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苏州领先高科技企业盛虹控股集团的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签约落户江苏省张家港市,总投资约306亿元。

1.jpg

图为2023年1月31日在中国东部江苏省张家港市举行的签约仪式现场。

这些项目将分阶段完成,建成后预计实现年营收超过560亿元。其中首期24GWh项目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总投资140亿元,计划三年内建成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营收240亿元。

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表示,张家港市一直致力于为本地重大项目和优质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作为一家在苏州成长壮大的世界500强企业,盛虹控股集团已发展成为集石化炼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全产业链为一体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集团。

盛虹控股集团董事长缪汉根表示,该集团推出的项目有望为张家港市的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此外,在2023年1月29日举行的重大项目推进会上,张家港市有100个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597.2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2个,总投资101.8亿元。

原文链接:https://en.imsilkroad.com/p/332497.html 

稿源:美通社

围观 1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032.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进入数字化时代,智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已开始谋求数字化转型,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其中,传统汽车行业也面临着工效联动和数字化转型的双重挑战。

同时,随着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在中国迅速发展,许多行业期待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技术提高业务流程效率,改善客户服务体验,保持卓越的行业竞争力,这在汽车行业表现得更为迫切。而作为广东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广汽本田也一直勇于探索新技术,积极推动业务流程升级,以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

降低运营成本,自动化促进流程再升级

目前,广汽本田作为汽车行业领先企业,存在众多繁杂的手工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主要体现在:

1.公司对外系统获取数据或提交数据时,需按照对方格式完成对应的数据处理,既耗费工时,且精准度不足。

2.公司固定资产盘点类、销售和生产数据统计类业务中,固定流程与报表处理业务繁多,基本上都需要手工操作,工作耗时长、效率低。

3.公司内部存在较多的重复性固定流程,但因上下游沟通繁琐,极易造成流程不畅,进而在沟通上消耗大量时间成本(例如采购技术科和供应商的零件信息邮件分发)。

为此,广汽本田特与UiPath达成合作,重点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为核心,全面启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

分期规划部署,促进业务效率全面提高

在广汽本田信息技术部的主导下,此次自动化项目共分为三期。自三期项目推行以来,现已覆盖了技术、IT、发展、物流、生产、质量、销售、财务、采购、市场等多个领域。

image002.jpg

同期,在自动化项目整体部署中,广汽本田还极具创新性的使用了流程自动化驾驶舱的管理方案。流程自动化驾驶舱共包含:流程发现;流程评审;机器人创建;机器人运行与运维四大阶段。流程自动化驾驶舱的搭建,不仅使自动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各种常见的图表/数据,直观地了解到流程自动化运营的关键指标,更可以帮助管理者检测自动化部署情况,并对异常关键指标进行预警和分析。通过7个审核点的设立,广汽本田即可更快捷、更系统性的实现流程自动化管理,进而更充分的助推三期自动化项目的落地与实施。

image003.jpg

利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广汽本田企业内部现在已不仅实现业务数字化,还打通了产品端到端的价值流,将各部门信息系统有机连接在一起;更实现了高效稳定的自动化重复工作,促进更好地利用数据来精简内部业务运营,改进现有工作流程,提高整体效率,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实施一期和二期自动化项目,经技术优化后的业务部门,人员工时均有显著减少。并且,业务的准确率和效率也大幅度提高,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解决了数据提交、报表整理与沟通等问题,这使多部门人员从沉冗的日常工作里面释放出来,回归到更有价值的位置。其中,规格管理科的效果最为显著,节约1964小时/年,2021年已减少招聘一名管理人员。让人更加惊喜的是,经过机器人处理过的结果也几乎都是准确的,不需要“二次返工”。

而在广汽本田完成三期自动化项目搭建后,通过机器人的改造,进一步提高了各部门业务处理效率200%,更促使后续业务提升时效且准确率达100%。例如在人力考勤方面,运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后每天可节约45小时。同期,在数据层面,RPA结合AI技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帮助企业优化人员工作、提升数据时效性,减少沟通成本,实现了业务自动化。自动化技术的加入,加强了企业数据业务的规范性,使业务更具有黏合性与连接性。提升了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与及时性,让数据溯源有迹可寻。

image005.jpg

总体而言,自动化技术有效促成了各类专业工业软件集成互联,为企业节约了大量人力与时间成本。广汽本田三期项目累计节约7349小时/年,共涉及40个业务流程。同时,三期项目中已培养出共26名种子选手,学员人数也从最初的40人增长至270人,目前仍在不断增长中。

深化智能应用,加速广汽本田数字化转型

image006.jpg

广汽本田信息技术部RPA项目负责人王充表示,自动化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也是一场持久的数字化战役。借助UiPath的自动化技术,广汽本田正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新契机。这次依靠UiPath成本适中、上手简易、性能强大的产品,以及公司自身“疾速行动”的行动方针,企业内部全面扩大了其自动化的影响力,让更多员工参与到具体实践中来,为后续持续提高公司在数字化领域的转型升级工作做好了铺垫。

image008.jpg

未来,信息技术部将组建数字化团队,统筹推进自动化事项,协助业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的开发培训,孵化各部门种子选手,为业务赋能,挖掘与开发100+流程,实现超过85%的流程由员工自主开发。为公司培养更多的数字化员工,节省更多工时,提升更高的准确率,加速企业转型、提高业务灵活性及弹性,改善流程合规与治理。利用数字化员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业务效率,从而加速自身数字化转型步伐。

当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UiPath自动化平台已成为广汽本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抓手之一。广汽本田将深化与UiPath的合作,持续探索与优化应用场景和流程,为企业提供更多稳定、高效、易用的数字劳动力,解决当下数据爆炸带来的数据输入、处理等难题,赋能广汽本田更高效便捷的智能化运营,提升广汽本田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广汽本田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本田)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是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按50:40:10的股比共同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企业。面向未来,广汽本田将以2030愿景“为您智造悦享移动生活的无限可能”为指引,奋勇前行,向下一个梦想进发。广汽本田不仅要成为用户喜爱并主动选择的品牌,更要成为能够陪伴用户一辈子的品牌,让梦走得更远。

关于UiPath

UiPath以实现全面自动化企业TMFully Automated Enterprise TM)为愿景,即企业使用自动化来释放最大潜力。UiPath的端到端自动化平台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解决方案与全套功能相结合,帮助所有组织迅速扩展数字化业务运营。

围观 5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02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率先引入新品的全球分销商

致力于快速引入新产品与新技术的业界知名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首要任务是提供来自1200多家知名厂商的新产品与技术,帮助客户设计出先进产品,并加快产品上市速度。贸泽旨在为客户提供全面认证的原厂产品,并提供全方位的制造商可追溯性。

1.jpg

2022年,贸泽总共推出了超过53,000 个物料,第四季度引入了超过12000个。

贸泽于2022年10月至12月引入的新品包括:

  • Texas Instruments TLV61070A 2A升压转换器

    TLV61070A是一款具有0.5V超低输入电压的2A同步升压转换器。此器件可为各种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供电的便携式和智能设备提供电源解决方案。

  • Amphenol Commercial耐用型MRD系列圆形锁固连接器

    耐用型MRD系列圆形锁固连接器和电缆组件为适用于恶劣工业环境的IP67连接器,提供23456789位封装。MRD连接器采用全塑料结构以及金属锁体等壳体选项,可帮助提高耐用性。

  • Vishay VOA300汽车级线性光耦合器

    VOA300汽车级线性光耦合器设计用于电池管理系统(主要是电动汽车)中的电压检测。与其他标准光耦合器相比,VOA300在快速响应、增益稳定性和隔离电压等方面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

  • Laird Connectivity FlexPIFA™ 2 dBi天线
    FlexPIFA™ 2 dBi天线的频率为2.4GHz,内置MHF1/U.FL电缆,尺寸为40.1mm x 11mm x 2.5mm。这些天线通过即使在潮湿和冷热交变的环境下也能黏着在表面的粘合剂,轻松快速地完成安装。

想要了解更多新品,敬请访问https://www.mouser.cn/newproductinsider

作为全球授权分销商,贸泽电子库存有极其丰富的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并支持随时发货™。贸泽旨在为客户供应全面认证的原厂产品,并提供全方位的制造商可追溯性。为帮助客户加速设计,贸泽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库,包括技术资源中心、产品数据手册、供应商特定参考设计、应用笔记、技术设计信息、设计工具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

工程师还可以一键订阅免费的贸泽电子报,及时了解业界新品动态和资讯。在订阅贸泽的电子报时,我们可以根据您不断变化的具体项目需求来提供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参考信息。贸泽充分尊重用户的权利,让您能自由掌控想要接收的内容。欢迎登陆https://sub.info.mouser.com/subscriber-sc 注册,及时掌握新兴技术、行业趋势及更多资讯。

关于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贸泽电子隶属于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 (Berkshire Hathaway) 公司旗下,是一家授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专门致力于向设计工程师和采购人员提供各产品线制造商的新产品。作为一家全球分销商,我们的网站mouser.cn能够提供多语言和多货币交易支持,分销超过1200家品牌制造商的680多万种产品。我们通过遍布全球的27个客户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无时差的本地化贴心服务,并支持使用当地货币结算。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https://www.mouser.cn/

围观 37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028.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此次漫游测试是首次成功在非实验室环境完成,是全球5G应用部署的一大重要里程碑

国际通信互联和5G服务提供商BICS宣布5G漫游部署实现重大突破,成功在欧洲和中东的两个实时网络之间建立了全球首个洲际5G独立组网(SA)漫游连接。

此次漫游连接是首次在非实验室环境中完成,在比利时移动运营商Proximus与中东数字解决方案和电信服务提供商科威特stc两者的5G SA网络之间实现了漫游互通。这一里程碑成功标志着国际5G SA服务和应用即将迎来真正落地。

BICS电信服务市场副总裁Mikaël Schachne表示:“一直以来,世界各地运营商提供的5G NSA漫游服务都是通过4G/LTE核心网路由流量。此次则是全球首次成功使用5G SA网络实现实时国际漫游连接。通过建立5G SA漫游,我们打破了多项技术障碍,为国际通信带来了重大突破。这也推动整个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将进一步加速释放5G对全球潜在消费者和企业的优势。”

此次测试是通过安全网关(SEPP)在受访网络和归属网络之间建立的漫游连接。SEPP是经漫游监管机构GSMA认证的下一代安全协议,可以托管在BICSIPX网络上,进而实现更快速、更高效的部署和管理。

BICS母公司Proximus首席技术官Geert Standaert补充说:“这次漫游测试的成功标志着Proximus 5G部署上迈过了一个重要分水岭。一直以来,我们持续致力于为客户带来新一代用户体验,而5G漫游对实现这一目标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很高兴与stcBICS展开合作,成功实现这次重大突破。我们将积极推进5G SA业务部署,以便为全球消费者和企业带来更多便利。”

“能够参与推进5G发展实现这一历史性突破,我们深感自豪。长期以来,stc秉持着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愿景。通过建立全球首个5G SA漫游连接,我们将助推科威特及全球数字化转型进程。我们相信,5G SA结合开创性漫游解决方案能够推动国际通信实现创新突破,从而为个人和企业客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优势,丰富他们的生活方式。”科威特运营商stc首席技术官Eng. Fahad Al Ali评论道。

stc解决方案首席执行官Mohammed N. Al-Nusif进一步补充道:“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对整个行业来说意义重大,也将为stc的客户带来巨大利好。与BICSProximus建立的全新漫游连接是业内首次在全球最大规模网络上提供5G漫游服务。它将为stc客户带来卓越的连接及高速率数据传输服务,并确保他们在境外出行时也能获得一致的4G5G数据计划,且无需额外费用。”

此次漫游测试是BICS在持续推动全球5G应用部署方面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去年,BICS率先完成全球首个5G漫游实验室测试,还为其物联网SIM卡解决方案新增了5G跨境连接功能。为帮助移动网络运营商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5G漫游协议及技术挑战,BICS将持续简化5G连接部署,以便他们只需通过单次连接、一次结算及全托管服务模块即可实施部署,进而减少现有团队的开销。

新闻配图.jpg

关于BICS

BICS是国际领先通信服务平台提供商,位于整个通信生态系统核心,持续致力于桥接提供全球电信服务以满足企业需求。公司解决方案包括全球语音服务、无缝漫游和物联网连接服务以及全球短信服务等,能够全面满足当今消费者的大流量数据应用需求及数字化企业发展。

我们的愿景是为全球各地的用户、应用和设备提供快速安全连接服务。公司总部位于布鲁塞尔,业务遍及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及中东。

更多信息,敬请访问www.bics.com

围观 10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0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最新的对接和优化将为开发电信级4G+5G双模小基站提供强劲的支持

5G小基站基带芯片和电信级软件提供商比科奇(Picocom)宣布,其业界首款专为满足包括Open RAN等标准而设计的4G/5G小基站基带SoC PC802完成了与博葳通的LTE BBU软件对接,该整合方案获得了预期的单用户峰值和多用户性能水平,并完成了72小时商用测试。此举再次证实了PC802可提供高性能、高灵活性、高成熟度和低功耗基带处理解决方案,并为电信级4G+5G双模小基站的开发提供了强劲的支持。

博葳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移动通信小基站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该公司开发的LTE BBU软件通过符合SCF标准的FAPI接口,与比科奇已被众多软硬件合作伙伴采用和证实的PC802 4G/5G小基站基带SoC芯片实现对接,使得L2+上层BBU软件与L1物理层之间实现了完美集成,并稳定高效地支持上下行峰值数据的端到端处理。

1.png

PC802不仅具有强大、高效的基带处理能力,还支持多种重要的标准接口,以驱动开放网络和支持各种应用场景。本次对接实测数据表明,该解决方案在LTE-FDD小区可稳定达到上行75Mbps、下行150Mbps的吞吐能力;在TD-LTE小区(子帧配比2,特殊子帧配比10:2:2)下可稳定达到上行15Mbps、下行112Mbps的吞吐能力;其多用户能力达到了400激活和1200连接用户数,远超过小基站行业规范的128激活和384连接用户数。

比科奇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表示:“很高兴能够与博葳通展开合作,用我们的PC802小基站基带SoC芯片与博葳通LTE BBU软件实现高质量的对接;此外,我们双方还合作对解决方案进行了优化,不仅实现了满速率、超容量的LTE小基站解决方案,而且还通过了72小时长时间稳定性测试,证明了该方案可满足电信级可靠性要求。”

博葳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此次对接、优化和商用测试基于双方业经充分技术检测和市场验证的产品,因而结果令人振奋并使大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充满了信心。商用成熟的博葳通LTE BBU软件,与功能强大的比科奇小基站基带SoC芯片PC802的高质量对接,体现了博葳通与比科奇双方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双方产品的开放性、高成熟度与高竞争力。”

后续双方将基于各自的优势和当前对接成果,开发高性能、高竞争力的商用4G和4G+5G双模小基站系统,以完整的、高度优化的解决方案,助力小基站开发商快速、高效构建可满足行业规范与应用市场需求的系统设备。

关于比科奇

比科奇是一家为5G小基站设备商提供开放RAN标准的基带系统级芯片(SoC)和电信级可靠性软件产品的半导体公司。公司成立于2018年,在中国杭州、北京以及英国布里斯托尔设有研发工程中心。比科奇创始成员在领导团队设计基带产品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著的成绩。比科奇是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小基站论坛(Small Cell Forum)、O-RAN联盟和RISC-V国际基金会等信息通信行业和标准组织的会员,公司产品获得了国内外多个奖项。

更多关于比科奇和PC802 5G小基站基带SoC的信息,请访问:www.picocom.com

关于博葳通

博葳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移动通信小基站产品与解决方案研发的科技企业,主要进行4G/5G小基站BBU软件产品、基带板卡、射频子系统以及小基站整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销售。公司具备小基站行业领先的产品研发和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并拥有全套商用成熟的4G小基站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在4G、5G等技术领域先后研发出极具竞争力的小基站、网管和网关等多款商用化产品,并在C-RAN/O-RAN架构等关键技术点取得突破性成果。公司推出的各类小基站产品已规模部署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现网,并通过众多合作伙伴部署在全球多个电信运营商网络及垂直行业专网,服务于全球亿万终端用户。

更多关于博葳通,请访问:

www.bravocom.com.cn

围观 3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0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Digi International (NASDAQ, DGII, www.digi.com/)旗下公司、安全与智能带外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Opengear今天宣布推出两款新的10GbE型号:CM8196-10G和CM8148-10G,以扩展其CM8100系列。两款新产品支持大规模部署智能带外管理,可减少集成工作和维护开销。与CM8100系列中的其他产品一样,新产品通过增强的安全性和自动化确保弹性远程访问。

APPROVED_CM8100-10G_stack_profile_with_LH.jpg

CM8100-10G型号的部分主要功能和优势包括:

  • 更高的效率:客户可以高效地管理密集环境,最多可连接96个串行设备。

  • 开放式架构:提供REST API,支持自动化工具、Docker和Python脚本。

  • 增强的安全性:基于硬件的TPM 2.0提供数据加密和安全引导。

  • 扩展的连接性:10Gb SFP+上行链路直接连接到高速网络。

  • 更快的设置:端口自动发现功能可简化串行设置和端口标签的配置。

  • 简化布线:可选的软件串行端口消除了对串行适配器的需求。

Opengear CM8100-10G控制台管理器系列提供对路由器、交换机、PDU、防火墙、其他串行控制台和大规模虚拟化网络功能的带外访问。CM8196-10G在2RU(机架单元)外形尺寸下提供96个串行端口,而CM8148-10G拥有标准1RU高度,提供48个串行端口。这些产品可减少大型数据中心的实施活动,降低设备管理的复杂性,受到众多领先超大规模企业的信赖。

Opengear总裁Gary Marks表示:“在CM8100系列大获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很高兴推出CM8196-10G和CM8148-10G。随着IT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来自多个供应商的设备种类也越来越多,我们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管理节点数量的单一设备。此次产品系列的扩展进一步表明Opengear致力于倾听客户意见,预测市场需求并持续提供价值。”

关于Opengear

Opengear是Digi International旗下公司,提供安全、有弹性的接入和自动化,可在“第一天”、“每一天”和“最糟糕的一天”持续支持关键IT基础设施。Opengear解决方案支持“在场感”和“接近性”,通过创新的软件和设备实现网络设备的供应、编排和远程管理。Opengear解决方案得到了金融、数字通信、零售和制造行业全球组织的信任。公司总部位于新泽西州,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设有研发中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opengear.com

图片/多媒体资料库可以从以下网址获得: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53294083/en

围观 29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02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2,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TU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UV南德”)向驭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驭势科技”)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软件授予ISO 26262:2018 ASIL D级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证书。这张证书的颁发不仅证明了这款产品符合ISO 26262汽车安全完整性(ASIL)最高等级的功能安全要求,充分显示了驭势科技在自动驾驶安全领域的持续探索,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安全应用构筑了坚实的合规基础;同时也彰显了TUV南德作为在功能安全评估与认证领域的国际权威技术服务机构,专注赋能自动驾驶科技企业减少技术创新发展的风险,助力提速自动驾驶市场商业化进程。活动当天,驭势科技上海公司总经理高丽萍, TUV南德大中华区交通服务部高级经理赵翀旻等领导出席颁证仪式。

1.jpg

驭势科技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软件获TUV南德ISO 26262 ASIL D级功能安全产品证书

安全第一:自动驾驶的核心理念

近年来,智能汽车蓬勃发展,搭载在汽车上的软件数量和复杂程度呈几何级增长。随着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落地,进一步确立了软件的重要性,标志着传统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已渐渐无法满足车内数据传输、感知计算、软件升级等功能和性能要求,整车架构被重新定义,行业经历了从浅表硬件到深层软件的演变。迈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变化,新技术给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数字化变革带来的质量挑战。

ISO 26262功能安全标准是目前相当前沿的标准,主要定位在汽车行业中特定的电气件、电子设备、可编程电子器件等专门应用于汽车领域的部件。该标准覆盖汽车产品安全生命周期中有关功能安全管理、概念阶段设计、系统、硬件、软件设计及生产相关的活动,通过标准化技术规范的指导,旨在保证安全相关的电子产品的功能性失效不会造成危险发生。此外,ISO 26262还根据安全风险程度对系统或系统部件划分由A到D的安全需求等级,即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ASIL(Automotive Safety Integrity Level)。安全风险等级越高,意味着针对设计所要求的功能安全性越高。ISO 26262现已成为业界公认的合规准入门槛之一。

2.jpg

驭势科技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软件获TUV南德ISO 26262 ASIL D级功能安全产品证书

协同聚力,实现安全和创新融合发展

驭势科技上海公司总经理高丽萍于致词表示:“TUV南德在功能安全认证领域享有盛誉,汽车电子领域的许多国际知名产品的安全认证工作均由TUV南德主导完成,而这也恰恰是促成驭势科技与TUV南德进行合作的初衷。目前自动驾驶系统搭载了数量繁多、种类各异的传感器以提高感知子系统的任务表现。对这些传感器探测所得信息进行优化处理成为必然的趋势。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收集各类传感器信息,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过滤、追踪、关联、融合、分析等处理,为后端的决策与规划等子任务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判据。在L3级或以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后,其场景边界也将随之逐步拓展,环境变化的复杂程度也相应提高。目前,自动驾驶系统的各类传感器配置逐渐趋同,但是系统所搭载的应用软件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却日益凸显。随着‘软件定义汽车’观点的兴起,可以预见未来自动驾驶系统的算法软件将直接决定整体系统的性能表现。鉴于以上因素,驭势科技选择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软件进行功能安全等级认证,以期为行业合作者和终端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产品。”

授证现场,TUV南德大中华区交通服务部高级经理赵翀旻表示:“祝贺驭势科技的传感器数据融合软件产品获得功能安全产品认证证书。感知系统是智能驾驶产品的基础,传感器数据的融合也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其不仅赋予智能汽车于感觉,更重要的是汽车本身对于环境所拥有的知觉和后续的高质量决策能力,而功能安全的符合性证明了这些技术及产品对于智能汽车在复杂环境场景中安全运行的考量和重视,并且为后续产品的持续迭代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诸如驭势科技等产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朝汽车智能化的产业愿景更近一步。”

关于驭势科技

驭势科技成立于 2016 年 2 月,是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的科技型企业,致力于为全行业、全场景提供AI驾驶服务,做赋能出行和物流新生态的AI驾驶员。驭势科技坚持立足本土研发,根植中国市场,依托自主研发的 U-Drive®智能驾驶平台,在业务上已形成可规模化部署的 L3-L4 级智能驾驶系统,可满足多场景、高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

关于TUV南德意志集团

TUV南德意志集团成立于1866年,前身为蒸汽锅炉检验协会。发展至今,已成为了全球化的机构。TUV南德意志集团在50个国家设立了1,0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25,000多名员工,致力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体系及专业知识。集团的技术专家在工业4.0、自动驾驶及可再生能源的安全与可靠性方面均作出了显著的技术创新。
www.tuvsud.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023.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日前,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 简称沙利文)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2022年中国AI开发平台市场报告》,亚马逊云科技连续两年蝉联榜首,在中国AI开发平台市场的综合表现中,处于"弗若斯特雷达"创新指数和增长指数的最高位置。亚马逊云科技在AI开发平台领域提供完备的AI开发软硬件全栈服务,并通过"智能湖仓架构"加速数智融合,同时投身AI普惠化以构建完善的AI开放体系,让机器学习变得触手可及。

该报告以人工智能领域开发平台产品为核心研究对象,研究周期为2022年(数据截至2022年11月25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AI开发平台2021年市场规模为234.8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65亿元。

沙利文咨询总监李庆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在数据处理能力、平台易用性和开放性等AI开发平台的核心领域提供众多创新服务,不仅‘授人以鱼',更坚持‘授人以渔',通过提供高兼容性、高功能模块化的AI开发平台服务,让机器学习能力掌握在每一位开发者手中。"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完备的AI开发软硬件全栈服务,在技术堆栈的三个层面提供广泛的服务组合,从专用基础设施服务到AI平台,再到各类场景化开箱即用的AI服务,全面满足各类型客户的不同需求。

  • 在底层AI基础设施层面,亚马逊云科技全面提供基于各芯片供应商的最新技术选项和从小到大的各种配置,支持多种流行的机器学习框架和算法。亚马逊云科技2022 re:Invent发布了采用Amazon Trainium芯片的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Trn1n网络优化型训练实例,可提供1600 Gbps网络带宽,有助于实现超大模型的并行训练;采用Amazon Inferentia2芯片的Amazon EC2 Inf2推理实例,专为运行大型深度学习模型而构建,单实例可支持多达1750亿参数模型的推理,并且支持分布式推理,与当前一代实例相比可提供高达4倍的吞吐量,降低多达10倍的延迟。

  • 在中间层的AI平台层面,亚马逊云科技不断完善机器学习相关服务和功能,在机器学习数据准备、数据源、数据可视化等方面提供大量创新服务,其中核心产品Amazon SageMaker在推出的六年时间里提供超过290项新功能与新特性。在亚马逊云科技2022 re:Invent上,Amazon SageMaker Studio Notebook推出了全新设计的用户界面,新增了可视化的数据准备功能和实时协作功能,同时也支持了将Notebook代码自动转换为生产就绪的作业,实现在生产环境的自动化运行,加速机器学习从实验到生产的全过程。

  • 在上层的人工智能服务层面,亚马逊云科技为没有机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客户提供开箱即用的人工智能服务。其中,构建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完全托管型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Personalize,自动语音识别(ASR)服务Amazon Transcribe等多项新服务及功能,均已在中国区域(西云数据运营宁夏区域、光环新网运营北京区域)推出。

数智融合的趋势下,如何为AI/ML提供高效简洁的统一数据治理成为考验AI开发平台软实力的重要一环,亚马逊云科技推出的"智能湖仓架构"融合了机器学习与数据管理平台,为开发者提供数智融合、统一治理的便捷体验。Amazon Redshift ML和Amazon Athena ML功能均支持以SQL语句的方式,直接利用数据仓库或数据库中的数据发起模型训练请求,通过Amazon SageMaker 内置的AutoML能力提供模型训练,并以SQL语句返回。最新发布的Amazon SageMaker ML Governance新增3项模型治理功能,可以帮助客户更轻松控制访问权限,以及在整个机器学习生命周期中记录和审查模型信息,并通过Model Dashboard集中界面来跟踪和监控模型上线后的性能。

凭借合作伙伴关系和开发人才教育体系,亚马逊云科技打造出完善的AI/ML服务网络,目前,全球数以十万计的客户持续选择在亚马逊云科技上运行机器学习工作负载。在中国,亚马逊云科技机器学习服务得到医疗、零售、金融服务、社交文娱、制造、能源等各个行业客户的青睐。

OPPO在月活过亿的对话式AI产品小布助手业务上,利用Amazon EC2 Inf1实例创新地研发可支持预训练大模型高效推理服务模块,达到行业领先的对话语义理解效果。在FAQ和"闲聊"等典型应用场景下,整体推理成本节省高达35%。借助Amazon EC2 Inf1,OPPO的机器学习团队不断利用更复杂的算法模型进行创新,并加速改善客户的整体体验。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构建智能工业视觉质量检测解决方案——"云-边协同AI工业视觉检测平台",并率先在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上线该方案。利用亚马逊云科技的Amazon SageMaker机器学习服务,以及数据库和计算服务,施耐德电气在云端实现数据存储和标注及模型训练,并把云端模型下发到产线边缘侧,执行边缘推理。该解决方案显著提高了生产线的检测效率,将误检率降低到0.5%以内,并实现了零漏检率。

关于弗若斯特沙利文

全球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融合全球60年的咨询经验,23年来竭诚服务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以全球化的视野,帮助客户加速企业成长步伐,助力客户在行业内取得增长、科创、领先的标杆地位。中国区旗下头豹研究院深入研究10大行业,54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积累了覆盖2,000+细分行业的5,000+行企研报,100万+行研数据元素,在中国市场产业链上下游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更多研究报告请访问:www.leadleo.com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自2006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 (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0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31个地理区域的99个可用区,并已公布计划在加拿大、以色列、新西兰和泰国新建4个区域、12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 www.amazonaws.cn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01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专为汽车和工业电机控制应用开发的MOTIX™系列能够提供具有不同集成度的丰富产品组合。为了进一步壮大产品阵容,英飞凌推出了MOTIX三相栅极驱动器IC 6ED2742S01Q。这款160V的绝缘体上硅(SOI)栅极驱动器集成了一个电源管理单元(PMU),并且采用了底部带有裸露焊盘的QFN-32封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得益于此,该半导体器件易于集成,非常适用于各种电池供电的工业用无刷直流(BLDC)电机控制驱动器,包括无线电动工具、机器人、无人机以及轻型电动汽车(LEV)等。

1.jpg

6ED2742S01Q集成自举二极管,用于为外接高压侧自举电容充电,具有涓流充电电路,支持100%占空比。主要保护功能包括,欠压锁定、可配置阈值的过流保护、故障通信和自动故障清除。其输出驱动器具有大脉冲电流缓冲级,同时可最大限度地规避桥臂直通风险。在电流检测放大时,可选择是否加入VSSCOM的直流分量。

MOTIX栅极驱动器可直接驱动高边和低边栅通道,支持高达1A的拉电流和2A的灌电流,并且具有独立的欠压锁定(UVLO)功能。这款器件的传播延迟为100 ns,最小死区时间为100 ns,并且带有内置的延迟匹配功能。因此,MOTIX栅极驱动器可实现高开关频率,并降低电平转换损失。QFN-32封装底部的裸露焊盘极大地降低了热阻,保证了运行的可靠性。

MOTIX 6ED2742S01Q的额定工作温度范围为-40°C125°C,可轻松驱动单个或多个并联的OptiMOS™StrongIRFET™ MOSFET。该驱动器支持从10.8 V120 V的电池电压。

供货情况

MOTIX 6ED2742S01Q现已开放订购。该驱动器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带底部裸露焊盘的5 x 5 mm² QFN-32封装,所有引脚都具有 2 kV HBM ESD保护。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6ED2742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电源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6,200名员工,在2022财年(截至930日)的收入约为142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press-release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015.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业务的扩张带来增长机遇

  • 销售额和盈利达成目标:2022年销售额增长至884亿欧元,息税前利润为37亿欧元。

  •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最重要的是,气候行动需要国际合作。”

  • 博世集团董事会副主席Christian Fischer博士:“能源系统的转型必须是可负担的。”

  • 博世集团首席财务官Markus Forschner博士:“在艰难的环境下,博世达成财年目标。”

  • 博世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Filiz Albrecht:“未来,博世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员工人数将超过5万名。”

尽管宏观经济面临挑战,全球领先的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在2022财年仍达成了销售额和盈利的增长。据财报初步数据显示[1],博世集团的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约12%,达到884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同比增长约为10%。集团息税前利润达到37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预计约为4%。 “2022财年虽然艰难,但也体现了博世不仅有出众的创新实力,也具备很好的抵御危机能力。”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表示,“置身于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凭借着定向的投资和扩张的国际业务在全球获得增长机遇,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技术,涵盖气候友好型供暖、节能减碳和可持续交通等,从而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01 2022财年业绩表现 The 2022 business year.jpg

近期,博世宣布将在中国苏州建立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未来将累计投资约70亿人民币(约9.5亿欧元)。该研发制造基地将生产满足本土市场需求的电气化、自动化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和产品。博世也正持续助推欧洲成为“高科技聚集地” 。 “我们对德累斯顿和罗伊特林根晶圆厂的扩建便是一个极佳的例证。”哈通博士表示,“到2026年前,我们计划在半导体业务上追加30亿欧元投资,这将有助于缓解汽车芯片短缺。”博世也将进一步聚焦在埃及、印度、墨西哥、美国和越南等市场的业务的扩张。

全球贸易:协同合作对繁荣和气候行动至关重要

博世认为,由互联化、自动化和电气化带来的市场与技术环境的变化,以及日趋重要的可持续发展都将成为集团未来几年增长动力。此外,东南亚国家等新兴地区需求的增加也为集团的发展带来市场机遇。在此背景下,哈通博士相信博世在经济和能源政策方面具备优势。然而,能源短缺导致的通货膨胀可能会对消费造成负面影响,并长期影响货币的稳定性。因此,哈通博士呼吁中央银行能够推出紧缩性货币政策。同时,他表示应该警惕全球经济体系的分裂:“经济体系的分裂对创新力和资产带来的阻碍将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他表示,“最重要的是,气候行动需要国际合作。”

03 全球贸易:气候行动需要国际合作 Global Trade:climate action needs cooperation.jpg

哈通博士认为,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目标冲突的一种方式。“能源系统的转型必须是可负担的,不给企业或家庭的能源供应造成困难,并要尽可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他表示,博世在该领域承担着重要角色,也正在加快研发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技术。“在电动出行领域,博世订单量很高。因此,我们预计其销售额最早在2026年达到60亿欧元。在中国市场,我们的电桥和电机业务预计将在今年实现盈利。”

气候中立技术:能源危机驱动市场需求

虽然能源和气候方面的危机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其也推动了全球市场对气候中立技术需求的增长。这为博世开辟了多样的发展前景,例如,博世家居用品的销售额达到了200多亿欧元。“我们的产品组合对家居领域约90%的能耗带来积极影响,其中85%与供暖和热水有关,15%则与家用电器相关。”博世集团董事会副主席Christian Fischer博士表示,他也负责集团的消费品、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在德国市场,博世热泵产品在2022年的销量实现了50%的增长。2023年到2025年,欧洲热泵市场预计每年将增长25%至35%,而博世计划在该市场实现近40%的年增长,从而稳固自身的市场份额。这也是为什么博世正在扩大在欧洲的热泵制造能力:从今年初开始,博世位于德国阿尔伯斯豪森的一个生产基地已在加紧建设。博世也看到了能源系统转型方面的增长潜力。“需要注意的是,能源系统的转型必须是可负担的。”Fischer博士表示,“例如在建筑设计领域,翻新和改造的成本不容低估。”这也是博世把热泵和燃气锅炉组成混合供暖系统的原因。对于未来,Fischer博士认为汽车和建筑之间能量流的优化颇具潜力。“从自行车到液压系统,博世正推动电气化融入所有的业务,我们对建筑设计和汽车领域了如指掌。”

05 气候中立技术:能源危机驱动市场需求 Climate-neutral technology:energy crisis driving demand.jpg

雇主吸引力:可持续发展吸引专业人才

2022年,博世在可持续发展和气候目标方面也取得了进展,电力消耗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从89%提高到94%。“博世集团目标到2030年实现17亿千瓦时的节能目标,2022年这一目标已完成近半。” 作为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首席人力资源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负责人,Filiz Albrecht表示:“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也使博世成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雇主。”她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成为求职者们日趋重视的考量因素之一。而在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当下,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人才对于博世来说也变得更困难。Albrecht指出,印度在软件领域专业人才的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博世在印度拥有17000名软件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相关人才的数量也已从38000人升至44000人。然而,博世对软件开发者的需求依然很大,并预计在未来五年新增约10000个相关岗位。Albrecht表示:“未来,博世将在软件开发领域雇佣超50000名员工。”此外,博世也正在培养产线员工的数字化技能。例如,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门将在今年推出 “LernWerk”举措,旨在帮助员工提升在位于德国所有地区的“未来工厂”中工作的必备技能。

06 雇主吸引力:可持续发展吸引专业人才 Employer attractiveness:sustainability attracts skilled workers.jpg

2022年业务板块发展: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销售额表现最为强劲

“虽然受到芯片短缺和经济疲软的影响,博世所有业务板块的销售额均实现了增长。”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及首席财务官Markus Forschner博士表示。其中,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在2022年取得了17%的销售额增长,达到了526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增长率为12%,再次成为销售额最高的业务板块。“尽管该业务板块的销售额增速高于汽车产量增长,”Forschner博士指出,利润率不容乐观,主要受到供应链成本的增加,以及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转型的前期投资的影响。工业技术业务的销售额实现了14%的增长,达到69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增幅为11%。Forschner博士表示,收购海德福斯(HydraForce)和埃莫(Elmo)是博世工业技术业务板块的重要里程碑。“尽管消费者对家用电器和电动工具的购买意愿较低,但消费品业务的销售额仍实现了小幅增长,”Forschner博士表示。该业务板块销售额增加了2%,达到215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增长率升至3%。他也指出能源和建筑技术业务的增长反映出对节能供暖家居和建筑技术的需求有增无减。该业务板块销售额增长了15%,增至70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增长率为13%。

08 2022财年:各业务板块销售额均实现增长 The 2022 business year:Sales growth in all business sectors.jpg

2022年地区业务表现:下半年增长强劲

“令人振奋的是,博世集团在所有市场的销售额都实现了大幅增长,2022年下半年的增长尤为出色。”Forschner博士表示。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8%,达448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的增幅为10%。“欧洲冲突对集团在欧洲市场的发展带来了相较其他地区更严重的影响。”Forschner博士说道。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增长25%,达到143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增幅为11%,在博世集团所有地区中销售额增长排名第二。 Forschner博士补充道,博世供暖和空调业务在该地区的发展尤其令人鼓舞。南美洲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0%,达到18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增幅为21%,增速超过所有其他地区, Forschner博士指出,“强劲的经济是集团业务增长的关键因素”。亚太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12%,销售额达到275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增幅为8%。

2022年博世在华业绩保持增长

尽管疫情、能源和供应链短缺带来的挑战不减,但得益于汽车、能源与建筑技术市场需求的复苏,博世在中国的销售额仍取得增长。根据初步数据显示,2022年博世集团在华销售额为1323亿人民币(约187亿欧元),同比增长为3.2%。经汇率调整后在华销售额占集团销售额约21%。对于博世集团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充满潜力和活力的市场。博世将继续坚持“本土化”的战略,在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深化布局投资,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合适、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支持本土汽车和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08 2022财年:各业务板块销售额均实现增长 The 2022 business year:Sales growth in all business sectors.jpg

2022年员工发展:全球增加约18000名员工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博世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共有约420300名员工,较上一年增加了约18400人,增幅约为4%。其中,德国总部的员工数增加2600名,达到133400名。“新增员工中约有50%是研发人员,”Forschner博士说道。研发领域员工总数为84800人,其中44000人为软件开发人才。

10 2022财年:员工人数显著增长 The 2022 business year:Significant rise in headcount.jpg

2023年的展望:全球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博世预计, 2023年全球经济的增长步伐将会放缓,增长率或低于2%。“全球的商业环境已经反映出经济负担。”Forschner博士表示,“不断上升的利率正对投资,尤其是建筑和个人消费造成压力。”在欧洲,即使最近利率已有下降,但能源成本的增加仍令情况更加复杂。与此同时,中国防疫政策的放开将有望推动经济的复苏。Forschner博士表示,博世已经在重点业务板块中感受到经济的放缓,并预计价值链中成本压力将持续存在。尽管如此,博世仍将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未来技术的研发。“作为一家创新的企业,博世必须进行大量的前期投资,”他指出。 2023年,博世的目标是提升销售额并进一步加强盈利能力。“博世正努力实现至少7%的长期目标利润率。”Forschner博士补充道,“在这波经济浪潮中,博世将在保障盈利能力和财务实力的同时,持续进行投资和潜在收购。”

关于博世

博世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电动工具、安防和通讯系统、热力技术以及家用电器。博世在1909年进入中国市场。根据财报初步数据,博世2022年在华销售额达到1323亿元人民币。截至20211231日,公司在华员工人数超过55000名。

有关博世中国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cn

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近420000名员工(截至20221231日)。根据财报初步数据,2022财政年度创造了884亿欧元的销售业绩。博世业务划分为4个业务领域,涵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以及能源与建筑技术领域。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供应商,博世为智能家居、工业4.0和互联交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打造可持续、安全和轻松的未来出行愿景。博世运用其在传感器技术、软件和服务领域的专知,以及自身的云平台,为客户提供整合式跨领域的互联解决方案。利用带有人工智能(AI)功能或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推进互联生活。通过产品和服务,博世为人们提供创新有益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凭借其创新科技,博世在世界范围内践行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诺。集团包括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约60个国家的440家分公司和区域性公司。如果将其销售和服务伙伴计算在内,博世的业务几乎遍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博世集团于2020年第一季度在全球400多个业务所在地实现了碳中和。博世的长远健康发展建立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博世的研发网络拥有85000名研发人员,其中有约44000名软件工程师,遍布全球128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是由罗伯特博世(1861-1942)1886年在斯图加特创立,当时名为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车间。博世集团独特的所有权形式保证了其财务独立和企业发展的自主性,使集团能够进行长期战略规划和前瞻性投资以确保其未来发展。慈善性质的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拥有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94%的股权,其余股份则分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和博世家族拥有的公司。多数投票权由罗伯特博世工业信托公司负责。该信托公司也行使企业所有权职能。

有关博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bosch.com, www.iot.bosch.com, www.bosch-press.com, www.twitter.com/BoschPresse. twitter.com/bosch_ai,www.linkedin.com/company/bosch-center-for-artificial-intelligence-bcai, www.bosch-ai.com/


[1] 基于内部财务核算结果

围观 8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801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