态感应技术提升通透模式表现

CustomTune智能耳内音场调校技术在全新QUIETCOMFORT 消噪耳塞 II 中首次亮相。该技术在用户取出并佩戴耳机时会自动开启。用户可以听到一个Bose 特有音效,与此同时,内置麦克风会针对耳道对该音效的反映进行测算。耳机随即根据测算结果精准定制出该用户专属的听觉效果与消噪体验。这一切都将在不到0.5秒的时间内完成。

声音方面,CustomTune技术针对每个人独特的耳道结构定制优化音频分布,使传到耳膜的声音正如音乐家所期望的一样:栩栩如生、富有细节、清晰深邃。为实现更强大的消噪效果,CustomTune智能耳内音场调校技术还可以自动校准传到耳内的消噪信号,显著提升消噪体验。特别针对以往难以消除的噪音频段,如近距离人声、公交车上婴儿的哭闹、或居家办公时的干扰,QUIETCOMFORT 消噪耳塞 II 可以在用户甚至还没意识到的时候,便使其悄然淡出。同时,CustomTune智能耳内音场调校技术可以实时感应用户周围环境中的噪音变化,以时刻保持强大的消噪表现。

CustomTune 技术提供的定制化智能调校还可以与ActiveSense™ 噪音动态感应技术相结合,显著提升通透模式的效果。在通透模式下,周围环境声音更加清晰入耳,听起来生动自然。当发生强烈噪音干扰时,ActiveSense™ 噪音动态感应技术可提供适合用户个人听觉感受的定制化消噪效果,在噪音出现时即刻消噪,并在噪音结束时自动停止。

全新Bose QUIETCOMFORT 消噪耳塞 II 单只耳塞拥有四个麦克风:包括1个位于内侧的麦克风和3个位于外侧的麦克风,用来感应、测量,并将噪音信号传递到搭载Bose独家算法的定制芯片上。结合微型传感器,该系统可在毫秒之内精确反应,发出相反声音信号,带来Bose独有的非凡消噪体验。

全新Fit Kit适耳套装:为舒适与稳固而生

为实现QUIETCOMFORT 消噪耳塞 II强大的消噪效果,首先要确保耳塞与耳朵的高度适配。产品将传统的一体式耳套分成两个部分:贴合耳廓的稳固环和伞状的硅胶耳塞,两者结合确保了佩戴的稳固和密合性。

Fit Kit适耳套装提供各3种尺寸的稳固环和耳塞,可以实现多9种组合方式。考虑到每只耳朵都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左右耳也会有细微差别,Fit Kit不同尺寸之间可以自由搭配,以便用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组合,享受全天候舒适稳固的佩戴体验。全新采用的先进材料与制造工艺保证了稳固环和耳塞在柔软服帖的同时,又坚固耐用并易于更换。

Bose音乐App中新增的 “佩戴测试” 进一步保证了产品与耳朵的适配度。系统通过播放CustomTune中的音效来测试耳机是否存在漏音,确保QUIETCOMFORT 消噪耳塞 II为每一位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听觉盛宴和强大的消噪表现。

广泛兼容、快速连接、超长续航时间

Bose QUIETCOMFORT 消噪耳塞 II兼容iOSAndroid设备,全新升级的消噪算法实现了语音拾取功能优化。产品采用Bluetooth® 5.3蓝牙连接,具有IPX4防汗和防水等级,并支持移动设备内置语音助理。

QUIETCOMFORT 消噪耳塞 II拥有6小时电池续航时间,充电盒将提供额外三次满电支持,在1小时内完成对产品的充电。另外,20分钟快充能够支持2小时持续播放。充电盒可以通过USB-C®在三小时内充至满电。

新品的左右耳塞都支持触控操作,包括播放和暂停、音量控制、切换曲目以及接听和结束通话。此外,Bose 音乐 App还提供了更多的功能选择,如快捷设置、消噪模式设置和均衡器调节。用户后续还可以通过固件更新,获得更多新增功能。

关于Bose公司

Bose公司以其卓越的音频产品享誉全球, 涵盖了家中、外出和行车途中等各样生活场景。自1964年,Dr. Amar Bose创立公司以来,我们始终坚持通过科技创新为人们带来非凡的聆听体验。Bose的全体员工,无论是工程师、研究人员,还是音乐爱好者和梦想家,都相信声音的力量:它能够带来改变、传递美好,让人焕发新生。近60年来,正是这个信念不断激发出了一件件标志性的产品,不断改变人们聆听音乐的方式。

围观 5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8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真正意义上搭建起了万物互联的桥梁。根据GSMA预测,2020年全球IoT市场规模为2480亿美元,到2024年将突破万亿美元,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44.6%。可以预见,IoT正在成为消费电子行业的新增长点。

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终端应用场景也朝着更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简单如语音唤醒这类功能外,用户也愈发强调IoT产品在人机交互体验方面的升级。在目前业界主流的解决方案中,摄像头被当作大多数IoT终端实现交互的重要窗口,这也意味着图像传感器的产品特性,将会对最终呈现出的交互效果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为了更精准的满足IoT终端需求,豪威集团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先后推出了型号为OV04C和OV02G的两款图像传感器。

OV04C:高性能,更沉浸

OV04C传感器能够支持高清2K图像、400万像素静止图像和动态视频,帧率可达60帧/秒,拍摄出更流畅的画面。产品采用豪威独有PureCel®Plus技术,像素尺寸为2.0um;主要面向Smart TV、视频电话等场景。

同时,OV04C图像传感器搭配成熟的Staggered HDR技术,不仅能使拍摄到的图像获得更高的动态范围,很好地应对运动物体的拍摄,优化视频的拍摄体验,还能同时达到节省算力和电力功耗的目的。Staggered HDR技术支持4种输出方式,更加灵活的配置以适应传输带宽的限制。

另外,OV04C还采用了可变转换增益技术,可以根据场景的变化来适配不同的转换增益,从而实现更好的成像效果。这款产品本身拥有大CRA,并采用了COB封装,即便是终端对摄像头模组体积有小型化设计需求,也能够完全满足。

1.jpg

搭配Staggered HDR技术(右图)拍摄图像效果对比

进入后疫情时代,随着使用智能终端的家庭化场景逐渐增加,也赋予人机交互更多的可能性,用户选择用来实现视频交互的终端也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笔电,而是向更多智能家电类的产品延申,例如:智能电视。对比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智能电视集合了影视音乐、游戏、直播、社交APP等多种娱乐功能,具有开放式操作系统,在画面显示、屏幕大小等方面也更具优势。通过软硬件升级,能够向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互动场景。

智能电视摄像头采用OV04C高清图像传感器,不仅可让用户直接通过电视端实现高清晰度、低延迟的远程视频会议、远程视频电话;闲暇之余,用户还能通过搭配2K高清摄像头的体感游戏TV,感受加倍流畅的游戏体验、丰富居家时期的娱乐性。

眼下智能电视已经超越传统电视机,成为电视市场的主流。未来,智能电视更有可能发展成为集家庭影音娱乐、信息共享、管理控制、多设备交互于一体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OV02G:强兼容,更易用

OV02G是豪威集团基于安防产品OS02G推出的一款升级产品,产品分辨率为1920x1080。支持1080P高清图像,200万像素静止图像和动态视频,拍摄帧率达到30帧/秒,能够拍摄出自然流畅的画面,并且支持10-bit RAW RGB的输出格式。

除了保持主流1/2.9英寸的光学尺寸,OV02G图像传感器2.8μm的像素尺寸采用了豪威集团的OmniPixel®3-HS技术,这种高性能、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采用高灵敏度的FSI工艺,在明暗条件下均可实现真实的色彩再现。

不仅如此,OV02G图像传感器拥有更大的CRA角度,可以适配小型化的模组设计和搭配使用手机产品规格的镜头,缩减摄像头体积的同时还能兼顾性价比。凭借其强大的兼容性,OV02G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生态链中各类配备摄像头的终端产品。

随着越来越多的IoT融入了影像功能,在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台灯等产品中都有机会看到OV02G的身影。OV02G能够协助终端从视频、娱乐、安全、监控等多个方面增强人机互动,从而使整套家居系统为用户带来更沉浸、更智能化的体验。

总结:

眼下,全球多家一线终端品牌布局IoT市场。对绝大多数品牌而言,除了需要面向中、高端市场的产品凸显技术竞争力,也需要通过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来提升整体的市占率,从而扩大品牌在新兴市场的影响力。豪威集团本次推出的两款产品,从不同方向实现了对IoT市场的全面覆盖,既能够满足终端客户对产品性能的提升,也能够契合强调性价比的终端产品需求。

围观 5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8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2年9月8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品佳推出基于联发科(MediaTek)Filogic 130A(MT7933)芯片的亚马逊智能物联网语音识别方案。

1.jpg

图示1-大联大品佳基于MediaTek产品的亚马逊智能物联网语音识别方案的展示板图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这种交互方式也被应用到了人与机器之间。可以说语音识别技术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关键突破口之一。在后疫情时代,对抗疫情散播的非接触式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语音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精准、非接触式技术也同样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大联大品佳推出了基于MediaTek Filogic 130A(MT7933)的亚马逊智能物联网语音识别方案,该方案将先进的Wi-Fi和蓝牙功能与最新的语音处理和电源管理技术相结合可为智能家居、家庭娱乐系统提供优质的选择。

2.jpg

图示2-大联大品佳基于MediaTek产品的亚马逊智能物联网语音识别方案的场景应用图

MediaTek Filogic 130A(MT7933)整合了独立音频数字信号处理器HiFi4 DSP,具有进行回音消除AEC(Acoustic Echo Cancelling)和增强语音的远场处理(Far-Field Process)功能,能够全方位符合语音控制的物联网应用Alexa Built-in装置。

并且Filogic 130A从设计上支持各个标准化领域,包含安全(Security)、服务品质(QoS)和国际法规规范。其通过低成本、易于使用的物联网开发平台MediaTek LinkIt™实时操作系统(RTOS)配合网络安全硬件加密引擎以及Wi-Fi WPA3安全性标准,可用于各种通信框架和云服务。此外Filogic 130A还支持Alexa Voice Service(AVS)语音云服务,具有Amazon AVS物联网语音功能,可利用AVS API轻松构建商业级Alexa Built-in语音唤醒设备。

3.png

图示3-大联大品佳基于MediaTek产品的亚马逊智能物联网语音识别方案的方块图

大联大品佳基于MediaTek Filogic 130A(MT7933)的亚马逊智慧物联网语音识别方案可帮助用户快速、轻松和安全地以低成本构建差异化互联产品,并且借助Alexa,能够允许产品具有“智能语音助理”功能,进一步丰富产品使用体验。

核心技术优势:

MediaTek全新无线联网系统单芯片Filogic 130A(MT7933),整合独立音频数字信号处理器HiFi4 DSP是一个能够为远距离语音(far-field voice)进行优异处理的音频/语音处理器,具有3个ADC / 2DAC和专用SRAM,可提供超低功耗、Always-On的麦克风功能,具有语音活动检测(VAD)和唤醒词(Wake Word)支持功能,可便捷地为产品增加语音助理等服务。

方案规格:

应用处理器:

ARM® Cortex-M33 MCU具浮点运算,运作时脉300MHz;

网络安全硬件加密引擎包含AES、DES/3DES、SHA、ECC、TRNG。

音频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Cadence®Tensilica®HiFi4处理器,运作时脉600MHz;

Audio Codec具有2组ADC及1组DAC;

256KB内嵌SRAM memory;

语音活动检测(VAD)和唤醒词(Wake Word)。

Wi-Fi技术规格:

双频段IEEE 802.11 1T1R a/b/g/n/ax 5GHz及2.4GHz;

2.4G / 5GHz频带,20MHz频宽MCS0 ~ MCS8。

蓝牙技术规格:

符合Bluetooth v5.0,传输速率2Mbps,支持长距离Long-range及LE Advertising Extensions5GHz和2.4GHz;

2.4GHz/ 5GHz频带,20MHz频宽MCS0 ~ MCS8。

如有任何疑问,请登陆【大大通】进行提问,超过七百位技术专家在线实时为您解答。欢迎关注大联大官方微博(@大联大)及大联大微信平台:(公众账号中搜索“大联大”或微信号wpg_holdings加关注)。

关于大联大控股:

大联大控股是全球第一、亚太区最大的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TSE:3702)旗下拥有世平品佳诠鼎友尚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货商超250家,全球80个分销据点,2021年营业额达278.1亿美金大联大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1年蝉联「优秀国际品牌分销商獎」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大联大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大大网」,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大联大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市场排名依Gartner 2022年03月公布数据)

围观 3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7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高通创投-红杉中国智能互联创业大赛在无锡举行

9月7日,高通创投-红杉中国智能互联创业大赛来到太湖之滨的无锡,为烟波浩渺的水乡带来了一份前沿技术创新的火热,一幅“智相联、万物生”的未来科技画卷在此徐徐展开。今年是高通创投在中国举办创业大赛的第十四年,既有老朋友——比如十四年来从不缺席大赛评审团的重磅投资人,也有新风向——深科技与应用场景的结合更加紧密,元宇宙、智能汽车创新创业正当时。

此次大赛的报名项目数量高达217个,技术领域覆盖AI、物联网、XR、智能汽车、机器人、云服务和云游戏、音视频、边缘计算等,产业类型囊括元宇宙、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慧交通、双碳等,充分体现了智能网联技术为众多行业带来的助推作用。其中,元宇宙是当之无愧的热门赛道,项目占比达28%。大赛旨在为处于创业早期的公司提供快速成长的机会和资源,今年天使轮至A轮的项目占比超过89%。

从今年6月底开始,经过紧张的筹备、招募和筛选,十家优秀的创业公司脱颖而出,闯入决赛。9月7日下午,在激动人心的项目路演和严格谨慎的评委考核之后,XR领域的明星初创企业——基于数控电致变色材料的光学解决方案提供商伯宇科技最终赢得冠军。提供AI落地物联网的技术中间件平台的阿加犀,凭借独创的融合架构技术和强大的生态积累,摘得现场嘉宾评选出的“最受欢迎企业奖”,并获得高通创投-红杉中国智能互联创业大赛的投资意向书。

1.jpg


高通全球副总裁兼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表示:“从十四年前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到如今推动人与万物智能互联,高通创投作为高通公司推动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一直坚持通过举办高水平高规格大赛,为优质创业项目创造展示平台并吸引顶级投资机构关注,推动整个产业生态枝繁叶茂。”

2.jpg

XR技术发展,开启通往元宇宙之门

元宇宙是互联网的未来,将开启高度沉浸式、可定制的数字体验新时代,推动数实融合,面向消费者和企业催生令人激动的新用例。

在今年的大赛中,元宇宙赛道的参赛企业不仅以量占优,而且以质取胜——在进入决赛的十强企业中,XR领域的技术创新者不仅有勇夺冠军的伯宇科技,还包括提供触觉虚拟仿真及虚实交互解决方案的IHS智触,以及提供空间化元宇宙电商解决方案的宙予科技,以及通过手机拍照建立超写实3D素材平台的KIRI。

科技属性越强的领域,越是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培育。以高通为例,过去十多年来,高通对XR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进行了长期且大量的投入,先后推出两代XR专用平台,赋能了全球超过50款AR和VR终端。此外,高通创投早就开始积极投资那些在XR和元宇宙关键层面开展业务并且推动行业进步的初创企业,其中包括多家中国XR初创企业。今年3月,高通创投还宣布设立总金额高达1亿美元的骁龙元宇宙基金。

2021年9月,高通创投发起XR产业投资联盟。本着推动XR领域的创新和创业、加速XR产业的成熟和规模化的宗旨,该联盟的成员企业已累计投资近200家XR领域优质项目。在活动现场,XR产业投资联盟宣布了12位新成员的加入,这标志着该联盟成立近一年,已经吸引了超过40家投资机构的加入,为共促XR驶入产业发展快车道带来更强大的推动力。在产业聚力之下,XR产业将在下一个十年迈向成熟,加速开启空间计算新时代。

3.jpg

智能汽车领衔,智能网联生态全面开花

5G、AI、物联网、云计算等重要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正在推动众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随着这一趋势的加速,对于领先技术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以发展已过百年的汽车行业为例,高通产品市场高级总监艾和志表示:“伴随着汽车的网联化、自动化和电气化,汽车行业迎来新一轮技术变革,维度更广、深度更深。基于覆盖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组合,高通打造了骁龙数字底盘,从连接、座舱、自动驾驶、云服务四大方面,为汽车行业提供一整套开放且可扩展的云连接平台,进而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智能、更具沉浸感的无缝互联智能体验。”

4.jpg

在决赛中,智能汽车也成为仅次于元宇宙的重点赛道,汇聚了多家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包括:打造自动驾驶4D毫米波雷达的蛮酷科技,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域控和中央计算平台提供商畅行智驾,提供自动驾驶仿真平台的深信科创。

随着AI的泛在化,如何深入行业场景和消费者应用,利用先进的AI技术创新带来突破性的产品和体验,也成为AI领域创新企业的共同课题。本次大赛中,有不少优秀企业交出了自己的答卷——阿加犀着眼于AIoT应用开发和部署平台,紫优科技则选择打造可独立上网语音交互的新一代耳机。

无论是广袤的元宇宙,更聪明更安全的汽车,还是人与万物智能互联的美好未来——科技创新创业的热情高昂不灭,脚步不曾停歇。高通创投正携手更广泛的合作伙伴,持续培育生态创新,共同探索和拥抱广阔的未来科技新机遇。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377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