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Node List by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专为物联网(IoT)重塑Wi-Fi®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摩尔斯微电子,今天宣布与全球领先的无线连接及图像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华科技(AzureWave)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合作为Wi-Fi HaLow在物联网(IoT)环境中的广泛实施铺平了道路,海华科设计和制造了两款Wi-Fi HaLow模块,其中包括市场上最小的13mm x 13mm模块。

这两款模块采用经FCC认证的参考设计,以摩尔斯微电子的MM6108微芯片为基础。MM6108是业界体积最小、速度最快、功耗最低的Wi-Fi HaLow SoC,提供的连接范围是传统Wi-Fi解决方案的十倍。

摩尔斯微电子的联合创始人兼CEO迈克尔·德尼尔(Michael De Nil)表示:“Wi-Fi HaLow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持续发展,我们与海华科技的合作正是基于这一发展势头,因为双方都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并加速部署Wi-Fi HaLow解决方案。通过合作,摩尔斯微电子和海华科技将设计并提供一流的Wi-Fi HaLow解决方案,丰富广泛的物联网和消费电子应用领域的现有通信模块。”

海华科技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郑光志(Gary Cheng)表示:“作为一家领先的无线模块制造商,海华科技提供的设计和制造服务,最终缩短了客户的开发过程和上市时间,使最终产品更加紧凑、更具附加值且功耗极低。我们与摩尔斯微电子的合作,表明全球对Wi-Fi HaLow解决方案的持续需求,并为无数物联网设备提供了快速扩展Wi-Fi HaLow的机会。”

13mm x 13mm模块和14mm x 18.5mm模块均可通过海华科技直接购买。此外,摩尔斯微电子目前正在为客户开发整合这些模块的评估平台。

关于海华科技

海华科技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无线连接及图像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的超小型无线模块和数码相机模块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个人和工业计算机、移动和互联网设备、消费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部件、制造设施等。详情请访问公司官网:www.azurewave.com 

关于摩尔斯微电子

摩尔斯微电子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快速成长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总部设在澳大利亚悉尼,在英国、美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和印度设有办事处。迄今为止,该公司已经筹集了超过两亿澳元的资金,是全球规模最大、资金最充足的Wi-Fi HaLow公司。摩尔斯微电子专注于开发Wi-Fi HaLow解决方案,为物联网(IoT)实现下一代连接。通过改变当前Wi-Fi协议的现状,摩尔斯微电子正在推动数字科技未来的边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转型并加强无线连接。通过世界一流的Wi-Fi芯片工程师团队,摩尔斯微电子现在开始提供经过Wi-Fi联盟和FCC认证的MM6108生产硅片样片:这是目前市场上速度最快、体积最小、功耗最低、连接范围最广的Wi-Fi HaLow芯片。详情请访问公司官网:https://www.morsemicro.com/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24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重申2022年第四季度收入指引

俄勒冈州波特兰市2022年12月31日 -- 专业的视频和显示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商Pixelworks,Inc.(纳斯达克股票代码:PXLW)逐点半导体(以下简称"公司")今日宣布,公司的控股子公司逐点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PWSH")与来自中国的私募股权和战略投资者,以及PWSH员工持股平台签订协议,依据该协议承诺的投资以获取PWSH的股权。

总体而言,此次增资协议包括员工持股平台承诺以人民币支付等值约140万美元的金额,以获取PWSH 0.54%的股权,对应投前估值约2.507亿美元的等值人民币,以及非员工投资者以人民币支付等值约1430万美元的金额,以获取PWSH 2.76%的股权,对应投前估值约5.014亿美元的等值人民币。在该交易按预期完成之后,Pixelworks,Inc.将继续持有PWSH约78.2%的股权。

Pixelwork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odd DeBonis评论道: "此项旨在使我们PWSH子公司获得额外资本投资的最新交易,印证了我们的视觉处理技术的价值在中国获得了认可, 随之而来的还有与该部分业务相关的增长机会。此次增资除了进一步巩固了PWSH的整体财务状况外,随着我们继续准备PWSH来年在当地上市的申请,它还为实现我们的增长和经营目标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此外,公司重申其先前提供的第四季度总收入为1600万美元至1800万美元的财务指引。

有关增资协议的更多详情,请参阅公司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包括截至今日(2022年12月28日)提交的8-K表格。

Pixelworks简介

Pixelworks提供业界先进的内容创作、视频传输和显示处理解决方案和技术,可在从影院到智能手机的所有屏幕上提供真实的视觉体验和优越画质。该公司拥有20多年的历史,为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专业显示器和视频流媒体服务的供应商提供图像处理创新方案。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官网www.pixelworks.com

稿源:美通社

围观 31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240.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从2020年疫情催生宅经济带动消费电子需求激增,到2021年半导体行业由于芯片短缺迎来的恐慌囤货及扩产等连锁效应,再到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石油、天然气等大宗交易品价格攀升,上游材料成本上涨,全球通胀加剧,消费电子需求急速下滑,芯片行业库存堆积同时伴随结构性缺货严重。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发展一波三折,而身陷大经济周期的半导体市场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供需逆转。

作为业内领先的电子元器件独立分销商,深圳创实技术有限公司(Cytech Systems,以下简称“创实技术”)总经理Alice在展望2023年的半导体供需市场时预判,“2023年将延续2022年下行的大趋势,结构性缺货也仍将继续。这是产业周期性决定的,并且经济大环境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创实技术新闻稿配图-1.jpg

图1. 创实技术(Cytech Systems)总经理Alice

Alice对趋势的预测同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最新预测不谋而合。根据WSTS统计数据,继2021年取得26.2%的强劲增长后,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放缓至4.4%,达到5800亿美元。同时,预计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萎缩4.1%至5570亿美元,为过去连续三年增长后首次年度收缩,这种放缓可能预示着更广泛的经济困境。

创实技术新闻稿配图-2.jpg

图2. WSTS 2022年秋季半导体市场预测:按半导体产品划分的市场规模和预测(上段为金额,下段为同比增长) 

产业周期重塑独立分销商价值,“敏捷性”、“调冗余”是其价值核心

尽管从半导体市场层面关键词仍是“缺货”,但近几年用于修饰“缺货”的定语却不尽相同。从之前的“全面缺货”,到现在的“结构性缺货”,总得来说,对下游终端客户来讲还是延续了2021年的BOM物料不齐全,总库存高企、现金流压力大的现象。

经过近2年的持续性缺货,很多终端客户也在重新审视自身供应链的安全和可持续性,也是由于这一原因,独立分销商的价值正在被客户重新认知。“目前,很多全球头部客户,不论是EMS客户还是OEM客户,都纷纷增加了独立分销商在自身供应商体系的占比,创实技术也通过自身的持续努力,逐步渗透到很多头部客户的供应链中,”Alice补充道。

创实技术新闻稿配图-3.jpg

图3. 创实技术(Cytech Systems)办公室一角

伴随独立分销商整体营收的增加,海量客户的需求也对各公司的服务能力、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对独立分销商来说,它在大的生态体系中的价值就是调冗余,而这也需要你的团队具备敏捷性,”Alice解释道,“以创实技术自身来说,这需要很多能力的协同搭配,比如渠道能力、采购能力、客户服务能力,IT平台系统、质量管理能力等等。”

例如,在2020年之前,创实技术原来给客户提供的主要价值在PPV方面,而2020年之后,由于供应链上游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无法给客户提供可持续的PPV服务,所以创实技术迅速转变了运营模式,从80%的PPV占比转变为95%以上shortage占比。伴随半导体市场起伏3年,创实技术也已磨炼出了在复杂市场和周期性波动的生存能力,坚定地走独立分销商模式,以客户提供价值为导向,秉持低库存,坚持PPV+shortage两条腿走路,未来更加持续投资国际化,做到global sourcing与local support相结合。

看好汽车、工业及医疗等领域,创实倾力打造自己的“新基建”体系

展望2023,创实技术表示由于消费电子市场的恢复需要时间,将更看好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等高附加值行业。在和客户共成长的过程中,快速迭代并提升自己的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成为关键。

“在2023年,我们将从3大块入手夯实自己的‘新基建’体系,不断提高创实技术的实力护城河,”Alice介绍道,“其一,建立动态模块化数据库、打造高标准品质实验室以及智能化仓储和IT平台系统等,坐稳自身硬实力;其二就是通过更多认证,比如创实技术预计于2023年Q1完成AS9120 和ESD20.20体系认证,进一步升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其三,就是打造品牌效应,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从招募people转变为招募talent,扩充创实技术的软实力。”

创实技术新闻稿配图-4.jpg

图4. 创实技术已拿到的相关资质证书

动态模块化数据库,说直白点就是基于料号的数据库,创实技术会基于各团队收集的供需两方信息,对其定期更新维护。“比如我们看好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等高附加值行业,我们就会针对每一个应用领域,将其拆解成若干模块,并对每个模块细化筛选出主流具有竞争力的原厂以及具体的料号。”

基于动态模块化数据库的建立,创实技术即能帮助供需两端,比如在渠道端可以聚焦最有价值的品牌与型号,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客户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料号,并依托渠道的现货资源反向推荐客户;而在客户端,创实技术就可以非常高效、灵敏地抓住客户的需求。

此外,对于一家独立分销商来说,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亦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在2022年8月,创实技术就已成立占地约260平方米,拥有数十台检测设备,超过10名资深QC工程师的深圳实验室,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自己的测试实验室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的独立分销商。

创实技术新闻稿配图-5.1.jpg

创实技术新闻稿配图-5.2.jpg

图5. 2022年8月创实技术深圳实验室落地

2023年,创始技术将继续打造更高标准的品质实验室,据Alice介绍,未来的品质实验室将对标大型国际独立分销商的实验室,具备EVI、X-ray、开盖等检测功能,一旦这个品质实验室落地,这也将是国内独立分销商中屈指可数的质量管理落地体系。

“其实国内很多分销商都在做,但是很多人只做了一半,因为这个流程太复杂太长了,需要很多政府部门的审核和认证,”Alice分享道,“到后来大家就普遍倾向于去做外观、X-ray等单纯基于资本实力搞定的基础检测,也就是短平快的模式,创实技术还是立足长远,希望将质量管理体系按照新基建来做,走长期路线,稳扎稳打。”

短平快+长期主义两手抓,洞悉“半导体市场传导链”

在谈到长期人才战略时,除了对于独立分销商常规的销售、采购团队等的持续培养,Alice还特别提到创实技术正在筹建一支供应链趋势预测团队。

“分销商行业最关注的就是供应链趋势,”Alice说道,“我们会从行业中一系列标的上市公司的财报等公开信息中心去‘拨云见日’,管窥整个供应链,因为资本市场永远是领先的,很多时候甚至会领先整个行情半年左右的时间。”

此外,想要准确预判市场走势,也需从宏观经济到细分市场的角度,了解半导体市场的传导过程,例如,半导体市场传导链大致为:宏观经济→消费电子终端→芯片→晶圆代工/封测等→设备/材料等五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之间传导周期大概在1~2季度。

想要把握半导体供应链的市场机会,就需要准备把握半导体市场传导链,结合资本市场隐含的信息,中长期走向需要看宏观经济趋势与地区政策,短期市场则需密切关注消费电子终端市场走势与上游供需关系,只有多方信息结合,方才能做出合理的市场决策。

前面介绍过分销商行业的核心就是调冗余,“其实不论是调冗余,还是预测趋势,其实就是抓住term,”Alice补充道,“比如这一轮低谷什么时候可以复原?什么时候开始修正?”

分销行业的本质就是抓住短平快term的能力,但是能否抓住这个term,是建立在长期打好的基础上,“所以,我常说我们这个行业是短平快和长期主义的结合,既要有敏锐的眼光,又要坚持住长期主义,你才能赢得客户长期信任和依赖,也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

关于创实技术

深圳创实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创实技术”或“Cytech Systems”)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领先的电子元器件独立分销商,公司为全球电子类的ODM/OEM/EMS厂商提供电子元器件供应链服务,业务包含PPV服务、紧缺现货供应服务。公司分销的品牌包括:TI、ADI、Broadcom、SL、Microchip、Maxim、Infineon、ST、NXP、ON、Allegro、DIODES、INTEL、Cypress、GD等数十个知名品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即时、可靠、高价值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围观 32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239.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MediaTek发布智能物联网平台Genio 700集成高性能八核CPU,适用于智能家居、智能零售和工业物联网产品。MediaTek将于2023消费电子展(CES2023)期间展示Genio 700

EYrMesfAy5.png

Genio 700采用高能效6nm制程,八核CPU包括2主频为2.2GHz的Arm Cortex-A78核心与6个主频为2.0GHz的Cortex-A55核心,集成的AI加速器可提供4 TOPs强劲性能。此外,Genio 700还同时支持4K分辨率60Hz刷新率和FHD分辨率60Hz刷新率显示,集成ISP图像信号处理器提供更出色的画质。

X48fhHQNRQ.png

MediaTek智能物联网事业部副总经理Richard Lu表示:“去年我们发布了Genio智能物联网平台,提供设备制造商所需的可扩展性和开发支持,为Genio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Genio 700为工业和智能家居产品而生,进一步丰富了MediaTek的智能物联网产品组合,让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技术和产品支持。”

Genio 700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支持Yocto Linux、Ubuntu Android操作系统,客户可以轻松、灵活地开发各种定制产品和不同应用类型的产品

MediaTek Genio 700的特性还包括:

  • 支持多种高速接口,包括PCIe2.0、USB 3.2 Gen 1和 MIPI-CSI摄像头接口

  • 同时支持 4K 60Hz 和FHD 60Hz显示,支持AV1、VP9、H.265H.264视频解码

  • 支持工业级设计和宽温设计,耐用期限长达10年

  • 提供标准开源的Yocto Linux开发平台,易于集成解决方案

Genio 700 将于2023年第二季度商用。了解更多有关Genio平台和Genio 700的信息,请访问:https://www.mediatek.cn/products/internet-of-things/iot

关于MediaTek

MediaTek是全球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在移动终端、智能家居应用、无线连接技术及物联网产品等市场位居领先地位,一年约有20亿台内建MediaTek芯片的终端产品在全球各地上市。MediaTek力求技术创新并赋能市场,为5G、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语音助手设备、可穿戴设备与车用电子等产品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移动计算技术、先进的通信技术、汽车解决方案以及多媒体功能。MediaTek致力让科技产品更普及,因为我们相信科技能够改善人类的生活、与世界连接,每个人都有潜力利用科技创造无限可能(Everyday Genius)。了解更多资讯,请浏览:www.mediatek.com

围观 4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23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亚太科技行业盛会激发创新活力,树立行业展会新标杆

2022年12月31日,中国南京——首届上海国际消费电子技术展·南京(Tech G)于今日正式落下帷幕。作为面向亚太及全球市场的科技行业盛会,本届展会汇集消费技术全生态链的10大产品类别,多方位展示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汽车技术等革命性技术,探讨智能时代科技变革带给行业的机遇与挑战,探析行业热点和趋势,洞悉未来。

“很高兴看到首届上海国际消费电子技术展·南京最终得以顺利举办。本次展会吸引了世界各地消费技术行业参展商及专业观众,为品牌推广提供理想的平台和机会,帮助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助力科技技术的跨界应用,促进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江红提到,“Tech G为消费电子行业的跨界合作提供了高品质的新平台,并为行业创新发展和国际交流树立新标杆。”

作为首届举办的展会,今年Tech G共吸引了200家国内外优秀展商入驻,近万名观众参加。本次参展企业中,不乏阿里巴巴、蚂蚁科技集团、海尔、科大讯飞、特斯拉、上汽大众、江汽集团、长城、富士康、华硕、德州仪器、BOSE等国内外领先科技企业参与,展示前沿创新产品。

EMERGE壹墨互动在元宇宙Workshop专区带来现场DIY体验,其负责人对参展效果充分肯定:“本届Tech G行业盛会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客户,不仅带来了更多商业合作的机遇,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行业内彼此互动、交流的平台,让更多观众了解到我们公司丰富的产品。”

GfK中国客户全球战略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宗清楷在分析消费电子市场发展热点及趋势时表示,中国经济有望于2023年下半年恢复正向增长,消费与科技共同拉动消费电子增长。“我们应该有信心,也绝对应该有信心,把我们的新生态、新赛道往下走。”

Tech G还是一个大咖云集的秀场。展会期间举办了多场重磅的科技前沿大会。会议聚集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科技大咖,围绕消费电子科技10个产品类别的最新趋势,分享跨行业应用的先锋创意,探讨高端产业链技术难题,碰撞属于未来的科技火花。

  • “数字车钥匙,进入汽车的未来”论坛携手全球车联联盟(CCC),从软件、连接、CCC数字钥匙Release 3规范的实施、测试与认证等不同角度,共同探讨数字钥匙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CCC联盟总裁Daniel Knobloch在演讲中表示:“车联网未来的大愿景是所有的设备和车辆都会支持数字密钥技术,您可以共享车联网联盟数字密钥,用任何智能设备访问车辆。”宝马陈科峰以“宝马CCC3.0 数字钥匙的发展”为题发表演讲,他表示在UWB的技术加持下,“数字钥匙从便利性、安全性的角度上已经完全超过了传统的车钥匙。”

  • “Matter-变化与机遇”论坛围绕Matter开放标准的发布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的变化进行深入探讨。CSA连接标准联盟中国区代表商瑞云介绍道,Matter具有简单、互操作、可靠、安全的特点,Matter的目标是要“以多方受益的技术,构建物联网的基础与未来”。芯科科技物联网策略高级销售经理刘俊对此表示肯定,在他看来,智能家居的趋势是不可逆的,“Matter降低了开发者在开发物联网设备时的复杂度”。

  • “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论坛聚焦智能技术对教育未来的影响、智能技术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智慧教育战略协同及可持续发展、以及“互联网+教育”新常态等话题,探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亮风台(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教育业务负责人王屹肯定了AR技术对职业教育的帮助,“通过AR技术能够向学生提供虚拟场景,让学生通过互动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王新介绍了复旦大学5G专网的建设,他表示:“未来,5G专网将进一步在学科教育、学术研究方面有所帮助,帮助国家培养更多未来人才。”

  • “Wi-Fi技术及应用市场展望论坛(二)”继续探讨Wi-Fi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展望未来。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Wi-Fi产品总监赵航斌发表题为“中国移动全家Wi-Fi,开启数字家庭新时代”的演讲,他说道:“家庭信息化是基石,网络是水,业务是舟,泛舟畅享新生活,Wi-Fi是决定家庭网络质量的关键。”锐捷网络产品总监史江涛认为,无线网络是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新基建”,无线网络“在多行业中由办公场景进入核心业务、生产业务场景,赋能数字化管理。”

Tech G 展会现场还带来精彩纷呈的沉浸式体验活动。本届Tech G推出数字形象代言人G囡囡携手Tech G首席官方体验官汽车之家虚拟人“宫玖羽”,一起登陆展会现场的XR元宇宙视觉体验舞台,带领现场观众体验跨次元黑科技大秀。现场Tech G还联手钉钉带来了“未来办公空间”体验,来宾可以从会议预定、模拟会议等形式体验未来办公全流程,感受科技带来的未来办公新常态。展会期间,Tech G还在现场设立了官方直播间,为参与直播活动的展商提供品牌宣传及核心产品推介机会,通过多个平台进行直播,打破线下线上的界限,让精彩同步展示。

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提到:“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一大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国,又是第一大消费电子产品的消费国,我们应当要打造自己的消费电子展。通过搭建Tech G展会的平台,所有企业能够把最好的产品拿到平台上去展示,让我们的企业高度重视消费电子技术的发展,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相互交流。”

首届Tech G的顺利举办,标志着行业又一高品质新平台的诞生。Tech G帮助企业用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方式服务社会,创造经济和社会双重价值。科技的发展进步,也能促进企业更好地依托自身的优势和技术能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企业价值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2023年Tech G展位现已开放预定,敬请关注官方公众号“TechG实验室”及官网www.techgshow.com。如需了解更多Tech G参展机会,请联系罗志刚(Edward Luo)先生,联系方式:8621-62952906(电话)或luozhigang@shanghai-intex.com(电邮)

***

上海国际消费电子技术展·南京(Tech G)简介:

上海国际消费电子技术展·南京(Tech G)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上海市商委、经信委、科委、科协的指导下,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协办,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打造面向亚太及全球市场的科技行业盛会,集中展示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汽车技术等横跨不同市场的革命性技术。Tech G 为品牌推广和新产品全球首发提供理想的平台和机会,着重实现企业品牌增值,帮助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助力科技技术的跨界应用,促进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CCPIT Shanghai)简介: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成立最早的地方分会,又称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为上海市重要的对外经济贸易组织。上海市贸促会在国际联络、会议展览、法律仲裁、出证认证、经贸咨询、信息交流等领域为企业提供服务,对本市各区县贸促机构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并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承办相关业务。上海贸促会还负责管理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国际商会(上海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上海贸促会现已构建起涵盖境内外会展的主承办、展览设施运营、展览运输、展示策划设计、云上会展等会展全产业链。

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Shanghai Intex)简介:

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公司继承了成立于1995年的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的自办展业务及自办展团队,是中国领先的国际会展专业公司。公司由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PNO Exhibitions共同投资,是本地资源与国际资源的完美结合。自办展业务创始于1998年,至今共举办各类展览会超过100个,论坛与会议超过1000场,展览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上海国展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展会,涉及文化创意、健康医疗、休闲生活、高端制造、轨道交通、花卉园艺、消费电子、科技创新等领域。


围观 16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23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华为正式发布城域池化波分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拥抱算力网络时代。该产品和解决方案可将光交换延伸到汇聚和接入机房,构建动态的带宽资源池,为每个站点提供最优性价比的100G接入能力,助力运营商全业务高质量发展。

华为光传送领域总裁周军表示:“5G网络加速发展,千兆宽带全面提速,业务应用不断丰富。当前城域网络正面临多业务接入、调度、成本和运维四大挑战。”具体来看,首先是业务接入多样性要求端到端的大带宽能力;其次是云与云、云与边、边与边之间高效协同需要增强调度灵活性;第三是波分从汇聚向边缘延伸带来节点数呈指数增长,这将导致建网成本大幅增加;第四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设备种类持续增加要求具备自动化的运维能力。

华为城域池化波分产品与解决方案以四大创新技术,为运营商夯实算力时代的网络基石。

第一是全相干,以定制开发的100G mQPSK全相干光模块,从oDSP、硅光ICTR集成、接收灵敏度等方面进行调优、整合,实现单比特性价比更优。

第二是全光交换,首创矩阵式WSS全光交换单元,从偏转架构、端口隔离度、材料涂覆等维度,优化光路布局、增高密度、降低插损,以实现6×9多进多出的调度能力,助力全光交换OXC从核心向汇聚、边缘延伸,使能端到端OXC能力。

第三是全池化,将传统9个FOADM光子架能力集成到1个ROADM光子架,节省机房空间和功耗超过80%。并且通过内置的矩阵式WSS交换单元,构建波道共享资源池,多个环共享96个波长,每个环、每个节点按需申请,即取给用,实现资源“零”浪费。

第四是全自动化,开发可调制光标签,在不影响信道业务的情况下,随路携带波长、谱宽、码型等各类参数,使能1键自动化规划和配置,免去大量人工成本,运维成本节约90%。

华为城域池化波分产品与解决方案能帮助运营商实现高性价比的100G到CO,实现带宽十倍提升,满足2C/2H/2B全业务发展,为未来10年可持续演进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周军表示,华为将持续坚持战略投资和技术创新,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共筑高品质全光运力,激发无限算力,夯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石。

来源:华为

围观 38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23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2022年12月30日,深圳市半导体协会)“2022中国(深圳)集成电路峰会”在深圳坪山格兰云天国际酒店圆满落下帷幕!

“2022中国(深圳)集成电路峰会”(简称ICS2022峰会)于12月29日和30日成功举办高峰论坛和全球存储器行业创新论坛二个主论坛,以及六场专题论坛,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论坛、芯火平台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半导体供应链发展论坛、集成电路产业融合论坛、珞珈聚芯协同创新论坛和国微 EDA 生态建设论坛。专业观众与行业专家和行业领导可广泛讨论了技术、产品、市场、投资、产学研商合作、国际环境对策、人才战略和务实的技术创新路线。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主办,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社会承办的以“创新强链,双驱发展”为主题的“2022中国(深圳)集成电路峰会”(以下简称:ICS2022峰会),于2022年12月29日和30日在深圳坪山格兰云天国际酒店隆重召开。ICS2022峰会集中展示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最新的技术成果,聚集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技术大咖和企业领袖,围绕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应用创新、产业链生态与安全机制建设、国际局势分析与协同发展、技术演进趋势与热点应用、资本整合与运作模式创新、芯片与整机产业联动等方向,共同探讨新形势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机遇。

1.jpg

2022中国(深圳)集成电路峰会现场

ICS2022峰会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实现现场直播和远程参会,由一个全球直播、两个主论坛、六个专题论坛组成。

12月29日上午的高峰论坛由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院长张国新主持。出席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有明,坪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袁虎勇,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处处长李梦楠,坪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刘耀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重大专项处副处长李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魏少军,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院院长潘毅,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源超,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半导体封装与测试分会秘书长徐冬梅,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副总裁、国家注册咨询师李珂等。

2.jpg

2022中国(深圳)集成电路峰会 高峰论坛 现场

坪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袁虎勇在大会上致欢迎辞,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专家、业界精英齐聚坪山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本次峰会圆满成功。袁虎勇副区长指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是全球重点关注的核心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深圳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坪山作为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的硅基半导体集聚区,正在重点推进一系列的硅基半导体重大项目落地,布局从前端研发到芯片制造的全产业链条,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他强调,坪山积极承接生产线、产业基地、金泰克存储产业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围绕中芯国际等企业推进产业链协作和创新链贯通,打造大湾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制造核心引擎。

3.jpg

坪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袁虎勇 致欢迎辞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有明在致辞中表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增强产业链的根治性和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4.jpg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有明 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程实验室主任高文在线上致辞中表示,相信通过这次盛会各位专家、企业家和产业界同仁能够通力合作,碰撞出产业发展的火花,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5.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程实验室主任 高文 线上致辞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源超在致辞中表示,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和半导体产业开始进入深入的调整和转折期,我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要紧紧围绕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把握市场机遇,加快补齐设计、制造等链条的突出短板,依托大国、大市场优势,增强战略掌控力,提升产业安全。

6.jpg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刘源超 致辞

深圳是我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重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深圳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府主题报告中,深圳市科创委科技重大专项处副处长李时的《深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报告》演讲,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未来展望三方面阐述了深圳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创新生态和规划布局,深圳市新一轮的产业政策也在制定中,可以说未来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潜力无限。

7.jpg

深圳市科创委科技重大专项处副处长 李时

坪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刘耀煌在《坪山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两规划、两政策”推介》中提到,目前坪山已集聚了中芯深圳、昂纳信息、基本半导体、爱仕特科技、君正时代、芯邦科技等为代表的120余家优质集成电路企业,布局了深圳技术大学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深圳清华大学超滑技术研究所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态势初显。坪山区定位为硅基半导体集聚区,将以硅基制造为主力,以宽禁带半导体、光电器件为突破点,以封测和模组制造为特色,以半导体装备、零部件和材料为重要支撑,以整机应用和信息消费需求为牵引,引育强产业关联度的芯片设计企业,推动整机与芯片联动、硬件与软件结合、产品与服务融合发展,培育以产品为中心的集群虚拟垂直整合(CVVI)产业生态。目标到2025年,坪山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带动产业投资1000亿元,规划建设16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基本建成面向全球、影响全国、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芯城”。坪山正积极构建“一产业、两规划、两政策”体系,大力承接硅基半导体等领域的重大产业项目,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制造核心引擎,诚挚邀请产业界人士扎根坪山发展。

8.jpg

坪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刘耀煌

在产业主题报告中,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教授的产业主题报告是每年高峰论坛的核心内容,今年报告主题是《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核心提出了五大研判:一是美国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遏制将逐渐走向单向半脱钩,单向是指美国欲单方面与我国脱钩,而我们不想;半脱钩是指美国暂时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因而出现部分脱钩的现象。二是中央政府将重新审视半导体发展思路,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和措施,并投入更多的资源,大概率会采取与以往不同的组织形式,科学、全面、系统、持续和大力度将是关键词。三是对工艺和EDA工具敏感度不强的芯片研发技术将成为研究和探索的重点,集成电路科技计划将更聚焦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提升成熟工艺的PPA。四是依托中国的庞大市场,一批极具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将面世,推动中国特色产品和应用标准体系的建设,有效缓解国外对我国实施的禁运并打破遏制。五是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将更加聚焦实用型人才,集成电路领域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将全面铺开,但如何实现产教融合将成为高校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最大挑战。

9.jpg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魏少军教授

中芯聚源股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段哲明在分享《半导体领域投资的挑战和机遇》中提到,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及占比近年来持续提升,但国产化率依然较低,当下国家及地方政府积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建设,中芯聚源充分发挥中芯国际的产业龙头地位和中芯聚源的生态圈效应,重点投资集成电路产业链生态的上下游企业,并适度扩展到集成电路下游的消费电子、人工智能、汽车电子、5G通信、智能制造、泛半导体的光伏及新能源设备和材料等领域。

10.jpg

中芯聚源股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段哲明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院院长 潘毅在分享《元宇宙在生物医学和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中,阐述了元宇宙的概念、发展进程,元宇宙的五大要素:真假难辨的沉浸式体验、开放的创造系统、立体式的社交网络体系、去中心化的经济系统和多样的文明形态,以及元宇宙特征和在生物医学中的多种应用。

11.jpg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潘毅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副总裁、国家注册咨询师李珂在《2023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展望》中对国内外半导体市场发展和行业变化趋势做了预测和研判。就全球半导体市场来看,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5980亿美元,同比增长7.6%;预计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6255亿美元,同比增长4.6%。就中国半导体市场来看,预计2022年及2023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的势头,预计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6.5%;预计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为2.28万亿元,同比增长7.1%。在产业规模方面,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预计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达1.2万亿元。同时,李珂总对集成电路行业变化趋势研判如下:一是产业发展从自由竞争向政府深度干预转变;二是全球产业格局正加速调整,印度或因此获益成为“黑马”;三是先进制程进步速度趋缓,“超越摩尔”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四是半导体商业模式加速迭代,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五是产业投资持续增长,产业集中度持续上升。

12.jpg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副总裁、国家注册咨询师 李珂

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CEO王成录在分享《万物智联,软件定义》中,阐述了软件定义正在改变“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介绍了鸿蒙系统的技术特性和深开鸿的使命、愿景和目标等内容。

13.jpg

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CEO 王成录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半导体封装与测试分会秘书长徐冬梅在分享《封测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中,介绍了全球和中国半导体封测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指出,2021年是先进封装重要的一年,全球先进封装占全部封装的比重达到45%,国内规模以上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先进封装产品的销售额占整个封装产业的36%左右。在新兴市场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带动下,附加值更高的先进封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封装测试市场有望持续增加。

14.jpg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半导体封装与测试分会秘书长 徐冬梅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院院长沈思宽博士在分享《集成电路在智能终端的应用与发展》中,分析了智能终端的发展现状及驱动因素、智能终端对芯片的需求和智能终端的芯片现状。

15.jpg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院院长 沈思宽博士

此外,高峰论坛还设置了产教融合签约仪式和“芯”火之星颁奖仪式。产教融合签约仪式共有四组,他们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与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与深圳基本半导体有限公司签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与深圳市易星标技术有限公司签约,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与深圳市易星标技术有限公司签约。2022年第三届芯火殿堂·精“芯”榜活动在深圳市、区两级政府指导下,由国家“芯火”深圳双创基地(平台)主办,经过评选,最终有10个项目成功入选精“芯”榜,获得“芯火之星”年度大奖,他们是:南京天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锐盟半导体有限公司茂睿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爱普特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威视佰科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博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杭州芯象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中科亿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开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康盈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16.jpg

产教融合签约仪式

17.jpg

“芯”火之星颁奖仪式

12月29日下午的主论坛二——全球存储器行业创新论坛(GMIF)论坛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半导体封装与测试分会秘书长徐冬梅主持,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源超、深圳市存储器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宋兵致辞后,广州芯谋、华为、亚马逊、Intel、佰维存储等专家讨论了云计算市场需求和存储器技术协同发展,5G时代存储器主力市场在云端的部署策略。具体汇报包括由广州芯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瑞峰报告了《新形势下广东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和思考》,Intel 中国技术部服务总经理 Gary Gao报告了《Intel 傲腾助力云原生数字化转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闪存存储领域总裁 黄涛汇报了《华为 OceanStor 存储,为中国半导体行业提供可靠数据加速底座》,宝德计算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沈健汇报了《需求驱动创新,生态繁荣发展》,亚马逊云科技解决方案架构 团队高级经理 陈水生汇报了《亚马逊自研技术强化存储效能赋能快速创新与安全》,慧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 陈汶硕汇报了《牵引存储生态, 携手创造共赢》,深圳佰维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成思汇报了《佰维存储:从芯到端,与存储产业伙伴共赢发展》,北京忆芯科技有限公司营销高级副总裁 鲁欣荣汇报了《高性能国产主控芯片,赋能大数据应用》,英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 韩炳冬汇报了《用创新应对行业变化》,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服务器存储产品规划总工 秦长鹏汇报了《以盘为中心,构建高效存储系统》。

18.jpg

全球存储器行业创新论坛(GMIF)论坛现场

12月30日上午专场论坛一: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论坛由深圳市中华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顾媛主持,由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副总裁、国家注册咨询师李珂先生为本次论坛致辞。参与讲演的单位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郑广州先生分享《汽车用芯片市场机遇与技术标准体系挑战》、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芯片云业务总架构师耿加申先生分享《基于混合云的IC设计仿真平台》,华为云半导体行业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陈宝罗先生分享《华为云EDA仿真解决方案,赋能芯片设计业务安全高效上云》,Cadence高级应用工程师庄哲民先生分享《先进分析方法学》,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行长王为民分享银企互动案例,飞书高科技行业产品解决方案高级经理李太阳分享《新手飞书,助力芯片研发到量产》,深圳基本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之涵分享《功率半导体的碳化硅时代》,葳睿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资深专家赵璐先生分享《EDA行业VMware  EDA桌面云解决方案》,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鸿昌先生分享《“双碳目标”下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rNiiQcXif3.png

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论坛由李柯致辞

12月30日上午专场论坛二:芯火平台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由深圳市半导体协会副秘书长刘永新主持,深圳半导体行业协会副会长、微纳研究院院长张国新先生为论坛致辞。参与讲演的单位有南科大微电子学院的刘晓光老师分享《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探索》,张国新主持芯火平台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建设了芯火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中心揭牌仪式与签约仪式,国家芯火平台南京平台的时龙兴教授分享《南京芯火平台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情况》,北京芯火平台建设团队副总经理孙芹女士分享《北京芯火平台的建设情况》,中软国际科技集团代表,华南区域执行校长宋桥白先生分享《产教融合领域相关的实践》,深圳市易星标副总经理李晓萍女士分享《数字化教学转型背景下的集成电路应用型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集成与微系统实验室李秋平博士分享《SoC算子产教融合平台》。

e6SHce8CsS.png

芯火平台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由刘永新主持

bskN4whKZy.png

芯火平台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建设了芯火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中心揭牌仪式与签约仪式

12月30日上午专场论坛三:半导体供应链发展论坛由ECAS副理事长吴守农主持,ECAS秘书长熊宇红致辞。参与讲演的单位有ECAS理事李明骏分享《2022元器件供应链调查报告发布》,ECAS专家委员麦满权博士分享《迎战后疫情新时代,共创供应链新力量》,深圳市大盛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军龙分享《国产替代实战经验》,深圳市中芯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小平分享《供应链数字化得探索与风险规避》,北京创新在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区总经理徐春分享《构建数字经济芯载体,推进供应链安全发展》,百度爱采购总经理分享《江苏采购效果好,北京询盘多》。

Qk2b7GAM8M.png

ECAS副理事长吴守农主持论坛

tFhd82dQBc.png

ECAS会员积极参与论坛

24.png

对话主持人吴守农,ECAS副理事长

12月30日下午专场论坛四:集成电路产业融合论坛由ECAS理事李明俊主持,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副历史长、广东省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荣誉会长周生明给我们致辞。参与讲演的单位有深圳市先行示范区湾区专家张克科分享《打造IP强价值链服务平台 助力中国强芯之路》,西门子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Siemens EDA资深技术顾问陈桂华分享《西门子EDA功能安全解决方案助力车规SoC开发》,亚马逊云科技 解决方案团队高级经理陈水生分享《以全球视野分享基于云的芯片设计验证、制造协作与创新应用》,深圳市铨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少娃分享《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机遇》,深圳市龙图光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栋分享《半导体掩模版与制作流程介绍》,华为中国政企半导体电子系统部吴朝毓《构筑半导体数字化底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芯华章科技验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监高世超分享《数智融合构建系统级验证EDA解决方案》,牛芯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何鑫分享《国产接口IP助力中国“芯”互联》,天芯互联科技有限公司IC测试部经理周德祥分享《晶圆测试探针卡关键技术分析》,深圳市鼎华芯泰科技有限副总经理沈正分享《应⽤于功率器件封装的DMB陶瓷基板》,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毅达分享《用于下一代嵌入式存储的新兴存储技术》

25.png

集成电路产业融合论坛由ECAS理事李明俊主持

12月30日下午专场论坛五:珞珈聚芯协同创新论坛由深圳市半导体协会复秘书长寿爱华主持,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首任主任 张克科致辞。参与讲演单位有深圳华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劲松分享《新型集成电路服务平台赋能“芯”产业》,武汉大学微电子系余桢华教授分享《新型层叠太阳能电池技术》,武汉大学半导体校友会副会长王建峰分享《GaN 单晶材料的生长与应用进展》,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教授桂成群分享《亚微米 3D 光刻与微纳制造技术及产业化》,上海纳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雄英分享《小微芯片公司的战略选择》,两江研究院院长杨利华分享《车规级 Al 算力芯片跨平台发展思路》,校友创新创业-珞珈聚芯投资基金CEO倪军分享《半导体行业投资策略与愿景》,武汉大学化学院副教授谢国华分享《溶液加工有机发光二极管》。

26.png

27.png

珞珈聚芯协同创新论坛由深圳市半导体协会复秘书长寿爱华主持

12月30日下午专场论坛六:国微 EDA 生态建设论坛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游海龙教授主持,深圳国微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帅红宇致辞。参与讲演的单位有深圳国微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白耿博士分享《国微芯技术路线及产品布局》,深圳国微芯科技有限公司岳梦婷

分享《国微芯“定制版”形式验证工具》,深圳国微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戴勇博士分享《国微芯加速大规模电路 SPICE 仿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游海龙分享《EDA 生态中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思尔芯副总裁吴滔分享《异构验证助力先进 SoC 设计,多种方法学提升验证效率》,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微电子学系主任徐明分享《三维相变存储器:从材料设计到芯片集成》,深圳国微晶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艳荣分享《蓄势待发-国产硬件仿真系统助力芯片设计验证加速》,上海国微芯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良清分享《一站式数字设计、验证与量产服务》。

bJ2xBbM7mc.png

国微 EDA 生态建设论坛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游海龙教授主持

29.png

深圳国微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帅红宇致辞

围观 7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227.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创芯强链,双驱发展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主办,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社会承办的以“创芯强链,双驱发展”为主题的“2022中国(深圳)集成电路峰会”(以下简称:ICS2022峰会),于2022年12月30日在深圳坪山格兰云天国际酒店继续第二天多场行业论坛。ICS2022峰会集中展示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最新的技术成果,聚集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技术大咖和企业领袖,围绕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应用创新、产业链生态与安全机制建设、国际局势分析与协同发展、技术演进趋势与热点应用、资本整合与运作模式创新、芯片与整机产业联动等方向,共同探讨新形势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机遇。

ICS2022 峰会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实现现场直播和远程参会,峰会进入第二天,六个专场论坛继续进行。会议期间还设有技术产品展,新闻媒体将对参展人员、展览活动及展出成果进行现场采访、报道。

六个专场论坛,贯穿IC设计、材料、工艺、流片、封测、EDA工具、人才,投融资,产学研和独角兽成功企业分享。

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论坛聚焦汽车用芯片、宽禁带功率器件、IC设计仿真平台、EDA和金融服务相关主题;芯火平台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内容包括深圳、南京和北京等国家“芯火”基地(平台)建设经验分享,集成电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揭牌、签约、院校产品发布等内容,共享政府和大学联合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经验;半导体供应链发展论坛,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电子元器件应用与供应链分会承办,聚焦电子元器件供应链协同发展,创新在线检测服务和发布2022元器件供应链调查报告是论坛亮点;集成电路产业融合论坛,聚焦设计流程与工具、IP与接口、封测与材料等上下游协同发展,西门子和华为等案例;珞珈聚芯协同创新论坛,重点分析投资半导体设备,加速工艺与材料发展,有效应对国际形式变化,发布成功投融资模式,分享投资策略等;国微 EDA 生态建设论坛,国微芯科技布局EDA生态,投资、育人、促进上下游资源整合,一直是业界关注焦点。有哪些“毕业”的项目,哪些EDA工具可供设计公司使用,本次论坛将发布一批验证工具和仿真工具新品路线。

专场论坛四:集成电路产业融合论坛专家观点回放

1.png

深圳市先行示范区湾区专家、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首任主任 张克科

打造IP强价值链服务平台 助力中国强芯之路

在大湾区的平台中间,大湾区包括深圳和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省的其他几个城市,澳门大学异军突起成立了模拟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也把集成电路作为他们一个重要的领域。大湾区更多的协调分工,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有不同的模式,我们希望这些不同模式的发展能够得到很好的一个资源互补。最近发现国家在集中力量做EDA工具,也在大力投资新线程的相关工程,我们觉得有三个可能是盲点,第一是怎么样变成专利池共享大家形成产业链的环环相扣的共享局面。第二是在这中间很多的设计企业最后他们的成果怎么来用很可能涉及到IP的复用。第三我们的人才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培养,这是今天这个分主题的主要内容。

2.png

3.png

4.png

5.png

西门子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Siemens EDA资深技术顾问 陈桂华

西门子EDA功能安全解决方案助力车规SoC开发

现在自动驾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这是目前的汽车传统从ECU往集中的单元通过以太网的总线连接,连接线以后的连接特别是新能源的汽车复杂度特别高,延时、功耗肯定需要不停地降低。这是我们看到的ADAS,看到Level4和Level5有很多的摄像头和雷达,对于整个车企来说现在怎么能够去满足这种Level5里面芯片,特别是我们ISO26262里面开发的需求,这里面设计安全成为主要被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今天介绍的重点。

6.png

7.png

8.png

9.png

亚马逊云科技 解决方案团队高级经理陈水生

以全球视野分享基于云的芯片设计验证、制造协作与创新应用

我们芯片设计的云上之旅从2014年开始,在奥斯汀,我们整个芯片设计的部门一成立都是全部在云上去完成,都是基于云原生的方式完成这些芯片设计。我们一直在加大美国团队资源的投入,同时融入了以色列这个团队完成了多点联合的方式做芯片的设计。这里会涉及到他们延伸了很多的这种负载是在数据中心的,我们美国团队是在云上做的,这时候我们也经历了2017年混合云模式下的团队协作,怎么去完整联合芯片的设计。到2019年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已经在云端实现了完整的SoC的开发,完成了我们的7纳米工艺的设计,我们全部在云端设计,我们的IDC的一些资源只保留了很少做模拟器的测试,这个其实是我们整个亚马逊在云端怎么全流程做芯片设计的实践。刚刚提到说我们做EDA或者是芯片设计的时候,会有底层的技术资源架构是怎样的,这是目前很多的客户所采取的一种方式,他们本地的数据中心可能有一些资源,也会跟第三方的一些比如IP等等有一些交互,那有一些负载在云上,所以形成这样一个混合云的模式。在云端我们也可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技术链条支撑我们的技术设计,我们有比较完整的桌面,还有登陆服务机解决登陆这些权限的管理,还有IDC我们构建我们的证书的服务,还有构建我们的PC集群还有Job的管理等等这些作为我们整个EDA设计的集群计算机之外的支撑。

10.png

11.png

12.png

13.png

深圳市铨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少娃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机遇

存储芯片首先看NAND Flash,目前美光宣布量产232层NAND的产品,三星、海力士今年转型到176层,预计明年三星可以转到236层,海力士将转到238层,长江存储的闪存制程目前在128层,预计也在明年可以达到232层。DRAM的领域,2019年合肥长鑫成功量产出19nm工艺的DDR4/LPDDR4,成为全球第四家DRAM产品采用20nm以下的工艺厂商,2022年合肥长信的17纳米工艺的DDR5内存芯片在今年的第四季度量产。国内存储的芯片,长江存储3D  NAND闪存芯片规划一期建成月10万片的产能,二期是月20万片的产能,两期合计达到月产能30万片。合肥长信共建三期三座12寸DRAM晶圆厂,打造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IDM国产化生产基地,预计三期满产后月产能能够达到月30万片。

14.png

15.png

16.png

深圳市龙图光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栋

半导体掩模版与制作流程介绍

一个芯片的每一层由复杂的线路不断地堆叠而成的。半导体有四个主要的工艺,一个是增层、光刻、搀杂和热处理,光刻是四个工艺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掩模版直接影响到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关键图形尺寸,甚至对图形的质量和电路的电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掩模版可以说是在微电子工业制造领域边沿着桥梁作用,俗称“工业底片”,掩模版不仅在IC晶圆方面,包括先进封装,包括平板显示,只要有光刻的工艺,有广泛的应用,也是半导体的关键材料之一。这里我把“掩模版”三个字单独说一下,因为业界有好多种说法,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委员会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统一定义为“掩模版”,这个定义可能相对比较精确,掩模版上承载了芯片设计的半途信息的,所以用这三个字我个人觉得也是比较准确的。

17.png

18.png

19.png

华为中国政企半导体电子系统部 吴朝毓

构筑半导体数字化底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有一个强大的基础设施信息化的平台,可能我们对于半导体也好,我们对信息化也就是算力的要求非常高,其次市稳定性和快速。

华为云和数据库能能够给到各位领导、各位厂商的这些能集中到我们基础设施的层面。第二,我们业内主要的这些合作伙伴进行适配。第三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华为能够提供的是一套高可靠的数字化的支撑,能够设置距离客户产线非常近的数据中心,能够给到大家对于整体的业务包括我们这些核心的业务软件的完整性,包括我们高可靠性的支持。欢迎大家联系华为,我们能够提供一个整体的包括技术架构,包括我们整体的到产品落地,整体的一个解决方案。

20.png

21.png

22.png

芯华章科技验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监 高世超

数智融合构建系统级验证EDA解决方案-

系统  融合  芯片  设备

验证时设计成本的7成

我作为一个在芯片验证领域做了很多年的一个工程师的角度上来说,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切身的体会,那就是在先进的设计中验证的成本占了芯片设计总成本的70%以上。这是为什么在跟客户交流的时候,我们经常审视一个团队时,看一下设计验证人员的配比就知道了,如果验证和设计远远低过3:1的比例,可以预想到他们的工作里面验证团队会遇到非常大的挑战,那就是怎么样能够在尽可能短的验证工程周期里面,尽可能达到非常高的验证质量和要求。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芯华章其实只成立了不到3年的一个国产的企业,不仅仅希望能够给在座的各位传统的芯片厂商能够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国产替代方案,而且还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具备创新性,能够很好地来解决大家真正的验证难点的一些解决方案。

23.png

24.png

25.png

26.png

牛芯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何鑫

国产接口IP助力中国“芯”互联

接口IP是一个比较难的技术的方向。第一个是技术演进比较快,因为随着先进工艺的不断推出,先进的工艺代表了更高极限频率的速度,代表了我可以跑更高的速率,我的功耗还会降低。所以接口的带宽对应过来的就是我的带宽会提高。从将近十年以来,我们这个接口的带宽速率从常用的10t目前到了112G,220G正在研发,这个技术的演进非常快的。调制的方式从原来的PCIE模式,2个变频,现在是4个变频。还有更大的芯片出现,有Chiplet的影响,他会有超短距或者是短距的芯片出现,这对IP来说提出了性能的挑战。虽然我们是国标出的IP其实是一个泛类,IP的细节非常多,包括用在网络里的以太网的协议,包括在计算机里常用的TCIE、接存储器的DDR  Flash都是属于这个泛微。

27.png

28.png

29.png

1672550217208999.png

天芯互联科技有限公司IC测试部经理 周德祥

晶圆测试探针卡关键技术分析

测试设备的竞争格局,现在主要还是被泰瑞达、爱德万两大巨头垄断。探针卡的竞争格局主要被美国和意大利、日韩一些国外的欧美的巨头所垄断,整体国内的探针卡的需求占全球的需求25%,国内的供应商的份额占比只有不到1.1%,这是很低的份额,所以说我们在探针卡的部分有一个巨大的部分,国内厂商有一个比较大的潜在的机会。我们针对晶圆测试关键技术探针卡作一个简要的概述,探针卡可以分为三大结构,第一个是中低端为主的悬臂式探针卡,然后是垂直是的探针卡主要做一些大型的SoC的,另外是针对memory测试为主的MES探针卡。悬臂式的探针卡针对一些规模比较小的芯片,垂直式探针卡主要针对一些大规模的SoC的一些芯片为主,MES探针卡主要针对DDR或者是memory  Flash的memory的存储芯片。

31.png

32.png

33.png

34.png

深圳市鼎华芯泰科技有限副总经理 沈正

应⽤于功率器件封装的DMB陶瓷基板

功率器件封装基板主要是DBC和AMB,被称为“高功率器件之基石”,是功率芯片封装行业的主材,主要是一方面起到保护、固定和支撑芯片,增强芯片的导热性和散热性能,保证芯片不受物理的损坏,也是封装基板的上层与芯片的相连,以实现电气和物理的连接,功率分配、信号分配以及沟通芯片内部与外部电路等功能。

DBC陶瓷基板主要是以高绝缘性的氧化铝或者是氮化铝覆上铜组成新型的复合材料,经由高温的环境在铜的金属层提供氧化扩散,陶瓷产生结晶熔体,使铜与陶瓷基板粘合,形成复合的金属基板,通过曝光和显影通过蚀刻方式制备线路。DBC的优点是好的导电和导热,氧化铝能够有效控制他的膨胀系数,跟氧化铝的系数接近在9左右,因此DBC有很好的导热性和绝缘性还有它的高性能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IGBT、LD和CPV封装,特别是由于铜箔较厚大概是100—600微米左右,它在IGBT和LD封装有很好的优势。不足点是他在高温下的共晶反应,成本比较高,工艺难度比较高,而且它氧化铝跟铜的反应过程当中也会产生气孔,会降低陶瓷的冲击力。AMB在800度左右的高温下,有一些活性元素形成的银铜焊料,跟金属和陶瓷连接高温反应产生的,是高温应用场景的补充。

35.png

36.png

37.png

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副研 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毅达

用于下一代嵌入式存储的新兴存储技术

嵌入式存储是一个非独立式的存储器,芯片上面有一个处理核,也有一些缓存,它跟处理核共同在一个芯片上我们称它为嵌入式存储。它跟独立式的存储不太一样,因为他们是不同的芯片上的集成。所以说,嵌入式存储是一个集成在芯片上的一个存储器,但是它有一个要求,因为它是跟其他的逻辑器件一起兼容的,所以他必须有兼容其他逻辑的特性。我们看到的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嵌入式存储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离处理核非常靠近,我们数据搬运的延迟可以非常低,可以整体把我们的芯片乃至整个功能或者是应用的性能全部可以一起提升。嵌入式存储目前来看科学家都认为有好几种不同的选择,先展现一些传统的嵌入式存储,传统的嵌入式存储比较直观,SRAM和e—DRAM属于易失性。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科学家研发越来越多新的材料,新的机理,目前来讲科学界出现了好多新型的存储器,包含了PCM,还有STT—MRAM磁性存储器,RRAM和FERAM,在这一两年我最后列的一个IGZO—based  DRAM一个基于氧化物半导体的较新的存储架构。

38.png

39.png

40.png

41.png

专场论坛五:珞珈聚芯协同创新论坛专家观点回放

42.png

43.png

主持人:深圳市半导体协会副秘书长寿爱华

珞珈聚芯协同创新论坛

大家下午好!作为2022中国(深圳)集成电路峰会的主办方,首先我代表主办方对各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能够来参加峰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本次峰会过程中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武汉大学校友会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但是在坪山,这几天现场的气氛还是很热烈,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非常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参加珞珈聚芯协同创新的论坛,论坛致力于发挥武汉大学校友及企业在半导体硬科技及金融领域和投资领域整合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掘武汉大学校友及各界的合作潜力,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学技术转移,加速产业落地等各个方面推动和帮助武大校友们创业创新。珞珈聚芯协同创新论坛聚焦了半导体研发界、企业界和投资界的优秀校友资源,分享涵盖了服务赋能、人才培养、战略选择、发展思路等各个维度,我相信今天大家一定能够通过这个论坛充分地感受到武汉大学的魅力。

44.png

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首任主任 张克科致辞

我们看到这个会议的Logo上有一个五环,是把集成电路产业领域从整机厂到设计、封装、测试、应用方案等等集中到一起,我们聚在一起,就代表我们可以继续往前走。今天是珞珈聚芯武汉大学来自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校友的一次聚集,在这里我想讲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命脉和国家强大的意义,从国家强芯的举国工程来看,我们应该走得更远、更长或者更好。我们在生活所有的领域都离不开小小的集成电路,而我们能做的,我们能够把握的方向,仍然有很多的领域,我们有很多的成就,希望在集成电路这个平台上有强产业链、强供应链、强技术链、强合作链、强人才链,这是第一点。

1672550072255024.png

深圳华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劲松

新型集成电路服务平台赋能“芯”产业

从两个方面分享IC设计公司面对的困难。一个痛点是现有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欠缺。他们提供了EDA、出租办公场地等等,也都帮助了企业,但是商业技术资源与专业人员缺乏,导致对IC企业在实施项目的时候,对它的设计、生产的帮助作用有限。第二个是2019年以来有了很多的投资,在这些投资高歌猛进之下,成立了很多新的企业,但是经历了这两三年以后,很多项目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通过上下游看到的问题,其中很多项目流片失败,这些失败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团队缺乏经验,缺乏成熟团队,成熟经验的工程开发人员比较欠缺,研发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另外一个是缺乏验证、模拟、仿真,比如说需要用到加速器等等,这些设备非常昂贵,动辄几百万美金,设备贵、没得用、不会用,或者说不会全面使用,导致了缺乏验证、仿真,会用这些工具的成熟经验人才比较缺乏。中芯国际可以做28纳米的芯片,台积电也有28纳米的芯片,但是中芯国际能做的品种或者成熟度要比别人差很远,别人能做很多产品,我们只能做少数产品,这个核心就是缺PDK和IP的支持。另外一个凸显的问题就是中小企业投片难,这个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有经营经验的中小企业,比如说深圳有几百家这样的设计公司,当它初创的时候,透过艰难的努力把集成电路设计出来了,可是设计出来以后去找中芯国际、台积电都遇到很大的困难,因为它的体量比较小,没有议价能力,当产能紧张的时候,缺芯潮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46.png

47.png

48.png

武汉大学微电子系 余桢华教授

新型层叠太阳能电池技术

今天介绍一个新型的材料,也就是钙钛矿材料做的超稳定的叠层技术。

光伏发展本质上就是发电的成本,我们现在所的发电成本实际上是包括光伏和储能的,因为光伏只有把它变成电能,没有办法储存起来就没法很好的利用,所以我们要对应的是光伏+储能。我们知道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器件在各种行业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短板的这一块正好是光伏,做半导体的知道光伏行业主要是晶硅占据90%以上的市场,晶硅的价格最近几年还在慢慢的下降,主要得益于全球的晶硅厂的成本在下降,另外是得益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提升。但是不管它的成本怎么下降,因为它的材料特性和生产工艺原因,它的价格极限瓶颈永远都还是存在的。

如果我们想要用一种新的技术进行本质上的突破,最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明星的材料叫做钙钛矿,我们待会儿会详细地给大家解释一下钙钛矿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钙钛矿在短短的十几年的发展,经历了成长期、成熟期,已经在去年到今年之间达到了顶峰,基本上已经达到25.7%的实验室的转化效率,已经接近于晶硅的水平,从成本上是完全可以吊打其它技术路线的,并且在近一两年正在向叠层电池技术进行升级换代,有望一举突破硅和砷化镓单节的技术,并且在不明显增长成本的情况下做大这个事情。

49.png

50.png

51.png

52.png

武汉大学半导体校友会副会长 王建峰

GaN 单晶材料的生长与应用进展

我主要是在氮化镓单晶衬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为了做氮化镓单晶衬底,我们知道一个比较理想的方式就是传统纳晶体的方式,氮化镓这个材料比较特殊,它需要完美的纳晶体,需要特别高的温度和压力,可能温度需要接近1500度,压力也需要1万个大气压左右。这就造成了参数非常苛刻,要接近热力学平衡态的方法长出晶体,而且只能长出很小的晶体,可能尺寸只有10毫米左右。

大家关注化合物半导体氮化镓、碳化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我们在过去听得比较多的化合物半导体或者宽禁带半导体,细分来看技术路线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首先从材料体系来看分成两块,一块是和氮化镓相关的,一块是和碳化硅相关的。氮化镓和碳化硅相比,因为氮化镓的光电性能比较好,所以它在发光上有很多应用,所以就造就了氮化镓在最开始的半导体照明这个方面发力非常快,碳化硅主要是在电动汽车领域,在功率半导体上有比较大的应用。

再看具体的氮化镓这个材料,它的发展经历了从异质化到同质化的过程。比如说最开始在蓝宝石衬底上做的氮化镓外延,主要是LED照明方面应用,后面有SiC单晶与同质外延技术路线,除此之外还有做氮化镓的单晶衬底,在这个基础上做同质化的器件,比如说功率微波、电力电子器件等等。

53.png

54.png

55.png

56.png

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教授 桂成群

亚微米 3D 光刻与微纳制造技术及产业化

今天给大家报告一下我们在3D光刻和微纳制造方面的一些技术和产业化的工作。集成电路主要是用2D的微纳结构,当然现在有些也叫3D集成电路,但是实际上还是2D光刻的微纳结构形成的集成电路,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导电,要么是导体,要么是绝缘体,要么是半导体。3D微纳结构需要3D的光刻微纳制造技术,它的最大的特点是要保持它的形貌,它是做微纳器件的一个最基本的技术,如果说把它运用于光学器件,它就是光芯片。这是近些年一个新的微纳制造光刻的技术和赛道,它是基于UV激光直写的3D光刻技术,这个技术本身存在了很多年,它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把一个非球面的形貌忠实光刻到光刻胶上,这是对它的挑战。激光直写有两种技术,一种是单束激光,也可以是多束激光,用这个激光来不断地进行XY方向的移动来进行刻蚀,这项技术可以达到250纳米光刻的精度,能达到4096阶的灰度。另外一种技术是用光栅光阀,实现1000个甚至更多像素并行的光刻,目前我们所开发的技术曝光精度能达到500纳米,也在压微米的范围内,灰度从256到4096阶,这项技术的速度比第一项技术要提高10倍以上。

57.png

58.png

59.png

上海纳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雄英

小微芯片公司的战略选择

关于技术怎么创业的话题,我有一些建议。

首先是不建议做原来老东家做的产品,因为这样会有一个道德风险,可能你对老东家不够忠诚,没有把该做的贡献贡献出来。同时你是不是也用了老东家的资源,或许有一天你的公司做大做强,你们公司的员工是不是也可以效仿你。所以不建议做老东家的产品,可做的东西很多,我们可以找新的领域。第二,不建议投机取巧,使用一些变通甚至非法的手段,来获得人家的原始设计。这样似乎有一些诱惑,但是往往隐藏着非常大的风险。第三,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方向很重要,有时候可以选择很高大上的,但是真正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第四,准备好与国内同行竞争,一开始选择这个赛道,就应该准备好,我们后面不仅仅是要取代国外的产品,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同行的竞争。第五,创业过程中会有很多坑,要能坚持得下去,也一定要百折不挠。第六,创业是希望做成一件事情,每个创业者都需要有自己必要的投入,而不应该想着老是花别人的钱。第七,创业最缺的不是本钱,而是经验。要把各方面的事情都考虑到,要做得很圆满,这就需要很多经验,而不仅仅是资本的投入。第八,不要高估自己的技术优势。

60.png

61.png

62.png

两江研究院院长 杨利华

车规级 Al 算力芯片跨平台发展思路

这里机会就来了,深圳其实可以率先牵头搞自动驾驶的标准化。当然我提几个思路,做标准化就要甩开这些限制,你要打破这些独霸江湖的小飞侠,要让整个芯片行业芸芸众生都要有口饭吃,要实现这种标准化。一旦标准化,整车商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不去投资芯片。

自动驾驶的三角关系,一个是整车厂,一个是组件商,一个是算力的芯片商。我调研了大概30个品牌的整车厂,他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重复劳动,因为每家平台都不一样,同时高度依赖芯片公司的研发平台,而且他们自己的算法,包括传感算法、路侧的算法是没有办法迭代的,因为在这个平台上做,就不能在另外一个平台上做,两个平台还都不一样,写的代码都不同。所以多平台同步研发成了现在非常大的障碍。

组件商的问题也是一大堆,组件商我们经常称之为Tier1,具有芯片研发能力的组件商开始出现,比如说华为、大疆,这些企业都异常活跃,甚至参与了整车业务。与整车商处于高度竞争与合作关系,这种情况不可能常态化。然后一些新的Tier1出来,整车厂也参与Tier1的投资,这对组件商又是一大伤害,对传统Tier1的压力很大。

算力芯片商,主要谈的是自动驾驶的智能算力,他们在提供芯片的同时也要提供研发平台,因为它如果只提供芯片,没人会用它,所以它一定要提供研发平台。组件商的态度是,为了降低整车厂的开发进度,开发速度要快,所以芯片公司也参与部分的自动驾驶算法的研发。这样一来芯片公司投入巨大,普遍也希望绑定整车商,长期合作。整车商也不愿意被它绑定,整车商先后成立了传感器算法部门和规控算法研发团队,基本上我们国家的几大牛的整车商,包括一汽、上汽、长安、比亚迪都成立了自己的传感器算法部门,也就是路侧算法部门和规控算法部门。

63.png

64.png

65.png

校友创新创业-珞珈聚芯投资基金 CEO 倪军

半导体行业投资策略与愿景

在去年5月份,武汉大学成立了半导体专委会,阮昊担任秘书长,徐红星院士是我们专委会的顾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成立珞珈聚芯投资基金,目的还是想做一番事业,徐院士给我们大力的支持。今年车规级的IGBT、碳化硅、车载MCU、自动驾驶类的芯片,都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包括新能源动力电池方面也得到大力的追捧。目前来看,我们在钠电池等等其它的产品上也有新的动向,我们也在密切关注这些投资的机会。武汉大学在半导体领域是有很深的沉淀的,1954年武汉大学就创办了半导体专业,在这个领域涌现了很多相当不错的校友,也有一些校友企业正在冲刺IPO。珞珈聚芯在选择校友企业投资的时候,其实更多是关注在比较有突破性的头部企业,这些企业在细分领域都做到前一、前二。

珞珈聚芯想做的事情是想把金融投资的校友和半导体的校友对接起来,同时进行有效的赋能。作为校友企业来说,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大家在沟通的时候可以减少沟通成本,很快进入主题。我们也启动了徐红星院士亲自到现场进行技术的尽调,这样就能够很快的通过校友的齐心协力发现一些亮点和不错的企业,这也是珞珈聚芯未来能够成长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珞珈聚芯凭什么能在未来几年走出来,大家都看好硬科技创业在未来10年,中国的著名高校在这个领域起到的作用。尤其是很多教授创业,我们的校友纷纷走向产业化,我们作为校友基金来说,要扮演的就是一个孵化器的角色,投早投小,在这上面做一些孵化性的工作。当然我们第一批的项目做得比较多的是一些B轮的成熟项目,希望能给我们的校友投资人带来一些比较好的回报。武汉大学校友如何在未来3到5年能够孵化出3到5家上市公司,能够让这些校友企业一步步打响武大的品牌,我在这里提出一个“珞珈聚芯之路”。中国半导体的投资现在已进入下半场,武汉大学理应在国产半导体产业上有所作为,这是我们的初衷。

66.png

武汉大学化学院副教授 谢国华

溶液加工有机发光二极管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开发新型发光材料,用作新型显示方面的技术。现在有些人说每天70%的信息量是通过显示来获取的,我觉得作为现代人来讲,几乎是90%或者9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显示获取的,通过视觉、通过家里各种显示屏获取,所以信息显示是永远不会落伍的,我们在信息显示领域聚焦核心的发光材料原始技术的创新,通过调控机理的产生,利用这个途径实现高效的电磁发光,另外通过我们积累的一些原始创新,采用不同方式的加工角度,来面向未来产业和具体创新的需要,可以开发只有1纳米到100纳米连续可调的发光颜色。虽然不能说有机半导体一定取代无机半导体,但是对半导体来讲,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互补的工具。在有机集成电路领域也有很多突破,但是跟无机半导体相比还有很多的差距,有差距就给我们这个技术创新带来很多的空间。

67.png

68.png

专场论坛六:国微 EDA 生态建设论坛专家观点回放

69.png

深圳国微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帅红宇 致辞

国微芯孵化于国微集团深圳有限公司,是国微集团EDA布局的继续和延展,是一家专业化运营的EDA平台公司,历经五年的研发和建设,公司组建了数百人规模的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研发团队。国微芯搭建了EDA IP加设计服务一体化平台,向全球芯片设计及制造厂商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国产EDA工具系统和服务,包括晶体管仿真、特征化建模、形式验证、可测试性等设计工具以及物理验证。过客研磨优化、产品率等制造类工具,同时提供SoC设计、IP设计、DFP设计服务、物理设计、可靠性测试和TOKN(音)等服务。目前国微的产品及服务已在腾讯、紫光同创等多家企业和单位得到了成功的商业化应用,在12月26日召开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2020年年会上,国微芯也重磅发布了芯天成五大系列共14款产品,大道至简,悟在天成。依托通用服务引擎统一的数据库,面向对象规则的开发语言等核心自主技术优势,利用AI与IP复用技术,提高了芯片设计流程自动化程度,大大提升了高端芯片的开发效率,帮助用户简化日益复杂的设计制造流程。

70.png

71.png

深圳国微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白耿博士

国微芯技术路线及产品布局

我来报告公司的技术路线以及产品布局,统一物理数据底座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对于EDA工具来说,底座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数字EDA来说,前端的EDA工具可能更多的是用一些行为级的Behavioral description我今天重点讲的后端和制造端的工具,针对的是版图级的描述,输入的对应数据都是版图的底座模型悟在天成。数据量奇大无比,在单位面积上,7nm、5nm不断缩小,同样一个芯片上包含的数据信息也在几何式的增长,随着7nm以后有多次曝光的技术应用,这个技术会让同样一层金属里同样的几何图形被标注上不同的颜色,同样的标准单位版图可以复用,但因为同样的金属层上被标注了不同的颜色,标准单位的版图就需要被层次等效变浅,数据量大规模增加。随着金属填充技术也一样,让以前可以负用的Macro版图金属填充后是平的,也造成版图数据爆炸式的增长,还不要说光学。国微芯推出了自己统一的物理数据底座,这个数据底座整合了布局、布线后所有以版图路径未输入的工具。我们的物理数据底座不光提供了硬盘上的数据压缩,而且提供了读入内存后对内存进项的支持。我们支持高速并行读写能力,底座数据读写速度比GDS或者OASIS的读写速度快十倍或者上百倍,为我们的工具读写提供支撑。也提供了对用户的图形界面,对版图进行可视化。

72.png

73.png

74.png

深圳国微芯科技有限公司 岳梦婷

国微芯“定制版”形式验证工具

的介绍主要分为这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芯天成形式验证平台Formal工具的介绍,第二个是Formal验证平台集成下第一个场景的验证工具FECT,第三部分是FCEC工具,四是模型检验工具FPV,第五部分是对我们工具已有客户的介绍。形式验证主要是在解决数字电路设计过程中逻辑综合和前后布局设计功能是否一致,它遍布在数字电路设计的各个流程中。形式验证相对于仿真有很大的优势,    举例,1990年奔腾处理器在浮点中因为没有检测,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要进行形式验证,首先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设计每一步都要保证准确性,对于设计公司来说,如果你的设计出错,成本损失会很大。在数字设计过程中,芯片的流片是没有回头路的。形式验证技术相比仿真,不需要搭建测试平台,也不需要写测试经历。形式验证是为芯片设计的正确性保驾护航的关键性技术。

75.png

76.png

77.png

78.png

79.png

深圳国微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戴勇 博士

国微芯加速大规模电路 SPICE 仿真

EsseChar是一个特征化平台,包括两个工具,一是可以支持可靠性仿真的,另外一个是特征化工具。这个特征化工具的平台EsseChar是我们今年年初开发出来的是新一代特征化工具,建库、检查、分析都在一起的平台。主要的特点在于这个工具是基于自主开发的高效分布式系统,它的好处是根据用户需要的硬件资源,需要加多少资源,要达到多少速度,可以自己配置,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能力。同时在特征化的实践中,把所有的信息反馈到时序分析平台。这个平台的核心优势是分层次存储和引擎架构,可以把仿真电路容量达1亿以上晶体管。任何一个商用SPICE仿不出来,不管是1核、8核、32核,我们这个工具可以在全部情况下仿真,而且新能基本上是线性的。上面是2000多万的仿真,直接和商业SPICE相比较,商业SPICE用了他们最快最好的并行多进程,他们的饱和区大概在12个核左右,再也不能增长,但我们一直可以到64个核。

80.png

81.png

82.png

83.png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游海龙

EDA 生态中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EDA发展需要技术、人才和创新,才能做出先进的EDA产品。在EDA领域,我们培养的人是为国产EDA的研发以及使用国产EDA工具。刚刚提到生态?很多时候提到不赚钱的事就描述为生态的需要。我们看看生态是什么,很多人说在稻田里养鸭、养鱼,在鱼塘里既养鸭子也养鱼,混合的养法。它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生态?一个生态系统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系统,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到底在EDA的生态里包含了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如何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的人才和技术创新研发、最终产品的应用整合在一起,对标一下集成电路的产业链和EDA处于这样一个关系就可以看到,EDA是一个工具,前面强烈的支撑是希望有新的前沿探索和方法学的形成。它在器件、结构、电路的创新,来形成新的设计方法学,在新的方法学推动下,建设完成EDA的工具。这些EDA的工具又反过来支撑我们的电路设计开发。

这也是一个生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和人才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可能有三点。第一点,高校是EDA设计方法创新的重要研究基地。高校驱动了EDA发展的电路和器件的创新,同时高校也是EDA研发、开发和实现的人才培养的基地,我们培养这些人才。例如像国微芯,我们要输送给国微芯很多人才去支撑它的产品研发。同时高校又是EDA工具的使用、教育、培训,尤其是早期的客户者。我们在学校里培养的集成电路设计人员用什么工具,用的是不是国产自主流程的工具,还是用的是其他的。这也是一个早期的客户和应用对象。所以高校既是EDA的研发人员、用户,也是技术创新的来源。起到三种角色,这个角色里就构造了这么一个生态。

84.png

85.png

86.png

87.png

88.png

89.png

思尔芯副总裁 吴滔

异构验证助力先进 SoC 设计,多种方法学提升验证效率

验证工作的挑战有哪些:复杂系统的验证可行性问题,比如我怎么样去做多核、NoC复杂互联情况的验证,还有验证的效率问题,怎么样快速完成验证,快速收敛,去提高运行性能,要考虑到验证的运行有效性、覆盖率问题。在验证时通常会复用很多IP或者以前集成设计上的验证,怎么样把验证的复用性做得更好,还有软硬件协同。通常情况下是我在验证时需要软硬件一起配合做验证,怎么样在早期阶段可以尽快做软硬件协同,以及先进工艺有要求的,比如功耗方面的验证,怎么样在验证阶段让我的功耗达标。

在大型SoC原型验证上,我们常常碰到的比较实际的问题是设计规模很大,现在的FPGA规模也很大,但增长速度还是不如先进SoC设计规模。一个先进的SoC要由一百多颗FPGA搭建的大型系统。像我们前一阵在无锡做的系统,用户设计规模,整个系统跑起来要256颗FPGA,这么大规模的系统,怎么样把它搭建出一个原型,就会碰到一些实际的困难,比如设计怎么样把它组网成互联互通的系统,大规模的系统,一个原始设计怎么样做设计分割,分割到这么多的FPGA里,要考虑全局时钟同步问题。

90.png

91.png

92.png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微电子学系主任 徐明

三维相变存储器:从材料设计到芯片集成

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相变存储器,相变存储器从15年前开始研究,我们华科有自主生产的相变存储芯片。最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新的存储器,现在存储器的架构非常完整,如果从它的存储速度来看,我们发现内存要比闪存快1万倍。这里有一个性能缺口,希望通过相变存储器能够填掉性能的缺口,让它从内存的数据到闪存的数据有速度的缓冲。英特尔有基于三维相变存储器产芯片。相变存储器的原理非常简单,在两个电极间换成相变存储介质,让这块区域进行晶体和非晶之间的相互切换。它有很多优势,比如速度非常快,能够达到ns甚至几百ps速度,有很大的光学和电阻,电阻大概至少有100倍以上的高低组态变化,光学反射率也有15%。它的稳定性非常好,可以进行大概10的十几次方的操作,放十年也不会坏掉,能够做到纳米级别,非常易于集成。

93.png

94.png

95.png

深圳国微晶锐技术有限 公司总经理 李艳荣

蓄势待发-国产硬件仿真系统助力芯片设计验证加速

硬件仿真加速器,国际上这一类产品主要是被三大EDA公司所垄断。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现在基本上也作为受控的产品。从这一点讲,国产硬件仿真加速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思尔芯的全资子公司国微晶锐,我们刚刚从国微集团转到上海思尔芯。我们推出了首款国产企业级硬件仿真系统,叫OmniArk芯神鼎,这款产品采用超大规模的FPGA阵列架构,最大设计规模可达20亿门。可以满足从IP级到系统级的功能验证,而且是创新的全自动编译流程,具有高效调试纠错能力以及丰富的仿真模式,可以达到千倍以上的仿真速度。

96.png

97.png

98.png


99.png

上海国微芯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王良清

一站式数字设计、验证与量产服务

国微芯芯拥有成熟的设计团队,也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有良好的渠道的关系,希望可以在设计企业和制造加工之间构建一个桥梁,来提供一站式的芯片设计、验证和量产的服务。国微芯芯可以提供IP的选型和定制,能够做芯片规格定义的系统集成验证,能够进行测试方案的制定和测试的实现,能够做物理流程的实现,包括到最后的流片技术支持。封测部分可以提供晶圆CP测试到封装设计、封装加工和FT测试相关的技术支持。我们希望通过一项和多项设计服务,可以从RTL到GTS甚至最后到封装片的设计,来加速设计企业的芯片更快的投入市场,更快的投入市场就意味着他们能更快的赚到钱。国微芯芯传承了国微集团几十年的设计资源,我们拥有这样一个通用的SoC设计平台,IP可能需要通过向第三方采购。但我们可以很快的将通用的SoC平台分享给设计企业,将他们定制化的特殊工艺需求集成到平台上来,形成他们自己独特的SoC专用芯片。

100.png

101.png

围观 95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3/100567226.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作者:ADI现场应用工程师Frederik Dostal

即使是具有固定开关频率的开关电源,也并非总是显示连续的脉冲。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脉冲会被忽略。在考虑输出纹波电压和EMI效应时,这一点非常重要。

用于电压转换的开关稳压器通常采用可调的或固定的开关频率。这个值通常在开关稳压器IC数据手册的第一页列出。对于电源电路来说,开关频率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会影响到外部无源器件的尺寸和成本。此外,开关频率还会影响可实现的转换效率。对于整个电路(不仅是功率转换器,还包括系统中的其他电路部分),开关频率的选择也非常重要。ADI通常在整个系统受干扰最小的频率范围内选择开关频率。受印刷电路板的寄生效应影响,电源的开关频率通常通过电容和电感耦合方式与电路的许多部分耦合。

在选择了正确的开关频率之后,电路设计人员在评估实际电路时,往往会得出令人惊讶的结果。在选定的开关频率下,所设计的电路常常不能按预期开关。通常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突发模式

许多应用需要非常高的转换效率,即使在低输出负载下也是如此。如果所需的输出功率只有几mW,开关稳压器本身的供电电流是严重不成比例的。如果以百分比表示效率,这一点尤其明显。为了提高这些情况下的效率,开关稳压器IC通常会配置特殊的突发模式。图1显示在突发模式®下,开关稳压器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在切换到较长的暂停阶段之前,开关节点会开关一次。在这个暂停阶段,开关稳压器IC的许多功能进入睡眠模式,只需消耗极少量的电能。图1显示了开关节点电压、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

1.jpg

1.开关模式电源中的突发模式概念

在突发模式下工作时,输出电压的纹波更大。相比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由开关频率设置的电压纹波,其频率要低得多。根据电压转换器IC和电路条件,在突发阶段操作时,通常会存在极少量的脉冲,例如,一个脉冲或大量脉冲。通常,在输出电压达到设定的上限阈值之前,会产生尽可能多的脉冲。之后会暂停一段时间,直到输出电压降到低于阈值下限。在这种情况下,在脉冲期间,仍然会按照选定的开关频率进行开关,但由突发阶段定义的更低的频率和暂停阶段也会出现在频谱中。

脉冲跳频模式

另一种模式是脉冲跳频模式。许多类型的功率转换器都提供这种模式。在许多拓扑设计中,开关节点上每出现一次脉冲时,会有一定量的电能基于正常的最低导通时间从功率转换器的输入端移动到输出端。但是,如果在这时候,负载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量的电能,输出电压会上升。一些脉冲会被跳过,以防输出电压上升过多。此时,输出电压的电压纹波也会增大。脉冲跳频模式通常由反馈节点上的过压比较器激活。例如,如果跳过每秒脉冲,即可在频谱中看到相当于设置开关频率一半的开关频率(FFT表示法)。

2.jpg

2.使用ADILTspice®,仿真处于突发模式下的LT8620降压型开关稳压器

3.jpg

3.处于脉冲跳频模式下的LT3573,负载很低

与突发模式相比,在脉冲跳频模式下,只需让输出电压保持在特定范围内,不会节省大量电能。所以,转换效率只会稍稍提高。 

因此,如果开关稳压器以不同于设置频率的开关频率开关,可能是因为电路处于突发模式或脉冲跳频模式。但是,可能有其他原因导致在开关节点出现非连续脉冲。其中包括:一般控制环路不稳定、达到现有的限流值、温度超过热关断限值等。结论

开关模式电源能够以不同于预期开关频率的脉冲运行。这一般发生在低负载条件下。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机制,这在评估开关模式电源电路时是非常有用的。设计人员可以以此为依据,准确推断电源是否正在可靠运行。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2财年收入超过120亿美元,全球员工2.4万余人。携手全球12.5万家客户,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关于作者

Frederik Dostal曾就读于德国埃尔兰根大学微电子学专业。他于2001年开始工作,涉足电源管理业务,曾担任各种应用工程师职位,并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工作了4年,负责开关模式电源。他于2009年加入ADI公司,并在慕尼黑ADI公司担任电源管理现场应用工程师。

围观 53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7224.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
winniewei的头像
winniewei

全球Al软件公司、AI Virtual Smart Sensors™ 的领导者Elliptic Labs (OSE: ELABS)宣布,其已与第三家 PC/笔记本电脑客户签署全新的企业许可协议。此次的PC客户是全球前五的笔记本制造商之一,该协议将允许这家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在即将推出的笔记本电脑和PC设备上使用Elliptic Labs的 AI Virtual Smart Sensor Platform™。该客户已选择 Elliptic Labs的 AI Virtual Smart Sensor Platform™来为他们未来的PC和笔记本电脑机型提供人体存在检测功能。

Elliptic Labs 首席执行官 Laila Danielsen 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在本月与全新的PC/笔记本电脑客户签署企业许可协议。目前,世界排名前五的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中已有三家成为了我们的客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奠定了我们成为人体存在检测功能行业标杆的基础。”

Elliptic LabsAI Virtual Presence Sensor

Elliptic Labs 的 AI 虚拟存在传感器可检测用户在 PC/笔记本电脑前的存在状态。这允许设备在用户不在时进入睡眠状态,从而节省电池寿命和用电,并防止未经许可的访问。人体存在检测正在成为 PC/笔记本电脑行业的核心功能,但由于与专用硬件存在传感器相关的成本、风险和设计限制,目前仅在高端设备中配备该功能。Elliptic Labs 的纯软件 AI 虚拟存在传感器提供强大的人体存在检测功能,使制造商们能够轻松且经济地在各种设备中打造存在检测功能。

关于Elliptic Labs

Elliptic Labs 是一家面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物联网和汽车市场的国际企业。公司成立于2006年,衍生自挪威奥斯陆大学(Oslo University)的一家分支研究机构。公司的AI专利软件结合了超声波和传感器融合算法,提供直观的3D无接触手势交互、接近感应和存在检测功能。其可扩展的AI虚拟智能传感器交互平台创造了可持续性的、生态友好的纯软件传感器,并已有上几亿台设备搭载其技术。Elliptic Labs是市场上唯一一家使用AI软件、超声波和传感器融合进行大规模商用的软件公司。公司在奥斯陆证券交易所(Oslo Børs)上市。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源版本新闻稿: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21229005314/zh-CN/


围观 54
评论 0
路径: /content/2022/100567221.html
链接: 视图
角色: editor